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通用8篇)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篇1

我国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管理方兴未艾,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石油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石化集团在物业管理上的不足入手,针对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对策。

引言

就石化行业经营的田、炼油化工企业属于典型的独立工矿企业,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然而石油企业分布远离城市,居民居住分散,需要建设“自给自足”,全面方便的社会服务体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对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的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石化集团进行的物业管理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受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以及长期以来行政型、福利型观念影响,矿区目前还未能支持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物业公司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物业管理经费经常要依赖行政补贴,因此,对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研究很有必要。

一、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应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目的,物业管理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

物业管理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二、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从1999年开始,国家陆续对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以求适应国际化竞争,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业系统是社会服务部分的主要内容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

到2000年底,石化集团社会服务系统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多亿元,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近8万人。根据重组改制的要求,企业办社会服务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分级分片设立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有序管理负责居民小区生活。减少了冗余闲置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

2、新的经营运行机制

物业公司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实行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经费来源要规范合理、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

定期对物业管理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支付结算需要主营单位与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

3、形成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

定价是双方关注的焦点。服务价格确定要依据国家规定的价格,没有国家规定价格的按市场价格,都没有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改革效果喜人,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

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等日常生活服务水平都有所提高,矿区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调动居民的参与,改变了以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居住小区统一合理建设,资源配置更为优化,从根本上减少了石化企业物业管理的人力、物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实行物业管理,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就能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主营单位彻更能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避免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虽然已经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降低物业成本,但距离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还有一定差距。将物业管理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向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建管一体化是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随着实物性分房取消、实行货币化分配,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实行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物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收入来源不足,市场服务不发育。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利用矿企业物业公司大多为郊区,缺乏社区服务项目的环境,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管理将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信息技术方向提升管理手段。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减少不必要的冗余人员,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篇2

一一、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关于成本管理的话题虽不再年轻, 但却经久不衰, 原因是它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极其重要, 但却始终难以做到位。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的结果显而易见, 即增加利润, 问题是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的加强成本管理呢?一直以来, 人们在理论上探索, 在实践中摸索。在我国, 从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到了解和学习成本管理的科学方法, 但一旦和实际工作环境结合起来, 总是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目前, 从宏观角度上看, 强调战略成本管理, 从微观角度看, 强调作业成本管理, 这两种成本管理理论都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被许多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看好, 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像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管理成功的企业, 他们都渗透着极强的文化气息, 以海尔集团为例, 最开始的海尔并没有今天

“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的宏大精神, 而是面对内部管理松弛的现状, 为求企业的生存而挣扎。张瑞敏通过“砸冰箱”事件使海尔职工树立起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 以此为开端狠抓管理制度建设、狠抓产品质量控制, 使海尔迈上了飞速发展之路。通过狠抓质量管理, 海尔获得了我国电冰箱的首块质量金牌, 海尔的品牌得以初步树立。在此基础上, 海尔积极借鉴欧美和日本公司的经营管理科学, 不断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创新。以“斜坡球”理论为依据, 海尔创造了“OEC管理”模式,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看板生产”, 要求“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使整个管理更加严谨;同时, 海尔人以市场为导向, 以用户需求为目标, 不断开拓进取, 充实其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出了“先卖信誉, 再卖产品”、“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以及“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等理念。海尔集团也由电冰箱向洗衣机、彩电、空调、电脑等其他领域推进, 并逐步走出国门, 打入欧美市场。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中, 海尔人特有的理念得以形成、巩固和强化, 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也有一些企业, 整天在喊着降低成本, 在提着先进的管理理论, 但在实际管理运作中收效甚微。原因自然不少, 但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把成本管理看成是少数领导者的事, 与广大职工没有多大关系, 在企业没有形成一种成本管理的环境氛围, 也就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 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成本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败。因此优秀企业都能认识到的成本控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 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唯有在工作流程上创新、在生产工序上创新来控制成本。因此许多生产性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重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文化导向, 从统一员工认识上花功夫, 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激发员工爱企、爱岗的主人翁精神。这就是一种企业成本文化。

二二、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是强化成本管理的助推器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 理论界具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奉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另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笔者认为, 各种存在支配人们所产生的系列意识和理念都叫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 在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和企业素质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必然产物, 是企业自身特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含着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内涵, 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

企业成本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运作过程中涉及全员、全过程的一种注重细节、讲究节俭、严格管理的企业文化。这里的“成本”, 不仅仅指“新会计制度”中所定义的成本, 而应该是广义的成本, 它是会计制度所定义的成本与费用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通过其丰富的内涵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具体体现在:

1. 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以人文本”的管理思想, 以此来强化成本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人的因素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构建企业成本文化, 应首先从企业人的素质抓起, 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 都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素质。企业文化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本, 全力开发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企业成本文化必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它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 使每一个主体都热情地、积极地、富有责任感地从事创造性的实践, 把严格的成本管理体制和内在的心灵需求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它鼓励员工创造企业新的成本价值理念, 提高对理念的认同度, 达到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 和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目的。

2. 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提倡企业全员参与成本

管理, 使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的思想和作风在企业深入人心。企业成本文化是涉及企业全员、全过程的一种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和少数管理者的事。在企业中, 产、供、销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成本费用的支出, 如何降低这些成本费用, 或者在投入一定的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如何使收益增加,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人都会涉及到的问题。所以, 要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 使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共同的成本管理目标中去。要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成本是可以控制的, 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例如, 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直接影响着产品设计和生产成本的耗费水平, 供应、销售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则影响着材料物质的采购成本及产品销售费用水平, 财务部门的融资方式也影响着资金的使用成本。因此,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应将全体员工, 特别是对成本负有责任的管理者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 并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自上而下树立成本和效益意识, 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 才能树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 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

3.企业成本文化有利于成本管理思想和方略在企业的落实。没有这些科学的管理思想做依据, 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即便是一时出现, 也是有形无实, 并且很快消失。企业不但要抓外部成本, 也要抓内部成本;不但要把握好战略性成本, 也要控制好作业成本;不但要注重短期成本, 更要注重长期成本;不但要讲企业成本, 更不能忽视顾客成本, 这些成本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 它既是战略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应用, 又翻过来推动了战略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成本文化强调企业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作风, 这正是成本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到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中, 成本的降低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优化有关, 和生产材料的充分、合理使用有关, 和生产工人的技术素质有关;另一方面, 要使一定的成本支出得到更大的收益, 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 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和高效的市场运营, 总之, 不管是在生产、经营还是管理方面, 要在同行业中技高一筹, 就需要创新, 所以, 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强调企业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作风。

可以说, 一个企业的真正成功是其企业文化的成功。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说:“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曾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 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 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有人讲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还有人讲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人力资本的经营, 其实, 企业文化的经营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它经营的是人的思想, 人的心, 人的主观世界。

每一个追求发展壮大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要积极探索、构建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 成功的企业管理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古代思想家老子思想精华中的“无为而治”也常被管理界所称道。那么, 在成本管理中, 如何能够实现这一境界呢?通过事例分析和理论阐述, 不难看出,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助推器。它推动着企业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三三、如何形成优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1.引导员工学习是形成企业成本文化的基础。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的核心特征是:企业全体员工在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对成本及其相关的财务知识有一个正确的共性的认识, 形成一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理念, 并且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要做到这一点, 全体职工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而职工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习。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各种途径, 包括激励学习、制度约束、学习绩效考评等方式, 促进职工学习, 使得学习成为每个职工的习惯, 成为企业的一种风气。通过学习, 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 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关于成本管理的制度, 来鼓励员工业务创新, 形成企业新的价值成本理念。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企业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就要首先构建学习型企业和推崇学习型人才。构建“学习型企业”, 实际上是通过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来引导和激励职工不断学习, 进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并且在共同学习和进步中形成一种协调和凝聚力。这种柔性的管理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

2.企业成本文化的培育应和切实可行的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成本文化不是孤立的, 而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的。它要依托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它是在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的基础上体现、总结、归纳出来并反作用于每个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之上的, 是一种观念的生成和升华的过程。没有形成文化氛围的制度往往是对员工的强制性或是物质刺激性约束, 而文化则是超越了制度的强制性和物质的刺激性, 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 它的根本标志在于它的自动整合功能, 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 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 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但在文化形成过程中, 甚至形成以后, 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只有在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下, 员工首先形成一种良好的认识和行为习惯, 这时候才能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否则, 这种文化就不可能形成。

3. 企业成本文化的培育必须持之以恒。

企业成本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 不能像搞运动一样集中强化, 而是一个持久、反复的过程。不论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的培养, 还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式的培育, 企业成本文化都必须达到员工认同并反过来整合员工理念的目的, 从而使企业成本管理的理念由分散的、孤立的观点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由自发的个人行为成为自觉的集体意识。

4. 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涵盖范围很广。可以说, 每一个企业行为都可以上升到文化的视角去研究。企业文化从总体上有:效益文化、质量文化、成本文化、环境文化等。形成和优化企业成本文化, 不能单一的围绕职工对成本管理来展开, 而是要不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特别要分析和成本文化相关的有关因素, 例如, 降低成本不能以偷工减料、降低质量为代价, 所以同时要强调质量文化。另一方面, 降低成本往往需要工作流程上创新和生产工序上创新来实现, 那么, 就要强化职工的创新意识, 在企业形成一种创新文化。因此, 构建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成本定义 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创新

正如爱情是年轻人的永恒话题一样,成本则是企业管理亘古不变的核心。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成本管理已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和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成本管理也需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管理的要求,不论是成本管理的内涵还是外延都应有创新性发展。

1 成本管理的内涵创新

1.1 成本的定义 传统的成本是转移到产品中的物化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给出的定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业界习惯将其作为一种尺度用于价值补偿。会计学研究成本,是为了搞清企业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需要多少本钱,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因此,政治经济学中的成本观点在会计学中显得比较局限。会计学理论认为,成本反映的是实际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因此按照笔者的理解,成本应该是企业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而付出的本钱。本的本性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耗费性,拿煤炭企业来讲,讲求绿色经济,就出现了排矸、治污等环境成本;体现以人为本,就出现了安全费用成本;体现政府对煤炭资源开采的限制行为,就出现了探矿权费用、采矿权费用等资源成本;讲究可持续发展,就提出了煤炭资源采完后转产基金等发展成本。

1.2 成本的分类 现阶段,业界主要根据成本核算特点来区分成本类型。按照成本核算特点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另外管理会计还按成本习性进行分类。笔者认为,应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按成本的存在形式对成本进行分类,以实现管理与核算的统一。即:将成本分为购置成本、生产成本(制造成本)、经营管理成本。

1.3 成本管理的对象 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所有相关的资金耗费。具体到每个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会有所不同。传统的简单加工型小企业,其成本管理对象就限定在企业内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而当今身处激烈竞争中的大型企业必须关注竞争对手和潜在的一切利益相关者,其成本管理对象也就突破了企业的界限,凡是和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资金消耗都应属于成本管理的范围。

1.4 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供信息、参与管理、降低成本水平。企业的一切成本活动均服务于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目标也应该做出调整。基于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活动旨在尽一切努力减少成本消耗,而差异化战略指导下的成本管理活动,则是寻求产品、服务的差异化,同时适时调节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使得成本降低常态化。

1.5 成本管理的目的与手段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成本管理模式。基于成本目标的导向作用,许多企业仍选择通过开源节流来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固然有效,但在现代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应该更充实,管理手段应该更多样化。现代企业的成本目标体系应该以市场规律为主导,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成本增加是必然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节约”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若不考虑市场因素而依然故我的坚持通过节约来达到成本控制目标,无疑违反了市场规律,而且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有可能达不到目标人群的需求,企业甚至无法在市场立足。因此,以降低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目的就显得片面。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应当是提高成本效能或成本效益。

1.6 成本管理的功能 成本管理的功能:一是为编制财务报告计算销售成本,估计存货价值;二是预测产品、服务等成本;为提高效率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经济信息和反馈。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没有及时决策,失去了机遇,其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更惨的是若作了错误决策,不仅没赚100万元,反而会亏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

实现了成本管理的内涵创新,相应就会产生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实现成本管理外延创新。

2 成本管理的外延(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创新

2.1 树立成本管理系统理念 成本管理系统理念就是从全局出发,对企业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控。而成本管理系统实施的关键在于要把成本目标。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体系建设,各部门加强互动交流,重点检查关键成本目标是否全部设置到位;目标指标是否层级清晰、逻辑紧密,实现有效分解;目标设定值和实现业绩是否动态提升,避免成本管理“过场”,真正从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成本目标稳步提升角度发现问题,实施改进。

2.2 树立成本管理效益理念 最大限度扩大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企业应该树立成本效益理念,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活动,尽量控制成本消耗,要求在搭建平台,注重融合,突出重点,提质增效等方面狠下工夫,不断强化体系建设在提升成本管理水平、释放管理红利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成本管理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向成本管理要效益,致力于打造集约型企业。

2.3 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强调战略成本管理,即结合宏观形势变化,提高成本管理体系响应力和适宜性,紧密结合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要求,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成本管理活动,加强对企业内部成本的管理分析诊断,搭建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和一体化信息应用平台,稳步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和“追赶现代管理新趋势”的目标。

2.4 引入成本管理动因理念 成本动因,即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按照以往的习惯,许多企业仅仅能看到有形成本动因,而容易忽略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细部规划,存货的内部传递及企业管理制度等因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另外,产品成本也应包括人的主观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工作态度、责任感,基层职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等。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活动中动因的影响。成本动因分析有助于正确把握成本管理大方向,并且从中发现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2.5 成本管理要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本控制的措施再好、力度再大,终究是有限度的,唯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说采购成本的控制与生产成本控制相比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依靠科技节约成本,则是数倍甚至更高的效果。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生产成本有极大的影响,选择的生产工艺是否先进,也影响着成本水平的高低,以技术求工艺、求效益、求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说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成本的降低,企业要在市场中占领成本优势,仅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将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依靠科学技术,广泛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来实现成本最低化。

2.6 以人为本,开创成本管理新局面 提倡以人为本进行成本管理,并不是否认原先的成本管理在一定时期的积极作用。但以物为中心的成本管理观毕竟是一种低层次的管理理念,它的作用只在一时,不能长远。及时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依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实现成本管理新突破和质的飞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人、机、环境、安全生产诸要素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同时也强调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以人才战略降低企业成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人与成本开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作用于企业成本消耗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从根本上实现人力成本的降低。

我国加入WTO后,对成本管理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基础的成本管理工作,更要探索成本管理新的理念,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创新性思维,促进成本管理水平实现新的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刚.浅谈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几点措施[J].时代金融,2013(18).

[2]徐传国.论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5).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篇4

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努力降低成本。

一、成本开支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和租赁费。

3、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的摊销费。

4、按国家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和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5、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

二、成本项目设置:

1、原料:

2、辅助材料:

3、工资及福利费

4、制造费用:各车间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运输费、劳动保护费等。

三、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产品成本核算就是把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汇 总,并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的和分配的)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1、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品种法,辅助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定额成本法或者分类法等,各个生产制造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

(1)原材料采购成本可以按采购批次计算,也可以按月(季)计算;采购材料承担的运杂费,需要编制运杂费分配表,计算采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2)自制半成品成本可以按批次计算,也可以按月(季)计算;计算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应该编制“半成品成本计算单”。

(3)产成品成本按品种法计算。计算产成品的制造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应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①根据各种产品的物料清单和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直接材料费。

②计算直接人工费。包括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按生产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职工福利费按照直接生产人员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

③归集、分配当期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和计入制造费用的折旧费、维护费、大修理费用、动力费等。

④其他费用。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废品损失按已耗人、财、物计算;停工损失按实际停工时间计算。

⑤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当期生产费用。

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发出存货成本结转时间与发出存货计价方式相关联。

①统计本期销售产品的数量、销售市场、销售价格等资料,编制产品销售情况统计表。

②根据一贯性原则,计算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

③结转本期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根据发出存货的计价方式,销售成本可以随时结转,也可以期末一次结转。

④结转其他销售业务的成本。

2、折旧费用计算规则

固定资产一律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按月、按季度、按计提,具体何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该根据制造成本的计算时间来确定,一般应该按季度计提(实际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各个公司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该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按照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将折旧费用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

折旧基金应该专款专用,以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及时更新。3.设备维修费、维护费

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必须按月(季)支付,不得拖欠;大修理费用可以采用预提或者待摊的方式,具体方式由公司自行决定,但一经选定,必须遵守一贯性原则,不得随意变更。

设备大修理费用于修理时一次性支付,不得拖欠。

生产制造公司因为维护保养、修理设备而支付的维护费、维修费,由外部相关部门收缴。各个生产制造公司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主动到银行交纳,并取得设备维修、维护的时间、使用金额的证据,以便财务人员及时入账及日后备查。

4.固定资产租赁费

固定资产可以向设备供应商购买,也可以租赁使用,具体方式由公司自行决定。租赁固定资产必须与出租单位签订租赁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和租赁价格,按时支付租赁费用。固定资产租赁费可以预提,也可以待摊,具体方式可以由公司自行确定,但一经选定,必须遵守一贯性原则,不得随意变更。

可以租赁的固定资产、租赁期限、租赁价格等参见“生产规则”,必要时可以向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商等部门(公司)咨询。

固定资产购置费、租赁费等,公司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支付,不得随意拖欠。

5.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必须先归集后分配,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及时归集,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以便准确计算各种产品的制造成本。

归集的制造费用可以按月、按季度、按分配,具体何时分配,应该根据制造成本的计算时间来确定,一般应该按季度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由于不能及时归集、分配,以至于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生产制造公司,可以采用定额成本法核算制造费用,或者采用定额成本法核算产成品成本,但是年末需要将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6.固定资产出售规则:未到期仍可以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随时出售,出售价为固定资产净值的70-90%;出售价为固定资产净值的90%,则收款期为5个季度;出售价为固定资产净值的80%,则收款期为3季度;如果要立即收现,则出售收入为固定资产净值的70%。出售固定资产不考虑拆除费用。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到期,或者因为技术进步,或者因为没有维护保养好,或者没有及时大修理等,固定资产都可能提前报废;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出售,只能回收残值。

7.职工工资的分配与有关费用的提取

(1)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费用由人事部门按月(季)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及时报送财务部门,由财务部负责发放;公司不得拖欠职工工资,必须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职工工资收入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由职工个人负担,生产制造公司是职工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

(2)职工福利费

公司职工应该享有正常福利,按照国家规定,生产制造公司应该按照当月(季)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鉴于公司所处的虚拟环境,虚拟职工占公司职工人数的绝大部分,为此,我们特别规定,各个公司所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每个季度必须使用全年职工福利费的20%,全年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公司已经使用的福利费,由外部相关部门代为收缴。各个生产制造公司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主动到银行交纳,并取得职工福利费使用时间、使用金额的证据,以便财务人员及时入账及日后备查。

(3)工会经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司必须按照当月(季)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工会经费。鉴于公司所处的虚拟环境,虚拟职工占公司职工人数的绝大部分,为此,我们特别规定,公司提取的工会经费,每个季度必须使用全年工会经费的20%,全年使用率达到90%以上。公司已经使用的工会经费,由外部相关部门代为收缴。各个生产制造公司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主动到银行交纳,并取得职工工会经费使用时间、使用金额的证据,以便财务人员及时入账及日后备查。

8、成本核算科目设置: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成本核算的科目应当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进行汇集各种生产费用。

四、成本核算要求:

1、产品的成本,除销售费用外,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加工制成并已验收入库可供出售的产品产量的实消耗和实际价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对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应在月末办理退料手续。

2、生产中耗用的材料,必须按计划价格计算。

3、对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和应由当期成本负担而尚未支付的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采 用待摊预提的方法进行核算。

4、成本核算资料必须正确完整,如实反映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消耗,原始记录、凭证、账册、费用汇 总和分配表、统计资料等内容必须齐全、真实,记载和编制必须及时。

五、成本管理责任制

1、财会部门负责编制财务成本计划,进行成本的预测、控制、监督和分析工作。

2、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制定物资储备定额,对物资进行严格的计量检验、控制消耗、定期盘点,严格执行物资的收、发、存的保管制度,合理组织物资的采购、运输,降低采购费用。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篇5

一、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想要得到长久的经营,则必须要保证资本的永续循环使用。企业资本的积累需要经过货币、生产、商品等诸多阶段,实现增值和发展。财务管理主要面对的是融资阶段的管理以及生产资金、销售资金管理,所以在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着重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 一) 融资管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中,内源性融资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一种融资方式,风险性较小,但时间较长、规模有限,不能适应大规模投资需要。外源性融资可以短期内集中大量资金满足投资需要,但风险较大成本较高,所以出现问题的环节一般都是外源性融资。在直接融资方面,因为企业股票市值敏感性比较强,而且股票市值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情况将直接对企业财务预算造成影响,并阻碍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安排正常实施。而在间接性融资方面,由于受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不景气形势的影响,金融界普遍加强了风险管控,提高了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门槛,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借贷成本提高。所以在资本循环速度固定的前提下,会提升企业资金成本,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难度提升。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是当前国家比较关注的调控行业,所以在政策方面的变化也是房地产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变量。

( 二) 生产资金管理问题

因为企业经营资质内生激励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模式也产生了一些改变。房地产企业可以提升CV比例,加大资本重置资金投入量,改变企业当前经营发展现状。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首先是资产的专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导致企业沉淀成本增加,在产能过剩的影响下,企业资本循环速度衰减,使企业资金长期处在固定状态,资本循环链条比较紧张。近年来房地产土地成本与劳动成本价格有所提升,导致房地产企业不论是在材料支出还是在劳动力成本支出方面都有所增加,和前些年的情况相比,成本更高,需要面临大量费用支出。在财务预算背景的影响下,企业需要追加预期投资,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

( 三) 销售资金管理问题

销售是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企业产品销售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受到供应量偏大,产品使用价值以及产品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大多数城市依然是买方市场,所以常见的销售问题集中在下述江面;首先是因为去化速度慢等问题导致企业销售资金难以回笼,影响企业后续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是贷款购房,信贷政策和公积金政策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和放款速度,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在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成本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仅扩大广告投入,而且还要扩大销售网络,增加提成比例,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劳动费用,虽然可以提升企业的销售力度,但是也会导致企业销售成本增加,影响财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企业的支撑,而且房地产企业的内在特性也决定了必须要不断的追求企业价值。想要实现企业价值,需要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入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进行明确,所以在探讨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内在要求的时候,要主要研究企业内环境问题。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将生产准备资金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整个目标中,企业需要通过销售利润资本化的模式来积累资金。但是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产品销售体系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企业如果依旧按照自有资金存量开展工作,难以保证组织资源科学运转,所以要通过加入外生资金的方式缓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外源性资金存量的数量要合理[4],还要保证不同外源性资金融资渠道结构合理性。因为外源性资金会受到存量数额的影响,所以需要将外源性资金和成本控制原则相互结合,不仅要使其满足成本控制经济目标,同时还要保证外源性资金满足当前我国社会背景目标要求。外源性资金渠道和外源性资金融资结构都有很强的商业银行意味,可以体现出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内外资金比例。当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整合的方式对内部、外部资金进行整合之后,会面临如何对资金进行分配的问题。通过总资本循环总共是发现,静态模式下,资金在分配与继起性方面特性明显,会推动企业资金总需求。所以在受到资金约束的前提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对资金进行分配,保证投资和生产的正常开展。此时,要保证成本控制经济目标、社会目标明确,使成本控制始终在二者范围内开展[5],具体表现在企业资金分配上,将企业资金分配于成本控制基础之上,使其协助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分配的时候,应当明确资金分配侧重点,因为成本控制直接关乎社会责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在预算、生产等各个环节给与足够的支持。

三、财务管理模式

房地产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部门最为成本管理核心部门来看待,通过筹集资金、分配资金等方式,对企业利润率进行评估,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应当构建资金管理模式,以企业常规资金流动模式为出发点,将资金流动分为3 个部门。先对资金进行准备,从外部引入资金,在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对资金使用方式进行规划,包含了企业产品生产以及企业销售等各方面问题。在企业资本完成商品职能以后, 资金总量会直接回到企业的内循环中。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对资金进行管控,提升考查力度。其次应当提升房地产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想要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地位,就要对成本控制程度进行评估,全面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列入评价列表中。构建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最后应当保证房地产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流畅,因为财务管理工作是房地产企业日常工作的中心,所以要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模式,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信息沟通质量好坏将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可以通过该方式 体现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企业要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联动机制,成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商渠道,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资金监督管理意识与监督管理力度。

四、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协同管理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构成要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财务管理核心性比较明显,所以需要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衔接下完成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协同机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科学化的资金使用评价机制,并通过该方式控制资金使用成本。在对评价机制进行设计时,主要关注事前分析和事中权变管理问题,所以企业日常工作中使用到的资金贴现公式以及资金贴现模型等,都可以作为事前分析工具来使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权变管理主要在于计算房地产企业物资采购风险,保证资金配置的科学性。专家队伍的成立也是保证成本界定的关键点,通过专家队伍提升房地产企业技术和监督力度。应当全面体现出单位会计人才优势,并将人才优势融入到专家队伍组建中。如果不涉及机密问题,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单独引进一些会计专家,通过该方式来提升控制决策客观性。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需要会计人员实施,才能体现出机制的科学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来说,必须要恪尽职守,将机制的优越性全面发挥出来。从当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不仅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体现出不同会计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如果意识不足,要进行培训。以岗位职责为媒介,提升会计岗位意识,强化业务成本控制与业务监管意识。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灌输协同管理工作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大局观为主。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企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管控,所以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特点,构建协同管理技术, 将成本控制工作融入到企业全局性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待,因为成本控制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需求之一,而且企业成本控制理应在财务预算的范围内开展,所以构建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协同管理机制是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也是企业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五、结束语

企业成本管理名言 篇6

2、最成功的领导一定是个会满足手下人心理需求的人。大卫・奥格威

3、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任正非

4、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什么是最重要的.,缺的最重要。段永平

5、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错误。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华,但力量不可超越。鲁冠球

6、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忱,无往而不利。李嘉诚

7、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牛根生

8、探索中的疑问和没有主张,是两码事。(真正的答案)在企业家的实践当中。张瑞敏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篇7

一、现代企业信息成本的形成

(一) 信息成本的产生源于现代企业的效益追求和价值驱动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而言, 信息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为企业, 尤其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在于服务符合企业效益目标的确立与调整的要求。换言之, 信息是在对效益目标起导向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其特有价值、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功能、实现其价值增值效果的。因此, 企业的效益目标成为信息作用的方向和信息成本发生的根源所在。信息成本的产生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益, 其形成动因是信息价值。企业通过信息价值的创造, 实现信息成本的补偿, 最终获得信息收益。

(二) 信息成本的指向是减少经营决策的不定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正常情况下, 即使信息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 是合乎企业效益目标要求的, 但是由于信息长度不够, 没有足够的信息, 则不仅不能产生信息效益, 而且迫使企业必须为此付出在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输、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三) 信息压缩是导致信息成本的主要因素

信息压缩是指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掌握了与交易有关的更多的信息, 而另一方要想获得此信息要花费一定的代价, 因此, 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信息不对称是著名经济学家阿克勒夫于1970年提出的, 他认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 通常卖方拥有较完全的信息, 而买方拥有不完全的信息。”即, 市场活动的参与人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是不相等的, 某些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的信息, 而且双方都不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其实在任何市场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只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信息成倍增长, 才使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明显。因此, 信息拥有劣势一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决策的风险, 就要想方设法去搜索和获取信息,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这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还要因借助各种手段而花费财力, 付出越多, 信息成本就越高。

(四) 现代企业信息技术水平对信息成本起决定性作用

信息的发现、认识与使用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存在高度的依赖性。由技术手段引起的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与加工方法对信息成本的大小及构成有决定性影响, 而信息成本的变化反过来又以利益调整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与信息特征的改进。目前, 企业信息搜寻或采集的技术手段已经由人工方式和人与企业内部网结合的方式转变为Internet方式。随着Internet以及基于Internet的信息检索工具的企业应用, 随着电子商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网上电子公告牌的开通, 企业更容易获得信息, 获取的信息也明显增多, 信息市场的价格离散程度大大降低, 信息成本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现代企业信息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一) 信息与信息成本的边界

信息是一个内容丰富、运用普遍、含义又相当模糊的概念, 要对信息一词作出确切的定义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 信息概念广泛地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 人们可以根据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为信息作出各种各样的定义。因此, 在各个不同的领域, 站在不同的角度, 众多学者对信息都有不同的定义。比如, 描述类比性的信息定义, 非决定论的统计概率类信息定义, 物理类定义, “属概念+种差”式的实质定义, 数学类定义, 生物类定义等。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定义, 作为能够体现信息本质概念的信息定义应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 它应从哲学意义上明确回答: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究竟是什么; (2) 它应该涵盖一切具体领域中各种有关信息定义和概念的内涵, 即具有普适性。

信息成本的定义如同信息的定义一样存在多样性, 有的从市场交易角度看, 有的从企业性质看, 有的从企业管理看, 有的从信息技术看, 还有的从宏观制度上看等。认识现代企业信息成本, 需要首先认识现代企业。按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如果以某一个企业为对象, 则它是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内包含有物质、信息和能源三大要素, 并产生和形成了“三流”, 即实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因此, 与信息、信息流相关的信息成本是企业管理的对象之一。“管理就是决策”, 从企业内部看, 信息成本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 为了减少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 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利用信息中付出的代价, 或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决策损失和纠正支出。包括:企业为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利用信息购买的设备、购建的设施和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 由于信息错误或不完全形成的损失, 以及纠正决策失误、改选决策方案的支出, 等等。这些成本的发生是因为信息而在人和物上产生的支出或机会成本。

(二) 信息成本的计量

信息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成本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是通过信息“渗透”后起作用的。因此, 信息在影响管理的同时, 信息成本也由于管理而产生了, 这种“无声、无形”的渗透使得信息成本在归集时难以计量。并且, 信息成本中的信息失真成本大部分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计量也是一个难点。

可以看出, 信息成本既包括实际的成本费用支出或损失, 也包括发生的机会成本, 其中还存在大量隐性成本, 这既不容易察觉, 更不容易量化。而且, 通过目前企业会计系统核算信息成本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信息成本计量方法, 信息成本与其他有关成本的区分, 信息成本账务处理等。因此, 企业信息成本的计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成本管理的“瓶颈”之一。

(三) 信息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模式

信息成本不同于企业生产中的生产成本、管理中的管理费用、营销中的销售费用和与资金相关的财务费用, 但在现代企业中它们又包含了部分信息成本, 如企业购买材料过程中采购员为收集材料信息而出差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中, 财会部门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形成会计信息而发生的工资、福利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为扩大产品销售和提高产品知名度而在各种媒体上投放广告、传递信息而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销售费用, 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资的决策中因收集信息使借款利息减少部分降低了财务费用。

信息成本有别于其他成本费用源于信息成本的特性。阿罗认为信息成本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信息成本部分地属于资本成本, 且属于典型的不可逆投资;第二, 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的信息成本各不相同;第三, 信息成本与信息的使用规模无关;第四, 信息成本的转嫁性。实质上, 除这4个特性外, 信息成本还有区域性、价值驱动性和技术依赖性等3个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成本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不同于其他成本。但目前对信息成本管理的研究很少, 因此,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尚未形成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三、信息成本管理策略

(一) 科学构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有关用户的, 由人员、过程、数据等组成的职能系统, 或者说是人们为了采集、处理、储存、传递、交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人造系统。从信息系统的性质看, 首先, 信息系统是人造系统, 是人们为了利用信息而建造起来的系统;其次, 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第三, 信息系统具有动态性;第四, 信息系统是多目标系统;第五, 信息系统技术含量高。信息系统可以把各种成本信息、制造信息高度集成, 使成本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迈进。因此, 现代企业的信息成本管理, 应以构建科学的信息系统为前提。构建科学的信息系统要求:

1. 企业重视系统的生存环境——大环境 (政府主流经济制度及社会氛围) 和小环境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及其氛围) 。

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信息法规制定的大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主流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亚太模式) , 在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促进市场体制的形成, 保护幼稚工业, 保证潜在比较优势的发挥中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 企业在大的生存环境中要灵活变通, 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财力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研究, 预测其未来的趋势。大环境固然重要, 小环境亦需重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 企业管理制度 (包括信息制度) 可从根本上强制保证企业活动的有序进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这个系统形成的群体意识和因此产生的群体行为规范, 是一种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价值观。它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 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为企业的效益目标而努力, 可以以各种方式来沟通员工的思想感情、信念、作风、情操, 培养其团队意识, 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发挥出整体效益。

2. 与企业发展效益目标一致。

实际上, 无论是信息系统各方面协调资本投入, 还是信息制度成本的投入, 都可以归入对信息系统的投入, 其最终目标是要筛选出与企业发展效益目标一致的信息, 消除企业在决策过程、生产过程以及营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盲点, 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标。

3. 是建立在信息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即企业的信息经济性。

离开了这一点, 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 企业应力求实现信息经济性。其一, 应根据全球信息网络互联条件下的企业效益目标, 重整企业信息流, 使企业信息流按照企业的效益目标与价值目标进行调整。其二, 在新的企业信息流确立后, 还要建立一整套保证其与经济效益目标始终大体上同向同步的创新保障系统与监督实施系统。最后, 要加强企业对有关信息财产权的制度建设。创造出一个从高到低, 所有员工自觉将所处信息流位置与企业整体效益保持一致的环境氛围。

(二) 改进落后的管理技术, 采取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

组织的一切经营活动和一切控制措施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成本责任流是责任成本控制的最新理论, 它以动态管理为指导思想, 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 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 以满足企业信息成本管理的要求。

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入手, 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 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 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建立这种管理模式, 关键之处是正确甄别和确定具体详细的成本责任。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部门, 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各责任部门进行经济活动之后, 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发生的非正常性的成本偏离。成本责任是一系列的可评价可度量的经济指标, 通过对企业各部门费用支出的精确计量以及考核, 从而实现目标利润, 保证整个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例如企业管理中产生的信息成本预算是企业总体控制目标, 而其中具体成本计算和责任被转移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不同的岗位, 个人就成为成本责任人。确定责任成本的过程, 就是对具体成本进行划分, 从而最终落实到个人。通过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 完成自己负责的责任, 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规避行为风险和管理风险, 企业才会具有竞争力。在信息成本责任制定过程中, 可以参照同行业的历史资料, 采用标准成本制、责任成本制或者目标成本制的管理模式。标准成本是在提高效益和尽量消灭浪费下计算出的预算指标, 它是企业在正常稳定的经营条件下争取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指的是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信息成本目标, 围绕该目标开展信息成本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 达到控制各项支出的目的。成本责任清晰明确各部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能真正实现信息成本的节约,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 以计算机信息集成为基础, 有效实施动态管理

进入信息时代, 动态管理成为新的理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常强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 这3种流在本质上强调的是其流动的准确性。计算机信息集成是在上述诸流的集成和流动的运动过程中, 对其正确性实现的保证。它是将上述诸流中成本要素的正确性与对企业员工和组织的管理集成于一体而形成的。信息成本的产生、识别与计量建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基础之上, 动态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需要不谋而合。实际上, 很多现代化企业中, 采用“倒推”方法确定目标成本, 有助于开发新产品和分解、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只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先进企业的经验, 创立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信息成本管理模式, 才能加快产品的国际化步伐。实际上, 各部门及作业单元的信息责任成本随着作业单元而流动, 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下游各作业单元, 即责任成本存在流动和传递现象, 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 信息成本流随产品的市场过程而流动起来, 并且最终体现在产品成本中, 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连接成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阙四清.企业成本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经济, 2003, (11) :15-17.

[2]朱珍.信息成本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情报, 2003, (5) :22-25.

[3]蔡建峰.信息成本预算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12) :139-141.

[4]李天民, 叶春和.论管理会计中的信息成本与信息价值[J].会计研究, 1989, (6) :50-54.

[5]李志军.企业信息成本的科学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6) :188-189.

浅析企业成本管理 篇8

摘 要 每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围绕收支两方面进行的。支出就是成本,成本控制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的恰到好处、将企业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是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强成本控制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传统与狭义意义上的“开源节流”思想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成本预测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的途径

成本管理开始走上了前台,“开源节流”更多的与企业发展整体战略融为一体,成本结构应与战略相配合,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目标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企业应有效地建立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让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响公司业绩的核心环节,全面了解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进而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按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所做的分类也不相同。企业成本的管理主要根据围绕成本预测, 成本核算,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途径而展开。

一、成本预测:随着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现代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过程中某一环节或者是某一短暂时期内的成本管理一旦失去控制,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鉴于此,为了防止成本费用管理的失控现象,首先必须科学地预见生产耗费的趋势和程度,以便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搞好成本管理工作。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预测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基本上是能够把握成本变化的规律性的,因此,成本预测的结果是比较可靠的。但是,由于根据历史资料推测未来,成本预测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不准确也即近似这一点上。可靠性与近似性的对立统—是成本预测的显著特点。

成本预测的程序包括以下四点:

1.根据企业总体目标提出初步成本目标。

2.初步预测在目前情况下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找出达到成本目标的差距。其中初步预测,就是不考虑任何特殊的降低成本措施,按目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情况,预计未来时期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

3.考虑各种降低成本方案,预计实施各种方案后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

4.选取最优成本方案,预计实施后的成本水平,正式确定成本目标。

成本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因果预测法,定性预测法以及成本预测的高低点法。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全面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成本预测固然要努力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但是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单纯只顾降低成本,而不顾及周围和全社会的利益。对企业来说,在进行成本预测时必须本着提高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成本核算: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核算的方法:

1.设立材料明细帐,按主材,辅材分类

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

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

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

5.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

6.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三、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条)。满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如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SC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动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成本控制反对“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方法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活动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成本控制对象虽是会计经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人员、成本分析人员和预算责任中心负责人,但应是全面控制的概念,包括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

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四、降低成本的途径:从利润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成本包括两方面,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降低成本也应从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两方面着手。其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严格控制采购成本。一要分析供货市场,调整采购策略。二要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如电子商务,搜寻市场信息,查询市场价格,指导成本核算、指标确定和目标控制工作。通过信息网站等查询价格,搜寻市场信息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指标,指导采购成本控制工作。三要稳定老客户,立足长远发展。在保证资源基本需求的同时,要与一些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能够在今后的物资采购中获得一定的折扣,以此来降低成本。

(二)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实施定额管理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实施定额管理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和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

(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及技能。产品质量好坏,是反映企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企业生存、市场销售的体现。为满足人们的需要,企业必须狠抓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提高产品合格率。在各生产环节中,严格把握质量,执行操作规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四)提高设备的利用程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的实践经验,设备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设备在进行综合利用下,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不断提高利用效率。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程度,要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英.成本会计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像山那样思考免费下一篇:202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