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通用8篇)
张福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对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阿荣旗产生深远的影响,地怎么种?种什么好?种什么能赚钱?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事求是的确讲,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乃至我旗的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暂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这也是我国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是我们怎样寻找办法来保护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利益,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使我旗的农产品与世界更好的对接,如何使我乡的农产品走向世界,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奋起直追,做好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今后的农业生产,要走精准农业之路,集约化经营,朝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的方向发展。
一、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大力发展“马铃薯立乡”战略,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新发乡在全旗“十五”计划提出“稳粮、扩经、增饲”发展思路中找出切合实际的结构调整路子,几年来,新发乡立足本乡实际,积极发展水稻、马铃薯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04年我们提出了“马铃薯立乡”战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依托地缘优势和“奈伦”、“瑞雪”等大型淀粉企业,全力实施马铃薯基地建设,今年各种作物种植面积:马铃薯达
到4.2万亩,其中覆膜马铃薯2000亩,大豆1.2万亩,玉米1.1万亩,葵花1.5万亩,水稻1.5万亩,白瓜籽3000亩,甜菜4000亩,杂粮1万亩,牧草1.2万亩,蔬菜1000亩,其中订单农业4.5万亩,仅马铃薯一项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500万元。全乡农业粮、经、饲种植比例达到4:4:2,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83:7:1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同时我们积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协调农业、畜牧等部门每年举办事10余次科技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1000人以上,有效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和科学种养意识,去年我们还成立了新发乡马铃薯协会,专门负责研究、引进、推广、调换优质马铃薯,两年来共引进优质脱毒种薯600吨,有力推进了“马铃薯立乡”战略。
(二)全面实施乳、肉、草战略,推进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为响应旗委、旗政府发出的“牧业富旗”的号召,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政策、资金、服务的扶持力度,两年来,共发放畜牧业专项贷款260万元,发展养畜专业村屯3个,养畜专业户286个,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北羊、南鹅、沿道奶牛”的发展格局,民族村的农牧结合户比例也达到了14%。同时强化畜牧防疫,对从外地引进的牲畜进行严格的检测、检疫,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牲畜疫情给畜牧业发展造成损失。截止目前,牲畜存栏达到6.8万头(只),白鹅8.7万羽,畜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占全乡经济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三)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战略,促进柞蚕迅速优化升级。林业作为绿色屏障关系着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农牧业离不开林业,离开林业生产活动的单一农业生产活动是不稳定的,极端脆弱的,林业与农牧业之间存在着单向的依存性,没有林业对农牧业的保护和支持、农牧业不可能正常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今年我乡退耕还林1190亩,灭荒造林3980亩,三北防护林业1200亩,共补植树木10万株(穴),把植树造林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乡政府号召大养柞蚕,认真做好柞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05年放养柞蚕213把,宜蚕柞林2万亩,其中圣水村150把,唐王沟村60把,章塔尔村3把,蚕业收入160万元,蚕业作为群众快速致富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放养柞蚕投资少、收益大、投入产出比随科技含量的增加可达1:7-10,而且时间短、见效快、不与农业争时间,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六十余天,一般每人养蚕收入可达万元,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把重点放在实施科技兴蚕,促进蚕业优化升级。
二、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一自然环境中,同一生产条件下,有的农民丰收了,有的农民欠收,尤其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种植经营观念,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改变目前农村的种植现状。
我旗作为我国北方土豆的主产区这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一直以来把土豆当作缺乏营养的粮菜兼用型低级食品对待,工业深度加工滞后,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再者我旗土豆种植粗放,大部分农户仍以使用本地品种为主,年复一年,退化严重,产量低下,近几年由于“奈伦”等几个大型淀粉厂落户阿荣旗有效地拉动旗域经济的发展,新发乡抢抓机遇,成为全旗土豆栽培种植的排头兵。
新发乡地处北纬47度线上,昼夜温差大,土质松软非常适合土豆生长,而且种植土豆投入少、产量高、管理方便、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强、种植效益好,种一垧地大豆与种一垧地土豆的效益比较: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出售土豆比出售大豆每垧地多收1100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旗大田作物经济效益相比较,挣钱的作物顺序是:水稻——土豆——玉米——大豆。新发乡的土豆生产,围绕淀粉加工的需要,下大力量推广脱毒种薯,引进、繁育早熟、高产、高淀粉品种,目前,引进的早熟品种有早大白,东农303等,脱毒种薯有费乌瑞它的等高淀粉品种克新一号等,这样调整后,即可为市场销售提供方便,又可以调整农时,以利丰产丰收,改变以往那种土豆销售、储存、推广上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同时,政府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等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
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乡实际,瞄准市场抢抓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牧草业过渡。
徐州历来以粮食种植为主, 是江苏的粮仓, 也是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基地之一。然而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仅仅能维持温饱。从90年代后期至今, 徐州农村一直陷入这样一个窘况之中。在这期间当地政府和农民自身也想了各种办法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如开办乡镇企业、推行经济作物, 然而也仅仅在个别地区、个别家庭取得了成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种种问题, 如技术问题、管理问题, 而最核心的问题是资金问题, 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没有资金支持, 无异于缘木求鱼, 因为在结构调整中, 资金需求出现了与粮食种植不同的新特点: (l) 资金需求量激增。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农民经营范围扩大, 由原先单纯的粮食种植向其他领域扩展, 开辟了大量新的经营领域与投资项目。而且, 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 经济作物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 其生产要素构成发生显著变化, 由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 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和每个劳动力的技术装备水平也都大幅度提高, 由此就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特别在调整初期, 需要大笔启动资金, 少则几万元, 多则数十万元, 甚至上百万元。 (2) 资金需求结构复杂化, 收益率有很大差别。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扩大, 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许多不同的产业, 这些产业之间并不能够达到平均利润率, 其中有些产业收益率高, 另一些产业收益率低。从总体上看, 粮食作物的投资收益率低于经济作物, 农业投资的收益率低于非农产业。即使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内部, 由于其品种的不同, 收益率也有重大差别。同样, 在非农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 收益率也有重大差别。 (3) 投资风险增大。相对于原先单纯种植粮食而言, 那些新的经营领域与投资项目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主要因为:第一, 在经营初期, 由于农民初次涉足, 缺乏生产经验, 技术也可能不成熟, 因此包含着一定的失败风险。第二, 由于新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市场化程度更大, 农民缺乏进入市场的信息与其他条件。
二、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状况
目前合法的支农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而目前它们支农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1. 农业发展银行是支持“三农”的政策性银行, 但其资金主要用于粮棉油收购。
而近几年来其对粮棉油的收购支持力度也呈下降趋势。以粮棉生产大县徐州丰县为例, 农发行丰县支行粮棉贷款在经过连续三年的攀升后, 从2001年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农发行投放贷款的下降直接导致基层的收购企业库存降低。所以要想从农发行获取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
2. 农业银行的贷款投向发生结构性转移。
据对农业银行徐州市分行贷款情况调查, 在1993年以前投向以农业为主, 在1994~2000年投向已从以农业为主转为农业与工商业并举, 而2000年之后竞争视角也从农村逐渐转向城市。2006年的数据显示农行徐州分行对农村贷款仅仅占20%左右, 而城市占80%以上。因为农行目前的定位是商业银行, 而商业银行首先就得考虑资金的安全和资金的逐利, 而贷款“三农”无疑风险增加而效益低下, 也就是说农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无异。
3. 农村信用社支农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
据对郑集、柳新、利国、炮车4家信用社调查, 1997~2000年, 各项贷款年平均分别递增39272万元、23404万元、18858万元、25384万元。总量上看, 增幅不小, 但平均到每个农民, 仅增加135元。而2001~2006年以来这四家信用社的支农贷款则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愈来愈大, 各项贷款年平均分别下降9372万元、13504万元、26858万元、37538万元、49637万元、66342万元。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相当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城市。这就造成“三农”对资金的需求与信用社的资金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 使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支农金融机构的组织和制度缺陷
1. 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作用有限。
农发行支持的重点是粮棉油收购, 支持的主要地区是农业区。这些地方的财力有限, 根本无力拨付对农发行财政贴息。财政无力拨付只能使农发行面向金融机构进行高成本的融资, 由于本身业务的政策性作用, 造成农发行放贷越多亏损越大, 经营艰难。
2. 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导地位弱化。
农业是基础产业, 资金回收期较长, 收益低且风险高, 农业银行自然会回避弱势产业。从对农业银行徐州市分行的调查看, 截至2003年9月, 农业贷款比年初下降了5000多万元。在农行的基层营业所, 对农户的放款额和贷款户数已呈现迅速下降趋势, 业务的重心转入了城市, 而对农村主要放在了清收陈欠贷款上。
3. 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资本规模偏小, 筹资难度大, 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资金的要求;二是管理滞后, 不适应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信贷工作中制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激励机制不相适应, 束缚了部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三是传统的服务手段、功能、品种、设施不适应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
4. 民间金融组织缺乏规范, 易引发局部金融风险。
一是筹资和用资成本高, 加大了借款方的生产经营成本, 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民间金融组织在地下或半公开状态活动, 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5. 邮政储蓄分流了农村金融资源, 削弱了金融支持农业的应有力度。
由于邮政储蓄转存利率长期过高、计息方式不合理, 邮政储蓄的资金价格与金融同业相比, 有较大的级差, 邮政储蓄竞争优势明显大于农村信用社。
四、对农村金融进行综合创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 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进行引导, 尽快使其合法化。
据对徐州市民间信用发展状况调查, 由于官方金融组织融资量受限, 且主要服务于国有及集体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户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和融资活动应运而生, 资金融通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 方向也呈多样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在农村资金需求旺季, 农户筹集资金总量中的30%是以民间借贷形式取得的, 60%的农户或多或少依靠民间借贷。但目前资金供给者和中介工作人员都面临很多困惑, 而最大的困惑就是合法性问题, 如果合法性出了问题, 供给者的资金安全就会出问题, 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出问题。民间有资金, 农民有需求, 政府应该进行适时的引导, 而不是进行打击和取缔。因为民间金融组织的资金风险性较大, 因此其利率可以较高, 但应该给其一个限度, 避免向高利贷发展。
2. 尽快改革传统的邮政储蓄业务。
邮政储蓄网点在农村是只存不贷的。目前可把邮政储蓄吸收的资金分为农村资金和城市资金, 城市资金另当别论, 而农村资金必须流入农村。国家可以制定政策把农村资金转移给农发行, 农发行再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形式投入农村。而城市资金可以成立邮政储蓄商业银行, 进行商业化运作。
3. 必须进行财政支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突出其在支农中的主力军地位。
我国走市场化道路没有错, 但不是什么都可以市场化。哪怕是发达国家其农业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政府还是保护的, 更不用说我们国家。所以政府必须有专项财政资金对信用社进行补贴。一方面要对信用社的治理结构进行改革, 另一方面对其责任制进行完善, 再次对其资金流向进行严格审查。信用社的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和农民。在这个基础上, 政府可以按不同的项目确定一个浮动的贷款利率, 再按商业银行的利率与其实际项目的利率差给予其补贴。这样可以保证信用社的资金用于"三农", 同时可以保证信用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在有很多人主张信用社商业化, 不是说信用社不可以商业化, 这在城市化、工业化好的地区可以实行, 但在绝大部分地区 (如徐州) 则万万不可。
4. 发展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 解决担保难问题。
通过发展信用担保体系这种金融杠杆工具, 转嫁、降低一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给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建立担保机构要量力而行, 定性准确, 规范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区, 发展信用担保机构, 要以财政投入型的政府主导机构为主。
参考文献
[1]王维强等《城乡三元金融结构与民间金融制度研究》, 《财经研究》, 2003年第4期, 38-39页.
[2]龚明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设计:一个分析框架》, 《金融研究》, 2003年第5期, 46-47页.
摘要:目前,各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文化产业门类之一的旅游业出现了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态势,乡村旅游业正是这种融合的产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它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是深层次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
一、农村产业结构状况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农村产业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农村服务业组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不协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以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总的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1)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大,而农业中种植业比重偏大,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比重偏小。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过大,经济作物比重小。(2)农业生产中,地区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特色经济不突出,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农产品品种、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农产品大路货多,专用品种少,名优产品、特色产品比例低,农产品销售不畅。(3)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即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比较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商业、运输业、餐饮业等服务业,开拓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目前,各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农村文化产业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
2004年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其实,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业、文化教育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体育竞技业等在内的广大的产业系统,是公认的21世纪最有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且区域分布广泛。历史文化资源有:人文三祖文化、燕赵文化、西柏坡文化等。在河北这块古老的大地上,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魏县剪纸、易水古砚及衡水内画鼻烟壶等中外闻名。民俗文化有:安新高跷、昌黎地秧歌、皮影、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据统计,河北省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4个,新兴艺术品种76余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76处。这些文化资源涉及区域广泛,内涵深厚,大部分沉淀于河北农村,它既是河北延续至今的血脉,也是河北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肥沃土壤。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和农村发达的文化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一些大城市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目前,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文化产业与农业出现了融合的态势。文化产业的门类之一旅游业与现代农业间的融合正在成为时尚。乡村旅游就是这种融合的产物。
乡村旅游也被称作休闲旅游农业,它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体验、娱乐等多项需求的农业经营形态。
我国的乡村游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首先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发展乡村游提供了市场空间。2005年底,我国城市人口达到了5.6亿,也就是说13亿人有43%生活在城市。面对城市的喧嚣,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人们向往农村幽静的生活,清新的空气,希望回归大自然,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乡村游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城里人回归自然的心愿。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发展乡村游提供了经济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经济基础。休闲时间的增加为发展乡村游提供了时间保证。据统计,我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的法定假日全年114天(含周六、日),加上国家正在倡导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休闲。休闲时间的增加,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保证。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发展乡村游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几乎村村通公路。目前,城市私人轿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很多人习惯自驾车出游。便捷的交通为城里人到附近农村观光休闲提供了条件。正因为如此,我国的乡村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河北省已有252个乡镇、1400多个村开发了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5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收入和收入总量的36%和11.7%,带动就业26万人次。
乡村旅游是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融农业生产、观光、参与、体验、品尝、购物、娱乐、度假为一体,连接了城市和农村,激活了农村和农业。
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不长,也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看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它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是深层次的影响。
三、乡村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突破了原来纯农业的、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的综合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满足消费者观赏、购物、参与、娱乐、住宿、餐饮、交通等方方面面的需要,要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乡村旅游往往被赋予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农民会提供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文化旅游产品;会把当地的初级农产品转变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的开发必然要求农村道路和交通工具等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因此,乡村旅游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商业贸易、通讯、餐饮、娱乐、产品加工、工艺品制造、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即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村工业、运输业的发展,也因此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更加协调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当地农民与外界游客提供了交流平台,农民可直接了解游客的消费偏好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避免了农作物种植的盲目性,增加了农产品的特色化。长沙市千龙湖生态休闲度假村是湖南省著名的休闲农业企业,它与周边农民实行订单种植,发展无公害蔬菜、西瓜、果木基地2000多亩。在它的带动下,周边开了8家农家饭庄,新增客货运输车辆80多台,还出现了菜油加工等企业,2007年实现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多元。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原来比较薄弱的农村服务业、加工业的发展。
2.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国有近5亿农村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但到目前为止,农村还有1.5亿就业很不充分的劳动力。让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餐饮、住宿、商业、娱乐、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提高了非农收入。据统计,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可为1000个农民家庭增收。乡村旅游使单一传统的农业模式向集生产、加工、旅游、观赏、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延长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比如,田园农业休闲模式,它增加了一般农产品不能实现的观赏、娱乐附加值,因而获得了以前没有的高额的经营收入。一般来说,乡村游项目可以利用已有的果园、林地、牧场等改建成各种农业观光项目,建设成本较低,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资源开发难度小,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3.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长沙大明山庄通过引导周边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的种养基地,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乡村旅游建立在花卉和蔬菜等特色农业基础上,带来了区域农产品的特色化。在经营过程中,采用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方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饮水、道路、卫生条件等比较差,这是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之一。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原生的乡村生活和环境,包括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乡村风貌、农业生产、文化风俗、乡村土特产等,还需要宾馆、旅行社、交通、通讯、电力、商业等配套设施为其服务。初期的乡村旅游可突出原生态,少投入,逐渐积累资金。乡村旅游的高回报率可在不长的时间内缓解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然后在客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些地方政府为借乡村旅游,加大新农村建设,还制定财政支持政策。如“长沙市黄兴镇近年累计投放资金100多万元,整修入户道路,修建高标准厕所、垃圾站、停车场,极大推动了当地农家乐示范区的发展”。长沙市大明生态休闲山庄积极参与当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出资建立了村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工程和自来水管道工程,显著改善了村基础设施条件。因此,乡村旅游对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
5.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现代农民。一些省市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行业协会一般开展信息交流、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管理经验、服务意识。通过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可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懂市场、有技术、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通过乡村旅游,村民和城市居民接触、交流,有利于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市场需求。所以,乡村游提高的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有农民的素质。
总之,文化产业门类之一的旅游业正在与现代农业走向融合。乡村旅游业正是这种融合的产物。乡村旅游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和潜力,最有深远影响的产业。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同时提高了农民素质。乡村旅游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虹、王丽玲,《循环农业理念下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向》[J],《农业经济》,2012.4
2.郭玉兰,《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07.9
3.柳敏河,《河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及模式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
4.王帅帅、刘晓东,《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4
5.吴冬霞,《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乡镇经济》,2007.3
6.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基金项目:
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速实现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变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B13JJ051)相关成果。基金项目来自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公室。
作者简介:
汪虹:女,1964年3月出生,籍贯:河北省乐亭县,学位: 历史学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陈艳丽:女,1963年9月出生,籍贯:河北省乐亭县,学位 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文学。
龙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为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掀起学习“三个代表”的新高潮,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组织了“双百”活动.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组,我们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课题调查了新罗区、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及其下属 9个乡镇,包括新罗的红坊,武平的中堡、中山,长汀的新桥,连城的`林坊、庙前、莲峰,上杭的才溪、古田等,进行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的调查 ,对龙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调整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及相应的对策.
作 者:徐维群 刘吴 陈琳 吴盛汉 李崧 作者单位: 刊 名:龙岩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4 22(2) 分类号:F32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 农产品 农民收入 劳动力转移——关于沂蒙老区改革开放调查
平邑县(市、区)郑城乡(镇)石家庄村 同志,您好!
我们是内蒙古大学13级的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为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为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做出此次调查。请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谢谢!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您的性别为:
□男 □女
二、您的文化程度为:
□不识字或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
三、您的职业是:
□农民群众 □村干部 □乡(镇)干部 □其他
四、您对您所在的村(镇)目前农村现状的看法:
1、种植业生产
1.1您认为您所在村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很好 □好 □一般 □比较差 1.2您所在村耕地实现机播、机耕、机收的情况为:
□基本上没有实现 □有一半都实现 □基本上都实现 1.3您对您所在村农资供应(化肥、种子、农药、地膜、饲料等)状况: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2、养殖业生产
2.1您所在村(镇)的养殖业情况为:
□没有人养殖 □散户养殖为主 □规模养殖为主 2.2养殖方式为:
□坡养为主 □圈养为主
3、您所在村的自然条件是:
□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信息还算不错 □居住集中、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4、您对您家近几年的家庭收入提高状况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5、您对您所在村(镇)的生存环境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脏、乱、差)
6、您认为您所在村(镇)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如何? □水平低 □一般 □水平较高
7、村级班子
7.1您所在村(镇)有无下派大学生村官?
□有 □无
7.2您觉得大学生到了您村(镇),对您村(镇)的发展是否有所帮助?
□大有帮助 □帮助不大
7.3您是否期盼着给您村(镇)也下派大学生村官?
□是 □否
7.4您最希望大学生村官最能给你们提供哪方面的帮助?
□给我们带来科技致富的知识 □给我们带来好的发展点子和思路
□配合村干部搞好村里的工作
五、您对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态度:
1、您对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怎么看?
□非常好,确实落到了实处 □正在逐步落实,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大
□基本上没有落实 □只停留在口头上
2、您村(镇)对国家粮食综合补贴政策的贯彻执行:
□公开、公平、公正,农民满意,种粮积极性高涨
□存在不公正的现象,村干部克扣了一部分补贴
□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有些人没种那么多粮,却拿到了不少的补贴
□存在不公开的现象,种粮补贴,村里没有张榜公布
3、您对实行的免除农业税政策,怎么看?
□很好,农民种粮从此不用再交税了 □无所谓
4、您对扶持畜牧业生产补贴政策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5、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六、您认为您所在的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困难是:
1、缺乏资金
您觉得缺乏资金的原因是:
□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没有钱 □政府资金投入少
□老百姓有钱,不愿意拿 □老百姓没钱
2、农民致富难
您认为农民致富的主要困难是:
□缺乏资金 □缺少技术 □缺少劳动力 □土地太少 □信息不灵 □就业困难 □缺乏民间服务组织 □其他
3、农民就业难
您觉得农民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没有文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愿意外出打工
□本地经济发展落后,不能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4、发展现代农业难
您认为您所在的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耕地少,地力差 □小规模分散经营 □农业灌溉条件差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 □农业适用技术推广难 □农业物资供应难
□农产品价格低且不稳定 □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不灵 □农民素质差,特别是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5、农民素质提高难
您觉得农民素质提高难的原因有:
□农民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农民可以接受培训的机会太少了
6、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扶持农村”长效机制难
您觉得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扶持农村”长效机制难的原因为:
□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大
□社会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形成共识
7、缩小城乡差距难
您觉得缩小城乡差距难的原因为:
□城市各方面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反之
□到农村投资的企业不多,城市反之
□城乡差距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差距是多方面的
□农村人口众多
□政府在加快农村发展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措施还不多
七、您认为您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应从何处着手?
□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工业 □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基础建设,整治村容村貌 □因地制宜,搞好农村规划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村级文化建设 □移民搬迁
□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养老、最低生活等各项保障制度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要选一个好的带头人 □其他
八、您希望通过哪些渠道实现早日致富:
□通过有偿流转获得更多的土地或养殖更多的牲畜,实现规模经营 □获得更多的技术或信息支持
□获得稳定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或专业协会的带动保障 □获得稳定的就业渠道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获得平等的国民待遇
九、贵村现在的的建设信息
(2009年7月15日)
第三铺乡共辖19村112个村民小组3566户16953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189.8亩,人均5.8亩。地势北高南低,山梁起伏,深沟大涧,境内平均海拨1920米,年降水量42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均气温5—6摄氏度,苦水河流经其境。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适宜种植冬小麦、洋芋、豆类、胡麻、玉米以及小杂粮等农作物。
一、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提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水平。全乡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思路,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继续扩大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和优质牧草留床面积。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8549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69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800亩,粮经比10:1;夏粮播种面积16191亩(其中小麦12500亩、洋麦1901亩、豆类1790亩),秋粮播种面积69299亩(其中玉米25100亩、马铃薯35600亩、其他8599亩),夏秋比1:4。由于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全乡农作物种植具有“南玉米、北洋芋”的明显特点。近两年来,在县乡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指引下,小区域出现“川台地种玉米、浅山区种洋芋、深山区种牧草”的农作物分布特点。
一是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思路“一年示范带动、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部署,在全乡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抢抓农时,实行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相结合,抓点带面,点面结合,户户种植,不断扩大种植
面积。全乡按照2.5万亩的种植目标任务,户均覆膜种植3亩以上,并在通高公路沿线的万岔、小岔、三铺、石庄、金川、马坪和马李公路沿线的郭山、郭坪等村形成万亩示范片带,户均覆膜种植5亩以上。一是加大投入,人机结合。乡村干部和县直单位帮扶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群众组成互助作业组进行覆膜,投入起垄机32台、畜力覆膜机16台、机械覆膜机2台。二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奖励与扶持相结合。乡上制定奖励政策,对已覆膜面积3亩以上且春季扩大覆膜面积的农户,乡上无偿配套地膜,对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农户分层次予以奖励;对种植大户、缺劳力户进行免费机械支持,县直帮扶单位出资购买化肥、农药予以支持。三是强化服务,技术与信息相结合。乡农技站在街道设立了农技服务部,从县种子管理部门引进良种5类20吨,根据地域海拨高度,指导购买,确保了群众购买好种子和选准种子。散发病虫害防治资料3000份,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有效防治了幼苗虫害现象。全乡覆膜种植面积25100亩,完成任务面积的101%,其中秋覆膜10800亩,春覆膜14300亩,当前全乡旱情较为严重,但全膜玉米长势较好。
二是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全乡种植洋芋面积3.6万亩,其中以去年梯田点为核心落实示范片带面积3500亩,从定西、渭源等地引进新大坪、陇薯3号等洋芋良种102吨,群众乡内兑换160吨,使全乡良种种植覆盖率达70%以上。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机械化种植,解决了种植大户和缺劳力户种植难的问题。
三是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侯坡、阴坡、蒲湾、西坪、姚
岔、城湾、马坪等村大面积种植荞麦、粟谷等优质高产小杂粮,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增加销售渠道,逐步形成区域优质特色产业。
二、发挥优势资源,实施草畜转化增加农业效益
通过近年来郭山、万岔、侯坡、芦滩等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辐射带动全乡群众转变了养殖观念,从以前的“养牛为耕田”逐步向发展养殖产业转变,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王河、侯坡等村涌现出了以育肥贩运为主的养殖大户。全乡现有养牛户1100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牛存栏1340头,3头及以上养殖大户52户,养殖最多的达10头,其中70%以上的养殖户有能繁母牛。养殖品种以秦川牛、南阳黄牛及土种牛为主,近年来引进了鲁西黄牛、安格斯等优良品种。饲草以麦杆、紫花苜蓿和草高梁为主,饲料以自产小杂粮为主,大多数农户仍是传统的简易养殖方式。
一是合理利用玉米桔杆资源,引导群众走草畜转化科技养殖之路。按照“一年示范带动、二年扩群打基础、三年巩固上规模”思路,今年确定在养殖基础较好的王河、万岔、侯坡3村示范实施,乡上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科级领导包点、驻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资金筹措办法,每村确定发展养殖户60户,其中3头及以上养殖大户10户,户均能繁母牛1头以上。全部新建标准化圈舍和青贮氨化池,整合沼气项目资源,同步实施,一次到位。至目前王河、万岔、侯坡3个示范村已发展养殖户126户,投入资金42.8万元(其中贷款20万元,群众自筹22.8万元),引牛42头,新建圈舍84座,购置铡草机和饲料粉碎机65台。
二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引导群众种草养畜。结合人均耕地面
积大,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基本乡情,引导群众种植紫花苜蓿、草高梁等优质牧草8000亩,使牧草留床面积达13000多亩,特别是西坪村由于部分农户外迁,闲置耕地面积较大,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建成1000亩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种植基地,将25度以上山坡地全部种草。通过引导群众种草养畜,解放农村劳动力,让青壮年劳力发展劳务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让有限的经济收入增收亩均投入,增加亩产效益。
三、鼓励兴办企业,延长产业发展链条
为了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乡上积极引导在外掌握相关技术和有经济实力的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王河村上王河社村民王建在王河村创办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年加工马铃薯650多吨,年创收入10万元以上,让当地群众的马铃薯在本乡内能卖到较好的价格,彻底解决了当地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调动了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王河村村民王尚学通过多年的养殖,掌握了养牛技术,积累了资金,2008年投入资金20万元在王河村建成了鑫全养殖厂,建标准化圈舍480平方米,实行自繁、育肥、贩运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牛存栏24头,年创收入5万元以上,明显的养殖效益,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乡情出发,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全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探索增加农业效益新途径,实施草畜转化、粮畜转化,延长产业发展链条,鼓励在当地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大,亩均投
入不足,亩产效益低,投入产出比低,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二是农业基础建设滞后,川台地只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大部分梯田是近几年新修的,肥力不力,增产效果不明显。三是群众观念转变慢,大部分群众仍以“小打小闹”为主,没有规模化种植或养殖意识,影响了示范点建设和形成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四是筹资渠道有限,农业投入资金仍以群众自筹为主,限制了个别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规模。
关键词:零星土地;速生杨树;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83-2
1999年8月,农业部颁发的《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的若干意见》,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指导思想,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不仅要调整生产结构,还要优化生态环境;二是不仅是数量的增减,更突出质量的提高;三是不仅要满足农村地区市场需求,还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四是不仅要使农民的综合生产力提高,还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达到优化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农村农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 开发零星土地营造速生杨树,主要原因是
农村地区多半属半丘陵半低矮山区及半平原地区,由于丘陵多、山坡多、沟多、河多、滩多,零星土地资源丰富,为速生杨树林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其实散生杨树也是一笔巨大林业财富,农村很多地区已营造成片杨树速生林。不能小看和忽视零星土地栽植速生杨树林在农村地区生产中的经济地位,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要内容。零星土地散生杨树虽然每年各地区村民都进行栽植,但仍有很大的种植发展空间,虽然发展杨树产业已受到农村各级部门的重视,但各乡镇路旁、河旁、村旁、宅旁、沟旁和其他零星土地营造杨树利用率仍然很低,如果把这部分闲置的零星土地进行充分改造,加大营造力度,充分利用起来,对振兴和繁荣农村地区经济和促进农民收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零星散生杨树林木生长迅速,成材早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路旁、河旁、村旁、宅旁、沟旁等零星土地散生的杨树具有比成片杨树林分成材早、材质好、生长快、经济利用价值高等特点。经调查统计,在近似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河南省南阳地区唐河县某一个村路旁散生10年生小钻杨平均胸径29.1cm,单株材积0.452m3;生长量远远超标,而该村河滩地成片营造的10年生平均胸径只有21.1cm,单株材积0.1483m3。勉强达到河南省技术监督局规定的杨树速生林标准。
1.2 散生杨树在瘠薄土质有很容易成长
虽然喜水喜肥是杨树的生物学特征,但是只要能满足水分要求,散生的杨树对瘠薄土质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使在无土层的石砾河滩,杨树的生长速度仍相当快,同样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在土质瘠薄的立地条件下,为什么散生的杨树也能生长发育正常、速生丰产?可获得充分的光照是散生林木正常生长的首要条件,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四周无竞争树木,能够保证散生杨树侧根的延伸扩展可吸收到充分的养分和水分。此外,散生杨树都属个体农户分散管理,由于面积小,株数少,便于经营管理,常常管理例如追肥防治病虫害及抚育管理、客土改良、旱时灌水,这些必要的经营管理措施而成片林木却难以实现。所以,瘠薄土质营造的杨树仍可达到或超过规模经营的速生丰产林标准。
1.3 开发营造零星杨树的前景和经济效益的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农村各乡镇村民利用零星土地栽植或营造杨树速生林。以唐河县的一个镇为例,在2000年前,该镇人均拥有杨树仅一株多一点,全镇杨树总数仅为3万株左右。经十多年开发建设,现在这个镇拥有杨树林100万株,已成为该镇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初步预算,到采伐期人均仅杨树纯收益可达5000余元,每株可获纯收益百余元,可称为投入少,收益大的一项重要脱贫致富措施。
2 散生杨树产业与当地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实现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共赢
杨树是农村地区的适生树种,也是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虽然是速生杨树培育的基本目标是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滩涂、河堤、田埂种植的树林,同样具有增加覆盖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生态屏障的作用,同时兼具生态、防护效益。由于杨树生长寿命较短,种植培育砍伐周期快,一到时期就必须更新。发展速生杨树,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河流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城镇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这些项目的主要造林树种都是杨树。根据不同林种设计不同的造林模式,农村地区种植速生杨树,适时利用,及时更新。不仅仅获得培育林木应有的经济效益,而且保证相对高质量的、稳定的生态效益,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林业发展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3 营造速生杨树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当前,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存在于农村地区速生杨树产业发展,存在生态和经济风险。一是因为树种太单一,因为市场需求不是单一的,单一种植杨树,其市场和经济风险也是相当大的。现在市场对杨树的需求很大,将来林业市场需求一旦发生变化,影响将是巨大的。二是农村地区大多数是速生杨树,生态防护林也是种植速生杨树,大面积纯杨树林,一般级的病虫害,易迅速传播,一旦有毁灭性的病虫害,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三是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规模小、设备落后、新产品开发迟缓等问题。这就造成资源浪费、木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外就是需要进一步强化资源管理,特别是对外地区调进木材的管理。
3.1 对宏观调控精确把握,对市场需求全面预测
林业资源的培育和成材利用需要较长一段的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速生杨树等林业产品市场的需求稳定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對的。政府部门特别是当地林业部门,要组织各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对宏观调控精确把握,对市场需求全面预测,为林农、林产品企业及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让他们树立市场意识,把握市场的变化,确保他们对速生杨树林种植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职能部门还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协调好各种产业政策,建设并完善好市场体系,对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详细而充分编制,对相关的林产品标准进一步完善。
3.2 探索当前形势下的税费政策和资源管理政策
新形势下农民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经济选择,是在农田发展杨树速丰林。农民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取得经济收入,而只是把种植杨树看作一种长效的经济作物而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杨树作为林木,必须按照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方式来对它进行管理。农民交了农业税后是否还要交农业特产税和育林基金,农田里种植杨树采伐指标如何管理,采伐后是否一定要更新造林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如何认识、管理种植杨树后的农地和农地上种植的杨树,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及早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办法。
3.3 推进多树种、多品系的混交造林
尊重自然规律,合理规划多林种协调发展,无论对于速生杨树林还是生态杨树林都非常重要。首先,生态防护林国家有一定的投入,造林树种选择一定要在兼顾景观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采用多树种造林。其次是要多品系混交造林,定向培育的杨树速生林的同时,应适当引导发展一定比例的速生树种例如泡桐、刺槐等。另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四旁造林其绿化美化的景观价值要大于木材的价值。要多树种乔灌结合,注重四季景观搭配,积极引导、示范和推广美化庭院造林绿化方式。
4 结论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村各地区没有绿化、闲置的宅旁、河旁、路旁、村旁、沟旁零星土地随处可见,大小不一,规模不等。见缝插针种植杨树,不是难事,只要通过修坝拦洪或挖沟排洪,甚至易受洪水冲袭的河滩地,都可以加以利用,产业前景不可小觑。如果农村有政策将这些闲置的零星土地承包或拍卖给当地村民栽植杨树,不但可实现绿化,而且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世锴.杨树大径材培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2] 史广海,等.杨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M].沈阳:新华印刷厂,1997.
[3] 郑世锴.杨树丰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4] 王志高,等.速生丰产林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有作为——苏北地区杨树丰产林发展的调查与启示[J].林业经济,2006,12.
根据赫财【2012】36号《赫章县财政系统2012年民主评议基层所实施方案》赫纠办〔2012〕5号文件要求,我乡财政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于2012年5月10日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5月14日聘请了7位评议代表,5月15日召开动员大会。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评议代表认真评议,现就政风行风自查自纠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1、成立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让领导小组指导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开展,督促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
2、制定了《结构乡财政所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工作整改方案》。方案制定后下发到各个村,让这项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注,同时也接受更多群众的监督。
3、加强宣传,让群众知晓并参与此项工作。财政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首先在职工会上传达县有关会议精神,让中心职工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其次在村组干部会上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晓并参与此项工作。同时还用专栏的形式公布财政所的办事指南、服务承诺、岗位职责。政风行风建设目标,让财政所工作目标更明确,接受群众监督更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由于财政所的职能要求,常注重业务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造成了在里论学习的深入性和
系统性上还有一定的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现象。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创新意识,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学习上缺乏“挤劲”、“钻劲”。对新知识、新思维不去认真钻研,了解不透。
(三)工作中存在拖沓现象,由于许多工作是分工完成,有时会产生倦怠思想,得过且过,出了完成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以外,不属于自己责任的部分关心不够。
(四)工作不能统筹兼顾,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没有处理好,顾此失彼,导致一些工作不能按时完成。
三、今后努方向
我们将认真解决行风评议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整改落实和总结提高。针对行风评议中自查和征集到的不足和问题,我中心按照自查自纠和边查边改的要求,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予以整改。同时,要认真总结宣传各地在行风评议中涌现出来的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和经验。
2、构建优化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评议活动,按照以评促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大胆改革创新,改善管理手段和方法,着力构建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3、强化管理,建设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从提高思想素质、政
治素质、业务素质入手,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和行风建设要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业务知识更新和实践磨练,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才干。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全所人员的服务能力,为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论文10-10
大学生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07-21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06-26
科技引领文化新发展10-11
新发现小学六年级作文06-27
议题:适应集团新发展形势07-18
工业革命新发展教案10-11
我的新发现日记作文10-17
春天的新发现作文400字05-27
我的新发现作文450字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