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精选13篇)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1

主持公共课教学部工作, 全面负责本部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1、负责制定公共教学部长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及部内管理制度,审批部内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及教研活动计划,并督促各教研室认真组织实施。审批本部教研室工作总结,负责完成本部门工作总结。

2、审查本部各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负责本部课程建设工作。

3、负责组织本部各教研室搞好各课程教材征订工作,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并提出编写意见和管理规定。

4、负责本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出本部教师培训计划和师资建设计划,协同院人事科做好本部门教师的选聘、培训工作。组织本部各教研室搞好对青年教师指导和培养工作,抓好本部教师业务学习工作,提出本部教师的培训意见。负责新聘教师及新开课程教师试讲的组织工作,负责本部“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认真做好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

5、组织本部各教研室进行教研检查,了解本部各教师的教研绩效,检查教学质量,进行教学评估。组织本部各教研室开展评教赛教、观摩教学等教研活动。

6、组织本部各教研室认真实施课程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负责本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工作。组织本部各教研室制定和

完善本部各课程的考核办法和命题原则,做好各课程的考核和学生试卷的评阅工作。

8、负责制定和完善本部教研管理办法和教研工作计划,协同教务部门安排好本部各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和教研任务,并组织本部各教研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其他学术活动。

9、负责对本部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评。审批本部教师的调课申请单。

10、主持本部全体教师会议和教研室主任会议,安排部署重要工作。负责本部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11、配合学院其他各处室、系部的有关工作。

12、完成学院党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2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特点

从最近一些年的调查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减少公共英语课程数量,无论是学期数还是课时数都大大递减,总的来看没有将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科目重点来抓,然而,英语语言作为一项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普遍流行的沟通的方式,每一名技术人员都要学会这门技术,掌握这种沟通方式,从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英语教育处于十分尴尬两难的境地,由于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频繁改动,使得学生和教师十分无奈,以自身专业为学习对象的学生也无心投入到一门已经被边缘化的公共英语中,职业学生所学的公共英语由于缺乏针对性,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使得用人单位也十分为难。

这种两难的境地,在向人们发出警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必须加以改革,要从一个新的角度与方向重新认识高职英语的重要地位。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大体有下面四类:

二、创建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公共课程体系

经过对来自于高职院校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第一,由于岗位性质不同决定了英语需求程度的不同;第二,更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英语技能;第三,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岗位不相适应。从以上调查分析表明,中国高职教育体制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需要改进,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也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因材施教,实践改革

要想建设一个科学的英语课程体系,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心理需求进行改革。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大概70%的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较低,应该说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较低,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应该尽量减少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育,例如:要减少英语单词、语法或者短语等基础课程的开展,而是要结合高职学生所学专业来设置对应的英语学习内容,要本着“学以致用”的标准来开设课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未来岗位适应能力的语言技能水平。

而且要对学生所学专业对于英语语言技能的需求程度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通过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来全面带动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2、以岗位为导向完善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最终针对的是用人单位,所以,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学校要清楚企业的人才需求,参考用人单位的人才评判标准,有目标、有计划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在创设英语课程体系时要积极倾听用人单位的意见,明确企业对英语期望值,以及未来岗位的英语需求度,来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目标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向着具有针对性的职业英语教学转变,设置多个专业性的英语教学模块,可以围绕某一职位或者某一技能的英语需求来进行专业化训练,例如:导游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在详细设计教学课程时,要参考目标岗位的具体工作流程,在岗位管理人员的辅助指导下来分析这一岗位所需要的英语技能,以此来制定学生需要完成的英语学习任务,以及学生英语需要达到的水平。

以下为不同岗位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情况:

高职英语教学要本着这个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制定课程计划,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开展。

3、创设岗位动态资源信息平台

高职教育发展的保证是通过与企业建立联系,一些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双方合作创办了实训性基地,在这种合作共赢的状态下,学生得到了一定的专业实训锻炼。然而英语属于一种语言科目,而且他属于公共外语类别,一般来说很难进行实训,而且在英语实训方面,校企合作不强,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然而,也不乏成功的校企合作成功的例子。例如:每年春秋季节举行的广州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就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训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在一些宾馆、旅行社等服务机构担任服务人员,为所来外宾提供语言翻译服务,这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锻炼了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这就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使他们提前走向工作岗位,真实地感受到工作氛围以及工作特征,学生同时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4、制定针对岗位的过程性考核机制

首先,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重考核。要根据不同岗位的情况,学校参考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将企业的意见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学生的最后考核成绩应该由企业与学校两部分构成,其中应该涵盖: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水平,岗位服务水平以及业务考核——学校与企业彼此配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其次,注重过程性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成绩不仅仅体现在试卷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而且不同的职业对于英语语言能力要求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一些岗位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些则需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翻译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标准来科学地制定考核标准,通过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来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与合理的考核方式。

再次,建立网络平台,加深双方合作。为了方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网络平台,确保学校能够切实获取企业的信息,明确企业职位改革的动态信息,以此来对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也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服务,来建立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直接对话,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弱点与缺陷,确保学生在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监督与指导下,开展学习。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此保证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李翠君,熊笑坤.职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金融与保险专业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2011(23):24-30.

[3]李玲玲,陈枫.基于能力本位的金融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24.

[4]马俊波.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现代装备教育,2010(14):101-103.

浅议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教学工作职责 育人管理

一、育人

身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想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职责,什么才是关键呢?其实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育人”,是教育人、培养人,不管班主任是哪个科目的老师,只要他是一名班主任,那么他都得为“育人”而尽心尽力的完成这项职责。他们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去不断提升学生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导学生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学会做人。例如: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不爱学习,整天只知玩闹,让身为这些班的班主任极为头疼,多次进行批评之后,却依旧没什么效果。我认为,在做适当批评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树立这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认真履行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二、教学工作职责

本人担任初中数学老师与班主任多年,认为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千头万绪,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要讲策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工作”、抓好“育人”。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德育工作需渗透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和一切工作之中。

(一)必须热爱班主任的教学工作。

想要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热爱班主任的工作,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主任学好管理班级的本领和不断研究创新班级管理方法。如果作为一个班主任本身就对班主任工作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做好一名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更不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带动全体学生积极进取。

(二)必须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要想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拥有朝正确的学习目标去奋发向上的精神与人人争上游、个个爱班级的局面,班主任就必须坚持抓住“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和坚持思想工作领先的工作方法,把德育工作渗透到班主任的工作之中”。比如,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确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教育思想来感化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和做人准则而人人讲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守信用,齐心协力建设好班级工作。

(三)必须善于抓住重点,明白事理。

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非常繁重、复杂且涉及面广,可以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班主任对他的本职工作不会抓住重点,那么他将不是个合格班主任。例如: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能够区分什么工作最重要,什么工作可以延缓处理,能够做到明白事理。如果班主任教学工作抓不到点子上,教学工作得不到全面发展,那么就更谈不上出成绩、出效益了。

(四)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班集体,一个班集体几十名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社区、学校,受过不同的社会教育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会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有着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班级的人际关系、学习环境、心理状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他们是否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班主任的教学工作的好坏,而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和班规的建设恰恰是其中的关键。例如,一个好的班集体,能够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无形中约束自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代表着整个班集体的形象。

(五)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开拓进取的能力。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前提,是班主任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一个班级集体力量的形成,一项集体荣誉的获得,无不凝聚着全班同学和各个任课老师心血,大家的共同努力。因此,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人人积极向上班风班貌,是每个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到的教学工作职责。

三、结束语

基础科学部教学副主任岗位职责 篇4

一、制定本科教学管理文件

1.组织制定与修订本部课程计划,基础科学部教学副主任岗位职责。

2.组织制定与修订本部课程标准。

3.组织制定本部教学管理文件。

二、进行本科教学运行管理

1.组织制定本部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确定任课教师,遴选使用教材;

2.落实本部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本部教师请假、调课等教学秩序维持及日常管理工作;

3.布置教学任务,审定开课教师名单,督促检查开新课教师的试讲工作和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

4.组织制定教学实践规划,主持审定教学实践内容和教学实践有关技术文件,检查实践教学措施和效果;

5.督促检查教务人员做好教师工作量计算,统计和上报等日常教务工作;

三、组织本科教学建设

1.组织本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管理制度《基础科学部教学副主任岗位职责》。

2.协助部主任做好本部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的工作。

四、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监控

1.组织开展本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经验交流等工作。

2.组织开展本部的日常教学检查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定本部教学工作规程及各项评估指标体系,负责部内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3.组织开展本部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五、开展本科教学改革

在国家、市及学校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认真扎实地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和研究。

六、负责组织本部的科研工作,积极进行科研、教研立项,管理各项科研工作。

七、负责处理和完成部主任及部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

基础科学部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5

Author’s address Youjiang National Medical College,Baise,Guangxi,533000,China

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医疗负担的基础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不公平与低效率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群体之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拉大,公共卫生服务产出总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质量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等。而这些无不折射出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职责的缺失与价值选择的扭曲。因此,在“新医改”形势下,重新审视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方面的价值选择,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责与权限等就显得尤为关键。

1 政府职能与公共卫生服务

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始终绕不开三个问题:一是提供什么?二是如何提供?三是提供给谁?一般来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政府是市场的有益补充,主要在“市场不愿做”、“做不好”和“市场失灵”的地方或领域起作用。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首要职责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1]。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单纯依靠个人、单位来提供必然会造成供给不足和低效率的局面,因此,需要政府出面组织提供,从而达到规避“市场失灵”,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目的。对关系全体国民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环境卫生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预防、检查和监督,达到预防疾病蔓延,延长人民寿命,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范畴。因此,政府在这一方面具有当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公共卫生服务应主要由政府财政支出来负担,是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提供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方式。一般来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通过直接举办生产性部门来提供。二是政府通过向私人生产部门购买的方式来提供。至于政府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则主要取决于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率,更符合成本—收益比。关于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提供方式方面的问题。

关于提供给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提供主体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举办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惟一价值选择。由政府依靠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以及雄厚的财政支撑能力来出面介入和主导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领域的“市场失灵”,纠正卫生资源配置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社会成员需要。同时,政府介入公共卫生领域,在不断提高我国整体公共卫生状况的条件下,通过对落后地区、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等公共卫生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地区、群体的健康状况,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发展,从而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公益形象的重要举措,进而推动人民对政府政策的关注和支持,树立政府的公益形象。

2 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价值扭曲与责任缺失

总体上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价值选择扭曲和职能缺位、错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责任缺失

首先,政府财政责任缺失,投入不断降低,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公共卫生服务属于需要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范畴,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当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政府的责任中尤以政府的财政责任为重。从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扶持。一般来讲,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拨款、专项经费、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社会捐助等)等四大项,其中政府的财政投入和专项经费应该占大头。但是从近年来我国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比例来看,却是逐年下滑的。一是政府财政对卫生投入总量的减少。据统计,1992年以后,尽管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绝对数在增加,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急剧下降,到1995、1996年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跌到了历史最低点[2]。二是从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来看,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也一直不是其重点。政府财政在卫生方面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医疗机构,用于这些医疗机构的基建、人才引进和设备购置等方面。在政府财政用于卫生事业发展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对政府的公共卫生事业经费产生一种“挤出效应”。这对于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说,势必会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自身的发展和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不足,从而最终会影响到我国全体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的满足。

其次,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二是城乡基层公共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三个公共卫生组织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安排对于处理日常公共卫生事件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基本上能够妥善处理好日常公共卫生事件。但是,当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这些机构和组织的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尤其是2003年暴发的“非典”,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组织弊端。因此,我国公共卫生部门急需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建设。此外,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仅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必需能够处理其他包括传染病控制、健康教育、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其工作量和服务内容都相当大,尤其是农村的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更是需要大量的机构来组织实施。

2.2 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价值扭曲

首先,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认识不够,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忙于有偿服务的提供,忽视自身固有功能。一般来讲,公共卫生部门也适合“经济人”的假说,公共卫生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有其自身利益追求的,只有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才能保障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政府长期对公共卫生部门的投入不足充分表明,政府在对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认识上的缺陷,忽视其自身利益,“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错误观念,必将严重制约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在政府的财政投入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公共卫生部门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增加业务收入,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补偿政府投入不足的部分,从而维持公共卫生部门的正常运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部门在无法满足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条件下势必造成公共卫生内部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不足,其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必定会造成激励不足。此外,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忙于有偿服务也与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特点有关。一是与医疗服务部门相比,公共卫生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更加不稳定,缺乏有力的人力资源补充机制。在一些基层卫生防疫机构,大多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缺乏必备的设备以及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些情况必然加剧公共卫生部门通过从事“有偿服务”来获得收入的补偿。在机构设置上,势必会导致大量增设能创收的服务项目、注重有收益的科室和竞争有收益的范围等不良现象,大量压缩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原有的无偿服务项目和科室,从而形成“有偿”排挤“无偿”的局面,最终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部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弱化。

其次,公平理念丧失,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别。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是政府制定一切社会政策的价值目标和逻辑起点。政府在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整个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支出的比重缺失且逐年下降,当然其中不乏有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放在发展国民经济上的借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其他一切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是,经济发展并不能代表一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进行了评估,我国被排在188位,仅次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三国,倒数第四,属于世界上卫生服务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3]。如果发展的成果不能实现为全体国民共享,而只是为少数利益集团所得,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势必会影响到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这种为实现发展而放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借口势必站不住脚。政府本应该负起责任的公共卫生领域,却由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政策误导,造成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歧视性供给”等问题[4],致使我国公共卫生形势不断恶化,最终受到危害的是全体国民的健康。

3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的价值选择与职责定位

3.1 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手段之关系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手段之间模糊不清,严重影响到改革的最终成效。从社会政策角度讲,一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目标。之后,还需要有具体实现目标的手段(或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项社会政策能够顺利的实施并取得既定的成效。反观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却存在着改革的目标与手段模糊不清的状况。理论上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缓解人们“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保障国民的健康,其手段是所谓的市场化。然而,在改革之初,其目标与手段就被人为地混淆了,从而造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全然将市场化的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放在了一边。加上医疗卫生市场的内在缺陷———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在公共卫生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最终造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实与改革的目标越走越远。因此,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的健康状况,必须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将目标与手段严格分清,明确市场化只是手段,而维护全民健康、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才是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3.2 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在加大财政投入总量的同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着供给不足与分配不公平两大问题,其背后是我国公共财政投入总量过低与公共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从财政投入总量看,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状况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据统计,1990—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25.1%下降到2002年的15.2%,下降了9.9个百分点,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次,从财政投入的结构看,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结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合理性,财政投入主要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城市基层社区和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公共财政分配不均将直接导致公共卫生服务的享受不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群体之间不公平现象大量存在,将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总量,建立财政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国家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5];另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需求,按照中央与地方实际财政收入的比例,由中央和省市按财政收入比例承担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比例”[5],形成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投入的长效机制。同时,规范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践证明,科学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过分不公平,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3 转变观念,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人们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和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发展理念的影响,政府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关注度大大降低,最终导致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既不公平效率又低的现状,严重影响到了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因此,在加快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正确认识公共卫生服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彻底转变观念,坚持民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

此外,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不公平与低效率,还表现在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部门缺乏,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设施以及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快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检测。二是着重加强基层社区尤其是城市基层社区和农村偏远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改善基层部门的基础设施,大力培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才,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等。

摘要:组织社会资源向社会大众提供方便、可及和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表现出不公平与低效率的现象,本质上折射出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价值选择扭曲与责任缺失。因此,在“新医改”形势下,实现全面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在社会公正的价值选择指导下,通过明确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以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建设等强化政府职责。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职能,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7.

[2]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EB/OL].http://www.sppm.tsinghua.edu.cn/06/05/2003.

[3]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05.

[4]章育,南新民.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今传媒,2010(9):173.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6

“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等企业层面问题所致,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独立监管机构缺位、监管机制不均衡等所导致。因而,如何引导、规范、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议题”。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凯等编著的新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演进与发展》在序言中,给出了编者的思考。该书是国家信息中心承担的“中国-荷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成果之一。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目前处于手段单一、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李凯难掩的是一份紧迫感。这源自于国家信息中心多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所带来的国际视野,及其致力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使命感。

中国CSR公共政策需要顶层设计

《WTO经济导刊》:在策划《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演进与发展》这本书时,基于哪些因素的考量?为什么会选择这一主题?

李凯:这本书属于“中国-荷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成果之一。国家信息中心十多年来一直承担中国与荷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推进国内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并研究和开发相关的实用工具。根据项目调研的结果,中国有超过3万家企业拥有对荷兰的出口业务,而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承受着较大生存发展压力的中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能力的建立,需要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国家信息中心希望通过对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现状研究,找到相关公共政策制定的共通性,并从国情出发,为政府、自律性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应如何理解?

李凯: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利用自身的权威和资源优势,规制和激励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的一系列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它既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又需要超越法律义务的自觉遵守。法律虽然可以对社会责任的某些具体方面进行监管,对诸如环境、人权相关指标等方面进行明确的限制,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方面太广,中国目前仍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制度常常滞后社会发展等原因,仅仅通过法律规定还不能完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WTO经济导刊》:那您认为现在中国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面临哪些新的形势?

李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目前处于手段单一、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自律性组织纷纷推出针对自身管辖范围内的公共政策,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和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这些公共政策往往呈现手段单一、无法彻底贯彻实施的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相关顶层设计,从中央层面提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形成各单位的合力,共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从而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这可以作为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战略设计的一个契机,各相关部门应该利用这个机遇,共同探讨推进。

《WTO经济导刊》:这本书对发达国家和世界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野,从对比情况来看,中国最需要借鉴的是什么?中国的特色如何体现?

李凯:纵观各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实践,以下几点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一是整体规划布局。许多发达国家直接在政府层面设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管部门,如瑞典政府在外交部设立“可持续发展全球责任伙伴计划办公室”,希腊建立了政府层面的社会责任委员会,这些主管部门的设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政出多门的问题,减少了各部门调研、制定政策等重复工作,提升了部门间合作效率。二是确定政府定位。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各国政府定位以及用来促进其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公共政策工具很广泛,这也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制度特性和不断变化的经济背景,而中国不能一味照抄国际经验,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采取引导为主、管制为辅的政府定位,从加强公共服务、推进政策法制化、平衡利益关系、严格执法、调整政府政绩观等角度推进社会责任的发展。三是丰富公共政策活动内容。目前部分企业为了追逐利益,违背法律和良知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政府仍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必须丰富政策内容,全方位进行监管和引导。四是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目前中国企业通常使用国际标准,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需要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调整具体指标内容和比重,形成中国自己的社会责任体系和标准,更便于指导中国企业履责。

推动中国CSR走向系统化、标准化

《WTO经济导刊》:这本书是“中国-荷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据了解,这个项目其实已开展了多年,作为亲历者,在您看来,近几年项目开展的活动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李凯:“中国-荷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分为两期,第一期的主要任务是向中国企业传播发达国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案例。2011年,国家信息中心继续承担了第二期的中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在此阶段,我们通过开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监测和评价系统,为中国企业提供评测和改善社会责任绩效及透明度的实用工具,目前已收集了3500多家中国企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每日可对特定企业的社会口碑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出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演进与发展》一书,力争通过此书的传播提高有关机构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意识和能力。

在实施一期项目的时候,大部分参与培训的企业和政府代表都是刚刚接触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还没有付诸实践。在2008年我们举办培训的过程中,国内一家股份制银行和一家餐饮业企业的代表就联系我们,希望协助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之后他们就同时于2008年发布了首份报告,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之后在参与一些论坛活动时,有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告诉我们,一期项目翻译引进的关于欧洲政府社会责任政策的书籍,对他们的政策制定和研究工作有一些帮助,这也是比较直接的影响。

在二期项目收尾的时刻,我们收到了一些部委对我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演进与发展》一书的肯定,有的同志评价这本书“是我们工作的工具”。

《WTO经济导刊》:项目下一步有哪些新的计划?

李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广“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监测和评价系统”,并引入国外针对中小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自测与改进工具,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走向系统化、标准化的道路。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嘉宾简介:

李凯,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获经济学士、硕士学位。曾先后赴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访问学习、德国维滕大学博士生学习、日本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牵头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软科学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外政府合作研究项目研究。

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表明,部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并不健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行为落后。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如缺乏广泛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独立管理机构、政府企业社会责任惩罚性与激励性监管机制不均衡、政府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引导不当等。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管制”和“促进”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案,即政府定位应该是为企业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或追求环境和社会进步提供可行条件或刺激,具体到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应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中国,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应被视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社会建设的各种主体如各级地方政府、各种自律性组织、行业协会、基金会、各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社会救助等社会责任建设当中去。

体育教学研究室主任职责 篇7

2、负责本教研室的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师德教育、职称评聘、各类评比、教学评估等工作。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会同体育部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共同研究制定大纲、进度及体育课程教材建设。

3、负责本教研室教学梯队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陪养等,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4、主持本教研室会议,落实体育部下达的体育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检查教学等工作。

5、完善教学常规,加强教师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规范,教研室可按校内规定处理教师病事假和安排代课教师。决定当天因风大、下雨等而另行教学安排,确保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人生安全和健康安全,对各类教学事故要及时上报体育部,依照有关文件精神提出处理意见。

6、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抓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每天关注校园网相关信息,保证各类信息与教师之间的畅通,协调处理教学、群体、训练、竞赛等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7、每学期初提出教研室工作计划,负责教师工作与业务考核和工作量计算,教研室工作总结,起草相关文件,每学期至少向全室人员报告一次全面工作,每年度向体育部提供一份书面工作总结报告。

8、对所属工作环境范围的卫生、防火、防盗、安全等负责。

谈班主任管理职责 篇8

关键词:班主任;岗位性质;管理职责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23-02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只有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求下班级管理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能够通过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创造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空间,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力得到健康的成长,班主任作为一个全面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为此,我们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出发,分析通过怎样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能够全面的履行一个班主任的管理职责。

一、班主任的岗位性质和管理机制

班主任的岗位是一种专业性质的岗位设定,是由学校择优指定来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教师,并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组织和协调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的管理机制是以班级这个组织为载体开展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机制需要按照国家总的教育目标,对班集体进行组织、协调、指导、控制等工作。班主任的管理机制与具体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心理特点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其次,是能够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例如能够负责和联系各任课老师协商本班级的教学安排,能够调动家长的力量辅助完成学生的管理,将班级管理的工作范围进行扩展。

二、班主任管理职责的重要体现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导者,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直接决定了班级的氛围。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努力使自己能够成为班级的道德领导,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即要积极地做班级发展的领导者、班级运行的指挥者、班级协调的促进者。通过对自身角色的清晰定位,体现班主任的岗位和管理职责,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思想,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班级内部的环境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对班级积极的引导作用,并能够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打开交流的大门,成为促进班级交流的领导者,保证班级内部班干部与同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通畅,为班级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抓住管理的重心

能够发现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班主任管理职责的重要体现;班级事务本身就非常的琐碎,能够发现班级管理中的管理重心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班主任要将班级的管理职责进行分阶段分析。首先是在班级的初建阶段。要实现将一个松散的群体发展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的管理职责主要是能够在班级构建的初期确定班级的目标、组建班级临时班委、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其次是班集体的形成过程。这个阶段班级基本成型,班级管理职责也逐渐地常态化,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是做好指挥、协调、沟通和示范的工作,这个阶段班主任的管理重心体现在对于班干部任用、培养等方面,班干部对于班级的管理来说极其重要,是班级管理治逐渐的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班主任工作职责就是能够对于班级中班干部这个重要元素的重点管理和培养。

(三)营造人和的管理环境

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也是班主任职责的重要体现,人和的管理环境不仅能够帮助班主任树立很高的威信,还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更好地扮演一个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如何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呢?首先,需要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了解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有可能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所以班主任要积极地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敞开心扉,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因人施教,是实现良好管理环境的重要方式。其次是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就是说班主任要能够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分数、升学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自由的心灵空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教师管理职责的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管理职责是和班主任的岗位内容和性质直接挂钩的。能否满足岗位的要求,为学生的生活、学习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找出班级工作重心,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率,以及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个班主任管理职责的重要表现。但是班级管理工作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为此我们要充分地结合实践管理经验,为班级管理工作倾情奉献。

参考文献:

[1]王 英.初中班主任胜任特征初探[D].重庆大学,2008,15~16.

[2]高 云.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素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9~10.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9

而早在1999年, 为提升沈阳市公交行业的服务水平, 该市市政府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 就大胆引进外资, 鼓励民营资本介入, 但仍保持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大胆尝试, 促进该市公交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 沈阳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沈阳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制度, 体现出沈阳市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信心和决心, 公交优先成为促进城市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在此推动下, 沈阳公交通过开线增车填补公交空白, 更新运力改善车质车况, 贯彻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构筑了和谐稳定、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从2000年至今, 沈阳公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公交车总数从2000余台发展到近5000台, 公交线路由72条发展到199条, 线路里程从1413公里增加到3677公里, 建成公交车万人拥有率从11.4标台上升到13.7标台, 市民公交出行比重从12%提高到28.9%。”沈阳市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中心主任杨学玉指出。

与此同时, 公交运力结构和档次逐步提高。近三年, 沈阳公交新增更新车辆近3000台, 且均为中高档环保车辆, 形成了骨干线路公交车全部12米以上, 支干线路车辆10~12米, 其他线路车辆8~10米的运力结构, 沈阳市的公交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因此得到全面提升。

财政补贴是关键

与多数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问题相同, 公共交通作为公益性服务行业, 在为社会提供出行需求的同时, 公交企业要实现自身发展, 保证正常运转经营, 尚需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记者在走访沈阳多家公交运营企业中了解到, 财政补贴滞后, 已严重制约了沈阳市公交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 燃料费用是公交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 2009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多次上涨, 屡创历史新高, 以前的燃油补贴都是提前预支或随着涨价随时拨付, 而这一政策现在有一定调整。

杨学玉谈到政府补贴政策时说:“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文件精神, 从2010年开始, 燃料补贴发放方式由一年多次变更为次年一次性集中发放, 这种‘下打租’ (即事后兑现) 的拨付方式, 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给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杨学玉认为保持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政府补贴机制和政策是关键。

推进集约化管理

针对沈阳市公交行业面对的困境, 沈阳市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中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 积极建言献策, 向政府提报了多项有针对性促行业发展的建议。

据悉,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公交企业集约化经营模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连模式 (国有资金收购) 、广州模式 (以线路和资产的相关度就近整合) 、深圳模式 (以特许经营权制度为保障, 实现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 、上海模式 (以区域经营为重点, 解决一条线路多家经营的格局) 。公交行业集约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而要做到集约化管理, 杨学玉指出首先是做好公交行业的行业定位, 政府补贴应及时合理, 建议由相关部门参加,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公交发展的年度计划和各项目标、价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现在对线路的招投标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按质量信誉考核去进行投放, 并由政府每年给予补贴, 不像以前那样, 企业拿多少钱来经营这条线路, 而是政府投钱, 企业的服务质量达到要求, 政府给钱来发展公交, 满足乘客需求。”杨学玉谈到近年来公交发展深有感触地说。

而为达成这一目标, 杨学玉建议政府应明确公交公益性定位, 实施公益性行业经济政策, 详细制定行业管理法律, 呼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尽快出台, 并建立沈阳市公交补贴机制和公交专项经济补偿制度, 合理界定补偿范围、测算原则和发放方式, 做到公平公正, 引导公交企业和谐、有序、健康地发展。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票价问题, “由交通部门联合物价部门研究制定公交票价结构调整方案, 在兼顾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充分考虑市民承受能力和公交企业经营成本, 理顺票价结构, 统筹各方关系, 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 逐步降低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出行成本。”杨学玉认为。

着力优化大布局

城市公共交通的行业管理职能, 在2008年统一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 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提供了有利契机。杨学玉认为, 借此有利时机重点做好公交行业整体规划, 在推进公交优先、公交优秀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2010年初, 杨学玉曾建议沈阳市政府, 制定《沈阳市公共交通三年线网规划》, 并纳入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确保公交优先政策的贯彻落实;线网规划中重点实施四大空间新开线路、填补公交空白点、三四级道路通公交、公交线网优化调整, 以及结合轨道交通运营, 同步做好与公交线路接驳等工作, 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

尤为重要的是制定公交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划拨方式优先安排公交设施建设用地, 对因市政建设需要拆迁的场站就近还建。将新建小区预留的公交用地选址、规模等规划纳入开发项目的审批条件, 为线路配套提供基础设施保证。

而规划制定公交行业信息化管理规划纲要, 加快公共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建设, 逐步实现对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 基本实现行业管理信息化。由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和环保部门联合出台节能减排财政补贴实施方案, 鼓励企业加快车辆更新, 提高车辆档次。杨学玉认为, 此举也自是顺应整个公交发展趋势的题中之义。

通过与杨学玉的访谈, 通过对沈阳公交经营者的走访, 通过对沈阳公交行业的切身体会, 让记者深切感受到沈阳公共交通的变化之巨、行业之兴, 但是更深的感触是沈阳市对公共交通行业的关注, 政府对公共交通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10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MPA迎评工作的领导,保证迎评目标实现,特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相应专项工作组。

一、迎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华斌星

副组长:李小月、江有仁、革君光、梁光兰

成员:胡 超、素面微、李杰

三、马宝春、张伯文、张红胜、刘爱林

张伟雄、吴天圣、张世平、林翔天、苏仁日、莫小梨 职责:全面负责学院的评估工作,对评估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部署。

二、迎评工作协调组

成员:李小月、江有仁、革君光

职责:负责协调与校方及有关校外专家的沟通与联络工作。

三、宣传组

成员:马宝春、张伯文、张红胜

职责:负责MPA网站建设、迎评视频制作及宣传板报制作等。

四、自评报告撰写组

成员:张伯文、张红胜、刘爱林、张伟雄、吴天圣、张世平

职责:负责撰写学院自评报告、评估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并做相应反馈。

五、材料收集整理组

成员:苏仁日、莫小梨、部分学生

职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对相关原始材料进行检查、指导、整改、落实;向专家组提供相关材料。

六、案例编撰出版组

成员:胡 超、素面微

职责:负责撰写MPA教学案例,并集结成册出版。

七、图书资料建设组

成员:吴天圣、张世平、林翔天、苏仁日

职责:学院MPA图书资料室的建设;负责与校网络中心联络落实学生校外查阅MPA资料事宜。

八、毕业论文抽查组

成员:林翔天

职责:负责检查毕业论文是否规范合格。

九、科研团队项目建设组

成员:革君光

职责:负责统筹学院科研团队力量,全力支持MPA相关项目建设。

十、办学特色凝练组

成员:华斌星、木林明、张伯文 职责:负责凝练学院MPA办学特色。

十一、后勤服务组

组长:梁光兰

成员:张世平、林翔天、苏仁日

职责:负责在学院评估工作期间各项后勤服务和接待工作。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员岗位职责 篇11

1、根据领班的工作安排清洁所属范围

2、检查责任区内各种设备设施和家具的完好情况,及时报告和维修

3、做好清洁机械的保养和清洁用品的保管和所有工作

服务中心卫生清洁员岗位职责

1、换好工作服,准时上岗

2、检查布草车上的工具是否齐全,物品是否补充足够

3、布草车推至房间对面靠墙摆放,并把吸尘器摆放于布草车的右侧

4、按操作规程打扫房间卫生

5、房间设备损坏或地毯、墙纸有污迹应报告主管楼层服务台

6、完成一间后,须在工作日报表上填写准确的时间

7、注意车体的整洁,吸尘器不能随地乱放,不能打开两间房间同时工作

8、布草不能满出布草车,一般完成四制五间房间后即进行撤车、补车

9、清洁、整理工作车,把车拉回工作间 把吸尘器抹干净,放回工作间,按要求分好 11 叠布草,补充布草车 把工作间清洁干净各种物品摆放要求整齐 13 房间清洁规范

14小整理服务操作规范 15 开夜床服务规范 16 床铺服务规范

布巾室/消毒间服务员岗位职责制

1、按规定程序收发、交接、签收、工服和布草

2、负责工服及各类布草的缝补和修改工作

3、对各种类别布草进行登记、统计、鉴定、报废布草,及时报损并补仓

4、保持环境卫生的清洁

5、严格按卫生防疫部门消毒制度进行消毒工作

服务中心日、夜班服务员岗位职责

1、接听电话,答复住客咨询或要求,及时向有关方面发出并做好记录,接受前台接待报退房记录,并通知有关楼层服务员查房报表

2、接受客人要求的洗衣服并记录,通知有关人员收取洗衣

3、保持与其它部门的联系,传送有关表格和报告,严格执行钥匙的领用制度,注意点收、控制

4、负责客人遗留物品的登记、保管、上缴

5、与前台校对报表、房态

6、负责统计库房遗失和带走的物品

7、及时通知楼层领班即将抵点或离点的VIP、旅行团的房号

8、每日做好24小时维修统计工作,及时更改和填写维修房情况和客房加床的显示记录

9、负责向客人提供服务设备器材和物品的保管、借出、归还等登记工作 10 统计客房酒吧的消耗量,填写酒水补充报告单,第一时间内到前台收银处签收,送领班补充酒水 熟悉本部门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分类和使用情况,做好服务中心领用、发放、登记保管和耗用报账工作 每日向领班提供楼层客房出租情况 13 及时将客人投诉报告领班,并做好记录

公共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篇12

(一) 公共产品说。

认为社会保障产品属性应划为公共产品的学者, 往往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出发, 认为社会保障的提供和运行常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 并且社会保障制度是为弥补一些市场失灵问题而设的, 具有社会运行“安全网”和“减震器”等作用, 所以得出社会保障应属公共产品。

将公共产品理论应用于判断宏观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可以得出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产品形态表现为制度的公共产品。理由如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非排他性, 即当某人消费社会保障产品时, 无法排斥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同时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种产品, 也没办法排斥这种制度 (除非采取非法手段, 这种情况不计) , 因为这项制度往往具有强制性。另外, 社会保障制度产品也具有非竞争性, 因为对于已经确立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 增加一个人消费这种制度产品所增加的成本为零。当然, 多一个人消费具体的社会保障项目如养老保险项目的边际成本不为零, 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按照这一思路,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都因为其整体的制度属性成为一项公共产品, 一般需要由政府来提供。事实上,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出面建立的, 包括确立制度结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设计缴费机制和具体保障项目计划等。不同国家的政策目标和制度设计方式组合, 形成了各个国家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准公共产品说。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不同时具备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因而将社会保障归为准公共产品 (或混合品) 。笔者认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一般是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微观层面即从社会保障的具体项目的角度来区别社会保障的属性的。要认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定义, 即指具备公共产品两个特征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之一的 (如教育、大部分公共工程) , 或者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 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 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那些产品 (如法律服务、医疗、小型农田水利等) 。按照这一定义, 各个项目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尽相同, 但由于在制度或技术上可以做到“排他”, 即能把某个人消费该项目产品通过设立一定标准 (如工作身份、工作收入、工作年限、收入标准、贫困指标、特殊身份等等) 与其他人的消费区分开来, 因此大多具有排他性特点。但社会福利中的大多数项目, 有时因不分条件地提供给政策规定的全体社会成员而不可分割, 因此具有比较大范围内的非排他性。同时, 不同于很多其它准公共产品的产品形式, 如具体实物或劳务、服务等, 社会保障产品其实质是费用形式的保障 (如收入、工资、补贴、生活费和医疗费等) , 所以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不为零, 大致等于以享受该产品的总人数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成本。所以, 社会保障产品各项目大多都具有竞争性特点。

同时社会保障各项目都是具有很大外部效益的产品, 其效益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保障劳动者推动劳动能力, 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保障为社会作出贡献牺牲的军人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从受益范围大小来划分, 大致为:社会福利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救济 (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 可能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险 (面向全体劳动者) →社会优抚 (面向一部分特殊社会成员) 。同时, 许多学者同意, 社会保障产品尤其社会保险是一种优效品, 其社会效用和个人效用都大于个人认为的且愿意购买的效用, 虽然大多数社会保障产品项目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但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 可以得出社会保障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产品, 并且各个项目的排他程度不同, 其受益范围不同, 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三) 优效品说。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是宜于由政府强制提供给公民消费的优效品。优效品 (meritgoods) 主要与劣效品相对应的概念, 是指对个人和社会均有益且效用较高的物品 (或劳务) 。优效品不等于公共品, 它只是从产品提供是否宜于由政府强制提供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明由政府强制提供该产品可带来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效用的共同提高。不过, 我们不能忽略优效品背后隐藏的社会价值, 如社会保障往往基于这样一些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经济安全、公正、经济福利、反贫困, 这些基本价值观念从公共产品角度来看, 也是公共产品, 只不过这种公共产品往往要依托具体的产品形式, 如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福利服务等。

(四) 私人产品说。

持这样观点的原因有二, 一是将公共产品的标准绝对化, 从竞争性和排他性角度出发, 确实有的产品从本身特点来说不算是公共产品, 但从社会基本价值和社会发展本身需要来说, 这样的产品适合归入公共产品, 如社会保障制度产品。二是参照了西方对社会保障产品的定义, 把社会保障归为私人产品。这可能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对制度内涵理解的差异, 把美国的老年保险制度翻译为社会保障制度, 并与我国的社会保障不加区分地等同起来, 养老保险比较其它保险具有较明显的私人性质, 顺理成章地把社会保障也看作了私人产品。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整体, 看成是一种制度型的公共产品, 具体到各个社会保障项目, 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具有不同排他性, 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产品。

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如果把社会保障制度及各项目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来看待的话, 那么明确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产品属性和社会保障各项目的产品属性, 也就明确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中的地位和责任。

公共产品, 无论是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 其生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都是追求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传统观念往往认为, 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部门生产, 这是不准确的。公共部门也可以由私人部门生产, 因此, 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包括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两种。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来说, 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公共生产即政府及事业部门来生产, 原因在于:首先,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可以有效降低保险领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政府的强制力可使具有不同风险的人都加入社会保险, 避免了高风险人群的“逆选择”;社会保险的适度水平能降低参保人的“道德风险”, 防止过度消费。另外, 社会保险还提供了私人保险市场提供不了或不愿提供的保险品种, 如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其次,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 使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大节约, 由政府强制力保证的范围较大的保险参与面和较低的参与成本, 节省了大量交易费用, 同时保证了参保人员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较全面的保障, 这是私人保险机构很难做到的。最后, 政府组织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强, 政府部门可以设计合理的制度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的风险在同代人之间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共担, 也可以使风险在不同代人之间平摊。

但是, 公共部门生产产品由于缺乏竞争, 一般效率较低, 所以也有少数国家采取了由私人部门来提供社会保障产品的方式, 典型的国家是智利, 智利的养老金是由民营的养老金管理机构AFP负责管理和运营的, 而且多家竞争, 政府进行严格监管,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仿效, 引起了西方国家养老金管理改革的私有化浪潮。

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三种, 包括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无偿地把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市场提供是指政府按照盈利原则, 通过市场方式提供产品或劳务。一般来说, 适合市场提供的主要是由公共企业生产的私人产品和一些事业产品。混合提供是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 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部分费用的方式来供给公共产品。适合混合提供的主要是准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中只能限定一部分人消费的产品也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提供。

社会救济产品传统上一般由政府生产, 然后由政府无偿提供给受益者。但在慈善组织比较发达的国家, 非政府组织在该领域也发挥了极其广泛的作用, 是政府部门在救济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中的又一个重要的支柱。所以社会救济产品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个部门无偿提供。社会优抚产品面向的对象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特殊人群, 理应由政府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社会福利由于包含的范围比较广, 一般由政府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 但也不排除私人部门提供的福利产品如企业职工福利和津贴。社会保险产品比较特殊, 各类保险项目的排他性和竞争性都比较明显, 技术上也容易做到, 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由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风险测算 (如按照生命表或疾病发生表及相关医疗卫生科学) , 按照大数法则进行风险管理, 所以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一样能够生产和按照一定收费原则提供养老和医疗方面的保险, 实践中就有商业养老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但值得注意的是, 私人企业和政府提供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范围和水平各自不同, 商业养老医疗保险提供较高水平的保险, 面向较高收入人群, 缴费率往往比社会保险高得多, 而社会养老医疗保险提供较低水平的基本保障, 面向劳动收入人群, 费率比较低, 政府为了保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分散风险, 往往利用强制力量要求尽可能多的人加入。而且, 当市场规模一定时, 这两种保险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西欧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发达, 这些国家的人寿保险却相当不发达。如果把工伤看作是一种工作中的意外伤害的话, 那么工伤保险也可以由私人生产。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于失业和生育两种风险的极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失灵, 商业保险一般无法提供这两种保险, 所以一般由公共生产, 以税费方式混合提供。

三、社会保障领域的政府责任范围和责任强度

社会保障的产品属性及产品提供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强度。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政府需承担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设计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高效运行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对庞大的社会保障资金进行管理等重大责任。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 它需要政府组织对社会保障宏观环境的精确把握, 还需要在具体管理运作环节的高超技巧, 某一环节上考虑不同或失误, 都会造成整个制度可持续运行受到阻碍, 造成制度成本不断攀升, 最终走向危机。

公共财政制度对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职能提供了资金保障, 尤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 政府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是制度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 政府的筹资责任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维持的重要支柱之一。政府在社会保障资金供给方面的责任往往通过财政支出方式体现出来, 社会保障的项目在再分配上的性质不同, 财政对其资金支持方式也不同。

由于社会保障不同项目的再分配属性的不同, 财政对社会保障不同项目的支持方式也不同。如社会保障项目属收入的横向再分配, 是收入在风险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之间进行转移, 如退休者和在职者、病人与健康人、失业与在业者之间, 在体现公民之间互助共济、共担风险的原则的同时, 强调贡献与收益的某种对称性, 管理上强调突出个人责任, 因而政府在筹资上以雇主和雇员为主, 支出与缴费相对应,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有时甚至强调多缴多得, 少缴少得, 不缴不得。而福利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分配是一种纵向的再分配, 是将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向低收入阶层转移, 将社会普通公民的收入向社会优抚对象转移。其贡献与收益不对称, 往往由政府通过无偿的转移支付方式来实现, 以一般税收方式弥补收入。在资金的管理上, 前者要求建立起贡献与收益的联系, 进行专项基金管理, 并做到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 不足时才由财政予以补贴。后者一般由公共预算收入来安排支出, 以转移支付为主。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分配上的不同性质要求财政将社会保障项目分类管理, 分别制定资金收支管理制度, 才能提高各自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国贤.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高培勇.公共财政:经济学办如是说〔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浅谈聋校班主任管理职责 篇13

一、聋生个性特点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从小就处在一个没有语言刺激的寂静世界里,获取的信息很少,语言的形成與发展受到制约,思维与认知能力也受到影响。首先,不少聋生有孤僻、自卑、固执、自私、疑心重等毛病,这些问题可以随着缺陷的补偿和语言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其次,聋生听不见,就容易主观、片面、多疑,他们接受外来信息较少,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易跟随别人的意志而转移。这些都将影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庆幸的是,聋生在生理上除听觉障碍外,发育都是正常的,他们积极、上进,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爱模仿,少保守。

二、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的,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这就是说只有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能力。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形成品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中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行为习惯好的人,一辈子受用;行为习惯坏的人,一辈子吃亏,害人害己。习惯好的人,逐步可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习惯好是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基础。这对于双耳失聪的聋生来说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聋童语言发展受影响,听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成年后最终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贡献者,而他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将来。

三、培养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传授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知识

聋童因受生理的影响,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采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行为演示、实地观察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将书本上的道德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聋童的视觉优势,有助于他们深入领会道德知识的含义,富于动感,又有趣味性,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掌握知识、形成概念。

(二)重视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聋生掌握了正确的行为规范知识后,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使学到的知识逐渐稳定,并能自觉地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信念。

班主任批评做错事的学生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只知道这种行为好或不好,而说不出错的理由,殊不知这都是因聋生生活经验贫乏,对所发生的事情只能进行表面的评价。因而,我做个“多心人”,平时特别留心学生的行为,把有代表性的事情编成小故事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使学生明辨是非。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有了正确的行为规范认识之后,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要使聋童良好的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就要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爱心、细心、恒心”。

爱心:对待每位学生都一样,不要有歧视的色彩在里面。

细心:教育要深入细致,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训练计划。做到因时而练、因人而练、因事而练。因时而练:即抓住有利时机,在学生可以接受或易于接受的时候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因人而练: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训练方案;因事而练:即就事论事,学会仔细观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最重要。行为习惯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加强平时的训练非常重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就来第三遍,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如,毛毛同学刚来我班时,上课纪律差,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他、指导他,使他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五、强化养成教育

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自认为已采取了非常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且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后,聋生的德育状况仍得不到根本的好转,为此,应分析聋生错误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聋生的思想意识。学校教育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聋生无法避免。我们只能通过成功的教育活动,引导聋生择善而从,通过健康人格的塑造,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聋生的不良言行往往是始于偶然,只是他们的不良言行开始未能及时得到纠正,这样,经过反复多次后,使聋生的个人欲望和行动之间建立起稳固的精神联系,其错误言行就极难改正,这是聋生形成不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关键所在。

总之,班主任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对特殊教育班主任而言,培养残疾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聋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训练方法,才有可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工作,怀着“一切为了聋生,为了聋生的一切”的态度,奉献出自己特殊的爱,就一定能培养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塑造出聋生健全高尚的人格。

上一篇:离别的滋味900字作文下一篇:借户口卡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