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新时期高校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进步的道路是一个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对新型技术精英进行栽培是构建新的思想与行为的首先条件。近年来,在教学方面构建新思维模式已经是高品质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关教学新思维的资料信息也在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崛起,然而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应用均未得到有效的推进[1]。

国内各个校区教学新思维模式的探究在理念指导方面深受国外思想的影响,甚至直接实施国外有关教学方法,丝毫不考虑我国教学自身特点;关于实际指导的探究也没有追求本质上的新思维和方法,只是表面上的更新,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更改教学名称上,例如,将分组学习更换为创新性学习模式,将另修课业和专业更换成实际探究课业,将数量有限的体育课和语文课更换成学生身体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教学课程,在没有进行研究学习的情况下胡乱建造教学实验基地,以上所有的情况均非教学新思维模式,自然而然不能实现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新思想的技能。作者想要借助这篇文章来分享自身教学指导方面的体会,讲述了教学方式首先要观察哪几种情况来改善当前教学模式缺乏新思想和行为的状况,这仅仅是浅薄的见解,存在较多不足的地方,只想通过此观点引起社会关注,让越来越多的教学人员参加本次的探讨活动,一起推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近20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数字信息化的探究和研发工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2000年左右,我国指出要通过数字模式推进教学事业的进步,并以此为教学发展方向的重大决定,明确高中校区要率先实行。我国于2010年颁布了法律法规,进一步指出:“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变化”,同时指出“还要继续提升我国教学信息化的方法和能力”[2,3]。

近两年,我国各个校区的数字化建设从传统的机械化教学进步为信息化、数字化和科技化教学。就当前形势来看,各个校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互联网技术课堂、信息化试验场所、科技化阅读室等现代方式改进了传统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多数是1990年后出生的,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科学技术和数据交流发达的时代,为此互联网便是他们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模块[4]。科学家曾说,乐趣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目前数字校园获得了进一步完善,因此要继续以引导数字化学习为基本方向,将校园教学新模式结合到数字化的教育之中,通过科技手段来教导学生,同时在数字化教育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在其他方面得到锻炼,达到做事得法的目的,使我国的教学新模式不会局限于“只说不做”的状态,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教育现状概述

(一)背景与不足

在之前的十年之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已经达到680万,到2018年,毕业生人数早已突破千万,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但与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数量相比只是杯水车薪,高校毕业生所要面临的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因此研究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可知,与发展中国家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不同,美国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5%~35%,这一数字是发展中国家难以企及的。创新创业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超过90%的社会经济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造出来的,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借鉴国外人才战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创业鼓励政策,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困难现象,更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传统高校教育特点分析

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尤其从1978年算起的近些年来看,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起初受教育程度低于十分之九的国家,目前高校学生上学率已经提升至五分之二。我国政府通过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业进修获得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是关注讲授教材以及测试分数,不关心思想方面的锻炼以及创造新方法的能力,这种传承式教学理念限制了高校学生在当代科技教育体系下的进步与发展,具体内容是:尽管目前我国可以被称为教学大国,但是并没有达到教学强国的程度;按照人口基数来看,我国人口数名列前茅,然而基本上没有人获取过世界级的创新型奖项;我国当前的教学系统较为完整,但是缺少创新技术能力的基础,同时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全面性的规定还不充分;我国的教学评判指标通常为学生测试的成绩以及获取的奖项情况,分数理想、奖项数多的学生即是优秀的标志,然而其他国家与我国不尽相同,在教学的同时更注重个人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良好沟通的能力,培育勇于竞赛的精神以及创建新型思想观念。

三、新时期高校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条件与基础

(一)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条件——超文本方法

超文本即根据当代人们的思考方式通过特殊模块进行数据组织的一种处置方法。当人们使用超文本的方法处置著作的时候,此时的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会出现差异,作品、文段以及词句均为依照特定条件组织结合于一体,就多数人而言,以往盲目寻求页码的情况也会随之变得毫无意义,人们能够根据个人爱好与需求欣赏作品的任意部分。有研究发现,人们具备会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特点。人们在观赏与思索时大多为由一种观点转移到其他观点上,因此超文本的教学课本思考模式与人们日常思想更为相近。

在详细全面的教学课本中,人们能够依照课程教育的需求,将各类教育文献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分类重组,将其划分为各种类别,包括文章、课题、解析以及提升,在进行分类之后不管课上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均有相应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超文本来取代以往课本的内容组合法,更有利于人们完成此特点和要求,若用传统模式进行处理就会使之变得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针对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手段,同时也能依照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将同类别科目的基础内容及扩充内容组合为一种新的模式。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及个人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课本中并不能依照学生的级别情况进行教学,然而在互联网教学方式中即可很容易地实现因人教学,仅通过设定的相关快捷键就可以满足条件。

(二)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

1. 提升学生实际锻炼的能力

若想要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单纯地改变教学文本是没有作用的,与此同时一定要处理好课本指导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情况。已发展国家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且造就了大量的新型精英,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之一是国外学者普遍勇于探究,并接受新方式。国外学者很小的时候便耳闻目睹并受教接纳“尝试”思想。但是在我国,家人与教师都很少告诉学生要多去尝试,这便是国内外思想的不同,在我国人们的思想中不去尝试便不存在受挫折的情况;而且国内外教学思想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国外将重心放在学生身上,但是我国是将重心放在指导教师身上。例如,国外某一国家自学生受教育开始就教导其工作单位是最终的“尝试”场地,校园是过程中的“尝试”场地,课上教学是初步的“尝试”场地,但是我国的教育方式基本为直接传授知识点的硬式教学,因此学生自始至终接受的方式都是单纯听老师讲解,因此与国外相比,我国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发展方向截然不同。设想若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要进行尝试,同时在后续学习生活中保持奋斗之心,做到这两点之后就没有事情是不能做与害怕去做的。敢于去尝试可以促进人们产生新的思维与想法,是生机的代表,是积极向上的标识。所以,需要营造新的氛围去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尝试,这种过程才可以锻炼出学生的新思维和想法。

2. 提出“触类旁通”的思想教育方法

所谓的“触类旁通”指的是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曾有学者在著作中提出:“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是由于其他类别不能教授。然而知识不可以取代观念想法,同时观念想法也不可以取代知识。”德波诺也曾说过:“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直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知识是需要被应用的,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因为解决事情的结果会与未来联系,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思维。也许在传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将思维的发展作为授课的主要目的。”针对于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以上论述内容有以下启示:首先,学生要养成主动式的思维习惯,传统学习思维为被动式,不管是课上的教师提问,还是课下的家庭作业,学生都是被动的。这种学习模式会使学生缺乏兴趣感,逼迫感较高。而主动式思维模式使学生讲求实际,增强创造力和建设性。其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获取是教师教授。而知识的正确获取方式应该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效果就是思维模式的体现。但是知识获取的过于具体化,就会限制学生的思考维度。在高校的教育中,思考维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前的大多数高校中就是因为严重缺失对思考的重视程度,反而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测试的分数,这是不合理的。知识与思维相辅相成,二者都不可或缺。只有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学习知识,也只有灵活地掌握知识,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

3. 为学生提供独立表现的机会

在课堂之中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策划者,而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源泉。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种热情为前提,就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互动效果。教师采取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激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造,利用非常规思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注重课堂设计,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特征教学情景之中,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为思维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成绩已经不再是评价人才的主要标准,创新性成为新时代的人才评价准则之一。因此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以多元化评价标准去看待学生。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否打破传统思想的壁垒,存在创造性思维,对未知事物存在无限的求知欲,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四、高校数字化教育改革的实现——创建数字化校园

(一)数字化校园作用

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信息时代已然来临,整个社会呈现高度网络化,利用便捷的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布评论以及进行在线学习等,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进行高校教育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教学资源无限,但是教学空间有限的这一情况下,能够构建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校园,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的表现形式不一,有音频、影像、文本等,这些信息都能够被处理成数字形式,以便储蓄、传播。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以此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流以及教学资源。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根据以及好的信息流,能够在海量复杂的数据之中,发现其潜在规律,完全能够替代大脑,降低了高职院校职工的劳动强度以及劳动量。在网络时代,优秀的教职员工以及管理体制只是高校办学优势的一部分,但是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构建数字化校园,利用优质的信息流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减少工作过程,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校园,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信息传递较为顺畅,无论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能够获取有用的教学信息,利用该信息进行教学与学习。

教学数字化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特性实现教学资源与组织信息的共享,并不只是提供一组简单的教学信息给学生。资源管理平台包括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视频、音频播放系统。通过资源管理平台,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及时的网络教学信息服务,教师还可以使用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资源信息库、电子图书资源库)中的信息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在浏览相应教学资源时,不受任何限制,利用系统中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所讲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也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资源拓展得更加丰富,实现校园教学数字化。通过珍贵的教学与学习资源,高校可以更加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以不同寻常的领导力找到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应用为主、整体规划”是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根本依据,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设备,创新教育方法,在根本上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建立数字化校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涵盖了整个高校教学课程的全过程。数字化校园的意义不仅是实现教育与学习实现数字化,整个校园的管理内容也要实现数字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彻底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及书本为教学中心的,数字化校园则需要以学生及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

(二)数字化校园功能研究

1. 教学资源共享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主要是依赖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网络具备双向传输与开放共享性这两大特性,因此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这两大功能区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

2. 课堂教学

数字化校园使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与地点上的限制,利用移动终端,学生就可以进行课堂学习。

3. 学生自学

学生可以在网络多媒体教室之中,利用电脑中的教学资料进行自学,当然这种学习同样也是不受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4. 学校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校管理的自动化与现代化。

五、总结

因此,在高校数字化教育实践改革中,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实现现代化教学目标。当然,要实现该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构建数字化校园的重点在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入,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校教育模式以及教育体制的改变。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要将重点放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去,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方面。

所以,在践行高校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构建数学资源数据库、高校教育思想重构、打造硬件平台以及以学生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建设。

摘要:当前高校教育正处于创新阶段,双创理念早已提出,但是在该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却步伐缓慢。本文以“双创”为背景,首先介绍了传统高校教育的问题与特点,进而详细论述了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与基础。最后,提出新时期高校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实现是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来实现,明确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开发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希望该文可以为高校教育领域提供研究补充。

关键词:双创背景,高校数字化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佚名.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47-49.

把元宵.双创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2017,33(19):72-73.

上一篇: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防腐应用分析下一篇:走向可持续建筑中的生态与绿色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