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精选13篇)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1

价、质量、数量等的控制审核。

3.3、职能分工控制

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即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3.4、合理的凭证流转控制

合理地制定凭证流转程序,使得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填制凭证,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做相关记录,如固定资产的审批及验收记录、存货的购销记录、支票的领取登记记录等,并且将记录与相对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3.5、严格的资产控制管理

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用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项财产安全、完整、有效。

3.6、绩效考评

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应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它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3.7、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测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测。监测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内部监测的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测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保障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及时修正。

第四章 结束语

在实践工作中,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把完善管理环境、设置有效的控制活动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成长和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内控制度,管理,国有企业

俗话说的好,“企业要经营,管理要先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企业的全方位管理,它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到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如果拥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194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在此之后直到现在,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对企业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而制定的相应的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目标是: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保证经营、决策方针的贯彻实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内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企业的发展内控管理制度不断的建立、完善,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内容范围较狭窄。内部控制理论在西方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成熟,而我国内部控制的内容范围与COSO报告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会计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相应的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在范围上也会越来越广泛。而现阶段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来看,作为企业外部条件的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部分相对较弱,这源于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第二,内控制度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是问题的重中之重。企业经营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当环境变化时,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要相应的作出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内控制度,适应性很弱,一旦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就开始表现失效,跟不上变化的步伐,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即使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而不能很好的利用,使之形同虚设也是重要的问题。分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系统失效。评价系统是保障内控制度科学实施的督促,评价系统失效必然造成内控管理失衡。

另外,我国企业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但是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而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真正能担当内部控制重任的不多,有很多人在知识领域与操作方面都不能胜任。这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度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都不能完善和有效。内部控制相当多的是人的控制,如果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够就会在实际中产生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等违法的现象。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来进行审计的,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所受理的企业有相当多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具有过硬的知识水平,才能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正确的审计。目前有很多审计人员在审查内控制度时没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有些环节,模糊而过,致使企业的内控制度不但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还带来不良的影响。

分析我国企业成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意义重大,不断强化和完善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加强和完善国企的内控控制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加强和完善内控也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国情发展之需要,也是中国经济繁荣昌盛发展之基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内控管理缺少监督和有效的评价,企业自身对强化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和动力,造成部分内控管理制度失效。有的企业对内控管理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但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国有企业容易产权主体缺位,往往最高管理当局对企业内控管理关注的焦点及指引不是以投资回报和资产保值增值为取向,而仅仅是个人利益。在不少国有企业中,政企难分,人事制度程序化。导致管理者经常的责任、权利不分,不能产生内部控制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没有业务经营压力,官本位思想严重,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其他人违反制度也不一视同仁追究处理,而奖惩激励措施无法到位,管理者没有引导内部控制的原动力,造成企业的内控失效。国有企业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监管不力,评估和考核不及时或没有评估和考核。监督管理层责权利不清,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不注重评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因为没有风险评估,其规避风险的能力弱,导致内部各项经营资源配置浪费,经营决策失误。

应对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问题,是国有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方面之一。首先,应提高全员对内控的认识,加强国企内控环境建设。要使内控管理制度有效,国有资产得到有效保护,必须从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着手。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品行操守、道德价值观以及能力,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应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人员的素质。另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我国每个国有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行业特点不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内控的需要都存在差异。因此,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企的不同特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区别对待,逐渐推进。再次,应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制定真正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实质性指导和具体的评价标准。企业也缺乏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具体标准。监管部门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外部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时,要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和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和修复系统,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和保障。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内控管理人员都应认清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培金.企业财务内控精要,中国经济出版社

[2]岳林康,马国芬.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财务与会计,2001;9

[3]张先云.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会计工作秩序,财务与会计,2001;8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水平

企业是否能正常运营,企业能否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成熟和完善,大部分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积极采取对策来应对企业内部的一系列财务问题。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相关财务人员及管理者责任的缺失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层的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相关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薄弱,从而不能正确的把握公司的财务信息,而有些财务人员会计知识欠缺,素质不够高,工作不够仔细认真,心理承受能力和企业的责任感不强,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混乱局面,这将会大大的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给企业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制度实施不到位及监督体系的不规范

在企业制定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如果只是做了相关的传达,而并没有完全的落实,没有做出相应的实施,那么这些制度对于整个企业来说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企业的监督部门应严格的实行监督体系,在财务部门制定好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有效的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使每项制度都落到实处,避免让一些不道德份子钻了法律的空子,做出一些如偷税漏税、私自挪用公款等损害企业利益和形象的不法行为。

3.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对于财务人员的严格要求和专业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注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人力资源和相关管理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奖罚分明,适时的采取一些方法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做出自己的努力。在选用财务人员的时候,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避免一些没有专业技能或者缺乏职业道德的人滥竽充数于企业内部,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不僅取决于决策者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定位,更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企业内部人员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企业内部应定期组织一些培训,一方面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员工的人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把个人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实施企业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使企业各个部门和各项制度有效配合起来,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2.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企业运营的大部分数据分析来自于财务部门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等,企业需要通过这些数据和文件报告来分析整个企业运营的趋势和状态,如果不能保证资料数据的真实性,而呈现出一些不准确甚至虚假的信息数据,这将会造成管理层决策失误。因此,企业内部的信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财务报表的数据更是要丝毫不能有任何差错,每一个会计记录和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要经过反复核对才能确认,每一个步骤都要严谨认真,从根本上为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影响着企业整体的构架和运营方向。因此,要使企业更快速有效的运转,管理者起着一个掌舵的作用。企业要明确财务管理者的职能,使其带动财务人员有效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的组织结构,才能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正常运行,使企业整体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构架,更好的巩固企业的发展。

4.注重企业的成本核算

在企业运营中,成本的控制也是决策者非常重视的一部分。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如何控制成本,正确、合理的核算成本非常重要。如果一味的考虑降低成本,或者不考虑成本效益的预算和分析,盲目的制定制度实施计划,这样将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要注重企业成本的分析和核算,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用正确的方法去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只有把成本核算、产品质量、企业形象这些做到稳定和平衡,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

三、结束语

为了维持企业稳步快速的发展,加快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问题刻不容缓。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抓住一些机遇,也进一步引导企业在财务部门及其他各部门的配合协作下,节约和控制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的经济利益能有效的实现最大化,并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卉.试论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与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2,(8):167.

[2]刘明玉.解析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17):190-190.

移动完善班组管理制度 篇4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规定每位班组成员的职责是什么、应按照怎样的规矩做事,以及成员与成员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的关系,是班组正常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那么,到底如何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我们可以将班组成员在班组日常工作中所必须遵从的章程变成有形的文字固定下来。

那么,班组到底有哪些管理制度必须完善?出勤纪律考核、设备保修制度、质量制度、场地使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维修操作规范制度、卫生制度等等。如何完善?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具体量化,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实行评分、排名制,对排名靠前的班组成员采取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对排名靠后的班组成员实施相应的扣罚。这样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将会对班组制度建设起到很好的完善作用,从而推动班组建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班组在实施这个制度完善方案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务必做好如下各项工作:

第一、注意班组成员思想的统一。

要完善班组建设管理制度,我们必须明白:班组制度建设不是可以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班组管理制度必须通过实践的反复论证,才能达到逐步完善,从而有利于整个班组的建设。

例如,班组中的评比方案只有在吸取了企业各方面的意见后,针对成员在班组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情况进行及时修正,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做到发挥促进班组建设的作用。

第二、必须将制度具体化和量化。

将执行制度以及考核制度进行具体化和量化,能够避免条文的过于空泛抽象的毛病,从而有利于促进班组成员的执行。

例如,将班组成员出勤次数、产品返工返修次数以及成员安全事故次数进行量化和记录,明确考核,就可以使得班组执行有标准,考核有根据,奖罚有尺度。第三、制定的制度必须有利于班组成员明确责任,并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挂钩。将制度与班组成员的经济利益进行挂钩,是制度最有效的保障手段。但有一点,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对班组成员的奖罚必须掌握一定的尺度。这样才能以免出现负面作用,真正对班组成员起到有效的激励以及约束作用。第四、认真记录原始数据。

认真记录原始数据,抓好记录工作,是班组制度实现有依有据的保障。这些数据记录可以为班组的制度化管理提供一定的资料,有利于使班组根据检查评比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分清责任。

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篇5

班主任: 班级: 时间:

教学目的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争创学校先进班集体,特制定班规,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教育重点

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争创学校先进班集体

教育方式

讲授、讨论

教育过程

一、扣分部分

1、考勤

(1)迟到每次扣2分(特殊情况除外)(2)旷课每节扣5分

(3)请(病、事)假须附医院证明或家长证明

2、清洁卫生

(1)缺席1次扣2分,并补做值日1次

(2)在课室乱扔纸屑、垃圾者扣2分,并要求清理干净,严重的罚扫地或拖整个教室。每人负责保持自己座位及两侧位置干净

3、课堂违纪

(1)睡觉、讲话、搞小动作、玩手机等影响课堂行为每次扣2分(2)顶撞或辱骂老师,不听老师教诲,无故起哄每次扣5分

4、仪容仪表

(1)校规、校卡不符要求

(2)戴首饰、染头发、烫发、长指甲、染指甲(3)穿拖鞋 每人每次扣2分

5、公物

损坏公物视情节扣1~5分,并照价赔偿

6、考试、作业

(1)考试作弊每次扣5分,操行评定降一级,其余按学校规定处理,(2)不交作业每次扣2分

7、班干部有违纪的,团员有违纪的,除以上各项扣分外,再扣2分

二、加分部分

1、考勤:每周全勤者,加2分

2、课堂:受老师表扬者每次加2分,积极回答问题者每次加2分

3、仪容仪表:每周仪容仪表做得较好,未被扣分者,每人加2分

4、好人好事:每人每次加2分

5、为班集体争得荣誉加5分~10分(如运动会、文娱汇演、所出黑板报获得较好名次,代表班集体参加其他比赛获奖等)

6、学习优秀、进步奖:期中、期末总成绩前5名者,加5分

7、每周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加3分

三、操行评定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6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一)应收帐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目前,发达国家应收账款总额平均为20%。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疾。从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管理目标考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应充分估计应收账款持有成本和风险,强化回收工作,降低有关成本损失,在总体上应权衡有关信用政策的利弊得失,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目前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赊销货物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不够,导致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许多企业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没有充分调查了解情况,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增加销售收入,就一味地增加赊销额,致使许多赊销款项无法及时收回,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2.应收账款的账龄没有及时分析,导致企业风险增大。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没有及时分析,大量陈账、呆账常年挂账,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对挂账时间很长的应收账款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以至于在债务人破产或死亡,收款凭证资料丢失或损失,或当事人离职情况不明等使应收账款成为坏账,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也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收应收账款的方法和程序不当,催收费用大量增加。一般说来,企业催收应收账款应从催收费用最小的方法开始,即首先从电话联系开始,到信函通知、电告催收、派员面谈直至诉诸法律等,而有些企业在催收应收账款时,没有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催收方法不当造成催收费用增加,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危害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主要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2.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收回。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next]

二、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通常以逾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做出一个双赢选择,调整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2、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与信用优惠。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情况,简称“5C”系统。信用品质主要通过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预测其将来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由此首先决定是否给与客户信用。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其资产的流动比率和变现能力的资本是客户财务状况与经济实力的客观反映,使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企业要通过客户的财务报告资料,了解其资产规模、负债结构及产权比率,判断客户自有资金实力是否雄厚,以掌握好商业信用额度的使用。抵押品是客户提供的资信安全保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性,企业才可以向抵押人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经济状况则要求客户的偿付能力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客户的拒付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有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二)实施具体的信用备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账款的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与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企业在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确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企业允许客户赊款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

(三)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当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强化对赊销业务的授权和控制;三是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四是落实责任制,加强收账管理。

建立信用报告

制度

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制度完善 篇7

3、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加快市场主体的发展

以“成长工程”为抓手, 力争2009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600家以上, 培育一批税收过1000万元的县域重点

“回归”一批企业。用好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扶持好一批县域工业的“领头雁”。

4、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加快县域产业集约集聚化步伐

围绕我省加快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加强规划引导, 强化工作措施, 在形成特色、培植龙头、打造平台、配套服务上下功夫, 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形成特色板块经济, 打造区域品牌, 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以延伸产业链与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主导, 鼓励各地依托优势和特色产业, 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 科学规划指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以推进产业向集约集群方向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 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领军企业。

5、围绕“两圈一带”战略部署, 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决策,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加大武汉城市圈的项目对接和产业融合, 引导武汉市区传统制造业向圈内县 (市) 转移, 异地办产业园;大力开展创建旅游名镇名村活动, 开拓旅游市场, 促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托湖北支柱产业优势和沿江地区的资源禀赋, 以及“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 加大船舶、磷化工、钢产品延伸加工等产业密集带建设的支持力度, 把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融为一体, 整体推进。

6、加大和完善政策支持, 营造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营造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就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增强服务意识, 抓好服务重点, 创新服务手段。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赋予各县 (市、区) 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 进一步理顺省、市、州和县的事权关系, 推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重心进一步下移, 全面实现省对县 (市) 项目、资金、计划、信息直达,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引导县域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发展, 积极探索省管县体制试点工作, 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胡婉君)

○范颖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引言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递增和规模的扩大, 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原有的管理水平已不适应企业新的发展, 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设, 强化管理主体职能, 应依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 首先建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目前,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董事会, 即使有董事会其监控作用也严重弱化。董事会是公司管理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为公司经理制定博弈的规则, 形成管理控制的逐级向下延伸, 建立良性循环的职业经理人进入、退出机制。对企业管理而言, 一个积极主动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

2、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其整体目标, 而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则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 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 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目标和自身特点, 设置不同的组织机构, 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 做到高效、协调、简洁, 并确保企业的目标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

3、适当的权责分配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合理授权是必然的。企业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 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 确定需要的岗位, 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 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企业法

展与制度完善

湖北武汉430205)

定代表人, 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和责任是关键一环, 对不同的管理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 并承担与之相当的责任, 使之“越权”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4、信用和责任

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基石, 责任是信用的基础,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 无论是岗位与岗位的关系, 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都可视为责任关系。第一, 责任的可传递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从企业最高管理者至企业的一个具体员工, 应根据其职责大小、工作性质、标准要求, 逐级传递, 并以此形成企业的责任体系和责任流程。第二, 责任的可量化性。企业责任的实质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 (指标) 的逐级量化实际上是随着责任的可传递而得到量化。第三, 责任的可追溯性。企业的任何过失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 都应对责任的主体和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追究, 包括对过去的责任过失行为进行追溯性追究。

5、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秉承“以人为本, 知人善任”的人事政策和实务的宗旨, 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正直品行和胜任能力。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 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有关薪酬、雇佣、培训、福利、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的公正性和程序的合理程度。公司应当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并给予能完成所分配任务的资源, 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员工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制度有很大的帮助。

三、设立有效的控制活动

在完善了管理环境后, 中小企业应当执行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已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了必要行动。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具体设置以下控制活动。

1、独立内部审计

公司内审人员的内审工作直接对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 负责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凭证和账簿记录、物资采购、定额消耗标准、付款流程、工资管理、赊销流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账实相符等的真实性、准确性、手续的齐全程度进行审查、考核。

2、明确授权控制

明确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例如, 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 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控制审核。

3、职能分工控制

合理设置分工, 科学划分职责权限, 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即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4、合理的凭证流转控制

合理地制定凭证流转程序, 使得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填制凭证, 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做相关记录, 如固定资产的审批及验收记录、存货的购销记录、支票的领取登记记录等, 并且将记录与相对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5、严格的资产控制管理

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 采用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 以使各项财产安全、完整、有效。

6、绩效考评

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 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应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 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 它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 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 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 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7、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测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 因此,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 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测。监测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内部监测的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测活动来完成, 也可以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 或两者结合, 保障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及时修正。

在实践工作中, 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 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把完善管理环境、设置有效的控制活动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而为中小企业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成长和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1 (2) .

[3]张岳麓: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 (1) .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 财务 管理 经济实体

1.财务管理特征

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主要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长的目的。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包括企业财务收支的方方面面,它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的每一项活动。

2.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每股赢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人们比较赞同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股份公司通过合理经营,采用最大优势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股东财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从而使整个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企业自身也得到最大化发展,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企业的目标看,两者并不矛盾,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能更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起跑器。

3.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而这些内容几乎包括了企业所有重大活动的始末,可以说筹资管理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点;收益分配管理主要在追求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股东利益的关系。

4.财务管理的方法

财务管理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法。财务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始,无论是筹资管理还是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首先都要进行财务预测,没有科学合理的预测,财务决策风险很大;财务决策主要涉及方案选择、方案择优;财务计划是通过事先编制各种合理的计划,企业在生产活动之前,事先在财务上作好筹划,防止资金短路以及资金无处投放;财务控制是对企业在具体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制定各种措施,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减少损失浪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财务分析一般都是对前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结果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长足的发展。财务管理的方法包括的内容很多,这些方法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至关重要,企业没有这些方法,特别现代企业,简直无法生存。

5.财务管理的观念

现代财务管理有两个基本观念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收益。传统的财务管理对货币时间价值考虑不足,更多运用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指标。而现代财务管理更多运用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动态指标来分析评价方案,并且把风险因素考虑其中,传统的指标只是进行参考。

石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策略论文 篇9

一、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的现状

由于石油行业涉及面宽、牵涉面广,耗用资金的部门、生产环节较多,进出资金数额较大,因此,资金管理制度在石油行业运营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全面深化进行,我国石油行业也在不断的改变自己,一些部门开始进行组合,一些企业内部分别进行了调整,以此加强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生存的能力。并能面对当今社会石油行业激烈竞争的市场,且能通过自身的实力和良好的管理占据市场中的一点份额。目前,我国很多石油企业都能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都在逐步完善石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运用、资金管理总体情况日趋渐好。但有些石油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更新、完善陈旧的管理模式,思想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所以,在投资、生产、经营销售等资金管理方面、制度健全完善方面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没有认真评估资金投资效益,以至所投项目收效甚微[1]。

二、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和问题

虽然石油行业经过不断的改革、不断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壮大了自身,在众多企业竞争中颇显优势。但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有待探讨。

1、资金预算投资管理不完善

石油行业也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预算管理经营、投资、财务等来控制资金的使用,或根据已有的现金进出量和已发生的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今后经营情况预测控制。但由于一些企业上下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详细监管制度和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因此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而在投资管理方面由于只关注长期投资的项目是否有高产量、高产值,只关注项目资金来源,不注重高成本投资风险的预测和经营管理。结果是投的多、收的少,时常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对一些短期投资项目没有制定资金运用、运营相关的管理政策和项目达标考核制度,对投资运营的过程缺乏深层次的分析评估,时常导致投资运营效率不高。

2、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落实难

虽然国家最新颁布的会计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实施,石油企业资金内部管控规范也已出台,大多石油企业为了优化内部管理也对一些部门采取了重组合并等形式。但由于石油资金涉及到勘探、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一样,核算方式、使用工具不一样,信息来源渠道不一样,财务报表上报形式和上报时间不一样。往往会导致企业相关部门和高层领导知道的资金运营信息、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较滞缓。无法及时做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正确判断,无法及时修正、改正的一些有问题或做出一些新的决策。加之,一些内部管控规范落实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或根本就没人敢去管理。如销售部门仅负责售出产品不负责收回资金,财务部门只管记账和结算工作,资金使用有领导签字同意不管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就可支付。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使用每一笔资金无法达到有效、合理。

三、完善制度的策略

针对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目前尚存的缺陷和若干问题,怎样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议采用以下相关对策。

1、细化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石油行业应在公司或集团等内部成立专门的预算组织机构,设立由公司经理或集团董事会等直接领导下的预算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由公司或集团等提出的战略目标进行预算编制、审核、确定及调整工作。公司或集团应改变以往项目先上,边干边筹资金,没过预算审批就花钱的现象。应加强公司或集团等资金的集中管理。应将预算范围扩大到企业上上下下所有的资金,以此堵住计划外、预算外的资金使用。应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详细监管制度,加强成本管理。应完善现金支出监管制度。同时加强与外部、与银行的职能对接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资金收付监督管理体系,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2]。

2、制定投资决策管理制度

在投资管理方面应制定资金运用、运营相关的管理政策和项目达标考核制度,应制定与决策者相关联的投资目标岗位责任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制度。使决策者权责分明,杜绝一言堂、杜绝看似集体决策同意,出了问题、没有收益无人问津、无人负责的现象。应科学管理投资项目,用事实、用数据决策项目的可行性。无论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都应深层次的进行分析,都应详细制定投资计划、投资方案,并进行计划、方案的效益评估、评价,挑选成本消耗低、投入少、效益好的方案保证投资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3、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石油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最新颁布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资金内部管控规范,明确岗位责任制。公司或集团应经常组织领导层及预算、财务等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管理层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统一核算、财务报表形式。应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各种信息的畅通,缩短结算时间,使资金周转灵活。应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勘探、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网络化信息管理。建立日或隔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使资金运营信息、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领导层,使领导们能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修正运营管理中的错误,调整运营实施方案,减少资金的流失和不必要的损失。对一些无法实施有效监督管理或根本没人敢去管理的部门,建议聘请第三方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杜绝不符合相关规定就予以支付资金的现象发生。

四、总结

通过上述浅析,要完善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营的命脉。必须加强人员的管理。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级白领,都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同时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运用管理,合理调配各方资源,构建新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每项资金的使用效能,使我国石油资金管理更规范、更完善,制度更健全。面对国内外现状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琴、浅谈石油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对策[J]、时代金融,,(26):127、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10

资金是工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经营、生产的本钱。运用于石油行业的资金往往是垫付于石油企业建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再生产等过程中以货币的表现形式进行周转、流通,使其在保留本身价值的基础上再增值。

一、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的现状

由于石油行业涉及面宽、牵涉面广,耗用资金的部门、生产环节较多,进出资金数额较大,因此,资金管理制度在石油行业运营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全面深化进行,我国石油行业也在不断的改变自己,一些部门开始进行组合,一些企业内部分别进行了调整,以此加强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生存的能力。并能面对当今社会石油行业激烈竞争的市场,且能通过自身的实力和良好的管理占据市场中的一点份额。目前,我国很多石油企业都能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都在逐步完善石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运用、资金管理总体情况日趋渐好。但有些石油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更新、完善陈旧的管理模式,思想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所以,在投资、生产、经营销售等资金管理方面、制度健全完善方面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没有认真评估资金投资效益,以至所投项目收效甚微[1]。

二、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和问题

虽然石油行业经过不断的改革、不断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壮大了自身,在众多企业竞争中颇显优势。但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有待探讨。

1、资金预算投资管理不完善

石油行业也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预算管理经营、投资、财务等来控制资金的使用,或根据已有的现金进出量和已发生的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今后经营情况预测控制。但由于一些企业上下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详细监管制度和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因此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而在投资管理方面由于只关注长期投资的项目是否有高产量、高产值,只关注项目资金来源,不注重高成本投资风险的预测和经营管理。结果是投的多、收的少,时常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对一些短期投资项目没有制定资金运用、运营相关的管理政策和项目达标考核制度,对投资运营的过程缺乏深层次的分析评估,时常导致投资运营效率不高。

2、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落实难

虽然国家最新颁布的会计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实施,石油企业资金内部管控规范也已出台,大多石油企业为了优化内部管理也对一些部门采取了重组合并等形式。但由于石油资金涉及到勘探、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一样,核算方式、使用工具不一样,信息来源渠道不一样,财务报表上报形式和上报时间不一样。往往会导致企业相关部门和高层领导知道的资金运营信息、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较滞缓。无法及时做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正确判断,无法及时修正、改正的一些有问题或做出一些新的决策。加之,一些内部管控规范落实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或根本就没人敢去管理。如销售部门仅负责售出产品不负责收回资金,财务部门只管记账和结算工作,资金使用有领导签字同意不管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就可支付。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使用每一笔资金无法达到有效、合理。

三、完善制度的策略

针对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目前尚存的缺陷和若干问题,怎样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议采用以下相关对策。

1、细化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石油行业应在公司或集团等内部成立专门的预算组织机构,设立由公司经理或集团董事会等直接领导下的预算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由公司或集团等提出的战略目标进行预算编制、审核、确定及调整工作。公司或集团应改变以往项目先上,边干边筹资金,没过预算审批就花钱的现象。应加强公司或集团等资金的集中管理。应将预算范围扩大到企业上上下下所有的资金,以此堵住计划外、预算外的资金使用。应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详细监管制度,加强成本管理。应完善现金支出监管制度。同时加强与外部、与银行的职能对接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资金收付监督管理体系,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2]。

2、制定投资决策管理制度

在投资管理方面应制定资金运用、运营相关的管理政策和项目达标考核制度,应制定与决策者相关联的投资目标岗位责任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制度。使决策者权责分明,杜绝一言堂、杜绝看似集体决策同意,出了问题、没有收益无人问津、无人负责的现象。应科学管理投资项目,用事实、用数据决策项目的可行性。无论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都应深层次的进行分析,都应详细制定投资计划、投资方案,并进行计划、方案的效益评估、评价,挑选成本消耗低、投入少、效益好的方案保证投资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3、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石油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最新颁布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资金内部管控规范,明确岗位责任制。公司或集团应经常组织领导层及预算、财务等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管理层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统一核算、财务报表形式。应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各种信息的畅通,缩短结算时间,使资金周转灵活。应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勘探、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网络化信息管理。建立日或隔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使资金运营信息、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领导层,使领导们能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修正运营管理中的错误,调整运营实施方案,减少资金的流失和不必要的损失。对一些无法实施有效监督管理或根本没人敢去管理的部门,建议聘请第三方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杜绝不符合相关规定就予以支付资金的现象发生。

四、总结

通过上述浅析,要完善我国石油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营的命脉。必须加强人员的管理。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级白领,都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同时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运用管理,合理调配各方资源,构建新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每项资金的使用效能,使我国石油资金管理更规范、更完善,制度更健全。面对国内外现状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11

摘 要 本文指出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一个政府有效管理的基础,是防止政府行为不适当性出现的第一条防线。分析了内部审计的标准,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集权化程度,提出了建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制度 制度框架 完善对策

近年来,我国为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在预算编制上,细化预算、强调零基预算、实施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上,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对预算外资金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总体来看,支出管理的改革侧重于新制度的建立,然而对完善内部管理与控制以支持新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地发挥作用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各预算部门、单位相应地改进各自的内部管理机制与水平,才能使新建立的制度成功地运作,才能确保新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第一,确保遵守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特别是财政支出总额的控制。这点是最重要的。其次,确保财务报告和数据的可靠性;第三,促进财政支出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此,要设计一个可靠的内部控制框架以防止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和财务资源)的误用、滥用和无效率的使用;确保财产安全;实现政府政策和支出计划中所制定的预算目标;同时保存完善的会计记录,使各组织能准时和可靠地提交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内部审计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整体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一个政府有效管理的基础,它是防止政府行为不适当性出现的第一条防线。

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计划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是相当薄弱的,由于具体项目的支出及支出重点是由中央而不是由机构本身来决定的,也不是由具体的科学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配置的,这样预算单位就没有任何积极性来相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衡量其提供服务的效率和投入所形成的产出及效率。面对日益增加的资源限制和财政支出压力的不断上升,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预算部门、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改革就必须加以强调与重视,并把之视为支出管理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二、财政支出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制度框架

(一)内部审计的标准

国际标准在内部审计方面特别强调以下四个方面:

1.独立地、客观地进行判断。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交易或项目来审计,并有权获取所有必要的信息以更好地进行判断。目前,在許多国家,包括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却很难得到保证,因而影响了管理效率。

2.业务的精通。要求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功能、方法、政策及运用审计的技术能力等方面要精通熟练。我国目前政府各预算部门及单位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缺乏审计的技能,专业水平非常低,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政府的工资水平无法吸引和留住称职的职员。这些因素对加强内部审计经常是一个重要的限制。

3.内部审计范围的宽广性。就国际标准来说,内部审计的范围是以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工具的这种更广阔的观点为依据的,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确保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审计报告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运作。在许多转轨国家,内部审计经常被定义为相当狭窄,主要集中在财务的依从性和正当性,而不是更广泛的管理问题。此外,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也限制内部审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和阻碍其提交准时的、合适的报告。

4.内部审计管理功能必须是有效率的。目前,许多国家的内部审计管理水平较差的,表现在缺乏工作惯例,缺乏计划和对个人的管理,没有得到外部审计的支持。此外,管理也受到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的限制,经常把内部审计的作用看作是一种对内部管理起帮助作用的工具。

(二)内部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功能的总体设计应依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哪些存在管理问题的国家,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遵守财务法律和规章制度。对于哪些面对高度的财政压力,最重要的是确保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对哪些能遵守法律和宏观经济也较稳定的国家,则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在确保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从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内部审计的最重要目标应是确保各预算部门与单位能遵守财务法律和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应追求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有效性。

(三)内部审计的集权化程度

在内部审计功能的组织设计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集权化的程度。通常地,从建设能力的角度来看,集权化的方法被认为更好,其优点主要在于:

1.能更好地发展和更容易地保持内部审计的熟练程度:在缺乏有技能人力的情况中,一个分权化的方法经常意味着内部审计职员可随意调离并转向其它工作,这将会降低职员的精通程度。然而,如果财政部实行较集权化的管理,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就能集中稀有的审计资源,从而保持熟练程度,以确保他们的专业化,并定期地、持续地进行相应的培训。

2.有利于坚持独立性:审计的运作应当具有适当的独立性。集权化的选择能使其得到更好保证,因为内部审计是由财政部管理的,而不是由有关预算部门管理者直接控制的。当然,必须要认识到合适的必要的独立性是财政部在预算管理方面与其它部门的紧密协调有冲突的。

但是集权化也有明显的缺陷。

1.弱化了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对于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来说应该是由各有关预算部门与单位来履行。然而,集权化的方法把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的管理责任和财政部的责任分开,模糊了这种控制机制的所有权或会计责任。各预算部门、单位的管理者可能会把内部控制责任看作是财政部的责任。

2.缺乏透明度,使有效性受到限制:在许多国家可发现,传递给来自财政部的内部审计官员的信息受到了限制而且不及时,从而限制了内部审计的效率。

3.无法促进与其它部门的紧密协作:就内部审计效率来说,与其它部门的紧密协调是必要的,然而,集权化方法无法促进这样的协作,内部审计者被看作是财政部的“间谍”,而不是部门管理团队的一个成员。

就内部审计的集权或分权的设计有两种选择可权衡。应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一,如果财政部对预算制度中财务管理的正确性负责任,完全集权化方法的危险主要在于会削弱了各预算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者的基本责任。第二,如果存在着对日常的预算管理进行政治干预的高风险的话,这时一个集权化的制度是更合适的。如果最高外部审计机构是薄弱的话,则意味着政治干预的风险较高。第三,如果履行内部审计功能的行政管理能力较弱的话,在招聘新的和保留有能力的职员方面,就有必要有一个由财政部控制的集权化的制度。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内部审计者的团队是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最恰当的考虑。

集权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对转轨经济的早期来说是一个最谨慎的方法。从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制度发展阶段来看,应该以国际审计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相应的审计标准,选择集权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强调服从性和集中化的控制,以确保稳定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出管理

(一)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强化内部审计功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给予独立性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与外部审计的不一样,外部审计是报告给立法机关的。而内部审计则是报告给财政部的。内部审计者应对预算部门、单位或其领导负责。我国目前应建立集权化模式,因此应直接地报告给财政部长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者作为重要的执行管理的团队,必须注意遵守审计的基本原则:即审计者不应审计自己。

(二)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

1.明确地对内部审计者的任务进行界定。在预算管理制度运作中,明确地界定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方法,使内部审计者执行任务时,可消除模糊和避免争论。

2.在财政部监督检查司建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可由高层管理者和来自于会计和预算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目的是对有关内部审计的工作起指导作用,识别问题,进行修正和预防的活动。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内部审计,强化机构内部的财务纪律,而且使内部审计与机构的正常的经营评价区别开来。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路径浅析 篇12

1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 是保障企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贯彻落实会计相关法律制度。国家为了规范会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执业准则和管控要求, 具体的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工作准则由企业内部制定和落实, 可以说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在国家会计工作法律法规的框架要求下, 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提高资产的安全性而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规章制度与措施。近年来随着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 会计内部控制的涵义也在不断深化与扩展。企业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不仅包括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提高资产的安全性, 还包括控制生产活动、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制度环境、会计控制体系、控制流程3个部分。其中, 制度环境指的是企业对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以及是否能够遵守制度。会计控制系统指的是完善的财务计量考核、风险评估报告等。控制流程指的是在发现会计风险的情况下制订详细流程进行会计控制。

2 现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功能的基础保障, 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会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和会计工作的可信度。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符合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特点、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和会计控制流程都不完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不完善, 导致监管缺失, 引发各种会计风险。企业会计信息社会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 是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宏观会计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尽管我国建立了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 这些监督体系和监督程序的真正作用没有完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 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仅仅为了应付外部审查而制定制度, 形式主义极为严重。部分单位的领导层权力过大, 严重影响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会计信息结果完全依照领导层的意志, 而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混乱,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会计管理利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但是监督的目标不准确, 仅仅是以平衡预算为目的。

3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构建原则

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 遵循以下原则。首先, 遵循合法性原则。会计工作是建立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 虽然会计法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允许企业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自主建立管理制度, 但如果超出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 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其次, 遵循适应性原则。任何一家企业构建会计管理制度都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征, 而不应当照搬其他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 要使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合法经营服务。再次, 构建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要体现规范性原则。企业要用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方式要求会计工作, 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后,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构建还应当体现科学性原则。会计管理制度要符合实际操作要求, 要有利于多方面控制会计管理制度, 使会计工作在有效的控制下有序开展, 避免因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漏洞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4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完善途径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 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应当建立高素质、正规化的会计队伍, 会计工作者应当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懂法律、懂财务, 还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 供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 因此企业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 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形式。内部稽核制度是通过会计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报表等方法审查和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内部牵制制度通过财款分工处理, 钱账分管责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 避免滋生违法行为。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13

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

管理制度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遵照公司党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紧密围绕“在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创新成效”的目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企业有序化、规范化运行和科学发展的可靠保证。长期以来,我公司在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对促进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有的制度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的制度操作性不强,也有执行不力缺乏考核监督机制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的目的从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加强规范子公司、分公司、工程处和项目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有章可循、依法治企,逐步形成规范经营、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原则

要按照“精而管用”的原则,认真清理现有规章制度。在清理中,要注意从纵向看,看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政策规定和职工群众要求;从横向看,看是否同其他制度协调一致,有无互相重叠和矛盾的现象;从延伸看,看制定的制度是否具有长远性、前瞻性。

要坚持“废、改、立”的原则,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认真执行;对操作性不强或不完善的制度,要认真整改,总结经验教训,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制度,该调整的调整,该废止的废止。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需要和实践,及时研究和制定必要的新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破除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障碍。

四、机构和职责

1、公司成立管理制度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层和机关部

室、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需要,从全局统领公司制度体系的总体设计,指导各单位开展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达

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2、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是制度化建设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提出公司的制度体系框架,深入调查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使各项制度的设计、制订、审核、报批以及试运行、信息反馈、颁布实施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

3、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和职责范围

内的管理制度的编制,并报公司企管办审核。

五、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步骤

1、对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及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管

理职责,岗位职责进行调研、定位和分析。

2、对公司原有制度进行梳理分类、论证、修订,对新制

度进行设计、草拟、论证、试行。

3、将“三标一体”各程序文件和绩效考核标准重新修订,与各项管理制度详细对照并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套既相互兼容又不重叠的有效版本。

六、时间安排和要求1、2009年3月31日前由企管办起草《二十一冶管理制度

编制办法》和《二十一冶管理制度体系规划》初稿。

2、2009年4月1日至6月30日,清理公司1997年以来

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拟订和修订机关各部门、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等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责和岗位职责,以

及各部门、各专业系统的管理制度。基本完成全套管理制度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要求机关各部室、各基层单位于2009年4月底前自行清理本部门本单位的管理制度。2009年5月1日-6月30日,在公司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指导下,根据管理制度体系规划和管理制度编制办法的规范要求,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管理职责、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3、2009年7月1日-8月31日,由公司企管办牵头,组

织有关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论证、试运行、信息反馈、检查考核、修订完善后定稿正式发布。

二00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管理 制度 通知

上一篇:如何做好一名纪检委员下一篇:青春励志的句子3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