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共10篇)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1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

2.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除法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相应的奖品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口诀游戏:

老师任意出一句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一起回答得数。师:这是我们学习的哪部分的知识? 生:除法

师:今天胡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课题: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师:同学们,乘法口诀大家背的都很熟练,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这学期你都掌握了哪些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教师点拨补充。(学生说到哪一知识点,可适当让其举例子,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形成以下板书:平均分

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师:刚才,我们共同回忆了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数学城堡里玩一玩,去数学城堡的路上充满了挑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 生:敢!

1、复习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师:要想通往数学城堡,必须先过河对岸去,你有信心吗?(有)出示城堡图,城堡在河对面,必须通过两个障碍才能到达。(1)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师:(出示幻灯情境图)

(出示图: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有12个桃子,把它平均分给3只小猴,要求每只猴子分几个? 师:这个孩子说到一个词语--平均,那怎么样分才是平均的呢? 生:每份一样多

师:你们说的真棒!那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除法

师:你会列式吗?请你在你的草稿本上列一列 生列式,师:谁想把他的算式念给大家听一听 生汇报:12÷3=4(个)

师:同意吗?(同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电脑出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生回答: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师:你说的真不错,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呀? 全班回答:12除以3等于4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计算? 生:汇报

师: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用除法计算。(2)有(),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

师:哇,同学们真棒,通过了第一关障碍,你看,出现了一块大石头,我们可以从这过去,那接下来还有一个障碍,请看

(出示第二幅情境图)(20个香蕉,每个猴子分4个,能分给几只猴子?)师:那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个问题要你求什么? 请你把你的答案写在草稿本上。生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20÷4=5(只)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用除法吗? 生:因为有20个香蕉,每个小猴子4个,也是平均分 师:你能说一说这个除法算是的含义吗? 电脑出示:有(),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又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 师: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师:(出示两个除法算式)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还记得吗? 生:记得,被除数、除数、商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归纳、总结老师发现你们已经把除法的含义深深的记在脑里了。恭喜你们,通过你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城堡的门口。

三、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课件:数学城堡

师:要想进入数学城堡,必须先找到城堡大门的密码,看看有什么提示? 出示:10÷2= 24÷8= 63÷9= 56÷7= 35÷7= 师:你能马上说出答案?你算得真快,你用什么方法想的呢? 预设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板书:用乘法口诀求商)

师: 在计算除法时,要用到乘法口诀,那下面的题目请同学们先说算式和答案,再说说用的哪句口诀。

生1:24÷8=3

三八二十四

生2:······

师:同学们,这几个孩子表现的好不好?(好)用你们的方式表扬他们。哇,你看,数学城堡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综合练习

师:你看,那里正在举行抽奖活动,一起去看看 出示:只要回答对了卡片上相应的题目,就会有奖品哦(1)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多少?(2)商是1的算式(3)20里面有几个4?(5)40里面有()个8?(6)6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谁想来参加抽奖?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呢? 生参与,先回答题目,回答对了,题目有相应奖品!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真好,看来大家对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四、复习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师:刚刚我们一起玩了抽奖游戏,有的孩子获得了奖品,我们一起看看数学城堡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

1、出示图,小兔子们站好了队伍,白兔子一排,黑兔子一排,白兔子有16只,黑兔子有8只。(1)师:小兔子们在做什么?(准备站队)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白兔子有16只,黑兔子有8只(2)提出问题

师:那你能根据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谁来试一试?

生:白兔子的只数是黑兔子的几倍?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哪部分知识?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真聪明,我们学过的知识你都记在心里。(3)列式解答并汇报

师: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解决呢?(除法)那请你在你的本子上试一试。

生列式,师巡视,看一看学生掌握情况。生汇报,16÷8=2 师:有单位吗?(没有)注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中,是没有单位的。

2、师:你看小兔子的队伍站的多整齐呀,原来他们要去参加采蘑菇比赛呢。

出示图:16只白兔子和8只黑兔子准备参加采蘑菇比赛,4只兔子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看到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每4只兔子分成一组 师:要我们求什么? 生:可以分成几组?

师:那你要怎么计算呢?请你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生交流后,自己做题,师巡视。(3)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要知道能分几个组,要先求出什么?

生: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然后再用小兔子的总数除以4,就知道能分几组。师:你说的真仔细!(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5+9=24(只)

24÷4=6(组)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可以列综合算式:(15+9)÷4=6(组)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少了括号,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全班口答。(5)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算法 3、4只小兔子一共采了28个蘑菇,那9只小兔子一共能采多少个蘑菇呢?(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小兔子采完蘑菇回来了,有一组表现的最棒,采了28个蘑菇,那照这样计算,9只小兔子一共能采多少个蘑菇呢?(2)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师:请你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交流后自己解题

(3)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师:谁来说一说,要求9只小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能不能马上算不出来? 生:不能,要先知道一只小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

师:你分析的真对,要先算出一直小兔子采了多少蘑菇,那怎么列式呢? 生:28÷4=7(个)

再用7*9=63(个)

师:你回答的真好!(4)展示不同算法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呢? 生:28÷4*9=63(个)(5)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师:你回答的真好!

五、提升练习师:同学们,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最后老师想带孩子们去商店里买点纪念品回家,好吗? 生:好 出示:

小小商店:皮球?元

玩具熊?元

积木6元

汽车4元

飞机9元 师:你都看到了有什么呀? 生回答。

师:皮球和玩具熊的价钱是多少呀,我们知道吗?(不知道)看看它的提示。(1)积木的价钱是皮球的3倍,是玩具熊的2倍,它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2)胡老师买了一种玩具,正好用了12元,你猜猜我可能买的哪种玩具?买了几个? 师:谁愿意第一个说说你的想法?猜猜我还可能买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和他们俩的都不一样?

小结:通过大家一起动脑,想到了用12元钱可能买了6个皮球,2个积木、3辆汽车、4个玩具熊。师小结:同学们的思维真灵活,想到了这么多种可能。(3)假如你有18元钱,你想买什么玩具,能买几个? 自己读一读,把答案写到纸上。你是怎样想的?

五、生活延伸,心理感知

师:其实这座城堡里装的就是我们每个同学的智慧,只要你们肯努力那么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智慧开启更高的数学新领域!你能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生汇报。

六、看书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听听音乐吧。(出示休息的幻灯,配乐)在我们休息的时候翻翻书,看看我们今天是复习的知识,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七、拓展题(有时间就做)

思考:有二十几个萝卜,平均分给6只小兔或8只小兔,都只剩下1个萝卜,那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八、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表内除法,解决了不少问题,同学们表现的也非常的棒,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开动你的小脑筋,就能在生活中解决很多难题。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近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12÷3=4

÷ 4 = 5 读作:12除以3等于4

被除数

除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作者:水东镇虔东小学 胡雅楠)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

2.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除法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相应的奖品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口诀游戏: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出示卡片),你能马上对出我的口诀吗?(能)

2、师:这个学期学习的内容里,也有一部分需要用到乘法口诀,是哪部分的知识呢? 生:表内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师:老师请来了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看,是谁呀?(出示喜羊羊的图片)生:喜羊羊

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师:喜羊羊遇到了两个难题,你能帮它解决吗? 生:能

1、复习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1)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出示图: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它们在分桃子

师:赶快数一数有多少个桃子 生:12个桃子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

生:每只小羊4个

(电脑演示分的过程)师: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

生:公平,因为每只小羊一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这种分法我们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师:平均分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

师:请你在你的本子上把算式列出来。生列式,师:谁来把他的算式念给大家听一听。生:12÷3=4(个)

师:这个算式写作12÷3=4(个),读作什么?一起说 生:12除以3等于4

(板书:12除以3等于4)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被除数、除数、商

师:你说的真不错,那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生1: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生说不到,师补充。

师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2)有(),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

(出示图:有12个桃子,每只小羊分2个,能分给几只小羊?)师:如果每只小羊分2个,能分给几只小羊?你会求吗? 生:会

师:那请你把你的答案写在草稿本上。生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2÷2=6(只)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用除法吗? 生:因为有12个桃子,每只羊分2个,也是平均分 师:你能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吗? 生1:12个桃子,每份2个,可以分成6份。生说不到,师补充。

师小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也用除法计算。哇!同学们真棒!帮助了喜羊羊。喜羊羊觉得你们非常的聪明,想带你们一起去青青草原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

三、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课件:青青草原

师:为了防止灰太狼来偷袭,青青草原的门上装了密码,我们怎样才能找出密码呢? 生:算出这些算式 师:你可真聪明!

师:10÷2=你能马上说出答案? 生:能,10÷2=5 师:你算得真快,你用什么方法想的呢? 预设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二五一十”

师: 在计算除法时,要用到乘法口诀求商,那下面的题目请同学们像他那样说,好吗?(好)生1:36÷4=9 四九三十六

生2:······

师:同学们,这几个孩子表现的好不好?(好)用你们的方式表扬他们。让我们一起把密码念出来吧。(5、9、5、3、7、8)哇,你看,青青草原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综合练习

出示:(1)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多少?(2)20里面有几个4?(3)40里面有()个8?(6)根据二七十四这个乘法口诀能写出几个算式? 师:喜羊羊的好朋友们知道同学们来了,给大家准备了礼物,只有爱动脑筋的孩子才有机会获得礼物哦!

师:谁想得到它们的礼物呀?你想获得谁的礼物呢? 生:我要选懒羊羊

(生参与,先回答题目,回答对了,就有相应奖品!)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真好,看来大家对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小礼物。

四、复习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为了欢迎大家来到青青草原做客,青青草原准备举行摘苹果大赛,咱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吧!

出示:大羊有20只,小羊有4只。(1)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大羊有20只,小羊有4只(2)提出问题

师:那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谁来试一试? 生:大羊的只数是小羊的几倍?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哪部分知识?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真聪明,我们学过的知识你都记在心里。(3)列式解答并汇报

师: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计算呢?(除法)

那请你在你的本子上试一试。生列式,师巡视,看一看学生掌握情况。生汇报:20÷4=5 师:有单位吗?(没有)注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中,是没有单位的。请你回答。

2、出示图:20只大羊和4只小羊准备参加摘苹果比赛,3只羊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摘苹果比赛就要开始啦,怎么比呢?看看比赛的要求是什么? 生:每3只羊分成一组 师:要我们求什么? 生:可以分成几组?

师:那你要怎么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本子上。(2)生自己做题,师巡视。(3)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要知道能分几个组,要先求出什么?

生: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羊。然后再用羊的总数除以3,就知道能分几组。师:你说的真仔细!(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20+4=24(只)

24÷3=8(组)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可以列综合算式:(20+4)÷3=8(组)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少了括号,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你回答的真好!请你口答一遍好吗?

3、3只羊摘了21个苹果,照这样计算,8只羊一共能摘多少个苹果呢?(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羊羊们摘苹果回来了,有一组表现的最棒,一共摘了21个苹果,照这样计算,8只羊一共能摘多少个苹果呢?

(2)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师:要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呢,请你先思考,然后把算式列在本子上。生思考后自己解题

(3)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师:谁来说一说,要求8只羊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马上算出来? 生:不能,要先知道一只羊摘了多少个苹果。

师:你分析的真对,要先算出一只羊摘了多少苹果,那怎么列式呢? 生:21÷3=7(个)

再用7*8=56(个)师:你回答的真好!(4)展示不同算法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呢? 生:21÷3*8=56(个)师:你回答的真好!请你口答一遍好吗?(5)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师小结:在计算解决问题时,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生活延伸,心理感知

师:哇,同学们可真棒,帮小羊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喜羊羊一定很喜欢你们。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想去看看吗?(想)(出示图:16 个小朋友去划船,岸边有限乘 2人和限乘4人的船)(1)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有16个小朋友想去划船

师:你说的真完整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列式并解答

师:仔细观察,岸边都有什么样的船?

生:有坐2人的船和坐4人的船。

师:那你想怎么帮他们安排呢?

生:如果都坐2人的船,需要几条船?

师:哇,你真棒!你们会解决吗?一起试一试吧!

生列式汇报:16÷2=8(条)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如果都坐4人的船,需要几条船?

师:现在还需要8条船吗?(不需要)那要几条,请你算出来!

生列式,汇报:16÷4=4(条)

(3)师小结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关于数学的知识等着孩子们去探索!

七、拓展题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和喜羊羊说再见了,喜羊羊送给了孩子们一些橡皮,给大家做个纪念,看看有多少个呢?

(出示题目:这些橡皮比40个多,又比50个少,如果把这些橡皮平均分的话,分的份数与每一份的个数正好同样多,到底有多少个橡皮呢?)师:谁能猜出有多少个橡皮? 生:7乘7等于49个

六、看书梳理知识(时间剩余的时候)

师: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听听音乐吧。(出示休息的幻灯,配乐)在我们休息的时候翻翻书,数学书12-36页,48-66页就是我们今天所复习的知识,谁来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进步?

八、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表内除法,还帮助喜羊羊解决了不少问题,同学们今天表现的也非常的棒,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开动你的小脑筋,就能在生活中解决很多难题。最后老师送你们一份礼物——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师:下课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除法

÷ 3 = 4

(个)

三四十二

被除数

除数

读作:12除以3等于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12页-第36页以及第48页-第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联系回忆表内除法学习的各部分内容。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4.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嫩能够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整理知识。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学情分析】

我们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同学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度比较广。虽然低年级的《表内除法》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却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在实践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课外实践能力、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中培养孩子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叮叮车)

同学们,昨天吴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整理表内除法的知识有整理过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整理的内容。好,谁来说说这个单元你学过什么?(板书叮叮车的内容)同学们,叮叮车上的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表内除法的知识。(板书: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其实,我们学过的知识就好象我们的叮叮车一样,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车厢都非常的重要,同学们,这些知识你都会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此环节的教学,我始终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而且通过小组交流,大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复习近平均分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一)出示六个苹果,现在老师来考一下大家,请看: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课复习的重点,让学生先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可以让学生产生质疑,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对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得更加的牢固。]

(二)出示苹果树。

1.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苹果?(学生四人小组动手分)

2.把你分的过程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3.8÷4=2表示什么意思?

4.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精美的苹果树,能一下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出示10个苹果图。

1.四人小组讨论,增加2个苹果,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应平均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个?有几中不同的方法?

2.学生上黑板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

3.这些算式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得这么快的?每道算式用了那句乘法口决?

4.练习,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四八三十二 二七十四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苹果的个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苹果,把问题再升华,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到更有挑战性,又能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涨了。]

(四)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1.出示算式:2÷2=1 4÷4=1 6÷6=1 7÷7=1,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说)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结论并齐读)

(五)被除数除以1,商是它本身。

1.出示算式:2÷1=2 4÷1=4 6÷1=6 7÷1=7,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结论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的观察、交流、总结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此环节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而总结出规律,让他们有一个思维的概念。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概括的能力。]

三、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听音乐,互背口诀,提数学问题)

昨天晚上备完课,我就在想,乘法口诀对我们有这么大的作用,那如果听着音乐让这个钟走一圈,我能背出几道口诀呢?于是,我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你们想知道吴老师背了几句口诀吗?我先不告诉你们,我也很想知道你们能背几道口诀,想接受吴老师的挑战吗?等一下你来告诉我你同桌背了几句好吗?同桌轮流数。刚才小英说她背了24句,小红说背了8句,而吴老师就没有你们那么聪明了,而我只背了4句,看着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小英是小红的几倍?(2)小英是吴老师的几倍?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你知道这些问题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着音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桌之间互背口诀既能达到熟练口诀的效果,也能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在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质疑的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不是老师直接解决,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需要,老师会适时给予帮助的。]

四、复习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叮叮车,除了车头,每节车厢有几个轮子,有几节这样的车厢,一共有几个轮子呢?如果把这些轮子装在4个轮子的汽车上,可以装几辆?如果装在6个轮子的跑车上呢?又可以装几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叮叮车上,让学生算车轮和装车轮的这个思维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吗?小朋友,只要我们能开动脑筋,就能解决生活中许多的问题。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第二、四、六单元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经历梳理本学期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知识的过程,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重在口算,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有余数的除法重在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掌握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为学生提供反思、归纳、整理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复习重点:

1、梳理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多层次练习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重在口算,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有余数的除法重在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掌握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

四、复习过程:

(一)回顾知识,揭示本课复习内容。(1‘)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你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第四册的学习任务,你们真棒!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表内除法

一、表内除法

二、有余数的除法这三个单元学的都是除法方面的知识,联系特别紧密,今天我们就先来复习这部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

(二)表内除法(12‘)

1、口算练习。(2’)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表内除法,你们有信心吗?

刚才的除法计算你们是怎么得出答案的呢?除法计算离不开乘法口诀的帮忙,乘法口诀熟练了,那么表内除法也就能快速地口算出来了。

2、表内除法的意义复习。(10’)

只会计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我们来看几个例子。① 把9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② 将21米花布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米? ③ 有18棵白菜,每小筐装6棵,需要几个小筐?

④ 一共有16个人,如果坐2人车的话,需要几辆车?如果是4人车的话,需要几辆车呢?

怎样列式?计算结果是多少?式子的含义?被除数、除数、商。这几道题目都是平均分的例子,分为两种情况: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几?(等分除)

2)把一个数按几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几里面有几个几)

(三)有余数的除法(10‘)

1、产生余数的原因(4’)

表内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平均分分不完怎么办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7个草莓,每盘装2个,能装几盘?余几个?

列式、计算、含义。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余数 < 除数。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可以吗?

3、竖式计算(2’)

小朋友,口算很简单,竖式计算会吗?

有44本书,每个小组分6本,可以分给几个组?还多几本?请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如果学生中有错误的拿出来找找哪儿错了,怎么改正。(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的)

4、验算(2‘)

你怎么检验有余数除法的答案是否正确呢? 预设:A:余数要比除数小。

B:商乘除数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提升练习

1、运用、巩固知识(7‘)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对除法知识进行了整理回顾,有了整体的认识,小朋友们很会学习。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帮老师一个忙吗?

(1)下学期我们吃午餐要去学校食堂用餐了,学校要求每6个小朋友坐一张餐桌,我们二(1)27人一共得需要多少张餐桌呢?(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5张餐桌)

(2)二(2)班的小朋友人数和我们班一样,他们班需要几张餐桌呢? 指名汇报。(5张餐桌)

(3)如果我们两个班一起用餐,需要几张餐桌呢?(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请学生说说思路。

2、提升练习(7‘)

王奶奶很喜欢吃粽子,端午节自己动手包粽子。每个粽子需要4片芦叶、100克糯米、4颗红枣,王奶奶买了33片芦叶,1000克糯米,36颗红枣,她能做成几个粽子呢?

请小朋友想一想,也可以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呢? 指名汇报,反馈。

(五)总结(1‘)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除法复习,假如让你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这节课的知识,你介绍些什么?

(六)课堂作业:积分大比拼。(2‘)竞赛形式:独立完成。

竞赛内容:练习单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竞赛规则:一星级每题10分,二星级每题20分,三星级每题30分。根据时间和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机动)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

解决问题学生板演(1)

(2)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3

——《小数除法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数除法》这个单元,是小学阶段计算最复杂的一个单元,同时也是学生的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是学生的竖式新知学习的完结篇。其难度和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前,以及单元复习前,我都仔细看了《教师用书》对本单元知识的解读: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研课时,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们大致制定了单元复习思路:

1、先指导学生完成单元知识的整理,结合自身情况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2、教师收集本班学生易错题,结合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编复习题;

3、在前两个环节的铺垫下,完成单元复习课,并及时查漏补缺。

研课后,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把复习的最重点放在了《一个数除以小数》和《循环小数》上,《一个数除以小数》是计算上的重点难点,《循环小数》在学习前对于学生是完全的新知,它对我们的数系进行了扩充,完善了小数数系系。

经过3节课的复习,多数学生熟练了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明确了算理,但是部分学生对“不够除、要商0”还是不能完全熟练,时对时错,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本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的复习课,我先是继续回顾了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了“商不变规律”在一个数除以小数中的运用,而后完成0.62÷0.6道题,竖式计算时,会出现“不够除、要商0”的情况,再次强调了这一易错点,但是教学过程中仍旧发现有10多位学生还是没有注意这一问题,易与“有余数,添0再除”混淆。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查漏补缺。

设计求0.62÷0.6的近似数这道题,既能巩固除法竖式计算,又能复习商的近似数,最后老师将求近似数的要求去掉,改用等于号,又过度到了循环小数的复习。但最后小组评课时,发现教师的设计意图内化在了练习中,没有能点明给学生,如果能在知识网络上,将这些知识的联系给学生梳理一遍,效果会好很多。

循环小数的复习时,由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并提醒同学们易错点,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体现。但在定义的判断上,很多学生对定义细节没有完全理解,缺漏明显,值得教师及时去弥补,同时今后的概念性的教学时,需要老师更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运用。

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 篇4

过去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知识点小结、查漏补缺、题型训练上。新课程背景下,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当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在设计复习课时,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的学习的平台。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只采用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交流,只能实现第一个目标,为实现目标二、三,在教学过程中试图让学生经历整理、归纳复习的全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他们自主设计题目、自己解答题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本节课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要求:第一,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第二,结合学生实际,通过练习能够做到查漏补缺,建构完整,正确的知识结构;第三,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开始这一段教学中,李老师以一组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为切入点,吸引了所有学生关注的目光,鼓励学生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赛场上取得佳绩。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学生们都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入学习。在这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后续的学习中去。

二、明确目标,突出复习重点:

仍然用运动会为切入点,让学生计算三个同学的速度,使学生体会到分数除法的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具体的计算回忆并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接下来以获奖运动员与参赛运动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画图,并列式,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图以及列式情况,帮助学生回忆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比这一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零碎,如果采用问答方式或单纯回忆知识点,显得比较枯燥。李老师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计算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并化简,很自然地引出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化简的依据即比的基本性质,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辨别比与比值的区别,通过具体的化简小结了比化简的方法,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分数除法和比的实际应用题,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李老师运用了课本习题的数据,改变了应用题的背景,仍然用运动会这个大背景,以跳高和跳远的人数为对象,设计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题目,在题目的处理上同样遵循了源于教材,灵活处理的原则。

三、环节有序过渡,水到渠成,不留痕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整理与复习都是教师以“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这样的线索去组织的,忽视了整理复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生主体通过顺应和同化的方式实现的,是学生思维活动内化的结果。整理与复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方法的获得是能力提升的关键。要指导学生把握整理的思路和线索,了解知识结构、方法体系的表达或呈现方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李老师的这节课从创设情境,进入复习,以及各个知识点的复习的转换上,过渡自然,教师通过精准的提问,巧妙的鼓励让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达到了复习课要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要求,又使原本无趣的复习课变得生趣盎然。

本节课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篇5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 、 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里面有( )

每份是( )。 个( )。

2、 63÷7= 56÷8= 72÷9=

口诀: 口诀: 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6

具体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练习题目层次不分明,解决问题的设计跨度过大;

2、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指正,叫其他同学重新回答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但不是根本方法,因为那样不懂的孩子可能还是不懂;

3、在课堂上应该把主力军放在中等生上;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 篇7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题图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3.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例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由具体到抽象。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8

主备人:苏玉瑶(实验小学)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一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课前活动: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片听完后全班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一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课前活动: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片 听完后全班讨论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所以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让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不能东张西望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猴子第一次下山,因为做事三心二意,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家。过了几天,小猴子又下山来了,它来到山脚,遇到了三只小猴,它们一起来到另一块玉米地里,掰了一堆玉米。

(出示课件小猴分玉米的图)

师:看,这就是它们掰的玉米。谁来说一说,现在这四只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4只小猴在分玉米,怎样分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生: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3分,每份3 根,就是平均分。师:平均分用什么法来计算?(除法)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蚕宝宝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蚕宝宝)蚕宝宝多可爱呀,老师也特别喜欢蚕宝宝。

2、教学例3第1题。(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3的第1题。)

师:老师也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指名学生读题,全班读题。

师: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生: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分蚕宝宝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怎样分?(平均分。)

师:谁愿意说说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分析解答。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教师板书:怎样解答?)请你在练习本上把你的想法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画图的情况,并选取典型案例,全班交流。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学生板演:15÷3=5(只)

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生: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里放几只?这道题的意思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师:你说得真清楚。(3)回顾检验。

教师(指板书:)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一起说了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了“怎样解答?”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解答正确吗?(相机板书:解答正确吗?)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来检验,并用课件演示。

3、教学例3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学生自由把题目读2遍.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问题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要用几个纸盒?)师:这题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在练习本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可以先画一画,再写出算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集体交流。

师;解答正确吗?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来检验,并用课件演示。

4、比较例3两题的异同点。

师:比较上面两题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

(1)同桌互相讨论,交流。(2)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小结: 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5.练一练,课本24页的第一题。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学过的除法知识,帮老师解决了分蚕宝宝的问题.那现在我们用今天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帮小动物们解决它们遇到的问题.1.小猴分玉米.(课件出示小猴分玉米的情景图).(1),现在我们先来帮小猴解决分玉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看题,弄清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自主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2.长颈鹿造房子.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帮小猴解决了分玉米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去看一看长颈鹿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帮它解决,好吗?(课件出示长颈鹿造房子的问题.)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集体订正.3.小兔拔萝卜。

师:同学们,有一天有两只小兔到菜园里拔了48根萝卜。看,(课件出示情景图.)它们要把萝卜装在筐里,我们帮它们算一算,可以装成几筐.学生自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集体订正.4.小松鼠做游戏。

师:同学们,原来小白兔把两筐萝卜送给了动物学校。我们也一起去动物学校看一看,小动物们正在做什么。(课件出示大象老师和小松鼠们做游戏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大象老师和小松鼠们正准备做游戏)师:大象老师有什么要求呢?(大象老师要把小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同。)我们先来数一数有几只小松鼠,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教师相机填完课件上的表格。

四、师生小结,全课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23例3。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小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自己画的图和列的算式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学生对于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用小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尝试画图列式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算式?(12÷4=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求12里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看图说话列式。

算式:□○□=□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算式:□○□=□,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建立起动作表征,在图形表征、动作表征、语言表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图与题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比较学习做好铺垫。】

3.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学例3左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2)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4)列式解题。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15÷3=5(只)。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2.教学例3右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板书:要用几个纸盒?(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4)列式解题。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请学生画一画。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设计意图:教学例3,完全放手,由学生来寻找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画图、交流、进行思路分析,学生在动作、图形、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补充、订正进行学习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比较两题的异同(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请小组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订正、完善答案。师生小结:(1)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2)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设计意图:分析两种类型的除法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对这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理解。】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请学生进行讲解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设计意图:第1、2题是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比编排,第1题,给学生提供了示意图,让学生借助图形进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情况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完全是文字题,要求学生读题,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分析,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列式解答。(2)请学生说出这3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本道题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对比编排,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4.出示图(见课件)。

请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作为一道开放的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装几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装几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上一篇:粮食银行产业分析和竞争环境下一篇:2.3关于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