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分析及完善措施探讨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我国网络金融及其风险概述

(一)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定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 学术界到现在依旧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网络金融定义为具有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笔者所说的网络金融指的是资金融通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借助网络平台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从实际运用及操作上进行细化, 网络金融指的是网络科技和金融服务的结合, 依托于大数据及云计算, 在网络平台中形成的开放式、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 也包括相关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机制、金融产品及服务、金融消费者以及网络金融监管架构等。其具体内容可分为银行业、证券、期货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的在线操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上述种种业务在网络金融运作过程中基本不存在独立运行的情况, 而是紧密关联。

(二)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网络金融的演进在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 也给全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作为金融业态的一种, 和以往金融行业相似的风险要素依旧存在。此外, 由于掺入网络特性而催生新的风险种类, 这就需要从业人员、监管人员对此有所辨别、深究及防范, 令风险控制的基本体制能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推动经济和网络金融的协调、稳定发展。

1.网络金融风险的基本定义

一般的金融业风险指的是对金融领域获得的资本及收益产生不利影响的预期或不可预期的各种潜在因素。比如说,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把商业银行风险分成八类, 即:信用风险、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通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信用风险;再比如, 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会颁布了《总监手册——网络银行业务》中, 把网上银行风险归结为信誉风险、诚信风险、流通风险、价格风险、合规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交易风险及战略风险九大类。

总而言之, 网络金融风险的定义由传统金融业演变而来, 但是国际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定, 然而因为其含义与网络银行业风险非常吻合。所以, 本文中的网络金融风险指的是金融和网络二者融合所形成的、对金融业获取资本及收益具有不利影响的各种潜在因素。

2.网络金融风险的基本特点

上文中提到,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在网络金融的演变中, 安全性与便捷性是一对始终存在的矛盾, 二者互相束缚。所以, 显现除了和传统金融有别的新金融风险的弊端。和人们早已知悉的传统金融相比, 网络金融选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 它的风险主要分为下列几个方面:首先, 风险传播速度较快。和以往的金融业不同, 网络金融处理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和电子货币, 风险比较容易出现, 同时由于其传播速度过快, 不容易化解。其次, 风险交叉传播性强。网络金融影响了传统金融业务分业监理的特征, 削弱了金融监管物理隔离的有效性。银行、保险及证券业务等内容相互交叉, 因此存在严重的交叉交易风险, 各类金融机构和不同地区间的风险关联性增强。另外, 风险责任模糊不清。行业所采用的网络系统建设、运营和维护等环节涉及众多供应商, 风险发生时不容易分清风险责任方;最后, 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网络金融业务交易的虚拟性令其交易目标不明确、交易流程不公开等, 进而造成了一系列金融风险的出现, 像监管人员同被监管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导致监管者难以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网络金融风险的具体成因分析

网络金融风险出现的原因通常可分成以下几方面:第一, 很多部门跨越了其经营范围。例如, P2P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业务, 最早只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 该平台对借款人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不负有核验义务, 基本上类似于一般银行业务中不提供抵押的“信用贷款”, 所以成交量较小。要想解决成交量不大的问题, P2P平台必须增加一些多样性附加服务及交易条款的设立, 像借款人身份真实性的调查、借款人保证金、对出资人提供保本协议等。经过长期的发展, p2p逐渐开始向着“信用中介”的方向转变, 而这也是更多P2P平台出现的直接原因。第二, 具体操作中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时, 为了拉住客户, 沿用网络竞争模式, 很多机构采用估测或承诺收益、有奖销售等涉嫌违规的方式进行营销。像“百发”上线时声称年收益率可达8%, 被证监会进行警告;第三, 客户资金的安全隐患。网络部门在开展借贷或支付业务的时候, 由于虚拟用户资金在途、网络延迟等原因, 形成了一部分沉淀资金, 其安全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 因此很难保证其安全性。另外, 监管主体的匮乏以及技术手段的漏洞也是导致网络金融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依据及监管内容

(一) 国内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基本依据

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银行, 是最具代表性、内容最广泛的网络金融表现形式, 在网络金融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后, 网络金融风险监管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 一系列相关原则及法律的颁布, 为其提供了重要依据。

首先, 在董事会与管理层监管饭方面, 以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金融部门应当遵守以下原则:第一, 董事会及企业高层必须负责有效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体系的构建, 包括相关政策的落实;第二, 董事会和高层审批体制需要全面涵盖其机构的安全控制程序;另外, 董事会及高层必须用合理严谨的态度, 借助持续、全面的监测程序, 对其机构外包关系及第三方附属关系展开有效控制。

其次, 安全管理方面, 以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金融部门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验证问题, 即机构需要同网络客户身份及授权进行相关验证;职责分离, 机构必须拥有令电子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网络操作职责分离的手段;数据交易完整性问题, 机构必须制定保障在线交易安全、数据完整的对策;信息保密问题, 即机构应当建立一个系统的金融信息保密体系。

另外, 法律和信誉风险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金融部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第一, 遵循信息公开披露准则;第二, 保守客户的个人隐私;第三, 拥有有效的业务容量, 业务持续性及应急策略;第四, 设立科学的应急措施。

(二) 国内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内容

中国至今尚未形成健全的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然而, 国内政府监管机构借助对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的研究, 对以下监管内容基本达成了共识: 第一, 网络金融监管必须保持适度的风险容忍度;第二, 展开动态比例监管;第三, 原则性监管和规范性监管相结合;第四, 避免监管套利, 同时注重监管一致性;第五, 重视预防系统性风险;第六, 全方位的数据监控和分析;第七, 加强对金融犯罪行为的遏制;第八, 加强信息披露的基础上, 规范市场;第九, 网络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间保持建设性和顺畅的沟通;第十, 提升消费者的权利意识,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第十一, 加强网络金融的行业自律性;此外, 加强各部门间的监管联动协调。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现状剖析

(一) 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尚处在起始阶段, 金融法律架构通常基于传统的金融业务, 缺少有关网络金融的配套制度。 像之前颁布的《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涉及网络金融的法律规范并不多, 同时这些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其可操作性较差, 早已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实践, 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空白。暂时没有明确、健全的法律规范对网络金融市场中交易者的身份及网络合同有效性等的确认作出规定, 参与网络金融交易的各个主体权利纠纷界定不清。我国的金融法律当中, 对于电子扒手、网络诈骗、计算机黑客及电脑病毒等问题的预防及操作存在不小的漏洞, 也缺乏对应的法律规章来规定、处理金融机构内部工作者的行为, 导致内部人员犯罪频发, 从而给网络金融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 互联网金融缺少整体规划及统一标准

近几年来,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表明, 金融部门对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规划各自为政, 总体上呈现出缺少统一行业规划的现象;始终存在着安全协议、技术规范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缺少统一的行业技术指标;此外, 网络金融认证机制建设比较落后, 严重钳制了网络金融证书的服务效率及同行业深度合作的有效性;各个金融部门间重复开发认证系统, 对于社会资源来讲也是极大的浪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缺少统一化的行业权威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规划及风险监管工作十分不利。

(三) 目前的金融监管机制不符合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糊了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界限, 特别是银行业能够给客户提供跨越时空的“3A服务”, 对于目前国内金融的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极大挑战。国内目前的外部监管实行的是双重监管模式, 一方面是依据经济区域设置人行大区分行;另一方面是按照行政大区建立银行监管机构, 然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了经济区域及行政区域的局限性, 以世界范围内的客户为服务对象, 增加了分支机构的监管难度, 冲击着外部监管机制。现阶段, 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对策呈现出了极强的静态性、滞后性及事后补救性, 但是网络金融的推进在改变金融部门和客户联系形式的同时, 也使得金融服务手段、产品交易方式等得到了转变, 造成了金融市场潜在的各种风险逐渐增加。总而言之, 目前的金融监管内容亟待补充和完善。

(四) 现阶段国内网络金融缺乏高技能的专业监管人才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具备较强的开放性、整体性及高科技性等特点, 因此, 我们必须对网络金融监管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虚拟性、服务部门虚拟化、交易电子货币的虚拟化及业务边界模糊性均要求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技能。互联网金融监管者除了应当熟悉金融业务和管理理论, 还应当具备扎实、丰富的金融法规功底;不但要具有拓展金融服务领域的宽阔视野, 也应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信息系统工作经验。现阶段, 在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当中, 这样的网络金融监管人员存在较大的缺口。 所以说, 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这类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 为今后国内网络金融的风险监管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四、完善国内网络金融风险控制的有关对策

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面临很多个风险点, 所涉及的利益面也比较广, 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健全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网络金融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结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 补充并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体制

现阶段, 国内网络金融方面的法律规范一般都会涉及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及在线证券交易等方面的内容, 然而这些立法远远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规范, 以《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网上签名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为依托, 对于不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修订, 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及交易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分担, 设立公平透明的交易原则, 补充和完善关于网络金融犯罪的条款及有关规定, 借助对数字签名的准确识别认证、交易凭证等进行保存, 同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提供有力保障等各种各样的形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 建立网络金融整体性规划,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 对于国内互联网金融系统建设来讲, 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优秀经验及成果, 构建金融业整体规划及统一的技术标准。我们应当以成立十几年之久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为契机, 凭借其在金融行业的国家级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地位, 针对整个金融领域, 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战略部署及技术指标, 提供网络认证服务以及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强化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的协调性, 这样做除了能够有助于国内网络金融风险的预测、监控及防范外, 还能够不断推动我国网络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 继续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协调制度

2013年8月份, 由中国人民银行带头成立的“一行三会” 金融监管协调部联席会议体系依旧有待完善, 现阶段的金融监管机制在本质上并没有做出改变, 无法适应现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为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督机制, 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强制性地推行信息披露制度, 此外, 实时追踪监测系统的完善、联合检查机制以及紧急情况磋商体制等, 都有助于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协调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还有一点, 在增强和其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监管合作的基础上, 更应当建立和全世界金融体制相匹配的规则体系以及市场标准。

(四) 加强对网络金融风险监管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人员需要熟习金融风险的有关技能、掌握信息科技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金融进行一系列操作, 尽可能构建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我们可以借助高校平台进行训练、监管人才培训基地深入地挖掘相关人才、从国外适度地引入金融监管人才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国内财经金融类高校必须肩负起重任, 将网络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牢牢地掌控住, 同时展开对金融理论知识的全面创新, 给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后备力量。除此之外, 强化对现有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 可以借助专题培训班的举办、定向委托培养等一系列手段完善目前监管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 并且从中发掘对于互联网金融有兴致、具有较大潜力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另外, 出于对先进的风险监管经验及相关技术学习的需要, 要想转变国内金融监管队伍的人才体系, 有计划地从国外市场当中适度地引进专业人才也是非常可行的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各行业的不断创新, 网络金融作为一个传统金融与信息科技相融合的新产业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性, 从上世纪中期的电子银行雏形到现在的网络金融移动化操作, 多种网络金融产品陆续推出, 整个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然而, 由于法律体制不健全等原因, 也使得网络金融风险监管面临巨大的挑战, 该作笔者从国内的基本情况出发, 对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依据及其内容、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有效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指出了我国网络金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其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困难, 不可能一步到位, 我们必须积极地进行探究, 寻找到更适合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发展的道路。

摘要:由于现代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 不少以网络为依托的金融服务模式随之出现, 并且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最近以来, 网络科技与传统金融迅速融合, 包括电子银行、网上借贷、在线理财等一系列内容的金融新模式对我国网络金融行业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网络金融开始进入决策层视野, 同时也进入到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行列当中。面对互联网金融最近发生的风险, 我们不应全面否定, 而是辩证对待, 进而寻找到一条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道路。笔者借助对国内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剖析, 结合相关理论, 在参考国际经验的前提下, 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强化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各国间经济金融交流与合作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监管,问题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斌.网络金融安全与监管[J].中国金融, 2013 (24)

[2]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 2013 (11)

[3] 张芬, 吴江.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 2013 (11)

上一篇:屋面防水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浅析下一篇:探讨油田污水处理中化学药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