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实验的论文范文(精选14篇)
177-180班杨高娃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课进度安排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福建省高考实验类试题的命题趋势
纵观近六年的福建省新课程高考试卷,生物实验类试题的数量和分值均保持较高的比例。分析这些实验类试题可以看出 (见表1),其命题形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1)以教材中学生实验或变式加工后的实验为背景,重在考查教材中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2)以教材之外的科学实验为问题情境,适当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基础知识、技能以及科学方法,在新情境下考查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由上表1可知,高考对于生物实验的考查力度明显提高,而实验类试题又恰是考生的软肋,失分也特别多,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对实验教学给予充分重视,并精心做足功课。
2.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每年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各学科的学情调查。对于生物学科,学生普遍的反映都是希望多做实验,由此可见,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之高。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热爱生物学,学好生物学。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
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效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一些高中学校,由于学校生物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做的16个实验,有相当一部分是实施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
1.实验材料的创新
生物实验材料的恰当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选择时,要符合实验要求(科学性)、取材容易(简便性)、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性)等特点。在实验中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如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这个实验,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而纯理论讲解学生又没兴趣,也记不住。鉴于此,我对本实验材料进行了变通,用豆腐来代替琼脂块,用红或蓝墨水取代Na OH与酚酞的显色反应。在预实验中,发现红或蓝墨水进入豆腐的速度比较慢,大约要20分钟才可以看到豆腐约有1毫米的厚度被染色了。因此,在课前可先做好一次实验,在课堂上再做一次,由于染色需20分钟左右,所以在染色结果出来前,可用课前已做好的实验先向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之后把课堂上做的实验与课前做的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实验过程,理解实验现象, 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但由于豆腐比较软, 不如琼脂块好操作,所以建议只在课上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对于想动手实验的学生,可回家操作,取材既容易, 也避免了Na OH的侵蚀。这种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材料替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2.运用多媒体,补充实验课上的不足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等这些实验,鉴于教学设备和教学课时所限,很多学校是无法实施的,而抽象的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又较难理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采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的方法,既可以弥补实验难以开展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使实验具体、直观。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讨论。 虽然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实验,但他们看到了真实的实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3.注重归纳和总结,优化学习效果
有的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大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在听课时基本处于“你讲我听” 的被动接收状态,主动思考的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往往对不同实验间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原理或操作过程会发生混淆现象,从而造成答题失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归纳与总结,利用对比,让学生明白不同实验间的相同与不同的知识点,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如盐酸的使用,在16个必做实验中有4个实验会涉及:“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 H对酶活性的影响”。 其中“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这两个实验都需观察染色体的变化,都要对根尖进行解离, 所需盐酸质量分数为15%,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所用的盐酸质量分数为8%,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对于实验“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 H对酶活性的影响”所需的盐酸是用于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其浓度的选择依不同的酶而确定。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学生对4个实验中盐酸的使用就能了然于心,同时也加深了对这4个实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托尔斯泰曾说:“对教师来说,最可怕的是墨守成规,思想懒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学生的知心人、教学的用心人,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高考生物实验类试题的数量和分值明显提高,因此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实验;课堂;研究
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离不开生物实验,生物实验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近年来,教学活动中兴起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实验。微实验是指以教学需求为根据,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小实验。微实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实验地点拓宽了,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对于微实验的探究,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观点:
一、改革学生实验
相对来说,苏科版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学生实验是比较多的,而且很多实验都是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实验,完全可以直接做,例如,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但是,还有一部分实验由于在课堂上不方便取材而比较难做,对这部分实验要进行改革。例如,验证食物中是否含维生素C的实验。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比较敏感,容易被氧化,主要来源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同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不同的。在实验中一般用2,6-二氯吲哚酚钠盐来研究维生素C,药品和实验器材难以获得,导致无法在课堂上实验。教材中是运用碘酒和新鲜豆芽汁进行实验的,虽然实验设计得比较巧妙,但是对实验要点没达到细化的要求,而且也没有深入研究维生素C含量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这项实验,其实学生在家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具体实验过程为:以黄瓜、草莓、橘子等果汁为实验材料,用家里的容器来替代实验室的试管。学生可以根据使蓝色消失消耗的碘酒滴数来测定哪种果中维生素含量较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果皮和果肉的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盐和加热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做到对验证食物中是否含维生素C实验的补充。
二、改进演示实验
苏科版生物教材中演示实验有很多,这类实验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实验技能的重要案例,经过改进后,演示实验可以巧妙地变为学生实验。例如,在研究肉汤变质原因的试验中。教材中的实验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操作复杂,学生很难在实验室制鹅颈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比如给一组瓶口加密封塞,另一组不加;把一组瓶子置于空气中,另一组瓶子密封在塑料袋中。整个实验学生在家就可以完成。再如制作菌类孢子印的实验,孢子印是很容易被风吹走的,它的保存至关重要,而课本中没有讲解孢子印保存的方法,这对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很不利。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蛋清保存,或将孢子印置于硬纸上,用保鲜膜密封起来。另外,选取菌类的时候,避免选择水分过多的、不新鲜的菌类,水渍会影响孢子印的形成;扣在菌盖外面的杯子选用玻璃杯而不是纸杯,实验效果更好。
三、创新实验
要不断开发初中生物微实验,教师就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实验的次数,仅仅依赖教材上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钻研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做出创新,开发出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例如,在学习了酵母菌之后,教师可设计制作酸奶、酿造葡萄酒的创新性实验;在学习了昆虫之后,教师可设计研究蜗牛触角、蚂蚁触角作用的创新性实验;在学习了化石之后,教师可设计制作人工化石琥珀的创新性实验;在学习了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之后,教师可设计研究烟草杀虫作用的创新性实验。开展这些微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亲自在实验中验证学习成果,感受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促进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建立微实验视频资料库
建立微实验视频资料库,要求将生物课上所做的所有微实验录制下来,包括参与实验的所有老师和学生,要求用视频记录下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除了课堂实验,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家里做的微实验拍成视频上传到校园生物微实验视频资料库。有了这样一个初中生物微实验视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随时观看相关实验资料,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这些视频资料还可以作为以后学生进行实验的参考,以便自己在实验中不断改进,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发微实验,是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也是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它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昭君.关于初中生物微课程视频资源设计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4(76):136.
[2]陈洁.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7):146.
[3]王玲.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2(06):253.
建立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检验科生物实验室和人员。3 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医院院长责任制。
医院院长组织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医院副院长具体主管;
相关科室(院感科和检验科)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具体工作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科室生物安全员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实验室设置兼职安全监督员。4 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4.1 医院院长
①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医院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
②负责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③组织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的工作 ④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4.2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①负责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③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④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⑤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更新;
⑥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 ⑦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4.3 检验科负责人
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 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 ③ 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④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
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⑦负责组织对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和分管领导报告; 4.4 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①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接受培训、考核、体检和预 防接种;
②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 ③按规程进行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紧急处理;
④发现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及时向有关上级报告; ⑤参与相关工作的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事故认定与处置。4.5 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
① 有权力监督实验室制度、操作规程的实施,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 ② 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 ③做好监督记录。4.6总务科
①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盗、消防等设施的设备、防护用品的采购及维修管理;
②负责本实验室实验废弃物的管理。③负责污水池的日常消毒及登记管理; ④ 负责实验工作服洗涤、消毒等管理。4.8 检验科
①加强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保证相关上岗人员在场安全防护技能上得到培训,需取得生物安全证上岗。
② 现场标本的采集、运送过程中,做好人员的防护和标本的密闭包装,并及时送达相关实验室检测;
③病原检测工作在相应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进行,保持良好的内务行为,并及时做好废弃物处置和记录
④严格按规范做好菌种标本分类保存和记录工作,执行双人双锁和专室存放制度。经批准向上级机构上送菌株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规定,并遵守国家关于道路、铁路和水路运输危险材料的有关要求;
⑤ 加强艾滋病阳性血清库管理,做到专人管理;
⑥执行检验人员健康状况登记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意外情况; 4.9 院感科
①负责疫情调查处理样品采集的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一、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不适应和不作为
由于目前现成的、可供借鉴和参照的实验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并不多,一些教师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要求,又限于学校实验教学设施的不齐全,仍然是新教材,旧教法,甚至是投机取巧的黑板实验,以纸笔测验和应付性的操作观察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水平,而且评价的主体依旧是以任课教师为主,学生始终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难以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 忽视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少中学仍然将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为考试服务,对实验成功与否的判断仅限于实验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有些学生片面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缺乏探究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教学目标偏离了重点
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精神。但现有的生物实验评价,仍侧重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量化和机械性操作技能的习得,偏离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4. 实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中学缺少经验丰富且受过专业培训的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规范,实验教学组织较为混乱,要通过实验活动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二、绿色评价的原则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显然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顺应课程改革实施绿色教学评价。绿色评价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个性化原则
在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一般发展趋势,也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实验教学的基本培养目标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恰当地统一起来,制订不同阶段、不同发展层次和水平、不同价值取向的评价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使评价体现出学生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2. 动态性原则
实验课堂是生成性的,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因此评价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验课程性质和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实验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过程,应以不断循环的方式运行,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将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
3. 激励性原则
通过及时的反馈评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回顾和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预期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索,避免过于强调教育评价的鉴定和选拔功能。
4. 客观性原则
实验教学评价的指标、内容、方法、工具、过程和结果等,都要求能真实地反映教学的全部信息,要坚持客观、公平和公正的态度,不能掺杂过多的感情色彩,以免主观臆断。
5. 多元化原则
新课程改革将生物学实验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生物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学实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也必须趋于多元化,以体现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三、实施绿色评价对教师的要求
1. 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师资的力量。要实施绿色评价,需要重新构建教师的素质结构。作为生物学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拥有源源不断的最新水源,储备丰厚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才能促使个体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2. 树立先进的实验教学评价观念
(广东省卫生厅2009年6月27日以粤卫〔2009〕73号发布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一、二级实验室及其所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是指《名录》中公布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未列入《名录》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
本规定所称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是指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指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第四条 一、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辖区内一、二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第五条 省卫生厅成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组,负责全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相关政策与规范的起草工作,承担对一、二级实验室的设立与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负责制定全省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第六条 一、二级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均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等规定。
第七条 一、二级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
(一)一、二级实验室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实验室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二)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责任,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建立生物危害评估制度。
(三)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对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标本及菌毒种的运输、接收、登记、保存、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安全保卫、生物安全柜和高压蒸汽灭菌器等生物安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
(四)建立相关档案,记录实验室活动情况和生物安全监督情况,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
(五)建立工作人员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培训对象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等。实验室相关人员应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
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人员培训档案。培训组织机构应采取有效方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六)定期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第八条 一、二级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求:
(一)一、二级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并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除辅助工作人员外,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劳状态或其他意外状况时,不应进入实验区。
第九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实验活动的一、二级实验室均实行备案管理。
第十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建立一、二级实验室,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第十一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具体负责辖区内一、二级实验室的日常备案工作,每年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省卫生厅。一、二级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备案申报工作。
第十二条 一、二级实验室备案程序:
(一)自我评估,确认实验室级别。实验室设立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对本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进行认真评估,确认本实验室是否达到一、二级实验室要求。
(二)备案申请。实验室设立单位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如下材料:1.实验室设立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2.《广东省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广东省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及其电子版、实验室工作人员经过国家、省、市或单位内部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三)备案登记。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对申请备案的实验室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的,办理备案手续,并发出《广东省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通知书》或《广东省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通知书》。对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已备案的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项目、负责人等与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重大事项发生变更时,应于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备案卫生局重新备案。
因实验室变更达不到相应等级要求或其它原因需要取消已备案的实验室,应在取消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备案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四条 一、二级实验室可开展《名录》中允许开展的针对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必须在实验室备案同时对涉及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名称及活动项目进行备案。开展活动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
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项目开展备案表》,报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备案;长期开展针对同一种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只需在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
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项目开展备案表》,报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备案。
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每年1月15日和7月15日前汇总上报《20××年××市实验室涉及一、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项目半年度报表》。
第十五条 病原微生物分类管理按照卫生部《名录》执行。
第十六条 《广东省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通知书》仅作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的证明文件。
第十七条 现已建成并开展实验活动的一、二级实验室必须在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备案工作。
一、教师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
在生物教学中, 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课时较少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尤其是遇到一些探究类的学生实验, 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预习工作的安排、实验骨干的培养等都要花去大量的时间, 从而使得实验课时异常紧张。由于时间紧张, 很多教师只能采取压缩实验内容、简化实验环节等方式加以解决, 这样, 就导致了实验教学效果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来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教师在每学期开始之前, 可以对本学期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进行提前梳理, 制定一套整体的实验计划。对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器具、材料等, 能够提前准备的都尽量先准备好, 如相关实验需要用到的植物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标本的采集, 草履虫、变形虫等实验材料的收集等, 还有一些实验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配合, 如种子萌芽实验就需要提前在课外进行准备, 等等。这样, 一方面可以使得实验课堂有条不紊, 另一方面, 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解决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
二、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从事学习活动最为有效的内部驱动力, 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 这样必然会促进接下来实验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事实上, 相较于理论知识的讲学, 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普遍更感兴趣。因为相较于理论知识, 实验课堂上, 很多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生动,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因此, 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方式的教学活动。然而, 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实验教学方式的新鲜感上, 一旦实验课上得多了, 这种兴趣很容易消失。因此, 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还可以通过明确实验目的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 使得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更加持久。例如, 在给学生上到《显微镜》一课的内容时, 我们就可以结合显微镜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如医生在进行化验的过程中, 就需要用到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的病理组织进行化验, 以作出科学的诊断, 及时准确地治愈病人。这样, 就使得学生意识到显微镜实际用处, 从而激发起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兴趣。而在兴趣的有效推动下, 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就会更加有效地开展。
三、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
在生物实验中, 教师角色扮演的恰当与否对于实验教学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生物实验中, 教师往往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要么管得过多, 要么管得过少。一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 对于学生总是放心不下, 处处对学生的活动加以干涉, 从而导致原本应当是学生主导的实验变成了教师主导、学生模仿的实验活动。要知道, 实验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 倘若教师管得过多,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其量只能充当实验操作工的角色, 实践能力、思考探索能力等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另外, 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 在学生实验中变成了“隐形人”, 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 从而导致在没有教师有效引导的情况下, 实验课堂秩序混乱, 很多的实验既无质量又无效果。由此可以看出, 在生物实验中, 教师需要扮演的最为恰当的角色就是合理的引导角色。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自己则要处于一个有效引导的地位。在实验的过程中, 对于一些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我发挥, 而一些需要引导点拨的地方, 教师则要注意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 在生物实验中, 很多的实验往往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 而这个时间是最容易造成实验课堂混乱的时间, 这时候, 教师就要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例如, 在做光合作用绿叶的脱色实验时, 由于实验过程需要一个等待的时间, 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观察或者讨论探究的活动, 这样, 既不会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同时又保证了实验课堂的纪律。除此以外, 在实验结束以后, 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合理的总结评价, 以深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生物教学;质量效应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本内容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生物本质的理性思考,由课本知识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领域的转变。尤其对于当下,更加应当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兴趣的有效方式
1.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上的知识比较死板客观,对于现在学生学习的吸引力比较局限。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吸收具体、形象的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使用已有的传统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生物挂图、简易模型、生物标本、制作的实物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Flash演示等,为实验课程教学带来形式丰富的教学环境。
2.实验模式引起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简单讲授,那么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感官层次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生亲身实验和切身感悟来激发兴趣,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书本中举出的大量简易实验,尽可能地通过提前布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再进行授课教学。通过实验结果和授课教学结果的互相印证和相互比对,一方面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深刻、更牢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实验兴趣更加浓厚。
3.生活实践深化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深入培养生物学习兴趣,仅仅满足于课堂讲授和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确保持久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身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处处都是生物,也处处离不开学到的生物知识。教师要利用生物课程,多带学生到校外采风,到大自然里寻求生物的奥秘。要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种种生物问题。通过这样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交相互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化主动进行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掌握生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发挥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有序引导的前提下,更多地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手把手地教,不要让学生按部就班、亦步亦趋模仿书本上的实验流程,而应当鼓励学生去探究、寻找实验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2.通过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平时生活中的生物问题,鼓励学生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相互释疑解惑,鼓励学生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利用实验进行探索和发现,形成科学的实验结论。
3.精心安排实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在设置实验课程时,既要落实教学安排,又要结合学生实际兴趣和心理特征进行精心备课。通过实验,把课本上的知识、实验中的结果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实验发现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
三、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更新时代教学观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实验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技能与智能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培养实事求是的习惯,逐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2.突出实验教学重点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好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重点实验、重点章节、重点篇目,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案,设计好不同的实验流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加深实验理解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选择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讨论、富有探索性的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发动班级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验。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实验;初中
一、课程开发背景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在初中、高中的课标里都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且在课程目标的能力目标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即“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在全国大部分的高考题和中考题中都涉及实验题,在大部分的省市中考、会考都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考查之列。因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势在必行。
结合我校的情况,特色化学校是我校的发展目标,校本课程的多样化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开发什么样的生物校本课程是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生物的学科特点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因为课时少(一周两节课)、现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时候实验课和演示实验越来越少,学生的实验技能堪忧,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生物实验时大部分学生是临时抱佛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七、八年级开设了《生物实验营》这门校本课,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同时,生物实验技能、实验探究的思维为八、九年级的物理、化学实验奠定基础,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的过程性知识要比课堂学习中掌握得更扎实。
二、课程目标
1.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熟练正确应用显微镜,以及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能归纳总结显微镜使用的规律。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生物科学发展史,并学习科学家工作的科学态度,在整个学期中养成严谨、求知、创新、诚实、怀疑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观察法。第一节:科学家的故事,主要内容:“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方法聚焦:观察法;课时:1课时。第二节:观察法,主要内容:观察的规律,借助显微镜(原理)、录像机(北极熊)望远镜(鸟类)等的观察;活动:观察校园植物的叶片;课时:1课时。第三节:使用显微镜,主要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固定装片;活动:制作临时装片;高倍观察细胞,归纳总结显微镜使用规律;课时:3课时。
第二章:科学探究(实验法)。第一节:科学家的故事,主要内容:弗莱明青霉素的故事,腐肉生蛆的故事,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课时:1课时。第二节:你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吗?主要内容:列举多个现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通过活动说明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假设;课时:1课时。第三节:怎样制订计划?主要内容:根据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在设置实验过程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原则”;活动:制订计划;课时:2课时。第四节: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用简练的语言得出结论。(这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加练习);课时:1课时。第五节:练习科学探究,主要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限定主题: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探究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食物对蚂蚁运动行为的影响等);课时:2课时。第六节:自主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探究主题可以自拟,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如:鲜花保鲜、设计适合自己的椅子、雾霾防治等,并展示;课时:3课时。
第三章:调查法;主要内容:活动:调查校园生物。(条件不具备的可换成调查近视率),并展示;课时:2课时。
第四章:资料分析法,主要内容:提供多则资料,练习资料分析法,并且每个小组选主题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并展示;课时:2课时。
第五章:比较法;主要内容:通过比较法在生物进化上的应用实例,植物分类;课时:1课时。
四、课程实施
1.适合学生: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2.课时计划:本课程教学内容共需要19-20课时完成,每课时40分钟。教师可独立授课,亦可组内合作授课,组内授课最好以某个主题为单位进行。
3.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或者是实验室教学,按照教学需要进行。
4.校本教材:自编校本教材。
五、课程评价
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活动观察、小组任务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A、B、C、D),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在学期末予以鼓励。
参考文献:
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解决措施
一、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许多高中生物教师都认为实验教学十分费时, 对生物实验教学抱有错误的观念, 认为在课堂上为学生授课, 口述实验的步骤、重点以及原理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并将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生物的唯一目的。这样一来, 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就无法得到调动, 生物实验课的价值和意义也得不到彰显。
1.2实验设备不够完善
一直以来, 针对高中生物实验课, 学校都没有进行高度重视, 所投入的资金也极其有限。在我国许多高中里面, 实验所用的设备大都较为陈旧, 有些器具甚至无法使用。另外, 进行生物实验所用的药剂也不符合标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硬件设备, 国家投入了许多资金, 也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了管理, 但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这一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例如, 在许多学校, 完备的生物实验室并未得到合理建设, 必备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药剂也不够齐全。
1.3师资力量不足
另外,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现存于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 在生物教师的配备上, 教育机构并未进行合理安排。高中生入学人数在逐年增长, 但学校生物教师的人数却没有得到调整。其次, 针对高中生物课堂, 学校并未配置专门的实验员, 因此在为学生讲课的同时生物教师还兼任着实验员, 这样一来, 生物教师就需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最后, 许多优秀的生物教师跳槽到更好的学校也是造成师资力量不足的一大因素。
1.4学生兴趣不高
在初中阶段, 生物课并不是必考科目, 因而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就出现了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另外, 对于高中生物实验课堂, 许多学生都具备懒惰心理, 即不愿动手操作, 对实验课缺乏必要的积极性以及热情。
二、使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得到完善的相关措施
2.1 投入资金对实验设备进行完善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对高中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成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要想得到顺利有效开展, 就必须获得来自国家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比方说, 对大型而完备的生物实验室进行建设、完善实验仪器和设备、购买先进的生物实验药剂等。这样一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就可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 并最终成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2.2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 学校需积极开展活动让生物教师参与教学培训活动, 使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其次, 学校还需采取措施对网络教研进行落实, 和其他学校进行合作交流。运用此种方法, 一方面可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得到革新, 另一方面还可提升其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素质, 最终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由此可见, 要想让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就需先转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 让其重点关注高中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
2.3勇于创新, 对教学资源进行利用
首先, 高中生物教师需积极创新、勇于思考,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对生物实验场景进行模拟创建。例如, 创建细胞结构模型以及制作小生态瓶的实验等。另外, 有些学校靠近农田, 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到农田间观察农作物、采集动植物标本。这样一来, 不仅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得到了有效进行, 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和调动。
2.4积极和生物研究机构进行交流
为了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技术含量, 学校就需积极和当地的生物研究机构进行交流, 并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 旨在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比方说, 利用课外时间, 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生物研究机构进行参观、开展生物实践活动, 并邀请专业的生物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运用这些方法, 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就可得到有效调动, 其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 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 为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就需采取合理措施从教学理念转变、师资力量建设、实验设备完善等方面着手, 使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正明.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 2012, (4) :133.
[2]侍东升.在新课程下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9, 25 (2) :62-64.
1. 前言
选取两组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性对比分析, 将两组实验结果及学生个体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调查的对象对实验组学生及对照组, 精神状况无异常, 实验学生皮肤未见明显异常
在实验中给予实验学生进行责任制的说明, 实验操作者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的质量, 保证实验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本研究针对我校接收的60例实验学生进行观察, 分别采用常规实验操作者和责任制实验操作者, 结果表明实施责任制实验操作者的实验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传统的实验操作者模式, 是实验操作者人员单纯的完成教师的吩咐, 并不具有主动性, 对实验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了解, 实验操作者人员只是在被动状态下完成教师的吩咐, 在为实验学生进行实验之后, 实验操作者人员基本很少有相互之间进行沟通, 对于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情况, 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并不了解, 所以相对来说实验操作者工作的程序较为简单。责任制实验操作者和普通的常规实验操作者比较, 具有以实验学生为出发点, 更注重视实验操作者质量与心理辅导, 更了解实验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学生个体[2], 能够给实验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方位实验操作者的特点。
实施责任制实验操作者, 让实验操作者人员和教师一样, 对实验学生的健康恢复工作负起相应的责任, 实验操作者人员在实验操作者工作中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术外, 还应该能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突发情况, 对于实验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除此之外, 实验操作者人员和实验学生的接触时间长, 机会较多, 具有容易及时发现实验学生问题变化的有利条件, 能够为教师提供可靠的相关资料[3], 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及实验员间对于实验学生问题的沟通, 对相互合作起到帮助作用。在责任制实验操作者工作当中, 对于实验者的要求也是不断的提高, 所以促进了实验操作者人员的主动学习性, 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担负责任的实验操作者人员因为工作职责明确, 所以能够自行遵守相关的制度, 通过实验操作者人员在责任制实验操作者中的轮换, 可以使得整个实验操作者团队的职业素养得到有力的提升。
2. 生物实验操作责任制的重要功用
提高实验操作者人员的职业素养, 提高实验学生的操作技术, 对教师及实验操作者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2) 操作上尽量减少实验对象的疼痛感, 在实验时需要对实验动物皮肤进行穿刺时, 最好选择实验动物的背部, 因为背部分的皮肤神经分布相对于其他位置较少, 在穿刺时能有效减轻实验动物的疼痛感。 (3) 在操作之前实验者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 在给予实验对象穿刺之前, 实验操作者人员需要彻底的清洗双手,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4) 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操作者人员需要加强巡视, 对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做出详细了解, 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突然不适或者其他的突发状况情况应给予及时相应的处理。实验室应保证3~5名实验者人员进行定时定点的观察和巡视, 了解实验学生的情况, 增强和实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并及时解决实验学生的需要, 如倒开水等。
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满意度为78.53%, 实验学生满意度仅为42.59%, 观察组实验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 针对实验学生学生个体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 实验学生学生个体满意率为79.14%, 对照组实验学生满意率为41.36, 实验学生比率为79.75%, 对自己所使用药物了解的实验学生由125例, 实验学生比率为76.69%, 对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了解的实验学生为38例, 比率为23.31%。
3. 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动手实践,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往往不问或是不敢问为什么, 教师往往自问自答, 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那么这时老师就变成了“传道授业”的人, 解惑便大打折扣, 很多学生徘徊在似懂非懂的境地。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来问“为什么”,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力, 使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正在学习什么, 学习到了什么, 疑惑的是什么。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能够进行清晰的梳理, 将学到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转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物的学习过程中, 很多问题光靠思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对一些问题产生深刻认识。例如, 对动物实验的认识中, 亲自用手摸摸动物环, 体会一下动物的曲线, 远远比文字的表述体会得具体和深刻。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 乐于去探索问题, 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 逐步的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晓红.在社区生物实验实验学生中应用责任制实验操作者的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8 (6) :723~724.
[2]黄晓林.探讨责任制实验操作者应用与生物实验实验学生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2) :72~73.
[3]孙田田.在小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02) .
关键词:生物实验;中学;实验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22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践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把学生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带向自然,体现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各种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去设计、操作、独立思考,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存在着对实验教学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现象,具体如下:
一、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原理不清楚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中,有一个演示实验为“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两组实验装置的区别在于一个装置中加了清水而另一个装置中作为对照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此时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植物周围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因为缺少了原料,所以植物即使在有光的条件下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一位生物教师在讲这个实验时,却说出了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结果当然是解释不通,学生们对这个实验也是一头雾水。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应了如指掌,才能准确地指导学生。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考核管理制度。
(二)实验设计不熟悉
例如,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节中,有一个活动叫做“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本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课本中给出了8种性状,学生先记录自己分别属于哪一种相对性状,然后,教师请全体同学起立,并说出他本人的这8种性状,当教师说到一种性状时,和教师性状不一样的同学就坐下,以此类推,当教师说完这8种性状时,班里全体同学都坐下了,以此说明性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存在的概率几乎为零。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说明了问题。可是,有一位生物教师在处理这个活动时,却对整个活动的设计不熟悉,让全体学生一会起立,一会坐下,重复了几次,却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事例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认真,尤其是准备实验时,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实验条件不具备
部分学校生物实验室及仪器药品配备不充足,造成了某些实验无法顺利进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新,寻求实验改进措施,变繁为简,变难为易,提倡生物学实验的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另外,还可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废旧材料,只要安全性没有问题,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在替代设计中由于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
二、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合作能力
生物实验基本都是分小组来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有分工,有合作。例如,学生在做“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这个实验时,每个小组就可以让三名学生同时做实验,一个人用银边翠为原料,第二个人用银边天竺葵为原料,第三个人用彩叶草为原料,三个对照实验同时进行,另外由一名学生负责记录。这样大大节省了实验的时间,而且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实验效果非常好。像这样的小组合作研究,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工作没有重要与否,功劳没有大小与否。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协调,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小的集体,学生想的是小集体的成功与否,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成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事情要大家精诚团结,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达成。
(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具体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先关的问题,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学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作出假设的能力(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制定计划的能力(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试验);实施计划的能力(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的能力(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能力(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等。通过生物学探究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物实验,学生还能获得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现阶段生物教科书中的解剖类的实验已经少之又少了,突出了编者的保护自然、保护动植物的环保理念,而且,生物实验中用到的活体的动植物,教师都要求尽量保护,实验完毕将它们送回它们自然生活的地方,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例如,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并不顺利, 他起初选用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 结果以失败告终, 最后他改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结果他成功地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结合定律。豌豆在杂交实验中有不少优点: (1) 豌豆不仅是自花传粉植物, 而且还是闭花传粉植物, 所以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就完全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破坏, 使实验结果不仅可靠而且容易分析; (2) 豌豆具有很明显的相对性状, 使结果非常易于观察和统计。孟德尔的成功, 归功于他选对了实验材料。如果当初孟德尔依然坚持用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的话, 只怕“遗传学之父”的称号就会名落他人了。相同的实验者, 在相同的环境下, 用同样的研究方法, 由于所选用的实验材料不同, 常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可见,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在生物学实验中是何等的重要。
一、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生物学实验成功的前提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 我们常选用洋葱叶肉细胞表皮, 此材料易得到、好撕取, 细胞的形状规则, 近似于长方形, 各个结构清淅可见, 而且透明, 易着色。所以, 很容易取得预定的效果。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选择用银边天竺葵。实验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叶绿体的地方才能进行, 没有叶绿体的地方就不能进行, 而且光合作用是否进行, 主要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 来判断, 实验设计时可选择一张健壮的银边天竺葵叶子进行, 在强光下, 几小时后取下那张叶子, 用酒精隔水加热, 进行退色, 然后洗干净, 最后用稀碘液进行染色。结果, 银边天竺葵叶子中央绿色部分变蓝了, 旁边的银边没有变蓝。这充分说明了有叶绿体的地方, 进行了光合作用, 生成了淀粉, 而无叶绿体的地方, 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无淀粉生成。实验很成功, 很有说服力。此实验, 亦可用银边吊兰作材料, 但银边吊兰叶呈披针形, 条状, 含叶绿体部分较少, 所以不是很理想。相反, 银边天竺葵叶片宽大, 呈圆肾形, 容易操作而且形成淀粉又多, 实验效果相当明显。而且银边天竺葵容易扦插, 在南方到处可见。因此, 选择生长旺盛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很容易获得实验的成功。
二、选择容易成功的实验材料
不一样的实验材料对实验的成功而言差别很大, 因此必须选择最容易成功的实验材料。例如, 在扦插实验中, 选择枸杞、柳枝或葡萄就较易取得成功;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 选择胡萝卜、菊花等无性繁殖力强的材料进行培养, 实验也容易取得成功。要观察果实的果皮结构就选用苹果, 因为苹果的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都很明显, 容易观察, 而且苹果易于得来, 在什么季节, 市场都有出售。
三、正确选择生物实验材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实验中, 我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比较, 发现如果用鲫鱼来实验就较困难了, 因为鲫鱼尾鳍颜色浅, 不易观察清楚血管情况, 它生猛易动弹, 不好进行观察。但是用泥鳅进行实验就好多了, 泥鳅全身颜色较深, 观察尾鳍看清血管较易, 而且泥鳅不太动弹, 好控制, 而且它耐活, 又较小, 容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而且它的颜色深, 易于观察清楚, 效果真的不错。可见, 正确选择生物实验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关于实验材料自身的选择要求
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当是健壮的、新鲜的, 新陈代谢旺盛、生物学特征也明显的, 这样实验效果才最理想。如果实验材料不新鲜的话, 生物的生命体征就可能发生改变, 就会影响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的目的, 还应当在适时的季节进行选材。比如观察鱼或青蛙的雌雄性别及生殖细胞时, 就应该在春天进行选材, 因为春天正是鱼和青蛙繁殖的季节, 要观察清楚雌雄个体及生殖细胞就很容易了, 如果过了春天, 不是青蛙的生殖季节就很难找到精卵细胞了。如果是用青蛙做神经反射的实验的话就无需在春天进行选材, 在任何季节都可以。
五、初中生物学实验材料的选取经验
初中生物学的实验特点是, 绝大部分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选择, 很多实验因为实验材料的选择不当而以失败告终。我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众多的实验材料中, 筛选出不少适合初中生物学实验的最佳材料, 现将其分享给各位:观察植物细胞时要用深色的洋葱叶肉表皮, 扦插实验用葡萄茎, 光合作用实验用银边天竺葵, 观察鱼尾鳍血管用泥鳅;用桔皮培养青霉;用吃过后的玉米棒培育曲霉, 观察雄花、雌花应用南瓜花, 两性花可用辣椒花, 菜豆种子观察可用花生, 等等。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 端正学生心态。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学生物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基本的科学原理,了解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仪器,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勇于探索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教师自身就应该对实验课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师先前准备。教师应在课前进行一遍实验的预演,从实验过程中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其次要做好实验的预习指导、讲解,分析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设计好各种记录表格,特别注意交代一些有毒、有害药品试剂的安全事项,消除安全隐患,这样才不至于在实验中手忙脚乱导致实验失败。
二做好实验小组的划分与指导工作
小组合作是一个考验集体力量、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学生自主交流能力的活动。实验操作有时需要两个人甚至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当然有时也会受到学校实验设备数量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小组的划分与指导工作。
1.小组的划分。一般采取座 位就近的原则,这样方便小组间动手操作实验及探讨问题。小组既然已经产生就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有的小组实验顺利开展,有的小组茫然如一团散沙。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安排工作,责任到人,分工到位,不要让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各小组推选出一个有能力的小组长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2.发挥小组力量。在实验开展之前,教师可在实验的预习指导、分析时提前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有一个动脑思考、自我设计、准备实验的过程,摆脱掉学生模仿老师演示或者按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的僵局。
三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的选择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的实施也是教师安排的,学生既没有机会去思考或询问,也不能去尝试。如关于鼠妇的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另一方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准备问题。通过亲自捕捉的过程学生就可以明确鼠妇生存的环境是怎样的。
四掌控好课堂
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要求100%完成,以期做到全体参与、全员发展,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1.优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验证原理,一般由教师一人操作,学生被动观看,弊端是学生动脑但没动手,手脑分离。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改善演示实验的弊端。可以在实验课的后期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定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准备工作、完成实验并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由于学生思路受限制较少,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创新性想法,对指导教师本身也很有启示作用。
2.合理分组操作。分组实验过程中,一般2人一组,1人操作,1人记录,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在课前培训骨干学生,实验时让他们在每个小组里示范,最后让每个学生分别操作,并由骨干学生对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核,这样可大大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教师角色。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五改进评价方法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生物实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验课不能只重实验结果,而应看重实验过程。故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方向。具体来说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操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实验进行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最积极主动,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适时给予表扬。小组长在每次试验后给组内每位成员打分也是不错的评价方法。
2.评价意义。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当然也就更好地实现了优化自主体验和评价矫正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九中弘光分校)
【关于生物实验的论文范文】推荐阅读: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师评语12-04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11-30
谈生物化学实验课与学生能力培养论文07-22
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设计12-02
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10-12
生物实验10-26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10-08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05-29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