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创新管理制度(精选8篇)
一、支持领域
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重点支持以下产业领域:
(一)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成长型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四)其它特色优势产业。
二、资助类别及额度
(一)初创企业创新研发资助。重点支持科技型初创期小微企业在蓉实施的符合成都市产业发展导向、创新性强、带动就业强的研发项目。
资助额度: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类创新创业大赛前六名的项目,一次性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对入选“创业天府·菁蓉汇”主体活动路演且已获创投机构跟进投资的项目,一次性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对其它申报项目经评审符合支持条件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
(二)重点新产品研发补贴。重点支持近三年在我市首次(或首批)开发成功,并开始形成市场销售或提供市场服务的技术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创新产品。
资助额度:对经评审符合支持条件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资助。
(三)战略性新兴产品研发补贴。重点支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显著作用、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大技术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创新产品。
资助额度:对经评审符合支持条件的,给予100万元资助。
三、申报要求
(一)初创企业创新研发资助
1.申报单位应为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注册成立不超过3年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标准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2.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
3.项目预期形成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或盈利模式清晰。
4.无知识产权纠纷。
5.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类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以及入选“创业天府·菁蓉汇”主体活动路演且已获创资机构跟进投资的项目,申请资助应在大赛优胜或获得投资之日起1年内。6.大赛优胜或入选路演且已获跟进投资项目的研发主体为尚未注册企业团队的,经申请列为预立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在团队完成公司注册并正常运行后予以立项资助。
7.大赛优胜或入选路演且已获跟进投资项目应为2016年1月之后。
(二)重点新产品研发补贴
1.申报单位应为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含量较高或商业模式具有创新性。
3.产品盈利模式清晰,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潜力大。
(三)战略性新兴产品研发补贴
1.申报单位应为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产品在技术或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性和独占性,整体水平或某项核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为在本行业或领域中的关键产品并能带动产业相关联产品和商业模式发展;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的相应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权益清晰明确;质量可靠并通过市级(含)以上权威机构检测。
3.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或提供服务不超过三年,盈利模式清晰,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或潜在爆发力,未来3—5年内产值或销售收入可望达到亿元以上或有可能成为新的市场主导产品或商业模式;产品品牌核心价值高,并获得创投机构投资或关注。
4.企业具有较强实力的研发机构(中心)和稳定的研发团队、运营推广团队,在创新投入、研发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和较强优势。
(四)其它要求
1.同一单位只能申报一类资助;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开发的,由第一完成单位提出申请。
2.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申报项目名称应为规范的产品名称。应采用“型号+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型号”(特殊行业除外)的填写格式。产品名称应避免过于宽泛,尽量不出现英文词组或缩写,并不得使用系列产品、研究开发、产业化等词语。
四、申报材料
(一)初创企业创新研发资助 1.初创企业创新研发资助申报书;
2.项目计划书(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技术创新点、研发团队、研发计划及进度、市场计划、融资计划等,可对项目优势扩展论述);
3.证明材料:
(1)企业资质证明材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执照或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涉及国家限制或特殊行业和领域的许可资质等);(2)申报书中所反映的数据和内容的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证明、查新报告、检测报告、成果鉴定或成果评价报告、大赛优胜证明材料、与创投机构签署的投资合同及实际投资证明等);
4.其他相关材料。
(二)重点新产品研发补贴 1.重点新产品研发补贴申报书; 2.证明材料(据实提供):
(1)企业资质证明材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执照或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涉及国家限制或特殊行业和领域的许可资质;经审计的企业上财务报表等);
(2)主要技术或成果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证明、查新报告、检测报告、成果鉴定或成果评价报告、技术标准、科技项目立项证明、科技奖励证书、获得创投机构投资证明等);
(3)近三年销售证明(如销售清单、销售合同等)或市场运营情况证明(如服务用户数量、服务收益等),用户意见报告(不少于两份)和产品照片等。
3.其他相关材料。
(三)战略性新兴产品研发补贴 1.战略性新兴产品研发补贴申报书; 2.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3.证明材料(据实提供):(1)企业资质证明材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执照或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涉及国家限制或特殊行业和领域的许可资质;经审计的企业上财务报表等);
(2)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上一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
(3)主要技术或成果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证明、查新报告、检测报告、成果鉴定或成果评价报告、技术标准、科技项目立项证明、科技奖励证书、获得创投机构投资证明等);
(4)近三年销售证明(如销售清单、销售合同等)或市场运营情况证明(如服务用户数量、服务收益等),用户意见报告(不少于两份)和产品照片等。
4.其他相关材料。
以上纸质材料一式一份,按顺序装订。申报时,需提供证明材料或复印件材料的原件以备核查。
五、申报时限及渠道
项目实行限期申报、定期评审,申报截止时间为2016年9月18日,逾期不予受理。
项目采取网上系统申报和纸质材料受理。
六、联系方式
受理部门:成都科技创新服务窗口
关键词:创新研发,知识管理,中小企业,知识经济
一、前言
在竞争的环境中, 产业的发展与优势取决于竞争力, 尤其在以技术为主的产业, 其以技术发展作为产业优势的情形更为明显。然而, 产业内必须有独特技术能力才能建立技术障碍, 并不断的提升其技术优势。因此专利是使产业技术被开发出来的同时, 用来保护技术。即由合理的技术专利保护制度使得企业愿意不断的投资于技术研究, 使较后进入产业的竞争者作相对的投资或付费取得授权, 以维护市场合理的秩序与规范。
当Web 2.0来临之际, 世界已经不是由大企业来主导, 而是将交由个人与自由员工来决定, 企业必须结合资讯化、知识化、行动化, 并透过知识管理了解本身的优势与困境, 以迎接动态管理时代的来临。自私型的知识专家将迅速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新优势团体将是分享型、思性与领悟型的专家, 或分享型、协同型与整合型的群众。
彼得·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一书中指出, 新社会是知识社会, 知识会成为主要资源, 知识员工会成为主要的劳动力。自1990年开始广泛运用网际网路之后, 每个人都能轻易取得就业/工作所需要的重要成功关键。未来的知识社会具有下列三种特质:
(1) 没有疆界, 因为知识的传播甚至比资金流通还容易。
(2) 力争上游, 每个人都有机会, 都能靠着唾手可得的正式教育力争上游。
(3) 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相同, 任何人都可以取得生产工具, 也就是取得就业所需要的知识,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赢得胜利。
日本的野中次郎教授开启了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他于1998年利用显性与隐性的知识特性, 将企业组织知识创造模型分别定义为下列几种:社会化、外部化、结合化以及内部化等, 其主要目的在说明, 当企业组织有越来越多的成员参与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的互动时, 知识转换速度快、规模越大, 进而将个体知识转换成企业组织知识。
1996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的形态, 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1998年世界银行也指出经济不仅建立在实质资本及技能累计上, 还建立在资讯、学习和知识吸收改造上。
二、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经济以土地为财富特征、工业经济以机器为财富特征, 到知识经济时代, 则以智慧资本为财富特征。全球正进入一个比十倍速变化还要快的即时经济时代,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 在下一个社会来临之际, 独门科技将会少之又少, 一种产业需要的知识也将逐渐来自于其他完全不同的科技, 而这个产业的人对这种科技经常完全不了解。
一般对技术的定义多限于生产之范畴, 即技术是生产要素之一。但有些学者认为现今技术不只存在于产品等硬体知识, 更存在于组织管理与市场开拓方法等软体知识当中。对于管理学者而言, 技术普遍被认为是策略性资产, 因技术可以改变产业结构与竞争优势, 而形成竞争策略中的重要力量。但技术本身为长期积累且为无形的差异化知识, 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技术能力, 因此如何分析判断技术能力便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关于技术能力的比较衡量, 一般均以: (专利注册件数+技术密集产品输出额+制造业附加价值额) /4来作为衡量的基础。技术发展通常呈现S-cuver, 可分为四阶段, 以在技术上投入的经费、参与研发工作的人数、出版品的数量来做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随着时间的演进, 技术的演进可区分为技术发明或概念、快速成长、统合与成熟等四阶段。S-cuver显示产品对于技术研发强度及由旧技术转化为新技术的时机。企业应利用S-cuver进行核心技术转换, 并利用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的概念来协助了解产业环境在曲线上所处的位置, 并探讨如何应用R&D来缩短与其他公司间的技术差距与问题。
三、创新研发
创新研发有三个阶段: (1) 发明:一种创造、新方法或新构想; (2) 创造力:产生新构想的能力, 有创造力的人充满创意, 然而创意未必实用或可商品化; (3) 创新:将创意转换成商品、工具或方法。
依照Abernathy and Utterback (1982) 理论, 产品发展过程的科技创新新需求区分为三个阶段:浮动期、变迭期和专业期。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 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技术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1.浮动期:
在此时期为新产业兴起阶段, 产品的标准没有规定, 竞争者对于产品的性质尚属于实验的性质, 产品能成形的考量重于一切, 因此具创新功能的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 此时比较重要的是产品开发技术, 制造效率比较不受重视。故产品研发频率较制造研发的频率高。
2.变迭期:
在此时期市场的标准产品已经成形, 因此产品的研发主要着重功能强、品质佳、能符合顾客的需求、能被市场接受而成为标准产品。由于市场已经打开, 利润极高, 因此许多企业加入, 市场上会有许多新产品出现加入竞争。为满足对产品快速成长的需求, 产量的提升便成为竞争的优势, 故企业加入更多投资与实体设备建设、增加生产的效率与产能。
3.专业期:
此时期市场已经饱和。对现有的产品需求减低, 创新的可能性减少, 产品与制造的研发便低于注重细部的改善。此时产业已达到产能过剩的阶段, 并开始消减劳工与人力。企业的竞争中在于成本, 市场行销与经营策略较制造或技术重要, 先进国家的企业即常常在此阶段开始往国外发展, 以寻求较低成本的制造地点。
四、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场心灵分享工程”。知识是新工具、新流程、新资源、新思维与新行动的组合, 知识不仅要分享, 而且需紧密的整合, 包括内部员工或外部顾客整合、实体资源或虚拟资源整合、个人或团体或组织整合, 整合之后, 还要将加值与创新的通路打开, 才能形成紧密的知识价值链。数百年来工艺大师不辞辛苦将技艺教给学徒;家族企业业主将产业智慧传给子孙衣钵传人;工人在工作现场相互交换技能与想法——这其间都可以追索到“知识管理”实务的轨迹。
(1) 精细击垮大量生产
如果排除“前时代”时期, 第一代“知识管理”经典出现在F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时代:企业蓄积产业智慧的宝藏地是在知识员工头脑里, 普通员工与之无关。两种阶层的区分是极为严格的, Taylor认为产业智慧的开发、蓄积与使用是前一阶层的使命, 普通员工只负责执行, 完全不鼓励他们随便更动前者所定下的知识与规范。
第一代“知识管理”经典的覆亡始于20世纪60年代, 80年代则以日本丰田汽车为首的“精细生产”, 知识管理的新经典彻底击垮了“大量生产”的旧经典。
精细生产型的企业全员都是“知识员工”, 再没有两种劳动阶层的划分。丰田内部不只工程师, 连生产线工人都投身于6800个生产任务中, 这群高中教育程度的员工被训练成为本能地对任何现场的工作连问五个为什么, 以因果链串连的现场问题开发出来的工作知识并应用这些工作知识, 在90年代平均每年提出2076077个改善方案。换言之, 这群高中教育程度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向丰田公司提出35.6个工作知识的结晶, 而公司也接受并奖励了98%的方案。
第二代“知识管理”彻底击垮了第一代 (经典之战的第一役北美洲的民生电子工业被日本打垮了, 第二役DRAM之战, Intel挥泪退出战局, 第三役汽车之战打到90年代初) , 靠的不只是单一企业内部的全员只是开发, 而是生产合作网络的全员知识开发。
根据哈佛大学企管所Clark所长与东京大学Fujimoto教授的研究, 开发新车时代所需要新零件, 供应商与中央车厂共同协力开发的比重, 在北美是15%, 在日本是52%。换言之,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经典, 所谓学习型社会, 知识流通、连结的疆界是以整个各做生产网络为单位, 而不只是局限于单一企业内部。
第二代“知识管理”击败第一代, 在于前者的“知识引擎”是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GM所以战败, 丰田之所以胜利, 是因为表面上旗鼓相当, 其实是GM的中上层知识员工对丰田的全体知识员工。
(2) 价值系统颠覆价值链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北美洲孕育出第三代“知识管理”, 它是创新、顾客共同开发的价值系统颠覆了价值链, 是互动的知识流量补强了静态的知识宝藏, 也是使市场从一个价值交换场所蜕变成系统各成员对话的论坛。
微软在开发Window 2000至少动员公司之外400000名客户作为测试者, 免费为微软纠错, 提供产品改善的建议。假设每位工资1000美元, 那么微软就节省了4亿美元产品创新投资资金。
一切疆界模糊化了, 一切知识是共同开发的, 一切价值是共享的。顾客不再单纯的是顾客, 他将如同第二代经典中的供应商一样参与产品创新流程, 被整编入知识创造的价值系统中。市场不再只是采购部门与业务部门价值交换的场所, 市场更是合作网络各成员 (包括顾客、供应商、研发机构) 多元交流。
参考文献
[1]Drucker, P.F, 2002.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New York City, Truman Talley Books.
[2]Nonaka, I.and Takeuchi, H., 1995.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City.
[3]OECD, 1996.Employment and Growth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4]付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黄载曦, 李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特征与治理[J].改革, 2005, (6) .
关键词: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企业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我国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和重视。而研发人员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中最关键的资源之一,在企业发展中也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1.国内外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就研发人员激励相关内容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其中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如下:国外的Balkin(1984)等人通过研究指出,物质激励在各种不同的激励制度中对研发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Edwina(2000)等人则指出与工作本身相關的一些非物质激励制度对研发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学者在研究中除了得出以上结论之外,对非物质激励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如李锡元、刘艺婷、熊柏柳(2012)通过对拟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等的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指出,通过股权激励对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潘志颖(20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通过在企业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促进企业中的员工,尤其是高技术员工长期的为企业服务。
可见,通过对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激励可以很好的促进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技术创新来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国内外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国外学者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和战略管理等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则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研发、知识学习等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薛庆会、徐玲(2011)基于知识学习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重点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其中研究中提到西方学者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企业新开发的产品来体现的,即主要是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出技术的能力,而我国学者则主要集中在效率和效果上。因此,在对创新能力进行测度时,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专利数、新产品开发的数量、创新的成功率等多种指标来描述的。王勇、程源、雷家骕(2010)在研究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时指出,在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时可以从一个具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即仅从研发的角度进行着手,比如研发强度、专利相关的一些指标等内容。而王元地、史晓辉(2014)在研究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时就仅仅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衡量指标,即从专利这一单一的指标来衡量作者要测量的指标。
3.企业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进行激励可以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可见,通过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进行激励,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间接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国内外学者也就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比如,国外一些学者指出通过对技术历史和技术经济的研究发现,激励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一些学者从激励的作用方式及其分类的角度对激励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国内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培训和晋升制度、表彰、荣誉、公平性以及股权期权等非物质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张根明和温秋兴,2010;龙小兵,2012)。
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激励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并没有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而是通过激励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通过激励可以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的。
4.结论
文章在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文章中仅仅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即通过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使其在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激励制度下,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通过搜集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关于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的相关实践资料和数据,对其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上进行实证研究。(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Balkin D.B. Gomez- Mejia L.R.1984.Determinants of R&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J].Personnel Psychology,37(4):635- 650
[2] James Hoyt,Edwina A.Gerloff.2000.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changing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a management challenge[J].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0(2):275-293
[3] 刘锡元,刘艺婷,熊柏柳.2012.拟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和风险防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
[4] 潘志颖.2012.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研究——基于南京科技广场150家科技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D].南京工业大学
[5] 薛庆会,徐玲.2011.基于知识学习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设计[J].企业活力(5)
[6] 王勇,程源,雷家骕.2010.IT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
[7] 王元地,史晓辉.2014.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6)
[8] 张根明,温秋兴.2010.企业创新:激励体系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04:126-129
为了全面贯彻从市场导向型向产品领跑型转型的战略,加强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的监
督管理,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技进步对生产经营发展的贡献,促进企业持续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2.研究开发项目范围及管理机构与职责
2.1 研究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范围:
1、新产品(申报国家新兽药)开发项目;
2、技术改造项目;
3、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项目。
2.2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质量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研究开发项 目管理工作。
2.1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是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对经评审 的项目进行审定,确定项目负责人,确定年度研究开发计划。
2.2.2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是研究开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编制年度研究开发计划、投资管理、验收、考核奖励、成果申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公司重大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的组织管理。2.2.3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项目资料汇总及归档管理。2.2.4生产部和质量部负责项目的申报、实施、总结。2.2.5公司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项目进行评审。2.2.6生产部负责研究开发项目实施的调度管理。
2.2.7财务部负责研究开发项目实施的资金管理和项目费用的审计工作。2.2.8生产安全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3 项目立项
3.1 研究开发项目的申报必须以公司产品科技发展、市场需要为导向,遵循选题有针对性、技术先进、方法科学、操作可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好立项前的市场调查、技术经济分析等立项申报准备工作。每年9月为下年度研究开发项目申报时间。
3.2 项目必须以项目申请书的形式提交给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申请书的主要内容有: 3.2.1立项申报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技术现状、今后发展趋势;
3.2.2 主要项目内容(包括项目技术关键及创新点、主要目标、工艺方案、技术路线等,部分技术改造项目还包括总图布置等); 3.3.3 市场需求及风险预测; 3.2.4 预期效果及经济技术评估;
3.2.5项目投资情况或费用构成及用途(含材料、设备清单,部分技术改造项目还包括建筑面积等);
3.2.6人员构成(拟定项目负责人与成员); 3.2.7项目工作部署和进度安排。
3.3项目必须按公司相关规定经过评审、立项方可实施。评审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能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明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具有市场竞争力;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等。
3.4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初审;拟定项目、项目负责人候选人、项目实施及完成时间、项目应达到的预期效果指标。
3.5 公司主管领导召集专家委员会会议对初审项目按照技术可行性、风险性、效益性、市场前景以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投资额等内容进行审查,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分同意立项、不立项两种,确定评审项目。
3.6 在公司专家委员会确定评审项目的基础上,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研究确定年度研究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拟定年度研究开发计划。3.7公司年度研究开发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后下达各部门。
3.8对于未纳入公司年度研究开发计划的项目,由项目单位出具专题报告和项目申请书报技术研发中心,由技术研发中心组织进行论证,经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对于投资额大于10万元的项目还需报董事会批准。其余事项按年度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同等管理。4 项目实施与管理
4.1研究开发项目实行技术研发中心归口管理及领导下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一般采取公开招聘或公司委派两种方式,同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名产生项目组其他成员。项目组成员确立后,公司根据项目内容和工作难易程度、资金状况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责任状”。“责任状”含项目目标、任务及考核标准等内容,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的实施。
4.2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业务的工作经验、较高的技术素质、系统的思考能力、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4.3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4.3.1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并将实施方案报技术研发中心,经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4.3.2合理挑选项目组成员。一般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部门确定,若有必要可经公司领 导同意在其他部门挑选人员。
4.3.3与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和协调,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4.3.4项目开始实施后,每月25日前向技术研发中心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及下月实施计划,接受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检查和监督。
4.3.5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项目资金范围内,发挥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使项目达到确 定的目标,并对项目实行终身负责制。4.4项目负责人的权力:
4.4.1挑选项目组成员经公司批准后确定。
4.4.2调整技术方案,调配项目实施范围内的物资和资源。
4.4.3考核项目组成员,分配项目奖金。对表现不好的成员有权辞退并另选人员。
4.5 若遇特殊情况,项目实施难度大,或项目负责人难以胜任,公司有权停止项目的进 行,或改聘项目负责人。
4.6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图纸等技术文件的形成和审批需按程序进行。4.6.1技术文件的编写或设计由项目组成员负责,必要时可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完成。4.6.2公司内部编写或设计的技术文件需由编写或设计人员签字,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公 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4.7技术研发中心每月28日前将当月研究开发项目实施情况和下月实施计划汇总后通报 相关职能部门,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5 项目的验收
5.1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应及时做好项目总结工作。准备好项目验收资料,其内容包括:
1、项目慨况;
2、工艺方案或攻关途径、技术路线;
3、有关技术资料或竣工图;
4、实 际效果及技术经济指标。
5.2 项目的验收必须在项目组自行初验后报告技术研发中心申请验收。技术研发中心在收到项目完成报告后,组织项目验收组进行项目的验收工作。项目验收按公司确定的实施方案和指标进行,验收组应提交书面鉴定、验收报告。
5.3项目验收组由技术研发、生产、设备、职业健康与安全、财务等部门有关人员及公司专家委员会成员组成。
5.4项目后评估管理。公司所有研究开发项目实施完成后都需进行后评估。
5.4.1项目后评估的时间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应在项目稳定运行3个月以上。5.4.2项目单位编写项目总结报告并向技术研发中心申请进行项目后评估。5.4.3项目后评估由技术研发中心组织5.3款规定的项目验收组成员参与。
5.4.4项目后评估的内容包括对整个项目各环节管理的成绩与失误、各项指标完成率、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各单位各自完成的工作质量情况、经济社会效益等。
5.4.5项目后评估后需形成详细的后评估报告,后评估报告经主管科技的公司领导审阅批复后作为项目评奖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5.4.6项目验收资料和后评估报告需及时交公司技术档案室存档。6 项目资金管理
6.1 根据公司年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安排项目资金,月度项目资金根据项目负责人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资金计划,经技术研发中心审核由财务部拨付,月度项目资金计划应于上月28日前提交财务部。
6.2项目资金的预决算由设备工程部负责。项目资金坚持全成本核算,成本费用范围主要有:设备仪器购置费或设备租金、原料费、材料费、动力费、人工工资、管理费,其它开支不得列入项目资金。项目资金购置的材料、设备其所有权归公司,并及时办理验收、入库、领用及入帐手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长期占用。
6.3项目完成后申请鉴定、验收时,应提交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结算。结算时应经审计监察部门进行审计,重大项目可委托社会专职机构进行审计。
6.4项目负责人应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接受技术研发、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规定和财经纪律的行为,采取通报批评直至中止项目实施;情节严重者提交有关部门追究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两年内停止有关人员的申请立项资格。
6.5 研究开发项目涉及固定资产增加的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7 激励与约束
7.1 设立项目奖。项目后评估后,技术研发中心应及时把项目的有关资料(公司项目计划、项目责任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总结、验收报告、后评估报告等)提交公司专家委员会审定,公司专家委员会根据项目的有关资料对项目评估审定,并报公司批准。对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按该项目正常生产时3-24个月新增效益的1%—20%金额给予项目奖励;对于不能计算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审定后由公司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奖励。项目奖在公司对批准后的次月发放。项目负责人负责奖金分配,奖金分配时,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实施的骨干成员合计不低于70%。
7.2设立年度优秀研究开发项目奖。公司根据年度已完成并验收合格的项目,根据创造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技术创新、技术难度、实施难度、投资额等指标评定优秀项目,优秀项目设一、二、三等奖。优秀项目评定的程序是:由实施单位申请、技术研发中心审核、初评,公司专家委员会评定,公司批准。获奖项目个数和奖金额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7.3 年度优秀研究开发项目奖奖金在公司年度科技大会上颁发。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奖金有分配权。项目负责人、参加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和实施的骨干成员合计不低于70%。其他人员根据对项目的贡献大小由项目负责人分配。
7.4年度评选科技先进个人,并在公司年度科技大会进行奖励。先进个人人数和奖金额由总经理办公会决定。7.5项目负责人(项目组)由于管理不善或技术失误,造成项目不能完成或造成经济损失,对项目负责人(项目组)进行经济处罚。7.6 项目负责人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履行其职责时,应将项目进展情况和所有技术资料以书面形式(或电子版本)移交给公司指定的新项目负责人。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其项目负责人所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8 成果管理(另外做一个文件)
8.1 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负责人提供成果申报资料(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报告、项目经费使用决算表、经济技术评估、下步完善及转化应用工作方案等)交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并交技术档案室存档。
8.2 项目组成员在对外科技活动及其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义务保守项目技术秘密。项目组若要发表论文的,须经公司领导同意方可。若不经公司同意对外发表或私自泄密的,一经查实,给予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8.3 研究开发项目若符合韶山市、湘潭市、湖南省或国家科技成果申报要求,技术研发中心应及时向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申报获得成功,所得奖金20%奖给项目组成员;10%奖励申报工作人员。对获奖项目,公司另外再给予重奖。8.4研究开发成果若符合专利申报要求,技术研发中心要及时向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申报专利。申报获得成功,公司给予申报办理人一定奖励。
产 品 研 发 管 理 制 度
1.总则与目的
1.1.产品研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改良的管理,加快技术积累和产品升级,特制定本制度。1.2.本着“技术领先,产品专业化”的原则,对国内外行业发展与最新科技动态深刻理解与把握,确保公司产品的前瞻性和先进性。1.3.本著“创新为先、质量为本、产品一流、诚信服务”的精神,真诚地为下游生产企业提供多品种的专业产品,实现“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人本文化。2.实施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产品研发的要求。本制度中所指的产品研发包括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3.相关部门职责
3.1 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产品研发计划,向研发部门下达研发项目任务书。负责协调处理研发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负责组织研发项目的评审、批准,对设计方案、生产准备、试制试验等进行鉴定、认证和专利的申报。标准化宣贯等。3.2 技术研发部(研发中心):负责制定产品研发项目的设计实施方案,负责开展产品研发项目的设计、试验、试制,对项目承担人员的任务分工,并参与项目的评审。负责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文档的归档。3.3 市场销售部:负责收集和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信息,并提出产品研发项目建议。
3.4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产品研发人员的配置进行备案。3.5 生产管理部:负责对研发产品的试制提供协助。
3.6 采购供应部:负责对研发产品的试制所涉及的原辅材料进行采购。3.7 工装设备部:负责产品试制所涉及到的工艺装备和设备的调试及新增设备的采购工作。
3.8 质量检测部:负责对研发产品试制过程的质量检测和跟踪记录,并反馈质量信息。4.产品研发管理
4.1.研发项目的立项与实施研发:
4.1.1.公司各部对新项目建议或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等建议,上报公司批准后,确定立项并下达任务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按本制度规定程序进行开发。
4.1.2.研发中心确定项目须填写《研发项目立项书》(见附表),报批准后实施。
4.1.3.研发中心应按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研发资金管理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项目投入预算申请报告,申请研发经费,以确保项目研发工作2 的进展和时效。
4.1.4.研发中心按照《研发项目立项书》要求,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表》和设计说明书。技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对进度表和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检查,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
4.2.开发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4.2.1.研发部门根据《研发项目立项书》组织实施项目的研发,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编写格式根据研发项目的类别不同自行决定,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4.2.2.根据研发进度,应提前编制产品试制(鉴定)大纲,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2)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4.2.3.技术文件资料的验收及存档:
4)文件目录(项目研发批准文件、技术文件、材料明细、标准汇总,技术条件、产品功能及使用说明书、包装说明等)。5)标准化文件(对新设计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
6)研发中心负责将全部文件收齐归档,资料管理人员存档时必须验证齐全。
4.3.项目试制过程的管理 4.3.1.试制工作分小试和中试两个阶段。
4.3.2.试制是研发部门根据项目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及试验结果和必要的设备改造或配套要求,按要求进行试验,以考验研发成果(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质量指标等。
4.3.3.试制完成后,研发部门须及时完成《项目结题报告》,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或型式试验报告等,以及必需的工艺文件交管理部门存档。
4.3.4.产品研发完成后,确定投入大批量生产,报总经理批准。4.3.5.对研发成果显著的技术或产品,公司确定申请外部机构鉴定或认证的,由研发部门完成相关文件的编制,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与接待联络工作。4.4.知识产权登记与管理 4.4.1.在不泄露公司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公司认为有必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或产品,由研发部门负责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4.4.2.公司的知识产权登记与管理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报批工作。4.4.3.管理部门应完整保管每项知识申报的文档和批准文件以及相关证书的原件等档案,对外使用一律采用扫描件或复印件。5.产品研发经费的核算与管理
5.1.公司对研发项目实行经费专项审批制,研发专项经费包括以下内容: 5.1.1.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外委试验费、产品鉴定费、知识产权申4 请费、项目所必需的国内调研和学术会议费、差旅费、业务资料、报告、论文印刷费,对外技术合作费(经公司有关部门批准的临时用工劳务费等)。
5.1.2.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费,运杂包装费和安装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和外协加工费。如特殊需要,应说明情况,报总经理审批。
5.1.3.实验室改造费:根据项目研究工作需要,改善实验条件所进行的装修等费用。
5.1.4.管理费:按每个项目提取项目总经费的5%作为管理费用,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用于充抵项目应分摊的水、电、气等费用和其它费用。
5.1.5.项目承担人员的生活补贴费:项目承担人员可根据实际参与项目工作天数和工作量提取生活补贴,生活补贴总额最高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20%。
5.2.产品研发经费由公司财务部门按单项预算拨给项目承担部门,由项目组按计划支配使用,不得挪作它用。财务部门单列帐户进行核算监督。
5.3.研发专项经费的使用审批,按公司《经费审批管理办法》执行。6.加快技术研发和提升技术水平的措施
6.1.公司将定期对研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及格和在今后工作中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人员,公司将给予转岗或淘汰。6.2.研发部门可根据开发项目的数量,以及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提出引进人才的需求,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实施招聘。
6.3.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发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行业高水平的产品展示会或技术交流会,以增加对行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认识,提高开发水平。
6.4.公司将加强同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国外企业的联系,积极寻找和发展公司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增强技术支撑力量,保持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6.5.公司在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中对研发人员设立了专门的考核奖励制度,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本制度的施行
7.1.本制度自总经理签发批准之日起正式施行。
总经理批准:
批准实施日期: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速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心,是指设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省级研究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中心主要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研究开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优先支持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内的企业,适当支持其它领域中在全国行业内领先企业所建的高水平研究开发中心。
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及其它相关企业联合组建中心。
第四条 中心的宗旨和任务
(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针对我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开发;
(三)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核心,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为目标,不断研究开发出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四)对我省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成为培养高水平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基地。
第五条 省科技厅统一归口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我省中心发展总体规划;
(二)负责制定我省中心建设工作计划和编制补助经费预算;
(三)负责中心的申报受理、方案论证和立项批复;
(四)对中心进行评估和管理;
(五)其它有关事项。第六条 依托单位指组建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对中心的领导,组织实施中心建设计划规定的各项工作;
(二)负责提供中心建设和运行所必要的资金、物资、人才;
(三)负责监督中心的资产及经费使用。
第二章 申报和立项
第七条 申请立项的依托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我省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在其申报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拥有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4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四)已经批准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五)上一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不低于6%;
2.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不低于4%;
3.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不低于3%或1000万元。
(六)近三年内累计科技成果转化9项以上;
(七)有独立的研发机构,研发机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15人(软件类企业30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低于研发机构职工总数的60%;
(八)能保证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落实,并具备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验、试验条件及基础设施。科研用房500平方米以上,科研资产总额500万元以上(软件类企业100万元以上);
(九)建立完整规范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各项规章制度明确;
(十)近三年无环境污染事故及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第八条 中心申请材料:
(一)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申请书
(二)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依托单位相关证照
(四)依托单位及中心状况的证明材料
(五)其它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3份,并附电子文档,报依托单位所在市科技局审核。
第九条 省科技厅按照“择优支持、布局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自行或委托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的申请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考察。
第十条 可行性论证与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
(二)中心建设是否符合我省的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
(三)依托单位是否具有中心立项的基本条件;
(四)中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是否明确可行;
(五)中心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中心的发展;
(六)依托单位财务状况能否保证中心顺利运行。
第十一条 对已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由省科技厅择优批复建设。批复建设的中心名称应规范使用,采用“依托单位字号+核心研发方向+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形式。
第十二条 科技厅优先批复以下依托单位申请建设的中心:
(一)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或主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的;
(二)与其它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的。
联合组建的中心必须有联合组建协议书,明确主要依托单位,以及各个组建单位在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 中心依托单位应根据省科技厅的批复,开展有关业务活动。第十四条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
第十五条 中心应制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计划。
第十六条 中心实行开放、流动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第十七条 中心每年年底应向省科技厅上报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心基本情况;
(二)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条件对照分析;
(三)中心发展规划及本执行情况;
(四)中心存在问题及拟解决方案;
(五)中心今后发展思路及打算;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八条 中心或其依托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发生后6个月内提出申请,并分情况办理相关手续:仅变更名称、地址等非实质性情况的,经市科技局审核后,报省科技厅备案;发生以下变更的,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市科技局按第十条进行论证后,报省科技厅审核。
(一)中心需要变更研究开发方向或进行重组的;
(二)依托单位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
(三)中心不再依托原单位的;
(四)其它发生实质性情况变更的。
第十九条 中心经费实行单独或相对独立核算。
中心建设经费以依托单位为主,所在市、县(市、区)科技局可根据中心建设的需要予以适当补助。省科技厅根据中心运行情况,以奖代补,择优支持。鼓励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第二十条 省科技厅奖励补助的建设经费用于中心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购置。
中心建设补助经费应严格按要求专款专用,依托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二十一条 省科技厅按照“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原则,自行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对运行两年以上的中心定期进行评估,运行时间不到两年的中心可自愿参加评估。评估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评估结果将作为省科技厅实施后续支持及组建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在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之前,以中心名义进行宣传或有其它冒充中心行为的,永久取消其自行或联合申报中心的资格。
第二十三条 有下述情况之一的,撤销中心立项、取消其资格并追回已拨的部分或全部补助经费。
(一)在申请认定、评估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或材料的;
(二)有环境违法事故的;
(三)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
(四)不参加评估或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变更事项申请的;
(六)其它违反本规定行为或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
对取消资格的中心,省科技厅在3年内不再受理依托单位的认定申请。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告之日起实行,原《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停止执行。
近日, 泰州市环胜铜业有限公司、荣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曙光华阳钻具有限公司、乐威 (泰州) 医药化学品有限公司等4 家外资研发机构通过认定, 成为省级外资研发机构。截至目前, 经过省、市认定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外资研发机构已达65 家。
泰州市的外资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大致分为5 类, 包括作为技术储备的创新性研发、针对泰州市乃至全国市场的产品应用开发、技术服务、采购业务技术支持、技术跟踪型研发。外资研发机构的快速增加表明在双轮驱动政策的激励、引导下, 泰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 也推动了企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这些外资研发机构以中外合资为主, 主要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美国艾默生、日本雅马哈等世界500 强企业, 40%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涉及我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制造等领域。跨国公司在泰州设立研发机构, 对泰州市进一步开放式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实现开放创新双轮驱动,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技术创新
一、 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孙刚、宋夏云,2016)。各国为激励企业创新,都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我国也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降低税率、税收抵免和加计扣除。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支持力度,甚至超过地方政府掌握的科技项目经费总额。以上海、天津、四川为例,仅2008年,三地企业因享受加计扣除政策而少交的税额分别为30亿、12亿和6.6亿。其中四川省少交的税额约为省科技厅的科技项目经费的2倍(王再进、方衍,2013)。
这些税收优惠是否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数理分析较少。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寡头Stackelberg竞争模型,研究降低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抵免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然后,为检验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模型拓展。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二、 文献回顾
税收对技术创新重要影响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然而,理论界对于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促进企业创新的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持正面观点的文献众多,例如,实证文献Cropper & Oates,1992;Mamuneas & Nadiri,1996;Klassen等,2004;Hall和Ban Reenen,2000;Parsons和Phillips,2007;Mohnen和lokshen,2009等。Hiroyuki等(2014)采用日本企业的数据,具体测量了税收抵免政策对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我国学者在进行定性分析后,也得出正面结论。例如,赵书博(2013)通过研究各国的税收政策发现,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本、韩国、英国等国都对研发给予抵免,进而得出我国也需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结论。杨路明,李智敏(2010)、孙隆英(2014)、薛薇等(2015)也都得出相似结论。
与正面观点相反,也有文献对税收激励政策持负面效应的观点。Wallsten(2000)证明政府过高的扶持政策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我国学者安同良(2009)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证明创新补贴会"逆向"激励企业,使企业释放虚假信号,以获取政府的研发补贴。
与前两种观点都不同,也有学者认为上述文献都忽略了企业的行业性质,没有分析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行业的研发影响是否相同。Malerba(2005)对此问题做了开拓性研究,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研发活动影响不同。Castellacci和Lie(2015)进一步细分了企业的部门,对比分析了税收抵免政策对低技术含量行业和高技术含量行业的创新影响。我国学者林洲钰等(2013)研究发现,减税政策对于大型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法律约束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和税费负担较重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更大,而研发费用抵扣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更大。
上述文献充满启发性,却并未回答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源于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因此,本文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的影响。
三、 模型设定
假设市场上企业i与企业j具备某种技术,可以生产质量为?姿的产品,并进行Stackelberg竞争,企业i先行动,企业j后行动。与寇宗来(2009)等文献的假设相同,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两个企业分别投入研发成本ci和cj后可以将产品质量提升到si和sj。参照Tirole(1988)和Li 和Song(2009)的纵向框架,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3. 模型拓展。为检验结论的稳定性,首先,考虑只有跟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情况,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与只有先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情况相比,差别在于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利润降低。这是由于跟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对先行企业的利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面作用:跟随企业生产并销售高质量产品,可以让渡低质量产品的市场销售空间,有助于提高先行企业的利润;负面作用:先行企业生产并销售的高质量产品又会挤占低质量产品的市场空间,这又将降低先行企业的利润。但是由于在基准状态下,跟随企业在低质量产品市场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只有四分之一,所能让渡的市场空间比较少,正面作用较少;而高质量产品被创造出来后可以挤占低质量产品的三分之二的市场空间,这对先行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大,最终,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先行企业利润降低。
其次,考虑两个企业同时进行创新的情况;最后,用税收减免政策替换加计扣除政策。在后两种情况下,本文结论也仍然成立。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为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我国也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为企业节省的税金甚至超过部分地方政府掌握的科技项目经费总额。借助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或税收减免比例)是行之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办法。第二,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第三,在降低税率方面,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降低税率不一定能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对于已经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降低税率或提高加计扣除比例都会激励企业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第四,从政府税收收入的角度来看,降低税率未必能减少税收收入,但提高税收加计扣除比例却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政府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协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其次,降低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利润比例较低的企业)的税率;最后,提高加计扣除比例,这虽然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但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增加研发费用投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未考虑技术溢出的因素。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技术溢出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率先创新的企业无法垄断其在高质量产品市场上的利润,有可能使技术创新的利润增值低于创新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税务部门降低税率、提高加计扣除比例,企业仍不会创新。对于诸如技术溢出、专利池合作研发等未尽之处,将成为值得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Castellacci F., Lie C.M.Do the effects of R&D tax credits vary across industries?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15,(44):819-832.
[2] Hiroyuki K., Katsumi S.and Michio S., Does an R&D tax credit affect R&D expenditure? The Japanese R&D tax credit reform in2003[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4,(31):72-97.
[3]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10):87-98.
[4] 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所得税改革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3):111-123.
[5] 王再进,方衍.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94-9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原始创新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效应研究”(项目号:14AJL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时代定向广告与企业竞争行为分析——基于双边市场的视角”(项目号:71502092);云南省教育厅项目“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分析”(项目号:2016ZZX055);省级人培项目“云南民间秘方的转化问题研究”(项目号:KKSY201408031)。
作者简介:田晓丽(1982-),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
【企业研发创新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企业研发管理制度11-14
企业研发项目奖励制度09-10
企业研发项目管理10-25
企业项目研发经费的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探讨10-13
企业研发项目立项申请07-08
研发岗位企业调研报告06-05
企业研发机构情况说明10-22
研发创新规划管理办法10-31
公司研发制度06-24
研发中心激励制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