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催生着改革和不断创新,这一模式重点强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对话式教学模式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这一模式实现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对话,呈现出学习气氛活跃的现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1: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实践性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具有较大的重合度。如何让小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当适当的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使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实践性在此基础之上得以强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性

引言

实际上将生活搬到数学课堂上来,并以此来服务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传统的以及运用频次较高的教学策略。很多教师以及教学者在数学教学中都注重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开展,使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得这一教学策略真正的展示出实效性,就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开展的科学性应对,使其能够真正的将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发挥到极致。

1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当秉持的教育理念。

1.1教师应当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互联系的技巧性教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数学常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生活与数学常识相互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之上,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探索性的教学意愿。比如分数学习,教学以模拟一学生当天开生日派对拉开序幕,通过改变生日蛋糕的分享人数(小队、小组、全班等),让学生在浓浓的生日气氛中直观地理解分数中的分母与分数值的关系——“分母小,分数值就大;分母大,分数值就小”等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将生活中的大量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教学,使这些案例的生命力充分展示,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真正的得以增长。因此,将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技巧性教学的方法,让这些技巧性教学能够真正的承担起推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使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加富有实践性。

1.2教师要重在引导而非强制性的管束

所谓的重在引导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的学习,而非强制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内容。亦即,所谓的注重引导而非强制,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善于从引导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教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也才是能够充分的展示出其应得的教学效率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善于让学生去主动性的思考问题,而非将自己所知道的数学知识强制性的灌输到学生的认知之中。

1.3教书要注重探讨性的教学。

所谓的探讨性的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探讨性的教学氛围。这种探讨性的教学氛围,往往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状态都能够得到增强,学生学习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因此探讨性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最大程度的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反思性,而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也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得以形成,并能够展示出更好的绩效。

2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分析

2.1刺激学生主动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学生能否主动性的进行学习以及能否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在客观上关系着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塑造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当真正的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塑造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的效率性。如在“小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构造了琳琅满目的模拟超市,学生通过各种物品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去发现小数的特点,并通过物品的买卖过程,很快掌握了小数的特点,并学会了小数的写和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主动性和创新性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出来,在客观上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应当成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才能够塑造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使其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并由此来塑造更为良好的教学实效。这是认知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并且真正的使其展现出教学效率的重要维度。

2.2游戏性的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游戏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游戏天性发挥出来,通过让学生在其游戏天性发挥的过程之中来实现其对数学学习的目的。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就是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使得教学过程展示出对小学生学习天性的关照。因此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的因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就离不开这种游戏性教学方法所带来的适应小学生学习天性的特点。

2.3提问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提问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明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不足之处而探究,旨在通过激励小学生去探究某一问题,来使得小学生在促进其天性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如一年的天数是多少?一年有几个月?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月有31天,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小月有30天,其中4、6、9、11月为小月,2月十分特殊,有28天或29天,所以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因此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各有侧重点的教学方式的展开,这样才能使得生活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也正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才能真正的展示出对小学生学习天性的关照。

3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育因素要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来,以此才能够真正的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渗透生活化的因素,也能够真正的使得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得到关照,由此来塑造小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進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宏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2]王玉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 (9).

[3]陈雯雯. 小学数学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

作者:郑为平

实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在教学实践中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对话式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催生着改革和不断创新,这一模式重点强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对话式教学模式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这一模式实现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对话,呈现出学习气氛活跃的现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话式教学

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加顺畅的进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搭建一个可以进行互动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加和他人对话交流的机会,以利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激发在于使用对话式教学模式,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本文就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生态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有目的引导对话,在课堂中体现“对话式教学”

实施对话式教学的一个关键和核心的点就是参与对话的相互两方要在心灵上默契和感情上共鸣,才会有思维的直通车。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偏小,知识的储备还不怎么丰富,看问题还存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性等,因而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进行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课堂展开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担负引领者责任,实现学生参与的对话具有一定层次性,以实现对话式教学目标。

例如,娟娟有上衣3件,其中鹅黄色1件、天蓝色1件、粉红色1件;下衣也有有3件,分别有1条中长裙、长裤和短裤各1条。设想娟娟可能在穿着时是上衣和夏装各1件相间着穿,问娟娟衣服的穿法会有几种?有学生在思考后回答:只穿一种上衣,可以换着穿3种下衣,3件上衣就能搭配9件下衣,3×3=9,可以看出穿法有9种。也有学生提出另一思路,从下衣开始算起,1件下衣可以搭3件上衣,3件下衣就可以搭9件上衣,3+3+3=9,一样得出衣服穿法有9种。在对话中要留给学生有想像的空间,可以说出几种不同的思路,举的例子要和生活紧密贴近,如此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实现。

二、课堂提问引导,让课堂对话生动活泼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抓住发现的问题来导引对话在学生间展开,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并在解决问题中达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交替对话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课堂活跃性的提高。

例如,在“认识方程”的学习中,我的做法是准备一些问题向学生提出,如“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间联系在哪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研究问题,然后安排师生讨论,对话,安排生生讨论,对话。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对话,发现新问题。像:如何解方程?依据是什么?方程和等式两者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方程中的等号要放在字母右边?是不是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解方程来求解?学生积极的对这些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和讨论,依托对话平台开展对话式教学。

三、课堂练习的引导,有助于问题拓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依靠他们自己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后,就要及时的安排一些联系进行巩固。这样的联系,教师应结合新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问题要针对性强、有一定层次,对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兼顾,重在运用,重在对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考查。不仅如此,练习还要对学生知识视野進行拓展,表现出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度,让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体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一课教学时,我先给学生一道教材中的练习题:“一张靶纸共3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到多少环?”学生研读教材后进行自我练习,回顾前面学习的方法,对其进行列表、调整、计算并找出规律。总结后发现,所有可能的情况很容易列举出来。再仔细观察和计算,发现在同一个圈里都投中的结果有3:10×2=20(环),8×2=16(环),6×2=12(环),进一步计算后学生发现了16环是重复的结果,把重复的16环去掉,还剩:3+3-1=5(种)。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假如将“小华投中2次”改成“小华投了2次”,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一番思考后,学生感觉到投了2次有几种情形:可能投中两次,可能只中一次;可能两次都没有投中。这样的结果和例题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不同了。这一次,学生在思考中大有收获:习题的一字之差,结果就大相径庭。在这一课里,学生有了新的收获,就是数学解题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因而我们在解题时不能固守成规,需要灵活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得益于我们在课堂中大力推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源于学生自觉克服原有经验,自觉找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经历了这样的嬗变后,自己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都相应得到长足的提高。

总之,新课改的情形下要求我们十分重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当成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的意义巨大。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由于以生态学当成视角,其对生态态度和思考方法更加重视。在课堂上,它所关注的角度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因而这样一种教学手段有力的组织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4):67

[2]陈惠芳.追寻“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价值[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65-68

作者:汪小波

实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3:

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分类

【摘要】数学课堂必须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获得真理的过程,从而积累活动经验,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那么,为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小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程度,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可以按照行为的操作活动和思维的操作活动这一标准将数学活动经验分成行为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数学思维的经验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数学活动经验的定义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它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里的活动主要是指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和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具体操作与形象操作的探究活动。那么,经验主要是指一种感性的认识,包括直接性经验(事实的接收与传递)和间接性经验(经历经验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与体验)。数学活动和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获得真理的过程,从而积累活动经验,可以为学生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数学活动经验的分类

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分类,目前也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为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小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程度,了解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和呈现经验的不同层次,从而为组织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可以按照行为的操作活动和思维的操作活动这一标准将数学活动经验分成行为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数学思维的经验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数学活动经验的分类在教学中的应用

1.行为操作的经验的应用

行为操作是进行抽象的直接素材,学生在实际的外显操作活动中可以获得来自感官、知觉的直接感受、体验等经验。行为操作的经验,一般是直接经验。

例如,一年级学生通过摆一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再一次拼出正方形、三角形和自己创意设计新图形的过程。既可以获得行为操作的数学活动经验,也能够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交流、回味,从而加深对复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探究的经验的应用

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發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主要是围绕已有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数学活动,这里的活动既有外显行为的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是把行为操作与思维操作融于一体。同时,这种探究的直接价值取向是问题解决,而不仅仅为了获取第一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经验。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算理中,既要有行为操作(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又要有数学思维的思考(在通过摆一摆、拨一拨中,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把行为操作和思维融于一体,同时,在这个探究活动中,获取直接感知经验、体验经验并积累探究过程行为操作经验。因此,在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过程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教师在启发学生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学生就胸有成竹了,很快地掌握了算理,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3.数学思维的经验的应用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归纳的活动、数据分析的活动、类比的活动、推理的活动等。这些数学活动,集中反映了数学的学科属性。学生在这些思维操作的数学活动中,可以获得归纳的经验、数据分析的经验、推理的经验等数学思维的经验。

例如,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率》中,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要领24个呼啦圈,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个呼啦圈?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6+4)×24以及6×24+4×24,通过数据分析活动,发现这两个算式不管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还是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个呼啦圈,最后的结果都是求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个呼啦圈。因此,经过数学思维推理出(6+4)×24=6×24+4×24,再观察比较这个两个算式里,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自主列举类似的等式,大胆提出猜想:是不是所有这样类似的等式都相等呢?经过举例验证的活动中,归纳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率(字母表示:(a+b)×c=ac+bc)。学生在经历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中,积累这样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思维模式,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直接思维经验去解决问题。

4.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应用

小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在数学中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直接经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事实上,小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很多东西,逐渐积累创新的直接经验。

例如,在学生学习《克与千克》的质量单位中,由于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无法通过观察清晰获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比如:一头牛会是400克吗?1元硬币和1角硬币比较哪个更重?反复让学生经历对学生材料的掂一掂活动,加深肌肉对质量大小的记忆,从而积淀关于质量时自觉成为参照进行分析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很有必要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完整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责任编辑 胡春华

作者:利燕妮

上一篇:业务培训方案3篇下一篇:班会演讲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