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微生物水产养殖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我国对虾养殖现状不理想,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对虾容易遭受病菌侵害而无法良好生长。为提高对虾养殖质量,本文将重点落在益生菌方面,参考相关文献及资料,研究益生菌在对虾养殖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为此促进对虾养殖良好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微生物水产养殖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职微生物水产养殖论文 篇1:

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摘 要】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建设目标,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训环境、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等方面对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其成效及对同类专业课程建设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 成效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是专门研究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性课程。它能把畜禽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等课程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和综合,为学生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课程奠定基础,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中和学生临床诊疗技能培养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此,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和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要求,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并从2011年开始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训环境、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评价筹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工作岗位化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其构建应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综合技能的核心课程,学生对本课程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对畜禽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目前,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厌学情绪严重;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是由多学科知识的重组、综合而成,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强,如果仍按传统兽医学科课程体系内容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此,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要求,我们深入动物诊疗机构、养殖企业等学生就业的具体职业岗位,通过分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以确定各职业岗位任务的专项核心能力,然后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课程中“适度、够用”的知识与兽医临床诊疗工作过程相结合,以岗位任务为驱动,构建课程工作岗位化教学模式,开发了6个岗位(动物医院门诊兽医师、兽医化员验、仪器诊断分析员、动物防治员、兽医外科手术大夫以及兽医护士)并对应39项岗位任务和98项实用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在保持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在课程成绩评价方面减少理论知识考试的比例,突出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学生通过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动物医院门诊室、实验仪器诊断室、检验室、治疗室以及养殖场兽医室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动物疾病诊疗防治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将原来分散在各专业课程的诊疗内容科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整体优化,按照诊疗工作岗位工作过程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首先,深入养殖企业对诊疗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分析,最后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并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诊疗工作岗位合理安排。

其次,以诊疗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融入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工作岗位必需的综合技能,把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归纳为6个岗位、39项岗位任务和98项实用技能。

再次,考虑学生长远发展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及时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最后,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物诊疗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在兽医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学生兽医临床诊疗能力的培养。原来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训仪器不足,设施单一,难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设本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为学生学习临床诊疗技能提供与动物疾病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课程的各种规范性实训。目前本课程实训环境主要有兽医临床诊疗实训室、动物医院、校内畜禽养殖场兽医室和校外动物诊疗机构等。

第一,兽医临床诊疗实训室包括诊断室、检验室、手术室等。目前实训室内诊断仪器先进、治疗设施完善,能开展X线诊断、B型超声检查、心填图检查、内窥镜检查、体液检验、毒物检验、外科打结、瘤胃切开术、公母畜阉割术等实训项目,能满足兽医临床诊疗课程基础实验、实习的需要,并能对外开展常规检验与诊断。

第二,动物医院除能为课程开设动物保定、临床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泌尿生殖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实训实习外;还为对外开展常见动物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并充分利用门诊猪、牛、羊、家禽、宠物病例开展现场教学,为学生学习动物疾病的诊断、检验和治疗技能提供与动物诊疗机构一样的仿真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临床诊疗经验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

第三,校内畜禽养殖场为课程实训实习提供了充足的猪、牛、羊、宠物、家禽筹实习动物,为学生反复训练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使学生在现场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达到理论与实践融合,完成动物疾病诊疗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动物临床诊疗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广西兽医研究所等20多个校外诊疗机构和畜禽养殖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了常年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学生在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顶岗实习,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自身的诊疗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在动物防疫法允许的范围内独立开展疾病诊疗工作,不断提高其岗位职业能力。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现状和课程教学的需要,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创新。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特点及学生认知能力,在本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法。对兽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问题导入、启发思考、知识阐述、课堂讨论、解难答疑地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现场教学法。将某些教学内容如动物保定、临床检查、皮肤检查、眼结膜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体温、脉搏及呼吸数测定、外科打结、外科缝合等临床诊疗技能,通过在动物医院和实训室,先由教师讲解、演示,然后由学生模仿、反复训练,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有利于学生临床诊疗操作技能的熟练和提高。

3.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相关内容收集符合教学要求、真实、典型的病例或案例(如母牛剖腹产、羊瘤胃臌气、猪脐疝等),经过剪辑、加工制成符合教学目标的视频或微课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主动参与思考、讨论,并提出自已的见解,然后再带着问题听教师常规讲解。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4.分组讨论法。针对在兽医临床诊疗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讨论热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专题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辩论,彼此互补,最后由教师针对各小组对问题的实际回答情况,做出评价和总结。分组讨论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图片、视频、声音、文本等素材于一体的教学手段。结合兽医临床诊疗实际,把平时临诊工作中收集的典型症状图片、视频、声频(如心音、呼吸音、胃肠蠕动音)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动物疾病诊疗的实景引入课堂教学,大大增强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

(五)采用多元化考评体系,不断完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也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改革内容之一。过去课程成绩评价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这种以闭卷笔试成绩作为课程主要成绩评价办法存在着诸多弊端,不适合诊疗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更不利于学生诊疗职业能力的培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后,我们采用国外先进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与理论知识笔试相结合的课程成绩评价办法,具体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案是:课程成绩考核分为期末理论笔试、学习过程考核、专业技能考核三部分。其中期末理论笔试占40%,理论笔试内容体现了专业基础理论与临床诊疗知识相结合的特点,试题类型包括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题等;学习过程考核占30%,主要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率、课堂提问发言、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情况评定;专业技能考核占30%,以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考试技能实践部分标准为蓝本,兼顾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评分。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及动态性过程考核评定办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课程成绩既能反映学生掌握诊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又能了解学生临床诊疗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实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下转第63页)(上接第53页)

二、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由以上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可知,课程改革后在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加强了本课程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教师为了上好这门课程,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主动到动物医院、养殖企业等一线去参加诊疗工作实践,既帮助了行业、企业解决在畜禽养殖中出现疑难病例的诊疗问题,又锻炼和提高了教师临床疾病诊疗水平,为成为“双师型”教师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对学生课程成绩考核更趋合理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程改革主持人主编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被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评为2014年度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

第二,制订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制度在2012级、2013级试验班学生中试用表明,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的满意率为90.2%。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参加国家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考试,“双证”合格率达95.2%,毕业生深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课程教学资源更充足。通过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训环境、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最终集成了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习题集、实训指导书、全套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创建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为学生学习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提供了与动物诊疗机构一样的仿真环境,其教学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对同类专业课程建设有示范、借鉴作用。

总之,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和实践,特别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训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仍存在有许多问题,有待今后继续探究与完善。

【作者简介】胡在钜(1963- ),男,广西岑溪人,研究生学历,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教务副校长,高级讲师/执业兽医师。

(责编 刘 影)

作者:胡在钜等

中职微生物水产养殖论文 篇2:

益生菌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对虾养殖现状不理想,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对虾容易遭受病菌侵害而无法良好生长。为提高对虾养殖质量,本文将重点落在益生菌方面,参考相关文献及资料,研究益生菌在对虾养殖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为此促进对虾养殖良好发展。

关键词:对虾养殖;现状;益生菌

对虾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积极推动对虾养殖良好发展能够带动农村经济。但现阶段对虾养殖容易受到多方面影响而使对虾的存活率降低,相应的降低经济效益,对此,应当从可持续发展对虾养殖的视角来探究可行性举措,比如在对虾养殖中运用益生菌,以此来提高对虾免疫力、控制病原微生物、改善水质,使对虾良好生长,进而促进对虾养殖产业更好地发展。

1 对虾养殖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大力推动养殖业发展的当下,对虾养殖热潮逐渐兴起,加之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日常饭桌上会出现虾的菜肴,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入到对虾养殖中来。伴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

1.1 对虾养殖遭受病害侵袭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些年我国对虾养殖时常会遭受各种病毒流行病的侵害,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因素引起的,从对虾育苗到越冬等各个阶段均会出现相应的疾病。而常用的病害防范方法则是使用抗生素、中草药制剂、免疫增强剂、化学环境改良剂等等,这些相对传统的防控方法在防范病害发生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未来要想促进对虾养殖良好发展,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当高度重视多种疾病侵害对虾的实际情况,探究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为使对虾生活良好。

1.2 对虾养殖环境不佳

对虾养殖除了要面临严峻的病害侵袭问题之外,还遭受养殖环境不佳问题的影响。为了保障对虾良好生存与生长,为其提供适合的养殖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从现阶段对虾养殖实际情况来看,其养殖环境日益恶劣。那么,对虾养殖环境为什么日益恶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①对虾养殖周边水域遭到破坏。也是大量没有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近海水域,造成近海水域水质发生变化,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②对虾养殖面临有机污染。也就是养殖户并没有较强的环境维护意识,他们在进行对虾养殖过程中为了降低养殖成本而选用质量相对较差的人工饵料,加之投饵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对虾养殖的水环境遭受影响,造成水体不稳定,容易出现有机污染物。③生态容量问题。很多养殖户也没有正确认识到生态容量对海水环境是有一定影响的。其实,海水具有自净能力,让对虾在良好的海水环境中生活并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更换海水的问题[1]。但前提是要保证海水中对虾数量不宜过多,如若在海水区域内过度增加对虾养放养密度,那么所造成的废水将超出海水区域的自净能力,致使海水水质下降,相应的对虾生活受到影响。

2 对虾养殖中益生菌的应用

面对当前对虾养殖容易遭受疾病侵害、不良水环境影响的情况,积极应用益生菌,可以帮助对虾提高免疫力、控制病原微生物、改善水质,促使对虾良好生长,发挥益生菌对于对虾养殖的促进作用。

2.1 芽孢杆菌

相对来说,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应用于对虾养殖中的益生菌,并且能够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促进对虾良好生存与生长。其实,国内内外诸多学者有对芽孢杆菌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研究成果及相关实验分析结果来看,对虾养殖中使用芽孢杆菌,其能够发挥的优势作用有多种,即:在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将其喂食给对虾,则能够提高对虾成活率。在海水区域内添加芽孢杆菌,对虾长期生存在该海区,其抗WSSV感染能力增强,这是因为芽孢杆菌能够降低对虾肠道和水体中的细菌、孤菌数量以及调节免疫相关基因。将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微生态制剂投放到对虾养殖的海水区域内,则能够大大提高对虾成活率和生长率,同时抑制致病孤菌、降低有害蓝藻和甲藻的数量、密度,改善海水区域内的生物群落结构[2]。

2.2 光合细菌

對虾养殖中使用光合细菌,其能够发挥的主要功能是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亚硝态氮,提高对虾生活率。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注意控制光合细菌的投放浓度,只有保证光合细菌浓度适中,才能够将其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罗勇胜等学者研究的成果是利用浓度为 CFU/毫升的光合细菌处理对虾养殖废水,能够有效降解高锰酸钾,降解率达36.25%,与此同时还能使水体中的氨态氮明显降低,7天的平均相对降解率为17.71%。除此之外,还有学者通过采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方式来对比分析光合细菌的应用效果,得出的结论与以上内容基本相似,即因为光合细菌的使用,对虾在亚硝态氮、高锰酸钾及甲醛的威迫下抗逆性显著提升,成活率提高。所以,将适当浓度的光合细菌应用于对虾养殖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3 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被应用于对虾养殖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与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基本相同。当然,这也是诸多学者研究得出的结果。也就是将含有乳酸杆菌的益生菌投入到对虾养殖池塘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常规养殖和含有乳酸杆菌的养殖,会发现含有乳酸杆菌的池塘内氮氨含量稳定在0.35~0.48 mg/L,与此同时亚硝酸盐和化学耗氧量也保持稳定,氮的总含量降低,这使得池塘内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为对虾生存与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而将乳酸杆菌添加到饲料之中,则能够改变对虾肠道细菌组成,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细菌的能力,使之更容易存活,更快生长[3]。

2.4 其他潜在益生菌

除了以上三种细菌的应用能够改善对虾养殖环境,提高对虾存活率和生长率之外,其他潜在的细菌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比如陆家昌所研究的硝化细菌应用于对虾养殖的水环境中,能够显著降低水体内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同时抑制亚硝态氮的产生;而职通瑞等人研究的美人鱼发光杆菌添加到饲料中,喂投对虾,则能够显著增强对虾抵抗WSSV感染能力。

3 结语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养殖业持续走高,创造了较高经济效益。但其实海产养殖存在诸多问题。就以对虾养殖来说,从育苗到越冬等各个阶段对虾都会遭受疾病的侵害、多种因素影响下对虾养殖水环境不佳,者均会造成对虾成活率和生长率大大降低。对此,应当将目光落在益生菌上,将适合的益生菌添加到饲料里或者海水区域里,如此能够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净化对虾的海水环境,促进对虾良好生存与发展,创造较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华芳,邱国. 利用老化虾塘进行斑节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试验[J].海洋科学,2003,27(7):10-12,42.

[2]陆家昌,李活,黄翔鹄. 枯草芽孢杆菌对水质及凡纳滨对虾幼体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J]. 南方水产,2010,6(1):19-24.

[3]彭聪聪,李卓佳,曹煜成,等.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J]. 南方水产,2010,6(5):74-80.

作者:李淑翠

中职微生物水产养殖论文 篇3:

EM复合菌剂与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效果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业科技支撑重点资助项目(2011NK2010)

*通讯作者,Email:wangxiao8258@126.com,肖光明3,杨虎城1,曾丹1(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 长沙410128;2.湖南省水产高效健康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中国 常德415000;

3.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中国 长沙410000)

摘要为改善草鱼养殖池塘水质,研究了EM复合菌剂与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净化处理30 d后,水蕹菜处理组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处理效果最好,且与EM菌剂联合使用有增强的效果,对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21%,50%,77.78%,且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显著高于EM菌剂处理组和对照组;EM菌处理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6.08%,50%和54.29%,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处理组均能提升草鱼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并且能稳定pH值.

关键词养殖池;水质;净化

Purification of Water from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lture

Pound by Ecological Microorganisms and Ipomoea Aquatic

KANG Yin1,2, WANG Xiaoqing1,2*, XIAO Guangming3, YANG Hucheng1, ZENG Dan1

(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Efficient and Health Production of Fisheries in Hunan Provi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3.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0, China)

Key wordspond;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在我国渔业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目前池塘养殖生产高度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使底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浓度升高,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与生长[1].目前,国内外用于养殖水净化处理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其中,生物方法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有益和高效的生物种类——微生物或自养性植物,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防治残饵和多余肥料及养殖动物排泄物积累所引起的水质败坏,从而使得精养池塘生态系统沿着改善水质、提高鱼产力等良性方向发展.较之前两者,生物方法净化水体不会引起二次污染,且能逐渐修复被破坏的水体生态平衡,是目前养殖水处理最可取,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

微生物制剂亦称益生菌,以复合微生物制剂作用效果最佳.在众多复合微生物制剂中,EM菌 (Ecological Microorganisms) 应用比较广泛,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群、醋酸杆菌等5个科10个属80多种厌氧性或嫌氧性正常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2],兼具多种有益菌的净化能力.水蕹菜, 又名空心菜、藤菜,对N和P等的去除效果较好[35],生长快,一年可多次采收,不仅净化水质,还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67].本研究选取EM菌和水蕹菜作为养殖水体净化的生物种类,通过监测草鱼养殖池内的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和溶解氧、pH的变化,比较分析EM菌和水蕹菜对氮、磷、亚硝酸盐的去除和水体净化能力,以期为池塘健康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38卷第6期康银等:EM复合菌剂与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效果研究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

湖南省岳阳湘阴县黄龙生态健康养殖有限公司草鱼养殖池塘,共9口,每口池塘面积均为6 667 m2(10亩),池塘水深3 m.

1.2试验用鱼

采取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混养的方式,每口池塘投放草鱼 (53.0±5.0 g) 10 000尾,青鱼(100.0±56 g)400尾,鲢鱼(300±6.4 g)1 200尾,鳙鱼(250±5.3 g)400尾.

1.3试验用的EM菌与水蕹菜

从市场购得水产专用EM菌种,参照EM菌原液制备方法制作原液,每1 kg原液加入1 kg红糖和5 kg水密封发酵2 d制作完成.按EM原液量计每口池塘投放10 kg,每隔15 d施加一次.

试验开始前一天,在3口草鱼养殖池中利用浮床技术套种约666.7 m2(1亩)水蕹菜,栽种约50 株/m2,分成10块均匀分布于水体中.

1.4试验分组与方法

试验时间:2013年8月15日~9月14日,共31天.试验分为水蕹菜组、EM菌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试验头3 d,每天在0:00,6:00,12:00,16:00,18:00和20:00这6个时间点进行观测,并在第2天的18:00对水蕹菜组和EM菌组进行泼洒EM菌处理,观测其在72 h内和泼洒EM菌前后各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接下来分别在第8天,第16天,第24天,第31天的16:00采集水样,观测水质的变化情况,且对EM处理组在第16天18:00再进行第二次泼洒EM菌的处理.每个池塘在上层0.5 m处和下层2 m处采集水样,分别测定pH,氨氮 (AN)质量浓度,亚硝酸盐 (NIT)质量浓度,总磷 (TP)质量浓度,溶解氧 (DO)质量浓度等,并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数据,样品的分析方法与保存方法均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8].

1.5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使用LSD法多重比较检验.文中图表采用Origin8.0软件绘制.

去除率=[(空白对照组平均值-试验组平均值)/空白对照组平均值]×100%.

2结果分析

2.1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氨氮 (AN) 的去除效果

草鱼养殖池氨氮 (AN) 质量浓度ρ变化情况见图1.从图1A可以看到,试验头3 d连续72 h的测定中,每天ρ(氨氮)最高点出现在6:00,最低点出现在18:00.在3个16:00的试验结果中,水蕹菜组ρ(氨氮)从第1天0.87 mg·L-1下降到第2天0.68 mg·L-1,去除率达到21.84%,其他组变化不明显;第3天16:00(泼洒EM菌后)水蕹菜组的ρ(氨氮)下降最快,去除率为73.56%,EM菌处理组的去除率为37.11%,对照组的去除率为0.统计分析后认为,各试验组在进行泼洒EM菌处理后短期内对氨氮去除率差异显著 (P<005).

图1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氨氮 (AN) 去除效果(A. 连续72 h; B. 连续31 d)

Fig.1Effect of ecological microorganisms and Ipomoea aquatica on removal ammonia nitrogen(A. for 72 h, B. for 31 d)从图1B可以看出,连续31 d的测定中, EM菌处理组在第3天(进行第一次泼洒EM菌处理后)去除速度较快,第8天和第16天趋于平缓,且在第16天进行第二次泼洒EM菌处理后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水蕹菜处理组在第3天(结合泼洒EM菌处理后)表现出最快的去除速度,之后去除速度缓慢.各处理组31 d后的去除率,水蕹菜处理组为86.21%,EM菌处理组为36.08%,对照组为23.96%.统计分析后认为,31 d后各试验组对氨氮去除率差异显著 (P<0.05).

2.2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亚硝酸盐 (NIT) 的去除效果

草鱼养殖池亚硝酸盐 (NIT) 质量浓度ρ变化情况见图2.从图2A可以看到,试验3 d连续72 h的测定中,每天ρ(亚硝酸盐)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且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对比3个16:00的结果,第1天与第2天水蕹菜处理组ρ(亚硝酸盐)都为0.02 mg·L-1,EM菌处理组ρ(亚硝酸盐)均为0.03 mg·L-1,无明显变化;第3天16:00(泼洒EM菌后)水蕹菜处理组的ρ(亚硝酸盐)下降到0.01 mg·L-1且稳定在较低的水平,EM菌处理组的ρ(亚硝酸盐)也下降到0.01 mg·L-1,但之后有回升的趋势.

图2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亚硝酸盐 (NIT) 去除效果(A. 连续72 h; B. 连续31 d)

Fig.2Effect of ecological microorganisms and Ipomoea aquatica on removal nitrite(A. for 72 h, B. for 31 d)从图2B可以看出,连续31 d的测定中, EM菌处理组在第3天(第一次进行泼洒EM菌处理后 )去除亚硝酸盐的速度最快,第8天和第15天又回升到与对照组平行的状态,第二次泼洒EM菌后去除速度有所提高,第24天去除率为75%,第31天稳定在这个水平.水蕹菜处理组在第3天(结合泼洒EM菌处理后)表现出较快的去除速度,之后去除速度平缓,在第二次泼洒EM菌后又加快,第24天去除率达到97%,第31天回到75%.各处理组试验31 d的去除率,水蕹菜处理组为75%,EM菌处理组为75%,对照组为50%.统计分析后认为,31 d两处理组与对照组对亚硝酸盐去除率差异显著 (P<0.05).

2.3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总磷 (TP) 的去除效果

草鱼养殖池总磷 (TP) 质量浓度ρ变化情况见图3.从图3A可以看到,试验3 d连续72 h的测定中,每天ρ(总磷)最高点出现在6:00,最低点出现在18:00.在3个16:00的试验结果中,水蕹菜处理组ρ(总磷)从第1天0.36 mg·L-1下降到第2天0.25 mg·L-1,去除率为30.56%,3个处理组表现出的去除效果基本一致.第3天(泼洒EM菌后)EM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ρ(总磷)基本一致,水蕹菜处理组的去除率继续升高到44.44%;泼洒EM菌后每日最高点(6:00),水蕹菜处理组和EM菌处理组的ρ(总磷)均上升且超过对照组.

图3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总磷 (TP) 去除效果(A. 连续72 h; B. 连续31 d)

Fig.3Effect of ecological microorganisms and Ipomoea aquatica on removal total phosphorus(A. for 72 h, B. for 31 d)从图3B可以看出,连续31 d的测定中, EM菌处理组总体的去磷效果与对照组相近.水蕹菜处理组在第3天(结合泼洒EM菌处理后)表现出较快的去除速度,之后去除速度逐渐变慢.各处理组试验31 d的去除率,水蕹菜处理组为77.78%,EM菌处理组为54.29%,对照组为41.67%.统计分析后认为,31 d后各试验组对总磷去除率差异显著 (P<005).

2.4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pH值的影响

草鱼养殖池pH值变化情况见图4.从图4A可以看到,第2天的16:00 3个处理组pH值基本一致,最低点出现在6:00,平均为6.78;最高点出现在16:00,平均为7.56.第2天18:00对EM菌处理组和水蕹菜处理组都泼洒EM菌,此时EM菌处理组pH值大幅度升高到7.9,水蕹菜处理组pH值小幅度升到7.43,且均比对照组pH值 (6.91) 高.第3天与第2天对比EM菌处理组pH值下降速度最快 (7.66→6.99),水蕹菜处理组次之 (7.51→7.04),对照组则几乎保持在7.6不变,统计分析后认为,各试验组结果差异显著 (P<005).

图4EM菌和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pH值的影响(A. 连续72 h; B. 连续31 d)

Fig.4Effect of ecological microorganisms and Ipomoea aquatica on pH (A. for 72 h, B. for 31 d)从图4B可以看出,连续31 d的测定中,经过小幅波动后,水蕹菜处理组pH值稳定在7.16左右,EM菌处理组pH值为7.28,对照组pH值为7.67.统计分析后认为,31 d后各试验组结果差异显著 (P<0.05).

2.5各处理31 d水质指标结果显著性比较

从表1可以看到净化处理31 d后,水蕹菜处理组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处理效果最好,且与EM菌剂联合使用有增强的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与溶氧量的初始值 (6.25 mg·L-1)对比,水蕹菜处理组和EM菌处理组溶氧量分别上升20.16%和16.96%,对照组则为14%.

表1各处理31 d水质指标比较

Tab.1Comparing th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of all the treatment after 30 days

处理ρ(氨氮)/(mg·L-1)ρ(亚硝酸盐)/(mg·L-1)ρ(总磷)/(mg·L-1)ρ(溶氧)/(mg·L-1)pHEM菌0.62±0.02a0.010±0.01a0.16±0.03b7.31±0.23a7.28±0.31b水蕹菜0.12±0.04b0.010±0.00a0.08±0.04a7.54±0.34b7.16±0.26a对照0.73±0.09c0.023±0.01b0.21±0.06c7.13±047a7.67±0.67c注:同行数据肩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3讨论

3.1高等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中的应用

本试验选用的高等水生植物水蕹菜,在去除水体有害物质和改善水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水蕹菜处理组在未泼洒EM菌前,已经对氨氮、亚硝酸盐、磷表现出去除作用,经过EM菌处理后,去除效果最佳,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86.21%,75%,77.78%.同时,本试验中水蕹菜也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水体pH值的作用,对于溶氧量的提高强于EM菌组.袁冬海等[12]也研究了应用固定化微生物与水生生物联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效果,富营养水体的TP平均去除率为45.0%.本试验TP去除率为75%,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附着量和水蕹菜覆盖密度不同等原因造成.对水蕹菜栽植密度,宋超等[13]研究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水蕹菜能够有效控制池塘中的氮和磷,并且水蕹菜浮床覆盖率为10%和15%的处理组的经济效益低于覆盖率为20%的池塘.但也有研究认为,当水蕹菜浮床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植物“水呼吸”作用的存在,会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竞争水体中的溶解氧[14],并且水蕹菜浮床覆盖率的增加不利于溶氧的修复[15],所以10%覆盖率的水蕹菜可达到较好的调节水质的效果.王忠全等[16]研究6种常见适于水栽植物美人蕉、凤眼莲、水花生、水蕹菜、水浮莲、香蒲对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在水培条件下处理含苯胺、N废水,其中水蕹菜去除苯胺的能力最强,且显著大于其他5种植物.各植物去除效果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植物种类生长速率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因此,在修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时,应针对不同环境,从净化能力、抗逆性、综合利用价值及美化景观等方面综合考虑水生植物类型的选取,尽量做到多种植物合理搭配,形成一定的净化层次,提高并稳固修复效果.就本试验结果来看,水蕹菜可达到较高的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具有好收割、可食用、绿色无污染等优点,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3.2EM菌的作用及适宜的施用方法

采用单一微生物菌种来控制、净化水质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7].而复合微生物中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参与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它们发挥氧化、氨化、亚硝化、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分泌胞外酶素,消除水体中的有机物、NH3和H2S等有害物质,间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改善水体质量.本次试验共泼洒EM菌两次,均在短期内对水质的调节效果好,而7 d后各水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同时,提升溶氧量16.96%,很好地控制pH值在7.1~7.3.在去除氨氮方面,泼洒后一天就能表现出很强的去除效果,之后氨氮质量浓度逐渐回升,最终去除率为36.08%,较水生植物的去除效果弱,但与丁学锋等[9]的研究结果相近;在去除亚硝酸盐方面,最终的净去除率为25%,比盖建军等[10]报道的亚硝酸盐去除率1125%效果好.这可能是由于本试验池塘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不高;在泼洒处理后一天的6:00 ρ(总磷)表现出增加的态势,这可能是由于EM菌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状态下释磷多,而在好氧的状态下吸磷多,因而在泼洒EM菌后,聚磷菌在晚上低氧的情况下开始作用,从而产生磷增多的现象[9].而最终的去磷效果不佳,与对照组几乎一致.国内也有学者认为,EM菌是水溶性液体,单独作用水体对磷的去除率不高[11].本试验结果也表明在有水蕹菜作为载体进行EM菌处理时,就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去除效果,且去除速度最快.所以,EM菌的施用应以7 d为周期,配合栽种高等水生植物提高其覆着量,从而达到多重净化的效果.

4结论

本研究比较了水蕹菜与EM复合菌剂对于草鱼养殖池的净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水蕹菜与EM菌共同处理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效果最好.水蕹菜对于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EM菌组,且在稳定pH值与增加溶解氧,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方面也表现出最佳的效果.EM菌则在短期内表现出较好的净化水体的作用,且有载体水蕹菜的情况下覆着效果好,进而净化效果佳.

参考文献:

[1]BOYD C E. Practical aspects of chemistry in pond aquaculture [J]. Prog FishCulturist, 1997,59(2):8593.

[2]朱亮,汪岁羽,朱雪诞,等. EM 菌富集培养基及降解污水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 2002,30(2):68.

[3]ENDUT A, JUSOH A, ALI N, et al. Effect of flow rate on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plant growth of water spinach (Ipomoea aquatica) in an aquaponic recirculating system [J]. Desalin Water Treat, 2009,5(13):1928.

[4]李今,吕田,华江环.人工浮床水培空心菜生长特性及其在养殖废水净化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37(2):2227.

[5]黄靖,林惠凤,朱联东,等. 浮床水培蕹菜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质净化效果[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33(12):9294.

[6]林东教,唐淑军,何嘉文,等. 漂浮栽培蕹菜和水葫芦净化猪场污水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1417.

[7]秦伯强. 富营养化湖泊开敞水域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7,27(1):14.

[8]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9]丁学锋,蔡景波, 杨肖娥,等. EM菌与水生植物黄花水龙联合作用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效应[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25(5):13241327.

[10]盖建军,矫新明,陈焕根,等. 4种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质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0):255256.

[11]孟范平,李科林,吴晓芙,等. 有效微生物群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17(4):813.

[12]袁冬海,席北斗,王京刚,等. 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在前职库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19(5):4548.

[13]宋超,裘丽萍,瞿建宏,等.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面积与净化面积的配比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29):147151.

[14]李晓莉,张世羊,陶玲,等. 基于生物塘处理的不同水交换率对池塘水质及鲫鱼生长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 2012,38(12):8589.

[15]苏志烽,缪为民,袁新华,等. 两种净化方式对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6):482486.

[16]王忠全,温琰茂,黄兆霆,等. 几种植物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适应性研究[J]. 生态环境, 2005,14(4):50544.

[17]赵楠楠,赵华章.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模拟湖泊水中磷的去除[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0(3):114118.

作者:康银 王晓清

上一篇:个人总结结束语下一篇:旅游局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