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讲话稿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讲话稿(精选5篇)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1

同志们:

刚才,路县长全面安排部署了明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讲的很具体、也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前一段时间,县上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乡村,实地调研,现场规划,研究提出了明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产业布局。今天召开专题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完善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重点,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紧紧抓住秋季换茬这一有利时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加快实现梯田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抓好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再强调五点意见。

1、思想认识一定要到位。近年来,全县各级始终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推进果品主导产业和洋芋、畜牧、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规模扩张、管理增效、龙头带动、品牌推介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但是,认真审视、客观分析我县实际,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仍处在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升效益的初始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在龙头偏少、带动偏弱、链条偏短的低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速度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农民增收的需要相比,差距很大,问题较多。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一些乡镇和部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广泛性和深远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调整的范畴仅限于生产领域,停留在每年面积数量的增减上,对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谋划较少、考虑不多,没有从根本上思考如何走出农业抓农业,如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习惯。二是重点不够突出。个别乡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今后发展的重点仍然不够清晰,没有制定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积极性还不高。一些群众受“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小富即安”等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还有抵触情绪,还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来推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解决影响结构调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新思维、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2、规划布局一定要合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前提。各乡镇在规划制定和工作安排上,一定要按照县上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安排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确保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健康快速发展。在果品产业发展上,各果园乡镇一定要坚定信心,强势推进,整乡整流域、规模化发展,除南坪、杨河2乡可适当发展外,明年在朱店、水洛、卧龙、大庄、南湖、柳梁、赵墩7乡镇规划新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万泉、阳川、盘安、良邑、岳堡5乡镇规划新植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全县要完成新植果园12万亩。特别是万泉镇要加快规模扩张,明年必须实现整乡全覆盖;阳川、朱店、大庄、卧龙4乡镇在2015年底要实现整乡全覆盖,南湖、赵墩、柳梁、水洛、良邑、盘安6乡镇在2015年底要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在洋芋产业上,关山林缘区的韩店、郑河、通化、永宁和中北部的卧龙、南湖、赵墩、杨河,以及良邑、盘安、南坪等乡镇的部分山区村社,要按照突出优势区域、集中连片、整流域、规模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特别是关山4乡镇要建成一级种薯基地2万亩,全县建成二级种薯基地6万亩,建立商品薯基地26万亩,将我县建成陇东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在畜牧产业上,要以肉牛养殖为重点,以推广玉米秸杆青贮技术为突破,加快转变饲喂方式,着力发展一批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逐步壮大、稳步推进牛产业发展,努力建成全省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和肉牛养殖大县。在蔬菜产业上,要以水洛河流域的良邑、水洛、万泉、朱店、南坪等乡镇城郊村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果园套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明年要在关山4乡镇和3个林场、4个苗圃建成苗木培育基地5000亩,努力在全县形成果品主业突破,草蓄同步推进,种养良性互动的产业开发新格局。今天会后,各乡镇要围绕县上的实施意见,按照突出发展果品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洋芋、畜牧、蔬菜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抓紧优化完善2013年本乡镇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规划制定必须符合县上的总盘子,不能各自为阵,各打各的小算盘,各做各的小文章。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实地踏测,认真谋划,真正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3、预留地块一定要落实。目前,正值秋季换茬的关键时期,县上已经在县委十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对今秋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做了强调安排。但根据平时督查和了解掌握的情况来看,总体感觉到,大多数乡镇规划的区域相对集中,面积靠得比较实,但有个别乡镇布局不集中,摆布不合理,特别是与相邻乡镇之间的衔接不到位,没有达到以点串线、由线成面的要求。因此,各乡镇在明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上,一定要按照“果品为先、洋芋配套、玉米为重、小麦适中”的要求,打破1800米海拔限制,凡是背风向阳、区域小气候适宜的地方要尽可能地全部规划为果园区域,新植果园内一律间作套种全膜洋芋、黄豆、瓜菜等低杆浅根性作物,坚决杜绝高杆深根作物入园,对公路沿线没有规划为果园的区域,要全部规划为全膜玉米种植区域,杜绝在公路沿线穿插全膜小麦。今天会后,农牧局、林业局要组织技术人员,全部下到田间地头,对各乡镇的规划情况再靠实,对摆布不合理、衔接有断档的区域要进行调整,确保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程度高、规模大、质量好的核心示范区。从明天开始,各乡镇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抓紧发放《通知单》,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确定实施区域和村社,将规划区域落实到户、到地块。秋播期间,各乡镇要安排专门人员,实行包片包区域,督促群众预留明年的产业用地,确保明春12万亩果园、22万亩全膜玉米、33万亩全膜洋芋、5000亩育苗基地和今秋20万亩全膜小麦区域全部落到实处。特别是庄静、南阳、水杨、乔阳、苏庄、华庄等公路沿线的乡镇,要进一步扩大秋覆膜面积,抓紧督促群众开展施肥追肥工作,保证规划区域内不留任何断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44万亩秋覆膜任务。

4、宣传引导一定要先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群众是主体,引导是关键。要把这项政策措施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关键要通过宣传引导、算帐对比,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和参与问题。各乡镇和农牧、林业部门要组织乡村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农户,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力度,特别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解决农民担心卖果难、不会管果园的问题。同时,要采取项目扶持、财政补助、利益驱动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从苗木、地膜、种籽、肥料等方面,对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由不接受到接受、由要我调到我要调、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发展的转变,真正实现规模调大、品种调优、优势调强、效益调高的目标。宣传、广电等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跟踪报道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在全县营造人人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人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

5、部门配合一定要加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干好的事,也不单纯是那个部门和乡镇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联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水务部门要把工作重心由人饮工程建设向为产业服务转变,对山地果园和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集雨水窖和节水灌溉设施;水保、交运、电力等部门要加大电力设施和田间道路建设力度,确保重点产业区域通水、通电、通路;扶贫办要优化工作思路,把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项目扶持重点向主导产业、重点示范区倾斜,集中实施。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财力支持。农牧局要发挥土地流转服务职能,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服务,促进主导产业和旱作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2

一、关于2014年工作

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国农机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履职敬业不松懈,探索创新不畏难,突出重点抓落实,业务作风两促进,圆满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巩固了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达10.76亿千瓦,同比增长3.57%;装备结构持续优化,粮食生产急需的大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玉米联合收获机、谷物烘干机保持高速增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预计达到61%以上,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为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提供了支撑,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增添了底气。

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创新力度加大,政策实施更加高效规范。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农业部、财政部大力推进补贴制度改革创新,强化落实监管。着力减少寻租可能,进一步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提高补贴分类分档和最高限额测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着力缓解供求矛盾,进一步推进政策普惠,21个省份选择部分急需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其中江苏、吉林、青岛市等地大幅度缩小补贴品目范围,重点机具的补贴购置量显著提升;着力便民利民,进一步简政放权、在部分省份开展农民先购机后申请补贴试点和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减少不必要管理流程;着力正风肃纪,狠抓依法行政、廉洁行政,推进省市县政策信息公开,专项督导、重拳打击弄虚作假、严重失信、虚报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着力完善顶层设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本理清了今后一个时期补贴制度改革完善的思路和措施,为补贴制度稳定化、补贴工作常态化打下了较好基础。总的看,2014年补贴工作实施顺利,改革措施效应显著,赢得了各方面的肯定。

农机化扶持政策措施丰富发展,强机惠农效应更加凸显。全国人大农委与农业部联合举办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10周年座谈会,张宝文副委员长、韩长赋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省区市也相继组织了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和专题宣传,为法律的深入实施和法定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营造了良好环境。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大型农机具停放场所纳入设施农用地范围,为各地解决农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用地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持。农财两部在山东等11个省组织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共完成报废更新农机2.1万台。农业部分别在广西、新疆开展大型甘蔗收获机、棉花收获机金融租赁财政贴息试点,浙江、福建、宁夏等10多个省份农机管理部门协调当地金融机构出台了农机具抵押贷款、小额信贷、低息贴息贷款等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缓解农民购机的筹资压力。青海、宁波等8个省市共585个县实现了免费监理全覆盖,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实施了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江西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以奖代补”扶持骨干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这些多样化的扶持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米机收等重点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推进。大力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4.7万个,比上年增加5100多个,服务农户数超过4500万余户。精心组织、有序调度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大力推行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促进春耕、“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机具供需对接,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的进度及质量。“三夏”全国麦收基本结束时间较上年同期提前4-5天,为秋粮生产争抢了农时。全国机插秧增加1200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超过38%;水稻机收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早稻机收水平达到74.8%,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有效克服了持续阴雨天气给南方省份“双抢”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全国玉米机收面积达到3.2亿亩,较去年新增4500万亩,机收水平超过56%,已连续6年增幅超过5个百分点,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面积持续增加,机械深松作业成效显著。精心组织农机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大功率、高性能、智能化农机装备及优势经济作物生产机具研发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发挥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作用,研究提出了中长期攻关方向及相关政策建议。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举办多期“政企联动”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和重要农时主推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类农机化人才500多万人次。扎实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在全国布局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片,推动实施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新增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2.6亿亩,其中新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1650万亩。内陆棉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探索取得重大突破,山东机采棉模式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新疆地方机采棉模式种植面积达500万亩,机收水平达12%,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抓住春播前和秋收后两个重点时段,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任务督导,积极组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全年累计完成作业面积1.5亿亩,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亿亩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增产基础,得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依法管机水平持续提升。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为农民服务”活动,普遍推行法律依据、服务事项、收费标准“三公开”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两制度”。推动落实安全监理惠农政策,开展安全生产防护性能提升试点,为88万台农机免费粘贴夜间反光装置;免除小微企业农机牌证收费,预计全国拖拉机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超过70%,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强化宣传教育和安全检查,组织举办农机安全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得到国务院安委会的通报表扬。创新“平安农机”创建机制,推出一批示范县、示范岗,提高了创建效果。组织开展全国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监督检查,督促整改,推进依法鉴定、规范鉴定,全年共完成部级推广鉴定产品2200多个。以微耕机等在用机具为重点,组织开展质量专项调查及安全检查,加强质量监管,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投诉质量问题,有效维护购机用机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1-11月份全国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了27.7%、2.2%和15.9%。

总的看,一年来农机化工作卓有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机手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关于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和任务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开辟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农机装备总量及农机工业都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农机总动力先后迈上7亿、8亿、9亿、10亿千瓦4个大台阶,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增加了4倍、2.7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27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显著增强。成绩骄人,举世瞩目,值得我们农机人引以为豪。

但也要清醒看到,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新挑战的背景下,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更迫切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看:随着农民老龄化的状况持续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步伐加快、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在解决“谁来种地”及实现绿色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农机大有作为。主要农产品价格国际国内价格倒挂,要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全面发展机械化成为迫切措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日益成为农机化应用新型主体,对配套化、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必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新的推动。

从挑战看:农机化虽然经过前10年政策刺激、需求拉动,在农机总动力、主要机具数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方面实现了迸发式的“量”的增长,但发展失衡、装备结构不合理、发展效益不高等粗放式发展积累的矛盾逐步显现,“质”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部分环节发展后劲乏力。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农机动力、燃油消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农业机械还在大量应用。有些农业生产环节机具正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局部存在保有量过剩,出现利用率显著下降的趋势;跨区作业半径缩短,机手雇工工资及机具购置折旧成本持续上涨,单机经营利润空间缩小。农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驾驶人员50岁以上的超过70%,熟练机手及高素质的合作社领头人紧缺;多数作业服务组织还属于松散型合作,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交易成本、服务成本比较高。围绕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配套不足,农机“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问题突出。一些机械化率低的薄弱环节、落后地区发展缓慢,不仅受制于适用机具研发,更源于品种、农艺、加工工艺、地块条件等综合因素缺乏有机衔接,系统性解决难度大。这些问题都是前进道路上的坡坎、成长中的烦恼,要靠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来解决。

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可期待又一个黄金十年。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是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之需;提高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未来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要坚持量质并举,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工业产值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这就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要着力在以下5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更加注重规划引导。这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结合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摸清现有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供需状况,精心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及时进行相关的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通过科学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区域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更加注重政策创设。政策设计要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准确把握中央事权、地方事权的划分,找准切入点,提高成功率。要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聚焦目标,聚焦主体,通过合理确定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实施重点环节作业补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推动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要统筹兼顾,采取差别化的措施,突破关键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引导平原地区机械化上水平、丘陵山区机械化上路子。要扩大政策的效用,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撬动作用。要注意将政策引导和农民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理性购置农机具,做好加减法,促进急需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和现有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加强农机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创新,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和养殖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快油菜、棉花、甘蔗、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种、收和种养业废弃物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突破与集成;加快丘陵山区等薄弱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发展轻型、便捷、高效农机化技术。促进农机产品技术和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农机工业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步使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有机可用”、“有好机用”。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树立发展“机械化农业”的理念,改变农业农机部门各干各的、单打独斗等现象,加强部门合作,从农田基础建设、育种、栽培、加工、消费等全过程统筹研究农机化技术的集成配套。大力开展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试点示范,优选熟化机型,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完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农机化技术路线和模式,促进农机化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解决“有机适用”“把机用好”的问题。

四要更加注重后续服务。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的需要,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动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和农机大户,引导建立紧密联结利益机制,实现规范化、品牌化运作,增强服务组织发展后劲。大力推行机械全程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和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形式,形成“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的新型农机作业服务模式。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实践技能高、致富能力强的职业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推进农机政务管理、作业市场和技术服务信息化,支持开展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销售、租赁、金融服务,不断降低农机作业、维护和交易成本。推动建设诚实守信的农机市场环境,引导履行服务承诺,保证服务质量。

五要更加注重法治保障。引导农机化系统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准确把握农机化法规要求,增强权责一致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实好农机安全生产、驾驶培训、维修网点、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等监管责任。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按照程序推动修订完善农机安全法规、农机试验鉴定、支持推广目录管理规章及配套规范性文件,增强制度规定的协调性、实效性。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坚持简政放权,减少前置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农机补贴、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等为重点,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广泛宣传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采用合法手段解决纠纷和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性新要求,充分认识农机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主动作为、远近结合、统筹施策、改革创新,持之以恒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加快打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版,不断开辟农业机械化事业新篇章。

三、关于2015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围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这条主线,以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着力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力争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以上,水稻栽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39%、60%,棉油糖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有新的突破,深松整地面积达到2亿亩,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松懈地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即将下发,总体看,这个意见总结了近年来的成熟经验,是大家实践和智慧的成果,务必要不折不扣执行好、落实好。要统筹做好补贴启动各项工作,确保早实施、早见效。加强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营造有利于政策实施的良好氛围。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创新,制定必要的应急防控预案,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围绕新办法新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和跟踪问效,及时完善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依法监管。重视举报投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历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确保补贴政策安全高效实施。抓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等试点工作,认真总结成效和经验,研究完善相关办法,为扩大试点打好基础。

(二)集中力量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围绕粮棉油糖等主要作物、主要生产区域,制定“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部门合力推进、系统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连片示范、提升水平为目标,加快普及应用成熟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突破瓶颈、模式探索为目标,示范推广棉油糖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今年,农业部在全国主产区建设48个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县,主要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以总结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模式,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各地要切实加强对示范项目的指导,要充分调动市县的积极性,上下形成投入、指导的合力,力求抓出成效。要突出重点,探索建立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重点推进水稻机插,今年要召开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力争全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39%;加快推进东北、黄淮海、西北地区的玉米机收,力争全国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0%;下大力抓好三大棉区棉花机收、广西甘蔗机收技术集成与示范;继续推进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改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着力在适宜地区整县市推进。切实打造出一批具有不同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亮点,总结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形成有规模的示范带,扩大影响,方便推广。

(三)保质保量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

国务院将深松整地作为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要求今年力争完成2亿亩的任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必须抓紧抓好,不得有半点的松懈。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统筹使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切实保证农机深松作业需要,适宜地区要将深松机列为敞开补贴的重点机型,力争扩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区域,充分调动农民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积极性。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分解落实2015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工作督导和作业质量检查,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总结和大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补助试点的新成效和新经验,谋划制定农机深松整地实施规划(2016-2020年)。

(四)有力有序组织好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活动。

及早部署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工作,协调做好农用柴油供应和售后维修服务,推动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做好农机作业供需信息发布,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管理,精心组织“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细化“小麦、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机收作业质量标准的宣贯活动,减少粮食收获过程的损失。积极组织农机参与防汛抗旱,立足抗灾夺丰收。继续建设“农机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服务平台系统”项目,在湖北、安徽开展整省推进试点,努力提高农机化生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五)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

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战略咨询专家组技术支撑作用,借力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培训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开展“百千万”农机化人才建设,重点培养“百名”高素质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千名”基层农机推广骨干人才、“数十万”农机职业能手。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深入开展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推动出台扶持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金融信贷、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继续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继续开展农机合作社经理人培训,积极推动“企社共建”、“银社共建”,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召开全国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座谈会,总结各类农机合作社的组织机制及其运行模式,促进规范化发展。

(六)与时俱进改进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

研究修订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有关制度,增强制度规定的协调性、实效性。强化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组织开展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选型大纲的制修订工作,推进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工作。继续开展推广鉴定工作监督检查,促进鉴定规范化建设,提升鉴定工作质量。研究完善改进推广目录制定工作的措施,优化工作程序和评审方法。以农机作业质量、安全操作为重点,强化农机化标准制修订和宣传贯彻,研究提出“十三五”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重点。继续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认真受理和处理重大农机质量投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以玉米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等补贴机具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机质量调查,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依法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监管,公布全国二级以上农机维修点名录,推动农机维修网点布局优化。

(七)持之以恒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推进实行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制度,鼓励对农机牌证发放、安全检验、培训考试、报废回收、安全保险等费用给予财政补贴。去年财政部、发改委已经明确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征农机监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努力争取把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民和合作社。继续推进农机报废回收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拖拉机登记规定》等规章制度。加强源头管理,努力提高“三率”水平。组织好“平安农机”建设活动,引导地方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标准宣贯,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知识,提高驾驶操作安全水平。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规范农机安全监理执法行为,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违规发放牌证、瞒报谎报事故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机安全应急管理演练,做好事故勘查、认定以及赔偿调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3

会议精神,观摩农业结构调整现场,分析形势,部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确保完成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三年任务目标。昨天和今天上午,大家现场参观了11个县市区新发展的规模种植基地和新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都是我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亮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刚才,3个县市区和3个乡镇的同志介绍了他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好做法和经验,希望大家相互学习,认真借鉴。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思想统一到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三年调整任务目标上来去秋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政策措施,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拉动农民收入较快较高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涌现出了一批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表彰的十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2个种养大户和这次调度会议看到的新建基地、企业,就是他们的集中代表。综合当前调整的情况,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今春全市春播经济作物达到301.9万亩,其中春播瓜菜113.8万亩,同比增加近10万亩。林业今春全市完成造林33万亩,其中用材林17万亩,经济林13万亩;新发展苗木花卉基地6.5万亩。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草食型畜禽占到25%。渔业到4月底鱼种放养面积达到62.3万亩,同比增长43.9%。二是调整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在种植业涌现出一批万亩、几万亩集中连片调整的规模生产基地。三是调整模式不断创新。种植业“三种三收”、“多种多收”间套复种立体种植,畜牧业小区集中规范化防疫和规模化饲养,渔业精养,林下种养等一批高产高效新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垄作麦菜间作模式推广成功,为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大幅度扩大瓜菜种植面积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四是调整档次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发展到56处,面积达到235万亩,取得产地认证的基地36处,认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21个,并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和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五是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98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省级9家,国家级2家。龙头企业培育和带动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连接农户76万户。结构调整的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9.7亿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16元,同比增长1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调整进展很不平衡。调整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动手早、行动快,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亮点,农民增收幅度大,群众十分满意,但有的地方,至今没有大的谱气和动作,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仍没有作为就是个严重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有基础问题、有传统种植习惯影响、有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认识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对此,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短短两年,从城乡统筹方略的提出、重中之重的位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到“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深刻理解、并以一贯之地落实到工作中去。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我市农村的最大实际,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当前农村工作最大的任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是最现实的选择。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是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今年是市委、市政府三年集中调整的最后一年,也是继续把结构调整引向纵深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搞好今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不仅关系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调整任务目标的完成,而且事关“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还是对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取得成效的最实际的检验,意义非常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今年特别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抓结构调整

不动摇,坚持推进结构调整、重抓龙头企业建设不动摇,坚持党委、政府强力推动不动摇,坚持确保完成三年调整任务目标不动摇,把全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焕发出来的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引导凝聚到当前和今年农业结构调整上来,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推进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全市三年集中调整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实现农业结构规模调整的新突破今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继续坚持以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安排专项奖金,采取直接补贴的办法,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一批种养大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区域,确保完成三年集中调整的目标任务。当前,要集中力量在夏季农业结构调整上搞突破,务求大见成效。

(一)落实规划目标。市委、市政府已将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三年责任目标明确到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对照三年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回头看活动,认真查看三年责任目标到底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大欠帐,要按照确保按期完成的要求,制定更加具体详实、切实可行的调整规划,搞好细化分解,确保把调整任务和政策措施逐一落实到乡镇、村户、地块,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人头,决不能纸上谈兵,大而化之。就全市来讲,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只能超额完成,不能随意降低。就县市区和乡镇而言,除了完成今年的调整任务外,还要把前两年的歉帐补上,确保粮经比例调整到40:60。当前,要紧紧抓住麦收前不到一个月的宝贵时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专门力量,逐乡、逐村、逐户、逐地块地调查摸底,抓好调整面积、品种、保障措施和干部责任的落实,搞好具体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调整到位。

(二)实施分类指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水平,必须从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现状和客观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全市要按照“开发东部,提升中部,突破西部,建设路域瓜菜产业带”的要求展开调整布局。东部山区要搞好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节水型旱作农业;中部地区要着力在苗木花卉和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高效种植基地建设上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西部地区要选择一二个主导产业或产品作为突破口,搞好规划布局,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搞突破,力争今年大见成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平衡发展。加快路域反季节瓜菜产业带建设,要充分发挥路域运销便利、信息快捷的优势,在国道、省道、市县公路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按照“统一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规模推进”的要求,力争三年内建成全市路域设施反季节瓜菜产业带。在具体要求上,一是调整起步较早的乡镇,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命名表彰的“十大特色农业种养基地”,要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二是调整已经起步上路的乡镇,要先把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通过引导扶持,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促使调整上档升级,尽快形成基地规模和产业规模。三是调整基本没有破题的乡镇,要因地制宜,选准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选择班子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进行试点示范,从一户、一个地块、一个村庄开始,从培植专业户、专业村突破,由小到大,迅速推开,尽快高出区域规模。

(三)突出规模调整。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效益。尽管两年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产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聚集度低、规模化、基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调整专项扶持资金,对规模种养基地建设给予直接补贴,就是要解决规模调整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在规模调整上有所作为。一是要实行高点定位。凡是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能够快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和产品,都要搞好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努力扩大规模,尽快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特别是对全市十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膨胀规模,尽快把规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实行高标准建设。对于规划的标准化种养基地,借鉴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实行园区化建设和管理,采取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基地路、水、电以及通讯等基础性设施建设,逐步把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成为农产品销售平台,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农业先进适用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园区。三是要实行多元化发展。要通过招商引资、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协会牵动,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发展,逐步建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产业群、产业区。

(四)强化服务保障。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服务是根本、是保障、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调动好、发挥好、维护好农民群众调整积极性的高度,深入研究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提供全方位高效服务,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今年要以落实扶持种养业发展和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为主体,全方位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一要强化政策扶持。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市委7号文件精神,在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富民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更多地项目列入中央、省扶持“大盘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大规模、高层次方向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扶持经济基础薄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使用作了适当调整,除一部分继续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贴息外,另一部分专门用于补贴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具体办法已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印发执行。望有关县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足用好这笔资金。各市区都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市里办法,研究制订新政策新措施,加大对种养业规模调整的扶持力度;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搞好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种养基地、种养产业带集中。要积极协调银信部门,简化信贷手续,增加信贷额度,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要完善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体系,引导农户围绕市场搞调整,围绕需求搞调整,拓展调整领域和空间。二要强化技术服务。搞好技术培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行标准化生产,以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为契机,加快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从源头抓起,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农产品从投入、生产、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行为,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档次;要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技术需求,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要以服务调整、服务农民为己任,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到村、到场、到户、到田间地头,结对服务,言传身教,现场解决群众调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好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搞好科技与农户和产业的对接,切实解决好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要强化龙头带动。要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突出抓好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行订单生产,进一步完善龙头、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加销的有效衔接,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带动调整。要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研究会、合作社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传递、市场引导、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有计划地在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设一批标准高、功能全、辐射面广的大型农产品批发或交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要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大力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网上销售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以多种形式加大对我市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打造优势品牌,主动参与竞争,提高市场份额。四要强化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住各级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激活投资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落实好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农业机械合作社,搞好农机跨区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园区化建设的思路,统筹协调水、电、路、房舍等配套设施建设,有重点地将部分农业结构调整区建成示范园、展示带、观光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市领导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分析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安排部署近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刚才,交警大队大队长通报了今年上半年份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尽快抓好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随着经济社会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在不同场合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县政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拨出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相关设备,公开招录了一些交通协管人员,进一步充实了交管工作力量。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站在“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使 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成绩有目共睹,值得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员数量及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以及客流量的增长,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刚才交警大队大队长通报的情况看,我县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仍然很大,死亡人数占到了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00%,七月刚过中旬,已经发生交通事故**起,死亡**人,受伤***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大幅上升。客观的讲,国道和省道贯穿我县全境,各乡镇之间距离较长,道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安全隐患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事故预防工作不够扎实,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效果不够明显;农村道路监管不到位,存在漏管、失管现象;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文明交通意识淡薄,报废车上路、无牌无证、超员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各乡镇对如何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机动车辆以及对农村“五种车辆”的登记纳管工作做得不好。目前,我县部分路网还在建设当中,道路质量还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全民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努力创造一个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突出重点,履职尽责,全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 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从源头上夯实交通安全管理基础。人、车、路是道路交通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交通管理工作的源头,各相关部门要从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将工作着力点前移,通过加强对重点驾驶人、重点车辆的管理和对危险路段的治理,将各种交通事故隐患消灭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一要抓重点驾驶人。要严把客车、出租车驾驶资格准入关,提高驾驶人的安全素质和驾驶技能。二要抓重点车辆。要对现有的大中型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出租车、接送学生车辆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营运线路、行驶里程和班次等情况,加强管理管控,及时消除隐患。三要严密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按照《***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尽快成立由政府领导,公安、交通、安监、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协调委员会,定期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上报排查结果,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安全隐患正逆双向排查制度。正向排查就是直接从路面上进行的排查,及时把地形复杂、视线不良、防护设施缺失、管理相对薄弱、事故多发的点段检查出来。逆向排查就是通过对当月所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类排队,找出事故多发点段、多发时段、多发成因,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出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隐患,由县政府下达整改通知,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一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向县政府写出报告,对无故拖延,不及时完成整改任务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 “一把手”的责任。

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各部门要按照《***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暂行办法》依法履行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源头监管与路面整治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为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要实行主管部门责任承包机制,安监、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要根据各自不同职责分工,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分级责任承包制,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每一条线路,每一个重点部位,采用承包的形式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通过以责加压、以压促动、以动求效的方式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要以组织开展《贯彻实施〈***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遵章守法,从每一步做起”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由宣传、公安、交通、司法、教育、安监等部门联合成立“贯彻实施《条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多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把宣传活动与“六〃五”普法工作、“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交通安全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广播、电视上开辟交通安全专栏,定期播放交通安全短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制作交通安全专题节目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交通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努力构筑道路交通安全群防群治体系

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及全社会要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方位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良好格局。要尽快完善县、乡两级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工作程序,健全机构,配齐人员,保障经费,明确职责。要把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向农村延伸,按照“村路乡管、以村管车”的要求,落实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村组、农机、运管、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长效联络和管理机制,构建“大交管”工作格局。

各乡镇要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乡镇、社区要至少各建成1处交通安全宣传示范点,要在现有干部中选配3至5名干部担任专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交通协管员,组建“五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健全“五长”联动机制,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与社区、村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要第一时间积极参与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工作,把治理无证无牌摩托车和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问题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积极开展农村“五种车辆”的调查摸底、分类建档工作和道路交通参与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素质的调查分析,督促农村群众办牌考证,并将开展 此项工作的情况及时上报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为了充实乡镇管理机构,公安交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选派交通民警到乡镇、村交管办兼职,指导开展交通安全监管和宣传工作。

公安交管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牵头单位,要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放在首位。要组织警力,深入客运、出租公司等客运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车主、客车驾驶人员签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安全责任书》。要主动采取道路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特别要加强对交通状况复杂、危险路段的排查工作,及时放置提示牌,提醒驾驶人员安全通行。要尽快提出今年对城区、县乡所有道路的交通标线重新进行标画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县政府研究确定后组织实施。要关口前移,警力下沉,全面加强道路巡查管控力度,落实领导包片、民警包段责任制,严厉查处道路交通严重违法行为,尤其是对“黑车”、“病车”接送学生及驾驶人员酒后驾车、超载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要从重从快处理。“三超一疲劳”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率、抄告率要达到100%,“五种车辆”纳管率达到80%以上。

交通部门要强化对客运车辆出站前的安全例检,从源头上把好客运车辆在运营线路上的安全关,决不允许不符合条件的客车报班运营。同时,要经常性开展司乘人员交通安全教育,督促客运企业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对不落实车辆定期保养制度、录用审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的驾驶人员和企业要坚决予以停 业整顿,限期整改。教育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管控,继续巩固“护校安学”和“护卫天使”行动取得的成效,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授课活动,并通过他们,教育提醒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安监等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客运企业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督查力度,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宣传和广电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辟专栏,制作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曝光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宣传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常识,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宣传,警示和教育群众,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果,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将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挂牌警告,重点管理,限期解决问题。凡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地方和单位,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将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发生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的乡镇和部门取消当年社会治安防范和文明建设评先资格。

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5

一要提高认识。2月份以来,尚朝阳市长3次批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其中2次指出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较慢,要求跟进督导,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还有5个乡镇(处)未全面完成拆旧和复垦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个集中安置点中,实际竣工的仅有金刚台镇朱裴店村安置点,其余5个安置点均处于房屋内外装修、水电安装和道路硬化等工程扫尾阶段,少数安置点工程进度滞后问题较为严重;20易地扶贫搬迁工程9个集中安置点,还有1个尚未开工,整体进度与周边的罗山、息县相比有一定差距。此外,接省搬迁办通知,近期还将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拉网式全覆盖”大巡查。各乡镇(处)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不能心存侥幸,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工作不重视、不认真、不作为导致不能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要加大问责处罚力度,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责任。

二要明确任务。发改部门制定了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台账,明确了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各乡镇(处)和县直相关单位要对照任务清单,主动认领任务,加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住建部门要比照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台账,制定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台账,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三要把握政策。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全面完成20工程的各项扫尾工作,尚未完成拆旧复垦任务的5个乡镇要抓紧时间完成,每日上报工程进度。要抓紧完成20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扫尾工作,所有安置点务必于3月底前实际竣工并搬迁入住,个别难度较大的安置点最迟要于4月15日前完成,5个未竣工安置点要每日上报工程进度。要抓紧推进年工程开工,3月底前所有安置点要全面开工,施工队全部进场施工,并有实际的作业量,坚持每周上报工程进度;6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安置点的主体工程建设,达到搬迁入住条件。要全面推进旧房拆除及土地复垦工作,加快完成年拆旧复垦扫尾工作,积极准备年拆旧复垦,提前开展2018年拆旧复垦工作谋划。要抓紧完善档案资料和信息平台建设,坚持每周上报工作进度;县发改委要牵头,完善易地搬迁档卡资料,建设县、乡、村、户四级档案资料体系;各乡镇(处)要完善易地搬迁信息系统数据,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更新搬迁户基本信息和电子档案、上传图片影像等资料,确保信息系统数据准确。要落实好搬迁户后续发展脱贫举措,坚持每周上报工作进度;各乡镇(处)要完善安置点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规模以上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5个有”(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文化广场)齐全;落实光伏扶贫、特色产业、“扶贫车间”、稳定就业和资产收益等易地搬迁“5个1”专项工程;拓展其他后续发展措施,加强搬迁户宅基地、耕地、林地等资源流转和开发利用,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和公益性岗位等向易地搬迁安置点和搬迁户倾斜,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各乡镇(处)要认真学习研究《_县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方案》(x政办〔2018〕x号)和《_县2018年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x脱贫指办〔2018〕x号)文件精神,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坚持每周上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度,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全省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要严格履行程序。坚持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四个步骤执行好危改政策。要准确界定建房的对象,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补助资金总额不得突破、确保改造总户数不得突破。要对建房对象、补助标准进行逐级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严防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要严格工程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引导帮助群众真正建成“放心房”、“满意房”。要按照“乡镇自查、专项验收、检查到户、综合考评”四个步骤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改造房屋合格。要严格资金管理。设立危房改造资金专账,分账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危改资金。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对贪污、截留、挤占、挪用危房改造资金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四要落实责任。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县发改委要落实好牵头责任,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县城投集团公司要落实好业主单位责任,协调推进工程资金、招投标、验收、复垦券等相关工作。各乡镇(处)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县住建、国土、环保、扶贫、审计等部门要落实好配合责任,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工程建设。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县住建部门要落实好牵头责任,加强对各乡镇(处)的危房改造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各乡镇(处)要落实好主体责任,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度。

上一篇:见习教学下一篇:创意参考毕业节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