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2023-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学习领会、宣讲阐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党中央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研讨、交流体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會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场合都讲过。今天,我再重点讲4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战略策略,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由此形成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据此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前人长期奋斗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

就理论依据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7年,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站稳了,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经过13个五年规划(计划),我们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的领导力和制度优越性如何,高下立判。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古人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体会,邓小平同志当年说这个话,主要是从政治上讲的,强调的是在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现代化,同时强调即使实现了现代化,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世世代代坚持下去,仍然要一以贯之地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解决好,不可能一劳永逸。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2015年10月29日,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说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里,我概要讲一下其中主要的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我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我进一步强调要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是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201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2013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我强调不要把国家确定的调控目标作为各地经济增长的底线,更不要相互攀比甚至层层加码,要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三是我国经济處于“三期叠加”时期。2013年7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我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发展环境十分复杂,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进行改革调整。四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提出“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从9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五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强调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市场作用作了全新定位。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我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我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七是坚持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我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8年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8字新要求,强调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九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强调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事实,以及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二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我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2015年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我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我从4个方面分析了我们搞开放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我从8个方面列举了16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2019年1月21日,我们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我在开班式上分析了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党自身等8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我回顾这个过程是要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古人说:“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然,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这项工作也不能等,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第二,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比如,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而究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区域板块分化重组、人口跨区域转移加快、农民落户城市意愿下降等问题要抓紧研究、明确思路。比如,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而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家认识到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關系,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十四五”规划《建议》把安全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特别是要增强威慑的实力。宏观经济方面要防止大起大落,资本市场上要防止外资大进大出,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还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大规模失业风险,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有效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要加强保障国家安全的制度性建设,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研究如何设置必要的“玻璃门”,在不同阶段加不同的锁,有效处理各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到几个省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抗疫情况,调研复工复产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所以,去年4月,我就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毛泽东同志1936年的一段话,至今都对我们有启示意义。他说:“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防范一些认识误区:一是只讲前半句,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二是只讲后半句,片面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三是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四是认为畅通经济循环就是畅通物流,搞低层次物流循环;五是一讲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复建设,专盯“高大上”项目,不顾客观实际和产业基础,结果成了烂尾项目;六是讲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大市场,又开始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甚至又去大搞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七是不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注重需求侧管理,无法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八是认为这只是经济科技部门的事,同自己部门关系不大,等等。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必须加以防范和纠正。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经济循环顺畅,物质产品会增加,社会财富会积聚,人民福祉会增进,国家实力会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如果经济循环过程中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增长速度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情况,在微观上就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我讲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在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因此,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条重大举措就是科技创新,第二条就是突破产业瓶颈。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适合部门和地方政府牵头的要牵好头,适合企业牵头的政府要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扩大内需并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也不是要搞大水漫灌,更不是只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而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要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我国企业的利益已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大家要注重了解国际事务,深入研究利益攸关国、贸易伙伴国、投资对象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趋利避害。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第四个问题: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能否贯彻落实好,事关未来5年、1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宏观思路、指导原则、战略思想,又有具体要求,既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又有新的重大判断、新的战略举措,不狠下一番功夫,是学不到手的。学不到手,贯彻全会精神就抓不住要害、踩不到点上、落不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多次讲,高级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我又突出讲了这个问题。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同时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

年关将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要在防疫情、保供应、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方面多上心、多用心,把化解风险的工作抓早、抓细、抓实,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要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细致落实各项防控举措,迅速有效管控散发病例。要全面排查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各种潜在风险因素,主动进行防范化解。要做好春节期间能源和物资供应保障、交通安全等工作。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破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要及时化解。

同志们!我常常想起邓小平同志1992年讲的一段话:“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现在,担子压在我们大家身上了,责任落在我们大家肩上了,我们大家一定要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团结带领人民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作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来!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转自《求是》2021年第9期)

作者:习近平

第2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学习领会、宣讲阐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党中央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研讨、交流体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场合都讲过。今天,我再重点讲4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战略策略,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由此形成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据此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前人长期奋斗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
2021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就理论依据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7年,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个阶段。

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站稳了,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经过13个五年规划(计划),我们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的领导力和制度优越性如何,高下立判。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古人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体会,邓小平同志当年说这个话,主要是从政治上讲的,强调的是在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现代化,同时强调即使实现了现代化,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世世代代坚持下去,仍然要一以贯之地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解决好,不可能一劳永逸。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2015年10月29日,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说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2021年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察看春节前市场供应、年货供销、物价运行等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导我国經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里,我概要讲一下其中主要的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我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我进一步强调要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是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201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2013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我强调不要把国家确定的调控目标作为各地经济增长的底线,更不要相互攀比甚至层层加码,要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三是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2013年7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我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发展环境十分复杂,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进行改革调整。四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提出“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从9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五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强调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市场作用作了全新定位。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我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我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七是坚持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我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8年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8字新要求,强调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九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强调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事实,以及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二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我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2015年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我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我从4个方面分析了我们搞开放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我从8个方面列举了16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2019年1月21日,我们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我在开班式上分析了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党自身等8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我回顾这个过程是要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古人说:“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然,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这项工作也不能等,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第二,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比如,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而究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区域板块分化重组、人口跨区域转移加快、农民落户城市意愿下降等问题要抓紧研究、明确思路。比如,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而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家认识到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2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这是习近平等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第三,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十四五”规划《建议》把安全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特别是要增强威慑的实力。宏观经济方面要防止大起大落,资本市场上要防止外资大进大出,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还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大规模失业风险,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有效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要加强保障国家安全的制度性建设,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研究如何设置必要的“玻璃门”,在不同阶段加不同的锁,有效处理各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趨势,各国内顾倾向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到几个省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抗疫情况,调研复工复产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所以,去年4月,我就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毛泽东同志1936年的一段话,至今都对我们有启示意义。他说:“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防范一些认识误区:一是只讲前半句,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二是只讲后半句,片面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三是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四是认为畅通经济循环就是畅通物流,搞低层次物流循环;五是一讲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复建设,专盯“高大上”项目,不顾客观实际和产业基础,结果成了烂尾项目;六是讲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大市场,又开始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甚至又去大搞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七是不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注重需求侧管理,无法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八是认为这只是经济科技部门的事,同自己部门关系不大,等等。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必须加以防范和纠正。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经济循环顺畅,物质产品会增加,社会财富会积聚,人民福祉会增进,国家实力会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如果经济循环过程中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增长速度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情况,在微观上就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同师生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我讲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因此,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条重大举措就是科技创新,第二条就是突破产业瓶颈。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适合部门和地方政府牵头的要牵好头,适合企业牵头的政府要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扩大内需并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也不是要搞大水漫灌,更不是只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而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要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我国企业的利益已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大家要注重了解国际事务,深入研究利益攸关国、贸易伙伴国、投资对象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趋利避害。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第四个问题: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同贯徹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能否贯彻落实好,事关未来5年、1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宏观思路、指导原则、战略思想,又有具体要求,既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又有新的重大判断、新的战略举措,不狠下一番功夫,是学不到手的。学不到手,贯彻全会精神就抓不住要害、踩不到点上、落不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多次讲,高级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我又突出讲了这个问题。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級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同时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

年关将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要在防疫情、保供应、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方面多上心、多用心,把化解风险的工作抓早、抓细、抓实,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要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细致落实各项防控举措,迅速有效管控散发病例。要全面排查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各种潜在风险因素,主动进行防范化解。要做好春节期间能源和物资供应保障、交通安全等工作。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破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要及时化解。

同志们!我常常想起邓小平同志1992年讲的一段话:“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现在,担子压在我们大家身上了,责任落在我们大家肩上了,我们大家一定要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团结带领人民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作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来!G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转自《求是》2021年第9期)

作者:习近平

第3篇:《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章中,习近平提出五个“着力”,对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深邃道理进行了全面透彻阐述,为全党在发展问题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指引。

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些困难,需要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时刻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就像邓小平同志讲过的那样“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落实落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要求我们广泛汇聚民智、倾听心声,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取得更大成效。

第4篇:学习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一】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中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当前,医疗改革与发展同样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做到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不断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在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树立新发展理念,从构建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努力做到便捷就医、安全就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人员,首先要树立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的理念,促进综合素质实现新的跃升。只有不断的学习,素质才会有不断的提高;

只有不断的实践,工作才会有不断的发展。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途径,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拓宽学习渠道和内容,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做到在学习提高中找不足、正衣冠,在对照检查中找原因、识差距,在整改提高中求进步、争先进。其次,树立在尽责中落实、在落实中创优的理念,促进工作标准实现新的跃升。责任心是是个人素质的一种基本要求,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处事方式。没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就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就会失去工作方向,就不知道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哪里。因此,要把履职尽责、踏实肯干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能力、一种自觉行动,不断强化落实和创新意识。要把工作标准放在首位,主动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凡属要办的事情要立即行动,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促进工作效能全面提速。

【篇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生动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统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创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新归根结底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中隆0汛葱伦魑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是强调发展依靠推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莳,大力激发、挖掘人的潜能,使其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轧展的现实能力和第一动力;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则钜求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念,形成有利于创新扎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激活民间智慧、燧汇集大众力量,通过无数劳动者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推动社磴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旨在通过推进社艳会整体发展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这确就要求发展也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协调整体推进允。协调发展理念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原理,要求城乡魄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氩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将协调发展贯蜴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灰娉龇ⅲ从整体上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区域、社会稼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整合发展资源、蝣补齐发展短板、凝聚发展合力、增强发展系统性,形成更牒寐足全体人民需要的发展格局,建成全方位惠及人民的厝小康社会。

绿色发展重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青自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生态环境的好坏铕攸关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的聃期盼和幸福为指针,倡导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ど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奚态环境保护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坚持“像保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腱”的价值取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旨在让良嗪蒙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帘祉。

开放发展旨在为人民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晷发展机会。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哓。人的社会关系越丰富,就越能突破个体或地域对人的发爿展限制,在更广阔的交往合作中使自身得到更大发展。开崦放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天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使人的社会关系进一步由国内拓展葬到世界,大大丰富了人们交往的对象、空间、领域,为人桎的潜能发挥和能力素质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创造了更多替机会。

共享发展旨在确保人民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发展只条件和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着眼于人民12下一页最基本脑的劳动权利,要求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每个耕人都能在适当的劳动岗位上凭借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追求幸歉I活、发挥自身潜能,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痤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着眼于推进区域、城乡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公共资源在全社会合理分配,增柢强公共服务的普惠性,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让墟全体人民获得平等发展条件和社会保障;

着眼于贫困地区搴推独群体共享发展成果,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地区加轵快发展,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拥有更多获得感。

【篇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

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走“两个可持续”道路,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人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篇四】

2019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多次运用各种典故,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文中,总书记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分量最重、牵挂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无数次强调,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我局日常负责城建一线工作,担负着水系治理、交通治堵、城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防风防汛等各项重点工作,经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我局将坚持标准,按照标准要求,科学规划好每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保证规划设计标准,为民打造优质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篇五】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这为推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八颗未来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谱写中国梦八颗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全局中具有指挥棒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在深化认识中进一步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实质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清晰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发展的基点在创新,创新发展,包括着发展本身的创新、改革方式的创新、宏观调控的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发展的支撑在协调,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发展的希望在绿色,需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的空间在开放,需要解决好内外联动问题,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发展的目的在共享,需要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和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篇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初夏时节,赣江两岸郁郁葱葱,欣欣向荣。20日,习近平在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陪同下,深入赣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

20日中午,习近平乘机抵达赣州,首先考察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习近平认真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和赣州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产加工中采取的环境保护举措。在生产车间,习近平仔细察看包装自动检测线、高性能烧结炉等设备生产运行情况,同现场工人亲切交流。习近平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20日下午,习近平转乘火车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纪念碑前,习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缓步绕行纪念碑,仔细察看基座上的浮雕,深情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纪念馆内,习近平听取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情况介绍,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前驻足察看,同大家不时交流,回忆当年的历史。他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第5篇:心得体会,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章中,习近平提出五个"着力",对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深邃道理进行了全面透彻阐述,为全党在发展问题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指引。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也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轨道前行。特别是目前,在新的形势下,国家社会监督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大。这就需要在我负责的具体的工作中,一是要遵规守纪,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基础工作为景区有序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二,是要在实践工作中,时刻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做好景区环境卫生工作,可能影响环境;破坏环境的具体事,负责到人。并在各项安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各项工作做到实处。在全景区范围内提倡全员参与,全员共建,全员共享的发展理念。使我们的景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提升。不断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景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武祖平)

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他从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四个大的方面来深刻阐述新时期特别是十九大到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具有特别强的指导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开辟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要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质机制。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党员,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创新,在岗位上要有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思考,形成自己的治疗思想和治疗特色,把治疗方法从学会到转化为自我的独特治疗技术,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治疗周期,为健康中国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著作,使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有了更加全新的、深刻的认识,对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充满了自信。通过系统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使我对今后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团结和带领员工更加充满自信、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又快又好的加快公司发展的方向、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既要系统认真的学习理论,更要在实际工作当中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信息化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做出积极贡献。下面,就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学习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本地网发展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近几年,xxx 分公司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坚持党建统领,经过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在连续 6 年收入 2 位数的增长之后,目前全业务收入市场份额超过了 40%,移动过网用户市场份额达到了 31%,宽带用户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基本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但从 xx 年下半年开始,特别进入 xx

年,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增量困难、存量保有压力大、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凸显,等等。公司的经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如何尽快扭转被动局面,走出困局,成为每一个电信员工面临的课题。怎么办?出路在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在思想、理念、方法、路径上"创新"。

1、要打破长期形成的惯性发展思维,树立全面的"创新"思想,以创新驱动新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遵循总书记的理论,我们一定要"跳出电信看市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国电信转型战略 3.0 战略,围绕集团公司三大目标、三大任务,坚持党建统领,深化转型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建竞争新优势,实现发展新突破,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电信新篇章。

2、要积极推进"创新",进一步深化公司改革,提升能力,激发

活力,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目前,在公司内部,无论是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内部分配机制、管理架构,还是产品、经营发展模式等,都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人民群众的信息通信需求升级带来的变化。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亟须注入新动力,而创新正是提升中国电信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点。因此,在中国电信本地网的层面,必须把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入推进理论、机制、架构、管理、业务、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创新。要紧紧围绕以"划小改革为核心",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创新。

一是建立"划小承包+倒三角支撑+专业化运营"的三维联动体系,解决"机制僵化"问题。以划小承包面向一线,解决基层活力问题;以"倒三角"支撑倒逼管理部门,解决效能问题;以专业化运营,解决能力的问题。通过三维联动体系,最终让"小 CEO"想干、能干、易干。

二是在分配机制上,解决人的"活力不足"问题。重点突出"责任"二字,落实责任制、责任田、责任人。以公司"收入"为核心,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和分配机制。鼓励员工积极走向营销一线、市场前端。解决人员不足、能力不高的问题,盘活人力资源这一最宝贵的财富资源。

三是在业务策略上,聚焦新业态,开辟新路径,解决面向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矛盾的论述,目前通信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由"量"到"质"。传统意义上的语音、短信等业

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业务、新业态正推动业务市场不断繁荣。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市场需求升级,服务需求升级,这些变化对本地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二者之间的不对称性,"倒逼"发展方式创新,以更具前瞻性、实效性的发展方式应对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难题。

四是在销售路径上,实现彻底变化,解决"单一"问题。要走出店面,深入市场与客户"0 距离"沟通;要线上线下结合,紧跟移动互联网步伐,抓住新生代客户需求;要由"说、看"变为"真实体验",让客户在愉悦的环境下选择我们的产品;要由"单枪匹马"转向"跨界合作、兵团作战",多渠道拓展市场。

3、发展视角需创新,自觉将公司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同时,求得公司发展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提速,信息通信已经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各行各业生产经营、商贸活动的新型平台;成为促进地方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动力。反之,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对通信服务运营商提供了诸多需求。

因此,我们的视角应该再抬高、再放大、再久远,主动将推动地方信息化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置于国家与地方战略大局中,努力做到公司的与市情合拍、与时代同步,在服务地方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商机,获得发展,实现社会责任和公司价值双驱动的可持

续发展。

二、要把"协调"作为加快发展的新策略

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近年来,xxx 规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快速发展以后的问题",如竞争格局不平衡、城乡市场发展不协调、规模价值不协调、业务结构不协调等问题。为此,要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1、着力做好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挖掘新的增量市场

在城市市场充分挖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挖掘广阔的农村市场,协调推进城、乡市场同步协调发展,为本地网规模发展需求新的增长点。一要借力政府,做大农村信息化项目,占领农村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如:抓住宽带普遍服务项目,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二要打造优势,强化农村网络覆盖全面优化,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深覆盖。三要先发制人,大力拓展农村渠道建设,落实以店包片,快速建设功能齐全、营维合一、服务高效、口碑良好的农村渠道,在农村市场实实在在的扎下根。四要资源保证,确保农村市场"火力"充足。

2、着力做好业务协调发展,提升精准营销的竞争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到协调既是发展手段,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我们要准确把握协调的核心要义和实质,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一要区分市场获取对公司的规

模和价值贡献功能,在农村市场做规模、城市市场做价值,在个人市场做规模、家庭市场做价值,在公众市场做规模、政企市场做价值。二要区分销售业务、产品对公司的规模和价值贡献功能,单品做规模、融合做价值,基础业务做牢根基,新兴业务拉动收入。

3、着力做好价值提升和规模扩张的协调,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在提速降费、流量不限量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从和平时期"很快进入"战争时期",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凸显,我们在思想上、能力上、行动上、策略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一是要真正提高想认识,真正提升能力,真正改变方法,把协调价值提升和规模发展作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坚决落实宽带营维一体的攻防策略和移动不限量面向异网的策略,敢于碰硬,善于作为,在竞争中取胜。二是要在继续努力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在平台、队伍、机制、流程、策略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实现新兴业务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电信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三、把"绿色"作为勇于担当的新责任

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对绿色发展的新任务,我们应当扛起国有企业的责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降本增效,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为祖国的青山绿水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四、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新路径

面对电信市场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我们要以更加包容的心

态"引进来",以合作的心态"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成效。

1、要积极扩大资金引入,通过民资引入,收入分成,解决农村等区域资源和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

2、要积极与竞争对手开展合作和理智、公平的竞争,通过加快共建共享资源,以服务水平提升赢得市场。

3、要积极与政府合作,自觉将业务工作融入到地方政府工作大局中,通过与政府合作,借势政府,促进规模突破。

4、要积极加快渠道建设,在实体渠道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和方法、路径,加快各种业态的泛渠道建设,延伸营销服务半径。

五、把"共享"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1、面向公司员工,要建立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建设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关心关爱员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面向人民群众,要积极响应国家"提速降费"的号召,积极实施流量不限量、宽带提速降费等惠民政策,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把党的惠民政策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进一步提升中国电信在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3、面向社会发展,以智慧为核心,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智慧农村、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建设,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内容仅供参考

第6篇: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 贯彻十九届 五中 全会精神 全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 体 会

10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着眼于“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全会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远景目标提出三个“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点明了五中全会公报的核心要义,也是解读公报的重要指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们常说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然来到了关键节点,生而逢时是机遇,顺势而为才是谋略。广大基层干部要在新征程之上借风使力、乘势而上,既能“出新”又能“入心”,让“新意”与“心意”结合,一路劈波斩浪、一路高歌猛进。

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心,服务基层立“新意”用“真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迈向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已然成为了基层干

部肩头的“责任担”。基层干部要善于听民意、体民心、察民情,区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受众体的不同感受。从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出发,将眼睛放向小处、把手搭在实处、用力解决难处,勤想新办法解难题、定制新方案解民忧、常出新创意焕活力,让处处换新颜、展笑颜,用真情捧好“人民至上”的赤子心、用真心砥砺“服务人民”的深感情。

牢记“改革创新”的发展观,锤炼本领放“新招”更“走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征途之上的挑战迭出不穷,锤炼本领、增长见识、丰富学问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着眼未来,更需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能力,具备以“变”应“变”、以“新”制“新”的积极思想。广大基层干部要牢记“改革创新”的发展观念,脱离“内卷化”式的自我懈怠,在专业领域要持续深耕争当“行家里手”,放眼大局要密切关注世界形势和发展变化,奋勇搏击争做时代“弄潮儿”。内修理论素养、外练实践真招,锤炼干事真本领、多管齐下有新招,确保学能入心、思而走心、行而用心。

着眼“构建蓝图”的大格局,紧跟潮流焕“新样”还“用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胜利在望,举国上下正抖擞精神,奋力奔涌在“蓝图成真”“远景成像”的路上。如今正是报效祖国的大好时光,有着实现抱负的壮阔天地,广大基层干部要着眼于“构建蓝图”的大格局,调整状态、转变思想、做足准备。将“合作共赢、共建共创、互促互进”的新发展理念用心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对外开放等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有“新样子”、让新脚步有“新基调”,与亿万奋斗者一道再创“中国奇迹”、再写“大美篇章”。

第7篇: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岳强

“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自我,培养合格人才””

——学习“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桓台实小

岳强

早在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实惠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集中体现,集中反映了我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教育的改革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持续推进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高质量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需求大幅提高,这就要求不仅各大师范院校要改善自己的培养机制、教学方法等之外,我们教学一线教师也要借几啊哦于改革的东风,不断学习新理念积极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墨守成规是最可怕的,培养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是祖国的百年大计,如果我们一成不变的沿袭前任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肯定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发展,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设备的提升只是在某一方面打好了物质基础,用新设备进行一问一答的陈旧教学方法,也只是南辕北辙而已。“君子不器”,思想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们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才能把设备用活,才能把课堂弄活,学生才会真正受益。

二、尊重、热爱学生是教育协调、绿色发展的保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把学生放在首位、处处为学生着想、呵护他们的成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经常下意识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因为学生的分数拖累了班级总分等情况对学生横加训斥,动辄体罚,而不是就事论事,追根溯源的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长此以往,教师形成了蛮横的管理风格,学生心中的积怨却在不断增长,往往到了小学五年级各种矛盾就会激发,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育人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处理教学事务。

三、“开放、共享”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催化剂

不可否认,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微信、QQ、电子支付带来的便捷,但是在教学中却各自为战,苦苦摸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乘着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现代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利用各级网络,把各自的课件、教学视频、优秀案例、教学理念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上传、共享,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每个人都轻松享受千万人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时,教学质量想不提高都难。

总之,教师只有时刻警醒,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理念,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8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党委领导学习在江苏考察心得体会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党委领导学习在江苏考察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越到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槌,在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奋发有为。

思想先行,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明灯。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爱鸟周等活动日为契机,通过“生态文明”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组织不同形式内容的生态实践宣讲活动,制作下发宣传手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和科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从思想深处愿意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行动至上,做绿色发展方式的“践行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归根到底取决于各级干部的行动力、执行力。只有找准方向、明晰路径,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把污染物排放幅度降下来、让生态环境好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写好“调”“转”“改”三篇文章,把绿色发展方式真正落于行动之中。写好“调”的文章,聚焦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深入调研、立足实际,大力调整经济、产能、能源、布局结构,切实提升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效率。写好“转”的文章,以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目标,紧盯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各类产业绿色发展,逐步攻克观念、结构、体制、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写好“改”的文章,紧扣绿色环保要求,遵循整体保护原则、绿色发展与综合管理原则,及时纠正为经济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全力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重点关注绿色改造、智能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健全机制,做绿色生活习惯的“引领者”。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一个两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而需要社会各方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巩固、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机制。要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科学技术支撑机制、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监督管理治理机制,既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污染责任赔偿成为可能,又从技术层面、资金层面、法律层面,为明确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治理提供支持,还通过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明确硬约束、把好绿色关口。同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秉持“家园合作、社区参与”的理念,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用绿色低碳产品,到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坚持绿色出行,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篇二

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在江苏考察心得体会

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这三个“主”,奋力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把好“牌”。

坚守“主战场”,以生态优先理念打好绿色发展“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最佳途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主战场”,这个“战场”一旦失守,发展就会成为畸形,发展之路将变得泥泞崎岖,这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向前迈进。要严守生态红线,守住绿色底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以生态优先理念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牌”。

畅通“主动脉”,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好合作共赢“牌”。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情况下,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放缓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战略意义重大。长江经济带在新发展格局中,如同一条“主动脉”,一旦淤塞将影响和迟滞战略全局。因此,党员干部要积极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致力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机融合,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好合作共赢“牌”。

培育“主力军”,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打好经济增速“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长江流域富庶资源的滋养下,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发展优势的长江经济带,正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样板,描绘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长江经济带的“主力军”作用正逐步凸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员干部要抓住契机,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

要提升创新创造的能力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科技产业升级步伐,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过硬品牌,以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打好经济增速“牌”。

篇三

学习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心得感悟

近日,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时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以商养学”等事迹。张謇、卢作孚、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等一大批爱国企业家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做好支持企业发展工作、改革创新建设付出了巨大贡献。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十四五”规划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知行合一、破立并举、疏堵结合、进出有序”上强化引领、接续发力,激励引导扬帆企业“强国号”,办好一流企业,聚力争创一流业绩。

“爱国心”和“强国行”相结合,让发展质量更好。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也是广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初心使命和实践行动。习近平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家要围绕企业发展大方向,把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融入兴办企业、兴办教育等创新活动中,时刻将关乎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入脑入心入行。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增长中广泛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主体创新意识,推动企业管理和创新创造,让“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承担风险”成为改革发展薪火相传中的“指示牌”“引航灯”。要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广泛激励企业家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兴办企业、兴办教育,而后以商养学”的具体行动参考,以“教育强国”思想引领,科学系统回答好和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破瓶颈”与“立制度”相适应,让综合效益更高。“破立”并举抓制度建设、抓深化改革,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在党建领航共建共治共享的正确轨道上达到最高“阈值”,为企业改革创新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要打破企业限定发展格局,“刚柔并济”统筹协调资源,克服思维盲从和空白,突破阻碍创新创业的制度瓶颈,变“瓶颈”为“抓手”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大力发挥创投机构、创服企业“精细化”发展优势,厚积释放“双创”效益实力。另一方面,要以“两山论”“双循环”为目标导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助力创新求变,多主体、多元化共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红利,让干群关系、营商环境、政治生态向着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前进,实现高品质“腾笼换鸟”,持续增强“好发展、真发展”信心底气。

“搭桥梁”和“通经络”相协调,让核心竞争力更强。纾困惠企、稳岗就业、技改补贴……一系列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利好政策,为支持企业适应人才融合发展趋势带来了更加广泛、更加普惠、更为精准的坚实支撑。习近平指出,“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面向基层、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成果不断夯实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大桥梁”,让供给方式、资源要素、链接枢纽在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中更加同频、更加活跃。要广泛指导、严格督导“创新信息互通、创新结果互认”实现路径,畅通拓宽产业融合、文旅结合、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联动的发展路径,让优化配置资源向企业高水平集聚,促进优势集群在各领域、各方面的集中攻关和深度融合。同时,要发挥创新竞争力在“平稳期”向“攻坚期”、“无人区”向“深水区”的“强引擎”“粘合剂”作用,以丰富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管理等创新活动为主线,营造浓厚改革创新氛围,促进“高质量”和“一体化”相结合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贯通,让市场影响力更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敢闯敢试、敢说敢为、敢拼敢干”的企业家风范更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扩大开放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要打开大门搞改革、搞建设,利用好融合好发挥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双链”现代化水平,加强科技安全能级和开放合作,让创新主体和技术在市场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以广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走出去”积蓄把握规则、防范风险能力,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为参与国际市场开拓提供更大主动力、柔韧性、延展性。要坚持立足中国、为我所用,放眼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和动向,厚植贸易融合发展“沃土”,把更多的外资企业、尖端项目“引进来”,让其“留下来”能够高水平发挥作用,共建共享开放性世界经济发展红利。

篇四

党委领导学习习近平在江苏考察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越到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槌,在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奋发有为。

思想先行,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明灯。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爱鸟周等活动日为契机,通过“生态文明”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组织不同形式内容的生态实践宣讲活动,制作下发宣传手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和科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从思想深处愿意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行动至上,做绿色发展方式的“践行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归根到底取决于各级干部的行动力、执行力。只有找准方向、明晰路径,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把污染物排放幅度降下来、让生态环境好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写好“调”“转”“改”三篇文章,把绿色发展方式真正落于行动之中。写好“调”的文章,聚焦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深入调研、立足实际,大力调整经济、产能、能源、布局结构,切实提升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效率。写好“转”的文章,以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目标,紧盯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各类产业绿色发展,逐步攻克观念、结构、体制、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写好“改”的文章,紧扣绿色环保要求,遵循整体保护原则、绿色发展与综合管理原则,及时纠正为经济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全力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重点关注绿色改造、智能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健全机制,做绿色生活习惯的“引领者”。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一个两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而需要社会各方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巩固、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机制。要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科学技术支撑机制、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监督管理治理机制,既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污染责任赔偿成为可能,又从技术层面、资金层面、法律层面,为明确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治理提供支持,还通过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明确硬约束、把好绿色关口。同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秉持“家园合作、社区参与”的理念,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用绿色低碳产品,到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坚持绿色出行,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仅供参考

上一篇:变电所操作规程下一篇: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