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升级改造实践与探索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 紧紧抓住电子产业的智能化结构调整趋势, 努力探索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进行升级改造, 实现了专业建设的弯道超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 不论在招生、就业、校企合作质量、教学质量等方面, 都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学校以市级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 将电子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 作为重点专业建设, 学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1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发展及困景

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开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办学20多年来, 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2600名学生, 许多学生已成为电子行业的骨干, 为地方电子企业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近10年, 重庆作为全球笔电产业的重点基地, 世界500强的笔电企业如富士康、惠普、华硕、格力等巨头落地重庆, 电子行业人才需要急剧增加, 包括我校在内的重庆中职学校, 为这些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近几年来, 由于全球经济低迷, 人力资源成本提高, 一些电子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国家进行电子产业结构调整, 加之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学生多是流水线作业, 不需要更多技术, 因此报读该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 招生越来越难, 学生就业的稳定率下降, 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发展陷入困境。

2 专业升级改造的背景分析

2.1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对专业升级改造

电子信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广泛涉及通讯、家电、自动控制、数控加工、汽车、信息化服务等行业,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组装行业, 存在能耗过高、产能过剩。随着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加快,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开始调整, 而物联网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 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兴起。而传统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逐渐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拓展。正是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带动了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升级改造。

2.2 学校招生与就业的困难, 对专业升级改造提出新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属于热门行业, 是国内规模最大、成长最快及发展潜力最好的产业之一。为了与该产业强劲的发展相匹配, 随之而来的中职 (包括高职) 开始开设或转型于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 该类专业的招生也火爆起来, 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与社会就业者一道涌向渐渐饱和的劳动力市场, 而每年众多的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 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就业困难群体。同时, 特别是适合中职生就业的电子行业, 流水线作业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不多等原因, 更制约中职电子与信息专业学生的发展。恶性循环的结果, 使电子信息类招生与就业都很困难, 学校不得不考虑对电子信息专业进行改造升级。

2.3 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中高职联合办学的优势, 为专业升级改造提供条件

物联网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将形成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当前, 重庆市政府把物联网作为新兴发展产业, 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以南岸茶园新区为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域, 以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同兴工业园、双福工业园等为拓展区进行产业布局。引进上百家物联网知名企业入驻我市, 为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保证。

学校与重庆多所高职院校有多年的联合办学经验。其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电子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丰富, 成果显著;而且该学院在2011年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开展专业建设, 成立了单独的物联网学院。在此基础上, 我校与之合作做好电子专业改造, 于2012年与其物联网学院深化联合办学形式, 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中高职衔接专业。

3 专业升级改造定位

3.1 创新专业建设模式

升级改造传统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通过申报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360万元) , 建设“国家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以市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投入近300万元, 打造电子与信息技术 (物联网方向) 重点专业, 建成全市中职学校领先的“物联网体验中心”, 做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先锋。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重庆电信产业和物联网发展为依托, 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实施“三证书、四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联合办学为基础, 实施中高职衔接。具体地:以校企共建为手段,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 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并获取“中专毕业证”、“职业核心能力等级证”和“物联网工程师等级证”三个证书为目标, 利用在校学习1年、下厂教学实践0.5年、返校学习1年、企业顶岗实习0.5年、分四阶段培养。高职学习2年的工学交替五个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第一阶段 (第1、2学期) , 校内综合素质培养;第二阶段 (第3学期) , 企业教学实习;第三阶段 (第4、5学期) 校内专业技能学习;第四阶段 (第6学期) 企业岗位能力培养;第五阶段 (第7至10学期) , 进入高职深造物联网专业。

3.3 开展校企合作, 实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依靠行业协会,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构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改建的方式, 建成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电子技能实训室、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室、PLC技能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公司开展校企共建“物联网实训中心”, 逐步建成集教学与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 在重庆市中职学校有较高声誉的物联网实训基地。

4 专业改造升级的实施流程

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升级改造实施流程如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利用示范校建设的机会, 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升级改造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5 专业升级改造的成效

5.1 办学实力得到提升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联合办学协调委员会, 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进行动态调整, 对办学方向有前瞻性指导。改革创新思想深入教师, 专业建设内涵得到丰富;率先转向、率先开办、率先建设、率先取得成效。到校交流学习的中职学校越来越多, 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实力和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5.2 校企合作得到深化, 实训环境更加完善

学校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公司开展校企共建“物联网实训中心”, 教师与公司一起探讨示范校建设的每个环节, 工程师和指导老师一起培训技能队学生, 策划组织各级技能大赛, 共同教材开发, 共建实训基地, 学生参与设备维护;开展与京东方、慧居智能电子、上海因仑等物联网企业合作, 学生到厂实习, 教师到厂学习, 公司技术人员讲座, 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5.3 师资队伍得到培养锻炼, 大赛成果更加丰富

在专业升级改造过程中, 学校同时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一方面派出教师到物联网企业学习, 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到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能源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学习。过去由于学校实训设备较落后、培训内容和方案与企业或比赛要求相差较远、师生技能水平较低, 导致比赛成绩很差。但在2014年物联网国赛取得团体二等奖, 2015年物联网市赛一等奖, 国赛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5.4 招生与就业的困难得到破解

在专业升级改造后, 电子信息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 专业的招生在数量、质量上得到解决。同时该专业是与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办学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打通了学生的上升渠道, 学生培养规格上得到提升, 为学生就业得到保障。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过去一些老专业虽然在那个年代为学校发展发挥了作用, 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升级改造的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的地方性、行业性、开放性办学特点, 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改变时, 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应跟着改变。本文介绍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向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转型改造升级的定位、流程和产生的效果, 值得其他专业改造升级借鉴。

关键词:产业调整,专业,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 周如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升级改造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12) .

上一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对压疮管理的护理体会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