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术科教学模式进行综述,介绍了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术科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以店长管理课程为例,对术科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計进行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1: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连锁企业管理》是高职院校培养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随着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改革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当前解决的新课题。从《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方面进行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连锁经营;连锁企业管理;教学设计

文献标识码:A

1《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连锁经营专业的课程定位

《连锁企业经营》课程是在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该课程的开设符合连锁经营管理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连锁企业经营》以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连锁经营活动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养,同时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连锁经营的本质、基本特征、连锁企业开发方式以及基本连锁业态,为后面《连锁企业门店开发》、《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目前《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学理念以传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

目前大多高职院对于《连锁企业管理》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平台,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高职院校关于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导致教学中只有理论,缺乏实践,学生难于理解连锁经营的本质与工作特点,未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缺乏必要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方案,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2.2课程教学内容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

《连锁企业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历年来选用的教材如《连锁经营原理与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等一些教材内容与《零售学》、《物流管理》等交叉重复过多,又由于每年授课教师的变动,《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形成一个规范而完整的教学体系。

2.3课程教学手段、方法较单一

《连锁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覆盖面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上投入不足,理论课堂上没有投影仪和多媒体,任课教师只靠传统黑板、粉笔来讲解,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表达清楚,而学生之前对连锁经营缺乏必要的认知,理解起来有很困难。

2.4课程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实施

连锁经营专业在高职院校院校,目的是培养素质高、技能性强的连锁管理人才,使学生较快的适应性连锁企业的岗位要求与操作流程。而目前的高职高专连锁企业管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极小,大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2.5课程考核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考核,仍以理论教学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考试形式比较的单一化,仅仅局限于卷面考试;在成绩评定上,以期末的终结性教学测评为主,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评价。

3《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思路

3.1重塑《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理念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理念,应该符合高职院校对技术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核心,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此,该课程设计上要结合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突出连锁企业管理重点内容的讲解、实训以及实习,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向市场提供理论基本够用,技能十分娴熟的连锁企业管理人才。

3.2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连锁企业管理》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是关于某一学科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如何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连锁企业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建立后,无论教材的变动,还是任课教师的调整,该课程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始终是一个规范而完整的教学体系。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具体教学内容按90学时(理论+实践)设计如表1。

本课程标准将《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三个模块:即连锁经营基础知识篇、连锁企业的技能管理篇、连锁门店综合运营篇,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先理解连锁经营基本原理和知识,并掌握连锁企业需要的各项管理技能,最后结合连锁门店的教学实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大大提高。

3.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可以借助现代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相关音像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讲店面设计、商品陈列时,实践教学中学生分组去调研,实地考察,我收集了很多案例图片资料;他们也收集了很多丰富的图片,在班级交流讨论时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来展示。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采用,深入浅出地达到让学生学会的目的,使理论教学课堂显得生动而丰富。

(2)现场教学讲解。

现场教学是连锁企业管理教学联系实际的另一种特色形式,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我们校内实训基地教育超市、物流中心和其他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具体分两种形式:

①集中指导教学,即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在实训场所,为学生现场集中介绍、讲解。

②分散指导教学,即先把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模拟的企业,每个小组设一位组长,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先把相关实训要点交给各组长,由组长讲授知识;其整个实训过程教师起宏观协调和综合指导的作用。该教学方式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人数多规模大的综合实训项目。

(3)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推动教学,把教学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而又自成体系的教学单元。把某些典型的教学项目,从实际企业管理活动出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要完成任务的分解、任务前的准备、任务的开展、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评价等。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4改善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

(1)投入校内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室,学习机相关的操作技能,学生可以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模拟行业业务操作,系统地掌握各业务环节的关系。学生通过仿真的软件操作,既熟悉了与本课程的相关的技能要求,同时缩短了将来适应企业工作的距离。该教学形式和第一种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更迅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

(2)加大教学实习,增进与校内外企业的合作。

连锁企业的教学实习,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时间,使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连锁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要着重与实施连锁经营方式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岗位轮换、班次轮换等,使学生解了实习的连锁企业的组织制度,掌握连锁企业店长、收银、理货、盘点等主要作业内容和作业中的技巧和规范,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

3.5建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该课程综合考核采用项目任务完成、期末笔试及实训操作、实习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

(1)采用项目评价的评价过程。不再采用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单一评价手段,而是注重学生实训、实习的表现的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侧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由于采取的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上,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职业素养,各个任务评价成绩之和就是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笔者结合任教以来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探析《连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具体实施及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学生掌握连锁经营运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光财.连锁经营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操阳等.连锁经营实训[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刘丽君.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初探考[J].科教文汇,2006,(12).

作者:孙双娣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2: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术科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术科教学模式进行综述,介绍了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术科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以店长管理课程为例,对术科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計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经类专业 术科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店长管理 开发 设计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实现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素质、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全面提升。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训练为主导、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构建理念,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开创了“术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为了践行“术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术科教学模式综述

(一)“术科体系”课程开发思路。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将课程类型分为“术科课程”与“学科课程”两类。“术科课程”以核心能力的获得与提升为目标。因此“术科体系”的课程是以提炼核心能力,将核心能力分解成能力模块,针对能力模块设置术科课程,围绕术科课程设置学科课程。配合能力的提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参加校外实践等。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技术科目为主线穿插教学,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其中,技术科目(术科)对应学生“能力”的养成训练,学科科目对应学生“知识”的养成训练,素质科目对应学生“素质”的养成训练,形成学科课程、术科课程、素质课程三位一体的“术科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术科体系”课程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二)“术科模式”教学实践。在“术科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全面铺开的同时,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2级、2013级试点班在年级中先后进行了两次选拔,遴选出学生组建新班级,定位术科试点班。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为试点班进行授课,授课的模式根据术科体系开展。教学实践中,有以下的特点:一是班级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强化学生的管理意识。例如,在师生沟通会上,学生对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献计献策。沟通会完全由学生干部和学生来主持,在教学中,把课堂和方法都教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二是多种形式进行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三是教学按照“术科”“学科”并重原则组织教学,全面实施“双证书”“专本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授课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加强职业素质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兼职及校内勤工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五是校企共建教育教学平台,尽可能地将真实的学习环境和例子提供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例如到和桂集团、星巴克咖啡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

实验班的试点效果较好,随后在相关教学系的其他财经类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陆续展开。

(三)财经类专业运用术科教学模式的效果。具体如下:

1.具有创新性。以技术科目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术科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创新性。基于“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以学科科目对应学生“知识”的养成训练,以技术科目(术科)对应学生“能力”的养成训练,以素质科目对应学生“素质”的养成训练,形成学科课程、术科课程、素质课程三位一体的“术科”人才培养方案。

2.具有实践性。以实验班的形式开展创新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是在专业学生中遴选实验班学生,目标性和针对性强;二是基于术科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师生互动性强;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进;四是校企合作可以深度并有效地融入教学各项环节中。

3.具有成效性。一是学生职业能力普遍增强,如实践策划案得到企业充分肯定;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如有70%以上的学生同时参加本科自考学习;三是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如全班学生100%参加社团活动,90%以上学生申请入党。

4.具有推广性。一是形成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二是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主动和自觉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练员”作用更加突出;四是容易普及和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二、店长管理课程运用术科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

(一)课程介绍。店长管理课程按照门店管理工作的内容,由浅入深讲授店长定位与职业素质要求、店面规划设计与管理、商品管理、员工管理、商场销售与客户关系、店面异常情况处理等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门店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门店管理的基本策略及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创业所需要知识穿插在对应章节中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门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策略技巧,为今后的就业乃至创业打下基础。

1.职业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全面掌握店长能力和素质、岗位要求、店面规划设计与管理、商品管理、员工管理、商品销售与客户关系、店面异常情况处理等职业技能。

2.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理解和掌握门店经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加强对门店各部门管理的重要性,系统地掌握从事店长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了解和掌握店长岗位职责、门店营运流程、作业标准等知识。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本门课程是培养顾客意识、形象意识、成本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术科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创新和特色。店长管理课程围绕术科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课程分解成相应的课程模块和学习模块,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连锁门店店长的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第三,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设计教学活动;第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第五,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中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岗位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设计有岗位针对性、操作运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店长管理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店长定位与职业素质要求、店面规划设计、商品管理、员工管理、商店销售与客户管理、店面异常情况处理和综合实训等7个分类课程模块,先进行理论教学,讲授店长作业知识、卖场布局、门店运营,同时,随课程进度安排,采用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分散进行课程内实训。理论教学结束后,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并通过实训室实训,训练学生在商品陈列、理货和团队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课程授课中,按照模块进行实际模拟训练。通过学生反复训练、教师现场更正和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应技能,教师实现由“授课员”向“教练员”的转变。例如在讲授到店长开早会流程时,在与学生分析早会流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后,分组布置开早会的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早会的设计,反复练习,在训练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早会激励和总结的设计,结束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点评,指出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效地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又如在学习员工管理模块中招聘员工的内容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应聘员工和面试人员,虚拟面试的流程,教师进行点评,从而达到招聘及应试训练的目的。

三、店长管理课程运用术科教学模式的思考

为使术科教学模式真正落地,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店长管理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中,要结合高职院校财经类学生的特点,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以熟练掌握技能和技术为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对于术科教学模式在店长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结合案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把店长管理课程中不易理解和想象的知识点融入一定的情景中。在教学前,有针对性地收集案例和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既可以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又可以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概念和知识点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把握的。

(二)加强情景教学,刺激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师生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设计中,对店长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景进行再现,由学生亲自反复多次参与完成,通过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和设计,转变重复且机械的知识学习,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训练积极性得以提高。

(三)引入任务型教学,强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紧扣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次授课目的更为明确、内容更加实在、效果实现最佳。整个教学也紧紧围绕着“提出新的任务—分析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最后进行总结”而展开。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形式的出现,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师通过视频、音频、FLASH、图形、文本等表现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接受信息、理解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穿插视频等内容,也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解决学习困难等目的。

(五)完善训练内容设计,教师主动向“教练员”转变。术科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是让教师由传统的“授课员”向“教练员”转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颠覆以往的教学习惯,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积极探究更有效的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将传统课程中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听”转化为教师不停的“训”、学生不停的“练”;将“灌知识”演变为“练知识”。

在术科模式的指引下,财经类专业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证明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同时,一批基于术科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也陆续出现,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术科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将进一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践,最终为高职职业财经类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盖克荣.高职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2]倪志勇,任燕萍,张桦,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3]舒江云.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2(4)

[4]张振元.论职业教育的术科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5]陈淑芬.基于术科导向的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广西教育,2014(5)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术科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高 洁(1982— ),女,山西孝义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责编 卢 雯)

作者:高洁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连锁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摘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划年度单元构建“1+1+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方人才培养意愿强烈,校企资源利用率提升,校企双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清晰有效。以连锁专业为对象,匹配层级渐进式的校企合作群项目开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职人才成长的多样性需求,有效实现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符合我国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实践案例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张波(1977-),男,江西九江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流通管理。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发布,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在此背景下,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改革传统人才培育方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然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与高职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有效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功能,实现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初衷。查阅中国知网,涉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题的文献较多,共计635篇,其中多数文献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而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连锁专业为研究对象,与广州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群构建弹性周期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层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经过4期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对连锁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测评,结果显示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满足我国高职对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一、高职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弊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样式[1]。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而言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2]。“2+1”培养模式是我国在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在教育部16号文发布之前,我国高职主要采用该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学界对“2+1”培养模式的解析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是“2”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1”即1年企业顶岗实习。其二是“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三年学制下,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对专业教学设计进行改革,用两个学年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第三学年按照所面向的岗位,或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2+1”模式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高职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在试行初期,具有充分的优势,如实现了高职育人2个阵地(校企合作育人)、共享社会资源即实现学校企业资源的互相利用、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2+1”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一段时期后,其模式运行方面的弊端逐渐体现,具体体现:

(一)企业方合作初期积极性主动性高,后逐渐冷淡

“2+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实现校企共同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如2年校内培养1年企业培养的进程共享校企资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2”和“1”的过于硬性划分,如“2”由学校负责培养,“1”由企业负责培养的方式,造成学生无法很好适应企业环境,顶岗实习过程多流于形式,企业无法获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共赢,造成初期主动性逐步下降,甚至部分企业解除合作关系等案例出现。陈烈强等认为根据在该模式背景下形成的订单班普遍存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重视学生短期就业效率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对订单班均无长期打算等[3]。

(二)校企沟通不畅、职能不清、无法实现联合培养共赢初衷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由于校方均以专业为单位开展,因此学校是派遣专业教师或者班主任与企业进行沟通,同时企业方则是多以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和校方教师开展沟通,在这样的模式下,沟通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校企均无专门的行政职能部门开展合作育人项目的沟通,因此,在育人职责上不清晰,职能发挥受限制,与最初的校企共赢逐渐背离。

二、高职“1+1+1”人才培育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一)高职“1+1+1”人才培育模式

高职“1+1+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对高职三年学制按照年度为单元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遵循职业技能形成规律,将大单元划分三个独立又递进关联的小单元,即认知学习“1”年(1年级为专业职业技能的认知)、技能掌握“1”年(2年级为专业职业技能的掌握)、综合能力形成“1”年(3年级为专业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各小单元由校企双方共同执行,分工合作完成,如图1所示。

(二)高职“1+1+1”人才培育模式的特点分析

教育部高职16号文提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开展有效的改革,从而更加匹配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因此,根据“1+1+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施状况,与传统“2+1”模式进行对比,如表1。

三、高职“1+1+1”人才培育模式的实践案例研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广科”)是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一所理工类为主的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办校坚持双主体育人理念,在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共赢共建领域走在前列。其中《“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内涵、路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学校也成为国家首批具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资格的院校。自2011年起,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广州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开展深度融合的“1+1+1”育人模式,并于2014年开展广东省第一届连锁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项目。在本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层级渐进式的校企合作群“1+1+1”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连锁专业委员会,构建“1+1+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3个“1”人才培养目标及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于2011年成为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员单位,并与多家广东省知名连锁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聘任协会会长、知名企业经理等专家共建了连锁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对“1+1+1”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审议,并对实施方案和项目的开展进行规划。将连锁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年度单元划分,总体目标与专业合作企业群共建,重点以“百佳经理人”(中级主管)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细化每个“1”的年度培养目标,如“1”一年级(认知学习)、“1”二年级(岗位技能学习)、“1”三年级(门店综合岗位管理能力培养)。

(二)打造校企合作群,实施层级渐进式经理人成长项目,实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为匹配“1+1+1”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育人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包括师资、实训场所、实训设施设备等,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遵循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基础上,连锁专业与校企合作群共同开展了协同育人的层级渐进式经理人成长项目,以项目实施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的单元年度进程,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具体实施框架如图2。

图2中可以看到,广科连锁专业重点与4家连锁企业(广州百佳、百胜广州、麦当劳广州、中国人寿广州)展开层级渐进式校企直通车合作项目,项目具体展开方式如下。

第一层级:第一学年(第一个“1”),在与校企合作群共建双元师资团队基础上,通过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团队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展专业通识教学,并在第2学期在不同企业完成认知实习项目(分小组团队),目的是完成该学年学生对行业和企业的认知,逐步产生专业兴趣,即培养专业兴趣同时又支持人才个性能力的发展。

第二层级:第二学年(第二个“1”),校企合作群与校方共建的双元师资团队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校外真实环境项目以让学生能够真实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在该年度第一学期与广州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开展百佳校外经历人实践教学项目。目前百佳经理人校外实践教学项目已经开展了4期(2011年度开始第一期,百佳经理人获学校立项为校外教学企业),每期4个月,学生实践教学岗位包括顾客服务、门店销售、行政办公、理货等8个岗位。在完成该层级的实践教学项目后,大二第二学期,则开展与4家合作企业开展直通车育人项目。该项目基于校、企、生三方意愿的选择和确定(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企业资源的投入意愿),选择进入项目的优秀学生将进入企业中基层的人才培养环境,主要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培养的经理人直通车项目(如百胜经理人直通车、麦当劳储备经理直通车项目等,该项目由校企双方共同为学生量身订造,即满足企业中基层人力管理和培养的需要,同时也能够适应校方的教学、项目实践的管理要求。

第三层级:第三学年(第二个“1”)。第一学期持续与4家企业的经理人直通车项目。直通车项目根据人才培养时间,基本保证在1年实践将学生从基层员工培养成为储备经理、门店主管等中基层管理人才。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可选择继续在企业进行具有职务的顶岗实习进程,也可在其他相关企业开展顶岗实习进程,在大三结束学生毕业时,通过考核学生具有中基层管理职位,或者拥有丰富的中基层管理经验,大受连锁企业用人单位欢迎,从而真正实现连锁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输送的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广科连锁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功开启4期,辐射学生近1000人。通过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学生职业能力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多家连锁企业进入我校开展连锁专场招聘,有近20余名2010级毕业生任职于百胜广州门店(担任副经理),近百名学生分布在珠三角连锁企业担任门店经理等核心管理人员。同时,“1+1+1”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学校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师资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获得提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资源互补,在年度人才培养进程中分工明确,职能清晰,便于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师资的资源优势,重点是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使学生在传统理论学习基础上真正掌握了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同时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校—企—生”三方共赢,实现“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4]。实施开展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符合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建设的指导思想,本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案例为我国其他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育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教育研究,1983(2):22-26.

[2]魏龙,张国东,张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时空,2010(1):42-44.

[3]陈烈强,等.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9-12.

[4]孙爱武.传承“做学合一“理念 彰显高职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3(8):100-103.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作者:张波

上一篇:对新教师的发言稿下一篇: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