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精选10篇)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2

蚂蚁河乡中心学校

王晓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除法4.5÷9

3.6÷4

0.72÷8

0.48÷33.5÷0.5

2.7÷0.3

5.6÷0.7

6.3÷0.3

2、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

3、“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1)出示问题: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2)学生独立解答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3)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4)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5)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2、7个3、6.25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强调:用约等号连接。

(4)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5)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2、“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请同学读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3、17个

(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数。)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四、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五、课堂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近似值的取法。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3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降法的意义,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一)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2.1.2里面含有12个()

3.0.25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二)列竖式计算2145÷15

二、指导探究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小数除法的意义

2.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练习

68.8÷485.44÷16

三、质疑小结

(一)教师提问

1.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2.今天学习的除法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与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将课题补充完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组织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质题答疑.

四、反馈练习

(一)列竖式计算(分组完成)

42.84÷767.5÷15289.8÷1879.2÷6

(二)列式计算.

1.两个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应用题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3.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多少公顷?

五、课后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42.21÷186.6÷437.5÷615.36÷12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4

年月日

课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案

年月日

课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90÷10900÷10

900÷10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交流

独立填表

讨论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5

教学内容:

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平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2.基本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

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47×0.05()6.9×0.38()

4.2×1.8()4.08×0.08()

0.9×0.7()6×0.07()

3.独立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作业

《作业本》第2页。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6

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计算下面各题。

┌115÷5=()

23×5=()-│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 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小记:

课题二:小数除以整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懂得它们的意思,并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自觉积累优美的诗句。

4、通过同题阅读,感受到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教学时数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经典。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样,咱们先来个对诗大赛,好吗?(师生对诗)

2、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比如,读到“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这样一幅美景:„„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解题。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浣花溪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第五首。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一)出示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读出并记住。)

(二)出示学法指导

过渡: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古诗了,回忆一下,学习古诗都有些什么好的方法?(相机板书——读)

1、一读古诗,读出节奏美

1)学生结合学法指导,自读古诗 2)指生读,随文识字“懒”“倚”。3)指导学生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二读古诗,读出画面美

这首诗反反复复的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读出了它的节奏美,韵律美,好极了。同学们,这首诗短短28个字,却描绘了一副优美醉人的春景图。我们静静地默读,一边读,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注释,一边想象,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住在浣花溪畔的杜甫,生活安宁心情愉悦。这天,春光明媚,惹人陶醉。他独自沿江散步,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他举目一望,他看到了?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感情,尤其是后两句的教学)

3、三读古诗,读出诗情美

1)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3)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诗人把对和平宁静的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使诗的意境更深远。“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因而成了千古名句。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懒”和“倚”,并组词。

三、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借景: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 抒情:对春光的无比热爱与赞美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课时的作业

二、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板书《书湖阴先生壁》)

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

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教材简析

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 这种句式。

四、出示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五、出示自学指导

(一)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六、出示自学指导

(二)1、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体会诗的感情。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体会诗的感情。)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2)湖阴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巩固深化

1、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2、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七、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王安石访问朋友湖阴先生,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全文景与人处处照应,融化无痕。

八、布置作业

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

2、背诵、默写古诗。

3、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转化思想。

3.积极参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增进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激趣引入 1、选择一道题作为复习题,并说出理由。

(1)9×4.7(2)0.24×42(3)1.15×12 2、交流汇报,独立练习3、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转化迁移,主动建模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小巧家的平面图,根据题中的数据,你能提什么问题? 出示例题:小巧的房间长4.1米,宽3.1米,面积有多大?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① 估一估 估一估:小巧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② 算一算,画一画 借助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在学习单上,算一算,画一画,求出小巧房间面积。

③ 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④ 观察比较不同算法,发现共性 3、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试一试:2.43×2.1= 5.05×4.6= 4、回顾反思,总结归纳 小数乘小数时,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计算;

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小数点 7 2.9 1.6 3 3.7 6 × 0.4 × 0.6 × 0.5 2 9 1 6 9 7 8 1 8 8 0 2、竖式计算 2.1×1.53= 4.8×2.5= 3、填空 根据56×34=190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看谁写得又对又多。

()×()=19.04 4、应用 四、提炼方法,总结全课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4.1×3.1= 12.71 2.43×2.1=5.103 5.05×4.6=23.23 4.1(×10)2.4 3(×100)5.0 5(×100)× 3.1(×10)× 2.1(×10)× 4.6(×10)4 1 2 4 3 3 0 3 0 1 2 3 4 8 6 2 0 2 0 1 2.7 1(÷100)5.1 0 3(÷1000)2 3.2 3 0(÷1000)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计算;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9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通过活动,体验时间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在猜想、验证并通过充分交流过程中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进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可能性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与乐趣。

(二)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正确地判断各类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学会设计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案。

2、难点: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关键:教学中,教师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密切联系他们学习与生活实际作为素材;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科书分析(含综合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知道某些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且辩证地理解可能性的大小。共安排了3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五。3个例题虽然都是在讨论可能性的大小,但侧重点不同,程度上也有一定差异。例1以商场有奖促销活动为背景,以转盘抽奖的方法,通过对抽奖转盘的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判断可能性的大小。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科书有意识地将转盘进行等分,并将纸巾、香皂、洗发水、自行车等4种奖品分别放在每一份内,由于每种奖品所占的总份数不同(如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自行车占了12份中的1份,纸巾占了12份中的7份等),学生会借助已有的分数相关知识,判断获得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大,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小。例2在例1直观感受、判断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扑克牌为素材,用了2种不同花色(黑桃和方块)的牌,其中一种有4张,另一种仅有1张,并且与前一种中的一张同符号(都是A)。这样,学生除了判断抽出牌的可能结果外,还可以对抽出不同花色、不同符号的牌的可能性及抽出不同花色同一符号的牌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丰富了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例3与例2不同的是,每种牌的数量不只1张,而不同数量的牌与抽到它的可能性大小有关系。教科书通过抽取牌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某种牌的数量越多(少),取到的可能性越大(小);但不一定能(不能)取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辩证地理解可能性的大小。课堂活动设计了“做”和“议”2个活动,目的都是及时巩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练习二十五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题目设计形式多样,有通过转盘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有通过摸球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还有通过掷骰子来判断的。第5题和思考题都是根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来确定游戏是否公平,它是可能性大小的拓展。在本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1个综合应用:设计抽奖活动。教科书用文字叙述了抽奖活动要求,用图示提示了抽奖活动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活动方案,最后还要求进行方案设计活动的评比。这些都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了线索,同时,还能巩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含综合应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可用2课时完成。其中可能性1课时,设计抽奖活动1课时。

教学例1时,可先创设商场促销情境,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活动说明”后提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观察转盘,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在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后,板书问题

(一):转动转盘,会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可先在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把学生引导在提出“获得哪种奖品的可能性最大,哪种最小”这一问题上,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启发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学例2时,可根据教科书的要求进行。即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第2问,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价。第1问,由于共有5张牌,所以任意抽出1张,有5种可能结果。第2问,由于黑桃共有4张,方块只有1张,所以,抽出黑桃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的可能性比抽出方块的可能性大;由于方块A与黑桃A各是1张,任意抽1张牌,抽出方块A或黑挑A的可能性相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与牌的数量有关。

教学例3时,可先让学生说说与例2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进行判断。重点放在“任取1张,取到‘虎’的可能性大,一定能取到‘虎’吗?”与“任取1张,取到‘燕子’的可能性小,一定取不到‘燕子’吗?”的判断上。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动手标记号前,先让学生思考,你准备设计抽到什么记号的可能性大,并讨论画上这种记号的纸条至少有多少张。让学生明确一共8张纸,3种不同记号,要使某种记号抽到的可能性大,至少要在5张纸上画此记号。第2题,重点放在对“有没有可能摸出风景卡片”的讨论上。练习二十五第5题,首先让学生分析任抽1张,抽出的数小于3和大于3的分别有多少张,再讨论这样的约定是否公平。思考题,由于朝上的面相同和朝上的面不同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此游戏对双方是公平的。组织综合应用——设计抽奖活动时,在学生制订方案前,要指导学生作如下 思考:

第一,选取何种方式?

第二,如何使得银奖的名额是金奖的10倍,幸运奖的名额是银奖的20倍?

第三,你所设计的方案中还要做哪些规定和要求?

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1课时 可能性(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3、关键: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教具学具】有条件的可采取多媒体教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守株待兔”动画。

农夫天天等着捡兔子,结果会怎样呢?

(可能捡到,可能捡不到。)

两种可能都有,但哪种可能性大一些呢?

(捡不到兔子的可能性大一些。)

为什么?

学生可以回答多种理由,例如兔子有经验了,不再来撞树了;或者兔子本来就很少,兔子撞树的事件也非常少见等理由。

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揭题:可能性的大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怎么样来判断?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转转盘猜测

喜欢玩转转盘游戏吗?(喜欢)

(多媒体课件出示,如图1所示)如果转动转盘,请你猜一猜,指针可能停在哪 3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儿呢?(可能停在红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区域.)

有几种可能?(2种。)

多媒体课件出示(如图2所示),如果转动转盘,请你再猜一猜,指针可能停在哪儿呢?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可能停在红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蓝色、白色区域。有4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如图3):

指针可能停在哪儿?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跟上面两个转盘一样,也是4种可能,因为这个转盘虽然分成了很多小份,但依然只有4种颜色。

转动转盘后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最有可能停在红色区域,因为它占的份数要多些,占的面积要大些;而停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小,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小些。(板书:如图4)也就是说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有关,对不对? 2.组织活动,转转盘验证

(表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要求:按规则每组的每个同学轮流转动4次转盘,将每次转出的结果填在记录表1中。(组内分工合作)老师巡视指导。

试验的结果和你的猜想一样吗?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实验完了以后全班交流,老师记录各组汇报的情况在表2中。

(表2)

看到这个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1)各组的数据都是红色的多,黄色的少。(2)个别组出现了其他颜色比红色多的情况。

若出现第1种情况,教师则追问:

为什么都是转到红色区域的次数要多些呢?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红色区域占的面积要大些。

占的面积与可能性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说出占的面积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的面积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出现第2种情况,则按以下教学。

为什么会出现跟其他组不一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回答,由于多种因素,当实验的次数比较少时就会出现偶然性。

出现这种情况后同学们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可以把各组试验的次数加起来,求出每种颜色的合计数

观察各组的结果,多数是转到红色的可能性大,再看全班的结果,也是转到红色的可能性大,和我们的猜想一样吗?

(一样。)

小结:以上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发现了转转盘中可能性的大小与占的面积的大小有关,占的面积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少。

如果让你们再转一次,指针可能落在哪个区域呢?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一些呢?

(指针落在4种颜色的区域都有可能,但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2.教学例1 这节课所分析的有关转转盘可能性大小与所占面的大小有关的这个结论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在元旦节即将来临之际,重百商场准备举行促销活动,活动的方式很简单,转转盘,凡是一次购物满100元的顾客,均可凭小票转动这个转盘一次(多媒体课件出示转盘:教科书119页上的转盘图)。转到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去转动转盘,可能会转到什么?

(自行车、洗发水、香皂、纸巾都有可能得到。)

在这些奖品中,哪种奖品最容易得到?哪种最不容易得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纸巾最容易得到,自行车最不容易得到。因为纸巾在转盘上占的面最大,而自行车在转盘上占的面最小。

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如果要想使转到每一种奖品的可能性差不多,应该怎么办?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引导学生说出:使每一种奖品在转盘上所占的面积差不多。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

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2、过程与方法

知道摸到画片的可能性再大也有摸不到画片的可能,摸到画片的可能性再小也有摸到画片的可能性,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让学生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难点: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3、关键: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可能性情况分析中去感悟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4张虎、2张大象和1张燕子的画片,每一小组准备黑桃A,K,Q,J,方块A和一张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通过上一节课转转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能性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引导学习回答:某些可能性的大小和它在圆面上所占的大小有关,面越大,可能性越大;反之,面越小,可能性越小。

可能性的大小除了和面的大小有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也能决定可能性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 同学们喜欢摸牌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摸牌游戏。

教师出示黑桃A,K,Q,J和方块A。

这几张牌认识吗?

教师边和牌边说:把这几张牌和好后,请你从中任意抽出一张,抽出的牌会有哪几种可能?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会抽到黑桃A,也可能会抽到黑桃K、黑桃Q、黑桃J或方块A,也就是说每种牌均有可能被抽到。

那抽到黑桃的可能性与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哪一个大?

抽到黑桃的可能性大。

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亲自来摸一摸。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摸牌游戏。

提出要求:把5张牌和好后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做好记录后把牌放回,和好后再抽,要求小组内的4个人每人轮流摸5次,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种类黑桃方块AKQJA抽到次数(次)学生小组实验完成后全班汇报。抽其中几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单到讲台展示。

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几个表格,发现抽到黑桃的次数比抽到方块的次数要多,也就是说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要大。

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刚才同学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但为什么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要大呢?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黑桃有4张,而方块A只有1张。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也就是说在这里是什么决定了可能性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是“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可能性的大小,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右图):

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些表格,你认为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哪一个大?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回答: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差不多,因为它们在这5张牌中都只有1张,数量是相等的,所以可能性的大小就差不多。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仅面的大小能决定可能性的大小,而且数量的多少同样可以决定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例3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摸画片的游戏。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20页情景图。

将这7张画片和匀后倒扣起来,从中任取一张,取到哪种图形的可能性要大些?哪一种图形的可能性要小些?

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不难回答出:取到虎的可能性要大些,取到燕子的可能性要小些。

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虎的张数最多,有4张,燕子的张数最少,只有1张。

那任取一张,一定能取到虎吗?

引导学生说出:不一定能取到虎。

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虎的张数要多一些,但是不一定每次取到的都是虎,也有可能取到燕子或大象。

教师出示以上7张牌,和匀后抽一些学生上台取牌验证。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取到虎的可能性大,并不等于每一次一定都能取到虎。

小结:取到虎的可能性大,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到虎,所以取到虎的可能性再大也只是一种可能性,不能把它和确定现象等同起来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同样的道理,在这几张画片中,取到燕子的可能性最小,任取一张是不是一定不能取到燕子呢?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完以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虽然取到燕子的可能性最小,但是任取一张不等于一定不能取到燕子。

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每一种画片都有可能被取到,哪怕它取到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能性小不等于不可能。

回答得非常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找7张类似的画片再来验证一下。同学们,通过这一次的探究,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小结: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是有区别的,可能性再大也是一种可能,不能保证一定能抽取到;可能性小也是一种可能,不等于不能抽取到。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你希望抽到哪种记号的可能性大?你准备怎么做?

引导学生得出:要想抽到哪种记号的可能性大,那种记号在8张纸条中就要多标一些。

组织学生每2人一小组进行实验。2.课堂活动第2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后让学生回答,任摸一张,摸到哪种卡片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卡片的可能性小?为什么?有没有可能摸到风景卡片?为什么?

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的多少决定可能性的大小。没有风景卡片就不可能摸到。

3.练习二十五第5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

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是甲还是乙?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这样的游戏存在不公平性,因为在这里小于3的数有1和2两个数,而大于3的数只有4这1个数,所以甲胜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同时让学生明白,要想游戏具有公平性,则要使存在的可能性一样大。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又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0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俯首帖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敝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2碧寤崂侨旱耐沤帷⒂赂摇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狼的多媒体资料(文字)。

学生:收集一些狼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

1.出示介绍狼的生活情况的多媒体资料。

2.师:同学们,这就是狼的生活,把你看到的介绍一下吧。

3.师:是啊!一只狼是孤独的,它苦苦挣扎在食物链的终端;一群狼是强大的,它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在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生字,注意:“撤”是翘舌音,“逻”的声母是L,不是N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呼啸退避三舍默契俯首帖耳身先士卒

5.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说说狼群给你留下的印象。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7.再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语句旁作批注。

8.学生交流。

三、熟读课文,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的生活习性?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四、精读感悟,交流体会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并读关键语句。

A.(1)找出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边讨论边板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B.(1)找出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原因。(边讨论边板书:团结)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C.(1)找出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头狼的权利和义务。(边讨论边板书: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总结延伸

面对如此勇敢、团结的狼群,它们的确有资格“笑傲江湖”!关于狼的集群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1.生交流汇报。

2.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从狼的生活中受到些什么启发?

同学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人类也像狼群一样勇敢、团结合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么,我们才有资格笑傲“江湖”!

1.拿出你们的笔,写下你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

2.交流。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狼群》。

愿狼群勇敢、团结的精神永伴我们左右。

上一篇:胆道疾病教案下一篇:七夕适合情侣发朋友圈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