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制创新的论文(精选8篇)
一、引言
周三多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职能是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1
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就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的理论。他指出,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重要依靠。总体来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五个方面,即:新市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组织2。这就要求企业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主动地去创造、引领,不断的开发智慧和潜能进行创新,时刻处在世界的前列,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徐兴生(2013)认为,当前,创新管理有三种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含义:创新型管理,管理的创新,创新活动的管理等。这三种含义共同体现了,要把创新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制度和员工都要是创新型的。3
周祖城(2000)认为,创新是指从新的构想、新的观念产生到这些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运用的整个过程。4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根基和发展希望。创新导致经济增长与发展,它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周期性循环。人们之所以创新,是因为看到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创新的结果引导着其它企业学习和效法,进一步引起大量
投资,推动了对银行、信用等资金和对生产资料需求的扩大,最终导致了一定时期的生产高涨,产生了经济繁荣,形成了“创新浪潮”的出现。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管理创新
陈心宇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研究并利用新的生产经营过程,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实现技术创新目的的配套系统工程。5周祖城(2000)认为,管理创新就是在管理要素(管理目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职能、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产生新的构想、新的观念以及这些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运用的整个过程。6
管理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改变与重新组合使其发生整体功能的转变。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而,管理创新是必然的。周祖城(2000)认为,有效的管理追求维持与创新的高度结合。7对企业的发展来说,管理创新是举足轻重的。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改善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家的形成,使企业管理富有朝气和活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然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活动。创新需要计划,从长远看,各项活动都需要创
新,然而,创新往往是需要投入的,而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有必要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创新需要引导,并不是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好的。没有销路的“新产品”,有损企业形象的“营销新点子”等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有个对创新方案的决策过程。创新需要激励,由于创新是有风险的,对传统做法的留恋、对新事物的恐惧和对创新失败的担忧,会形成创新的阻力,因而创新一般不会自发产生,这就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来建立一种刺激创新的机制。
四、管理创新和创新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周祖城(2000)认为,管理创新和其它创新工作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8
管理创新包含管理上一切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创新管理也是一种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对象是管理活动,而创新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创新活动;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管理适应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增强创新活动的有效性。[1]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闫卫弘.浅析现代企业创新管理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2,(11):132-133.[3]徐兴生.现代企业的创新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14):37
[4][6][7][8]周祖城.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J].技术经济.2000,(10):32-34
一、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
高校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 教学管理属于行政范畴, 它具有两种功能, 即行政和学术管理。教学管理不仅要能够处理日常的行政工作, 还应该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 始终以本校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一系列教学研究, 这就体现了它的学术管理职能。在新时期,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应更加注重对人才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高校的职能。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制, 对于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更有助于人才的长久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1]。
二、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原因
(一) 促进学分制度的推广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 学分制度能够对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的学分制度主要有四个环节, 即教师评价、学生选课、弹性及淘汰。这四个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的评价。学分制拥有灵活的特点, 能够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个性发展。高校中学分制度实施的程度要由教学管理体制进行, 也就是说, 该体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权利, 只有对其进行创新, 促使学分制更加深入的推广, 才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2]。
(二)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是否拥有专业能力和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新时期对于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教师首先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才能够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该体制能够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管理, 新时期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师德、专业水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提高;其次, 能够监督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从而能够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也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3]。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
(一) 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发挥的权利,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给予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方案和计划的权利等,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资历和授课经验等, 对各项信息熟知以后,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教师和课程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构建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得到锻炼,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促进学分制度的完善
一方面, 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 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种选课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需求, 学生的个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选课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 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自己的教师、课程时间以及任课教师等。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 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完善导师制度。在高校教学体制不断创新的背景下, 应当促进导师制度的完善, 导师应积极针对每个不同的个体进行教学, 将此作为导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 能够促使教学过程中, 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 张扬自己的个性, 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升[4]。
结论:新时期, 我国高校担负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应积极发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促进该体制的转变和完善, 现阶段应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教学管理体制当中更加深入的体现“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促进学分制的完善, 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 教师应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有针对性的对其展开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上, 市场经济竞争空前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 技术和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方式。因此现阶段企业急需拥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人才,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 应开始侧重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现阶段高校应意识到自身教学管理体制中的不足, 以创新的思想对其进行改革, 从而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汤晓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4.
[2]史金联.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162-164.
[3]齐平.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路径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教师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9:169-171.
[关键词]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及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档案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取得重大发展与进步,不同类型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企业的规模及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大,因此所创造出的档案种类与数量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位置。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料可谓是各行各业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企业组织,还生产决策活动,各个企业对档案资料及其他同类信息的需求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工作还存在很多漏洞,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要手段。
2、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档案管理机构的上下隶属关系较为混乱,领导体制缺乏统一性。领导体制的不统一以及隶属关系的不稳定性,会使档案机构的职能,规模与设置规格等都存在明显的恣意性,对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第二,档案管理体制中的分级管理与集中统一之间不能实现协调统一,存在一定冲突,特别是两者在分工问题上存在诸多冲突。第三,档案管理机构的属性较为混乱,职能分配不够清晰明确。例如,档案局与档案馆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极易造成机构之间属性定位的错误理解,既使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变得模糊不清,又加重了档案馆向行政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抑制了档案馆事业的顺利发展。第四,档案工作与文件工作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档案管理体制仅局限于档案事业范围,而对文书的处理与文件的形成并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
3、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
3.1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信息化和数字化理念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所不在,因为它是获取资讯,发布信息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应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的突出优势,体现出应有的创新性。首先,档案管理应该逐渐形成数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不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使档案管理体制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对档案管理体制实现信息化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规划方案,之后再逐渐加强档案管理在信息搜集分类,编制存档以及后期处理等重要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3.2加强档案资源的整合统一
档案资源的整合统一体制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既适应我国的的经济基础,又遵循了宏观管理的原则。整合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有效避免了档案分管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我国规模档案事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加强政府与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工作,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更加深入化,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统一化发展。其次,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再对档案信息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整合措施,力争建立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档案,使社会档案资源的贡献需求得以实现。
3.3档案管理体制实现多样化
市场化促进了档案所有权的多元化发展,而后者又带动了档案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在以往,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档案资料均实行统一管理模式,这在当时是符合档案所有权的实际情况的。而现如今,虽说国有档案的管理模式仍被普遍应用,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或者外商管理企业来说,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这类企业在档案的管理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且不同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既可以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也可以选择分布管理的方式,亦或是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
3.4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有效结合
档案管理可以说是文件管理的发展与延续,文件管理为档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背景下,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衔接关系可以通过统一的工作方法进行加强,既有利于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量,又能进一步提高进馆档案资料的质量。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实现结合的具有措施有:建立文件即时归档制度,并同时搭建档案文件一体化的管理平台,促进两者一体化的形成;结合不同地区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集约的优点,将档案管理的成本降低至最优点。
3.5政企分开,职责分明
我国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政事分开,政企分明,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适用,即档案馆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两者之间的职能要做到清晰明确,使各自能够充分发挥出独特的职能特点。档案馆属于文化事业机构,主要负责档案资料的集中管理,具体包括档案的接收,搜集,整合以及保管等工作,同时也提供和利用不同分管范围内的档案资料。档案馆是典型的事业单位,因此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方面可与政府机构存在差异,有所创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国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法律法规以及执行检查等多种手段,对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管理。
4、结束语
上述内容主要对档案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以及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重点提出了五点关于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的具体创新策略。总的来说,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深,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使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何敏.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多元化发展思路[J].广东档案,2014,12(15):113-115.
[2]金雪梅.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刍议[J].管理科学,2012(12):110-111.
新
街道是城市管理的基础,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履行辖区综合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对辖区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总结鼓楼街道办事处成立五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发挥好街道在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居民群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城市管理的基础抓起,强化街道层面建设、不断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
一、街道成立以来的工作和主要问题
XX年8月,密云县城地区两个街道和一个地区办事处的成立,标志着我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运行体制基本确立,街道和社区工作的基本框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全县上下的城市管理意识普遍提高,城市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多来,我们鼓楼街道办事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围绕加强城市管理,突出服务主题,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按照XX市街道城市管理功能定位,认真履行“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 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的职责,逐步形成并确立了街道“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整体工作思路,即: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并相应制定完善了十项工作机制,使街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形成了具有鼓楼街道自身特色的一些工作: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开展党员双承诺活动,成立商管协会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党员行为引领街道工作,为街道各项工作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二是率先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了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单位、各专业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的高效工作运行机制,将城市部件、社会治安纳入网格管理之中,通过实践辖区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居民满意度明显增强。三是强化社会单位管理。以辖区商户、企业管理为重点,成立了街道商管协会总会、社区商户管理协会,明确了条块管理职责。四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开通了“ 96156” 热线呼叫系统,启动了社区医生进家庭、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活动,实行“五卡”服务,创办了社区老年人餐桌,强化了劳动就业服务、困难群体救助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居住安全服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五是推进社区管理改革。按照市县统一部署,从XX年开始到今年底完成了19个社区服务站建设;在部分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开展了为居民代表设岗定责工作。六是巩固奥运安保工作成果,规范了社区志愿者管理,使志愿者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七是保持辖区经济良好运行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街道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日益显现,主要是:
1、在城市管理体制上,条块关系需进一步理顺。按照“条块结合,条专块统,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街道作为“块”在履行“统”的职能上管理乏力,存在权责不一致,有责无权或责大权小,难以履行好“属地管理”职责;作为“条”上的城市专业管理部门在由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上存在一定差距,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工作该深入社区基层的没深入,有利的事不放,无利或难办的事以“属地管理”为由推给街道;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仍把街道视同乡镇一级政府,直接布置、考核街道工作。
2、在人员编制上与街道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匹配。鼓楼街道辖区面积13.06平方公里,有24个社区居委会,现实住居民43164户,125297口人;有基层党总支12个,党支部69个,党员2365人;有驻区行政事业单位169个,中小 学校11所,二、三产业活动单位4598个,从业人员25333人。按照XX年《密云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鼓楼街道党政机关设定行政编制37名,事业编制26名,实有人数分别为19人和25人。随着我县加强城市管理和街道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街道机关行政、事业编制陆续增加到现在的行政编制35人、事业编制? 人、工勤8人。由于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工作任务重,街道现有人员编制、副处级领导职数明显偏少,干部兼职过多,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纪工委书记、工会主席职务,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武装部长职务,团委书记兼人大专职秘书,工会专职副主席兼妇联主席等,致使干部工作压力感大,在科室工作人员调配使用上也捉襟见肘。为解决机关人员紧张,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街道迫不得已借用了部分社区专职工作者、协管员,聘用了一些到期的大学生志愿者等编外人员,但与此同时,给街道在机关干部日常管理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难度,也削弱了社区基层的工作力量,增加了街道财政负担。
3、在辖区物业管理以及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上,街道层面的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强。XX年10月1日,《XX市物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按照相关规定街道办事处要承担起“对辖区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活动进行协助、指导和监督,协调处理纠纷”的责任。如何贯彻落实好《XX市物业管理办法》,发挥街道在物业管理方面的职能作 用,处理好辖区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三者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都需要街道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4、抓经济落实考核指标,分散了街道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精力。根据县与街道签订的责任制要求,街道每年要承担引进一定数量和规模的落地实体企业、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由于街道在空间上没有自己的场地用于引进企业发展经济,在街道的编制设计上也没有相应的科室和人员配置,因此抓经济落实考核指标难度非常大,同时分散了主要领导研究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精力。另外,在责任制的考核上,街道的类别划分缺乏连贯性,有的按县直部门对待、有的按街道办事处单独考核,今年又划入乡镇,与库南乡镇一起考核,工作可比性不强。
5、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拨付资金后置问题。根据《密云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街道财政体制的规定:事权、财权统一。不成立街道财政,财政收入纳入县本级财政管理。支出由县本级财政保障,实行部门预算,即个人部分按标准、公用部分按定额、专项部分按财力的原则核定基本需求,保障支出需要。在实际运行中,事随街道“属地管理”的责任走了,但费并没有全部随事转,一些经费仍然拨付给专业部门,街道开展 工作还需要向专业部门来争取;近年来社区建设不断加强,人员每年都有大量增加,但在人员经费管理上,预算调整困难,往往增人不增资或增资不及时;街道成立时税源划分不合理,辖区内的税收大户大多留给了密云镇,街道现有的企业规模小,纳税增长潜力不足,与税收挂钩的奖励资金街道很难得到。
二、强化街道层面建设、不断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作为城市工作基础和依托的街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加强街道层面建设,不断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1、进一步提高对街道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街道是城市工作的基础和依托,承担者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大量工作。在全面贯彻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实现密云县“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新形势下,街道建设必须跟上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街道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和加强街道建设,大力营造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街道建设和街道工作的良好氛围。
2、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重点,推进县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下移,尽快建立健全县各专业管理部门直接面向全社会的基层管理体系,解决街道层面的条块矛盾;进一步理清、明确街道职能,强化“统”的工作,逐步使街道由事务性工作向综合性工作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解决责、权不统一,“属地管理”难问题。
3、充实街道力量,补足并适当增加街道人员编制。参照乡镇领导职数配置,增加街道专职纪工委书记、武装部长、工会主席职位,解决街道副处级领导兼职过多问题;适当增加科级以下人员编制,解决工作人员紧张,干部混岗使用现象。
4、增加街道建设投入。按照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解决财政资金拨付上街道与县专业管理部门间存在的事转费不转问题。要随着县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街道建设投入力度,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应尽可能向街道倾斜,为街道履行职责提供可靠保证。
技术创新管理的一面镜子-国际工程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及启示
随着后WTO时代的到来,中国建筑市场将迎来空前的竞争格局.对中国工程建设企业而言,竞争对手已转变为跨国工程建设集团.从工程设计到新技术开发,从设备采购到设备制造,从组织施工到项目管理,竞争将是全方位的`.
作 者:徐陈华 作者单位:上海攀成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刊 名:施工企业管理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一、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部分企业强制性的设置统计机构,是其在建设的发展中由于过于强制性制度,而导致职员在建设的工作中根据强制性规定的设置的制度进行施工,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看起来相对的呆板,而影响供电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的发展,导致职员在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的进行统计式的机构设置,同时没有创造性的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造成发展企业的分散性统计的机构,而影响相关的技术人员在供电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问题的控制与统计管理的体制,不利于企业有效发挥,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加上在供电企业的统计中由于其数据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使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方面上的问题。在发展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统计数据信息资源范围相对的比较狭窄,从而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统计的管理体制的时候,对于有些方面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统计记录,而导致其在对供电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的时候,就存在了真实的可靠性的问题,造成了企业在统计工作中的损失及管理决策的支持。同时在统计管理体制的供电企业的发展中统计报表没有形成多元化,使其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供电统计的相关内容的需求,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多元化的统计报表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经营的状况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创新工作,导致供电企业在统计管理的体制中的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二、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创新在发展中存在的影响
(一)经济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统计发展大多数都是为企业的工作进行的统计,但由于在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统计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进行相应职能工作的发挥管理,对开始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的水平,供电企业统计不能够快速的跟上其发展的步伐,从而影响着企业统计的创新发展。同时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供电企业统计在发展中不断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挑战,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如在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先进技术的影响下,企业的统计水平对经济改革中的要求没能够进行有效的满足,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认识与了解,缺乏对现状的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发展中的有关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企业发展中的特征表现出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管理企业的统计进行创新的思想发展,而是在发展中利用传统的统计的管理的方式,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出发,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满足相关的发展需求,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以及在工作中的质量水平及效率的发展。
(二)在新形势的发展下对供电企业统计的创新认识不足
在经济技术水平不断的发展情况下,相关的供电企业统计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对的管理体制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中,对其自身的创新的意识不足,对相关的统计管理文化的认识不够,而影响了企业管理统计得到完好的落实,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与时俱进,相关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制度得不到很好的管理落实,从而影响了供电企业统计发展的创新。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统计创新的发展在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影响下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在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的发展中主要是通过组织领导以及管理统计之间的企业发展的状况,通过管理的统计和组织管理体制中获取相关的企业管理统计的信息,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确立企业管理体制统计,并对其发展的相关性的管理统计的有关资料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及时性与科学性直接的保障,从而有利于在经营的管理统计中能够有效的促进统计管理体质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运转及运行的工作,提高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并在生产发展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促进企业统计管理发展进步,加快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针对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
(一)完善统计管理的体制
在新形势的发展下,供电的企业在发展供电企业的发展新格局下,人们对供电系统的需求也随着不断的提高,在经济技术的发展中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有着反应企业发展状态的关系,主要的表现为管理体制中的体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社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分析其在当前位置的发展等之间的自然情况,通过分析当前同行业直接竞争的`经营的企业相关信息,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完善供电企业的统计管理的体系,根据相关职工的统计体系的工作,进行有关的企业统计的数据的收据,有效的培养职工的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技术,加强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的监督工作,使其在工作的发展中能够完善标准化的供电的企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统计管理制度中供电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的质量发展,加强基础性的数据管理工作。
(二)提高创新的供电企业统计
在传统的统计管理的体制中,供电企业的相关领导在企业的管理发展中要学会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的观念,利用创新技术的手段,进行供电企业统计管理的强化职能,从而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统计的创新。在统计的管理发展中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忽视了在创新的发展中,对统计管理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探索,从而导致获取的信息没有能够进行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新形势的经济技术的发展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统计管理的创新,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统计数据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管理体制的统计发展。
(三)加强统计管理中职工的综合素质
供电企业的创新发展在经济技术下,需要加快相关的企业职工的数据知识的更新,提高职工在管理统计的体制中综合素质的发展,培训职工相关供电企业统计的专业性知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管理统计的数据技术,有效的进行供电企业数据的分析,帮助领导进行供电企业中统计数据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能够有效的提供体贴舒服的服务。同时在经营的生产发展中,能够有效的通过对当前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有关的供电企业管理统计同行业竞争技术的了解与认识,提出有效的管理体制,改善当前的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创新的思维下提高供电企业统计管理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发展的前景。因此,统计管理体质与供电企业统计的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着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承延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五个方面性的原则,使其在经济技术的发展下能够有效的跟进科学进步的发展,很快的适应快速发展的过程,并针对其发展的管理进行统计性的管理,从而使其能够具有可行性的发展,促进供电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管理统计的发展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统计管理体制系统与供电企业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影响下,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重视,并在发展中成为了企业的发展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着相关性的管理统计的职能,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生长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振电.浅谈统计管理体制与企业统计创新[J].工程技术(全文版),,(33):79.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创新
科技管理体制是对管理工作的调整与规范, 是为了确保科技管理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管理的重要保证, 对于控制和领导科技管理, 组织与整合科技管理相关资源, 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 是科技队伍稳定的重要前提, 是科研计划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1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的紧迫性
作为科研工作的主要管理体制, 应该符合创新和改革的趋势, 通过对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后续的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基础。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是当前整合产学研三个主体资源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才能理顺三个主体的关系, 形成发展与创造的合力, 加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也是对整个改革大业的丰富与完善。通过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可以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 指引后续各项事业的创新与改革。
2 存在于科技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管理体制顶层设计不合理
当前的科技管理体制脱胎于计划管理模式, 导致科技管理体制的行政色彩浓烈, 出现部门分割与各自独立的局面。顶层设计不合理, 还表现在, 科技管理体系中没有评价和监管机制, 容易导致科研短期行为和科技人才流失等问题的发生。此外, 体制中缺乏必要的组织与协调功能, 结果造成重复研究和资源上的浪费, 影响科技工作战略性的发展。
2.2 科技管理体制市场化程度不高
当前的科技管理体制更加注重科研成果, 而对科技成果转化却缺乏必要的关注, 导致市场化程度不足。由于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上的产品, 导致科研经济效益少, 不但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 也降低了科技管理的效率。
2.3 科技投入不足
当前, 发达国家科技投入占GDP的比值都在2%以上, 一些国家甚至超过4%。而我国, 比值长期徘徊在1.5%左右。这样低的投入, 出现了科技发展和研究进程的延误, 在一些科研领域甚至出现了距离迅速拉大的严峻形势。科技投入不足还表现在科技投入的重复建设与重复立项上。很多地方政府, 将重视科技的目标集中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上, 导致各地普遍兴建各种重点实验基地, 出现了恶性竞争和盲目上马的问题, 使本已不足的科技投入, 被大量浪费。
3 创新和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3.1 重新定义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要从顶层设计出发, 重新定义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政府科技政策, 从市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 以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层面为基础, 进行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以观念转变、激励机制建设、科研环境改造为途径, 形成科技管理的新机制, 使科技管理体制更加具有层次性和科学性, 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工作的发展。
3.2 更新科技管理的观念
作为科技工作的管理者, 必须从科技管理理念的创新上入手, 将更新科技管理的决策权和执行权进行分离, 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引导科研发展方向。此外, 要建立科技管理的监督问责机制, 通过对科研部门的监督和考核, 掌握科研工作的方向和进程, 在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同时, 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3.3 建立人才评估机制
科技管理部门, 应该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基础上,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估, 切实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制度, 其目的是双管齐下、奖罚分明, 对科研劳动及成果进行奖励和褒贬, 从而调节和控制科研人员的行为,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3.4 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全面、规范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 也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前提。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经验, 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 创建其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 充分重视和抓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 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到制度化的文件中去, 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努力做到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 并且不断把逐渐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 , 进行整理、提炼, 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 从而保证科技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可持续发展。实践中, 只有关注细节服务, 加强细节管理, 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从细节中提炼经验, 完善制度, 才能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细节到全盘, 再由全盘到细节再全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4 结语
科技管理体制是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础, 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在旧有科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通过理念更新、机制建立、体制创新和精细管理等全方位的改变, 为科技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人才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空间。这样, 才能更为有效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为科研事业的发展构筑一个坚实而有效的体系, 实现对科技管理工作更好地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喜爱.试论精细化管理思想及其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1) :39-42.
[2]程振民, 祝亚军.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激励研究[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8, (12) :82-89.
[3]陈其聪.试析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创新路径[J].科技创业月刊, 2011, (10) :23-29.
[4]单江, 邹菲.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实效性[J].新疆石油科技, 2011, (02) :61-66.
[关键词]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人事档案通过对人才基本信息进行记录,能够准确的反映出相应人员的基本资料,而且对人员的特点和特长也能够进行详实的记录,单位可以依据人事档案来完成人才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国家对人事档案发展工作的重视,现阶段各行业都加大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的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确保人事档案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打造数字化共享共台,实现人事档案收集、整理和使用一条龙服务,确保人事档案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服务。在这种大背景下,需要加快推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确保人事档案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一、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
人事档案的开展,需要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升,确保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实到实处,同时确保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一体化标准的实现。
二、加快人事档案数字化平台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各行业中,人事档案信息化数字管理模式忆开始普及。通过人事档案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而且人事档案利用效率也得以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人事档案中的应用,有效的确保了人事档案有序性和安全性。但在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过程中,数据录入还是完全依靠人力来完成,这就避免会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会对后续的各项工作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所以需要严把录入关,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同时在当前人事档案完全依据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新形势下,需要对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使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加快提高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由手工进行整理完成的,这就导致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进行整理的质量会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努力提高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的素质,确保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
(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工作较为繁琐,天天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避免不了会有懈怠情绪,在工作中由于疏忽而导致错误的发生。所以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这样档案管理人员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能够更好的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对档案工作保护良好的热情,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素质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都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觉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需要技术性,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不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素质,只要能保管好档案资料即可。但在实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管理素质,不仅需要熟悉人事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遵守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原则,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各项档案规章制度进行严格遵守,确保自身专业管理素质的提升。
四、进一步对人事档案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在现有管理条件下,为了有效避免档案丢失以及改动现象的发生,应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档案工作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有关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查阅的过程中,应严格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尽量做到档案的转入、转出以及在接收材料时的登记审查制度,与此同时,查阅以及借阅档案的过程中也应做好相应的记录,提供准确人事档案信息,有效地制约造成人事档案泄密、涂改等人为因素。对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实行责任追究。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需要定期及时进行档案整理、收集,并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移交给管档部门,做好档案归档工作。在单位中需要形成档案材料的收集网络,做到层层有人管,时时有人收,利用纵横相通的材料收集网强化档案的收集工作。
最后,管档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认真负责,保证档案的质量,同时应按照档案工作的相关规定,实行统一的整理装订标准,管理好档案,为合理的人才流动创造最大的便利,尽量做到经常检查,并且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做好防火、防潮、防蛀、防尘“四防”工作。
五、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不仅有利于人才战略的实现,而且也有得盱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促进市场中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在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各行业应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在响应国家,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展开信息化建设步伐,争取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单位的发展和人事档案自身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阎玉红.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J].河南科技,2013,09:228.
[2]王英.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3,S2:101.
【管理体制创新的论文】推荐阅读: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文06-13
试析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论文09-20
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途径论文10-25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11-28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模式论文06-0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06-16
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与创新管理论文10-11
创新机制体制 提高引导能力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