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交流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办学理念交流(精选12篇)

办学理念交流 篇1

阳光教育

广州市黄 区园小学

“温馨的学园”

龙县赤光镇中心小学:办学理念: “让山区农村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这是一所山区小学)

德育目标“赤诚 信,光泽心灵”(把学校的名字很巧妙地放到德育目标中)

活动二:探索你的教育价值观

“领导力”常常与“价值观”相联系

因为领导的行为总是以他们个人的观念或职业理想为基础 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知识 能力 爱学习道德„„?

自我反思并记录:

1、在你的学校中,你最重视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活动三:演讲技巧提升

1、演讲点评技巧介绍

办学理念交流 篇2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呢?以“生命从此更精彩”为办学理念, 源自对校名“华渝”教育内涵的发掘。

“华”, 古时通“花”, 《诗经》有“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名句, 谓桃花开放之繁艳。《说文》曰:“华, 荣也”。《尔雅》亦云:“木谓之华, 草谓之荣。”其意指美丽而又光泽。

“渝”, 特指嘉陵江。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 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终日奔流不息, 狭窄之处, 湍急而进;平缓之处, 徜徉而行;峡谷陡峻, 咆哮而下——其激扬之浪花, 奇崛之山石, 江上之明月, 宁静之沉夜, 无时无刻不在倾诉水的多姿, 诠释江的精彩!

“华渝”, 两者连用, 既有美丽光泽之繁盛, 又有蓬勃奔腾之刚健——“华渝”比喻我校师生如繁花盛开, 绽放生命之光彩;象征我校师生如嘉陵江水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拼搏奋斗张扬人生之精彩——正因如此, 我校以“生命从此更精彩”为办学理念, 融校名于其间, 化美意于其中, 可谓言简意赅, 语精意深。

“生命从此更精彩”之为办学理念, 有着其深刻的教育内涵:“生命”, 即是谓之人生, 是指每一个在华渝实验学校就读的孩子的人生;“此”, 谓此时此地。此时, 是少年这个时候;此地, 即是指华渝实验学校。生命从此更精彩, 就是说让每个就读于此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 生命变得更精彩;从这里开始, 走向自己美好幸福的未来。

有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还不行, 还必须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 发挥本校优势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根据我校深厚的“军工精神”积淀以及“生命从此更精彩”的办学理念, 我们提出“格润教育”的办学的特色教育。

“格”源自《礼记·缁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既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也涵盖了法式、标准、规格的意思。我校由老牌军工子弟学校转制而来, “军工精神”积淀深厚。我校的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军人般坚毅的品格、理想的人格、阳光的性格, 骨韧、劲尖、气长、血旺, 这也正是精彩生命所必须包含的素质。

“润”本义为雨水下流, 滋润万物, 这里指我们的教育如同雨露般润泽每一个学生, 教师与学生一同分享精彩的快乐, 一道沉浸在“润泽生命”的喜悦、和谐、纯洁、博大的氛围之中。一“格”一“润”即一“刚”一“柔”完美的展现了生命的多彩, 让我们的学生从此走上精彩的人生大道。

“格润”取于英文“green”谐音, “格润人生”即“green人生”也就是“绿色人生”。绿色, 代表着生命的活力;绿色, 蕴含着健康的力量。“绿色人生”也就涵盖了“精彩人生”的意义。“green”, G—gear (适合) , R—raw (自然状态) , E—encouragement (鼓励) , E—essential (自发) , N—nova (新星) , 意味着我们追求一种适合每个孩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一种启发孩子在自然本真状态下生长的的教育;一种充满尊重与赏识的教育;一种引领孩子自省自发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教育;一种促进孩子在不断地成功中成长为一颗新星的教育。

“格润教育”的中英文解读相辅相成、内涵丰富, 不仅是对我校深厚“军工精神”的传承发扬, 还巧妙的阐释了践行“生命从此更精彩”办学理念及实现“精彩人生”培养目标的方法与途径, 可谓言简意深, 恰到好处。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前沿。以市教委“‘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为指导, 以“减负提质”为目的, 以打造“格润课堂”抓手, 着力建设彰显“生命化”为主题的格润课堂生态, 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格润教学模块, 形成“润”为关键的格润教师行为, 生成“活”为表现的格润学生行为。所谓“格润课堂”即以“格”为经, 致力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理想的人格、阳光的性格;以“润”为纬, 致力体现因材施教、自然本真、自主自发、尊重赏识、体验成功的生命化要素。采用分学科、分课型、按教学的实际需要搭建出不同的“格润教学模块”, 让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格润特质”不走样的同时, 确保“自选动作”有创新。

如语文阅读教学格润六大模块:自读自悟、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分层指导、适润评价、展示提升。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创设与实际生活链接的空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在适度浸润的评价中、在小组的思维碰撞中“三维”得以生长, 在适时的自我展示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快感、体现自信的力量。

落实办学理念 践行办学目标 篇3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已经明晰,如何将之落到实处呢?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设以人为本的教育园

1.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制度时,注重体现教职工参与的民主管理性。如每年的教学质量奖发放办法,都要通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提交代表们审议表决通过,方才付诸实施。2.建立激励机制,形成过程性的评价制度,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如通过制度《景洪市小街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考核细则》,每年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依据。3.以师为本,开展校本研修,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师培训机制,实施师徒结对帮扶的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出去”即把教师送出去参加省、州、市各级各类培训;“引进来”即把省内外优秀的教学专家邀请来校,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辅导。如我们邀请北京小数专家、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教授来校讲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等。4.以生为本,实施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观。学校层面,以少先队建设、少年宫建设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层面,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层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舞蹈班、美术班、合唱团、器乐班、足球队、篮球队等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通过三个层面工作的推进,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5.加强勤工俭学建设,提高教职工福利,让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受人文关怀,享受幸福。一是利用学校区位优势,建盖两栋商住办公为一体的楼房,解决了新来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学校办公场所的问题;还增创了勤工俭学的资金(10个商业门面出租房)。二是结合地理环境位置,开展经济林木橡胶树的种植与经营。三是利用闲置校址校舍,开发养殖业和种植业(原曼掌教学点改成小街小学养殖场,原坝卡教学点改成小街小学生态水果种植基地。)

二、建设底蕴丰厚的文化园

1.以校园内的一株百年大榕树为校园文化的支撑点,挖掘校园文化生长点,形成学校特有的“榕”文化,榕树形状的校标设计,寓意包容、宽容、团结、友爱及百年树人之意。2.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浮雕、《弟子规》竹简、荣誉墙、“榕树广场”的名人塑像、“童眼看世界”雕塑、文化石,师生自己动手种植的花草、树木、草坪,水泥道路上的游戏格子,较为完善的校园设施,校内具有民族元素的亭阁建筑,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优美校园环境育人的浓郁气息。3.以少年宫建设为平台,以少先队组织为活动阵地,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凸出和彰显浓厚的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4.在校园内安装LED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早上早餐后播放实时新闻,下午晚饭后播放少儿娱乐节目,拓宽文化育人的新途径。

三、建设链接未来的信息园

1.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为每间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对多媒体设备及时更新换代。2.成立电教室(我校是首创),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培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负责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保障每班的设备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3.投入70多万元配置安装多功能厅1间,投入50多万元配置安装录播室1间,建设校园网络信息平台,搭建培训学习、交流展示、资源存储、互通共用的平台。4.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校园移动数据全覆盖,每间教室班班通,目前,我校的宽带网是100M。5.足额开设信息技术课,认真打造信息技术示范校品牌。

四、建设和谐恬静的礼仪园

1.结合学校实际,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美德伴我行”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求多,不求全,只求实效。国学经典有很多,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重点选择了《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2.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小街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要求》《小街小学班级布置要求》等细化文本,扎实开展养成教育,从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3.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对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化,每年根据《小街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等次,分别给予表彰与奖励。4.以少先队大队部为活动阵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懂规矩,培养学生从小学会与人协作的团队意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五、建设陶冶情操的艺术园

1.注重艺术学科建设,保证师资,保证场地,保证学时。2.注重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培训,保证教学质量。3.以艺术实验项目为抓手,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在校内开办舞蹈班、美术班、民族器乐班、合唱团等社团。4.搭建平台,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全面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阳光体育”活动,竹竿舞、抖空竹等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

六、建设地方特色的乡土园

特色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4

xx学校地处xx最北端,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几年来,该校开发“快乐剪纸”校本课程,使得该校成为株洲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示范学校;株洲市20xx年中考综合评价值前30强学校;株洲市20xx年中考毕业合格率100%学校;xx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得到了《株洲日报》、《新民晚报》、《xx红网》等广大媒体报道。这是该校实施特色教育取得的真实效果。那么学校怎么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办出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我觉得xx学校做法值得借鉴。

开发快乐剪纸特色教育背景。xx乡地处湘赣边界,交通、信息闭塞,山里人基本靠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xx学校95%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生活枯燥乏味缺乏亲情关爱,精神无所寄托。原本天真快乐的儿童少年生活变得枯燥叛逆。该校根据这一现实,因校制宜,开发了“快乐剪纸”特色教育,让留守学生“告别枯燥的留守生活,让快乐伴随成长”。剪纸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只需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便可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寄寓向往的作品来。这对于生活在农村、经济困难的xx学校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选择。

实施快乐剪纸特色教育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该校将快乐剪纸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年龄阶段。低段教学(4―5年级),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使其具有一定的刻、剪纸能力,能仿照借鉴,临摹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中段教学(6―7年级),掌握阴刻、阳刻、阴阳刻相结合的剪纸方法。高段教学(8―9年级),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素材,使其能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灵活运用各种剪纸纹样创作作品。

确立快乐剪纸特色教育目标。快乐传承。在特色教育中加深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在实践和创作的过程中,快乐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快乐培养。在特色教育中让师生感悟快乐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师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快乐迁移。运用特色教育中快乐的活动氛围培养学生耐心、细心、专心等良好品质,并将其迁移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快乐融合。将剪纸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科知识快乐的融合在一起。

学校办学经验交流会感想 篇5

11月2日下午在理工大附中参加了新区张庄初中办学经验交流会,听了陈校长办学经验的介绍,收获很大,为搞好本校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按照区教办室的安排,找出我校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现分析如下:

一、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滞后,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学生消极接受。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演示、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新课标、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

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粉笔、讲解、练习、作业。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填。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装。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得多,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

3、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课堂上,教师虽然有学习活动的设计,但活动的目的简单、狭隘,局限于一种知识的习得活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存在问题: 教师方面:

1、多媒体应用能力不足

教师应用多媒体能力已经成为了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学校多媒体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实效性。

2、忽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恰当得体的激励性评价,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到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缺乏多样性、灵活性。

3、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

由于教师的考核在很大成度上是由成绩决定的,因而教师不得不把成绩放在第一位。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训练,教学方式仍然古板。

学生方面:

1、由于学生学前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课堂上不是哑口无言,就是大眼盯小眼,课堂也就自然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无形中又助长了填鸭式教学方式。

2、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不爱学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来越差,都是家长要我读书,教师硬要我来读书。这样的学生给教师课堂的上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等手段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意识。(2)把重点放到研究教材、处理教材,结合学情,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的帮扶上,要求真务实,注重效果。

2、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全体教职工要自觉遵守学校制度,维护学校形象和利益。

(2)能够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学生管理,让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在做人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收获。

四、向张庄学习,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教师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而上课前的备课就十分关键,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学方法,还要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

2、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只有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听觉;只有一手漂亮的板书,才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更要有对知识严密的分析,才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心灵的启迪。学生才会对你的课感兴趣。

学校办学理念 篇6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指在区县域中小学中,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一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吸纳3至5所同类型、同层次的相对薄弱的成员学校,就近合理组建成为一个大学区,实施捆绑式发展。学区长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并对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有一定管理权限。

改革首先在碑林、雁塔、莲湖、新城四区试点中开展,目前已设立72个大学区,有171所小学、112所中学纳入试点。各试点学校共同开展教科研工作,通过观摩教学、培训会等形式共设立研究课题1198项,进行学术教科研活动1376次,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达36899人,实质性互派交流教师555人,短期交流教师2960人,共享教育教学设施1780项,惠及学生18.7万余人。

“小升初”是义务教育阶段,本不存在问题。然而,随着民办学校不断创“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集中,自主招生背离了教育宗旨,问题越来越多,“奥数”甚至成为全国的热点。西安市教育局将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纳入统一考试,每个学生首先有一所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学校作为保障,同时可以参加“名校”的考试,采取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统一录取,机会均等,不涉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大纲以外的内容。从2013年起,更为完善的改革将全面展开。核心内容是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中,实行“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为主,结合招生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招收新生”的方式。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评价重点是针对择校热、小升初、减负等焦点问题实施的教育改革措施。按照政府公开采购的程序要求,经过招标、评标、公示、竞争性谈判,最终由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作为中标单位来承担教育创新评价体系工程的建设。

创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西安市将综合素质考试列入中考科目,考试不设任何教材,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班,主要内容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习惯养成,所得分值按50%计入中考成绩总分并纳入中考录取。

张家庄小学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新育人,育创新人”,“为学生发展服务,对学生一生负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的校风是: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学校的校训是:诚实文明厚德博学

浅析独立学院办学理念 篇7

1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及问题

根据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是属于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高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由系改成院的二级教学单位,又区别于单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其产生之初的名称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后来称为“民营二级学院”或“民办二级学院”,有的也直接称为“二级学院”。自教育部颁发《教发(2003)8号》文件后,现统称为独立学院。

1992年的郑州大学举办海外投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开始在我国悄然兴起: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浙江、江苏及上海等省市率先设置独立的二级学院,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但是,也要看到一些独立学院在办学理念、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势必影响独立学院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稳定。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其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而是采取举办者投入、境外捐助、收取学费、校办产业及服务收入等方式,从社会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在办学质量和水平上与公立高校还有很大差距。但独立学院毕竟发展时间尚短,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还只是新生事物,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而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学校内部因素,也就是办学理念问题、生源危机问题等。特别是独立学院要形成一种特色办学理念,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一所大学犹如一个国家,它需要一种精神。只有精神才是永恒、长存的。”所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深入研究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和办学理念,明确独立学院处在什么样的历史位置和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独立学院的定位和发展现实情况,制度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独立学院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当前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困境

理念就是指理想和信念,是指经过理性思维后形成的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观念。大学理念是对大学的性质、宗旨、地位、功能、精神、使命等的理性认识与目标追求,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规定,是大学内部管理及运行的哲学基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应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是什么,也就是对大学本质、定位,以及大学与外部世界诸要素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二是大学应该怎么样,也就是理想大学应该具有的哪些追求、哪些精神;三是大学能够做什么,也就是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地位等的认识。办学治校必须有一套理念,没有理念的大学教育等于没有灵魂。

当前独立学院的投资主体如高校、企业、政府和个人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责权利关系的含混不清。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收益分配机制,容易产生产权纠纷。无庸讳言,有些公办本科高校申请试办独立学院,合作者愿意出资合作办学,是出于寻利动机,在保证公益性方向以及保证教育质量上动力不足,可能导致独立学院办学的短期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是因为当前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出现偏差的缘故。

2.1 在提高质量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追求规模扩张的势头仍然比较强劲

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但是,从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规模的扩张并不能带来高等教育的真正发展。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凡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都未能避免高等教育质量危机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些事实经验也告诉我们,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应该将关注重心转向提高质量上来,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在完全独立后,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规定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界的异起新军,发展势头正猛,追求规模扩张的欲望也更强烈。但是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独立学院本身就是依托母体高校资源进行办学,资源的有限性和有效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发展规模的有限性。如果不注重这一规律,盲目去扩充规模以求得利益的话,必然会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危害。

2.2 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还远未确立

现代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大学的这三项职能都与“学”密切联系:培养人才要以教学为中心,科学研究要以学者为依托,而高层次的社会服务则需要以学术的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一个“学”字而展开。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功利化、市场化趋向过于严重。办学者和投资方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将主要物力、财力用于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这种忽视教学、轻视教育质量的思想在不少独立学院中存在着,这些思想对于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2.3 保证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还远未建立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任何事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变革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外部世界。从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总体来看,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在依托母体高校优势资源的前提下开展起来的,有的独立学院是工科性质的,有的是文科性质的,也有的是理科性质的。这种只重一头的独立学院,在其发展初期是占据很大优势的,但是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又是其一大劣势所在。此外,从独立学院的运作模式来看,短期性行为比较显著,市场化倾向严重。然而从人才培养规律角度来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市场的需求变化却是不稳定的,变化多端。由此看来,独立学院要想保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地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

3 独立学院办学理念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

大学理念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不仅是办学治校的指南,而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1 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线

独立学院终究是办大学,担负着大学的使命,教育质量依然是生命线。首先,独立学院院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关心学生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次,优化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在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专业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开设的多样性,合理性;在开设课程中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专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再次,在学院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以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3.2 坚持特色办学思路,准确定位

独立学院从性质上属于民办高校,但也要按教育产业办,教育在前,产业在后;因此企业规律要受教育规律的制约,要按大学理念办学。独立学院应作为大学机构存在而不是企业机构存在,引进企业经营理念只是借鉴企业在投资、市场、效益等方面都有更好的经验,因为独立学院也同样面临着教育投资、教育质量、人才规格等等问题。其次,独立学院在定位上普遍存在偏差,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定位不明确,大多依然采用母体高校的办法,没有形成与母体的区别,也没有形成与其它独立学院的区别,因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多数独立学院只过是母体高校的缩小号,没有特色,不能形成自身的品牌,其发展潜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因而独立学院应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

3.3 以变应变,不断创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以变应变是大学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独立学院只有坚持改革,促进发展,才能内聚人心,外塑形象,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占领较大的教育市场,最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变化,独立学院如何紧跟时代的潮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惟有不断改革,以变应变。当前独立学院做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新生,还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其发展前景也有待探索。面对种种困难和抉择,独立学院只有坚持以变应变,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才能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兴起以来发展现状的反思,并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分析,力求寻找一种切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特色办学

参考文献

[1]张烨,叶翔.独立学院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论丛.湖北社会科学,2006.

[2]郑清奎.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3]郑玲,陈四清.高校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重构及实现路径[J].黑龙江教育,2009.

[4]王世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 篇8

一、校长要有现代办学理念

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应当是每一个校长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的办学理念关系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更关系到学校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目的。即通过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关注。即通过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最大限度地使全体学生得到良好发展,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是立足于实际,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具体目标。一个富有理想又讲究实际的校长,要对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社区文化、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对学校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分析反思,审时度势,把握现实,憧憬未来,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有具体实在的个性。

二、校长办学理念,影响决定办学目标、教育行为

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出不是给人“听”和“看”的一个口号,而应该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的理想精神,是一种认同并付诸实践行动的文化信念。一方面,校长形成的办学理念,就需要是被教师所接受、所理解、所认同的理想精神。另一方面,校长要把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学校工作的核心思想文化,贯彻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准则。校长办学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办学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就会把自己融入到学校中去。具体地说,校长要善于把办学理念体现贯彻到学校发展规划、远景目标设计、校训中去,贯彻到学校学期工作要点、周工作计划中去,贯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的管理、考核评价的各具体活动中去,渗透到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而不被外力形势所左右,并为之奋斗,锲而不舍,不懈追求,坚实奉献。

如果校长办学理念体现了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就需要把这一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形成了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关系就会和谐,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就会消失,学校就会呈现人气旺盛的景象。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生活就会感到心理安全,并有自豪感,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校长办学理念,影响决定着学校师生的发展

校长的办学理念,包括校长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校管理观等,它决定着校长办学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方法,决定着校长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前瞻性的办学思想,高远的培养目标,富有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情怀,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让学生充满着天天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是学生发展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教学理念新,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目标高远,能促使教师昂扬向上勤奋工作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本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品位,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从而引领指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并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校长的办学理念正确,树立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观,树立了富有教育性能促进人的发展的管理观,引导教师树立了全面育人的教育观,树立了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的教学观,树立了学生主体都能发展的正确学生观,树立了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观,并努力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实践,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办学思想与理念 篇9

办学理念:启迪智慧、增强自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办学宗旨: 慎密、严谨、务实、创新

办学目标: 学校整体工作力争达到“六化”:

育人目标:

校风:

校训:

教风:

班风:

学风:

论孔子办学理念 篇10

与古希腊信奉的纯粹理性不同的是,中国原儒信奉的是一种人文理性,即从古代礼乐文化而来的精神力量.正是由此出发,孔子以“仁”释礼,从礼乐中寻找到道德和情感的`依据,以积极入仕的方法贯彻他的理念.当他个人的入仕遭到挫折以后,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培育弟子中去.以古代贵族才能掌握的六艺为教材,以“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将贵族文化传播到民间,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了传统学术文化的行进方向.他的教育使原来“君子”的概念由世袭贵族变为道德贵族,继而由“血”而优则仕变为“学而优则仕”.孔子以德行释君子,就是要通过道德精英的培养,以精英引导一般人,从而使整个社会精神水平提升,从而实现“天下归仁”的政治理想.

作 者:张硕 Zhang Shuo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南京,210017 刊 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年,卷(期):2004 20(2) 分类号:B222.2 关键词:孔子   有教无类   仁   君子  

当前办学理念的常见问题 篇11

限,特别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提出办学理念方面,有些问题是值得重视与解决的。

一、 以偏概全,造成办学目标的迷失

翻开许多特色学校的学校简介或宣传,我们多会看到特色为内容的学校办学理念。如以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为特色的学校,出现“以棋育德、棋益智、棋养性、棋交友为办学理念”,“学棋做人,励志明德为办学理念”,“以棋立德、以棋促学、以棋养能为办学理念”等表述。再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为特色的学校,出现“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以足球兴校、健身健脑、拼搏进取为办学理念”等表述。除这些特色学校之外,有些学校为追求在某一方面有所强化或突破,提出某些所谓入口较小的办学理念。如一所文体大课间操活动搞得比较丰富的小学,提出“动感X小,感动校园”的八字办学理念。

综观上述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不能说其办学思想或理念错误。但问题在于,这些推进特色建设或其他教育教学项目建设进程中所采用的理念代替了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出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问题,造成用这个特色成果取代学校整个教育成果的现象,即造成办学目标和方向的迷失。唐松林教授指出,“理念主要是对事实的最基本的抽象和概括,是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是思想的最高哲学层次或概括”。[1]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的抽象与概括,不能用其中具体的意识行为来概括。再说,校长不但要有办学理念,更关键的是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所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理念,这才能内化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而起到引领作用,不然办学理念仍留在口上,一无用处。而作为起、落都在一个教育或教学具体点上的理念,不可能被广大师生接受为引领整个教与学的实际行为的思想。

既然上述学校的理念主要是特色办学方法上所坚持的手段或措施,如要在学校办学理念上反映其思想的话,可以在学校办学理念中提出包含特色建校或特色方向等内容,并建议将上述所谓的办学理念作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中特色内容的具体措施,即落实于学生层面上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具体手段或方法上。

基于上述要求,应力求在包含校长学校管理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学活动观等方面提出完整的富有深刻含义的办学理念,然后通过这个办学理念的实践,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二、 一任校长一种理念,弃离理念本源

翻开一些知名学校的校史,会发现各任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这种情况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各任校长各有办学理念并没有错,问题在于这些办学理念是否有相对稳定性。在我国学校校长调换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一任校长一种不同理念,反映出学校办学理念更迭问题。有些还会出现前后任校长各唱各的调,即提出根本不搭界的办学理念,甚至出现相互否定的理念。对此,我们可以从理念本质和理念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理念是源于实际、具有永久价值和普遍意义的客观追求,正如韩延明教授指出的“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2]这一定义从唯物的角度,指出教育理念本质上所具有的主体意识性、实践超越性、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发展性。作为包含在教育理念之内的办学理念,同样要重视其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性。“若没有相对稳定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就会因教育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而导致教育行为的失误,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推进和实施。”[3]

第二,一个学校的快速发展,必须依托其扎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期的基础与环境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也就是说前后任校长办学的物质基础基本相同。而作为各任校长所坚持的办学理念都是反映一个学校数年、数十年、近百年的文化积淀,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个发展。从而可以肯定,后任校长对待办学理念的处理方式应是:继承中丰富,继承中发展。

基于上述观点,后任坚持前任的思想并不违反办学规律,更要肯定的是:坚持也是一种创造。

三、 一个学校一个理念,泛滥为“贴牌”一般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走入现今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办学理念。都有办学理念并没有错,但关键是每一

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办学理念,这就有问题了。从数据上判断,按照我们国家有数十万所学校来估计,学校办学理念就有数十万种,这是无法想象的,也是没有道理的。各级各类学校同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同一教育目标时,难道不能有相同的方法(办学理念)吗?尤其是相同基础的学校不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吗?可事实并非如此。分析其原因,其中不乏部分校长务虚行为造成。这部分校长的主要问题是放弃本应该建立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而片面追求内涵如何深、意义如何大的,花里胡哨、毫无实际引领作用的办学理念。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认清办学理念是否立足于学校实际,必须检验它是否能内化为师生的动力。因此,办学理念必须有一定过程的积淀,不可凭空臆造。在这个积淀过程中,必须对办学理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才能提出符合这个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经过这样的过程,可能会出现与他校相同的办学理念。这是非

常正常的事情。千万不要怕雷同,而将其表达为难以理解又神乎其神的言辞,非“创新”不可。

四、 时髦口号,缺乏实质引领

在我国教育发展各时段中,教育思想都有新的突破或创新。此时会在相应的时间内提出适合各时期教育并有政策侧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如近几十年内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学生一切”、“学会学习”、“创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教育要求,这是我们指向一致又有侧重的各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在这各个时段中,部分学校校长竟将这些直接挪来当作自己的办学理念,出现非常应时的、口号式的办学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办学理念与当今形势不协调的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办学理念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实现党和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的思想行动。如果再把教育方针搬来当作校长的办学理念,已经出现本末倒置。再说,“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社区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以关注生命为宗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发展和提高师生生命质量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不应是追求时髦的,而应是一种具体的、实在的、富有学校个性的[4]”。再加上我国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和教育任务等,往往随着当时教育的达成情况和发展需求都有不同的侧重,这就会造成将前期教育目标挪作办学理念在字面上会有落后于现今形势的感觉。

由于将目标当作行动,这些办学理念便变成停留在口上的时髦口号,缺乏实质引领作用。

五、 急功近利,抛弃教育初始功能

在很多学校里,办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被赋入短期行为的思想。如不管学生的爱好和意向,按学生原有的基础将他们分成如“铜鼓班”、“书法班”等各种不同特色的班级,然后强化对应教育,从而获得学校各类特长学生“人才”普遍存在的“全面发展”理念。再如,在初中建立重点班,然后集中优质师资教学,从而获得学科尖子学生增多的所谓“分层教学”的理念。这些办学理念在学校实践中,其危害性往往不被充分认识,而且可能会因这种“短、平、快”的效益而受到青睐。我们就其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等来看,它们都是一种以眼前利益的获得为价值取向的理念,突出了“功利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理念[5]。

对于教育效益问题,我们教育理所应当要追求效益,但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利益是给予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而非教育的眼前利益。我们在落实学生长远利益时,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所追求的真正本意。

除利益问题外,这种短期行为的理念还会导致急功近利的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出现,结果造成教学行为的混乱,这种局面非整改不可。

上述五类问题的出现,都是在我国前期教育倡导“校长要有办学理念”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近二十年的充分积累,校长都已经有相应的办学理念,现在已经转入办学理念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客观性的论证阶段。本文的目的是促进办学理念的再提炼、再升华和再创造,从而形成确实能引领学校长期发展的一个完整、系统的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 唐松林.论大学理念.复旦教育论坛,2003(4).

[2]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教育研究,2003(9).

[3] 叶志明,张丕德,刘小丹等.高等学校教育理念的发展.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4).

[4] 陈进兴.校长要有现代办学理念.人民教育,2004(8).

体育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思考 篇12

所谓办学理念, 是指教育举办方和教育主体在办学和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可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对体育高职教育办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办学思想, 应包括体育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的发展方向、目标。

一体育高职院校自我定位的理念思索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发展体育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对体育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是巩固业余训练, 扩大后备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体育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运动员, 面向体育特长生……各地要疏通体育运动学校与高等体育职业 (技术) 院校之间的生源输送渠道, 适度扩大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职业 (技术) 院校的规模和数量, 有条件的省区市体育部门可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创办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各类体育职业院校既是向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主渠道, 又是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输送基地”。这为体育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方面规定了基本理念。

1. 办学类型定位

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定位即是确认自己的“身份”, 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我国创办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和根本目的主要是以体为本, 解决运动员的升学和就业问题, 为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2. 办学特色定位

创出办学特色, 有利于体育高职院校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公众形象, 取得“人无我有”、“舍我其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 求得生存与发展。体育高职院校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以多种方式融入社会, 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把社会关注与学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走多途径办学的模式。体育高职院校的生源特色是拥有体育特长;面向特色是为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服务。因此,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应具有这方面的明显特征。

3. 办学指导思想

体育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 因校因地制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战略, 不断创新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技术, 提高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为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的体育竞技精英;以市场为导向, 以体育产业和服务为依托, 为地方乃至国家的体育文化建设,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体育文化建设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4. 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体育高职院校应围绕地方乃至全国体育文化建设, 以竞技体育为基础突破口, 积极探索“院校化”培养优秀体育竞技人才的模式和机制;遵循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规律, 改革和创新“训练课程化”的教学和训练方式;结合地方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兼顾普及全民健身体育运动, 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体育服务人才。

二以体为本的思索

1. 以体为本内涵的思索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体育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运动员, 面向体育特长生, 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体育技能教育需求为目标, 坚持以体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围绕体育事业发展需要, 以提高运动员和各类体育职业院校学生体育职业技能水平为目标, 同时兼顾为各类体育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体为本的内涵有以下两点:

(1) 体育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运动员、体育特长生和有体育技能教育需求的人民群众。

(2) 体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运动员和各类体育职业院校学生体育职业技能水平, 同时为各类体育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2. 以体为本不应仅局限于体育

体育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包括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 也包括退役运动员, 同时还包括有体育技能教育需求的人民群众, 即普通人民群众和普通高考生。对于普通人民群众和普通高考生, 应该满足他们对体育技能的需求, 设置体育类专业;而对于退役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来讲, 未来从事的职业并非全部是体育职业, 因此更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 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在专业设置上不应仅局限于体育。

3. 坚持以体为本, 办出学院特色

坚持以体育为本, 凝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加强高职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 使各阶段教学密切联系, 逐步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体育知识素养和教练员队伍的文化素养, 加强教学部门与训练部门的协调, 进一步完善教师和教练员的协调机制, 增强教师对运动训练的了解, 提高教练员队伍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 训教双方共同培育优秀人才。探索开展课程化训练和落实训练场实训, 促进训练和教学效果同步提高。把体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 为训练提供智力和品德的支持。把育人理念纳入技能训练之中,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 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增强文化学习的毅力和动力, 逐步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暂行)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 加强对体育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 以进一步凝聚和深化体育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

三体育高等职业院校规模的初步探讨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暂行) 》第七条中规定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应在4年内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的基本要求。

1. 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 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均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办学规模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 站在体育看体育, 不识庐山真面目。人们常常将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与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对立起来。竞技体育是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体育高职院校的基础和根本, 在全国12所体育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认为扩大规模会占用更多资源, 从而对竞技体育造成冲击。虽名为体育高职院校, 在资源分配上仍是以竞技体育训练为主, “体教结合”并未有实质上的内涵进展, 实际上举办高职教育成为辅业。

(2) 认为以体为本就是仅仅局限于体育。这种观念忽略了退役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未来从事的非体育职业的需求以及普通人民群众、普通高考生对体育技能的需求。这样一来, 从专业设置上局限于体育专业, 就业渠道上仅仅局限于体育行业, 生源上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生, 规模自然无法扩大。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各类体育职业院校既是向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主渠道, 又是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输送基地。发展体育高职教育, 能够为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运动员创造新的学习条件, 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 疏通体育运动学校与高等体育职业 (技术) 院校之间的生源输送通道, 适度扩大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职业 (技术) 院校的规模和数量, 有条件的省区市体育部门可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创办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从文件精神来看,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是了解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的。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 拓宽思路, 树立先进的体育高职办学理念,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 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暂行) 》2000人的基本要求。

2. 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适度扩大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

(1) 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 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积极做好学院的生源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

(2) 正确理解以体为本的内涵, 跳出体育看体育, 以市场为依托, 以服务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为宗旨, 以生源面向和服务面向为基础, 做好学制研究, 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 充分落实教育部就业导向的原则。

(3) 教育部门应该协同体育部门, 给予体育高职院校以相应的招生和就业政策;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在就业率上下工夫, 以促进报到率的提高。

(4) 体育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其适度规模应在2000~3000人。

四结束语

体育高职院校, 是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体育部门的运动员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而成立的。由于办学历史原因和体育行业的特定性质, 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一直处于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随着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体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笔者相信只要树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 体育高职教育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 进而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高职教育的需求。

摘要:本文从体育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出发, 结合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 对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思索, 对以体为本和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 2000[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 2000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1)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1)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6[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6

上一篇:最心疼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下一篇:我身边的动物小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