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精选8篇)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篇1

冶金08—4孟庆航

摘要:耐火材料作为高温窑炉筑炉材料,每年消耗量极大,其中冶金用量占耐火材料总用量的六成到七成。因此,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与钢铁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对耐火材料与钢铁工业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其回 收与利用,与钢铁的发展做了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耐火材料 冶金 应用 发展 回收

Abstract: refractory material as high temperature kiln furnace building materials, annual consumption greatly, which accounted for refractories Metallurgical amount total amount of six to 70%.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fractory material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re closely related : the refractory material and steel industry for the relevance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n its back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ron and steel,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ropriate analysis.Key words: Refractory material

Metallur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Recycling

耐火材料作为高温窑炉筑炉材料,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部门,其中黑色冶金用量占耐火材料总用量的6 0%~7 0%,因此,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与钢铁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钢铁材料的综合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是今后钢铁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提高纯净钢冶炼技术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优质的耐火材料是冶炼纯净钢的重要保证。

根据笔者的研究可知,从二者的产量看出二者有很相似的演变规律:当钢产量增加或减少时,耐火材料产量也随之增加或减少;且基本同时达到峰值或谷值说明了二者之间有着较明显的相关性。钢铁的稳不稳定有很大的关系,这影响着耐火材料的应用和发展。钢铁行业稳定时,耐火材料行业稳定,发展迅猛。当钢铁行业不稳定时,经济萧条不景气,相应的耐火材料行业也随之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炼铁技术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高炉的喷煤量,同时要求高炉、热风炉的寿命要长(高炉寿命大于12年,部分达到15年),热风炉的风温要高(平均高于1100℃,大型高炉的风温达到1200℃)。为满足这一需要,相应安排了高炉用陶瓷杯、高炉热态喷补料、高通铁量铁沟浇注料、热风炉用低蠕变砖等研究开发项目。研制出刚玉莫来石大型预制块,用在某大型高炉的炉缸,经几年的应用,证明效果很好,铁水的温度提高了10—15度,目前已有多座大型高炉的炉缸采用了这种材质的“陶瓷杯”结构。用s结合刚玉制作“陶瓷杯”工作取得进展,采用氮化烧结法合成出了性能优异的结合刚玉样块。研制的高炉喷补料,在高炉热态状况下进行喷补.可提高高炉寿命。

随着时间的发展,耐火材料有很多的发展。20 世纪50 年代后期,我国炼钢连铸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中间包内衬耐火材料使用黏土砖或高铝砖砌筑,由于当时连铸生产刚起步,连铸的钢种多为普通钢,中间包只是作为钢水的周转容器,中间包内衬的工作条件不是太恶劣,使用寿命为连浇5~12 炉,满足了当时连铸生产的需要。2.1.2 铝硅质浇注料 在砖砌中间包工作衬之后,我国又发展了浇注料浇注中间包工作衬,有些钢铁厂的中间包工作衬用Al2O3含量60%~80%左右的铝硅质。采用浇注料浇注的中间包工作衬,整体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对于局部损毁严重部位可进行修补,因此,使用寿命长。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与武钢耐火材料厂合作,在剖析国外产品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镁铬质中间包涂料。先后在上钢一厂和武钢试用,在上钢一厂连浇148 min;在武钢连浇111 min,通钢量 210 t。使用效果优于武钢从西德进口的同类产品,又在其他钢铁厂推广应用。所研制的镁铬质中间包涂料以烧结镁砂和铬矿为主要原料,以三聚磷酸钠作结合剂,添加适量的软质黏土、消石灰和纤维材料等配制而成。上世纪80 年代初,开发出了硅质绝热板,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和90 年代,硅质绝热板已经成为我国中间包工作衬要的耐火材料之一,如武钢二炼钢1985 年实现了中间包工作衬绝热板化。硅质绝热板的使用寿命因各厂家使用条件不同有一定差别,如首钢、武钢4~6 炉,上海钢7~10 炉,河南安钢8~13 炉等。生产实践证明,硅质绝热板与之前的镁铬质涂料和砖砌中间包工作衬相比,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烘烤,可冷包开浇。节约了时间,节省了燃料。2)硅质绝热板热导率低,保温效果好。

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型高炉上一系列苛刻的操作条件,除了在设计、施工、设备质量操作技术等方蕊精益求,还必须针对亮炉冶炼条件选用应静耐火材料,预期达到长海高产的目的。1妒感、炉缸耐火材料炉膳、炉缸承受高温、渣铁冲刷侵蚀和渗透作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炉缸,破坏盼程瘦是决定高炉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高炉出铁沟的工作层主要采用氧化铝、碳化硅、碳素组成的材料。数百立方米容积的小型高炉,每次出铁量少,散热快,单铁口出铁,清除残余渣铁较困难;一般采用非储铁式主沟,多采用免烘烤捣打料,施工简单,使用寿命较短,几天或十多天就需清沟重新铺沟。这类材料一般用树脂结合,在成型使用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较多,恶化了作业环境。中型、大型高炉一般有2~4个铁口,采用储铁式主沟主出铁沟多用的是Al。O。-Si-C质浇注料,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自流浇注料、快干浇注料等类型;按照结合系统,除水泥结合浇注料外,最近也多有溶胶结合、氮化物结合浇注料的报道;水泥结合浇注料中温强度有降低,其中碳素抗氧化的效果较差,使用寿命一次通铁量在8~12万t,高炉容积越大,顶压力大,铁水的出铁冲击力也大,对沟衬的冲刷和磨损也增加。武钢开发的溶胶结合浇注料为自洁净结合浇注料,不采用水泥结合,温度增加,抗压强度提高,不存在中温区强度损失,抗氧化性能好,自流型浇注料的通铁量可达到15万t;而快干型的浇注料成型后1 h即可脱模,快速烘烤2~3 h即可投入使用,在2 200 m3高炉主沟使用,经过1~2次修后通铁量可达到20万t。氮化物结合的主沟料有研究报道。

使用的耐火材料寿命达到国外九十年代中、后期先进水平,满足高温工业新技术发 展需要;使我国在国际上从耐火资源优势变为制品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出耐火材料工业应有贡献。(1)根据我国资源特点,为适应我国钢铁等高温工业技术多层次的需要,研究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性能耐火材料品种系列并进行产业化研究。(2)跟踪国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开展耐火材料学科前沿科技研究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火材料系列技术,推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技术创新。(3)以冶金、建材、轻工、化工等高温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所急需的优质高技术耐火材料品种的研制、开发与应用为龙头,开展产、学 “一条龙”科技攻关。随着吨钢耐火材料消耗在下降,钢铁工业耐火材料消耗比重变化不大,占不到5 0%。主要是因为同时其它高温窑炉业对耐火材料的消耗也在下降,所以钢铁工业消耗比重并没有随着单耗的下降而下降,而是基本上保 持在与消耗比重同步发展的水平上。因此,耐火材料与钢铁的一直保持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虽然耐火材料的主要消费大户钢铁工业对其的消耗在下降,但以近5 0%的消耗比重来看,钢铁工业的主要消费大户,耐火材料工业将仍主要受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应紧跟钢铁工业的技术发展步伐。

现在耐火材料的回收利用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的意义都更加重大。在积极鼓励回收各种制品的政策气候下,需要技术与工艺能满足日益加强的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影响力也日益全球化。因此,也迫使人们采取行动并予以厚望。

国外对冶金废弃耐火材料的综合利用都很重视,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冶金废弃耐火材料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欧洲[目前利用废弃耐火材料量为人1.2kg,有82%的废旧耐火材料已经得到利用;日本钢铁工业用后的耐火材料主要用作造渣剂和型砂的替代物;新日铁开发出用废料生产连铸用出水口的生产方法;鹿岛钢铁厂研究了滑板的再利用工艺,使修复后的滑板使用寿命与新滑板一样;大同制钢公司废旧耐火材料的利用率达到58%,加拿大MCALPINE工厂、阿尔及利亚耐火材料公司及伊朗科技大学等机构几年来一直在进行回收利用废旧耐火材料及其课题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实际回收滑板的损毁主要集中在滑板孔及其附近的工作层,这些滑板只需在滑板孔区域处钻开,用浇注料浇注复原的方法和圆环镶嵌法并抛光工作层进行修复滑板,取得了成功。使修复后的滑板的使用寿命与新滑板一样。

我国钢铁冶金工业每年消耗耐火材料约800 万t,用后耐材达300 万t 以上[1]。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耐火材料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钢铁企业的降本增效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因此,国内对用后废弃耐火材料的综合利用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宝钢综合开发公司专门从事宝钢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已多年,并于2002年11月在宝山投产了国内第一家废弃耐火材料综合回收利用的工厂,能够处理宝钢多种废弃的耐火材料,目前每年回收宝钢废弃的耐火材料达10万t以上。一种是以转炉和钢包渣线用后镁炭砖为原料,经过拣选、除去表面夹杂、渣和氧化层、水化等处理后,进行镁炭砖再生。按最致密堆积的颗粒组成设计,添加3%特殊符合添加剂,外加热固性酚醛树脂结合剂3%~4%,进行配料,1000t摩擦压砖机成型。200℃烘烤,可得再生产的镁炭砖。另一种是废水玻璃结合铝镁浇注料回收后,以颗粒形式按20%的比例加入到原浇注料中,不影响原浇注料的使用性能,一年的使用结果表明,全年平均包龄达到了97.3 炉,比上一年不加废浇注料颗粒的包衬平均寿命还高3 炉;但以细粉形式按10%比例加入到浇注料中,会恶化原浇注料的性能指标,不宜作为浇注料的基质来使用。用10mm 筛下的废钢包浇注料的统料作为水玻璃结合的铝镁浇注料,用于中间包永久层代替原来的高铝砖,使用寿命达60炉次左右,比用高铝砖砌筑的永久层寿命增加约40炉次,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田守信,姚金甫,严永亮.超轻质镁质中间包涂料的研制与应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有关行业协会: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 (国办发[2010]1号) 精神, 加强耐火材料行业管理, 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耐火材料行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耐火材料是钢铁、建材、有色、机械、化工、电力等高温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耐火粘土、镁砂、石墨、棕刚玉等是生产耐火材料的关键原料。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耐火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我国耐火材料产业大而不强, 还存在矿山生产无序, 资源利用粗放, 产业集中度低, 生态恢复滞后等问题, 制约着耐火材料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对于保障高质量耐火材料供给, 支撑高温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对耐火材料产业重要性和加强耐火材料行业管理紧迫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比较优势, 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做强做优耐火材料特色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方式, 立足我国高温工业发展需要, 严格控制耐火材料总量,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 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技术改造,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增强高端耐火材料保障能力, 促进耐火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鼓励利用再生耐火材料;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 规范行业准入, 着力扶优扶强, 实现规模效益;坚持合理布局, 促进产品升级, 立足资源和技术优势, 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无次生污染的新产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三) 发展目标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保障能力。到2015年, 高端耐火材料基本自给, 菱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 耐火粘土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到2020年, 两种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高于95%和90%。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到2015年, 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水平达到一级, 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以上,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和10%以上, 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不低于50%。到2020年, 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高于75%。

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 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创建若干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25%。到2020年, 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45%。

三、主要任务

(一) 推进联合重组

建立完善新建项目与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联动机制, 坚持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产能增长, 加快优化存量。规范市场化运作, 支持行业内优势骨干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等要素为纽带, 大力推进横向联合重组, 纵向延伸产业链, 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组建大型耐火材料企业集团。

(二) 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 加强资源整合, 优化耐火粘土、菱镁等矿产资源配置, 推进资源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 实现优质优价优用。在菱镁资源富集的辽宁、山东等地区优先发展镁质耐火材料。在耐火粘土富集的河南、山西、山东、贵州等地区优先发展铝硅质耐火材料。支持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资源富集或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 强化节能降耗

加强节能管理, 加大技术改造, 提高高温窑炉等高耗能设备能效水平, 降低单位耐火材料产品的综合能耗, 推进高温窑炉轻型化、节能化、高效化。发展不定形耐火材料和免烧制品。开发产品质量优良、资源能源节约、生产过程清洁、使用过程无害的“绿色耐材”, 鼓励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

(四) 严格环境管理

加强耐火原料开采与运输、耐火材料生产、用后耐火材料储存和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的环境管理, 注重生态保护, 防止六价铬等重金属和水土流失, 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大粉尘治理, 健全作业场所防尘、降尘和除尘设施, 配备降噪设施, 按规定配套建设脱硫、脱硝等设施, 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 发展高端产品

围绕高温工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发展优质合成、改性原料和长寿命、无污染、节能型耐火材料。开发适用于高温工业先进工艺装备关键部位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长寿命新型耐火材料、微孔结构高效隔热材料, 施工便利的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 防止重金属污染的无铬耐火材料等高端产品。

(六) 鼓励技术创新

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并重, 整合行业创新资源, 建立上下游相关单位共同参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搭建行业技术创新和交流平台。着重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攻克耐火原料均化、改性、合成, 先进耐火材料制备以及高温工业生产装备应用中的重大共性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工程化,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七) 淘汰落后产能

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加快淘汰能效低、污染重、隐患多的落后产能。2015年底前, 淘汰单线产能低于3万吨/年、吨产品综合能耗高于240千克标煤的回转窑, 单线产能低于2万吨/年、吨产品综合能耗高于285千克标煤的隧道窑等落后耐火粘土熟料产能;淘汰有效容积低于18立方米、吨产品综合能耗高于330千克标煤的轻烧菱镁反射炉, 有效容积低于30立方米的重烧镁砂竖窑, 变压器功率低于1 400千伏安的镁砂电熔炉等落后产能;淘汰变压器功率3 000千伏安以下普通棕刚玉冶炼炉、变压器功率4 000千伏安以下固定式棕刚玉冶炼炉、变压器功率3 000千伏安以下碳化硅冶炼炉等落后生产设备。

(八) 加强安全生产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制品冲压成型等工伤多发工序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高温作业安全防护, 防治矽肺病等常见职业病。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确保配套建设的安全生产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鼓励企业采用自控水平高的先进工艺和装备, 提高本质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耐火材料行业的指导和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政策, 加强部门协调, 推动产业政策与环保、国土、安全生产、能源、金融、进出口、财税等政策联动, 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发展。河南、辽宁、山东、山西、贵州、江苏、浙江等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好的地区, 要在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中统筹耐火材料产业发展。

(二) 严格行业准入

依据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态势, 及时制修订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条件, 规范行业准入。在规划布局、工艺装备、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强化准入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公告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对不符合准入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

(三) 严肃指令性计划

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勘查开采总量, 结合产业现状, 完善耐火粘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 强化与行业准入、联合重组、技术改造、进出口等环节的衔接。指令性生产计划优先向骨干企业分配, 不下达给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杜绝无计划生产和超计划生产。公告违规企业名单, 接受社会监督。

(四) 加大技术改造

以品种质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装备升级和两化融合等为重点, 支持耐火材料行业开展技术改造, 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利用煤矸石、赤泥等尾矿资源以及用后耐火材料, 降低对一次资源的依赖,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高端产品保障能力,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五)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建立完善耐火材料经济运行统计制度, 监测行业经济运行, 发布行业经济运行报告。加强行业自律, 反映行业诉求,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维护市场秩序, 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防止不正当竞争。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提高从业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 完善标准规范

解析工业设计应用材料的质感 篇3

摘要:工业设计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运用关系到一项设计的品质。本文主要讲述材料的质感设计以及材料质感的自然、科技、社会属性。质感可被称为“质地”或“肌理”,其既能展现材料本身的实体感觉,又能反映出材质的特殊属性及设计师利用工艺手段赋予产品表面的新颖效果,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材料和质感互为表里,各种材料借助质感来显露其面貌,同时透过质感来表达材质的特性。换言之,“质感”就是产品材质所呈现在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

关键词:工业设计 材料质感 材质美学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60-02

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一 材料的质感设计

所谓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表面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质感的深刻体验往往来自于人的触觉,不过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长期协调实践,使人们积攒了经验,常常是光凭视觉也可以认识到质地的感觉。

1.1 材料质感的分类

质感从宏观上分类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两个大类,在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用原始的天然材料质感进行设计,也可以用人力加工的材料质感来设计,还可以两种材料组合设计,究竟哪种材料好要从实际构成要求出发,单从材料类别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从构成形式方面来讲,质感可分为三大类和六种典型形式。所谓典型质感,在形式设计实践中,质感的粗细程度是相对的,在辩证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就更是如此。

1.2 材料质感的表情

所谓质感的表情,就是粗、中、细不同质地表面对人产生的视觉心理影响和情绪反映。一般情况下粗质感具有质朴、厚重、温暖和粗犷的视觉心理反应。从另—方面来说粗质感也具有负面的心理效果,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粗俗、简陋、笨拙的不良后果。细质感则具有精致、高雅、寂静的视觉心理影响。当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即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平淡、单调的后果。至于中间质感则具有温和、软弱、平静的视觉心理影响,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另外,光与麻的质感也会造成特定的心理影响。

1.3 材料质感构成的要点

所谓要点就是应当注意的问题。这里主要应引起注意的是设计中的面积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握“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所谓“两头小”就是粗质感表面的面积和细质感表面的面积要小;“中间大”是指中间状态的质感面积要占有主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布局有个良好的比例关系,进而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良好构成形式。在现代形式设计中,由于总体发展趋势,趋于简捷,因此造型要素强调少而精,很少有多余的装饰出现,因此质感就得到了特殊的重视。设计中的质感要素是现代设计形式取得“少中见多”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1.4 材质与质感的关系

材质是什么7材质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每一种材料都有质感。每一种质感都代表一种材料给予人们的感觉。所以有关于材质与质感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映射的关系,材料的质感就是材质,每种质感都代表一种材质。有关于材料的质感设计即是材质的设i必须仔细分析产生不同材质的原因,才能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质感。而对于材质方面的研究,更能有助于从业者对材料的质感设计。

二 材质的美感

哑光塑料的和谐朴实美、拉丝金属的科技感、半透明材质的绚丽可爱、透明玻璃的晶莹剔透、白色陶瓷的洁净美、木头材料有温馨之美、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

2.1 材质美的自然属性

(1)材质的情感联想性——材质会使人产生许多感觉的联想。

石头、木头、树皮等传统材质总会使人联想起一些古典的东西,产生一种朴实、自然、典雅的感觉将这样的材质运用到产品中,会使产品或多或少的带上情感倾向。玻璃、钢铁、塑料等叉强烈的体现出现代气息。运用材质进行产品设计与作画很相似,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创意,塑造一定的角色形象。材质的相互配合也会产生对比、和谐、运动、统一等意义。—种好的设计有时亦需要好的材质来渲染,诱使人去想象和体味,让人心领神会而怦然心动。

(2)材质的真实性——真实本质的展现就是—种美

材质设计中效果与投入的时间不一定成正比。经过刻意加工过的材料,表面效果丰富了,但设计的价值不一定提高。在很多情形下,强加的颜色和纹理反而显得矫揉造作,得到相反的效果。一只出窑的瓷碗,因手工的操作产生了一些变形和色变。在一些人看来,成为了次品,但若是很有代表性、很真实的话,有时亦是上等的佳作,耐人寻味。在社会鉴赏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产品的美学观不仅仅局限于大工业时代的整齐化一的工业美学,能够体现材质自然真实的本质就材质的本质美,这种材质的本质感美学不断地得到世人的认可。

(3)材质的自然生命性——许多材质来源于美丽的有生命的物体

一片布满粗细叶脉的树叶,一片叶生叶落春绿秋黄的森林,自然界的一切无不向人揭示,在自然力量支配下的生物世界充满神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产品中融入这种自然材质,使生命的神秘性和多样性能够在产品中得以延续。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神秘或温情脉脉的产品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师,它所创造的壮观、迤逦、神奇任何设计师都无法与之比拟。这种美在于它深厚的历史厚重感,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干百年来的生命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4)材质的纯净性——纯净整洁的美endprint

纯净,自然、原汁原味的美学享受。材质运用要保证材质的纯净性,将材质本质美真实地表达出来。纯净是—种美,清澈的山间小溪,万里飘雪的北国风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都映射出一种动人的纯净美,这种美来源于纯洁白,在产品中亦然,晶莹的水晶,光洁的表面,均匀的光影过渡都是纯净美在产品中的表现。

2.2 材质美的科技属性(人工质感)

(1)材质的光学效应美——材质的光泽源于材质对光的反射和折射

材质的视觉设计其实就是光的设计,每一种材质的光学效应是不同的,材料的不同,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大都依靠不同角度的光线。光是造就各种材质美的先决条件,光不仅使材质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度,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2)材质的工艺美——材质美的来源是对材料工艺的遵循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就是说材质的使用力求吻合材质的加工工艺。如以前的金属钣金件是由锻打工人手工打造。而随着自动控制的运用,新材料工艺的形成,对材质其也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形态肌理多样化。这些进步都是,建立在对材料加工工艺的遵循的基础上的。它们是真实的、合理的,因而也是美的。这种材质的美感来源于材质细致精湛的工艺。

2.3 材质美的社会属性(质感美的设计)

(1)材质的绿色性——材质使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绿色材质的美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用新的观念来看待耐用品循环利用问题,真正做到材质的回收利用。绿色材质的美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环保的绿色材质产品是设计者和使用者美丽灵魂的展现。因而绿色的环保材质产生了美。

(2)材质与人的亲和力——材质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怀

美来自了解,这是材质与人的亲切程度。材质的美是人对材质的熟悉和了解,一般说来,传统的自然材质材质朴实无华却富于细节,它们的亲和力要优于新兴人造材质。新兴的人造材质大多质地均匀,但缺少天然的细节和变化。(图1-图4)

石头——古朴、沉稳、庄重、神秘木材——自然、温馨、健康、典雅

金属——工业、力量、沉重、精确玻璃——整齐、光洁、锋利、艳丽

从建筑材质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材质亲和力带来的心理体验是不同的。材质在经历的20世纪的科技崇拜后,材质的亲和美重新被人们所审视。在建筑产品上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1912都重新起用传统砖石材质,设计没有选用玻璃和铝合金框架,而采用古典的砖石和木材制作,再涂上平和美丽的油漆,配上一些较有情趣味道的小物品,工艺古老而简单,却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通过对材料的用心选择、色彩的精心搭配和功能的合理配置表现了一种正直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关怀:没有冰冷的钢管和铰链,让人不感到它是单调生硬的建筑,而是令人亲近和叫人喜爱的休息环境,从而打消压抑感,增加生活的乐趣,也有利于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 结语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篇4

一、新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的成长历程

耐火材料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建材、有色、化工、机械、电力等高温工业生产过程中;是高温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高温工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追溯历史,我国耐火材料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制造并首先应用于陶瓷工业,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与其他工业部门一样,一直处于落后状态。1949年,全国耐火材料生产总量仅7.4万吨,冶金工业所需耐火材料,甚至连一般锅炉用耐火材料都要靠从国外进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发展,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建国初期,国家投资近亿元改建了唐钢、太钢、鞍钢等一批耐火厂,同时将山东、河北、上海等地的几个玻璃砖瓦厂改建成耐火材料厂,还在苏联援建项目中,新建了具有较高机械化水平的鞍钢大石桥镁矿镁砖厂。在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耐火材料生产总量达101万吨,比1949年提高12.6倍,生产出了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高铝砖、镁铝砖等一批新产品,开始改变了我国耐火材料产品品种单调的局面。以此为标志,耐火材料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行列。

从“二·五”开局到1978年的二十年期间,为满足高温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继五十年代投资近四亿元陆续新建了洛阳、北京、王村、武钢、包钢、秦皇岛、德阳等一批耐火材料厂后,在“三·五” “四·五”期间,为解决西南、西北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又投资6亿元先后新建了攀钢、贵阳、西北等一批耐火材料厂。尽管经历了国民经济调整,全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产量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1978年达487万吨,耐材制品的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从半封闭状态转向行业开放,从小生产状态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实现了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逐渐走上了依靠技术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企业综合素质,耐材品种质量,科技效益和生产规模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温工业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强力推动下,人们对耐火材料工业与高温工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观念的更新为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创新和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以上世纪80年代初宝钢新建抓耐火材料国产化为契机,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瞄准国际一流水平,通过引进、吸收、消化、移植、创新,不仅具备了向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成套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耐材的能力,还能保证大直径水泥窑,浮法玻璃生产线等其他高温工业所需特种耐火材料的供应,实现了耐火材料工业质的飞跃。据统计,我国目前规模以上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已 2000家,分布在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形成了完整的耐火材料工业体系,行业员工人数达262411人。1950年—2007年累计向国家提供了24968.06万吨耐火材料。2007年,我国耐火原材料生产总量达4182.39万吨,为1949的565.2倍。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07年我国耐火制品的年进口量,仅占国内耐材总需求量的0.5%左右,足以证明我国耐材工业的产品已完全能满足国内高温工业生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在世界耐火材料行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目前耐火材料工业所生产的品种和总量不仅基本满足了国内高温工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耐火制品的出口量也逐年递增,市场遍及东南亚多国和美洲、欧盟、俄罗斯等150个国家(地区)。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耐火材料工业,从小到大,从土到洋,从弱到强,已成长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耐火材料大国。

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耐火材料工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步伐,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也应运而生,于1990年10日正式成立。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由国资委主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全国性团体法人。十八年来,行业协会在国家指导下,坚持为企业服务,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积极向企业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进行行业调查,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行业的建议,协助政府制定耐材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建议、组织会员制定行规公约;针对企业间存在的恶性价格竞争,积极组织开展行业价格自律,组织优质耐材产需衔接活动,努力规范耐材市场秩序,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举办各类专业培训;技术研讨、经验交流、新产品推广会展览会,组织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先后荣获 “全国先进工业行业协会”和“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二、耐火材料工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的主要成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转换机制,着力自主创新,促进了耐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耐材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加快了耐材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增强了中国耐材工业在世界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为我国钢铁工业,高温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1、改革开放促进了耐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改革初期的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虽已自成体系,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半封闭状态,国有企业一统天下,耐材生产统购统销,整个行业以产品经济模式为主,以生产钢铁用耐火材料为主,产品单一,工艺流程僵化,呈现的是分散的,传统的小生产状态。经营机制传统,企业缺乏活力,行业总体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产业结构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优化,不断升级,发生了显著变化。回顾过去的三十年,耐火材料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国有耐火材料企业(主要是国有商品厂和钢铁企业的二级厂),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共存的双轨制条件下,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大力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另一方面,狠抓企业整顿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成了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经营生产型的转变。绝大部分企业的资金利税率逐年递增。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在拥有丰富的耐火原料资源的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许多乡镇企业利用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新建(或改建)了一批耐火材料厂,进入了耐火材料行业。这些乡镇(集体)耐火材料企业,尽管生产工艺和装备较落后,生产条件简单,但经营机制活,应变能力强。它们的加盟,不仅是对耐火材料工业生产和品种数量的补充,作为一支生力军,还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给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促进了耐火材料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客观需求,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洛阳耐火材料厂,德阳耐火材料总公司,青岛耐火材料厂,上海泰山耐火材料公司,太湖耐火材料公司等企业分别与港、台、德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组建合资公司,联营开发新产品;山东六家耐火材料厂(矿)整合组建了山东耐火原材料公司,上海耐火材料厂与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合并组建了上海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秦皇岛耐火厂更是打破行业界限,与该市浮法玻璃公司进行了整合。为了优化组织结构,原属鞍钢、太钢、武钢、大冶、重钢、包钢、攀钢、本钢、湘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二级厂的耐火材料厂相继从主体剥离,组建了在生产经营上拥有相对独立地位,具备法人(委托)资格的耐火材料公司。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这期间,我国河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几个地区的民营耐火材料企业,异军突起,他们顺应改革形势发展的浪潮,抓住商机,根据高温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投资建厂,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雄厚的实力迅猛发展。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耐火材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行业顺利实现了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变。

第三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耐材行业积极应对入世挑战,适时把握入世机遇,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冶金、建材、有色等高温工业高速增长的影响拉动下,产业结构调整又有新的进展。近年来,一些耐材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整合,推进了耐火材料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如营口青花集团控股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组建了上海青花二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山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收购上海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新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河南巩义中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又引入中国中财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北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组建了北京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批优势企业,应对我国耐材工业不断快速扩张、经济增长粗放的实际,在保证耐材产品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拓展行业的发展空间,打破耐材生产一元化的格局,不断提高“非耐比”,努力开拓资源综合利用空间,向建材、化工、镁合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寻找我国耐材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方式,推进了我国耐火材料产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提高了耐材行业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了耐材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改革开放推动了耐材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研发自主创新的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为适应钢铁及建材、电子工业等的发展需求,先后开发了高铝砖、镁铝砖、焦炉硅砖、不定型材料、焦油结合白云石砖、电炉顶高铝砖、烧结刚玉砖、熔铸砖、大型玻璃窑用硅砖和粘土砖、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熔融石英质浸入式水口,整体塞棒等连铸专用材料。从数量上保证了钢铁冶炼和建材、电力等高温等工业的生产需求,但在质量和品种配套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也适应不了高温工业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了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从“六五”计划开始,以引进、剖析、消化武钢“0七”工程,南钢氯化球团工程,抚钢VOD/VHD精炼炉项目,贵州铝厂“186”工程,化工系统的十三套合成胺项目,建材系统的大型水泥回转窑,浮法玻璃生产线等一批引进项目为契机,特别是宝钢引进项目所需耐材的逐步国产化,使我国高温工业用耐火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品种结构出现了质的飞跃。

(1)耐火原料。

业内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非常重视耐火原料的研发,在采取提纯、均化等不同技术路线使天然原料的品位、质量发生质的飞跃的同时,还研发了大量的合成原料等优质新材料,为耐火制品的研发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期间,原辽宁镁矿公司与化鞍山焦耐院联合攻关,开发了菱镁石、轻烧、细磨高压压球再烧的“二步煅烧”新工艺,通过中间试验,生产出MgO≥98%,体积密度达3.3g/cm3的高纯镁砂。填补了国内空白。不仅使宝钢引进项目所需耐材的国产化成为现实,对我国镁质耐火材料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北京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制备氮化硅新工艺,系统研究了该工艺的机理,参数及设备,提出了闪速燃烧氮化制备氮化硅及氮化硅铁的新理论,生产的氮化硅和氮化硅铁(Si3N4和Si3N4+Fe),具有成本低,质量优的特点,在新型优质耐火材料研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汉中秦元新材料公司采用超高温竖窑快速烧结,成功的生产出Al2O3≥99.2%,刚玉相含量≥95%,刚玉晶体在二维平面呈板状,晶体大多在10~200nm,并含有较多晶间和晶内封闭气孔的烧结刚玉,其理化性能及显微结构特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营口青花集团采用轻烧合成——压球——死烧的二步煅烧工艺,生产的CaO≥20%和CaO≥55%镁钙砂,颗粒体积密度≥3.20 g/cm3,(吨砂重油消耗只有45kg/t砂左右),质量好、能耗低,为镁钙质系列耐材制品的研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红柱石作为一种优质原料,由于质量稳定、能耗低,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

在高炉长寿方面,巩义五耐以刚玉为主原料。采用微气孔结构的特殊工艺研制的高炉陶瓷杯用微孔刚玉砖,解决了抗碱浸蚀性、抗炉渣浸蚀性和微气孔三个技术关键,其综合使用性能达到或超过了国外陶瓷杯壁用棕刚玉浇注块的性能指标。他们研制的莫来石、硅线石、低蠕变砖三大类9个牌号的高炉热风炉系列高性能耐火材料产品。在武钢5号(3200 m3)高炉使用,寿命达16年。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赛隆结合刚玉产品,成功应用于宝钢COREX——C3000装置,打破了国外公司产品在COREX熔融炉用耐火材料的垄断地位,扭转了我国炼钢关键部位用耐火材料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中钢集团耐火材料公司研制的高炉风口区快干高强刚玉——氮化硅——碳化硅复合浇注料,在炼铁高炉使用效果良好,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金属复合氧化物非氧化物耐火材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耐火材料,Si—SiC—棕刚玉高炉陶瓷杯材料已在国内多个大钢的100多座高炉使用。同时研制的Si3N4高炉铁沟料和Si3N4复合高炉喷补料也先后问世,对炼铁高炉的维护和使用寿命的延长起到了积极作用。首钢二耐与北科大共同研发的“新型高性能大型高炉用无水泡泥”在使用性能上克服了传统产品的缺陷,在满足大型高炉冶炼及延长使用寿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提高。经首钢炼铁厂等大型高炉使用,其拔泡时间,平均出铁次数,吨铁泥耗和钻杆用量等指标均大幅下降。

在炼钢方面,转炉炉龄是耐火材料质量、冶炼条件及筑炉维护的综合反映,耐火材料质量是炉龄的基础。改革开放前,我国炼钢转炉炉龄一直很低,上世纪70年代末,原鞍钢大石桥镁矿研发的烧成油浸镁白云石砖,才使鞍钢150t大型转炉炉龄提高到1000次以上。随着宝钢引进项目所需耐火材料的逐步国产化,我国自己引进、移植、研发的镁碳砖问世(原辽镁公司、上海二耐及丹东四兴的镁碳砖产品首先在宝钢使用),使转炉炉龄大幅提高,也使我国炼钢转炉用耐火材料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到2003年转炉平均炉龄4674炉,溅渣护炉技术的推广,使转炉炉龄的世界记录不断刷新,全国已有20家重点企业转炉的炉龄突破一万炉大关。武钢耐火公司研制生产的镁碳砖,1999年8月在武钢二炼钢厂2号转炉创下了15208炉的顶底复吹炉龄记录,2002年12月以29942炉刷新了世界记录,2003年3月,在武钢二炼钢1号转炉又创下了30368炉的最新世界记录,实现了在溅渣护炉条件下,耐火材料使用寿命与转炉炉龄同步的突破。营口青花集团自主研制的CaO含量15%—50%镁钙砖系列产品,2007年生产12.69万吨,在太钢、宝钢、酒钢等一百多家钢厂的AOD炉上使用,产量仅次于LWB,居世界第二位,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该公司等单位研制生产的RH炉用电熔再结合镁铬砖在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使用,替代进口,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在高效连铸方面,濮阳濮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包透气上水口”,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被国家认定为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他们采用板状刚玉,氧化锆,碳化硅等为原料研制的不烧优质滑板,具有扩孔小,抗氧化性能好,耐热震性好的特点。山东省耐火原材料公司,先后研制开发了“洁净钢用无碳无硅水口”、“高效连铸用长寿命整体复合塞棒”、“长寿命铝锆碳浸入式水口”和“长寿命不烘烤薄壁长水口”等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快得到了用户的肯定,也顺利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与武钢合作完成的“连铸洁净钢用无碳无硅水口”,采用铝镁尖晶石水口内衬主原料加入适量ZrO2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抗渣浸蚀性,内孔有良好的抗冲刷,抗浸蚀和抗氧化铝附着性,经武钢二炼钢使用,其性能可满足超低碳钢生产的需要。唐山时创耐材公司研制的金属——氮化物结合滑板,经过对原料CAN防水化研究,采用半干法成型—氮化烧结一次完成工艺,使滑板具有了较高的常温和高温强度,同时还具备了抗氧化性和抗浸蚀性。

在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应用方面,近年来我国不乏亮点和特色。如铁水包工作衬已越来越多地由砖衬改为整体浇注,使用寿命1000次左右。混铁炉工作衬采用了全部或部分整体浇注取代砖衬,使用寿命3年左右。鱼雷罐采用湿式喷射修补,寿命提高25%以上。为提高施工效率和避免极端气候的干扰,钢包也采用了浇注料预制件作工作衬。铁水包、钢包、中间包等的背衬采用体积密度为1.6-2.2g/cm3的高强、低收缩的半轻质浇注料以减少热损失。大型和异形浇注料预制件的应用日益增多并出口国外,如加热炉烧嘴、烟道砖、锚固砖、高炉风口组合砖等等,均采用浇注料预制件。浇注料预制件的制备,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耐火材料成型方法。(3)建材及其他行业用耐火材料。1986年以前,我国玻璃窑用电熔锆刚玉砖(AZS)和α—β刚玉砖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该产品主要靠进口。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沈阳耐火材料厂从美国CE公司引进了生产电熔锆刚玉砖的5吨电炉及配套装置,通过消化移植,采用了更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出41#氧化法无缩孔浇铸和普通浇铸等系列电熔锆刚玉熔铸制品。1992年,北京瑞泰公司研制生产的α—β刚玉砖在通辽玻璃厂试用成功。特别是2000年后,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保证了玻璃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结束了大型浮法玻璃窑用耐火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营口青花集团等企业选用优质镁砂和高品位铬矿,采用不同工艺路线研制的水泥窑用直接结合镁铬砖,半再结合镁铬砖在国内大型水泥回转窑高温带使用,效果甚佳,替代了进口,同时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北京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干法水泥窑用新型板状刚玉浇注料”,不但满足了水泥生产需求,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权。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研制的氮化砖结合氮化硅耐火制品。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国内国际电解铝行业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达40%,已成为电解铝工业市场上的知名品牌。该院研制的系列高纯刚玉耐火制品及配套产品,在国内大型化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加快了耐材行业生产工艺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

由于我国耐火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大多是建国后头两个五年计划新建、改建的,而后虽有所改进,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行业的总体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比仍差距较大,一些中小企业的装备水平更差。如破碎混碾工艺线,国外已采用变速反击破碎机,超细粉碎磨机及高速混合机,而我国仍在使用轮碾机,球磨机和湿碾机;成型工艺线,我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的都是100吨、160吨、260吨及300吨以下小吨位的摩擦压力机,手动操作,安全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且质量也难控制,而国外当时已多采用400吨以上大吨位压砖机(包括液压式、杠杆式、摩擦式),更先进的还采用了液压机,复合式压砖机以及生产碳结合材料的真空压砖机,同时有的压机还配有计算机自动控制加压程序及外形尺寸、单重控制。

显而易见的差距,是历史的产物,是长期封闭,传统的习惯的经济体制的产物,唯有改革,唯有大胆引进,努力消化、吸收、移植、创新,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差距,扭转被动。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在生产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完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引进、吸收与消化、移植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国内科研创新互为补充,博采众长,溶于一体,为我国所用的有效途经。

(1)1981年—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以宝钢、贵溪有色冶炼厂、金川有色冶炼厂,大型合成氨化肥厂和大型水泥回转窑等重点国家引进项目急需解决配套耐火材料为契机,国家高效近10亿元改建了一批耐火材料厂。为宝钢配套的上海第二耐火厂从1983年开始改扩建,建设了镁白云石生产线,滑动水口等6条生产线和配套工程,从日本黑琦,品川引进了750吨复合压砖机,自动称量车,加热混练机,高压油浸装置,自动码砖机,机械手和82m超高温隧道窑等具有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水平的设备36台套。1985年—1990年,围绕宝钢建设,原辽宁镁矿公司从奥在利引进了超高温重油竖窑。从德国引进了悬浮炉,超细磨机,高压压球机等装备,新建了五万吨高纯镁砂生产线。以该公司与武钢耐火公司分别从日本引进的两台3000吨全自动液压机,机械手,混砂机和鞍钢耐火公司从德国引进的2200吨全自动液压机为标志,使我国重点耐火材料企业的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1991年—1995年“八五”期间,国家把优质合成镁钙砂和合成优质镁钙碳系列耐火制品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建各种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生产线十五条,先后研制出与之配套的大吨位(最大1600吨)抽真空双面加压摩擦机,强力混砂机等先进设备,自力更生,改造了1000吨摩擦压砖机,消化吸收研制了750t复合压砖机,用于大型薄板坯和特异型制品的加压振动成型机及三相铁磁分离器等。鞍山焦耐院在这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如750吨复合式摩擦机,长水口生产设备国产化,600L高速混合机,立式油浸系统及中间包浇注料施工机具等国家技术装备更新项目的任务。这些装备的引进、消化、改造和研制,以及在耐火材料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使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耐材产品生产装备,实现了国产化,部分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耐材工业的总体装备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3)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装备水平又在不断升级。营口青花集团从日本三石深井和德国莱斯公司先后购进10台2000吨全自动液压机和机械手,还从德国购进了爱力许混砂机2台套。海城后英集团在从德国莱斯公司购进7台2000吨全自动液压机后,又从日本购进7台机械手与之配套。近几年,一些耐材生产集中的地区,在节能减排、环保综合治理中,在大力拆除落后倒焰窑的同时(河南省拆除2000余座、山西省拆除1300余座),又新建一批隧道窑和梭式窑。既更新了装备,又扩大了产能,同时也提高了业内中小企业热工装备的整体水平。

4、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耐材工业在国际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耐材工业开始由半封闭状态向开放型转变,陆续与日本、韩国、欧、美、澳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有技术交流合作的商务关系。不仅组团参加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专业活动。还于1988年、1990年先后在我国首次举办了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和国际耐火材料工业展览。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耐材工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耐材工业的进出口外贸也逐渐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耐材工业的出口贸易,基本上是以原料出口为主,1988年,全国共出口耐火原材料214.6万吨,耐火制品仅3.73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1.7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行业在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同时,把握机遇,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使我国耐材工业的进出口贸易进入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十五”期间,全国耐火原材料进出口贸易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增幅最高的一个阶段。连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到2005年底,进出口贸易总量598.29万吨,比2000年增长51.14%,其中出口贸易量579.84万吨,比2000年增长47.53%,进口贸易量18.45万吨,比2000年增长271.23%,进出口贸易总额13.0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1.02%。其中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11.45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2.04%,进口贸易额1.5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03.90%。2007年,全国耐材进出口贸易总量为736.96万吨,其中出口贸易总量为712.79万吨,占96.72%;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5.52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为13.57亿美元,占87.43 %。

(1)“十五期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量增长率8.91%,其中耐火原料出口量增长率5.32%。而耐火制品出口量增长率高达27.40%,比耐火原料出口量增长率高22.08个百分点。2006年仍强势增长,2007年出口量下滑、耐火原材料出口总量同比降低39.20%。其中耐火原料出口量同比降低44.82%。耐火制品出口量同比降低7.58%。

2001—2007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量走势图

(万吨)

2006年出口量高幅增长,2007年出口量大幅下滑,耐火制品出口量稳步增长。2006~2007年出口量的大起大落,主要是耐火原料出口量高幅增长和大幅下滑所致。

(2)“十五期间” 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为16.69%,其中耐火原料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为5.74%,而耐火制品贸易额增长率高达33.01%。比耐火原料贸易额增长率高27.27个百分点。2006年、2007年仍呈增长趋势,但增幅趋缓,主要是出口量下滑所至。

2001—2007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额走势图

(万美元)

(3)出口产品价格稳步攀升

2000—2005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比出口量增长率高7.78个百分点。综合平均价格增长率8.09%。其中耐火原料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比出口量增长率高0.42个百分点。综合平均价格增长率1.02%,耐火制品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比出口量增长率高5.16个百分点。增长率4.62%。2006—2007年耐火原材料出口价格持续走高。2007年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额增幅比出口量增幅高44.93个百分点。其中耐火原料出口贸易额增幅比出口量增幅高58.08个百分点,综合平均价格同比提高105.23%,耐火制品出口贸易额增幅比出口量增幅高9.28个百分点,综合平均价格同比提高10.04%。

(4)出口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2001年耐火制品出口贸易额1.96亿美元,占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总额的33.73%。2004年耐火制品出口贸易额占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额比例过半。到2007年耐火制品出口贸易额占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总额的62.67%,出口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三、坚持改革、科学发展、实现耐火材料工业新的飞跃

三十年改革风雨兼程,成果丰硕。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为我国高温工业,特别是钢铁、建材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国际耐材行业的地位和影响也不断提高。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形势,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还存在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首先在资源方面,非耐材产业规模大,需求量增多;不能按设计正规开采,剥采失调;综合利用力度不够、资源浪费较严重。其次是产业生产集中度仍然较低,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小、多、散”的状态和“各自为阵”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再次是宏观调控效果欠佳,耐材产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了耐材产品总量的“结构性过剩”,进而引发无序竞争,耐材市场秩序紊乱,损害了企业和用户利益。此外,耐材品种,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温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节能降耗,环保治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是: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改革,深化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完善,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耐材工业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当前的重点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推进实施“绿色耐材”战略,按“品种质量优良化,资源能源节约化,生产过程环保化,使用过程无害化”的原则,制定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评选“绿色耐材产品”,打造行业自主品牌,推动行业节能降耗,环境治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基础管理工作的深入。二是加速培育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促进耐材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完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控制耐材生产总量。根据国家宏观工业经济形势和下游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技术发展的客观需求,搞好耐材行业品种结构的定位,努力开发和扩大市场短缺品种的生产,保证行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三是进一步推进耐材企业的联合重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中国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四是按循环经济理念,抓好耐火原料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近期要重点关注支持辽宁省抓菱镁矿综合利用,河南省采用选矿、均化、合成新技术利用废弃铝矾土矿生产优质耐火原料的工作,同时要抓好山西、贵阳等地铝矾土资源的调研。五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耐材行业和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调整出口产品品种结构,在适度控制资源性耐火原料出口的同时,提高“出口创利”水平。六是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成本意识,引导耐材生产企业以人为本,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在向社会提供合格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

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篇5

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加快工业发展是调优经济结构,促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深入企业、基层,就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调度、工作讲评等举措,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好发展。,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5亿元,比的亿元增长2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比的亿元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万元,比的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比的亿元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利税25亿元,比的21亿元增长19%;区国税本级工业税收收入2424万元,占区国税本级总税

收收入的比重为%,所占比重比的%提高%;年末实有规模工业企业58家,其中自主创新型企业5家,同比增加1家;高科技企业11家,同比增加2家;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比的%提高%。全区工业企业安置就业人员2万多人。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区人大下达的目标任务,荣获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市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突出重点,加强协调,优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了项目建设。中信新城、长沙电机厂、中电集团48所太阳能电池厂房及生产线、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二期厂房、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龙盛实业、塑峰实业等8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中信新城竣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长沙电机厂新厂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年产值有望达到8亿元;天鹅工业泵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扩大生产能力2亿元;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完成厂区建设并顺利投产;塑峰实业万平方米的2栋商业用房已建成使用;长庆机电主厂房已竣工,将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东方厨具完成全钢结构新厂房建设并投产;新引进的奥特莱斯、五田医药等5个项目相继入驻我区。抓园区建设,聚集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近年来,我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建设。夏书记、曹区长亲自对“两路一基地”项目进行部署和调度,亲自协调解决建设资金和拆迁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两路一基地”建设进度,全年共拆迁腾地1313亩,拆除房屋297栋,动迁人数1270人,中信绿化广场等9个项目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光伏产业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实现了6条道路的开工建设,总长公里,总投资达亿元。抓企业改制,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是认真做好了区属企业改制扫尾。区委、区政府加强调度,整合法院、规划、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单位和

部门的力量,经过区企改办及各企业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已基本完成了我区12家区属企业的改制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了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区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企改办要求,对接收的移交人员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整理,建立了移交工作资料库,并已将移交人员分解到各街、镇,顺利完成了第二批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接收和分解安置工作。抓技术改造,培育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力。一是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我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22%,企业荣获产品及项目专利26项。湖南开关厂的zf□-126/t-40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项目荣获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天鹅工业泵的高效节能大型立式斜流泵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长沙水泵厂的水泥涡壳泵项目和国浩工程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推广项目被评为市级技术创新项目。长庆机电与清华

大学合作研发2个新产品并投产,赢得了新的市场,再次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天鹅工业泵加强研发,新建立的大型水泵试验站解决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机汽蚀试验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泵行业空白,保持了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三远钢结构改造引进了3条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8000吨。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重视品牌经营,搞好品牌策划宣传和名牌申报,努力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群体、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天心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沙电机厂“长利电机”、长沙水泵厂系列水泵和长庆机电系列教学仪器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防火装备厂生产的防火防盗门、南泥湾食品厂的生鲜湿面、“采鲜园”蔬菜在全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抓环境优化,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制定奖励政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从纳税贡献、新办企业、招商引资、创

优创新等方面对企业给予奖励。二是全力优化服务。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帮扶措施。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员对企业改制、经济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各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去年共为区内企业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3800多万元。三是加强政企联系。组织召开了全区工业企业联席会,并就会上收集到的27个问题及建议提出了解决意见,明确了责任部门,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企业满意度高,效果比较好。四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依法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区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极富挑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加剧,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这次金融危机对今年工业

经济影响超过去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超过大型企业,同时我区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不大。我区区域面积在内五区中本已偏小,这当中还有大部分区域属市区中心地带。而向南拓展区域为省府核心区,整体规划偏向于发展第三产业。环保工业园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抑制了工业投入。土地制约成了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业融资难,发展内劲不足。虽然当前国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但由于融资门槛较高,我区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部分企业土地是租赁的,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主要实施面向大企业、成熟企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的收缩;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剧了企业

资金紧张状况,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比较紧张,融资比较困难。企业分布零星,集群效应。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依靠老南区时期的传统工业布局而生,分布较为零星,直接导致现有工业布局缺乏合理性,且知名品牌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现有工业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入区,很难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

三、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攻坚克难、推动经济逆势而上的挑战之年。把强化服务作为主要手段,努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一是要统一思想。首先,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保住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就保住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其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维护民生”的现实需要。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对劳动

者技能要求较低,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因此,抓好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连接市场、繁荣经济、解决就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区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区域城市化的建设速度依靠工业化来推进。工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市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路子。二是要提振信心。虽然当前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发展的优势和有利的条件:其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低息贷款、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其二,“两型社会”建设支撑力度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方案全面获批,大河西开发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我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前所未有。其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快。沿海不少产业正在向中部转移,我市制造行业、汽车行业产业链正在不断拉长,节能减排、能源战略正在催促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这都为我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后发至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要形成合力。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我区工业发展。首先,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区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其次,要全力服务企业。通过建立由县级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组织政企和企业间的联席会,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我区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重点,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一是纵向拉长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大带小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8研究所,正以自有技

术为龙头,以装备、硅材料、组件封装、下游配套产品为支撑,以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为核心,打造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使其早日建成、顺利投产、形成集群。二是横向延展产业链。引导区内能够配套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形成一个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套的产业链条和经营网络。比如长沙电机厂、天鹅工业泵、湖南开关厂、南方自动化、新兴电器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着力在产业配套、优势互补、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尽快构建形成配套完善、协作紧密、分工专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三是壮大中小企业群。一方面继续组织召开银政企座谈会,以项目为媒介,以政府为中介,向银行推荐企业,为企业发展争取资金。另一方面筹建天心小企业创业基地,主动承接核心大企业的配套环节,提高本地配套率,实现产业配套的“内循环”,形成大小企业和谐共存的产

业链发展模式。把推动技术创新作为主要方向,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动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积极支持天鹅工泵、长沙电机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产品关键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尽快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推广引进先进技术,并促其消化、吸收和创新,指导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先进工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究开发机构,为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天成汽车配件厂和长沙市防火装备厂等企业申报市级技术中心提供扶助,重点发挥其科研优势,力争在优势产业的重点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关键技术和工

艺创新。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视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政治上给予鼓励,经济上重奖激励,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激励企业家成长、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主要内容,努力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一是完善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体系。把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调节、严格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将节能降耗减排的阶段计划和任务目标,落实到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二是加强新建项目准入管理。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项目优先考虑环境容量,企业优先考查污染指标,坚决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严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区内三远钢结构轻型钢机构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等节能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三是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抓起,积极探索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时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实现积极增长、良性增长、和谐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大力强化工业发展支撑。一是开发储备一批好项目。在广泛了解、全面掌握本地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以及所处的周边市场、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开发储

备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良好、能够激发客商投资欲望的重大优势项目,形成高质量的项目库。二是引进争取一批大项目。加强与省市和东部地区的对接,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可研论证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说服力强的新项目,争取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注意收集整理重大项目信息,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产业转移、资本扩张、产品配套的动态信息,加强跟踪联系,抢抓机遇争取,力争年内在引进争取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建设、竣工一批新项目。年内,对龙盛、塑峰、防火装备等工业项目,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不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设的良好推进机制,确保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把园区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全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园区 的建设上去了,才能吸引到更多企业落户。按照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将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园区建设。一是抓园区规划,促进建设提质。按照夏书记提出“把园区当城区建”的要求,突出抓好园区规划,提升建设品味,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与“省府新区”的对接,彰显三市融城核心园区的新形象。二是抓资金投入,促进建设进度。按照“拉通大路网。打通微循环”的路网建设目标,全年投入亿元左右,修建道路总长7700米。续建的5条道路年底全部实现竣工通车,拉通园区“三纵三横”大框架,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适时启动5条道路的建设。同时加快电网、水网、气网、电信、排污、学校和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按照园区产业规划的定位,重点突出光伏产业、奥特莱斯及重大项目中信、长电等周边的配套。加快发挥这些项目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让投入的效果更明显,产出的效益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篇6

一、网上直接填报

1、企业基本情况表、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申报表、支出预算明细表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报送文本文件

项目初审通过后,要求企业报送加盖企业公章的文本文件。报送的文本文件有:

(一)申请贴息项目

*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大项目必须由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中小企业项目原则上由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

2、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

3、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付息凭证 *

4、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三年)*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6、企业资信等级证书、产品专利证书、或新产品、新成果鉴定证书等

7、评估单位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拨款项目

*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大项目必须由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中小企业项目原则上由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

2、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

3、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三年)*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5、企业资信等级证书、产品专利证书、或新产品、新成果鉴定证书等

*

6、加盖区县工业局、经委公章的推荐意见书(区县企业项目提供)

7、评估单位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申请投资入股项目

*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

2、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

4、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三年)

5、企业资信等级证书、产品专利证书、或新产品、新成果鉴定证书等

6、公司章程、同意投资入股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新设立企业要求提供发起人协议书

7、评估单位要求的其他材料

备注:标注“*”为必备材料,如不提供,不予受理。

三、文件要求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局)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发[2012]28号) 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信部规[2012]2号) , 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

2014年10月23日

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程目标

(一) 总体思路

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支撑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需求, 明确工程目标, 突出支持重点, 选择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巨大且前期基础较好的关键新材料, 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 加快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应用能力与效率, 促进一批新材料企业形成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二) 工程目标

到2016年,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发展急需的大尺寸单晶硅、宽禁带半导体及器件、新型平板显示玻璃、石墨烯、PM2.5过滤材料、高性能Low-E玻璃、高速铁路轮对、液化天然气船用殷瓦合金薄带、钛合金管、海水拌养混凝土、新型防腐涂料等20种左右重点新材料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和规模应用。促进材料生产企业与重大示范应用企业建立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清晰的新型关系。培育30家左右具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

到2020年, 继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需要, 突出重点, 促进50种以上重点新材料实现规模稳定生产与应用。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和关键材料自给率显著提升, 形成多个具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 部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性能功能材料

1.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

支持低缺陷12英寸及以上电子级单晶硅、超薄8英寸及以上绝缘体上硅 (SO|) 、宽禁带半导体与器件, 以及AMOLED有机发光材料及器件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到2016年, 形成年产120万片12英寸及以上电子级单晶硅片和年产12万片SOI能力, 单晶硅片符合SEMI C12标准要求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规模应用;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半导体年产超过2万片, 并在大功率器件领域实现规模应用;高纯长寿命AMOLED有机发光材料年产达到5吨以上并在新型显示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产品性能较目前提升20%, 成本降低30%;高能射线探测用碲锌镉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实现产业化, 碲锌镉晶体年产达到4000万m3, 并在工业CT及专用探测器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2. 新型玻璃材料

支持新型TFT显示超薄玻璃基板产业化, 玻璃厚度小于0.4mm, 单线年产达到80万片以上, 并在高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领域规模应用。支持高性能光纤预制棒产业化, 光纤预制棒年产大于1000吨, 预制棒母棒长度>1.5m, 直径>150mm, 单根棒拉丝长度达到300公里, 开发系列低损耗、光敏性可控高性能特种光纤, 光纤预制棒成本较目前降低50%, 完成基于有源光纤的高能激光器系统应用验证。同时, 支持高性能低成本石墨烯粉体及高性能薄膜实现规模稳定生产, 在新型显示、先进电池等领域实现应用示范。

(二)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及岛礁建设急需的高端材料

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用高端金属材料

支持自升式平台桩腿用高强结构钢产业化, 钢板厚度大于180mm, 无缝支撑管最大规格达到Φ355×60mm, 最大强度均达到690MPa级, 质量等级达到E级, 厚板和钢管调质热处理年产均超过1万吨, 产品通过船级社认证并在400英尺以上自升式平台上实现示范应用;支持大型油船货油舱耐蚀钢产业化, 产品通过船级社认证, 并在10万吨以上油船中实现示范应用;支持深海油气输送用厚壁管线钢产业化, 管线钢最大壁厚达到38mm, 年产能达到20万吨, 在1500m深海油气田实现万吨级示范应用;支持海洋石油天然气运输用金属复合管产业化和示范应用, 金属复合管耐压层强度大于500MPa, 年产量达到1.5万吨, 在海洋石油天然气运输领域实现规模应用;支持薄膜液舱型LNG船用洽轧殷瓦合金薄带产业化, 合金薄带厚度达到0.7mm, 年产能达到1000吨, 产品通过船级社认证并在1 0万吨以上LNG船上实现示范应用;支持深井、超深井及低温开采急需的高性能铝合金钻杆及油套管的产业化。同时, 支持TA2、TC4等级钛合金管产业化, 形成年产5000吨以上钛合金管生产能力, 并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中示范应用。

2. 岛礁建设用新型建筑材料

支持南海岛礁建设用海水拌养型混凝土产业化, 珊瑚礁、砂集料海水拌养混凝土就地取材利用率大于75%, 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劈裂抗拉强度大于5.OMPa, 海水拌养型混凝土年产能达到20万m3并在南海岛礁建设中实现示范应用;支持适用于南海岛礁建设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化, 耐火等级达到A级, 抗压强度大于10MPa, 抗折强度大于2.5MPa, 墙体材料吸水率不大于15%, 热惰性大于2.5cal/cm2·℃·s, 新型墙体材料单线年产能达到10万m3, 墙体制品在南海岛礁建设中实现示范应用。

3. 新型防腐涂料

重点支持船舶、海洋平台及岛礁建设工程用新型重防腐涂料的产业化。新型重防腐涂料VOC含量<80g/L, 耐老化性>4000h, 耐盐雾>10000h, 附着力>23MPa, 柔韧性/弯曲性≤轴棒1mm, 耐强酸强碱、抗氯离子渗透<0.65×10-3mg/ (cm2·d) , 年产量大于5万吨, 并且在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和岛礁建设工程上实现示范应用。

(三)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急需的新材料

1. 大气污染治理新材料

支持工业用高性能PM2.5过滤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PM2.5过滤材料过滤效率大于85%, 长期工作温度不低于2400C, 年产能达到500万平米以上, 烟气粉尘排放浓度降低50%, 在5家以上大型燃煤发电、钢铁或水泥企业实现规模应用;支持高性能脱硝材料及器件产业化, 脱硝材料年产能超过20000m3, 烟气NOx脱除效率达80%以上, S03转化率不高于0.4%, 氨逃逸小于3ppm, 并在5家以上大型燃煤发电等企业实现规模应用。

2. 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支持低成本、高性能在线镀膜低辐射 (Low-E) 玻璃产业化, 玻璃传热系数不高于1.8W/m2·K, 可见光透射率大于50%, 年产能达到500万平米, 并在100万平米以上大型玻璃幕墙上实现示范应用;支持高性能相变蓄能石膏板产业化, 石膏板相变潜热大于40k J/kg, 阻燃性能达到B级以上, 相变蓄能石膏板年产能达到200万平米, 并实现100万平米以上示范应用。

(四)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发展急需的新材料

支持高速铁路用轮对、车轴、轴承、转向架、弹簧等配套材料产业化, 突破钢种成分优化、强韧性匹配、抗剥离性能、接触疲劳性能批量生产及检测技术, 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EN13261等先进标准和国产试制技术条件的要求;支持高性能铸造铜包铝、铬锆铜导电合金产业化与示范应用, 铜包铝导电合金年产能达到1万吨, 铬锆铜合金接触线产能达到2万吨, 在高速轨道交通领域实现示范应用;支持蜂窝芯材用芳纶纸产业化与示范应用, 芳纶纸抗张强度大于3.2k N/m, 耐温超过210℃, 阻燃等级为VTM-O或V-O级, 芳纶纸年产能达到1500吨;同时, 支持高品质铝合金汽车板产业化, 攻克大尺寸铸锭、板形、组织及表面状态控制、热处理等关键技术, 形成年产5万吨汽车车身板材能力并实现规模应用。

三、组织实施

(一) 实施原则

1. 面向重大需求, 聚焦有限目标。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 重点支持需求潜力巨大、国内尚属空白的关键新材料规模稳定产业化与示范应用。同时, 促进部分技术落后或不能稳定生产的重点新材料尽快实现技术升级和批量稳定产业化与规模应用。

2. 产业链系统布局,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对重点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应用、关键装备、检验检测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支持, 突破制约新材料工程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共同发展。

3. 鼓励机制创新, 促进产用结合。

发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着力解决产用脱节问题, 鼓励新材料生产企业与重大示范应用企业密切合作, 形成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缩短新材料从产业化到规模应用的周期。

(二) 实施周期

2014~2016年, 通过发布公告或通知方式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应用投入, 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促进优势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或骨干企业。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 按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实行加计扣除。

(二)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以及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 鼓励产用单位建立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机制清晰的新型合作机制, 合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应用、关键装备等协调发展, 缩短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应用的周期。

(三) 加强新材料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构建若干具备比较优势的专利组合, 在国外主要贸易国部署一批专利, 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机制, 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开展知识产权集群管理, 组建专利联盟, 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同时,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健全我国新材料检测评价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制定。

(四) 不断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研究提升大气污染物排放、建筑节能等重点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 通过相关标准提升, 带动和促进一批重点新材料及器件实现规模应用。

(五) 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新材料产业化和重大应用企业, 有效拓宽新材料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支持信誉良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新材料企业加快发展。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 篇8

美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最早起源于冶金学研究,并与采矿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独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在化工、机械、冶金等专业中已培养了大量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高校逐步开始对材料学科进行改造,将原先设置在化工、机械和冶金等院系中与材料有关的专业陆续分离出来,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或“材料科学系”等独立的系科。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大部分高校已实现了材料专业的独立化。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在1974年便成立了独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自此,材料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走上了历史舞台。

针对中国申请者经常选择的专业方向,笔者将目前美国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归为以下四大领域:

1.金属材料。金属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包括金属和以金属为基础的合金。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索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原理,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

2.高分子材料。这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应用范围最广的领域之一,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等各个范畴。其研究内容包括活性聚合、新材料的合成与开发、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反应性加工、先进复合材料及应用、超细材料及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

3.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主要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日用陶瓷、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等材料。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构陶瓷的制备、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磁性材料、电性材料、压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4.电子信息材料。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个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半导体微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纤通信材料、绿色电池材料、光电子材料、压电晶体与薄膜材料和新型存储材料等。

名校Top 10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建校初已开始孕育,学院在1865年最早开设的课程中就包含了地质、采矿和冶金等专业的内容。该专业目前在读研究生200余人,系内精英云集,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该系共有全职教授41人,其中11人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6人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九人为两院院士)。

国际学生申请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需要提交GRE成绩、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90分)或IELTS成绩(最低要求5.5分)。需要指出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偏好IELTS成绩,预计在2011年申请结束后,其工程学硕士可能不再接受申请者提交TOEFL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日。申请费为75美元。

网址:http://dmse.mit.edu/

伊利诺伊大学巴纳-尚佩恩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巴纳-尚佩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87年,由原先的陶瓷工程系和冶金与采矿工程系合并而成。该系自创建以来,一直位居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目前拥有全职教授27人,在读研究生160余人,设有生物材料(Biomaterials)、陶瓷材料(Ceramics)、电子材料(Electronic Materials)、金属材料(Metals)、高分子材料(Polymers)五大研究方向,可授予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系内还提供了与商学院合作开设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学位项目。

国际学生申请伊利诺伊大学巴纳-尚佩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需要提交GRE成绩、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79分)或IELTS成绩(最低要求6.5分,各分项均不低于6.0分)。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0日。申请费为75美元。

网址:http://www.matse.illinois.edu/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研究材料科学的系科。该系目前拥有核心全职教授29人,下设生物材料(Biomaterials)、设计与制造(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电子材料(Electronic Materials)、金属与陶瓷材料(Metals & Ceramics)、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聚合材料(Polymeric Materials)、表面科学(Surface Science)、能源材料(Energy Materials)八个研究方向。

国际学生申请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需要提交GRE成绩、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100分)或IELTS成绩(最低要求7.0分)。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至少两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申请费为75美元。

网址:http://www.matsci.northwestern.edu/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学系是前十名学校中唯一用“材料学”而不是“工程”来命名的系科。系内目前拥有全职核心教授31人,下设四大专业方向:电子与光子材料(Electronic and Photonic Materials)、无机材料(Inorganic Materials)、高分子与生物分子材料(Macro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Materials)、结构材料(Structural Materials)。

国际学生申请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学系需要提交GRE成绩、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100分)或IELTS成绩(最低要求7.0分)。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7日。申请费为90美元。

网址:http://www.materials.ucsb.edu/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上一篇:人口与城乡格局优化下一篇:用如同一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