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教案

2022-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教师心理健康教案

教师应该写作文教案

教师不写作文教案的原因是:《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都是一些政策和理念上的宣示,缺乏具体的实践路径指向和策略的建构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推出权威的、有很高实践价值的作文教学实践指导用书;专家、学者脱离实际、高谈阔论,引领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一线的名家、名师实践经验个性化的成分居多,不能从本质上诠释作文指导的规律和路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作文教案也疏于引领和管理。改进措施: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编写权威的实用的作文教学用书,给教师教提供有用的明确指向、参考和凭借;专家、学者应深入一线,搞好调研、指导和示范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作文教案要加强引领和管理;教师要认真钻研作文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锐意创新,积极探索作文指导新路径,努力建构适合自身教学的作文指导策略。

作文教案 原因 因应措施

一、案例素描

某市教研室对所属学校进行年度督导检查时,语文教研员意外发现,各学校的语文教师都没有作文教案。教研员很感奇怪,在最后的督导检查反馈会上厉声质问语文教师:“作文教案是不是应该写的常规教案?为什么没有作文教案?你没有作文教案怎么开展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听了之后反应强烈:“是啊,我们从来没写过作文教案!多少年都是这样啊!”“学校也从来没检查过作文教案啊!”“作文教案咋写啊?”

不仅该市,即便是从全国来看,语文教师写作文教案的又有几人?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是这样指导学生作文的:到作文时间了,教师选一个作文题给学生,稍微进行一下作文指导,然后让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后,再进行简单讲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们一直都习惯这样操作,也没有感觉不合适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完整的作文教案。即便是实施新课程以来,仍然是这样操作。现在教研员突然提出这个问题,着实令人深思:教师为何不写作文教案?

二、原因透析

从上世纪使用的《语文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都是一些政策和理念上的宣示,缺乏具体的实践路径指向和策略的建构引导,使语文教师无所参照和依托,作文教学陷入极度迷茫和散漫的原始状态。就以2002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为例,在作文方面进行了九个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观察生活、感受社会和人生,负责任地作文,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观点、内容、感情、思路、选材、结构的相关要求,正确使用各种表达方式,语言积累,作文修改、展示和评价,作文时间和次数要求等,而且都是很笼统的目标性描述。至于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大纲中只字未提。再看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中的“书面作文”方面同样提出九条要求,主要是:观察生活、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和思考社会和人生,负责任作文、表达真情实感,观点、内容、感情、思路、选材、结构的相关要求,有个性、有创意表达,正确使用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修炼,修改文章、展示和评价,作文时间和字数要求等。和《大纲》相比,内容雷同。至于“实施建议”是这样描述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作文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作文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还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这哪里是教学建议,除了少有的实践方式的指引外,更多的则是原则和目标性描述,根本没有实践路径和策略的具体建构。而且,没有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又缺乏丰富的教育文化和思想资料作为依托。于是,广大教师就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中随意而为,吃苦流汗不少,收效却甚微。时间长了,就心灰意冷,淡化作文教学了,更不要说写完整的“作文教案”了。

至今为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推出权威的、有很高实践价值的,并且为广大教师乐于接受的作文教学实践指导用书。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面对着新的教育理念和作文理念的提出,广大教师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一些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开始编写配套的新课程作文教学用书。这些资料,虽然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各阶段、各年级的作文有了一个大体的设计和规划,而且围绕课程目标,在作文知识、技法和经验上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阐释和举证,但因为零散、杂碎、粗糙,实践价值不高,所以,教师大多不用。作文指导上,仍然是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号。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很难有统一的安排和总体规划。有些教师在学生学习初始阶段,干脆就不让学生写作或者少量写作,在大考来临之际,就推出一些“套路”或“模式”,让学生强化写作。提起作文,教师叫累,学生喊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作文指导方面的真实情况和上世纪的情况没有大的区别,广大语文教师仍然沿用的是原先的一套作文指导策略,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实质性改善。

专家、学者脱离实际、高谈阔论,引领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一线的名家、名师的实践经验个性化的成分居多,不能从本质上诠释作文指导的规律和路径,教学缺乏有很高实践价值的作文经验资料。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经常居于“云端”,手捧“天书”,传递着一些“理念”和“术语”,“高谈阔论”一些“规律”“本质”“意蕴”等,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向和策略建构,让一线的教师如坠十里迷雾之中。当然,也有一些一线教师在自己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对他本人来说是有效的“模式”和“策略”,但因为这些名师的经验和策略多带有突出的个性化色彩,所以很多教师在模仿、实践之后,效果很不理想,于是又回归原始状态。这些年来,很时尚、很流行的“新概念作文”“绿色作文”“体验作文”“个性作文”等,往往是起始阶段喊得震天价响,应者如云,然而时日不长,不足以持久。如此等等,理论素养并不都很高的教师,在严重缺乏可以信赖的作文经验资料的背景下,怎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呢?

无须讳言,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作文教案也疏于引领和管理。也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从来没有或很少对教师的作文教案进行过引领,提出过明确的目标指向、总体规划和规范要求,甚至从不提作文教案。检查教案实际上只检查文本教案,根本不提作文教案;各种教案评比活动,也往往不提作文教案;各种各样优质课评比,也很少看到教师上作文指导课。很多管理者也认为,作文问题很大,作文指导也很成问题,但这一问题在全国语文教育界极为普遍,所以,很多教学几十年的老教师,在这方面经验积淀都很贫弱,真正成型的作文教案没有几个。年轻一点的教师更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储备,大多教师提起写作文教案,都很茫然,不知道格式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如此种种,积重难返,着实令人心忧。

大量的作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读出来的,练出来的,不是凭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就能写出锦绣文章的。我们纵观中外文学史上那些文学巨擘,有几个是靠教师的有效指导,就能创作璀璨环宇的煌煌巨著?再考察这些年来,各省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又有几个是靠名师的指点就能写出一手漂亮文章的?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大量的阅读和作文实践。实事求是地说,教师指导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没有丰厚的阅读积淀,没有艰苦的练笔和深刻感悟,纵然是遇神人指点,也难以写出文采斐然的佳章。当然,在思维方法、观察人生和社会、作文知识和技法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指点,但从根本上说,作文能力的提升还靠学生自身的修为和历练。正像著名专家王荣生所说那样,作文不可教,尤其是“文学性的散文”。试问,神来之笔如何教?精妙的构思如何指导?这恐怕也是教师疏于写作文教案的原因之一。

三、因应之策

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一流专家,编写权威实用的作文教学用书,给教师的教提供有用的明确指向、参考和凭借。几十年来,权威的实用的作文教学用书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到教师作文指导的品质,而且已经深深妨碍了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一流专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古代优秀作文理论和现当代优秀的作文范例为支撑,编写权威的实用的作文教学用书。内容包括:总的作文宏观规划和作文目标分解,教学实践路径指向和策略建构,生活储备,文学积淀,作文知识积累,文章技法识记和实践,美文赏析,作文层级提升,社团活动和作文评比等。同时每个阶段、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月的作文目标和力求所达到的层级都要有明确的分解和界定。实践的路径和策略一定要具体、明确、易操作、易见成效。拒绝粗制滥造。这样才能给教师的作文指导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凭借,指导教师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教案。

专家、学者应深入一线,搞好调研、指导和示范工作。教师们迫切希望专家、学者不再立足于云端“指点江山”,而要“从高高的理论神坛”中走下来,深入一线,与广大的教师深入交流,探讨实用的作文指导策略和实践路径;深入课堂,接触师生,倾听他们的愿望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现场上作文指导示范课,给教师以明确的导向;搞好调研工作,为决策部门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提出科学的前瞻性建议;指导教师以科研为突破口,在研究中深化对作文规律的认识,探究优化作文指导路径;引领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独辟蹊径,建构实效的作文指导路径。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作文教案要加强引领和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作文教案写作指导规范,从目标、内容、体例、格式、编写质量和数量进行明确界定。这样,为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引和范式。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作文教案编写奖惩条例,加强教案的检查力度,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每学期组织几次作文教案评比和优秀作文教案展览活动;鼓励教师多上作文指导课等等。

教师要克服懒惰情绪,认真钻研作文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锐意创新,积极探索作文指导新路径,努力建构适合自身教学的作文指导策略。虽然作文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学生自身的修为,但如果教师指导目标明确,方法、策略得当,一定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广大教师要克服懒惰情绪,树立责任意识,认真钻研作文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锐意创新,加快专业成长。要与时俱进,敢于探索,勇于探究,大胆实践,直面困难,正视挫折和失败。要利用课题研究、培训进修、理论研究、学术调研、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对自身的作文指导状况进行理性的审视和探讨,抽象经验,总结教训,尽快提升作文指导的层次和品位;要善于借鉴学习和汲取各种作文研究成果和优秀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反思,使每一个指导细节都能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让每一堂作文指导课都成为学生成长和个人智慧的增长点;要巧妙制定作文教学方案,科学设计教学思路,艺术地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一堂课都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个性和风格、显示出构思的别具匠心,又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琼浆玉液”;要勇于自我解剖,科学的自我评判;要虚怀若谷,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团结协作,经常分享各种信息资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的每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学期作文目标和知识、能力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能力达成目标检测,作文训练等。从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来看,作文教案应包括作文前的知识、技能的指导,评改记录和综述,作文评讲等三部分组成。从学生整个作文系统能力的形成来看,作文教案应该包括学生读书、看报指导案,观察、思考生活指导案,素材积累沉淀教学方案,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案,写作知识、技能积累和运用教学案,优秀作文赏析教学案,作文评讲教学案,文学社团活动指导案等等。总之,教师应依据学段、学期的写作目标、作文活动的特点,结合校情和学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为每一堂课编写出科学、实效的作文指导方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12B).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作者:徐永生 张向华

第2篇:从准教师撰写的教案看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教案编写;技能培训;专家教师与准教师

[摘 要] 就准教师与专家教师编写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导入、写作知识呈现、范文选文与教学、写作和语言基础知识、写作要求、写作过程以及作文评改上的差异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意在探索写作教案编写和设计的规范性,以期一方面,为准教师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为缩短准教师的成长周期,构建培养准教师习得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技能的学科体系提供积极建议和真实案例;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专家教师对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设计的规范性原则的提炼和反思,对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有进一步帮助,对推动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向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见性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 问题的提出

伴随汉语书面语在国际事务交流中使用的频繁,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课也日渐受到学习者的重视。怎样才能帮助学习者又快又好地掌握汉语写作技能呢?显然,写作教师自身熟练掌握写作教学的技能是前提条件。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两个“技能”的概念——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是一种技能,是联络其汉语知识和写作能力的桥梁,即使学习者自身拥有比较丰富的汉语词汇和语法,也并不等于就已具备良好的汉语实用性书面语表达能力;对于准教师而言,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也是一种技能,是联络其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知识与写作教学技能的桥梁。准教师即使自身拥有比较丰富的汉语书面语知识,具备良好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也学习了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相关知识,但即使把这些因素简单相加,也还不等于就已掌握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的技能。因为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熟的设计理念,而越来越多准教师正亟待奔赴海外担任全球各地孔子学院包括写作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世界各地本土教师也亟需培训……这不能不让我们万分忧急。

现在一些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为即将成为新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技能(或称“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课程,该课程对“汉语精读”以及“听”“说”“读”“写”技能各门课程予以了实战培训和操练。本文即从该课程中的汉语写作技能教学培养入手,探索怎样才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写作教学技能二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准教师的培训变得更加直接、实用、有效。

其实,关于如何培养汉语作为二语准教师的教学培训实践和研究成果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近年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多、数量之大,为过去所无。首先,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创伊始就非常重视教学经验的传承,助教制度、严格的岗前培训、言传身教、教学管理等“慢工出细活”的方式代代相传,得到继承,然而现在担当重任的准教师须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建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知识库并掌握写作教学技能,传统的面对面、手把手、传帮带的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培训模式显然已经不切实际。其次,如吕必松(1989)、陆俭明(2007)、刘珣(2000)、张和生(2006)等都对汉语教师业务素质及研究生培养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从整体及全局着眼进行了多方探讨。

同时,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界专家斯腾伯格(Sternberg)(1997)为建立专家型教师原型搭建了框架;皮连生(2000)、何克抗等(1997)对教学系统设计进行了系统论述;连榕等(2003)、江新等(2011)、王添淼等(2015)对汉语作为二语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比较述评,启发了我们对培养准教师主动开展教学设计的构想。

另外,在写作教学设计方面,陈田顺(1999)、崔希亮(2010)提供了熟手教师的示范性写作教案;罗青松(2002)、陈贤纯(2003)等对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系统论述;姜丽萍(2010)对综合课教案要素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刘涛等(2013)对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写作教学能力培训策略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献为我们把教学理论、语言知识与写作教学技能三者之间进行连结性设计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上述文献显示,对汉语作为二语准教师的培养虽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其中仍有许多不足:

首先,早期的教师培训虽然实践丰富,但理论总结不足,而后来的教师培训虽然理论着眼点比较全面,但泛论较多,多未能与实践相结合,与实践存在较大距离,难以操作于真实的教学实践。

其次,由于过去业界未能普遍认识到教案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上述研究多未能将教案编写与教学设计的系统理论以及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传承和规范三者结合起来。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无疑,迫近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抓手”——由此入手,才能真正打破教学设计理论、汉语知识与写作教学实践之间隔膜的“真空”状态,架构一个真实的可以帮助准教师尽快变为教学熟手的“桥梁”。

以编写汉语写作教案为例,笔者认为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其中蕴涵着教师的很多隐性知识——包括教师的二语写作教学理论水平、写作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对写作所持的态度和情感;教师的写作教学风格;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如教师对写作教学对象的把握,对写作教材的理解和加工以及对写作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写作教学方法的选用、写作教学时间的掌控等。这一切有关知识都被内化于写作教学设计,通过写作教案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然汉语国际教育专業研究生在学期间往往难以获得真实教学情境中面对面的汉语写作教学技能的传授,那么如果从教案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三者结合点出发,通过对专家-新手编写的写作教案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便可以帮助准教师自觉调整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完善实践性知识结构,对新教师开展写作课堂教学技能培训进行规范引导,从而促进新手向专家转变,有利于培养新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编写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信息采集

鉴于公开发表的教师教案,尤其是写作教案较少,所以本文主要采用的专家教案目前只有5份①。

准教师教案采自2012年93位中外研究生自愿结组合作编写的21份教案、2013年110位中外研究生自愿结组编写的31份教案及2016年26位中国研究生编写的26份教案,共计229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编写的78份写作教案①。

3.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写作教案编写项目比较

一方面,教案编写是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写作教学设计的实际写作教学方案,教师开展课堂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有效写作教学的前提,它为新教师习得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另一方面,教学设计是教师以完成一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和优化写作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写作教学系统及其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写作教学问题和制约条件,选择并确定写作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分析、规划、决策、制定并形成工作方案的活动和过程。

写作教案其实是写作教学设计的具体化。教案的编写项目和内容反映了“在一个设计模型中,该设计模型通常包括以下阶段:(a)需求评估(needs asessment),(b)对目标(goals)和对象需求程序的组成部分(composition)的描述,(c)目标设计,(d)原型生成(development of a prototype),(e)制造(production),(f)使用、维护,和(g)废弃与循环(recycle)。这些阶段是一组启发式,它们引导着教学发展的进程,在这些阶段中,还产生评价(evaluations)。该模型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型(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model)。”(转引自高文,2001)

在写作教案编写的项目上,专家教案普遍都具备下列编写项目,以此观照准教师写作教案编写情况,见表1。

从表1,我们看到教学步骤(或称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是准教师们非常重视的(99%),只有一组来自中外研究生三人组的写作教案没有教学过程。此外,我们看到绝大多数教案都很重视对“教学目标”(89%)、“教学对象”(86%)、“教学内容”(81%)三项的描述。可见准教师都意识到了如果自己走上课堂,首先应该关注如何开展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应该教哪些内容。

在“教学时间/课时安排”(72%)、“教学重点和难点”(71%)、“教学方法”(63%)、“教具”(59%)4项上,准教师显然重视程度上还不够。可见新教师因为没有经验,所以还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应该有哪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具。

在“课型”(42%)、“教材”(37%)、“教学后记/教师总结/教学反思”(10%)三项上,我们看到准教师明显缺乏相关认识,既不了解写作课型与其他课型的区别,也不关注教材对教学的影响,更不重视教学后的总结与反思。另外在“板书设计”(3%)里,予以关注的准教师就寥寥无几了,传统教学中老教师们极其重视板书设计,总是巧设种种教学“机关”,把板书设计得“柳暗花明”,而在准教师这里已经变为严重的不关心。

上述情况表现出准教师对汉语写作课型的认知程度和教学实践经验上存在诸多不足。

4. 写作教案中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教学设计出发点上的差异

我们从以下教学环节对准教师与专家教师编写的写作教案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其中分别呈现出的特点,并发现准教师向专家教师转变的规律。

4.1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对教学对象表述上的差异

从写作教案的設计,我们发现准教师对二语学习者普遍缺乏应有的了解,如①:

有的教案在编写中根本不关注教学对象,不仅在编排中缺乏“教学对象”一项,而且全文始终没有出现过任何关于“教学对象”的描述和定义,如:

(1)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课时;五、教学方法;六、教学用具;七、教学环节。

不少准教师教案虽然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描述,但是描述欠准确清晰,如:

(2)中高级学生。

(3)高级日、韩、东南亚等国学生15人。

(4)汉语水平相当于HSK5级的外国留学生。

例(2)(3)很笼统,没有明确教学对象是母语者还是非母语者以及具体汉语水平等信息(关于“中高级”“高级”,各地教学要求不同,无法获知真实汉语水平),不能让读者确知“中高级”“高级”的具体信息是什么。例(4)HSK成绩只是可参考信息之一,其他具体情况还应补充。

但也有准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描述比较全面,如:

(5)词汇量为2000~2500,HSK为 3~5级的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6)学习汉语大约2000学时,掌握词汇2000个左右,汉语水平相当于HSK3~6级的外国留学生。

(7)已掌握了一些汉语基本句型和1500个左右的生词、同时对记叙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初级留学生。

例(5)(6)(7)三例所提供的信息量均已达到三项以上,比较而言,这三组关于教学对象的描述比较全面,详见表2。

笔者查阅了《北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丛书·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对其中教案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进行观察,发现专家们对教学对象的描述其实也不尽统一,如:

(8)教学对象为汉语本科三年级下的高级汉语作为二语学习者,已有一定的汉语写作基础,学习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来自亚、欧、非、美不同地区,四年级下即将写作毕业论文,急需习得基础议论文的写作技能。(吴双)

(9)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的长期进修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汉语的主要基础语法,应该掌握了至少1200个词。全班共有22人,来自16个国家;学生以大学在校生为主,有少量高中毕业生,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学习能动性。(宋刚)

(10)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二年级上学期留学生,共18人,来自韩国、朝鲜、日本、伊拉克、德国、沙特阿拉伯、津巴布韦等国家。(高典)

(1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速成系E班学生(学生都是成年人,在本国都受过高中或以上的正规教育,母语写作基本上都接触过,但是用汉语写作还比较陌生。)(印尼:6入;韩国:5人;中国:1人;日本:1人;法国:1人;意大利:1人)(共6国15人)(黄柏林)

与准教师相比,上述专家教案的描述显然更加具体和真实可感,尤其注重标明学习者文化背景的多样性,而这一点正是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区别于国内其他外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对象跟国内别的外语教学对象有很大不同,不仅有外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一般问题,还有其自身复杂多样的特殊性——同在一个班里学习汉语的二语学习者不仅年龄、个人素质、社会阅历不同,而且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风俗习惯以及民族性格和心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不同会导致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写作时存在着更为复杂的现象。

但是,专家写作教案对教学对象的描述也反映出教案编写或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目前存在缺少规范的现实问题。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教学对象才是最有意义的呢?这点亟待规范。

4.2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教学目标陈述上的差异

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应该抓重点、具体化,然而部分准教师的描述显然太大、太空,如:

(12)教学目标:(1)、提高语篇的写作能力;(2)、提高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3)、扩大和充实目的语文化、语境义知识。

而专家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就比较具体:

(13)1.熟悉“处所词语”和“时间词语”在写作中的连接作用,并能熟练运用。2.理解例文的书面语体特点,并学会运用相关句式。3.掌握该类文章的常用结构,并尝试运用。4.熟悉该类文章的写作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结构,当堂形成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也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结构方法,写出自己的风格)(高典)

5. 写作教案中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写前指导上的差异

5.1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写作教学导入策略上的差异

“导入”的方式因人而异、各式各样,那么应该怎样导入才更好呢?准教师的导入往往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5.1.1 口语化导入

有的准教师教案在导入时非常口语化,如:

(14)导语: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大家玩儿的高兴吗?大家在出门游玩儿的过程中一定又學习了不少汉语知识。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你新学到了什么?同学:“……”好的,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很多同学都觉得汉语越学越有意思。那大家想不想把这些有意思的学汉语的故事用汉字记录下来呢?同学:“想。”那你们可要好好听听这节课了。这节课,我来教大家该如何写一篇记叙文。

(15)导入(20分钟):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开学第一次漫长的假期,泽一,山川秀子你们一脸高兴,看起来大家还沉浸在假期的兴奋当中,不过英子你好像很累的样子哦,或许这是玩过头了的原因吧,哈哈。好啦,现在让老师知道你们都去哪里干嘛了,老师也想分享你们的喜悦。/师:这是哪里(指着图片长城问)?有人知道吗?/生:……/师:有人十一去过吗?/生:……

在例(14)中,准教师所预想的留学生的回答非常理想化,其实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可能一些留学生会说“不想”。而例(15)教案通篇就是一个导入词,而且导入词全以准教师臆想的不加引号的“对话”开展。其实,暂且不说教案编写应该力求教学环节清楚这一问题,就从现实性而言,准教师们这种预设的对话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实现——学习者如果假期没有外出,或者对此持消极态度,甚至不合作……那么“对话”就随时终结,如果没有科学的备课环节,准教师可能就难以往下开展教学。所以导入应该依照教学环节依序展开。

5.1.2 书面语化导入

有的“导入”则过分书面语化,并且词语难度系数大,让初、中级汉语水平的二语学习者难以理解,如:

(16)课堂话题导入:冬天。图片展示:北京上周末的暴风雪,(同学们,你们都经历了吗?)然后讲北京可爱的冬天,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公园里伙伴们笑靥如花。过渡到世界各地的冬天,指出来因为地域性的不同,各地的季节迥然各异。

(17)导入新课(5分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天气息息相关。在这个秋天,如果外面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人们就会出游登高而望远;如果雾霾沉沉,人们就尽可能地待在室内等着雾霾散去;如果外面秋雨零零,人们会干什么呢,会不会像李清照一样诗情满溢去道出雨天里的那情景。留学生们又如何流利畅达地把所见之雨描写下来,如何在描写中插入细致的景物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雨的感觉。这就需要同学们用细腻而恰到的笔触去细细地描写。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篇名为《下雨了》的范文,让初级水平的学生初步了解描写体的篇章。

例(16)中“惟余莽莽”“笑靥如花”“迥然各异”这些词语作为课堂语言用于母语者,一般会令人感到优美生动,但二语学习者听起来则可能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不知所云。例(17)中教学对象时而以听话人角色出现,如“同学们”;时而以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角色出现,如“留学生们”“初级水平的学生”。“如果外面秋雨零零,人们会干什么呢,会不会像李清照一样诗情满溢去道出雨天里的那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语言即使是用于对母语者,也略嫌“掉书袋”,更何况对于李清照的生平与诗篇知之甚少的初级二语学习者。这里想当然地把教学对象认知为自幼就开始储备中国文化知识的母语者,显然不切合实际。

那么,专家是怎样导入的呢?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

(18)[教师引导语] 1. 我们什么情况下会发表议论?什么是议论文?举个例子,有一个故事说有两个小伙子同时向一位姑娘求婚,东村的小伙子又聪明又英俊,但是家庭非常穷困;西村的小伙子家庭很富有,父母很有地位,但是长得很丑。假如姑娘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认为姑娘应该怎么办?/假如东村小伙子代表自己喜欢从事但是不挣钱的工作;而西村的小伙子代表自己不喜欢但是工资高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个?/如果东村小伙子代表“精神”,西村小伙子代表“物质”,你认为物质和精神什么更重要?(等待学习者回答,也可逐一请学习者回答)/[教师行为]2. 教师板书作文题目:《从姑娘应该嫁给谁看物质和精神什么更重要》/[教师引导语]3. 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需要表明自己的主张,或需要说理,说服对方的时候,就需要议论。当我们把自己对这个问题、这个现象的看法用文字写下来,就是议论文。(吴双)

5.2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对写作知识的呈现上的差异

如何才能把属于“深层结构”的抽象的写作知识进行组织,呈现,并表征为适应学习者的习得能力和水平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知识,从而获得最大的传播效益?在这点上,准教师与专家教师表现出很大差异。在2012年21份教案、2013年31份教案、2016年26份教案中普遍存在同类问题。如有一组来自中外研究生三人组的“中级汉语写作教案——一般书信的写作”教案是这样呈现写作知识的:

(19)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通常有两种情况:1. 写信人附带问候收信人身边的亲友。如: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收信人的父母)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收信人的兄长) 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如: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附候语的写作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上面这则教案对学习者应该接受的汉语书信写作知识的传达显然存在“失真”“掉书袋”和“陈腐”的现象,因为“令尊前乞代请安”“令兄处乞代候”“随叩”“家父嘱笔问候”等用语已经很少用于当代年轻人的书信。这里好像只是简单抄写了一下旧时书信的写作知识而已,显然不适宜用于真正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

这种普遍存在的“照抄”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准教师还没有摆脱自己作为“学生”身份学习知识时喜欢照抄教科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表现出准教师没有考虑真实的教学过程与教科书其实存在很大距离,还不善于活学活用、灵活思考,将平面视读的课本知识转化成可以循循善诱进行立体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准教师没有真正重视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以及教学对象对汉语写作知识的接受方式。

专家写作教案在呈现写作知识时,为了贴近学习者的习得心理,明确地意识到必须转换语体,并以問答来促进互动,如:

(20)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钟小帆》(约33分钟)/1. 朗读第1、2自然段,提出以下的问题:(l)这是对人物概括性的介绍,交代了“我”和小帆是怎样相识的。那么这段文章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呢?请举例说明。(2)这样的描写表现出小帆怎样的个性?/2. 朗读第3段,提出以下问题:(1)这一段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了什么?(2)本段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举例说明。(朱彤)

上例中,专家教师並不只驻足于范文中文字的表面,而是十分注意引导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跟随教学进展与教师互动,并应用学习者的“发言”,即时引导学习者发现和分辨范文采用的写作方法,启发他们思索、体验并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种立体化的教学设计,能有效避免学习者接受写作知识时容易产生的“失真”情况。

5.3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写作教案在范文选文和教学上的差异

模仿范文写作对于学习者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准教师对学习者的这一需要往往难有切身体会,在其编写的写作教案中常会有如下操作:

5.3.1 有的准教师编写的写作教案中没有范文

有的准教师由于自身缺乏写作常识的缘故,竟然完全没有认识到范文的作用。

范文是写作教学中可作为示范模仿的文章。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有时与其费尽心力也难以说明,不如观摩一篇范文来让学习者心领神会。初、中级汉语学习者其实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写作时,他们最大的困难往往并不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而在于对语篇、体裁、层次的掌握及产出上。例如《交朋友得失总结》与《论交友》,前者是说明文,后者是议论文,他们常常会因把握不清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建构模式,也不了解说明文力求客观平实,而议论文附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二者有着不同的语言形式,分辨不出应该如何造句用词,以致或者迟迟无从下笔,或者写出的文章思路混乱、表达不清、语言搭配不当。

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s)。通过范文引导学习者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e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Kay & Evans,1998)其实不同国别的人之间存在着为达成共同的交际目的而进行交流的常规方式,相关的文体规约性价值常常附加在词汇、句法、语篇等语言特征上。只要引导学习者关注范文中的语篇化特征,便可获得语言组织方面的认知特征。这些利用范文便可达成。如果放弃了对范文的利用,对于准教师而言教学无疑会更难开展。

5.3.2 有的准教师教案范文仅是孤立的存在

有的教案虽然也列举范文,却缺少对范文进行必要的解读。有的范文和所要训练写作的文体、内容、题目以及语言训练完全无关。(为避冗长,举例略)

5.3.3 有的准教师教案范文篇幅过短

有的教案中的范文竟然只有一小段,如:

(21)天坛公园/九月二十二日上午,我和几个朋友到天坛公园游览。/一进公园大门,我们就看见一条林荫大道伸向远方。我们穿过蜿蜒曲折的七十二长廊来到了祈年殿。它的顶端是鎏金宝顶,三层重檐都用蓝色的琉璃瓦铺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非常雄伟壮观。

一般初、中级汉语写作要求达到400~800字以上,应该是首尾完整的语篇形式。这段范文显然达不到要求,起不到示范的作用。

5.3.4 有的准教师教案范文有题无文

有的范文虽有题目,但是没有出现范文,也没有对范文的学习,如:

(22)范文欣赏:(1)《故都的秋》郁达夫(节选)(2)《北平之恋》谢冰莹(节选)

缺乏具体教学过程的教案自然无法开展具体的教学,其实它已经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5.3.5 有的准教师教案范文语言过于艰深

准教师教案中不少范文语言过难,有的甚至把学习者理解为母语是汉语的文艺青年,如:

(23)《父母的爱情故事:记忆中的洋槐》/……那时,母亲还是个小姑娘,喜欢坐在洋槐树下想她那羞涩的少女心事,美丽的红晕从她脸上掠过,泛起阵阵涟漪。那时的父亲还是个小伙,喜欢隐藏在一个角落默默看着树下的那个少女,静静的喜欢着那个人。……时光荏苒,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在现实的沼泽里挣扎过,为了生活,为了琐事有过争吵,却从未离弃,我懂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子手,与子携老。”(教学对象“中级汉语留学生”)

其中“羞涩”“泛起阵阵涟漪”“荏苒”“沼泽”“琐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子手,与子携老”对于“中级汉语留学生”而言都很生僻,这样的语言输入无疑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准教师却没做任何注解,而且也没有对范文内容进行分析。

这与上述有的准教师把二语教学对象假设为小朋友一样,把教学对象想象得太幼稚或者太母语化,都是准教师对教学对象缺乏了解所致。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会将其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所以教案设计者应该了解中级汉语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习得的能力,应该提供=给学习者哪些帮助。

5.3.6 准教师教案范文内容普遍呈幼稚化倾向

准教师教案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把二语教学对象假设为小孩子,如:

(24)《我最喜欢的人》/“我喜欢的人是妈妈,因为她热爱劳动,而且特别讲卫生。” “(妈妈)眼睛黑黑的,大大的,像一两颗葡萄,耳朵小小,像两片小贝壳,身材胖胖的,像一个大东瓜……”“我是有些作业不知道做,在我不知道做的时候,妈妈也会细心给我分析问题,直到我弄懂弄透为止。”

(25)近了,近了,我听到了秋伯伯的脚步声。……秋伯伯来到我家门前的果园……秋伯伯穿过果园,来到小河边。……越过小河,秋伯伯来到了田野上……秋伯伯一路走来,向我点头、微笑!我爱家乡的秋天。

其实目前二语学习者以成人居多,这样的心理假设反映了准教师普遍对教学对象缺乏认知,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及某些教学内容与儿童母语者的学习内容认知混淆的情况。

那么,专家编写的写作教案是怎样教学范文的呢?

(26)范文一《小小的灵光村》(留学生习作,略)/总结:从文章的长短看哪一段重要?答案:第二段和第三段,主要写物产。/提示: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详略分明。/文章结构( PPT):我的家乡是位于……的一个叫……的乡村。……地方不大,可是名声不小。自古以来,它就以“……”远近闻名。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除了“……”,……还有……,(那)就是……。此外,……还有…… /(请学生大致按这个结构说说自己的家乡)(教学对象:中级水平留学生)(高典)

可见专家在进行范文教学时,无疑更加注意贴近学习者的真实汉语水平和习得心理,力求让学习者通过范文习得相关的写作知识和语言知识。

6. 写作教案中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写作实践上的差异

6.1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写作教案在写作要求上的差异

6.1.1 准教师编写的教案中“写作要求”部分在传达示知任务上不够明确具体

如果不能将“写作要求”深入浅出地明确告诉学习者,学习者写作时就会犯难。而这个问题与准教师对写作的理解以及自身写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

(27)要求中级学习者以“一件有趣的小事”为题,写出400字左右的汉语作文:a、自我介绍来自的国家以及来中国的原因和感受 / b、简单介绍自己在中国的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 c、详细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小事 / d、总结,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在一篇400字的作文(中级汉语作文一般要求写作500~800字)中,准教师要求学习者既要介绍自己“来中国的原因和感受”,又要“介绍自己在中国的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我们知道,“哪”指不確定的人、地方或事情,表示疑问语气;“些”表示多数,若干,不指具体的个人、地方或事情,如果学习者照此“指导和要求”去写作,作文必然写得拉拉杂杂,泛泛而谈,不仅内容与题目《一件有趣的小事》背道而驰,语言也难以出彩。学习者即使写超400字,仍无法聚焦在“一件小事”上——而这种写法是违反记叙文写作“应该突出重点”的写作基本原则的。这反映了准教师自身在写作修养和写作常识上的欠缺。作为教师,一己缺失将可能会误导若干学习者,结果会多么严重啊!

6.1.2 准教师教案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过分苛求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会形成一种既不同于其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且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此即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就是说,语言错误与二语学习常相伴随,但准教师常以母语者的写作要求来要求二语学习者。如:

(28)写作要求:1. 中心思想突出;2. 不要写错别字;3. 语言要通顺流畅。

(29)列出提纲在纠正完表达中出现的偏误后,让学生在半小时内写出作文提纲,明晰思路,确定好自己的寫作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自己所列出的提纲,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两小时内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30)命题:以“一件有趣的小事”为题/字数: 在400字左右/要求:以时间顺序来写,文章内容充实具体,语句通顺,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母语写作中,语文教师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普遍持以“零容忍”态度,而在二语写作中,对汉语一知半解的学习者在创造性地应用所学汉语知识去表达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犯错-知错-改错”这一途径,才能真正习得汉语作为二语书面表达技能。“零容忍”无疑会令处于“中介”状态的二语学习者因自卑胆怯而手足无措。所以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专家教师都会以“宽容豁达”的态度鼓励学习者不要因害怕犯错而采取消极回避的学习策略,而致使学习受阻。

布置“写作要求”往往安排在写作伊始,这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习者产生写作内容和思想,为了减轻语言记忆负担,以便写作者能够把精力集中用于书面语的产出,在急于表达而对汉字失忆的情况下,专家教师甚至会鼓励写作者首先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捷的方式——例如以零碎的词句、汉语拼音、图画、符号、母语快速记录下思想火花,其次抓住中心词进行发散思维,然后整理成可依据时间先后进行阅读的呈“线型表达“的写作思路,最后依次寻迹写作。

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专家为了帮助学习者尽少受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钳制而影响表达,往往会继续为学习者“松绑”—— 例如告知学习者在写作时如遇不会写的字词和难以表达清楚的语句,可以这样操作:或者先空着不写,或者用拼音写,为防遗忘,可以画图达意,可以用母语或其他语言作为替代(这里指局部),待将作文内容大概表达完毕,才查词典或语法书,把“空”填补上。

那么,是不是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不及汉语作为母语写作重视语言质量呢?其实不然。因为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错误率远高于母语者,所以专家教师会格外重视修改作文语言的问题——在教师批改与讲评之后,在教师课堂即时指导下,往往会引导学习者对作文初稿的内容、结构,尤其语言,进行创造性地“再写”。

显然,例(28)的“写作要求”没有顾及二语学习者的真实学习特点,如果在写作之前就要求学习者保证“不要写错别字”“语言要通顺流畅”,估计很多学习者都会因此畏惧表达,不敢动笔写作了。例(29)中对反映作文思想内容和结构的写作提纲也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纠错,“列出提纲在纠正完表达中出现的偏误后”,再次“让学生在半小时内写出作文提纲”,显然把语言纠错当成了凌驾于内容表达之上的写作第一要事。例(30)也是如此。其实,在写作之初,对写作思想内容的快速记录是最重要的,而纠缠于写作提纲的语言形式,其实只能徒增写作者的畏惧心理和破坏其写作思路。

这种过度追求语言正确的思想反映了准教师们所接受的的母语写作教学观的影响。汉语作为母语写作教学过去由于普遍采用“结果式教学法”,重视最后的写作成品的语言质量,因而在写作之先就提出“语言要通顺流畅”“不要有错别字”等要求,其实这便往往在思想的“蝴蝶”还没有放飞之前,就已经牢牢束缚住了蝴蝶的“翅膀“,结果只能让学习者觉得写作乏味可怕,无话可写。只有打消写作者的顾虑,努力让其放松地写、投入地写,才能激发写作者的书面表达热情,让写作者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也才能让写作者获得最大进步。

6.1.3 准教师教案对写作字数要求不规范、不合理

虽然字数与文体特征有一定关系,但同样的写作时间里,不同水平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者作文字数的多少与其写作技能和汉语水平是呈正比的。所以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与母语写作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重视在限定的时间内,学习者应达到一定的字数——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初、中、高级汉语水平写作者的作文字数要求呈现递增趋势。写作速度也成为衡量和考察学习者书面语表达水平的一个标准。然而,作为母语教学,字数与水平并不一定呈正比。因此,不熟悉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的准教师在“写作要求”中,往往对不同水平学习者写作应达到的字数随心所欲地提出要求,如:

(31)(《高级汉语写作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明确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开展写作,在课堂当中完成作文提纲;并在课后完成400字的作文。

(32)教学目标:了解游记文的最基本写作方法,用已学词汇,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进行写作。写作要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反映本人的情感变化,字数在200左右。

(33)要求学生当场完成一篇150~200字的描写雨景的小作文。

例(31)是针对汉语本科中、高级学习者提出的写作要求,竟然才400字。这一要求显然过低,照此要求培养的学习者距离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十分遥远。汉语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字数达到5000字以上,而高级汉语写作要求在110分钟(两课时加课间休息时间)内即时写作一篇900字以上的汉语作文。例(32)教案中提供的范文(略)仅有619字,可是学习者如果依照准教师的要求,“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进行写作”,且“反映本人的情感变化”,然后仅仅才写一篇“字数在200左右”的作文,或“当场完成一篇150~200字的描写雨景的小作文”,是完全不符合汉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例(33)也是要求过低。

那么,专家教案是怎样做的呢?如:

(34)写作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2.自拟议论文题目。/3. 论点鲜明突出(有一个中心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层次要分明);/4. 论据丰富充分(事实论据要写得具体简短,理论论据可以采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方法);/5. 论证合理深入(可综合采用立论型、驳论型、对比型和析理型方法);/6.全文800字以上。/7.可提前确定论题、搜集材料、准备提纲,写作两课时内完成;8. 努力多写,快写,不要因为担心写错汉字和害怕出现语法错误而影响写作速度。(吴双)

这反映了在写作伊始,写作教师所提出的“写作要求”,应该依循教育科学的规律,根据写作教学规划,在字数等要求上,贴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符合写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6.2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写作教案对写作过程的理解的差异

写作实践环节又称写作过程,对写作者书面表达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往往会孤独无助地感受到很多写作困难,如果教师给予关注并恰到好处地及时帮助,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然而准教师对写作过程的关注却几乎等于零,78份教案中只有两组准教师对写作过程予以了少许关注:

(35)写作中阶段/1)准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各自准备。准备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2)写作:教师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巡视,巡视的过程中对学生提供帮助。

(36)习作实践/学生进行自我习作练习,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写作,进行随机指导。

(37)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写作(字数120-150)。教师适时介入,提供适当的帮助。

例(35)中算是有了过程教学法的影子,但写前需要准备什么?为什么要准备十分钟?教师巡视中可提供哪些帮助?可惜都没有具体内容。例(36)(37)非常笼统,语焉不详。

与此不同,专家教师对写作者写作过程的指导是非常丰富具体的,如:

(38)写前汉语构思训练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活动一:“敲击”话题关键词游戏。受试者手拿白纸和笔,写下各自脑海中刚才出现的题目或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可写下受试者感兴趣的任何内容。要求写得越多越好。/2)活动二:进行发散思维,网式联想游戏。受试者从以上关键词语(或其它)中选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在纸中央,将这个核心词(句/表达)划上圆圈。然后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并写下所有自己认为与此有关联的词语,并用线条将内容相关的词语连接起来,要求越丰富越好。/3)活动三:排队归类,编排提纲游戏。要求受试者根据已经画出的联想图,对联想信息进行“排队”、“归类”,整理和编排出清晰的作文提纲。/4)活动四:正式写作。学生根据已经整理出来的写作提纲,写一篇汉语作文(使用专供汉语写作用的方格纸)(吴双)

(39) “请大家写一写中国人喜欢吃饺子的原因,除了课本介绍的原因以外(教师指示黑板上给的课文二概况),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写出你发现的别的原因。”“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饺子?/我觉得,中国人特別喜欢吃饺子,主要是因为:第一,……;第二,……;第三,……;……最后,……。”“四位同学一个小组。……大家一起来商量,并把你们了解到的的原因写出来。……每位同学都要写……大家写完以后,我们会请两组同学到前边给我们介绍他们的想法。”(宋刚)

鉴于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者离开母语环境,时常会因跨文化交际造成思维困顿、回忆断层、语言表达受到束缚而无话可写,文思苦涩等困难,例(38)用于帮助留学生使用目的语开展写前构思活动,例(39)引导初级汉语学习者合作写作,都展示了关注写作过程的具体方法。

7. 写作教案中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作文讲评及书面表达上的差异

7.1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写作教案在作文讲评上的差异

“文章不厌百回改”,写作讲评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文讲评时,准教师常常如下操作:

7.1.1 准教师教案过多让学习者互相批改习作

准教师普遍采用了让写作者成为作文评改活动主角的方式,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准教师们都安排了写作者互相批改习作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并产生实效是个问题。如:

(40)1)让学生与同桌交换所写的短文,参看课本问题进行阅读。/2)让学生改正自己短文中的错误,并与其他小组交流。/3)在学生互改过程中巡视指导,并请三位写得较好同学向全班朗读他们所写的文章。(教学对象:“初级阶段的汉语本科生”)

(41)分组讨论,每组抽调一篇教师批改。学生互相批改;/点评作文:(20分钟)教师选取几篇代表性强的作文进行点评。(教学对象:“本科一年级的留学生”)

(42)相互批改和学生习作点评(15分钟)/在座同学四人一组,相互批改习作,解决问题,老师到各组参与批改、讨论,并帮助解决问题,同时汇总典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和讲解。(教学对象:“词汇量为2000左右的留学生”)

例(40)(41)(42)中,安排“初级阶段”学习者“改正自己短文中的错误”“相互批改习作”,认为初学者已有“批改”作文的能力,其实初级汉语写作者对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自信,对为他人评改作文以及由他人评改自己的作文更是缺乏信心。勉为其难,他(她)甚至可能会把别人正确的语句字词改错。

这一新理念是很好的,尤其针对写作课是一门更多让学习者沉浸于内在思考,而较少发言的课程,促进写作者主动表达,改变教师“一人独舞”“一人谈”局面,有利于激发写作者的写作兴趣,但把作文评改活动全部交给写作者,愿望能否真的实现?操作是否合理?评改中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羞怯或不自信的学习者不肯积极配合怎么办?准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这些问题。

7.1.2 准教师教案对学习者要求过高

(43)教师请各组同学讲评其他组的写作情况,指出优缺点或错误。对学生忽略或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和问题由教师罗列出来并进行讲解。针对写作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重点讲评。(教学对象:“中文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44)批改作文/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个组交一份作文给老师;/每组剩余的三篇作文与其他组的交换后,共同讨论作文的优劣。/讲评作文(20 min)。(教学对象:中级留学生)

例(43)(44)的教学对象虽然只是中级学习者,但准教师对其要求非常高:“请各组同学讲评其他组的写作情况,指出优缺点或错误”,“共同讨论作文的优劣”——作文讲评本身需要具备高屋建瓴的水平,将中级写作者的汉语水平和评议能力视为和老师一样高,实在是不切实际。同时,由于没有可以模拟谈话的样本,对于写作者而言,参与作文评改和对作文进行点评发言的难度远大于一般的口语等课程。显然该讲评方法是难以实现的。

7.1.3 准教师教案对教学对象不够公平

例(44)中将中级留学生“分为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组上交一份作文给老师。”为什么只有1/4的学生才能获得教师的亲自批改?如果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作文交给谁?这一过程本身就意味着教学的不公平。“每组剩余的三篇作文与其他组的交换后,共同讨论作文的优劣处。”“谁”“共同讨论作文的优劣处”呢?显然是剩下的那3/4。随后准教师在课堂上,还没有来得及批改收上来的那1/4作文时,就紧接着只能花20分钟匆匆忙忙“讲评作文”,自然难以讲得深透,学习者的收获也就很有限了。

写作讲评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个体化的写作者能够在原有水平上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所以怎样讲评才能传达出最有效的建议,从而让每一位二语写作者都得到实际提高,才是一个真正关键的问题。教师只有多动脑、勤动手,才能观察到每一位学习者的“不同”,也才能为每位不同的写作者提出个性化的建议。

7.1.4 准教师教案让学习者朗读汉语水平不高同伴所批改的作文无助于“增强语感”

只有朗读语言正确、内容优美的文章才能真正达到“增强语感”的效果,而有的准教师反其道而行之。如:

(45)让同学自己念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10分钟)(增强语感,边念边发现问题)。(教学对象:“高级日、韩、东南亚等国学生15人”)

讓学习者脱离词典“自己念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恐怕朗读的过程是佶屈聱牙,难以卒读的;更何况同伴水平不一定高,即使在例(45)中的教学对象为高级学习者,但事实上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未必能发现问题和真正为其改正问题,那么所念的仍是存在很多语言错误的作文;而且其他同学恐怕也听不懂这既不通顺、也不流畅的作文,一直听着不能传情达意的作文,听者是否还能专心上课?那么这种讲评方法显然达不到“增强语感”的效果。另外从时间看,10分钟显然难以安排几位写作者朗读作文。

这些问题都彰显了教学的无效性。其实,作文讲评的目的大概有三个: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写作者的写作兴趣;二是为了让写作者更深透地把握文体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三是为了帮助写作者更加彻底地改正其常犯的语言错误。准教师的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但只可惜还没有抓住这三个原则讲深、讲透。

那么,专家们是怎么做的呢?讲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一般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去讲评。如:

(46)1.内容点评:点评一篇(前面评的那篇扫描版作文)或几篇作文。可以就前边上讲台同学点评过的作文继续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故事是否清楚、完整、有趣。/2.结构点评:点评一篇。可以就前边上讲台同学点评过的作文继续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叙述是否按图片的时间顺序进行,是否符合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3.语言点评:针对所有文章(病句修改)教师把课下批改后归纳出的有代表性的偏误句拿出来让同学们分析。(词语使用不当、结构搭配错误等)这些偏误句都是同学们写作中出错频率很高的句子。如:“阿胖一蹦就爬到了车后的一大堆煤上,二话不说就躺在煤堆上休息。”修改:“阿胖二话没说就爬到了车厢里的煤堆上,躺下休息。”分析:这句话有四个问题。A.“二话不说”应改成“二话没说”。描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B.“车后”不准确,有歧义。应改成“车厢上”。C.“一大堆煤”应改成“煤堆”。“一大堆煤”是任指。D.“在煤堆上”删除。前面已经提到,不用重复。(黄柏林)

教师的修改对写作者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为完善学习者的写作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讲评时教师应该画龙点睛抓住要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做出修改示范以便让学习者模仿,而不是把任务都交由他们自己盲目地、低质量地去“完成”。

7.2 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在书面表达上的差异

7.2.1 准教师教案中内容或结构有问题

如前所述,准教师教案内容中存在很多问题,此不赘述。其教案结构安排不当的地方也很多。如:

(47)梧桐大道的梧桐时而随风摇摆;时而站立不动;时而从树枝上落下几片的泛黄的树叶。然而,这些并不影响梧桐在秋天的魅力。校园里的花都照样开放,蜜蜂照样忙碌得采蜜,有许多蜜蜂在花的周围飞来飞去,在寻找哪一朵比较好。逸夫楼前的花坛里落着从树上落下来的几片黄叶,学生们的呼吸在的空气中变成了乳白色的热气。虽然已经是秋天,但太阳仍旧天天上班,给予植物足够的光和热,使它们能够在凉爽的秋天依然长得很好。秋天的天空明朗而清爽,在自习过后,天空一片漆黑,让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几颗星星来点缀,让人猜测:别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例(47)这一段内容很多,“梧桐大道”“校园里的花”“逸夫楼前的花坛”“太阳天天上班”“秋天的天空”理应归纳成几个自然段,笔者通过查询发现准教师借鉴了网络上的文章,将原文的几段合并为一大段,造成壅堵杂乱。另外,未能注明出处也是有问题的。

7.2.2 准教师教案中语言错误较多

例(14)中“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大家玩儿的高兴吗?”,例(23)中“静静的喜欢着那个人”,例(47)中“蜜蜂照样忙碌得采蜜”,将“的、地、得”用错;例(24)中“讲卫生”一词似有过时之嫌;“眼睛……像一两颗葡萄,耳朵小小”“我是有些作业不知道做”语法有错误;“身材胖胖的,像一个大东瓜”中将“冬”写成“东”;不会用分号将“眼睛”“身材”分开;而在例(47)“梧桐大道的梧桐时而随风摇摆;时而站立不动;时而从树枝上落下几片的泛黄的树叶”中,却错把逗号用作了分号;“逸夫楼前的花坛里落着从树上落下来的几片黄叶,学生们的呼吸在的空气中变成了乳白色的热气”,语言不通顺。

这些都表现出准教师的写作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一位汉语写作教师如果不了解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技能,会让学习者失望;但如果这位教师自身书面语表达能力低下,就会让学习者难以接受;如果这位教师连汉语知识和汉语写作知识都知之甚少,那就可谓不称职了。

8. 结语

教案编写集中反映出教师对具体课堂写作教学过程的认知及设计,也反映了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的特征(features)、规范(norms)与价值(values)。“教学设计就是制定有利于建构可用于形成问题的情景与客体的计划。这些问题能指引学生对客体的感知和操作并要求学生作出论断以及自己设计和建构客体。”①

一方面,准教师与专家教师写作教案编写活动建构了一个模拟真实写作教学的具体情景(learning environment),虽然专家写作教案数量少,但其设计及表述方式为准教师的成长性学习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型。从我们搜集到的229人编写的78份即将赴海外孔院担任志愿者的准教师编写的写作教案来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准教师从“备课”学起,对专家写作教案中的教学艺术进行揣摩和模仿,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使写作教学手段、过程成为可复制、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就能有效传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领域内专家的写作教学行为、写作教学经验和写作教学智慧。这极大地缩短了准教师的成长周期,无疑是辅助准教师转变成“熟手”“能手”甚至“专家”的最经济实效的途径和手段。

另一方面,该比较还有助于促进专家教师对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设计的规范性原则的提炼和反思,对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有进一步要求,为促导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向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见性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熟手型教师,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本文准教师和专家编写的教案的差异性揭示了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与方法,为准教师进一步调整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完善实践性知识结构,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对教师发展——准教师的培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鉴于目前没有太多成熟的专家教案作为可资参考的稳定模板,而新手编写的教案又多种多样,而且写作教案编写只是备课中的一环,教案编写水平与写作教学效果二者之间也不一定呈正比关系,所以拙文在设计论证上尚存诸多改进的空间。但笔者在为北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讲授“汉语技能教学法”课时采用了写作教案编写的方法,反馈比较实用、有效,于是笔者撰写拙文,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业内专家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陈田顺(主编) 1999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Chen Tian?shun(ed.) 1999 Curriculum Specifications of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Chinese Classes[M]. 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陈贤纯 2003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写作课初探[J]. 语言教学与研究(5). //Chen Xianchun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riting cours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5).

崔希亮(主编) 2010 北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丛书·对外汉语读写课·优秀写作教案集[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Cui Xiliang(ed.) 2010 A Collec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ing Plans[M]. Beij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高 文 2001 教學设计研究——荷兰土温蒂大学Sanne Dijkstra教授访谈录[J]. 全球教育展望(1). //Gao Wen 2001 A research on teaching desig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anne Dijkstra from University of Twente[J]. Global Education (1).

何克抗 1997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He Kekang 1997 The teaching models, methods and designs of Constructivism[J].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5).

姜丽萍 2010 谈初级阶段综合课的教案设计[A]. 载崔希亮(主编),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C].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30-43. //Jiang Liping 2010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writing in comprehensive Chinese classes [A]. In Cui Xiliang(ed.),O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Courses of TCSL[C]. 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30-43.

江 新,郝丽霞 2011 新手和熟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 //Jiang Xin & Hao Lixia 2011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2).

连 榕,孟迎芳,廖美玲 2003 专家-熟手-新手型教师教学策略与成就目标、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1). //Lian Rong, Meng Yingfang & Liao Meiling 2003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strategies with achievement goal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t, experienced and novice teachers[J].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1).

刘 珣 200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306. //Liu Xun 2000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M]. 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306.

刘 涛, 刘富华 2013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Liu Tao & Liu Fuhua 2013 A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J].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1).

陆俭明 2011 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J]. 国际汉语(1). //Lu Jianming 2011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ers and the pertinency of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J].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World (1).

罗青松 2002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Luo Qingsong 2002 Studies on Teaching Writing in TCFL[M].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罗晓路 2000 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研究[J]. 心理科学(6). //Luo Xiaolu 2000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teaching regulated ability of Expert-Intern teachers [J].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吕必松 1989 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1). //Lü Bisong 1989 Issues on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J].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1).

皮连生(主编) 2000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Pi Liansheng(ed.) 2000 Teaching Design, the Psycological Theory and Technique[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Press.

王添淼,任 喆 2015 国际汉语新手、熟手、专家教师比较研究述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3). //Wang Tianmiao & Ren Zhe 2015 A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novice, proficient and expert TCSOL teachers[J]. 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3).

俞国良 1999 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J]. 心理学探新(2). //Yu Guoliang 1999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teaching behavior of Expert- Intern teachers[J].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 (2).

张和生 2006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Zhang Hesheng 2006 Studies in quality and training of TCASL teachers: A review and a vista[J].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3).

Kay, H. & T. D. Evans 1998 Genre: What teachers think[J]. ELT Journal, 52(2):308-311.

R. J. 斯腾伯格, J. A. 霍瓦斯 1997 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 高民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27- 37. //Sternberg, R. J. & Horvath J. A. 1997 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J]. Gao Ming et al. (tran.),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1):27-37.

Key words: teaching Chinese writ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lan designs; skill training; expert-novice

【責任编辑 刘文辉】

作者:吴双

第3篇:走出教案撰写误区,张扬教师个性

摘要:教师教案编写的好坏,不在于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管理,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从过于标准化、格式化、刻板的教案编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用更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案编写形式,使教案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实用性,逐步走出教案编写的误区,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教案编写;误区;形式;教学个性

在深入到乡村学校搞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多数教师把工作时日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编写教案上。于是我翻阅了不同学科几个教师的教案,教案纸都是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要求,就连写教案的时间都是统一的。而且多数教师教案上的内容与参考书上的内容大体一样。可见,教师的教案不是教师自己通过钻研教材后写出来的,而是照抄了参考书或其它资料上的内容。从教案上很难看出教师钻研教材后创新性的备课心路,缺乏个性化的语言和教学思路。我带着几个问题走访了几位教师,了解备课及编写教案的情况。通过访谈,得出的结论是:1.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案纸上规定的几步去备课写教案,否则就是不合格教案,拿到上边评比也得不了好的等次。教案要求很繁琐,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教师产生厌烦心理;2.备课、写教案要依据教材、课程标准,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等,这些我们都清楚。但就是这些繁琐的要求和规定,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细致地研究教材,探索教法。迫于无奈,只好东抄西拼把教案写出来,实用性不强;3.写一篇教案,至少需要一到两小时,期间,还要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参加学校其他活动等。一天下来,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甚至教案还得拿回家去写。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是通过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考虑教法、学法等一系列问题而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培养未来发展的人的心路体现。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

然而,就目前而言,在教师教案编写与管理上存在很多不科学的问题,出现了诸多误区。一是过于标准、格式化。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几步走,缺一不可。如要求教师写教案必须做到:整册教材分析、单元材材分析、本章节教材分析、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八股”式的做法。二是过于刻板、具体化。每一步怎么做,每一步怎么写都有严格、具体的要求,哪一步走不到,都视为不合格。三是限制过严、缺乏个性。由于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很难体现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特点,限制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现代化、生活化越来越强,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求教师长年累月地埋头苦写,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写教案上。这样,只能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致使教师不去钻研,不求创新,不求效果。写出来的教案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从参考书抄到教案纸上的,形式千篇一律,内容千人一面。没有自己创造性的思想和观点。写的一套,做的一套,做与备、写与讲两张皮,使用价值不高,缺乏个性化,缺乏创新。这样的要求,扼杀了教师钻研教材、备课、讲课等诸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限制了教师思维扩展的空间。教师教案的好坏,不在于写的工整与否,不在于写的字数多少,更不在于规定的格式和严格的规定。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方式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从过于标准化、格式化、刻板的教案编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用更充分的时间去研究、探索、创新。让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编写形式,使教案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实用性。逐步走出教案编写的误区,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提纲式教案。教案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写教案,必须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把课堂上所要讲的、练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按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一一列举出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逐一落实。

2.要点式教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看看本节课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内容需要了解,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掌握,哪些能力需要重点培养,哪些技能需要重点训练等,以要点的形式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针对容易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依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运用知识,形成能力。

3.批注式教案。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使用、学法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没必要每篇、每章、每节都重复写教案,可把教学法、重难点、师生活动方式、方法在课本上做关键性的批注和提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效果更好。

4.点线式教案。把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当中的知识点排列出来,看看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清哪个知识点是对另一个知识点的巩固和深化,哪个知识点是由另一个知识点演变而来的,使知识点排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链。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创新,去逐个突破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系列。

5.图表式教案。在研究学段教材、单元教材、章节教材的基础上,找出贯穿其中的知识系列、重点、难点、关键点,明确教材的目的和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程度,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用图表的形式整理出来,既直观明了,又便于操作,更便于学生理解。

6.补救式教案。针对前几节课或一个单元当中的一节内容,在课堂上没有处理到位或没有点透、讲透,或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扎实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归纳、总结,诊断出问题所在的症结、大小、程度,深入分析,看都是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分别采取什么方法去补救,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7.流程式教案。按照教学内容的编排,知识点的分布,然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题的设计等进行整合。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设计成一个流程表或流程图,把各个步骤的内容用箭头标示出来,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都一目了然,省时、快捷、效果好。

8.专题式教案。把一节课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专题,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创新性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得出结论、掌握规律。编写教案时,一要注意专题研究的程序,各程序间要自然衔接,紧密结合。二要注意研究问题的梯度,设计的问题应该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三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思考、参与提问、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9.疏理式教案。此种教案更适合于复习课。就是把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一册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各章节之间、各单元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通过分类、归纳、总结、疏理,编写成一个知识系列,依据不同知识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形成学习能力。

除上述教案形式外,还有探究式、互动式、问题式、反思式等几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教案是教师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蓝本,不同的教师、不同学科的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这种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也都体现在教师的备课和编写教案的方方面面。因此,对教师教案的设计和编写不能强求一致,统一管理。要多鼓励教师去研究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多鼓励教师去研究教材,找出教材中的知识系列和能力训练系统,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多鼓励教师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它们转化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多鼓励教师去探究、去创新,走出编写教案的误区,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

作者:郝 杰

第4篇:教师心理健康教案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比较忽视,致使许多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干预,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本人的工作生活质量,而且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以及师生关系,严重者还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本课程主要帮助参训教师了解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现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分析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使教师科学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基本的调节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1.广东省教育工会于2002年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中不同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亚健康和前临床状态应该视为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调查表明,广东有69.18%的大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处于疾病状态的教师中,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的教师无论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或肿瘤的发病率各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其中心血管疾病从40岁开始增加十分明显,消化系统疾病则从30岁开始就已经有明显增加。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是高校教师的常见病、多发病。 2.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

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1)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 (2)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

(3)教师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症,偏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 3.美国教育协会的研究

(1)37.5%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 (2)30%在情绪及社会方面不适应; (3)20%需要特别帮助;

(4)30%感到极度不快,并且不易与人相处。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1.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

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对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度。 2.心理健康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今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二)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也有学者指出,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

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也有学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其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我们忽视教师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而去寻求其他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其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发掘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实处。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美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加以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便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反之,心理失调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如教师粗暴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情绪不稳、挖苦嘲笑、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这样的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

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北京市教科院的调查“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及对策” (1)打骂学生 (2)讲课死板

(3)对工作不负责任 (4)偏心

案例:三毛与自闭症 因自身受挫而迁怒学生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

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一)心因性生理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30%靠吃安眠药入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布雷迪的实验。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二)心理问题 1.情绪上的问题

压力下主要是负面情绪,如心情不好、压抑、忧郁、焦虑、疲劳、紧张、愤怒、暴躁、沮丧和倦怠等。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教师工作动机降低,无法关心学生,不想见学生,自尊心下降。 2.认知问题

(1)常见的非理性思维,不合理信念

1、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命。

2、我必须有才能、有知识、能帮助每个人。

3、为了完成我的工作并保持我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我必须得到同我一道工作的每个人的喜爱与认可。

4、其他人难以领导、难以对付,不理解我工作的真正价值,给我的支持太少。

5、任何负面的反应都表明我做的事情存在问题。

6、由于前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的影响,事情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

7、事情肯定不会按我想象的进行(加班)

8、我必须无所不知且常胜不败。 (2)非理性思维的特征 绝对化要求

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过分概括化

一些人当面对失败或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 糟糕透顶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将是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当一个人觉得什么事情糟糕透了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对他来说这是最坏的事情,是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地糟透了,是一种灭顶之灾。

(三)行为问题:职业倦怠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Job burnout)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般认为包括三个成分: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三种职业易得职业倦怠:警察、医护人员和教师。

教师心理健康教案

第5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培训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培训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培训过程:

引入: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中国的妈妈说: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美国的妈妈说: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虽然说的 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领导——同志——发火——后果。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 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二)心理健康标

1、世界卫生组织: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我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和潜能可发挥。)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当然这个信任不包括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就足够了)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有理想,有事业心,并且不断为理想而努力、进取。)

2、我国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人类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四)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五)、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本学期我们学校对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进行抽样调查。发现:37.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6.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5。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当然,这个调查不太可靠,因为送出84份卷子,只收上57分卷,还有2份是作废的,还有的是找别人给勾画的,所以数据不可靠。但也能说明点问题,肯定有极少部分人有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3:2003年11月4日 “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吉林 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四、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例如:同样检查出是癌症,治疗的方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好几年,而有的人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

身心疾病也称为身心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胃肠溃、气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钱难买我愿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学校安排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心路历程,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首先做到自己的心里不足,然后去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来达到身心健康。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说,通过一次专题学习,或两节课就能解决某种心理问题,这是难以达到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根据具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心理调适和引导。因此,今天我们只做症状分析,共同审视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才能去有目的的调试,辅导和咨询。

五、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这样的案例很多,不必多说。(出现这些症状不是说你这不是病,是心理不健康。这样想是大错而特错。主要是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这些症状表现的相当明显。)

2.抑郁。崔永元,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长征”,是对他抑郁后心情的准确诠释,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与抑郁的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觉得活着太累,没意思、对很多事情不关心,以往的兴趣也慢慢地消失。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有:

(1)、情绪反常 通常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觉得感到平淡乏味,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女孩往往无来由的悲伤,男生则变得暴躁易怒。

(2)、厌学感强 学生出现轻度厌学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执意休学,这就是一种病理性的逃避和退缩,需要家长们加以重视。

(3)、总不舒服 有些隐匿性的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不会表述为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 (4)、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中后果最为严重的,是患者会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重症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他们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自杀行为。

3.偏执。指长时间地固执的坚持自己偏颇性的看法,因他人没有遵从自己的看法而对他人充满敌意的心理状态。“无理争三分”、好钻牛角尖,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案件6:女教师的挖苦造成的案件。

表现特征: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如,刚才他怎么么说的,那意思就是想利用我来。。。)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啥意思?是不是就是整我呢)

3).易产生病态嫉妒。(如我在那封面就比他强,他那方面还不如我等,咬牙切齿的谩骂,吃饭睡觉等等一切都不忘记对这件事的愤恨)。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心理学叫外归因。(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很多的,就怨他怎怎地,要不然我不这样)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错误不能宽容,不依不饶,小肚鸡肠,对超过自己的人会敌视、挤兑、甚至诋毁等不良行为反应。(得理不饶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对某一件事总是怀恨在心。)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大家经常会看到个别人为了一个无聊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比如楼道应该是共用场地,个别人就会采用占用挤兑等方式据为己有,不管他人利益;在就什么都是好的,这些东西都应归我,占得越多越好。过度自私。) 7).忽视或不相信与他人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他人的想法。“精神病认为自己永远是正常的,喝醉酒的人,永远说自己没醉”有理讲不清。(小道消息,他又说你什么什么,本来无中生有,不求真假就相信,你应该怎么怎么整他。你可是我好人,照搬照做不误)

在上述的七项中其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我那那不如人谁,我可得离她远点,在他面前人家会小瞧我的。其实谁都不这样想,是你自己想的)

案件7单亲家庭。李某是单亲家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爸爸2年前去世。这个事情开始大家都是不知道的,最近不知道怎么大家都知道了,还知道他妈妈在外打工的事情。他感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变化了。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针对他,他稍微有小动作,就会被点名,老师还说,要不是看在你家人的面子上,我就把你赶出去了。同学也开始在他的身后嘀咕,还嘲笑他,说他爸爸死了,妈妈要改嫁了。他很生气,所以会忍不住跟他们打架。结果被老师知道了,说是他的错误,胡乱地打同学,要写检讨等。妈妈也觉得他是过于敏感了,说同学不是说他的坏话,也许是关心他,或是其他的。李某很痛苦所以就去找咨询老师了。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虐待,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案例8:对别人产生的敌意心里造成的后果。

案例9:通过将现实中的敌对情绪,通过树立假想敌,达到征服别人的心里映射目的。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症的表现 :

案例10:强迫自己不该想和不该做的一些行为。

除了强迫性思想外,她也出现了一些强迫性行为,因为怕自己的手污染了东西,所以她一再地洗手,而且对明明已经做好的事,譬如水龙头等,她也一再地又回头去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将它们做好。

强迫性思想常会导致强迫性行为,譬如一个青年一直担心自己会在淑女面前说出脏话,这是强迫性思想﹔而为了避兔说出脏话,在淑女面前遂不得不用力紧闭着嘴唇,这就是强迫性行为了。

案例11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总去想或去做的某种行为。比如我们不想看某东西的时候,却不得不看(恐怖片)。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还有的人整天想某某是不是再整我呀,某某是不是总到领导那告我的状呀,等等。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表现 :a、是无缘无故产生担忧、紧张、害怕和不安全感。既搞不清楚担忧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害怕什么事情。

b、凡事总往坏处想,表现得没有耐心、易激怒。有时内心有种不祥预感,总担心会有什么不测事件发生。 c、经常莫明其妙产生忧虑。如家人一出门,头脑中就不由自主联想到遭遇车祸、被抢劫伤害等恶劣事件,因此忧心如焚,坐立不安。如果到时还不见回来,就不由自主想哭泣。

d、我经常神经过敏,怕强光,容易泪水满盈。如果有人在身后叫、关门大力,甚至电话铃响,即使作好了心理准备还是会吓一跳。此外,还时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感或发冷感,但测体温正常。

e、 我的注意力难集中,以至于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看不进电视和报纸。 f、感觉记忆力下降,记不住日常小事。

g、我经常头昏疲乏、出汗多、入睡困难、浅睡多梦、半夜易惊醒。 h、我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如:心慌心悸心跳,心口闷痛;胃胀胃痛,返酸呃逆,肠鸣腹泄;胸闷气短,呼吸气阻;尿频尿急尿痛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成人单纯性恐怖症来源于儿童时期曾有过的体验,如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害怕黑夜"鬼怪"、暴风雨或雷鸣闪电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消失,但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变的软弱或被新的精神刺激所诱发,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有些儿童的害怕是受父母亲或其他儿童的影响。恐怖症的遗传学认为,恐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报道广场恐怖症患者的家属中有19%的人患有类似疾病。恐怖症患者具有一定人格特征,如害羞、被动、信赖、焦虑等。 临床表现: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社交恐怖 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单纯性恐怖 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甚者为了解除焦虑主动离开这些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3).广场恐怖 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因此这些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4) 旷野恐怖 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是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此外还有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续多年,但多逐渐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缓解。

9、精神病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人格就是个性特征,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集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人格不仅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品质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教师积极、乐观、宽容、民主的特征是学生所期望和认可的。这些都和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分不开。一个教师在拥有学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教师职业本身所要求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与教师心理健康分不开的。首先,心理健康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职业是在帮助人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专业化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另外,心理健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发挥内在的潜力完成创新性的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积极正常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等都起着积极作用。一个不堪重负、职业倦怠的教师会如何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呢?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成长也是分不开的。教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密切的成年人之一,又扮演着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我们听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其实就描述了一个各位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如果一个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宽容、和蔼、积极乐观,那么,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一定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会很乐观。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老师的影子。例如:有的老师做事很机灵、动作迅速,做事雷厉风行,那他的学生也是非常机灵的,如果老师动作迟缓,慢条斯理,那他的学生也是这样,对你说的话像没反应一样,动作总是慢悠悠的。二是对学生品行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适应社会。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作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着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能够客观、公正、相互尊重,对学生加以信任、理解和赞美,不仅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在身体力行中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学生乐于且善于和人交往、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可能专横、粗暴、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感,学会为一己私利损害别人的利益或感情,影响学生处理正常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 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咱们的学生也说学校像监狱。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美国全国联合会《报告》曾经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讨论: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结语: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为关系到教师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不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可以被改变的,这就需要各位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也更多的掌握调节心理的技术和方法。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 。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1、职业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1)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2)职业声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3、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 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把自己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如:谁都不如我,我比谁都抢;或者我谁都不如的自卑心理。

2.个人生活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比如家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了,生活都遇到什么困难了等等。

《国际歌》歌词:“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6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讲稿

教学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自嘲: 投身教育英勇无畏,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西装革履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 为了生计吃苦受累,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家长投诉照死赔罪。 晋升职称年年被退,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急难险重必需到位。屁大点事反复开会,身心憔悴暗自流泪。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工资不高自己缴税。一年到头吃苦受罪,劳动法规统统作废。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抛家舍业愧对长辈。教师哪有社会地位,疯疯傻傻自我陶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上海教师:轻度的占48%;中度重度的占12% 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构成心理疾病;

农村小学教师:66.3%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某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达29.5%;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5% 广州市: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比率也比较高

杭州市: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北京市: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云南师大 程梅 的 2005硕士论文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1 昆明市中学教师在SCL-90量表中的9项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

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轻度症状:依次为强迫症状和偏执(并列第一),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其他 在敌对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强迫症状和偏执等方面有中重度症状,总检出率为10.2% 班主任教师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主任

女性教师在焦虑、和强迫症状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 高学历教师在抑郁显著高于较低学历的教师

中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和其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教师

《大河报》、河南省心理学会:

教师的人格特征在表现出符合其职业特点的积极特征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诸多消极人格特征——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且至少有2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

焦作职工医学院杨昌辉:中国临床康复 2006 年10卷38期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 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 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

中年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 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

该调查表明:教师表现了以下人格特征

常自视甚高,也可能武断,在反抗有权势者方面表现积极 轻松、健谈,对人对事热心而富有感情

敢作敢为、少有顾忌、有时也可能粗心大意而忽视细节 心肠软,易受到感动,不喜欢粗犷的人和笨重的工作

敢于幻想,狂放不羁,有可能富有创造力也有可能过分不务实际,近乎冲动 忧虑抑郁,常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

教师压力状况分析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 教师健康则社会健康! 教师心安则人类平安!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案例3:2003年11月4日 “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吉林 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中国的妈妈说: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美国的妈妈说: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虽然说的 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和心理健康

(一)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3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领导——同志——发火——后果。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 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2、心理健康标准 A、世界卫生组织: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我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和潜能可发挥。)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当然这个信任不包括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就足够了)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有理想,有事业心,并且不断为理想而努力、进取。)

B、我国的标准:

4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人类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评测表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5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6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C、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 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 人际:人际和谐(欣赏他人)  情绪:情绪认知和调控  人格:稳定、完整、和谐

 智力:正常(90以上就属于健康)  环境: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 职业与生活:热爱职业、热爱生活

1.明确的社会认知

对社会现象有明确的认识:家长择校问题 对教师职业有明确的认识:教育公平问题 正确的是非观念:判断什么是真善美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随便听任摆布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到见解

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快乐观

2.高度的责任感——心理定势

强烈的儿童意识: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强烈的服务意识:对家长的托付负责

7 强烈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 强烈的团体意识:对单位的声誉负责

强烈的主体意识:尽心尽职对个人声誉负责 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成就的向往——认同感的追求 上进:教学、班级管理、进修学习、选优秀、评先进 勇敢面对新事物、自信地接受现实生活挑战

3.成熟的情绪情感体验

知书达理、文明礼貌; 对他人富于同情心、同理心;有见解、讲道理;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平和、深沉、稳定、安详;生活中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和活动领域

4.和睦友好的人际交往

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派和风度;团结友爱的姐妹关系与情怀;和睦共处的平等心态与表现;自尊、尊他的良好品质与胸怀;开朗的个性与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与真诚的态度

5.教师祥和的心态

自己获得了,是机遇好,和大家分享 自己没得到并不气馁,还有下次 别人好,决不嫉妒,反要祝贺 别人落难,不幸灾乐祸,倒该安慰 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但适应主流文化

教师良好的性格要求:

出以公心不自私自利;襟怀坦荡不心胸狭隘;礼貌待人不粗暴鲁莽;严谨认真不马虎草率;踏实真诚不浮夸虚伪;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自强自尊不怯懦自卑;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平易近人不清高孤傲;刚毅坚韧不优柔寡断;灵活机敏不墨守成规

马斯洛为心理健康确定了15条标准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未来社会心理健康的12条标准:

对经验开放;拒绝伪善和欺诈;对现代科技存疑;追求生命的完整;渴求亲密的关系;重视生活的过程;热诚帮助他人;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反对因循守旧;信赖自身经验;不重物质享受;渴求精神生活

教师心理健康十原则:

 自知之明: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 善于自控:言语、情感、行为、意志

 随和亲善:人缘好,有朋友;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对人宽容

8  随遇而安:自我满足、接纳自己的缺点、经常把自己的现在跟过去比  目标明确:有广泛兴趣、有内在动机、有抱负

 灵活变通:灵活、变通、适应性强、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  情绪平和:情绪稳定;不动怒、不大喜大悲

 乐观积极:乐观、遇事想好的一面、心境好、有幽默感  互助合作:帮助别人、接受别人帮助、与同事家人相互依存  爱和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与别人共情、知道怎样爱和被爱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4、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教师的角色错位 原本的教师角色: 组织者 交流者 激发者 管理者

改革者、指导者、示范者、心理辅导员、

9 教育科研者„„ 教师角色的错位:

先 知:老师是权威,无所不知 圣 人:老师是道德楷模

法 官:对学生的争执作出裁判 侦 探:必须对班级情况了解

保 姆: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负责 骗 子:要作社会认可的的教师 告密者:让社会知道学生的现状 替罪羊: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 心理健康的直接导火索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1、助人行业

2、高期望行业

3、压力大

4、挑战性强

对教师要求的提高

教育部门:任职资格、心理素质„„ 学生:教师职业功能的转换

助人——情感性劳动 情感耗竭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家庭平衡问题 情绪问题 „ „

教师形象的异化——高期望 两种要求:

水桶说:教师准备一桶,学生得到一杯 心与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个比喻

蜡 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园 丁

教师职业的美丽光环: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古代中国

一个民族应该让最优秀的公民去当教师——古希腊.柏拉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巴比伦

教师是上辈子德性最高人缘修行最好的人——古印度.释迦牟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捷克.夸美纽斯 教师总是先进份子——徐特立 如今教师生存面临的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vs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10 人事管理制度vs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流动制度vs事业心与责任感的考验 新课改制度的强制迅速推广vs准备不足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vs市场与责任的两难选择 学生学习渠道的多元化vs弟子未必不如师 惩戒权被剥夺vs没有惩罚之教育的苍白无力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低龄化vs疲于奔命 教师劳动的重复性vs职业倦怠

职业伦理的完美无缺vs并非圣贤的人 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面临的尴尬

现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

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 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 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 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享受主义 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出现精神空虚、虚无主义 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自由主义 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市场文化、商业伦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师的压力源

学生(学习、行为问题) 人际(领导关系、同事关系) 工作本身(教学压力、日常压力) 角色冲突(职业和家庭) 职业发展问题(职称、职位)

升学考试压力(中考高考、期末考) 经济压力(工资待遇) 班级管理 vs 问题学生 角色多重 vs 角色冲突 超负荷工作 vs 办公条件不高 家长期望提升 vs 社会评价苛刻 上级对业绩的关注 vs 苛刻考核 信息量的剧增 vs 学习任务加重 竞聘上岗、末位淘汰 vs 成就焦虑 成绩高低、名次先后 vs 升学与分数 工作责任的增加 vs 时间赛跑的快节奏

家庭经济、子女升学 vs 时间紧迫、头绪繁多 压力的本质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11 优点:面对危险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反应速度加快,使个体能迅速加入战斗或逃离危险

缺点:过多的应激,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会产生精力衰竭,致使健康受损,情绪抑郁。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消除压力 NO!!! 管理压力 YES!!! 工作压力与工作成绩 高压力与工作绩效

每年与压力有关的缺勤、低生产率、健康保险成本以及其他医疗费用接近3000亿美元,且呈不断攀升的趋势。30%的人认为工作给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10年来与压力有关的赔偿、申诉的数量增加了两倍,从5%~15%。

日本人创造了一个词,叫过劳死,意思是因工作过度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而暴死。专家估计,每年因工作过度而死亡的日本人有10000人

当weatherford Enterra公司宣布其首席执行官因为“与工作压力相关的健康原因”而即将离职时,其公司的股票下降了10%。

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什么是职业枯竭?

“枯竭”(又译“崩耗”),原指火箭耗尽燃料后仅凭惯性继续向前冲,直到与空气摩擦烧毁或坠落地面。

“职业枯竭”: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状态,表现为对生活或工作失去目的性和应有的热情,而有一种被榨干的感觉。

职业枯竭的六大症状

1.生理耗竭(生理症状) 2.心智枯竭(认知能力下降) 3.情绪衰竭(压力) 4.价值枯竭(自我评价)

5.去人性化(人际关系恶化) 6.行为症状(自伤和他伤行为) 看看你自己的职业枯竭状况

1.你的工作效率衰退了吗? 2.在工作上,你的进取心降低了吗? 3.你已对工作失去兴趣了吗?

4.工作压力比以前大? 5.你感到疲惫或虚弱吗? 6.你头痛吗? 7.你有胃痛吗? 8.你最近体重减轻了吗? 9.你睡眠有问题吗? 10.你会感到呼吸短促吗?

11.你的心情常改变或沮丧吗? 12.你很容易生气吗? 13.你常有挫折感吗? 14.你比以前更加疑神疑鬼吗?

12 15.你比以前更无助吗? 16.你使用太多药物来改变你的情绪吗? 17.你变得越来越没有弹性吗? 18.你变得更加挑剔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19.你做得多,但真正完成得很少? 20.你觉得自己的幽默感减少了?

象关注身体一样关注教师的心灵!

(三)情绪困扰 1. 抑郁。 2. 偏执。

3. 人际敏感。 4. 敌意。

5. 强迫症状。 6. 焦虑。 7. 恐怖。 8. 精神病。

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这样的案例很多,不必多说。(出现这些症状不是说你这不是病,是心理不健康。这样想是大错而特错。主要是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这些症状表现的相当明显。)

2.抑郁。崔永元,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长征”,是对他抑郁后心情的准确诠释,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与抑郁的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觉得活着太累,没意思、对很多事情不关心,以往的兴趣也慢慢地消失。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有:

(1)、情绪反常 通常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觉得感到平淡乏味,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女孩往往无来由的悲伤,男生则变得暴躁易怒。

(2)、厌学感强 学生出现轻度厌学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执意休学,这就是一种病理性的逃避和退缩,需要家长们加以重视。

(3)、总不舒服 有些隐匿性的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不会表述为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

(4)、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中后果最为严重的,是患者会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重症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未果者,如果只

13 抢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他们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自杀行为。

3.偏执。指长时间地固执的坚持自己偏颇性的看法,因他人没有遵从自己的看法而对他人充满敌意的心理状态。“无理争三分”、好钻牛角尖,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案件6:女教师的挖苦造成的案件。

表现特征: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如,刚才他怎么么说的,那意思就是想利用我来。。。)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啥意思?是不是就是整我呢)

3).易产生病态嫉妒。(如我在那封面就比他强,他那方面还不如我等,咬牙切齿的谩骂,吃饭睡觉等等一切都不忘记对这件事的愤恨)。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心理学叫外归因。(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很多的,就怨他怎怎地,要不然我不这样)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错误不能宽容,不依不饶,小肚鸡肠,对超过自己的人会敌视、挤兑、甚至诋毁等不良行为反应。(得理不饶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对某一件事总是怀恨在心。)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大家经常会看到个别人为了一个无聊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比如楼道应该是共用场地,个别人就会采用占用挤兑等方式据为己有,不管他人利益;在就什么都是好的,这些东西都应归我,占得越多越好。过度自私。)

7).忽视或不相信与他人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他人的想法。“精神病认为自己永远是正常的,喝醉酒的人,永远说自己没醉”有理讲不清。(小道消息,他又说你什么什么,本来无中生有,不求真假就相信,你应该怎么怎么整他。你可是我好人,照搬照做不误)

在上述的七项中其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我那那不如人谁,我可得离她远点,在他面前人家会小瞧我的。其实谁都不这样想,是你自己想的)

案件7单亲家庭。李某是单亲家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爸爸2年前去世。这个事情开始大家都是不知道的,最近不知道怎么大家都知道了,还知道他妈妈在外打工的事情。他感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变化了。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针对他,他稍微有小动作,就会被点名,老师还说,要不是看在你家人的面子上,我就把你赶出去了。同学也开始在他的身后嘀咕,还嘲笑他,说他爸爸死了,妈妈要改嫁了。他很生气,所以会忍不住跟他们打架。结果被老师知道了,说是他的错误,胡乱地打同学,要写检讨等。妈妈也觉得他是过于敏感了,说同学不是说他的坏话,也许是关心他,或是其他的。李某很痛苦所以就去找咨询老师了。

14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虐待,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案例8:对别人产生的敌意心里造成的后果。

案例9:通过将现实中的敌对情绪,通过树立假想敌,达到征服别人的心里映射目的。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症的表现 :

案例10:强迫自己不该想和不该做的一些行为。 除了强迫性思想外,她也出现了一些强迫性行为,因为怕自己的手污染了东西,所以她一再地洗手,而且对明明已经做好的事,譬如水龙头等,她也一再地又回头去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将它们做好。

强迫性思想常会导致强迫性行为,譬如一个青年一直担心自己会在淑女面前说出脏话,这是强迫性思想﹔而为了避兔说出脏话,在淑女面前遂不得不用力紧闭着嘴唇,这就是强迫性行为了。

案例11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总去想或去做的某种行为。比如我们不想看某东西的时候,却不得不看(恐怖片)。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还有的人整天想某某是不是再整我呀,某某是不是总到领导那告我的状呀,等等。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表现 :a、是无缘无故产生担忧、紧张、害怕和不安全感。既搞不清楚担忧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害怕什么事情。

b、凡事总往坏处想,表现得没有耐心、易激怒。有时内心有种不祥预感,总担心会有什么不测事件发生。

c、经常莫明其妙产生忧虑。如家人一出门,头脑中就不由自主联想到遭遇车祸、被抢劫伤害等恶劣事件,因此忧心如焚,坐立不安。如果到时还不见回来,就不由自主想哭泣。

d、我经常神经过敏,怕强光,容易泪水满盈。如果有人在身后叫、关门大力,甚至电话铃响,即使作好了心理准备还是会吓一跳。此外,还时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感或发冷感,但测体温正常。

e、 我的注意力难集中,以至于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看不进电视和报纸。 f、感觉记忆力下降,记不住日常小事。

g、我经常头昏疲乏、出汗多、入睡困难、浅睡多梦、半夜易惊醒。

h、我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如:心慌心悸心跳,心口闷痛;胃胀胃痛,返酸呃逆,肠鸣腹泄;胸闷气短,呼吸气阻;尿频尿急尿痛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成人单纯性恐怖症来源于儿童时期曾有过的体验,如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害怕黑夜"鬼怪"、暴风雨或雷鸣闪电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消失,但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变的软弱或被新的精神刺激所诱发,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有些儿童的害怕是受父母亲或其他儿童的影响。恐怖症的遗传学

15 认为,恐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报道广场恐怖症患者的家属中有19%的人患有类似疾病。恐怖症患者具有一定人格特征,如害羞、被动、信赖、焦虑等。 临床表现: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社交恐怖 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单纯性恐怖 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甚者为了解除焦虑主动离开这些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3).广场恐怖 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因此这些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4) 旷野恐怖

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是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此外还有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续多年,但多逐渐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缓解。

9、精神病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例如:同样检查出是癌症,治疗的方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好几年,而有的人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

身心疾病也称为身心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

16 心并心律不齐、胃肠溃、气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钱难买我愿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人格就是个性特征,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集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人格不仅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品质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教师积极、乐观、宽容、民主的特征是学生所期望和认可的。这些都和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分不开。一个教师在拥有学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教师职业本身所要求的。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案例:

2006年9月20日下午,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历史教师28岁的李恒毅,在课堂上先用钢筋殴打一名11岁女学生章耀尹,然后亲手把她从4楼扔下并致其死亡。

据目击者称,当时李恒毅将章耀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然后将她倒在地上,又用脚踩她的头,之后掏出一根钢筋使劲打她的头。章耀尹被打得不能动了,李恒毅把她抱起来,说了一句送医务室,然后走到窗子边,打开窗户,把她丢了下去。

班里的学生被老师的行为吓得魂飞魄散,全部跑出教室,事情很快惊动了学校。

他向警方交代的令人震惊:他当天发现女生拨弄手指甲,并把指甲里的东西弹到他身上,他就敲打该女生。当女生骂他“神经病”时,受到刺激的他就痛下杀手。他说:“打学生就是为了维持好课堂秩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 )与( )的关系。”

17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

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版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的成长。它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也是学校领导的事,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也是家长乃至全社会的事,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市政建设,不亚于造政府大楼,不亚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不亚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亚于提高升学率及其他种种。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赞美教师的蜡烛精神,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的同时,给教师以更多的关爱,形成一个全社会善待教师,教师善待学生的良性循环,使教师有健全的身心,健康的体魄来支撑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与教师心理健康分不开的。首先,心理健康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职业是在帮助人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专业化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另外,心理健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发挥内在的潜力完成创新性的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积极正常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等都起着积极作用。一个不堪重负、职业倦怠的教师会如何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呢?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成长也是分不开的。教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密切的成年人之一,又扮演着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我们听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其实就描述了一个各位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如果一个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宽容、和蔼、积极乐观,那么,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一定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会很乐观。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老师的影子。例如:有的老师做事很机灵、动作迅速,做事雷厉风行,那他的学生也是非常机灵的,如果老师动作迟缓,慢条斯理,那他的学生也是这样,对你说的话像没反应一样,动作总是慢悠悠的。二是对学生品行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适应社会。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作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着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能够客观、公正、相互尊重,对学生加以信任、理解和赞美,不仅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在身体力行中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学生乐于且善于和人交往、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

18 可能专横、粗暴、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感,学会为一己私利损害别人的利益或感情,影响学生处理正常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 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咱们的学生也说学校像监狱。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美国全国联合会《报告》曾经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讨论: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结语: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为关系到教师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不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可以被改变的,这就需要各位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也更多的掌握调节心理的技术和方法。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易受伤害?

1、教师职业的美丽光环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古代中国

一个民族应该让最优秀的公民去当教师——古希腊.柏拉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巴比伦

教师是上辈子德性最高人缘修行最好的人——古印度.释迦牟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捷克.夸美纽斯 教师总是先进份子——徐特立

教师职业先天的完美化

教学的兴趣、乐教的意识、庄重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崇高的理想、亲善的热情、乐观的态度、健康的人格、祥和的心态、协调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师重在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个性品质:精神面貌、意志品质、情感性格、气质类型 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审美素质、精神追求、生活品位 生活素养: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衣着妆扮、个人嗜好

教师的生存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的变革——经济收入并没有保障 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岗位朝不保夕 新课改制度的强制迅速推广——准备不足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家长介入

19 人才流动制度的限制——入出不畅 学习渠道的多元化——学生难教

青少年权益保护意识的普及化——惩戒权被剥夺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低龄化——疲于奔命 教师劳动的重复性——职业倦怠

如今教师生存面临的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vs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人事管理制度vs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流动制度vs事业心与责任感的考验 新课改制度的强制迅速推广vs准备不足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vs市场与责任的两难选择 学生学习渠道的多元化vs弟子未必不如师 惩戒权被剥夺vs没有惩罚之教育的苍白无力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低龄化vs疲于奔命 教师劳动的重复性vs职业倦怠

职业伦理的完美无缺vs并非圣贤的人

教师劳动的特点

科学性: 身心规律、教育教学规律 艺术性: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人文性: 丰富情感、尊重学生 创造性: 重解教材、寻找方法 重复性:铁打学校、流水学生 利他性:予人嫁衣、甘为人梯 迟效性:高瞻远瞩、坚持不懈

现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 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 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 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 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享受主义 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出现精神空虚、虚无主义 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自由主义 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市场文化、商业伦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师的压力源

学生(学习、行为问题) 人际(领导关系、同事关系)

20

工作本身(教学压力、日常压力) 角色冲突(职业和家庭) 职业发展问题(职称、职位)

升学考试压力(中考高考、期末考) 经济压力(工资待遇) 班级管理 vs 问题学生 角色多重 vs 角色冲突

超负荷工作 vs 办公条件不高 家长期望提升 vs 社会评价苛刻 上级对业绩的关注 vs 苛刻考核 信息量的剧增 vs 学习任务加重 竞聘上岗、末位淘汰 vs 成就焦虑 成绩高低、名次先后 vs 升学与分数 工作责任的增加 vs 时间赛跑的快节奏

家庭经济、子女升学 vs 时间紧迫、头绪繁多

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

工业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市场化经济,社会竞争激烈 人权的普及,社区组织松弛 生存的压力,人们日趋功利 贫富的分化,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的转型,体制、法律、道德等尚不完善,因贪污腐败、巧取豪夺、不公平竞争、道德缺位而引起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教师们的愤慨、郁闷和心理失衡

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教师以女性居多,她们同时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和教师等各种社会角色,不仅承担着非常复杂而繁重的家庭职责,而且还承担着夯实儿童发展所需基础的重要职责,所有这些都要求她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更需要她们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加之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女人扎堆使得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 。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1、职业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1)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2)职业声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1

2、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3、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 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把自己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如:谁都不如我,我比谁都抢;或者我谁都不如的自卑心理。

2.个人生活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比如家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了,生活都遇到什么困难了等等。

《国际歌》歌词:“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六、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整

调查表明:教师情绪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苦闷、霸道等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或生活中常采用挖苦、讽刺、训斥、惩罚等手段对待学生以产生快感;有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不良情绪带到同事、家庭、朋友关系中

(一)心态

1、情绪调整

最快改变情绪的方法是?

心理学最有效改变情绪的一个方法是? 狐狸与葡萄

1号狐狸吃不到就找来梯子,把葡萄摘走

2号狐狸没找到工具,一笑了之,说“葡萄是酸的”

3号狐狸没找到工具,跳起来够,再跳一下,没完没了,直到累死 4号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而亡 5号狐狸想“连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上吊了 6号狐狸吃不到葡萄,抱怨,破口大骂,别的狐狸都烦他 7号狐狸想“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一把火把葡萄烧啦,被羁押 8号狐狸想从1号狐狸那偷、骗、抢葡萄,也被依法制服 9号狐狸吃不到葡萄发疯啦,蓬头垢面

2、阳光心态

心理学家们调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大都从心态出现问题开始!所以要心理健康,就要培养阳光心态!

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

1、

2、

3、4„„

24、

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

22

这些我们通常非常看重的东西都不是完美的,虽然它们非常重要,那么,究竟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呢?

案例:过桥的试验

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弯弯曲曲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有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顺利过桥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一盏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蠕动的鳄鱼。-----------吓了一跳

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只有三个人愿意敢尝试;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趴下了。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都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这个人说,他担心网不结实。 案例:死囚试验

23 教授把一个死囚观众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法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然后教授就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死囚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滴出来,他被吓死了。

这个试验揭示的原理————心态影响生理

心态对人的影响:心态好,生理健康,能力增强;心态不好,生理差,能力差。

案例:水手的故事

一个小孩和一个水手聊天,

小孩:大海那么恐怖,你怎么敢到海上去呢?水手:大海也有美丽的时候。 小孩:你爷爷死在哪儿?

水手:我爷爷死在海上。 小孩:你爸爸死在哪儿?

水手:我爸爸死在海上。 小孩:那你怎么还敢到海上去呢?

水手反问小孩:你爷爷死在哪儿?

小孩:我爷爷死在床上。 水手:你爸爸死在哪儿?

小孩:我爸爸死在床上。

水手:那你怎么还敢到床上去呢? 态度决定结果

改变了态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结果就会变化。

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

如果你能保证你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 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

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

故事:古时候,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家人说:“那口棺材可真灵啊。 阳光工具之

享受过程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享受过程,才能过好精彩的每一天,怎么享受这个过程呢?

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情上;学会体会过程,有的人就找最讨厌的地方去体会,这个世界总会有阴暗面,一缕阳光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总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黑暗处,抱怨世界黑暗,那是你自己的选择。因此,我们希望大家能“活在当下”

含义: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在一起的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这种观点就叫活在当下。 故事:吃草莓的故事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步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面盯着他;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往中间看,他突然发现藤条旁边有一颗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在空中、吃草莓四种选择,你们说他会怎么选?

(二)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心理问题

24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在上学期的演讲中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25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

26 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第五种方法:学会升华。

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时时清除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不断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竞争的激烈已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到面临生源越来越少,教师超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化压力为动力,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杯水,它有多重?20克,还是50克?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而我们也只有这样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方向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让自己觉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对家人——学会关爱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骨与肉,无论我们怎样的忙碌,最终我们会被爱人搂怀里;无论我们怎样的难过,最终逗笑我们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我们而言,爱人和孩子是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很感动。

老师的孩子真苦

27

早上做操,同事看见我愣在那里,问我干嘛?我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每天早上对于我来说都像打仗那么紧张。因为我要把儿子从睡梦中拽起来,然后送他上学后我才能急急忙忙的赶到自己学校,儿子被我催的没时间吃早饭是常有的事。

今天早上我照常六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洗了头,可能因为这个比平常晚了点,到七点二十了,连忙叫醒儿子。小家伙半睡不醒的闹着小别扭。因为今天学校还有活动,我没有时间和他磨蹭,所以也不去管他的感受,给他洗漱完就出了门。到他学校门口,他突然指着对马路的早餐摊子对我说:“妈妈,我要吃油条。”“不要吃了吧,今天妈妈没有时间了,明天给你买吧?”我一边说一边让他下车,结果他就不乐意了,一下车不进校门就往回走,我赶忙锁车追上他,火就冒出来了。一把拽他进了校门,他还在和我倔,我也没有时间和他解释,又着急又生气,上前就往他脸上打了一巴掌。儿子哭着看着我,我转身就走了。

回到自己学校,冷静下来想想,心里就特别难过。儿子有错吗?即使是有错至于挨打吗?他不过就是要求要吃油条作为早饭啊!想想作为妈妈,我不称职,儿子的日常起居我都没有照顾好,他就想吃一顿早饭这么小的要求,我都不能满足他;而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更是不称职,我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就使用暴力,更不该在那么多家长和小朋友面前伤孩子自尊„„(反思下来我根本就没有做的好的地方!)

作为教师子女,有时候对他们真的是很不公平的。有时明明他的错不是很严重,不至于要挨揍,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工作了一天下来,所有的耐心、爱心似乎都在了别的孩子身上用光了,回家自己孩子只要稍微调皮一些,就会斥骂甚至打他。记得以前师范没有毕业的时候,去表姐家,(她也是老师。)总是怪她对侄女那么凶那么严格干吗?现在的我恐怕比我表姐那时候过之而无不及吧?

记得有一次几个要好的同事带着老公一起聚会,到最后居然成为他们对我们的控诉大会了。他们都说本以为娶个老师回家很通情达理,教育子女也会很耐心,很放心的。结果呢?娶了个教育家和批评家回家了,一天到晚指责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说话永远就是说一不二的,有一种霸气;再不就来个“我数到三!”„„仔细

想想还真没有说错!

这是一篇很纯朴的文章,却让我们的心为之震荡,检讨自己吧!对家人好一些,每一天把我们的爱意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在我们身上感觉到温暖!有一句话我喜欢,相信你也会从中品味出它的道理:“家从来都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讲爱的地方。”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28 控制情绪的六个步骤

确认你真正的感受; 肯定情绪的作用;

好好注意情绪所带来的讯息; 相信自己随时能控制情绪; 要以振奋的心情采取行动;

总结过去与现在的经验,为将来打基础。 忧虑及其消除

明确地写出心中忧虑的事;

找出事情的真相,忧虑自然消失;

了解事情最坏的状况并立即开始设法改变; 要清楚地认识到成功需要时间和过程;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上; 去做你害怕做的事情; 你要认识到一切都会过去。 阳光工具之

天堂、地狱由心造

幸福由思想、心态决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 故事:日本武士的故事

一个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时候是地狱,把刀收回刀鞘。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父。” 快乐的十六技巧

1、要有目标和追求

2、经常保持微笑

3、学会和别人分享喜悦

4、乐于助人

5、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

6、学会和各种人愉快地相处

7、经常保持幽默感

8、不要财迷

9、要学会宽恕他人

10、要有几个知心朋友

11、要经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快乐

12、要享受你的天伦之乐

13、保持高度自信

14、尊重弱者

15、偶尔放纵一下自己

16、要学会放弃

体会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治呼?”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一位犹太长老临终前留下的遗言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决定改变世界。

当我年长一点,我发现这个志向过于宏大, 所以我决定改变我的国家。

等我更老成的时候,我发现这个目标也太宏大, 所以我决定改变我的城市。

后来我发现连这个也办不成的时候,

29 我决定改变我的家人。

现在,在生命的晚年,我才了解我应该先改变自己,

如果,我从自己开始,我就可能改变我的家人、我的城市,甚至我的国家 谁知道,说不定我可以改变世界。 教师情绪问题的表现:

 不能容忍学生或他人的不足;为学生而生气,甚至将情绪带进家庭;总惦记同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看重个人利益、过分看重班级利益;被动、消极应付工作、打发生活;与同事、与领导、与社会对立;缺乏同情心、亲密感、爱心(负面状态: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

1.转变观念

客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对意外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宽容与气度的修养(大局出发);依靠组织解决问题、将矛盾及时上交;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适应改革与变迁:努力适应;激流言退:减压保命、换个工作环境;繁华只不过是一捧沙:生命的短暂易逝,争来争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 了解当今的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研究今天的学生,形成人文的学生观 摆正自己的位子,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了解发展的社会,建立辩证的人才观 重传道也重授业,树立恰当的教师观 是强迫也是缘份,树立合理的师生观 为别人也为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观 是对手也是盟友,端正自己的家长观 有启发也有灌输,重建时代的教学观 要学习也要参与,重建时代的课程观 求升学更求和谐,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教做事更教做人,不辱使命的教育观

2.注意休息

该休息时是必须休息的;每天必须保证有8个小时的睡眠; 3.调整生活

坚持在家里和工作中应有的权利;参加健身活动,使身心完全放松 ;调适饮食,禁烟少酒。酒精和尼古丁只能掩盖压力,不能解除压力。参加社交活动,多与知心朋友交流沟通 ;不顺心时用冷毛巾擦脸;光脚透气、每晚热水泡脚;

4.健康宣泄

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合理倾诉;放声高歌;蒙头大睡;大哭一场;对枕头施暴;享用美食 ;购物;热水泡澡或桑拿;郊外畅游;上网漫游

合理宣泄,缓解压力:

30 (1)找人倾诉(找个听众,心理热线,信手涂鸦,写日记) (2)自我宣泄(退化行为:大哭,大喊,摔打废弃物) (3)音乐调节

(4)运动调节(消耗体能,转移注意,释放消极情绪)

5.心理调节

遇到困难,先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这样会对自己的应变能力更具信心。 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让他去遇警察去吧!” 健忘:从羞愧、后悔、恐惧、忧虑之中解脱

约见朋友或亲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多看喜剧片,开怀大笑一番;喝一杯酸梅汤或果汁醋,疏通肝气

6.注意转移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

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 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解愁; 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7.反向心理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摆脱烦恼 老太太卖雨伞与开染房儿子的故事  萧伯纳半瓶酒的故事

8.自我安慰

四川人的“算了吧!” :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山西人的“不要紧!” :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新疆人的“会过去的!” :雨下得再大再长总是要停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9、学会放弃

10、自得其乐,自我放松 聊天 购物

看影视、听音乐 小型聚会或餐饮 外出旅游 体育锻炼

31 超静冥想

其它(钓鱼、养花养鱼养鸟、下棋、打牌)

人生幸福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累了„„

愿你我和我们的孩子都拥有:向上、求真、致善、尽美;仁爱、道义、礼仪、勤劳;智慧、诚信、公正、理性;清白、自由、希望、热情;勇敢、信仰、气节、精神

阿登屋养老院实验及后续研究 控制感

这里的控制感指的是个体对能够控制自身的个人意愿的觉知。比如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先要住宿安顿下来,你会上网查询,买旅游指南或向他人询问,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做出决定。这时你自身就感知到找旅馆这件事是可控的。其实控制感每天都和我们须臾难分–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做出选择,进行决定,虽然有时候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已有的研究表明当人的控制感受到威胁时,个人会表现出负面情绪如生气、狂怒和愤慨。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控制感则可能表现出悲观、抑郁甚至绝望。当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各种原因被送到养老院和各种医疗护理机构里,他们不但不能改变环境,甚至连对自己的生活作出最简单的选择都会受到限制。这种控制感的丧失对他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养老院护理人员对老人们控制感的尊重与否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感受甚至机体的健康水平?这正是美国心理学家兰格(Langer,E.J)和罗丁(Rodin,J)关心的问题,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

阿登屋(Arden House)养老院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是当地最好的养老院之一。1976年兰格(Langer,E.J)和罗丁(Rodin,J)在此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研究。养老院共四层,首先他们随机挑选了两层楼,让住在这两层的老人分别接受两种实验处理。四楼的老人接受了”责任感提升”的训练,而二楼的老人则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分别给两层楼的老人开了个会,表示养老院会把他们生活安排得尽可能舒适而且令人满意,还向他们说明了他们能够享受的服务。但在给两组老人传达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不同。

”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四楼的老人)得到的信息是:

1、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设施布置,告诉我们你们想做的改变和你们希望做的事情;

2、养老院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棵植物,你们可以选择要不要,也可以选择要哪一种,选择了以后请你们好好照顾自己的植物;

3、下周

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如果你们想看的话,可以在两天之中选择一天。

而对照组的老人(二楼的老人)得到的信息是:

1、我们的责任就是给你们创造一个幸福的家,我们将尽全部的努力在各方面帮助你们;

2、养老院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每人一棵植物,以后护士每天会替你们浇水照顾;

3、下周

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稍后将会通知安排你们哪一天去看。

不难看出,这两种信息的最大差异在于:”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四楼的老人)在生活中有进行选择的机会,可以自主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而对于二楼的老人来说,虽然得到的东西和前者基本相同,但是大部分的决策是由养老院来做出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一实验过程持续了3个星期。研究者在实验前后运用两份问卷分别进行了两次测验,一次在管理员开会前的一周,一次在开会后的3周以后。其中一份由老人填写,涉及对自身控制感的评估以及在疗养院生活的满意程度。另一份由各层楼的护士填写(她们并不清楚

32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问卷要求她们评估老人们在快乐、机敏、依赖、社交、活力等方面的水平,并记录下他们的饮食睡眠习惯。对第二周老人们观摩电影的情况也予以纪录。

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老人的差异非常显著:”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报告说他们更快乐也更有活力,对他们的机敏程度的评定也高于对照组。而对研究并不知情的护士的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她们观察到”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有93%的状况都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组只有21%的老人状况向积极方面变化。另外和他人的交往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与他人的接触增多,与各类工作人员长时间地交谈,而对照组则改变很少。看电影也是如此,前者有更多的人选择去观摩电影。

在这项研究结束之后的18个月还进行了后续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也许是:在这18个月的间隔当中有30%的对照组老人离开了人世,而”责任提升组”中去世的老人仅为15%!

兰格和罗丁从研究中得出结论:对于一个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提高他对生活的控制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会提高,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衰老和机敏性的降低并不总是因年老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事实上,通过让老年人重新获得决策权和胜任感,一些因年老而引起的消极因素是可以被延缓、逆转,或者防止的。”

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非常显著,它让美国各级养老院和医院意识到单单给老人们提供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尽可能地让老人们能够”自己做主”。如1997年 Kane等人调查显示,老人特别希望自己能控制和选择的活动包括就寝起床时间、饮食爱好、室友选择、日常护理、财产支配、电话使用等等。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形成或失去这种控制感呢?或者说每个人这方面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最著名的研究也许是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习得性无助实验。1975年他以狗为实验对象,生动地演示了绝望心境形成的过程。塞里格曼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的,里面还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就逐渐降低了,到后来动也不动完全放弃了逃脱。随后,实验者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这时狗已经完全放弃了逃脱的尝试–也就是它完全放弃了试图去控制环境的愿望。事实上,人和动物有相似之处,当一个人发现他无论如何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会觉得他控制不了整个局面。最终丧失斗志,并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

33

第7篇: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师说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健康的心理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第8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 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 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

2. 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 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 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 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 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9. 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10.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耗子还晚,责任比主席还大,吃得比猪还差,催作业比黄世仁还狠,态度比孙子还好,名声比汉奸还差,赚得比民工还少。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其中较典型的是69%的被测试教师比同期毕业的同学有较强的自卑感。

(1)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2)小学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三)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其实,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是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的,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为规避塞浦路斯妓女而一人独居。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在这个故事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也是真诚的,没有这种真诚,自然无法打动爱神。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上述罗森塔尔的分析很有道理。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认字。

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六门课不合格,老师认为他智力有问题。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大人们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据说在1669年,牛顿在剑桥大学升为数学教授。当时学校资金紧张,包括牛顿大部分教职工薪水已欠数月。为解决此问题,牛顿潜心研究创立了微积分,将一门名叫“高等数学”的新科目设为全校的必修课,并规定不及格者来年必须缴费重修直到通过。很快教师们的工资发了下来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言语-语言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对外语的 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说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由记者转变为演说家、作家和政治领袖的丘吉尔。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口才能力,但是和知识面无关。外在语言摹仿上也表现很出色!对於演讲,教育,辩论有著一流的口才能力;

音乐-节奏智力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音乐天才莫扎特 ;

逻辑-数理智力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它是一种对於理性逻辑思维较显著的智力体现。对数字,物理,几何,化学,乃至各种理科高级知识有超常人的表现。是理性的思考习惯著;一些数学家,物理科学家往往这个方面的智力点数都不低!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

视觉-空间智力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同时对宇宙,时空,维度空间,及方向,等领域的掌握理解,是更高一层智力的体现。是有相当的理性思维基础习惯为依托的前提的。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画家达芬奇。

身体-动觉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所有体育运动员,世界奥运冠军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智力。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美国篮球运动员麦克尔·乔丹。运动方面是这种智力的特点,它能有效的组织协调人的四肢,从而达到有效的运动能量;

自知-自省智力

6.自知-自省智力(s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客观,公正,勇气,自信的建立基础,因为人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俗话说:你最难战胜的就是你自己!可见这个对手很强大。 人在主观时是很盲目的。而正是因为真知的逐渐形成才会变得无畏,就好像小孩子都害怕去医院打针,而当渐渐长大後,就不会再为打针吃药而恐惧了。这种智力在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哲学家柏拉图;

交往-交流智力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因为人和人的交流就是靠语言或眼神以及文字书写方式来传递。往往这些人具有相当的蛊惑力或者煽动性!是组织的焦点,明星或者政客等。 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美国黑人领袖、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

(以下两点根据相关资料表述)

自然观察智力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如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质特征和气候。对我们自己身处的这个大自然环境的规律认知,如历史,人体构造,季节变化,方向的确立,磁极的存在,感知灵性空间的超自然科学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的生存能力;

存在智力

9.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和终极世界的倾向性,即人们的生存方式及其潜在的能力。如人为何要到地球上来,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怎样的,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是怎样的,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

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第五种方法:学会升华。

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时时清除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不断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竞争的激烈已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到面临生源越来越少,教师超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化压力为动力,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杯水,它有多重?20克,还是50克?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而我们也只有这样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方向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让自己觉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对家人——学会关爱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骨与肉,无论我们怎样的忙碌,最终我们会被爱人搂怀里;无论我们怎样的难过,最终逗笑我们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我们而言,爱人和孩子是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

“我数123”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第9篇:教师心理健康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我深有体会,感受很深,受益非浅。摘要如下: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新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第一,负担过重,过分疲劳。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出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就还得处理班务,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各种活动以及家访等。有一部分新教师一工作就当班主任,由于年轻加上经验不足,工作中往往疲于奔命,这样会导致心理冲突。

第二,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新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客观现实往往让他们感到迷茫,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差,"应该"与"是"之间存在冲突:应该做的做不到;不应该做的有时还必须去做。也就是说,新教师普遍感到,应该坚持社会理想,用理想模式来塑造自己,但难免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力求避免与现实中的不良因素同流合污,但有时又难免随波逐流;主观上想驾驭现实,但实际上又力不从心。

第三,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新教师刚踏入社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特别强,面对个人主观需要与客观上难以满足个人主观需要的矛盾,往往无所适从。比如,想有所成就,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天之骄子"回归平凡,但又不甘于平庸;想崭露头角,但又事与愿违;还有不知如何处理好继续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领导、个人与同事、个人与学生、个人同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这些矛盾和困惑长期压抑在新教师的心中,使其难以主宰自我。在心理冲突困扰下,一些新教师从心里感到烦恼、紧张、不安、焦虑、压抑、痛苦……发展为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心理障碍。一些人当无力解决心理冲突时,很容易消沉下去,感到什么都无所谓,情绪低落、抑郁,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四,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张型,其特点是过于悦纳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形成虚假的理想自我,常表现为过于看高自己而导致自负,自吹自擂,盲目自尊;二是自我否定型,其特点是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由自卑导致自轻自贱,最终走向自我否定。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1、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3、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

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再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在往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师生共勉,塑造完美心灵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时代在发展,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里一名心理教师,常常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一个学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感觉收获颇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们共同的交流研讨,吸取了很多实际经验,这是单纯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我希望自己成为虽不耀眼,但足以照彻孩子心灵的一束光!

上一篇:工会工作创新举措下一篇:机关健康促进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