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设计教学方法初探——将实地考查融入教学过程中

2022-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设施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由于该课程专业跨度大 (相关专业有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 涉及知识面广, 而且设计对象发展更新快, 一直是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难点。如今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 公共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可以说这一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好这一课程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改进教学方法, 化繁为简, 将理论结合实践是任课教师的当务之急。

公共设施不同于其他的一些设计对象, 其设计要素包括产品要素、环境要素和行为要素。公共设施的产品要素包括设计对象的形态、功能、结构、材料、工艺、色彩、尺度、位置、体量、成本、审美等。环境要素包括公共性、人文性、场所性、空间性、领域性、时间性以及视觉分析等。行为要素包括行为、距离、情景、互动、姿态等。从字面上, 就能看出产品要素相关内容, 通过课堂教讲授、多媒体图片演示学生能够理解。但是, 要使他们真正理解环境要素和行为要素, 通过课堂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他们深入到环境中, 他们才能体会到环境和人的行为对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性, 认识到设计师在设计前关于各设计要素的全方位考虑的重要性。本文以两期教学实践为依据, 具体阐述将实地考查融入公共设施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及教学收获。

1 概论公共设施设计

俗话说:“因为喜欢, 所以做地好。”学生上课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上好第一堂课,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那就是如同远航的船, 拉起了船帆, 能够行地更远。从某种程度上讲第一堂课的高度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所以第一堂课的教学形式, 是需要教师认真准备, 精心安排的, 其实也是考验一个教师创新能力的时刻。“怎样讲课才能便于学生理解?”“怎么才能让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些?”“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解决的难题。

就授课内容而言, 任何一门课程, 课程开始都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重要性, 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 上课的流程等。另外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法, 便于学生后期合理规划这门课程的学习, 学会自主学习。公共设施设计课和其他课程类似, 首先是概论, 概论中可以包括公共设施的范畴、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施类型、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设施发展方向等内容。

从教学的方法来说, 本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用文字结合图片演示教学, 理论教学之余, 给学生观看国内外优秀的公共设施设计案例, 分析其设计特点, 而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对公共设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授课过程中, 为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提一些简单的与公共设施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回答, 或者学生间分组进行答题比赛。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 又不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学手段, 我们都可以尝试, 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这种教学模式。

关于教材, 国内有关公共设施设计的教材种类繁多, 而且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概述过程也不必面面俱到, 这样学生反而不知道哪些是重点, 尽量选择与设计实践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讲解, 便于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如果教师积累了较多的教学实践, 可以根据自身授课特点和教学收获撰写教材, 能够更有针对性。

2 展开实地考查, 撰写调研报告

对学生而言, 这是一个由“平面”认识上升到“空间”认识的教学过程, 是后期教学的重要步骤。在看了很多图片, 有了些基础知识以后, 给学生设定考查范围及具体对象。因为城市公共设施涉及范围太广, 课程内容只能有选择性地缩小, 教学内容设定在社区公共设施范畴内, 考查对象即为社区内各公共设施。学生分组, 根据自己的意愿, 选择社区进行实地考察。需要说明的是, 考察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考察后要撰写调研报告, 并要求图文并茂, 打印成文本, 便于交流。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1) 社区定位: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社区主要人群、收入等。

(2) 设施种类:使用情况 (新旧程度, 使用频率等) 。

设施设计 (创意、造型等) , 社区居民对设施的满意程度等。

(3) 学生对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改进意见和建议。

有了考察前的这些要求, 考察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会带了相机有的放矢, 按内容要求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考察。考察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他们需要随机应变, 如有的高档社区, 不许外来人员拍照, 学生就上前诚恳解释, 得到保安的许可;有的社区白天人很少, 难以了解设施使用情况, 于是学生选择傍晚十分前去调研, 并通过与社区居民交谈的方式, 了解设施使用情况。总之, 一项看似简单的考察任务, 真正要做好, 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3 交流调研报告

这是了解学生考察成果以及布置后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每个学生对调研报告的陈述, 可以了解到考察这一教学环节对今后教学的帮助, 以及现在还存在的问题。

首先, 每个学生都按要求考察既定社区, 拍摄大量照片资料, 并完成调研报告。而且从他们的陈述中能够感觉到, 学生开始对身边的公共设施产生一定的思考, 能够发现现有社区中的问题设施, 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为后面的课程内容——设计社区设施做了好的铺垫。后期的教学内容就是对自己考察的社区进行公共设施重新设计, 而不再是模拟作业, 或者是概念性的作业, 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作业。这样学生的设计思维就有了实际依据, 课堂的理论内容, 特别是行为要素和环境要素两方面, 都能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 正如那句哲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报告交流, 学生的观察能力、拍照技巧等都得到了锻炼, 口头表述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教学环节, 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有很大帮助。

最后, 通过交流, 学生在展示各方面能力的同时, 自身的不足也暴露无疑。如, 知识积累少、观察粗糙、思维片面、与他人沟通能力较弱等。在了解学生的薄弱点以后, 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中, 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强化训练。

4 分类讲解各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

由于公共设施的种类繁多,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 更多更新的公共设施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如:自动存取款机、自动贩卖机、纯净水贩卖机等等。所以, 作为本科教学内容, 由于课时的限制, 这些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公共设施进行讲解以及做后期的设计练习。这里讲解的公共设施种类与前期考察社区公共设施种类是相对应的。如, 某种设施的分类、设计尺寸、设置要点等等。有了前期的考察基础, 学生再来学习具体的理论知识,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要强调的是, 各种不同的公共设施不是连着讲解的, 而是分课时讲解, 做完一项练习, 再讲下一个设施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收集相关资料, 专心做设计, 思维不易混乱。

5 设计、交流、再考察

通过考察后的公共设施设计, 不同于以往的模拟课题, 它能给学生很大的真实感, 甚至是一种责任感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责任感) , 而且考察对象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环境, 环境内容的限制, 其实就是学生设计的依据, 有了这些依据学生能根据每个社区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有对应性的设施来, 这比模拟课题更有探讨和深入的价值, 设计过程中学生明显不像以前课堂做练习那样不知如何下笔, 作草图的速度明显比以往要快, 草图内容也比以往丰富, 思路开阔。在进行单独辅导的时候, 教师引导的方向, 也是根据学生调研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来进行, 学生如有不清楚的地方鼓励学生做第二次, 甚至第三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从环境中得到设计灵感。这种从“草图”到“环境”, 再由“环境”回到“草图”的过程, 往返几次以后, 学生就能设计出, 较为理想的作品来。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 因为有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学生作的方案之间有了整体的联系, 能从设施的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体现社区品质。学生通过一次次草图地修改过程中, 感受到了如何把握不同设施间的整体联系, 这种思维锻炼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为环艺设计对象往往不是一个单体, 而是很多对象的有机组合, 注重各对象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

6 后期效果制作

草图方案定稿后, 最后进入后期效果制作环节。好的效果图能给人提供一个直观、详尽、真实、全面的视觉图像, 弥补草图的模糊性。这一过程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完成, 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一个教学环节, 主要在课后完成, 课堂上分阶段看稿, 督促学生完善效果以及督促学生进度。计算机软件的熟练程度是如今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 所以利用各专业课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7 结语

将实地考察融入教学环节作为一种教学尝试, 虽然较纯课堂教学有了不少进步和收获, 但其中的具体环节还有很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优化, 有更多的经验与广大教学工作者分享,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公共设施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尝试利用实地考察与课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改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设施,考察,交流

参考文献

[1] 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2:125~136.

[2] 江南.浅谈公共设施设计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8, 2 (11) :184~185.

上一篇:低碳环保经济背景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下一篇:Excel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