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共15篇)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1

车管所社会管理创新建议

按照地区局4月23日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要求,车管所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如下:

省局应对机动车辆交易经营行为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的相应规定、规范。二手车流通领域适用的法规为《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其明确提出:二手车经营主体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从事二手车经销、拍卖、经纪、鉴定评估的企业。但从实际工作看存在两个问题亟待省局解决,一是执法主体方面限制,市地工商机关无法开展有效监管。《办法》第七条二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职权交叉方面,按照《办法》规定,商务、工商、税务、公安为执行《办法》部门,但省技术监督部门已于2009年12月末,针对鉴定评估企业出台相应的监管规范。工商部门相应规定的出台相对滞后。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2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养老保险是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其实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往往都取决于养老保险。我国还在发展阶段,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面对着现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一定要有所创新地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日后发展。

一、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

企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的影响小、力度小,使很多人对党和政府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保险政策了解不多,从而也就影响了养老保险扩大工作的进行。而且有一部分非公有制的企业法人代表,认为养老保险加大了企业的费用,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养老保险能吸引人才的加入、稳定员工,促进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只看见了眼前利益,不参加养老保险,这使养老保险扩大工作很难进一步发展。

(二)退休人员过多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企业退休人员也不断增加,这使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日益增大,导致了养老基金供需失调。有些企业改制或是破产,导致中断养老保险的员工越来越多,这对养老保险的基金支撑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保险费用征缴困难,保险费用越欠越多,大大地阻碍了养老保险费用征缴工作。而且由于征缴问题的产生,也制约了其改革发展。

(三)相关法律法制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已实行多年,而现在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此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在养老保险市场的需要,而且与养老保险相关的行政部门因为一些原因,出现了执法不严或是有法不依等现象,也影响了我国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发展。

(四)基金收支不平衡

我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人也在逐渐减少,但养老保险资金却在不断支出。而且有些企业缴费时间不及时,影响了养老保险资金的正常运转,导致了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的基金收支不平衡。

(五)养老保险经费

由于现在养老保险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对经办机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现在的经办机构设施差、经费少、服务体制不健全,导致了服务大厅简陋、办公场所狭小等问题。而且经办机构缺乏计算机、会计、审计等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达到国家的标准,还有一部分的工作人员面对一些新问题或是新情况,都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缺乏创新性的精神。

(六)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狭窄

城镇养老保险主要覆盖的是企业员工,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这样的话,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退休制度。养老保险代替率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代替率则是100%,两者的退休金额相差一半左右,这样也就使我国人民退休金差距相差过大,造成一部分人的不满情绪,同时也阻碍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两种退休制度同时存在,让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同时也给中央财政带来了压力。

二、对构建创新性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实行扩面工作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内在的要求,其根本就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所以就要求用劳动作为收入的人群,都要加入到社会保险的保障范畴内,以此来实现我国公民的平等。对此,就要扩大养老保险的范围,这是提升基金支撑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如果只是提高养老保险费用,那么企业的负担也会增加,所以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才是增加基金的有效途径,而且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随着国有企业试点改革,人员的大幅度消减,直接致使企业参与养老保险人数大幅下降。根据有关统计,只是在2003-2005年,我国的失业人数就达到了58万人,而参保人数也减少了130万人之多。我们可以算一下,如果每年以12万待退休人员增加,那么企业的支出增加和当期缴费减少将会产生多大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会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不断扩大。所以扩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险业的日后发展情况。

扩面工作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私营企业,一个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我国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已经替代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而独资、私营、合作等一些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经济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参保的对象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改变,也没有随之调整。现在企业从业人员和参保人员出现了人数不匹配的问题,而且一些非公有制的企业参保率也较低,所以要把扩面的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上,特别是私营企业。近些年我国的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改革力度不断增大,使得很多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被剥离,同时也有很多单位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参加保险,所以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要加入在扩面工作的重点范围内。

(二)强化经办管理的工作

1、努力提高联网数据应用的效率。大力推进养老保险联网数据的上报工作,加强养老保险的统计工作。要规范对统计数据提取的流程,以此来提高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要保证统计表格数据和数据库的数据一致。还要加快数据的整理工作,全面启动数据分析应用工作,提高工作力度,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效率。2、开展宣传和调研工作。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的现实,大力开展经办管理体制研究,同时还要对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宣传养老保险的征缴、待遇计发、参保及省级统筹有关的政策内容。

(三)实行社会化管理

养老金的基本发放形式是在国有的商业银行或是邮政局,为离退休人员统一建立一个基本养老金账户,并且每月定时对其支付养老金。那么就要加强对邮政局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建设,从现阶段看,我国多数的省市都已经建立了社保经办服务体系,但是从某些方面看,其工作还是受到了社会支持、工作条件、部门配合、工作经费、人员素质等一些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有很多社会保障站的工作进度缓慢,没有适应我国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标准。所以要想做好养老保险社会化,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加强社区、街道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规范好社会化的管理内容,以及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向社会筹资的办法;还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组织机构的问题,要保障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资金筹集要多元化

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应发展包括企业的年金、企业员工的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要建立一条多层次的养老保险筹资渠道,还要规范多元化筹资渠道的有关制度,保障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要确保资金来源的充足。

(五)加强政府领导

政府的统一领导要加强,各个部门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像上面说的扩面工作,其政策性的要求就很强,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所以必须要形成工商、经贸、劳动、税务、财政等一些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这样才有助于企业养老保险事业的日后发展。

三、结语

总体来说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长期、动态、系统的工程,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养老保险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在不停地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只有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有利于我国日后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英兰.积极应对挑战确保老有所养——对现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 2011, (2) .

[2]李红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 2007, (12) .

[3]樊云霞.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问题分析及创新建设[J].企业导报, 2011, (21) .

[4]苏世仁.非公企业养老保险扩面难的原因及对策[J].发展研究, 2012, (3) .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创新建议

一、校长应当扎实树立全新的课程教学实施理念

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体系改革工作是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在这项事业的推进过程中,校长应当站在观念建制和实践运作行为的最前方,尤其是乡村小学校长,应当充分树立全新的教育事业实施理念,改良全新教育事业开展目标,剔除原有教学实践模式中的陈旧元素,引领全体任课教师,在全新课程标准体系以及配套指导思想的共同约制之下,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良性探索行为,并以教学方式的有效改良助力学生群体实现课程学习效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校长应当切实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力度

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全新课程标准的规制条件之下,想要实现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实际教学工作效能衡量指标的切实而有效的提升,应当重点做好如下几个基本方面的实践工作。

1.扎实增强农村小学在岗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实践力度,要组织全体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现行教育领域的相关指导思想政策进行充分学习领会,并对党的现行教育事业指导方针进行扎实贯彻,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之下的师德行为规范,对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实施约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2.切实提升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实施力度,以新课程标准培训、评优课、新教师过关课、展示课以及示范课等模式,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内部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能力评比。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工作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3.指令农村小学在岗教师不断提升对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能力,不断在授课实践的过程中使用优质化的教学辅助资源,对授课工作的实施流程构建最佳的结构特征,在45分钟的有效课程讲授时间内,为农村小学在校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想要在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艺术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势必应当对指导理念以及教学工作开展方式进行改善,在此基础上实现校长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付顺友.对农村小学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21).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4

平罗 孙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今年2月关于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机遇与矛盾并存,尽管在农村工作方面频频创新突破,收到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突出,法制理念没有树立,弱势群体管理工作不到位;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没有完全建立。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思路,提升农村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建设农村社会的现实课题。

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让农

村群众更多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试点成果,逐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2、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社区)卫生室基础设施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乡镇、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村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着重促进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农村学校规模,优化农村地区幼中小衔接和资源配置,规范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对管理干部、教师的培训。

二、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稳定的根基在基层,必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牢固社会管理的根基。

1、夯实村级组织,推进基层工作科学化。要选好班子和“领头雁”,要把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认可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中,真正发挥好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社

会管理创新的主导力量。在工作中,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行财务逐笔公开制度;因村制宜深入分析研究,重视村规民约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努力开展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加大基层组织设施投入,切实改善村(社区)办公条件,全面提高基层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基层工作者待遇,建立基层工作者培训制度,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担任基层工作人员,支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农村基层工作。

3、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党群民主议事会等议事制度,加强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大力整合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级纪检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等组织,积极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探索村级民主监督管理新途径。

三、着力推进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探索化解矛盾新模式为关键,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1、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减少农村社会矛盾,重在抓源头,贵在抓预防。要始终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凡是有明显不稳定风险、影响和谐大局的政策不出台,凡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

2、加强基层维稳基础建设。整合乡镇综治、司法、派出所、信访等力量,加快推进乡镇、村(社区)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

3、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要敢于正视矛盾,积极排查矛盾,绝不回避矛盾、掩盖矛盾,要主动解决矛盾。有了问题早调查分析,拿出对策,靠前指挥,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巩固完善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

4、建立完善群众信访机制。建立乡镇领导接访制度,既要引导上访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又要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反应的合理问题。强化信访督查督办,落实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维护法律权威。对极少数无理缠访闹访、扰乱社会秩序的要依法处理。

四、努力建设法制环境。保障社会治安,建设法制环境,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减少农村社会不稳定隐患。

1、加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要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决策和依法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确保群众有冤能诉;加大基层监督制约的力度,推进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

2、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加强乡镇社区警务室建设,充实基层警力,增强一线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低保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参与治安联防,加强乡镇、村(社区)专兼职相结合的治安巡防队伍建设,把治安防控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3、做好征地拆迁维稳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农村征地拆迁公示制度、听证制度、责任承诺制度、举报制度、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征地拆迁矛盾纠纷。

4、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与应急处理制度和信息网络,加强农民工集中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的监控。建立农民工工资源头追溯制度和保证金制度,资金不按规定落实的,不予发施工许可证,不得批复开工。加大对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全面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共权益。

五、加强农村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的管理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实施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帮扶救助机制,妥善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等问题。

1、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在乡镇、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站,负责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服务、综合协调等工作;要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做到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全面管理。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农业户人口进城落户条件,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

2、强化失地农民、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为失地农民做好后续服务势在必行。建立部门联合服务管理和社会帮扶机制,为失地农民解决生活、就业、创业等后顾之忧,为其融入城市生活创造条件。为留守儿童做好医疗救治、困难帮扶、教育指导等服务。

3、着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进入城市和城镇落户,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机制。要统一劳动力市场健全就业制度,推动农民工平等自由地参与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分工。要进一步加大城镇教育投资力度,更好 的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探索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义务教育新路。要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个人自愿原则,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加强对农民工现代文化的培养,积极引导转变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更好融入城镇生活。要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尊重、敬重、善待农民工,使他们有归属感。要探索住房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住房政策。

六、坚定城乡区域统筹的思路。城乡差别,使我们的社会矛盾显得更为突出,社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国家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必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要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促进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要创新载体设计,大力实施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区县市协作机制、联乡结村活动。城市政府要确立包容发展的理念,跳出财政体制的限制,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农村建设。

2、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着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5

及管理创新的一些建议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主要是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维修、更换,维修资金的建立,对维持房屋正常使用,确保业主人身、财产安全,房屋的保值、增值,以及维护小区业主利益,构建和谐小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动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目前我市《重庆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维修资金申请使用的主体为业委会,若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或者业主委员会不制订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业主代表也可以提出使用方案。具体操作程序涵括申请使用主体填写申报手续,确定施工方案、取得关联业主认可统一、确定施工方案、公示、施工过程的监管、竣工验收、办理结算等手续,这其中许多环节包含专业技术要求,且涉及到多个领域,真正操作起来比较烦琐、困难。而对于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方法、管理方式等宣传力度的欠缺,往往导致在出现房屋渗漏、楼道损坏、小区公共设施的更新等一系列问题时,需要动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时,更是显得难上加难!

举例:上江城动用维修资金维修消防设备失败的案例

对于房屋本体公共部位和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因情况不同,需区别对待,根据目前国家及我市对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相关规定,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得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承担。

一、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的项目。

举例:

二、依法应当由相关单位承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的项目。

举例:

三、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因人为损坏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需的修复费用的项目。

如:我市某小区单元楼道内发生火灾,楼道公共部位墙面、扶手烧毁严重。业主想通过申请住宅维修资金的渠道来解决。后经物管中心实地调查后得知,发生火灾的真正原因是一居民使用电器不当,引发火灾,再蔓延到楼道,导致公共设施受损。这是一起人为因素造成的公共设施受损,依据规定应由当事人承担修复费用,同样不能通过使用住宅维修资金来解决公共设施的修缮问题。

四、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费用的项目。

如:我市一些老旧小区,下水道时常出现堵塞等情况,小区业委会图省事,想利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对小区雨污水管道进行疏通。但实际上在业委会与物业服务公司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每季度对小区雨污水管道进行疏通”。管网堵塞,是因物业公司的不作为而造成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规定中明确由有关单位和个人承担的费用。

那么,排出上述五种原因后,在公共修缮时,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申请使用是否能一帆风顺的呢?

不能!

维修资金的使用关系着每位业主的切身利益。维修资金的使用到底谁说了算?想用的不能用,不想用的却被动用了,各方意见都很大。需要维修房屋的业主,竭力主张动用;不需要维修的业主,则不同意动用。这样一来,虽然维修迫切需要资金,但缴存的维修资金却因为法定条件未能达到,造成使用困难:

一、表决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建设部、财政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由于小区内共有设施设备维修需要征求2/3以上业主同意,许多业主民主参与小区事务的意识不强,难以征集到区域内2/3以上业主同意使用维修资金的表决票,形成表而不决的局面,以致使用住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表决难通过。一些小区共用设施设备项目存在隐患需要急修时,部分应当承担维修费用的业主认为自己不是直接受益者,不同意使用维修资金,致使维修项目报修后搁置,无法及时维修。

二、理解难。

广大业主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不了解,理解认识上存在偏差,这也是“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的一大原因。部分业主认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就是房屋维修机构,当发生屋顶渗漏等维修事项时,物业专项资金管理机构就应派人维修。而事实上,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只是监管部门,只负责维修资金的归集、核算、使用监管和维修后的资金拨付等工作,不是房屋维修的施工单位。

三、维修施工难。

由于屋顶渗漏、更换落水管等维修项目零星、琐碎,施工项目总价不大,利润较薄,有维修资质的专业施工企业大部分不愿承接这类维修项目,而愿意承接这类维修项目的企业却大都没有正规维修资质,维修质量也难以令人放心。因工程维修单位鱼目混珠,业主难以区分,很难落实合适的维修施工单位,从而影响到维修资金的正常申请和使用。

四、费用筹集难。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业主没有缴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导致住宅小区内同一幢楼甚至同一个单元内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纳不全。此类房屋在维修费用分摊时,没有缴存维修资金的业主若不愿出钱承担相应维修费用,即使2/3以上相关业主同意使用维修资金,正常的维修仍难以进行。

面对出现的种种困难,还需要各方在未来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宣传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共同努力,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确保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方便快捷地用到刀刃上。

一、强化宣传责任意识。

专门制订各种宣传材料,在业主缴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时一并发放,让其了解、掌握有关规定。同时,定期深入社区,向广大业主宣传和解释有关政策和法规,讲解有关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申报细节上进行指导,让业主逐步建立“产权归己、维修自理”的责任意识。

二、放宽条件和范围。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主要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

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过去,我市规定需达到中修以上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方可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对小修、中修、大修界定更为明确的标准。

三、创造更加快捷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查询方式。

关于北区机制体制创新建议 篇6

一、健全机构。目前,北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已成立,主要职能是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镇城建规划分局负责,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建设及后续服务有镇招商分局承担,征地拆迁所涉及的杆线迁移等有镇党政联系领导协调处理。因此,开发区办公室职能不全,建议成立相应的内设办公机构,如征迁办、规划办、工程办、劳保办(负责劳资纠纷)、财务办(园区资金管理),完善职能,统一服从开发区办公室管理。

二、升级规格。建议开发区办公室升级为副科级建制单位,提高开发区办公室的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园区工作协调更加通畅。

三、建立机制。为加快推进园区扩容升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重点出台园区建设发展的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兑现,奖励先进、鼓舞干劲,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

乡镇财务管理模式与创新整合建议 篇7

在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中, 乡镇财政所与乡镇农经站合并, 成立了乡镇财经所, 而合并后的工作管理模式各异, 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不径相同。农经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为“双代管”, 要求成立代管中心;财政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乡财县管”, 要求配备专班。对于财政所来说, 财政原有的总会计、总出纳制度已被打破, 而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出现。对于农经来说, 农村财务管理占其工作的大部分, 也是最主要的工作, 而代管中心的成立与其规范运作尚未完善。所以, 当前新型财经所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运作亟待规范、探索与统筹整合。

一、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其一, 财政的旧模式已被打破。以前, 财政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实行的是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总会计、总出纳制度, 下面分设:预算会计、农财农税会计、统管会计等专业会计。其运作机制是总会计、各专业会计、总出纳之间相互管理、相互制约, 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合理、成熟。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乃至周转金的冻结, 财政所财政业务量大大减小, 其功能与作用也随之减小。尤其是后来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 又实行“乡财县管”, 打破了财政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机制。预算改为“乡财县管”, 农税取消等, “乡财县管”与“公共财政”的建立, 使乡镇财政与农村财务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农村财务的参与和管理也显得十分必要。

其二, 农经的“双代管”模式尚待规范与整合。农村财务“双代管”, 按要求要成立代管中心, 且有一套独立而完整的设计, 而这套设计, 在基层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目前, 农经的财务管理呈现两个问题:一是管理运作不规范。实际操作中, 农经的财务管理采用名为管账、管资金的“双代管”, 实为代理记账的代而不管。如代管中心的会计与出纳出现会计不管出纳、不对账。即会计核算放弃了“银行存款” (或“专户存款”) , 全部以“现金”科目核算, 与出纳的代管资金———专户存款混淆, 失去了会计对出纳账目的控管。由于出纳专户存款———代管资金不受会计管理与监督, 使其所管资金存款, 实际成为村报账会计的专管。二是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改革使人员减少, 而工作专班与岗位并没有减少。人员分工需要整合, 但各自的要求与做法, 难以兼容与融合。物力、财力———办公资源, 也因模式与专班分设而受限与分隔, 得不到有效整合, 农经工作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二、新管理模式构想与创新整合

第一, 打破格局, 实行完全的合署办公。一是整合人员。财政所、农经站合并后, 人少事多, 整合人员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工作。因此, 要转变观念, 在全所范围内因势利导, 用人所长,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整合办公资源。要整合房屋、办公设施及用品, 要从工作出发, 合理调配办公资源, 以实行现有的办公资源最大效益化。三是统一财务管理。“零户统管”与农村财务“双代管”, 都可看作是为地方的单位服务, 其财务管理的核算不需要分设。统一财务管理既节省人力、财力, 又可简化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8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创新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对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医院作为服务大众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所以医院必须积极探索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措施,为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基于此,医院在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以思想政治工作辅助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化开展,为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在新时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极大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文化思潮也随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不良效应的影响下,部分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出现违规、违法操作行为,医疗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也随之出现,极大威胁了医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对医疗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1]。面对这一问题,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效用的重要保障,而只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将病人作为医院各级服务工作的核心,才能够促使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新时期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途径的措施

新时期,受到新社会形势的影响,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大众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希望医院能够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管理质量,为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为此,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社会多元文化思潮涌动的社会背景下,医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医院领导转变自身思想政治管理观念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势在必行。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党的十八大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并结合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探索能够为医疗卫生工作服务的思想政治管理途径,进而有效提升医院员工的自觉意识,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自觉约束自身言行,尽量高质量完成自身岗位工作,为医院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考核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创新医院思想政治管理考核工作机制是保证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改善管理工作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情况[2]。具体而言,三甲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變化对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与医院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如针对医院急诊科的思想政治管理,应该尝试建立排名制度、季度考核制度以及全方位动态考核制度等,构建更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设置考核目标方面,应该加强考核目标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和医疗服务目标等之间的联系,对考核体系进行合理创新,为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相应的体质机制保障。

(三)探索更为新颖的思想政治管理方法

对思想政治管理方法的创新也是较为重要的工作,新时期要想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管理质量,就应该由过去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管理模式,对管理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以及基层员工等纳入到整体管理模式中,保证能够掌握医院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3]。同时,应注意对思想政治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尽量以当前中央、省、市各项重大会议的最新思想为指导,选择更为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切实改善管理现状,提升思想政治管理质量,为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化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更为新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途径是新时期有效提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强化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医院建设发展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创新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强化以及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促使医院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伍军.如何做好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5(23):76-76,79.

[2]梁剑云.浅谈如何做好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J].消费导刊,2015(9):214-215..

关于创业创新政策的一些建议 篇9

最近,国务院通过了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具体出台五项新措施,从税费优惠、创新融资方式、促进人才发展、政府简政放权等方面为“双创”加油添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创业难”问题,对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此之前,南京市就出台了各种政策,对优秀项目和创业人才给予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鼓励海内外人才来宁创业创新。2011年开始实施《南京领军型文化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五年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约3000名。《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自2012年公布以来,已扶持10624名大学生成功创业。

可以看出,南京市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创业创新工作。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科技体制与创业创新趋势不符,科研人员创业存在诸多限制,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现行制度在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上,没有完全理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由于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二、企业孵化器功能单一,孵化效率不高。现在政府开办的的企业孵化器大部分只提供一般性服务,例如场地租赁,与第三方合作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一般性商务代理服务和制定战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但在市场分析、专业知识培训等方面做得不够。企业进出机制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三、没有统一的人才、项目信息平台。有些人才出于套取扶持资金的目的,利用政府部门信息不畅,将同一项目在各个地区重复申报来获利。同时,没有官方的信息平台来为人才、企业服务,资源不能共享。

四、创业成本较高,政策扶持面不够广。一些载体虽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但对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有一定准入要求。政府也倾向于扶持一些高科技的项目,普通项目的创业者很难获得政策方面的优惠。

建议:

一、改革科技体制,顺应时代需要。制定合理的人事政策,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正大光明出来兼职创业,鼓励科研人员自主进行项目研发和市场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明确个人和单位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属和利益关系,在保证个人权益的同时兼顾原单位,通过入股、利益分成等方式,保证原单位的合法权益,从而调动人才和单位积极性,从根本上释放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完善企业孵化器功能,改革服务模式。在核心的投融资服务需要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协助获得政府资金、申请担保贷款、直接向企业进行投资、与风险投资结合等。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出机制,一方面对入驻孵化器的项目要有所筛选和侧重,另一方面要适时淘汰,释放更多的资源给后来者。同时要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利用市场化手段对孵化器内的项目保持实时跟踪和辅导,提高项目成功率。和第三方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大企业建立服务大众创业的开放性创业、创新平台,打造新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模式。

三、建立南京市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人才、项目需求信息。针对高校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实际情况,多渠道与应届高校毕业生取得联系,大力宣传南京市本未来发展前景和用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家乡创新创业。另外,加强政府、人才、企业三者之间的沟通,让各级政府及市场化的基金投资人能及时关注成长中的科技中小微企业,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务实创新的人力资源工作建议 篇10

集团公司要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国际化的能源集团,有好多问题,要重新审视。全面落实以“两新”战略愿景为核心的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对员工的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1、建立科学的岗位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岗定员方案。要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好岗位价值评估、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岗位价值序列,为“以岗定薪”提供评价依据。要在内部划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等岗位序列,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体系,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要树立“发展事业留人、融合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观念,把人才放到关键的岗位上去锻炼,使他们感到工作有干劲,有奔头。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积极解决职工面临的实际困难。解决成家的优秀外地大学生的住房问题,要他们拥有自己的家。此外还包括以后的子女入托,上学难得问题,要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还应该建立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定期举行一些专业性强的学习培训,提高集团公司的人才储备。

3、促进职工子女就业:

一、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加岗位的数量。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的岗位人员分布结构,尽可能减少使用劳务工、临时工,细化岗位的分工与职责。

二、积极拓展外部劳动力市场,加强

同其他企业的联系,寻求合作和帮助,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公司及其他劳动用工平台在对外推介子女就业方面的作用,尽可能多的争取就业岗位。将社区就业岗位的增加作为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社区作为解决人员就业工作的主要途径,闲置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还能刺激、带动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4、建立学习型员工,操作工实行四班三运转。让广大员工参加业务知识的培训和业务技能实践的强化锻炼,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也可安排一部分就业岗位,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扩大了就业面,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

5、合理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总量,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劳务派遣工,尽可能降低潜在风险。对于哪些岗位可以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要有更清晰的界定,减少劳动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人员混岗的现象。短期内无法调岗的,在薪酬待遇方面要有合法合理的制度规定,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办法,打开优秀的劳务派遣人员向劳动合同制员工转换的通道。

中国服务创新现状及营销建议 篇11

一、中国服务业创新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服务的全球化也要求其具备相当强的国际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促使服务企业及整个服务行业加强创新活动以提高竞争力、提升绩效。纵观我国服务业的创新状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思想保守,认识不足。一般服务企业更善于遵循已有的运作模式,并竭力保持巩固原有的发展轨道,变化和创新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在服务部门中还很明显,服务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二)创新能力较弱。我国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资源投入能力上,我国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服务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同时难以获取合适的技术。其次,创新管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我国服务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创新管理经验,企业的创新战略导向不明显,缺乏合理的管理人员,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因而创新效率较差,创新成功率也较低。最后,我国服务企业创新的设计、运作和营销能力较差,即使有好的创新概念也不一定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导致创新的整体质量不高。

(三)创新手段单一。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服务企业的创新只集中于几种类型上,没有形成全面和系统的创新体系,丧失了许多创新机会,没有充分发掘各种不同类型创新的潜力。我国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多数服务企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创新政策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仍显不足。

(四)创新强度较弱。我国服务企业的创新强度从总体上来说不如发达国家,甚至比某些发展中国家还要低。一般服服务企业更多采用跟随和模范战略,扩大已有市场份额和保持现有服务是重点,根本性创新少。

二、服务创新的营销建议

创新活动的发展趋势要求服务企业确立合适的创新发展轨迹,对创新活动进行有意识和系统化的战略组织和管理,同时采用灵活性的组织方式,并在企业资源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模块化”生产。服务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适的创新发展战略,并采用恰当的方式促进本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创新效率。

(一)服务流程的创新。服务企业要提高服务生产效率,需要规划服务作业的流程。一个服务流程往往包括服务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而各部门、各环节的员工对流程整体过程并不一定非常清楚。通过规划流程,绘制流程图,可以让全体员工对整个流程形成统一认识,能有效避免相互推诿、职能交叉这些情况的发生。服务流程图能使服务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能了解服务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可以将服务过程中与顾客的互动顺序流程化。绘制流程图有助于企业发现流程的弊端和问题,找出修正的方法和措施,对现有流程进行改进,提高服务生产率。总之,规划服务作业的流程不仅要求企业绘制现有流程,还应找出不利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并作出调整,对流程的步骤进行深入推敲,省略多余的步骤,集中优势资源在关键步骤,以最终产生高的服务绩效为目标。

(二)人力资源的创新。一是要提升服务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包括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很明显,过硬的、熟练的服务技能可在第一时间满足顾客的服务要求,并能充分避免顾客等待和自我服务招致的顾客不满,提高生产的外部效率,而技术生疏往往会延续服务进程,甚至导致为弥补工作失误而进行重复劳动,从而使内部效率遭受损失。所以,任何提高员工服务技能的工作细节都将直接服务于“效率双赢”。强化员工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也同样重要。如果员工对服务缺乏兴趣,对顾客毫无热情,必然会给服务感知质量带来消极的影响。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训练、发展和激励制度,对有关服务递送与实施的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面进行改进,特别要使那些与顾客接触,处理有形服务要素的员工,被训练成可以处理疑难和抱怨,拥有产品的有关知识,并会操作内部系统的合格人员。服务企业可采用兼顾产出与利益分享相关联的生产率保证方案,作为奖励提高生产率的方法。二是促使企业向一线员工授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顾客青睐。为此,服务企业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吸引顾客,而吸引顾客意味着必须对一线员工授权,只有这样,服务企业才有望提供优质服务。向一线员工授权,意味着一线员工在面临具体服务接触时有更多的决策权,服务行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不是一味照搬服务手册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向一线员工授权与增强员工在现场服务环境中的反应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关系。授权主要是在指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比如因顾客投诉退还部分现金、账单打折、免费餐饮等。员工拥有服务所有权,无需请示经理就可以行使这一权力。总的来说,这种授权形式使得到授权的员工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赢得更大的顾客满意度。

(三)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引入支持服务提供的制度和技术,卓越的技术和严谨的制度是顾客感受、认识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服务运作来说,首先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服务: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和以技术为中心的服务。即使是在同一行业,有时也会有两种不同的服务特色。例如,在餐饮业,高级餐馆是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而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是典型的以技术为中心的服务。前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主要取决于提供服务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运作技术的选择不是一个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提高人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技能。在后者的情况下,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作用的设备和技术,这就需要慎重考虑可选择的技术。对于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服务来说,在制造业发展起来的标准化、工业化方法有极大的参考意义。通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服务效率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也容易规范。在服务生产中运用标准化技术和自动化装置代替人的劳动能够使服务生产如同工业流水线一样具有稳定的产量和质量,并能克服诸多人员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种种限制。服务企业可采用更新系统化的方法,把任务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即寻找出关键性作业及其他可选表现方法配合使用,去除不必要的做法,改善整个体系内的合作方式,变换陈列布局、改善设计,并考虑系统整体成本,就能体现系统化管理的特色,取得良好服务效果。

(四)顾客创新。是指鼓励顾客参与服务过程,如引入自助服务,鼓励顾客积极参与服务过程的策略同样有可能实现效率双赢的战略目标。顾客自助服务能节约大量的服务劳

动,相同时间内运用相同设备可以满足更多的顾客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加服务的自主性,使顾客认识到自己对服务过程施加了应有的影响,自己享受了量体裁衣般的个性化服务。然而当自助化的服务需要较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或自助服务无法给顾客带来自我实现的满足,而只会增加身心疲惫时,类似的策略选择便会变得消极无益。鼓励顾客参与服务过程,可以改进服务生产率,尤其是高接触度服务业。因此,必须发掘更多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引导顾客。由于消费者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服务递送过程。可以利用服务递送产生的利益来教导及说服其转变行为,争取并保持消费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合作与配合,从而激励其购买服务的种种利益。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12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在国家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在事业单位中,经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信息安全、真实、可信,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出现风险问题,有效地,维护资金财产的安全,保证事业单位在制度的管理下正常运营,提高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顺利地完成资金预算支出项目。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遏制内部工作人员贪污腐败,营私舞弊,避免利用单位的经济关系经营个人的业务而发生经济纠纷。

二、事业单位及其财务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服务社会,是国家为了开展管理出资兴办的承担着专项职能的工作单位,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是非盈利。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范围比较多, 包括教育、科技、医疗技术、科学、保险等诸多方面,在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阶段进行策划来完成服务的标准。比如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由于其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没有具体的盈利项目进行资金回转,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只是依靠国家对其经济的资助。这样,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只需要对原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并能够对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就能够开展正常的运作。事业管理的发展目标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能够使得事业单位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满足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资金问题上不再仅仅局限在依靠国家的拨款。 逐渐地开展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来获得资金,向社会寻求资金。事业单位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实践活动中争取以最小的风险来完成筹资工作。同时,在现代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阶段应该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预算资金收入管理;不断地通过绩效为指导的创新型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设定相应的指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定期的考核,能够围绕事业的发展进行管理。

三、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在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和一些职能部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不充足,其中一些财务人员也是从其他部门转行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设定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依靠传统的制度模式进行管理,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一些简单的管理条例不能满足发展中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中,工作岗位出现偏差,使得内部工作人员不能真正地各司其职。另外,有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内审机构,这就使得财务人员不能真正地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无章可循,在上级检查时只能应付,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渐地形式化,达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比如在会计人员之间不能形成一种内部牵制的原则,一些职能始终得不到落实。

2.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在事业单位中,要想真正落实财务管理,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内控理念,财务管理意识逐渐薄弱,不能充分地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因此,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还有一些领导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认为内控的内涵就是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对财务部门只是施行简单的监督职责,将财务预算当成了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因而导致财会人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在事业单位中执行相关的财务,没有权利进行决策和管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能力大大减弱,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并没有接受到正规的专业培训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国家中制定的关于财经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研究不到位,这样就使得财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地做到得心应手,所以就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对事业单位经济运行中的财务信息处理不完善,就会影响后期的财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 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人员开展提高整体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执行。

四、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的途径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监督方式上实现创新。 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内部控制部门是事业单位的两个同属部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较了解,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部门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这样能促使整个事业单位部门有效地降低经济花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的经费进行定期审查,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

2.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创新。高素质的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能够带动整个事业单位的成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要想实现内部控制度创新,就要充分认识到财会人员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服务价值。要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判断能力,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作用。

3.增强内控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内控制度创新。强化事业单位中领导和员工的内控意识,整个事业单位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内控的积极意义,增强对内控相关事项的理解,有效地增强事业单位中各个人员的职能,调动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总之,在事业单位中,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能够保证整个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整个事业单位对社会的服务标准,能够保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办事。笔者相信, 通过实践一定会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度,加强创新程度,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相关体系不够完善,事业管理内控意识比较淡薄,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等方面。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了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想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就需要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进行创新,在创新中促进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得以落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影响力。文章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13

基层建议积极创新党课教育方式

当前,为迎接建党90周年,多数党组织均开展了“上党课、学党史、强党性”等系列纪念活动,然而不少党支部进行党课教育时仍沿用过去“你讲我听”的单一方式,不求“听得进”,只求“应付过”,授课内容也多以报纸、杂志上刊登的重要文章为主。如此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但党员厌倦,实际效果也不好。为此,党课创新教育尤为必要。基层建议:一是形式要活。可将授课人由支部书记一人承担,变为支委会成员轮流讲授,也可请本支部有一定理论水平、德高望重的普通党员参与授课。二是内容要新。坚持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也要结合实际,帮助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也可请一些典型走上讲台,请他们联系自身实际,将好的经验、做法作为党课教育的内容。三是方法要巧。授课人要把握好尺度,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采取引导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方法,与党员进行平等交流,增强互动,选用真实生动、理由充足的事例,借助生动鲜活的语言,积极开展党课教育。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14

厂务公开尚存的不

厂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经营管理者不想公开。一些管理者认为厂务公开对自己的意志、决定受到限制,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接收监督;二是有的工会干部不愿公开。一些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惹麻烦,对厂务公开表现出态度不积极,行动不坚决;三是有的公开走形式,处于应付状态;四是有的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漠然视之。一些职工群众认为厂务公开走过场,再提什么意见也无济于事。加之有的职工认为自己无职无权,人微言轻,因此对厂务公开漠然处之,冷眼相待;五是监督机制乏力,企业职工代表会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厂务公开要真心实意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决不能滥用职权,闭门造车。要认识厂务公开既是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爱护。

要真心实意厂务公开。一是必须坚持公开内容真实可信,只有企业经营者在廉洁自律上敢于亮家底,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敢于讲真情,对企业面临的困难敢于说实话,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把职工群众关心的所有问题进行公开,实现双向沟通,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工作方法上要实实在在。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摸清情况,找准切入点,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尽量使公开的内容群众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让职工能够全方位地参与监督管理,把真实的数据、真实的办事程序、真实的内容展现在职工面前;三是公开要注意工作的时效性,不能为公开而公开,只重形式不管效果。

厂务公开要规范。要切实做到企业重大决策必须通过厂务公开、听取职工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未经职代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重大事项,更应向职工公开,职代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决定权和否定权。审议的方式通过无记名投票方网式确定。

厂务公开整改要有行动。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职工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处理后应及时反馈到有关科室进行整改,整改后再反馈给职工,做到让职工的心声有回音、有落实,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作用。

厂务公开要不断创新

要确保厂务公开取得实效并深入持久坚持下去,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促进厂务公开的创新发展。

公开的内容上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延伸和拓展,加强科学管理。一是深化对物资采购及供应的公开,对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工作实行渠道、价格、程序和承诺公开;二是对重大投资项目、工程承发包、外协队伍选用的公开;三是深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公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和优势、任务和奋斗目标及资产运作状况等全面公开,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职工群众对职、权、利、工资分配、劳动用工、安全网编制等方面普遍较为关注,因此,企业在实施厂务公开中,要把这些内容作为主要的公开内容,一方维护和保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另一方使职工群众有一种使命感和光荣感。

厂务公开在已有公开形式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网络传媒、公开通告、议事会、座谈会等形式把应公开的内容告知广大职工,坚持每年一次的职代会,以及职代会闭会期间联席会议的正常化、规范化,坚持凡需职工参与决策的要事前公开,凡需要职工参与管理的要事中公开,凡只需要知道结果的要事后公开,凡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就应及时公开。

物流管理创新性建议论文 篇15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

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上讲,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不同层面的进步而发展的。毋庸置疑, 在世界性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 企业管理的模式也在经历着时代化带来的不断优化创新和升级转型,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 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1、传统的管理理念模式中进行改革和转变

熟知传统企业管理的学者都知道,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点在于对物的管理。而从传统管理发展到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形成了企业以注重人的管理为重点的新角度。这项中心的转移, 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模式的弊端, 从而形成了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其次, 在社会经济条件、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结构的不断整合下, 企业管理组织模式也从根本上进行了变化。因为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上讲, 一切的事物都是在变化的, 而企业的发展也必将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方向上进行变化。只有这样, 一个企业才能根据环境的各种变化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模式, 以完成企业制定的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

2、企业管理模式的文化特性、适时性及区域性等的多元化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的不同对企业的具体影响也是不同的。首先, 从西方管理模式和东方管理模式的比较上看, 就存在着明显的本质差别。这是由于不同区域、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决定的。西方企业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科学管理上的个人本位下的“制度管理”, 而东方由于文化影响的渗入, 形成了群体本位下的“文化管理”。我们不妨从这两个区域性的本质上研究, 不难发现, 西方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明文要求的规章制度, 而东方管理模式则恰好相反, 更加侧重的是以人们信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3、企业管理模式中创新元素的出现及不断应用

通俗的讲, 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为企业实现预期经营目标而服务的。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谋求企业发展、实现价值和获得利润。随着时代的变化, 企业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创新, 在创新中寻找突破, 促使企业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发展至今, 企业从战略管理上和管理模式的选择上都更加强调创新的巨大作用。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对外贸易、技术服务及科技创新等不断地迈向全球化。面对新经济环境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企业进行整体的整合和内部的确切评估。

1、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为根本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理念的思想指导。企业管理理念作为推动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一种力量更是不可或缺的。这就使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显得颇为重要。

从小的方面上说, 对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的道德标准体系, 更能够为企业吸引到具备更加高水平的人才, 而人才恰是二十一世纪的宝贵财富。从大的方面上说, 管理理念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规范指导了员工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到更好。员工是企业的细胞, 长远的考虑这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 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不仅能带动企业管理模式的沿革和创新, 更能够推动企业顺应时代的演变而优化发展。

2、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创新

所谓的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 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 (ERP) 、制造资源计划 (MRP) 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面向未来的, 而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的, 这有利于适当地吸引和利用各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 能够借此对自身建立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无疑对每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值得呵护的。

3、“以人为本”新管理模式的应用

无论是何种企业和管理学派, 都应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 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我们不难总结出, 人的因素在管理中是被当作了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然后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基于对人的假设从经济人和社会人转变发展起来的, 实施此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者就需要在内部制造宽松的环境, 从而使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终达到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现实管理中的运用首先就是要营造一个优良的人的环境。所谓人的环境就是能够不断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中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在一个现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 这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是有帮助的。

4、产业转型带动模式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 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将其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随着中国局部产业不断的主流化,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就面临着产业转型, 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产业作为一种企业的战略思想, 在战略转移的时候, 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就不能够满足新的产业格局和竞争发展需求, 这就导致管理模式必须顺应做出反应, 对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

5、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相结合的发展管理模式

在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形下, 倡导绿色经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 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发展是我们现时代必须考虑在企业发展的范畴之内的。

近几年, 无论是我国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很多环境保护措施, 另一方面, 也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政策, 更甚者已涉及到法律的领域之内。这其实和企业是分不开、息息相关的。从上个世纪末开始, 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引起了阵阵绿色经济发展的浪潮。所以适机在企业内部成立绿色生态保护的相关机制, 并将其落实到企业日常的管理当中是一种明智之举。

三、新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作用

1、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力量是推动企业持久发展的一项根本力量

企业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 与其说企业管理模式是一个无形的组织, 倒不如说企业管理模式就是由众多管理知识叠加而成的一个系统。而这个所谓的系统是为企业而量身打造的, 不同的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能和作用。在企业中, 如果没有管理力量的介入。那么资本的力量、技术的力量等就会变得非常薄弱。综合来说,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凝聚了企业管理的智慧, 而管理的力量是推动企业持久发展的一项根本力量。

2、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的试验成果可以运用到企业市场化、规模化带来的复杂的问题

企业的不断发展, 带来的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在求发展的时候, 会产生诸如内部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化、需求的快速变化及竞争形势的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仅要及时地做出调整, 还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反应和防御速度。同时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学者普遍了解, 其实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而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的实际成果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

3、形成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优化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权责的明确, 形成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公司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促进企业明确职责和分工, 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也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而市场存在的交易和企业的资源流动是分布开的,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不断创新, 企业已然可以通过市场交易使资源向经济效益好的方向流动, 从而达到资本的优化配置。

四、关于在新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相关建议

1、依据企业导向, 对企业管理手段进行创新

传统的管理手段强调的是指挥和控制,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仅仅是这两项已满足不了日益复杂的管理工作, 企业应依据企业导向, 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中的管理手段, 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创造性。

2、企业管理模式应更加基础化, 形成稳固的企业内部管理组织

企业管理的模式化是由基础管理构成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的简历、基本流程的规定、基本信息资料的储备等等。只有搞好了基础管理, 理顺了内部基本的逻辑, 才能保障企业管理模式的稳固。否则, 管理创新只会适得其反, 使企业更为混乱无序。此外,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管理,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牢爪基础,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正如这项调查得出的结论, 企业管理模式应更加注重基础化, 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在企业的逐步发展中有其用武之地。

3、以企业文化为根基, 通过对模式的创新, 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价值

企业文化的不同, 带给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带给企业的管理价值自然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 有的企业可以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来总结出企业较于其他竞争企业存在着哪些优势和劣势。对于企业来讲, 创新的路子上不应该抛弃企业的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价值, 使企业在面对困难时站得更稳。

4、净化管理环境, 使企业渐渐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去

在专业研究机构INFOX曾发布的一份《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报告中, 指出在改革开放30年后, 中国经济发展结构正处于调整期, 另一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依靠资源优势获得发展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失去优势和动力。受各种因素影响, 中国经济要想得到长足发展, 就必须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去。

五、结语

新形势下,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 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已变得尤为激烈。这就导致企业的各项发展都显得颇为重要, 有人说中国企业的管理乏善可陈, 归根究底就还是缺少创新或者说是创新不够。因此, 在变化和竞争不断的时代, 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 不断地创新, 从而使企业管理模式真正的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一种保障性的作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许多企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的沐浴下, 创造了不可计数的发展史上令人惊叹的奇迹。但正是这加速脚步的现代化, 在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下, 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及管理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这也就要求企业在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同时, 需对企业自身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为企业的发展和现有的发展成果的维持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企业,经济环境,管理模式,创新,建议

参考文献

[1]赵云君、李红兵:从传统发展模式到绿色生态模式[J].生产力研究, 2004 (5) .

[2]毛志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 2007.

上一篇:受资助学生感谢信的范文下一篇:开题报告答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