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工业园区简介
余干工业园区下辖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城西工业基地和马背嘴工业基地,重点建设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已构建成“一园三基地”新格局。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余干工业园区于2006年3月16日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2010年又批准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江西省台商创业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余干工业园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挥了平台优势,凸显了聚集效应,初步形成了服装鞋帽、能源建材、有色金属和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是依托黄金埠电厂电力能源优势、黄金埠镇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而建设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台商创业园、园区物流园,建成面积达7.5平方公里。
2011年,园区落户企业79个,其中今年新增企业11个,同比增长78 %;主营业务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36.4 %;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37.1%;上缴税金
学院毗邻著名的南京钟山风景区, 占地面积1360余亩, 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全院教职员工800余人, 其中专任教师635人、教授34人、副教授178人。学院现有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 (特色) 专业1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 江苏省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智能传感器网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各1个。
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长期自觉传承和弘扬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著名职业教育理念, 秉承其确立的“敬业乐群”的校训,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主动适应江苏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大力推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通合一、实训教学与工学结合对接合一、实习教学与顶岗工作全面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2004年, 学院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建设28家学校之一, 2009年11月圆满通过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
学院坚持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 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建立了按人才需求调整专业的机制, 每个专业 (和专业方向) 对应不同的技术岗位要求,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基本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专项能力。由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与企业岗位要求高度吻合, 毕业生深受欢迎。学院机电类主干专业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 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出口畅”带来了“进口旺”的喜人形势, 学校2011年招生理科录取分数线302分, 文科298分, 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
学院积极引进施耐德、南大富士通、南京熊猫、南京徐工汽车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进校, 采用多种模式建立了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这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 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综合实训项目, 开展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实训, 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院还依托省轻工协会、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 与省内外轻工行业、机电制造行业内的高淳陶瓷、苏果、苏宁、卫岗牛奶、南汽、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 合作建立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直接让学生走上企业的生产工作岗位, 体验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这些都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养成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项目竞赛中, 我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2011年“康尼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中, 我院学生再次勇夺一等奖。此外, 我院学生还在最近几年以来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综合应用大赛、实用英语口语比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中, 屡获优异佳绩, 连年摘金夺银, 获得全国性大赛一、二等奖总数高达30多项, 平均每年达10项。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始建于1993年,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级开发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CSIP甘肃武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坚持以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全力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2 km2,现已建成7 km2,入驻企业10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户,就业人数达8700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2.5亿元,上缴税金4.7亿元,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建成道路交通网络70.1公里,核心区具备“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额敏工业园区简介
为加快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塔城盆地经济中心,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额敏县以辽阳市对口援建为契机,在全面分析资源和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成立了额敏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开发、管理,同时根据我县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城西工业园总规进行了修编,将园区从3.2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对园区实行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目前,已有春蕾麦芽、塔原红花、绿乡玉米、恒丰塑业和金驼乳业4家企业入驻。为切实解决园区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打造园区精品工程,额敏县计划2011年投资1亿元对城西工业园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目前,已完成园区总规、道路红线定位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开工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和入驻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企业引的来、留得住、发展好,使之成为额敏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支撑点、城市建设中的亮点。2011年计划入驻企业达到10家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拉动我县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为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5年,全面完成园区10平方公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企业50家,实现产值50亿元的宏伟战略目标。
绥化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区是2004年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当时叫东富工业项目集中区。2008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绥化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产业园区——绥化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园区位于绥化市城区东部,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
几年来,园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3年10月,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95亿元,进行了电力、通讯、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园区已入驻企业151家,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商贸物流、粮食食品、化工建材、服装纺织、光电、农业生产资料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框架,培育了北方水泥、金龙生物、龙王食品、段氏面业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引进了杰隆生物、晨环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申禄达、营口港绥化陆港、泰华物流配送中心等商贸物流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群体的日益壮大,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1.65亿元,同比增长25%。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对扩大我区经济总量规模,调整我区经济结构质量,拉动就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阶段。是指从2004年批准设立东富工业项目集中区到2008年3月批准成立绥化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区。这一阶段园区隶属于东富乡政府,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是学习外地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对2平方公里项目集中区进行规划设计和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引进企业10余家,但企业规模都很小。第二阶段是成型阶段。是指从2008年3月到2011年末。这一阶段园区被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东富工业园区,园区隶属于北林区政府,规划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园区企业达到40户,企业完成投资23.0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粮食食品、化工建材、农业生产资料为主导的发展框架。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是指进入2012年以后,园区各项工作都实现了大跨越,园区规划面积达到了20平方公里。其主要标志:一是园区实现了提档升级。2012年,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产业园区——绥化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园区的定位、发展方向、主攻重点更加突出和明确,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为园区快发展、大发展增添了原动力。二是园区实现了高标
准规划。针对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和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产业园区——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的定位,我们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北京泛华集团为园区编制了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20平方公里空间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省重点产业园区——绥化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商贸物流产业为牵动,以粮食加工、服装和光电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信息服务为助推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园区建设和快发展、大发展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三是园区实现了引资上项质效大提升。2012年,园区新开工建设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203.6亿元,到年底完成投资42.9万元。2013年,东富工业园区四批集中开工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188.6亿元。近两年,不论是引进项目的数量还是企业完成投资额,都超过了历年的总和。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园区快发展、大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积攒了后劲。四是园区实现了发展环境大改善。换届以来,新领导班子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园区的领导,加大了引资上项工作力度,增加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了对园区的推介和宣传,形成了加快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我们正在实施的产城一体,同城、同体、同业发展,与党的十八大后加快城镇化建设相吻合,为园区快发展、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余干臣(约1850~1920)名昌恺,安徽黟县人。从小读书,后为官吏。赴闽任职,是福州府的一个小官——九品的府税课司大使,官虽小但他懂得为民办事。1874年的时候他已经在任上干了7年。但在五口通商后的福州,这府税课司大使却是个重要的岗位。彼时福州堪称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口岸,余干臣至少做了两件与茶有关的好事大事。
1869年,福州茶帮集体抗议洋商压价采购,同时请求政府允许缓缴茶叶税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作为税务官员,余干臣积极支持了这一行为。而当时的福州船政局,由于缺少资金,确定闽省每月征收茶税2万两专补。余干臣知道船政局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由此余干臣和在福州的茶帮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当时唯有红茶畅销利厚,余干臣不仅深知此道,而且和以红茶经营为主的“公义堂”等行帮会首结为朋友,并且因此经常前往福建红茶产地,对红茶生产有了较多的了解。
2 没回守孝随沈进台
1874年5月,日本侵略台湾,清廷派沈葆桢前往驱逐谈判,余干臣被安排一起前往。但恰在此时,余干臣收到安徽老家来信说母亲去世。余干臣是个对母亲极孝顺的人,而且按清廷规定余干臣必须回乡守孝三年。但爱国的余干臣认为,当此之际,忠孝不能两全,当为国运昌盛而尽责。遂隐忍悲痛、义不容辞地随军去了台湾。至这年底日本退出台湾,余干臣才返回福建,却不料遭遇了同仁间嫉妒者的举报陷害。因为按清朝规定,父母亡必须返乡守孝3年。而隐瞒不报的官员,必革职。就这样,这个有着正义感的小官员,由此黯然踏上了被革职返乡之路。
3 革职返乡重视闽红
归乡的道路是漫长的。1875年早春,余干臣一行走到了至德县(今东至县)的尧渡街,这是进入故乡安徽皖南的第一个县城。尧渡街,相传是尧帝南渡之处,不远处还有相传是舜帝躬耕的历山。尧渡河两岸,奇峰叠嶂,古树竹海,茶园清幽。幼读诗书的余干臣到此看到如此优美的环境,兀然想起了北宋梅尧臣在此任县令时写作的《南有嘉茗赋》,激起了他钩沉已久的茶叶情怀。他当即在商贾熙攘的尧渡街上置下门面,收徒设店,收购鲜叶,开创性地做起了他所知晓的红茶。仿福安坦洋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试制红茶。
余干臣采鲜嫩茶叶的一芽二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然后用文火烘焙至干,再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等几十道工序。所制茶叶外形紧细匀整,色泽乌润,当第一批红茶入杯冲泡时,余干臣被那一股从未有过的奇异醇香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似花似果似蜜的香气,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当第一批红茶制出时,那股从未品尝过的奇异的甘醇和甜香,从内心震撼了这个见多识广的税官。不久,他悄悄派得力的学徒送了一批红茶到福州熟悉的茶行买办处。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茶叶同样震撼了那些行家,他得到了高出许多的回报。
然而他没有忘记他是一个因丁忧之过回乡的游子,家中的老父也还在期盼着儿子。梅尧臣“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的诗句正是余的心境写照。1876年,对尧渡街茶庄稍做安顿之后他又出发了,从尧渡街经葛公、洪方沿着古徽道往回走。陪同他回乡并兼任向导的还有尧渡街茶庄的学徒洪方仁和刘春。此时的余干臣记起了福建茶商用赚取的利润不断再投入发展茶叶生产的做法,他不再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徽商,他也希望他所掌握的红茶技艺也能造福于更多的桑梓故里。当他走到毗邻的祁门县闪里之时,看到当地优越的生产条件和众多的农人在忙于茶事之时,他又禁不住停下了脚步。按照在至德尧渡街的经验,他同样做出了香高味醇、乌润紧秀的红茶,这让他倍感振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离闪里不远的历口镇又设了一个分茶庄,迅速加大了产量和红茶的推广。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原来在福州茶行买办的朋友,为了抢先独占这个新颖的红茶品种,悄然把出口口岸从福州北移到了上海,这样不仅短期内可以避免同行的抢购竞争,而且比起福州来,使得从祁门的出口运输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来得更加便捷。
4 创制祁红首屈一指
如同一个播火者,余干臣让这美好的祁红新茶品在这一带星火燎然,成为“群芳最”。他的回乡之路成为一条探索发现之路,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幽香甜醇、绝世无双的红丝带。
光绪元年(1875年)余干臣被罢官,从福建回乡经商,目睹红茶畅销多利,遂到产茶区建德县(今东至)尧渡街设红茶庄,仿闽红试制工夫红茶成功。他仿制的工夫红茶质优味醇,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杪秀丽,汤色叶底红亮,香气清鲜持久。光绪二年(1876年)为扩大生产,余干臣又在祁门县历口、闪里开办红茶分庄,扩大生产收购。因之,所制红茶(含尧渡街红茶庄)统称“祁红”。余干臣是清朝徽州名茶“祁红”的创始人。祁红是有名的红茶,它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山红茶,祁红赢得“茶中英豪”美称。民国四年(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
余干臣创制祁门红茶可说是首屈一指,由于余干臣创制祁门红茶成功,适逢当时绿茶销路不畅。稍后,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日顺茶厂”批量生产红茶获成功。加上上海“同合荣”茶栈也在祁门贷出资金收购红茶。由于红茶价高,销路良好,人们相继改制红茶,逐渐形成了著名的祁门红茶。
杭锦旗泰达肉羊养殖园区位于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阿旺社。公司本着“通过园区建设,扩大肉羊养殖规模,形成产业发展”的建设宗旨,实现畜牧业的提质、提效、农牧民的增收。
园区规划面积756亩。计划新建砖混彩钢结构标准化圈舍12.8万平方米,其中硬棚6.3万平方米,运动场6.5万平方米;青贮窖1.8万立方米;饲草料加工调制室600平方米;钢架彩钢结构储草棚2000平方米,晒草台400平方米;办公室450平方米。
园区采取统一建设,分户饲养、统一销售的运行模式,计划吸纳入园养殖户40户,由企业购进繁殖基础母羊8000只,种公羊200只,有偿投放给养殖户饲养,使养殖户每户饲养的基础母畜达到500只,园区肉羊存栏量达到2万只左右。养殖户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饲养,从而达到提高羊肉品质,保障企业效益,降低养殖户养殖风险,实现农企双赢。养殖园区建成后,通过园区养殖业发展壮大,带动零散养殖户向集中化养殖发展,集中化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发展,实现农牧业生产方式、农牧业经营方式、农牧民思维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方式的“四大转变”。
鄂尔多斯市瑞基现代农牧业
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园区简介
鄂尔多斯市瑞基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属鄂尔多斯市瑞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公司本着“建一处基地、育一批良种、富一方百姓”的原则,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为支持杭锦旗农牧业建设,投资8308万元在吉日嘎朗图镇建设一处以肉羊为主,肉杂羔羊为辅的综合性现代农牧业肉羊养殖园区。
园区总规划面积732亩。计划新建砖混彩钢结构标准化棚圈26栋43680平方米,活动场109200平方米,青贮窖13950 立方米,饲草料加工调制室1360平方米,畜种繁育、办公、生活等附属设施建设22836平方米;建设3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座;购置改良仪器设备16台(套);道路、硬化及绿化17830平方米;购繁殖母羊3000只、种公羊30只、种母羊200只。
养殖园区建成后,通过良繁年出栏5月龄以上羔羊5000只,育肥出栏肉羊55000只。为加快全镇畜牧业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工业区是经市政府批准的县级工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工业区占地6.8平方公里,计划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工业区是***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核心区。今后几年,工业园区将发展成为特色经济发展的平台、民营经济的创业创新基地、开放经济的发展支撑。
园区交通运输极为便利,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距天津市21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35公里,东临秦、唐、沧经济开发区,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承接周边城市的产业转移。园区内建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发展定位为***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县现代化工业产业基地。工业区规划为“一心、两带、三组团”的布局结构。“一心”指工业区西部规划行政办公,管理服务中心;“两带”指沿307国道和府南街交叉形成两条绿化带;“三组团”指在工业区分区规划乐器制造、食品加工产业组团,电工电器、玻璃纤维、橡胶制品产业组团,精细化工产业组团。整个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2平方公里,为园区起步区,建设期限从2009年初到2012年,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三横三纵道路主框架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7月底实现七通一平,年内入驻项目达到15个以上;二期占地2平方公里,主要启动工业项目扩展和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1
计划2016年完成建设;三期占地2.8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工业区整合完善、整体配套与管理完善,各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设施配套建设完善,计划2020年完成建设。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重点与以下几个项目进行了接洽协商:上海申贝长风碳棒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新建项目、任丘市华北石油永成线缆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Ezsunrise钛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碳棒系列产品新建项目、河北科佳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扩产项目,项目将于近期入驻。
1.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坚持把贫困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以村级规划为引领,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整合资源, 整体推进, 集中力量解决了贫困村交通、村庄环境、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五年来, 共硬化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514 条, 565.9 公里, 解决了近36 万人的道路交通难;修建排灌站30 个, 渠道21 个, 堤坝12 处, 农用生产桥16 座, 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排灌难;修建村级活动中心36 座, 村庄整治182 个, 建文体休闲广场20 个等, 解决了贫困农户休闲娱乐难等问题, 有效提升了贫困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2.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以及“整村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原则, 稳步推进了691 户、3964 人实现扶贫移民搬迁, 改造农村危旧房90 户, 将他们搬迁到了集镇、中心村等交通、教育和医疗便利的地方安置落户, 切实改变了两个村“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状况。
3.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不断拓展。出台了余干县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余干“三山四水两分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特点, 立足现有特色产业基础, 规划创建了上余干山上高产油茶、中余干水中优质芡实、下余干田里智慧农业及鄱湖生态种养三大扶贫产业片区。按照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协调推进, 帮助贫困村制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 安排5000 余万元, 共实施特色扶贫产业项目162 个, 重点抓好粮食、水产、生猪、油茶和芡实等产业化基地建设, 惠及78 个重点村、贫困人口6637 户, 解决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 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4.贫困对象创业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坚持“扶贫先扶智”的理念, 完成5400 人培训。通过“雨露计划”培训, 贫困群众素质得到了提高, 脱贫致富能力增强, 参加了“雨露计划”培训的贫困户大多数均已脱贫。
5.贫困地区社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组织175 家中央、省、市直、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了175 个行政村, 每个贫困户落实了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两个全覆盖”, 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20 多万元。
甜水镇工业集中区简介
甜水镇工业集中区是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工业集中区,功能定位为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加快资源开发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把集中区建成以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辅之以荞麦、小米、豆类、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加工的工业新区。集中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三轴一带七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6户,完成投资5.6亿元。2011年,经过县镇两级的共同努力,工业集中区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甜水堡年产30万吨煤矿、甜水南240万吨煤矿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具备投产条件。投资2000万元的荣发工贸有限公司万吨葵花加工生产线及机制木炭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当年实现产值500万元。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2亿元的甘肃明峰九连山水泥有限公司2×4500吨新型干法特种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征地500亩,完成了厂区土地平整工程。集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完成了1:1000地形图测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及审查工作,为下一步开展集中区的大规模建设打好了基础,同时为今后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的全面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今年,将启动实施工业集中区三条主干道的道路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搭建起集中区建设的主框架。
企业简介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属国有独资大型施工企业,具有机电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四项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及多项专业承包壹级资质,资质覆盖面居同行业之首。公司下辖20家分支机构,分布于湖南省内、上海、苏州、深圳、广州、石家庄、厦门、福州等地,拥有6家控股(参股)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200余人,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1350人,2010年公司营业额过50亿元,规模与综合效益居全国同类企业前三甲。
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石油化工、冶炼、造纸、市政、汽车、能源等行业和领域,施工足迹遍布全国,在也门、利比里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承建了多项工程。
公司拥有中国建设银行“AAA信用等级证书”、是中国银行“特级信誉企业”。近十年来,公司先后有80余项工程获国家、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其中7项工程荣获国家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还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重信誉、守合同企业”、“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湖南省先进企业”、“湖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地址:湖南省株洲市七一路88号中旺锦安城
公司网址:.cn
联系电话;0731-28269436联 系 人:罗慧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共创工业园项目简介
共创工业园项目由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草坪草丝项目投资15亿元,注册资金2亿元;配套的底布、乳胶项目投资3亿元。项目总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项目于今年5月17日签约,定于今年10月10日开工。工程为连续不间断建设,大致分为两期。一期投资约6亿元,占地约5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15个月;二期建设时间为2013年,2015年建成,投资9亿,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建设的目标是高标准、严要求、大投入,以人为本,生态环保;打造世界一流人造草坪产业园,塑造成淮安本土工业的一面旗帜。该公司已多次赴苏州、南京等地考察,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的设计单位,争取将共创工业园建成国内一流的工业小区。为有效的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和基础设施配套,5月17日项目签约后,区委区政府即成立了分别以主要领导牵头的两个帮办小组。吉区长于5月21日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就项目的手续办理和基础设施配套进行了会办交办,力争项目能于9月份进入建设阶段。江苏共创2009年实现全球人造草坪销售800万平方,位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已连续5年位居国内首位;人造草丝的产销量达到6000吨,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该公司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产品分别获得国际足联认证,陆续进入了全球市场。新项目投产后该企业将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人造草坪生产企业。一期项目达产后设计产能4500万平方草坪,4万吨草丝,可完成销售22亿元,实现税收1.2亿;二期达产后设计产能9000万平方草坪,8万吨草丝,底布1.2亿平方,胶乳4万吨,可完成销售50亿元,实现税收2.6亿。
【余干工业园区简介】推荐阅读:
余干县教育局德育工作评估方案10-17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07-05
工业安装企业简介10-17
工业地产公司简介12-11
西北工业大学及其航空学院简介11-10
南京工业大学专业 历史 历任院长简介12-18
工业园区信息12-07
工业园区调研提纲07-05
工业园区招商报告09-27
创新发展工业园区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