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沙龙活动方案(精选11篇)
新华夏教育恩施分公司致力于帮助恩施州学子实现升学、考学梦想,新加新华夏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以考试辅导、培训交流与教育资源投资为主体、教育传媒产品开发为辅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在外语培训方向理念是:用优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让每1位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并提倡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最快、最高效地提高外语水平,使其能够在商务及社会活动中用流利、准确的语言与其交流。新华夏教育始终以创新的思维模式深入到教育培训事业的各个层面,在学历继续教育、职称考试培训、在职硕士培训、儿童成长教育、远程教育发展、中外合作教育等形成一定市场优势,以直授教学与战略合作为市场模式,不断扩展资源渠道,增加技术与人本投入,实现了教育资源与社会价值的良好衔接,新华夏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努力中,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活动主题:
北京新华夏培优中心恩施分公司——教师沙龙会
三、主办单位:北京新华夏培优中心恩施分公司
承办单位:恩施顺智网络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四、活动时间:20xx年10月01日下午14:00
五、活动地点:恩施市东风大道224号3楼(原晴元酒店3楼)
六、活动对象:恩施各校教师
七、活动形式与内容:
活动形式:沙龙会
活动内容:恩施市各校教师约50名代表到新华夏参加的沙龙会
八、活动流程
播放喜庆音乐
1、入场前签到(学校名称、姓名、电话),组织迎宾人员迎接指导签到后引到嘉宾席就座
实施方案:一楼站2名迎宾美女,配戴电子显示牌,负责接待引导嘉宾上3楼处签到,签到人员引导嘉宾以邀请函签到,填写姓名、联系方式、学校名称,然后发放纪念品(备注:抽奖方案一:签到后给嘉宾一张入场券分为正联、副联,正联给嘉宾、副联放入抽奖箱;方案二:在签到本上注明有无微信,利用微信摇一摇参与抽奖,在规定时间内摇的次数最多者中奖)。
2、主持人介绍各位嘉宾、宣布沙龙会议流程、宣布沙龙会正式开始: 详见附件一5分钟
3、单总致开幕词:5分钟(自拟)
4、抽奖环节:三等奖10名:10分钟
实施方案:
入场券抽奖方案:制作一个抽奖箱用红纸包好,嘉宾签到后的邀请函放入到抽奖箱中,一次只抽取一张邀请函,抽取三等奖时抽到的邀请函就是三等奖,同类别奖项只享受一次,中奖嘉宾听到主持人念的名字时邀请上台,10人一起领奖并同台合影留念。
摇一摇方案:利用投影仪展示、电脑操作后台,嘉宾在扫描公众二维码后,输入“新华夏+自己手机号码”即可参与抽奖活动,根据奖项名额在规定时间内摇的次数最多者获胜为中奖。
5、单总介绍新华夏课程(ppt演示)(品牌文化、优势、价值观念): 方案确定后我们制作30分钟
6、抽奖环节:二等奖5名:5分钟
实施方案:已获得三等奖的嘉宾能享受继续抽奖,方法同上。
7、畅饮酒塔、特邀嘉宾土家歌王倾情献唱,其它相关文艺节目表演: 实施方案:酒塔提前布置到位,并将酒倒入杯中,由主持人与现场协调人员依顺序引导嘉宾取酒、畅饮、互相交谈、吃水果。30分钟(现场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或钢琴曲)
8、抽取一等奖3名,然后全体合影留恋10分钟
(时间:90分钟左右)
九、前期工作安排:
1、邀请函50份,在9月28号之前发放完毕、活动前一天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温馨提醒活动当天准时入场
2、新华夏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拱门、横幅、展架、宣传资料、签到处布置到位
3、室内场地布置、会场布置(如:气球、鲜华、酒塔、果盘、饮用水、纸巾)
4、投影仪、电脑设备检测确认无异常
5、签到本、签到笔,奖品、纪念品的确认
十、活动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主持人把控好整个沙龙活动现场的活跃氛围
2、现场工作人员维持好活动现场秩序、环境卫生积极配合各项活动、主动调解现场氛围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无处不在,教师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时常常有意无意的将教师自身排除在受教对象之外,往往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继续教育和校内组织的业务政治学习等活动。在学校学生“三生教育”深度开展的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师的“三生教育”,特别是教师个人人际沟通能力及学校教师团体的凝聚力的培养。沟通成长团体即以活动形式,通过活动即能够较为轻松的促进教师个人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及学校教师团体的凝聚力的提高。
二、团体方案
1. 团体名称:沟通成长团体。
2. 团体目标
(1)帮助团体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处理好与同事及领导的人际关系,促进团体成员沟通能力的提高。
(2)帮助团体成员在活动中理解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的各种表现,进而学到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表现出合理的行为。
(3)帮助团体成员以共赢的标准处理人际冲突事件,从而提高沟通能力,满足各自人际需求。
3. 团体性质:发展性团体。
4. 团体领导者:三生教育专职教师(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背景者更好)1人,助手3人。
5. 团体对象:学校领导、班主任、普通教师等。
6. 团体规模:40~60人。
7. 活动时间:1.5小时。
8. 理论依据
(1)大多数人际问题都源于人际沟通各方的需求存在多样性,在沟通过程中没有共同认可并遵守的标准故难以达成共识而致。
(2)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个人提高自我认识,了解他人,增强表达技巧和能力。
9. 活动方案
(1)欢迎辞。阐明团体目标,通过团体规则。
(2)暖身活动。突破个人自我保护界限,拉近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3)主活动。帮助团体成员发现、掌握一些沟通策略,并加以运用。
(4)讨论与分享。
(5)总结。
三、活动实录
1. 欢迎辞
非常欢迎各位领导、班主任和老师们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将帮助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处理好与家人、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对象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家沟通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自我心理成长。很高兴大家能关注自我的心理成长,希望大家能在今天的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
活动开始之前请大家务必遵守以下规则,如遵守规则有困难者可退出团体,允许在此旁听,但不能参与活动并且对活动或团体成员发表意见。愿意遵守规则并同意参加团体的老师,请鼓掌通过。
(1)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全心全意加入活动。
(2)真诚地表现自己。
(3)无条件地接纳他人,不许指责。
(4)保守秘密。
2. 暖身活动
(1)大风吹(约10分钟)
在团体领导者引导下将所有成员手牵手围成大圈,团体领导者和三位助手站在圈内中央。
团体领导者讲解活动规则并示范。团体领导者:“北风吹呀吹!”大家:“吹到谁?”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实际导向):“吹向红衣女教师。”凡是着红衣的女教师均要移动,换到其他的位置。不过此时团体领导者的助手则会要尽快抢到着红衣的女教师原来的位置,如着红衣的女教师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新的位置就只能站在圈内中央等待下一轮大风吹到谁后方可重回大圆圈,团体领导者视情况直“吹”到最初的大圈结构完全变化为新的组合。
团体领导者请2~3位教师谈感受后总结:刚才的活动大家都很投入,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那种被孤立的孤独感受很不舒服,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被人接纳,我们都属于这个集体,大家需要彼此的关心和帮助。
(2)按摩师(约10分钟)
团体领导者请大家在目前的位置上转向形成双手搭在自己身前同事肩膀上的圆圈,按照指示为自己前边的同事捏肩、捶背,体验一下内心的感受,并且和大家分享一下现在的感觉。
团体领导者请2~3位教师谈感受后总结:在这个集体中,关心别人和被人关心都是让人很幸福的。所以在后边的活动中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关心别人和用心感受被人关心。
团体领导者提示: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每个人与其他的人平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时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有时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些冲突,有时解决的不怎么好,有时还选择了回避。下边这个活动将帮助我们对矛盾与冲突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学会寻找解决的方法。
3. 主活动
(1)解手链(约15分钟)
保持刚才围成的那个圈,请每位教师记住临近自己左右的两个人。伸出右手,握住站在自己右边的人的左手;伸出左手,握住站在自己左边的人的右手。要求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手解开成一个大圈或两个小圈。
完成任务后,团体领导者提示:我们遇到的人际冲突就像刚才的这个复杂的手链一样,要解决这些冲突跟解开这个手链的原理非常类似,请大家分享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策略和感受。
(休息5分钟,团体领导者引导大家再围成一圈重新进入活动。)
(2)分组游戏(约5分钟)
团体领导者请大家每人一句接龙式的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等全部教师都说过一句之后,团体领导者提示后边的活动需要分组,按刚才说到“青蛙、嘴、眼睛、腿、水”的分为5组。各组分别坐下,相互加深认识,形成小组。
(3)“听与说”游戏(约40分钟)
游戏背景: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
角色分配:
A.孕妇:怀胎八月。
B.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C.医学家:多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D.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E.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F.流浪汉。
游戏方法:针对由谁乘坐气球先行离岛的问题,各自陈诉理由。先复述前一人的理由再申述自己的理由。最后,由大家根据复述别人逃生理由的完整与陈述自身理由充分的人,自行决定可先行离岛的人。
4. 讨论与分享(约15分钟)
讨论题目:什么是好的表达,什么是坏的表达?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人际冲突?最困难的情况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个冲突的?解决这个冲突对我有何启发?(团体领导者世事启发引导。)
团体领导者请每位教师用一句话概括参与活动的心得。(讨论发言及心得略)
5. 总结(约5分钟)
对象:阜新市第一职专学生
人数:学生、老师、心理咨询师共120余人
目标:考前减压,增强自信,提升心理抗压能力,潜能开发,自我情绪管理,学会关爱自己,关爱别人。
形式: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超越
地点:阜新市第一职专
材料:会场布置(主题横幅1条、宣传条幅6条、主会场背景、小彩气球若干),活动道具(吸管,扑克,回形针,蓝色丝带若干),费用大约260元,由主办方承担。
活动流程:
第一模块《欢歌笑语舞起来》:(51分钟)调动全场人员的参与热情,学员之间快速建立联系,进入放松、愉悦状态,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第一次筛查,找出重点工作对象。
子模块1《八龙闹海》:(10分钟)目的——放松心情,提高参与热情,快速建立关系。
子模块2《巨龙潜游》:(5分钟)在快乐中,使学员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增强自信。
子模块3《快速组队》:(31分钟)使学生学会时间管理,高效工作的能力,加强团队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筛查。
子模块4:备用模块
第二模块《比比谁高》:(45分钟)目标——加强团结协作意识,开发潜能,提高应对挑战能力,使学生体会坚韧、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一步筛选出重点学生。
活动步骤:
1.公布游戏规则(2分钟)
2.学生参与游戏(10分钟)
3.小组讨论与分享(18分钟)
4.各小组代表前台分享(10分钟)
5.主训对游戏进行点评(5分钟)
第三模块《静后花开》:(60分钟)
子模块1《情绪温度计》:(5分钟)目的——体验、认识、感受、把握自己的情绪。
子模块2《优点大轰炸》:(55分钟)目的——使学生了解自己,增强自信,对筛选出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与治疗。
第四模块《群凤起舞》:(22分钟)
子模块1《永结同心》:(12分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加强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
子模块2《群凤起舞》:(12分钟)在享受猜拳快乐的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人生就是一次次拼搏,只有坚持,永不放弃,勇于面對才能达到最终目标。目前面临的考试就是人生的第一次拼搏,只要坚持,不放弃,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第五模块《大爱无疆》:(15分钟)目的——整合、回味、感悟。激发学生爱和感恩的力量,让爱永久地流动下去,深刻体会会爱自己,也会爱别人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活动结束(整个团训共193分钟)。
主要事项:
1.人身和心理的安全问题
2.应急事件的处理问题
3.去角色化问题
后续事宜:
1.评估与反馈
(1)目标完成的评估
(2)学生、老师的反馈调查
(3)学校领导的反馈调查
2.后续服务
(1)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2)心理辅导
(3)心理咨询
(4)心理治疗
(5)危机干预
话题:
多媒体课件来源、制作、教法、效果(中心话题)
我校多媒体教学现状:5人每人5-8分钟演示介绍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得失谈反馈互动满堂灌
教师如何学做多媒体课件/课例三个层次
如何产生多媒体课件/课例精品自学为主(时间)脚本编写公司
校园网与素材库东辉职校介绍信息高
速公路与车流量
附:学校课题申报
教师沙龙今后活动介绍形式内容地点
电子粉笔介绍(请访问网上邻居/教育研究室)
人员:
特约教师(嘉宾):二个学期多媒体教室排课表中选五人,佟施
全体教师
器材准备:
话筒(无线?)、椅子、清茶一杯(?)
人数、时间、地点:
深圳市商协会宣传外联沙龙
二、活动口号
开放互助*真诚合作
三、活动目的
加强商协会间的交流互动,群策群力应对新闻危机
四、活动宗旨
合作、共赢、整合资源
五、活动时间
2018年5月XX日
六、活动地点
XX协会
七、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 承办: 沙龙主席:
八、特邀嘉宾
XX媒体
九、活动策划
沙龙主题解释:
凝聚深圳市各商协会精英欢聚一堂,在沙龙主席的引导下,针对商协会可能(或已经)遇到的新闻公关危机开展相应的讨论和商议对策。提供一个精英互动的交流平台,做到合作互助、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沙龙主题活动:
1.参观学习(由主办方安排专业讲解员进行)2.轻松交友(以自我介绍的方式互换名片,结交朋友放松心情)
3.发布会之初体验(模拟XX企业的新闻发布会整个过程,并邀约专业人士进行现场责难)
4.嘉宾点评(由特邀嘉宾专业媒体人点评参与人员的优劣之处,并对重点注意事项详细讲解)
5.高人支招(所有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语文组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团队,提升教育内涵发展的品质,提高语文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团队学习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语文教师队伍,促进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与创新,结合学校“阅读经典,润泽人生”教师读书活动方案,特制定本组活动方案。
二、活动对象:
语文组全体成员
三、活动时间:
12月25号下午3:40
四、活动地点:
z录播教室
五、活动方式:
集体交流
六、阅读书籍:
《古典之殇》
七、活动准备
1、布置阅读《古典之殇》
2、每位语文老师交流材料准备
3、活动通知
4、活动现场布置以及分工
投影标语:语文组“阅读经典,润泽人生”读书活动
八、活动流程:
1、主持人语
2、自主表达
老师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阅读、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触;也可以说说自己的阅读生活,阅读计划,话题不定。
展示自己读书笔记或者阅读批注。
3、片段欣赏
阅读主体摘取《古典之殇》中自认为最有价值或精彩的片段进行赏析,并深情诵读。
4、阐述观点
阅读主体结合《古典之殇》某一篇或某一段谈谈心得体会,也可以结合实际发表言论。
九、活动要求
1、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准时参加读书沙龙活动,不可迟到,不可早退。
2、每一位语文老师自带活动交流材料。
3、每一位语文老师安排好其他事务。
一、现状描述:教师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对于“健康”的认识, 联合国卫生组织于1989年作出了新的界定, 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肌体疾病与体弱的消失, 同时也包括心理的健全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于此, 心理健康首次被提上重要的地位得到关注。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 包括各种心理异常行为, 这是从消极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作出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 心理健康还指需要发展人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这是从积极的角度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应然状态提出要求。
在这种对心理健康做出认识的基础上, 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调查, 其结果令人担忧。如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 中小学教师有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报告是对辽宁14个城市167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调查后做出的。检测发现51.123%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15%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项研究从教师心理问题的构成方面, 指出了中小学教师排在前五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症状、敌对情绪、抑郁心理、偏执人格和人际关系障碍等。
通过以上的研究活动所得出的结论, 可以对中小学教师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关注日常的教育新闻报道, 也可以从诸多的事件中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出一个感性的认识。如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的始作俑者往往正是肩负着教书育人工作的各类教师, 因此也就有了诸如“禽兽教师”、“变态教师”之说。如此的“禽兽教师”“变态教师”虽然只是少数, 然而其暴露出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二、问题思考: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教师作为人类精神的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 其自身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 后果不言而喻。一方面, 从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的底限来看, 个别的“禽兽教师”和“变态教师”为了实现其个人的非正当目的, 把学生当成是其谋取私利的手段和工具。此时的学生在其眼中已经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而只是一个个任其玩弄的木偶, 此时的教育活动也只是摧残和伤害的代名词而已。教师这个职业在这里已经成了被亵渎的对象, 这些所谓的教师已经成为了“戴着眼镜的白眼狼”。另一方面, 从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追求来看, 教学既是一项科学性的活动, 又是艺术性的活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艺术化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教学的完美和艺术化对教师的心理品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特定的心理品质, 才能真正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摆脱教书匠的命运, 才能真正地在自己的岗位中体验到教学生命所带给自己的满足和快乐。试想, 一个缺乏同情心和公正心的教师如何能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班级的弱势学生群体?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如何能够在其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
因此, 为了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免受伤害, 为了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名师所带给自己成长的帮助, 解决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迫在眉睫。笔者通过简单的检索发现, 有关这方面的相关论文相当丰富,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如何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如有的研究者认为需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并列出了十种具体的措施: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供教师不良情绪的宣泄场所、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开展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加强心理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试、给教师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等。有的研究者从社会调适、自我调适和学校管理部门调适三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需要自己学会自我调节, 注重从热爱生活、悦纳现实, 乐于交往、悦纳他人, 自爱自信、悦纳自我三个角度做出阐述。药方开了很多, 服用此药也确实在实践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笔者认为这些药方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针对教师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之后进而提出改进的策略, 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都只是在亡羊补牢。
虽然说, 亡羊补牢, 未为晚也, 但是在教育活动这个特殊的活动领域内, 这句话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或者说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亡羊补牢, 其实已晚。因为一旦教师出现了心理问题并进而对学生造成了伤害, 这种伤害将是无法弥补的。任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造成的伤害, 将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磨平。因此,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能仅仅依靠相应的补救措施来实现其目的, 而更需要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这里, 可以从教师准入制度开始, 通过严把教师准入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关, 争取在教师资格证书发放和教师人事录用这两个环节里利用严格的检测手段考察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程度, 使那些真正符合教师心理品质资格的人进入教育行业中, 同时也不让一个心理品质不合格者流进教师的群体, 这样才能从源头保证教师人群的心理健康。
三、对策建议:严把教师准入中的心理健康关
利用教师准入制度考察教师的心理品质, 严把教师准入中的心理品质关, 也就是意味着将教师的心理品质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到教师准入过程的考核范围中来。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教师资格证书的考核与确认的过程中做好教师的心理品质考核, 确定只对那些心理品质符合教师要求的人员发放证书。其次在今日教师全员实行聘任制的前提下, 用人单位在拟录用人员的时候也需要考察应聘教师的心理品质, 确保录用到心理品质健全的人进入教育领域。只有通过这样对于教师心理品质的双重考核, 才能保障每一个进入教育领域的教师都具有优秀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
1. 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严把心理品质关
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自1993年的《教师法》第十条第一次明确提出, 后来经过试点和经验积累, 于2001年正式在全国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 改变了以往有了知识就可以做老师的局面, 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教育的变革以及对教师素质的日益提高, 原有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对教师的要求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已经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现有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主要是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的假设基础之上, 认为教学是一项科学性的活动, 因此, 教师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很好地胜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进行教师资格认证的过程中, 主要关注的也只是申请者外在的硬性条件, 如相应的学历、知识和技能等, 而缺少对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内在心理品质的关注。如现有的《教师法》对教师任职资格做出了这样的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有教育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的, 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事实上, 在实际的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 也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进行确认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 并以此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符合教师标准的主要依据。
这种知识本位的教师资格考核方式在今天追求高质量的教育目标之下已经难以适应。因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仅有相应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活动说到底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实践性的智慧才是决定一个教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 有学者指出在衡量教师职业标准中应该采用实践思维的取向, 认为“必须在评价的指标中引入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一思想与我们今天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关注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一致的。而考察一个教师的实践能力, 显然需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品质。因为没有合适的心理品质的参与, 教学生命至多也就是一堆堆枯燥的技能技巧的衔接和展示而已。教学的生命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殷切关注, 对教学工作的执着追求和热爱, 唯此, 教师才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放光彩。
在这个意义上, 关注教师的心理品质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的作用, 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造成的负面伤害, 同时更为重要的, 通过考察教师的心理品质, 真正的实现让那些适合从事教育工作, 并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进入教育领域, 这既是提升教师教学生命质量的过程, 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2. 教师招聘任用过程中严把心理健康关
教师聘任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自2005年推行以来, 改变了教师铁饭碗和包分配的传统观念, 极大地活跃了教师在行业中的合理流动, 促进了教师质量的整体提升。伴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 对于教师的考核也就由传统的一重考核 (只注重教师的资格证书发放过程中的考核) 变成了双重考核 (既关注教师资格证书发放过程中的考核, 也关注教师招聘任用过程中的考核) 。这就是从教师准入过程中对于准教师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教师资格证书发放过程中更多的考察和关注的是教师静态层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结构, 那么在教师招聘和任用环节中则可以说是更为关注教师动态层面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 后者可以成为前者在考核教师方面的有效补充。招聘环节虽然也关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 但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智慧的掌握。同时也由于招聘环节相比起资格证书发放过程来说更易于实施和控制, 并且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流, 因此也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品质。基于此, 通过招聘环节关注教师的心理品质就理所应当是考核应聘者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招聘环节考查教师的心理品质, 教育部也曾有明确的要求, 指出:“在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的过程中, 尤其要注意考核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凡是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或者经严格测评存在心理问题的, 一律不得录用。”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局曾尝试采用上海市人事局资格评价中心所开发的16PF心理测试系统对新任教师进行测验, 并将其结果作为录取新任教师的判断指标之一。
四、结语
在教师准入的过程中, 无论是在资格证书认证环节, 还是在新任教师的聘用环节, 只有严把教师心理健康品质关, 才能真正地做到从源头上把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出现, 也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具体在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人的心理品质具有隐蔽性特征, 因此如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标准加以考查和衡量, 通过何种方式来加以实施就成了需要重点关注和突破的课题。某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可以用数字来加以表达。这种对于人的心理行为测量的认识也许过于乐观, 但是无论如何, 通过量化的方式测量和检验也好, 或者是通过质性的方式加以观察和论证也罢, 只要在教师的准入过程中真正地关注到教师的心理品质问题, 并作出积极有益的尝试,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忽视而带来的种种教育伤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注教师准入过程中的心理品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振宇.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 (5) .
[2]王金道.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标准与对策的思考.教育探索, 2004 (5) .
[3]吴延玲, 宿正文.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调适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7) .
[4]王加绵.谈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之一、二、三.河南教育, 2003 (4, 5, 6) .
[5]姜勇, 康永祥.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与启示.高教探索, 2007 (5) .
一、小学教师与同事交往的心理调适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个体化的劳动,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大部分教师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同事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能给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那么,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一)与同事交往的策略
1.平等尊重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会自发地保护自己的价值,也应该自觉地维护和尊重对方的自我价值。如果在交往中伤害了对方的自我价值,容易引发对方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对伤害者的不满乃至愤怒。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一定要有平等尊重的态度。教师之间虽然学历有高低,资历有先后,年龄有大小,业绩有优劣,术业有专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彼此都应该尊重对方。自认为具有优势地位的老师不能颐指气使,任意贬低其他老师,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有的老师做错了事情,可以抱着真诚的态度就事论事指出来,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更不可落井下石。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有效沟通
有些老师真诚热情,却因不善沟通而交不到朋友。因此,掌握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非常必要。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倾听要专注,不要面无表情,毫无反应,或目光游移、漫不经心;表达要准确,要让对方正确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引起误解或歧义;回应要积极,及时给予对方反馈信息,不要采取不冷不热、阴阳怪气、爱理不理等消极的回应方式。其次,把握沟通对象的特点。例如,与孤僻者交往,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运用暗示法,多启发,多诱导,并善于选择话题,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与急躁者交往,要冷静、宽容、忍让,很多时候不妨付之一笑。最后,要注意开诚布公,当面沟通,不要背后传话,更不要搬弄是非。小学教师群体中,女性较多,她们在交往中往往考虑细致,怕得罪人,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女老师有话不敢或不愿当面讲,但不讲压在心里又不舒服,于是就在背后讲。殊不知这种背后传话既容易造成误解,又容易被人利用而演变成流言,最后导致两败俱伤。这是最使人反感和最容易失去朋友的行为之一。因此,教师要提醒自己有话当面讲,当面沟通是最及时最有效的。
3.相互学习
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彼此之间的关系多不密切,也就不容易有相互学习的愿望和机会。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处,相互学习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可以主动向其他同事请教,这既是提高自己的方法,也是获得友谊的途径。例如,新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老教师可以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相互了解对方学科领域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另外,教师在交往中要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德的底线,不能一味迎合他人而放弃这些原则。对于同事违反原则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态度。
(二)消除与同事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
1.封闭心理
有些教师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对同事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表示怀疑,因而不愿意向同事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结交朋友,对交往缺乏愿望和兴趣,孤芳自赏,使人无法接近。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掩盖起来。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要走出这一自我封闭状态,首先要调整认知,学会从积极方面看待同事关系;其次,在行动上要主动与人交往,可以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例如主动与同事打招呼,慢慢养成一种交往的习惯;另外,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矫治孤僻的性格。
2.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扭曲、膨胀、自私的病态心理。怀有嫉妒心的人,总是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在言语上冷嘲热讽,在行为上打击报复。嫉妒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熟悉,和自己有相似之处却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例如同龄人、朋友等,因此对友谊的伤害非常大。
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认识嫉妒的危害。嫉妒的人往往以害人为目的,以害己而告终,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嫉妒的苦,主要苦在自己。其次,将心比心,利用角色互换,从被嫉妒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要是我处在他的位置,心中该做何感受?”多想想别人的难处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再次,走出自我中心的泥潭,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天地宽阔。平时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他人的长处。另外, 充实自己的生活。一个埋头工作和学习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嫉妒别人的。嫉妒他人不如奋起直追,“嫉妒别人的机遇,不如欣赏自己的脚印。”
嫉妒者固然痛苦,而被嫉妒者也同样不安。那么,怎样对待同事的嫉妒呢?第一,要有充分的自信。被人嫉妒,并不是因为得罪了对方,而是因为超过了对方,因此,不妨把嫉妒看成是另一种方式的赞扬,千万不可被别人的嫉妒吓倒而裹足不前。第二,主动帮助嫉妒者,让他感到你的成功不是对他的威胁。不要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看不起其他同事,否则,你不仅会招致嫉妒,而且会引起“公愤”。第三,主动求助于嫉妒者,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一旦他感到“你也有需要我帮忙的时候”,妒火就会降温。第四,适当与嫉妒者交流感情,可以把自己的不幸、困难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告诉他,从而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
3.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由于对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识引起的,是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因而总是对别人持不信任态度。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感到人们在议论自己,对他人言行极其敏感,因而陷入无端的痛苦与焦虑之中。要克服猜疑,首先需要有理智的头脑。当发现自己猜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反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证据何在?有没有别的可能?其次,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和被猜疑者开诚布公地交流。猜疑可能是由于误解或别人挑拨离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克服猜疑的最好办法。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其实是对他的信任,他不会因此而记恨你,反而会因此而更敬重你。另外,增强自信也能消除猜疑。有些猜疑源于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变得神经过敏,惶恐不安。
4.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者是指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他人的看法和利益。他们在交往中,要求别人事事都得服从自己,听从自己,表现出唯我独尊,自高自大,冷淡自私,爱慕虚荣等特征。自我中心者将自我与他人、与群体隔离开来,在交往中不愿投桃报李,不愿降低自己走出“中心”,最终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将会变得孤独和退缩,缺少朋友。一旦出现心理困扰,也很难得到同事、朋友的劝慰,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另外,自我中心者固执己见,不善合作,还会影响其才华和能力的发挥。要走出自我中心,主要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强加于人。同时,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
二、小学教师与家长交往的心理调适
小学阶段是教师与家长交往最为密切的阶段之一,其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与家长有共同的目标,有合作的基础,但也有各种冲突。
(一)与家长交往的主要冲突
1.教育观念的冲突
由于教师和家长所处的角色、位置、教育素养的不同,他们在教育观念上会有很多差异。教师按社会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持有一种社会取向的教育价值观;而家长主要是想把孩子培养成符合自己和家庭需要的人,是一种个人取向的教育价值观,明显带有情感色彩。这种冲突会导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期望值等多方面的不同。
2.对学生期望值的冲突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对学生彼此之间的长短有横向的比较,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寄予不同的期望,其期望值是现实的、理性的;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都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超过孩子自身的条件和现实基础,带有较强的非理性。当孩子的表现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时,有些家长会责怪或怀疑老师没有能力。
3.相互期望的冲突
教师期望家长能配合自己,共同教育好学生,而家长往往期望教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照。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对方能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特别关注”,而家长也不可能整天围着学校和孩子转,于是,双方的期望就会产生冲突。特别是当学生出了问题或教育无效时,教师和家长就有可能相互指责;矛盾加深时,双方会更不配合,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二)与家长交往的心理策略
第一,对每位家长予以尊重和平等对待。教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把家长看成是平等交往的对象,在家长面前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和教育处置权,主动与家长沟通。不管家长的职务、职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家长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也要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第二,多进行换位思考和情感交流。如果发生冲突,教师可以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家长,是不是也会这样”;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任意嘲笑或无情打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脱离实际,可以善意指出或适时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适时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例如,与家长聊聊教育孩子的不易,养育孩子的辛苦等,拉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
第三,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与家长交往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要全面、客观。一个总的要求是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所取得的成绩,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热情。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之处,不要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的缺点,也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或把家长请到学校来,那样容易挫伤家长的自尊心,造成家长的逆反心理。
第四,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要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统一认识。对于后进生的家长,要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对于态度强势甚至“来者不善”的家长,教师要以理服人,沉着镇定,坚持原则,外柔内刚。
第五,与家长交往距离要适度。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距离要适度,不要太近也不要太疏远。与某些家长距离太近,教育中就可能有失公正,也容易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家庭生活;距离太远,则彼此沟通不畅,也很难达成教育共识。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内容共学习,心得大家谈。
二、目的:
加强部门文化建设,增强部门凝聚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陶冶情操,营造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学习氛围。
三、负责部门:
行政中心
四、参加对象:
行政中心全体员工
五、内容及细则:
(一)行政中心全体员工每月一本书,每个员工在固定时间内将推荐作品读完并传给下一时间段需读的员工。
(二)员工可以把自己曾经读过的佳作推荐给其他同事一起欣赏。
(三)员工可根据已张贴出来的推荐作品,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心理咨询室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调适能力,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给学生一个倾诉、寻求心理帮助的平台,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背景和意义
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当前的学校教育已远远超越知识学习的范畴,学生不仅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还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及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容易心理失常。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学会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友善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等方式克服不良的心境,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德育成效的增强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目标
1、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调节学生的健康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2、矫治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减少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违纪行为。
3、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促进德育工作的成效。
三、学校心理咨询室指导小组
组 长:李秀明 副组长:吴素芹
组 员:范玉魁 缑兰州 王继平柴瑞敏 夏凤 张凤梅
四、途径和方法
1、常规时间: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两小时
2、咨询场地:心灵驿站。学校心理咨询室不同于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室,它针对的对象是中学生,因此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的名称能够易于接受,会拉近学生与咨询室的距离,使咨询室有“学生之家”的感觉。
3、工作方式:倾诉、倾听、谈话、开导、建议
4、预约制度:有心理咨询需要的同学,请务必提前至少一天和心理教师预约。预约过程中,可能询问预约者的基本资料,如姓名和联系方式,(不愿意提供者除外)以及需要咨询的相关问题等,这只是为了保证咨询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在咨询时间万一有所变更的情况下能及时与来访者联系,所有来访者的资料心理老师都将坚持保密原则,绝不外泄。预约后应注意:每次咨询时间约40—60分钟,来访学生必须遵守约定时间,准时来访。在咨询时间开始后10分钟内保留被咨询者的预约时间,咨询结束时间不顺延。无事先说明的,迟到10分钟以上,视为退约。如果在预约的时间里不能赴约,请提前电话退约,或直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取消预约,以便将时间留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学。在一次咨询结束时,可当场预约下一次咨询的时间。
5、其他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心理老师联系,心理老师将第一时间给予回复。电话咨询:***
6、工作规程:
(1)心理咨询教师按学生的咨询方式合理安排咨询工作。
(2)心理咨询教师应在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提供优质服务。
(3)根据学生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心理老师采用多种心理疗法(如沙盘游戏、音乐疗法等),帮助学生进行调节,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4)心理老师应该做好档案的记录与整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5)对于疑难案例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根据情况,进行转介。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一、职业环境因素
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创性,使教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当今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无不体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然而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很难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心理保健医生等的工作。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是现实中的成就感不会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这就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二、工作环境因素
这包括教学情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形成教师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尤其近几年,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处理学生的问题。此外,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如以各种“率”作为检验教师工作成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大大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如果学校的工作安排对教师个人的兴趣、能力、专长等考虑不够,造成大才小用、通才专用、专才杂用、用非所学、舍长就短及“无用武之地”等,都容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
三、个人因素
教师的个人期望值、能力、情绪的稳定、人格特征、认识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比如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对自我个性认识不够、调节不当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老年教师的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重大生活事件或子女教育问题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轨、高新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客观现实来看,学校竞争的激烈、下岗的威胁、家庭的不稳定、冲突和失败的体验日益增加等,都会给教师造成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从主观上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生活的期望值愈来愈高,攀比心理日益严重。一些教师缺乏抵挡社会不良风气诱惑的抵抗力,一味求利、求稳、求闲,不重视情感教学。由于不善于应用或不会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变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制造者,同时,自身的心理也受到很大伤害。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观
对学校教育而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对教师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更好地通过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除了有意的教育途径外,尚有无意的影响这一途径。教师对学生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有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强化师德
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往往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师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期望适度
一位优秀的教师肯定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信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即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并最终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的成效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信念,来自其自我效能感。
四、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的知识可视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分为四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其一,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其二,文化知识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们更应强调“文理相融”,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们的需要。
其三,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其四,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可以具体分为: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以上四方面的知识既能相互影响、制约,也可相互促进和提高。
五、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
二是对自己实际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
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
对此,《中国教育报》记者曾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
林教授回答:“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
问:“什么样的教师可称为优秀教师?”
答:“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
六、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可从六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学行为的明确性;二是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手段是否有效;三是任务取向,看课堂上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而进行;四是富有启发性,启而得法;五是参与性;六是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即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教师掌握学生心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加强自我教育
主要在于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及自我价值实现。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与成功的机会。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学生、与家长、与教育管理者、与专家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及正确的教育观;要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有效的情感;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积极防止脑力过度疲劳,加强脑的营养;学会进行心理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完善自己;还要注意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二、组织教师培训
补上心理素质这一课,需要教师自己重视,也需要学校领导、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是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二是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三是教师心理训练。
所谓教师心理训练是指,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教师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训练包括:感知训练、表象训练、思维训练、情感训练、意志训练、注意训练、个性训练(敏感性训练、角色训练、抗挫折训练)等。教师的心理健康训练有身心逆转、良性心理环境、心理卫生调节、心理暗示、心理恢复等方式。
教师的心理培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其中主要方法有三类:一是他人训练(心理学专家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对教师进行训练)和自我训练(教师自己学会心理调节技术,在他人监护下,对自己的心理状态逐步达到控制自如的程度);二是有形训练(具体直观的手段)和无形训练(通过多种活动和交往训练);三是专门训练(脱产)和非专门训练(在职)。广大在职教师应在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性训练。
三、教育行政性支持
学校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肩负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重任,而教师就是完成这种重任的实施者。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既要对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负责,也要对教师成长提高负责。因此,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就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校长就是健康员、监督员和调节员。
教育行政机构是教育政策、制度、法规的制定部门,是教育的直接传递者。因此,教育行政机构一定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感呢?这种“情与感”在一定限度内个人是能把握的,然而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地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这些问题上容易走人误区。由于教师的角色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讳疾忌医,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在专家指导下,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及有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应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视为园丁,桃李满天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与职业的崇高。然而,教师毕竟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教师心理沙龙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心理教师工作守则05-31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10-17
教师心理辅导制度06-23
高校教师心理学题库09-08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心得09-24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9-26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记录10-05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10-29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10-17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题库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