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总结报告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技能人才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高技能人才总结报告

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报告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他们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也不同于中职教育的毕业生,具有鲜明的特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双赢的需要。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有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员工培训形式、定向培养模式等,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招生、教学培养、就业、科技研发等各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它是在满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人才的背景下产生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服务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具有职业性特点。而且,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也不同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因此,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有自身的特点。

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大发展起源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尤其是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鉴于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高素质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具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应用型则体现在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等方面。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教师、教育管理者及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也要体现这个目标。

2.高技能人才的特征。根据国家职业大典,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或工艺操作难题的人员。

(1)动手能力强。这是高技能人才最重要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动手能力,不是传统的“手艺”或某些“绝活”,而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人才进入岗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产生经济效益。

(2)富有创造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会操作,他们在校期间经历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储备了大量知识,入职后表现为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等。另外,高技能人才多从事较复杂的劳动,心智技能化的程度较高,创造能力较为突出。

(3)适应岗位能力强。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除了重视技能培训外,还要接受相关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教育,因此,高技能人才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后适应能力就强,在不同岗位的流动中都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能力。

3.走出误区。高职院校的校领导,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都紧紧抓住技术型、应用型来培养人才,使得高职人才的培养过于单一,只重视实践操作能力,没有顾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何谈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不是培养“机器人”。所谓“机器人”就是指那些只会执行命令,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性,熟悉生产流水线上某个岗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技能的人。企业通常将这类人定位为熟手而不是人才。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企业来说,他们更希望在高职院校找到具有全面发展潜力的毕业生。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表示,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工并不难,难的是让这些员工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能适应技术的进步,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方式。高等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种:

1.订单式教育模式。这是我国高职院校最普遍的模式,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单培养协议书,由企业单独或与学校共同负责选拔接受订单教育的在校学生,并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培养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学校负责实施订单教育,企业为订单教育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专业师资、技术资料及必要的资金支持,企业安排接受订单教育学生就业。

2.企业员工培训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要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或产品类型,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要。面对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企业员工必定要更新知识。为使职工更快了解新知识、懂得新工艺、熟练操作和维护新设备,企业需要借助高职院校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分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般是短期行为,根据企业需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企业选择部分职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短期集中培训,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更新、技能得以提高。

3.定向培养模式。定向培养模式又称为委托培养模式。企业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委托学校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定向企业甚至定向岗位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应了企业为实现发展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储备人才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对岗位的适应性更好。当然,这种培养模式也顺应了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在目前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更关注毕业去向,因而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也是很多高职院校吸引生源的一个重要措施。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方式外,还有一些更为随机的方式,如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顶岗实习、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学术讲座等方式也值得借鉴。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可同时满足企业发展、学校生存、国家进步等多种需求,是一项多赢的举措,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与国际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 11月7日,温家宝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而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仍有差距,当某些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要时,办学空间和潜力必然受到限制。如何才能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大量培养企业、社会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才有生存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展,导致生源压力越来越大。谁能在生源的竞争中取胜,关键看谁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因此,高职院校抓住了企业和市场需求,并以此作为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切入点,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以化学工业为例,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众多化工园区、化工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另外,企业并不会满足现有状况,还会谋求不断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管理和生产中总会面临新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企业发展都需要人才,而企业人才的储备恰恰来自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某公司负责人说过,从人才市场上招工很容易,但后期的培训则非常艰难。就培训成本而言,通过“双元制”教学与学校培养定单式的员工花费不少,但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因此,职业教育可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3.校企双赢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双赢的手段。

(1)企业方面。首先,校企合作中的订单式教育需要结合企业要求量身定做,减少了从学校招聘毕业生的麻烦。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获得自己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进入企业能很快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经济效益,减少了入职后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其次,高职院校拥有大量的优秀师资,他们掌握相当多的理论知识,且具有科研开发能力。校企合作可让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再次,企业员工能得到短期培训和教育的机会,企业能够在提高职工素质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学校方面。企业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而不是学校实验室的模拟场景。学校也可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甚至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很多帮助。另外,企业的大量生产设备和实习工厂,为高职院校节省了教学设备的投入,降低了办学成本。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毕业生顺利进入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对招生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过程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要靠校企双方在招生、教学、培训、就业等各个方面加强沟通,才能实现校企双赢。

1.招生方面的合作。企业结合目前的生产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制定人才需求计划,与校方达成培养协议,将每年所需的专业人数通报给校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在招生过程中,可由学校单独组织,也可让企业参与选拔人才。入校后按照专业情况组成不同的班级在校学习,参与企业定岗。

2.教学方面的合作。这是企业合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复杂的环节。

(1)教学计划的制定。结合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开设的顺序如何,开设方式是课堂授课还是实习实训,是否在校期间到企业定岗实习,实习时间等内容,都要在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应与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对接,并与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教材和教法的选择。国家通用教材可作为教学的主线,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需求。校企之间也可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在教法上,可直接将从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提炼的案例搬上课堂,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用的案例教学;或放到校企合作的基地企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在生产现场实施教学。

(3)实习基地的管理。结合教学需要,企业应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高职院校教师或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弊端,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就业方面的合作。校企合作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企业参与了学生的招生、教学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学生毕业后可进入订单企业,甚至订单岗位。

4.对企业在岗人员培训的合作。企业结合需要,借助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对企业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取证培训,培训内容、教材选择、师资配备、学时情况,都要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既要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要符合教学的规律和知识的连续性。

5.在教科研方面的合作。教科研合作是双向的,一方面,学校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或者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高级技师共同参与课题开发;另一方面,企业为解决加工和管理的难题,在高职院校中选择教师带领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6.其他方面的合作。还可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专业讲座等方面加强合作。例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特色。如何才能建立先进的文化?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后作出评价。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还能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模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服务于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海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崔新.高技能人才视域下的高职校企合作战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06).

[3]何其荣,雷宽余.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05).

[4]周世青.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补性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09).

[5]吕政.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06).

[6]刘晓,路荣平.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09).

[7]杨恩然.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2,(13).

[8]阳素云.浅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J].职业,2012,(33).

[9]王慧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1).

[10]孙士新,杜建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作者:杨雪

第2篇:浙江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王红,等:浙江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作者对浙江省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

[

[BT1]1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各种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中小企业的环境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所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将目前的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运用适合本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受访中小企业中,使用互联网办公的比例为785%。受访中小企业开展在线销售的比例为253%,开展在线采购的比例为265%,其中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30%。在各类营销推广渠道中,互联网早已超越报纸、杂志等传统平面媒体,同时又以多元化的展现形式、相对较低的推广门槛和可评估的推广效果等优势,超越电视、电台等立体媒体,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首选渠道。进一步调研发现,在各种网络营销方式中,中小企业倾向选择电商平台推广、搜索引擎营销、即时聊天工具营销、网站展示广告、邮件营销等较为成熟的网络营销方式,其他较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比如微博营销、论坛/BBS、SNS、视频营销、团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目前也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比如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促销、销售上,在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的协同管理也存在问题,开展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存在不足等。但是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电子商务的人才缺口。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达到300万,然而与此相矛盾的却是我国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对口就业。可见在电子商务发展如此迅速的大环境中,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为企业所接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行业的,也有院校自己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还是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错位造成的。多数院校在制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面向行业、企业的进行必要的人才调研,但由于电子商务本身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公司和业务不断变化,同时各企业电子商务的岗位设置也是各不相同,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因而如果学校专业建设过程中不经过认真提炼和细致定位,必然会导致课程开设无法真正适应企业需求,培养的学生当然无法被企业所接受。

电子商务是一个包含多学科、多理论又相互交叉的新兴专业,既涉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涵盖了经济商务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资金支付、客户服务等多环节,同时信息技术和经济商务活动还需要交叉应用。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建设必须顺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专业定位,并构建一个校企高度融合的合作机制和模式。

[BT(1+1]2浙江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数量已占浙江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已占浙江省的80%以上,财政税收、出口总额已占浙江省总额的60%以上,吸纳的城镇就业人数超过90%,中小企业作为浙江经济的主体和新的增长点,为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如何克服困难,实现产业转型,电子商务无疑为其提供了机遇与平台。通过参与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市场反应灵活的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商务贸易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少浙江企业不可缺少的业务工具,截至2012年6月,浙江省开设各类网店80多万家,约占全国的12%;在各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210万家(含个体工商户),企业应用比重达65%。浙江省参与网络购物有1500多万人,成年居民网络购物普及率达495%。无论是网络零售平台,还是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团购等第三方平台都稳步发展;网络零售企业、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业态也在不断涌现,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业态最完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浙江省中小企业也经历着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旺盛,难以招聘到适应企业运营实践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随着各层次高校不断加入到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队伍中,每年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学生却难以找到适合的岗位。高等职业教育以高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其职业、高等和区域属性,更适合培养本区域内中小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通过深化高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才能做好专业发展与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的人才需求情况,课题组以浙江省为例,开展了深入调研。本课题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企业走访、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61份,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状况及规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学历层次和能力层次的需求,企业对电子商务开展的态度和对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预测等,用来帮助研究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办学规模确定和课程体系的形成。

[BT2]21被调查企业类型

为了获取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专业化细分需求,我们在选取企业样本时,主要选择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样本企业的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

当前浙江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以依赖线上生存,通过主流的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或者自建网站来开展企业主营业务,另外一类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通过线上来扩展业务,提升竞争力。对此,当前浙江省中小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方式可以从以下抽样构成中有所启发。目前的电子商务企业很多是从网络起家,专注于线上经营。对于浙江省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大省,传统行业如果能够通过企业应用和平台服务强化电子商务发展,利用网上协作乃至网络化组织加强企业间的深化分工,进行“协同商务”,必将创造不可估量的巨大机会。

调查发现,通常以一个年销售额1千万元左右的电商公司为例,其人员大体15~20人,分工主要是包括店铺运营、美工、客户服务、仓库管理、司机和其他相关人员,这种分工构成属于这个行业的主流群体,基本可以支撑一个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司的人员架构。相比较传统行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率更加高效,对于人才需求更加专业化和复合化,这对当前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显示出电商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行业格局尚未形成,对于传统企业进入电商也仍存有大量机会。

从企业的所属行业构成来看,服装和日用百货是最多的,这一方面又体现在B2C平台上,消费者对服装和化妆品行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消费习惯。

另一方面和浙江的传统行业分布有关。浙江省经济发展多年来形成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其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技术含量比较低,如服装、纺织、化纤、鞋帽百货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深入影响,产业聚集内的企业和相关创业人员以传统产业内容为主的,立足于所在区域的特色行业,利用网络寻找到更多的客户,这是浙江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典型模式。B2C平台本身提供了巨大的浏览量,经营者如果把握区域优势,找好下游供货方,再加上良好的网络运营通常可以成功。这也为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方向,货源和物流可能是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2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分析

从企业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来看,对于当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在平台选择的时候,首选是天猫。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在商城运营比较稳定的情况,因为业务的相似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流量,一般都会兼顾淘宝C店、京东、亚马逊和当当等其他平台,从而为自己拓展渠道,并且可以周转库存。另外虽然有些企业也会在阿里巴巴上开设店铺,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超过10%企业通常会选择多个平台,但是业务中心通常更侧重B2C领域。对于线下传统企业来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比如淘宝,易趣,拍拍,百度有啊等;另一种则是自己建立独立的B2C电子商城。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有大量的潜在用户,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分享平台上的会员用户,企业没有电商经验时,这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何真正把平台流量转化为销售额是难题。后者需要商务商城的人才,做商城不是建个网站,放上产品那么简单,需要做出符合产品的电子商城,考虑如何吸引买家购买产品、提高转化率等。

另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具体方式如图5所示,当前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注重培养自己的运营团队,但是对于第三方代理运营也有一定的市场,这一类型的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比较有利,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实践岗位。因此在校企合作建设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

23电子商务人才状况

《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显示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据2012年4月18日淘宝网淘工作频道数据显示,仅从2012年4月2日到18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电子商务职位需求数是88870条。而从2000年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也就是说高校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满足这个产业半个月的人才需求。

23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岗位情况

当前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最紧迫的岗位,从图6可以看出,排名前三位的是店铺推广、客户服务、数据营销类岗位,同时很多店铺也表示美工设计类人才很难招聘到合适的。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是因为互联网是中小企业最为青睐的营销平台。借助于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流量,展示产品吸引客户是所有涉足电子商务企业的共同需求。因此熟悉第三方平台工具,特别是能利用国内市场份额最高的淘宝平台进行网络推广的人才是当前企业最为迫切的。另外淘宝客服人员直接面向客户,开展销售工作,维护店铺形象,虽然门槛不高,但要求对店铺产品熟悉,能吃苦耐劳,这类人才在很多企业流失率很高。由此看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从这些方面加强,特别是店铺推广和数据营销人才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重点。

在调研过程中分别都超过半数的企业愿意支付3000~5000元的月薪,其中73%的企业对店铺推广人才愿意支付3000~5000元的月薪,57%的企业对数据营销类人才愿意支付3000~5000元的月薪。

对于美工类人才,企业需求根据店铺的发展阶段有两个层次,对于店铺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对美工的要求是能使用图片处理工具进行简单的抠图、美化等模仿操作,这类美工的需求当前占到美工人才需求39%,主要月薪集中于2000~3000元,店铺扩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希望能招聘到有较强的美术功底及领悟能力,能设计店铺整体装修风格,能够全面负责淘宝B2C商城的全套美工设计,包括:店面整体形象设计更新、对店铺首页、详情页,商品描述美化、店铺产品图片处理、产品描述文案、促销活动平面支持等,这类高端人才的需求量目前并不大,但很有潜力,调研企业中只有9%有这类需求,愿意提供的工资水平也很高。

对于客服类人才,企业的需求很大,但客服人才的个人发展却会受到限制,从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愿意给客服人员提供的月薪只是集中在2000~5000元,这也体现了目前电子商务企业中客服人才的职业生涯目前来看,很难有更高的发展,如何以客服岗位为行业切入点,培养学生长期的职业规划,是高职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

23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

在调查361家企业中,通过社会招聘符合岗位需要人员的占72%,通过招聘电子商务应届毕业生占48%,内部培养提拔的占53%,通过业务外包的方式占27%,对比《2012年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的调研,其中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接受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企业占 25%,发现目前来看,高校电子商务应届生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

33企业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突出的问题(见图8)

这里企业对我们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抱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薄弱;二是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实训设备、加大实训课时比例,加强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来逐步得到解决。而主动学习能力欠缺的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对学生的开发应主要从智力、心力和体力角度进行,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开发,更应重视学生的内驱力、意志力、自评力和调控力(心力)的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人文、社会和科学学科上应合理搭配;学生不应只是知识的吸纳,还应有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需要、理想进行主动引导,升华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访谈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表示对于招聘人员的学历并不看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但当实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企业招聘电子商务岗位人员时48%的企业希望招聘高职大专的电子商务人才,居第一位,其次是普通本科,再次才是中专。这说明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层次介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专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之间的高职大专层次,是最受中小企业的欢迎。

3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电子商务属新型产业,人才存量不足,再加上高校人才培养输出不足,从而形成电子商务领域巨大的人才真空。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和特性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招收人才时并不会重视文凭,更加注重实践经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高”,在于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正好契合了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对于高职层次来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巨大的机会。高职教育改革推行这些年来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虽然也在前进,但综合企业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深层次的问题仍在于下列几个方面:

(1)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停留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专业培养课程层面,并没有明显针对性的细分,培养方向模糊,学生毕业后对于电子商务行业并没有明确职业方向。

高职教育改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对于高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学者、教师与企业方都一致认可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的网络推广活动与网络运营实践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大专生应有的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快速学习能力,熟悉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与政策法规,了解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流程,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能力。

这一目标的确为我们指明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一般目标,但是当前具体如何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具体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却并没有任何研究和实践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因而使得当前高职电子商务教育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改革,一边是培养目标与实践脱节,无法落地,专业教师与学生一样感到茫然。

(2)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其知识结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现存知识技能全部来自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快速更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直接导致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欠佳,具有很大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完整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浪潮席卷全球,其主体发展主要是在企业和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中。由于互联网商业特性本身的活力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飞速,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从B2B、B2C、C2C、P2P、团购、O2O(Online To Offline),到各种模式混合微创新,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电子商务不断向前发展,每一次创新都直接导致企业业务的增长与变革,使得电子商务运营、推广等相关人员都非常稀缺。

截至2013年6月根据淘宝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只针对在淘宝平台上的电商企业而言,人才缺口就高达百万,而整个电商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457万。这么大的缺口仅仅依靠行业和企业自身是无法解决的。高职院校必须更加密切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合作。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实际应用的理解和相关行业发展数据,而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是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很大,大多数学校只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进行一个简单堆加,完全不具有系统性和理论完整性。

(3)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基础,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资源。但由于高职投入经费的限制,当前高职电子商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不能满足企业所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高”,在于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高技能人才应该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工作规则以及工作的协调合理性,熟练掌握岗位群通用的基本技能、有专业背景的专门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有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能完成技术比较复杂或非常规性的工作,并能运用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动手和实践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基础,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实践性教学培养成本显然要高于本科院校,但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思想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尚有偏差,仍将高职教育看做是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次等教育”,对于高职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本科院校,导致高职实训基础建设薄弱,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只能通过偏于理论,减少相应实操类课程,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4)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从实践经验上无法有效指导学生。

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如经管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校门到校门,并不具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专业,有些专业教师,大部分甚至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更多都是靠后来进修或者是自学一些书籍而获得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存在知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所以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本身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

4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思路

鉴于我们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研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课题组对于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41根据区域经济细分专业,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对于培养目标的确立应依托区域政府、行业、企业,以实地调研结果为准培养区域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网络销售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调研结果基础之上综合专业实践条件等优势,确立高职院校自身特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实施。

42师生一体服务企业,企业参与教学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直接影响其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无论是基于校内实训室的模拟实践还是进入企业顶岗环节,核心是通过师生一体服务企业,企业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

达到融通的过程。

43让校内专职教师走入企业,企业教师进入课堂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由之路

高职的师资队伍,应该是兼备理论与实践的“双师型”队伍,这已经为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所证实。而这一点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国内并不存在属于电子商务学科的理论体系,也就难以根据新的理论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无法由此再确定相应的师资标准。因此“让校内专职教师走入企业,企业教师进入课堂”由此来培养一支双师型的名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小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杨善江产业调整视角下的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5-9

[3]刘兴民,楚金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11

[4]宋专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作者简介]王红(1978—)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谢川(1962—)男,安徽繁昌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布式数据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

作者:王红 谢川

第3篇:高职教育与高技能人才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连续性方案,为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加强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我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高职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

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高职院校为了加强技能培养,普遍实行“双证制”毕业,即毕业生必须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就业、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劳动者创业的基本素质体现。为了使毕业生能更好的就业,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

1.2高职技能人才人数多、种类多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开设的新专业也不断增加,招收学生数随着增加,培养的技能人才相应增多。由于办学专业的增加,职业技能的种类同时也增多,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分别通过鉴定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是各行业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

1.3一人持多证

在社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高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就在于有一技之长,为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很多学生在获得一张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再通过培训和鉴定,获取两张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在获得车工中级证书的基础上,又获得维修电工中级证书;汽车运用专业的学生在获得中级汽车维修工证书的基础上,每人还获得汽车驾驶证和中级维修电工证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导游证的基础上,每人再获得一张中级餐厅服务证和一张跟单员或内审员证等。学生一人持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大大地提高了就业能力。

1.4高职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偏低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高等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它有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全面体现在培养对象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上,成为为社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较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等级普遍以中级为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基本上是中级技能人才,而市场紧缺的是高级技能人才,这样,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等级就偏低,既不能满足市场,也与自身名称不完全吻合。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除了学生取得大专学历的要求之外,还必须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如:学生必须在取得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可以申报高级工鉴定,或是大专毕业生经相应学时的技能培训后可以申报高级工鉴定;取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后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后可以申报技师鉴定。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获得高等学历证书的同时,要使学生再取得高技能证书,学制学时的限制就成为一个瓶颈。

1.5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支持高职教育的基本渠道。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社会普遍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只从自身和眼前利益出发,进行校企合作。目前,频次较多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如教师到企业授课、企业家来校讲座等形式。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也是短期行为,多以契约性合作为主,这种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初级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长久性,使得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阴市,经济总量连年位居江苏省县(市)之冠,全市拥有3万多家企业,其中集团企业 155 家,10 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企业跻身 “中国制造业500强”,上市公司30余家。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近年来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学校确立了 “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潜质的生产、 经营、 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为地方企业培养输送高级技能人才也是学院责无旁贷的任务。

2.1正确定位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企业、根植企业培养高职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定向招生,双向培养;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学校和江苏海澜集团、江苏长电科技集团、江苏兴澄特钢集团、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采取人才培养“2.5+0.5” 或 “2+1” 的方式,即两年或两年半的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在学校完成,其余时间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学校已和江阴4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合作。

2.2企业参与

学校和企业共同围绕人才目标,制订培养计划和方案,计划不仅有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同时还兼顾高职技能人才的后续发展所应有的基础能力。由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课程开发组,将源于企业的工作项目转化为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编写个性化教材,确保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用技能相关联。学校一些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法,如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的 “工艺单教学法”,在教授男女西服缝制工艺课程时,将“女西服成衣制作”项目分解为“粘粘合衬”、“归拔衣片”、“前片和后片缝合”等8个任务,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协作、展示成果、评价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项目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教学计划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校内专业课教学多采用教室与实习实训室一体化的模式,讲练结合,采用项目导入式、情景教学法等形式教学,将初中级的专业技能训练分解在前两年内完成,并通过国家鉴定部门的鉴定考核。在学生三年级时,挑选出约三分之一左右技能突出的学生,利用一些计划课时和业余课时,进行高级工技能的训练,在学生毕业获得大专学历时,组织进行高级工技能鉴定,获证率可达90%左右。学校通过这种形式每年培养高级工技能人才可达800人左右。

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工作一年后,学校再组织一批毕业生开设高级工技能培训班,为地方企业培养一批高级工技能人才;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学校再组织已取得高级工技能证书两年的毕业生,开设技师培训班,为地方企业培养一批技师人才(如下图所示)。例如:2010年学校以“江苏长电科技集团高级工培训班”名称,开设了《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装调工》高级工培训班,同时吸纳在其他企业的毕业生共有56名学员;2011年同样以“江苏长电科技集团技师培训班”名称,开设了《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装调工》技师培训班,同时吸纳在其他企业的毕业生共有41名学员。2010年学校为江苏阳光集团和江苏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开设《维修电工》的技师培训班,共培养43名学员。这样,我院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培训,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等学历的高技能人才。

2.4多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当前市场紧缺的技能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需要,学院和办学合作企业联合举办针对企业技术工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提升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针对企业一线工人学员时间紧、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学校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计划,强化理论,加强模拟训练,重点辅导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领。例如:我院2010年和江苏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维修电工技师班,共培养26名学员;2011年学校为江苏海澜集团开设《服装制作工》的技师培训班,共培养34名学员,目前江苏海澜集团是江阴地方技师最多的企业之一。学校通过培养企业一线工人的方法,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2.5办学特色鲜明

随着学校拓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渠道,为企业培养输送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的合作上也不断往深度发展,学校办学紧贴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现场技术和设备、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需求。201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对学校的毕业生需求比已达1.5∶1。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8%,学校向社会输送了7000余名毕业生,60%左右的毕业生成为江阴各企业的技术骨干、班组长或部门经理。

2.6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载体,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企业参与学校的办学,关注学校的发展,介入学校专业建设,将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引入专业教学中,企业生产模式融入技能教学中。学校建有10多个企业车间式的实习室和创业虚拟公司,同时,学校也授牌30多家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一种开门办学,学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的局面。

3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

3.1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高职教育的定位必须充分认识其双重性,它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具有独特的属性及内涵,其功能应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高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承接、转移的中心,是先进文化传播的桥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辐射能力强的高等教育;其目标应表现为追求卓越品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正确把握其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达到高学历和高技能两者之间的平衡,目前的高职教育就需要在学制上作一些延长,以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为此,可使高职教育的大专学历提升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这样将会涌现出一大批高学历高技能型的社会需用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3.2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星光大道,是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工学结合,学生才能得到学习锻炼,真切地体味到技能的魅力,促进增强就业资本;企业也能从中得到需要的技能人才,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这样就能求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管理机制,更是一种创新探索。纵观世界上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和保障职业教育的实施。基于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为提高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与企业取得“共赢”这一平台上,有效地深化合作。

3.3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

随着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就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学历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应积极服务于社会,主动承担起地方企业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的责任,真正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承担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成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动机形成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1-18.

[3]陈志勇.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64-65.

[4]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3.

[5]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6]陈志勇.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科技信息,2012(13):284-285.

[7]赖炳根,周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当代挑战及变革[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9(5):6-9.

作者:陈志勇

第4篇:企业高技能人才业绩总结报告

技师报名请准备好附件

8、附件

9、附件

10、附件

11、附件13 ,附件10的A3纸打印请从我这儿领取,注意附件9 的业绩内容为10年—12年的业绩,将各份业绩记录表写明序号。请各位准备好于26号11点前交到我这儿。谢谢

第5篇:起重工高技能人才业绩总结报告

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桥梁装吊工作,先后参加过成都北编组站、岢瓦线、两伊线、海南东环、平朔线、准朔线等多条国家铁路的建设工作。作为一名桥梁装吊工,时时刻刻的牢记着“安全’二字,不敢有半点松懈;工作中尽职尽责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各种知识与经验,现将任高技工后业绩总结如下: 平朔线桥梁架设施工前期,架桥机吊轨电葫芦在启动后,电机不能正常运转,导致不能提起重物;当时,电工进行了线路检查,并且检查是否超载,更换了导线(因可能导线细所致)仍不能使电机恢复正常工作;由于平时自己爱好机械修理,又从老师傅那里吸取了很多经验,便向机长提出自己试试;经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制动轮与后端盖锈蚀咬死,制动轮脱不开。随即卸下制动轮,清洗了锈蚀表面;安装完成后经调试,电机恢复正常运转,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平朔线铺架过程中,有一次架桥机电葫芦制动相当不可靠,下滑距离超过了规定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当时自己发现的早,随即向操作司机发出停止操作的手势;然后,逐个进行了详细排查:1)检查了制动环磨损程度,因为可能出现弹簧压力减少;2)精修了制动环与后端盖锥面的接触面;3)调整了制动环;4)检查了联轴器的窜动灵敏度;经检查检修后调试,制动依旧不可靠,下滑距离仍不能控制在有效距离内;后又对此进行了一次排查,发现原来压力弹簧过于疲劳,随即立马更换了压力弹簧,经调试,效果良好,解决了这一安全隐患。

有次铺架中遇到桥高、曲线半径小,而且更主要的是桥台处于下坡道上,当时架桥机的制动性能很难准确的停在对位点上,万一出现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有可能会出现机毁人亡的危险。经过对其观察,计算,提出以下方案:

1、把勾备筒里的前后拉条都加长3公分,使闸瓦互对,对车体轮对的塔面增加压力。

2、在对位时上紧手闸预防主机车体快速下滑而失去控制出现危险。

3、在对位点前后5米线路抬高10公分,并在对位点前放好止轮器,通过以上方案我再用缓慢行驶,灵活稳重的觉悟,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稳稳的把架桥机控制在安全范围

内。

平朔线架梁过程中PJ165架桥机2#柱油缸出现不同步现象,无法进行架梁工作。由于在DJ168架桥机上出现过此类现象,随即想到油缸不同步可能有几点原因存在:

1、油缸泄油;

2、系统进气;

3、平衡阀出现故障;

4、油路过脏。于是对此现象进行了逐步排首先查:对外观进行整体检查,发现没有泄油想象;随即对系统进行了排气工作,仍不能满足架梁需求、同步进行;随后又检查和修正了各运动部件的精度,并对油路管道以及平衡阀进行了检查与调整;仍不能正常工作。正当大伙苦思冥想的时候,发现液压油太脏,并且有污物存在,立即报告机长,对油路进行了清洗并更换了新油;后经调试油缸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且能同步进行;为此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有次架梁时,行车在吊梁时出现行车在吊梁横移一头托起,一头卡跑道的现象,看到这一现象,随即向操作司机停止操作得信息;并判断轴承损坏、破裂,行车横移轮架磨损过量不在中心处。经拆卸后,发现果然是有一部分轴承损坏,横移轮架点不在中心上,发现问题后将其改进,更换新的轴承,把原来的轴盒加长了2公分,轮距也加长了2公分,保证了架桥速度。

平朔架梁过程中,有次桥梁已经出了一号车,开始下落的时候,突然一号行车的2号滚筒冒起黑烟,当时经电工检查,电机已经烧坏。而现在桥梁还处于自由下落状态,情况十分紧急,经机组人员共同探讨,必须迅速更换电机,且控制桥梁自由下落。首先把桥梁和大臂用直径40的钢丝绳缠绕八圈,并在大臂上用3吨的手拉葫芦拉紧,将其固定在大臂上,避免了桥梁的下滑,给电工争取了更换新电机的时间。

在铺架中,架桥机二号车的拖拉钢丝绳磨损特别快,需要经常更换,后来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导致钢丝绳异常磨损的原因是钢丝绳的导向滑轮的位置不对,因为位置偏向左侧,引起钢丝绳摩擦系数增大。后经过改变滑轮的位置后,摩擦系数大大减小,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明显增加了,小小建议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创新,努力进取,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每一项任务;知识在于积累,勤奋加肯干才能出真知;由于新的技术等待掌握,新的设备等待使用,将更加努力,虚心向老前辈学习,使自己的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永远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所学知识和技术为企业明天的辉煌贡献自己的一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单位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6篇:高技能人才调查报告

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

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与技能人才需求

论证报告

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1 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拟设专业

论证报告

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针对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煤炭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对申报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涉及的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设置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必要性

(一)我区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我区煤炭的资源优势 新疆是煤炭资源大区,根据第三次煤炭预测资料,在地下2000米以上、7.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的预测储量为1.82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6%,居首位;同时,新疆的煤层气预测储量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6%,位居全国第三位,与新疆天然气储量相当,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赋存稳定、露头浅,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新疆煤炭工业发展的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会形成十个千万吨级、5个三千万吨级、2个五千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及企业集团,煤炭产能将超过4亿吨。煤电、煤化工项目的迅猛发展

2 等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仅在伊犁,庆华公司煤制气项目已经投产,另外两个煤制气项目(分别为年产60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和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年产300亿立方米)均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对煤炭原材料需求的同时也伴随对煤炭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迅速增加。

三是行业科技进步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 近年来,煤炭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洁净技术的发展,使煤炭工业的科技水平有巨大提高,煤炭工业创建了高产、高效矿井。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功效不断提高,现在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的年产量相当于过去一些大型矿井的年产量。随着科技进步,煤矿装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集机、电、液、计算机为一体的设备不断增加,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工艺得到广泛应用。

(二)我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区内大型煤炭企业因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中级工已难以满足生产一线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存在大量的需求。我区煤炭行业职工约7万人,专业技能型人才有13000人,仅占主业人员总数的18.5%;工程技术人员近6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

3 国家煤矿60%的水平。采掘一线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是我区煤炭工业快速、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现状 据调查,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少煤矿技术专业人才。此外,通风、安全、选煤、煤化工、通信、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外经贸、法律等专业人才也相当紧缺。完全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企业拥有的本科学历专业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9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技能型人才仅占10.2%。

(四)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需求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201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6.6亿吨;2020年达到12.3亿吨。由此预计2015年全区煤炭行业需新增主业人员约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4万人,技术工人5.6万人,其中需培养的高级工及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员占10%,约需5600人;2020年约需15.6万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6万人,技术工人110000人,其中需培养的高技能人员占10%,约需1.1万人。可见,我区煤炭工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五)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4 目前,我区煤炭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数量、培养规格等也不能适应煤炭产业发展的需要。区内现有两所专业从事煤炭职业教育的院校:新疆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管理人员(本科层次),只有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承担的培养目标是煤炭行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加上其它中职学校煤炭专业和涉煤专业,其年培养能力约

二、三千人,培养规模非常有限且几乎都是中级技能水平,亟待提高高级技能培养水平。

由此可见,我区煤炭工业对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从新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加快自治区工业化进程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高度看,大量培养煤炭高技能人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设置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可行性

(一)我校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基础条件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自治区煤炭行业的发展,开展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培养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近千名。

1、建校至今,我校主要开设煤矿技术(综合机械化采煤、掘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维修电工、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综采维修钳工)等矿业主体专业。我校开办的煤矿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涵盖了煤炭行业

5 的全部特殊工种和辅助工种。

2、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技师学院拟设的煤矿技术专业有技术理论课教师13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6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7人;全部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7人,技师、高级技师9人,专业带头人1人。矿山机电专业有技术理论课教师23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13人,其中硕士7人(含在读),本科28人,全部为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13人,技师、高级技师17人,专业带头人1人。

3、具有满足技师培训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学校矿业工程实训基地中,煤矿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有煤矿监控实训室、通风实训室、安全仪器实训室、瓦斯爆炸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共有实训设备344台(套),540个工位,总价值1458.56万元;矿山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有高级电工实训室,矿业自动化实训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机械创新搭接实训室,露采机械模拟实训室,高级矿井维修电工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共有实训设备826台套,767个工位,总价值2177.715多万元。

4、具有可靠地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建设了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仿真教学培训软件。

5、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全国公开发行的教材3册,参编公开发行及行业

6 培训的教材5册。指导学生参加历次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综采维修电工、瓦斯检查工等工种多次获

二、三等奖。

(二)煤炭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属于煤炭行业主体专业,在业务规格上要体现“职业性”特点,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求能熟练地应用这些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根据煤炭企业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条件,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面向煤炭生产、建设第一线,掌握煤矿先进生产技术、运行及维护先进生产设备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煤矿技术、矿山机电等与煤炭行业主体专业,使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一)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创新并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的“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改革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与煤炭行业职业标准接轨,构建适应产学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

7 段、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

(三)优化教师队伍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在行业和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通过培养、引进、外聘和兼职,使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合作与协作,采用多元共建、共管、社会共享的方式,围绕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实训室,充分发挥教学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生产应用的功能作用,营造具有真实工作场景或模拟仿真效果的实训环境,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新疆矿业工程实训基地”和“煤矿三级安全培训中心”的优势,拓展煤炭相关岗位培训范围;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内部培训中心合作办学,推进多元化培训方式,加快缓解新疆煤矿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安全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建立技师培训学院拟设的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从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已基本满足我区煤炭行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7篇:国家高技能人才师资示范培训总结

2012年8月3日至8月17日,经学院推荐,我有幸参加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机床切削加工》第四期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设在广东省江门市江门技师学院。此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多所技工院校的30名教师参加,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并担负一定的建设任务,这也为我们在课下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使我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机床切削加工》课程改革方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技术运用以及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感谢学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样学习进步的机会。

短短的15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江门技师学院’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视,培训处领导、老师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服务。还记得第一天看到我们的课表时,我被那满满的课程表吓了一大跳,然而在不断的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交流中,不知不觉十五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回首培训历程,我了解到了全国兄弟学校的办学概况,看到了培训学校的优势所在,也看到了我自己作为《机床切削加工》教师与培训教师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一体化理念、一体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计划的制定、一体化教学体验(传动轴的加工,三线蜗杆的加工)、教案与工作页、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学习任务设计及实施等组成。内容上安排紧凑、详实,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15天的学习,有如下体会:

1、“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此次一体化教学跟我之前所认识的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此次的一体

化定义不仅仅只包括我们之前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它包含4方面的含义,即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将四者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学校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在后二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在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老师教完了学生忘完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因此,我们老师就是想法设法去设计这个工作任务,怎么去把该任务发布给学生,用什么方法发布,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充当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一般一体化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完成,分别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全面培养的目的,不像之前大肆宣扬全面发展,而实际培养单调,仅以专业能力为标准,甚至从来都没有培养过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比如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实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跟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获取信息”环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我们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由此可见,现在要求的一体化教学确实能起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酌情变通,比如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专业教学老师要求非常高,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要多元化,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上也要渊博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以及工作页的开发上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2、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①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情,做针对性的改革。基于一体化教学成本过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问题,我们不能全盘铺开,大肆进行一体化,我们可以先开设一到两个试点班,或者某一门课,重点试行一体化。

② 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我们发展短训还是抓好学校教育,两者都离不开师资队

伍的建设。只有我们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师资,我们的短训和教学才能成功,学院才能壮大。建议学院给我们年轻教师送去企业进行培训或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对老师进行培训。寒暑假只要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培训,甚至于学校出资让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让一个人去培训新技能,然后这个人再去培训更多的人,这样不仅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③ 实训设备的更新。现我院机加车间的建设,还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跟当前社会的机加车间基本一致,对我们教学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训学习,升华了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认识,并且从全国各地老师的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思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术,争取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起一定的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8篇:国家高技能人才师资示范培训总结

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韦艳云

2013年7月24日至8月7日,经学院推荐,我有幸参加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第四期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设在广东省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此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多所技工院校的30名教师参加,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并担负一定的建设任务,这也为我们在课下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使我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课程改革方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技术运用以及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感谢学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样学习进步的机会。短短的15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视,培训处领导、老师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服务。还记得第一天看到我们的课表时,我被那满满的课程表吓了一大跳,然而在不断的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交流中,不知不觉十五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回首培训历程,我了解到了全国兄弟学校的办学概况,看到了培训学校的优势所在,也看到了我自己作为《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教师与培训教师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一体化理念、一体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计划的制定、一体化教学体验、教案与工作页、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学习任务设计及实施等组成。内容上安排紧凑、详实,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15天的学习,有如下体会:

1、“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此次一体化教学跟我之前所认识的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此次的一体化定义不仅仅只包括我们之前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它包含4方面的含义,即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将四者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学校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在后二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在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老师教完了学生忘完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因此,我们老师就是想法设法去设计这个工作任务,怎么去把该任务发布给学生,用什么方法发布,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充当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一般一体化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完成,分别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全面培养的目的,不像之前大肆宣扬全面发展,而实际培养单调,仅以专业能力为标准,甚至从来都没有培养过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比如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实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跟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获取信息”环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我们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由此可见,现在要求的一体化教学确实能起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酌情变通,比如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专业教学老师要求非常高,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要多元化,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上也要渊博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以及工作页的开发上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2、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①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情,做针对性的改革。基于一体化教学成本过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问题,我们不能全盘铺开,大肆进行一体化,我们可以先开设一到两个试点班,或者某一门课,重点试行一体化。

② 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我们发展短训还是抓好学校教育,两者都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师资,我们的短训和教学才能成功,学院才能壮大。建议学院给我们年轻教师送去企业进行培训或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对老师进行培训。寒暑假只要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培训,甚至于学校出资让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让一个人去培训新技能,然后这个人再去培

训更多的人,这样不仅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③ 实训设备的更新。现我院机加车间的建设,还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跟当前社会的机加车间基本一致,对我们教学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训学习,升华了对《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认识,并且从全国各地老师的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思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术,争取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起一定的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013年8月30日

第9篇:2010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总结

培训心得

7.19-8.3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盐城技师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技能师资培训电气安装与维修新技术”第一期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省、自治区一个名额,我作为辽宁朝阳技师学院的一名学员,深感机会难得,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项目。此次培训可以说是,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个教学方法,六个技能项目的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收获巨大,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给以后的工作中带来巨大帮助。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盐城技师学院以及在这次培训中的学习内容。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是一所公办副厅级建制的重点技师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000多人,在校学生2.2万多人,6000多学生在工厂,办学模式为“技师+本科”、“技师+大专”、“高技+大专”、“中技+中专”。今年计划招生6000人,高中生5000人,初中生1000人,主要培养高技能人才,07年已经不培养中级工,师资水平高,教学设备齐全。可见学院规模之大,定位之高。这次培训任务由电气工程系承担,该系设有机电一体化、工业电气自动化、风能与动力工程、电子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电设备维修等六个主要专业,是全院人数最多的一个系。

这次培训内容分为2个教学方法类的,分别是《职业功能模块教学体系方案解读》和《项目教学法》,以讲座形式学习。6个技能教

学项目,分别是《气动机械手安装与调试》、《皮带机变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炉膛温度控制体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数控车电气故障检修》和《电梯电气故障检修》,这六个技能项目涵盖了当前典型工业控制方式,涉及到的技术有,PLC技术、变频技术、组态技术、机械手控制、数控机床的PMC技术等,学习过程全部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过程考核的方式,用到哪,学哪里,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这次学习不但在学习了先进的控制方式,控制技术,更学到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这也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虽然我们的学校在硬件,软件上还达不到,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学科教学中大胆尝试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和生产实践联系了起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具体的学习内容,理论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此次培训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结交了全国各地兄弟单位的老师,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其它省市技术学校学院的发展情况和现状,着重了解了电专业的方向设置,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实训方法等,这对于我们刚刚发展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校发展的经验,少走弯路,多走一些捷径,让我们学校尽快地发展壮大。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也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也算是对我学习效

果的一种肯定,当然也看到自己在某些学科知识上的不足,如PLC编程、C语言、单片机等,今后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

2010年8月5日

上一篇:二手房贷款需要的资料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