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记忆教案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记忆教案(精选7篇)

心理记忆教案 篇1

主题:遵循记忆规律,增强记忆力

课程目的:

1、通过活动与训练,让学生掌握记忆的一些诀窍。

2、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选用一些记忆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课程形式:

讲述、小组讨论、游戏实践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来提高记忆力。

2、难点:让学生懂得遵循记忆规律能增强记忆力。

课程准备;

有关的材料制成幻灯片或用PPT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一个人聪明与否,与记忆力有很大的关系,它是智力的一种基本要素。记忆力除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增强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忆的秘密”

(板书:记忆的秘密)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力情况;

在研究怎样增强自己记忆力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一定很想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如何。请看我出示的幻灯片。

这张纸上有三行数字,每行12个。你可任选一行,在一分钟内读完,然后把那些记住的数字写出来,位置可以颠倒。

(1)出示纸张(用实物投影仪)

49 64 83 41 27 62 29 38 93 74 97

29 32 47 94 86 14 67 75 28 79 24

29 87 28 43 62 75 59 93 67

(2)让学生读1分钟

(3)让学生默写

(4)教师统计。重视记住8个数字以上的学生,为请他们介绍记忆方法作准备。

(5)教师归纳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记忆的基本规律。(板书)

(1)记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A、有限性:短时间内的记忆量为7±2组块(chunk)。

实验:给学生读数字串(从5-10位逐次增加),每读完一个数字串,教师让学生马上复述,看学生最多能复述几位(九位左右)。

(组块为短时间内记忆的单位,可以是一个单词、数字(串)、句子等,与个体对记忆材料熟悉程度有关。)

B、无限性:人脑主要是有140亿个左右的人脑细胞构成,在人的一生中最多只用了10%左右的人脑细胞,期于的均在“沉睡”中,有待开发。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3)新近和首尾效应

记忆材料中最初记忆的材料(排首)和最后记忆的材料(就近)的回忆比较容易,而处于中间位置的材料最易忘掉。

讨论: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记忆力。

(1)记忆的新才材料及时复习可以较少遗忘。

(2)每次记忆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小时为宜)

(3)“打乱”记忆顺序可以减少遗忘。

4、影响记忆的因素。

(让学生根据经验总结)

(1)时间

(2)材料的难度

(3)内容的相似性(越相似,干扰越大)

(4)三种抑制:前摄抑制(前面材料对后面材料的抑制);倒摄(后面材料对前面材料的干扰);双重(中间材料受干扰最大)。

讨论:如何避免遗忘

(1)避免内容相似的材料一起记忆。

如:

不应:古文 外语 历史 政治 地理

应: 语文 数学 历史 物理 英语

(2)有难度的材料的排列顺序应合理安排

容易 难 较难

较难 容易 难

学生练习:192781 54 马 38 鸡 1997 枪 大楼 草地 奶牛 池塘 狗树 电脑 饭店(限时两分钟)

5、小结。

(1)学习新内容,短时间的间隔复习有助于记忆。

“应该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不要等遗忘以后在重新去记忆。”(乌申斯基)

(2)避免难度、内容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记忆。

(3)把握自己 每天最佳的记忆时间。

(睡觉前,早晨,上午9:00或下午2:00,具体因人而异)。

请记住记忆的十要诀:

背诵--记忆的根本 应用--记忆的动力

卡片--记忆的仓库 联想--记忆的捷径

理解--记忆的基础 简化--记忆的助手

整理--记忆的措施 趣味--记忆的媒介

6、课后作业:

心理记忆教案 篇2

一、音乐记忆概述

简单的来讲,就是对音乐的学习、认知、再现,也可以说对音乐的记忆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欣赏、模仿、演唱、理解等。科学发现,人的听觉器官中存在听神经,用以接收各种频率的音响。音乐是一定频率的声波震动,它被人体接收之后,与人体各个振动系统吻合,产生共振。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当听到熟悉的歌曲时,即便没有特意学唱过,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这就是共振之后产生“记忆”的结果。所谓音乐记忆就是指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高、强弱、节奏、音色等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回忆的形式重现出来。

二、音乐记忆的能力培养

对音乐的记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高级能力,但是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者就应该是首先具备并不断培养锻炼的能力了。具备这样的能力除了先天一部分人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外,大多数人必须基于一定的基础练习培养,才能拥有这样的基本能力,才可辨识和记忆音乐的微妙变化。

1. 培养拥有良好的音乐感觉

马克思曾说过: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的学习需要能力,简单的来说,可以称之为一种天赋,一种良好的音乐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这样才更容易音乐产生记忆,在模仿、演唱的过程中,无论是技巧以还是情感细节等,都可以处理地更完整、更细腻。在生活中多体会情感因素,一个木讷麻木的人是无法很好的表达音乐情感的,只有歌唱者打动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感染到听者产生共鸣,只有把作品的内容展示的更饱满、更生动,才能吸引听者的耳朵。

2. 培养拥有一定的音乐素养

音乐记忆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中外音乐史、曲式作品分析、和声基础等的音乐素养是必须的。这些都是学习音乐、增强学习音乐能力的基本技能。在学习歌唱中,首先应该要具备精确灵敏分辨声音的表现能力,才能领悟作品,从作品中得到启示。钢琴伴奏在歌唱学习中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具有一个较好的钢琴基础将对学习声乐、理解作品起到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培养基本的音乐素养,可以引发乐感,把握风格,更好地感知曲式风格,才能动之以情,没有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记忆和理解了。

3. 培养具有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音乐记忆能力要遵循记忆的规律,他和其他记忆能力一样需要一个熟悉、掌握的过程。比如,我们在拿到一首新的曲目准备学习时,首先要了解这首曲目的出处,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所要表现的艺术风格。然后才开始速度、节奏、旋律的准确学习,然后在记忆里有了旋律线的基础上逐渐融入情感咬字、语气、音色,以及强弱,速度的变化,最后加以反复演练,直到技能与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入一体,协调配合,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音乐记忆的相关因素

1. 音色的“记忆”

以声乐演唱为例,演唱中音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色的把握也是作品风格,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凸显个性的把握,不同的音色诠释不同的作品,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不同的声乐作品的风格,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决定着演唱者音色的调整和运用。所以在演唱时,需要演唱者根据作品不一样的风格、情感把握音色的运用。这就需要演唱者声音中的音色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演唱者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灵活地调整音色与语言结合,并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使音色产生丰富的变化,达到抒发情感,表达歌曲意境的目的。

2. 咬字的“记忆”

《梦溪笔谈》中就强调:“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声乐中要求“字正腔圆”,歌唱有独特的发音规律,咬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表达爱和恨,欢快与痛苦,还有幽默诙谐等情感都能体现在咬字上。学习咬字最常用的方法是带有情感的朗诵,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自然、真切而清晰,字要咬得正,行腔归韵要规范。经常锻炼,形成正确的咬字习惯,久而久之,规范的咬字可以使歌唱像说话一样更加自然流畅,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意境,进而使语言和音乐完美融合。

3. 共鸣位置的“记忆”

歌唱需要具有很好的位置共鸣,歌声才能松弛、圆润、明亮、轻巧,收放自如。口腔正确打开,有良好气息支持。人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很小的,需要通过共鸣腔体来增大音响,就好比安上了音箱,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将发声的位置通过听觉的感知深刻的“记忆”下来,并且能运用技能再现演唱出来,达到听觉的共鸣效果,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学习歌唱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准确的掌握发声共鸣位置和共鸣的运用,是追求美妙音色的决定因素。

4. 歌曲艺术处理的“记忆”

音乐记忆不但要“记忆”基本的歌唱技巧,对歌曲的处理的记忆也是很关键的一方面。遵循一定规律,才能演绎出优美的音乐,这取决于歌曲通常所表达的风格,在音乐中,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的变化就成为了表现音乐塑造形象的手段,所以音乐记忆也表现在力度、速度、节奏、情感几个方面。歌唱在于表现歌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使音乐更富有生命力。对歌曲艺术加工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打造良好的艺术风格,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艺术造诣,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要把歌曲每一字每一句都唱得有血有肉、鲜活生动也是值得深思和反复推敲的。

总之,音乐记忆是一种学习音乐的能力,通过这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不断提高音乐记忆的认知水平,掌握音乐的规律,把这种记忆最终变成自己的再现出来,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演唱技巧运用到歌唱中,对音色、咬字、旋律、情感的细节加以体会,具有更深层的领悟,追求更精湛的音乐艺术。

摘要:记忆是指个人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音乐记忆就是指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经验的形式重现出来。这是一种学习音乐的能力,无论是在歌唱技巧方面还是处理音乐力度、速度等细节方面都要加以细化,提高我们对音乐记忆的能力。

关键词:记忆,音乐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恺.国外音乐研究的现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0556-59.

[2]闵静.论音乐记忆及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J].歌海,2006.0570-71.

[3]邵彬.音乐记忆初探[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4]万洋.音乐生物学[J].科技文萃,2002.12.

心理记忆教案 篇3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心理品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05-01

教育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工程,学校是最复杂的工厂。任何一点教育上的失误,其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工厂是残品和次品,都是有价可估的,而学生的教育,成功与否,却是无法计算的。黄金有价,人才无价。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未来成才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时期,是思维、情感、意志逐渐形成、发展、走向成熟,情感与理智、理智与现实、独立性与信赖性,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等各种心理矛盾交错,易构成心理障碍,尤其是中学后进生常见的心理如下:

第一、自卑心理。这是后进生为得到尊重多次受挫而产生的消极反抗性质的情感;

第二、恐惧心理。因经常受老师的批评、家长责备、同学挖苦、讽刺,后进生以恐学、恐考、恐校;

第三、侥幸心理。由于“小聪明”或别的原因,后进生每次未被发现,于是他们又存在着侥幸心理;

第四、逆反心理。他们常认为老师的批评是有意找麻烦,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嫌弃他;

第五、后进生往往学习不肯用功,思想不求上进,“玩”字当头,“混”字领先;

第六、傲慢心理。明知后进却毫无羞愧,相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故意“神气十足”,但其内心却是空虚无聊。对上属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正确而强烈的矫正,必然导致差生面积增大,差生心理负担过重。具体矫正正如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不是一日就能获得的,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爱心是关键,用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独有的优势,帮助建立其自信心,是招展自卑感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耐心细致、启发诱导是帮助越过心理障碍的阶梯,历史独有优势是告诉我们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启迪人们正确的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未来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心理历史学的理论方法,中学历史课学习方法与素质训练,应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加以探索和研究,历史课,尤其是要探讨以往人们的心理精神行为的关系,并对由此产生的历史现象作出解释。而在解释过程中又对现实和未来人们心理精神因素与行为关系指明方向,因此,要想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所需的优秀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其加以培养。高智商者不一定能够勤,感情商数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中学生这一发展智商,走向智高群体而言,与其说是智力的竞争,倒不如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面发展人”的关键之所在和魅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在人才成功中的权重指数变得越来越大,完善的个性、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良好的适应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这些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要素。

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记忆历史的能力是一项独立存在的学科能力,又是学科能力整体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项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可见历史学科记忆任务是何等的繁重!它需要记忆的数量之多,难度之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相比的,无疑居于各科的首位。历史的记忆能力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方法到“小窍门”,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殊规律性,以“培养兴趣,激发兴趣,精讲精练”为重点,营造愉快、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在科学探究式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知识的正确方法和科学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记忆方法(理解、兴趣记忆),而后者从某种意义是说是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课堂讨论方式以其平等争明的氛围既易于学生接受真理,也易于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迸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兴趣,激发兴趣,使理解记忆、兴趣记忆自然而然的上新台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历史基本线索是历史的内在联系,线索的交织品,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的脉搏。因此,我们要抓住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在再认和再现上下功夫。理解记忆、兴趣记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哲人曾说过:“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的记忆它,只有记忆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理解它”。只有会学,才能好学,才能产生兴趣记忆,只有好学,才能勤学、乐学。因此,一位历史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将如履薄冰之感,只有如此感觉,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

广告心理学:记忆 篇4

广告是以说服的形式,让消费者自觉自愿地购买商品。说服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时一次性的说服不能使消费者产生欲望,要经过反复说服。说服者事先还要对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后的一些心理活动有所了解,例如,自尊、求实、求新、求美、求廉、求乐、求荣、求速、求情、求名等心理。有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几个心理活动并存。另外,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心理活动还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注意——知觉阶段 2.兴趣——探索阶段 3.欲望——评估阶段 4.确信——决策阶段 5.购买——行动阶段

增强记忆

记忆是人们在过去的实践中所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思考问题、作出购买决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广告应该具有帮助人们记忆广告内容的功能,因为消费者在接受的广告信息之后,即使对某一产品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一般也并不立即去购买。广告的视听元素如果难于记忆,其刺激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广告的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在广告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强易于为消费者记忆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一)广告记忆过程的基本特征

人的一般记忆过程和广告的记忆过程,都可以相对地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基本环节。广告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广告,把不同的广告区别开来、使记忆在头脑中不断积累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得到的广告宣传的过程;回忆是把过去发布过的广告进行回想的过程;而再认则是当过去作过的广告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对广告的记忆过程进行研究,其目的是系统地了解广告对记忆进行促进的全过程,从而在今后的实践中充分地利用广告促进记忆的功效,进行广告设计,以求获得更好的广告效果。

广告识记是获得广告的印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从理论上,可以把广告识记划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广告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自觉的和明确的目的、不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没有经过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一般而言,那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活动中占有重要位臵,适合人的兴趣、欲求需要、目的和任务的,能激起人们的情绪活动的广告,对人的影响很深,往往会容易无意识记。人的许多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积累起来的。许多媒介宣传广告,使人在许多方面都感知广告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就会被人们无意识地识记下来。广告的有意识记则是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广告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意志活动,要求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它在广告宣传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系统的知识、系统的广告内容,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区分标准是识记者是否了解了广告的意义。机械识记是在对广告的内容、意义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广告的某些外部联系机械重复进行识记。意义识记,则是在对广告意义、内容理解了的情况下,依思维活动,揭示广告内在的本质联系,找到广告中的新材料与自己的知识的联系,并将其纳入个人已有知识系统。运用这种识记,广告内容易于记住,保持时间长,并且易于提取。大量的事实证明,意义识记在全面性、速度、准确程度和巩固程度上,都比广告的机械识记好。

对过去经历过的广告宣传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这就是广告再认;而对过去出现和经历过的广告能够回想起来,则是广告回忆。对广告的再认和回忆都取决于对旧广告的识记和巩固程度。保持巩固,则再认或回忆就容易,否则,就很困难。借助于广告的再认或回忆,可以大大地巩固广告的效果。

广告的保持是过去接触过的广告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它是大脑把广告信息进行编码、储存的过程。相反,广告遗忘则是对识记过的广告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的现象。广告保持和广告遗忘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它们对广告学的意义在于,广告保持不仅能巩固广告识记,而且是实现广告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而广告遗忘,则为我们在进行广告活动时如何防止发生这种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广告遗忘的原因,主要有衰退和干扰两种,衰退是由于广告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逐渐减弱以至消失的结果;而干扰,则是在广告学习和广告回忆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内受到其他刺激的影响。遗忘即是衰退的结果,也是干扰的结果。遗忘是有规律的,它是时间的衰竭函数。因此,我们在广告宣传中,可以根据遗忘规律有针对性地安排广告的重播时间,以强化广告的记忆和保持。

商品本身是影响消费者情绪的另一个因素,当商品能使消费者产生符合自己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愿望需要的想法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导致购买;反之,就会形成消极情绪,打消购买欲望。在现实购买活动中,消费者的情绪演化,是随着对商品的认识过程而发生变化的。随着对商品的深入了解,会产生对商品的“满意——不满意”、“愉快——失望”这样的对立性质的情绪变化。如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发现某种商品的外观好,则会引起愉快情绪,但在深入认识商品时,发现商品的品质较差,则会转变情绪,产生对商品的不满意态度。

影响消费者情绪的第三个因素,是消费者本人在进行购买活动时自身所带有的情绪态度,如欢愉、开朗、振奋或忧愁、悲观等。消费者的这种持久情绪的形成,是以他的心理状况为背景的。这种心理状况背景包含多项内容,如消费者的生理特点、性格倾向、生活经历、事业成败、需求顺逆、道德观念、社会地位、理想信念、乃至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等。消费者的这些心理背景的差异,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情绪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使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染上同质情绪色彩的根源。

由社会性需要所引起的情感,是人类的高级社会性情感,这种情感具有稳定的社会内容,往往以鲜明的、突发性的情绪表现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情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是具有很明显的影响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的社会欲求。

消费者的社会性情感可以分为三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所谓道德感,就是消费者依据社会道德的行为规范去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如服务人员的热情、礼貌,因为符合道德原则,就会使消费者产生诸如赞赏、友谊、满足和人情归属的感觉,并以愉悦、兴奋和欣喜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来。所谓理智感,是消费者的求智欲望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消费者对一些结构新奇、功能特殊、性能复杂的商品进行认识活动时,所产生的疑惑、求知、好奇和自信、犹豫、都属于理智感,他们都可能促使消费者作出某种情绪反应。所谓美感,是消费者出于审美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和它们在艺术上的反映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心理体验。

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背景和美感能力,必然使他们在购买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情绪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购买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千差万别的,而构成这种千差万别的心理基础,就是消费者的个体心理特征。消费者在购买活动时所产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对于具体的个体,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即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既体现了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性,同时,还反映了心理活动的个性特点,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购买行为。

个性是表现在人的身上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和具有本质特点的心理特征。所谓经常性和稳定性,是指那些以某种机能特点或结构形式在个体的身上比较固定的特点。偶尔出现的某些特征,是不能成为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所谓本质特征,是指人所固有的精神面貌。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消费者在各自的心理活动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的特殊性。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消费者的一切言行举止,个性心理特征与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的结合,给消费者各自购买行为涂上了独特的色彩,显现出明显的差异。

6.运用口号和警句

心理记忆教案 篇5

晕晕

第一讲:2012.8.25

1、SAS测验5道反向回答题,15道正向问答题;SDS测验正反向问答题各10道。如何记忆快速记忆SAS和SDS两个测验中的正反向问答题。

20道测验题,有正向回答的有反向回答的,一个是5道反向回答题15道正向回答题,一个是正反向回答题各10道,很容易分不清楚是哪个,怎样才可以分清楚呢?那么现在我们只看中间的字母A和D。A是尖头的,从中间横切,上面小,下面大;D从中间横切,上下相等。那么好,SAS的20道测验题你就容易记忆了,5道反向回答题,15道正向回答题。SDS中20道测验题正反向回答各10道。。(就是这个问题在6月份我的论文答辩中评审老师也有问到,当时脑子里立刻反应出来A、D这两个字母,问题回答很顺利)

2、SAS和SDS两个测验的两个结果解释如何记忆?SAS:50—59分

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以上重度焦虑;SDS: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

SAS焦虑自评量表的分界值还是比较容易记的,记住分界值50分,50分以下无焦虑症状,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以上重度焦虑。不容易记忆的是SDS抑郁自评量表的分界值,这里教大家一个小窍门,还是看中间的字母A和D大家可以顺着数:A B C D用1 2 3 4对应。A到D,1到4,4—1=3,那么好,我们把SAS的每个分界值的数都加上3,标准分的分界值50+3=53 依次类推,就出来了SDS的分界值:53分以下无抑郁症状,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3、如何记忆凯利三维理论验证。基础P136,三高 刺激个体 外归因;共同一致低的主体 内归因;共同一致低 外归因 情景

我们要是在考试中临场去分析,那是没时间让你分析的。所以找个窍门死记住,考试遇到,看题干一套就OK了。我记忆的时候这样记的:三根高刺 外归因(三高 刺激个体 外归因);下面两个不考虑特异性的高低:低高猪 内归因(共同一致低的主体 内归因);两低情 外归因(共同一致低 外归因情景)。到时候不管怎么出题,总是会告诉你特异性 共同性 一致性或高或低这几点的,一套答案就自然出来了。。

4、教材P24 关于对光适应,暗适应 如何记忆?强光作用,是从暗处到亮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限提高的过程;暗适应是从亮处到暗处,是感受性提高,感觉阈限降低的过程。

强光作用,是从暗处到亮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限提高的过程(白鱼水面游)白=亮、强光

鱼=阈限

水面=高

暗适应是从亮处到暗处,是感受性提高,感觉阈限降低的过程(黑鱼水底游)黑=暗 鱼=阈限 水底=低

5、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如何记忆

态度特点在对吻,还要对内吻(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

第二讲:2012.9.7

1、教材P54-55:言语机能联合区受损后的几种症状记忆?运动言语中枢受损(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失读症;书写中枢受损—失写症

布洛卡区说不出——表达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不懂——接受性失语症 顶着枕角看不懂——失读症 靠近中央写不出——失写症

请结合教材中相关介绍,理解每个区域的位置和名称,再根据上面口诀记忆

2、关于MMPI中10个临床量表的记忆和加K分的几个量表 Hs、2 D、3 Hy、4 Pd、5 Mf、6 Pa、7 Pt、8 Sc、9 Ma 0 Si

第一组 1 2 3 量表

H D H Hs 一怀疑死 疑病D 抑郁 Hy

害癔

癔病 老大怀疑死

老二得抑郁 老三害癔病 第二组 4 5 6 7 P M P P Pd 怕得病 社会病态 Mf 母父--后父母(一男一女)

男子气女子气 Pa

Pian 偏执 Pt 奇葩(7P)一踢(t)就摔了

精神衰弱

第二组4567PMPP编成一句话:怕得(Pd)社会病态的后父母(Mf)偏执后,奇葩一踢(Pt)精神衰弱了 第三组 8 9 0

S M S 8 Sc 爸爸(8)傻兮兮 精神分裂症 Ma 舅(9)妈更年期 轻躁狂

0 Si 社会内向 Sc 精神分裂症 和 0 Si 社会内向 这两个量表对比记忆就容易区分了,S开头的量表就8和0,只要记住8量表,剩下的就是0量表

加K分量表: 1 4 7 8 9 5 4 1 1 2(1为整数,5 4 2为小数)

3、三级教材P82-83:关于求助者和咨询师的责权义的记忆。以求助者责权义为例,编了一个顺口溜:

一供真资料,二探解方法,完成作业是责任。

(责)两个了解训背资,提出中转选更师。四个权利又三权,方案内容知商选。(权)遵规定,执案容,尊师守约先请假。(义)

以咨询师责权义为例:

遵职道,守国法,帮解心,严守密

(责)有权了解真资料,选择合适求助者。对他负责提中转,三个权利莫忘记。(权)说背景,出证件,其他义务同求助。

遵规定,执案容,尊求守约先告知

(义)

4、P324-326 郭念锋健康水平十标准如何记忆?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活动强耐周; 意识水平暗康复; 适应环境自控力; 自信社交十标准。

5、教材P436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

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

大学生心理中工作记忆的影响论文 篇6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并依此对他人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有研究者称它为“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认为一个个体如果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它是继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有关人们心理认识的重要研究方面。

心理理论具有多成分、多维度。Shamay-Tsoory等把心理理论分为认知的心理理论(cognitive TOM)和情感的心理理论(affective TOM),认知的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信念和知识进行推论的能力,而情感的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进行推论的能力。之后,Shamay-Tsoory和其同事的一系列损伤研究表明,腹内侧前额叶(vmPFC)损伤的患者主要是情感的心理理论受损,而额叶损伤的患者主要是认知的心理理论受损。说明情感的心理理论和认知的心理理论的功能是相互独立的。此后,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理论可分为认知的心理理论和情感的心理理论。

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追求某种目标(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的同时保持信息的能力,是用于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资源有限的系统。工作记忆被认为是支持大部分行为的执行能力,因此可能负责了技能和像心理理论一样的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而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在活动时都要竞争工作记忆资源。因此,工作记忆可能与心理理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有证据表明,工作记忆与心理理论存在相关。但这种研究目前局限于儿童领域进行,研究也只是采用“错误信念任务”,涉及的是整体的心理理论,而不是心理理论的各个具体成分。Davis和Pratt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考察工作记忆与错误信念任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数字记忆广度与错误信念表现显著相关;在控制年龄、接受性词汇和顺背数字广度等变量的状况下仍然保持显著相关。由此可知,儿童若要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记忆。

作为多成分、多维度的心理理论,如果采用“Yoni”任务,进一步了解工作记忆对心理理论的各具体成分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揭示心理理论的内在机制。研究对象由儿童变为成人,也能拓展人们对心理理论研究内容的探索视野。依据加工资源有限性理论,心理理论本身就涉及一系列心理加工和操作,个体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些加工,心理理论水平是否也会受个体加工资源有限性因素的制约呢?这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成人群体中,工作记忆广度是否和心理理论也存在显著相关并有预测作用呢?目前还未有研究探及。

1研究方法

1.1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55名在校本科大学生。根据Shamay-Tsoory和Aharon-Peretz的建议,删除3名在Yoni任务中控制条件的正确率低于50%的被试。最后获得有效的被试数据为52份。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所有被试的年龄在18~23岁,平均年龄为21. 77±1. 53岁。所有被试均无精神疾病,健康状况良好。2个被试为左利手。这些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键盘。

1. 2实验仪器

实验在学校认知神经实验室进行,主要是通过Dell台式电脑来控制刺激的呈现和数据的收集。实验中所用电脑的参数为:17寸的CRT显示器,屏幕分辨率为1024X 768,屏幕刷新率为100 Hz。实验是在一个光线柔和、隔音效果佳的小房间里进行。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根据各个具体实验任务的要求,认真完成任务。使用E-Prime2. 0软件来实现实验材料的呈现和被试反应的数据收集。

1. 3实验材料及程序

1.3.1实验材料

(1)心理理论任务:Yoni任务

该任务范式由Shamay-Tsoory和Aharon-Peretz提出。该任务是通过语言线索、眼注视和面部表情来推论人物的心理状态。总共有64张图片,每张图片中有个叫“Yoni”的卡通人物脸显示在图片中央,在它的4个角落分别有一张彩色照片,这4张照片要么是人脸,要么是属于同一种类的物体(如动物、水果等)。一个关于“Yoni正在推论什么”的不完整的句子显示在图片左上方,让被试判断4个角落的刺激哪个最适合填于空白处,见图1。

这个任务中的64张图片,可分为三种条件:认知的心理理论(cog, 24张图片)、情感的心理理论(aff,24张图片)和控制条件(phy,16张图片)。控制条件是为了让被试明白任务要求以及避免被试仅根据Yoni的眼注视来选择答案。认知条件和情感条件需要被试对Yoni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这三种条件又可分为一阶推论(first-order-inference)(32张图片)和二阶推论(second-order-inference) (32张图片)。在认知条件下,Yoni的而部表情和语言线索都是不含情绪的,而在情感条件下,Yoni的而部表情和语言线索都提供情感信息。例如cog1的语言线索是:Yoni正在想___。而aff1的语言线索是:Yoni喜欢___。在二阶推论条件下(cog2aff2和phy2),cog2需要被试对Yoni的信念和意图的信念进行推测,语言线索是:Yoni正在想的水果是___想要的;而aff2条件需要被试基于他人的情绪来推测Yoni的情绪状态,语言线索是:Yoni喜欢的水果是___喜欢的一般以被试在cog1、cog2、aff1、aff2、phy1和phy2条件下的正确率分别作为这六种条件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中,所有图片制成640 X 480像素,呈现在白色背景上。为了使被试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根据电脑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在每张图片4个角落的每张彩色照片前而都标上相应方便操作的字母(SXKM),见图1。

由于Yoni任务是第一次在国内使用,因此,我们对每张图片上的语言线索进行了翻译。首先把这64张图片上的语言线索翻译成中文,然后请2名英语专业的教师对己经翻译成中文的句子进行回译。结果发现,只有5个句子不一致。对于这5个不一致的句子,我们又请来了2名研究社会认知的心理学教授对其进行斟酌,最后确定合适的句子。

(2)工作记忆任务:运算词汇广度任务

工作记忆容量是工作记忆研究中的测量和评价指标。研究者们在采用双任务技术设计了多种测量实验,如阅读广度测验、运算广度测验、数数广度测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同时体现加工和存储两种心理操作。本研究采用Turner和Engle等开发的运算-词汇广度任务范式,自编工作记忆容量测验任务。

测验题目:测验的理论依据是工作记忆广度的加工与存储双功能模型,要求被试在判断算式正误的同时记住算式后而的词汇。其中对算式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属于心算加工内容,对词汇的记忆属于存储内容。如“4/2+6=8太阳”。测验所用词语都是双字名词,选自《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的“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测验所用运算题是两个1 ~9的整数相乘或相除,然后加上或减去一个1~9的整数,最后的运算结果也为1~9的整数。运算题结果的正误各半,随机排列。本测验由练习和正式测验两部分组成,练习共3组,题目数分别为2,3,3,正式测验共10组,题目数为2~6个,同样题目数各有2组,共40个题目。被试能够正确回忆的词汇总数作为工作记忆广度的分数,范围为0~40。

1.3.2实验程序

(1)Yoni任务的实验程序

首先,被试阅读实验指导语:在这部分的实验中,你将看到一系列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的卡通人物叫“Yoni”。请你根据图片中提供的各种信息从选项“SXKM”中,选填一个你认为符合句子空格处的选项。若你觉得S选项合适,请按“S”键;若觉得X选项合适,请按“X”键,以此类推。在做出选择前,请你务必看完图片提供的所有信息,并尽快作答。现在请把你的左手中指和食指分别放在S和X键上,右手中指和食指分别放在K和M键上。若你已经准备好,请按空格键开始实验!当被试明白实验指导语即可进入测试。每张图片都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中央位置,每张图片间隔中会在屏幕中央呈现“+”500 ms, 64张图片都是随机呈现给被试的。

(2)工作记忆任务的实验程序

首先,被试阅读以下指导语:你好!电脑屏幕上将依次呈现伴有词语的算式,请你对算式的结果进行正误判断的同时,记住后而的词语,如果算式结果正确,按“K”键;若不正确,则按“S”键。当屏幕上出现“?”时,在纸上写出你记忆的词语。接下来,先练习,让你熟悉流程。若明白实验任务,按“空格键”开始;若不明白,可以询问主试。被试先进行3组练习,然后进入正式实验。具体程序见图2。

实验采用单独施测的方式进行。每个被试都需要完成这两种任务,为了平衡被试的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这两种任务是随机呈现给被试的。

2讨论

2.1心理理论的总体情况和性别分析

被试在一阶推论的aff1、cog1和phy1三种条件的正确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大学生群体在一阶心理理论推论上己发展成熟。他们在二阶推论的aff2、cog2和phy2三种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差异,aff2和cog2均显著低于phy2 , aff2显著低于cog2。说明被试在高阶心理理论推论中,认知的心理理论水平好于情感的心理理论水平。

本实验中所采用的Yoni任务能够很好地把心理理论分为认知的心理理论和情感的心理理论,从而可以更细致地探讨大学生心理理论的特点,以及工作记忆对心理理论的影响。对男女大学生的aff1、cog1、aff2和cog2正确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aff1和aff2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都是女生大于男生,而在cog1和cog2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个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心理理论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心理理论上。也就是说,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对情感的心理理论任务更擅长。

情感的心理理论主要是与个体的情绪系统有着密切关系,是一种内隐性加工过程。Devine和Hughes采用“无声电影(silent films)”任务和“陌生故事(strange stories)”任务,对230名8~13岁的儿童的心理理论的研究发现,女生在隐性的心理理论任务上的成绩好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理论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与他们加工任务的脑机制不同有关。Frank关于心理理论脑机制的性别差异发现,女性在左额上回(SFG)、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左腹侧前额叶皮层(vPFC)有更大的激活。此外,他们还发现,心理理论任务不同,脑区激活部位和程度也不同。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启发。在日常人际互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女生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察觉会优于男生。她们可以根据他人而部表情、身体姿势或声音迅速察觉到他人现在所持有的感觉,然后根据当时的特定情境作出恰当的反应。

2. 2工作记忆与心理理论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工作记忆与心理理论的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表明,工作记忆与aff1、aff2、cog1和cog2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工作记忆与心理理论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一结论与Uordon和Olson研究3,4,5岁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和双重加工任务成绩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高达0.64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这表明心理保持能力的变化使心理理论的表达和形成成为可能。

心理记忆教案 篇7

早在20世纪60年代, 布伦达-米尔纳及其同事就针对遗忘症患者进行了一个开拓性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严重的失忆症患者能够学会新的运动技能, 然而, 在实验结束后他对所完成的任务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意识;英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唐于1845年报告了一位妇女的病例, 她在一次险些被淹死的溺水事件后几乎回忆不出任何事情 (可能因为大脑缺氧所致) , 但在此之后, 她竟然能学成一个技艺娴熟的服装师, 虽然她不记得自己曾做过一件衣服!有学者指出这种技能的学习过程依赖于一种在患者身上的序列记忆系统, 该系统选择性地关涉于如何做某事的“知晓”之中, 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这种记忆最初在脑损伤的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 由于知识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本身都不是通过意识得到的,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程序性, 难以用言语表达, 难以被意识所接近;在功能上,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促进了上下文有关的、刺激反应的、如同规则一样联系的加工和学习。并且这个记忆系统对于真正基于时间序列背景中的联系和学习的加工有重要作用, 不仅仅在学习和加工新的序列时起作用, 对于固有的、先天的序列的协调也有影响。一般而言, 序列记忆的操作是通过技能化行为及程序化反应来表达的, 且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其中无意识活动是以具体刺激物为动因或由情景引发, 在大脑皮层上, 其他未被完全抑制的区域和兴奋较弱的区域所产生的一种反射过程, 而处于较低兴奋的“这些部位的活动”是我们主观上称作无意识的自动活动。

二、婴儿记忆的表现形式——一种程序性的反应

上述关于遗忘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令人惊奇, 有研究者进一步假设婴儿早期记忆表现和遗忘症患者相似:二者只有一个较为早期的记忆系统——内隐记忆系统。为证实此假设, 研究者们使用了大量婴儿记忆程序, 包括对新异性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延迟模仿等等。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婴儿在9个月之后才获得了更为高级的外显记忆系统。只有在这个时候, 他们才能够寻找被隐藏起来的玩具, 能够对某一事物的情节有所回忆, 这是外显回忆和辨认随年龄而稳定增长的开端。那么9个月之前的婴儿呢?如果他们不具备任何记忆形式, 那么又是如何从经验中获得学习的呢?他们的记忆是不是如同之前的假设一样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内隐记忆的特点?发展心理学家已经证实, 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 甚至是新生婴儿, 也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大量研究都表明婴儿早期的记忆只是内隐地保持了对事物某些方面的信息。Mc.Donough则进一步指出, 婴儿阶段的记忆表现“只是程序性的”, 因为婴儿最初用来指示再次的反应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习得的。这种记忆的表现类似于遗忘症患者身上表现出的序列记忆。即在一定条件下, 技能或动作可以在无需意识的参与下, 也无需意识到已有经验和特定情境时表现出来。

三、动物的记忆——一种反射的过程

在对动物的学习和记忆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80年代后“序列记忆”的概念被提出后, 我们理解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时便获得了一种序列记忆的意义。威廉姆教授和他的同事曾利用辐射状迷津对小白鼠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动物而言, 它们主要依靠的是有关程序的记忆, 这种记忆能使它们做出依据顺序所作的动作, 并“记录”下突出事件的片段。这些结论都提示我们:动物缺乏具有自我意识的记忆, 它们记得的只是由动作叠加出来的过程, 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形成的反射。此外, 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生物学家指出, 在一切动物行为中他们所看见的仅仅是某种无意识的动作而已。这种论点早就有笛卡尔的权威做后盾了, 而在现代心理学中又一再得到重申。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揭示出这样的一个事实, 那就是心理学家对动物行为的描述与婴儿、遗忘症患者所表现出的行为相似, 即一种无意识的序列行为。这是否提示我们可以从序列记忆的角度对动物的行为进行阐释呢?

四、序列记忆作为无意识的本质

在上述论证中我们可以发现, 从较原始的动物到前言语婴儿再到遗忘症患者所表现出的记忆与行为模式, 是一种类似于“序列记忆”的反应模式, 这就说明作为一种无意识形式的序列记忆在不同的物种及个体中的普遍存在性。此外, 相信对这种无意识本质的把握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杰克逊用“主观意识”来描述这一无意识状态, 他认为意识的发展遵循这一顺序:由最初统一未分化的意识——主观意识——对象意识, 主观意识和对象意识位于发展的不同阶段, 完整、清晰的对象意识起源于或稍后于被称作主观意识的一种无意识状态的发展。与代表对象意识的单元不同, 代表主观意识的单元是构成的, 在操作运行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组织性、更高的自动性, 构成对象意识单元的神经系统处于较高级的地位, 在机体受到损伤时会第一个受到影响而使得主观意识暴露出来。在脑损伤或遗忘症患者身上表现出来的无意识行为很可能是以这种主观意识的意识状态为基础的, 对象意识则可能是这种外显记忆或意识行为产生的基础。由于出生不久的婴儿和动物缺少这种较为高级的对象意识, 因此表现出与遗忘症患者相似的“序列行为”, 也进一步揭示出他们的上述“序列行为”作为一种无意识现象存在一个共同的本体论基础。即在以神经系统或脑的活动模式为基质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本质”。

从进化论的历史来看, 一个动物物种进化的等级越低, 其神经系统越简单;其进化的等级越高, 其神经系统越复杂, 并在人这里达到最大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也意味着反应的不确定性。对只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的动物来说, 它可以以完全进化了的、完全确定的方式来适应有限的、完全确定的刺激环境而可靠地达到生存的目的, 恰如习性学家对动物行为的解释那样。也正是如此, 我们在所有物种中都可以观察到最基本的无意识适应机能, 例如条件化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是无意识的序列学习及较为复杂的适应机制, 并最终进化产生意识, 乃至人类独有的复杂语义符号系统。从无机界的感应性, 再到生物的反应性, 再到人类的能动性, 这个过程也体现出了人类意识的进化发展过程。任何高一级的反应都是建筑在低一级的反应的基础上的, 即人类所特有的具有反思能力的高一级的意识都是在作为无意识的低一级的基础上经过飞跃产生的, 因此它可能既具有低级意识的某些特点, 又与低级意识表现出质的差别。简而言之, 意识进化自无意识;无意识在发生学上靠前, 是所有物种共有的机能;意识过程在发生学上靠后, 更体现出生物进化的特化过程。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遗忘症患者、婴儿、动物的行为的类比研究, 发现在对遗忘症患者、动物, 前言语婴儿经验描述中有着巨大的相似性, 即都表现出序列行为的方式, 进而通过对生理学、习性学、病理学等多方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引发了对序列记忆认识的新观点, 从进化和发展的角度把握序列记忆的产生、过程和机制, 在经验维度上扩大了序列记忆的概念内涵, 并进一步揭示出序列记忆作为一种无意识观念的本质及这种无意识对于意识而言的所具有的发生学意义, 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无意识及意识的本质打好基础。

关键词:序列记忆,婴儿记忆,动物记忆,无意识

参考文献

[1]Cohen, Squire.Preserved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Pattern Analyzing Skill in Amnesia:Dissociation of Knowing How and Knowing That[J].Science, 1980, (210) :107-210.

[2]Carolyn Rovee Collier.Dissciations in Infant Memory:Re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J].Psychological Review, 1997 (104) :467-498.

[3]Mandler, J.M.Recall of Events by Preverbal Children[J].The Development and Neural Bases of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 1990 (608) :485-503.

上一篇:初探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下一篇:饮料人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