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共12篇)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1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回升调整的重要一年,受扩内需政策成效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稳态势。软件产业和对外贸易出现新突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投资持续高位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深入,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市场和区位布局出现新趋向,行业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两化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布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一、基本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发展态势前高后稳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

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

图1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增速对比

2、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一季度的2.7%提高到4.4%,高出上年(3.5%)近1个百分点。全行业亏损企业3940个,同比下降19.1%;企业亏损面(18.8%)比上年同期(26.1%)减少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5%。

图2 2010年各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完成情况对比

3、对外贸易发展良好。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34.1%;其中出口5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国出口37.5%;进口4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国进口30.2%。

图3 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额情况

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2010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3亿元,同比增长44.5%,比上年高27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速高21.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四季度投资增速分别为28.8%、48%、44.3%和49%。新开工项目4548个,同比增长2.4%,比上年低39个百分点。

图4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5、科研开发成效明显。至2010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比上年增长10%以上,华为、大唐、恒生、中控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服务器、通信设备、软件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210亿元,同比增长27.4%,超过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占销售产值的比重(2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对国民经济贡献日趋突出,全球产业地位更加稳固

1、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3、2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比重达9.1%、9.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37.5%,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出。

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880万人,比上年新增102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1/10。上缴税金950亿元,同比增长43.1%,高出全国工业税金增速4个百分点。产品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彩电、手机、计算机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10%以上,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发挥积极作用。

3、有力支撑信息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64.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电力、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均超过25%,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电网改造、无线城市中的渗透作用更加突出,手机阅读、移动支付、网络电视等新业务不断拓展。

4、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

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

二、运行特点

(一)扩内需成效继续显现,外销呈现恢复性增长

在国家扩内需政策持续作用下,电子信息产业内销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内销产值26733亿元,同比增长24.7%,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家电下乡政策大大激发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产品销售再创新高,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以旧换新推动城市家电产品更新,市场销售取得新突破,2010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均超过3000万台,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

随着外需逐步回暖,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出口交货值增长26.2%,扭转上年下滑(-5.6%)局面,行业出口依存度(5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链向上延伸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9.4%和39%,出口交货值增长26.2%和41.7%,利润增长61%和207.4%,成为拉动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软件产业保持31%的速度增长,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18%。产业链不断向上延伸,多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成投产,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已投产,弥补了高世代生产线的空白。

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占彩电比重达75.5%,其中LED电视超过20%,3D电视成为市场热点。笔记本电脑占微机比重达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

(三)企业转型趋势突出,内外资企业出现新的走向

内资企业比重提高,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内资企业收入、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3.0%和31.2%,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5和5个百分点,占行业比重(2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企业加快营销战略调整:一是加快向上游产品延伸,彩电企业涉入液晶模组和面板领域,计算机企业积极拓展网络服务市场。二是积极实施兼并重组,如大唐与中芯国际、华虹与宏立、亚信和联创、长城与冠捷、方正和宏基等并购。三是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的战略转型,联想、海尔、华为等均提出新的战略方向,重点转向移动互联、服务化、云计算等新领域。外商规模增速有所降低。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投资分别增长22.7%、24.5%、11.3%,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8、1.7、33.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50.3%、63.5%、17.9%)比上年下降1.1、0.9、5.4个百分点。

港澳台企业指标回升加快。2010年,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增长27.5%、28.4%和60.9%,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2.2和7.2个百分点,扭转上年负增长局面。

(四)区域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周边和川渝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

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于东部地区。2010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2.5%和80.4%,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4和26.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6.6%和55.8%;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7.3%和51.8%,扭转上年下滑(-2.3%、-5.4%)态势。从投资看,中部地区完成1645亿元,同比增长49.5%,高于上年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14.6%,低于上年57.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3705亿元,同比增长49.1%,高于上年47.7个百分点。

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一是沿海地区的周边省份增长加快,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销售产值增速均超过35%。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和川渝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四川、重庆加大招商引资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销售产值分别增长49.6%、74.4%。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

2010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企业经营压力加大。201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8%。其中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20%以上。

(二)彩电企业绩效下滑折射产业基础薄弱弊端

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骨干彩电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2010年市场预期过于乐观,过量采购CCFL液晶面板,致使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外资品牌调整经营策略,挤压内资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三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四、2011年展望

从国际上看,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但2011年,全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日益突出,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加剧,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内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政策趋向总体有利于产业增长,国家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3G商用、数字城市建设及交通、电力网络改造升级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三是投资增长为产业带来新的后劲。各

地把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拉动产业投资增长。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2

杨学山在会上指出, 工信部始终坚持将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继续加强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协作会商, 进一步完善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优化在产业政策中落实知识产权任务和要求的政策环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专利布局;大力培育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能力;尽快建立行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提升行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软件司、电子知识产权中心、电信研究院, 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电学发明部、通信发明部、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国之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中心, 分别做了3D电视、国内操作系统、LED、信息通信、有机发光二极管、光通信网络、智能手机、光伏发电、射频识别等领域的专利态势报告。

规划出台 三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篇3

按照《规划》要求, 未来3年, 电子信息产业促增长、保稳定要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另外, 电子信息产业调结构、谋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

《规划》指出,今后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9大重点领域,确保完成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认为,通过部署三大任务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规划》的亮点之一。现在电子信息产业有很多布局都在产业的低端,我们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比较弱。所以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技术含量,要提高产业定位,通过这个《规划》来拉动产业的提升。

据介绍,《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另一个亮点,是从国家的高度来部署整个产业。 它把这个产业的内容从软件和集成电路逐渐扩大到了液晶显示、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外包等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布局。这个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4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 高素梅

2011-6-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央促进经济加快平稳发展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工业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态势,运行质量相对较好,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为“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1年一季度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行业的生产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一季度全国工业的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4.4%,比去年的三四季度提高了0.9%和1.1%,三月份本身月环比提高0.7%,工业执行的质量和效应也正在好转;工业利润实现34%增长,利润率为

6.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中小企业的活力也在日益增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达到了16.8%,高出全国工业2%,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41.7%和31.3%,占全国工业比重均超过60%以上,中小企业今年年初的活力日益增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二是全行业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一季度,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3%。三是区域的发展协调性也在明显的增强,中西部的增长潜力加快释放,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四是信息化水平迈出了新步伐。一方面是互联网兼容用户快速增长,同时,网民的数量明显增强,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大幅度增加,比2005年增加了3倍。此外,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去年选择的12个试点地区目前运行良好,网络覆盖稳步推进,信息服务质量日益提升。3D发展进展良好,1~3月份累计3D用户已经达到了6190万户,本年新增用户达到了1480余万户。3D新增用户的增长,对整个移动用户贡献率达到47.6%。

由此可见,电子信息产业一季度开局良好,从规模和效益上看,电子的增加值增速一季度达到15.3%,高出整个工业0.9个百分点,利润增长42.2%,利润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绿色化的趋势明显,平板电视占比超过了80%以上,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3D已经成为市场销售热点,但目前仍是以理念为主,真正销售量从总体规模上看还有不足。产业投资发展迅猛,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宽松到稳健,今年新增的投资增长应该占整个电子的全部投资超过40%以上,主要体现在元器件、光谱产业上。

2011年产业发展运行环境分析

从总体态势上看,各国经济在刺激政策的持续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复苏较好,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然是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内升动力依然不足,另一方面消费信心和投资的意愿依然不足,此外,科技进步转化的长中期性目前为止没有改变,科技进步的转化现实生产力依然不足,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期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后劲还有一个需要过程。

全球经济进程不均衡,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另一方面,资源型和消费型国家之间不平衡。另外,发达体与经济体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分化,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影响了整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投放大量刺激经济的一些政策资金投入,使得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也在增加。一个是全球贸易保护在加强。2010年,我们国家遭遇到的贸易保护调查46起,金额约为70亿美元,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调查重点是信息产业,有LED和软件等。在另一方面,近期美国在质疑我国新能源包括稀土,接下来,稀土成为很可能争议的热点。另外一些国家更加关注我国

TWO的承诺,以及利用多变双边会谈,不断向我们施加经济压力。同时,股市和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外贸企业增加成本压力,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加快全球各国为加快本国经济全民复苏,各国都在加大了对本国产品出口力度,都在想通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出口,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日本地震,导致了世界竞争加剧。由于地震影响,使得整个产业链出现了一些供货紧张,这样导致了全球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像欧洲半导体价格,出现上涨了25%以上。

从国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正处在回升相好和稳定增长关键期,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平稳发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增进后晋,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通胀压力上升,使得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首先看一下有利因素,一个是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项目储备发展比较良好,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后劲有一定支撑的力度。例如广东省,那么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还有平板显示基地,以及战略经营产业材料研发等。这些都开展了产学联动机制,对整个产业发展后劲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是产业转移,进一步支撑优势企业的发展,发展的优势。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经进入到快车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应该说正在开展。

特别是从去年年底情况来看,中西部的整体发展速度,应该说是高于平均水平,占全国的比重在明显提升,产业转移的趋势,我们认为在进一步的加强。这种趋势的发展,我们认为更加有利于支撑优势企业,使他的优势更加发挥。

第三个是战略吸引产业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国务院在今年出台了32号文件,鼓励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总共提出了七个方面,和我们关系较多的是新一代技术,新能源以及高端制造,像这些我觉得都是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市场空间。

工信部提出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结合,要用新技术推崇新产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抓好行业指标的规划措施,要注重发展生产型行业,这个战略性生产提出了一些措施,那么像这些我觉得对我们产业发展有一定良好的支撑。另外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仍然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我国的财政仍然具有较强的扩能力,国债和地方余额合计起来占GDP不足40%,和国际上规定的警戒线差的很远。另外就是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包括新闻连接的政策像这些在进一步支持和产业发展,从宏观政策看,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这个政策继续实施,战略新兴产业政策,逐渐的推出和落实。从产业看三网融合,发展新一代融合技术,支持重大专项等等这些产业政策,都在逐步的落实,这些都有利于支持产业发展。最后是转方式调结构,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一个是两化深度融合,工信部提出了几项措施:加强工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装备制造和技术改造应用,推动智能电网和信息的发展,这些和信息产业息息相关;另外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三是发展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第四是推动国家专项技术的转化,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这些对我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是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像国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清理地方政府融资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这些会影响行业投资进展,另外取消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以及各个城市大中城市在解决交通拥堵,出台了一些限制的措施,这会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减少部分产品出口退税,近期国家在讨论,要缩减贸易顺差,这样可能要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应提前做一些前期准备,哪些产品我们认为是可以减的,哪些是不减的做前期准备,也好给国家修订政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产业发展,应该说起到一些保护的作用。

另外,通胀压力与生产成本攀升也不容忽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和PPI大幅增长,今年三月份CPI超过5达到5.3%,由于流动性过剩,农产品价格上升和成本推动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使得CPI上涨,这样也致使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不断积累,今年1~3月份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以及出厂价格出现了倒挂,工业储量价格同比增长是5.5%。工业品购置价格同比增长9.6%,倒挂了4.1%。劳动力产品增长15%到20%,财务产品平均增长2.8%,以及支出增长27.7%。这些使得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上升,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企业经营成本已经超过了越南、菲律宾30%以上。这些对企业发展都是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还有资源环境约束,在进一步增强。

近几年我们国家由于粗放式发展,高污染高排放,环境损伤严重,为了加快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强化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物种也将增加,区间发展的空间和排放空间也会详细的增加,还有日本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国家大部分半导体来源于日本,日本震后,我们国家很多企业要寻找新货源,一方面在货源上增加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成本。

同时在短期内引起国内原材料尤其元器件产品价格的上涨,从北方的中关村的市场价格和深圳的市场价格来看,今年一月份整个国内半导体上涨10%,元器件价格上涨10%。这些对我们下半年的企业发展,应该说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些企业库存,原材料购置价格,存货出现了问题。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5

关于申报2012年度电子 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的大型电子企业集团及项目申报单位:

经研究,2012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于2012年3月7日开始,4月6日截止。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推荐单位注意事项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大型企业集团(以下称推荐单位,具体名单详见基金申报网站),请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866号)、《2012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指南》(见附件)的要求,认真组织管理范围内的单位做好2012年度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在申报日期截止后,推荐项目不再受理。

请推荐单位严肃、认真、科学、公正地履行其职责,确认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对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是否属于指南范围,申报资金是否符合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把关,并就其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做出审核和评价,同时以正式上报文件形式对项目进行推荐、排序和报送(报送方式见后),排序不分行业类别。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推荐单位安排配套资金,并在上报文件中进行数额或配套比例承诺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二、项目申报单位注意事项

项目申报单位在申请材料准备前必须仔细阅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验收办法》,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填报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任何夸大掺假、过于乐观的预测都会对项目评审过程,及今后验收审查产生不利的影响。

项目申报单位申报项目须经推荐单位推荐。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基金管理办公室将不再受理该单位的申请,并在全行业中进行通报。

三、材料报送方式

(一)电子稿: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基金申报网站下载可行性报告格式文件,按编写内容说明编制并上传可行性报告的电子版。如果上传文件出现归类错误、无推荐单位意见、压缩误码、附带病毒、内容超大或内容缺失(包括财务报表)等情况,将被取消申报资格。推荐单位应在网上对电子稿进行审核、评价、推荐和排序;

(二)纸质稿:除电子稿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将可行性报告打印成纸质稿。纸质稿包括可行性报告正文、附表和附件(按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内容说明的相关要求准备齐全)。一式两份,用A4纸打印,简装,不另加封皮,送交当地推荐单位。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推荐单位根据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资料,确认管理范围内的申报单位资格后,对送交来的纸质稿的符合性、真实性、可行性做出评价,签署推荐意见,整理后,连同正式上报文统一寄送基金管理办公室。

电子稿和纸质稿须同时具备,主要信息完全一致,否则不予受理。

四、基金申报后续流程

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评审。在此期间,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设立的项目审查委员会确定本年度的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计划,得到财政批复后,推荐单位将通知到各项目承担单位。基金管理办公室将与项目承担单位签署基金项目合同,拨付资金,在推荐单位配合下进行后期监管。

五、项目申报截止日期

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6日(含资料的填制、整理、评估、排序、寄送时间。两稿同时截止,纸质稿以推荐单位寄送时的邮戳为准)。

六、问题解答和联系方式

为提高效率,项目申报单位对申报过程若有疑问,可以咨询推荐单位联系人,推荐单位联系人应认真细致地予以辅导和解答;对项目指南若有疑问,可以咨询项目指南相应解释人。遇到的共性问题可由推荐单位提交基金管理办公室联系人解答。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办公室联系人:葛亮、陈思

联系电话:010-82512089、68208035

传 真:010-82512090、68134782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2003室(100086)

附件:《2012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6

1.2024年巴黎奥运会申奥成功时间

8月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这是继1924年巴黎奥运会后,时隔整整一百年年,巴黎再次成为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时间

举办时间为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这将是第一届男女比例完全平衡的奥运会,男女参赛比例将达到50%。

3.2024年巴黎奥运会申奥过程

2024年奥运会是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城市于9月15日前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国际奥委会于209月15日在秘鲁共和国利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会上决定主办城市。

4.2024年巴黎奥运会申办图案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7

经过50年的建设,电子标准院由创建之初的单一标准研制机构,发展成为集战略研究、标准验证、检测、计量、认证、培训、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标准化研究机构;业务领域覆盖电子元器件、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与系统、安全与电磁兼容、新能源等;主导并组织制定了9 000余项标准,累计有265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科技进步奖;总资产由最初的几十万元增至近9亿元,年收入达3亿元以上。

电子标准院建院50年来在标准化领域取得的成就得益于行业支撑、标准科研、试验检测与计量校准、认证评估、培训与信息服务等五位一体能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电子标准院构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公共支撑与服务平台提供了重要保障。

行业支撑:成为核心力量

50年来,电子标准院秉承标准技术支撑的使命,建立起专业门类齐全、层次清晰、与国际接轨、基本满足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搭建了一批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平台,为电子行业军民标准、计量管理与技术体系构建、行业质量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实施、重大标准化项目研制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成为规范引导产业发展、支撑和服务政府标准管理的核心力量。

在政策决策方面,电子标准院主要支撑工信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的编制工作,从技术层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进行细化和界定,提出《目录》结构建议;支撑国家标准委《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围绕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服务器、信息技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提出标准体系框架建议;参与《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起草, 承担《物联网标准体系与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工作;承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节能与综合利用等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承担半导体照明、物联网、信息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光伏等重点领域综合标准化研究;支撑工信部产业政策研究,开展锂离子电池、传感器、信息安全、数字电视、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研究;支撑工信部、国家认监委建立和完善国推污染控制认证制度,开展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技术方案研究;支撑相关主管部门宏观战略决策,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战略与政策、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开展国内标准化发展态势和政策研究;参与工信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的编制。

在信息支持方面,电子标准院主要支撑工信部完成工业标准化信息资源建设,收录5.6万余项标准信息,涉及18个行业,并建立工业标准数据库供主管部门使用;支撑工信部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服务平台,初步实现电子信息标准化工作从立项到起草、审查、报批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该平台服务将扩展到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节能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受工信部委托负责电子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支撑工信部推进针对平板电视、锂电池、卫生陶瓷等领域的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平台建设工作。

在行业管理方面,电子标准院主要负责电子信息产业标准的技术审查,并配合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协调;负责部工业标准化数据的汇总整理与统计分析;承担54个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内归口管理工作;承担16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15个部标准工作组的秘书处工作;负责行业计量检定规程清理、计量现状调研等工作;参与工信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及无线广播发射设备生产资质认定、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资质评审、IT服务标准符合性评估;承担全国双软认定行业管理日常工作。

标准科研:两大转变三大拓展

标准科研作为电子标准院的核心业务,50年来经历了两大转变、三大拓展,即从单纯的跟踪模仿转向自主研究制定,从单个标准制定转向成体系标准研发;从主要面向电子元器件标准拓展到面向整机、系统和信息化应用,从传统电子领域拓展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立足国内标准需求拓展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电子标准院制定和组织制定不同层级、不同类别标准共计9 011项,覆盖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设备与系统、信息技术、信息安全、软件、数据通信、网络、安全与电磁兼容、节能减排、电子工程建设等众多领域,收获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265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电子标准院主导并完善了我国电子元器件军用和民用标准体系,覆盖35大门类,制定完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 400余项。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制定成为近年来工作的热点。高频连接器、电缆、平板显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30余项自主创新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电子设备与系统领域,数字电视、卫星导航、数字音视频、北斗授时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电子设备与系统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电子标准院制定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标准,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700余项。其中,数字多声道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 (DRA)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规范 (DTMB) 等国家标准在海外的应用,提升了我国企业技术实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在信息技术领域,电子标准院围绕信息采集、描述、处理、传输、交换、管理、组织、存储、检索、安全、服务等方面,按照“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推动和应用”五个环节推进标准化工作,构建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国家标准、电子行业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行业军用标准1 200余项,覆盖中文信息处理、软件、IT服务、信息安全、通信与网络、IC卡、射频识别 (RFID) 、设备互连、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生物特征识别、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设备能效、数据中心、大数据等领域。同时,电子标准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表意文字编码、设备互连、数据管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SOA) 、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13项自主创新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

在信息安全领域,电子标准院作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初步建立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围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工作,制定完成了110项国家标准,其中自主制定比例达到68%,涵盖了信息安全基础、信息安全技术与机制、信息安全测评、信息安全管理、通信安全、保密及密码等领域,为电子政务等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和奥运安保提供了标准化支撑;为一系列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决策支持。电子标准院制定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国际标准1项,提出国际标准提案3项,《引入在线可信第三方的鉴别机制》正式成为国际标准ISO/IEC 9798-3的补篇,这是第一次将我国原创信息安全技术纳入国际标准。

在安全与电磁兼容领域,电子标准院组织开展安全标准的适用性研究,加入适用我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供电系统的技术偏离,使我国电工电子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制定新版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安全要求》和GB 8898《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自主研究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主导制定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 (CCC认证) 的依据标准GB9254《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承担国家强制性标准GB 6113《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系列标准) ,及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和GB/T 12190《电磁屏蔽室效能的测量方法》等多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节能减排领域,电子标准院从标准化与合格评定入手,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污染控制、节能减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节能减排政策与技术的研究,梳理19个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标准现状与工作重点,建立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数十项,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工业节能减排重点课题,建立绿色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服务平台。

在电子工程建设领域,电子标准院承担了电子行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研究、制定与管理工作,为工信部工程标准化工作规划、政策的制定与决策提供支撑,为电子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和管理;组织编制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近百项,已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31项。电子行业定额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满足了电子建设工程的需要。

检测计量:从服务保障型转向支撑顾问型

赛西实验室作为电子标准院在标准试验验证、检测和校准领域的综合机构,开展了计量前沿技术、测量理论、测量技术和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的研究,建立、保存、维护电子工业和微电子元器件领域最高计量标准。现建有计量标准40余项,形成了元器件阻抗标准、低热电势分压箱、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系统等一批定制特色设备,每年出具证书报告近8 000份,为军民电子信息领域量值溯源提供了量值传递和仲裁服务。赛西实验室还积极发展现场、在线、综合等计量服务,针对企业提供一站式计量解决方案,针对产业发展提供全寿命、全链条支撑,从单纯服务保障型向支撑和顾问型转变。未来,电子标准院将围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计量需求,协同标准化、合格评定等工作,为保障和引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认证评估:新拓业务形成增长点

目前,电子标准院已发展成为我国唯一从事标准研制、符合性检测与认证评价相结合的机构,并成为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批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认可的认证机构, 业务涉及强制性和自愿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和核查业务等。电子标准院依托于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化队伍和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为超过1 672家的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认证与评估服务,累计发放证书12 723张,成为产业发展和产品贸易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电子标准院着力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的标准符合性试验验证手段与合格评定能力上进行突破,获得音视频产品3C强制性认证、节能认证、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国推自愿认证等资质,在能源管理认证、3D认证、RoHS、碳排放、绿色产品评价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产品认证方面,获得了音视频类设备CCC认证,国推污染控制认证,节能产品认证,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数字电视清晰度、3D立体显示、地面接收认证,中文软件认证,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认证和闪联产品认证等资质;在管理体系认证方面,涵盖了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1-ISO 9001 (GJB9001B) 、环境管理体系GB/T 24001-ISO 1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GB/T 22080-ISO/IEC 27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GB/T 24405.1-ISO/IEC 20000、能源管理体系GB/T 23331等;在服务认证方面,涵盖了SJ/T 11234、SJ/T 11235软件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服务认证;在核查业务方面,包含了组织型碳核查、产品型碳足迹、碳中和等方面;在国际认证方面,获得了EPEAT绿色电子产品评价和电子电气产品CE认证的资质。

培训与信息服务:整合资源建设提升质量

多年来,电子标准院注重整合技术与信息资源,优化标准信息服务系统,创新标准化培训模式,对技术服务体系进行区域布局,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培训与技术服务。

在培训方面,电子标准院发挥标准化的综合优势,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等2 600多家企事业单位培训学员19 000人次,推动了标准化研究成果在科研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

在信息服务方面,电子标准院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平面、网络、会展等传播手段,构建全方位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立体传播体系,内容涉及政策意见、法律法规、技术方案、实施指南、典型应用等多个维度,年服务规模20余万人次,已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政、产、学、研各方沟通交流的首选平台。构建起包括赛西标准数字图书馆、标准化信息电子周报、标准化二次文献和研究报告等组成的工业和信息化标准服务平台,服务模式从以出售纸质标准为特点的简单服务,向提供增值服务为标志的综合服务演变。

50年来经历了两大转变、三大拓展, 即从单纯的跟踪模仿转向自主研究制定, 从单个标准制定转向成体系标准研发;从主要面向电子元器件标准拓展到面向整机、系统和信息化应用, 从传统电子领域拓展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立足国内标准需求拓展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8

去年我国经济在国际和国内宏观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的工业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中央在去年年终的时候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使工业经济在下半年出现缓中见稳的态势。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的整体运行走势基本上是相吻合,年初的时候出现陡降,之后国家稳增长的政策出台,使得6月份以后开始逐步向好,特别是在四季度的时候已经出现翘尾的现象。从内需来看,整个产业的内销产值增速全年增长14.4%,高出出口4.6个百分点,内销的贡献率也高于出口的贡献率6.6个百分点。特别是节能家电、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销售加快增长,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很多。内资的企业地位加快提升,全行业内资的占比不足30%,但是内资对整个行业增长的贡献率是42%,特别是国内的32寸液晶面板,这个产业是消费电子新的亮点、新的产业,在去年出现了全年的产销两旺,特别是内资的八干线总共有三条,全部满产,供货量在国内达到了占比80%,实现了整个内资品牌企业在平板显示上立足的标志。还有国产大飞机、母航等工程取得显著的成绩。

第二个特点是结构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效果显著。首先是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结构调整突出,到2012年我们国家信息服务企业5.1万个,同比增长9.6%。收入增长23%,高于整个工业增幅10个百分点。刚才讲到工业在去年整体出现下滑,但是信息服务业增速非常好,而且增长20%以上。整个信息服务占全国服务业比重达到17.1%,比2011年提高3.4个百分点,占整个国家GDP的比重达到7.3%,而且比上一年又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上交国家税金增幅10%,就业拉动是520万人。

另外一方面,信息化带动了整个制造业增势良好。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我们通信运营业比如说3D用户、宽带接入用户、无线互联网用户、IPTV用户、手机视频用户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超过20%以上。由于通信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信息服务业和终端制造业都在高速增长,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手持机、计算机、网络电视在2012年发展势头良好,增幅突出。尤其是软件业,增长27%以上,高过整个工业收入15个百分点。

第三,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发投入的力度突出,2012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超过亿元,占工业总投入17%,位居各行业之首,投入研发强度1.48%,高于整个工业投入研发强度0.77个百分点,位居整个工业的第二。专利申请效果显著。大家都知道2011年的时候中国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发明申请专利和授权量都大幅度增长,而且增幅20%以上。电子专利在整个工业行业中位居前列,特别是在高级项目的主推下,中创制定国产中间件技术规范2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5项,还有广东UC优视,这一家企业申请专利242项,专利授权53项,申请海外专利15项。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012年我们国家TDLTE被定为4G国际标准,分组传输网、操作维护标准、深度包检测标准顺利获得国际电联组织的批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比如说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传感器、电子设备、电子仪器及材料配套登记处和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第四,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方面整机企业加快向上下游发散,延伸价值链和提高竞争力。比如说彩电行业,不断向模组延伸提高企业效益。在2012年的时候整个彩电行业由于整合,下面模组延伸以后整个行业的平均成本节约5%,利润增长2%到3%。彩电制造业和视频节目内容销售商向这些方面进行转型。在2012年年底有十多家彩电企业和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签订战略协议,进行捆绑销售硬件服务。特别是在智能数字家庭发展的助推下,加快了整个行业的融合发展步伐。制造加软件、加服务,企业运营模式在深入发展。我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到广东来调研,一家玩具企业和动漫软件企业联合开拓市场,硬件制造加软件服务和授权播放、广告协同发展,加深了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服务收入比重。移动互联网企业和终端企业联手开拓海内外市场,成果显著。

软件与网络信息服务的边界融合发展之后日益模糊,移动互联网应用企业快速成长,如腾讯、网易,本身是门户网站,这些门户网站除了自己的营业收入超亿元以外,软件研发开发占比超过整个收入的15%以上。手机网民下载应用软件在去年底超过300亿次,实现收入超过100亿元,带动移动数据流量增长56%。另外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成长,在2012年整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近7万亿元,增幅是12.6%。电子商务的覆盖面、物流的覆盖面市、县、区90%以上,占全国快递服务业务近半数。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国物流业发展,快递公司现在有800多家,拉动就业15万人,其中淘宝网一家快递包裹数已超过6亿件,覆盖了将近3千个地区。

2013年开局情况

2013年的整体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开局情况不错,像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出口、内销,特别是内销,内销的增幅是超过了20%以上,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从先行指标来看,PM2指标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指标完成情况超过了50%的分水岭,50%以上是比较好的。从整个工业投资情况来看,全国工业投资在去年年底是21.1%,一到二月份是17.1%,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在今年年初是19.7%,同比提高了11.1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开工项目增比明显提升。电子有百强企业,从百强企业的订单来看,增长5%,环比有所提升。从主要指标来看,开局总体情况态势良好,但是一些企稳的基础我们认为依然还是比较脆弱,全行业的效益下滑没有得到全面摆脱,比如说支撑经济活动的主要生产要素指标我们认为目前回升依然不足,一到二月份全国用电量增长5.5%,工业用电只有4.2%,同比出现下降,铁路的货运在下降。外需的萎缩影响程度有效缓解依然不足,虽然一到二月份整个出口出现增幅,但是增长的幅度依然不足。特别是电子产品对欧的出口增幅下降2位数,出口到意大利的产品下降40%以上。国际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

nlc202309030340

另外一方面我们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没有摆脱,比如像人工、物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整个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每100元只有87.4,同比提高0.5%,但是人工成本增长两倍多,财务成本也在增长,企业的负担也不断加重。特别是我们去年在广东做了400多家企业的调研,整个调研当中我们发现,税收成本的增长是10%以上,特别是地方税收收入增长,有的地方接近20%。但是工业企业,特别是我们调研的中小企业收入增长不到10%,所以我们的税负增长依然很重。尤其是增值税转型以后,有一些服务业、软件企业的税负增加了。有一些地方的价格调节税等给我们整个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2012年年底的时候全工业企业的利润只有5.3%,同比下降了0.73个百分点,亏损额增长64.2%,亏损面15.9。电子行业整体情况效率不如整个工业,利润率3.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比整个工业利润率还低2.2个百分点,亏损面达到23.3%,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5.5%。企业的债务在增加,偿还能力在下降,对我们的整体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产业的深层次问题我们认为依然存在,比如说产业的基础依然薄弱,结构调整压力在继续增大,虽然这两年国家大力扶持新一代新兴技术,但是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依然不够明朗。比如说软件产业增幅超过20%,但是增幅的幅度是在下降的,特别是在软件产业当中,数据和运营服务应该是软件产业当中的新增长点、亮点,但是这个领域下降幅度更大,超过0.6个百分点。新的认证软件企业是整个软件企业的增长点,但是从去年整体情况来看,新认证软件企业增幅下降,有一些地区下降了两位数。一些关键的领域发展不够理想,IC的产值增长只有2.8%,同比下降了9.8个百分点,特别是IC设计比重占IC行业的比重不足40%。

同质性的发展与可控技术不足的两难问题我们认为依然存在。从外贸的整体形势来看虽然属于有喜有忧,挑战与机遇并存。美国经济从今年年初出现了弱势复苏,比如说采购经理人的指数,美国2月份是54.2%,环比提高1.1个百分点。欧洲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是50以下。新兴国家经济体延续了四个季度以来的复苏势头。弱势复苏有利于我们外需市场的企稳。但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比如说欧美政府的债务影响依然存在,失业率高,消费信心较弱。另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在继续震荡,国际政治化因素比较突出,还有全球工业布局加快对我们整个加工业面临新的挑战。这些依然对我们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电子产业外向度超过60%,向国际市场的发展对我们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从整个国内经济来看,宏观环境依然较好,我们的综合性竞争优势依然比较突出,一个是产业基础,一个是市场潜力,人力资源优势,包括我们的配套基础设施,还有技术基础日益完好和雄厚。

2013年工信部的工作重点

从行业发展的亮点来看,今年我们认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有几个亮点:

一、转型升级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在转型升级上主要有几个工作:第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实施职能制造装备、新材料、平板显示、云计算、物联网专项,启动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和关键部件、高性能医学诊断设施等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对我们产业来讲有利好。还有加强部门间的对接,打通重点产品的应用环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继续加强部省对接,强化投资引导。第二推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第三推动实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这些是有力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新一代技术、新型元器件、平板显示、新材料、为航空、海洋装备的相关产品在今年的运营当中应该说发展良好。

二、制造与服务融合日益增强。工信部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强化工业产品的节能降耗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围绕着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在制造产品推广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工作,同时出台相应的措施来支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培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等,加强对工业设计中心的扶持。另外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些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物联网相关元器件、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产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动。

三、信息消费效应日益突出。从当前整个全球信息消费发展情况来看,像信息终端消费在2012年的时候,像手机电视、个人电脑在全球消费规模比较大,信息通道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国内信息终端销量,包括信息通道的消费都在增长,幅度比较大,特别是终端消费,个人电脑去年增长20%,电视增长10%,还有手机增长12%。在信息通道消费,去年移动运营消费增长10.6%,付费电视增长16.9%,固定运营消费5%,固定宽带用户数6%。这些消费带动整个制造业的终端产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工信部在信息消费上重点工作是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培育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消费的刺激政策,健全网络信任体系,改善网络运营环境。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应用。加快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发展。第二,重点抓好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三网融合第二个阶段的试点地区。这些政策的推动,会使得互联网相关信息服务业、软件技术服务、数字家庭、信息终端产品(移动终端)在今年我们认为还是有比较好的起色,前景应该不错。第三,从电子制造产品的情况发展趋势来看,以智能、节能、效能为主要的产品,趋势比较明显,比如说低价智能手机、包括智能手机的芯片、智能电视、触摸面板、LED照明等这些领域前景发展不错。这个是2013年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2013年后的重点工作有几项:抓创新、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 工作目标是整个工业增加值增速10%左右。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分别增长10%,新的互联网宽带用户是2500万用户,新增3D用户超过1亿,软件技术服务业增幅25%左右,电子增长12%,这个是2013年的目标。重点工作有几个方向: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增长。还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中小企业政策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加快通信业转型,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实践新时期的大部门体制,这是整个工信部的重点工作。C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电子信息产业 篇9

【概况】

2009年,重庆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3亿元,增长29.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0.5%。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新加坡(密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区县的电子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发展简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圈带动两翼”,核心园区和区县特色园区共同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万州区、长寿区、永川区等区县。北部新区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主体;茶园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空港工业园发展汽车电子,港城工业园发展信息家电,万州光电产业园发

展电子材料及电子代工。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引进项目和企业超过1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9月11日,思科(重庆)通信产品制造基地签约;12月26日,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之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读片业务量最大的DOCTOR NET公司、世界500强日本凸版集团公司、新加坡海皇集团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上海微创公司、好音达BPO中心、上海华腾软件重庆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重庆。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获国家工信部等批准立项11个项目,资助项目资金1885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5项500万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10600万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775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99246万元;下达市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增长10%,第一批1800万元资助惠普电脑基地等11个项目,第二批2300万元资助思科、广达、合智思创等19个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近18亿元;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管理、验收,全年共验收到期项目92个,合同资金3510万元。

【行业地位和产品优势】

2009年,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603亿,增长29%,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69.9%,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增长30.3%,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30.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行业比重25.8%;信息家电115.1亿元,同比增长29%,占行业比重11.4%;应用电子136.9 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行业比重13.6%;通信产品103.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行业比重10.3%;电子元器件186.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行业比重18.5%;电子材料61.6亿元,同比增长 76.9%,占行业比重6.1%。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1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63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10

我国肉类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肉类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类进口肉数量大幅增长, 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15-2024) 》称, 未来十年我国猪肉进口将由2014年的50万吨提高到2024年的100万吨左右, 增加一倍, 与此同时, 国内猪肉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

2013-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法国。美国进口猪肉占全国进口量20%左右, 为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为何这几年我国进口猪肉的数量一直在增加?首先, 近几年国家持续执行临储政策, 保护了农民利益, 但过高的粮食价格, 导致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 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飙升至6.3~6.8元/斤。而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仅为4.0~4.2元/斤。与此同时, 和其他战略性农产品不同, 中国进口猪肉没有配额限制, 加上巨大的成本差价, 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进口猪肉虽然在数量上激增, 但在市面上出现的进口猪肉并不多。那么大量的进口肉到底去了哪里?首先进口肉相比国内的猪肉来说, 在口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并不能广泛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目前市面上的进口猪肉一般有两个销售渠道, 其中用量最大的就是行业用肉, 也就是食品加工。国内肉价相对较高, 而进口猪肉则更为便宜, 许多食品加工企业为了降低利润就会使用进口猪肉, 比如说香菇肉酱罐头等等。另外一个是伙食餐厅, 这些伙食餐厅对猪肉口感的要求较低, 而且成本更低, 比如工厂食堂、学校等。

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篇11

西北工业大学 赵盟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可以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发展有个较好认识,制定可行的方针政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关键字:电子信息;国际;趋势;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的分工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20 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在激烈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10%,平均发展速度是同期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

1.1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属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而把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1.2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称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微电子市场保持快速整张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的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国际上出现了跨国公司之间联合研究开发倾向。

1.3生产规模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特性,即企业和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生存,否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世界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做越大,规模效益凸现。行业进入门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

1.4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

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作用日益重要。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领先优势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了核心软件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所致。美国垄断了微处理器系统芯片的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优势。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1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

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信息化的提出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提出和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其中就涉及很多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和演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的紧迫性。80年代初,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普及。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信息产业得以兴起。

2.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的咨询企业约3万家,从业人员57万,注册资金79.5亿元。这一时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2%。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增速基本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生产、出口、效益增速出现起伏,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内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4、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生产增速连续回落,6月份出现反弹,增加值、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5.6%和22%,比5月增速分别提高4.2和5.4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高出工业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4229亿元,同比增长21.8%。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29.3%。

2.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从根本上来讲,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仍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然缺乏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不足20%,尤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集成电路等核心元器件、高端电子仪器设备和软件仍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我国缺乏尖端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一方面是缺乏能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能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技术开发的人才。

3.电子信息市场产业前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加大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力度,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呈现良好的态势,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内市场的增长,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市场的开拓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同时,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周期来看,传统的电子产品将被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新产品所取代,由此带来市场增长的新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平板化、融合化、服务化趋势的深入,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引发了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软件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将保持较快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后者是指在一些新的市场,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随着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也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并且产业技术创新实力稳步提高,重点企业发展良好,同时可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朗。

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驱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产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

造了有利条件。

4.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电子信息市场的分析,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或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积极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克服以上各种制约因素,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参考文献:

[1]仉立文.中国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6O年[J].创新论坛·观察.2009.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篇12

(一)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行业利润总额变化趋势

我国医药工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在各项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医药工业的利润总额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资料显示,2015 年我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达到2,749 亿元,同比增长12.30%。

图:2011-2015 年我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及变化情况

2、行业利润率变化趋势

2007 年以来,医药工业的销售利润率水平稳步上升,并于2010 年升至近十年最高点11.7%。近年来,由于国家通过医保控费、药品招标制度改革等手段持续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控,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原料药生产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药品制造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10%以上。

图:2007-2015 年我国国医药工业利润率水平

(二)市场竞争格局及竞争对手情况

(1)抗感染类制剂

抗感染类制剂产品主要包括,合作产品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自有产品的头孢克洛缓释片、头孢克肟胶囊等品种。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5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化学制药分册》中的产量数据进行测算,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如下:

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冻干粉针剂型,1.25g,复方)2015 年产量为922.83 万瓶,市场占有率为100%。

②头孢克洛缓释片

2015 年我国头孢克洛缓释片(0.375g)总产量为9,694.36 万片,昂利康的市场份额为23.76%。国内共有三家企业生产头孢克洛缓释片(0.375g),除昂利康外,其他两家分别为湖南百草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

③头孢克肟胶囊

2015 年我国头孢克肟胶囊(0.1g)总产量为86,469.74 万粒,昂利康的市场份额为18.29%。头孢克肟胶囊(0.1g)主要生产企业有昂利康、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等。

(2)抗高血压类制剂

抗高血压类制剂产品主要包括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两个品种,这二个产品均为自有产品。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5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化学制药分册》中的产量数据进行测算,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如下:

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昂利康生产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包含两个规格,分别为2.5mg 和5mg。2015 年,我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总产量为155,530.03 万片,昂利康的市场份额为4.88%。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的生产厂家较多,主要生产企业为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昂利康等。其中: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作为该品种的原研企业,市场份额最高;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与昂利康市场份额相当;其他生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低。

2015 年,我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总产量为15,690.80 万片,昂利康和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较大。

②硝苯地平缓释片

2015 年我国硝苯地平缓释片(Ⅰ,10mg)总产量635,068.01 万片,昂利康市场份额为1.83%。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厂家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主要生产企业有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等。

(3)消化系统类制剂

消化系统类制剂产品主要包括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多潘立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品种,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多潘立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均为合作产品。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5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化学制药分册》中的产量数据进行测算,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如下:

①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

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0.1g)2015 年产量为7,805.70 万片,市场占有率100%。

②多潘立酮片

2015 年,我国多潘立酮片(10mg)总产量398,208.37 万片,昂利康市场份额为15.36%。国内共有十余家企业生产多潘立酮片(10mg),其中,西安杨森制药有限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昂利康为市场占有率前三名。

③胶体果胶铋胶胶囊

昂利康生产的胶体果胶铋胶囊包含两个规格,分别为50mg 和100mg。

2015 年,我国胶体果胶铋胶囊(100mg)总产量为31,526.11 万粒,昂利康市场份额为13.20%。国内共六家企业生产胶体果胶铋胶囊(100mg),分别为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昂利康、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和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

2015 年我国胶体果胶铋胶囊(50mg)总产量为65,429.67 万粒,昂利康市场份额为2.53%。胶体果胶铋胶囊(50mg)生产厂家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除昂利康外,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

3、药用空心胶囊的市场竞争格局和主要竞争对手

根据《2015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化学制药分册、中药生物制药分册胶囊剂产品的生产数据测算,2015 年我国药用空心胶囊市场总需求量为2,934.45 亿粒。昂利康2015 年药用空心胶囊销量为27.20 亿粒,市场份额为0.93%。

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低。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数据,截至2017 年5 月31 日,我国正式批准《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共有164 家。昂利康在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山西广生胶囊有限公司、安徽黄山胶囊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等。

(三)行业进入壁垒

1、政策准入壁垒

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我国对药品的生产和经营采取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药品前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具体品种、剂型、规格的药品需要取得相应的药品生产批准文件,并通过对应剂型的GMP 认证;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通过GSP 认证。

新办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质量资质认证、药品生产批件以及进行新药或仿制药的研发都需要较长时间,耗费大量资源,因此,医药行业存在较高的政策准入壁垒。

2、资金壁垒

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药品开发从前期的毒理药理研究、临床试验、中试生产到产业化生产,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等,投资回收期较长。药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专用设备多,重要仪器依赖进口,或需要特别定制非标准设备,费用昂贵;随着我国医药产业技术水平、工艺要求以及产品质量标准大幅提高,GMP 厂房建设费用昂贵,没有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将无法适应医药产业规范运营的要求;医药制造业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环保设备投入或生产工艺改造;医药企业后期建设销售网络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种新的药品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在市场推广与销售队伍建设过程中投入巨大。

因此,从研发、生产到销售过程,大量的资金需求以及投资的长期性构成了医药行业的资金壁垒。

3、技术壁垒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过毒理药理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试生产、大规模生产等多个环节,具有多技术融合、跨学科应用等特点。原料药及制剂生产涉及复杂的工艺路线,对生产环境要求严苛;制药企业需不断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形成产品竞争力。

上述因素决定了医药行业对研发创新能力、生产技术水平、制备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实践积累才能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缺乏相应积累的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具备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水平。

4、品牌壁垒

医药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因此在选择药品时人们倾向谨慎,一般选择知名度较高、质量较好的产品。行业内现有优秀企业,其主打产品的质量、疗效、副作用等已通过市场的长期检验并获得认可,同时借助多年的专业营销与市场拓展,已建立起较好的品牌形象与知名度,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对于新进入的医药企业而言,其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验证,另一方面还必须持续地进行营销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新进入者很难形成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药品生产企业的品牌、信誉度、客户基础等构成了进入行业的市场壁垒。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医药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全球经济复苏、人口总量的增长、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疾病谱的变化及大众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在内的各类药品需求不断增长。未来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地区仍将保持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导地位;而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受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医疗体系健全等因素驱动,药品需求增速将保持高水平,将成为拉动全球药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增长动力。

国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同样巨大,虽然目前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慢性疾病等发病率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销售市场。

(2)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

《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通过建成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科学监管水平,鼓励研制创新,全面提升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推动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350 号)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会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中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深化开放合作,保障质量安全,增加有效供给,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

该规划指南作为“十三五”时期制药医药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指南,将指导医药工业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

综上所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并为药品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3)经济结构转型带动需求不断扩大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由投资与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医疗保健作为人类一种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会直接引致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医药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需求。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庞大人口基数、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疾病谱变化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大幅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药品市场中最值得关注的沃土。

(4)国家加大民生建设和转移支付力度,将促进基层医药市场的扩大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及中医药局于2009 年7 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巩固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

随着我国对于民生建设的愈发重视,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转移支付也逐渐加大。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6 年中央财政预算,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预算数为124.29 亿元,比2015 年执行数增加39.87 亿元,增长47.2%。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基层医药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在未来,广大农村市场和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将承担80%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任务,基层医疗的崛起为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机,未来几年覆盖基层医疗的药品市场规模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农村基层市场覆盖10 万多家医院、诊所或药店,市场规模在500 亿元左右。城市社区市场目前覆盖有2 万多家医院、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规模在100 亿元左右,随着社区医疗的大力发展,数年内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将达到7 万家左右,年销售规模可达到600-1,000 亿元。

(5)人均医疗支出的快速增长

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居民城镇化、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等因素均将促进我国人均医疗支出的增长。我国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将带动药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从人口变化因素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的原因,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医药保健需求均高于农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镇人口比例的提高将增加药品消费需求;此外,随着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也更为关注,相应的医疗健康支出将增加。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到40,587.7 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从2010年的1,490.1 元增长至2015 年的2,952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65%,卫生总费用占我国GDP 的比重也由2010 年的4.98%增长至2015 年的6.0%。但是,目前我国人均医疗支出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6)专项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的医药行业整顿,从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对行业经营行为进行空前的严格监管。

严格的监管措施引导企业采用规范、透明的经营模式,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的监管措施使行业内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依靠暗箱操作生存的小企业难以适应,无法转型则将退出市场,为规范经营的企业拓展了生存空间;严格的监管措施有利于改变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不利行业形象,提高医药企业的整体品牌美誉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国药品质量的信心,从而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1)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较低

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新药研发资金需求多、时间周期长、研发人才素质要求高、研发项目风险大,国内许多制药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较低,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没有突破,制约了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产品技术水平低,无法及时跟上和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总额的15%-20%,而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约为2%-3%,处于较低水平。

在产品结构方面,国内企业主要以低技术附加值的简单仿制药为主,高技术附加值的药品占比很低,且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制、改进产品功效、优化工艺路线等方面的再创新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2)同质化竞争严重及行业集中度较低

2003 年以来,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强制实行GMP 及GSP 等认证制度,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我国医药产业依旧存在集中度低,各类药品生产企业多而散的问题。截至2017 年3 月,行业内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8700 余家,但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低,因而仍多以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或传统医疗器械产品为主,导致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因市场同质化带来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提高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强与大型跨国公司抗衡的实力,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3)药品整体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我国从2015 年6 月1 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预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药品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将对医药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五)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1、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拥有化学制剂产品和化学原料药产品。化学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化学制剂药品的原料药物,是制剂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生物技术制备。原料药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用的药物,医药中间体是化工原料至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工产品。

化学制药行业的产业链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化学制药行业的产业链

2、上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

化学原料药的上游行业为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行业。石油、粮食等成本因素会间接影响到原料药行业,上游行业的技术水平、供给能力等因素也会对化学原料药行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化学药制剂的上游行业为化学原料药行业,化学原料药的质量将影响到化学药制剂产品的品质,原料药价格的波动也直接影响化药制剂行业的生产成本。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在产品价格平稳下降的同时其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化药制剂行业的发展。

3、下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

化学原料药下游为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下游药品的产销量直接影响到原料药的市场需求。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下游为医院和医药商业终端,其中医院是处方药最主要销售场所。医院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保证患者享有安全有效的医药产品,国家医保体系则是医院最大的付费主体。

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措施,逐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有效的促进了整个医药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推动了医药产品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同时在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平均寿命的提高、全球老龄化趋势延续、医保体系不断健全,政府医药卫生支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市场对药物的需求大幅增加,化学制剂行业发展迅速,也相应带来原料药需求的提升。

观研天下(Insight&InfoConsultingLtd)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发展商机分析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行业特性 第一节 医药行业的定义及门类 第二节 制药业的行业特征

一、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

二、高技术性

三、高投入性

四、高风险性

五、高收益性

六、市场进入壁垒高

七、集中程度高

第二章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医药三十年发展回顾

一、质量与国际接轨

二、行业立法“预”与“立”

三、OTC和处方药大不同

四、SFDA的“前世今生”

五、基本药物进社区

六、医疗器械大整顿

七、新药申报趋于合理

八、体制与法制

九、政策措施

十、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医药行业投资情况

二、医药行业生产情况

三、医药行业销售情况

四、医药行业进出口情况

五、医药行业价格情况

第三节 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医药行业遭遇三大政策困境

三、定价机制困扰民族医药工业

四、知识产权成中国药企之痛

五、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三章 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15-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15-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15-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四章 医药进出口市场调研

第一节 加入WTO对中国医药的影响

一、中国加入WTO医药产品领域承诺

二、加入WTO对医药行业影响的利弊分析

三、建议与对策

第二节 2016-2017年我国医药进出口分析

一、2017年我国生物医药进出口情况分析

二、2017年出口退税调整涉及三类医药产品

三、2017年医药外贸趋势分析

四、2017年我国医药进出口情况

第五章 全球及主要出口市场调研 第一节 全球医药市场调研

一、2016年全球药品市场调研

二、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调研

三、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重新布局

四、2017年世界抗癌药市场将迎来高增长

五、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率预测 第二节 欧洲市场调研

一、欧洲医药市场概况

二、医疗管理制度美欧的差异性分析

三、欧洲医药市场并非是一体化的单一市场

四、2016年中德医药贸易增长迅速

五、2017年欧洲药企欲借汇率火一把 第三节 非洲医药市场调研

一、非洲医药业趋势预测看好

二、非洲医药市场大有潜力 第四节 美国市场调研

一、2017年美国医药市场回顾

二、2017年美国医药市场处方量增长状况

三、2017年中美医药贸易情况分析

四、2017年美国医药市场调研

五、2017年美国医药市场趋势分析 第五节 日本市场调研

一、日本医药市场发展概况

二、日本医药保健品市场规模庞大

三、2017年日本医药品将开始试行“数据挖掘”

四、2017年新《药事法》冲击日本中药业

五、中国医药保健品打入日本市场的四个障碍 第六节 俄罗斯市场调研

一、2017年中俄医药贸易快速增长

二、俄罗斯医药市场本土企业逐渐壮大

三、2017年我国医药产品对俄罗斯出口下滑 第七节 印度市场调研

一、2017年中印医药贸易顺差增长

二、2017年印度药品市场概况

三、印度医药市场维生素C供应不足

四、印度医药行业危机中稳升 第八节 其他地区和国家市场调研

一、我国与东盟国家医药经贸合作渐入佳境

二、建议中国中小生物药企掘金新加坡

第六章 化学制药业

第一节 化学制药业现状分析

一、2017年化学制药业运行情况分析

二、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状态

三、我国化学制药工业发展重点

四、我化学药国内发明专利年增速高于国外

五、我国化学制药开始从仿制朝自主创新过渡 第二节 化学原料药市场调研

一、2017年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概况

二、2017年原料药进出口分析

三、2017年原料药行业发展情况

四、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情况

五、2017年化学原料药持续回暖

六、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预测

第三节 2016-2017年化学原料药产量统计数据

一、2017年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数据分析

二、2017年化学原料药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四节 我国的仿制药业分析

一、我国化学仿制药研发现状的分析

二、我国仿制药注册申请数量大幅下降

三、医改新政下品牌仿制药大有可为

四、仿制药品质控待破局 第五节 化学制药业主要产品分析

一、心血管药物市场调研及未来预测

二、抗感染类药物市场调研

三、我国胃肠道疾病用药市场调研

四、我国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调研

五、抗肿瘤药市场调研

六、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发展现状与预测

七、消化系统用药状况分析 第六节 我国化学原料药发展趋势

一、原料药行业发展趋势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原料药行业发展趋

三、环保新规将促使原料药新一轮产业升级 第七节 我国化学试剂工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第七章 中药业

第一节 自主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中医药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之一

二、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的基本思路

三、推进自主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

四、推进自主创新是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需求

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扶持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 第二节 2016-2017年中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中药和民族药产业发展综述

二、中药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三、2017年中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2017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分析

五、2017年中药行业面临大考

六、“十三五”中药行业将更具竞争力 第三节 2016-2017年中药进出口情况分析

一、2016年中药进出口整体情况分析

二、2017年中药进出口整体情况分析

三、2017年我国中成药进出口情况

第四节 2016-2017年中药饮片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

二、2016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分析

四、2017年中药饮片跻身国家基本药物 第五节 2016-2017年中成药主要经济指标

一、2015-2017年中成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2015年全国及各省市中成药产量统计数据

三、2016年全国及各省市中成药产量统计数据

四、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中成药产量统计数据

五、2017年中成药行业或将有新一轮提价

第六节 2016-2017年中药注射液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

二、中药注射剂确认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三、再评价助推中药注射剂产业升级

四、中药注射液将成我国制药业开拓市场优势项目

五、2017年中药注射液市场峰回路转 第七节 2017年中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预测

一、2017年我国中药贸易延续增长态势

二、2017年传统中药产业迎来新机遇 第八节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三、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第八章 生物制药业

第一节 国际生物医药市场总体情况

一、世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

二、生物医药发展呈现产品集中趋势

三、国外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

四、战略性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五、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前景广阔

六、全球十大生物医药事件 第二节 全球生物医药竞争总体情况

一、生物医药开始大规模产业化

二、漫长的回报周期带来不确定性

三、生物技术产业三足鼎立

四、2017年生物医药实施并购 制药巨头安进或被收购 第三节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二、中国生物制药业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三、2017年我国生物医药进出口增势强劲

四、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蓄势待发

五、生物医药产业整合进一步加快

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八、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十项建议

九、生物医药产业“中西合璧”是大势所趋

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第九章 医药市场销售网络现状与营销策略

第一节 2016-2017年医药营销环境变化及趋势预测

一、2017年药企终端争夺战已经打响

二、新医改制度对中小医药批发企业影响

三、2017年医改后时代医药营销求变

四、2017年医药市场营销趋势 第二节 医药的销售渠道分析

一、医药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三、医药行业销售渠道管理的业务特点与用户需求 第三节 现代药品零售业的四种竞争手段和发展趋势

一、规模竞争

二、服务竞争

三、价格竞争

四、产品竞争

五、发展趋势

第四节 医药连锁企业分析

一、中国连锁药店百强分析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三、医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四、以信息化提升医药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节 零售药业趋势与策略分析

一、医药零售业六大趋势

二、药品零售市场第三终端的五大趋势

三、构筑渠道网络资源

四、联合重组整合资源优势

五、网上售药分析 六、四要素助力医药企业决胜农村第三终端

七、探索中国式GSL医药营销新模式

八、我国制药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

第六节 小康型中小医药企业营销突破策略和方向 一、五大原则 二、六大法宝

第七节 中国医药营销十大方略

一、产品方略

二、技术方略

三、价格方略

四、服务方略

五、渠道方略

六、终端方略

七、组织方略

八、协同方略

九、国际方略

十、广告方略

第十章 2016-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竞争的总体格局 第一节 我国药企竞争现状分析

一、我国医药业进入“普药化”成本竞争时代

二、2016年医药行业百强企业排名及集中度分析

三、2017年医药行业外资进入情况分析

四、中国医药行业整合之路起步

五、医药行业并购跨越升级

六、医药三资企业竞争加剧

七、医改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八、医药市场是资本竞争的市场 第二节 2017年医药业区域格局分析

一、北京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上海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山东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山西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五、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六、广东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七、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八、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九、四川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十、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十一、吉林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十二、新疆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制药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天津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六节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七节 重庆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节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九节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节 华北制药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二章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医药产业应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二、医药产业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行业机会大于风险

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三节 2017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事记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三、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四、新医改方案利好八类药企

五、新医改将拉动医药市场增长

第四节 我国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一、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医药行业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三、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四、医药行业政策措施

第十三章 我国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 影响药物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

一、分析方法

二、影响因素

三、总结

第二节 中国药品政府监管体制分析

一、医药主要监管部门

二、全国药品监管新体制初步建立 第三节 药品招标政策分析

一、药品招标政策发展回顾

二、我国每年招标采购药品总额

三、网上竞标采购对药价的影响

四、药品招标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五、药品招标须完善全程监管体系

六、2017年药企静候各省药品招标细则

第四节 2016-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2017年政策环境对医药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2017年医药政策发展与展望

三、2017年医药政策密集出台

四、2017年《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即将出炉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新药研发策略 第一节 世界新药研发趋势

一、研发投入不断增长

二、研发风险不断增加

三、新药上市数量持续减少

四、新药研发的技术动向

五、热点开发药物 第二节 我国新药研发现状分析

一、我国新药研发现状

二、我国新药研发力量分析

三、医药企业将主导未来创新药研发

四、2018-2024年中国新药研发进入黄金期 第三节 中国医药产业药企研发能力与竞争力分析

一、医药产业链,研发才是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新药研发方向的独特性

三、我国新药研发环境优势分析

四、新药研发趋零的后果 第四节 药品研发策略

一、药品研发外包空间大

二、药品研发外包企业需过“三关”

三、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策略

第十五章 2018-2024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预测

一、医药生产总值预测

二、医药行业发展预测

三、药品市场规模预测

四、医药外包行业的规模预测

第二节 2018-2024年医药行业发展预测

一、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二、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新趋势

三、新医改下外资医药企业三大发展趋势分析

四、医药行业大规模并购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五、未来十年将成中国医药产业“黄金十年”

六、2018-2024年医药市场增长态势

第十六章 2018-2024年医药行业投资前景 第一节 2018-2024年医药行业投资前景

一、医药企业战略问题透视

二、对我国药企“蓝海”战略的思考

三、后GMP认证时代药企投资策略

四、新形势下医药企业的战略布局

五、新医改环境下我国医药企业应关注的领域

六、普药企业求新求变求生存 第二节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一、医改拓展普药规模新增市场空间分析

二、国际制药分工给中国药企走出去以新机遇

三、非专利药物市场带来的机遇

四、2017年医药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第三节 医药企业持续赢利的金钥匙

一、医药商业症结

二、医药商业思变

三、医药商业禅悟

四、医药健康赢利新模式

第四节 我国制药业国际化投资前景

一、国家支持药企加大资源整合参与国际竞争

二、医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及现状

三、全球仿制药市场形势及竞争对手分析

四、以优质仿制药抢滩国际市场

五、中国药企海外并购策略

第五节 我国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投资前景

一、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二、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投资前景思考

第六节 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医药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上一篇:成熟懂事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