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要求(推荐7篇)
2、安全设施设计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包括安全设施设计工作的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审定人的姓名、专业名称以及亲笔签名。
3、目录。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篇幅一般都很长,应该在目录中标明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具体位置,以便审阅和查找。
4、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5、正文。
5.1、设计依据。主要有作为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以及其它有关文件或资料。
5.2、项目概况。主要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简述;主要原辅材料和中间产品、产品(含副产品)的名称和用量或产量及储存方式、储存规模;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和主要特种设备等。
5.3、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主要简述项目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影响;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4、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说明。包括对已采纳以及未采纳的安全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都应作充分的论证说明。
5.5、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包括总图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措施;工艺、设备和自控安全措施;电气安全措施;消防设施和措施;防毒措施以及其它安全措施。
5.6、可能出现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主要包括装置、设施中高风险的部位及其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预案的制定等);事故状态下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等。5.7、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5.8、安全设施投资概算。主要包括主要安全设施投资;检测装备和设施投资;安全教育装备和设施费用;事故应急防护费用等。5.9、结论和建议。主要是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相符性,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以及对对生产设备、特种设备订购或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等。
1设计专篇编制的法理依据
201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进行了明确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 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方可施工[2]。2012年4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51号令) 也对防护设施设计提出硬性要求[3]: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设计单位、设计人应当对其编制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负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 应当按照规定向安监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由此可见建设项目编制设计专篇在法理上有充足的依据。但是在实践中存在如下一些错误的认识: (1) 只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才要求编制设计专篇。其实不然, 根据安监总局51号令的精神, 只要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无论项目性质如何 (一般、较重、严重) 都必须完成设计专篇的编制。 (2) 所有的专篇都必须申请安监部门的设计审查。其实没有这个要求, 按照规定只有项目性质为严重的其设计专篇才需要向安监部门申请设计审查。
2设计专篇编制的规范和技术导则
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以后,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曾经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 (征求意见稿) 》, 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范后来一直没有正式颁布执行, 导致我国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在监管上没有统一程序、在设计技术层面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 故设计专篇的质量可想而知。目前, 随着国家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调整和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逐步重视,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规范或专篇的编制技术导则应该尽快出台[4]。
3设计专篇的具体内容
完整的设计专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作为专篇的序言非常重要, 但在实践中很多专篇往往遗漏了这部分内容。设计说明主要任务是简要介绍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设计任务的由来、专篇的主要设计任务和设计范围等。
3.2编制依据除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外, 项目的科研报告书及预评价报告书及审核意见均应该是设计专篇编制的主要依据。
3.3项目概况含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劳动制度及定员等) 、总平面布置、物料产品分析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副产品的名称及数量等) 、设备情况分析、生产工艺及自控技术分析。
3.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危害程度分析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名称、产生环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及存在的形态和理化特性等, 预测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程度[5]。
3.5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方案及预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这部分内容有3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3.5.1关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定义本处提及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狭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特指为了预防职业危害而采取的卫生工程技术手段, 如防尘防毒设施、防暑防寒设备、防噪减振设施、防电磁辐射设备等等, 属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一部分[6]。至于广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还包括项目的建筑设计、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等内容, 这些内容严格来说不属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范畴, 应该是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一部分, 但这些内容也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内容会在专篇中另外章节单独进行设计及评估。
3.5.2设计内容这部分内容应该说是整个专篇的主要内容, 更是设计专篇的精华所在[7]。主要任务是对各种防护设备如通风除尘装置、通风排毒装置、消声器、吸声材料、减振底座等设备的选型、设备安装、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等逐一进行详细设计, 并对这些防护设备运行后的防护效果 (即预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 如通风罩口的控制点风速、除尘效率、净化效率、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毒物的浓度能否达标、降噪效果、噪声强度能否达标等状况进行预评估。注意这里的预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必须是分单元、分装置逐一进行预评估, 和整个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不是一回事, 不能混淆。
3.5.3其他问题笔者认为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工艺和设备的布置这3方面的具体内容 (也属于广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如果在预评价阶段已经得出结论是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 则这3方面的内容只需要在项目概况中简单描述即可, 在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篇章中没有必要再进行重复设计, 更不用再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法规标准之要求。反之, 这3方面的具体内容如果在预评价阶段得出结论是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 则本设计专篇要进行设计并对设计达到的效果要进行预测评估。但这3方面的设计内容也不宜放在本章节 (因为它们不属于严格意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只能是职业病防护措施) , 宜在“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设计”章节中补充设计。
3.6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 (构) 筑物卫生设计方案、辅助用室的设计方案、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设计方案、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方案、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初步设计方案、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初步设计方案等。
3.7预评价提及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此部分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拟采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补充建议两方面的内容。
3.8职业病防护措施投资概算
3.9结论及建议
3.10附件应包括项目批准文件、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图、设备分布图、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布局图、职业病防护设施布置图、有毒及可燃气体报警器布置图、应急救援设备 (含洗眼冲淋装置) 布置图等。
4专篇的编制要注意和预评价报告的区别与联系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 对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初步评价, 提出补充建议供设计施工及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参考。而设计专篇的主要任务是将可研报告、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原则落实为设计方案。两者的任务有别, 侧重点更是迥异[8,9,10,11]。但在实践中发现很多专篇的基本内容和预评价报告非常接近, 设计专篇的大部分内容是项目基本概况、职业病危害的识别分析、危害程度分析等内容, 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部分内容反倒很少、更有甚者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设计专篇给人的感觉是“头重脚轻”。故笔者建议: (1) 设计专篇一定要把握重点, 即防护措施 (设施) 的设计部分是重点, 包括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图解, 这部分内容应该是设计专篇的主要构成, 相应的篇幅应该占最大比重; (2) 如前所述项目的选址、总平、工艺和设备等内容如果在预评价阶段已经得出结论是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的, 则这些内容在设计专篇中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设计;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危害程度的分析是预评价报告的重点, 专篇不宜作为重点, 更不宜采用类比分析、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等预评价常用的方法来进行重复分析。
5加强设计专篇编制质量控制有关措施的探讨[9,11]
5.1设计专篇编制机构的资质问题安监总局51号令要求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来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3], 但没有明确要求什么资质?是不是只要具备工程设计的资质就可以编制设计专篇?工程设计的资质又有甲乙丙之分, 是不是都可以承担?有没有必要设置更高的门槛, 如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资质?这些问题都应该进一步明确规范。
5.2设计专篇编制人员的资质问题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要求, 一般设计工程人员都可以参与专篇的编制, 很多人没有参加过职业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 这是目前设计专篇普遍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为此笔者建议设计专篇的编制人员资质必须严格管理、必须接受职业卫生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定期复核。
5.3设计专篇的编制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13]这种体系不能流于形式, 应该实实在在规范运行, 真正发挥内部质控作用[14]。
编写提纲
1.设计依据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
1.2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1.3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1.5 其它有关文件或资料。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设计内容(子项)、工厂用地面积、工程总投资、工厂定员和操作班制。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等情况作简要概述。
2.2项目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简述。
2.3主要原辅材料和中间产品、产品(含副产品)的名称和用量或产量及储存方式、储存规模。
2.4 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和主要特种设备。3.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3.1 简述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3.1.1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2 生产工艺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3 主要设备、装置、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1.4 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5 重大危险源概述(依据安全预评价报告)。3.2 简述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说明
4.1对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应作对应的充分描述说明;
4.2对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的应作充分论证说明(说明理由、相关依据和对策措施)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
5.1总图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措施
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措施;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及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防火防爆等措施。
5.2工艺、设备和自控安全措施
各生产单元过程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所采用工艺的安全措施,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的安全控制措施;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等,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
5.3电气安全措施
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供电安全措施;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各单元的防雷、防静电,事故照明等设施。
5.4 消防设施和措施
阐述厂区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等设计。5.5 防毒措施
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安全措施;设备管道的密封措施和防腐措施;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采取的风向标、防毒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5.6 其它安全措施
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周知卡,防烫保温绝热措施,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措施;防机械伤害措施;按规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
6.可能出现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1装置、设施中高风险的部位及其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6.2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预案的制定等)。6.3事故状态下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如“清净下水”、有害气体的收集、处置措施。
7.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8.安全设施投资概算 8.1主要安全设施投资。8.2 检测装备和设施投资。8.3安全教育装备和设施费用。8.4事故应急防护费用。9.结论和建议
9.1 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相符性,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
9.2 对生产设备、特种设备订购或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建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等。
附图:
1、项目区域位置图
2、总平面布置图
3、工艺流程图(必要时应附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设备布置图)
4、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5、重大危险源分布图(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确定)
附录:安全设施设计常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
附录
安全设施设计常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
1.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1998]第4号)(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44号)(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3号)(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2004]第397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5]第190号)(8)《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5]第445号)(9)《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1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8号)(11)《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规则》(国家安监总局厅危化[2007]62号文)(1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监局安监危化学[2004]43号文)(1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14)《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15)《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1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劳部发[1996]140号)
(17)《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18)《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等八部委公告[2003]第2号)(19)《关于印发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补充和修正表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学[2003]196号)(20)《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化工部令[1996]第11号)(21)《列入第三类监控化学品的新增品种清单》(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令[1998]第1号)(2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23)关于印发《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24)《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安监总局、环保总局安监总危化[2006]10号)(25)《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学常务委员会公告[2003]第2号)(26)《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04]第184号)(27)《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6]第56号)(28)《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浙安监管危化[2007]41号)2.执行的主要标准、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3)《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91)
(8)《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9)《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1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3)《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1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2158-1990)(1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法律责任承诺书
一、我单位在本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二、我单位出具的设计专篇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我单位在设计专篇的编制过程中,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既没有夸大或缩小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也没有夸大或缩小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的效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均现行有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符合要求,在正常运行时其防护效果能够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设计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具备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我单位对设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XXX单位(公章)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1.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1.3国家、地方政府、行业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1.5其他设计依据及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2建设项目性质、任务及范围
2.3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建设项目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1)建设项目的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项目用地,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3)建设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料的数量与来源,主要产品、副产品数量;
(4)建设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汽、供气、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库、堆场、厂内运输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
(5)建设项目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动定员,施工队伍要求等。
(6)建设项目总投资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7)建设项目其他特殊要求。
2.4改、扩建项目利用原有设施的情况运输等情况;
(1)简述原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流程、总平面布置、(2)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并对其是否满足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3.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安全预评价的结果,对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程度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副产品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如高温液态金属、燃气、酸碱、放射源等易燃、易爆、腐蚀性、毒害性、放射性等。
3.2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包括正常操作、控制,以及故障、检修等情况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及存在的部位。
(1)主体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2)辅助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3.3公用和辅助设施
生产性公用和辅助设施是否与主体生产工艺相配套,发生异常时对安全生产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析。3.4自然环境及周边环境安全
(1)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如断裂带、滑坡、泥石流、地震、湿陷性黄土、雷电、寒冻、洪水、暑热、大风、大雨、雪灾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公共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等)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否存在可能对本项目造成重大危险、伤害的生产或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5安全管理影响分析
分析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培训与宣传不及时、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救援措施不周全、忽视安全设施配套建设和维护管理等带来的危害。
4.建筑及场地布置4.1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1)总平面布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厂内运输(铁路、道路、管线、通廊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3)生产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4)建(构)筑物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高温液态金属喷溅、酸碱腐蚀等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分析。
4.2安全措施
4.2.1场地布置与运输(1)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功能分区,生产工艺布置、车间布置及操作室的布置,厂区、厂房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及疏散指示标志等;
(2)铁路、道路、管网与建(构)筑物等之间的安全距离;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分布及防范措施。
(3)动力设施(如变配电站、锅炉房、压缩空气站等)的4.2.2建筑与结构
(1)建筑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要求,提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2)建筑防火防爆: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划分;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墙、防火门、泄压面积、防火防爆设计;
(3)厂房结构设计采取的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液态金属喷溅冲刷、振动与冲击等措施;(4)建(构)筑物散热、采光、防渗、防酸碱腐蚀等措施。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5.1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安全预评价报告,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说明其危险特性、分布场所等。
5.2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危险辨识
针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分析建设项目中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严重职业危害,或可能引起重大设备财产损毁的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性,主要包括:
(1)高温液态金属的生产、贮存、运输、吊装设备;
(2)煤气、氧气、氢气、天然气等可燃、助燃气体的输送、贮存和使用等设备设施、场所;
(3)焦炉、高炉、转炉、电炉、加热炉等工业炉窑;(4)特种设备;
(5)煤粉喷吹系统;(7)放射源;(8)其他。措施(6)电缆隧道、油库等重点防火场所;
5.3重大危险源的位置,与其他设施的安全距离与安全防护
5.4检测与监控系统
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对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应采取的检测与监控措施。6.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
根据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与措施,提出建设项目的安全防范措施。
6.1危险物料安全措施 论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
6.2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针对3.2中分析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6.2.1原(燃)料场
(1)原(燃)料场、库区防火防爆、防尘、防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2)运输、贮存、转运、卸料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6.2.2炼焦
(1)备煤系统煤的卸车、贮存、转运,以及煤的配合、粉碎、输送等防范机械伤害、煤自燃等事故的措施;
(2)炼焦系统(含湿法熄焦)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以及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措施;
(3)干法熄焦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措施;的措施。
(4)筛焦系统防范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6.2.3烧结故的措施;(1)配料、混料系统防范机械伤害、料仓棚料、挂料等事
(2)布料、烧结、烧结脱硫、烟气净化系统防范灼烫、煤气中毒及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措施;措施。
(3)破碎、冷却、筛分系统防范灼烫、机械伤害等事故的6.2.4球团(1)原料储存、配料、混合、造球系统防范机械伤害、料仓棚料、挂料等事故的措施; 故的措施;
(2)布料、干燥和焙烧系统防范煤气中毒、防火防爆等事(3)冷却、成品和返矿处理系统防范灼烫、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6.2.5高炉炼铁(1)原料及上料系统防范机械伤害、皮带火灾及粉尘危害等的措施;炉顶装料系统防范煤气泄漏及均压、密封等措施;
(2)煤粉制备、贮存、输送、喷吹等系统防范煤粉自燃、粉尘爆炸等的措施;
(3)热风炉及富氧鼓风系统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及氧气燃烧、爆炸及压力异常等事故的措施;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4)荒煤气系统及炉顶煤气放散系统防范煤气中毒、火灾(5)水冷却循环系统防范水泄漏、堵塞等的措施;蒸汽或热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的监控措施;(6)高炉本体防范炉身、炉缸和炉底烧穿等的措施,炉前、出铁场防范铁水喷溅灼烫、跑铁、跑渣及防尘、防毒、防高温等的措施,高炉煤气区域防范煤气中毒的措施;遇水爆炸等事故的措施。6.2.6炼钢
(7)渣铁处理系统防范铁渣、铁水喷溅、灼烫、高温辐射、(1)废钢及原料系统分拣、堆放、吊运等防范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事故的措施;(2)铁水预处理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毒等的措施;钢渣处理安全防范措施;(3)转炉炼钢防范爆炸、喷溅、煤气中毒、机械伤害、尘
(4)电炉炼钢防范爆炸、喷溅、触电、尘毒等的措施,以及防范电极折断、炉盖崩塌、炉体漏钢等事故的措施;
(5)炉外精炼防范钢水喷溅、洒出;炉体及滑动水口漏钢及防尘、防毒、防触电等事故的措施;
(6)连铸或模铸防范跑钢、喷溅及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7)铁水、钢水吊运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安全距离要求;
(8)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防范煤气中毒及安全回收工艺的连锁控制措施。
6.2.7轧钢(1)原料及成品吊运、堆放、装车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2)钢坯加热防范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措施;施;
(3)酸洗系统防范灼烫事故、酸洗槽腐蚀及酸雾净化的措
(4)轧制过程防范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防触电及防尘、防毒等事故的措施;(5)热处理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灼烫等事故的措施;(6)热镀、电镀、喷涂等防护灼烫、中毒、火灾及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7)精整过程防范灼烫、机械伤害等事故及防尘、防毒、防噪声等的措施。6.2.8铁合金
(1)原料及上料系统事故防范措施;(2)铁合金冶炼防范爆炸、喷溅、触电、防尘防毒等的措施及防范电极折断、炉盖崩塌、炉体漏钢等的措施;
(3)浇铸、破碎事故防范措施;
(4)冶炼烟气净化或煤气回收系统防范煤气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的措施。6.2.9耐火
(1)原料加工、配料、混炼系统防范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及防尘、防毒的措施;(2)成型设备防范机械伤害及防尘、防毒的措施;(3)砖坯干燥防范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及起重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4)烧成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或触电等事故的措施。
6.2.10燃气系统监测报警的措施;
(1)除尘净化装置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
(2)煤气管道及附属装置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3)煤气站、混合加压站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警、连锁控制的措施;
(4)煤气柜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
(5)煤气燃烧、烘烤装置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监测报警的措施;(6)TRT、CCPP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
(7)天然气调压站及输配、使用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可燃气体监测报警的措施。6.3职业危害篇》。
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
6.4公用和辅助设施6.4.1电气安全措施
阐述电力负荷分级,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火灾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主要供电设备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器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等的保护安全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工作照明及事故应急照明等措施。6.4.2消防措施
阐述厂区消防系统、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6.4.3能源介质及动力施。
阐述能源介质的制备与输送系统、使用设施及监测控制措6.4.4安全供水与排水措施
(1)阐述用水设备及对水质的要求,水源、供水、净化水系统,水压、流量、温度等的监测,供水安全可靠性分析;
(2)污水处理及排放、雨水及地表水排水措施。
6.4.5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阐述作业场所温度要求,控制室、休息室、作业场所采暖
6.4.6计算机及通讯设施统与要求。
阐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控制室的设置;通讯系6.4.7仪表检测及控制
阐述各类仪器仪表的种类、用途及控制要求。6.5厂址选择及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然灾害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针对所选厂址自然环境条件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自
(2)针对周围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厂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及风向的要求。
6.6其他
阐述高温设备的保温措施;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煤气、氧气等及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7.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如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检测检验、教育培训人员等。7.3 安全管理要求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标准化,结合设备和工艺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的要求和建议。
8.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8.1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及建议。
8.2安全教育、培训设施与器材设施与器材,或者其依托情况。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安全教育培训所需的场地、9.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1)对建设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案、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满足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2)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对建设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说明。
(3)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10.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10.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算的比例。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10.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检测与监控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安全评价和安全专篇编制费用、特种设备检测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11.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采纳情况说明(1)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
(2)简述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的主要结论、安全措施要求;(3)分类列出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的采纳情况;对未采纳的,说明原因、依据和对策措施。
12.预期效果与建议12.1结论及预期效果根据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和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发展情况,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符合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和效果等。12.2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采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主要原辅材料选择的建议;设备设施验收、检验、使用、维护保养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等。
13.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1)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分析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类型,确定生产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
(2)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通道、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现场处理措施等;(3)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要求。应急救援机构包括消防站和煤气防护站及其依托情况,消防站包括消防组织和消防器材、火灾报警与应急广播、专用电话系统等;煤气防护站包括煤气防护队及救援器材与装备。
14.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15.附件、附图与附表
15.1安全专篇主要附件(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设计委托书;(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文件。
(3)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安全预评价报告、评审意见
15.2安全专篇主要附图离等);
(1)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标明与周边单位、社区等的距(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标明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位置);
(3)生产工艺流程图。15.3安全专篇主要附表
16.安全专篇文件格式16.1封面列出主要设备设施以及特种设备一览表。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设计单位名称××××年×月
16.2封二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法定代表人: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专篇编写人:专篇审核人: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16.3封三,设计资质证书16.4目录
16.5正文
16.6附件、附图与附表 说明:
1.本编写提纲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不适用于冶金企业内相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
商场、市场、歌舞娱乐放映等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疏散走道、疏散门、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以及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其设置的位置、数量、宽度以及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据考证当人群密度为1.5人/m2时,步行速度为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时,步行速度为0.5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时以上时,步行速度几乎为0。另据有关实验数据显示,人在火灾烟雾条件下最佳的逃亡时间只有30秒至1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如果没有脱离危险区域,存活的时间大概也仅剩3分钟,因此,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火灾现场逃生时间紧迫。
纵观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亡人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重大亡人火灾事故成因,绝大多数是由于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指示标志缺少以及应急照明不利等因素所致。因此,公共场所设置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以及疏散楼梯是火灾情况下人们逃生的必要物质条件。
根据以下规定:当你身处商场、市场、歌舞娱乐放映等公共场所内的任何位置时,你的附近都应有一处疏散走道,并在30米左右范围内会有1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而且指示标志为你提供疏散路线、应急照明灯为你辨别物体提供着照明,即使你不幸遭遇了火灾的危险,也会因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存在,使你幸运的利用这些设施安全脱离险境。下面,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把商场、市场、歌舞娱乐放映等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要求介绍给大家,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遵守消防法规、爱护消防设施、认识消防标志,掌握火灾情况下逃生的技能。
一、安全出口的设置及要求
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设置;
2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只有当面积小于200平方米时可以设置1个安全出口。其中,公共娱乐场所大于50平方米的应设两个出口;
3建筑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米,行走距离不大于45米;
4公共场所内的营业厅、观众厅主要疏散走道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室内直通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小于3米;
5公共场所内的营业厅、观众厅等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
6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门口内外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台阶;
7禁止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
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及要求
1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
(2)设置在疏散走道上,间距不应大于20米;
(3)设置在袋形走道上,间距不应大于10米;
(4)设置在走道转角区,间距不应大于1米,并安装在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
2应保证疏散标志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并使人员在走道的任何位置都能看见和识别;
3应保证疏散指示标志完好清晰,不被遮挡。
三、应急照明的设置及要求
1下列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
(1)商场、市场、歌舞娱乐放映等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营业厅、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避难走道、避难间。
自行车设施布局、设置、设计体现安全性、一体化、人性化以及高品质,根据不同道路类型进行个性化、景观化设计。
自行车设施布局、设置、设计体现安全性、一体化、人性化以及高品质。根据不同道路类型进行个性化、景观化设计。
安全:符合设计、施划标准的安全设施,
如:导流岛、安全岛、隔离引导等设施。
舒适:营造满足需求、舒适优美的道路空间环境;
便利:为骑行者出发、到达、停放、维修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如:停放、存车换乘、休憩、遮荫、避雨、车辆修理等设施。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要求】推荐阅读: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河南)06-09
设施安全总结05-30
车间安全设施施工方案07-18
燃气设施安全保护办法11-21
学校设施设备安全排查报告07-16
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10-11
医院环境设施安全管理11-22
设备设施货物安全管理制度09-11
用电安全及电力设施保护宣传语06-27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