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调研交流问题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区调研交流问题(推荐6篇)

园区调研交流问题 篇1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园区总体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够高。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因低成本开发建设,入驻工业企业有限,现有入驻企业因所建商铺权属变更、管理粗放等原因归类不够规范,且于X年将部分工业用地规划做了调整,与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园区经济发展特色不明显,短期内难以改观。X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相对较多,用地相对集约,但入驻工业企业效益不佳,如煜兴建材已濒临破产。

(二)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专业配套能力不够强。

过去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不管是不是同一类产品,同一类企业都往园区里装。致使园区不能做到专业配套,不能做到同类产品集中、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三)园区定位不够规范,产业结构特色不明显。

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如X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以建筑建材等传统经济为主,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发挥较好的带动效应。

(四)园区建设投资偏低,基础设施滞后。

现有园区已不足以承载更多的工业企业入住,急需对X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进行二期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明确全县工业发展思路,把握目标定位,在提高增量、扩大规模、提升速度上下功夫,打造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工业体系,做到产业链条化、经济园区化。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好的企业入驻园区,从量到质有明显的提升。

三是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就X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择一进行二期建设。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对我县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目前,我局已聘请专业机构,正在加紧开展园区建设详规编制、园区建设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

园区调研交流问题 篇2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优质提问意识,笔者对所在镇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关于课堂提问的小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40分钟内一般会提出15~20个问题,也认为这个数量是比较合适的;有85%以上的教师估计学生会在课堂上大概能提出1~5个问题,低于他们的期望目标5~10个;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非常少,大约3~5个,从来不提问的学生大约占了班级人数的60%~75%。

真实的课堂提问情况又如何呢?一节思路清晰、构思巧妙、教学重难点突出、流程顺畅的课例,教师究竟会提出多少个问题?其中有效提问占百分之几?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是否有提问机会?学生又应提出多少个问题?为此,笔者又组织教师开展了数十次课堂观察活动。

图1是梁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的提问情况记录。本节课问题总数量:62个。

图1 教师提问观察记录表

1.常规管理性问题:数量7个,占问题总数的11.29%;

2.记忆性问题(了解):数量48个,占问题总数的77.42%;

3.推理性问题(理解):数量4个,占问题总数的6.45%;

4.探究性问题:数量3个(如: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占问题总数的4.83%。

此外,对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次数情况、师生问答交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情况存在以下现象:

现象1:过度提问替代学生思维。教师往往提出很多问题,所提问题大多处在较低的认知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担心学生给不出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答案而层层铺设、细化问题,琐碎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象2:“目标学生”替代全员参与。出现主动回答问题的“目标学生”,占据课堂的讨论和问答。班级中有近25%的学生极少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目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是其他学生的3倍,甚至更多。

现象3:快速提问剥夺学生思维。大多数教师已经建立了一种快节奏的课堂提问模式,几乎没有预留时间保证学生的全力参与。如: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在叫学生回答之前,等待的时间过短;学生回答后,教师开口讲话前也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现象4:忽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不会提问或者提不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没有让学生提问的意识,学生也不知道该怎样提问。

二、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借助微格分析的教研手段,帮助教师认识、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对策一:读懂学生与教材,设置主干问题

教师对教材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能达到的程度。读懂学生然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去分析教材,才能设计出对课堂教学起框架和主导作用的主干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和讨论。

本节课设定的主干问题是:①观察思考(见图2):为什么相同的基本图形旋转后得到不同的图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图形的旋转?②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如何用语言表述图形的旋转?③线段可以怎样旋转?线段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④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图形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⑤拓展性问题:如果这些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绕着一条旋转轴旋转,会是怎样的结果?

图2

通过主干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掌握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经历旋转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变换思想和数学的价值。

对策二:因材施教,分层设问

“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既要关注那些才思敏捷、行动迅速的学习活动“超速者”,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一题多解、寻找最佳方法等,也要真诚关爱学习活动中甘于“边缘”、探究学习中甘于“孤寂”的学生,合理设置适合他们探寻和解决的问题。

如,在“图形的旋转”的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就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层次:自学例题3,观察钟面并完成填空是每一位学生都力所能及的。第二层次:说一说钟面上的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要概括指针的旋转,对少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也可以在同桌的带动下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层次:你有什么发现?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平台。这样安排就合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言可发、有话可说。

对策三:关注全体,学会等待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他们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解释与引导、不急于让优秀学生代替全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请学生回答问题后,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应等待,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有时间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思考;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短暂的思考进行调整或是修正自己的回答。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旋转后,结合课件演示(如图3)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是怎样旋转的?旋转角度是多少?

学生A认为:三角形绕着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不少学生往往会误以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之间的夹角就是图形旋转的度数。此时的点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尤为重要。笔者注意到有的学生对学生A的回答怀质疑态度,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微笑看着全班学生。很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大胆的学生B忍不住站起来说:“我认为三角形旋转了30度!”笔者不急于表态,还是继续微笑着等待。学生A便耐心解释道:“我们要找准一条边,看它与旋转后得到的对应边之间的夹角!你们看线段CB与它的对应边CB′之间的夹角是90°,线段CA与它的对应边CA′之间的夹角也是90°。由此我们知道三角形绕着C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endprint

就这样,短短几秒钟的等待,让学生在思辨中找到了正确方法,有效化解了知识难点。这短短几秒钟的等待,能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想象、探究和交流,能有效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有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呈现出更多的课堂精彩。

对策四:巧用策略,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对课题提问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学会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你想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哪些知识?看见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如,看见“图形的旋转”课题,学生会提出“图形的旋转到底有什么奥秘?图形旋转后有什么变化?怎样观察图形的旋转?”等问题。

2.对教材提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字眼,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出疑惑。如,针对小男孩介绍的画图方法(如图4),学生会提出:为什么画三角形0AB旋转后的图形要先画点A′而不先画点B′呢?这样有什么好处?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如: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画出图形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图4

3.对教师提问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有着崇高的地位,学生通常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偶尔出示一些错例或易混淆例子请学生判断,也可站在有错误认识的学生的角度去质疑,让学生在思辨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有效培养学生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对待问题的品质。如:当个别学生把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之间的夹角看成图形旋转的角度时,引发判断准确学生的质疑和发问:请问图形旋转OA的对应边是哪条?

4.对同学提问

学生完成对新知的探究后,通常要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或小组讨论的发现和结论。当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应该面向全班同学发问:“请问大家同意我们的看法吗?还有什么意见或者问题请提出来!”别小看这句例行公事般的问话,要知道学生间的提问能使他们在相互的质疑和辩论中积极思考、应对,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热情。

可见,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留出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多一些发表看法、提出问题的机会,重视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捕捉“问的契机”,让学生学会在无疑处生疑,一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这样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才能设置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问题,让学生成为更有效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才能“长袖善舞”,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园区调研 篇3

关于我县园区发展调研

一、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县城园区始建于XX年X月,总体规划为“一区三园”,即西部工业园区、东部工业园区和XXX工园。西部工业园区以生物化工和轻化工为主,东部工业园区以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为主,XX工园发展XXX产业,依托XX铁路、XX高速的建设发展物流业。

二、我县发展园区的主要做法

县委、县政府在工作指导上突出“工业强县”,以主要精力抓

好工业发展;相关部门和领导围绕各自职责,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服务和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分类推进园区建设。继续抓好水东民营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西区工业园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地方特色工业小区,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产业聚集。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培育眼镜盒、汽车配件等产业。通过资源整合,拉长产业链,实行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调整结构,加快产业聚集。

三是努力增强园区融资功能。各工业园区强化“园区经营”的创新理念,积极推行公司制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和形成“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投资格局。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对重点园区实行“一区一策”,建立园区“一条龙”的便捷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园区,壮大园区产业规模,发挥规模效应,使之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制先进、管理高效的新型工业园区。

三、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

1、工业园区企业总量不大,结构层次和水平偏低。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应进一步规范化;规划应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优惠政策需进一步加强落实。

3、企业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4、工业园区内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

5、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要素的约束仍然存在,制约着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四、工业园区今后发展趋势

1.抓实基础

1.抓实基础设施建设。2.抓实土地收储工作。土地收储,是实现园区发展的根本,是项目设施建设的先导。

2.做强支柱

没有强大的产业作支柱,园区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3.突出特色

特色是园区赖以生存的根本

增强吸引力

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增强招大商、引大资的吸引力。

物流产业升级,道路交通完善,设施配套健全,六、如何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一是完善园区堤路工程。二是加大实施供水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供电网络结构。

一是完成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修编和用地布局调整,二是科学规划

四是充分利自身资源

五是要认真探索建立园区管理机制,推进相关产业和项目加速聚集,促进园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科学设定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健全园区服务体系,发展园区生活服务、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

七、下一步的打算

(一)制定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业园区发展氛围

(二)抓好园区内项目建设。我们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这个中心,狠抓项目的落实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

(四)加快结构调整速度,实行产业逐步聚集

(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打造企业管理创新

(六)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效管理基础上,为企业入园提供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城建、土地、交通、供电、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入园企业积极配合,大力扶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五、发展工业园区的意见和建议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篇4

xx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xxxx工业园是我国第一个与外国政府(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工业园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已成功跻身为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之一。胡锦涛同志2009年曾给予高度肯定:xxxx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也曾高度评价:xxxx工业园区已经取得“青出于蓝”的成绩,是中新双方都满意的项目!现对xxxx工业园的建设发展经验作简单解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粗浅建议,希望对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所借鉴作用。

一、xx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xxxx工业园位于xxxx市东部,东邻昆山、上海,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1994年2月中新两国签署协议,1994年5月破土动工,2002年建成8平方公里启动区,2003年30平方公里建成区实现“九通一平”,2005年率先高水平达到江苏省小康指标,2012年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实现现代化,2015年主要发展指标将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

(一)国际化的工业阵地。至2012年底,全区合同引进外资5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其中去年新增到帐外资19.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793亿美元;累计引进外企4000余家,投资上亿美元的项目14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45个项目。目前,xxxx工业园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是国内最大的中外合作成片开发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中外技术经济合作的典范。

(二)现代化的经济前沿。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在省市和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基本达到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十九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左右。现在,xxxx工业园区以仅占全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榜首,综合发展指数稳居国家级开发区第2位。

(三)园林化的城市片区。从建园开始就高度重视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和建设整体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示范区认证,集约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万元GDP能耗为0.284吨标准煤,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绿地覆盖率达45%,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4分,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位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市首批文明城市示范城区。

二、xx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

xxxx工业园之所以能够从经济发展的“追随者”成功转变为“领跑者”,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我个人认为,关键得益于他们的发展理念,即“借鉴创新、圆融共赢”。只有善于借鉴,敢于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经济腾飞,这是他们的最可贵之处。

(一)以先进经验指导建设。他们并非简单复制国外发展模式,而是结合国情和xxxx实际,自主地、选择性地参考利用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三个层次的先进经验,做到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一是创造性定位建设方向。在开发伊始就摒弃了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把园区作为一座新城进行布局,规划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体,基础先行、工业带头、第三产业配套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并且耗资3000万元聘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这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绝无仅有。二是高标准规划发展目标。1994年就开始制定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和财政金融政策,打造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以及和谐的劳、资、政三者关系。计划2014年达到区域生产总值2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进出口总额 800亿美元,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内外资投入1000亿美元。实际上,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三是高规格搭建管理体系。中新双方共同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即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日常联络机构,分层次协商园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而园区管委会作为xxxx政府派出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实行开发主体与管理主体相分离,由中新双方大型财团合资组建公司进行园区建设开发,全面负责基础设

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

(二)以优良环境提升层次。由于超前的理念指引,在环境建设上始终追求高标准,打造了能与国际市场、国际惯例有效接轨的服务环境和硬件平台,成为国内工业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认识自我差距、奋力赶超发展的榜样。一是建强“硬”平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

园之初就对工业、住宅、绿地、商务等用地按32%、22%、14%、2.4%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并做到适当超前滚动发展,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00多亿元,按“九通一平”、设施配套、环境一流的高标准,使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达到了类似新加坡裕廊镇的基础建设水平,成为xxxx市功能完善、文明现代的新城区。二是创优“软”环境。弘扬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圆融文化,积极发展高水平的社会事业;国内最早倡导亲商、择商理念;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了高效的政府架构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体制创新,推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以及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环境。可以说,类似发达国家的体制优势在xxxx工业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是破解“难”题目。为缓解工业发展瓶颈,建立了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近5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26家,集聚度全省最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启动实施苏通科技产业园、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援建项目、园区和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安徽滁州合作项目等,增强了园区发展空间。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化城市建设示范区”、江苏省首个“两经融合示范区”。

(三)以创新创造推进发展。突破传统、敢试敢干的精神在xxxx工业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固守自封,善用人才,积极创新,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大量蓄积人才。实施“姑苏计划”等人才发展战略,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共评选出486个科技人才领军项目;6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外国专家1000多名,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4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同时,专门设立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国外学习培训。二是大胆推进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设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批世界名校、国内23所高等院校入驻,建立各类研发机构250个,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33%,建成各类科技载体300多万平米,建成“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每年新增科技项目超50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家。三是大力升级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的高新企业群。2012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2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4%,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和推进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投资项目屡创新高,特别是在去年全市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是,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早日实现“双争”目标,顺利建设“六个公安”,仍需不懈努力,尤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积极的姿态,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加快发展。现从规划、建设、招商、服务、创新等方面对加快我县园区建设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一)园区规划要体现大气魄。一份好的规划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什么是好的规划,xxxx工业园给出了明确答案:一张规划图管了近二十年没有改变,90年代就是国内外规划的经典,至今仍是经典。我们的园区发展,也要从拥有高质量的规划入手,具体来讲:一是科学定目标。首先要体现胆识,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站在全县甚至全市角度,认真分析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态势和速度,高标准、高规格设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既有理性的适度超前但又不失压力和动力,还要与城镇的长远发展相适应。其次要多方认可,特别是对于整体布局、产业方向、招商重点、发展目标等要多层次组织专家论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周全,把偏差降至最小程度,同时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本地干部群众的意见,便于今后的顺利操作。二是执行讲规矩。要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建设和发展,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允许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讲条件,变相执行或者拒不执行,更不允许擅自更改规划,确保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同时,要制定落实规划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对违反规划的任何人和事,都要敢于及时、从重严肃查处,从根本上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三是修编重延续。好的规划应该注重延续性,不能连年修编,更不能边建边修编。当然,对于因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导致不便操作或难以执行的地方,必须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但调整应该是为了更好操作执行而做的修订和补充,而且要在多方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调整,大的框架和方向绝不能轻易变动,避免因规划问题导致经济波动、发展受阻或者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二)硬件投入要坚持大手笔。没有完善的硬件环境,园区招商、企业扩张就不可能得到大的飞跃。虽然我们做不到像xxxx工业园那样每年投入几百亿资金,建设世界一流的良好硬件平台,但完全可以在现在基础上加力度,一年提升一个档次缩短为半年上一层台阶。硬件上去了,我们的招商就更有底气,园区就更具潜力。一是舍得花代价。首先要大胆投入,工业园区是支撑经济、促进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城镇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名片,理应在投入上给予优先安排,大胆建设。其次要舍得投入,要充分合理安排,善用财政蛋糕做长远投资、特别是长远的大投资,及早把发展的平台搭建好,确保企业进得来、快落地,抢先打造最具区域发展竞争优势的高标准工业园区。二是跑步搞建设。当前,各地呈现竞相发展态势,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优势争取招商优势。企业考察项目首先看的就是园区硬件环境,招商机遇可能稍纵即逝,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园区建设慢不得、拖不得,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注重建设质量,只有赶在项目进来之前把“巢”筑好筑漂亮,才能吸引更多的“凤凰”,才能引来更大的投资项目。三是设施全配套。在推进园区开发的过程中,物流仓储、污水处理、商务金融、信息平台、员工住宿等配套设施要同步高标准跟进,卫生保洁、治安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及时予以全覆盖。特别应该注意,在加强设施配套的同时,必须严控企业随意修建临街商铺、职工住房等非生产性设施,从事与企业生产无关的其它经营行为,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经济活跃的集聚地。

(三)招商选资要紧盯大项目。招商引资很不简单,招商选资更不简单,但xxxx园区经验告诉我们,再难也必须择商、选资。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招商选资专班,对引进的项目进行环境评估,但还应该上升到对投资规模、产业前景、税收贡献等方面的整体把关。招商专班也要调整努力方向,盯住优势项目不放松。一是跟紧大块头。即紧盯大财团、大型企业集团,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发展。一个投资上亿、几亿的大项目可以带来稳定的税收,带动一个地区的人员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这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些大型企业实力更雄厚,很少出现融资困难等问题,项目运作也更加规范,更注重技改投入和长远发展,可以把本地经济运行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二是追求高税收。就是要抓住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这类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当地产业层次,带领与之相关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同时,高产值、高利润必将产生高额税收,可以把更多的剩余财富留在当地支持经济发展。一年招引几个低效能企业,不如几年招引一个高税收企业,占用土地更少,在目前园区征地拆迁难度大、可用存量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作为招商重点。三是算好资源帐。一个地方的资源毕竟有限,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也非常有限,在招商过程中,要算好长远帐,宁可空地等待,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优先招引工艺先进、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企业,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因小失大,实现了短暂进步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掠夺,后期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成本可能更高。

(四)改善环境要敢动大手术。xxxx工业园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集聚了人气、财气,这是他们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近年来,我县花大力气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服务无止境,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从政府层面着手,在服务上做文章,让客商能够真正安心创业,全心发展。一是大胆顺体制。体制活,思想通,效率高,这是基本行政规律,创造良好的园区建设发展环境,必须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长期努力,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我县工业经济的绝对份额来自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主抓工业园区环境保障的职能部门,应该赋予其更多的监督、协调和惩处职能,同时加强执法部门的职能并转、职能约束,彻底打破部门之间我行我素、互不买帐的局面,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软实力。二是及时建制度。要结合县内实际和外地先进经验,再下决心深化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一条龙”优质服务。要对公共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制定整套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按制度办事,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重拳斩“毒瘤”。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服务工业企业发展优秀个人、优秀单位等评选活动,只要是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及时采取精神鼓励、经济奖励、政治提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树立正面典型和力量。另一方面,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这个毒瘤,必须动大手术、出重拳头彻底铲除,始终以强劲手腕和高压态势确保经济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云南工业产业园区调研报道 篇5

(一)2012-04-13 06:46来源:云网作者: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

编者按: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前后,记者深入实际,采访全省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看成绩,找差距,说问题,寻对策,采写了一组旨在促进我省产业园区跨越发展的调研报道。从今日起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十二五”,一个被赋予更高发展期望值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里程。云南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关键靠什么?靠工业;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在哪里?在工业园区发展。这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科学严谨求证后得出的正确判断和智慧抉择。

省委书记秦光荣要求,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明确我省“工业兴则经济兴”的发展特征,坚持把“工业强省”作为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

省长李纪恒强调,发展产业园区是推动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抢抓机遇做优做强产业园区。

远看美、英、德、日等世界工业强国和我国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园区化是其重要的成功模式。

近看云南工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发展产业园区不仅是营造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培育、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桥头堡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做强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发展承载平台,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资本人才科技集聚,推动工业跨越发展。新的时期,云南产业园区发展担当新的历史使命,开启光荣而艰巨的征程。

见证发展 走进园区看成绩

蓝天深邃高远,白云飘逸游动,天际边,一艘“大船”起航扬帆,乘风破浪,驶向远方3月5日15时许,记者驱车进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远眺开发区管委会新办公大楼“帆船大厦”,景致如画,令人兴奋,给人遐想与启示。

“昆明经开区今年要过20岁生日。”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谭翔浔接受采访时说,经过20年发展,经开区“长大”了10多倍,不仅是规划控制面积的拓展,更是入驻企业数、投资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的增长。到2011年,昆明经开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6.6平方公里,引进企业12000多户,全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50亿元。同时,建设打造了以光电子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园中园,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烟草配套、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几大重点产业,创建了国家级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电子信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昆明经开区一样,今年迎来20岁生日的还有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此“三元老”是我省目前级别最高(国家级)、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带动力最强的“三剑客”,是全省产业园区发展的火车头。自然也是记者此次调研采访的重点。

从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克文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昆明高新区去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088.96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元产业园区。

昆明高新区目前已形成南北两极发展、建成区与新区比翼齐飞的格局态势。建成区(北区)定位为高端研发中心和昆明主城西部商务中心,承担研发基地、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创业孵化、现代服务的功能。新区(南区)定位为高科技产业新城和昆明新城中央商务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商务、生态娱乐休闲等功能,围绕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等特色产业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同时打造高端生态休闲区。全区目标是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产业为主的云南特色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来到位于曲靖中心城市西畔的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发现其实这个国家级经开区“藏着”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一个是西城工业园区,一个是南海子工业园区,另外还有1个国际合作的农业食品科技园。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浦冬云告诉记者,建区20年来,依托曲靖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开发区已建设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管理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2011年,曲靖经开区借助国家级经开区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了30%的强劲增长势头,区域经济迈上了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突破跨越的振兴之路。

由点到面,放眼全省,1992年建设起步的我省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省工业园区已发展到11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含3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个。园区规划面积1323.7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187.35平方公里。2011年,全省全部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8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30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0.5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48%、工业销售收入的70.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76%。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顶梁柱,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正视差距 跳出云南说问题

“比自己成绩不小,比别人差距明显。”采访中,从有关职能部门到各园区及企业的有关领导都认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

找差距,先看“体量”。昆明高新区副主任陆克文在说到昆明高新区总收入去年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千亿元园区的同时告诉记者,与全国先进国家级高新区比,昆明高新区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在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仅排位中游。2010年,中关村高新区总收入

1.59万亿元,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3528亿元,重庆高新区仅电子信息一个产业产值就达1359亿元,而武汉东湖高新区2010年上半年企业总收入已达1729亿元。区域与区域对比,2010年,我省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2.36亿元,比广西37个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少了208.64亿元。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工业园区云南只有8家,比广西壮族自治区少12家,比江西省少26家,比四川省少27家。

找差距,再看“数量”。2010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仅有3家,比江苏省少16家,比浙江省少14家,比江西省少5家,比广西少1家。云南目前有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家,比江苏省少98家,比福建省少83家,比浙江省少76家。

找差距,三看“质量”。昆明高新区目前建有14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所,区内有122家高新技术企业,其高科技含金量在全省产业园区中首屈一指,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然而放到全国乃至西部先进地区比,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创业孵化能力、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水平,还是科研机构数量、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数量、高端人才数量等方面,昆明高新区都有较大差距。全省“标杆”园区如此,其他产业园区的差距就更大。

“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差距,更要透视到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省工信委负责人认为,我省工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根本问题是人的因素。不少地区和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相关人员素质差、能力低,导致政策出台滞后和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办事效率低节奏慢,落实上面的政策不到位、打折扣,等等。最终的结果就体现在发展落后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园区身份不明确,机构“缺胳膊少腿”,园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就像一个“养老院”。省工信委最近一份调查报告的一个数字出乎记者意料:被省里确定为5年内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10个重点培育工业园区,竟有6个是身份不明的“黑户”。采访中还听到这样一个片段:日前某园区企业到相关部门办事盖章,被拒理由根据竟是10年前的文件规定。出现这些问题看似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最本质的是有的地方领导和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要么是如省长李纪恒所言“忠心耿耿、不知咋整”,要么是上有好政策下却有孬对策。同样,面对建设资金缺口大、土地制约等普遍存在的难题,办法少、牢骚多,干得少、叫得多。甚至当省委、省政府已经科学决策,制定了大政方针,出台了相关政策后,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是这难那难,找出一大堆不抓落实的“理由”。

“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不落后才怪!”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感慨。

破解难题 对症下药谋突破

“找差距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对症下药,奋力追赶。”省政府相关领导如是说。

3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准备之充分、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创新、效果之理想都是空前的。会上,凝聚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上下智慧胆识和创新意识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出台。

一个大会的召开和一个《决定》的出台,对全省工业及工业园区发展意味着什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全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园区、企业到有关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的召开和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省工业园区发展进入了发展环境良好、政策支撑强劲的黄金时期。他们认为《决定》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紧扣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目标任务,在政策支持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方面思路新,措施实,突破瓶颈制约针对性强,解决带普遍性难题可操作性好。不少园区负责人认为《决定》内容对破解难题促进工业园区跨越发展很“解渴”,是一个政策支持力度空前的好政策。

认真细致研究《决定》内容精神,记者发现,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不少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都在《决定》中找到了解决的政策依据。如针对用地制约问题,《决定》明确规定,在用足用活国家给予云南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推进园区上山的前提下,“国土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工业园区、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实行批次审批,并单列定向下达。”这样,广大工业园区迫切希望的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定向下达的政策诉求得到支持;再如,针对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难题,《决定》明确规定:“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其园区规划范围内享有土地一级开发权,园区土地出让收益留给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自2012年起,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应上缴省级财政部分,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全省工业园区普遍希望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的要求得到很大程度满足;又如,不少园区领导希望全面建立健全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把园区发展实绩与园区管委会行政级别挂钩并动态调整。这一诉求得到《决定》明确支持:“健全园区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对省级工业园区实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园区发展速度及综合实力确定和调整园区管委会行政级别,奖优淘庸。”除此之外,《决定》中对“省级工业园区享有省级工业项目审批权”、“鼓励跨行政区域共建工业园区”、“将工业园区管委会纳入编制管理”、“对省级工业园区实现财税独立核算”等明确规定,也非常有针对性地为破解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一系列现实难题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用5年时间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30个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全省工业园区重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5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70%以上。这是省第九次党代会和新发布的《决定》已经确定的奋斗蓝图。“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全省各级领导和干部的真抓实干,关键在各地各部门配套措施的落实率和实际行动的到位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坦言。

记者 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云南日报)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篇6

自20xx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xx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三年来,共累计完成征地拆迁2949亩,其中沙水产业转移园1303亩,东湖坪制笔研发基地686亩,马市工业园960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园区实际面积已达6950亩,形成了以东莞石龙(xx)产业转移园为主,黄花园、东湖坪、马市、江口等各片区为辅的“一园五片区”的发展格局。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xx)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1、园区绩效逐步显现。近三年来,随着园区新签约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园区绩效逐步显现。xx年,园区新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2173万元,对我县GDP贡献率逐步提升。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xx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有国道323线、省道1912线,随着韶赣高速的贯通和正在规划修建的韶赣铁路、粤湘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xx。

2、资源丰富。我县拥有林地面积2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蓄积量2200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能为家居生产、造纸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全县水电蕴藏量11.81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累计已达9.5万千瓦,能充分保障企业用电。同时,我县拥有相对稳定的4万富余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从近三年来新引进的39个项目整体来看,呈现整体发展缓慢,各自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截至xx年7月,建成投产企业12家,占总引进项目的30.77%,在建项目23家,占总引进项目的58.97%。同时,由于缺乏对入园企业的有效监管,部分企业未按期建设或投产,影响园区的整体进展和效益,园区整体绩效不明显。从20xx的园区绩效来看,企业实际税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还未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三年来,新增企业税收总额分别为155.62万元、370.55万元和2173.01万元。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加大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提高部门和个人参与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和新时期周边县、市、区的好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更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xx。三是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逐步从“全民招商”过渡到“专业招商,高位招商”,提高招商成果和项目质量。四是要提高招商质量。在招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园区产业规划和《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始府办〔xx〕42号)的有关标准,为园区发展引进高质量、高产出的企业。

上一篇:政治部下一篇:凤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