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校的有机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输送艺术人才、为人民群众供给优质艺术作品的时代担当,其基层党组织建设历来是我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景式观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基层党建实践,彰显出有序推进党员教育和实践发展、有效实施党员监督和管理制度、有力强化支部的组织和宣传建设的生机活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新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发展历程研究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政府在制订美术教学计划时开设了中外美术史课程,与之协调的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也在发展中逐步完善。作者把美术史师资按年龄结构分为四代人,每代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着教材编写的质量。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美术史课程 教学计划 师资 教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在1951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提出“办好正规的师范教育,主要是调整、整顿和发展各级师范学校”,奠定了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基本格局。其后政府对师范教育进行了多次调整,“从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至今,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系科的合合分分、分分合合一直在进行。这使得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系科的变化错综复杂,难以理清脉络”。[1]

一、美术史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尹少淳先生在《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五十年》一文中指出:1953年至1954年教育部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把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计划内容科目的教学大纲全部制订出来,然而事实上,美术科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始终未能制订出来。各师范院校美术系科的教学长期处于不规范的状态,既无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又无统一编制的教材。[2]“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高等师范美术系(科)终止招生。1970年高等师范院校艺术系均改为‘革命文艺系’,招收工农兵学员。专业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毛泽东思想宣传员’,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批判而开设的报头、漫画、标语、美术字等,美术和美术教育成为宣传‘文化大革命’的工具”。[3]1980年3月,教育部首次印发《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美术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该《教学计划》“将美术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类。并把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列为专业必修课,中外美术史各99课时”。[4]

2005年3月,教育部制订并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方案》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美术鉴赏与批评;选修课程包括美学、中国画论、西方美术理论、现当代美术思潮等。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规定:中国美术史60课时,外国美术史60课时,美术概论60课时,美术鉴赏与批评60课时,等等。[5]

二、美术史课程师资与教材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史课程师资由兼职教师逐步向专职教师转变。按照年龄结构来分,美术史教师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代人:第一代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从教,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和骨干;第二代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第三代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出现的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第四代人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行教育制度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美术史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执教高校的第一代美术史教师,在新中国成立前即从事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基础上,全力或以主要精力从事美术史教学研究。比较著名的有中央美术学院王逊先生,南京师范学院傅抱石先生,南京艺术学院俞剑华先生,等等。林树中在回忆恩师俞剑华时说道:“他的学术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学人。很多人评价他常喜欢用‘筚路蓝缕’和‘筑基铺路’的词,这首先是肯定他作为建国后第一代中国美术史论家、美术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作用。”[6]

王逊先生是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1957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主持创办了第一个美术史系,培养了大批新一代美术史工作者,如薄松年、奚传绩、李福顺、薛永年等。王逊先生长期致力于美术通史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1956年他的中国美术史讲义由中央美术学院油印供内部参考使用,近三十万字的《中国美术史讲义》成为五十年代最有影响的美术史教材之一。[7]傅抱石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国画家,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美术史家。

傅抱石1926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30年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担任国画教师时编写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该书于1931年由南京书店出版。1932年傅抱石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帝国美术学院,师从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专攻东洋美术史。1935年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国立艺专、南京师范学院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研究工作。“傅抱石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担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期间,曾领导教师们制定了一整套中国画教学大纲,包括两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而且他还编写了上、下册的四年制本科教材《中国美术简史》,五年制专科美术史讲座教材《中国绘画简史》和两年制专科讲座教材《中国的绘画》,并配合这些教材制作了《美术史图录》幻灯片400余幅”。[8]

第二代美术史教师的求学期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们所处的环境与同时代的文学家很类似,“这一代人身上具有开国初期的朝气、勤奋的学风、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献身事业的品德……1980年代以来,这一代人倾其所积、忘我耕耘、补习新知,调整知识结构,无论在批判‘左’的思想,拨乱反正,或在创造新学术成果,培养接班人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就。这代学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没的”。[9]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福顺先生1958年就读中央美院美术史系,1978年起至今执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改革开放以来,李福顺一直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2000年出版了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美术史》(上、下册)经教育部专家评审组评选,该书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适应教学需要,李福顺先生把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美术史》改写为50万字的教材,2003年出版了适合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的《中国美术史》。[10]

第三代美术史教师的求学期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他们所处的环境与同时代的文学家很类似,“这一代人大都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出现的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在学术上和思想上包袱较轻,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加以成长期中社会上、学术上,一时形成的追求创新的风尚,使他们能挟其优势,迅速抢占学术研究的高地”。[11]

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史教师们在承担美术史基础理论课之余,大都选取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教学研究,如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孔新苗先生出版有《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高中美术鉴赏》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先生出版有《西方绘画史话》、《美术鉴赏》等。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先生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史论专业并留校任教,1992年至今执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7年皮道坚主持编写了《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12],被教育部体卫艺司确定为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编写通用教材。

第四代美术史教师被誉为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全球化的时代使他们很快能够了解世界的变动,了解西方学术思潮的变化,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他们有较高的外语能力,也有出国学习、考察的机会”。[13]我认为对第四代美术史教师的评价还为时尚早,他们的发展前景与新世纪美术史课程改革紧密相连。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余年里,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史课程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2010年2月,教育部确定国内48所高校作为试点学校,我们期待着试点高校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并完善美术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2][8]尹少淳.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五十年[C].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编.2005年高等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构国际研讨会·论文与课程计划集(内部刊印),2005:121,117,118.

[3]朱淑娥.中国百年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88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6]林树中.怀念建国第一代美术史论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7,(1):43.

[7]王逊的学生薄松年和陈少丰对讲义进行重新修订并更名为《中国美术史》.上海美术出版社,1989.

[9][11][13]黄修已.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5,326,327.

[10]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本论文为徐州师范大学课题《高师本科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JG200809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杨修红 郑宪恒

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篇2:

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面面观与未来行动路向

摘要: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校的有机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输送艺术人才、为人民群众供给优质艺术作品的时代担当,其基层党组织建设历来是我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景式观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基层党建实践,彰显出有序推进党员教育和实践发展、有效实施党员监督和管理制度、有力强化支部的组织和宣传建设的生机活力。面向支部未来建设发展,尝试从注重思政建设、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品牌建设三个维度开展行动,必将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迈入提质增效阶段起到积极效用。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行动路向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GZGJ233;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GJ019;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建设项目库资助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6040920925

一、研究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战略性的思想,这对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校的有机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输送艺术人才、为人民群众供给优质艺术作品的时代担当,其基层党组织建设历来是我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美院底色,推动社会美育发展。对该教工党支部这样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成效进行全景式观察,对未来行动路向进行有益探索,无疑对丰富高校党建内涵、推进高校党建实践具有积极效用。

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面面观

(一)有序推进党员的教育和实践发展

作为基层党组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会,通过学习强国APP、报纸杂志、电视、党委中心组学习与专题研讨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营造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通过“三会一课”、视频观看、专题阅读、学习研讨等制度化形式,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从根本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支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其一,2018—2020年,先后组织支部党员赴广东、江西等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并与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合作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其二,支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课堂集体查课,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先后组织召开“对照党章找差距”专题会议、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其三,认真落实“扶贫双到”工作,到对口扶贫点看望联系对象和捐资。其四,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增设了“红色书柜”,添置了一批红色书籍,以供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借阅,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党员的政治敏锐性,为更有力地教育党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有效实施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其一,支部始终坚持以党章党规党纪为衡量党员行为的标尺,引导所属党员向遵守师德师风、坚守学术道德、严守纪律红线看齐。另外,认真做好民主生活会调研,做到班子之间互相谈心,支部党员互相谈心,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每次民主生活会。其二,支部始终遵循“动机纯、高质量、调结构、稳增长”的党员发展原则,按照党章要求严格把关提出申请、教育培养、积极分子的确立、吸收发展每一个环节,近年来吸收了若干新党员,直接扩大了党员规模,切实提升了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同时,支部党员坚持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身份、做标杆,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其三,支部认真做好党务信息系统的资料录入工作,紧跟党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按时、及时做好党员信息维护、党员发展流程培训等工作。同时,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健全完善党员档案,使每一名党员都被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系统,大大增强了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归属感。

(三)有力强化支部的组织和宣传建设

其一,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心了解师生思政状况,要求支部党员,尤其是专任教师党员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到教学实践中、校园文化中、社会服务中,真正做到入心入脑,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主通路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用性[1]。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建特色,聚焦师范主业,推动“一院一品”和社会美育建设,近年来先后承担了艺术类一系列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其二,支部始终坚持以团结稳定为基础,以正面宣传为核心,把握宣传主动权,创新和丰富传播载体,及时有效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主动借助微信群、学院网站、宣传欄等平台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及时制作推文公布活动动态和主要工作情况,供师生学习交流,为支部乃至学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主导申请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并精心策划和推出新闻150余篇。

三、未来行动路向

(一)注重思政建设,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以学习型党组织为建设标杆,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支部始终把狠抓师生的思想建设学习放在首位,把加强广大党员的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支部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历史、分析现状、检视问题、总结经验、整改落实,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创新工作机制紧密结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党员真正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从学习中受益,切实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三是依托专业开展特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组织凝聚力,有序推动组织和专业共同发展。研究各教研室党员深入专业建设和学生指导的联系制度,结合新师范专业特色以及各专业教研室特点,以教工党支部为试点,进一步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稳步提高,进一步促进支部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党组织的建设,稳步推动党组织与专业建设共同向前发展。四是加强宣传工作领导,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导权,积极运用网络平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进行正面宣传。

(二)推进制度建设,落实管理和服务“双提升”

继续夯实制度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学习和参与新师范建设的积极性,优化奖惩制度;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大力推动教学和办公的数字化建设;关心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努力改善条件,提高待遇,做好规范管理和服务。

一是优化完善支部学习制度,领导成员带头学,提高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为探索建立支部集体学习制度打下基础,适当将工作坊、讲座与支部理论学习结合,使党员真正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从学习中受益。二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决策与管理能力。加强教研室主任的管理与考核,加强教师党员后备干部的培养。三是继续完善学生工作机制,落实班主任管理办法,完善心理咨询辅导站建设。支部积极作为,继续指导开展教师教育系列讲坛、人文科学与艺术系列讲坛、教学技能大赛、“教育之星”评选等专业活动,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寓教于乐,推动养成教育落地出成效。加强学生管理考核,探索“第二课堂”作为课程纳入学分,修订综合测评细则,完善奖惩机制,形成良好学风。

(三)加强品牌建设,夯实社会美育根基

发挥党建育人功能,聚焦师范主业,在已有的诸如“教育之星”评选、“艺术为民”等具有品牌特色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承接全省各类艺术教育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各地市教育局及中小学的合作,扩大影响,不断强化党建品牌建设意识[2],夯實社会美育根基。

一是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化发展,以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结合为思路,与广州农讲所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师生重走红色之旅,到粤东西北开展美育帮扶行动。二是做好广州市教育局高水平学生美育团队培育、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广东省美术教师作品展、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等大型任务的执行工作,学习品牌建设经验。同时,继续积极组织、指导师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到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推动社会美育。

四、结语

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认真践行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坚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初心,以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和高质量艺术创作为己任,不断推进艺术院校包括思政建设、制度建设、品牌建设在内的多维度基层党建工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迈入提质增效阶段起到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 张旭.“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29.

[2] 郭济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4):76.

作者简介:谢棋君(1991—),男,江西九江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青年社会学、城市治理。

林志聪(1986—),男,广东阳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教育管理。

作者:谢棋君 林志聪

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导向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导向为基点,力图探索出符合具有当代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培养体系。尽量使得高师美术教育方向明确、定位准确,才能做到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促进学科发展,拓展美术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育 培养 导向

要研究师范类美术教育的培养导向,就应该师范类从美术教育的现状入手,现代师范类美术教育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立多比对相关的专业美术教育体系,但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美术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首先培养目标上有着很大区别,传统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艺术创作者和在各行业当中主要的艺术从业者,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教育系统中的美术教师;其次,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两者的培养内容和方式实际应当是有区别的,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与专业院校美术教育相比,其美术专业的深入程度上不如但在涉及广度上要超过,但现实中专业内容设置却不尽人意;最后,由于现阶段社会的需求比较广泛而且种类多样,传统的专业设置很多时候并不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满足培养目标同时又要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方便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专业美术学院教育大多分科很细,相互之间交集较少,要全面培养有一定难度,但是师范类美术教育由于内容和方式上更博,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美术各专业类型之间的融会贯通,甚至还可以包括设计课程的学习,这些都能增强师范类美术教育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虽然在具体培养方向已经有灵活的表现,但是相关课程还是多有参照专业美术教育,无法和社会实际结合紧密。

一、美术基础训练

师范类美术教育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目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博”,应该包括美术诸多门类的基础内容。在中国现行的专业美术教育中,美术专业分科很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是常见的专业设置方法,但是这种专业内容并不适合师范类美术教育。一方面,这种分科很细的方法使得学生过于专注某一美术种类,不利于学生的艺术思维成长,本身也面临着质疑和讨论;另一方面,专业美术教育强调学生的艺术思维的培养,培养的目标也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面对的是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欣赏需求的社会群体,而师范类美术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美术教师,他们面对的是只有很少美术基础的中小学学生。因此师范类美术教育的美术基础部分,首先就应该“博”,不能局限于过于死板的美术分类,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像专业美术教育那样深入,但是却要比专业美术教育更广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面对没有美术基础的中小学生,美术教师要需要在他们面前展现丰富的艺术世界,所以在师范类美术教育中应该包括美术诸多门类的基础知识但又不能受其局限,学生一方面需要有这些美术知识,另一方面又不能被这些美术知识束缚住自己的思维。这些学生中只有极少数将来可能会成为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因此过于专业的美术知识对多数人并没有太多必要。但是美术教师也应该具有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的能力,因此对于不同爱好,不同思维倾向的学生,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多种多样的美术诸类型的引导教育能力。如果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和方法,结果只能造成学生的僵化。例如过于强调素描色彩这些基础造型方法的重要性,结果忽视其他造型手段,结果不但影响普及性的美术教育,甚至对专业美术教育也是负面的——国画系的学生在进入国画系之前化素描色彩,甚至毛笔都没拿多久,这样怎么能保证学生的质量。中小学美术教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者,在保持学生自己的艺术思维上尤其又重视。这些基础教育中需要的美术知识都需要师范类美术教育对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培养。所以,师范类美术教育要重视“博”,使得学生成为多面手,在“博”的基础上进一步“精”,使学生具有某方面的较深入教学和指导能力。

二、艺术鉴赏教育

中小学生中的大部分人不能成为专业的美术工作者,但是他们却是整个社会艺术欣赏的主体,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实际上是在培养艺术欣赏群体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美术水准。蔡元培先生提倡“美育”,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国民进行普及性的艺术教育,陶冶情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在过去某些时候,中小学美术教育被忽视,这也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艺术水准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在整个社会审美水平较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出现多高的专业美术水准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就受制于此,只在较小的专业范围中发展。因此近年来,艺术教育逐渐被重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全民的素质。因此,过于专业的美术创作技巧是不适合出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的,中小学生更需要的是基础的美术训练和更多的艺术欣赏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去鉴赏分析艺术作品比教会他们高明的艺术技巧更有价值。因此,在师范类美术教育的内容中,艺术鉴赏教育应该占有一定比重,师范类美术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审美水平的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师范类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就应该包括中外美术史、基础的艺术理论和具体的艺术鉴赏实践三个重要部分,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是鉴赏的理论基础,而艺术鉴赏实践这应该是围绕着具体依托美术馆、图书馆和现实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只有教师本身具有了审美能力和一定得艺术鉴赏水准,才能够在之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培养其审美能力。。当然,在现代社会,设计已经成为生活得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其中所表现得美感也是遵循美的规律的。因此,设计作品的的鉴赏能力也应该成为艺术鉴赏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中小学教师,培养和提高整个社会对于的鉴赏能力,是解决现代中国社会设计良莠不齐,甚至好坏不分的现状的根本方法。

三、实际运用训练

无论是美术基础知识还是艺术鉴赏能力,并不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上,如何去胜任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这也是师范类美术教育要重视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学生要接受师范学生普遍的基础教育,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之类的只是使作为老师的必须课程,这和专业美术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大不相同的。

除去这些关系到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具体现状,现代社会美术已经和生活结合得很紧密,设计、装饰等等都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师范类美术教育也应该培养学生相关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一方面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全面的基础。

从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以上特点出发,学生学习方法也与专业美术教育的学习方法应当有所区别,专业美术教育强调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造型能力,而专业设计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师范类美术教育则强调美术与设计的“教育”能力,因此师范类美术教育不能像专业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那样,专业美术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艺术理论,锻炼创作技巧、外出写生采风等等来培养,设计教育多采用设计理论学习、设计创造思维训练和具体的设计实践操作来学习,而师范类美术教育则需要融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本专业的具体课程内容——从美术基础到理论知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设计等等,另一方面则要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即重点强调“教”,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提高自己,还需要锻炼自己将这些知识传授个给对艺术一窍不通或者略植皮毛的群体能力。

*本文章得到江西省教改课题和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赞助。

作者:肖鸥鸣,樊钰辉,王 俊

上一篇: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神经内科疾病内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