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2023-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1.学生能认识并体会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表现力,掌握一定的景物描写方法。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寓于文中的深沉感情与人文精神。

3.学生通过对文章创作时代背景的了解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赏析,初步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创作风格。

4.学生通过对“秋”这一主题的进一步探讨,体会文章独属于郁达夫的“我之色彩”。

1.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郁达夫《故都的秋》第二课时。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总结出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秋色。

生: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佳期。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那么通过这些景物,我们明确了故都的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齐):清、静、悲凉。

师:很好,这三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整篇散文的“文眼”。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郁达夫笔下秋色的“清”与“静”,今天这节课的一开始,我想请同学们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如果我们换一换,把题目变成《北平的秋》可不可以呢?大家想一想,从文章出发,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文章不是只写了北平的秋色,还有对文人伤秋、悲秋情怀的议论,如果改了就不全面了。

师:这位同学注意到了文章结构上的细节,非常好!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

生2:我也觉得不可以。北平只是单纯点明了地点,而“故都”二字却包含了一种情感在里面。

2.重点阅读,体会秋情

师:哦?这位同学提到了情感,这个思路很好,大家能不能顺着他的思路再往下想一想,作者这“故都”二字包含着怎样的感情?我们结合上节课总结过的五幅秋景图来谈一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幅“秋晨院落”图,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一段里找出具体的句子,说一说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我选的是这一句:“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在秋天的清晨泡一碗茶,闲坐在院子里欣赏天色,静听驯鸽的飞声,是非常闲适、清幽的,作者喜爱这样的秋、眷恋这样的秋,体现了作者心境的悠闲和平静,有一种淡淡的喜悦。

师:这位同学看到了作者对故都秋色的喜爱和眷恋,这一点找得很准确!正如刚刚那位同学所说,“北平”只是一个地名,而“故都”是什么?它是作者的“故都”呀!所以这两个字里,一定是蕴含着作者对故都无限的眷恋和赞美,非常好!但是这位同学刚刚提到了一个词,“喜悦”。大家想一想,在这里用“喜悦”这个词,合不合适?能不能也用文中具体的句子来讲一讲你的观点?

生2: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它下面还有一句:“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作者写到了破屋,写到了破壁,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数着日光、静对蓝朵,实际上是非常孤独的,也正好合上作者前文写到的悲凉。

师:哦,这位同学能够结合文眼来理解,很好!还有没有别的观点?

生3:我也觉得不太合适。作者写了“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蓝色、白色都是很冷清的颜色,而红色是热烈的,作者却认为它“最下”,也可以说明作者并不是喜悦,而是悲凉。

师:很好,注意到了颜色的小细节!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来总结一下。一方面,“故都”蕴含着作者的喜爱和眷恋;另一方面,作者对秋景的描写又饱含着一种悲凉、伤怀的色彩。

3.品味阅读,领悟秋思

师: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荷塘月色》也属于这一类散文。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是喜爱故都的秋的“清”与“静”的,一般对于喜爱的事物,我们的心情都是比较喜悦的,就像《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尽管他心里有淡淡的忧愁,一见到月光下美丽的荷塘,他依然感到一丝明快、喜悦。可是这篇文章里,根据我们的赏析,虽然作者对秋极尽赞美之情,但字里行间仍满是作者的寂寞、孤独、忧伤、悲凉,为什么呢?(生思考)

师:老师给大家一点小提示,我们可以从文章里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我们课前让大家阅读的郁达夫散文《一个人的旅程》得到一些启示。

生1:我是从文里找到的,第12小节,作者写到中外诗人“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秋是万物由春的欣欣向荣转向寂寥萧条的季节,秋景、秋色本身就能够引发文人的孤独和忧愁,这是一种文人特殊的悲秋情結,而作者也是文人中的一员。

师:从文中找到了特殊的一段议论,总结得很好!

生2:我也是在文里找的,文章作于1934年,之前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老师说过这一段时间是社会动荡、白色恐怖的时期,作者经历了这样的黑暗,对故都的思念笼罩着悲凉的色彩也是情理之中。

师:不仅找到了文章的创作时间,还能够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课文,非常好!

生3:我从《一个人的旅程》里读到了作者的遭遇。

师:能不能给大家概括地讲一讲?

生3:作者和家人长久地分离,兵乱迭起,交通阻绝,自身病倒沪上,又遭遇幼儿病逝,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作者身上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气质,“悲凉”就是他的人生感受,因此也通过文章体现了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了。还有没有同学能从郁达夫个人的角度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4:我之前读过郁达夫的一些散文,不仅仅是《故都的秋》这一篇,郁达夫其他散文里也有这种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是比较颓废、哀愁的。我觉得可能郁达夫他的文风就是这样。

师:这位同学有课外积累,很好!也就是说郁达夫这个“悲凉”的情绪和刻意去写“悲凉”的手法,很多时候其实也是作者本人独特审美情趣的表现,是他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选择。

4.延伸阅读,感知秋意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回想一下,“秋”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常使用的一个经典形象,课文中也提到了文人共有的“悲秋情结”,那么,是什么引发了文人们对秋的特殊情感?秋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经典主题,究竟有何魅力呢?

生1:我觉得首先中国传统文化里,文人常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上,而秋天又有很多独具代表性的景,比如说红叶、秋蝉、秋风之类的,能够引发文人的创作热情。

师: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这个思路可以吧?但是同学们一起想一想,秋天是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春天、夏天、冬天难道就没有吗?

生2:秋更加特殊一些吧。在秋天里,很明显可以看到万物由盛极转向衰亡的过程,树叶凋落,秋风萧索,这些都是独属于秋的苦涩。

师:很好!秋的特殊性渐渐明确了。

生3:还有一点,我觉得在时间上秋是短暂的,转瞬即逝。而且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喜悦持续的时间却如此短暂,更容易引发文人的感慨。

师: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秋之魅力了,很有启发性!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能够自圆其说。正如刚刚同学们所说,秋是特殊的,它甚至作为一种“情结”融入了文人墨客的骨血之中。而在这许多悲秋、颂秋的文章里,《故都的秋》又以它独特的抒情方式开辟出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趣味。老师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观点:“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郁达夫独特的人生体验赋予了他的文章别样的“我之色彩”,我们既可以说《故都的秋》是一曲对故都秋色的颂歌,也可以说它是作者饱含悲凉之音唱出的悲歌。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本文的理解难点在于作者如何通过景物体现内心的悲凉之情,以及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遭遇下见斯景有斯情的缘由。因此,第一课时进行整体感知,概括景物图,寻找文章线索的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得较快,有疑问的地方并不多。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我的教学重点落脚于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语句,寻找文眼,从细节着手,通过对具体景语的赏析,由“清”“静”逐步揣摩出“悲凉”,再勾连学习过的课文《荷塘月色》与课外补充知识,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郁达夫的人生境遇,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意境。

在对此类散文的教学上,虽然也考虑到了勾连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无形中比较了《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之间的异同。但碍于内容和时间限制,這一部分没有在课堂上明确点出,没能成为课堂教学内容里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遗憾。

在教学设计中,以往对《故都的秋》这一类散文,关注的重点都在于它“写了什么”,此情此景此物此人,学生当下掌握了,换了另一篇散文可能又要从头开始。所以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中,我增加了一个由本篇辐射到郁达夫其人,再由《故都的秋》引申至“文人的秋”的探究环节。目的就是希望借由这个讨论,让学生能从作者个人和写作主题两个维度去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从“一篇”到“一类”,使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某篇具体的课文,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栏目编辑:周 彦)

作者:陈湾妮

第2篇: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

(二)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

(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除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二)在计算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

在学习表内除法

(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

(二):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题图图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在计算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法口诀,报出商。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工练习时,可大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除法算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诀,报出商,并列出另一个除法算式等。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口述。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可先用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7-9的乘法口诀练习。经过多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

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

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但对加减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述、说思路,最后列式:分步-综合

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分步计算掌握后再尝试练习将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多说精练,重交流与反馈。

第3篇:二年级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课改:《表内除法二: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做了56面小旗,要怎么摆?”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有关课改。

关于课改,我做了三个突破:1,增加课前预习。关于这节课,我增设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把例题中,特别是主体图的观察工作放在课前,并让孩子们课前发现,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小组建设。在班上,我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有自己的组名,选出小组长及书写员,每一小组都分有高中差三层次的学生,由好生带动差生来建设的。3,在教学设计上。我出示自学指导,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扶为辅,注重练习的训练,而在课堂尾声,我也用当场检测做课堂作业的方式来代替常规课堂中小结的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装扮自己的教室来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在交流中学生积极思维,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有独立思考,有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学习。

但是,因为首次尝试上课改课,在教学上也有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太过紧凑。由于我太过追求对教学内容的效率,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安排了两个例题,本设想是一个主讲另一个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还是不够,导致两个例题的讲述过于走场,不够细节化。

二、小组建设还未完善。在小组合作这一块,数学课堂极少利用,所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和共同探讨的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的学生始终都是班上的那几个,不爱动脑不善表达的学生还是死气沉沉的。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初出茅如,未能掌握熟练和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堂中未能把自己原先设想的教学设计完全的体现出来。在课堂中,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能很好的处理,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关注,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有自身数学语言的应用等等,都有待很大的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远不止于此,有待指导和提高。为此,为了课改的更好推进,根据几位课改成员的指导,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吃透。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深入研究,对于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一些的自学指导和自主探究;而对于需要老师辅佐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关于课前预习这一块,我会保留,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让学生自主预习,如对主题图的理解,对例题的解析,对算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们自己课前预习。

三、提高小组建设和各小组的合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着重训练小组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和管理能力。力争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小组探究,集体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自学效果。

四、对教学质量的关注。由于二年级仍旧属于低年级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改革,学生很难适应,也未免能很快看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所以,关于教学质量,我会在平时的数学课和数学活动课上加强对学生们的练习讲评,及巩固练习训练,对学生在新授课堂上还未吃透,掌握透的东西,通过练习来巩固,提高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于课改,我也会多听多琢磨多尝试,为了更好的做好课改工作,对我自身的教学素质也需要下功夫提升,所以在平时的教材分析,学生练习的批改关注,和对后进生的辅导,我也会狠下功夫。

关于课改,我还没有很多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只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慢慢摸索,但还是会努力推进课改进度,提高班级课改成效。

第4篇: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

(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张家湾中心小学

颜慧

在本次连片研修活动中,我上了《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内容。我是这样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复习了6-9的乘法口诀以及6-9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回忆了前面的6-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题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都会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

二、创造性的引入例题,引出新的问题

1、从本班学生李冬冬要拿自己的零花钱买玩具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学生都有零花钱而且都喜欢玩具。从而出示例题。

2、在解决问题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种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一个地球一8元,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元?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平均分)自然应该用除法解决。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让学生继续下面的问题自行解决并说出这样计算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行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自行解答。

三、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没有板书,也没有口头阐述本课要上的新课内容是什么。总结全课时也比较草率简单。一节课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本节课要上的新内容是什么。

2、在阐述用除法计算的原因时废话较多,反复重复同一个意思的理由,使得学生不能听到简单而正确的计算理由。让学生潜意识李觉得这样的题很难解答。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副作用。

3、整节课堂中我的速度较快,留给学生思考问题互相讨论的时间较少。一部分学困生根本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一节课下来这些学困生基本还是不会做类似的习题。本来应用题就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如果速度太快学生根本接受不了新知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孩子从分的时间思考,每个环节的出现,要让学生在充分明白后,再向下进行。而且教师的语言要适应低年级孩子,重要的地方要放慢,语言要简单明了,这样孩子才能听得懂。

第5篇: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

(二)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乐乐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乐乐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乐乐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1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学生可能无法提出关于小汽车的问题,那么在这里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

(1)你会列算式吗?

24÷6=4(元) (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3)我们的计算正确吗?

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2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

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4÷6=4(元) 答:一辆小汽车4元。

3

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时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再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构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

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本村小卖铺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从而促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我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7篇: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

篇一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篇二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56面小旗,要怎么摆?”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有关课改。

关于课改,我做了三个突破:1,增加课前预习。关于这节课,我增设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把例题中,特别是主体图的观察工作放在课前,并让孩子们课前发现,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小组建设。在班上,我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有自己的组名,选出小组长及书写员,每一小组都分有高中差三层次的学生,由好生带动差生来建设的。3,在教学设计上。

我出示自学指导,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扶为辅,注重练习的训练,而在课堂尾声,我也用当场检测做课堂作业的方式来代替常规课堂中小结的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装扮自

己的教室来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在交流中学生积极思维,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有独立思考,有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学习。但是,因为首次尝试上课改课,在教学上也有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太过紧凑。由于我太过追求对教学内容的效率,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安排了两个例题,本设想是一个主讲另一个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还是不够,导致两个例题的讲述过于走场,不够细节化。

二、小组建设还未完善。在小组合作这一块,数学课堂极少利用,所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和共同探讨的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的学生始终都是班上的那几个,不爱动脑不善表达的学生还是死气沉沉的。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初出茅如,未能掌握熟练和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堂中未能把自己原先设想的教学设计完全的体现出来。在课堂中,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能很好的处理,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关注,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有自身数学语言的应用等等,都有待很大的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远不止于此,有待指导和提高。为此,为了课改的更好推进,根据几位课改成员的指导,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吃透。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深入研究,对于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一些的自学指导和自主探究;而对于需要老师辅佐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关于课前预习这一块,我会保留,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让学生自主预习,如对主题图的理解,对例题的解析,对算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们自己课前预习。

三、提高小组建设和各小组的合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着重训练小组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和管理能力。力争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小组探究,集体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自学效果。

四、对教学质量的关注。由于二年级仍旧属于低年级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改革,学生很难适应,也未免能很快看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所以,关于教学质量,我会在平时的数学课和数学活动课上加强对学生们的练习讲评,及巩固练习训练,对学生在新授课堂上还未吃透,掌握透的东西,通过练习来巩固,提高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于课改,我也会多听多琢磨多尝试,为了更好的做好课改工作,对我自身的教学素质也需要下功夫提升,所以在平时的教材分析,学生练习的批改关注,和对后进生的辅导,我也会狠下功夫。

关于课改,我还没有很多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只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慢慢摸索,但还是会努力推进课改进度,提高班级课改成效。

上一篇:小学校园环保建议书下一篇: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