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身设施设计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健身设施设计(精选11篇)

社区健身设施设计 篇1

1、学生能通过调查活动,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有责任维护社区环境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最基本的社区公民意识,争做社区合格小公民。

2、学生能开展课前调查,初步掌握简单的调查方法。

3、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居住的社区里的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社区里的公用设施。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本册教材首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引导,侧重对学生调查访问等拓展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课程中教师“讲教材”和学生“学教材”的模式。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针对他们自己长期居住的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了解的比较深入,而欠缺的是对陌生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了解,因此,课前调查及采访,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回老家或是城市中串亲戚时的所见所闻加以利用,对生活中缺乏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体验自己居住的社区里的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难点是知道爱护社区里的公用设施,争做社区合格小公民。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课前,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让学生对自己的社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居住的社区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孩子开展调查访问等活动有一定的困难,搜集资料也不方便,因此在学生的课前调查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设计好切实可行的调查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调查落到实处。可以设计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从“社区的名称”、“社区里有什么设施”、“社区里有哪些工作人员和服务机构”、“社区举行过哪些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比如与家长聊天,和邻居的`老奶奶说说话,有能力和条件的到社区的工作人员那里访问调查一下。在调查中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记录等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社区,通过课上老师的引导,本课的重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居住的社区里的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社区里的公用设施。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调查活动,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有责任维护社区环境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最基本的社区公民意识,争做社区合格小公民。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格式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记录。

2、彩笔、彩纸制作提示标志。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语

1、路边卫士一个个,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辛苦伴行人。

谜底:路灯

2、肚子圆又圆,嘴巴大又大,胃口特别好,来者都不拒。

谜底:垃圾箱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板书:社区公用设施)

活动二:公用设施

1、提问:在我们生活的社区里你还发现有些什么公用设施

2、学生回答

[出示组图:社区公用设施1—9]

3、小结:社区公用设施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活动三:公用设施被损坏

1、提问:[出示组图:社区公用设施被破坏]

想一想,看到这些被损坏的公用设施,此时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现象的出现会为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呢

[出示动画:严重后果]

2、议一议: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有什么作用

3、学生谈感受自由发言。

4、小结:被损坏的公用设施不仅对个人、对社会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破坏了社区环境。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爱护它们。(板书:方便生活、保户、爱护公用设施)

活动四:维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使用这些共用设施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如

果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发现社区小广告……

遇到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

2、学生讨论交流

3、活动:把你想到的保护公用设施的好方法写一写进行全班交流。(可以写文字、也可以画画)

4、学生交流。

5、小结:同学们,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为自己居住的社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使我们生活的社区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社区健身设施设计 篇2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设施,苏州

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给我国城市体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产物。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载体和工具,是现代社会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健身设施的完善、合理配置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会增加社区居民锻炼的热情,对人们在锻炼中保持良好心情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苏州市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苏州市社区的健身设施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1 研究对象

以苏州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沧浪区的吴门桥街道、新区的狮山街道等社区体育活动进行了深入调研。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在吴门桥街道和狮山街道的社区随机发放问卷,两个社区共发放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2.2 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与市体育局的有关干部、社区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当面访谈,了解本社区群众体育开展情况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2.3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有关社区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

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1.1 苏州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强调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要重视城市社区设施建设,又要科学规划住宅环境。

在所在社区的体育设施的数量能否满足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21.5%回答能满足要求,78.5%的人回答不能满足锻炼的要求,有的社区健身区器械使用说明图、健身方法图示不全。说明虽然苏州市的经济突飞猛进,但是体育设施的建设没能与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我们对社区居民小区设施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基本满意的占53%,不满意的占37%,很不满意的占10%,居民比较认可在居民区建设健身场地,但健身场地的器材配置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建设较早的健身点选址在居民区住宅的密集区域,早上或晚上人们锻炼时的噪音和音乐干扰他人正常的学习、生活。

3.1.2 健身设施的布置

社区体育健身场所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和设计应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解决健身设施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探讨社区体育资产的空间布局时,不能盲目的发展和布置一些不符合所在城市社区文化特点或与城市潜在文化相悖的体育设施。在布置体育资源时,一定要考虑社区文化的特点、背景及其对体育项目开展的影响,着重发展一些符合或突出本地域、本城市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设施。社区主要的活动场地设施应设在社区的中部,体育活动场地应相对集中,使场地与各个方向的居民距离相等,在布置体育设施时要考虑到居民的活动范围和特点,考虑设施对居民体育生活的实际空间利用效果,要为社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方便。社区体育设施要选择阳光充足、周围环境无烟尘、无有害气体、无污染的地方,场地纵横可取南北方向,不要设在低洼处,以免雨后积水而影响使用。

3.1.3 儿童、青少年体育场所的规划与设计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活动范围的扩大,对事物好奇感的增加,儿童更喜欢现代型、冒险性、创造性的游戏。针对儿童特点和身体发育的状况,社区体育设施设计要巧妙丰富、设施能够对儿童有所“诱惑”,设施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活动,场地的颜色鲜艳,质地柔软。而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多以青少年喜欢进行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学校从事过或教过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3.1.4 中年人体育场所的规划与设计

中年人迫于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社会的责任,锻炼的时间相对老年人较少,锻炼的时间段也不固定,锻炼的时间主要在周末、晚上、节假日,根据这些特点,社区体育组织和安排应以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为主,以各种球类为主,场所多应安装灯光,给社区的中年居民提供晚上锻炼的方便。

3.1.5 老年人体育场所的规划与设计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 以上,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苏州现在大于60岁的老龄人员已占全市总人口的16.24%,说明苏州市已步入老龄社会[1]。老年人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和退休等各种原因,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活动场所应以老年人能交流、趣味性大的运动项目和器械为主,运动量不要太大。

3.2 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设计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应考虑体育设施与景致、文化相结合。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性意识和人本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应与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体育、休闲全方位一体化。从视觉效果上使体育设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刺激人们的健身欲望,满足人们在体育锻炼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随着苏州市城市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体育活动类型逐渐由消除疲劳主导型向精神享受主导型过渡。居民对社区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场地器械等物质条件,追求健身环境的优良也逐渐成为居民关注的热点。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几个小区的体育场地破陋不堪,虽然有崭新的器材,但是场地凹凸不平,场地没有很好的绿化,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雨后积水形成烂泥的景象,不仅减少了居民锻炼的空间,同时也影响了居民锻炼的热情。通过调查,有86%的人认为社区的环境和体育设施对他们的锻炼行为影响很大,对他们锻炼的心理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人性化、社会化、多功能化应成为体育设施的最终的价值取向。

3.3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3.1 学校、企事业单位场馆的开发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少、体育资源利用程度低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障碍因素,应动员社区内居民、机关团体、企业和学校等广泛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发展中,服务社会,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的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在西方各国,大众体育活动主要是依托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的。学校体育场地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归根结底具有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要以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区居民安全为原则,并且学校和社区就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协商,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共同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2]

3.3.2 多功能体育场馆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用地越来越紧张,对于苏州市来说更是寸土寸金,因此,建设多功能的活动室和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就顺理成章。苏州市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多功能活动厅,虽然面积很少,但可以看出社区已经意识到多功能活动厅在组织社区活动方面的便利。例如,一个标准篮球馆可在篮球场内安装移动的羽毛球网,制成多个羽毛球场地;也可进行排球、太极拳、健美操、跳绳等活动。

3.3.3 合理有效的开发公园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一直把体育锻炼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割裂开来,造成了社区公园利用率不高。作为城市中的大型绿化空间,社区公园环境好,有—定的空间容量,又靠近居民集中的生活小区,因此社区公园应该是城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为此,有必要对社区公园的功能进行重新的审视,一方面通过加强社区公园的体育锻炼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尽量完善的体育锻炼场所;另一方面保留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和美化社区的居住环境的原始功能,从表1的调查来看,有38%的人愿意在公园锻炼。因此,应充分开发公园健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居民到公园锻炼。

在健身设施能否满足需要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能满足的有43人,占样本的21.5%,不能满足的有157人,占样本的78.5%,因此,现阶段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通过走访调查我们看出,现在苏州市学校的体育场馆还没有完全有效合理的运用,特别是初、高中,有少数社区,如我们调查中的狮山街道的新升社区和馨泰社区同学校资源共享,大大地扩大了人们活动的面积,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校还没有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和设施,一方面是学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条例,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领导怕不好管理和组织。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增长,现有的正规场地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人们已经将体育活动场所扩展到了公园、空地和江河湖畔,各地的晨、晚练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些场所进行。在人们选择健身地点的问卷调查中,利用率最高的公共体育设施占到52%,其次是住宅区空地,占41%,说明社区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还是在自己的生活区随意运动,这样对人们的健身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4 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服务设施

锻炼场所的服务设施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医疗、商业、停车和其他基础配套设施等。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服务设施以适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小型分散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为主,以服务养服务为经营手段,以满足社区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进社区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和巩固联络社会感情的地区活性等特征为主要目的,通过选拔既懂体育又懂服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培训,专门组织社区体育人员提供组织、指导、咨询等服务性活动,为社区体育健身服务奠定良好基础,兴起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的新模式。社区体育服务的方法主要包括在支持、帮助居民的体育活动时所采用的项目、形式、内容和手段等。

从表2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希望提供健康咨询的占49%,其次希望社区组织一些比赛项目的占43.5%;社区健身群体多为老年人,人们希望场所能提供茶座的占21.5%。通过访谈,社区往往存在着只能提供简单场地和少量组织服务的现象,而对体育健身服务中技术服务的部分基本上不能提供。如果社区居民在得到健身技术服务后,健身效果得到提高,体质得到了增强,相应的减少了治病的投入,让群众感到在技术服务上的投入是值

得的,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健身,使有偿健身技术服务的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社区健身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增强广大群众体质的目标。

4 结论

4.1 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苏州市正逐渐认识到社区体育的功能,文件、法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锻炼的权益。

4.2 苏州市社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没有有效的开发现有的体育资源,体育设施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的环境与体育设施的配置要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陈耀东,等.苏州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26(2):50

上海社区中创意性的公共设施设计 篇3

城市社区是一个公共空间,是居民进行交往活动的场所,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这个空间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所以社区中最常见的就是公共设施,它是公共空间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然而,中国以往的社区规划中座椅、垃圾桶等设置公共设施很少,很多社区出现了脏乱差的环境恶化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进步,为改造社区环境,部分社区开始出现具有美化环境、提供便利的功能性设计,但其往往强调的是功能性而忽略了城市社区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生活价值取向。这样的设计一般只具有某种功能性,虽然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却没有任何美感,甚至呈现千篇一律的面貌。基于此,很多城市新型的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不仅考虑到功能性更多地考虑到了艺术性,在公共设施的设置中引入富于创意的设计,让艺术为城市社区的生活带来活力。

公共设施一般以耐用性和人性化的设计为主,但是仅强调功能性的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过于强调功能性也将造成城市社区千篇一律的面貌,不利于城市个性文化的塑造。上海很多的新型社区如杨浦区飞虹路990号的“海上海新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建设中引入了公共艺术设计,在座椅、路灯、垃圾桶、指示牌、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将艺术性与功能性融为一体,结合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设计出了凸显社区独特个性的、与社区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公共设施。

1、座椅的设计

座椅是公共空间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也往往是最缺乏创意的公共设施。上海的新型社区中富有创意的公共艺术设计,体现出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与时代感。“海上海新城”是一个集商业街、办公与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社区,社区里有创意生态街、创意LOFT和创意精装住宅等。而这个社区的座椅设计犹如雕塑一股,既有座椅的实用功能,又是一件件现代雕塑作品,具有审美功能。这些座椅的设计与其社区整体的创意性设计紧密结合,体现出了这个现代社区的文化特色,具有极强的现代感与艺术性,让来往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而在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里,很多当代艺术家也为社区设计出了与张江文化相适应座椅。建筑师马岩松曾设计过很多实用性的室内家具和都市家具。在他的作品中曲线是最常见的形式要素,他认为高度在城市的环境中并不重要,他之所以喜欢用曲线是因为它能唤醒城市人群对自然的憧憬。他为张江设计了一组极具创意的座椅,它们像生长在树下的蘑菇一样。艺术家范凌用不锈钢架和无土草皮为张江社区创造了一个植物座椅。他们的公共艺术设计很容易使坐在上面的人们联想起自然和生命,以艺术的方式为社区里的人们制造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

2、路灯

路灯也是最为常见的公共设施。海上海社区的路灯是水管造型的设计,极具现代感,与新型社区的形象定位十分贴合,与周围的其他公共设施在造型和风格上保持了一致性。而在曹杨新村这样的老社区中,夜间的灯光很少,艺术家韩峰针对老社区的这一问题,为社区设计了16个流行文化符号灯箱,安放在每一栋楼的入口。每到夜晚,五颜六色的灯光将为这里的人们带来温暖和欣喜。

3、垃圾桶

垃圾桶在社区的设立是社区洁净环境的保障。巧妙而富于创意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市民养成爱护环境的生活习惯。上海的新型社区中,垃圾桶的设计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极具创意性。如“海上海”社区的垃圾桶是易拉罐的造型,人们在扔垃圾的同时必须推开上面的拉环,这样的互动设计可以使人们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新奇。而张江社区的垃圾桶则更有创意,它是新媒体艺术家杨振中设计的。艺术家将感应装置等高科技材料用于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垃圾桶平时都在“睡觉”,并发出打呼噜的声音。当人们扔垃圾时,必须拍打它把它“叫醒”,它才会打开。这些会“睡觉”的垃圾桶使张江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4、指示牌

指示牌是社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海上海社区的路标统一的水管的造型,“大连路990号”的白色字体与黑色背景形成强烈了对比,而黑色的路标与建筑物外墙的黄色水管的色彩搭配,也极具现代感。设计师章莉莉为曹杨新村设计的指示牌更具艺术性。这个指示牌的典型的工人形象造型体现了曹杨新村的社区文化与历史,她将功能性导视图标在工人形象上的设计,既具有功能性,又富有创意性,为社区的居民带来了活力,受到人们的欢迎。

社区安装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健身 篇4

近日,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健身需求,活跃社区体育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解决居民健身场所无器材的问题,在北翟营实业公司大力支持下,社区根据奥北居民的年龄结构等特点,在奥北安装添置了10余种健身器材,此次新安装的器材主要有扭腰摩背器、双人肩关节、地上三人扭腰、划船器、直立健身车等,选择的健身器材既有健身效果,又适合老人和儿童锻炼,为小区内和谐生活的画面再添一道风景。

“如今家门口安装了健身器材,我们以后锻炼身体更方便了”。奥北的社区居民一边在社区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一边高兴地说。据了解,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发展,居民锻炼健身的意识也日益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原有的部分健身器材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居民的健身和休闲需求。为此,社区购置了适合居民健身活动器材,并于近日全部安装到位。对此,社区居民纷纷拍手称赞。此次选择器材的类型、位置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等特点,多方征求居民意见,既兼顾了方便广大居民使用,又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相配套,既方便居民健身,又做到不扰民、不损绿地的原则。这一惠民举措得到了辖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添置的新的健身器材,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为小区和谐生活再添一道亮彩,这是公司和社区为居民办的又一件实事,这一惠民举措得到了辖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下一步社区将不断加强对辖区内的公共文体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并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居民的健康生活。

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总结 篇5

一年来,我县体育工作在县政府全民健身小组的领导下,把全面健身计划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村农民的认可,特别是通过市三运会,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贯彻实施,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健身项目不断的到了普及。

一、8月8日全民健身日全面推动我县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

我县8月8日”全民健身日“博大杯”大型文艺晚会的成功举行,文化体育融为一体,市三运会的号角吹响了万众欢乐促和谐,全民健身全民健身展风采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健身秧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特色,放大整体效益。参与活动大5000多人,观众达1万多人。

体育组织不断增强,新的体育健身项目在不断巩固,羽毛球项目城区内不断发扬广大。接受不少民用人士独办体育项目的健身热潮。自发体育组织在开始崛起。

老年体育在整个群体工作中起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的推动作用,在整个体育工作中创新了工作方法整合了纵横力度,大力推动了基层整体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年工作中建立了老年人体育工作联系会制度,下发了《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重点开展了“老年体育科普年”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老年健身活动、体育展示活动。目前全县各种活动站点186个,门球队20个,会员200多人,太极拳、剑委员386人,文艺队30支800余人,花鸟联合会会员近百人,参加柔力球活动的人员达400人,乒乓球会员近200人,威风锣鼓队86人,参加老年人活动近五万多人,已形成了一支社会影响大的体育大军。

二、存在不足和困难

1、群众体育健身发展不平衡、思想不一致,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农村基层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艰巨,虽然当前体育工作重在农村,基在农民,养在学子,但与各族群众的期望和实现的可能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群体工作不够“活”不够“深”

群众体育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生活方式进步,文化先进的重要表现,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体育经费短缺,体育协会、团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全民健身工作只能在少部分单位,少部分个人参与,还不能深入广大农村和社区,全县群众体育工作没有蓬勃发展起来,并揪起热潮。

社区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活动组织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为抓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形式,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宣传质量,动员和引导全省、乡镇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一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实效性强、便于参与、利民惠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健身的意识,激发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民健身日”的成果,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动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二、活动原则

开展20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要坚持和把握“突出主题、公益惠民、广泛动员、因地制宜、节俭高效”的原则,做到主题鲜明,精心策划,突出公益,关注民生,积极发动,社会动员,结合实际,创新特色,厉行节约,务实求效。

三、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

20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为:“每天锻炼一小时”。

“全民健身日”宣传口号:“健身计划、健康行动”,“我健身、我快乐”,“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提出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其他宣传口号。

四、活动时间

8月8日为全省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月(周)”、“全民健身节”等有效性形式,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

五、活动内容

宣州区将于8月8日在宣城举办庆祝“全民健身日”大型全民健身展示活动,邀请市、区领导参加开幕式并与群众共同进行快步走健身活动。活动载体有:

1、悬挂一批宣传口号。地点分布在城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点及主会场(详细安排附后)。责任单位:区教体局,责任人:梁杰,联系电话:XXX

2、举办一场龙舟赛暨庆祝“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责任单位:区教体局,责任人:XXX

3、举办一场业余足球比赛。责任单位:宣城业余足球联盟。责任人:晏剑钢,联系电话:XXX

4、举办一场业余篮球比赛。责任单位:宣城篮球联盟。责任人:李永清,联系电话:XXX

5、举办一场广场太极拳、太极扇表演活动。责任单位:宣城太极协会。责任人:许文波,联系电话:XX

6、举办一次自行车绕城骑行活动。责任单位:宣城骑协。责任人:汪诗宣,联系电话:XXX

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应在8月8日 “全民健身日”举办庆祝活动时,应与区主会场形成呼应,形成全区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协动、集中广泛的“全民健身日”活动格局。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方式向群众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扩大全民健身宣传范围。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全民健身日”活动情况和全民健身典型事例,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正确的全民健身理念。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围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题,结合我区各地特色,根据各类人群实际,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群的各类特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

(三)公益惠民,服务便民。“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提供“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条件。

(四)志愿服务,服务全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体育项目协会、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体育院校学生及其他社会力量,利用掌握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资源,向广大群众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服务全民健身活动。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全民健身日”活动实效。一是要把“全民健身日”活动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结合起来;二是根据 “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主题和宣传活动及活动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三是及时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对在开展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逐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日”活动激励机制。

(六)各乡镇办事处、有关单位及各单项活动负责人要注意认真做好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的图片、音像和宣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各项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的总结工作,按照要求,活动结束后,将图片、文字材料通过电子邮件报区教体局体卫科。

联系人:

电 话:

传真:

邮 编:

地 址:

社区健身设施设计 篇7

在世界都在推广低碳环保和健康生活理念的今天, 国家在用实际行动推广全民健身、低碳生活等理念的同时也在相关基础设方面加大了投入, 例如随处可见的健康绿道、公共健身设施等、还有为倡导低碳出行理念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虽然政府投入很大, 但建成的基础设施却出现使用率低、遭到蓄意破坏、被盗等情况, 使得投入产出比过大, 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本文提出一套功能完善的健身设备, 主要通过防盗系统解决被盗和蓄意破坏的情况, 通过多功能解决使用率低的问题, 还可以将人力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发电功能。这些电能可以用于给行人提供充电服务等等。

其实利用人力发电并不是一个新想法, 业界也早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在国内外都已有相关产品开发的先例, 但都以像自行车形式的形式而存在, 应用面和使用率有限。像本项目说设计的这样功能完善、应用面广进而使用率高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欧洲一些国家的车站已经装备有人力发电充电公共设施。如斯特拉斯堡车站就装有多套自行车形式的设备, 使旅客在候车厅内能够健身的同时为自己的健身设备充电。

2 系统总体功能框架

系统主要包含四大部分:能量存储模块、能量收集模块、能量输出模块、防盗及报警模块。系统组成方框图如下图1所示。

系统总体组成结构如下图2所示。

2.1 能量收集子系统

能量收集子系统由人力收集和太阳能收集两部分构成, 其中太阳能收集部分将作为一个可选模块以方便根据安装地点的条件 (如是否有光照) 选择是否安装这个子模块, 下面就这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1) 太阳能收集主要有太阳能电池板阳光跟随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管理系统构成, 其中阳光跟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阳光的跟随使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发电吸收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太阳能电池组进行管理 (如故障报告状态查询等) 。

(2) 人力收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智能负荷调节与能量转换, 是本系统的难点与主要创新点;其中负荷调节系统由负荷曲线学习系统和负荷曲线调节系统组成, 分别实现对运动负荷的自动和手动近乎无级的调节。

能量转换主要同过机械结构 (齿轮、链条、摇臂等) 将运动者运动过程中发挥的力 (扭力、拉力等) 转换为驱动发电机的扭矩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交由能量存储子系统存储。能量收集管理系统方框图, 如下图3所示。

2.2 能量存储子系统的实现

系统能量存储子系统的实现, 主要通过蓄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的。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4所示。

2.3 能量输出管理子系统

能量输出管理子系统实现对能量输出 (电能输出) 的管理, 如变压、变流、逆变, 以便为不同的设备提供充电服务。并为防盗系统级控制系统供电。

2.4 防盗及报警子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分为公共治安报警和设施自身防盗报警。公共安全报警是指公众在设施附近遇到安全威胁时可以通过本设施向公安部门报警, 而且本设施还会将案发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自动发送给公安部门。设备自身防盗报警系统通过蜂窝通信与机械结构设计相结合达到设备防盗的目的。

3 结语

由于本项目在国内外尚属首创且市面上还没有类似产品, 加之其多功能、高性价比等特点一定会得到广泛采用。本设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引入了健身器的智能负荷调整系统达到了智能健身的效果, 是属于首创, 所以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市场前景广阔。多种形式的动能收集:对扭力, 拉力, 压力等进行收集, 区别于其他健身发电装置只收集骑行所消耗的能量。智能、动态的负荷调节:采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运动者的健身任务及负荷达到智能设定和高精度测量从而使健身者清楚自身所消耗的能量达到激励作用。

本文所提出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将发电机作为健身器负荷的来源并对负荷进行智能调节, 从而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负荷恒定或者无法自动动态调节的缺点。

参考文献

[1]LIJun.I am a newbie yet I can hack Zigbee-take unauthorized control over Zig Bee Devices, Defcon23, 2015.08.

[2]李均, 王海春.一种粮仓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数字技术与应用[J].

[3]王汝林.物联网基础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正确使用社区健身器材 篇8

1.跑步机

作用:锻炼下肢的肌肉、髋关节、膝和腰部肌群力量以及活动度,同时有助增强心肺功能。

注意:双手应紧握横杠,防止摔下;双腿摆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肌肉拉伤。

2.组合单杠

作用:增强上肢及背部肌肉力量,可牵拉手腕、上肢肌群等,增强关节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注意:双手紧握横杠,防止摔下受伤。

3.平衡滚筒

作用:可增强心肺功能及关节柔韧性,提高人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

注意:紧握横杠,待平衡滚筒静止时,才能上、下器械,运动开始时要慢,然后逐渐加快。不建议老年人使用该器材锻炼,掌握不好平衡协调很容易跌倒。

4.旋转健腰器

作用:活动腰部关节,放松腰背肌肉,适合除儿童外各年龄人群,尤其适用于腰部活动障碍、腰肌劳损及周身疲乏等症。

注意:扭转时腰部要有所控制,幅度不宜过大。切记手始终不要离开手柄,要保持扭腰的转角在45°以下,扭转速度要缓慢和均匀,才能做到健身而不伤身。

5.腰背按摩器

作用:按摩腰、背部肌肉,疏通经络,调整相关脏腑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人体紧靠按摩器,上下左右缓慢运动。该器材较适合于老年人。

注意:用力适中,动作要由缓到快。

6.跷跷板

作用:锻炼全身综合机能及平衡意识。

注意:两手应紧握扶手,振荡频率不应过快过大,否则易造成骨质疏松者椎体压缩骨折或尾骨骨折。

7.单人健骑器

作用:锻炼手脚协调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关节柔韧性,对四肢及腰背酸痛等有康复作用。

注意:坐在座椅上双手握紧手柄,两脚踏牢踏板,脚向下蹬,同时手向后拉。操作时应挺胸抬头,双足踏稳,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8.划船器

作用:锻炼胸、腹、腰、背、上肢肌群力量,还具有模拟划船的乐趣。

社区健身指导站管理制度 篇9

一、定期开展健身科普知识讲座

以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大专院校及相关行业的专家为依托,组建一支以增强体质与健康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健身科普知识宣讲队伍。每年在辖区、社区定期开展健身科普知识讲座2次,并提供图像、文字资料。

二、运动健身项目推广

推广1-2个运动项目,制定工作和推广计划,现场推广时应有召集人、指导教师,并记录汇报项目推广工作情况。

三、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

参与上级部门制定的国民体质测试常态化工作方案和长期测试计划,对辖区的受试者进行科学健身跟踪指导,建立数据库档案。并起到对辖区内的群众科学健身指导的辐射作用,有完整记录。

四、数据分析与总结

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主持词 篇10

大家好!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桃园江社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宗汉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了。这是桃园江社区凝聚人心、提升人气的赛会,也是我们社区展示群众形象、增强百姓体质的盛会。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嘉宾,他们是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任叶曙明同志;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党群副书记龚金富同志;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政法副书记陈松叶同志;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组织委员 徐裔君同志;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宣传委员潘建伟同志;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文卫副主任徐品同志;慈溪合作银行宗汉支行副行长;宗汉街道桃园江社区书记、主任陆雪峰同志。让我们对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运动会共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100米、踢毽子、跳长绳和拔河七个项目,共有6支代表队184名运动员参加。天气虽然严寒,但抵挡不住我们的激情和热情,各个参赛运动员摩拳擦掌、整装待发。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各个参赛代表队:梵石花园代表队;城市桃源代表队;白金湾代表队;星光一期代表队;星光二期代表队;共建单位代表队。

本次运动会开幕式共有四项议程。首先进行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

下面进行第二项:请桃园江社区书记、主任陆雪峰致欢迎词。

下面进行第三项:请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宣传委员潘建伟致辞。

下面进行第四项:请宗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任叶曙明宣布运动会开幕。叶曙明宣布“我宣布宗汉街道桃园江社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

优化江西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和谐社会;体育设施,体育锻炼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体育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具有融洽社区生活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发展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城市社区體育存在很多不足,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本文就江西革命老区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根本上寻求革命老区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的真正所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促进老区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利用社区体育的特点、功能与作用等来促进社区和谐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将对江西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入手,真实反映老区社区体育现状和体育需求。通过本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满足社区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社区体育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背景与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变革时代有较大的关系,社区体育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引发学术界研究。多为应用性研究。从欧、美、日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运用社会行动理论,对社区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社区体育模式、社区体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多见。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居民生活条件和意识的改善,社区体育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保健、休闲娱乐、社交、时尚运动、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高涨,使得社区体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概念、功能、构成要素等方面;2.社区体育功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服务构成要素为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组织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四个方面;3.应用性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等研究;4.其它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模式研究、社区体育政策研究、社区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等。此类研究由于有明确发展目标,且多将社会发展作为主导因素或参考系统.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对社区体育发展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择开展研究的城市是:上饶市、鹰潭市、新余市、抚州市、宜春市和吉安市。这6个城市是江西省所辖11个地级市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278个城市排名如表2-1)、辖区老区土地面积较广的地级市。对这6个地级市社区居民、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 访问调查法

为了完成此次研究工作,在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进行了访问调查。在研究过程中访问了有关专家、教授,证实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对各市体育局有关人员、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及社区体育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老区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社区体育的相关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原理,结合有关专家、学者对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的研究,制定了两种问卷: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和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

2.2.3.2问卷的发放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8年11月—2008年12月。管理者问卷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各社区体育负责人或者相关负责人以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 1500份,回收1279份,回收率85.3%;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回收率80.7%。发放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84份,全部收回。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审查、剔除工作。发放回收以及检验情况(见表2-2)。

2.2.3.3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本课题调查问卷请8位专家审阅,并进行效度检验。(见表2-3)

问卷的信度检验:利用再测法,随机抽取了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办四股头居委会50名社区居民进行测试,两周后再测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结果测得两组问卷肯得尔和谐系数为0.85,P<0.01证明问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2.2.4 数理统计法

在归类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两种问卷所获取的全部数据资料进行了逻辑分析。

2.2.5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演绎、综合分析法,探索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出的作用,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江西省革命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3.1.1老区居民参与活动的人口、时间、频次

调查结果显示,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次数为:平均每月1~2次及以下的占30.3%,每周参加1~2次的占40.3%,每周参加3~4次占25%,每周参加5次以上的占4.4%;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30分钟以下的占30.2%,每次30~60分钟的占54.5%,60分钟以上的占15.3%。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江西老区社区体育人口仅为18.8%。

3.1.2参与社区体育居民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以女性为主,占61.8%,且年龄较大,离退休的较多,主要参加社区或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运动队和健身队,如腰鼓队、木兰拳队和秧歌队等,这些健身队大多以离退休的女性为主。而男性仅占38.2%。社区组织的活动大多以秧歌、腰鼓为主,所以女性参加的多于男性。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35.4%,其他依次是大专及本科、初中、研究生和小学及小学以下,分别占26.8%、22.3%、7.3%和8.2%。研究生多以地方院校的教师为主。参与社区体育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说明有一大部分居民还没有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这就要求社区体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的娱乐性和健美性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加体育活动。

由于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学习压力和家庭负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社区中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逐年加大。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以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因此离退休人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最多,占59%。他们进行的运动项目主要以秧歌、腰鼓、武术等,具有表演性、健身性和难度小的特征;其次是在职上班人员,占22%,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对体育运动有科学的认识,也比较爱好体育运动,近几年在职上班人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比例逐渐增加,他们参加的项目以球类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具有一定竞技性的项目。其他人员由于本身基数少,所以所占比例也小。

3.1.3老区居民闲暇时间活动情况

根据调查,打牌、下棋是江西老区城市居民闲暇时间主要活动,占63.2%;其次是看电视、电影,为45.3%,这其中大部分是在家看电视;体育锻炼仅排在第三位,为40.2%;其他依次为玩电脑、读书和看报、园艺与养宠物、逛街与游玩等,分别为31.8%、26.8%、26%和24.7%。

以上说明了老区居民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足,参加体育活动缺乏积极性,老年人喜欢看电视、打牌、玩电脑等活动,年青人则喜欢玩电脑、打牌等。没有组织,这些人极少参加体育运动。

3.1.4老区居民形成体育运动兴趣的因素

根据调查,促使老区居民形成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在学校期间受到的体育教育,占40.3%,排在第1位。同时居民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途径主要也是在学校获得的。表明學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受体育明星、体育名人的影响和新闻媒体各占28.2%和27.6%,排二、三位,表明居民已经通过体育宣传、体育新闻报道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然后参与体育。社会调查表明,终身体育者、体育爱好者、优秀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可见,传播媒体的充分介入,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及对体育人口的增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媒体来加强社区体育的宣传,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同事、朋友和单位的影响也具一定作用,说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越来越多是一种趋势,体育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3.1.5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

在调查问卷中针对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共设计了8个选项(多选题)。根据年龄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5岁以下人群把提高运动能力、娱乐消遣和扩大社交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26一55岁之间的人群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和扩大社交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55岁以上人群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娱乐消遣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而在其他一些选项上,年龄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和扩大社交这都不是55岁以上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目的。

3.1.6老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社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以腰鼓、秧歌等为主要运动项目,占46.6%;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活动),占45.1%;武术(武术套路、木兰扇等),占44.2%。居民参加体育项目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腰鼓、秧歌和武术类活动项目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保健性等特点,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的需求。主要以健身团队和运动协会的形式进行锻炼。篮、排、足等球类项目的参与者多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项目的参与者多以26—40岁年龄段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年青人,这些运动项目有一定的竞技性,对场地的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以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的形式参与活动。

3.1.7阻碍老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江西老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太忙、太累、没时间的占45.1%,这与居民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一部分居民把时间用于打麻将、聊天、看电视等其它活动上了;组织不合理的占35.1%,主要原因是组织人员缺乏,组织水平不科学;缺乏体育指导员的占34.5%,培养方式单一,对体育指导缺乏管理;缺乏锻炼场所的占22.8%;缺乏经费的占12.8%。

3.2影响革命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2.1社会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产品己由“短缺经济时代”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但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则正处于这一转变之中,供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着社会的需求,居民对群众体育的需求仍受群众体育的供给所决定。因此,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老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并且种类不够丰富,成为制约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完善和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社区体育中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使社会稳定,社区和谐。

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应该说从国家的角度,己经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法律保证,如《体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为公民体育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提供了直接而充分的法律依据,《体育法》还强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和挪用己规划的群众体育配套场地设施 。老区缺乏地方性体育法规,在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方面无明文规定,人们的某些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造成老区全民健身活动进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多数人的共同信念,并以言论形式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致的倾向性意见。在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中,舆论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为适应当前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正确舆论的支持。加强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报道,制造正确的舆论,使老区人们将体育健身看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3.2.2经济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经济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现阶段的老区,显得尤为明显。老区的经济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经济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投入不多,如各地级市在社区体育方面均没有专项经费;企事业和个人以赞助形式投入的体育经费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但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社区体育的管理由文化站兼任,并且人员配备不齐。

3.2.3社区成员个人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习惯等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社区体育的发展。

生活方式指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老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以下棋、打牌和看电视为主,长久下去将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到人的活动能力,就更加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参与者的载体——身体早早失去了锻炼的能力。因此,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有很大影响。建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正确的“健康投资”的观念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重要影响。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将促使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以体育运动为主,其他活动所占时间减少。形成合理的体育消费习惯。

4结论

1. 数据表明,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老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并且种類不够丰富,成为制约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

2. 调查结果表明,老区缺乏地方性体育法规,在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方面无明文规定,人们的某些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造成老区全民健身活动进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老区的经济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经济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投入不多,如各地级市在社区体育方面均没有专项经费;企事业和个人以赞助形式投入的体育经费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但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社区体育的管理由文化站兼任,并且人员配备不齐。

4. 调查结果表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主要目的依次是沟通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丰富和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压力、有益家庭教育和学习体育技能。这是和社区体育的功能相吻合的。

5. 老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以下棋、打牌和看电视为主,长久下去将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到人的活动能力,就更加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参与者的载体——身体早早失去了锻炼的能力。

6. 加强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报道,制造正确的舆论,使老区人们将体育健身看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At:http://www.sport. gov.c n/fagui/fg002.htm.

[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20

[3]华景梅,徐祥辉.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2006,(7):

[4]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3

[5]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3

[6]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7]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体育文史,1993,(3):

[8]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J].体育与科学,1998,(2)

[9]胡国雄.社区体育概念新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12.

[10]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8

[11]李云林.在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R].

http://www.zjsports.gov.cn/zjty/node11/node34/userobjectlai3786.html,2006,2

[12]凌翔.上海市郊县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8,3:

[1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2一74

[1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15]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17]中國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8]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19]顾拜旦.体育颂.At:http://www.taijisky.com/open /milian/tys/tys.htm.

[20]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At:http://www.foshan.gov.cn/fsgovout/Web/Article/2005/03/02/0821301382C78768.aspx.

注释: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2.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4.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5.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上一篇: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下一篇:邮政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