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导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东集团联合编写的《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将于2013年12月12日面向全国发售。报告通过分析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产业园区以及中小企业在政策引导下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工业浪潮的推进,园区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园区经济的载体,在我国各地也呈现出日益蓬勃发展的态势。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产业升级的指导方针,产业园区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与企业的重视。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定,如何进行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无疑将成为未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鉴于对园区经济研究与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实战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联东集团共同策划编撰《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书共分产业园区绪论、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产业园区未来发展展望、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及建议四大章节,并附以等几大知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经典案例,针对我国产业园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以及新型城镇化下的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第一章:产业园区绪论 阐释产业园区的概念、我国产业园区的特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产业园区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产业园区如何助推实体经济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对集约节约土地的意义。
第二章: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 针对国内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展开讨论,探讨国内产业园区的问题,预测产业地产发展趋势,分析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三章: 产业园区未来发展展望 分析国内目前产业集群现状及问题,探索产业园区助力如何中小企业成长,提出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印证企业园区化将成为未来中小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分析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国内低碳产业园的发展。
第四章: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及建议 分析产业园区发展政策瓶颈,列举产业园区政策目前呈现出诸如规划方案不合理、财政政策不足、科技税收政策保障不完善、建设用地政策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
纵览报告,它集结了深耕园区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团队对市场及政策大环境的把控经验,以及拥有十余年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企业的实战案例。毋庸置疑,它将成为行业内的智库。通过报告,我们可以了解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且能够看到全国知名产业园区的项目指标、规划方案、招商情况等,以及相关的政策信息。报告不仅为园区开发企业的发展布局提出策略方针,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方向,同时也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条件,发展战略
1 概况及发展现状
1.1 概况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 紧邻黄海岸线和鸭绿江, 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 北部依托丹东市区, 南部依托东港市区, 包括大东港港区及临港工业区。园区开发总规划面积为117.96km2。地势平坦, 环境优良, 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 具有很好的开发条件。
1.2 发展现状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成立以来, 大力开展园区道路、标准化厂房及相关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 为工业项目入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建设, 产业园区内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仪器仪表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园区、港口工业区、环保产业园区和汤池产业园区等6个工业园区。
1.3 存在问题
1.3.1 产业集群特征不明显
现在园区内的企业大部分是技术层次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加工企业, 存在技术水平偏低, 项目规模偏小等问题, 且企业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 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辐射作用小, 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 集聚效应无法形成。
1.3.2 缺乏系统规划
产业园区内各工业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 缺乏系统的规划, 部分工业项目引进盲目性较大, 产业雷同, 无法体现园区和集群的竞争优势。
2 发展条件分析
2.1 优势条件
2.1.1 政策优势明显
产业园区沿江、沿海、沿边, 其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 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级发展战略等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凭着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东段起点, 产业园区的经济建设一定会迎来新的一轮高潮。
2.1.2 交通便捷发达
产业园区交通便捷, 航空、海运、公路、铁路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 拥有至北京、上海、青岛、三亚、深圳、韩国首尔等国内、国际航空航线及至日本、韩国、朝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港口的散杂货、集装箱和客运海上航线。连接丹东与东北东部城市的“东边道”铁路, 连接丹东与朝鲜的新鸭绿江公路大桥, 丹东到通化、丹东到海城的高速公路以及丹东到沈阳、丹东到大连的快速铁路等均在快速推进中
2.1.3 腹地市场广阔
产业园区是东北三省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联接朝鲜半岛的重要窗口, 拥有东北东部城市群及东北亚地区两块广阔的腹地市场。东北东部城市群的13个城市、27.52万km2土地、丰富的资源, 以及朝鲜的矿产和劳动力资源、韩国的先进技术, 均为产业园区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能。
2.1.4 资源丰富充足
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资源种类丰富而充足。境内遍布千余条河流, 水资源充足, 水质优良;覆盖率达66%的森林资源, 雄踞全省之首;电力能源充足, 水电、火电、风电齐全;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其中硼矿储量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农副产品和水产品极其丰富且多具特色。除自然资源外, 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也比较雄厚, 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1.5 工业基础雄厚
园区发展依托丹东现有优势产业。丹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 目前丹东已初步形成以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即:以汽车和仪器仪表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硼、镁为代表的矿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特别是仪器仪表产业, 它是丹东的传统产业, 产业基础雄厚, 技术水平先进, 人才资源丰富, 生产体系完备,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居全省前列, 食品饮料、医药、造纸、石化等领域都比较成熟, 为园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2 劣势条件
2.2.1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产业园区周边现有基础设施缺乏, 基础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尚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2.2 产业结构劣势
园区内现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 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园区缺少能够牵动和支撑作用的大型企业、大型项目, 产业基础薄弱。
2.2.3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存在冲突
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项目的建设投产, 必会破坏产业园区内自然环境, 尤其是园区内的水资源会遭到污染, 会对鸭绿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建设“大气秀美”的丹东, 要满足工业与旅游业协调促进,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原则。
3 发展研究
3.1 发展战略研究
3.1.1 政府主导战略
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同时注重其市场功能, 实行有特色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应在规划、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推进园区发展, 理清园区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目标, 推动产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3.1.2 协调发展战略
工业园区应发挥各自资源和区位的优势, 明确园区的发展定位, 体现园区的产业特色,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优势互补, 统筹发展, 形成合力, 促进产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3.1.3 集群促进战略
形成产业集群是提高工业园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园区内已形成的优势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核心企业, 带动技术创新及功能完善, 形成竞争优势。通过培育集群、依靠集群的根植性、促进集群企业联合、鼓励竞争与合作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推动园区产业集群的成长及竞争能力的提高。
3.1.4 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园区开发模式, 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向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转变, 各工业园区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 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建设园区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载体优势, 促进人才与技术等科技资源向园区集中,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鼓励科技型企业发展, 推进科技型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使科技型企业成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
3.1.5 生态维护战略
提高产业引进门槛, 限制重污染项目, 提高资源在城市和园区内的循环消耗率;提倡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发展低碳经济;保持园区绿地水系成系统化、网络化布局, 避免出现生态孤岛, 维持生物多样性。
3.2 保障措施
3.2.1 理顺政府职能, 加快体制与机制创新
丹东市政府及园区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产业规划与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 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 积极完善园区内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 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保证。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化、合理化, 对园区实行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2.2 优化基础设施环境, 加快配套建设
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园区整体环境, 为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创业条件。积极发展产业园区的医疗、公交、邮政、信息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为工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后勤保障。
3.2.3 打造园区品牌, 扩大招商规模
合力打造丹东城市品牌和临港产业园区品牌。注重丹东市的品牌宣传, 在主流媒体打造丹东品牌, 利用“鸭绿江国际旅游节”和“辽宁台湾周”等活动, 做好招商工作, 扩大丹东市和临港产业园区知名度。
3.2.4 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采取多种形式, 多渠道强化融资平台建设, 提升园区开发公司与土地储备中心的运营及融资能力, 利用自身的土地优势、政策优势及其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融资平台;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要大力开展银企合作, 定期向金融部门推介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 争取信贷支持;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建立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建立与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共同建设的以该国或地区命名的工业园区。临港产业园区可以利用本地资本、市场、区位等优势, 整体承接外国或外地区的产业转移, 采取“我出地, 你建设、我收税”的建园原则。
3.2.5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园区科技含量
政府应增加专项科研经费, 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工业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进园区研发机构建设,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 推动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 推进高技术优势产业实现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
4 结论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其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对其发展的优势及劣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发展战略及相应的措施, 期望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今后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丹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丹东临港产业园区 (丹东新城区) 发展规划, 2010.
[2]吴殿延.区域经济学, 2003.
[3]桂国庆, 陈勤, 倪云飞, 等.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 2005 (4) .
关键词:产业园区;集聚
云南产业园区起步于“十五”期间,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动,云南产业园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底云南已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32个,在产业集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云南产业园区当前产业集聚的现状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产业园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工业园区(含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以及省级各类工业园区等)、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等。
产业园区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园区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它在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产业联动的桥梁,它承载着区域产业的系统组合与补充,以及主导产业的合理链接与配套等功能作用。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型、经营创业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询服务型等企业构建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平台。目前园区经济的发展日趋完善、日渐成熟,现已形成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有运营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将进一步发挥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作用。
当前,我国各类产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截止2012年底,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达到171家,其中东部84家,中西部8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已达到105个,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自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于金融后台服务不仅能带来产业升级,更能给城市发展带来种种效益,因此,国内众多城市纷纷提出建立金融后台中心的目标。目前,国内提出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或金融后台基地的城市,已经接近20个。
产业园区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2011年以来,各地“十二五”规划浮出水面,引人注目的是各地政府力图打造各类产业集聚区的雄心和手笔。在规划中,产业园的上马和扩建令人瞩目,如贵州要建设百余个特色产业园、重庆要建设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两大基地、黑龙江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安徽要形成10个左右的新兴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各地千亿级的产业园规划就有十余个,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中国或将进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高峰期。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产业园区的定义、优势、分类等,接着分析了产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概况,然后重点分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区、汽车产业园区、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及其他园区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了浙江省、辽宁省、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等地区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产业园区做了招商与运营管理分析、投资潜力及前景趋势分析,最后介绍了国内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
2013年个人述职报告
本人进入虹口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彩虹雨”创意园物业部工作已近2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由一个对物业管理一无所知的新人,到逐步掌握物业管理各个方面的专业管理员,这与各位领导对我的帮助与关爱是密不可分的。让我仍感到有很多不足有待提高与改进。就此我对2013年的工作做以下小结:
今年的工作安排:
1、园区客户接待与联络。
2、园区招商工作。
3、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接待与联络工作
作为物业工作者,接待与联络客户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与客户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沟通,才能开展好物业相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步了解了物业的管理模式,熟悉了本园区的物业情况,各项服务内容、管理制度等。在处理客户的相关事务中,我热情接待客户,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及时请教各位同事,耐心仔细的处理各类问题,为租户提供满意的人性化服务。我会同相关人员及时的处理好租户的日常报修事项,基本做到让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并做好清晰完整的记录。在处理各类问题时,我感觉作为物业管理人员,首先必须维护园区的利益,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要换位思考租户提出问题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倾听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定期回访联络客户并与其保持良好的租赁关系,在不违反园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招商工作
招商工作是园区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租户入住率是保证我们物业部正常运转的基石,做好招商工作,更是我们的职责所系。通过各位领导的指导,我掌握了园区的基本信息情况与招商收费标准,同时我定期对周边创意园区的招商标准、物业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资料。在接待有意向承租客户的过程中,我积极与客户通沟,清晰全面的告知园区的特色、优势以及服务资讯,为客户承租创造了良好的招商运营氛围。同时积极获取有意向承租客户的联系方式与联系地址,定期进行沟通与了解,为租赁签约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园区内的客户也时时走访,听取客户的意见,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其保持良好的租赁关系,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客户。对于确定承租的客户,我协助部门经理与客户租赁签约,办理客户的入租手续,发放园区的租户手册,告知园区的管理公约,做好验房签收,移交单元钥匙等记录。如有客户需要二次装修,要让租户知晓并遵守本园区的装修规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有停车需要的租户,为其办理停车场租赁合同,让其知晓遵守园区停车场的管理规定。对于退租的客户,也要落实好退租手续,要保证房屋结构外表的完整性,督促其办理电信宽带注销等相关事宜。并与客户保持良好的人脉关系,为挖掘潜在客户做好准备。这些都是招商的基本职责所在。
在落实到今年具体的操作上,我做了以下工作,①定期或不定期对上海市各个商务楼宇,创意园区进行扫楼工作,有规划性的宣传园区情况,积极挖掘客户。定期分析别的商务楼宇招商情况及客户定位,并进行了汇总。并在各大房租租赁网与论坛上自费发布园区招租信息。②年初在与园区老客户回访洽谈中,获知318-320客户需要小仓库进行货物堆放,而原仓库租赁方的合同马上到期,又无续签要求,我及时进行了跟进,把小仓库租赁出去。使房屋的出租率保持在最大化。小仓库面积只有9平方米,但这是我从事招商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成功签约。为以后的工作提升了信心。②今年园区六楼进行了全面的装修,以便园区更好的开展租赁工作,我积极的寻找意向客户,由于对第一市政公司做过园区宣传,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主动与我们进行了接洽商谈,我们并成功的与其签约。面积为235.06平方米左右,另由于园区车位紧张,该公司人员众多,车位需求量大,我与周边小区物业进行了工作交流,商谈了车位事宜,并定期回访周边物业。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为客户牵线搭桥,解决了车位事宜。③年底,我通过人脉关系,与上海展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成功洽谈,该公司租赁了218-220室,面积为77.67平方米。④今年公司领导能给我机会,派我出席参加了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统计交流会议,使我受益匪浅。能够与同行业进行交流是每个园区不断发展进步的催化剂!同时我每季也定期配合招商部领导完成园区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上交交办的其他工作。
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能够较好的执行交派的工作。遇事能主动与领导及同事协调,协助领导同事完成工作。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帮助维修工师傅完成园区物业的日常报修及设备维护工作。帮助收费员师傅进行租金的收取工作。在这次年底组织的消防演练中,积极联络客户,告知消防演练的重要性跟必要性。组织了16人次参加了消防演练。配合领导圆满完成了消防演练的任务。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对公司的建议、明年的工作设想
1.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在碰到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尚需提高,特别是园区内现有虹口区人民法院的诉求调解中心以及虹口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两家国家机关,在与其联络沟通的过程中更需耐心,仔细与变通。在不违反园区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更好的满足租户合理的需求。
2.今年是本人正式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年,整年的工作重心都在此,我也知道招商引资对集团公司对园区的重要性,领导能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付于我,也是对我的信任跟支持,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资历尚欠、很多事宜还在摸索阶段,对与如何开发挖掘客户上缺乏经验,手段。未能有效的发挥招商员的职能。只为园区做出了不多的贡献。加之今年客户流动性比以往有所增加,虽有一部分新进的客户,但还不足以弥补这些损失。虽然我也进行了商务楼宇宣传,网上也发了招商咨询,定期也对周边楼宇进行调查,但效果差强人意,去年提出的网站建设计划,由于缺乏相关的建设网站相关经验,在具体的实施上也碰到很多困难,未来取得如期的效果很是遗憾,到底如何能做好招商工作,如何能做到行之有效的宣传,让需要借房的客户清清楚楚了解我们园区的情况,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我想这是我明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真正从事了招商工作之后,才明白期间的难度与挑战。希望领导能够再给我一定的支持与信任!
3.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朝阳新型产业,核心就是“创意”二字。很有发展前景。希望公司能够多安排一些创意产业的研讨会,与同行多进行交流沟通,能够安排我学习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相关的资质培训及物业管理的相关培训。我希望通过这些学习能够实质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创意园区从业人员。另外建议明年要对园区楼宇进行外墙面的改造及园区风格要定位。对我们要面向哪些层次类型客户也要进行主要定位,要突出“彩虹雨”、“创意”这几个字的核心意义。把园区打造成真正的市级创意园区。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公司为园区贡献上一份力量!
“彩虹雨”创意园 物业部
2013年,在国民经济趋稳向好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坚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机遇,稳中求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总体运行趋稳向好
(一)社会物流总额缓中趋稳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2013年社会物流需求系数为3.5,即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5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8%;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6.1%;农产品物流总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4.0%,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6%;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2726亿元,同比增长30.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7750亿元,同比增长20.3%,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4%。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放缓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运输费用中,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道路与水路运输费用增速回落,全年同比分别增9.9%和1.1%;而受铁路改革提价带动,铁路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回升,全年同比增长14.3%。
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保管费用中,受利率下调影响,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7%;仓储费用同比增长9.2%,增幅较2012年回落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从构成结构看,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占比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三)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回落
2013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可比增长8.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2.8万亿元,可比增长7.2%。贸易物流业增加值7256亿元,增长9.5%。仓储物流业2975亿元,增长9.2%。邮政物流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33.8%。
从构成结构看,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占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8%,仍是物流业增加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贸易物流业增加值占比为18.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仓储业增加值占比为7.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邮政业增加值占比为3%,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投资有所回升
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较上年提升9.9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仍处于相对集中期,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14.74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储业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投资4200.7亿元,同比增长32.7%,增幅较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航空运输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航空运输业全年完成投资1284.74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较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
(五)货物运输量平稳增长
2013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51亿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运输周转量18.65万亿吨公里,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1亿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增长9.2%。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亿标准箱,增长6.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25亿元,增长33.8%;电信业务总量1.4万亿元,增长7.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3.20亿件,包裹业务0.69亿件,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42亿元。
(六)物流业仍处于景气周期
201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ogisticsProsperityIndex,LPI)。LPI以50%为经济强弱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2013年,LPI指数全年均高于50%的临界点,平均值为53.1%,呈现先扬后抑、小幅波动态势,显示物流业活动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的景气周期。
二、物流企业深度调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初对128家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了统计调查。其中,5A级企业占46.3%,4A级企业占25.9%,两者合计占72.2%。运输型企业占30.1%,仓储型企业占14.5%,综合型企业占55.4%。国有及控股企业占43.9%,民营企业占34.1%,外资合资企业占15%,集体企业占1.2%。调查结果显示,各类物流企业进入深度调整。
(一)业务收入小幅增长
2013年,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其中,运输型企业收入同比减少10%,仓储型企业收入同比增长8%,综合型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5%。运输型企业受大宗商品运输业务萎缩和“营改增”税率上升较高影响,收入全面下滑。仓储型企业中以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仓储为主的企业收入增幅较小,平均在5%~8%。以生活消费和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收入增幅较大,普遍超过20%。
(二)业务成本增长较快
2013年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7.9%,成本增长依然高于收入增长。其中,运输型企业成本同比减少7.3%,仓储型企业成本同比增加9.4%,综合型企业成本同比增加16.7%。
企业人力成本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5.1%,由于工资上调和社保基数增加,普遍保持10%~15%的增长速度。
企业财务成本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3.3%,由于贷款规模上升和融资成本增加,平均增加10个百分点左右。
企业燃油费支出占企业运输成本的21.9%,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9.1%。其中,运输型企业燃油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28.4%;过路过桥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20.5%,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1.4%。
2013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调查企业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体制下缴纳营业税相比平均增长52.9%,其中交通运输服务增长115.4%。分类型看,运输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16.2%;仓储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0.8%;综合型企业增值税增长51.8%。
(三)实现利润大幅下滑
2013年调查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7%。其中,运输型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39%,仓储型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10%,综合型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9%。综合型企业中,商贸消费类企业利润增幅较大,普遍超过30%。调查企业净利润率平均为4.3%,其中,运输型企业净利润率为2.3%,仓储型企业净利润率为4.6%,综合型企业净利润率为5.5%。
(四)资产总额稳步增加
2013年调查企业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7%。其中,运输型企业资产减少1.5%,仓储型企业资产增长22%,综合型企业资产增长15.5%。
(五)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3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7807亿元,同比增长12.1%。在50强物流企业中,物流业务收入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1587.8亿元,第50名为20.3亿元,同比增长8%。
(六)资本市场看好物流企业
2013年,多家产业基金投资快递、公路快运、冷链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产、服装物流等领域的领先物流企业。其中,快递业由于其持续高速增长的预期,受到重点关注,资本运作活跃度高。行业兼并重组应对市场变革,整合分散的物流资产,打造一体化物流服务平台;收购互补性资产,弥补业务不足,加快进入新兴市场。一批领先的物流企业积极筹备上市。
三、企业物流加快转型
近年来,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更加重视物流环节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加快向供应链一体化转型。
(一)物流费用率较为平稳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费用率呈下降趋势,预计2013年下降到8.5%左右。
(二)物流外包比例持续提高
中物联统计调查显示,2012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成本为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企业物流成本的6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随着资源向主业集中的趋势,预计2013年这一比例将继续走高,达到65%左右。
从运输量看,2012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委托代理货运量比上年增长23.4%,占货运量的79.4%。预计2013年运输量外包仍将维持在高位,达到80%左右的水平。
(三)金融物流仍有潜力
据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有关企业的调查显示,2013年动产质押监管业务量下降40%以上,业务收入下降30%以上。多数国有企业主动收缩战线,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全面退出监管业务。与此同时,一部分民营企业趁势进入市场。
(四)供应链服务较快发展
随着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供应链服务创新正在成为趋势。集成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已成为当前物流服务创新最多的三种模式。同时,电子商务与物流的一体化服务、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服务、代收货款服务、保税物流等也是企业较为关注的服务创新模式。
四、物流市场分化明显
2013年,由于国际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航运、航空货运市场依然低迷,公路货运市场增速趋缓。在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铁路部门积极推行货运组织改革,铁路货运市场全年实现基本持平。受扩大内需特别是网上购物带动,仓储、快递、快运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一)公路货运市场增速趋缓
2013年,我国公路货运量355.0亿吨,比上年增长11.3%,较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6.7万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较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公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运输周转量的78.8%和36%,分别较上年回落0.6和上升1.4个百分点。
公路货运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零担快运等一些细分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并有带动整个市场加快集聚的趋势。通过平台整合、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公路货运正在积极探索行业集中、效率提升的新途径。公路货运枢纽加快网络化布局,多家平台型企业实现模式快速复制。
(二)铁路货运市场止跌回升
2013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完成39.7亿吨,比上年增长1.6%,扭转了上半年负增长的局面;铁路货运周转量2.9万亿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8.8%和15.6%,分别下降0.6和1.3个百分点。
铁路货运依然是重点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2013年国家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6.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6%。铁路货运改革全面推进,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过渡。铁路运价市场化改革启动,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铁路推出快递等新产品,为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
(三)水路货运市场小幅提升
201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49.3亿吨,比上年增长7.5%,增幅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8.7万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增幅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10.9%和46.4%,较上年分别回落0.2个百分点。
沿海干散货市场止跌回升。受下半年国内投资增速加快带动,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需求旺盛,沿海干散货运输需求整体稳中走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缓慢复苏。主干航线海运量缓慢恢复,区域内航线海运量增长较快。航运企业积极自救应对,出现强强联盟趋势,全球前20大承运人中已有13家加入联盟,占据集运市场总运力的68.85%。
(四)航空货运市场小幅回升
2013年,我国航空货运量557.6万吨,比上年增长2.3%,增幅较上年回升4.5个百分点;航空货运周转量168.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较上年回升8.6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结束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航空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货运周转量的0.12%和0.09%,与上年基本持平。
航空货运市场加快分化,受电子商务带动快递业高速发展影响,航空快件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航空快件业务量已经占国内航空货运量50%的市场份额。航空货运企业谋求转型。国内航空公司加快延伸服务链条,进入快递、电商等高附加值领域。快递企业加大航空货运比重,加快进入航空货运市场。
(五)仓储服务市场逐步分化
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仓储业务增速放缓。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调查统计,2013年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2.66%,增速大大低于往年。样本企业货物吞吐量比上年下降30%,期末库存量减少12%,平均收入利润率只有1%左右。同时,样本企业货物平均周转次数7.66次,高于上年的7.6次,物流效率得到提升。
生活消费和电子商务仓储业务持续上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北京、广州、苏州、杭州、武汉、沈阳等主要城市优质仓库租金普遍接近或超过1元/平方米·天,上海、深圳等部分城市优质仓库租金接近或超过1.5元/平方米·天。
业务格局调整加快。电商、连锁零售、快递等消费型业务快速增长;冷链、医药、服装等专业化业务增长加快;钢铁、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仓储设施增长趋缓。部分仓储企业开始主动转型。仓储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地产成为投资热点。
(六)快递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3年我国快递业完成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同比增长61.1%,较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41.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6.6%,较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全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接近美国,保持了全球快件量第二大国的地位。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六大快递企业占我国快件业务量市场份额的80%左右。快递业爆仓问题明显好转,企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快递市场仍然以“以价换量”模式为主导,出现了“微利化”趋势。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国际快递配套服务需求大幅上升,对快递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五、行业物流整合提升
从行业物流来看,电商、医药、汽车、冷链等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物流市场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钢铁、煤炭、化工等与生产资料相关的物流市场依然低迷。
(一)粮食物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要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粮食物流成为关注重点。粮食物流加快整合步伐。粮食物流中心实现产业化发展。多地大力投资建设粮食物流中心,注重信息化和产业化,产业链合作更加明显。
(二)钢铁物流
钢铁物流需求稳步增长。通常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总物资运输量往往是钢铁总产量的4~5倍以上,初步估算2013年物资运输量接近40亿吨。钢铁物流园区加快转型升级。钢铁生产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中游流通环节渗透,拓展物流环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钢铁生产企业整合物流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汽车物流
汽车物流需求中速增长,汽车物流市场总体增速与汽车工业增速相当,在15%左右的水平。汽车产业链拓展成为趋势。国内主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现汽车零部件入厂、整车物流、售后服务备件物流业务的同时,向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领域延伸,向汽车后市场领域拓展。综合运输体系开始发力。汽车物流企业更加重视公路以外铁路和水运资源的共享,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四)化工物流
化工仓储设施相对落后。化工仓储设施缺口估计在20%左右,在某些城市和化工产业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为适应化工产业发展,减轻仓储设施严重短缺的压力,化工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化工物流运输加强联网。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对“两客一危”要求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过加装车载终端,引导企业加强信息联网和运输管控。
(五)医药物流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提升。我国目前大约有1.3万家药品批发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大型企业成长迅猛。2013年前三甲销售规模预计占比将达30%左右。新版GSP抬高市场门槛。6月1日,新版GSP正式实施,对软硬件各方面要求与标准大幅度提高,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医药物流网络建设势头强劲。2013年启动物流建设工程的商业药企接近280家,还有部分企业也在积极筹备。
(六)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高。2013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冷库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冷链运输设施小幅增长。目前,公路运输占我国冷藏运输量的90%,2013年冷藏车市场保有量新增13000台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
(七)电子商务物流
物流服务体验成为竞争焦点。2013年,电商企业除“价格战”外,更多聚焦物流竞速。电商物流节点加快布局。大型电商企业纷纷自建或租赁物流仓储设施,加快在全国布局物流节点网络。大型电商企业纷纷开放物流平台,寻求业务合作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服务网络逐步下沉。电商企业加快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网络建设。
(八)连锁零售物流
零售企业加快渠道变革。为应对成本和市场压力,零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二是渠道调整和下沉。随着零售企业加大线上渠道投入和向三四线城市扩张,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跟不上发展速度,大型零售企业普遍加大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的投入力度。连锁零售共同配送发力。
六、基础设施趋向综合(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据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到2013年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470万公里。铁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434.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45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5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21万公里;规模以上港口万吨级泊位达到1914个;民航机场达到193个;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2333公里。
(二)多式联运发展
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要形态是公水联运,约占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的84%左右;其次是水水联运,约占14%左右,铁水联运约占2%左右。2013年,我国启动大部制改革,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我国港口海铁联运发展迎来新的体制环境。
(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确定布局城市。《规划》将北京、天津等29个城市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石家庄、邯郸等70个城市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为物流园区加快以网络化形态健康发展制定了基本蓝图。
七、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一)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
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第六次联席会议在合肥举行。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合作联席机制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加强公路、铁路、航运、物流等领域合作。
(二)区域物流中心发展变化
航运中心加快分化。其中,第一梯队是上海航运中心,主要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与国际知名航运中心进行竞争。第二梯队是大连的东北亚航运中心,天津的北方航运中心,厦门的东南航运中心,都是区域性的航运中心。第三梯队是长江流域里的重庆、武汉、南京,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形成航运集聚地。中部物流中心各有特色。西部物流中心双轮驱动。城市物流竞相发力。
八、国际物流再造优势
(一)跨境电子商务带动物流发展
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2013年交易规模将保持至少30%左右的增速。大型快递和物流企业积极申请国际快递资质,制定海外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在境外建立保税物流中心等保税场所,以期拓展国际物流业务;部分快递和航运企业正在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筹建“海外仓”,以缩短到货时间,增强客户体验。
(二)中欧铁路大通道多点开行
渝新欧铁路联运大通道正式进入了常态化运营。与空运相比,渝新欧的成本只有其五分之一;与海运相比,时间可以节约20至30天。截至2014年1月,渝新欧国际班列已成功开行联运班列96趟,外贸货物运输总量达8434标箱。重庆、武汉、成都、郑州、西安先后开通欧洲货运班列,助推我国加快向西开放。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提速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底出台,推动了我国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新高潮。2013年我国新增综合保税区5个:分别是南通综合保税区、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湖南湘潭综合保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
(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8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
九、政策环境有所改善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发布,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原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有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
各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国务院提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项目。国家发改委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出台《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甩挂运输和物流园区发展,加强快递市场和城市配送管理,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进重点商贸功能区建设,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中启动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海关总署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十、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进度加快。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A级物流企业2414家,其中:5A级149家、4A级774家、3A级1047家、2A级419家、1A级25家。
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稳步推进。2013年,中物联开展了两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共评出79家A级信用企业。到目前,A级信用企业累计已有308家。
物流示范基地、试验基地扩容。2013年,中物联批准正本物流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湖北盛辉物流有限公司等10家“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物流标准化工作有新突破。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等八项物流国家标准。新申报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2项。在制的国家标准共计61项,行业标准24项。
统计信息工作公信力提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正式发布,预测分析我国物流业运行形势又添新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月度物流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
教育培训工作再上台阶。全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高专院校、900多所中职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20多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和采购师资格证书。
学术理论政策研究取得新成果。201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了《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10多项国家有关部委委托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物流学会组织参评论文950篇、课题247个,一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或企业采纳。
十一、2014年趋势展望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行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一是总体运行保持平稳增长。受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带动,物流业整体上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4年,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按可比价格计算将增长9%左右。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突破。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物流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三是物流细分市场继续分化。公路货运市场实施多样化整合;铁路货运市场继续推进货运组织改革;航空货运市场实现跨界和融合发展;水路货运市场低迷态势逐步好转;仓储服务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快递服务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四是行业物流积极应对变革。电商物流重视节点资源完善布局;冷链物流需求培育寻找切入点;钢铁物流模式创新加快探索;汽车物流精益管理引领发展;医药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迎来高潮。
五是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将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年份,投资增速将有所提升。我国物流园区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目前已经渐成规模。随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型商业方式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专业类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未来的物流园区将从“出租者”转型到“经营者”,从开发到运营实现重新定位,重塑物流园区的商业价值。
学术界关于河北省产业园区发展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王晓霞、王晓海(2006)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政府在环首都贫困县产业园区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陈业华、王颖(2012)在总结了河北省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以后,重点对转型的内在机制及四大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李兴国、张莉莉(2013)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11年河北省111家省级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得出发展不均衡、沿海开发区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等结论;赵冰琴、李永洲(2014)对新形势下河北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了探析,在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后,从管理模式、产业集聚、科技引领、产城融合四个方面提出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河北省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园区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引擎,已经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示范区、优势产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集约发展的核心区。基于区位和政策的双重优势,河北省产业园区势必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相关产业并未如预期般纷纷落户河北,现有产业园区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也纷纷显现。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对比,本文将表象化的问题归纳为环境、理念、模式三个方面。
(一)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技术成果辐射京外地区。2014年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为3,475项,成交额83.2亿元,同比增长16.8%;但数据同时显示,河北与天津加在一起大概仅占北京对外输出技术的4.4%。传统观点认为,距离越近,技术外溢的比重应该越大,但京津冀地区的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上述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其发展环境是诱导企业转移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但通过考察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会发现,目前河北省产业园区不仅存在生态、交通、信息系统建设等硬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管理体制、产业发展环境等软环境问题。
(二)发展理念不够统一。目前,河北省各产业园区正处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兴奋期,但园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理念的指导,各类园区纷纷开工建设并准备各种优惠政策,但发展理念不统一所带来的盲目建设与恶性竞争导致很多问题。首先是环境破坏。在发展机遇面前,河北省大小产业园区一拥而上,为争抢项目,争相开出各种优厚条件,甚至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导致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园区,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同质化竞争。对京津外迁项目的盲目争抢导致河北省产业承接园遍地开花,由此带来布局无序、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问题。比如,为承接北京西直河石材批发市场迁移,唐山市海港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2万亩的京唐石材城,但同时沧州黄骅港地区也规划建设了占地约1.7万亩的黄骅港万国(国际)石材商贸城,诸如此类的同质化产业园区还有很多。另外,还存在部分产业园区“空壳化”问题。各地所兴建的产业园区,有部分不仅没有起到产业承接的目的,而是异化为地产开发和汽车销售的乐园。
(三)发展模式不够明确。我国产业园区普遍采取政府规划设立、招商引资及主导发展的模式,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时政府的不合理行为还会影响到市场作用的发挥,限制园区的发展,甚至导致园区的失败。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同样是以政府为主导,正是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河北省产业园区虽然层出不穷,数量众多,但是真正具有区域影响力,发展好的并没有几个。
二、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内涵
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意味着产业园区要依据发展现状破除现存问题、实现自身发展,本研究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内涵是发展环境的创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一)发展环境的创新。产业园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展环境的优劣。按照环境要素形态进行分类,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可分为发展的硬环境和发展的软环境。
产业园区的发展是以产业园区的发展硬环境为基础的,不同种类的产业园区或者园区内不同的企业对硬环境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这主要跟产业园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有关。国内外经验表明,软环境是产业园区实现发展的关键。随着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园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发展软环境不仅是投资主体选择意向的必然要求还是区域内民众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通常是指思想或者观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理念决定着发展能否取得成功。理念的创新是指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于挑战未来,谋求新境界的思维定势;创新的前提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同时,理念的创新必须是建立在对自身规律与发展前景的全方位把握的基础之上。为谋求发展的新境界、打破发展的旧思路,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发展理念的创新。
(三)发展模式的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问题是政府与市场谁来主导发展的问题,发展模式是决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及发展过程的关键。从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来看,现有的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后续发展过程中,政府均在起主导性作用,市场的作用受到很大的抑制。
三、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必须从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内涵出发,从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实现创新。综合来看,环境的创新是创新发展实现的基础,理念创新是创新发展实现的关键,模式创新是创新发展实现的保证。
(一)环境创新是创新发展实现的基础。环境创新应该重点关注发展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发展的硬环境创新与发展的软环境创新。
发展硬环境的创新是实现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创建产业的“绿色转移”机制,从建园伊始就设立严格的生态环保准入机制,对于不合要求的企业,不论大小,一律不准入园;加快生态型产业园区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快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交通一体化与信息化建设领域,重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的使用,加快利用相关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速度。
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难点就是发展软环境的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河北省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在具备条件的园区采取托管、异地共建、飞地经济等方式实施一区多园;产业园区建设应该坚持“产城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发展科研、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解决入园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理念创新是创新发展实现的关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北省产业园区为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大批产业转移至河北省产业园区中,这给河北省产业园区乃至整个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如何克服原有问题、把握现有机遇,靠的就是产业园区发展理念的创新。综合当前形势,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应该树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包容性发展理念是指在不同区域,以共同发展为特征、平等参与为手段、成果共享为目标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一种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应该重点关注人本原则、生态原则、特色原则、质量原则以及公平原则。
人本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最终靠人来推动,特别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推动;二是园区发展的成果必须由全民共享。生态原则强调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强化“生态环保”意识,以实现园区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原则是指京津冀三省之间、河北省内各园区之间及园区内各企业之间以共同发展为目的,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实现各自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质量原则是指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改变以往只重速度不重质量的传统,突出发展质量的重要地位,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园区发展速度。公平原则是指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
具体来说:首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外部引进力度,加快人才的就地转化;其次,强调生态环保意识,设立生态准入与退出制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环保体系;再次,突出发展特色,正确设定发展方向,实现各园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另外,突出发展质量的重要地位,在园区发展过程中不再一味求大求快;最后,强调发展权利的公平,不论原有企业还是新入园企业,给予公平的发展机会。
(三)模式创新是创新发展实现的保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与市场谁来主导发展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划分,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和内生与外生共存的混合型发展模式。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就是要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应以此为契机,加快价格机制和要素市场的建设,在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政府力量的干预,加强产业园区和企业的自主选择权,使市场逐渐占据发展的主动权。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市场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政府的积极配合,应不断提高政府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使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推动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点在河北省,河北省发展的关键在产业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大机遇面前,河北省产业园区要打破以往老旧的发展,从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实现创新,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从人本、生态、特色、质量及公平五个方面确立产业园区“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尽快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通过环境、理念、模式等三个方面的不断创新,加快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步伐,尽快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实现河北省经济的“创新发展、绿色崛起”。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给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综合对比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点在河北省,河北省发展的关键在产业园区,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成为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河北省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入手,从环境、理念、模式等方面探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内涵,进而从发展的软硬环境、包容性发展理念、内生型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河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协同发展,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王晓海.环首都贫困县产业园区构建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6.2.
[2]陈业华,王颖.河北省经济开发区发展与转型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2.6.
[3]李兴国,张莉莉.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北省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2.
在此大背景下,经海关总署加贸司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与民政部审批,中国仓储协会保税仓储分会于2011年底正式成立。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仓储协会保税仓储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安庆民。
因需而动成立分会
《进出口经理人》:请介绍一下中国仓储协会保税仓储分会的概况。
安庆民:是在国家海关总署的指导支持下、经民政部批准和国资委备案的全国性行业分会,以全国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仓储物流企业为服务对象,推动全国保税仓储物流行业的发展。分会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现有各类会员100多家,联系范围广,行业信息丰富。会员覆盖 :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各类海关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A、B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区)内的仓储、物流、货代、外代、报关、国际贸易、加工贸易等企业;生产(商贸)企业的自用保税(监管)仓库;以口岸物流、国际物流为方向的地方协会、专业媒体、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仓储协会保税仓储分会的宗旨与大致工作范围是什么?
安庆民:保税仓储分会的宗旨是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章程与分会管理办法,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促进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保税仓储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就工作范围来讲,中国仓储协会保税仓储分会主要承担以下职责:组织制定或参与制修订保税仓储物流方面的各项标准,促进保税仓储物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调查了解行业现状,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搜集、统计和整理保税仓储物流业的基础资料,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修订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贯彻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促进行业自律;组织保税仓储物流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组织相关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培训与论坛,促进保税仓储物流企业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承办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仓储协会交办的相关事项,开展其他有利于保税仓储物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等。
行业盛会引人关注
《进出口经理人》:即将举办的“2012年第四届中国保税物流论坛”有何亮点?
安庆民:为了推动我国保税仓储物流企业的服务、经营与管理创新,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仓储协会决定于2012年4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2012年第四届中国报税物流论坛”。
刘鹏飞 卢永春 邱若辰
摘要:2013年,我国社交媒体舆论发生重要变化。无线舆论场中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三足鼎立之势初步形成。国际国内舆论场共振更加频繁,时政话题更加活跃,需要加快提升国际传播与新媒体传播能力。
2014年06月27日13:5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舆情的最大看点在于,社交平台舆情的持续升温。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即时通信类社交媒介发展稳定,通信、分享功能更强,并为用户提供了诸如支付、金融等服务,增加了用户黏性,保证了用户规模持续增长。随着3G/4G技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舆论面貌将加速改变。
一、2013年社交媒体和无线舆论场发展概况
2013年,显性舆情与隐形舆情此消彼长,圈子化网络结构的无线舆论场已经形成。既有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广泛覆盖面和高效传播,又有微信、陌陌、朋友圈、QQ群等熟人关系互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和动员性空前强大。从社交媒介来看,微信自诞生以来用户增长迅速,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势头看涨,致使微博热度大幅下降,逐渐形成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三分天下”的格局,移动互联网开始成为社会舆论的新信息来源。
(一)微博舆情出现波动
2013年,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出现下降,微博活跃度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他新媒体竞争者兴起,大量微博用户流出,微博也常出现网络谣言等问题,带有自身缺陷;另一方面,也与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有关,不少水分和杂质被去除。因此,一度有人发出疑问:“微博是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通过东莞扫黄事件和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微博的优势得以体现,其对现场信息的报道,在速度和丰富程度上都领先于传统媒体,不少记者都盯着新浪微博寻找线索。作为一个公开互动的信息平台,微博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重大事件中往往能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中心。
(二)微信火爆成为年度标志性特征
1.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拜年冲击电话、短信拜年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拜年已成为流行的拜年方式。2014年除夕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比平日增长25%。从除夕到初七的8天内,全国手机用户共消费了3674.6万G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用户平均使用46.6M,比平日流量高25.3%。
2.群组拓展,微信社交覆盖力进一步发展
2013年底,升级微信5.1版的用户可以将自己创建的群聊人数调整为100人,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个人微信的社交覆盖力。2014春节期间,“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各个微信群被“红包”刺激得活跃度大涨。在微信关系链滚雪球效应的加力下,此次“抢红包”活动的传播效率和转化率很高。每个喜欢抢红包、发红包的人,都不自觉地成为微信支付的免费宣传员,通过朋友圈、关系链进行传播,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3.微信公共账号快速增长
截至2013年10月31日,微信平台已开通的公众账号超200万个,公众账号日均注册量为8000个,其中经认证的公众账号超过5万个。每天在公众账号中有数亿条的信息交互。在微信公共账号中,活跃着一批新闻媒体账号,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其纷纷开展公众平台的运营。央视新闻作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账号,于2013年4月1日当天上线后立即引发近10万用户参与互动,可见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2014年1月21日,央视新闻微博公开宣布: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户已超过120万。
目前,政府、公共机构、非盈利性组织、高校等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机构进驻微信。媒体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全国各地大致有超过3000家各级党政部门、600家公共服务机构开通微信。微信团队近期表示要扶持政府、教育等行业的公共账号,政务微信也因为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发布消息的权威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三)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新闻接触的新入口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3年我国新闻客户端用户达到3.44亿,同比增长了48.3%,新闻客户端在国内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60.4%。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其中,搜狐、腾讯、网易、新浪、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等新闻客户端的活跃用户比例较高。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新闻客户端的竞争也不可避免进入视频新闻阶段。移动微视频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社交媒体的竞争高地。
二、2013年社交媒体舆情结构特征
2013年,网络舆论板块发生重要变化。随着网络传播日趋碎片化和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其潜在的谣言、有害信息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政府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力度,话题类微博大V遭遇一定打击。从内容来看,2013年8月以来,互联网话题主要集中在网络名人社会责任、打击网络谣言、“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等,这些都对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产生巨大作用,不仅注重网民自律和网络自治的柔性治理思路,也体现出对网络消极现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依法治理的转变。这导致网上负面爆料和网络谣言有所减少,但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话题有所上涨;另外,舆论也反思和呼吁有关部门找准执法的边界。
2013年,反腐与司法案件成为热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反腐举措引起强烈反响。互联网金融、打击网络谣言、公共安全、社会民生政策等话题也是倍受网民关注(见表1)。国际方面,“斯诺登事件”折射出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美国政府遭遇“棱镜门”事件和“窃听”传闻,引发了热烈争议。此外,“马航失联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境外突发安全事件的关注,也同时暴露出我国媒体国际新闻调查的薄弱和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表1 2013年度20件网络热点事件(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
单位:篇/条
注:(1)舆情热点一般指的是较为具体的事件。对于庞大且笼统的事件,只选取其中具体事件。搜索工具有人民在线综合管理系统、百度、谷歌、新浪和腾讯微博搜索。
(2)以上各列数据中,新闻、贴文、微博均包含原创与转载,SNS分享贴文不包含贴后评论。通过设置多个关键字多途径、全文搜索得出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可能衍生出引用的网络新词,这里也一并计入,但不包含搜索引擎无法抓取的被删除的页面。
(3)监测时间总跨度: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部分事件从事件始发时间开始搜索。
(4)事件网络总热度的计算方法:将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数据量纲差异较大,本文中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计算,得出各项权重系数依次分别为0.11、0.08、0.09、0.12、0.13、0.05、0.27、0.15,从而得到综合热度排名前二十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一)百大舆情事件领域分布
由于集中了重大政治议题及传统节日,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元旦、春节、地方及全国两会等,2013年末至2014年3月成为社交媒体舆情高发期。自2013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数量一路攀升(见图1)。
图12013年重大社交媒体舆情事件走势
注:本图统计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影响全国的重大舆情事件共有148件,反映了2013年重大舆情发生的频率分布。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全国舆情事件进行分析梳理,选取了100件热点舆情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与反腐相关的舆情事件(20%)成为年度最受网民关注的事件类别,司法案件(10%)和灾难事故(10%)等类型舆情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余还包括公共卫生、恐怖袭击、政策争议、网络谣言、社会道德、经济事件、媒体事件和领导人形象等(见图2)。
图2百大社交媒体重大舆情事件类型分布(2013年3月至2014年
3月)
1.反腐与整风话题
近年,反腐与整风话题成为社交舆论场的大热门。随着***案、刘志军案和多起高层违规干部被查处案件一一曝光,中央“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做法获民众肯定。“十八大”以来,又有20名省部级官员被查处,2014年的反腐工作重点,“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形成威慑力”、“支持网络监督、舆论监督”以及“进一步健全反腐相关法律法规”成为网民主要期待。
2.司法类案件
2013年9月份***案微博直播和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民营企业人士震动的案件。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夏俊峰被执行死刑,这些都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折射出民众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局部阶层固化、道德滑坡、特权滋生、贫富差距拉大、冤假错案出现等现象的不满和忧虑。随着司法机关在审判制度、职业制度、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改善,2014年全国“两会”、“两高”工作报告的反对票明显减少。
3.突发事件与公共安全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但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引发公众的忧虑和恐慌。社交媒体平台充满了正义的声音,但也有少量偏激、标签化的地区歧视性言论。不少网民和主流媒体纷纷澄清,一方面谴责极少数恐怖分子,一方面捍卫广大新疆同胞的形象与尊严。同时,部分关于“暴恐事件”的谣言也充斥于社交媒体平台中,长沙、广州、成都等地相继因“暴恐谣言”发生街头恐慌事件,并通过网络媒体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4.行政审批与政策争议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400项,力度空前,在网络舆论场引发如潮好评。“两会”期间,“广州政协委员列出中国人一生所需的103种证件”,“最多可能办400多证件”,“办证难”问题引发社交舆论场共鸣,“央视曝光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遭刁难”、“外地夫妇为办一胎准生证半年奔波盖40个章,至少须盖13个章”、“卫计委:夫妻异地办生育证2020年前基本实现”、“公安部日前明确了户籍制度改革时间表”等成为热点议题。烦琐的行政审批增加了社会成本,缺乏有效监管,容易造成巨大的寻租空间或地区部门推诿“踢皮球”,且其与民众切身相关,因此常常为舆论所诟病,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较为严重。有观点认为,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与户籍部门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与当前市场化、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不适应,让民众来往奔波折腾,因而导致网络舆论不满。
5.医患关系
2013年以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闹”现象屡屡出现,“广州百人冲击医院”、“温岭杀医事件”、“潮州辱医事件”、“南京护士被打”等,医患纠纷不断通过社交媒体进入公众视野,甚至引发线下行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高层批示。“医闹”现象逐渐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捋顺医患关系、推进医改,增进医患互信和提高道德素养,成为新的舆论关注点。
(二)百大舆情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湖南、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是2013年以来舆情事件的高发省份。此外,发生于全国多个地区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共25起,与国际事务相关的重大舆情也达到了5起。(见表2)
表2:近期百大社交媒体重大舆情地区分布(2013年3月至201
4年3月)
从地域划分来看,华北、华东地区成为2013年社交媒体舆情的高发地带。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引发全国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则低于平均数值,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较少,但恐怖袭击事件多发(见图3)。
图3:近期百大社交媒体舆情地域分布
(三)社交媒体舆论场现实影响的加深
目前,手机网民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而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在社交属性方面,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2013年,微信等移动通信工具对微博用户的分流作用明显。这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各种行业内容和网友评论,用户可以根据兴趣订阅,自主选择公开转发或在熟人圈分享交流,开启了社交阅读的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将2012和2013年百大微博热点舆情事件的网民参与形式进行了对比,发现相较于2012年中21%的线下行动率,2013年以来线下行动的比例发生微弱上升(23%),接近1/4的社交媒体舆情会引发线下行动和人肉搜索。其中,微公益、领导人亲民形象、网络监督和维权是引发社交媒体社会动员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图5:2012-2013年微博热点舆情网民参与形式比较
表3:近期出现线下行动和人肉搜索的社交媒体舆情事件
在我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探索社会动员的新形式,提高对社交媒体社会动员机制的认识和创新运用,是积极凝聚虚拟社会共识和建设力量的重要前提,如何发挥社交媒体积极的社会动员作用,化解破坏性影响和消极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社交媒体舆论格局的演变
(一)网络舆论场的力量变化
目前,社交媒体舆论力量构成主要包括普通网民、意见领袖、市场化媒体、体制内媒体和政务新媒体(微博、微信)五支力量。本文抽取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100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以成功实现议程设置或使舆情发生重要转折为标准,评估哪一类或哪几类媒体话语权较强。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体制内媒体和普通网民舆论影响力上升,意见领袖和市场化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则有所下滑(见图5)。
图5:近期社交媒体重大舆情话语权分布(2013年3月至2014年
3月)
此外,网络自媒体对舆情事件走向的影响力(29%)与市场化媒体(28%)平分秋色,而体制内媒体(43%)在重大事件中则显得较为强势(见图6)。相比之下,用户群体通过社交平台发表看法,影响事件发展和议程设置的作用明显,体制内媒体也表现出了大致相当的舆论引导力(见表4)。过去一年中,市场化媒体账号虽然在传播力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但由于网络冲击、商业力量和个体化力量兴起等,除少数账号仍表现强劲外,影响力出现大面积下滑。
图6 2013年热点舆情媒体话语权分布
表4 2013年第三季度舆论议程设置主导力量变化
2013年8月份以来,打击网络谣言话题热度上升的同时,网络大V整体社交媒体的热度下降较为明显,特别是一些极为活跃、微博情感词烈度较高的网络名人,时政话题比例和发微博总量都有所下降。同时,“两个舆论场”的话语权力量分布逐渐走向均衡。有更多的舆情事件呈现出复合型的影响,网络意见领袖、传统媒体、网民群体常常形成“默契”,共同推动话题升温。特别是2014年东莞扫黄事件,出现“网络舆论狂欢”。与多年前北京警方查处“天上人间”酒店不同,此次网络媒体中出现大量“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之类的言论。“两个舆论场”形成巨大的反差。有观点认为,网民对东莞扫黄舆情事件的反应也由于网民对央视2013年以来一系列独家曝光“刻板印象”。但在舆情高涨期,主流媒体和司法机关坚决捍卫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决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公安的扫黄行动也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
随着社交媒体、打车软件和网络购物的持续火爆,有关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和财付通等话题逐渐升温。甚至有评论称余额宝是“寄生虫”、“吸血鬼”,引发舆论热议。随着有关部门表态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警惕金融风险,并加强了互联网金融支付工具的监管,网上白热化争论逐渐变成理性讨论。2013年下半年以来,论坛、微博、新闻跟帖中的庞大普通网民人群,在网络舆论场中常常能够发挥主导性力量,与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共同构成舆论发酵的重要基础。更多专业人士的影响力也在增大,能够在网民中提供科学专业的理性判断。
(二)政务新媒体表现及启示
2013年以来,改革议题、公共政策和突发事件,在社交媒体舆论场引发火热讨论,尤其是在熟人互动社区。筑坝放水、疏堵结合,是互联网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是一方面,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是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国各大微博平台中的政务微博账号总量已经突破24万。包括中国政府网在内的几十家中央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开设政务微博,全国司法系统省级以上级别政务的微博纷纷开通,济南中院***案微直播等活动推动司法公开,成为2013年政务微博发展的亮点。政务微博大V和媒体“微博国家队”交相辉映。党政干部微博和一些媒体人士微博的活跃度有所上升。
微博是媒体平台,以内容为核心,更多地用来发布和传播信息,完成公共话题的意见交换,加速微博舆论的形成和话题的导向。微信是交流平台,关注的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微信平台的价值所在。许多党政机构已经尝试将微博、微信打通运营,让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与政务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Web3.0时代,政府网站或迎来改版热潮。2013年9月,整合原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等部门网站之后,新上线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开通后第一个月里,点击量就达到3000万次,远远超过了其他政务网站。目前,该网站已成为网民第一时间了解中央反腐动态的权威窗口。2014年3月1日零点整,全新改版的中国政府网也正式上线运行,网民查找信息和服务的便捷度明显提升,政府信息更公开透明,服务内容上更加突出回应社会关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政府网为代表的政府门户网站改版,标志着政府网站服务转型升级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将充分融合社交媒体基因,从过去的“信息为王”进入“服务为王”的时代,公众满意度、服务辐射力与网络影响力成为未来政府网站变革的主要导向标。
(三)社交媒体成政治传播新平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微信群对其的讨论热度甚至高于微博。对会议的宣传报道和有关解读,不仅见诸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且在社交媒体新平台也无处不在,其突出特点是贴近老百姓,这既是政情民意互动的生动典范,也是新闻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有观点认为:“碎片化、便捷化、及时化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传播方式,能切中受众心理和满足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一周时间内共摘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习近平关于《决定》的说明超过60条,网民转发量超过70万次,评论超过800万条,相关信息覆盖超过3亿网民。网友获取高端信息的门槛正在不断降低,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抢“首发”,推“独家”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网民通过不同媒体平台获取《决定》全文,对政策走向展开热议,充分发表分析见解,使社交媒体成为反映社情民意,倾听网民呼声的一个重要平台。
全国“两会”期间,网上出现很多政治类视频,脚本简洁易懂,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包袱”。因其本身是动画,观看的时候不需要人深入思考,且时间短、传播渠道广,因此更吸引人。当时《壹读》制作了“新鲜的中央政府”视频,讲述“两会”到底如何运转,搜狐也做了一个“小狐狸教你看懂两会”。
2013年,领导人漫画形象也开始出现,其不仅形式丰富,而且更加亲民。2014年2月18日,千龙网发布一组漫画版的“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也被舆论解读为“官媒首次公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此后,2014年2月26日晚10时12分,中国政府网发布一组名为《图解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图片新闻,开头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漫画。此前,李克强已有民间版漫画画像,其是漫画家和市民所创作的。这样的漫画打破了领导人给大家的神秘感,是中国社会更自信和更开放的一种表现。
2013年10月14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时,由“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短片引发轰动,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和国际政要均以卡通形象出现。优酷网指数显示,截至10月23日,这部动画短片中文版总播放量已超过246万次,英文版被播放10万余次。“亲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成为关键词,有人大呼“***萌翻了”。之后其又推出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网友热烈点赞转载,开创了政治传播新模式。另外,在习总书记北京视察工作期间,其在庆丰包子铺排队买包子,走访看望北京南锣鼓巷居民等消息,都率先在微博上发布和传播开来,引发网络好评。而一些地方因“偶遇领导”,不少转发传统媒体内容的政务微博受到质疑,其原因是雕琢痕迹太重,迟于传统方式播报,失去了求真务实、自然清新,容易陷入形式主义。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也通过开设微博与中国网民交流,却遭遇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提问,但总体上拉近了中英关系。由此可见,社交媒体能够为政治传播提供一条深入民间、繁荣有序、“润物细无声”的传播途径,拉近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风险,但仍是政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
(四)国际舆论场时政话题更加活跃
近一年来,国际国内舆论场共振更加频繁,时政话题更加活跃。我国政情、改革政策、经济形势、机构调整、人事布局、反腐大案等,均引发境内外的深度关注,或最早由外媒爆料出来。从斯诺登和美国政府“棱镜门”事件开始,网络安全话题就成为热点。其间,外媒较为活跃,如2014年全国“两会”开幕时,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南华早报》记者提问,“你懂得”很快成为社交媒体热词。同时,在社交媒体和视频领域也掀起政治与文化议题的讨论。因此,我国媒体要朝着提升国际传播专业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不断迈进。
四、社交媒体发展走向与管理建议
1.网络空间管理将逐步走向法治化
2014年2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作为互联网大国,我国将全面进入“依法治网时代”。2014年,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网络治理的力度,特别是在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等法律法规上可能迈出新的步伐。
2.兼顾改革发展大局,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工程
网上的问题往往来自现实生活,网络舆论生态治理,要解决根本的问题,不仅要强调政务新媒体、网络名人、网站、编辑记者和普通网民的社会责任,更要找准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和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坚持政府信息及时公开,从制度设计和信息发布机制上建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体系。
3.社交媒体运营,需要一套规范、科学和高效的管理制度
编辑记者和知名人士必须遵守所在媒体机构的员工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如路透社、美联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均已出台相关规定。
4.对不实信息和违法有害信息应依法查处
2014年3月13日晚间,一部分被网民举报的微信自媒体公众账号被关闭数天。腾讯方面次日发公告称,“为保障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严禁恶意营销以及诱导分享朋友圈,严禁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政治谣言等各类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信息”。
5.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治理网络欺诈隐患
随着无线舆论场的形成,2013年各地媒体不断爆出因社交媒体使用而出现的恶性事件,如公民或儿童隐私泄露致伤害、盗取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密码、盗取手机支付账号密码、植入各种吸费木马和流氓软件、利用社交媒体搭讪性犯罪和抢劫、利用社交媒体造谣传谣等犯罪现象,说明我们不能对网络安全掉以轻心。比如东莞扫黄期间中,爆发性出现骗子以“招嫖被捕”诈骗短信要求家人汇款的现象。
6.网络舆论管理蔓延到电商、金融和交通等领域
社交媒体舆情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存在大量未知领域。由于受互联网生存法则和赢利模式的内驱力影响,围绕人的一般需求,舆论流可能会向广告流、金融流、技术流、交通流等不同领域扩散。如同快递业加强监管一样,化学品泄漏致人死亡事件提醒人们,安全成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在监管部门看来,互联网金融创新或许值得鼓励,但就全局而言,面对潜在风险,改革发展需要相关配套和适应的平稳过程。
7.兼顾显性舆论场和隐性舆论场的舆情研判
在熟人圈层化、半封闭化、半匿名化的无线舆论场,群体话题变得更加散落与私密,人群从公开的微博舆论场过渡到私密的微信、陌陌等移动社交圈子,反而使突发舆情事件的民意诉求更加封闭,其实并不利于了解社会真实的舆论意见构成。因此,在无线舆论场域中,有以媒介属性更强的微博、视频网站、新闻客户端互动跟帖为代表的显性舆论场,也有以社交属性更强的微信、微信群、QQ群、社交网络、熟人问答社区等为代表的隐性舆论场。对此,要想准确把握社会舆论格局和民意走向,就需要兼顾显性舆论与隐性舆论的双向研判,兼顾网上网下的真实民意构成。
8.“反心灵鸡汤”声浪越来越强,社交媒介向个体生活略有回归
2014年2月23日,学者于丹在微博发布一条谈雾霾的“心灵鸡汤式”的文字,有网友赞誉,也有人抨击,质疑声主要是不赞同将严肃公共议题置换为私人体验。但是,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依旧占据着不大的手机屏幕。另外,中央主流媒体微博中“防骗防盗”、“xxx产品质量”、“好人好事”等内容在2013年下半年来也显著增强,并赢得较高的转发量。由此可见,网民群体在关注硬新闻的同时,也通过社交媒介对身边事务有了更强的认知。严肃媒体往往坚持软硬新闻的二八定律,社交媒体向社会个体生活体验靠拢,是拉近受众关系的有效路径之一。注:
1、刘鹏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卢永春、邱若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2、艾媒咨询:《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
3、蒋彦鑫:《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超24万个》,《新京报》2013年11月29日。
4、陈宁、潘宇峰等:《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年12月6日。
5、韩元俊:《网民盛赞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传播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新华网,2013年11月26日。
【《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06-09
中国农业机械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11-01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11-30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10-10
生态产业园区工作报告10-29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动态评估研究07-18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简介10-26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