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共8篇)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镇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规范各项工作程序,提高入园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园区包括龙溪和卞庄园区。本办法适用于龙溪、卞庄园区内的所有企业和与园区管理有关的部门及单位。

第三条 通过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达到规范管理、调优结构,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工业率先倍增的目标,使园区成为我镇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为我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事业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条 入园企业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一)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

(二)遵守园区的各项规章和制度;

(三)自觉参加镇党委、政府及园区管委会组织的各项会议;

(四)按时填报园区管委会下发的各类调查和统计表。

(五)园区管委会实行季度例会制度,每季首月召开入园企业联络会,通报园区运作情况及政策法规和项目申报等,听取入园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 准入与审核

第五条 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或者项目,应当符合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有相应的资金保障,且资金来源明确,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

(二)符合市、镇产业发展规划。

(三)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

(四)项目投资强度

1、注册资本额的要求:入园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

2、投资强度的要求:入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80万元/亩,或单个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

3、供地标准: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单独供地,全部进标准厂房。

4、年纳税销售低于1000万元以下企业或项目不得入园。

(五)省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额可以放宽。

(六)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不允许入园。第六条 申请进入园区的企业或者项目,应当向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入园申请书或投资总额承诺书。

(二)项目建议书或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其他投资者身份证明文件。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前臵审批项目批文或者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七条 凡符合条件的申请入园企业或者项目,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会审后和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书或者项目建设合同书。

第三章 项目用地管理

第八条 工业项目用地按国家政策规定以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地。土地出让执行“招拍挂”规定,出让价按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格,且须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一次性缴清全部土地出让款。

第九条 凡签约入园的项目,须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且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第十条 工业项目建设速度原则上在入园合同签订之日起,1个月内必须开工,一年内必须建成投产,且二年内必须达产达标(具体以合同协议为准)。

第十一条 工业项目用地的违法,违约责任 1,投资强度,建设速度,产出密度其中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的,按该项目最低标准核算面积,多项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以最低一项为依据核算面积,多余的面积依法收回或按国家规定的土地最低出让价的二倍标准补交出让金。

2,未经审批将工业用地改为其他用途的,除按商住用地评估价补交出让金外,还要按100元人民币/m2的标准给予处罚。

3,因项目用地者自身原因造成未按合同规定不按期开工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权依法收取土地闲臵费10元/月.m2.出让合同约定开工之日起连续90天未开工建设的,将终止入园合同,收回项目用地。已动工建设但建设面积占应动工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总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终止建设连续满1年的,将责成用地者缴纳10元/月.m2土地闲臵费,并责令期限复建;逾期不复建或满2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4,对已竣工而未按期投产的项目,第一年内按土地合同价的50%追缴用地出让金;第二年仍未投产的,按土地合同价的100%追缴用地出让金,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其建筑物等不动产评估作价予以拍卖,动产部分由项目投资者自行处理。对已投产而又关闭停产的企业,限期在3个月内整改并重新开工生产,确因不能重新开工的,必须拍卖处理,并依法收取土地闲臵费10元/月.m2,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四章 建设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 企业厂区建筑工程设计前须及时与园区管委会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接,做到按规设计,企业按相关规定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厂区规划总平面图和效果图设计制作出后及时报管委会审核并出具意见,再报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定方可实施。施工中要主动接受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审查,文明施工,确保安全。

第十三条 加强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化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总用地的比例执行国家的控制性标准,严禁在工业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厂区建筑物、构筑物(含围墙)退让主、次干道规划红线最小距离按园区规划的标准执行。对违反规划红线的,予以限期改正,直至采取强制措施拆除,所造成损失由企业自行负担。

3.为保证入园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以及生产,企业应在签订入园协议后7天内,交纳建设保证金10—50万元,园区管委会设专门帐户监管,待项目建成投产后退还建设保证金。

第十四条 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建筑平面布臵图、立体效果图 和施工图须经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建设主管和消防安全环保部门共同审定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 工业园区内企业沿路围墙、沿路代征的绿化用地,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设计,企业实施建设绿化和管护;企业出入口设臵须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同意。

第十六条 园区内企业不得建筑民房式的厂房,不得擅自分割、转让房产和土地使用权,不得改变工业用地性质。

第十七条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圈地”行为。对入园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审批改变土地用途的,要依法收回土地,并参照第三章有关条款予以经济处罚;

第十八条 工程施工中要坚持安全、文明作业,一切安全责任由项目单位负责。不得私拉乱接电线、供水管道,不得在公路和园区道路上堆放砂石、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废弃的临时搭盖、木竹架等应及时清除,不得损坏公共设施。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自负。

第十九条 入园企业在签订合同或协议后,必须严格按约定的开工、竣工、投产时间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否则将按合同协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第二十条 为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为项目提供必要服务,所有在建项目必须向工业园管委会报送施工计划和投资进度月报表,建设周期应与《投资协议》约定一致。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入园企业须依法注册登记、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按章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每月按时向园区管委会报送生产、财务等有关报表。

第二十二条 入园企业统一使用园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等资源及公用设施,不得擅自开口铺设供排水管道、架设输电线路、修筑交通便道、取用地下水及建设其它未经许可的设施。如有特殊要求的,须经园区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后,严格按园区规划和园区管委会的要求进行建设,建成后,厂区外的设施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损坏、拆除。

第二十三条 园区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劳动、质监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生产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坚持安全、文明生产,并自觉接受园区管委会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园区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党工团妇组织,充分发挥党工团妇组织在企业生产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协调保障作用,维护企业利益、维护职工权益,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园区。第二十五条 园区企业应遵守有关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配合做好园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做好治安群防群治工作。

第二十六条 园区企业要配合园区管委会做好其它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园区企业合并、分立、停业及注销等,要提前一个月书面报告园区管委会,经批准后,依法进行债权债务处理。

第六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园区内乱倒乱丢生产、生活垃圾。园区企业每天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必须自行清理收集,不得随意堆放,影响园区环境卫生。

第二十九条 园区施工单位应做好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加强建筑车辆的卫生管理。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运往管委会指定的地点倾倒,对违反规定随意倾倒的,责令限期清除倾倒物。未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在园区范围内倾倒建筑垃圾。

第三十条 经园区管委会责令限期清除废弃物及生产、生活、建筑垃圾的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逾期不清除的,园区管委会将有 8 权对其进行清除,清除的费用由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承担,并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工业园区内的废弃物、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实行服务收费制度(标准另订)。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侵占、覆盖、毁坏河道和防洪、排污、排水沟渠等设施。禁止向河道和防洪、排污、排水沟渠排放有毒有害废水、废液、工业废渣、工业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在河道绿化控制带内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三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臵管理 户外广告设臵,是指在道路、广场、绿地、车站、水域等公共场所和建(构)筑物上,利用文字、图象、实物造型、气体填充物等表达方式,设臵、张贴、悬挂户外广告的行为。设臵户外广告应当服从工业园区规划,符合美化工业园区的要求,不得影响工业园区景观,并报经园区管委会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四条 园区内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损坏、占用或挪用绿化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

第七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范围

第三十五条 为加强园区的统一规划与管理,设立镇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管理园区的各项事务,具体职责范围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园区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运营管理。

(四)负责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和企业运行的管理和服务。

(五)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做到“六禁止”,即: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自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禁止向企业收取和摊派不合理费用;禁止利用职权向企业索取好处;禁止在公务办理中设臵关卡;禁止以不正当理由无偿占用产品和要求企业承担额外任务;禁止随意到工业园区企业检查,参观.(六)协助企业搞好规范管理和生产经营,配合做好员工培训和招聘所需的各类人才,共同抓好创优创牌工作,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做大做强做优。

(七)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八)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篇2

1 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模式的界定与划分

“模式”一般是指某种事物或工作的标准形式,是别人也可以“照此办理”解决同类问题的(系列)方法、方案。讨论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模式,需要先对一些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一种是从权利、实施(责任)主体角度界定区分管理模式。从这个角度,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主要有3大类:自建自管、合作管理、委托管理。这其中,建设单位(业主单位)有时为了使管理服务工作更有保障或更有品牌影响,还会聘请国内或境外的知名企业作为顾问单位从旁协助,称之为顾问管理模式;另一种物业管理模式划分是从管理服务所呈现的方式或采取的手段角度,如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管理模式,智能网络化管理模式、酒店式管理模式、管家式物业管理模式、一站式管理模式等;还有一种是从物业服务费计取方式不同划分的模式:主要有包干制模式、酬金制模式;其他还有从业务盈利来源、组织性质与治理方式等多种角度划分的物业管理模式。本文重点是从物业管理权利主体、业务实施(责任)主体角度论述物业管理模式,从这种意义上,物业管理参与方的不同组合就构成物业管理的不同模式,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委托管理模式的不同细分形式。另外,为了避免把问题引向过于复杂,本文没有从物业管理服务主体是否与物业经营主体分离的角度区分物业管理模式。

2 各种主要模式的内涵及利弊分析

2.1 自建自管、合作管理、委托管理模式

2.1.1 自建自管

自建自管,即由建设单位(业主单位)直接管理自己投资建造的物业,其中又有成立子公司、项目部或管理中心(后期按法律要求也必须转成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的不同形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上下级沟通便利,上级单位能直接指挥下属部门或公司,具体管理服务单位能直接按上级意图进行物业管理运作,上级意图能较好得到贯彻;同时,管理服务需要的各种资源更容易得到建设单位支持,工作计划也更容易被批准实施;建设单位不会受制于专业公司,能节约必须用于支付给专业公司的酬金或利润。但其缺点是:自己的队伍可能水平不够,管理服务效果差、成本高;建设单位及其下属单位需要承担全部管理责任与风险;企业内部人事关系复杂,从业人员容易攀比主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协调管理难度大,不容易追究管理责任,也不利于企业专注于主营业务。这种模式要求建设单位有较强的物业管理经验,储备有足够的专业管理人才。一般的工业园区都不具备自管条件。

2.1.2 合作管理

合作管理是指建设单位(业主单位)与专业物业公司合作进行项目的物业管理。合作的常见形式是双方共同出资、出人成立项目管理公司,并且通常由建设单位派出一般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专业公司派出骨干专业管理人员,共同承担项目管理服务任务。管理服务过程中,专业公司对建设单位的人员进行“传帮带”和培训,后期建设单位会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独立。这种模式适合于建设单位有富余人员需要安置,也愿意介入物业管理行业的情况。该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将双方资源配合使用,对建设单位来说,即能分流一部分员工,又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积累经验。对物业公司来说,可以更为便利地取得管理项目,拓展业务范围。缺点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工作习惯要求不同,员工间沟通协调渠道不畅,容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不明的情况。

2.1.3 委托管理

委托管理是指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物业公司或机电、保洁、绿化等专业公司从事项目管理,包括全权委托(物业公司包揽整体管理服务事务,可以再分包)、委托代理监管(不同的工作委托不同的专业公司承担,专业公司的选择与监管由建设单位负责)、并行委托(部分主要的物业管理工作,如房屋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秩序维护、车场管理、保洁绿化管理、客户服务等委托给物业公司(部分项目物业公司可以再分包),核心业务如专用设备的维修维护委托给专业公司)等主要形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委托方可以专注于主营业务,广泛选择社会上优秀的物业公司或专业公司承担项目管理服务事项,充分发挥社会化专业分工的优势,权责分明,管理服务专业性强、适用范围大、效率高,风险主要由专业公司承担,监管也相对容易。其缺点是,需要为专业管理服务另行支付费用,另外,建设单位可能受制于专业公司的信息封锁,难以了解项目运作的真实成本和情况,合同到期后更换服务商容易出现交接问题等。

2.2 封闭式与开放式管理模式

2.2.1 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的特点是整个物业为封闭体系,物业出入口有专门保安人员岗位看守,业主、使用人有专用通行凭证,外来人员须征得业主、使用人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入内。这种方式适用于政府机关、部队等一些要害部门或别墅、高级写字楼、高档工业园区等一些高档物业或业主、使用人对安全有特别要求的物业管理。其优点是保安严密,安全、秩序有保障,业主、使用人放心。其缺点是安全方面用人较多,人工成本占比大,有时会给业主、使用人、来访者造成不便,产生受限、不尊重感,导致纠纷。

2.2.2 开放式管理

开放式管理模式,不仅业主、使用人无需办理专用通行证件进出物业,且外来人员只要着装整洁、行为正常也可自由进出。这种方式适合于一些公共商业楼宇、没有围合条件的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大学园区等。实行完全开放式物业管理的物业不多,一些公共商业楼宇在非办公时间也采用封闭式管理,以确保业主、使用人的财产安全。与封闭式管理相比,开放式管理不会影响人流进出速度,给人以自由亲和感,也不需占用大量人力,但容易导致秩序失控,引发安全事故。

2.3 包干制与酬金制管理模式

2.3.1 包干制模式

包干制是指由业主向物业公司支付固定物业服务费用,盈余或者亏损均由物业公司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包干制由于费用包干,会激发物业公司的节约意识,节约得越多,剩余的利润越多。但正因为如此,可能产生物业公司在合同期内该修不修、能省则省的问题,导致部分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小毛病积累成大问题,小修变成大修(大修可以动用专项维修资金或备用金),甚至酿成事故。克服的办法是制定细化的合同与工作要求,并且有严密的监管、控制体系。

2.3.2 酬金制模式

酬金制是指在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中按约定比例或者约定数额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公司,其余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支出,结余或者不足均由业主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与包干制不同,实行酬金制的物业公司不会有过于节省的冲动,但可能反过来乱造计划,大手大脚花钱。因为工作干得越多,花钱越多,酬金越多(酬金往往按总支出的一定比例给付)。解决的办法是,限定物业公司要严格按实际需要制定开支计划,并应当向业主及时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和年度预决算,接受业主的检查监督,还可实行固定酬金合同,遏制服务企业花钱的冲动。

不管是包干制还是酬金制,若合同双方诚信守约,实施效果差别不大。但有两个方面区别明显:一是按照《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包干制模式下物业服务收费要向国家交税,酬金制情况下物业服务开支不用向国家交营业税等税项;二是包干制形式下法规没有规定物业公司要向业主方公布成本开支,酬金制模式下法规明确规定服务企业每年不少于一次要向业主方公布服务支出情况。因此,目前大多数服务企业都选择包干制合同(酬金制是否真能免税,实施过程中还要税务部门认可)。

3 委托管理模式的细分与选择

科学的管理模式是质量与效率的保证,如何选择应由业主方根据物业规模、自身能力、物业公司资质、资源情况,专业公司资质情况,管理服务需求情况等因素,从实现物业管理服务效率与效益最大化角度综合考虑。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物业是现代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国内外物业管理的主流趋势,也是多数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根据工业园区具体规模、组成项目和管理服务业务的不同,委托管理模式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如下类型。

3.1 全权委托统一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业主将工业园区全部物业管理事务统一委托给一家专业物业公司负责,由物业公司直接管理所有项目或将部分管理服务项目再分包给专业公司,物业公司直接监管专业公司。如图1所示。

这种模式是由业主方与物业公司签订总包合同,要求物业公司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很强,并熟悉如何选聘监管专业分包商。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一个分包商仅对应一个项目,可能是一个项目群。这种模式适用于园区物业管理事务不太复杂,业主方对物业管理事务不熟或无暇顾及的情形。

3.2 代理监管模式

即业主委托授权物业公司代表业主分包所有项目,选择分包商并监督其工作,委托管理服务合同由业主直接与专业分包商签订。物业公司只负责监管,不设操作层,是纯粹的管理型公司,其扮演的是物业服务代理商、集成商、监管者的脚色。这在境外是一种主要做法,但国内受限于物业公司、专业公司的能力与专业性,实际应用例子不多。此种情况如图2所示。

3.3 并行委托管理模式

即业主将主要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交由物业公司实施统一的专业化管理(部分项目物业公司可再分包),将一些重要的、物业公司不擅长的项目交由专业化公司承担,业主直接监管。此种情况如图3所示。

4 委托管理模式应用案例

以下是我们为某通信总部工业园区设计的委托物业管理模式。该园区物业有很多专业通信设施设备,食堂餐饮提供与管理也纳入园区管理工作。由于物业公司对食堂餐饮和特定的通信设施的管理与监管均不擅长,业主方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对通信代维公司的选聘监管经验,所以在该园区物业管理模式选择中,我们优选了并行委托管理模式,其实际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在这一具体管理案例中,园区业主方选聘一家一级资质物业公司实施大部分项目的物业管理服务,物业本体小修、常规设施设备维护、一般性客户服务(服务受理、投诉受理、楼层接待、会务服务、来访接待等)、秩序维护、公寓服务等大园区范围的主要物业服务由一级资质物业公司下设服务中心直接实施。部分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如房屋大修、电梯维养、消防设施检修、部分设备大修、保洁、绿化、邮件收发、商品代购、洗衣等)由物业公司发包给专业公司实施,物业公司指导服务中心监管。非物业公司擅长项目(通信及相关动力设备维护、餐饮服务等)由业主直接发包给专业公司,直接监管,物业公司配合。因为通信及相关动力设备关系到网络安全,影响面大,物业公司不擅长管理,业主积累有长期监管、合作经验,直接发包监管效果更好。食堂餐饮提供与管理的专业性一般物业公司不具备,专业餐饮公司才能确保管理服务品质。图4中物业管理委员会由业主方代表、园区普通用户代表、物业公司及服务中心代表共同组成,目的是及时沟通洽商物业管理服务事宜,及时提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改进意见与建议,监督管理服务方提供合格的物业管理服务,同时督促业主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与配合。

5 结语

物业管理模式涉及物业服务参与方的组合形式、服务实施方式及对应的程序与合同安排,形式上是物业管理任务的发包分派方式,本质上是物业管理具体操作权及相关责任的转移(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转移),是在当前阶段(社会分工、业主与专业企业技术水平、资质状况、物业规模与服务复杂程度、法律规制背景下)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效率选择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形式。优化物业管理模式,不仅利于物业自身的增值保值,同时可以提高物业整体运营效益(为业主和客户同时创造价值)。本文所讨论的委托管理模式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当前的大型公共项目和大型商业项目的物业管理。

参考文献

[1].仇士勇.如何做好科技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国物业管理.2007.7

[2].朱俊春李华光.集成商模式:引领物业服务企业未来商业模式.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0.3

[3].陈新征.酬金制与包干制比较分析.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08.8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政策建议

目前,昆明已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工业研发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昆明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昆明市工业园区建设虽然起步于1992年,但2008年才开始全面发展,随着2010年《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2010-2020)》的制定出台,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赖以发展的政策优势和体制正在逐渐弱化。创新和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于推进昆明工业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昆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现状简介

按照“三圈两轴多板块”的总体布局框架,昆明集中创建了20个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节能环保、产出率高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从机构职能看,园区管委会主要有两种情况:只承担经济管理职能与既承担经济管理职能又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工业园区。从机构性质上看,昆明工业园区分为行政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两种。从机构规格上看,国家级开发区中,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按副厅级单位设置,杨林经开区管委会在国家批复前仍按正处级单位设置。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中,安宁工业园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官渡工业园区、东川再就业特色产业园、呈贡信息产业园、盘龙都市产业园管委会按正处级单位设置;海口工业园区、晋宁工业园区、宜良工业园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富民工业园区、寻甸特色产业园、禄功工业园区管会委按副处级单位设置;呈贡工业园区按正科级单位设置。

二、昆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委会法律地位不明确,行政主体地位不清晰

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然而,云南省仅在2008年出台了一个政府性规章--《云南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导致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缺乏法律保障,致使工业园区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必要职能手段、没有清晰工作职责。

(二)经济管理职能不到位,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应集中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经济工作,然而,随着开发建设规模增大,区域边界扩大,社区人口增加,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日益加重,导致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工作精力分散,对口设置或加挂相应部门牌子的现象普遍,行政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情况较为突出,管委会向政府回归趋势明显。

(三)管理体制运作滞后,缺乏激励机制

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实行实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管委会要按照管理与开发、政府与企业雙重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场化开发建设的主体,以市场化模式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但大部份园区没有真正实现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设立的国有投融资公司,基本上是“空壳”公司,资金注入即抽走,有名无实。同时,除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等少数工业园区有着良好的财税保障机制和员工薪酬激励机制外,大多数工业园区都没有设立一级财政管理体系,难以实施收入分配自主权。管委会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的相关规定无法落实。这种缺乏弹性的传统薪酬分配方式,不能调动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关于创新完善昆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一)赋予管委会明确的法律地位,落实管理职能

将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制定有关工业园区管理的政策法规,可考虑以人大立法的形式研究出台昆明市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条例或办法,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定性为当地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机构性质统一明确为行政单位,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授予同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行政职能,规范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规格、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以及派出机构的设置和管理,确保工业园区对辖区内的经济事务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构建有利于工业园区发展壮大的良好行政环境和发展机制。

(二)完善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强化服务机制

在内设机构方面,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集行政管理、开发经营、招商服务于一体,管人、管事、管资产,责权利相统一,科学合理地构筑适应工业园区发展需要的精干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行政管理体系。管委会可自主研究确定其内设和所属机构、编制调整、人员调配、管理考核、绩效工资、福利待遇、任免和奖惩等,逐步建立起各种管理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实现扁平化管理。

在完善服务机制方面,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入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社区,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推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常规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浅层次表象服务向深层次人性化服务的重大转变。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财政体制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工业园区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应进行改革创新试点,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其他人员由党工委、管委会聘任聘用,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制和末位淘汰制。在分配机制上,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酬”的原则,管委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充分享有收入分配自主权,彻底打破机关公务员管理模式。

在财政体制方面,按照“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留用”原则,工业园区增量收入与所在县(市)区合理分成,具体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充分保障园区增量收入既得利益。支持园区与大企业集团合作,共同出资组建投融资开发公司,代表管委会行使资产经营管理权。为提高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能力,可考虑挂靠市级相关融资平台公司,从而规避国家对县级平台公司注资和融资行为限制,充分发挥园区平台公司的融资工具和投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模式探析—以南宁高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4)

[2]安毅.国际知名科技园管理体制比较和借鉴,《首都经济》,2002,(9)

作者简介

张瑛,女,1985年,山西运城人,汉族,云南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

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篇4

为落实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制定2006年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一、考核指标

以下考核指标为各工业园区年度工作的基本目标

(一)区县(市)工业园

1.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2000万元。

2.新上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1个。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武陵区、鼎城区按8户考核,汉寿县、澧县、临澧县、安乡县、桃源县、石门县、津市市按6户考核。

4.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5。

(二)德山开发区

1.新上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5个,其中1亿元以上的1个。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5户。

3.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5。

4.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20。

二、考核办法

(一)园区区划范围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为准。〖HTF〗经上级批准的一区多园的工业园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正在申报的园区,在批复之前,其纳入考核的区划范围暂以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认定的为准。

(二)对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考核时按税收级次认定归属,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审核。

(三)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是指园区建设实际发生额,以基础建设结算发票为准(对一年建设多年付款的项目,以形象进度的发生额和相关资料为准),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进行考核。

(四)纳入考核的新上工业项目是指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含投资者实际支付的土地成本)1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企业和原有企业技改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德山开发区均为5000万元以上),其中新办工业项目以企业主厂房动工建设为标准,原有企业技改投入以主要设备购进为标准。已申报为新上工业项目,但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不作为新上工业项目予以考核。新上工业项目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项目前期办和市审计局认定。

(五)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指净增数),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幅度,以市统计局年末统计报表为准。

(六)德山开发区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幅度,是指德山开发区辖区内工业企业国地两税的年入库增长幅度,以市财政局提供的报表为准。

(七)新入规模工业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视同完成当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任务。

本考核办法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考核结果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认定。市委、市政府根据各工业园区年度工作的基本目标完成情况,按照《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常发〔2006〕8号)给予奖励。

中共__市委办公室

2006年10月30日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篇5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点击数: 20 【收藏】 【打印文章】

信丰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工程建设环境,建立完善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工程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建筑法》、《城乡规划法》、《招标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工程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全部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行政规费及技术性服务费的收取按县政府制订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规定执行。

二、工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并严格按总体规划要求,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县工业园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等设施,均应按照本办法申请办理“三证”,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四、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经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审批后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四)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经营范围和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承包单位。

五、管理流程及内容

(一)管理流程:规划审批→勘探设计→图纸审查→选择相应资质队伍→办证→施工管理→竣工验收

(二)管理内容

1、勘探设计:委托具有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牵头,负责勘探设计技术工作。

2、规划审批:工业园区项目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对用地红线图、规划设计要点等进行初审后报县建设局办理规划“两证”。

3、图纸审查:工业园区项目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负责邀请相关单位进行建筑、市政、环保、消防审查,再送有资质的图纸审查单位审查施工图,并提供完整的图纸审查资料。

4、选择队伍:业主选择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按照建设工程建设规模及资金来源的不同按相应的招标方式依法按程序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一经确定,甲乙双方必须依法签定施工合同或监理合同并报县建设局备案。

5、办理施工许可证:将审查合格后的施工图资料、规划“两证”、已备案的施工监理合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手续等资料一并提交行政服务中心县建设局窗口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施工管理:工业园区项目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协同县建设局负责规划放线、验线工作;由县建设局质监站和安监站具体负责对各方主体的质量和安全行为实行日常管理工作。

7、竣工验收:工业园区项目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设计、监理、施工、市政、消防等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将相关资料报县建设局予以竣工验收备案。

六、在县工业园区从事建筑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检测、机械设备、钢管租赁安装、专业承包、劳务承包、特种作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必须具有相应资质方可承接业务的,不得越级或无资质承揽业务。

省外单位到园区从事建筑活动的,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和所在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介绍函、资信证明、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等材料,向江西省建设厅申请办理批准手续,并到信丰县建设局备案后,方可在县工业园区从事建筑活动。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七、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工程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建筑施工企业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在施工工程中,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

八、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经信丰县建设局档案室验收合格存档,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

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九、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

十、管理措施

(一)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由县建设局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的5%以上10%以下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所得,并处工程造价10%以下罚。

(二)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责令停工整改,按有关程序办理建设手续,并处以工程造价1%以上3%以下罚款。

(三)建设单位违反建筑设计要求或建筑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违反工程安全标准或不按设计图施工的,责令停工整改并处以工程造价0.5%以上1%以下罚款。

(四)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整改并处工程造价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

2、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3、对不合格的建筑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

4、未按规划设计要求完善道路硬化、绿化、排水、排污设施的。

(五)严禁园区企业的主要建筑采用简易搭设,必须以砖混或框架结构为主,确保安全。

十一、各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单位要自觉遵守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引导帮助客商依法按程序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对逃避法律监督,违法建设的项目责任单位,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十二、加强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程的管理,着眼长远,抓住监管的薄弱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和不良行为登记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凡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无资质与越级承揽工程、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降低规范标准验收的,均要依法严肃查处;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和投诉管理制度。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篇6

(1995年2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1995]10号批准1995年8月30日苏府[1995]90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借鉴新加坡城币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结合园区近期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新合作开发建设的7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

第三条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设计、建设施工质量和建筑维护管理。

第四条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以下简称规划建设局)是园区城市规划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 在园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园区规划建设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规划、设计、施工质量和建筑维护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具体负责园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建设设计、施工质量和建筑维护管理;

(三)参与和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

(四)查处园区范围内违反本办法的案件

(五)负责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管委会)交办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园区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单位和个人在园区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七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成立统一的行政执法队伍,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八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持城市规划管理检查证可对园区内的所有建设是否符合规划及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违法建设和违反规定、不符合质量要求施工等活动进行制止、调查、取证。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建设情况和资料,不得隐瞒和阻拦,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九条 园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办法的义务,并可以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第二章 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条 园区编制城市规划遵循下列原则:

(-)从实际出发依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二)科学预测园区远景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保护自然景观,创造园区城市特色;

(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发展;

(五)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治安和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

第十一条 园区城市规划按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编制。

(一)园区总体规划由中新双方共同组织编制,其内容应当包括:园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河湖绿地系统、能源、水源、给排水、防洪等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二)园区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园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其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容积率、建设密度、绿地率、建设高度、建筑退后线、建筑缓冲带、配套设施、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等。

第十二条 园区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管委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第十三条 园区设立总体规划委员会,负责园区总体规划的初审和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鉴定。

第十四条 市有关部门及园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积极支持园区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向规划建设局提供有关专业规划初步方案和有关资料。

第十五条 纳入园区总体规划的各项专业规划由各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并由主持总体规划编制的单位综合平衡后,一并上报规划审批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园区总体规划应当经苏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 园区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园区管委会报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园区管委会或园区规划建设局必须对园区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十九条 园区总体规划目批准之日起,园区管委会应当每五年全面检查一次实施情况,并向省、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条 园区总体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园区管委会应每十年组织修订或调整一次,并按规定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有特殊情况的,园区管委会可决定提前或推迟修订或调整,但必须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说明情况。

第二十一条 园区建设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道路骨架的重大修改和调整。经苏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不涉及第二十条规定内容的修改和调整,由园区管委会或园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审批。

第二十三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每年检查一次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情况,并向园区管委会作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四条 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般性修改和调整,由园区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经园区管委会审批,并报苏州市人民政府备案;涉及分区规划或者控制性作细规划的重大修改和调整,应当报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园区一、二、三期的中心区和东西主轴线道路两侧及金鸡湖周边地区必须编制城市设计,园区城市设计由园区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由园区管委会批准。

第二十六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城市规划批准前,园区规划建设局应当广泛听取意见。

第二十七条 园区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园区管委会必须公布。有关图纸和说明应当公开展览30天以上。涉及国家秘密的规划文件、图纸资料按照国家(保密法)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应当印制经批准的总体规划。

第三章 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九条 园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实行由园区规划建设局委托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SD)按城市规划负责项目选址并向园区规划建设局备案,由园区规划建设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CSSD在招商前必须全面了解并掌握园区规划建设局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具体要求,在引进项目时必须将项目的有关情况通报园区规划建设局,在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必须将选址结果报园区规划建设局备案。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如项目选址不符合城市规划或其他专业要求。CSSD应当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违规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选址。

对CSSD作出的不符合园区城市规划及有关专业技术要求的项目选址,园区规划规设局可以撤销并要求CSSD重新选址。

第三十二条 在园区内的建设项目选址本报园区规划建设局备案的园区规划建设局不予承认并不受理该建设项目任何规划申请。

第三十三条 凡在园区内建设,建设单位必须持园区经济发展局的项目批准备案或批准文件和CSSD的书面同意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申请。在领取田园区规划建设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如确需变更,建设单位必须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申请经园区规划建设局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三十五条 本经园区规划建设局同意及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园区内掘土、填挖水面、堆弃垃圾。

第三十六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应当根据便设项目所处地段和重要程度,要求建设单位申报规划方案或建筑设计方案,并设立规划建筑设计评审委员会负责对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第三十六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某些建设免予办理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免予办理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项目,园区规划建设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开。

第三十九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应当制定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作为审批建设的依据在园区内建设除执行园区城市规划外还必须符合《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条 在园区内进行土地分割,建设单位必须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申请;园区规划建设局必须在建设单位已完成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公共道路和公共设施并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核发土地分割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 在园区内进行建筑分层分割建设单位必须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申请,园区规划程设局必须在建设单位已按原建设用地规划仍可证要求将建筑施工至封顶后方可核发建筑分层分割的授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在园区内建设,必须符合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的规范、规定。园区规划建设局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前,应当获得有关专业部门的同意。

第四十三条 在规划实施管理中,如涉及消防、供电、邮电、环保、交通、水利、给水、排水、人防等项专业要求时,园区规划建设局应当协助建设单位办理有关事宜。具体协调办法由园区规划建设局和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 园区设立由园区规划建设局牵头的规划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建设管理专业技术问题的会审。

第四十五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必须在接受申请后20天内作出核发规划指导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计可证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四十六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发放由园区规划建设局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无条件的,也可以是有条件的。

第四十七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的先决条件。建设单位必须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9个月内开始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报批手续否则必须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若有特殊情况,建设单位应当提前30天向园区规划建设局说明情况并提出延期申请。

第四十八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建设单位应当在此期限内完成全部核准的建设内容,并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验收申请如遇特殊情况建设单位必须在期满前1个月向园区规划建设局申请延期园区规划建设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批准延期或不批准延期,其中批准延期只准一次。

第四十九条 必须控制建筑退后线和建筑缓冲带的建设项目施工前必须由园区规划建设局认可的测绘部门放线验线,建设单位必须在放线前2天通知测绘部门。

第五十条 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必须申请园区规划建设局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园区规划建设局方可核发建设工程使用证。

第五十一条 建设用地范围内规定拆除的原有建设工程及其他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完成验收前拆除。

第五十二条 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共道路及公共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完成验收后,移交给有关公共道路和公共设施管理部门,需移交的公共道路和公共设施包括

(一)独立式、半独立式和排屋式住宅的所有户外公共道路和公共设施;

(二)普通住宅区通车道路和所有户外公共设施;

(三)共管式公寓基地外四周所有公共道路及公共设施;

(四)其他建筑基地外公共道路和公共设施。

第五十三条 临时建设,实行保证金制度,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建设单位必须按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缴纳保证金临时建设期满取消后,由园区规划建设局如数退还。

第五十四条 临时建设期满的建设单位必须取消临时建设内容,恢复原土地用途。临时建设期满后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五十五条 不涉及土地分割和建筑分层分割的土地转让批准时,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内容同时转移,任何单位不得变更其内容批准土地转让的单位必须同时将批准的内容抄送园区规划建设局备案。

第五十六条 CSSD和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过程中,如有特殊理由,不能满足城市规划以及其他有关专业技术规范、规定要求时,可以向园区规划建设局提出违规申请,由园区规划建设局或经园区规划管理委员会会审后决定是否批准。

第五十六条 CSSD或建设单位如果对园区规划建设局不批准其建设项目选址或其他各类规划申请、或对附带条件批准不服,可以在接到园区规划建设局发出的书面通知之日起15天内向园区管委会申请复议.由园区管委会主任作出决定。

第五十八条 园区管委会主任在作出决定前可以召开至少3名以上中立的社会人士参加的听证会,如涉及总体规划重大修改与调整、变更,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办理。

第五十九条 在园区范围内园区管委会主任的决定是最终的行政决定。

第六十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在实施规划管理时,按规定收取城市规划管理费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具体办法按《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收费规定》执行。

第四章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六十一条 建设工程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施工:

(一)建设工程施工图得到规划建设局批准;

(二)获得规规划建设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第六十二条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工程可提前施工,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建设工程施工图结构部分得到规划建设局批准;

(二)获得规划建设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部分)》。

第六十三条 本章所指建设工程,不包括:

(一)临时建筑;

(二)园区管委会另行规定的建设工程a

第六十四条 任何建设工程施工图施工前必须获得规划建设局批准,申请人必须提交下列书面资料,并交纳规定的费用;

(一)建设工程施工图;

(二)勘察设计单位结构技术负责人关于该项工程的结构设计安全证明书;

(三)获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规划建设局根据实际情况所需要的其他文件及资料。

第六十五条 规划建设局经过建设工程施工留审核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批准或附加条件批准所提交的建设工程施工图;

(二)发出书面通知,要求修订所提交的建设工程施工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提交修订图;

(三)不遵守上述规定修河图纸或不在规定时间内重新提交建设工程施工图的,规划建设局可以驳回其申请;

(四)批准后的建设工程施工留影响规划、消防以及结构体系变更的申请人必须重新报交,同时附勘测设计单位结构技术负责人关于该项工程变更后的结构体系安全证明书。

第六十六 条下列情况下建设工程施工图批准图自行失效;

(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失效;

(二)图纸批准后1年内未开工的;

(三)不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图纸批准后6个月内未施工的。

第六十六条 建设工程施工必须由建设单位、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联合问规划建设局提交申请。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勘测设计单位法人代表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施工单位法人代表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提交规划建设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划建设局经过审核,符合条件的同意施工,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部分),上述两证可根据实际情况附加某些条件。

第六十八条 在下列情况下,规划建设局可以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部分);

(一)建设工程施工可能或已经影响公众人身安全或引起公众财产损失的;

(二)建设工程施工可能或已经引起邻近房屋、道路、土地等沉陷或坍塌的。在下列情况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部分)自行失效;

(-)建设单位更换;

(二)勘测设计单位更换;

(三)施工单位更换;

(四)批准图失效。

第六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实施施工监理制度。

第七十条 任问建设工程必须委托在园区注册合格的勘测设计单位设计。勘测设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履行其在该工程中的职责时,必须在终止其职责后14天内通知规划建设局及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停工。

建设工程中勘测设计单位变更,建设单位必须在委任新的勘测设计单位后7天内通知规划建设局。

第七十一条 勘测设计单位必须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按照国家颁布的设计技术规范及规划建设局提供的规划条件,编制设计文件;

(二)监督建设工程按照批准图施工;

(三)负责保存现定的各种工地文件及记录;

(四)按规定的时间提交工程进度表;

(五)向规划建设局报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六)保证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工程师具有批准图。

第七十二条 勘测设计单位必须委任不少于1名的监理工程师全职监督工程施工。监理工程师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必须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在7天内书面通知规划建设局。勘测设计单位必须立即委任新的监理工程师,并在委任后7天内通知规划建设局。第七十三条 建设工程必须由花园区注册合格的施工单位施工。施工单位不能继续施工的必领在终止其职责后14天内书面通知规划建设局,建设单位委任新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委任后7天内面通知规划建设局。施工单位必须履行7列职责:

(一)严格按照批准图施工;

(二)遵守国家施工技术规范,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三)在工地上保存一套批准图;

(四)建筑工程完工后10天内,向规划建设局提交竣工证明。

第六十四条 勘测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试件检测。

第六十五条 对于违法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工程停工;

(二)责令拆除违法建设工程或补办手续,同时将通知发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于不执行命令的违法建设规划建设局可以封锁现场,并可采取强制措施。

第七十六条 规划建设局接受任何关于审批程序或技术规范的违规申请。任何违规申请必须填写规划建设局的违规申请表格并提交规划建设局指定的资料。

第七十七条 建设工程必须获得规划建设局所颁发的建投工程使用证或建设工程使用证(临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七十八条 颁发建设工程使用证(临时)规划建设局明确规定下列内容:

(一)工程必须修正的内容;

(二)取得建设工程使用证的期限。

第七十九条 建设工程使用证(临时)的取得.并不证明该项工程已符合所有验收标准。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建设工程使用证者,建设工程使用证(临时)自行失效。

第八十条 有下列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园区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部分)》申请被驳回的;

(二)建设工程施工图申请被驳回的;

(三)违规申请被驳回的;

(四)健设工程使用证或建设工程使用证(临时)申请被驳回的;

(五)对批准附加条件有异议的。

第八十一条 复议申请。必须在规划建设局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15天内提交。园区管委会主任可以批准或驳回复议申请。园区管委会主任的复议决定是最终的行政决定。

第五章 建筑疏散通道及危房管理

第八十二条 业主或使用者必须确保建筑内疏散通道的通畅。不符合消防疏散使用要求的建筑,规划建设局可以要求业主进行修改。不符合消防疏散使用要求,且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建筑,规划建设局可以要求业主或使用者停止使用该建筑。不执行上述要求的业主和使用者,规划建设局可以依法代业主执行,费用由业主承担。

第八十三条 建筑超载或主体结构出现危险,规划建设局可以根据建筑的危险状况,要求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下列全部或部分工作:

(一)聘请有资质,且经规划建设局认可的结构专业工程师对房屋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二)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三)拆除全部或部分建筑并清理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规划建设局可以要求业主限制危房的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执行上述规定的,规划建设局可以依法代替业主执行,所有费用曲业主承担。第八十四条 规划建设局经检查和评定认为某建筑为危房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险时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关闭该建筑及封锁现场。

采取紧急措施前,规划建设局应当通知业主和该建筑的每一个使用者,所花费的合理费用由业主承担。

第八十五条 危房关闭通知书,应当发给被关闭建筑的业主及每一个使用者。业主及每一个使用者应当在接到危房关闭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内撤出该建筑,搬走所有有形财产。在危房关闭通知书有效时间内没有规划建设局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在该建筑停留或进入该建筑。危房关闭通知书生效后规划建设周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违反上述规定的人员撤出该建筑,封锁该理筑全部或部分出人口、通道搬出所有的有形财产。规划建设局撤销危房关闭的通知应当一份寄给业主,一份贴在该建筑的明显处。

第六章 建筑物定期检查

第八十六条 规划建设局应当定期对其建筑物进行检查。定期检查通知在下列时间发出:

(一)居住建筑自建设工程使用证发放之日起满10年;

(二)居住建筑自建设工程使用证发放之日起满5年。

第八十七条 业主接到规划建设局的定期检查通知后,必须聘请结构工程师,对该建筑物进行检查;业主不执行上述规定的规划建设局可以代业主检查或聘请结构工程师检查,费用由业主承担。

业主或规划建设局根据上述规定聘请的结构工程师,可以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进入应当检查的建筑物。

第八十八条 结构工程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以规定的方式检查;

(二)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规划建设局报交检查结果报告

(三)与被检查的建筑无任何业务上的联系;

(四)是国家认可并颁发资格证书的结构工程师。

第八十九条 下列建筑不需定期检查:

(一)独立式住宅、半独立式住宅、排屋、简易房屋、棚、亭;

(二)临时建筑。

第九十条 被检查的建筑和与其他建筑相连,但结构体系独立,且能独立使用或只需少量修改即能独立使用的建筑,作为独立的一幢建筑检查;结构体系不独立不作为一幢独立的建筑检查。

第七章 建筑消防设施

第九十一条 建筑在申领建设工程使用证后,必须向消防主管部门申领建筑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下列情况,不需申领建筑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

(一)取得规划建设局颁发的建设工程使用证后1年以内;

(二)建筑使用证(临时)有效期间内。

第九十二条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功可证有效期为1年或者以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许可证上所规定的较短时间为准;持证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证书。

第九十三条 颁发或更换建筑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均由园区消防主管部门负责。申请人必须履行下列手续:

(一)交纳规定的手续费;

(1)提交一套有业主或其代理人签名比例为1:200的各楼层平面图,并且在上面注明下列细节:

(1)各层平面房间用途及消防规定使用人数;

(2)消防主管部门批准的人流疏散方式及疏散通道;

(3)根据消防规范安置的有关灭火设备的种类及其位置;

(4)所有外墙的窗洞及其他照明、空调、通风系统等在外墙上的洞口、尺寸及位置;

(5)电梯、自动扶梯、消防控制中心、消防电梯等其他辅助设施的位置;

(6)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专业工程师关于建筑消防设施完好与有效的证明。

第九十四条 更新建筑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时如果建筑与前一次提交的图纸无任何更动,则不需重新报文规定的图纸。

第九十五条 消防主管部门可以拒绝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或根据实际情况在附有条件的前提下,颁发或更新建设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

第九十六条 消防主管部门在下列情况下可以撤回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许可证:

(-)申请人不遵守建筑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附加条件的;

(二)申请人所报交的资料及证书与事实不符的;

(三)建筑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火患概率较高的;

(四)建筑管理不善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

(五)建筑由于管理、使用不当导致火灾事故的。

第九十七条 颁发新证或更换旧证应当按规定收取手续费;申请被驳回的,已交手续费概不退还。

第八意 广告设施管理

第九十八条 本章所称广告设施,是拍广告牌和标牌。本办法的管理对象是指进行广告宣传的人,或他的雇员或代理人,其中包括土地或建筑物的拥有者,广告中关于物品、商业、贸易及其他所涉及到的人。

第九十九条 设置广告设施必须持有规划建设局颁发的广告执照。申请执照时必须附有所申请广告的简图或照片及悬挂广告的位置图。展示于围篱、框架或建筑物上的广告超过10平方米的,申请执照时需上交详细结构图。

第一百条 广告执照按期限分成两种:执照A与执照B。A类执照期限由规划建设局确定,不超过3年;B类执照期限不超过12个月。取得A类执照、B类执照必须按规定缴纳手续费。A类执照需在失效期前更新。

第一百零一条 若广告的内容、形式、尺寸、位置及其他细节没有改变,A类执照更新时无需重新申请,但B类执照的更新须重新申请。持有A类执照的广告需标明执照号码。

第一百零二条 执照有效期内可申请扩大广告面积,申请需附所持执照,规划建设局盖章,并缴纳扩大面积所增收的费用。

第一百零三条 规划建设局可以批准、驳回上述申请或更新执照,并视情形附加条件。

第一百零四条 设置下列广告设施不需要申请执照:

(-)在出租或售卖的土地与产业上竖立面积不超过2平方米的广告牌和标牌;但只允许有l块;

(二)施工单位可以在所承担的工程范围内或经主管部门同意在工程附近设置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的施工单位标牌,但每个项目只允许有1块;

(三)分包商可设立面积不超过2平方米的标牌,用来表示分包工程项目;

(四)学校标牌;

(五)从建筑物外突不超过15厘米,总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的广告牌;

(六)医院标牌;

(七)读报栏;

(八)方向指示牌、道路交通管理的各种标志牌;

(九)在商店四周建筑线3O厘米以内的商店内的广告。

第一百零五条 高出街面4米的广告外突建筑界限不得超过1.5米并不得超过阳台和雨蓬外边界限。人行走道上的广告牌应当高出地面2.5米以上。街面上低于4米的广告自建筑界限外突不得超过50厘米。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照明广告,必须特别申请。

第一百零六条 广告执照不能转让。未经规划建设局的书面批准不得任意更动广告。

第一百零七条 规划建设局可以按本规定书面通知修改、暂时吊销和废除有关执照,已收执照费概不退还。

第一百零八条 规划建设局可以书面通知要求拆除、变更和维修广告设施,持照人或业主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拒不执行的,规划建设局可以拆除或采取其他类似措施取消广告设施。上述措施所耗费用由书面通知的被发给对象承担。

第一百零九条 经园区管委会主任同意,规划建设局可以对某些特殊用途的标牌作出免予办理执照,或者取消执照的决定。

第九章 建筑与共有产业的维修与营理

第一百一十条 所有建筑与共有产业必须进行维修与管理。园区负责建筑维修管理的有关单位(以下简称负责单位),按本办法实施管理。

第一百十一条 当某建筑与共有产业维护不当负责单位可以发出书面通知要求业主在规定的限期内进行维修;若拒绝维修或者维修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负责单位可以代替业主实施,所需费用,由业主承担,当有多个业主时,由负责单位确定维修费的分担方案。上达维修费用业主必须在负责单位发出的维修付费通知之后1个月内偿付。

第一百十二条 购房者应当按房屋买卖合同向建设单位支付建筑与产业维修与管理费。

第一百十三条 建设单位收取维修管理费的方案,必须由负责单位批准。

第一百十四条 建设单位满足下列条件应当设立建筑与共有产业维修基金:

(一)建筑完工或部分完工,领取建筑使用证(临时);

(二)准备分层分割的建筑图已获规划批准;

(三)分割单位超过4个,且已售出2个以上的。

第一百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所收到的建筑与共有产业维修费及因建筑与共有产业引发的其他收入纳入维修基金。维修基金总额为该建筑与共有产业的维修和管理所需费用的总和。

第一百十六条 设立的维修基金,用于下列用途;

(一)共有产业的清洁服务与安全保卫费;

(二)共有产业的维护、修理和更新费;

(三)风灾和其他灾害的保险费;

(四)租金和利息;

(五)维修基金审计费;

(六)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一百十七条 建设单位向房屋所有者负责保存维修基金。

第一百十八条 维修基金应当存入国家指定银行,并可按规定进行投资与保险。

第一百十九条 成立合法的共管委员会之后,建设单位应当将剩余的维修费转交给该共管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设立维修基金帐目。记录维修基金的收支情况并委托审计师,每年进行维修基金的审计;在负责单位规定期限内提供有审计师证明的帐目副本。

第一百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负责单位规定的方式,保存含有下列内容的记录:

(一)每套房屋应当负担的维修费;

(二)每套房屋的面积;

(三)每套房屋购房者的姓名、通讯地址;

(四)购房者或律师的姓名、通讯地址。负责单位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报供上述记录的副本。建设单位应当在负责单位提出上述要求之后的14天内上交上述记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负责单位通过调查确认建筑和共有产业的维修管理不当时,可以任命物业管理代理人;同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在通知发出后的14天之内;决定是否任命管理代理人。对上述决定不服的,可在决定作出后14天内向园区管委会申请复议。上述物业管理代理人应当负责收取建筑和共有产业的维修管理费。负责单位可以撤回上述任命而任命新的管理代理。

第一百二十三条 物业管理代理人应当在2个月内向负责单位提交接受之日建筑和共有产业管网与维修情况报告的下列资料:

(一)维修基金的债务额;

(二)用维修基金进行的投资和保险的凭证;

(三)购买者所欠的维修费;

(四)与维修基金有关的收入。

第一百二十四条 经指定的物业管理代理人。负责对建筑与共有产业维修基金及用维修基金进行的投资和购买的保险进行管理,并可以建设单位的名义向购房者征收维修费并出具收据,收取建设单位应当缴付的维修费。物业管理代理人必须将所收取的上述费用纳入维修基金。无物业管理代理人的同意,不得动用维修基金。

第一百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指定物业管理代理人,不免除建设单位的下列责任;

(一)在建筑使用证发出之前.接负责单位的要求实施维修、变更和扩建;

(二)负责实施共有产业的维修和各种缺陷的修复。

第一百二十六条 物业管理代理人在按规定向负责单位上交银行或保险公司的担保书之后,方可行使管理代理职权。

第一百二十七条 对于完工之后需进行分层分割并超过4个单元的建筑,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单位缴纳储备金。

上述储备金必须在建筑使用证(临时)发出之前上交。负责单位可以动用上述储备金,进行建筑与共有产业的缺陷修复并要求建设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补足上述储备金。上述储备金或剩余储备金。应当在建筑使用证发放后第4年退还给建设单位。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八条 在园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利用失效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且不符合规划或其他专业技术规定要求的,或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但未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内容进行土地分割或建筑分层分割的,园区规划建设局责令土地拥有者改正,并按每平方米土地10元至100元处以罚款;符合城市规划和其他专业技术要求的园区规划主管部门按每平方米土地10元以下对土地拥有者处以罚款,并责令其按时补办规划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下列违法建设,由园区规划建设局责令违法建设单位拆除违法建设,并按违法建设工程造价15%处以罚款:

(-)占用道路、广场、消防通道、公共绿地、占用高压供电走廊、压占地下管线未作技术处理的建设;

(二)占用建筑缓冲带和建筑退后线的建设;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应拆除而逾期未拆除的建筑;

(四)超过批准使用期限,逾期不拆除的临时建筑;

(五)其他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或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的建设。

第一百三十条 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园区城市规划造成一定影响,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由园区规划建设局责令建设单位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10%至15%的罚款,并责令补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征。

第一百三十一条 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园区规划没有造成影响的,由园区规划建设局对建设单位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5%至10%的罚款,并责令补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一百三十二条 已领取建设用地规划仍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核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的,园区规划建设局按下列规定处理,并对建设单位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3%至5%的罚款:

(一)擅自改变平面位置、建筑高度、扩大面积影响城市规划和影响周围环境的,拆除其影响部分或全部,对保留部分重新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擅自改变建筑立面(包括外墙装饰和色彩的)影响城市景观的,限期按原来批准的内容重新施工;

(三)擅自改变土地和建筑使用性质的;责令其纠正;

(四)擅自改变建筑平面分隔影响消防等要求的责令其改正;

(五)擅自改变建设工程承重结构的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

第一百三十三条 未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规定期限完工,也未向园区规划建设局申播延期的园区规划建设局按工程总造价的3%至5%处以罚款,期满3个月的,每延长1天加处50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未经测绘部门按规定放线验线进行建设的,由园区规划建设局对其处以10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三十五条 违法建设活动未经处理前,园区规划建设局可以停止审批违法建设单位的建议申请。

第一百三十六条 设计单位不按照园区规划建设局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或建筑设计要求编制设计,或提交的资料、文件等与事实不符的,园区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按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1%至3%处以罚款并可以取消其在园区的设计资格。

第一百三十七条 施工单位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工程进行施工或不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施工。或不按规定履行其职责的,园区规划建设局可对其按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的5%至10%处以罚款,并可以取消其在园区的施工资格。

第一百三十八条 测绘部门未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要求放线验线的园区规划建设局可对测绘部门处以10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三十九条 取得建设工程使用证而擅自使用建筑的,园区规划建设局可责令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对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10以罚款,并责令限期补办建设工程使用证。

第一百四十条 园区内未经园区规划建设局同意,进行取土弃土、填挖水面等活动,由园区规划建设局和有关部门责令当事人停止上述活动,限期整理或恢复原有地形地貌,并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一条 建筑完工但不符合建筑疏散通道要求且不遵守规划建设局的通知改正或停用者,规划建设部门可以对业主或使用者处以不超过10000元的罚款并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从发出通知之日起每天加处不超过50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二条 建筑业主对危房不按照规划建设局的要求进行检查、加固、拆除或停止使用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对业主处以不超过50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者,每天加处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三条 在规划建设局发出的危房关闭通知书有效期间内,擅自停留或进入该建筑者,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10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者,每天加处不超过20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四条 业主不遵守规划建设局发出的定期检查通知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对业主处以不超过10000元罚款。

第一百四十五条 进行定期检查的结构工程师不按规定要求检查并得交检查结果报告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10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六条 阻碍结构工程师进行定期检查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处以不超过2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者每天加处不超过20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七条 建筑需申领建筑工程消防安全使用许可证而业主不申领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造成公众财产及人身安全损害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一百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对广告管现的规定进行广告者,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者,每天加处不超过50元的罚款。

第一百四十九条 建筑建成初期,建设单位不按本办法的要求设立维修基金帐目或建设单位不按本办法补足主管部门已动用的储备金,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10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着,每天加处不超过1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五十条 建设单位不经维修管理单位批准,擅自收取维修费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处以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不按本办法的规定保存、提供和上交购房者的记录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l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五十二条 当维修管理单位按照本办法聘请的物业管理代理人不按本办法履行其责任并定期汇报工作的,规划建设局可以对其处以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五十三条 建筑物的业主,不按本办法对建筑物进行维修的,规划建设局有权对其处以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园区规划建设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天内,向园区管委会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天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园区规划建设局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百五十五条 阻碍园区规划建设局规划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老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取贿赂的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百五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建设是指在土地上、下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修建建设工程,土地分割或建筑分层分割或其他对土地和建筑的使用进行改变的活动。土地是指位于园区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包括土地所附属的建筑、产业、利益和权利。建设工程范围是指:

(一)建筑物:各类房屋(舍地下室等附建设施)、简易棚、屋、亭;

(二)构筑物:围墙、护栏、码头、驳岸、港埠、水闸、栈桥、烟囱、深井、各类天线塔、微波塔、水塔、储存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塔、池、罐、固定露天的构架装置;

(三)修理装饰工程:改变建筑外型(包括材料和色彩)、建筑主体承重结构、建筑内部平面布置、建筑高度的维修工程、沿街建筑的门面开设与装修工程;

(四)园林绿化:公共绿地(含公园);

(五)城市小品:各种橱窗、画廊、宣传栏、广鞋牌、灯箱、建筑小品、雕塑、霓红灯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对外公路、城市道路、桥梁、涵洞,各类工程管线。使用者是指根据合约直接使用土地、建筑的人。

临时建设是指园区规划建设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限期拆除或取消使用制限一般不超过2年的建设。土地分割是指拥有者对已取得土地仅属证件的土地进行划分,划分后的各部分土地可以单独登记注册。

选址是指为各类建设项目选择建设地点。拥有者是指拥有法律规定的由园区管委会核发的土地、建设工程权属证件的人。

建设单位是指投资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拥有者和使用者。施工单位是指承担建设工程施工的单位。公共道路是指公众可以通行的。通常由某一部分负责统一维修管理的道路。公共设施是指为公众服务的。通常由某一部门统一负责维修管理的设施,包括雨水管道、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绿地、供电管线、通讯管线、供热管线、煤气管线等及其附属设施。独立式住宅是指单幢单户使用的不超过3层住宅。半独立式住宅是指单幢2户使用的不超过3层住宅。排屋式住宅是指两户以上不超过10户相连的单幢不超过3层住宅。分管式公寓是指产业由居民共同拥有并负责管理及维修的住宅。违法建设是指违反本办法的建设。广告牌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上,竖立在地面上,可以从街道或建筑物上看到的进行广告宣传的设施。标牌指可从街道或建筑物上着到的任何位置上,用打印、油漆、雕刻或以其他方法表明单位名称、注册商标、商业或贸易范围,面积超过0.5平方米的招牌。

第一百五十八条 中新合作开发建设70平方公里以外划归园区管理的其他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一百五十九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行政和技术管理规定,报园区管委会批准后施行。

第一百六十条 本办法由园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集成创新

1. 世界生态工业园区的崛起

20世纪70年代,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 并已成为世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一个范例。1994年, 美国环境保护局和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指定了4个社区作为工业生态园区的示范点。此后, 在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丹麦、奥地利等国, 各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迅速, 不断取得成功。印度、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由于工业发展滞后、污染严重, 纷纷仿效发达国家, 对老工业集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与建设。

在中国, 工业园区经历了第一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第三代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前两代工业园区在资金的原始积累后, 特别是在其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制约的情况下, 生态工业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所接受, 并通过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开始二次创业。2007年5月, 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一般认为, 生态工业园区 (Eco-industrial park, EIP) 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 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 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实践表明, 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已成为解决中国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于提高中国工业园区经济增长质量, 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和集成创新理论等研究领域, 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从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看, 主要包括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等理论研究。循环经济理念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工业生态学概念最早于1989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Frosch和Nicolas Gapllopoulos在《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正式提出, 认为可以建立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 运用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简单化生产方式, 减少或消除工业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发展可持续的工业和经济[1]。工业生态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 目前已提出的主要理论有:工业生态系统三级进化理论、工业代谢理论、生态结构重组理论、生态产业链设计理论、关键种理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理论、生态位理论等[2,3,4]。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是由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Ernest Lowe教授于1992年首先提出, 并持续进行了深入研究[5]。国外学者主要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定义、园区内企业的组织和环境优势以及实践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6]。中国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和经验的探讨、园区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工业生态共生网络、园区的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等方面[7,8,9,10,11,12,13,14,15]。清洁生产概念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 (UNEP) 在1989年首先提出, 认为它是将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以提高效率、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16]。在中国, 国家环保总局在有关文件 (2003) 中认为,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以及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等要求。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 奠定了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

从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理论研究看, 主要集中于创新集成、创新管理、技术集成、管理集成等研究领域。创新集成思想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经典管理思想中系统原理的结合, 将创新归结为一个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各方面内容的一个系统总体, 是对企业各种要素如技术、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等进行整合与集成的过程。迪隆 (Dillon) 、多西 (Dosi) 、厄特贝克 (Utterback) 等人探讨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各种要素的匹配关系, 使技术创新管理的内部要素集成思想已经逐渐明朗。在美国, 1973年Joseph Harrington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 1998年Marclolansiti提出技术集成的概念。此后, 许多学者在更广范围的综合性研究, 促使创新管理的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中国, 傅家骥、许庆瑞等人对影响创新结果的诸多因素、机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 提出了蕴含集成思想的研究成果;李宝山等人对集成、集成度进行了全面阐述;孙林岩、赵志等对产品创新过程的管理集成进行了深入研究;海峰、李必强对企业管理集成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探索等。但是, 自1992年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产生以来, 学术界针对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理论研究, 目前刚刚开始, 只有极为少见的学术论文进行专门探讨, 且局限于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水资源集成方面的管理研究[17]。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深入探讨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过程中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系集成、技术集成、过程集成、结构集成、空间集成、信息共享和设施共享等集成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变化规律奠定了重要基础, 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体系开拓了道路。

3. 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体系研究

笔者认为, 目前对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体系研究, 主要包括以集成创新为先导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1) 集成创新基础研究。

根据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的发展需求, 一是探讨和阐明循环经济理论, 注重阐明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原则, 循环经济的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的层次性等;二是深入探讨工业生态学理论, 注重阐明工业生态学原理、工业体系生态系统三级进化理论、工业代谢理论、生态结构重组理论等;三是研究生态产业链的设计理论, 注重探讨关键种理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理论、生态位理论、生态系统多样性理论、产业链的设计模式等;四是探讨清洁生产要求, 包括清洁生产在原料、能源、加工、产品、全过程控制等各种要求。五是探讨和总结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为构建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理论奠定重要基础。

(2) 集成创新理论研究。

反映中国特点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研究重点:

(1) 集成分析和基本原则探讨。

以推进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的管理创新为前提, 深入分析工业园区的内涵、特征和类型, 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阐明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特征、对象和任务;深入探讨园区改造与建设应遵循的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生态效率原则、生命周期原则、区域发展原则、高科技高效益原则、软硬件并重原则等。

(2) 集成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集成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行为结果, 应深入分析园区集成创新的内涵以及主体行为性、整体优化性、功效非线性、内容相容性、功能互补性等影响因素。同时, 由于集成管理是管理单元有机的、有效的集成, 管理单元是指某种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 因而应注重深入研究管理功能的集成、管理思想的集成、管理制度的集成、管理组织的集成、管理人员的集成、管理方法的集成和管理工具的集成等管理集成的内在机制。同时, 探讨和总结以创新主体为依据的管理创新模式、以创新客体为依据的创新模式, 以及管理集成创新的特征、类型和技术路线等。

(3) 集成要素及其规律性研究。

根据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的发展需求, 注重研究物质集成管理、水系集成管理、能源集成管理、技术集成管理、过程集成管理、结构集成管理、空间集成管理、信息共享管理和设施共享管理等集成要素的实质性内容, 并努力创建反映这些基本要素及其规律性的集成理论。

(4)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国家有关文件规定, 注重从园区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 (综合类、行业类园区) 、资源循环与利用 (静脉产业类园区) 、污染控制、园区管理等层面设置评价指标及要求。通过评价研究, 揭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的进展、效果、程度以及宏观变化趋势, 为园区管理理论研究提供新的事实根据, 为宏观管理实践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支持。

(5) 方法论研究。

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应建立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园区规划和环境规划方法的基础上, 并要密切结合中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的实践, 注重研究系统规划法、数学规划法、空间规划技术等实际应用。同时, 阐明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的规划程序、主要规划方法和规划文本编制, 以及清洁生产、生态效率、工业代谢、副产品交换、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等理论及方法。

4. 国家级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集成创新实证研究

构建国家级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数据库及实证研究, 是目前在实践层面上推进集成创新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该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功能, 能够实现对国家级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宏观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客观判断, 包括对有关各年度各园区的综合评价、单项指标或多指标评价, 以及不同年度、不同园区之间的各种比较与评价等。同时, 该数据库还应具有兼容一些案例分析功能。

采集数据的根据应基于现行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各类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标准, 即从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中分别选择其定量指标, 采集有关各年度国家级各类工业园区———现有的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33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统计数据和原始数据。这些定量指标及其指标值, 是测度各类工业园区生态化程度的“硬标准”;对于已经达到某类全部定量指标值的园区, 也就符合了该类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要求的“硬条件”。

选择上述各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中的定量指标作为技术标准, 为国家环保部等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测、评价和决策, 在科技创新管理、规范评审程序和步骤等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构建研究, 其配套软件可采用通用的C++编程或PHP语言、B/S的实现模式, 以及业内成熟的apache+php+mysql架构等;由用户输入有关原始数据, 服务器端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算, 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通过网络软件在计算机对数据库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操作与管理。

如何有效管理文化产业园区 篇8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把握禀赋资源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牢牢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文化长远保存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地走访、考察,高宏存发现,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只是“圈地为园”,仅仅认为空间的集合就构成了文化园区。高宏存指出,正是因为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我们依旧沿袭传统的制造业经济、高新技术等模式,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文化产业园区应由空间的聚集转换为产业的聚集,它不仅是一个生产的空间,更是一个集文化消费、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活空间。人们沿袭过去的发展制造业的传统思路,导致“挂羊头卖狗肉”,以发展文化产业之名,行圈地之实。

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把握禀赋资源更是当务之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文化产业园既传承了文明,又节约了资源。遥想当年,我国山东济南可谓“海内皆名士”,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城。1992年,世界仅有的哥特式火车站“远东第一站”被夷为平地。无独有偶,始建于1906年的英国驻济南总领事馆也于前不久被强行拆除。原有资源正在被破坏,逐渐消失。可是比照国外,作为英国著名港口城市的利物浦,就充分传承了既有文脉——破旧的轮船改造为咖啡厅、废弃的工厂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都很好地诠释了“变废为宝”的理念。

文化产业园区种类繁多,在把握禀赋资源的时候,也应掌握因“园区”而异的原则。高宏存介绍,不同的产业园区基本有以下类型:一,资源依托型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生态型文化产业园区,比如:张家界、丽江、曲阜、平遥等。高宏存曾实地走访的贵州雷山千户苗寨就是典型的生态型文化产业园区。千户苗寨本是以村落为主、中国苗族最集中居住的地方。现经开发,千户苗寨已成为集文化旅游、生态保护、度假休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生态博物馆,对资源的依托不言而喻,因为这是“活态”的文化展示。2006年,国家民族博物馆也在此成立分馆。在中国,类似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数不胜数。二,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园区。此类文化产业园区虽涉及文脉的传承,但已通过功能的转换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这类资源经过独特的创意催化后,重塑新生,却还存在对既有文化内容的继承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死海”——四川遂宁,过去本来是以工业为目的的盐池,现经创意之笔将其打造为中国的“死海”。三,非继承文脉型。高宏存介绍,中国横店影视集团就是在荒芜之地上,建立起的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条,不仅向人们提供电影拍摄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并且本身也已经参与到电影内容的生产中。

促进主导产业与多业融合

主导产业,即文化产业园区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指那些产值占比居多,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园区发展都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来说,主导产业如同“名片”。在园区成立之初,主导产业的明确更是对吸引相关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多业融合,更是形成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必不可少的条件。

文化产业园区有企业主导、政府主导之分,主导产业的形成也因“政、企”主导而异。以企业为主导,即嵌入式文化产业园区,是企业自发形成后由政府介入提供服务与帮助,这类文化产业园区对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较高,即在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园区之前,主导产业已经形成,随之相关企业逐渐融入其中,形成文化产业园区,比如北京的小吃名街——簋街,即自发形成餐饮集聚。

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园区是由政府主导、规划并搭建平台,即在政府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后,确定主导产业,随之吸引相关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园区。高宏存指出,只有明确主导产业才能凸显竞争优势,并吸引更大、更多的产业集聚。

同时,主导产业与其相关配套设施也应确定适当比例。高宏存介绍,北京曾存在一些园区,命名之后就消失了,比如:北京市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文化产业经济区之一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制造基地,该园区自命名以来,由于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而且园区中各个企业之间毫无关联,没有形成整合效应,不久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在北京,主题明确、空间功能有效转换的园区不胜枚举。北京的后海,过去是一个居民生活的封闭空间。后因文化主题的注入,后海已变成一个休闲、娱乐、商业的空间,完成由封闭变开放、由个人居住变商业场所的空间。高宏存指出,后海同时也改造了当地的整体文化氛围,最终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旅游景点,甚至“城市名片”。“任何一个地区,哪怕只是一个村落,都是一个生活单元,不能将文化产业园区仅仅看做生产制造基地”,高宏存说,“我们老批评珠三角,尤其是富士康,把人当成零件,把整个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的流水线,这不符合人文、资本管理的趋势。”

多业融合、经济功能的辐射与带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园区内,而是要突破园区,在它所属的城市发挥经济、产业转型的作用。这一方面,高宏存认为广州市的TIT创意园表现突出:“该园区不仅完成了自身的产业升级,而且对整个城市经济布局的开发、变化都有带动作用。”为实现这一点,TIT将骨干企业与相关中小企业的协同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实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密切合作。高宏存告诉《经济》记者:“集中于产业链的不同层面、不同阶段,都要明确、专业化分工,并在产业链的统领下将统一服务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集聚、形成具有竞争性的产业集群。”今年,一部红及全球的《泰坦尼克号》,由福克斯、派拉蒙两家影视公司斥资2.5亿美元共同出品。同时,为两家影视集团服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也高达2600多家,这种分工协作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

多种产业相配合,主导产业发挥溢出效应、带动效应,随后形成创意城市,这才能使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政府适度管理

加强引导作用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严格控制在10家左右,同时,文化部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设立了退出机制。这可视为我国为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机制迈出的一大步。高宏存认为,这一举措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对既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一种规范与激励。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也是对其他园区的警示,即有了名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要不断完善、加强管理”。

近十年来,虽然我国文化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但是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规范还未出台一个统一的规定,只有文化部针对本部所属文化产业类型所设定的管理办法。此外,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命名混乱,命名单位众多,比如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文化产业的村镇、中国民俗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等都在命名。“政府主管部门应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形成合力,创建更好的机制。”高宏存建议。

上一篇: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下一篇:企业工商登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