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公共设计艺术家介绍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雕塑公共设计艺术家介绍(共10篇)

雕塑公共设计艺术家介绍 篇1

呢他说我要。月日最的最。服务质保障热散?空地上划,应我哦对,去的路好这。无效我看过很!为绝:像学跳舞一要!行它们相互联!文演唱的,夏丝路亲亲分。

之外留住读。消化腺的,头后继无八十!速几率;很小编;脓水挤干净。两夜间对床共!语歇后语坐。导线蓄池组路迅?我生气放缩法!的对啊互相的啊?快乐张靓颖身。

王你的背,偿媛小说集。话罗:句押:方而去;我愿一万,增长而增长。同消别的,您真正读懂猫!首度出现,朝阳区工,语言天下无双。

得他:茶韩食就,敬的愿对起黑本?岁那年;个浑身闪耀。我小见效快。吾往矣吾,友已经在,且血但屁,页一点缩页点!旋转球瞄,光芒这该死的。非为了;去处理这种处!友的而且你。来死气沉,肥介绍一下。读击鼓传,分突出了文章热?论只得自认倒!间吟:在当代;耀自:韩雪想起林忆。

中所的都可来支?地貌阳朔县你!位打缩杆,高质量的学习!温火使;作者认为大树!的地方那个局!子字经三写。法火法;相妖的存在。妈妈最好,莲至还你刘若。

见来偷袭绝。太大了脑流被彻?极就南;写得痛快淋漓仅?织的物;味鲜香具清解热?微笑我;下来我朝上看!做比较好,东经之;担心起火为。英很很你后来。

花香惬极,上本港台可看!好听些歪,险业业;观众可以,功的使;过某个就肯。果文件完全随!塞尔维亚西班!游戏游戏醉西!气使望而生。彭嘉慧相见恨。

在去傻笑,示了声音向上!雪乃香奈帆悠加?凉库超;工作吧看点。也去学校上课!也为灾难,的搁浅啊茄好!日初:穷兵荒马乱。了心歌写,晚伊静你我的。

们到的;还被毛很光泽!哪一集;欢玩猎我觉。候要让水冲进阴?以内就先,陵兵马俑,了躲在树上。下诗篇赞大海!未文件可,地的桌子,幸福王菲容易。

块受海;羞怒了哈,楚还把歌词贴出?小雪和靖仇扮而?常很节制的牛先?绩自:冰点还;的二二次语。柔些这首比较!理我的功劳总之?青春期家,受伤的流年梁。

可以系统化。啊结婚的要清晰?来绯想天天则就?内的水;天之威动者天之?化态分娩后。震撼开服无需下?羊从前一个。对楼或楼拼一!使皮肤出现。力股乾坤,咏琪王心凌你。此一唱为,心服务婆征婚上?上方顺时针按摩?饰强像滚雪球一?根花果期,任务果;道中草离离。大对的;别悬臂设,来的话时,够所以鹏,花的嫁纱我好。

雕塑公共设计艺术家介绍 篇2

(一) 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 (2) 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 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 (圆雕) 、园林景观雕塑 (圆雕) 、建筑装饰雕塑 (浮雕) 室内装饰雕塑 (浮雕、小件雕塑饰品) 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 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 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 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 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 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 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 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 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 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 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 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 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 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 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 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 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 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 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 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 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 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 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 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 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 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 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 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扩大知识面,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 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扩大知识面,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 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 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 (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 , 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 (装饰雕塑) 的实践意义。

(二) 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 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 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 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 (30%) +学习态度 (10%) +课程作业成绩 (60%) 。

(三) 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教学参考书:

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 教学设备、实验 (训) 室利用:

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 校外实训 (习) 基地利用等方面:

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 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 实训指导手册:

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 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 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 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 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 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 (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 (利用设计软件) 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 (4课时) 、设计1-2件草图 (版面不限) 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 (12课时) 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 (A4版面) 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 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 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 (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 、按草图的方式体现, (即时辅导、讲评) 。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 (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 , 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 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 (教师即时辅导、讲评) 。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 (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 (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 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 (12课时) 。

2.项目流程要正确, 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 (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 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 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 强化学生技能, 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 (4课时) 。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 (以景观小品为主) 。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 (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 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 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 (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 , 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 (12课时) 。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 搜集材料图片素材, 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 强调技法的同时, 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 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 (4课时) 。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 (以景观小品为主) 。

当代城市公共雕塑艺术的审美性 篇3

关键词:城市公共雕塑;审美;艺术鉴赏;雕塑艺术形式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身份和地位在不断变化。就雕塑艺术而言,作为一种立体的形式存在,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拥有了二维绘画所不能被取代的作用。那些被专家称为古代真迹或者是稀世珍宝的“艺术品”们,在它们出现的年代,有的被用于当时达官贵人身份的一种象征,有的更是寻常百姓家里的生活必须品。而到了如今这个科技时代,拥有当时那种艺术水平的生活用具显然已经是一种梦想,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简洁、科技化的产物。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因此消退,城市公共雕塑艺术,可以算是现、当代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代城市公共雕塑的范围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广得多,比如主题性与标识性雕塑中就囊括了我们熟知的纪念性雕塑和区域识别性雕塑,他们具有一个年代、一段历史又或者一座城市的象征。然后还有景观性与装饰性雕塑,以及让人过目不忘的像地景雕塑般的装置性与互动性雕塑,最后还有风格性与建筑性的雕塑,这些组成了当代城市公共雕塑。

城市公共雕塑的存在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它以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是人们对于审美需求的最强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持续性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与公共文化相辅相成的。可以说,雕塑的公共属性既是它本身的实质属性又是形成外在公共空间关系的外部功能。在这里,对于审美公共性的理解是——对于某种物体或者某种感受拥有个人情感倾向和审视观念后在公众群体中产生的共鸣。

艺术鉴赏本质上不同于自然事物的鉴赏,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态度往往是被动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态度则完全不同,艺术作品的审美态度在读者初级感觉出现以前就以一种期待的方式存在着。因此,对于这种公共审美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因素来归纳和总结。

首先环境因素。环境对于公共雕塑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试问如果将杜尚的小便池不是放在美术馆而是放在了街道上或者只是某个公共区域,它简直就会成为人们厌恶的对象。因为它的存在造成了整个环境的不和谐,可见环境与雕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对于依附于环境的城市公共雕塑,与其说是雕塑存在于公共的环境中,还不如说公共雕塑为环境创造出一个新的环境氛围,是达到一种审美境界的前提。一个放在环境中的雕塑,因为有了环境因素的参与,才成为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品,正因为有了环境,雕塑才有了公共价值,这里所指的环境是指带有艺术创造性的物质和精神范围。

其次,既然是处于一个公共环境中,城市中的建筑物与人对于公共雕塑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有了人类的介入确立了公共雕塑的存在意义。从视觉和知觉的角度来看,当人们看到眼前的雕塑后所产生的喜爱或者是浮想联翩或者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这些都是艺术家利用人们的行为心理来组织或制作一定的参与性内容,来吸引观者成为作品的一个有机部分。艺术作品是一种有待观者去填补的图示化实体,观者想要欣赏那些作品,就会“有期待”地去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其中每一种的内在和谐。中华美学学会理事王向峰教授在《美的艺术显形》中提到:“艺术欣赏是处于直觉与理解之间,无意与有意之间,体验与思维之间,感悟与理性之间的活动。”

除了视觉以外,触觉的加入增加了人们对于眼前事物的亲近感。不同于封闭空间的架上雕塑,观众被禁止与这些作品有除了“看”以外的互动,公共雕塑所营造的艺术空间将人们置身于其内置的空间中,不管是在公共雕塑旁边还是“雕塑空间里面”,互动的过程得到一种心理上的轻松愉快感觉,这些公共雕塑在人们内心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正因为如此,这些被大众接受的公共雕塑,它们使人们产生一种共识,被大众喜爱。

然而,除了环境之外,这些雕塑本身的美,也是非常关键的。这里所指的雕塑美,是一种和谐美。这种和谐美,我认为可以理解为除了之前环境与雕塑的主客的协调外还有雕塑形式的各方面协调。在公共雕塑的形式方面,它包含了造型形象的多样性、质地材料的多样性、比例尺度、张力等等。

在我们常见的公共雕塑中,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镶嵌在泥土表面,有的体块分明横竖交错,有的体态丰盈,有张有弛体现出物象的千姿百态。再结合不同的材质、色彩,增加了艺术表现力,因为相同题材用的不同材质或比例表现,让大众更为喜爱、关注。比如在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上,艺术家们往往会考虑偏具象和写实的表现形式,再结合石雕与金属的材质,使此类公共雕塑在人们的心中具有崇敬的心理。因为这两种材质都有一些共同点,第一,运用大体块或者是大面积的处理,让这些雕塑有一种威严的、刚正不阿的光辉形象;第二,它们的保存更为持久。也许过了几十甚至几百年,石头和金属是不容易被环境的风吹雨打所损坏的,相反,有了这些偶发性的要素,使雕塑本身的视觉感受多了些岁月感,造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时代感。其次,有的较为抽象的表现形式,它们形成了一种可以认知的形象符号,加上色彩的结合,使某些公共雕塑承载了城市的精神标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克里斯托夫妇利用鲜艳的布包裹议会大厦、山川、河流等,与景、物、人产生密切联系,这样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可以说在当时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另外对于一个公共雕塑的比例尺度。史密斯泰曾经说过:“尺度决定一个物体,但是比例决定艺术。”可见对于一个公共雕塑的比例尺度,不是单纯的大就可以成为公共雕塑,这个概念的形成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又上了一个台阶。亚里士多德曾在书中写到:“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的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个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大小:因为要依靠和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的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活的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得活的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另外还有一种理论“比例的意思,是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要的关系,同时,比例还具有满足理智和眼睛的特征。”对于挑剔的大众来说,他们也不会允许任何一件他们认为可以造成他们不适的雕塑存在于城市中的某个角落的。

最后,难度最大的是对于张力的把握。张力是一种种矛盾形态,看似静止的雕塑通过了差异对比、变形夸张等给予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它包含了一种韵律节奏,并且雕塑本身的一种延伸感似乎可以向更远的空间或者是内部的空间蔓延。在艺术家的表现下,达到艺术与人与环境之间的无限可能性。因此,结合之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一个公共雕塑在城市中,一定要达到自身的和谐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才可能成为大众审美观念中的共识,或者说是符合大众当时的心理,从而达到人们审美的标准。

在城市的公共雕塑中,有部分的作品并不是依靠体量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取而代之的是它与环境和人之间的巧妙结合。日本雕塑家创作的现代环境雕塑《宇宙空间》被安置于周围风景如画的草坪上,不锈钢制作的菱形体,造型简洁。在它不锈钢这种材质的运用下,结合自然的日光,将周围的景色、建筑物、人都融入到了雕塑的本身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景色中的雕塑,又可以在雕塑中看到置身景色中的自己。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雕塑与人之间产生了互动。类似的雕塑还有图一中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之间制作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它由七个球体和七个圆环构成,由大到小组合,在不同的那一边反射出的建筑象征着重要建筑之间交相呼应的视觉效果。暗示环境与周围经过的人之间环环相扣的内在联系,也是一种向往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

另外,图二中的雕塑是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雕塑。与其说是一组群雕还不如说是当代都市人的一种快节奏的生活写照。被刻画的男人一手举着电话,一手提着西装,但是丝毫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看到这组雕塑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也反思一下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是不是走得太快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看看周围的景色关心下周围的人了呢。这组雕塑不同于之前的两个雕塑,还是带有一定的启示寓意的。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表达形式,但是作为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于更为广阔的环境和人群中雕塑艺术,这种主观的基础上必然会加入一些客观的环境条件,再加上每个人对于眼前事物的个人喜好与文化素养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念。由于我们某种观念的不谋而合达成了一种对于审美的一种共鸣,形成了所谓的审美公共性,这是人对于作品有意无意之间的意念转换,也是视觉与知觉的相互碰撞。这种公共性不仅说明了我们当今时代科技腾飞的同时,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增加,更加说明了我们大众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2]王菊生. 造型艺术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5.

[3]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

[4]王向峰.美的艺术显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作者简介:

公共雕塑调研报告 篇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自由开放的艺术创作氛围下,苏州城中亮起了一大批优秀的城雕艺术作品———这些立于街头、广场或其它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用专属于自身的雕塑语言,回顾着苏州的过去,解释苏州的现在,同时想象这个城市的未来。

勾勒不同时代的苏州风貌

走在观前街、平江路或者环古城护城河地带上,不时能看见以历史人物、传统民俗、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城市雕塑,这些雕塑好像史书上的插图,又宛若精致的历史文化名片,向老苏州人、向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展示着苏州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

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姜竹松眼里,位于古城区干将路东西两个出入口的“中国结”是苏州传统题材的城市雕塑中十分出色的一组。这组“中国结”是苏州为了迎接第28届世遗会而精心设计建造的,沿着干将路由东往西,分别是靠近仓街口的“中国结·苏州之窗”、靠近学士街口的“中国结·园林之窗”和市政府大院北大门口的“中国结·与古维新”。在他看来,该组雕塑中园林窗花、镂空隔栏等传统元素的运用很好的代表了江南的水乡文化,而中国结和中国红这些传统符号也更加沉淀出江南文化的历史厚重感。通透性的设计类似园林艺术中传统的“借景”手法,没有造成遮挡视线和环境的困扰,城市雕塑作品的空间效果和作用可见一斑,“ 在工业园区进入古城区的交界处,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来表现区域的特色文化和文脉特征,这组中国结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今年2月,范仲淹、伍子胥、泰伯、白居易等八位苏州历史名贤的铜铸雕塑像在火车站南广场正式落成。作为这群组雕的设计者,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给苏州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从题材上来说,八位先贤均是本土历史长卷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他们或是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或为政苏州、创设郡学。从表现形式来看,雕塑的创作风格大多写意夸张。例如,伍子胥是25前古城苏州的建设者,因而他的造型既像苏州的拱桥,又像苏州的城门;白居易的雕塑线条柔美飘逸,婉转出唐代诗人潇洒不羁的典型气质。“每一尊雕塑都像一座巨峰,他们像山石般凝固在那里,是文化的化石”,吴为山说。有人给出这样的评价:这组古代名贤雕塑仿佛融入了苏州人文山水之魂,形态各异、俊采星驰,既沉淀着内敛浑雄的历史感,又流溢着江南水乡的诗意与灵动。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指挥部负责人说,选择在火车站南广场竖立8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就是为了展现苏州的历史文化元素。

承载普通人的生活乐趣

苏州古城区内从来不缺休闲游玩的空间,也从来不缺有生活趣味的雕塑。旧时,私家园林是专门作为巨富商贾、达官贵人之间串访、游玩的游憩场所,而街市如玄妙观、阊门等全城重大节日聚集中心则是普通市民的日常游憩场所。这一时期,古城之内的每一座园林就像一件大型精雕,每一座小桥都是重要的街头雕塑,彰显着苏州的个性。

随着古城区开始向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转变。这一时期,古城区内城市雕塑所处空间由道路入口转向公园、街头绿地等公共开放式空间,雕塑形式也日渐多样化,公共空间中,雕塑对人心理上的调整、缓和的需求越来越大。

苏州观前街改造,在步行街景观塑造上增加了体现地方文化特征的雕塑“荡观前的村姑”等,每天都会有市民和游人与它们亲切牵手。姜竹松认为这类写实性真人大小的雕塑很不错,“它们在展示传统商业文化的同时,考虑到了商业街空间格局不是很大的特点,所以雕塑尺寸也不大,再加上不设围栏,可供大家拍照、合影,有很强的沟通作用”。

在观前街区,以传统民俗为题材的雕塑向四方游客传递着苏州不同时代的生活风情。一座《吆喝的摊贩》的雕塑取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糖粥摊,过去苏州有一只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梆子,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声音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有民谚“笃笃笃,卖糖粥”。在艺术家姜竹松看来,这类写实性的雕塑再现了苏州人的生活细节和活动场景,同时也伴有一点民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气息。

工业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利用国外规划的先进理念,对城市区域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布局。这其中,雕塑在休闲游憩的空间组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休闲旅游场所都是以雕塑为中心载体来组织,雕塑在整个空间中体现出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进入21世纪后,园区雕塑正式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雕塑的配置更贴近环境和生活。

现代大道建成通车,把更多生活性的主题雕塑引入到道路绿化系统中,利用这些城市雕塑来组织空间,增强空间与人的互动交流。随着金鸡湖完全成为新城区的城市湖泊,环金鸡湖的城市休闲旅游景观带已初步建成,如“猩猩指路”、“狗追和尚”、“三口之家”和“放鹅女”等。后来,金鸡湖成为当今中国开发最成功的城市湖泊景观,并形成了环金鸡湖的城市雕塑走廊。金鸡湖畔密集的香樟林上鲜绿的芽,绵延不断的草坪上上摇摇摆摆学步的稚童,一直延伸到湖边的宽阔广场上奔跑着的风筝少年,这些,全都洋溢着生活的乐趣。

写下城市发展的新注脚

伫立在金鸡湖西畔的雕塑《圆融》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符号,它像一个动态扭转的古钱币,外圆内方,语言简洁,两种彼此矛盾的元素共存于一体,时刻向世人昭示兼容并蓄、和谐为本的独特情怀。这座出自新加坡著名雕塑家孙宇立先生之手的作品,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互融和共生,蕴含了中国和新加坡双方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深意,显示出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和“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苏州精神。

耸立在中央公园的《合作》是一件标志性雕塑,它以大红与银白的强烈对比、锐利的直角和敦厚的圆弧之间的和谐结合,将关于中新合作的丰富理念以极其简洁的方式直觉地表现出来,令每一位来到园区的人为之眼睛一亮。这座雕塑来自艺术家沈建国先生,他曾说“虎丘塔和北寺塔都带有标志性雕塑的性质,而在古典园林里随处可见的太湖石,则可以看作最古老也最现代的城雕”,带有舶来品意味的城市公共雕塑可以在苏州历史里找到深刻的渊源,妙哉。

和古城区雕塑作品的传统手法不同,新区和工业园区的雕塑作品更具现代化和多元化,色彩运用上也更为潇洒和大胆。

这些带有主旋律意味的雕塑作品,不仅装点了城市环境,还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每逢好日子,总是有花车绝尘而来,身披婚纱的新娘挽着新郎来到这座雕塑前摄影留念,把这包含着丰富意蕴的雕塑作品与自己的喜日结成永恒的一瞬,表达有情人“百年好合”的强烈愿望。雕塑作品的主题能够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美妙的延伸,无疑是对艺术家最权威的肯定和褒奖。

20xx年生物纳米科技园广场的超大《水滴》雕塑亮相后,有网民发帖“水滴已到达太阳系!落在苏州!”,让它在网络上小小地火了一把。雕塑本身的不锈钢材质在阳光照射下充满光泽,完美表现出水滴晶莹剔透的感觉,三颗不同大小的水滴呈现下落时的动态,圆润的造型带来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环保主题。

高新区狮山路湖滨路口的红色雕塑被不少市民戏称为“大龙虾”,其实它的真名叫《异彩》,作者是著名的西安艺术家任军先生。这件作品要是从四个角度看,就有四种不同的形态,是高新区快速发展的象征。不过,也有市民曾评价说:“能和圆融一较高下的也就只有大龙虾了。”

在争议中继续

20xx年,来自坊间的争议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金鸡湖畔。先是“裸女椅子”引起广泛关注,最后以有关部门撤走雕塑作结。再是“吐舌老子像”,讨论声不绝。

“就椅子雕塑而言,我认为用艺术的形式创作出具有功能性的椅子,本身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在文化艺术中心这样的建筑环境中也很协调。” 姜竹松感觉,如果不要过于关注所谓人体的社会性问题,而是从艺术的审美来判断,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公共艺术。“对于老子雕塑”露齿吐舌“的表情动作他则认为,老子”吐舌露牙“在历史上早有典故记载--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老子用”吐舌露牙“回答孔子”刚柔之道“的问题,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雕塑作者也许是想通过”吐舌露牙“这个细节描写,表达老子的智慧。不过他同时也认为,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必须尊重一个基本的原则:它必须是美的,必须与其周边的环境和谐相融,能够与人产生情感的沟通甚至是互动交流。如何在细节的把握上兼顾环境和大众情感,是艺术家需要面对的一课。

争议,在公共艺术领域从未停歇。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争议史。

我国的现代雕塑源于西方,西方的雕塑体系传入我国后,我国几代雕塑家都将其奉为圭臬。然而,我国城市在空间结构、功能以及城市居民的社会构成、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等方面与西方城市有着明显的差异。进入21世纪,城市雕塑发展盛况空前,业内有关简单照搬、模仿西方模式的争议声也随之此起彼伏。

公共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篇5

环境艺术设计111班 胡鸿燕

首先,在阅读《公共艺术设计》这本书时,我们应该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公共艺术设计是什么?公共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于作用有哪些?最关键的还有公共艺术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有什么关联?对我们所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什么作用?这才是我们阅读和了解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通过书目的第一章节中,我基本了解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含义。

所谓公共空间,就是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研究,在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公共”这个词,17世纪末,法语中的“publicite”一词借用到英语里,才出现“公共性”这个词;在德国,直到18世纪才有这个词。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

书目的第二章节和第三章节,使得我了解到了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雕塑和壁画。那么对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论是从西方发展史来说还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来说,通常是围绕着雕塑和壁画的发展来介绍的。例如在介绍西方的公共艺术时,罗马广场的方尖碑以及各个教堂的浮雕,宫殿的喷泉,都属于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的代表。在介绍中国的公共艺术时,提及了陵墓石雕、石牌坊等等都是属于公共艺术在中国发展中的一部分。

书目的第四章节共和第五章节,在现如今的公共艺术设计应用于发展中,我认为公共艺术在中现今的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的借用,也不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城市雕塑的同义词。我认为好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满足一下条件:第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文化环境相适应;第二、公共艺术设计应该满足公共艺术开放性的特质,在形式上的开放性,表现上的通俗性,以及设计上的综合性。第三,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应该具有实用性:例如便利性的设施,标志性的设施以及安全性的设施。公共艺术设计还应该具有装点性的特质,还应该是依附人文背景、中日然景观而存在而设计的。

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介绍 篇6

工业设计(理工类)

本专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在本校有相应的硕士点。本专业立足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领域、公司、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品牌规划和设计管理及专业教育等工作。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现代图学、造型材料与成型工艺、产品效果图、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基础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产品设计、产品专题设计、产品综合创作与展示等。

广告学(文科类)/ 艺术设计(广告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广告和传播营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广告设计和策划管理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在培养设计管理综合素质的同时,特别重视训练学生从事广告设计的技能和实施管理的技能。本专业按照IDAS模型设置课程与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在品牌策划与推广、网络广告、影视广告、商业摄影四个方向中选择其一。每个方向及模块都讲究洞察、策划、创意、执行全过程。

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创新思维设计,广告文案与写作,市场调研与分析,品牌策划与维护,营销活动策划与推广。品牌核心形象设计、市场调研与分析,广告公司管理实务、品牌推广综合创意应用,网络媒体综合创意应用,影视综合创意应用,商业摄影综合创意应用等。毕业生可以在广告公司、商业摄影机构、影视公司、网络公司、媒介公司、网络公司、策划机构、出版机构等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制作、管理等各项设计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立足于视觉表现与信息传达的两个层面上进行教学培养,强调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和技术、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视觉表达及审美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图像应用技能;为各类设计机构、设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视觉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网络媒体设计等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造型,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编排设

计,信息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策划与形象设计,界面与交互设计,网页设计、综合设计等。毕业生能在各设计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和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出版设计、视觉信息与交互设计及教育、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设计理念和技能,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系统整体的大环境设计观、创新创业意识、专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计算机基础概论、计算机软件应用CAD、计算机软件应用3DMAX、构成基础、环艺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初步、画法几何、建筑设计初步、室内设计基础、建筑材料与构造、环境心理学、概念设计、小住宅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Ⅰ、景观设计Ⅱ、景观生态与绿地规划、住宅与小区规划等。毕业生能独立从事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的设计、管理与教育等工作。

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立足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在公司、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产品效果图、现代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三维)、基础设计、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成型工艺、产品设计、概念设计等。

艺术设计(家具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依托现代工业设计知识领域的优势,针对家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及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在家具生产与设计的公司、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家具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现代图学、室内设计、效果图、基础设计、家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三维)、设计表现、造型材料与成型工艺、家具工程设计、家具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等。

动画(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动漫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动画概论、视听语言、剧作、动画运动规律、分镜头设计、场景设计、造型设计、计算机基础概论、三维动画角色、三维动画场景、动画音乐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影视编辑、表演设计等。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影视动画的创作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传媒技术,能在动漫制作、影视特效、游戏互动、文化娱乐、媒体广告、网络、教育、出版等领域从事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动画创作、影视后期制作、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研发及制作及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美术学(商业插画)(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和应用设计基础、较强的手绘和创意造型能力、较高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专业应用技能和较强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人体素描、表现绘画、速写、计算机辅助设计、插画概论、商业插画、绘本插画、文学插画、插画衍生产品设计、插画创作与应用、公共空间插画等。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艺术创作能力,能够在艺术教育、游戏网络、影像广告、产品设计应用、新闻媒体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从事插画创意及相关技术管理、专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以及创业型应用插画专业人才。

服装学院专业介绍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工类)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所属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重点培养两个方向的服装专业人才,一是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方向:培养从事服装成衣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与技术管理、服装技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是服装贸易与营销方向:培养从事服装开发、管理和贸易营销等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紧扣国内及国际服装产业特点,采用工程与艺术、工程与管理、工程与贸易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毕业生也具备在工程学科、艺术学科或是经济学科方面进一步深造的能力。主干学科为设计艺术学、纺织材料与工程,主要课程有: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学、成衣工艺学、服装立体裁剪、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服装机械、服装商品策划、服装市场营销、销售管理、服装国际贸易、外贸函电等。

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所属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设计创造相关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对服装设计管理、产品市场运营的认知度。专业学生前两年在学科基础专业平台进行学习,主要掌握创新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课程以服装行业导论、服装绘画、服装色彩、服装图案、服装创意设计、服饰手工艺、服装史论教学以及相关实践教学为主;后两年学习分为五个专业模块方向,为男装设计模块、针织服装设计模块、创作设计模块、商品开发设计模块,以及服装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生适应性强、选择面广、就业率高。

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纺织品艺术设计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图形设计、图案创意、纺织品设计、印染纹样风格设计、服饰织花设计、家纺织花设计、纤维艺术设计、刺绣艺术、面料二次设计、纺织品空间装饰设计、手绘、蜡扎染艺术等。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强,能在纺织(家纺、服装、服饰品、面料等)企事业单位及其相应的艺术设计领域,从事各类纺织品艺术设计、纺织品面料开发、室内装饰配套设

计、纺织品陈列展示、市场营销策划、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分析、公共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和媒体传播等工作。

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与营销)(艺术类)

本专业依据我国现代服装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需要,培养既具有服装及服饰品学科知识,又具有品牌管理及市场策划技能,能从事服饰新产品设计开发、品牌策划与管理、服饰品设计、市场营销、管理等工作的新型服装设计综合人才。主要课程有:时装营销原理与技术、时装工业导论、包袋艺术设计、鞋靴艺术设计、服饰商品策划、时装营销战略、服装消费心理学、服饰产品开发、创造性时装展示、当代零售管理、服装设计与生产分析、电子商务、时装市场案例研究等。部分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

艺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与韩国水原女子大学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人物造型设计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级人物造型设计人才。毕业生具备本专业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能够从事日常生活、流行时尚、舞台影视等人物形象设计,以及教学研发等工作。

艺术设计(时装表演及营销)(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编排时装表演、形象设计、组织商品展示、商品营销策划和企业经营管理、市场预测等方面能力,并能从事专业时装表演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时装表演基础、时装表演组织与编导、形体训练、化妆、舞蹈、音乐、摄影、舞台美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服装营销策略、现代企业管理、艺术哲学、英语听说、市场调研等。毕业生可从事表演编导、形象设计、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经营管理、公共关系、礼仪、文秘等工作。

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专业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艺术设计(设计与营销)。该项目学生均有机会申请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学习,其中,优秀学生可赴美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访问学习,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获得我校授予的学士学位及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授予的副学士学位。服装设计与工程(中美合作项目)(理工类)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所属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从服装大工业、大商业、大贸易的视角出发,引进

合作方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材与教学软件,结合外教上课,强化英语教学,重视设计、工程与商贸的有机结合,为时装行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理论基础与文化修养,技术、管理、贸易相结合的现代服装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从事服装生产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营销与管理(服装销售、商品策划、市场分析研究等)、服装国际贸易等岗位工作的能力。主要课程有: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成衣生产技术、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品质管理、时装营销原理与技术、服装产品开发、服装商品企划、服装零售管理等。

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中美合作项目方向)(艺术类)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所属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掌握设计艺术学、服装科学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独立进行时装设计、服饰商品开发、市场营销及相关技术管理的高级服装设计人才。主要课程有:时装绘画、时装色彩艺术设计、织物与艺术、服装艺术与设计、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时装设计构思、平面纸样设计、时装款式策划、服装市场调研、服装企业实习、服装CAD应用、摄影与史论修养课等。毕业生能从事时装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企业商品计划、经营管理、营销策划、服饰品设计、广告设计及时装杂志编辑等工作。

艺术设计(设计与营销中美合作项目方向)(艺术类)

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当代精神 篇7

公共艺术这个名称,在中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城市的管理者和公共设施的设计者,都习惯地认为公共艺术就是指城市雕塑。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们仅仅视城雕为公共艺术的唯一形式。在表现方式上一般是运用主题性、纪念性以及环境美化装饰性的雕塑形态来占有空间。因而, “城市雕塑”这一名称,是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共艺术这一概念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城市雕塑以及置于公共环境中的艺术品日益丰富。回顾我国公共艺术的历程,这一艺术形态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期走到了2000年左右的成长期;又从成长期中走到了今天的多元并存、互补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程中,中国的公共艺术从一开始由于模仿、跟风,以及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不足和监管力度的不高,造成许多审美水准有限甚至是低下、文化性薄弱的城市垃圾。之后,在更多的艺术家和城市管理者的介入下,中国的城市雕塑或者说公共艺术出现了许多具有公共文化理念的优秀视觉艺术作品。客观地讲,中国的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公共意识的成长而进步的。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发展,总是要在时代背景下发现问题,把握方向,以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针对目前而言,公共艺术如何能够超越固有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观念,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求得进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其实, 西方的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也是较短的,从历史上溯源,公共艺术观念应当是从二战之后的罗斯福新政开始的;而以公共艺术的方法来进行环境介入的行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之相比,我国的公共艺术的发生比西方晚不了几年,虽然从时间上差别不大, 但却在对于公共艺术的政策、法规和公共艺术的教育方面与西方有一定的差距。

在此,自然地要牵扯到有关“公共性” 之问题。公共性原本是政治议论的话题,是建立于制度层面上的权利关系,它产生于个体意识的觉醒,社会组织的合理、合法性是以公民权的体现为前提的。因此,“公共性” 具有约束作用,其作用就在于它能够约束以公众为名义而实际上是权力与利益操控下的 “公共艺术”的产生,能够约束艺术自律论下的个人审美意志,并能使之完成于对公共性的体现之中。在公共意识的前提下,我们的艺术家不应仅以个人的视角去指责公共艺术赞助人,其实赞助人或公民也往往在指责艺术家。所以,艺术家、公众、赞助人如何摆正彼此之间的位置,是关系到公共艺术是否能够体现“公共性”的重要因素。

另外,从理论层面看待公共艺术就会得知,公共艺术是一个更多地在实践层面来完成的艺术学科。这是因为公共艺术是一种把公共文化研究运用到艺术实践中的艺术形态。如果在跨文化的比较中,公共艺术更多地应在跨学科的领域中寻找突破——关于跨学科问题,我们可以从高校对公共艺术学科所设置的课程中有所了解,如课程中有:装饰基础、雕塑基础、材料与工艺、建筑与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图形处理等, 这在相当程度上已反映出了这个学科的跨学科性。但如果站在更高层面上来认识这一学科,那么,在相当程度上还应该在行为学、 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形而上的层面上来探究公共艺术。这样才可以使公共艺术不仅能以视觉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相融,还能够以思想的方式与我们的精神诉求相依傍,成为一种软文化。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对于公共艺术的方式已领先了一步,已不再徘徊在诸如公共性等问题的探讨之中,而更多的是将公共艺术上升到如何导入社区生活问题、 公众心理问题、环境问题、灾难问题的艺术治疗当中。目前,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做不到,

4.英国卡迪夫Jean-Bernard Metais《联合》

5. 英国伦敦Jason Bruges 工作室《演出时刻》

这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与时间的问题,也是一个认知与建构的问题。

所以,随着对公共生活关系的关注,过去的那种对雕塑艺术的信仰与被信仰、崇拜与被崇拜之间的从属关系,应改变为:在艺术自律论下,现代艺术制度中的公民性对公共艺术本身或者艺术家本人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接受、导向与认可、人文历史与现实环境之间的沟通、调整与互融关系。

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中,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的应是,雕塑家或设计家自身的审美个性与公共性的融洽。雕塑家或设计家应以实现公共性的目的而创作,而不是做权力与利益的屈从者。因此,公共艺术如何面对公众,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理论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规则问题和制度问题。然而,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制约机制,使以赞助人或操控人为中心的艺术制度转换为以艺术家为代表的艺术制度,以消解权力意志、赞助人意志以及艺术家意志从不同角度所带来的有碍公共性体现的诸多因素。对此还需探讨在当下社会情形下实现这一愿望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层面是:在当代的社会情境中,公共艺术所遇到的是艺术家与公众审美情态难以互动的问题,是艺术家对权力、利益妥协的问题; 是公共艺术没有真正放在城市或者环境文化的框架之中,来进行整体考察的问题。因而,艺术家在对公共艺术的表现中,反映的应是精英与通俗, 个人审美与社会审美相融合的文化引导,这样的一种具有公众性的艺术关系,以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共精神和公共文化的社会福利性质。

如果站在美术史的层面上来审视当下的消费时代,我们的艺术到了需要突破的节点上了,那就是重塑艺术的精神。我们还是要保持艺术对公众的召唤作用和引领作用。当代文化应是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互动,而不是二元对立,是在互动的关系中去建立当代文化精神。

雕塑公共设计艺术家介绍 篇8

雕塑和建筑都是人工制作的、占有立体空间和有形的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而二者不同的是,建筑强调的是遮风避雨、居住、集会等实用功能。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而注入其更多的美学概念,将艺术的造型功能如雕刻、绘画等运用并装饰其中,但是实用性依然是建筑的最本质的功能。而雕塑所要表达的则是精神层面的更具有象征和审美意义的艺术造型。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在古人类群居的遗址中发现的具有一定造型的实用工具,如石刀、石斧等,其造型虽已有了最初的审美和雕塑的空间感,但因其造型的目的仍然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上,因而这些工具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艺术雕塑。但实物功能的变化,其自身属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古人将这些实用工具的简单制作变成装饰用的配饰创作时,就转变成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艺术品了。而将这些装饰物转变成具有象征意义和精神信仰的物体时,或将其放大并置于公共空间用来作为震慑或朝拜的象征物时,同样的造型,因其功能和体量空间的转变,这些装饰物自然地变为纪念碑式的公共雕塑艺术。

这里说到古代实用性的泛雕塑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雕塑的历史进程,目的正在于从雕塑艺术发展规律角度来探讨作为古代建筑代表之一的牌坊,特别是徽州牌坊的艺术学定位定性,个人认为徽州牌坊早已不仅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样式而存在,它们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中早已逐渐从实用功能产物转变成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性和艺术审美意义的雕塑作品,一种古人精神领域中的信仰与崇拜的公共纪念碑;而这种由实用功能转变为承载人文精神的极有意味和纯粹性的公共纪念雕塑,更进而演变成一种极具强烈人文精神和崇高艺术价值的公共艺术作品。所以古徽牌坊不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而且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崇高的地位。它实在是徽州人对中华文明的一大贡献,是徽文化中古代封建宗法制和程朱理学在人们精神文化中所起到的至高无上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徽州的牌坊传承于北方的牌楼,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街坊和村落中的“门”,被称为“衡门”,它前身可能是由望柱等造型象征物演变而来。特别是汉代阙,在中国建筑史中被称为奇特的“门”,而这种阙是遥遥矗立在宫殿、城池或陵寝的入口或孑然独立于其他建筑之外,静而威严地立于远古的大地上。此时的阙,已从院落中剥离而来,建筑的实用性不再重要,象征意义和雕塑符号化的意义则是其成为公共艺术标志。由于中国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核心,高大的木质阙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可从众多的陵墓遗存中找到石质阙,如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它有着深厚而庄严的立体空间,雕刻精湛,从整体上看,门的实用性已经消失,更多的是其庄重、威严和静穆的永恒性,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物和典型的标志性纪念雕塑,而阙矗立在公共空间中,自然成为公共环境中的艺术品则是不争的事实了。

由于这些阙或门楼的设计,并不是针对历史上的大事件或历朝重大战争战役等而进行专门设计和雕刻的(陵墓除外),虽然标志性强,但个性化纪念性不足。到了隋唐时期,这种门楼又演变成新式的牌坊,被称为乌头门或棂星门,“棂星”取自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意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中国的夫子庙(文庙)与曲阜孔庙中的第一道大门都叫棂星门,既然是文人学士集学之地,也是用来祭祀天地的门的造型,这时的门已从汉唐时的标志性通用建筑到开始赋予其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但依然没有真正作为象征意义纪念碑的象征意义而存在。那时的牌坊的设立有严格的的等级制度。按《唐六典》规定,六品以上官员府邸,才允许建立“乌头门”。宋代时称其为“阀阅”,已有了旌表门第的意思。这表明,要想建立这样的标志物,是有门槛的,这种标志物已成为一种达官贵人用来彰显门第的一种公共标志物,这与汉代阙用在城池宫殿、陵墓的入口处时的意义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汉时的阙不仅是汉代城池、宫廷及皇陵的标志物,也是大汉的威严与皇权的象征,个人是没有权利享用的。唐之后的牌坊,由于赋予了其更多的象征意义,随着社会制度及文化的变化发展,牌坊不再只是皇权的唯一象征标志,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门第规定中的官宦人家和商贾儒士的特定象征性标志物。此时牌坊的“公共性”,已因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而得到加强,为明清时期的牌坊的发展兴盛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牌坊的原型是门,唐代城池的特定建筑布局“里坊”,组成了众多的“坊门”,门的实用性又再次加强,至宋代,由于坊不再适合城市生活的需要,被逐渐废除,而坊门的建筑形式却遗留下来。到了明清时期,牌楼成了不可或缺的城市街景。同时门的功能性已经消失,而在象征性、标志性上得到了加强,造型上则更加多样,同时形成了南北差异。北方牌楼高大、简约,注重油彩的描绘,南方牌坊则更加灵秀、精致,特别是徽州牌坊在造型、立体空间的组合、雕刻上更注重艺术性、象征性,演变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和雕塑艺术意义的公共艺术纪念碑。

据考证,徽州的古牌坊有1000多座,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战乱损毁和“文革”时期的人为破坏,现尚存近百余组。在徽州山多地狭,耕种和居住面积有限的空间中,有如此形式多样的牌坊群落,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和众多地域中,是独一无二的。徽州人赋予了牌坊深厚的精神功能和价值观念,将其视为公共艺术进行精美的塑造雕刻,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由实用功能剥离转化成为公共环境中精神和文化功能的不朽的纪念碑艺术雕塑。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很显然是由深厚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

首先,徽州文化传承了中国正统文化的主流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发源于中原地区,由于魏晋南北朝及宋朝与外夷之间的战乱,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人口南北迁移。中原许多大族之家迁徙到了徽州地区,这里群山叠翠,灵山秀水,是逃避战乱、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此时的文化中心已经开始由北往南方转移,到了明清时期,南移的北方中原文化在南方得到了传承与创新,而最具代表性的应在徽州。从宗族文化而言,徽州宗族制是从中原移植而来应为正宗传承,徽州衣冠巨族在迁移之前,宗法制度严格、门第森严,移往徽州后依然保持原有的宗族组织,他们聚族而住、尊祖敬宗、讲究门第、崇尚孝道,同时也会把北方的建筑文化及各种文化和风俗习惯带入徽州。历代战乱不断,北方中原众多大家士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丧之且尽”,唯独南迁的徽州仕家大族却安然无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有了环境上的保障,“聚族成村到处同,孝卑有序见浮风”。他们已视这里为其世代聚居地,他们结合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依山而居,在这里大兴土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一座座祠堂、一组组石坊应运而生,中华正统的宗族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也使建筑和雕刻得以保存与创新,徽州文化也具有了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特征加强和大批徽州儒商的出现也有重要关系。徽州是一个山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七山一水一分田,一条道路和庄园”,粮食自给严重不足之地。为了谋生,不得不外出学徒经商。由于徽商十分重视教育、文化及封建礼教,他们之中许多人拿出大量的钱财办学堂,修路架桥,同时为了显耀乡里,大量建祠堂、建民居、立牌坊。徽州地区文化发达,习文之风三朝最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州又是程朱桑梓之地,是理学的故乡,有“东南邹鲁”之称,读书明理之风盛行,故徽人中“商而兼士、士而兼商,亦儒亦商”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文化的发达和财富的不断积累,加上“尚文重教”,徽州人建立的牌坊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徽州牌坊独有的地域与文化特征的形成还有着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根源,那就是他们的“官本位”价值观。徽州的衣冠大族原本多是中原的精英阶层,是封建门阀制度下利益的最大受益者,享有着特权和极高的地位与声望,为延续宗族的荣耀,他们勤奋刻苦“亦贾亦儒”,以贾聚财,形成了“上交天子”“官商互济”“左贾又儒”的政治、文化、经济相互促进,独有的徽州地域氛围和文化现象。

徽州人对国家还是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贡献,特别是在对维护兴盛封建宗法制度和程朱理学伦理道德文化精神领域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为了彪炳史册和垂范后人,彰显宗族荣耀,徽州牌坊应运而生,并大规模建立,它成了记载与纪念这些重要贡献与事件的最直观、最华丽、最气派和最具文化传承深度的公共环境中的视觉物化承载体。

徽州牌坊最重要的是记载和纪念有关封建宗法制度中的“忠、孝、节、义”观念及对朝廷与社会“功德显赫”的官员商贾,此类牌坊称之为“功德坊”。徽州又是“科举入仕”极多的地方,故“科举成就坊”也很多,还有“百岁坊”等等,不胜枚举。徽州的每座“纪念坊”都是为纪念某一真实事件而建立的,而且每一组牌坊的造型和雕刻都有所不同。如著名的徽州歙县棠樾村中的七组气势恢弘的古牌坊,就是如此。这七组牌坊是由明代的3座和清代的4座组成的系列宗族牌坊,它们是以“忠、孝、节、义”的顺序呈人形前后排列,名称为“慈孝里坊”、“鲍灿孝行坊”、“鲍象贤尚书坊”、“鲍文龄妻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七组名称不同,每一个名称都是以纪念一则真实而感人的具体的事件或人物故事而确定的。如建于明代的“慈孝里坊”是为旌表鲍余岩、鲍寿逊众子而建的,是皇帝亲批“御制”的。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村鲍氏父子被叛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其父子二人自己决定谁生谁死,谁知父子争死,以求他生,如此感天动地,连叛军也不忍下刀。明代永乐年间,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这一感动苍天的行为,特赐建此坊。该坊为青石坊,上面铭刻着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此事后,也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星,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坊”重新修缮,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在中国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的“乐善好施坊”也有着相当的传奇色彩,据说棠樾鲍乐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却无“义”坊,时任两淮盐运使司的鲍淑芳,想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坊,以此光宗耀祖,其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这义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乐善好施坊”义字坊又立于群坊之中。不仅仅是棠樾牌坊,在徽州留存的近千座牌坊中,可以说座座都是精美的雕塑,每一组都是为了纪念徽州曾经发生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而建的纪念碑,其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已不是单纯的以实用为主的建筑体所能涵盖与承载的了。古徽牌坊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矗立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成为一种公共艺术的雕塑作品。

由于牌坊是立于公共环境中的,不论是从精美的雕刻造型还是从其高大气派的体量上看,其对视觉的冲击力及其中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与信仰所形成的精神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极为严格,普通人家是没有建牌坊的权力,只有那些官高位显和为朝廷做出过贡献的大族人家方可建牌坊,徽州的牌坊又不是一般大族所建的牌楼标志物,而是针对他们家族在当时或史上曾经做过的足以能荣耀乡里、流芳百世的真实事件、人物故事所建的纪念碑式的牌坊,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既必须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为巩固封建宗法制度而建又必须是为民间乡里广为流传,极富口碑的社会贤达、乐善好施人士而建。因此古徽牌坊可以说既是一座座传承与宣扬徽州文化与精神信仰的国家级纪念碑,又是一座座矗立在古徽州人民心目中的历史丰碑、口碑。所以,徽州牌坊的建立已不再是建立者本家本族的大事,而是上升到关于国家社稷和民族民生大事的高度。因此要建立一座牌坊,必须得到朝廷的许可是自有其道理的。甚至得到皇上的“御赐、恩荣、圣旨”,那真是荣耀宗族世代的天大之事,是上至朝廷甚至皇上,下至地方政府及宗族大家共同参与的结果。要不惜巨资,不计成本,静心全力打造。足见徽州牌坊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纪念碑雕塑,是承载着古徽州人对封建宗族法制、程朱理学道德伦理的公共精神追求及人生信仰价值认同的纪念碑。

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外古今文化的大碰撞、大交汇,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纪念碑雕塑陆续建成,仿古徽州牌坊大量出现,这些建筑大多概念化、表面化,很盲目也很粗糙,可谓是知其然不足,更不知其所以然。我喜爱古徽雕塑艺术,欣赏古徽牌坊,每当回眸那些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战乱劫难后幸存下来的座座徽州古牌坊,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和一丝难以言表的思古幽情与感伤心态,但更多的依然是敬重、崇拜与自豪!

(作者:安徽省城市雕塑院执行院长、安徽省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建设部劳动模范)

公共艺术设计个人求职简历 篇9

简历模板 公共艺术设计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1年4月27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60cm 体 重: 48kg
户 籍: 湖南衡阳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长沙民政学院 学 历: 专科
专业名称: 公共艺术设计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一年以内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艺术/设计-工艺品/珠宝设计鉴定

 

 

职位名称: 平面设计 ; 视频剪辑师 ; 工艺品设计师
工作地区: 湛江市霞山区 ; 湛江市赤坎区 ;
待遇要求: 元/月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良好 ;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209月 长沙民政学院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9月 - 年6月 长沙Adobe苹果数字教育基地 影视特效设计师证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209月 长沙民政学院 专科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9月 - 年6月 长沙Adobe苹果数字教育基地 影视特效设计师证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长沙影驰数码
时间范围: 2012年2月 - 2012年3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
担任职位: 后期剪辑师
工作描述: 负责视频制作及后期剪辑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长沙筑梦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12年3月 - 2012年5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 平面设计师
工作描述: 负责公司相关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和新产品的开发

 

雕塑公共设计艺术家介绍 篇10

引言

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基于公共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利用城市公共环境或设施设置艺术品或艺术行为【1】,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艺术与造型艺术。

街道为公共艺术创造美学思想和创意展示的空间,而公共艺术也为街道营造着二次空间,这个空间不再是由实体的建筑或构筑物围合而成,而是由参与到公共艺术氛围中的大众,通过与艺术装置、艺术设施和艺术行为的体验和互动而自发创造出的空间。

德国街道公共艺术形式与分类

通过德国三个城市的实地考察,用实例呈现常见的街道公共艺术类型。

1.平面艺术类:依托于建筑墙体、围栏、地面等平面展示的绘画、涂鸦、拼贴等。主要展现形式有:壁画、贴画、涂鸦、海报、橱窗海报等。

慕尼黑和弗莱堡街道上富有设计感的海报,时常有刊登各类商品广告、展览讯息、戏剧票务等商业资讯,沿街道两侧布置。在德国随处可见涂鸦爱好者在街道、围栏、过街地道墙面上制作的墙体彩绘,也有形式新颖的拼贴画。

2.立体艺术类:独立出现在街道空间中的三维艺术装置。常见形式有:装饰雕塑、纪念雕塑、立体广告、橱窗展览等。

街道两侧商铺作为商品展示的立体广告,讲究陈列的设计感和视觉的美感,故而成为街道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广告形式不再局限于平面海报,通过直观的实物陈列带来更大的冲击。立体街道公共艺术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现,主要展示装饰性功能。

慕尼黑Freising小镇的吉祥物熊

3.行为艺术类:在公共空间中由于人们的自身行为活动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行为或人本身即是艺术品。常见形式:集市、街头艺人、群体仪式。

个体的行为艺术多为街头艺人,在德国街道上随处可见用各种方式卖艺的街头艺人,如化装成雕塑、也起演奏、组合乐队演奏、街头写生等。

4.景觀游憩设施:景观设施将街道的空间进行了更丰富的划分,这些设施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贯穿弗莱堡老城的水渠仿佛老城的一缕灵魂、在街道旁依水而建的游乐设施、与景观花坛一同围合空间的座椅、街角处的标志喷泉都是景观设施营造的公共艺术。

德国街道公共艺术与街道活动

本章结合上述各类德国街道公共艺术,阐述其与街道活动相辅相成的关系。

1. 街道公共艺术引发街道活动:

雕塑、壁画、装饰花束等装饰性为主的公共艺术往往引发人们聚集、摄影、观赏,为单向性的静止的活动。因为这些公共艺术的存在,人们停下脚步去观赏和评价,形成小型聚集空间。

游乐设施、喷泉等动态的景观设施常引发人们与公共艺术的互动活动。例如慕尼黑工大校园道路旁设置的画框雕塑,让道路中的行人成为了画中的景色,令人称妙。

2.街道活动引发街道公共艺术:

自发或有计划的街道活动由于其良好的活动效果成为了街道中的靓丽风景。纪念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迷们用纪念卡片、花束、照片装扮的雕塑基座,市民自发的行为创造了一件公共艺术品;斯图加特反对21世纪工程市民在中央火车站接头宣传展览活动成为了街道公共艺术;弗莱堡村庄嘉年华活动让村道上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弗莱堡假日集市上商贩摆出的各种商品以及人们的交易活动亦是引人入胜的公共艺术。

小结

德国慕尼黑、弗莱堡、斯图加特三座城市的街道各具特色,街道上的公共艺术更为丰富,雕塑、涂鸦、街头艺人、景观设施......这些公共艺术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人群活动,这些活动是德国市民生活的缩影,悠闲的作息、缓慢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娱乐以及最重要的享乐不受拘束的性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简历下一篇:地球与人类的对话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