谈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教学管理创新论文(推荐8篇)

谈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1

时代发展呼唤着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迎来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学。创新是人的本性,但明确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创新习惯,需要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培养。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地方,更应当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园地。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 本人有一些个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脑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事。在民主动员号召之下,每一个人之创造力都得到机会出头,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教学民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创新的的火花才会时时的爆发出来。

(1)加强互动,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

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往往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如《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旅行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体会当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必须用五星红旗来交换时,“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③教学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此时“我”用国旗交换面包,你们会同意吗?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可第一桌的一个小男孩却举起手来表示同意。课堂上一片哗然,我先是愣了一下,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抓住这个生成点,组织学生分成两大组,这位小男生持同意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的观点,另一些同学派个代表持不同意交换的观点。一会儿生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生甲:我同意交换,生命是革命的本钱,没了生命,国旗还有什么意义。

生乙:我认为不应该交换,宁愿当流浪汉也不当亡国奴。

生甲: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没听说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乙: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把国旗给别人就等于把国家给别人。生甲:国旗固然重要,可我如果连命都没了还怎么爱国呀? 生乙:用国旗交换面包等于在卖国,出卖什么都不能出卖我们的祖国。

„„

在这种民主、平等的辩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入活力,既激发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2)优化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形成一种对等的朋友关系,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技能的人: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在想一想”。这些尊重性、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自由的思考环境。这就要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1)在质疑中启迪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使学生在认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可见,质疑是应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获取知识。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感情色彩浓厚的学科,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文都能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体验质疑探索的快乐。

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临近结束时,我留有十分钟时间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同学们大胆又积极,刹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扬科走进地主的食具间,仅仅是为了看一下、摸一下小提琴,为何会被打致死?”“扬科死后,为何睁着眼呢?”“为什么要写白桦树哗哗作响呢?”学生提出的问题顿时成为课堂争论的焦点,我充分利用这个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入手进行质疑。一般说来,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都是文章的“文眼”,它能深度地概括课文的内容。学生若能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质疑的话,无疑是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深刻的意义。如教学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基本上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做好了铺垫。

(2)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就必须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来准备、交流和总结。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急着让几个尖子生赶时间回答,就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倡导者认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力都更强有力。”

在教学苏教版《特殊的葬礼》一文的结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森林植被大量受损,空气不再清新,河水不再清澈,面对这种现象,你想说些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我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先相机组织学生展开分析探究,学生在紧张的思考探究中寻找合理的答案,思维就会更加开阔,也更富有独特性。接着让学生各抒己见,并抓住他们表述中的某些看法,引导学生评议辨析。学生越议越明,最后深深地感悟到:我们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那么象大瀑布这样的悲剧才不会再重演。“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与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这个环节借用课文空白点,构建一个激情演说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对今日人类居住环境日益恶劣的忧虑和环保责任的思考。

(3)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途径,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会学习。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改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教学中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生活领域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篇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情、真挚的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我抛开烦琐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而是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他们自由选读内容,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读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他们兴趣十足地要表演爸爸、妈妈评价巴迪的这一过程。幸运的是我没有扼杀他们的积极性,而是给予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课堂山个,“巴迪”那充满期待和委屈的心理活动,在孩子们的表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扮演严父慈母的两位学生更是博得了孩子门热烈的掌声。课堂上我听到了孩子们的笑,那是他们快乐的心声,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放飞创造想象,激发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必须借助想象,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可见想象能力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人才的需要。要开发儿童创造的潜能,发展他们的想象是一把金钥匙,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新形象便可诞生,语文教学要达到“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就是要突出想象。

如在教学《丰碑》,课文写到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借助想象,调动他们多种感官。通过对军需处长一幕幕动人事迹的回忆,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的朗诵,一个个表情动作的想象,一次次内心活动的分析,实现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飞跃,逐步体会到“丰碑”的价值,明白了“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是描写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更是紧扣课题,写他的精神是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象征着军需处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精神永垂不朽。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应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年级班务队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即将结束,在学校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按照学校和少先队总部的工作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管理、教育主线,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为使今后的班务工作更好的开展,特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4人。开学初重点抓好了学额巩固工作,使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规纪律,识别善恶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尊老爱幼,端正学习态度,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搞好个人和班集体的卫生。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勤学好问,不违反课堂纪律,还注意学生的考勤,每天做好晨检,发现学生有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主动与家长配合,在课堂或课外都严格要求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培养和选拔班干部。

本学期,我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作风正派,有一定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要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如经常佩戴红领巾、队干标志等,学习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的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三、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卫生工作。

安全、卫生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学期来至始至终没有放松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安全措施去抓,一学期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这学期我们利用每周班会宣传安全、卫生知识,同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注意安全,不随便上楼爬高,确保学生的安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随时教育学生注意清洁卫生(个人、校园)不但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卫生也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当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已初步养成。每周进行一次班会,用奖励的方法进行表扬学习好的,鼓励学困生,多表扬少批评,认真进行家访工作,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便于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师生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共同努力把班集搞得团结、活泼,向上的好班集。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我班,后进生在班中为数不多,但较懒惰。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首先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处真诚的爱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门。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抓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从考试来看,成绩有所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学困生的辅导还要继续加强。

六、抓好学生家访工作,加强了家校联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学困生的辅导要继续抓好,还须更耐心的辅导。

2.对学生的学风要狠抓,不能放松

3.抓好常规教育。

4.要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学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些学生的学习进步了;有些学生改了一些不良习惯。当然仍有很多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我探讨和总结。总之,我要注意工作方法,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使班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趣的踢格子活动

盼啊,盼啊,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六一儿童节,终于盼到了星期五。我特地起了个大早,一看,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鸟在空中快乐地歌唱,仿佛也在迎接六一节的到来。

今天,我们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跳绳、投篮、夹玻璃珠……活动开始了,我们兴奋极了,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其中,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踢格子。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踢格子的场地。只见老师在地上画了三座小房子,又把房子分为三个格子,格子里放着一块小瓦片。轮到我了,我抬起右脚,左脚踏地,跳进格子后,我的眼睛瞄准瓦片,然后用力一踢,糟了,瓦片像子弹一样飞了出去,溜出了格子外。周围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啊——”一声,我失败了。我又重新开始,决定再试一遍。

可是,瓦片好像故意捉弄我似的,我连续踢了五次,每次都失败。我很不服气,心里想:不能这样就认输,我要继续努力,非过关不可。

第六次,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稳住,稳住。”我又抬起脚,眼睛紧紧地盯着瓦片,稍稍用力一踢,瓦片刚刚好踢到了第二格,我松了一口气。接着,我一鼓作气,连续踢了三下,居然成功了!我像一只小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老师笑眯眯地给了我一张奖券,我拿着奖券高高兴兴地去抽奖了。

谈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2

在汉语里, “创新”是一个外来词, 大约是20世纪70~80年代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解释, “创新”一词其涵义有二:引入新东西、新概念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s or as if new) 和制造变化 (to make changes) 。创新概念是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的, 其原意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很显然在今天, 创新一词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因此无论在政治、经济, 还是文化等方面, 凡是新观点的提出、新东西的引进、创造新的变化等都可称之为创新, 教学创新也是如此。

一、教学创新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创新提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认为教学创新就是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为教学创新是指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 有独特的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认为教学创新指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材料的组织、课堂教学的互动以及个人魅力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 解决实际教学中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方面有所创造和革新, 真正使教学得到不断改进等等。

由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创新, 因此对于教学创新的理解侧重点就有所差异, 但教学创新的内涵应是一致的, 即教学创新就是教学问题的解决, 是对教学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解决过程。

二、教学创新的特点1发展性

即教学创新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 而更是教学内容质的创新, 符合质的发展规律。

2前瞻性

即教学创新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中落后的种种阻碍, 具有有长远的眼光, 立足于未来。

3系统性

即教学活动是一个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创新的可能是教学的某个或几个要素, 在创新的同时要兼顾构成整个教学系统的其它要素, 不能顾此失彼。

三、教学创新的原则

教学创新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因为它不但是教学创新的指导方针, 更是评定教学创新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及实施教学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实施教学创新, 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动机性原则

动机是指行动的一种驱动力。在学习动机中认识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倾向。而引起认识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新奇、好奇心和求知欲。新奇、好奇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它甚至可能导致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或发现;而求知欲既是学生走上科学之路的诱因, 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在青少年时期是新奇、好奇和求知欲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 在进行教学创新时, 自始至终都应关注它们。可以说动机性原则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即教学创新要遵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适应性原则。儿童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 也有共同性, 还有差异性;不同的儿童, 身心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性的。因此, 教学创新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水平出发、遵循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量力而为、量力而行。可以说适应性原则是实施教学的客观性原则, 更是教学痴心的基础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教学创新的主要目的, 所以创新性应是实施教学创新的第一和核心原则。但在强调遵循创新性原则的同时并非要弱化甚至摈弃传统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经过长时间考验和积淀, 很多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无法取代, 因此遵循创新性原则正确的态度应是在继承、吸收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

4民主性原则

即教与学的民主性原则。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辨证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用开朗、豁达的心境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 因此可以说民主性原则是实施教学创新的保障性原则。

四、教学创新的内容

教学创新的内容相对于内涵、特点和原则来说更加具体, 操作性更强,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最熟悉, 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教学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术手段创新、教学评价创新等。

参考文献

[1]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词典》 (中)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1]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词典》 (中)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浅谈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篇3

笔者认为,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资源整合的实施细则,它既可以是教学资源整合全过程式的管理细则的创新,也可以是教学资源整合中某方面细节的管理制度创新。创新后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

一、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坚强支撑

现阶段,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破旧立新,固化改革成果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就会失去支撑和保障。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观念是先导,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先进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体现出来,教育方式是教育观念的载体,而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毋庸置疑,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大的阻力是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试想,如果我们用应试教育管理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能指望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为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借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和坚强支撑,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一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改革中,我们必须把那些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束缚了丰富多彩的人性的规章制度弃置窗外,然后大刀阔斧地予以重建,不断完善支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促使教师从灵魂深处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群体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让教育重新回归本质状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文化的多元发展已经日益受到目标单一、陈旧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束缚。事实证明,一所享誉全国的名校背后一定有一套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在规范地实施,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得以发展、张扬和提升,学校才能以充盈的内趋力不断向现代学校迈进,逐步实现“在一个微观的具体的领域实践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进程”这一办学目标。

今天,中国教育虽然已经走上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的历史时期,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依然是按照学生发展呈正态分布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其基本定位仍然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现代的“多元智力理论”则表明,学生个体内在的文化底蕴、个人智力特征是不尽相同的,教育不应局限于部分学生的部分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成为学校向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急切呼唤优质教育资源,而一所名校就是一笔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名校需要先进的教学管理机制作支撑,因此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名校就无从谈起,学校就会失去生存空间。比如河北衡水中学,他们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新形势,不断进行新设计、新构架、新组合,大胆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从1999年到2002年他们所颁布的每一项教学管理新制度——减少学科授课课时、降低授课难度……每一项无不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善、规范和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一抽象的概念,在衡水中学有了操作的把手,教师们找到了创新的着力点,学校逐步迈向制度化专业化管理,“学校不断发展的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对教学制度的创新能力”,衡水中学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教学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从劣到优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涉及到学校诸多方面和诸多因素,但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和学校内部创新氛围是最基本的因素。

1. 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整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走向。教育管理者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产生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就不会有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没有创新人格,对其他教师的创新建议就不能以诚相待,更不会激发全校教职工的创造潜能,制度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教育管理者必须通过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把创新与变革作为基本的兴校理念,抛弃僵化和保守作风,唤起广大教师内在的精神动力,在创新中寻求把握发展机遇,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创新过程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比尔·盖茨曾反复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意在使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实行“末日管理”,启用大胆改革与创新的管理人员,免去那些循规蹈矩的高级职员等。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称霸全球。河北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对校训“追求卓越”解释为:“追求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和心理状态。衡水中学正因有一位敢于创新的校长,他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教育管理者如果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这所学校只能永远望他校之“项背”了。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学校发展对教育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

2. 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单方面行为,而是必须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员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碰撞。美国心理学家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为此,我们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每个人的创新潜能。比如衡水中学的“自助餐”式作业,很有特色,其实这一制度的创造者正是一线的任课教师,该校领导发现后迅速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学生学习兴趣无比浓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营造学校的创新氛围,教育管理者就要经常以不同方式和方法奖励在创新方面做出成绩的人,时常认可和鼓励各职能部门的创新工作,以保护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奖励创新行为不能过分依赖物质奖励,对于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人群,物质的东西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所以学校管理者追求的是被管理者精神上的满足,一句话,一个问候,一个荣誉称号……所起的作用,往往比物质的更有效,这也是学校保持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说过“管理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在集体中一道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但是如果广大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欲望和动机,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创新活动都无法推行,学校哪还有发展可言。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注意唤起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这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条件。

四、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理念

l. 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制度再建设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发展的保证。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特丽萨·M·艾曼贝尔在她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为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真正的内在需求,使其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无缝对接”,达到自我追求和学校需求的最佳结合,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根本要求。如果远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这种背景下的所谓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打外围战,‘带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必将流产。

2. 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会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制定政策时的充分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这体现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它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学者佩克利斯鲁曾断言:“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目前受到的限制完全不在于天资不足,而在于不能尽早地为天资创造最佳条件。”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激发教师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篇4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加强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加强课堂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才有激情,才能在自主、自觉中自悟、自得。激发兴趣,实现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收器”“熟读深思子自明”的主动地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是“输出设备”,学生是“接受器”,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了“教师教的累,学生活受罪”的恶性循环。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开发,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来实现,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努力转变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性。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的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去发现、尝试、探究、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命题,较之我们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平衡而单一的局面被打破,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叶澜认为:“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生字时,围绕学生提出自己想学的,或者自己学不了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的生字进行教学,教师再适当地进行调节,那样学生会掌握得更牢。对于那些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一节课教完了,所学的生字要不要抄、抄几遍,也可由他们自己决定,只要能把这些字记住就行。

三、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必须努力转变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性;不再做“一言堂”的堂主,成为情境的创设者、信息的提供者、探究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完成传统语文教育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的主流,教师应尽量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同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把东西直接告诉学生。例如,对于一篇文章,教师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但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这些观点收起来,而只给一些方法的指导,或者把它当作资料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同合作讨论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航者,学生是船员,是游客,是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进行的。

教师在语文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四、激励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我绝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有一句话说得好: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并肯定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相互指导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谈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创新。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维、提炼新方法的能力。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小学学习科目,其知识很多都需要学生去思维和探索,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架构,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意识,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让老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动者。同时,还应该采取各种办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任课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期待数学课,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对教师来讲,应该努力提高?笛Ы萄Ч?程中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与学生开展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尊重个体差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情境的创设还能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发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设置情境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也会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当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心态被完全调动起来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也将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来。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领域中,合作学习是一种被频繁运用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仅能够巩固教授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观察乘法口诀的规律,观察总结后开展小组之间的乘法口诀记忆比赛,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和成绩都计入小组总成绩中,胜利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通过实践发现,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沉闷的小学生变得很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回答问题,课堂十分“热闹”。在第二节课的课前复习环节中,学生对于乘法口诀掌握得很牢固,从本质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活跃性

新课改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改变而不断革新,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各大企业或单位青睐,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它将会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导方法。学生们早已熟悉、看惯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结合式教学,感觉到乏味、没有新颖性。若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进度等相关内容,将教材知识编排到课件中,同时适当配用简笔画、图像或播放方式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从而会提高其专注力。利用这种形象、具体、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专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归宿。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而且还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也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有力武器。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觉亲切,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六、创新评价模式

数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对于教师感知自身教学效果有个更客观的认识,在应试教育阶段,考试可以说是唯一的教学效果评价,这种片面的学习评估实则不能完整的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更应该结合考试和课堂表现综合考量一个学生。制定合理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立体成体系,客观多方面的评价模式。我在数学教学中曾经引用过2―2―6 的评价体系,就是学生课堂表现占二成、平时课堂作业完成占二成、阶段性考试测验占六成。这对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无疑更加全面客观。学习效果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的检验手段,具有对师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让学生感知薄弱的知识环节,激发学习动机,强化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

七、结语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在教学的创新、分类体系的构建、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建设等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管理;只重视外部关系,而忽视内部管理;只重视制度建设,而忽视教学质量管理;只重视教学终结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管理,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管理;只重视文化知识教学,而忽视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管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规律和新的特点,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做一些探讨。

一、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三类课程的比例为4:3:3。

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

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

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构建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

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

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

三、强化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主要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发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不得任意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第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每学期应选定教研教改课题,并安排教研活动。任课教师必须在领会大纲、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确定本学期学科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双力”(智力、能力)“双能”(智能、技能)训练要点,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四、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是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师教的过程管理和学生学的过程管理。

教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

学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强化技能训练

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树立“掌握过硬本领,振兴经济,致富家园”的雄心和信心。

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将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学计划中。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教师讲解)演(教师示范演示)练(学生练习)评(教师讲评总结)四个环节,使实习课达到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

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技能训练情况,学期末组织学生集中测试,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组织综合考评,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

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每位学生都要达到一档(训练实习有档案记载)一考(有考核记录)三固定(定训练目标、定指导教师、定时间)。

谈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篇7

一、自制实验仪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或者教学时限等的限制,大多数学校都很少系统性地对实验的开展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部分学校甚至会将物理实验这一个教学方面人为地抹去,这样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讲解以及结合实验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来理解相关实验的具体内容,这样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基于上面所述,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自制一些简易的物理实验仪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开展实验,或者在实验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可以采取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方式来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从而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物理实验的具体流程、实验现象以及具体的实验结果等部分内容,深化他们对于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于所学物理实验知识的记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压强”部分教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常用的小刀和铅笔来模拟压强实验;在讲解“液体压强大小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也可以在验证浮沉实验的时候采用乒乓球;用水和玻璃来完成光的色散实验或者用汽水瓶来验证大气压实验等等。另外,在讲解“串并联电路”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灯座、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线以及电池盒等部分东西来合理设计电路,并将其在课堂上加以展示,从而使学生明白线路的具体连接以及这些参数的重要特性。

二、实施小型实验,丰富学生实验手段

小型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并且教材中所涉及的这些物理小实验大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兴趣,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大都将这些知识作为学生课下的选读知识,而很少鼓励学生自行来进行物理小实验的制作和完成,这大大降低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据可靠资料统计,在当前物理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具有厌学或者畏学心理和情绪大都是由于其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创新教育指导下,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这些小实验,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来自主动手制作和开展物理小实验的实际操作,从而使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来为学生布置一些动手的物理实验操作任务,如制作三棱镜、简易望远镜、潜望镜、电动机以及设计楼道点灯控制电路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性物理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探究性精神和创新思维,从而有助于其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制定。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大都不愿意让学生来自主进行试验探究,而是直接将有关问题的试验操作步骤交给学生,然互由学生按照教师所教的实验步骤来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部分教师甚至会自主完成整个试验流程,而学生仅仅充当一个“看客”,无法直接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创新教育观念下,物理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关的实验结果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眼耳口手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个乒乓球按压到水槽中的水下面,然后放手,这时候乒乓球会逐渐浮到水面上,并保持不动,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这个过程中的重力变化、浮力变化和体积变化等,从而使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用实验来验证其假设的正确性。

总之,物理实验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在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和创造性意识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匹敌的优势,同时其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确切落实创新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实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对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创新教育为研究对象,就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浅谈作文创新教学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个性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讲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入手,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潜能。学生喜欢写作文,他就会自觉地去看、去闻、去思。

一、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型教学,把课堂与社会生活接轨

创新性作文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观念,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把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布置学生清除身边不文明的事,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取样,再进行“清除”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以《文明的新风》为题,为人们设计一下未来文明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了,通过实地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突破思维定式,为创新作文打基础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空间,教师一定要先转变观念,重视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让学生“学写”转向让学生“会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写苹果,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以及所感受的不同,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来,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对苹果的观察经验、感受去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肯定学生的作文,为学生进一步创新打下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作文铺路

课堂气氛,需要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全责备,使学生能自由和安全地作文,使课堂气氛较松活跃。比如,写《妈妈》这样的文章,有的学生写自己的妈妈非常凶恶,如何打自己,写得很真切,但有的教师就指责说:“你妈妈都是為你好吗?你怎么能把妈妈写成这样呢?”这样一批评,课堂气氛肯定会沉闷下来,学生的思维肯定被抑制了,因为他们有了顾忌,害怕教师批评,所以,教师一定要以激励为主。

四、培养和发现创新,注意求新务实

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创新不能拔高了基本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要务实。所以,教师教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把学生引至新的内容,大胆放手,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找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与众不同的思路,说出与众不同的话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成就感。

这样打破了以往僵化的课堂,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活水,使学生被禁锢的思维得到解放,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作文教学何愁得不到质的飞跃呢?

参考文献:

[1]冯芳花.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模式.创新作文教学研究,2000.

[2]常淑芹.小学生作文创新教学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011-03.

[3]杨梅花.小学作文教学创新之我见.甘肃教育,2004(04).

上一篇:那儿风景独好作文下一篇:国旗下教师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