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精选8篇)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1

日本千叶大学著名学者宫畸清教授在介绍日本经济 发展 的过程时,谈到日本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有三要诀:一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二是领先一步的工业设计;三是不断完善的经济政策。这三者相辅相咸,其中,工业设计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大陆的设计 教育 的 历史 才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以说,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才刚刚起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深入的贯彻,我国的工业正面临大幅度发展和腾飞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工业设计事业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设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工作,就显得格外紧迫了。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对工业设计概念的逐步认识和深入,体现了 时代 的变革和 社会 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21世纪的来临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工业设计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对于确定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确定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与产业化都将是十分重要的。

国内工业设计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优势,由它所带动的工业设计教育方面将会形成极大的产业优势。

1.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两个倾向

据统计,我国千年前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只有十几所。目前,已设有工业设计专业和有能力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百所。但其所开办的工业设计教育专业,大多数都是从与工业设计有关联的专业中派生出来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则是从工艺美术专业中派生出来的。而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多是在建筑或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两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都多多少少带有原来的“胎记”。这种“胎记”,与其说是表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毋宁说它恰恰显示了在设计教育上的缺陷和不足。因为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设计本身需要考虑众多而复杂的各种因素。用英国工业设计大师卡茵士的话来说:“工业设计是适应人性需要、调和环境、满足人的需求、发挥产品的机能与价值的创造性行为。”所以,在设计教育中,必须融合 科技 与人文的精髓。工业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设计产品而又使产品归于人——使其成为人的用品。

在国内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只不过十几年,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供需不平衡,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教学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但工业设计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强,工业设计教育的开拓者一部分来源于学 艺术 的,一部分来源于学理工的。基于此,学生生源也来源于两方面:一部分来源于文科艺术类,另一部分来源于理工类。这种办学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存在一定 问题。

2.对工业设计与艺术关系的认识

目前对工业设计教学中艺术和设计的关系存在这样的观点,对“艺术与设计”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艺术就是设计,设计即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尤其是在文科类生源和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中,他们感觉自己应该学的是艺术,对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不愿意接受,甚至抱怨。对设计缺乏理解,对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 中国 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工艺美术,没有设计,所谓设计只不过是“ 现代 工艺美术”。虽然这一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但认为工业设计是艺术的一部分,要将其纳入“设计”范围还不如称其为“艺术设计”为好。越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观念集中的地方,人们越强调一种艺术,对直截了当的采用“设计”这一概念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理工院校的工业设计中,人们却积极地采用“设计”的名称,以追求与传统概念的区别。

如何理解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工业设计教学总的趋势是好的,但教学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其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科学 和美学,在工业设计中哪方面更重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崇尚自我个性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在人类生产和创造活动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赋予物品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这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设计与艺术开始分离走向互有区别的两个独立体系。但无论从设计或从艺术发展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设计——立足于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2

一、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 同时又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它与经济、政治等上层建筑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 它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也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因此, 正确理解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就可以掌握这一规律, 使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大众服务。

1. 艺术档案反映了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艺术档案在原始社会大多数是以神话艺术的形式而存在的, 是人类社会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 它借神写人,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两万五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壁画,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艺术档案。由于狩猎是原始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因此这些壁画上大多画着野马、野牛、野猪等兽类, 这些动物或奔跑或跳跃、站立、伏卧, 形象准确生动, 反映了狩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价值。在原始社会的艺术档案中还有乐器类与造型艺术类档案。由于生产力低下, 任何民族最早的乐器都属于打击乐器, 我国古代的石磬就是石器时代的乐器。造型艺术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打磨、钻孔和染色的石珠和骨 (角) 制的装饰品, 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都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关系, 即物质生活简陋的情况下所必然形成的艺术现象。到了奴隶社会主宰者极力宣扬神的地位, 是为了从思想上奴役和威胁被压迫者, 是为了奴隶主政治的需要。而封建社会则表现为宗教艺术,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束缚人民。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艺术彰显把神变成了人, 可以说这是艺术的一大进步。因此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我国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他看出了各个时代的艺术是发展的, 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它的发展与变化是由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的, 脱离了经济基础, 就无法解释各个时代的艺术现象。

2. 艺术档案反映了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

在阶级社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统治阶级的艺术都占有主导地位, 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有的艺术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有的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如19世纪初法国的两部作品, 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拉达》和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前者描写了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女子阿拉达爱上了一个异教徒, 因不愿母亲因她的叛逆而来世受苦, 便服毒自杀了。传教士在她临终前对她进行了天国的说教, 使她并没有感到死亡的痛苦, 她所爱的人也和天主教讲和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宗教能够战胜爱情, 对恢复宗教势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起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力量。而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则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宣扬了爱情和仁慈可以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对当时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 具有积极的意义,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可见, 同属统治阶级的艺术, 其作用却截然不同。诗经中的《伐檀》, 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鲁迅的《祝福》, 歌剧《白毛女》, 雕塑《收租院》等等, 它们的阶级性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作品的阶级性则比较隐晦, 如清代享有盛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他的兰竹秀劲而有韵律, 体现了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的寓意, 作品带有一定的阶级性, 只是比较隐晦曲折罢了。目前保存完好的艺术档案中最体现阶级性的可以说是北京的故宫了, 这座皇家宫殿与整个北京城的结构相联系, 用逐步向内、向上的发展手法, 步步引向高峰, 犹如从人世间走向天上一样, 而最高处就是“天子”所在的地方, 它象征着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无上权威。

可见艺术档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 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基础对艺术的决定作用, 又要看到上层建筑对艺术的强大影响。只有正确理解艺术档案在社会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产生的促进作用, 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 艺术档案的认识作用。

艺术档案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 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档案作品了解它所描写的时代的生活情景以及性格多样的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如我们可以从原始的狩猎图中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可以从《人间喜剧》中了解从拿破仑失败到七月王朝垮台这三十多年间法国社会的生活情景;从京剧《霸王别姬》中了解两千年前楚汉相争的斗争生活;从《骆驼祥子》中了解旧中国人力车夫不幸的遭遇和命运。而有些艺术档案则是通过抒发某种感情, 激发人们情感而达到认识作用的。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中并没有可视的形象, 但人们可以通过联想, 感受到时代的思潮和民族的气质。在欣赏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绿草如茵, 江山如画, 悠扬的笛声和淡淡的烟雾萦绕在一起;而这轻巧、欢快的笛声, 又会使我们联想到牧童愉快的心情。《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 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 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 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它的音乐优美、清新, 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明月”的诗句, 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 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 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 这些纤夫衣衫褴褛, 而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 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配合男低音的演唱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的情感。因此, 可以说一切艺术档案都起到了一个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是以形象的生动为条件的。人们通过艺术档案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 来提高认识能力, 从而达到艺术档案认识作用的目的。

2.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向来被人们所重视,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 艺术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 可见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 艺术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儒家音乐学派的创始人公孙尼子认为, 音乐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所谓“德成而上”, 就是说有了合乎“礼”的思想感情, “德”才是上等作品。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艺术理论家, 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艺术的社会作用, 认为艺术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 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艺术内在情感的同时, 强调艺术的思想性、精神性。艺术档案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 因此它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地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认为让“人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 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 匈牙利的人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 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得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如《义勇军进行曲》、《长征组歌》、《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激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愫, 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 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 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 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 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 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 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但我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 依然是情绪饱满, 精神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 在雄壮抒情、优美的旋律里, 我们可以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人民的勤劳勇敢, 从而唤起人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培养人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从艺术档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作者的观点, 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因此,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是要建立在正确反映生活的基础上的。此外,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还可以通过歌颂和披露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补充来达到, 如漫画、相声等大多以反面的形象将社会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出来, 并引起社会的注意, 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艺术档案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才能促进社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艺术档案,地位,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兰.浅谈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J].湖北档案, 1996 (4) .

[2]兰守德等.歌唱与欣赏[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0.

[3]吴钊, 等.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3

关键词: 高职教学 ; 高等数学;地位;作用

我国教育学家黄炎培(1878——1965),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对职业教育有了明确的定义:“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其思想特点:一是教育与生活联系二是注意学和用的联系。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除了具有基础的工具的作用外,还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学习高等数学不单单是解决几个极限、导数、微分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智力、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严谨的思维模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再次深造提供必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优化数学整体结构,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首要的任务是优化课程整体结构,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着重突出“实用、应用”的宗旨的基础上,与本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整体结构相适应。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以本职业技能为线索,以實用能力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以基础知识、理论方法为前提,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课程。

从本区域经济结构出发,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中小城市的临沂,在城市将商贸物流业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的前提下,临沂职业学院紧紧抓住商机,与2015年重新分别成立了商贸物流系、会计金融系,商贸物流系开设了以物流流通为重点专业,针对临沂小商品城的经济结构,着重培养基层工作物流人员。会计金融系重点培养中小企业的会计,主要以基本的技能为基础,把会记证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在商贸物流系、会计金融系重点开设,同时课程目标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完善课程整体的前提下,通过高等数学课的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注重思想方法的选讲,比如:透过极限的思想,让学生明确量变转化为质变过程,培养学生以发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完成思想的上升,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学习导数与微分,了解反例法的划时代意义,让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注意从典型反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导数的应用主要渗透了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数学思想,尤其导数的应用在会计学中联系的更加亲密,教师的讲解的过程中,着重讲解内容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工作中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以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初步形成数学概念,进而抽象概括成的方法和理论。数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描述,逐步形成了广泛应用的科学,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高等数学的先修课程是高中数学,又称初等数学,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相关的课程。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带有知识的预备性和系统的服务性,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充实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学好掌握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的知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严谨的科学技术需要严格的计算工具和论证方法,高等数学恰好提供了正好提供了它们。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我们着重高等教学的基础性,以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培养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追求纯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尽量避免繁杂的公式、定理的推导,不重点讲解题目的运算技巧及多种解题方法,而从学生专业的角度出发,打乱基本的章节编排,结合所需的专业案例为主线,突出分类和模块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专升本的录取率。组织数学学习兴趣小组,着重培养一批感兴趣、基础好的同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参加每年的6月份举行的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充分感受让他们在数学中体会数学的奥妙,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走向更高的学府。

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学习内容是学习的根本,目标变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随之改变。需要我们打乱教科书中原有的章节安排,根据实际的目标需要,合理、科学的重新编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开发法,摆脱了传统的书本、课堂,学生自由分组,教师适时引导、帮助,为了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学习,增加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不是单个人的事情,是小组的共同目标。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是满堂灌的主导者,而是指导者、协调者,教学氛围积极向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类成模块,结合学生的专业领域的特点,每个模块在专业中都有相应开发的项目,再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在平时教学中完成各个任务,最后整成一个完整项目。学生通过整体项目学习后,不仅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创新意识,而且还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营造浓厚的岗位氛围,效果显著。

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骈俊生.《高等数学》. 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4

作者:张晓梅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6-15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论文网 ]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5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以信息现代化为基础,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设施,构成对社会的辐射管理,改变仅靠行政命令、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全新革命。

(一)信息是各级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对信息这一概念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由于人们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理解上的差异,对信息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领导者确定工作目

标,制定政策,编制计划都必须了解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把握大量信息。信息与决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决策是对信息的判断和运用。可以说,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决策的形成需要借助信息进行判断,决策的实施需要借助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执行终结后,需要凭借信息进行总结,为新的决策创造条件。决策的每一步骤都离不开信息,如同生产不能没有原料一样,决策离开信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工作做的好不好,提供的信息及时不及时,真实不真实,全面不全面,将影响决策及对全局工作的领导。

(二)信息是沟通各级各部门情况的重要渠道

邓小平同志说,信息“确实重要,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各级政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无论领导者多么深入实际,也不可能事必亲躬,但领导干部要做到“耳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必须靠信息工作者通过信息渠道,向他们提供大量信息,将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发生的重大情况和带有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地传递给领导同志,使领导同志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政务信息工作多年实践证明,信息工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通达开辟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日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用信息进行“下情上达”通报情况,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

一是便于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下级主动及时地向上级汇报各个时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这不仅是下级机关的工作职责,也是主动争取领导,取得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以往主要是通过写专题报告,召开工作汇报会,或直接找领导汇报来完成的,因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党政信息工作的开展,下级的工作情况,可随时通过信息报送,向上级反映。

二是便于向上级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求得支持。在基层工作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比如,某地出现突发性事件,某地发生较大灾情,疫情等等。这些都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和反映,以便领导随时掌握情

况,及时处理。过去由于不重视信息上报传递,许多问题很难及时反映到领导那里去,即便是通过其它渠道“捅”到领导那里去了,因反映问题不及时,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加强了信息工作以后,直接沟通了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渠道,使很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是便于下级及时与上级沟通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性地工作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作为下一级领导,自已开创的工作对不对,是否符合实际和上级意图,需要及时地与上级领导沟通,以求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作为上级领导对下级在工作中有哪些创造性思维或作法,也需要及时加以了解。以往上下级之间沟通思想,主要靠书面报告和听取工作汇报等,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政务信息工作开展后,这种情况得到了转变。

(三)做好信息工作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把信息工作写进政治报告,并将其列为政府六大职能之一,在我党的历史

上是第一次。这足以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信息工作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信息引导是各级政府一项全新的职能。

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调节控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政府实行信息引导,是以广泛占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为前题。这些信息的获得往往是通过组织的,

个人的渠道来满足的,但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是通过政府的信息工作机构政务信息工作部门来获取,以满足其进行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务信息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那么随着政府信息引导职能的提出和实施,各级政府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性将越来越大。

首先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要形式,政府进行信息引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政府领导同志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谈话,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固定的政务信息刊物反馈信息等方式都可以

称之为信息引导。但从近年政府系统开展信息工作的实践来看,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最主要方式,首推政务信息的采编和利用,其优势,一是从事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在政府领导身边工作,反馈的信息紧扣政府的中心工作,符合领导的思路,信息引导针对性强;二是政务信息工作能经常化,及时化,不间断地向政府领导和部门反馈信息,利于其科学并有成效地进行管理;三是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反馈的信息可信度强,信息引导见效快。

其次,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渠道。经过广大政务信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建立了沟通全国纵横全,扩散广的政务信息网

络,建立了一支思想觉悟高,熟悉政府工作,精通信息业务的工作队伍,创办一批有影响反映良好的政务信息刊物。开展对同级政府,上级政府,下级政府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和社会进行信息引导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些优势是其它工作网络系统所不具备的,政务信息工作目前已成了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渠道。

二、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务信息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它与作为一种产业的信息相比有明显的区别,有着其特定的原则。政务信息工作人员是否遵循这些原则,直接影响政务信息工作的成败,从而也影响着领

导者决策的速度和科学程度,因此坚持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坚持贯彻和服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其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仅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利益所在。实践证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国人民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各级政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推动四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政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份,并为其服务的信息工作,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由于国家的政权性质决定,政务信息工作必须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原则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政务信息工作的全过程中,必须把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始终。必须以基本路线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和丰富信息的外延和内涵。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开展政务信息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客观反映事物本质,保持政务信息的高度准确

性、真实性。

所谓实际就是信息工作者所处的部门或行业本身的客观实际;所谓客观,就是在意识之外不依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体反映。要求信息工作者在工作中,坚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立足

现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馈信息,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客观反映事物。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实在性观点看,工作中的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对于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正视它,认识它,反映它,并建议领导采取措施解决,才能改变它的存在方式。因此,反馈不反馈忧信息,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大问题。信息工作者应当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发扬我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私心杂念,从根本上端正对信息反馈的认识和态度。在信息工作中坚持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使信息真正成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传递民情,推动社会平稳发展的有力工具。

三、如何做好信息工作

从政务信息工作实践看,搞好政务信息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强化政务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建设,达到信息网络反馈机制的优化状态。强化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信息网络系统的

各个方面,不管是信息的采编者、使用者、还是传递者都具有良好的素养,才能使网络系统达到优化状态,发挥信息反馈系统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使用者要树立信息意识,自觉利用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信息的使用者是信息网络反馈机制中最主要因素,这是由政务信息反馈工作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决定的。因此各级政务信息使用者,必须树立信息使用意识,只有树立了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者才能主动自觉地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才会被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信息反馈机制才能得以强化。

(二)创造必要的信息反馈条件

强化政务信息网络的反馈机制,不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物质条件的制约。一个政务信息网络的反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保持上下渠道畅通,如果在某一环节受阻,将会影响整个信息网络

的反馈能力。通过近几年政务信息工作实践看,强化政务信息网络的反馈机制,各个部门必须为政务信息工作创造必要物质条件,给信息工作者以工作方便,为其创造一个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配套的工作环境。

首先给信息工作人员以了解情况的机会。信息工作人员承担着信息收集、整理、传递、贮存的任务,是强化信息网络反馈机制的主要实行者,信息反馈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了解上情,知晓下情,否则信息

工作人员会处于反馈信息目标不明的被动状态。所以,各级领导要为信息工作者多创造了解情况的条件,

以增强其信息反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让其多参加一些决策层的会议,多看一些上级的文件、资料,了解有关政策,多到基层调查研究,增强感性认识,掌握第一手材料等等。

其次,还要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根据政务信息快、真、准、全的要求,政务信息反馈工作还必需配备一定的专用设备,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加强信息的时效性。我市林业系统信息

现代化的程度原来很低,无论信息传递手段,还是信息处理手段都很落后,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工作队伍

信息工作水平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从事信息工作人的素质的高低。信息工作的竞争,实际是从事信息工作人员能力的竞争。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信息工作队伍,是信息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如果只有信

息手段的现代化,而没有人的现代化,同样不能实现信息现代化。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信息工作者队伍是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首先,信息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信息为领导服务,为决策服务,要求信息工作者也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决不是空话、套话。因为,信息人员提供的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参考,是指导工作的依据,其提供信息的内容、角度,反映的问题,看上去是业务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作为信息工作者必须做到政治上合格,做到四有:即有政治头脑;有理论功底;有政策水平;有领导意识。只有做到“四有”才具备了做好信息工作的基本条件。

其次,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当今时代是信息竞争时代,信息工作者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竞争意识,能及时抓住信息、快速传递信息,才能为领导利用信息,把握时机,进行决策服务。所以信息

工作者在竞争面前要有信息时效意识、发现意识和转向意识,要有快速捕捉,传递信息的基本功。

再次,信息工作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养。这是因为信息工作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导向性这样一些特点,信息工作者只有“耳聪目明”,眼快手快。做到敏感,敏锐,敏捷,才能把握信息,发挥信息的时效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6

金振朝

【学科分类】公司法

【摘要】公司聘请法律顾问主要是为了防范法律风险和化解法律风险,并由此产生公司法律顾问的两大基本职能,其中关键在于前一种职能的有效发挥。为确保公司法律顾问的事先防范法律风险的作用,必须在公司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等公司治理中赋予公司法律顾必要的参与地位和制约力量。

【关键词】公司法律顾问;法人治理结构;法律风险;防范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交易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法律风险。这种风险从从宏观上说属社会风险,从微观上说属人为风险,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控性。由于法律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不论是从事何种法律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预见和控制企业的法律风险,必然需要专门的法律人才,公司法律顾问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相对于公司的其他职务,公司法律顾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不少公司里,公司法律顾问的附属地位和辅助作用常使得公司法律顾问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只能在咨询建议和事后补救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必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探讨公司法律顾问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司法律顾问及其职责

从广义上讲,凡是经常性为公司提供法律服务或帮助的法律专业人士都可以称作是公司法律顾问,包括专职的公司法律顾问也包括为公司提供兼职法律服务的社会律师、大学教授等。狭义上而言,公司法律顾问应该仅指具备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在公司里担任特定法律顾问工作职务,从事企业法律事务的专职法律工作人员 [1]。如1997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企业法律顾问,是指具有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并经注册机关注册后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即是采用了狭义的法律顾问概念。并且根据《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5条第2款的规定,未取得执业资格而在企业辅助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只能称为助理企业法律顾问。实际上,大部分无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而在企业专门从事法律顾问工作的人员同样也被人们称作企业法律顾问,可见上述规定并未在实际生活中完全得到普及。由于广义上的两种法律顾问在从业要求及从业机构、服务对象范围、职责任务、与公司的紧密程度以及规范制度上的众多区别,实在不宜将两者混为一谈。故本文中所称的法律顾问,主要是指公司内部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专职法律顾问。

《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了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及法律顾问的职责,避免了办法出台之前法律顾问职责不明,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但正如该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那样,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中所真正发挥的作用,也不过是“企业领导人在法律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即使总法律顾问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能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也不过是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而已,仍属于“谋士”的行列。即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不过是一个咨询部门,尽管能通过提出法律意见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施加影响,但从根本上无权制约企业领导的最终决策。

2004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并施行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则赋予了企业法律顾问更多的权利义务,不再将企业法律顾问界定为“参谋和助手”的角色,并强调了企业法律顾问“以事前防范法律风险和事中法律控制为主、事后法律补救为辅”的工作原则。从而将企业法律顾问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企业法律顾问的介入也更强调事前和事中的防范阶段。但总体说来,企业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还是处在决策辅助人的地位,无论是法律顾问机构还是企业总法律顾问,都不拥有企业决策中的牵制力量。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在决策者的指挥和领导下,企业法律顾问的独立性难以体现,在信息获取上也相对较晚甚至不全面,对于企业将来面临的法律风险不易作出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企业法律顾问的的核心作用发挥取决于决策阶段企业法律顾问提供的法律意见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辅助机构和人员的地位不足以使企业法律顾问的法律意见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因此,现代企业欲防范、控制和规避企业运行中的法律风险,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二、公司法律顾问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corporation governance)是旨在通过合理分配公司的权力资源,不断完善公司管理运营与监督控制的权力配制系统,促进其良性运转,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其以分权为前提,以公司组织机构为物质基础 [2]。根据公司治理所需的四种职能,公司组织机构一般大体上可以分为权力机关(股东会、股东大会)、决策机关(董事会)、执行机关(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四类。公司法律顾问与前述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当为如何?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公司法律顾问与股东(大)会

很显然,公司法律顾问进入股东(大)会或者作为股东代表的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首先,进入股东(大)会的必然是公司的股东,要求公司法律顾问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既无必要又显得荒谬。其次,即使公司法律顾问具备股东身份,如果作为部分股东的代表则必然带有主观倾向,难以独立、全面地履行职责;若作为全体股东的代表则不大可能,因为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意思机关,往往决定的是关系公司前途命运的一切重大事项,各股东之间的意见难免会产生分歧,否则形同一人公司。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公司法律顾问的职责和股东(大)会的权力存在冲突。股东(大)会以合议制的方式表达公司投资者的意愿,行使《公司法》赋予的投资者所拥有的决定公司命运的各种权力,其工作方式是定期年会和临时会议,且一般不介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这与法律顾问在全面介入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防范和化解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普及法律知识和进行法律宣传教育的基本职责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二)公司法律顾问与监事会

公司法律顾问与监事的身份和监事会的职责也是不相容的。从产生上说,公司法律顾问由公司聘任,而监事和监事会由公司选举产生;从职责上说,公司法律顾问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事前、事中法律防范和事后的法律补救,而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董事、经理的经营管理行为及公司财务进行监督,且一般为事后监督;从履行职责的的方式来说,公司法律顾问要广泛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活动,甚至对外代表公司处理与公司有关的法律事务,而监事会一般不参与公司的决策及管理,对外也不代表公司执行业务。因此,尽管作为监事会成员的监事也应当具备与履行监事职责所需的法律知识,且工作的内容也可能有不少涉及法律方面,但从根本上说公司法律顾问与监事会之间只能是平行而不是交叉关系。

(三)公司法律顾问与经理

经理是由董事会聘任的、负责组织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司常设业务执行机关,经理行使职责不需要以多数原则形成意志和决议,而是以担任总经理的高级管理者的最终意志为准,这是经理的执行机关性质和经理所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要求经理必须迅速、果断地作出应变的特点决定的。应该说,公司法律顾问的相当多的职责是辅助经理做好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如参与项目谈判、起草审核合同、完善规章制度、处理经济纠纷等大都与公司经理的职权密切相关。既然企业法律顾问的相当一部分职责是协助经理的工作,那么公司法律顾问工作机构是否就应当是经理下属的一个职能部门,而所有的公司法律顾问都是经理的下属工作人员呢?若是,则公司法律顾问实际上远离决策,公司法律顾问的职责则必然大为缩减,这显然与设置公司法律顾问的初衷和主要作用貌似神离。

(四)公司法律顾问与董事会

相比于其他机构,惟有公司的董事会是代表公司并行使经营决策的公司常设机关。董事会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则是以公司名义活动的常设管理机构。因而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系内,董事会的地位和作用处于核心的位置,董事们受公司股东大会的委托管理公司事务,进行经营决策,表达公司意志,领导公司的一切重大经营活动。董事虽然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董事不以拥有公司的股份为其任职资格的必要条件,只要具备公司法规定担任董事的积极条件而没有相应的消极条件,即使不是公司的股东也可以被选任为董事。因此,从任职资格上看,公司法律顾问并没有被排除在外。从职责上看,董事会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和内部监督者,是由全体董事组成的公司法定常设机关,而公司总法律顾问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并对相关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两者应为密切配合。

这么说来,是否意味着公司的一部分董事必须由公司法律顾问来担任呢?笔者认为,没有绝对的必要!其一,若公司法律顾问同时担任执行董事(内部董事),固然能使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前所述,执行董事往往由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股东推荐并选出,这必然会对特别是作为法律顾问所必须具备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二,若公司法律顾问同时担任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然则导致另外的一些问题,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该类董事除在公司担任董事职务之外不得在该公司担任其他职务,而独立董事的职能主要是对公众公司内部董事的经营行为实施监督和对公司的利益和小股东的利益给予保护,这与公司法律顾问的职能显著不同。公司法律顾问的职责与董事职责的确存在一些契合之处,但不宜将两者相互代替或是完全重合。

在不少国家的现代公司法上,董事会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s),并在董事会的授权下从事某些属于董事会职能的活动。这种专门的委员会实际上是公司董事会的咨议机构,其可以向董事会提供建议,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董事会,但委员会的设立及其权限的授予不构成董事法定注意义务的满足和责任的免除,因为专门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其提案交由董事会审查决定

[3]

]。公司法律顾问的角色与专门委员会委员十分类似,但相比于公司法律顾问作为董事会成员参与表决有关决议而言,专门委员会对董事会决议形成的制约作用似乎仍略显不足。

由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重要,而关键是能使公司法律顾问在决策和执行阶段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了能使公司法律顾问拥有相当的制约力量而赋予公司法律顾问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地位,须通过公司章程或内部规定作出适当的安排以防止角色冲突。而不同性质的公司、不同的经营范围以及不同的人员构成等使得不同的公司面临着不同的法律风险,且在公司运行中法律风险主要是集中于决策阶段还是执行阶段也有差异,因此公司法律顾问究竟在公司中处在何种地位,应主要取决于各个公司对于法律风险的不同控制模式和具体安排。

三、公司法律顾问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公司法律顾问在完善公司治理中有着旁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应然状态下,主要体现为:公司法律顾问不仅要在公司的设立和运行中帮助公司设计好章程和各类规章制度,以帮助公司在设立之初即建立好法人治理的良好分权制衡基础,还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是公司董事会意志形成和贯彻执行中不可或却的制约力量。

(一)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结构确立中的作用

公司的很多员工是在公司成立之后才招聘进来并正式开始工作的,但在很多时候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成立之前便已开始加入和开展工作。这是因为公司在成立之初面临着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设立、登记、人员雇佣等大量的法律问题,其中核心事务即包括通过制定公司的章程初步确立公司的治理结构。我国《公司法》在作最近的一次修订之前,公司法中存在过多的强制性规定,导致不少公司在成立之时章程雷同,且大多是照搬《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法律顾问以及律师在起草章程中的作用十分有限。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进一步扩张了公司与股东的自治空间,大幅减少了国家意志对公司章程的不必要干预,提高了任意性规范的比重,极大地扩展了公司治理上的自由空间。如新《公司法》第43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49条第1款:“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第56条第2款:“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尤其重要的是,新《公司法》在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以及监事的职权时都在最后加上了“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这些表明,公司法律顾问在起草公司章程时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规则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抄袭即可,而是应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给公司的自主权,结合法律的规定和拟设立公司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科学合理地依法分配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的权力,制定各类法定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这既有利于防范和解决内部争议,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又可为公司治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中的作用

如本文前面已论述,公司的法律风险控制关键在于事先防范,而真正要想做到前期预防,公司法律顾问必须在决策阶段即开始介入。并且公司法律顾问的作用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得企业法律顾问成为董事会决策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即可通过相关立法或者制定公司章程的议事规则中强行规定对于涉及法律的事项,其决议的作出前提必须是已参考公司法律顾问的意见,并以此为衡量标准,明确决策各方的责任。对于公司有关合并、分立、破产、结算、投资其他重大交易等方面的决策,除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论证之外,还必须进行法律风险分析和评估,并且法律意见必须和决策讨论记录、结果等一起保存于公司。除此外,公司应当从各方面为法律顾问行使职责提供必要的保障,包括制度保障、职务保障和物质保障,以确保公司法律顾问获取信息的权力、参与决策的权力以及提出法律意见的程序和规则得到遵守,同时也有助于界定公司法律顾问是否适当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公司法律顾问在协助公司经理贯彻执行董事会决议,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工作虽然也可以分为事先防范和事后补救两类,但对公司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言,公司法律顾问的工作要尽量做在前面。这里的防范内容和重点有了变化,即主要是与公司日常经营有关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商业秘密保护、劳动保障、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进行法律宣传等。事后补救则主要是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各种法律问题、纠纷,通过代表协商、代理诉讼、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维护公司利益,减少公司损失。只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公司法律顾问更多的是以非决策者的身份出现,并以此形成了社会公众对于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应发挥作用的片面理解,如仅依此理解设立公司法律顾问机构和聘请专职公司法律顾问,对于及时防范和化解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仍无太大裨益。

【注释】

[1] 有的学者似乎将法律顾问与律师混淆了,认为狭义的法律顾问,仅指律师。参见谭世贵主编:《律师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2] 甘培忠著:《企业与公司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页。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7

一、成本控制与成本控制策略

1、成本控制与成本控制策略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内容,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成本控制的成败或者说企业成本控制是否有力, 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 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对自身已掌握的各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选择, 从而达到优化成本、控制成本并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或策略。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料和新获取的资料及时地进行战略调整, 是企业竞争的成本核心。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通常采用降低成本的方式, 但是成本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降低的, 它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时要满足企业整体的战略要求。

2、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因素

企业作为一个微观实体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中运行, 追逐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的成本相应的也要受到自身内部的业务活动以及企业外部的环境等的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来说, 是一把双刃剑。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遇的同时, 也向企业提出了挑战, 增加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 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影响。从企业的内部因素来看, 企业的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因此企业的成本控制必然会受到企业内部各因素的影响。

首先, 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所谓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是指企业外部影响企业自身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等的诸多要素。它又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因素和中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因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条件, 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深远,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教育、国际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决定着企业所面临的系统风险。中观环境因素是指介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之间的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 主要是指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因素。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低、产业内部的资源分配、产业中的供求等都会对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的设计与选择产生影响。

其次, 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是企业微观层面即企业自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 企业的经济规模、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具体计划等诸多微观因素。在既定的宏观和中观环境下,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 以适应整个环境。企业内部的诸多因素单独或综合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产生影响。他们共同影响着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的设立和选择, 同时, 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策略的设立和选择又影响着各个组成因素。

二、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成本管理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管理产生的动因即在于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成本反映了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从综合层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的成本低表示企业以较低的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服务, 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 成本低的企业是其经营效率高的体现。在我国不少企业按照成本的习性对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 利用固定资产的杠杆作用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 从而实现短期利润的增加。

2、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成本控制以企业的成本核算为基础, 可以说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是成本管理中最根本的内容。传统的成本管理以成本控制为基础, 过分强调减少支出和降低成本, 是一种狭隘的成本控制观。虽然, 这种观点在短期内可以使企业利润迅速增长, 但是也导致企业过分强调降低成本或者单纯的降低成本, 而忽视企业的经营收益。现代的成本管理仍然以成本控制为根本内容, 但却是基于一种新的思路, 即成本效益观。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以成本收益为基础, 或者说以投入和产出为基础。企业在分析成本、控制成本、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 也考虑了企业的产出。在新的管理模式下, 企业是尽可能的减少支出, 而不是一味的降低成本。比如, 企业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 如果发现开发某一产品可以使企业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那么, 即便企业为了开发该产品需要增加一部分成本, 只要这部分成本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那么, 这部分成本也是值得投入的。

一方面, 成本控制是成本核算的核心也是根本内容, 而成本控制又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中的基本职能。比如一个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或者是工程投资时, 应当首先对该项目 (或工程) 进行成本核算, 估计、预算其成本的大小。假如企业不进行成本核算就盲目投资, 则会使企业财务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严重失真, 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认真核算企业的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可靠性, 有助于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 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居于关键地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遵循其事先既定的战略规划, 确定成本目标, 按照企业的成本目标, 控制影响企业成本的各种因素, 从而及时发现企业成本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 这就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成本控制总是力求将企业的预定成本目标和实际成本之间差异最小化。成本控制的核心地位还体现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之上。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之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 企业面临着资源稀缺、资金紧张的实况。在该情况下, 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在密切关注着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的了解企业所处的宏观和中观环境, 及时了解自身的微观状况, 及时了解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及时信息, 及时分析资金的使用规律, 调节资金的运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相关信息。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篇8

关键词:朗读训练 阅读练习 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82-01

对于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高中阶段所接触的一系列英语教学,涉及到的口语教学的内容十分有限。因此多数情况下,这些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整体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都十分欠缺。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朗读训练和阅读练习是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两大途径,因此,朗读训练和阅读练习在艺术高职校英语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针对朗读训练和阅读练习在艺术高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全面分剖析和解读。

1 朗读训练在艺术高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英语朗读训练对于学习英语自信心的确立十分有利

对于学生英语口语的锻炼是很好的方式,口语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体现,要想知道一个人的英语学习到什么程度,通过测试口语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因此,英语口语如此的重要也决定了英语朗读的地位。如果学习可以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英语材料的加深理解是十分有帮助的。在对文章进行体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延伸到里面,再次的进行创造可以对自己心理障碍进行很好的突破。在英语朗读训练的过程汇总不需要像英语口语一样组织自己的语言,但是如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加情感,这样就降低的英语朗读的难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情感的投入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2 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改进自己的语音语调

对于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英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的音标都没有完全的掌握,这就给他们的发音练习和口语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声的读出来”。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通过英语朗读来让学生发现自己发音的错误和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对比、来及时纠正发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这种不断探讨、分析、改正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全面的改善。

1.3 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

语感是人们对于英语语言的一种感觉能力。但在英语学习中又确实存在的一种意识。朗读时培养语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有感情。有节奏地去朗读英语资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学生对于英语美妙之处的体会。在每种语言中,都会有很多我们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方,只有通過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英语语言的妙不可言,同时学生对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越强。

2 阅读练习在艺术高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阅读者阅读后留下的心理痕迹往往是语言的意义和信息而不是语言形式。许多试验表明,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在一起时,学习者易于记忆,难以遗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多做意义练习,少做机械练习。卡罗尔的模式表明,在阅读者的非直观信息中,非语言信息也是极重要的因素。中国文化和外围或异域文化的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引发众多的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的教学材料不可避免地符合了相当部分的异域文化的内容。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常会发生碰撞,扭曲和变形,“文化障碍论”由此而生。

我国目前的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课程大多数都还是运用的是传统阅读的方法,教学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基础教学。单独的对生词、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利的,针对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语法和词汇进行讲解,并配以大量的联系,对于整个语篇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单单是让学生对语言能力进行提升,但是并没有注意整个语篇的宏观把握。因此,应该注意发展综合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对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对于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研究是十分紧急的。针对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有关于语篇宏观模式及语法衔接、词汇衔接等观点,这是对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很强的指导价值和指导意义,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视角。对文章中的各种衔接机制的学习和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的思想进行把握,对语篇有关整体的把握。而且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于语篇的后续内容的预测,对语篇的理解,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的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并且发展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耿新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浅谈[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72-74.

[3]郭立丽,贾红霞.浅谈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袁达能力的因素及建议[J].青年文学家,2011(6):31.

上一篇:标准篮球场施工方案下一篇:更换营业执照的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