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推荐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篇1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我们应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及因材施教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两方面是我国现今小学教学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分层教学法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分层教学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正受到全国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及教学的实效性,为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受益,我们不断地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分层次教学一刀切的教学瓶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针对学生自身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分层及教学内容分层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难度、不同容量的不同要求,让每名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各方面和谐的综合发展.班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不易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会造成“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到处可见.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的新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多变的、动态的,并非是贴标签式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会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发现、选择、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会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跃进.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分离分层

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前,为确保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对全班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优异具体了解,还要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自主探究和性格差异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教学.(二)确定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把学生分层分类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依据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难易度不同层次的目标.(三)分层提问

在提问前,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步从易到难过渡,都能积极的回答提出的问题.(四)分层练习

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其的查漏补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练习也注意分层,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考虑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并注意在难度和题量上加以区分,形成阶梯状分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的实践是从学生个体分析,作业辅导,学习目标,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的.1.了解学生

对于分层教学工作的基础实施,了解学生是其教学的前提,从新课程的改革以来,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开始加深,教师会私下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思想背景的情况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在这样一种基础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组,让他们可以取长补短,综合发展.2.作业分层布置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3.学习目标

按照“因材施教”理论,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关键,可以了解学生们各自所处的阶段,并及时的给他们补充新的知识,让他们吸收和理解.4.分层辅导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利用教师给其辅导的机会,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若是都对前面学的知识没有理解,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很吃力.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他们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中等生要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优生则要强化他们对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对后学知识的联系.5.分层评价

找到学生身上适当的出发点,对学生合理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帮助、理解和支持,并不是埋怨、责骂甚至侮辱,评价学生或许只是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会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篇2

对象: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小学二年级 (6) 班为对照班, 二年级 (7) 班为实验班。

时间:2007年9月~2008年6月。

方法:实验前, 对两班学生的立定跳远和投掷成绩进行测试, 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请学生对各自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调查、分析, 发现差异不具明显性, 说明两班学生素质基本相同 (见表1) 。

(1) 对照班沿用一般常规教法, 即从准备活动开始, 统一做队列练习, 慢跑、徒手操至上课内容均采用一刀切手段。实验班课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2) 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对比, 试图发现两班差异的显著性。

二、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实验操作

本人在二年级立定跳远和投掷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 充分了解学生, 合理划分层次

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组, 分层前必须对所教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再进行合理分层。教师要多注意、了解、观察学生的运动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是否积极参与, 弄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当然分层教学的层次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随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同样, 这个学生在这项教材中分在这个层, 在那个教材中就可能分到另一层中去。进步了可升, 退步了就降。

2. 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各层次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的需要,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层次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

3. 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方法因人因情况而异

教学中, 教师的辅导要根据不同层次而异。让优秀层学生独立练习, 目标技术全面, 质量更高。对于良好层次学生及时指导并改进技术动作, 培养体育骨干, 共同完成。对下等层次的学生采用个别指导, 降低难度, 详细讲解, 分步完成。

三、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 (7) 班通过一个学年教学, 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很大的进步 (见表2, 表3) , 平均分由原来的81.0分上升到了90.7分, 肩上投掷技评分由原来的8.8分上升到了9.4分, 对照班立定跳远平均分分别为80.6分和81.3分, 肩上投掷技评分为8.9分与9.0分, 经过实验后, 两班成绩差异明显, 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 分层教学具有显著性效果。 (投掷技评满分10分)

四、分析结果

(1) 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 它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 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 分层教学,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运动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 分层教学, 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 分层教学使学生既有竞争意识, 又有合作意识。可以培养更多的体育小骨干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 互帮互学的能力。

五、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作为能够让不同学生在同一堂数学课上都能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让同一个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在课堂上有所提升。要想恰当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就要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分成三个不同的数学学习层次,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能力布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完成小学数学的学习。

一、恰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

层次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恰当分层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尽管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但是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水平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平时的授课以及细心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教师将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及智力水平较高、习惯较好的学生分到A层;将数学学习能力较好、学习兴趣较强,以及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分到B层;将数学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分到C层。不同的学习场所,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就可以将学生从下一个层次上升到上一个层次,跟随上一个层次进行学习。

2.恰当分组,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学生已经被成功分层后,教师就要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里边。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要具备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一个合作小组要以4~6人为宜,这样才方便每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要布置针对性的学习题目让学生完成学习,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也要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同一堂数学课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多媒体辅助课堂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每一个学生接受起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个课程进行授课时,要让他们对自己这一个层次的学生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有针对地性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堂分层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针对性。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出示一些物体的形状,引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寻找,哪些是圆柱体。之所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寻找,是因为这个问题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解答。而在第二张图片:“说一说,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就可以引导C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因此这个问题较简单,A、B层次的学生回答起来都很容易,所以,就应该多给C层次的学生机会。而到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A、B层次的学生多发言,多给C层次学生思考的机会。而当学生在习题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完成,并且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层次的习题完成了就可以完成下一个层次的习题,方便学生自我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结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课本上的知识难易程度基本上是按照中等学生来制订的。这样的数学课本,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在课堂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感觉到听若天书,很多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且在自己相应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提升。如,在“百分数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思考“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接下来教师再出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的写法、读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开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闯关冲刺。闯关冲刺的题目,教师要规定什么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什么样的题目,还可以在本层次的基础上探索上一层次的题目,同时教师要注意闯关的题目,不仅可以将课本上的整理和复习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展示,教师还可以根据A层次和C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习题的补充。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上,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的训练,而且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让自己的数学能力获得提升,较好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不仅要精心预设,而且课堂提问也要逐步深入,还要在课外作业中分层作业,并进行分层评价

1.学习内容精心预设,课堂提问层层深入

教师对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对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到精心预设。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针对课前已经了解到的学生的数学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学案。教师要针对已经掌握圆的面积推导公式的学生,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详案,而对还不知道推导公式的学生,设计让学生追溯公式的来源的学案。而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从旁点拨与指导,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课堂提问要逐步深入。教师因教的内容不同或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如教学《概率与统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看情景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概率与统计的简单应用。但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师要在课堂提问时层层深入,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同一个教学环节做到独立思考,层层深入思考问题。

2.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分层设计,教学评价分层进行

在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首先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作业的完成中都能够有针对性,获得知识的训练、能力的提升。在课外作业的拓展延伸中,教师除了布置常规的一些习题外,再提供一些选做题,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常规习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励。对学生的成绩评估形式也要多样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恰当的全方位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自主拓展延伸。

总之,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策略,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都能够获得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倪晨瑾.如何避免小班分层教学的“软伤害”[J].辽宁教育,2010(4).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篇4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同时让后进生不掉队,使班级整体得到优化。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严谨性、开发思维的学科,同时也是学技术的基础,物理、化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都需要数学做基础,如果数学学不好,那么学习这些就会十分困难。在同一班级里,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和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个性、兴趣、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教学充分正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高的发展,让学生在每节数学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2]。分层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符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5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和推广的艰难使我们必须寻求知识、能力及考试成绩多赢的新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暨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一、分层教学是以人本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这样的困难,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照中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备课上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校采取了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做法,高中物理课任课教师发现无论在重点班还是在普通班都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说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学习智能差异明显,应该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力求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首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长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同时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螺旋动态变化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分层教学营造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等和广阔的机会和空间。分层教学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基本理念,促使每个个体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消除差异,而将视角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具体来讲,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运用前提和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一是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物理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物理知识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差异,特别是逻辑——数学智能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二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物理。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三是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使物理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通过物理学学习的深入,启发学生从某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关键和本质的东西,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时,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并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学习差异,这是由高中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该实施考虑学生物理智能差异的物理分层教学。

为了实践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汲取国内外各种有关发现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教学要在开放、探究中创新发展的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出了“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目的不仅在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在于发展当代教学模式,体现出开放与探究的精神。“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一样,都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研究性学习不在于让学生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长期、大量、平凡的研究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平等的态度,批判的意识,独立的精神,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而本文定义的“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学习中,以探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的知识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对比研究性学习,该模式特别强调了能力培养中课堂知识学习载体的作用,突出了知识能力并重的思想。通过课堂知识学习载体的作用来体现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的能力发展转变为优异的考试成绩。“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学习课堂知识、发展能力、取得高分考试成绩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在高中物理课堂学习中该模式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知识目标学习设置问题情境——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教师讲解或学生实验探究验证——学生间交流讨论和评价——问题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课堂和课外相结合的物理科技活动。包括以物理科技小论文、物理科技小制作等内容为主;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互相配合协作。教师和学生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技能整合在一起,去研究问题。这形成“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形式,通过参与渐进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专业能力。该模式的基本流程由学习循环圈组成,每个循环包括四道程序,即理解和计划,行动与分享,反思,重新思考与修正;三是参照“学习中的合作者”社会型教学模式,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种模式以探究问题和增长知识为目的,将学术探究、社会整合以及社会过程学习等目标综合在一起。“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形式是把物理课堂知识应用与课外并和其他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补充。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想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根据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物理智能的差异进行的物理分层教学的目的也是使物理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使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从二者的目的上看,物理分层教学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存在必然性。但我们知道,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层次学生应该具有适应不同层次的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同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的层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在物理分层教学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存在必然性的基础上,应该寻求“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与各不同层次相结合的各自的特点,寻求最高效发挥“问题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物理分层层次。

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篇6

一、教师心理要分层

八十年代,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 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八项组成,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所以, 对学生而言, 某一方面的差距, 不代表人的差距, 某一时期的差别, 更不代表终身的差别。我们要有耐心, 要有“等待花开”的精神。所以教师要承认并接受学生是有差别的, 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学生身上, 标准答案不一定是相同的。根据差别, 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际上, 我们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注意到, 有的学生基础记得特别牢, 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特别强, 而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就特别强。而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开发学生的差别, 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备课要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时首先教学目标要分层, 根据大纲和学生情况将教学内容分层, 两者要兼顾。根据学生兴趣和基础选择适当的目标,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 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变“被动式”“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求式”学习, 使每位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收获, 都有进步,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意义。备课时要求教师应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钻研教材、大纲以及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于自学以及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把目标定得高一些,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 亦可以只要求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三、教学过程要分层

教师备课时已经在心理上将一个班不同的学生进行了分层, 但在实际操作时, 部分教师会顾此失彼, 表现在:一部分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另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或根本掌握不了知识;或一部分学生刚掌握, 另一部分学生早已掌握后却无所事事。笔者在多年的小组探究教学中总结出:“学生学, 老师看;组长领, 学生干。”“学生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对优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老师看”是指教师在引领学生自学的同时, 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揣摩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 及时对自己的分层方式进行调整。“组长领”是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的领头羊, 他们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帮助其他较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后进生基本上能达到大纲的要求, 优生不仅成绩得到提高, 组织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一般来说, 优生基础知识扎实, 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优生“吃得饱”, 即学习内容要足, 学习难度要大,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极力调动他们的探究欲,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而后进生要注重基础, 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辅导要分层

一般来讲, 要满足接受能力强的优等生的求知欲望, 应尽量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 例如化学实验兴趣小组,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建或参加已有的相关社团以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 知识上的欠缺较多,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及时辅导。可以通过“帮带”的方法促进优等生和后进生共同进步, 即在开学初期, 老师通过了解和观察, 将优生和后进生结为互相帮助的一组组“帮带对子”。这样既可以促进后进生的进步也可以促进优生的发展, 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但需要老师及时和有效的监督。

五、教学评价要分层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切记:耐心、细心地呵护每一位学生, 多看他们的长处, 多鼓励他们的进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篇7

一、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

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层正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心理素质、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有扎实的基础,有着较强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有着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优生;B层次是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一般,有着一定的上进心的中等生;C层次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差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层次,让学生能够愉悦而欢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处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与整理学生的相关信息,要保证随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对学生所处的层次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只有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科学性与有效性。C层次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如能进行简便运算,能够模仿例题来完成习题;B层次要能够独立地完成教材习题;A层次则要在完成B、C层次目标的基础上,侧重于综合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分层的原则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目标的同时,向较高层次挑战,真正做到学生全体、全程、全面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智力角逐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人人参与的教学理念。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机械照搬教材,只是教材的复制者,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讲出来,忽视学生的个体接受,这样自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整个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为此,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学生来解决相应层次的问题,并向高层次挑战,这样才能基于学生现实基础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如可以将某一节内容设计成富有梯度性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由于题目难度大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应层次的问题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新课改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C层次学生,浅讲多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与定理等;B层次学生,少讲多练,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A层次学生,精讲精练,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对于同一知识点,C层次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概念、公式与定理来解决即可,而对于B层次学生在运用基本概念与定理的基础上能够探索其他简便算法;而A层次学生则要在掌握前两种解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更为简便的方法。这样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这样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五、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统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这失去了作业的巩固作用,相反繁重的作业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精心布置分层作业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C层次只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习题,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对同类型题目的掌握;B层次不仅要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还要适当补充,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A层次则要在此基础上设计更多的综合性、提高型题目。这样分层布置作业不会因A层次觉得简单而不愿完成,C层次觉得过于复杂而不能完成,而是让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相应层次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情,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巩固所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六、对数学测试进行分层

同样对于学生的测评也要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测试题目,这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测试少了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更多的是进和纵向比较。这样更能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知识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当前还要鼓励学生向高层次挑战,以争取进入高一层次。

总之,分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更加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可以避免统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消极心理与对抗情绪,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实现教学的全体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篇8

唐柏忠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浙江 宁波 余姚

315400 摘要:新一轮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如何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首先确立分层目标,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高考 策略 备课 选修课 评价 因材施教 1 “分层教学”的现实需求

2014年,新一轮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在浙江、上海率先试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不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择三门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作为七门选考科目之一的物理,由于其重视科学方法、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并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等原因受到许多高校和学生的青睐。但也正是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使不少学生害怕物理,不敢选物理。新高考下文理不分,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学生基础相差更大,相对其它学科物理更加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对我们一线物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们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2 “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基于新高考,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从全方位、多层面进行分层教学。我们研究的策略为,首先从学校层面,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

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我们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如图所示:

2.1 首先,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 2.1.1 学生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学校、教师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白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智力情况等因素,一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可分为:A 组(自主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浙江省普通高中考试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对学生分层,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

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1.2 选课分层

浙江省新高考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这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走班制、开设各类选修课,这为我们进行学生分层选课创造了外部条件。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我们进行分类、分层选课。分类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并有意向从事物理相关专业的,这类学生就把物理选为选考科目。另一类对学习物理不是很有兴趣的,或者学习物理觉得有一定难度,这类学生把物理选为学考科目。对于物理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利用形式多样的物理选修课,供各类需求、各个层次的学生挑选,以达到学生最大限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我们的选修课涵盖四大类选修课:有知识拓展类的《物理竞赛辅导》、《物理趣味实验》、《DIS物理实验》、《物理学史》;有兴趣爱好类的《物理与生活》、《物理与交通》、《“桥”中物理》、《物理与现代武器》、《天文望远镜》;职业技术类的有《无线电技术》、《摄影技巧》;综合实践类的有《野外探险常识》、《物理中的STS》等等。2.2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2.2.1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都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同时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2.2.3 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传授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要因人而异。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要鼓励他们创新,纵向加深。2.2.3 作业分层

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一定作业和练习的必要性。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具有选择性,设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我们要从作业的设计、学生的分组到分层批改讲评和评价,无一不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在新高考下,作业一定要兼顾学考和选考,处理好学困生“吃不消”、尖子生“吃不饱”的尴尬局面,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对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2.2.4 辅导分层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我们将制定三年辅导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采用物理兴趣辅导小组,主要安排选考内容为主,并兼顾物理竞赛,同时也为学生“三位一体”做些准备,为学生在物理方面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针对物理“学困生”举办物理补缺班,通过补缺班的辅导,给那些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使他们的学业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2.5 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中等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对优等生的评价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阶梯。“分层教学”效果及启示 3.1 “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化品质。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

如,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2 “分层教学”的启示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9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数学

分层

教学

提高

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CA‖CA‖BB)编排如图: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在题目告诉r或d情况下能算出圆的面积;A层学生则在高一层的告诉圆周长的情况下求出圆的面积。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计算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

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

70% + B组加试题得分组的加试题<20分>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式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

后进生有望头后进生有望头我 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数学

分层

教学

提高

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编排如图:BB‖CA‖CA‖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在题目告诉r或d情况下能算出圆的面积;A层学生则在高一层的告诉圆周长的情况下求出圆的面积。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计算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20分>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四、实践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分层教学法 课程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3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105-01

小学班级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习惯,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采取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传授,必然会出现学得快的学生吃不饱,学得慢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最终形成班级整体成绩分化严重,总体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分层教学法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处境、学习状态以及性格特征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综合划分,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差异性的辅导,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切实进步,培养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确定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分层教学的作用

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而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通过这种分层教学能够使不同学生对知识辅导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帮助学生更及时地解决学习困惑,掌握学习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收到了更适合自己情况的辅导和帮助,通过分层划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上不断的提升,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循环,最终也促进了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分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将其分为l组、2组、3组。这样,同一组内的都是学习程度相当的同学,这不仅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接下来就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对教学起着调节、指导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在课前必须仔细钻研教材,详细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的教案,使学生都可以达到基础教学目标甚至超越教学目标。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对学困生这一组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扫除生字障碍,对文章大概内容有初步了解,对文章重点段落和句子只需理解;而对优等生这一组,则要求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拓宽知识面。有了分层教学目标指导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教师因统一的教学目标而造成优等生浪费时间、学困生跟不上教师思绪的现象,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分层备课

实施分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在课前分层备课。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即思考如何应对多变的课堂状况、如何分层引导学生思考等。这需要教师换位思考,将学生的个性差异综合起来,考虑如何才能将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从而让课堂变得生动。

(三)重视分层提问和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所提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就要体现坡度,要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能消化。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成绩进步不明显,在同学之间、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学生,教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布置单独的作业,比如指导课外阅读,多写随笔等,从而引导他们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优势,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反过来促进课堂学习。重视分层提问和作业,可以有效树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同样要注重学生的层次差别,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统一的评价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方式,通过高标准和高要求来约束其学习过程;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指出他们的缺点和改进的方向;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多采用表扬的评价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身的自信心,找回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具有作用。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在目标、教学、作业、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层次的细分,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丽珍,粟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指令性语言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1(11).

[2]袁春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2(2).

上一篇:员工负责表扬信推荐下一篇:标准工具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