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

金融支持在河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现阶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河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典范,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和优化农业结构的典范,也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增产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融资需求难以满足,资金风险加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国家必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满足“三农”发展的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融资需求 金融支持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一直坚持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完善加强农业,造福农民的政策。近年来,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及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力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金融支持更是短板。河北省已推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活动,只有采用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才能降低农业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二、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状分析

截止目前,全国共有國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7个,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虽发展迅速,但仅邯郸市、唐山市和三河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43家,尚未达到全国范围内各省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进水平。

当前,河北省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主要体现技术不完善、应用范围受限和市场风险较高等方面,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实现其发展。影响其融资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对农业科技产业的贷款较为谨慎;政策性银行设置了较高的贷款门槛;农业科技产业的抵押物品种单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对于风险投资吸引力度不够;直接融资在整体筹资中所占比重较低,导致金融支持成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明显的短板。

三、金融支持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经济回收期较长,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政府财政投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注:由表中数值可知,2012年~2015年河北省财政总支出呈上升趋势,三年累计增长额为1731.85亿元,而其中在科学技术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方面支出增长占比仅有11.38%,相对较少。这间接地表现出河北省对于农业和科技投入力度较小。)

虽然在表1中无法直观的显示河北省财政对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额度,但是依据表中数字可以侧面反映出市场融资才是农业科技园区融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资金来源。

据调查显示,2004年—2015年河北省城乡人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已由6207.5亿元增长至831990.3亿元,由此可以推断出,河北省存在大量的私人资本,但是投资渠道十分狭窄。与此同时,虽然园区确立的“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原则,但有限且分散的财政支持弱化其实际意义上的落实和推广,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科技园区风险高、投资周期长等原因,阻碍了社会投资者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投资意向。加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存在诸如:企业投融资制度不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不科学,缺乏管理型、技术型和市场开发型人才等一系列不足之处,不仅限制了园区的建设进度,而且导致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政府作为提供财政支持的主体但投资力度有限,这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所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难以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资金。

四、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应尽可能为园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一系列的相关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扶持和管理力度,并制定长期稳定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促进园区优势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金融支持

园区的发展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是行不通的,必须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多元化专业化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扩展投融资渠道,从而逐步增加园区的资本积累,降低对政府财政投入的依赖程度。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园区的建设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必须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农业科研项目基金,不断地集聚社会资本,提高不同渠道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屈越.2015.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市场,(21):203-204.

[2]沈琼.2015.农业从业人员与农业生产的匹配性分析.农村经济,(1):116-120.

[3]李良琼,沈玉志.2014.基于物元法的阜新产业集群金融支持评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3):239-242.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学术项目基金支持(编号:hbxs2016016);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6050202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田海程(1995-),男,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金融学院会计系学生,本科,会计学;陈镜宇(1980-),女,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作者:田海程 陈镜宇 范瑜 乔迎夏 刘嘉伟 王婷

第2篇: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问题策略探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工业园区也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发展。不过由于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技术和理论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文首先针对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开展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工作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目前城镇工业园区发展还尚未成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这需要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有效发挥城镇工业园区的价值和意义。

一、城镇工业园发展建设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其一,城镇工业园发展建设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城镇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是解决存在的三农问题。而城镇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能够通过非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工业集中发展,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能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不仅能够增加当地城镇农民的收入,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分散落后的农民居住环境进行改善,这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城镇整体社会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城镇工业园发展建设有助于当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升级和转型。而城镇工业园的发展与建设有助于推动各地方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为了确保我国工业全面实现整体发展和优化,必须要进行城镇工业的转型和升级。基于此,城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的地域特点进行准确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对第二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为了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可以对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育。不断优化和提升城镇工业聚集的程度,一方面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另一方面实现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建设和维护好当地的工业环境,实现当地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对城镇工业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工业园建设发展水平,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其三,城镇工业园的发展与建设有助于加快城镇城市化的进程。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工业园的发展与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因为城镇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会将原本分散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集中,比如当地原有分散的生产原料、分散的土地资源以及剩余的劳动力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节约了一定的成本,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城镇经济的更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推动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技术以及重要信息的更新换代,全面提升整个城镇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而逐渐推动城镇向城市化方向进行发展。

二、城镇工业园区在发展和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其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现阶段虽然部分城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展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建设工作,也想通过当地工業的集中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城镇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成果过来看,部分城镇建立的工业园区并没有结合当地的经济和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功能比较混乱。而且有的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工业引进的数量,而忽略了工业发展的质量,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通过降低入园门槛来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导致污染企业入驻工业园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工业园区积极作用的发挥,影响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发展。

其二,缺乏明确的定位。部分城镇在建立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引进企业的数量上,忽略了当地经济发展空间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方向的综合考虑,没有对其定位进行有效明确。建设的大部分城镇工业园区缺乏一定的本地特色,普遍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特点,不仅让建设的工业园区在档次和规模方面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也没有凸显出较高的专业性,行业集中性,这就对城镇工业园区的总体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目前还有部分城镇的建设的工业园区仍然发展是一些技术含量和档次比较低,或者对一些资源进行简单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使得生产的产品自身不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后期不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此外,部分工业园区在规划的过程中出现了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建设的工业园区结构比较相似,并不能在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工业园区的专业性能有效的发挥出来,这就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

其三,缺乏规模效应。部分城镇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规划,不仅分散而且规模小,不能形成良好的服务链,规模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相邻城镇在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增加了重复建设的概率,导致相关的资源出现了浪费,这就对城镇对工业园区的规模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

其四,缺乏资金支持。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招商引资和银行贷款,获取的资金数额比较小,无法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工业园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资金,严重阻碍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建设,降低了档次高专业性强企业的引进概率。此外,城镇工业园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增加污染情况的发生的概率,这不仅阻碍了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步伐,而且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其五,对土地缺乏有效的利用。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导致一部分土地资源出现浪费,严重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这对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转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的相关策略

(一)从实际出发对城镇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

在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地实际情况着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首先,坚持整体规划原则。建设和发展城镇工业园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城镇,因此在规划布局之前一定要对工业园区的功能有效明确,根据城镇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城镇功能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对城镇的城市交通和相关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为城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在开展城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任何污染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城镇经济发展活动。要坚持生态保护原则,有效落实社会、生态、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统筹协调基础设施,促进城镇生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坚持完整性原则。在城镇园区的建设要提前对相关的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比如经营性用地、公共服务建设用地、绿化用地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期建设和统一规划方针的制定,确保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能够与其他建设项目有效衔接,从而保障城镇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的完整性。

(二)对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准确定位,发展当地特色经济

为了促进城镇工业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准确定位。对此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分工业园区的功能,选择适合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产业。同时还要对本地的发展特色准确掌握,促进工业园区向特性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对工业入园标准进行严格制定,确保工业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效果。通过多元化发展计划的制定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2]。此外,在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交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外交通的建设,要确保后期城镇工业园区相关产品能够进行顺利有效的运输和集散,提升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外交通也是城镇工业园区对外进行展示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对此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要对道路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发挥对外交通的宣传作用,让更多的地区能够了解到城镇工业园区所具有的特色经济、功能产业和文化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环保型企业入驻,不断拓宽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市场,带动当地经济有效发展。

(三)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城镇工业园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招商引资是目前获取建设资金的主要方式。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招商引资计划提前制定,准确分析和把控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内容,对于招商引资方法科学合理的选择,从而达到企业与政府共同发展的目的。一般招商引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开展统筹策划工作。了解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对工业园区的定位和规划准确掌握,并在此基础上适度超前实施发展布局,根据融资需求设置相关的部门,并对其进行整体布局和控制,促进各方面达到协调发展。其次,要对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创新。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要确定招商重点,优先考虑商群和大商,一方面要分析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分析对本地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入园门槛适当提高,以免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随意入住。并且要通过入驻园区的企业开展以商招商的模式,不断拓展自身的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此外,还要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和落实,调动工作人员招商的积极性,确保招商引资的效果和质量。最后,建设健康的发展环境。在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当地政府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确保市场能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发展,对市场准入门槛进行有效明确,以免在城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市场出现垄断情况。另一方面要监督管理当地环境的质量评估,促进政府部门深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投资招商活动,不断优化和升级本地产业经济,促进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对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开展分类管理工作

为了促进城镇工业园区健康发展,还需要通过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开展分类管理工作。对此当地政府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促进工业园区持续发展为目的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开展有效的预算工作和土地审批工作。在制定好工业园区规划之后,有关部门就要开展预算工作。预算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先期基础建设费用,而且还要考虑生态建设费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财政拨款额度进行准确确定以及制定相关的招商引资计划。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对发展环境不斷优化,提高工业园区的吸引力,促进更多商家和企业入驻。 同时还要开展有效的土地审批工作,严格监管土地审批,对土地投入数量进行严格控制,针对具有升值空间的土地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严加管理,促进土地利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其次,通过服务政策的改善和优化,促进分类管理有效落实[3]。政府部门要对国家优惠政策进行分析和利用,对服务项目进行积极改善,在符合银行贷款标准的情况下获取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资。同时还要通过以租代买的方式做好农民的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权益。此外,还要根据工业园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园区在发展和建设过程当中的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城镇工业园区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需要各地政府从长计议,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城镇工业园区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一方面要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另一方面要准确定位,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此外,还要对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开展分类管理工作,有效实现城镇工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建伟.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

[2]刘会成,林立清.新建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路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45-146.

[3]张学智.工业园区智慧化建设思考[J].四川建筑,2019:209-210.

作者简介:董进福(1978-),男,汉,云南省富源县,本科,工程师,从事村镇建设相关工作.

作者:董进福

第3篇: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固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原因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对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加大产业布局统筹安排等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5项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工业园区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一定影响的西部发展问题。同时又是当前深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1.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虽在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必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进一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发展。

进一步加快西部发展必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影响西部地区与东部差距继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小,产业配套能力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原料型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粗放型经济特征明显,比较优势没有在国内外市场得到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必须从产业布局上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必须结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加快西部发展必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影响西部地区与东部差距继续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乏力,并且目前西部地区资源产品就地加工的产业链条较短,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流通等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优势产业亟待培育。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必须进一步结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大对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要继续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必然要在西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

第一,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既是西部地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发展的载体,又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对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西部地区融入国际分工合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进一步完善各类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创新体制,提高各类工业园区发展高科技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国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努力使西部各地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第二,国家在产业布局上还要在西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加大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大力支持西部地区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实施城市群和产业集群战略,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产业的规模经济,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水平;国家应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打造精品投资环境,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2.努力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见显著成效,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西部来说能是严峻挑战,也有一定发展机遇。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阶段性规律和趋势。可以预见,此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势必再次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外和东部的产业资本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助于拓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推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内地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发展。

与此同时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努力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己见显著成效,这也是有利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大环境条件。

3.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较好态势,也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协调发展,即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推进我国全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而作出的全局性、历史性的伟大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努力,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对内对外开放力度,西部地区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牧、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市场上已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并开始发挥效益,基础设施明显增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得到了更有力保护。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沼气到户,以及人畜饮水、生态移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改

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实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较好态势,又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条和物质技术基础等有利条件,因而,也就必然进一步为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及对策

1.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对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加大产业布局统筹安排。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比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以西部最大的省份四川省为例,2008年四川省完成工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工业园区完成产业增加值2,153.2亿元,占全省的37.1%;到2010年四川规划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财政收入750亿元,2008年工业园区完成财政收入264亿元,己占全省的35%。到2010年,仅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即规划完成511亿,将占全省1/3。软件产业规划完成800亿,将占全省80%。

可见,无论从短期还是从中长期看,都应把西部地区工业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因此,我们应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出发,在产业布局统筹安排中,突出西部地区各工业园区的重要地位和产业特点优势,重点抓好其重点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其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国际一流和国家级一流产业基地。一是要加大力度着力支持西部地区建设全国一批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二是要把西部地区各地重点园区建成新的特色优势产业承接转移基地(试点园区)。

2.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国外和东部发达地区大批产业已开始梯度转移,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其转移的目的地。西部各地应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努力杷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重点基地和龙头基地。

一是要认真选择转移对象。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应认真考察研究转移企业的技术水平、环境治理、就业容量、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附加值、税收等。

要明确承接转移的目的,正确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转移方、承接方的双赢。各地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能片面强调引进来,没有技术、环境、经济、就业等要求。不能被动接受产业转移。不能别人转移什么我们就承接什么,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去选择承接的产业。

二是应适当规划承接产业转移的门坎。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提出资源消耗、技术含量以及生态环境标准,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循环经济首先应该体现为减少使用资源。其次是资源的再生使用率。第三是必须节约用地。规定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标准和单位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指标。

三是要注意保护职工利益。承接产业转移中,有的可能以现有企业改制形式出现。改制中要明确建立企业员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注意保护职工利益。

四是应努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应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交通等物流成本;应有针对性地培训人力资源,准备承接什么产业,就应该提前为承接的产业培训、准备人力资源;应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工业产业关联度,努力促进产业链形成;应改善产业发展软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化、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要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基地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四是要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的体制。

4.进一步促进各地工业园区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各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正在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转化。但对产业集群化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搞好科学的规划引导,进一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由于过去西部各地大量工业园区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招商引资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项目的大小和多少上,实行的是追求“大项目”带动战略,相对较少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从区域的比较优势出发,从产业联系和投入产出的关系角度考虑如何有计划、有选择的招商引资,通过逐步引导形成区域的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基础。

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科学规划和引导,需要结合本区的社会及经济环境,通过比较分析,提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规划。

目前,推动西部地区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式可以采取: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园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实现由企业聚集向产业集群化过渡;二是从区域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园区重点特色产业,由政府有意识加以引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引导关联产业或同类型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集群发展基地(载体)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是流动的。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民间和外来投资,除了资源区位和优惠政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产业环境和条件。因此,目前,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消除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和完善鼓励产业群发展的配套措施至关重要。

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指导目录,配套措施等手段,创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产业环境。形成企业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技术集聚、市场集聚的良好氛围。同时,不仅要把引导集群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上,更要关注产业关联度的提高,并且还要致力于提高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和产业工人乃至劳动力后备军的素质,引导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的持久竞争力。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条件需要构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体系。

一是要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把组建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使行业协会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中介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传递、技术咨询、创业指导等服

务,开展各类特色商品展览活动,打造区域性品牌,营造竞争优势,协调企业共同行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

二是要建立集群创新支持系统。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改造。

三是要建立集群发展服务系统。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速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条件还需要实施重点扶持战略,形成示范效益。在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中,重点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龙头企业的配套和衍生功能,对集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集聚情况,要发挥重点区域与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对具有产业集群雏形的产业集群加大扶持力度,集中精力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发挥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往往是新技术的示范者、新产品的研制者、营销渠道的先行者,只有把有限资源的配置向它们倾斜,能产生更多的配套需求,强化产业链延伸和相关行业配套的拉力,从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5.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目前,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在环境和条件方面仍受到种种制约,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第一,加大发展空间政策支持。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园区用地加大发展空间,适度扩区应超前规划。西部地区工业园区每亩土地平均投资强度与上海、广东、山东等地比较仍有较大差距。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首先要要求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其管委会和企业努力集约用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开发区的土地不能搞房地产和修建工住宅。

同时,需要西部各地政府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和目前发展良好势头,把工业园区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列为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省政府的重要支持事项,实施重点区域重点突破。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新格局,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工业园区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产业优势,发挥工业园区在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省、市融入国际分工合作等方面具有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强力推动省市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应在调整西部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切实保证工业园区用地需求,优先安排并预留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以满足今后发展需求;二是应把西部各地省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作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产业承接的重点,其引进的项目统筹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三是应尽快启动和完善重大产业化项目用地报征审批的“绿色通道”机制,力争在报征材料完备的前提下在规定日内完成相关手续,缩短项目用地报征审批时间,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第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目前,对工业园区主要实行的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贴息等扶持政策,缺乏竞争的比较优势。同时,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省市工业园区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尤其是省市工业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个严重问题。特别需要中央财政和西部各地省、市财政加大对工业园区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是西部地区应向中央争取对进入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享受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工业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落实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比照中央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贴息政策,增加贷款贴息的范围、规模,延长年限;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补贴。

二是对在工业园区内新办企业的税收省市财政分成部分,应加大比例或全部留给工业园区,并实行属地化征管,以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三是要应在省级科技三项费、技改专项费、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等相关资金计划中单列切块,支持工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发展。

四是应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西部各地工业园区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创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相应机构,发改委、经委、证监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关注并继续深入研究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环节及问题,加大力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区域开展上市融资的相关工作。帮助解决工业园区的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和在创业板或主板市场上市。

第三,加大体制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电力、天燃气等资源、动能和交通运输保障、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地区级管理权限的划分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对建成区如何实施城市化管理的问题、开发区管委会与行政区划管理部门工作如何协调等问题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关系密切,都是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也需要加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需要加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方面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二是需要对各工业园区自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进、创新和完善方面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不适应新形势下开发区发展的需要,及需改进、创新和完善。

一是应建立以省市委、省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共建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加强省市共建协调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工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土地、电力、天燃气、交通运输等公共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保障和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省市共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应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责权统一的审批机制,赋于工业园区相应的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支持工业园区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三是应通过试点、通过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及时、合理解决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所在地区级管理权限的划分问题、园区管委会对建成区如何实施城市化管理的问题、园区管委会与行政区划管理部门工作如何协调问题。

责任编辑:尚可

作者:纪尽善

第4篇:广西园区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7日

“十一五”时期,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先后出台了《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全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园区产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作优的措施。五年来,广西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园区工业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十一五”期间,自治区重点监测的37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增加值2585亿元,数倍于“十五”。“十一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已达10个。

一、“十一五”工业园区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业园区的布局规划和发展规划工作不断加强,园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一些重点产业园区,在体制、机制、政策、资金、土地、项目审批等各方面得到自治区的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

(一)园区建设取得突破,集聚功能得到强化,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广西各地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能力强的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迅速扩充产业承载空间,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工业园区逐步成为全区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污染治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企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十一五”期间,2004年清理整顿后保留的29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开发区)得到巩固和发展,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60个工业园区被确认为自治区A、B类产业园区。

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工业园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以道路、港口、水、电、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及供能、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和智能化程度高的楼宇厂房建设,促进工业园区尽快产生效益,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率。仅2008年至2010年,自治

区重点监测的37个工业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数倍于“十五”时期。

工业园区成企业投资的热土。各工业园区采取各项措施积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通过实行规费减免、保障项目用地、建立工业用地开发成本补贴机制、保障电力供应、鼓励投资兴建工业标准厂房、改善通关转关管理等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重点监测的37个工业园区招商引资3737个项目,其中签约内资项目有3410个,项目投资额为2837亿元,而外资项目有327个,项目投资总额为34.6亿美元。目前,入驻37个重点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已超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578家。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重点产业实力增强。一批跨国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到全区的工业园区投资,如中国石油、国投电力、印尼金光集团、新加坡来宝集团、中粮集团等特大型企业先后进驻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口可乐、丰达电机、培力药业、八菱科技的大项目相继落户于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服务企业成效显著。各工业园区争创一流园区,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把服务企业作为第一职责,建立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服务机制,不断深化拓展服务企业活动,完善各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破解贷款难题,鼓励和扶持投产企业积极增资扩股和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把企业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通过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园区工业健康发展。

(二)园区工业加速发展,贡献倍增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10个工业园区中,广西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超400亿元,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达到332亿元、288亿元、192亿元、182亿元。园区工业高速增长,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从自治区重点监测的37个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2010年完成增加值861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6%。增幅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快5.7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0%,拉动50.7个百分点。37个园区中,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翻番的有31个,其中17个翻2番以上。2010年总资产达到2485亿元,比2005年增长3.0倍,年均增长32.1%;实现利税242亿元,比2005年增长4.0倍,年均增长38.0%;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5%。

(三)园区发展重点突出,布局优化

目前,全区工业的投资项目大部分在工业园区内实施。“十一五”期间,各工业园区突出抓好承接产业转移,既主动承接我国东部地区和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也主动承接我国中西部地区需要转移到沿海发展的产业,以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7大产业为核心,以建材、电子信息、造纸与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修造船及海洋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北钦防崇沿海沿边横向经济带的园区重点布局石化、电力、钢铁锰业、糖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梧贺玉贵河百横向经济带的园区重点布局优先布局有色金属、机械、电力、锰业(林产林化),加快发展建材、医药、食品、蚕丝绸等产业,南来柳桂经济带的园区重点布局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钢铁锰业、有色金属、高新技术、糖业等产业。园区工业对广西工业发展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特色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十一五”末,全区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如柳州市柳江新兴工业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平果工业区的铝工业园、宜州经济开发区的茧丝绸产业园、容县经济开发区的电子产业园、玉林市福绵服装工业区、梧州工业园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园、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等。一些重点园区精心打造的“区中园”和“园中园”特色鲜明,如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物制药产业园、电子信息及IT软件产业园、光电科技产业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的北海电子产业园。特色园区和产业园加快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加强产业协作配套,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的上下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2010年,工业园区前十大制造业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制造业。

助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主战场。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四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广西北海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产业,大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大项目及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项目,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深化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提高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服务的水平,加快资源整合和共享,建立和完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积极营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金融、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良好环境,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创新资源集中聚集的示范载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治区重点监测的37个工业园区内,2010年共有高科技工业企业196家,比2005年增加75家,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29.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亿元,是2005年

的3.0倍。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态势蓬勃,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亿元,比2005年翻4.5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4%。其中对全区出口贡献最大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二、园区工业发展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尽管“十一五”时期园区工业发展保持了良性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从主要园区反映的情况看,大家重点关注问题主要是园区管理机制、资金、用地指标和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从园区工业在整个广西工业的作用和地位看,我们认为,产业层次较低、转变发展方式面临诸多障碍是园区工业发展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一)产业层次仍较低

“十一五”末年,37个重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前的八大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八大行业合计占园区工业的69.3%。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接近九成,而高新技术产业只占10.5%。37个园区中,23个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比在5%以下,其中11个园区无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低端产业领域或产业低端。大部分工业园区由资源型、初加工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企业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较低,多数企业从事价值链的低增值环节;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行业集中度低,园区骨干企业不突出,缺乏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37个重点工业园区中,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4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41家;成本费用利润率20%以上的仅占企业总数的5.2%,利润率1%以下或亏损的企业占了43.2%;企业人均创利1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0.7%。三是大部分园区经济密度比较低。2010年,37个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21.9亿元,只有玉柴工业园区等3个超过百亿元,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仅广西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科技部提出的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00亿元的标准,有12个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0亿元。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转变发展方式面临诸多障碍

“十一五”时期,各工业园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必须看到,转方式调结构不但受到高耗能行业产能比重过高等结构性限制,而且还面临着财税体制、资源价格管制等体制性障碍。全区过多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节能减排的体制性保障尚未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改革亟待破题和推进。目前,园区高能耗项目投资比重

仍比较大。2010年,37个工业园区的投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竣工及在建项目中,石油加工、化工、非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能耗行业累计完成投资占工业的比重接近四成。现阶段的投资结构将固化未来几十年的产业结构,对全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十分不利,对全区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

三、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区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后,在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实施,以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等推动下,园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我们必须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更加高标准地安排生产和投资,并在惠民生方面做好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具体要求,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布局。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和商务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创新人才引进和园区管理体制,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进入园区,努力做强做优工业园区。为此,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一)以四大高新区为重点全力打造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依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集聚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四大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全区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外来企业向园区转移研发中心,努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推广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园区经济中的比重;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借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资源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难题,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力量深入基层为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二)以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

“十二五”时期应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更多地考虑园区产业特色定位、集群集聚发展和配套服务的优化完善,进一步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工业园区朝着产业高端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就业环境和谐的方向发展提升。不断顺应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增强园区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围绕全区支柱核心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推动千亿元产业向园区集聚。加速重大技术和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逐步使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提高园区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有计划地将县域散乱的工业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工业区中,改善工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促进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建立起园区内企业之间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以促进竞争力提升,带动本地供应商网络的发展,为培养本地下一代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准备。

(三)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政府应将促进产业联系作为服务企业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发展为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创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政府应努力破解土地、资金、规划、环评等难题。优先考虑循环经济项目、优势项目,对入园企业建设用地单位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率等有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小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已经入园的企业,通过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工业厂房,提高公共设施的共享覆盖面,降低非工业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节约用地。对占地多、长期不达产造成土地闲置的项目,通过回收、清理、置换等多种措施重组整合,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以保证园区的发展。在征地过程中,要妥善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针对资金制约园区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采用股权融资、证券融资、项目融资以及国际金融贷款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创新体制,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民间资金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应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工业园区发展指标设计方面,在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值、增加值等数量指标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内在竞争力、投资密度、经济密度、发展可持续性等质量指标。

此外,政府的其他服务工作也必须跟上,如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园区企业员工出门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第5篇:对我县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二OO九年十一月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必须走“工业化”这条道路。县委、政府提出了 “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正是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加快产业升级,完成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11月31日,我在江津德感工业园主要采取“全面了解、有所侧重”的办法开展调研、宣传和交流,不断总结别人好的经验,学习好的做法,接受新的观念,对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想法。

一、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和瓶颈

(一)投资及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制约。目前,国家在对全国各地的土地情况进行整顿,土地使用批准权限上收,并规定了严格的使用政策,使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和新项目难以按计划顺利实施;而且金融业调整了贷款审批权限,中小企业资金瓶颈难以突破,主要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筹措比较困难。

(二)资源、资产载体难以有效利用。我们在招商推介的过程中虽然制作了《招商引资手册》和《投资指南》,但对我县优厚的矿产资源没有做权威的论证和详实的投资分析,致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风险较大,投资趋向低迷;更关键的是我们现有的一 1

些矿产资源企业多数处于原始开发和初级加工阶段,矿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开发出来,而是浪费了有限的宝贵资源做低效的粗加工,没有给经济带来拉动。

(三)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启动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们工业园区的建设资金基本依靠县财政筹集解决,县财政基本没有这样的能力直接划拨资金支持,而融资渠道又很单一,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卖地所得和银行贷款。而当前各镇(乡)都是推行低地价政策来吸引投资,根本没有能力来支付工业园区路桥、排污、绿化、通讯等各种基本建设所需的巨大费用。银行贷款方面,担保手续繁琐,且贷款的期限太短,一般只有一年左右,而土地开发回收的周期基本都在5年以上,满足不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工业园区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单位、部门都把把工业园区的宣传看作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我们在对外招商引资中推介自己的工业园区只是使用一些零星的文件资料和是自行印制的宣传册,没有很好地包装自己,给人一种低层次的感觉,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形象;二是没有设立工业园区标志性标识和醒目的路牌,没有明确直观形象,没有确定一个明显的地域和界限,使商家很难找到哪里是我县的工业园区。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近年来,我县工业面临着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解决园区规模偏小,集约化不够;供地紧张,

缺乏标准;技资偏低,特色不明等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理解工业园区概念及其作用,规范园区建设,客观全面地把握我县工业园区的历史意义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优化发展好工业园区,保持我县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工业园区的科学内涵。规范园区建设首先对我县工业园区的性质、定位、发展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确保园区开发建设有前景、有特色、有生命力,循序渐进,逐步扩张。我县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建设好工业园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举全县之力,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起步,园区建设的定位也比较准确,但关键的是在“执行”两个字上,可否坚持与园区特色不一致的项目,即使是大项目也不给予落户?确保园区板块经济发展的特色和规模;同时也要注意有序,有度的扩张和发展,要稳步前进,不盲目求大,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坚持落户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企业,做强一个产业。

(二)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差在思想观念上。重庆市江津区和遵义市紧紧相邻,同我们一样没有较大的公路交通优势,但思想上的重视和解放,让江津区的经济迅猛的发展和崛起,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例证。当然,由于重庆直辖,我们的思想不如他们解放得早,观念不如他们更新得快,抓经济的氛围不及他们浓,工作的力度不及他们大。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这个精髓,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具备并牢记发展意识。在具体工作中,也应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从文山会海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谋大局,抓发展,做到只要有利于我县经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

(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1、集约发展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几个工业园,如食品药品工业园、铝及率加工工业园,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我们应结合发展特色、板块经济,优化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空间布局,推动企业在新上项目和扩能时向园区集中,做强板块经济。同时要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来加快产业集聚。

2、项目发展,首先是要强化项目优先意识。项目是园区的主体,离开项目,园区就是一个空壳。因此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建立起全面系统的项目库,不断储备项目、聚集项目,扩充项目。第二要强化项目效益意识,现在科技正飞速发展,项目适应市场的黄金周期在不断缩短,可以说已经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所以,对引进的项目要抓紧运作上马,尽早开工投产,以免引进时是有效益的项目,达产时黄金期已过,造成投资和资源开发无效益;并且要特别注意“马拉松式”的项目,防止其进驻园区。

(四)努力创新

1、创新机制,提供园区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们在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相衔接的新机制,实现从政策优势逐步向体制优势转变。首先可以从管理体制上创新,如尽量减少行政性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等管理模式,公开各种办事制度,为创业者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其次是园区建成后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到工业园区检查的职能部门,都要在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协同下进行,所有的检查都应抱着帮助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态度,坚决不能以显“官威”和罚款、收费为目的。

2、创新投资主体

众所周知,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完全靠政府投资不现实,需要在创新投资主体方面找新的出路,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吸引外部资金和民营、个私资本进入园区建设领域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管委会可否在这方面应设立区内投资基金,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大胆起动民间资本用于园区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比如把道路、绿化等工程转交给民营资金来建设,然后在园区内臵换部分土地用于建设补偿,使园区各项建设快速完善,让企业能真正开足马力快速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如今,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应该说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许多大园区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

建议:一是应转变领导方式,集中精力抓招商。学习先进经验,招商部门同志和园区管委会应认真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而且不论是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可以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全民化轨道。

二是放开胆子,实行更加优惠的奖励政策。过去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制定了一些奖励政策,但力度还不够,应大胆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建议由县招商局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由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可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评价党员、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并抓好落实。

三是讲究方法,科学招商。我们要学会和利用好现代网络及通过中介机构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必要时组织小团队招商。建议开展“招商引资年月”等活动,扩大我县声势,并继续安排、抽调综合素质强的同志,参加全国各种广交会、博览会,以营造招商引资的轰动效应。

第6篇:煤炭工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2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指出,站在煤炭工业“十二五”及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煤炭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应充分认识我国短期煤炭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客观形势,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措施,提高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保障能力。”王显政说。

远期四大风险

一是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供应面临潜在风险。我国大型整装煤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和新疆地区,其他大部分产煤地区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煤炭资源开发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集中,煤炭调出区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增加;原来一些煤炭调出省逐渐转为煤炭调入省,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难度加大。特别要关注进入“十三五”以后,全国煤炭需求量在40亿吨以上再逐年增长下的煤炭资源保障问题。

二是矿井数量多,产业布局趋同,非煤产值效益低,结构调整面临挑战。我国小型煤矿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1.2万多处,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开采深度增加,煤炭生产风险增加。目前全国已经有千米深井39处(其中,山东24处、江苏5处、辽宁7处、河北2处、安徽1处),最深的达到1450米。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冲击地压、地热、高承压水、瓦斯等自然灾害与职业健康问题。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进程中,也存在“逢煤必化”、“以煤养化”、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是煤炭生产消费持续大幅增长,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目前全国煤矿采空区土地塌陷累计达100万公顷左右,每年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左右;煤矸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土壤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不断增加,酸雨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由于我国持续快速的煤炭消费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社会舆论压力。

四是发展理念亟待更新,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亟待加强。近年来,煤炭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难能可贵,但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实现煤

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距离落实科教兴煤战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和谐矿区任重而道远。近期过剩明显

王显政不止一次地提醒煤炭企业应警惕煤炭产能过剩,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在这次会议上,他再次重申了此种观点:“现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煤炭市场需求放缓、价格下滑,煤炭产能过剩压力显现。”

王显政指出,近10多年来,在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煤炭价格上升、行业效益好转等多重因素引导下,煤炭产能建设速度加快,煤炭产量大幅增加。

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分析,“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全国煤矿总产能近期过剩的问题明显。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煤炭市场需求增速回落,价格下滑,库存增加,企业应收账款增加。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吨左右,下降100元/吨。1月末,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078万吨,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岛港存煤达到822万吨,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650多亿元。

他预测,今年二季度以前,全国煤炭市场将继续保持供需总体平衡、相对宽松态势。“煤炭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炭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增长放缓及产能快速增长的形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生产,按照市场需求适当调控产量,促进煤炭供需平衡,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第7篇: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精)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考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

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 .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

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

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

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

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

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

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

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 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

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

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

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涟钢薄板而建的 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 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 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 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 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 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 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 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 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 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 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 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 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 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 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 场化运作的方式, 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 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 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 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 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

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 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

1、 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 把园区经济作为区

域经济的龙头来抓。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

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

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 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 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 府‘一把手’要用 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 70%以上的 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 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 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 政合

一、以区带乡、事权统

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 区强有力的行政职权。

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 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 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 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 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 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 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 70 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 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 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 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 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 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 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 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

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 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 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 市,向市场要资金。

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 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 用好用活土地政策 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 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 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 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 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

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 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 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 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 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 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 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 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

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 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 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 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 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 等项目进行奖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 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 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

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 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第8篇:制约工业经济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工旺商”战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较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从纵向和自身相比,成绩显著,2003年至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59.7亿元增长到127.4亿元,年均增长接近15%。但从横向比较来看,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和全省、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工业总量偏小,占gdp的比重低,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总体上看,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着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传统产业多、高新科技产业少等问题。下面,通过比对张家港市、义乌市等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差距

(一)客观方面 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规模工业增加值太少,我县2007年是16.2亿,虽然增长速度达到28.4%,但和张家港市、义乌市两市相比,我们全县的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人家一个中等企业的水平;规模企业户数太少,我们到2008年底才有156户,仅相当于人家一个普通村(社区)的户数,或相当于人家一个产业的规模企业户数,义乌市仅2007年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4户;经济贡献太小,我们的工业利税和利润5年分别增长了2 倍多、5倍多,就自认为了不起,但是和张家港市、义乌市一比较,差距之大,简直望尘莫及;市场份额太小,在江浙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企业,人家都宣传他们有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在全国、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什么“之都”,什么“之城”,中国第几、世界第几 。可见他们追求的就是市场占有率,追求的就是市场地位。我们引以为荣的打火机、小五金等一些产品,尽管在全国市场也有一定的占有率,但是和人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江、浙的企业把各级授的“匾”、“牌”都作为很宝贵、很珍贵的资料,不仅挂在墙上,而且对外津津乐道。在我们县里,有时开个展销会,搞个评比,举办经贸洽谈等,企业老板一般都不愿意参加。舍不得花钱只是其中之一,关键是在产品的推介上舍不得花精力,因而市场打不开。

二是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是招商效果不佳,这些年,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下了很大精力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讲,引进的工业企业还是不多。不仅大企业不多,就是一般规模的企业也比较少。另一方面是项目储备不足,我们虽然也花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气力,花了不少资金,搞所谓的项目储备库建设。但是我们现在可供人家选择、开发、投资的项目太少,有些项目还是过时了的错误信息,与外面变化了的形势大相径庭。投资者需要的是回报,没有好项目,光凭感情,人家绝不会拿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来打漂漂。再一方面是企业创新不够,这也是影响我县企业发展后劲的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长远性、根本性问题。我们的五金产品做了几十年,还老是钳子、扳手那几样,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低,关键是创新不够。新产品的开发、新装备的投入非常重要,全县所有的企业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模式不清晰,我们发展工业,究竟走哪条,全县上下都还比较模糊,包括工业主管部门,现在都没有钻透。这几年,县里连续几次组织到沿海一带学习考察,每去一次,感触都很深,可以说是常看常新。江苏的经济模式,**的经济模式,有很大不同。如江苏走的就是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台资、外资企业云集,他们围绕龙头企业、核心企业、骨干企业的上下游产品进行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做大价值链,所以他们的大企业比较多;**则注重发挥本地资本优势,走产业集群模式,开始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在某一个地方先找准一个产品做大做强,然后形成产业集群。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很多企业都生产,同一类的东西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再进行整合才形成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二)主观方面

一是政策引力不强。对老企业缺乏足够的政策吸引力,这些年我们忽视了对老企业的引导和扶持,认为我们把企业改制一搞完,基本上政府就可以撒手了,生产经营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是市场本身的规律起支配作用的事。如氮肥厂、锰矿等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改制后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招商引资这一块政策很优惠,但老企业除了当年改制期间签定合同的政策兑现以外,基本上没有可供享受的新的扶持政策出台;对民间资本的政策引力不强,这是我们**工业发展中政策最不到位的一个方面。相形之下,江浙的三产业休闲娱乐这一块不见得比我们发达,甚至有的比我们落后,但是二产业这一块,我们相差太远,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政策在吸引工业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大办工业上没有感召力、吸引力、推动力。三产业本身就具有投资少、回收 快、风险小的特点,再加上在税费的收取上,负担比二产业也低得多。工业投入本身就是长线投资,就有特定风险,在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政策上面还有这样大的差异,投资者不能足够获利,就不会投到工业上面来。江浙那边居民储蓄存款的比例在整个储蓄存款中仅占50%多一点,我县却高达88%,而企业存款这一块,他们高得多,这充分说明他们的民间资本大量地投入办工业去了,说明他们在引导民资办工业上动的脑筋、花的功夫比我们大。

二是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佳。硬环境没有建设好,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总结这些年来,**工业最大的不足,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园区建设相对滞后。所有的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园区建设这个工业发展的载体。我们到江浙等地参观,每个市县都有若干个园区,都是专业化的有特色的园区。而我们虽说号称有“一园六基地”,但至今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工业园区;软环境也没有维护好,我们的工业企业,在某个方面、某种程度上,成了受气的对象,成了某些部门、一些人出气的地方。衣食父母整天受气呕气,工业怎么能够兴起来、活起来。优化环境,我认为要突出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尤其要区别对待。

三是工作落实不力。全县上下现在对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对它的意义,对它的利害关系,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但是怎么样做到形式和内容高度一致、思想和行动高度一致,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遇到具体问题如加大财政投入问题等等,思想上就很难统一了。工作全局中往往出现多个中心、多个重点,孰重孰轻很难取舍,工业的重要性就显现不出来了。抓工业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算出来的,更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要历经数年、苦心经营、方有所成。我们应该在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上客观辩证地处理好,政府的政策激励这一块,财政投入不能少,药引子、催化剂、助推器的作用不可缺。要把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好钢用在刀刃上,投到创造财富的领域去,真正让钱生钱,做到生钱的事多投,花钱的事少投,这是值得好好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敢于在办工业尤其是大办工业加大投入。舍得之道,有舍才有得,先舍后得,有舍必有所得。

二、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无工不富”,发展工业是区域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前提,是我县落实“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我们要紧紧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沿海工业产业梯次转移的战略机遇,坚持“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个协调”,实现“五大突破”。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旺商”站略,走具有时代特征、阶段特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紧抓住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两个重点,有效实施节能降耗减排措施,全面实现工业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推进县乡(镇)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推进规模经济、集群经济、园区经济协调发展;在培植主导产业、实施重大项目、提升园区集中度、增强核心竞争力、营造投资环境方面求突破。

二是找准着力点,突出规模工业。规模工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我县作为全市传统的工业强县,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相当低,与周边县(市)相比,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也在逐步放缓。2005年,我县规模工业企业81家,占全市总数的25.3%,到2007年,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增长到128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却差不多翻了一番,我县所占比例下降到了17.2%。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虽然达到34.5%,却仅仅名列全市第8,远低于武冈(38.9%)、新宁(37.9%)等西边县(市)。

重视不够、引导不力、扶持不多、疏于管理是我县规模工业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全县各乡镇、各机关单位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除了年终考核排名时突然关心一下,平时很少过问规模工业发展,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明白“规模工业”的概念,经常自以为是地表态:“新办了xx家规模工业企业”。一是企业不愿意申报。广大企业主普遍反映,进入规模企业笼子不但没有半点好处,相反麻烦多多:县里制定优惠政策、确定优化经济环境重点保护企业等并不考虑是否属于规模企业,每年还要额外交纳几百元乃至上千的报表费;由于产值报表相对规范,税务部门的税收稽查,往往只以规模企业为目标;由于企业经济实力相对雄厚,技监、劳动、安监、环保等部门对规模企业的检查、收费相应较多,没有进入规模企业笼子反而烦恼较少。二是企业所在乡镇不愿意引导企业申报。各乡镇政府、工业经济管理站一致也认为,规模企业对其没有半点好处,多发展一家规模企业就多一份害,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每月要督促企业按时报表(迟了考核要被扣分),还要保证企业达到一定的增长率(低了考核要被扣分),没有规模企业的乡镇反而可以高枕无忧,即省事又不要担心被扣分(反正享受基础分)。三是支持力度不够。我县对发展规模工业基本上没有具体的支持扶持措施,而像绥宁、新宁、新邵等西边县市,近年来对发展规模企业相当重视,都制定了扶持规模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如新宁把所有规模企业纳入重点保护企业名单,绥宁对首次进入规模企业笼子的奖励10000元,新邵规定每发展一家规模企业奖励企业所在乡镇3000元、奖励工业经济管理站2000元等等。

第一,要区别对待规模企业与非规模企业,加大对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县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确定优化经济环境重点保护企业名单等必须以规模企业为对象,努力为规模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非规模企业可加大检查、引导力度,促进其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第二,对发展规模企业实行奖励,可借鉴新邵的做法,每发展一家规模企业奖励企业所在乡镇3000元、奖励工业经济管理站2000元。对规模工业增速快的乡镇也要进行奖励。

第三,考虑工作量大小,按照规模工业占全县的比重,对各乡镇进行补助。

三是要改变传统模式,大力招商选资。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力度不断加大,尽管每年组织大批人员,花费巨大代价参加“邵洽周”、“中博会”等各类招商活动,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大多是只见开花不见结果。县里公布的2006年109个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中,绝大部分属于本县企业假冒县外招商企业以及老企业假冒当年新招商企业,还有一些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企业,而一些所谓的外资项目履约率几乎为零。

为提高工业招商项目履约率,建议:凡大型招商活动应以工业招商项目为主,同时工业经济局必须派员参加,以便于跟踪服务;所有工业招商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县委政府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进行目标管理,由工业经济局负责对签约项目按季督查,并将项目履约情况列入责任单位年终政绩考核内容。要区别对待工业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使用地、税收、奖励等优惠措施尽可能向工业发展项目倾斜。

四是要搞好规划布局,打造展定平台。当前,受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制约,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地的一些主要依靠外资和外来劳力,发展外向度、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我县正处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内地转移的对接地,产业转移的脚步已经离我们很近,甚至到了我们的身边,如打火机的发展壮大,就是成功承接广东产业梯度转移的成功范例。2007年,县委政府根据全县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果断决策规划新建10平方公里的东部工业园,着力打造全县工业经济增长“极”,这一决策无疑是十分正确且非常重要的。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9篇:扶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思考

加速工业化进程,是我州确立的六大战略之一。近几年来,我州工业企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也面临不少问题。作为税收职能部门,如何运用税收政策,扶持我州工业企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职责。最近,我和税政部门的同志先后深入吉首、泸溪、花垣等县市的骨干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本文想就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和如何运用税收政策扶持工业

企业发展作一探讨。

一、当前我州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我州工业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截止2002年底止,全州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企业)246个,固定资产原值57424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58807万元,工业增加值1243159万元,基本形成了食品、矿产、化工、医药、轻纺五大产业和一批骨干工业产品。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推动我州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两年来,我州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呈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1、工业发展速度滑坡。200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2。全州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4.7亿元,下降9。由于受一批重点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国有工业生产出现严重滑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3亿元,下降了18.2,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下降了26.1。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州工业生产连续出现9个月负增长。1-9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6652万元,同比下降4.3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0054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不变价75180万元,增加值同比下降4.07,据州经贸委预计全州规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全年只能完成31亿元。

2、工业企业效益下降。2002年全州规模工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6亿元,下降了2.4,亏损996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13318万元。今年1-9月份,全州规模工业共实现利税1993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1,实现利润为负67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亏221.8,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为73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0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亏69.3,亏损企业82户,亏损面为33.88,实现税收2665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亏损在500万元以上企业有4户,龙山卷烟厂亏损4344万元、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亏损2950万元,湘泉集团亏损2316.1万元,三立集团亏损948.7万元。

3、产品结构不合理。一是我州高能耗初级产品比重大,电解锰、电解锌、电解铝、硅锰合金高能耗初级产品的总量已占了全州工业经济总量61.7,其中,电解锰占35.7,电解锌占18.3,电解铝占3.8,虽然今年锰、锌国际国内市场有所好转,但市场仍然非常脆弱;二是低档次饮料产品和白酒产品严重滞销,产量和销售收入大幅度下降,仅湘酒鬼公司今年1-9年月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三是畅销名优产品少,数量少,目前我州畅销产品比重还不到10,缺乏市场竞争力。

4、技改项目技术含量不高。1-8月全州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个,累计投入26699万元,全部为矿产品加工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其中:在建电解锰、电解锌、电解铝,铁合金,硫酸等上游产品项目就达22个,总投资达49750万元,占整个投资69.2。属重复建设项目有:电解锰8个,电解锌1个,硫酸2个,微细铝粉5个,铝颜料3个,硫酸锰3个。重复建设项目多,后劲不足。

5、企业改制进展慢。当前企业改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改制企业资金紧张,难已整体推进,部分县市由于自身财政困难,无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使改制工作受到影响;二是去年改制的少数企业,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多,影响改革推进;三是改制企业普通债务官司多,败诉率大,影响改制工作正常进行。

6、工业经济运行艰难。一是我州多数工业企业处于资不抵债边缘,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缺乏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过来基本上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今年以来,全州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比去年周期减少近5个亿,相当部分企业难以启动;二是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不足。仅花垣县全县电力需求量就在7亿度以上,而实际供电能力仅3个亿,使花垣一些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加之,电价与周边贵州铜仁,重庆地区电价比,普遍偏高,企业负担加重。

二、当前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州工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调查情况来看影响工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就地税部门管理的有关税收政策来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工业企业能享受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窄。从发达国

上一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下一篇:银行党风廉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