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精选8篇)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篇1

前言: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由各级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也已经逐渐建立起来,城市文化逐渐分化,其中公益性公共文化与逐利性商业文化分离,公共文化逐渐被商业文化挤压,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不断萎缩。在这种文化格局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文化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现状调查,初步了解现在年轻人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反映当今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12/4/30-5/5 调查地点:湖南大学

调查对象:湖南大学在校生

调查问卷 见附件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 292 份问卷,有效问卷292份。主要调查内容

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文化设施的利用情况

设施的损坏及保护 对相关法规的了解

问卷测评的注意事项:

1、各组员必须严格按照统一印制的问卷调查表组织被测人填写问卷,绝不允许随意变更。

2、问卷测评时要做到:现场发卷、现场测评、现场回收,一张问卷一人填,不能发生一人填几张问卷的现象发生。

3、组员对待填写问卷的人要态度和蔼、热情。代表填写问卷时,组员不得有影响代表填写问卷的行为,不得诱导代表填写问卷。

4、严禁测评点人员擅自修改、隐瞒或销毁评议资料,改变评议问卷;诱导群众进行虚假评议。

统计方法:回收的问卷一张一张地统计,记录选项。所有问卷统计完后,计出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总数,算出每题选项的总被选数,再计出选项的被选率。最后作出统计数据表或统计数据图。

文化设施结构(文化场所,文化遗产,教育设施,科技设施等)

大多数人(53%)经常去的文化场所是剧院和旅游景点,这个结果主要与调查的对象有关,而且在这范围内的学生去图书馆和阅览室的次数为 7%,此次调查中去图书馆的较少,可能与此次问卷主要在教室进行,未去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去公园和艺术馆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而其他选项的选择人数分布比较均衡,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现在的文化设施基本能满足需要,但不满意的占了22%,比例较高,反映了生活在长沙的大学生希望政府亟需加强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 对于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一半学生对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是一般,而不满意学生的比例为45%,从该项问题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在 方面。

32%人认为现在最需要加强的文化设施是交通,这符合湖南大学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目前,从学生公寓到校区上课步行约需20分钟,其中要穿过马路。然而,上下学期见正是交通高峰期,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心理有较大影响,易造成压力。32%人认为,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等文化和艺术展示类的建设应该加强。众所周知,博物馆与展览馆是社会当中对于大众文化开放与普及的最好与最生动的方式。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文化艺术中心及公园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我们学生对于体育设施和博物馆这样科普性质的设施有较强的需求,也需要公园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由于对电脑的普及,对影剧院的需求并不强。因此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态度。文化设施建设制度

对于该问题的调查,答案应该是绝对的,然而调查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这也说明受访者对当地的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制定并不了解。这也是因为调查对象地理位置分布的局限性,从而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调查结果。所以,此项调查的结果仅供参考。

至于公共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关系,大多数人持“有利于丰富业余生活 ”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作用的肯定,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

如何看待公共文化设施收费

在问卷数据的统计当中,70%人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应免费提供,也就是说明,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足够关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政府职能的体现,充分表现在对于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其中对于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容忽视,应在保持各项事业平衡发展的前提下适度加大对于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而公众也应相应的投入,促使其更好的服务大众,保障安全运转。

绝大多数参与调查人员对长沙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是一般,占71%。仅有7%的人数对长沙的公共文化设施表示满意。这次问卷调查中,公众认为需要改进的也是公共交通类,为32%。虽然近年来公共交通有较大发展,但仍未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例如长沙五一路,长沙五一路是一条横贯长沙主城区东西向主干道,西起长沙湘江一桥,东至长沙火车站。五一路与黄兴路的交叉处——五一广场,与芙蓉路的交叉处——芙蓉广场,与韶山路的交叉处——袁家岭等,都是长沙的商业最繁华地段。为改善交通状况,2001年五一路由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但在交通高峰期,仍然有堵车现象发生。长沙近来在修地铁,这也会影响此次问卷的调查结果。而对图书阅读类、文化展示类、艺术演出类、旅游景点的满意人数相差不多,均在50人左右。从该项问题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在公共交通方面,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了解了长沙市政府在改善公共交通的努力,据悉,长沙将新增11条公交专用车道,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对于公共文化设施所带来的影响,46%的人认为提高了市民文化素养,35%的人认为丰富了课余生活。这与光顾文化场所的目的精神享受(40%)、环境适宜(20%)、休闲娱乐(20%)、朋友聚会(14%)相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设施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活等方面。博物馆与展览馆是社会当中对于大众文化开放与普及的最好与最生动的方式。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文化艺术中心及公园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体育设施和博物馆这样科普性质的设施有较强的需求,也需要公园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由于对电脑的普及,对影剧院的需求仍然强烈,这与现在学生的文化与感情要求相关,体现了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态度与诉求。

77%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文化设施有破损,其中11%的受访者认为破损严重 56%的受访者不太了解公共文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造成了一定障碍,并对以后设施的维护产生了影响,不利于设施的保护和利用。

34%的人通过听说了解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公共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利用,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文化娱乐要求,促进了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公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与此同时,对于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共有133人选择了“网络”的方式。一方面作为学生,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但同时也放映出当今中国网络的普遍率,越来越多人们开始选择用网络的方式获取信息。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正在变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刻不容缓。事实上,网络的确具备其他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特点:更快,更全。其他问题

管理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不少地方对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但创建完成以后由于后续投入乏力,管理不够到位,使得这些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运行机制不活。公共文化设施运行单位人事、分配、考核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无法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建议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

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是政府,政府需要在文化设施建设过程扮演发起者的角色,而群众则更多地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因为民间组织并为形成气候,对普通百姓而言,特别是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民间组织在当地公共文化的建设中并未使人民感受到其价值的存在。只有在政府的积极领导下,在各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当地公共文化的建设才能顺利得进行。然而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政府只能起方向标的作用,至于文化的传播还是依靠公众。建立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支出预算,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结合国家投入公共文化设施计划,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加强人口相对集中,文化活动氛围相对浓厚的社区和市区的投入比重,强化示范与带头作用,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资金加强重点扶持,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结合城市建设布局,规划建设一些文化娱乐休闲及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场所,并配备基本文化活动器材;开设一些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活动需求,努力建设面向公众、便于公众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局面。

(二)、强化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提高文化馆现代化水平。改善区文化馆文化活动设施、设备,落实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市区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及业务活动经费,强化活动场地建设,增加活动器材的配备,解决好现有器材不达标的问题,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尤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使之享受到便利的文化服务。

(三)、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和监督社区及行政区文化活动室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广泛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倡导和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加强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充分利用市区单位内部和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四)、鼓励私人建设文化设施

对于私人建设的文化设施,政府应给与相应鼓励,在器材上达标,鼓励其开放,服务于公众提倡应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制度,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发展趋势相适应,与建设相协调等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改善。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1、各频率人数所占百分比扇形图、所占百分比

3、所占百分比

4、各满意度所占百分比.5、百分比

6、百分比

7、百分比

8.各来源所占百分比

百分比

10.百分比

11.百分比

12.百分比

13.百分比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篇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作为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确定为邯郸市主城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高开区、矿区、工业园区内的生活社区。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社区中460名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的配套与使用情况以及24个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共发放460份调查问卷,收回460份,100%的收回率,其中有450份有效问卷,97.83%的有效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2.1.1 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总体现状

调查显示:邯郸市的社区配备了足额体育设施的只有23.86%,没有配备足额体育设施的有53.37%,没有配备体育设施的为22.77%,而人口密集的老居住区则有更少的体育设施,对人们日益增长的锻炼和健身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调查显示,目前邯郸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缺乏,体育场所相随较少,生活社区内健身场所人均使用面积远远到不到国家建设部门的规划要求。因此在体育锻炼的项目以及内容上也呈现单一化,锻炼人数也没有呈现团体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规模化和代表性。因此可见邯郸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严重匮乏以及社区普及化薄弱已成为影响邯郸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2.1.2 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类型以及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邯郸市内6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状况差异明显。有表1可以发现,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占有率邯山区优势比较明显,这主要是邯郸市高校主要集中该区,目前包括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内的部分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资源与体育设施,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三所高校自身的场馆设施尚不能满足教学与训练需要,所以每当社会群众进入校园内部健身时,时常出现因争占场地而引发的一些打架斗殴现象,给当地三所高校的稳定教学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邯郸市区其他各个辖区除矿区和工业园区对比明显,丛台区和复兴区以及高开区差距不到,单从人均数量上来讲,目前邯郸市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丛台区、邯山区。因此对比发现高开区的人均使用率相对较高。在其它体育设施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国家体育彩票或者福利体彩修建的一些健身场所。但是多数因为社区内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规划,造成这些设备布局混乱、维护不当甚至过快损坏等现象明显。同样在部分新建小区内这些设备也因功能性的限制,实用率较低,且缺少专业指导事故率和伤病率时有发生。因此这些设备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逐渐成为社区内的建筑垃圾存在。这些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入使用效果已经完全失去了推进大众健身的实际意义。

2.1.3 邯郸市新开发居住区体育设施状况相对较好

通过调查发现邯郸市近两年新兴商品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较好,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住宅小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尤其以极大国内知名房产的大型社区均比较注重社区健身场所的修建,这为入住居民可以就近参加体育锻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对于今后的新型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设,邯郸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优秀的社区进行宣传与推荐,使居民可以就近就便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推进体育锻炼更加容易生活化。

2.1.4 邯郸市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邯郸市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很低,表明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需求。(如表2)

由此可见只有7.49%的社区居民对所在区域的公共体育设施感到满意,而不满意比例则高达81.81%,在当前时期内这对于人民大众来讲,物质文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2.2 邯郸市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

2.2.1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收费问题

当前,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资源不共享、布局不合理是邯郸市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资源不共享,布局不合理等实际问题。即使在公共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部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并没有发挥它所应有的调节作用,这里面既包括向不对外开放的邯郸市体育场也包括门票奇贵的邯郸市游泳馆、邯钢游泳馆等大象场所。这些公共设施或是成为城市的形象建筑,只有在大型赛事或者重要活动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或是成为高档的消费场所。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市民来说,偶尔去去还行,若经常性的则经济压力太大。

2.2.2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维护问题

在这些社区体育设施中,很多设施器材没有起到应有的功效,主要体现在维护力度不够,一些居民根本无法放心地使用器材,从而使公共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样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既是在一些新建社区中安置的一些功能性较强的专业体育设施,往往因为不懂得怎么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却无从下手的现象,导致器材、场地的闲置。

2.2.3 社区体育比赛组织问题

因上述原因的影响,造成社区大多数体育项目多为自娱自乐型,很少开展竞技类的活动。条件好的会组织比赛活动,例如:针对老年人的门球比赛,年轻人参加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不过参赛的人只是少数。

2.2.4 邯郸市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紧张的工作对人们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需要,居民自觉锻炼身体,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多数人视参加体育锻炼为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多彩,看报、读书、看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正是现代人崇尚自由、追求自我的一种体现。人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觉锻炼的意识。年长的爱和老伴、退休同事、邻居等一起到户外空地、公园广场以及社区内锻炼身体。这类人群参加锻炼的比例最高,这与他们平时空余时间多有很大的关系。此外,伴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机能等各方面都在下降低,加大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增加了对体育健身的期望,而且在外经常活动还可以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目前,老年人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不过年轻人则喜欢和朋友一块在收费场馆或单位有体育设施的地方锻炼。由此可见,邯郸市很多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所选的方式、项目都是对场地器材要求低,有很少花费的,在个人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按个人喜好进行锻炼的。例如在邯郸市龙湖公园广场,夏天晚上的时候总有3~5处跳交谊舞、做有氧操的人。这种锻炼方式简便,只需一个音响设备,有一位动作熟练的人领着,就可以带动一大群人在一起进行锻炼。往往以这种方式进行锻炼的人群要固定一些,因为都是常住居民比较多一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休闲的过路人参与进去。

3 结语

积极投入,科学规划社区健身场所,地方政府切实把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工作加以推动和支持,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监督,强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体育锻炼场地硬性预留,同时加大对样板社区的推广和示范。鼓励相关企业更多地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中来。同时做好社区体育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的相关制度。既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好社区体育的积极性,又要增加社区体育建设在基层部门考核中的分量,进而大力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

社区体育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加大居民对健身常识以及健身器械的普及与使用,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树立社区居民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组织好社区体育锻炼、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能力,促进社区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协调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资源以及社区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体育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得到提高,科学使用合理维护增长体育设施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

[2]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篇3

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1]合理的公共体育设施运行机制能有效的改善体育设施服务效率与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还能带动居民的消费体制,促进就业。[2]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3]而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4]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以楚雄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期刊数据、文献数据库检索出近期国内外期刊发表过的有关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科研成果,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该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有效性,以楚雄市城区为范围,对其相关人员进行问卷发放,共发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100%。

1.2.3实地访谈法。实地走访了是文体局、州体育馆、企业单位、部分学校和居民小区等地的主管工作的相关负责人,针对楚雄市城区里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现状、管理、在职人员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访谈。调查收集了整个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相关数据资料。

1.2.4数理统计法。对所有调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出各选项所占比例。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楚雄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的供给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与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我国城市规范化的扩大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完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娱乐设施以其独特的价值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欢迎,成为城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数据分析,在所调查的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现状中,据文体局工作人员得知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的健身路径也将近80处,配置比例达到46.2%,除了建设规划比较早和住房改造过的一些地方没有配置,近年来刚刚建起的小区基本上都配备有健身路径,小区花园等。所有大小场馆中,所占比例较多的是室外篮球场,也达到了30.1%,一些企事业单位也相继配备了篮球场,网球场的配备则是单位上的占大多数,比率在所有公共设施中占11.2%,但室内场地则严重不足,乒乓球和羽毛球馆相对较少。

2.2现阶段楚雄市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现状

2.2.1使用公共体育设施人群的结构分析

表1 楚雄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性别、年龄结构(N=191)

性别年龄 男女总数比例排位

16岁以下1121.0%6

16-25岁42246634.6%1

26-45岁28204830.4%2

46-55岁20204020.9%3

从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当中,男性较女性多一点,而年龄段则是主要集中在16-45岁之间的人群较多,本次调查主要的针对人群不是学生,所以在这次的调查结果中16岁以下的所占比例最少,而46-55岁这个年龄段女性要比男性多说明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存在差异,应该予以激发。

表2 楚雄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情况(N=191)

性别项目 男女频数百分比排位

散步737214575.9%1

篮球2916453.6%2

乒乓球125178.9%8

舞蹈1262714.1%4

太极拳124168.4%9

器械类117189.4%7

從居民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来看,75.9%的人都愿意出门散步,其次参与人数最多的是篮球和羽毛球项目,舞蹈大多是女性群体的首选,篮球项目则是很多男性的爱好,参加乒乓球的人为数不多,太极拳和器械类活动也是市民的锻炼项目,只是参与人数不是太多。

表3 楚雄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情况(N=191)

选项频数百分比排位

收费体育馆3317.3%4

固定体育室内活动中心3417.8%3

公园、广场13972.8%1

健身路径6333%2

健身房、俱乐部3015.7%5

公园、广场、健身路径属于免费开放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而收费体育馆、健身房、俱乐部和固定体育室内活动中心有偿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根据表8对市民的调查情况反映:比起收费的体育场馆,市民更愿意选择免费开放的公园、广场和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只有少数的人愿意都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居民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比较薄弱。

2.2.2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

据文体局的工作人员反映,整个楚雄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近200多个,而等级大多停留在二级,只有少数人是一级、国家级。公共体育设施场所一般都配备有社区管理员,除了一些企业单位自行管理外,居民社区也是由社区委员和居民自行管理。不过还存在一些公共体育设施承包私人盈率的现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设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反映无人管理,无人修,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待提高,低收入群体见多,消费观念也有待转变,体育消费人群较少,使得场馆利用率降低。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数量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需求,严重影响到居民的健身热情。居民对楚雄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一般,说明楚雄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大问题。

3.2建议

(1)合理规划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需求;(2)完善体育设施管理制度、(3)发挥体育娱乐设施的多功能,发挥其利用价值;(4)有针对性的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根据他们的健身需求提供相应的健身场地,建设更多适合于老年群体或少年儿童的设施体系;(5)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视,加大投资与监管力度。(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章苗英.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4)

[2] 张祺 刘钰劼 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0(10)

[3] 申培新 河南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

[4] 闫华 蔺新茂 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 期第30卷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篇4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

l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基本态势

1.1.1政府、企业、农户投入设施农业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已经在天津市各级政府达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都旨在推进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从企业层面来看,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加大投资设施农业建设,尤其是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而农户也逐步意识到经营设施农业是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关注并参与到设施农业经营中来,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经营”的生动局面。

1.1.2设施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天津设施农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期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设施生产种类由单纯的蔬菜逐渐扩大到食用菌、花卉、果树等园艺产品。据最新官方统计资料,到2006年底,天津的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达到21 866.67 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1153.33 hm2,食用菌273.33 hm2,花卉40 hm2,果树440 hm2。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天津市的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猛涨到3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2.8万hm2,食用菌560 hm2。天津市的设施农业生产呈现出一年四季多茬次周年生产、多品种、多形式相互结合的生产格局。

1.1.3设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高档设施比重增大天津市在园艺设施方面,可分为3种类型,即:温室(简易温室、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和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包括智能化温室)、塑料大棚和塑料中小棚。天津2006年底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构成中,温室面积只有7 446.67 hm2,占总面积的34%;塑料大棚有4 566.67 hm2,塑料中小棚9 846.67 hm2,二者合计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6%。近两年,天津市大力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智能温室和连栋温室,使天津市高档次设施比重增大,设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1.4设施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调查表明,塑料中棚以复合材料为骨架,造价7 000~8 000元/667 m2左右,年效益在7 000—8 000元/667 m2,当年就能收回成本并见效;塑料大棚造价在1万元/667 m2以下,年效益7 000~10 000元/667 m2;简易温室造价约为6 000元~10 000元,年效益10 000元/667 m2左右。综合计算,种植业设施生产平均效益为7 820元/667 m2,平均投入2 263元/667 m2,其收益是种粮收益的26倍。2006年,天津市377万农民人均收入7 942元,人均可从设施种植中获得收益682元。可见,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1.2潜在优势

1.2.1设施农业发展的资本积累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市农业投入大幅增加。2007年,天津市财政支农资金达到26.8亿元,占财政年总支出的3.2%;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天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4.9万kW;农村居民家庭户均生产性同定资产原值为11 724元。同时,农民年收入剩余额越来越大,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剩余额(人均年收入一人均年支出)为4 643元,比2006年的4 113元高530元,这说明,农民的设施农业生产潜在投资能力显著增强。

l.2.2设施农业发展的市场优势天津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优势明显。首先,在本地市场,天津目前常住人口为l 115万,以蔬菜为例,按年人均消费150 kg计算,年消费总量达167.25万t,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53%。随着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建设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水果、花卉等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其次,在周边市场,天津市设施园艺产品对外多主要销往北京和东北地区,北京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注重农业休闲观光功能的拓展,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观赏服务性,这为天津设施园艺产品扩大在北京的销售量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但是,其设施园艺产品生产由于受气候、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远远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尤其是错季供给能力更为不足。相关资料表明,2007年东北地区仅对蔬菜的市场缺口就高达1 000万t以上,这为天津市设施农产品扩大在东北地区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再次,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通过天津口岸对日本蔬菜出口总值达17.14亿美元,可见,天津市设施农产品出口也具有广阔前景。

1.2.3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优势天津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日益完善,科技资源优势突出。(1)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全市建成蔬菜育种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现代畜牧技术、现代渔业技术、食品加T技术、花卉技术等一批工程中心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中心、设施农业技术工程中心正在积极组建。

(2)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专家大院、农村信息化工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成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五”以来,天津市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800多项,其中1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及市科技奖励,尤其在蔬菜新品种选育、黄瓜单倍体育种、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鱼病防治、生猪育种、动物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水平的成果,为天津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1.2.4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农业和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措施,成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2008年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天津

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强农惠农政策,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出台《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天津市种植业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为天津市在农业补贴、农民培训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依据,使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政策环境更为优越。

1.3主要问题

1.3.1农民自发投入设施农业建设比重小,缺乏主动性从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来看,设施农业建设主体仍是政府和企业。截至2008年底,天津市已先后累计投资建设各类种养小区5 000余个,园区化、小区化已成为设施农业主要生产格局。显然,设施农业园区、养殖小区不可能是南农民投资兴建的,一般由区、镇、村三级投入。农民更多的是设施农业经营者,这种设施建设与设施经营相脱节,极容易导致农民“弃种”而造成巨大浪费。

1.3.2设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意识不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与一般农产品市场相比,超市以其良好的购物环境、齐全的商品种类和较高的准入门槛而被人们称之为高端市场。但调查发现,在天津主要超市经营的数百种上架农产品中,本地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少,在主要超市的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到20%,有些甚至低于5%。在获得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中,能够进入天津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把培植和创造自有农产品品牌上升为政府的战略来执行,忽视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培植;(2)大型超市对农副产品进入的门槛设置较高,而农户或地方企业的“小农意识”又根深蒂同,满足于小产小销,导致双方之间在品牌农业经营方面出现脱节。1.3.3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经营高水平设施农业能力天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几乎占到了60%,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农民比重分别比京沪低10.47%和8.1l%,而大专以上的农民仅占1.81%。天津农村教育水平低于京沪两地的事实表明,天津市农民的科技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此外,2007年末天津的农业技术人员为3 075人,虽多于上海,但明显低于北京。

1.3.4设施农业建设补贴额度偏低,实现形式单一天津的财政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对新建节能日光温室补助0.7万元/667 m2,比北京低0.8万元/667 m。;对新建钢骨架大棚仅补贴0.25万元/667 m2,仅为北京财政补贴标准的50%。同时,从补贴实现形式来看,天津市设施农业补贴主要集中在对设施建设的补贴,补贴政策实现形式过于单一,容易发生农民“建而不种”等套取财政补贴现象。

2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2.1加快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高效、高产、生态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资源的硬约束,是解决人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必然选择。但是,设施农业受到劳动力素质和市场容量的制约,如劳动力素质越低,其面临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越大;在一定时期内,区域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时期内,市场容量的相对刚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长期性决定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的边界,不是发展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合理边界。因此,天津市需要重点考虑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因素,加快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使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2.2完善设施农业建设补贴政策,用足用好政府补贴

设施农业建设补贴无疑对提高农民投资设施农业积极性,快速增加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起到重要作用。从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补贴现状来看,补贴主要集中在对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现金补贴和建设物质(水泥、钢材等)补贴,但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建而不种”现象会时常发生。显然,这种投资设施农业主要是为了得到财政补贴,是一种明显的政策投机行为。导致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补贴政策实现形式过于单一,如果把设施农业建设财政补贴分散到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生产资料购买等等多个环节中去,会有效遏制政策投机行为发生。

2.3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提升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市场导向下,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等现代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和对基地与农户的带动,将设施生产理念贯穿到普通农民心中,逐步引导农民自主投资设施农业。(2)引导农民注册成立或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注册成立或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升农户经营设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截止到2007年9月,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6个,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有限,多为提供单项服务。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引导,规范合作组织经营,达到统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水平。

2.4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为设施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设施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路。从实际调查来看,天津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新建农业园区,配套设施都较为齐全,能够满足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但是对于农户自行投资的设施,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因此,要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加快实施“测土配方”工程,降低设施农业生产成本。设施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逐年上升,不仅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还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要通过开展“测土配方”T作,基本上掌握了新、老棚室的土壤养分状况,为棚室的科学施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3)农业新技术供给,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天津市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生产逐步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阶段,但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对于农民来说,设施农业也是“高科技”产业。因此,要通过派技术员、培训农民、提供新品种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新技术,满足农民经营设施农业的技术需求。

2.5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

在设施农业经营中,农民技能水平和市场意识直接关系到设施农业经营能否持续,农民增收效果是否明显。天津市在总结"351”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积极筹备开展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这为天津市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设施种养殖,尤其是新品种的种养殖,专业性较强,对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天津市在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契机,加快天津市农民经营设施农业的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设施生产技术培训、设施管理知识培训以及设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技能培训。培养对象应以农村优秀中青年为主,采用集中教学、现场指导和网络答疑等方式,以提高实用技能运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家政策、立足农村实际、善于驾驭市场的设施农业经营人才。

2.6发掘特色资源打造设施农业品牌,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

天津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凭借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天然成就了许多特色性的农产品。如蓟县盘山柿子、宝坻三辣、武清梅厂葡萄、宁河赵学西红柿、静海金丝小枣、东丽高档花卉、西青沙窝罗卜、津南实心芹、北辰大张庄镇太阳杏、塘沽海珍品、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大港冬枣等等,均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特色产品并具有品牌效应。因此,要深入调查、充分研究、认真规划、科学评估和深层发掘天津市的各类特色农业资源,选择一些发展潜力明显、生产数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各种措施,使之快速成长为名牌产品,进而通过品牌产品的市场带动战略,将天津的品牌设施农业推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致谢: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的刘欣宇、陈鹏、张明亮等同志也参与了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北京市大兴区农委王丽红博士参与了课题讨论,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巩前文,孙国兴(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300192)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篇5

作者:新疆特克斯县农机局 李蓉

近年来,新疆特克斯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努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县域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步伐。为全面掌握特克斯县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县农机局技术人员对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764户温室果蔬种植户3200座大棚的种植、现状、发展情况及存在困难等方面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120户300余座大棚的抽样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日光温室果蔬大棚产业及农机化发展概况

(一)日光温室果蔬大棚产业发展概况及产生效益

特克斯县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日光温室果蔬大棚基地已投入69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全日光节能温室3200座,11000亩。其中:2000—2001年新建温室1020座3600亩;2008年新建温室1100座3900亩,2009年新建温室640座1700亩,2010年新建温室440座1800亩。温室种植户已达764户(其中:本县农牧民占60%,外省市移民及招商引资工程引进大棚种植户口共占40%,少数民族占40%),新建的440座温室未投入种植,2010年前建的2760座温室大棚的90%以上投入生产,种植各类果蔬,以黄瓜、西红柿、辣椒、彩椒、草莓、西葫芦、西瓜、甜瓜等12个新品种果蔬为主)。在温室内大力推广了生物技术、黄板诱杀、滴灌、卷帘机、扫雪机等新技术,使生物技术、生物肥的使用率达到90%,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率达到30%,滴灌技术应用率达到40%,温室卷帘机覆盖率达到40%。2008—2010年,外销温室果蔬9600吨,产值2260万元,菜农平均每座温室年收入2万元左右,纯收入0.6万元左右,人均增收200元,成为特克斯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也是伊犁州日光温室果蔬大棚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

(二)现代农业机械在日光温室大棚中的应用与推广

近几年,设施农业在政策、技术及其它相关发展条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特克斯县农机部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特别是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引进推广了卷帘机、田园管理机和暖风炉等高效节能适用的设施农业配套机械,使我县的设施农业配套机械从无到有,并开始批量的装备。截止2010年底,特克斯县共引进推广设施农业配套机械1200余台,这些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装备和使用,有效减轻了使用和安装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为特克斯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在实地调研中,对卷帘机、田园管理机和暖风炉等高效节能适用的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在大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与常规种植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就田园管理机与卷帘机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以田园管理机为例:田园管理机可完成深旋耕、浅旋耕、犁耕、抽水、喷药、喷淋、起垄、复土、培土、开深沟、施底肥、除草碎土、偏培土、埋藤等作业,实现了温室大棚内各种耕作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截止2010年底,托斯曼日光温室果蔬大棚有田园管理机24台。其优点:

1.作业速度快,作业质量好。1台田园管理机每天能耕5-7亩地,是人力的11-13倍。同时耕作后的土壤细碎、平整、松软,改善了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使作物根系发达,扩大了吸水吸肥的范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效改善了温室大棚耕作土壤的生产环境。

2.减轻劳动强度。在没有装备田园管理机前,温室大棚耕地作业均采用人工进行耕整,劳动强度很大。引进推广田园管理机耕作后则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让温室大棚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3.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田园管理机目前每耕作1亩地收费80元,1人操作1天可完成耕作任务5亩地以上,而人工耕作每亩2人需一天时间,每人每天60元,计120元/亩。两者相比,可节省费用70%以上。机耕1亩地除去机手工资、油费、修理费,一般纯收入35元。按平均每天耕作5亩计算,耕作5亩地纯收入175元以上。

其次,以大棚卷帘机为例:大棚卷帘机是温室大棚专用机械,是现今大棚种植必需的机械装备和发展方向。截止2010年底,托斯曼日光温室果蔬大棚共安装大棚卷帘机1021台。其特点:

1.作业效率高,省工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根据实地试验测试,一个70米长的温室,人工卷放一次需要2.5小时,而机械卷放一次仅需用20分钟,每个温室每天卷放一次可节省0.3个人工日,每年平均每个温室卷放保温帘的天数约160天,每个温室每年机械卷帘比人工卷帘可节省66个人工日,每个人工日按40元计算可折合人民币2640元。应用卷帘机械,不但把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省去一笔可观的劳务支出或省出劳力来从事其他工作,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5倍。

2.相对增加光照时间,提高棚内积温,增产增收。由于机械卷帘比人工卷帘缩短了作业时间,能够做到适时卷放,这样相对延长了光照时间,增加了室内积温。根据试验记录,一般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1.5~2小时,提高温室内温度3℃~5℃。在同等条件下,可使蔬菜提前上市,并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实地调查,在同样情况下,一个标准温室(占地1亩左右)使用机械卷帘比人工卷帘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这样,加上人工节省劳力支出,每个温室每年可增收节支4140元。由于卷帘机的使用,使温室内温度显著增高,缩短了作物生长周期,促进作物早熟和促进农产品提早上市,可使作物提前上市5~10天,提高了经济效益。

3.减少保温帘磨损,延长保温帘的使用寿命。由于卷帘机卷放过程运行平稳,无绳索与保温帘的磨擦,可使保温帘延长使用寿命1~2年。

4.增强温室大棚抗风灾和雪灾的能力。由于安装卷帘机后遇大风与大雪天气时,卷帘机能够迅速将保温帘覆盖在温室大棚的塑料膜上,加上在卷放过程中压的严密,十分有利于抗风灾和雪灾。根据调查,2010年1月17日夜至18日中午,特克斯县境内普降暴雪,降雪平均厚度达30公分,温室区域内最厚积雪堆积达120公分,是特克斯县30年来极为罕见的一次降雪。此次暴雪极端天气,造成托斯曼温室基地13座温室垮塌,180余座温室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20座温室受冻害绝收,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温室基地的菜农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011年1月2日晚上,特克斯县遭受十年一遇的低温灾害,夜间最低气温从零下15度骤降至零下26度,许多因大棚草帘陈旧、保温设施不好的温室蔬菜遭受了严重冻害,此次降温造成150余座温室茄果类蔬菜(辣椒、西红柿、黄瓜等)绝收,300余

座温室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余万元。2011年3月15日夜间至3月16日中午14时,特克斯县遭受六级以上大风降雪天气,在提前预防的情况下,还是有268座温室防雪膜被大风撕毁,多数大棚草帘被大风掀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在雪灾发生时,凡安装卷帘机,使用棉被的温室大棚受灾损失均较小。

二、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日光温室果蔬大棚产业及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托斯曼日光温室果蔬设施大棚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特克斯县特色优势产业。但站在全县、全州的高度,设施大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建设资金不足,制约了产业扩张。托斯曼设施大棚产业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建棚资金投入大,建一个标准棚需投入资金8—9万元,其中:建棚费或承包费3.5万元,设备投入费用为5.5万元左右(卷帘机6000元、保温被14000元、田园管理机8000元、加温炉7800元、温室专用节水施肥滴灌系统3000元、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5300元、声波助长仪3200元、弥雾机2000元、杀虫灯、黄板500元及其他设备1500元),因绝大部分农户都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40%的大棚建设中仅有卷帘机、草帘、杀虫灯、黄板诱杀等设备,还有60%的大棚除了框架外,只有草帘一种设备,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同时,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由于缺乏长期的投资主体,无法解决大棚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问题。如大棚作物生长用水可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进行,因无资金投入,目前只有40%左右的大棚使用滴灌,还有50%采用漫灌等其他方式;85%以上棚内无用电线路;种植区的各条交通道路虽然铺有沙石,但路面未硬化,一但出现雨雪天气,各巷道全是淤泥、水坑等车辆无法行驶,使蔬菜无法外运,从而严重制约基地果蔬产品的销售。

2.重数量不重质量,制约了产品的品质效益。

短短的几年时间,托斯曼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已达3200座,其中:2010年前修建的2700座大棚均由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统一修建沼气池,但均不能使用;90%以上大棚均使用草帘进行保温(草帘使用寿命短2-3年,易损坏保温效果较差),只有5%左右的大棚使用保温被;40%的大棚安装了卷帘机;11000亩基地仅有24台微耕机;加温炉、温室专用节水施肥滴灌系统、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声波助长仪等等棚内设备基本为零。目前是棚多投入设备少,如何能提高果蔬产品质量和效益,同时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

3.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应用不广泛,推广力度不够。一是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不完善,整体配套水平不高,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科技含量低。设施农业机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目前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二是田园管理机的多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田园管理机数量少,由于该机的销售价格偏高,农民难以配齐各种农具;三是大棚卷帘机机械化程度和技术亟待提高。目前,基地共有3200座大棚,而大棚卷帘机仅有1021台(架)数量太少;四是国家给农民设施农业机械购机补贴及乡镇部门对农民科学技术服务不够。

4.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影响了产业效益。在调研中发现,在大棚基地120户农户中,仅有9名具有高中学历,其他大部分为初中甚至小学学历。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制约了先进农业技术的吸收引进,进而影响了种植效益的提高。

5.组织管理较为混乱,制约基地整体发展。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有日光节能温室3200座11000亩764户种植户,职、责、权不明确。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11000亩的土地所有权为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乡乡政府;3000多座温室大棚由四个单位与部门修建。一是全县各单位500余座大棚由县农业局牵头统一修建;二是全县八个乡镇各自修建了1500余座大棚;三是由县移民办为各省市移民修建了500座大棚;四是因招商引资工程从南疆等地吸引大棚种植户而修建了300多座大棚。虽然县农业局菜篮子办对这3200座大棚在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上基本实行统一服务与管理,但在生产、经营、服务、销售、管理等方面又出现了许多不良情况:每座大棚都有因天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补助款,这项资金不是每个受灾棚都能按规定领取到手,补助款发放不能一视同仁;各区域的大棚在遇到困难时得到解决的方式与及时、有效性也不同;在果蔬销售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异,有自销,有几户联合销售,也有通过合作组织进行销售(合作组织销售的果蔬品种单一),同种果蔬单价销售额差异过大,这就造成果蔬菜质量与销量都上不去。

三、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日光温室果蔬大棚产业及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托斯曼高效设施农业基地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投入相对少、见效快、周期短的高效农业,使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

(一)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措施、强化示范辐射作用,提高产业规模和水平。大棚产业要成规模、上水平,关键是要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职责,提供服务保障。

建议:要达到全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个基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规模化经营。

2.在扩大规模上,要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

建议:在该基地建设五到十个科技含量高、品种丰富、高产优质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棚,将其打造成农民及全县种植户参观学习和技术示范的样板。

3.在产业化发展上,大力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建议: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提升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产业保障水平。目前,影响设施大棚发展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问题。

建议:县政府进一步制定完善对重点优势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提高信贷额度,减化审批手续,解决资金难题,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农资金。在技术支持上,继续加强与农业局、农机局及县科技局等单位的联系,寻求技术支持。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三)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投入,提升科技含量。

需要加大各方面资金投入,提高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装备数量。目前农民非常需要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各方面都已经认识到推广应用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施农业配套机械价格还较高,一次性投资较大,农民自筹资金困难较多,尤其是种植基地的种植户多为本地贫困农牧民和外省、区的移民,他们本身的经济基础较弱,所以,购置能力有限。目前,特克斯县农机系统正积极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配套机械,但由于补贴额度的限制和补贴资金的不足,无法满足农民需求。

建议:

1.除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大设施农业配套机械购置补贴外,地方财政也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民购置设施农业配套机械进行进一步的补贴。

2.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选型、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随着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其技术适应性要求、安装技术要求、使用技术和维护技术要求都越来越高。建议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选型、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保证伊犁州引进装备使用的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发挥最佳效果。

3.需要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种类,积极引进新型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目前,国内设施农业配套机械的种类较多,除卷帘机、田园管理机和暖风炉等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外,还有二氧化碳发生器、温室清雪机、种子磁化机、超声波发生仪、电子灭菌灯、电子诱虫灯、电动苗盘(秧盘)播种机等。建议立项投入资金引进新型设施农业配套机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特克斯县设施农业配套机械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档次。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培育产品品牌作为一项提升产业档次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汽车售后服务现状分析 篇6

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的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类:4S店、养护快修连锁店、综合性修理厂、特约维修场、汽配城和路边店。主要采取第一种模式,售后市场呈现多种业态模式并存共生的局面。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客户群体,都有相应的优势和不足。4S店和特约维修厂,配件管理最为规范,服务环境和维修质量有明显优势,但是价格偏高,主要满足3年之内新车和高档车用户的需求和大修用户的需求; 养护快修连锁模式作为新兴的售后服务模式,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其业务集中在快修、保养和通用件的更换,主要满足消费者对便利性和专业性的要求。

汽车售后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某品牌、以致某车型的销售情况,成为激烈竞争中的致胜关键。这对发展中的市场更为重要。本文阐释了售后服务的定义及其影响,并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涵盖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等方面。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中国加入WTO、进口 汽车配额巨幅增加和关税大幅下调等利好消息,使各大汽车生产商对中国汽车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充满了信心。与此同时,汽车市场受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带动,销售形势日趋激烈,使造商和经销商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生产商为了争夺市场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正不遗馀力的扩张销售网络。

如果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深入的调查、解,结合国际市场以往的经验并加以详细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在繁荣的背后潜在的危机,一旦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对产品、品牌、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响。这个危机的焦点就集中在售后服务。

国内汽车行业售后市场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汽车后市场决定国内汽车行业的未来,主要观点如下:

1、国内汽车行业正在由政府刺激下,政策性市场转入市场经济竞争性市场,刺激性政策退出,明示政府认为汽车产销发展过快,不用刺激性政策,国内汽车产销仍然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市场竞争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2、国内汽车销售市场明显地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式资源性市场,即取得授权,拿到批量汽车这一重要资源即可赚大钱,实现较高的收益,随着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各地方政府限行限量的舆论不断强化,国内汽车销售市场正在实现由资源型市场,转向竞争服务型市场,包括销售渠道、方式,购车用车观念、方式,以及

制造商和经销商在经营战略、对策,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3、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由大环境决定和影响,将由市场销售量决定发展的阶段,转变为由后市场取而代之,后市场规模、水平、收益将决定汽车行业的发展,这是必然阶段,国际上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消费大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明这一点。

4、鉴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将决定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如交通环境、市场环境、城市环境、能源环保,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必然要影响到汽车销售和消费市场。

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市场,更能证明汽车后市场将决定新能源汽车的生存和发展。如不能形成新能源售后服务的强大网络,新能源汽车销售将从实际上讲不可能。

6、三四线市场、农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状况是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只重视先布点,先扩大销售量,然后再补后服务市场,这对不发达地区汽车销售消费将形成重大隐患。

因此从营销网络战略上考虑,必须把上述情况倒过来决策,即先扩大售后服务网点和网络,打下后市场的保障基础,再实施扩大销售的发展战略。

汽车后市场与汽车销售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由来已久,并没引起汽车行业的足够重视,在大环境重大影响条件下,已经到了高度重视汽车后市场的历史性时期,现在补课为时未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补课,将面临重大的市场损失和巨大的困难,因此完全可以说,汽车后市场将决定国内汽车行业的未来。

维修保养价格高技术水平差

特约维修站的维修和保养费用昂贵,配件价格高是消费者普遍的反映。据解,特约维修和非特约维修的价格相距很远,而且重要零部件几乎没有库存,有些部件一旦损坏需要更换,还要向国外厂家订货,以致维修周期长,费用高,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维修技术水平低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外表看,售后服务的外观形象和设备条件已非常现代化,并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实际上客户享受不到相应的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售后服务的技术力量薄弱,人员整体素质 差,先进技术检测设备操作使用能力差,在一些挂牌特约维修站相当普遍,仅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遇到疑难问题就一筹莫展。当车辆出现故障和进厂以后,不是通过检验程序判断故障所在,动辄就解体、更换部件;不按操作规程和程序,造成非正常损坏;缺乏职业道德,将客户没有损坏的部件更换,以换代修,失去维修的根本意义。

网络布局不合理

从售后服务点的位置、布局和覆盖区域来看,现有的网点太少,布局也不合理,有些客户不得不辗转往返几十公,跨城市、甚至跨省份才能解决车辆在使用过程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使客户享受不到方便、及时、周到的服务,与国外科学合理的售后服务网络分布是天渊之别。

销售体制不规

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同样商品的价格不同,同样车型的规格不同等不正常现象。通过调查解发现,由於经销商不同,有些获得授权,也有些为非授权,销售渠道没有规。对於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生产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在经销商中包括以前的境外代理商(如:香港、湾、澳门的公司)、国内代理商和区域代理商,由於进货渠道和管理费用的不同,导致价格不同。有些经销商还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把不适合中国使用条件和标准的中东规格及美国规格车型,在国内市场销售以获得高额利润。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为日后的维修、配件供应和服务带来极大的麻烦。另外,由於销售渠道的混乱,生产商无法全面掌握车主和车辆的基本情况,难以提供服务。

不同的客户待遇

由於工作关,笔者经常到国外参观考察,发现中国客户所享受的待遇与国外消费者相差很大。这主要集中在保修期限、索赔围、售后服务承诺、服务水准等方面。这与各家公司所宣称的“全球奉行统一的服务标准”大相迳庭。

通过以上几方面,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还存在很多漏洞,远远不到位,亟待解决。生产商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问题

售后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完全归咎於生产商和经销商,消费者和有关部门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对购车、修车程序和途径缺乏解;对汽车的认识比较少,不按车主手册规定的要求合理使用车辆,野蛮操作和错误操作的情况普遍;更不知道通过什麽途径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配套服务脱节

主要表现在管理设施差、燃油和润滑油品质差,行业管理监督不力,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和标准不健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不严谨、不完善,有漏洞可钻;指标没有量化和细化,缺乏可操作性。

汽车贸易服务领域没有开放

限制了生产商(主要是国外生产商)在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资,使消费者享受不到优质服务。

部分品牌生产商还没有重视售后服务,相对来说较为滞后。但有些国外生产商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出色,如丰田汽车公司和奔驰汽车公司,早在八、九十年代已致力在国内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现时已分别在国内建立74个和24个高标准技术服务中心,并且不断发展和扩大。

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将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生产商的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售后服务将会更正规,让广大消费者得到理想的服务

我国汽车服务业的现状

尽管经历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我国汽车服务业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它们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起步晚,基础薄弱

比较国际汽车服务业和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汽车服务业开始萌芽的30年间,正是国际汽车服务业开始走向成熟稳定的时期。当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汽车服务业随之起步的时候,国际汽车服务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经营理念,相比之下,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薄弱,汽车用户以政府机构为主,对于汽车服务的要求不能对汽车服务业形成足够的压力;改革开放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汽车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用户对于服务不抱很高的期望;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的汽车服务市场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完全自由的竞争机制,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缓慢。

(2)服务理念尚未深入普及

与国外汽车服务业相比,目前我国汽车服务业服务理念的落后是最大的差距。“以人为本,顾客至上”和全面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等先进服务理念,在我国汽车服务业内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深入员工心中,不能完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大家都在争取“与国际接轨”,都在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可实际上都还流于表面。很多厂商只重视生产,轻视服务,对汽车的售后服务投入不足,缺乏主动、及时处理用户意见的态度;经销商只看到眼前利益,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忽视了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没有真正发掘汽车后市场这个利润增长点,可以说是丢掉了一块大蛋糕。而政府的服务管理部门,在近几年才开始着手如汽车召回体系等的建设,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汽车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操作性差,强制性差,不能充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从业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针对汽车这种技术密集型产品,它对它的从业人员有着相当高的要求,特别是技术方面。在我国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很多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艺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尽管在近几年来,很多中高级技术学校开设了相应的汽车维修等专业课程,但是目前社会上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其技术水平还普遍偏低。另外,汽车配件经营者大量存在缺乏配件基本知识的现象,不能为用户提供专业咨询。对于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也是极度缺乏,如旧车交易服务业内严重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的具有资质的估价师,很多交易服务者都不能为顾客提供估价等深层次的服务。在服务企业的管理上,缺乏能够驾驭服务市场走势的领导者,管理手段依然是传统式的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率极低。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无法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要原因。

(4)技术水准有待提高

这里的技术指的是服务企业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设备,目前我国汽车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无法完全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缺乏各种先进的维修机械设备、电子诊断设备等,不能保证维修服务的质量。尤其在汽车美容装饰行业,“路边摊”还占有相当的数量,他们的主要设备仅是水桶、刷子、高压水枪等简单工具,其服务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美国驰耐普北京汽车养护服务中心的王经理在一次采访中说:现在国内大多数汽车服务店还在采用胶条补胎法,而他们已采用了美国泰克冷硫化贴补技术。采用冷硫化贴补技术,被补的轮胎在原伤痕处永远不会再出现漏气,而胶条补胎法只能直补,如出现斜钉子,就很难保证质量了。

(5)市场秩序混乱

在整车流通领域,尽管很多汽车厂商建立了厂商主导的销售服务体系,如实行特约经销制度,但他们还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监控经销商的行为,所以在紧俏车型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加价销售等行为时有发生。在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质量问题十分突出。调查表明,2001年我国正宗配件的市场占有率仅有36%,2002年为45%,假冒伪劣配件可谓充斥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在我国汽车流通领域,存在诸如加价销售等现象。在汽车维修服务领域,服务和价格的透明度很低,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在服务过程中,常常出现服务欺诈、乱收费、理赔不当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诚信”的理念还处在宣传教育阶段,要使从业人员真正做到尚需时日。市场竞争机制秩序混乱,特别是在汽车维修、配件经营等行业,由于从业者数量众多,竞争日益激烈,从业者实力相差无几,往往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以求吸引顾客,却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假冒伪劣配件大行其道,服务质量低下,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服务商本身也得不到多大的好处。

(6)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对于法制健全的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才提出“以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始逐渐弥补各个领域的法律空白,在汽车服务行业同样如此。在技术性服务领域,至今还没有关于维修项目定额、工时标准、价格标准、质量标准等统一的行业规范,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只能自行订立标准。在非技术性服务领域,同样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使得各地在服务项目的品种、收费、服务质量、纠纷处理等环节上得不到协调。在宏观政策的管理方面,政府对于汽车服务业的重视还不够,在很多领域还存在盲点。前几年影响较大的“三菱帕杰罗”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就是从那以后,“汽车召回”制度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最终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订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而国外关于汽车召回的制度早在近40年前就已出台。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篇7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在本文已经论述得较为清晰,但是还需要对研究的区域范围做出具体划定。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郑州市的行政区划为:“辖区6个、县级市5个、县1个。分别是: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 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 登封市。”[1]

根据研究的时间及条件等综合状况考虑,本课题研究的区域主要限定在郑州市辖区的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和管城区四个重点区域进行综合调研和考察。这样做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郑州市人口总数过于庞大,达到919.9万人,面积也达到了7 400多平方公里,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处理如此庞大的人口数据和空间地域调查;(2)限定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研内容和时间的深入多样性与充分性。

二、郑州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存在的问题

对于郑州市公共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主要依据相应的调查而得出的结果,问题的划分同样依据上述对公共设施设计的五种分类进行界定与研究。

(一)导视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或不足

这一设计缺陷在公共交通道路系统、商业场所表现的比较突出。例如,郑州市火车站是全区人员流动最快、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并且多数旅客都来自省外而非本地人。对他们来讲,乘坐火车到达郑州走出火车站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方位,而后是选择乘车路线。因此,火车站导视系统就应该为这些省外旅客提供易懂、明晰的方向与路线指引。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火车站导视系统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1.东、西广场出口路线导视不清、易混淆,导致少数乘客出站时选择了错误的路线,理应从东广场出口出站的等出站后才发现是西广场。出站后旅客是禁止返回的,这样旅客就必须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西广场返回东广场。

这一现象在调查者长达数十周的观察时间中发生的频率很高,调查者每周两次(周五、周日),每次观察半小时,持续调查15周。在30次的观察之中,调查者共统计遇到上述问题的旅客达到39人次。按此数据计算,火车站一天之内(如果按照12小时计算) 大约有31.2人次遭受这种不必要的烦恼(如果一天按照24小时计算的话,遭受这种问题的人数将达到62.8人次)。当然,上述数据统计结果会因节、假日时期客流量的猛增而有较大的提高。

2.迎接旅客时因导视系统设计不明确导致旅客与接旅客的人无法及时找到彼此的现象发生。首先,对于新来的旅客是极难明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而接旅客的人却用明确的方向给旅客指定会面的地点,这样就导致双方因无法确定具体的汇合地点而迟迟无法会面。

以火车站西广场为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虽然,广场上明确、醒目的导视标示很多,但多数都与售票厅与候车厅的内部信息有关,而在宽广的广场上却没有明显的标志设计;(2)接旅客的人熟悉方位和火车站的环境,但是对新来的旅客来讲,前面两种都是陌生的,因此导致接人的人给旅客指出汇合地点时,两个人都无法找到彼此。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不熟悉方位和导视系统的旅客无法找到合适地点与来接的人会合的结果。

在对上一种现象进行数据统计的同时,调查者也对此现象进行了记录。例如在2014年11月7日周五晚8:30至9:30一个小时的观察中,调查者共发现上述现象5人次。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发现每次下车高峰时段,总会出现1~3次“人接不到人”的尴尬情况。

(二)缺少辅助与保护设计

公共设施的辅助设计主要指的是借助辅助设计公共设施能够方便为绝大多数人使用特别是为弱势群体使用。如果忽视它,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将大打折扣。例如,郑州地铁一号线所有站点的出入口的自动扶梯中间都没有辅助设计垂直的黄色分割线(见图1)。在自动扶梯上辅助设计垂直的黄色标线的主要目的是:指导乘客在乘坐电梯时自觉靠右站立以预留出左边的空间通道为急需的乘客提供便利。

资料来源:调查者拍摄 。

这一现象,在各大商业街区、街头天桥、行政办公等区域的自动扶梯都缺少这种辅助设计。这种辅助设计虽然只是一个极小的细节,但是却能够说明整个城市人性化发展的程度与水平。

缺少保护设计的调查案例也有很多,例如郑州市很多公交车站站台就缺少必要的保护设施。展示地是郑州市汝河路上的一处公交车站,狭窄的道路、拥挤的车流与人流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见图2)。因此,有必要在站台临路一侧设计保护装置,以避免事故发生。像这样缺少保护设计的公交站台约占郑州市公交站台总数的85%以上。

资料来源:调查者拍摄,地点世纪联华汝河店站 。

图3是郑州地铁内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停车按钮,其位置处在站台内墙壁上,其高度约为160cm,大约相当于成年女性的身高(201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河南省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1.47cm)。这个高度对于12~16岁左右的孩子来讲是比较容易就可以触碰到的,并且会引发安全问题。例如, 2014年2月7日一位12岁的小女孩误按地铁紧急停车按钮导致地铁紧急停车,庆幸没有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2]。根据数据统计,十二三岁孩子的平均身高在145cm左右,当其伸直手臂、抬起脚尖,其触摸的高度绝对超过160cm。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安全设备设计的高度应该充分考虑避免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儿童容易碰触到这一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地铁车厢内位于车门内左侧的紧急制动阀门的高度设计同样出现了和上述类似的问题,其高度设计偏低(160cm左右)。而相较而言,武汉地铁的制动阀门高度和位置的设计则稍显合理,设计在了较高的车箱顶部位置。

资料来源: http : //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2/08/c_119239843.htm。

(三)可用性设计观念稍显薄弱

可用性设计主要是指“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为核心的设计”[3],可用性则是指“软件、硬件或其他任何产品对于使用它的人适合以及易于使用的程度”[3]。可用性设计要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与经验,具备易学性、容错性、效率高效性等特征。总体而言,可用性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科学,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易于为大众接受、使用、操作的设计产品。

经过调查发现,郑州市公共设施设计存在的可用性的问题如下:

1.忽视公众对公共设施的使用经验。例如,中原区万达商业广场观光电梯的操作界面(见下页图4)的位置设计在电梯箱体右壁的中后方,而一般电梯的操作界面设计在电梯门口的左右两侧。当乘客首次进入电梯以后会按照一般电梯的乘坐过程进行电梯的操作,然而,他会很快遇到找不到操作界面的尴尬处境。

资料来源:调查者拍摄 。

2.公共设施的设计存在着易视性差的问题。图5是西三环与汝河路交叉的街角公园健身器材上的使用说明标牌。使用说明标牌上的字体大小对于年轻人来讲非常合宜,能够看得非常清晰、容易,但是对于视力普遍降低的老年人(65岁以上)来讲则显得比较吃力。这种健身设备遍及郑州市的居民小区、街区公园,使用说明字体的大小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到郑州市众多的老年人能否便利阅读说明进而科学、安全地使用健身器材。

资料来源:调查者拍摄 。

3.使用过程存在困难与安全隐患。郑州市多数公园的地面都是以瓷砖铺装,这种设计具有审美现代性、易于清理等优点。但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调查者却发现这种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1)晴朗天气瓷砖地面易于产生强烈反光,造成视觉不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2)瓷质地面摩擦力小,雨雪天气易湿滑,对大众的安全易造成危害,特别是老人、孩子及怀孕女性。如紫荆山公园、西三环街角公园等等。

三、郑州市公共设施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公共设施利用效果除了与其自身设计的合理程度直接相关以外,还与公众在使用公共设施时的使用方法和过程是否得当、正确相关。同时,城市公共设施能否满足公众的使用需求,还与城市的管理者———政府机构———是否尽职尽责地完成对公共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与更新等工作息息相关。

通过相应的调查,调查者发现郑州市公众在使用公共设施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公众的公德意识较为薄弱; 前述所举的例子《小女孩误按地铁紧急停车按钮,郑州地铁紧急停车》即为一个典型案例。此外,调查者在日常观察中也同样发现错误使用公共设施、损害公共设施的公众人数的数量也不容小觑;(2)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者在管理公共设施方面存在着滞后和缺陷。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郑州市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但是,根据长期的调查结果发现郑州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应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导视系统设计不明确;缺少辅助与保护设计;可用性设计观念意识薄弱;部分公众的公德意识存在缺陷;公共设施管理滞后。

郑州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分析 篇8

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是户外空间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它不仅是连接人与环境的重要文化要素,也能展现不同城市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通过以郑州城市公园中的公共设施为研究对象,调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的现状,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郑州市;公园公共设施;景观设计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满足物质方面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主要的户外开放空间,城市公园不仅是市民首选的休闲游憩场所,也是展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环境的重要窗口。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要素---公共设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让人们在户外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人性关怀,如何让一个城市更好地满足市民大众对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如何让一个城市从细节中体现其文化特色,全面展现城市风貌等问题成为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一)城市公园的定义

公园设计规范中对公园的解释: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二)城市公园公共设施定义及分类

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是将环境设施的设置空间限定在城市公园这类有场域限制的户外公共空间中,为游人提供满足户外活动相关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具有其他类型的城市环境设施所应具备的功能及社会价值,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规划和设计定位。

主要包括:休息设施系统、游憩设施系统、卫生设施系统、照明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商业设施系统、管理设施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系统。

二、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现存的问题

(一)从功能角度分析

功能性是公共设施具有的最基本属性,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设施、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然而有些公园的公共设施因为缺乏合理性、整体性的设计,导致城市公园在设置公共设施后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户外环境中,公共设施需要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不只是大多数人的需要,特别是要为残疾人、弱势群体、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的户外活动设施。只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真正需求和心理感受,才能设计出适合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怀程度。

(二)从审美角度分析

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而且还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公共设施作为公园景观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其中每一个座椅、路灯、雕塑、甚至包括信息牌,都要展现出艺术性。如果设计缺乏美感,造型粗糙单调,对于城市公园环境和城市居民来说,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园整体的景观效果,也满足不了大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三)从人文角度分析

现在的很多城市中,城市公共设施往往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设施的生产过于批量化,导致公共设施的设计无法展现这个城市的特色,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和城市的文化相融合,更不能提升该城市的形象。成功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是与该城市文化相融合,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脱离城市文化而独立存在的。

(四)从设计角度分析

公园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代商业迅猛开发下,公园公共设施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导致我国公园中常用的公共设施与公园整体环境产生不协调感,这往往成为公园整体景观中的瑕疵。通过调研发现公园公共设施整体缺乏对城市环境、地域特色的体现。表现为设施风格各异、色彩各异、新旧共存, 设计风格不统一的特点,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园整体的景观效果。

三、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建议

(一)系统性的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导致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设计和实施往往滞后于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这样就会出现城市公园环境设施与所在环境产生明显的脱节,不能和周围环境、建筑风格相协调。对此,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设计应该力求与公园景观环境设计同步进行,使设施更好的与所在环境相协调,更加完善城市景观效果。

(二)艺术性设计原则

城市公园公共设施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应该起到美化周围环境、供人们观赏的作用,它体现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我们可以通过对造型、材料及颜色的合理搭配,来提高原有城市公园中公共设施的审美性。

(三)地域性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是体现城市文化的载体,地域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主要是涉及到了环境背景和历史背景,前者指的是地理条件,后者指的是时间。因而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应充分考虑郑州当地的环境背景和历史背景,通过造型和材质的选取来体现出郑州市的发展和地域文化内涵的特征,来体现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四)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要满足单一人群的使用,更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每一个公共设施时,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还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达到在以人为本的经济利益前提下,满足舒适、环境优美的各种不同要求。

(五)合理性的设计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务必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设计中,合理性是一个多方面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来自单方面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使用材料的选择、设施摆放位置选择、设计风格的选择,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体现人性关怀上,根据不同公园的功能、人流量、主题风格来选择相应的材料、摆放位置等,既要保持设计风格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又要展现出不同公园的主题特色。

四、结语

我相信,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计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户外生活品质要求意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设计。虽然它只是整个城市景观中的一个设计元素,但是却起着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公共设施,通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客观的去发展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谭巍.公共设施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

[2]安秀编.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7.

[4]邹立坤.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上一篇:春运的作文1200字下一篇:高中关心为题记叙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