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doc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P89: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教具和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网查资料吗?老师也喜欢,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两幅从网上查到的图片,请大家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图片)好,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不能乱扔垃圾,都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师:是啊,我们都不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这样脏乱,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所以,我们学校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组,你们想参加吗?但在我们已经开展的活动中,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数学问题,你愿意帮助她们解决吗?好,那我们就来看看她们遇到什么问题了?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除数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回顾
课件显示:学校准备了162个环保袋,如果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发多少个?
(1)师:同学们,这题怎样列式?(162÷6)(2)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当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够除,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就要看前两位一起来除,并且每次除后,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回顾
师:你们可真棒,很快就能帮忙解决了难题,那要是碰到下面这一道题又怎么办?
变题,课件显示:学校准备了162个环保袋,如果平均分给18个班,每个班分多少个? 个?
(1)师:同学们,这题又是怎样列式?(162÷18)(2)谁能告诉大家,这题是怎样算的?
生: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就看前三位,然后三位一起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探究新知,发现算理
1.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教学(教学例4.1)
师:刚才同学们用学过的除法知识帮助环保小组解决了分环保袋的问题,现在在我们学校里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她们的劳动埸面。
(1)课件呈现学生回收废品情景的主题图,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PPT课件显示例4(1)题: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师:怎么列式?(576÷18=)
师:你能很快地判断它的商是几位数吗?你是怎样判断的?(生:我是这样想的,除的时候我先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在哪个位置,假如是在百位上,那么就说明商是三位数,假如是在十位上,就说明是两位数。)师:你会计算吗?试试看。
576÷18=32(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师生小结: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2.商是两位数,末尾有0的处理,教学例4.2 师:为更好地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学校把十月份定为学校环保教育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环保小组在这个月取得的成绩。
(1)PPT课件示第(2)题: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电池多少节?
师: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算式?(930÷31)
师:31是哪里来的?(生:十月是大月,有31天。师:所以我们做题看题目时一定要仔细,要善于发现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
师:你能很快地判断它的商是几位数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你会做吗?试试看?
930÷31=30(节)
答:平均每天收集电池30节。
师:谁来说说你的计算方法?(2)揭示课题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最善于观察、思考,哪位同学的眼光最每锐。黑板上这两道除法算式(930÷31和576÷18),跟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商都是两位数)。非常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3.交流与升华
师:老师看到你们兴趣这么高,想请你们来当个小法官好不好?下面每人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算一算。算好的同学,把你的题让小考官给你检查一下。
师:请同学现在观察你做的两道题,同桌讨论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师生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一步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除法你会了吗?好,下面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不用竖式计算,判断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
17136
26584 39370
63762 2.完成课本P90第3题 3.完成课本P92第11题: 4.完成课本P91第8题: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
例4:(1)576÷18=32(组)
2)930÷31=30(节)
答:可以组成32组。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3 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与学情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内容, 本单元按照商一位数、商两位数、商的变化规律三个内容一共安排了十个例题, 商是一位数的内容又分为除数是整十数、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数不接近整十数,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 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方法。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 只是试商的难度在加大。所以用一位数除的经验, 是本课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
基本设计理念:
1. 重视算理, 概括算法
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 是学生理解除法运算核心含义的一个重要过程, 对学生后续除法内容的学习有重要的价值。所以, 算理的理解, 仍然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用文本框的形式呈现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所以, 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结合具体问题逐步感受、初步概括计算的方法, 是本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2. 迁移旧知, 自主探究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是学生的已有经验, 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通过旧知的迁移, 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3. 尊重教材, 用好教材
教材的例题和情境通过多轮的修改, 指向性非常明确, 设计比较合理, 所以本课没有对教材的例题做出改动和调整, 直指要研究的典型问题, 把设计重点放在用好教材、增加学生思维深度上。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形结合, 理解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2.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3. 知道如何确定商的位置;
4. 会用估算等方法进行试商。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先口算, 然后列竖式计算, 回顾算法, 最后揭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设计意图:除数是一位数的算法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也是学生迁移经验的基础, 口算除法是学生试商的基础, 所以复习安排了这两项内容。
2. 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92 本连环画, 如果每班分30 本, 可以分给几个班?
1) 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2) 结合小棒图准确理解数学信息, 理解题意;
3) 列式, 说明:为什么用除法?
设计意图:例题属于除法中的包含除法,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信息和题意, 并明确算式的合理性, 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一种措施。
4) 估算
5) 自主探究
活动要求:
(1) 在小棒图上圈一圈, 看看能分给几个班。
(2) 试着把你分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
(3) 对照小棒图, 想想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除法竖式是除法算理的数学化、符号化表示, 学生在长期计算中容易忘记竖式的本质含义, 所以通过小棒图的对照加深学生对竖式算理的理解。
6) 汇报展示, 对照小棒图理解竖式的含义。
预设一:商的位置有错的, 让错的先讲, 对的再讲。通过讨论明确商的位置。
预设二:商的位置没有错的。通过师生质疑明确商的位置为什么在个位上, 加深学生的理解。
7) 做一做 (略)
(2) 出示例2.178÷30
1) 比较异同, 明确类型。这个算式和刚才题目相比, 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试做, 板演讲解。
重点质疑:被除数的十位上不够商1时怎么办?
预设讨论: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设计意图:例2 重点解决被除数前两位不够商1 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 发现有近50%学生在这里还是容易出现商的位置的模糊, 所以对这个问题再次进行质疑。
3.巩固练习 (略)
4.全课小结 (略)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进行一轮口算比赛,你们要看清楚算式中的数字哟!
生1: 90÷3=30
生2: 600÷2=300
生3: 5000÷5=1000
生4: 100÷2=50
生5: 60÷3=20
生6: 210÷7=30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都是什么口算?
生:除法口算。
师:我们不仅学习了口算除法,还学习了笔算除法,现在来看一看这道竖式要如何完成?(板书
[42][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笔算除法的知识,先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评析】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已有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知识与经验,为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学生经历
[42][6]笔算除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师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视频内容为:猴妈妈告诉猴兄弟:“果山的桃子成熟了,又大又红。”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上摘了许多桃子,弟弟对哥哥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
师:同学们,猴弟弟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和哥哥平均分桃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公平、公正。猴弟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平分桃子。如果把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将4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2÷2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
生:因为是求平均数,所以用除法。
【评析】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桃子”主题图,编了一个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将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令学生身处拟人化的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这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大家用桌面上的42根小棒代替42个桃子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那就请两个小伙伴来帮帮忙,一起来扮演猴子。(上台帮忙的学生带上猴子头饰。)
生:首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两捆,也就是20个桃子,40个桃子就分完了;然后再分剩余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1个桃子。这样,所有的桃子都分完了,最后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
师:这名同学的方法是先分整十,再分单个。大家认为她说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两位帮助了你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生2:不用谢。
师: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这几名同学都做到了。现在谁来把分桃子的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再分剩下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子,合起来就是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
师:这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口算,如40÷2=20 2÷2=1 20+1=21(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
师: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口算的过程与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用竖式的形式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在本子上尝试写竖式,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先看书再写,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得数写在十位上,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2×2=4,4-4=0,说明40个桃子分完了,再用个位上的2除以2等于1,得数写在个位上,1×2=2,2-2=0,所以结果是21。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或疑问?为什么第一次分完的是40个桃子只写4,不写40呢?
生:因为个位还能继续除,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
师:我们在计算或书写这样的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多媒体课件示范竖式算式并说明计算顺序。)
师:我们书写时要规范,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与除数相除,4÷2=2,得数写在十位上,分掉了多少呢?2×2=4,写下来,因为没有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分完了;接着计算个位,把2写下来继续除,2÷2=1,得数写在个位上,2×1=2,分掉了2,2-2=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写一道竖式。(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36÷3,学生笔算,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分小棒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方面,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师:两只小猴分别拿到了分到的21个桃子后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大吃一顿,这时它们的好朋友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桃子平均分成3份。
生2:我会把分得的桃子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你们都同意平均分,懂得与朋友共同分享,非常好!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猴子又分得多少个桃子呢?(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全班学生读题、列算式:42÷3。)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注意这次写的竖式和刚才写的有什么区别?这次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借助小棒先分一分,再写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用分小棒的方法验证竖式。)
师:刚才我们是先分小棒,再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写竖式,现在我们先写竖式,还能用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吗?(指名学生进行验证,3名学生扮演猴子。)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
师:为什么不分给每只猴子20个桃子呢?
生:因为桃子不够分,所以不能给每只猴子分2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后,还剩下1捆桃子。
师:你分桃子的过程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进行说明。)
生:剩下的10个桃子加上单着的2个桃子,总共是12个桃子。
师:这一步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中的12,说明被除数的十位分了后还有余数,这时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再继续除。)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师:竖式中哪里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说明。)
师:大家写的竖式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大胆尝试,就会有所收获。计算算式42÷3和42÷2,想一想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算式的十位分完了,第二道算式的十位没有分完。
师:当十位没有分完时怎么办呢?
生:将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分剩下的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继续除。
【评析】随着情境的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除法,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分享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两道竖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被除数都是42,都没有余数。
生2:第一道除法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师:为什么第一道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生: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商就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样的笔算除法呢?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师再次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这样的笔算除法怎样计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评析】教师以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建立起笔算除法的认知结构,懂得判断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巩固强化,知识升华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有收获的还有3只小猴子,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谢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千万不要骄傲哟!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请你们先写一写,完成两道竖式。
[63][3]
[91][7](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订正答案。)
师:小马同学做了3道题,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你们来改一改。(多媒体课件出示3道竖式
[99][6][33][99][3]
[44][4][12][8][4] [4][0]
[68][8][12][4][4] [8][0],学生判断正误并订正。)
师:请大家想一想,下面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多媒体课件出示两道算式:65÷5 78÷9,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的正确答案。)
师:如果要使这道除法算式(78÷9=8……6)的结果没有余数,可以改变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81÷9=9 72÷9=8 78÷6=13 78÷2=39)
师:老师也改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783÷9)这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生:两位数,因为百位上的7除不了9。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太棒了!请大家课后用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的明确,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扩展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体到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总结评价,质疑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另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大家提出来?
生1:我学习了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3:我分小棒的时候同学们帮助了我,谢谢你们!
……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观察、思考、表达、总结,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相信这些品质将会引领你们走向成功!最后,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如果题目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能够解决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互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师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质疑,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总评】
韩愈《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本课中,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首先,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起来,如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小猴分桃的情境”;其次,学生不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钱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小棒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钱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课始,枯燥的除法竖式学习被钱老师赋予了有趣的故事——猴子分桃,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两只小猴子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子,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状态。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理解分小棒的每一步都能与除法竖式相对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能力,懂得同伴互助的优势,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课中,钱老师合理利用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第三只猴子出现时,应该如何分桃子呢?这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面对新问题,钱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用平均分42根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课末,钱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课堂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质疑拓展是学生学习的延续,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钱老师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了操作与感知、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归纳与分享的理念,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活泼灵动的课堂又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件出示494÷4,246÷7,98÷9,27÷6,学生口答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二、新课过程:
1、完成学习单例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完成学习单例7,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注意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强调
1、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10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2、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0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教材84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
四、作业:教材页做一做第2题。
五、总结
1.小组讨论怎样笔算?
一、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85页的例4。例4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最后一个例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少,个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数。如果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因此,通过例4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试商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试商、调商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三、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试商,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
2、数学思考: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方法。
3、解决问题:能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会用两位数除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试商、调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时更快更灵活地试商和调商。
教学关键:利用榜样激励作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学法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听故事一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本节课教师以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教学设计: 教学路径
(一)复习准备,铺垫新知
口算:25×215×535×7 15×645×3 25×5 55×335×4 25×6 45×4 65×245×5(二)故事引入 游戏先行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
韩信生活贫困,但勤奋好学,后来得到汉王刘邦的破格提升,担任了汉军的统帅。在“楚汉相争”中,他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消灭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的主力部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听了《韩信点兵》的故事,你佩服韩信的智慧吗?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精通数学。在古代,将军指挥作战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士兵“列阵”。比如说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是十个士兵。这样不管敌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对这个“方阵”进攻,都会遭到十个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韩信将军一样来“排兵布阵”一番呢?(想)机会来了!
3、“小试牛刀”。
学校里很快就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老师决定把这个比赛排队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你们行不行?(当然行)要赢得老师的信任,你们得先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师看看。(1)8个人怎样排队? 如果你们8个人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2)如果是全班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三)排队布阵 游戏导学
1、提出排队的问题。
广播操比赛将按年级进行,四年级共有学生140人,学校要求每排必须排26人,可以排几排?还剩几人? 同学们,排队的要求已经说清楚了,针对这样的情况,你能不能像韩信一样很快想出办法来排好队呢? 学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尝试练习,讨论方法。
谁能试着计算这道除法题?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然后把学生做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写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方法(1)教师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比除数大)这是为什么?(因为商太小了)(因为我们把26看作30来试商,但30要比26大,所以商很容易写得较小)商太小了,我们该怎么办?(把商“4”改商成“5”)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算式中调商,进一步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在这个计算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6与30相差比较大,把它看作一个比它大的数试商,商很容易写小,以后遇到像“26”这样的除数,可以考虑商大一点)方法(2)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26比较接近25,正好我知道25×5=125,所以我就商了5,正好)教师点评:你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更接近除数的数去试商很好,使试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了。方法(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把“26”看作“30”试商,30要比26大,因为我知道30×5=150,所以我想26×5一定小于150,所以我就商“5”试了一下,居然刚好)生:还有用到刚才估算的方法也能很快找到商“5” 教师点评:嗯,这三种都是不错的试商方法。
4、拓展问题。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的算法,你更喜欢谁的做法呢?无论你选用什么样的试商方法,只要能又快又正确的计算出答案,都可以。现在,你能根据答案,说说我们是怎样排队的吗?(可以排5排,还剩10个人)这样排队,你觉得好吗?(不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排队,竖排人数太多,横排人数太少,不美观。而且,排了5排后还剩10人,这10人该怎么办?(1)提出问题。
如果学校里不规定每排人数,你还有更好的排队方法吗? 按你的排法,会不会有剩余的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除法算式。
(2)请学生上台计算黑板上的除法题,算完后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四)开展竞赛 体验算法
1、计算竞赛。
要成为像韩信一样的将军,不仅要能排兵布阵,关键时候还要能拿出速度来。老师这儿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算式,你敢不敢和大家比比,看谁在5分钟内计算的题最多?(敢)出示除法题
校对答案,对计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2、方法总结。
请刚才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发表获奖感言,主要谈谈自己在计算中采用了哪些好方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3、课外延伸。
看了我们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对这次广播操比赛充满了信心。我们自己好了,是不是也该帮帮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呢?(是)据老师的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60人,二年级有285人,课后,你能帮他们也设计一下队伍吗?(能)
五、错例点击 错例: 在5分钟内比比谁算得更多的练习中,有些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错因分析: 出现这类错误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将除数“51”看作“50”来试商,所以商了“7”。由于在竞赛中一心求胜,有些学生顾不上仔细检查。教师对这类因粗心大意引起的
错误,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六、精彩存盘
1、先填一填,再试商。
1×15=□2×15=□ □×15=45 □×15=□ □×15=□□×15=□ □×15=□ □×15=□ 1 5)1 0 51 5)8 51 5)5 0 1 4)1 2 01 6)8 5 1 4)8 0
2、从算式中选择商是一位数的进行计算。351÷40 468÷16 490÷92 123÷13 533÷50 210÷35 160÷41 895÷63 256÷31 650÷73 951÷27 711÷89
六、相关链接 韩信点兵
有一次,韩信在兰陵的地方和项羽的军队打了一仗。楚军的将领叫李锋(骁勇善战,在与秦军作战时多次立功)。当时韩信手下有1500名将士,楚军却有2000名左右。韩信把士兵列成三个长方阵,每阵500名,轮番与李锋的军队战斗。楚军败退了。汉军约损失了近500名士兵,韩信并不追击。
后哨士兵报告韩信,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迅速地“点兵”。他先命令士兵3人一组,最后多出2名士兵;接着又命令7人一组,仍多2名士兵;他再命令士兵5人一组,结果多了3名士兵。韩信马上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有1073名士兵,将与五六百名楚军争锋是可以得到胜利的。刚布好阵,楚军就冲过来了,可是一看这阵势,汉军打枪了个大胜仗。韩信是怎么样的神奇妙算来迅速统计和算出士兵数的呢?当时他对自己的兵力只知道个大概,约1000个左右。韩信平时演习点兵时,他就常用这个方法,他记住了一系列能同时被3、5、7整除的数:105, 105×2=210, 105×3=315…… 105×10=1050,……
这次点兵,总起来讲,就是他的士兵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韩信很快算出,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是23。23÷3=7…余2, 23÷5=4…余3, 23÷7=3…余2。再大一些就是 23+105=128, 23+105×2=233, 23+105×3=338, ……
23+105×10=1073, ……
这样(前面已说过,韩信对自己兵力有个大约数,一千名左右)就能迅速确定了自己的士兵数为1073名。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我备课时想到:前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有了试商经验,这节课就是用竖式求商;而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对竖式并不陌生。那么这节课对学生来讲如果说问题,那问题应该出在商的位置:是写在个位还是十位?道理是什么?学生可能容易出错。
这节课开始先是复习口算除法,再出示新课内容:由情境引出92÷30和课件出示178÷30,学生先是估算商是几,再让学生动笔试着写出竖式。我估计学生写竖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已经估商并复习计算法则,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就能解决问题。但结果与想象的相差甚远,有近半数的学生讲178÷30商的位置写错。我边巡视边反思,部分学生之所以没能顺利迁移,说明计算法则并没有深入人心。于是反馈时我让学生将不同的书写过程板书黑板,学生讨论并说出为什么。说理的过程就是明晰算理与算法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代替老师的讲解,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对新知识有所感悟。
汤纯才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掌握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景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你们学得好吗?那你们敢挑战马老师的测试吗?出示口算:
90÷30= 160÷40= 400÷80= 93÷30≈
情境2: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你们喜欢读书吗?今天是“阅读日”:[课件呈现图片:今天是“阅读日”,学校图书室有92本连环画,平均分给3个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估一估平均每个班分几本?口算一下结果吧,会用笔算计算吗?试试看。汇报交流算法。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92÷30
过渡:同学们会算92÷3了,那你们会算92÷30吗?今天这节课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1)探究方法——
师:大家先估一估,看结果是多少? 生:
师:除了用估算的方法你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笔算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相关信息)(4)师生交流
师:请你按除的顺序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 生:(5)对比辨析
展示错误的作业,辨析错误原因。(6)完整板书:92÷30=3„„2(7)练习巩固
课件呈现:40÷20= 85÷40=(在练习纸上笔算)
2、教学140÷30(1)情景再现
有140本故事书,每个班分30本,现在能分给几个班?(2)学生列式计算(3)全班交流互动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除前三位的? 生:
(5)练习巩固: 50280 80
565
(4)小结方法: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明白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14除以30不够商1,再看前三位,想()×30接近140又小于140,就商几。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出示题目独立计算——交流——判断——交流
四、课堂总结回顾
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余数要小于除数.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一
教学内容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用整十数去除)教材第81页例1(1)及做一做 二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前面学过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列竖市式的方法计算商是一位数而且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
教学重点
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并正确掌握笔算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算理
2笔算除法中商的位置的确定 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入谈话 2看题直接说得数。
92÷30≈ 64÷30≈ 78÷40≈ 85÷30≈ 30×()=90 20×()=40 40×()=80 30×()=6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81页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文字和画面,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今天是学校的“阅读日“,小红到图书馆去借书,张老师说现在图书馆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张老师请小红计算一下92本连环画,每班要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老师引导学生多说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3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92÷30 4引导学生讨论,想一想能否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92≈90 92÷30≈3 答:可以分给3个班 6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92÷30=2(个)„„(本)竖式略
答: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两本。
7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1页“做一做”,计算完后,学生各自说计算过程,再让个别同学在全班说计算过程。8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整十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错,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的商都要写在个位上。如果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作业布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把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索中,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知识;写有第14页例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踢足球吗?你知道哪些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师:提到世界杯,我们一起去看看第17届世界杯的有关情况。小黑板出示: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球队参加。共有736名运动员。平均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2.指名读题,了解题中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3.列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师: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736÷32 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商是两位数,因为736的前两位大于32,所以商是两位数。4.让学生试着用竖试算一算。
5.交流,教师示范竖式计算,边板书边讨论: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先看被除数的哪两位?32除前两位够除,商2应该写在哪位上?为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演示。
生:写好竖式后,我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32除73够除,所以我在十位上试着商2,32乘2等于64,73减64等于9,再把个位上的6拉下来,在商的个位上商3,32乘3等于96,96减96等于0,所以最后得数是23。
如果学生说不出以上步骤,教师可板书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把32看作多少来试商。
②商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73减64的余数为9,接着该怎么办?
三、试一试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12÷24
672÷84
79÷16 567÷27
752÷47
135÷28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然后,边提出问题边计算。
(2)提出“把这些糖混合在一起,做成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多少元”的问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计算。
师:仔细观察练一练的第1题,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
●1号奶糖的单价是多少元? ●2号奶糖的单价是多少元? ●3号奶糖的单价是多少元?
计算完后,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及计算结果予以肯定,然后再提出丫丫所说的问题:哪种奶糖便宜一些呢?通过比较让学生口头回答。
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把这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做成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多少钱?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试着算一算。
师:请同学们看第2题,谁明白是什么意思? 2.练一练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订正。3.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理解“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意思是“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所以此时所走的路程是:324+18=342(米),然后再进行计算。
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竖式进行计算,再将结果填在表中。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商是几位数,然后再进行计算。交流计算结果时,注意检查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这句话的意思? 生: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
师:那么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走的路程是多少?自己想一想,然后试着做一做。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318÷18+18÷16=21(秒)●(318+18)÷16=21(秒)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每年都要有大量的粮食出口到外国。现在,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出示情景图)选用哪种集装箱合适呢?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后,引导学生了解图中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师:这些箱子就是运输业常用到的集装箱。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运输货物,你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集装箱的种类有两种,有能装载22吨的,还有能装载17吨货物的。
师: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装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2.列出算式,先估计一下,再用竖式计算。师:你能很快说出该怎样列算式吗? 生:680÷22 师:非常好,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两位数,因为用除数22除被除数的前两位68够除,所以商是两位数。
师:你能不能试着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 3.交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生:先把22看作20来试商,因为22除68够除,所以在十位上商3,余数为2,把个位上“0”拉下来,22除20不够除,不能上“1”,所以补“0”,得数为30余20。
4.交流计算的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商个位上应该写0的道理。5.讨论:需要多少个集装箱? 6.写出答案。
三、试一试
如果选用装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先让学生计算,再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的道理。
四、练一练
完成教材第19页第1至5题。
五、拓展练习
下面各题()最大能填几?
70×()<637
35×()<702
32×()<356
潍坊市潍城区于河实验小学 刘雪峰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5——4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分析:本结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到海边去玩吗?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课件)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课本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海边风景。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2)一共有几个小朋友?(3)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4)一共捉了多少只虾?(5)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新知探究
(一)捉了多少只虾?
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吗?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交流预设:(1)我是估算的,大约40只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3)先算20+10=30, 6+2=8, 再算30+8=38。
(4)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木棒按要求摆一摆。(小组合作)教师巡视,通过摆一摆初步认识竖式。
(4)用竖式计算。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的,先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再点拨,最后小结:这就是加法的竖式计算,同学们观察一下,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位?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我们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
(二)捉了多少只螃蟹?
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指名板书竖式,并对学生写的竖式进行评价。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口算,采用计时口算的比赛形式,看谁算的有对又快。
2、第二题:小游戏:帮壁虎找尾巴 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捉螃蟹、捉小虾等富有情趣的赶海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进行探索学习,经历知识开始,又是以后学习加减计算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我在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孩子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掌握过程,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在该环节中,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要让想说的孩子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借此活跃孩子的思维,为教学下面的内容做好准备。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是直接可以数出来的,可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需要用到两位数加法的就纪录下来。对于减法问题就提示孩子们放入问题口袋,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交流、探讨的时间,同桌交流,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寻求答案的方法学习新知。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先利用学具进行独立探索,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办法。在学生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直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同时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数学算式进行概括,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大胆的估计,记录自己的估计结果,培养孩子的估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
我先通过复习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焕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再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后自主探究算法。本节课由于是实践课,我有点担心学生会一下子说出用竖式计算,于是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尝试画小棒或者画计算器来计算34+16,交流好了这两种方法再追问学生: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通过前两种方法的铺垫,满十根捆成一捆,特别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部分学生可以很自然的迁移到竖式计算中,然后在组织交流时我只要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有利有弊,利是这样可以让基础薄弱,思维慢的或者中等的学生,先通过只管的摆小棒和计算器理解34+16的计算算理,再尝试列竖式计算,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能够有一些思维的支撑,而不是一片空白的胡乱猜测,随便列竖式;弊主要是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孩子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挑战自我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按部就班的教学可能让他们觉得比较枯燥,会少感兴趣。但由于我想要让学生把知识学的扎实一点所以我选择了按部就班的教。不知道是否有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来平衡像这样的计算课的兴趣和知识?
在练习的环节,我觉得我设计的还是比较合理的,先让学生计算四道竖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对笔算进位加法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的竖式计算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由于练习的环节在后半节课,这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于是我还设计老师的亲戚家新开了一家玩具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并都标有价格,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两种玩具,让其他同学帮忙算一算如果要买这两件玩具要带好多少钱?再自己选两件玩具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道题比较开放,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都很不错。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doc】推荐阅读: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06-1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07-27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05-23
三位数乘两位数反思10-05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单元目标07-27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09-28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案06-2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06-26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10-24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教学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