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才培训总结(精选8篇)
根据集团公司《勘探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纲要(2006~2008年)》提出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在集团公司人事部的指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开发了上游8个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方案,并于2007年12月正式开始实施,到2010年6月完成8个领域的所有培训任务,共有101名学员圆满结业。
一、项目回顾
1、全方位的需求调研
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项目组采取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电话沟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从组织、岗位、专家、培训对象等四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调研,充分了解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现状、难点和趋势,以及培训对象的特点与个性化需求。从2007年4月开始,先后调研了油田事业部、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及胜利油田等有关油田企业,对分管技术业务的领导、主管部门、知名专家学者和参训学员等不同层面进行需求调研。共举行了6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62份,个别访谈80余人。为了提升调研的专业层次,项目组还走访了中科院、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业内知名专家。通过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各个层面对培训的需求,找准了培训对象的现有水平和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培训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依据。2007年底,完成了物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油气藏工程、采油采气工程、钻井工程、测录井、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地面工程建设共8个专业领域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国内培训总体方案,并率先于2007年12月正式实施了物探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在该培训项目两次集中的基础上,确立了油气资源宏观战略课程以及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完善了分阶段集中教学的培训模式。
在培训实施的每个阶段,项目组密切关注授课情况,并与学员充分交流,进一步了解其培训需求和培训收获,使得培训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充实。
2、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上游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紧密结合培训目标,围绕提升核心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进行多角度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油气资源战略模块,该领域新理论与新方法模块,实践与创新模块、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现场教学模块、领导艺术与人文素养模块,同时,针对各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研讨和学员论坛。
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的培训采用短期系列专题培训的形式,分四个阶段进行跟踪培养,各班次四个阶段累计有效培训天数约40天,总课时量约达到270学时,各个班次根据实际情况将有所差异。每个班次在各阶段培训内容各有侧重,授课时间不少于10天。第一阶段侧重于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和项目组织与管理;第二阶段侧重于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进展与应用、以及典型案例剖析;第三阶段为现场教学,通过讲座、参观、研讨、考察和疑难问题诊断,达到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阶段侧重于人文素养与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培养,并进行研修论文的答辩与结业。目前,经过人事部精心组织,物探领域、油气藏领域、采油采气领域以及钻井领域的领军人才国外培训计划都已落实,将于2010年下半年分别实施。
各个班次在培训的过程中都充分结合专业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技术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将院内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专家讲授与学员研讨相结合,将培训与科研相结合,将国内培训与国外现场考察相结合,使学员们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培训效果。比如:14期次的大规模现场教学,受到了学员和企业的一致称赞,学员分享了考察企业特有的理论和技术,感悟了考察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还搭建起了学员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行业发展。采油采气领域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在考察西北分公司时,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开难题,学员们提出了加强动态监测、排水采油、加强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等对策;针对厚底水油藏开发,学员提出了控水稳油、小压差、低采油速率、加强储层精细描述等建议,这些建议对西北油田的开发都具有现实意义。除了现场教学,在集中授课期间还组织物探领域的领军人才统一参加由中石油举办的SEG国际地球物理年会;组织钻井领域领军人才培训班考察德州大陆架公司,参观固井工具研发基地和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还组织他们赴井冈山参加由中石化举办的水平井及特殊结构井技术交流研讨会;组织测录井领域的领军人才赴斯仑贝谢公司塘沽基地考察;组织油气藏领军人才培训班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进行座谈和技术交流……这些教学方式都紧密结合专业发展,贴近专业需求,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紧跟学术前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3、强大的培训师资
为了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专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由集团公司人事部分专业领域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各专家指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知名专家担任,成员由总部机关、勘探开发研究院、有关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指导小组参与审定培训方案,协调培训实施中的重要工作,指导和考核学员的研修论文,在培训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授课教师的水平和授课内容的针对性是本次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本次培训各领域平均中国石化内部企业之间技术交流机会较多,参训学员特别希望与中石油、中海油、科研院所等系统外部专家进行交流。为此,我们除聘请中国石化系统内的顶尖专家授课外,还广泛聘请国内外名师前来授课。石油天然气地质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聘请了8位院士,还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科院、中石油、中海油、中联煤、石油大学等单位多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物探领域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聘请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多位教授前来授课;钻井领军后备人才班利用现场教学,考察了中石油多家单位,参观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相关专家进行经验交流。通过系统内外的交流和众多知名专家的授课,使学员有机会和中石化外部专家交流,学习外部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4、周密的组织实施
该培训项目是在集团公司党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推动下实施的,人事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一直关心项目的运行情况,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参加每期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并作动员讲话,使学员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明确了培训目的与要求,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现场教学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确保大规模现场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出席每期培训班的结业典礼并做重要讲话,肯定其成绩,并在新形势下提出新的要求与希望。
有关企业也十分重视本次培训,选送的学员都是经过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并且为学员的每一阶段培训提供方便,严格执行请假制度。
学院领导也参加每一个培训方案的论证会,主持重要课程的授课活动和学员座谈会,亲自参加每个班次的现场教学开学仪式,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开发与运行、实施,全程进行跟踪调研,对方案实施动态调整;在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结合进一步的需求分析作出阶段性方案,结束后做出阶段性总结,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培训期间,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现场教学,关心学员的生活,充分做好教学筹备,使学员们放心学习。
二、培训收获
1、收获丰硕成果,个人取得显著进步
自参加领军培训以来,学员们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与实践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调研统计,培训期间,学员公开发表了244篇学术论,其中核心期刊161篇;出版专著18部;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46 人次;参加国家级专业学术交流会议136人次;参与539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国家重大专项73项,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237 项,油田级科研项目198项,参与学员均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获得局级以上荣誉称号 100人次(国家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等);19人的职称由高工晋升为教授级高工;主持过103 项重大技术研究或技术发明。给他人进行过192次授课,培训9476人次。
2、提升了战略思维与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学员们反映对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中石化的发展规划有了充分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石油勘探、开发以及工程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促使学员们在进行战略高度的全球化思维的同时,还要不断将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比如采油采气班提出要将“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储量动用率、提高采收率、提高开发效益”做为工作目标;钻井班提出(1)节约总成本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前提;(2)提高钻速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目标;(3)复杂环境是未来钻井技术最大的挑战;(4)提高单井产量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方向;(5)安全环保对未来钻井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此次培训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入了有关领导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欢迎。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而领导是基于管理的艺术,它不同于管理但高于管理,领导艺术从一个侧面决定执行力的高低,而这恰恰是我们科研生产企业管理者的短腿,通过培训,学员们一致认为国有企业好的领导者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应具有良好的领导素质和创造业绩的能力,还因其处于企业的中心位置并备受公众瞩目而应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领导艺术、职场沟通和管理创新等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领导形象的魅力和影响力,体会到在企业在进行创造业绩的同时,领导艺术、管理艺术在科研、生产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管理能力。
3、提升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等专业综合能力 此次培训力求学员在创新意识、方法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课程的设置,专家、教授的指点交流,学员之间的研讨,先进技术和重要成果介绍,理论与现场结合,以及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典型技术案例的深入剖析,达到提升了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项目组织运作能力的目的;在第四阶段教学,还结合学员的需求增设了相关专业的课程,拓宽了专业知识的广度,提升了综合能力,增强了对总体趋势的把握能力。
4、建立了友谊
上游8个领域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均是由来自上游各家单位的各领域优秀专业技术领导干部组成,有的陌生,有的熟悉,通过课上学习、课下交流,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不但促进了单位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交流搭建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必将在中石化发展中形成合力,把中石化的优势技术和优秀人才拧在一起,形成互补,促进中石化各油田的技术进步与融合。
三、建议
1、建议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中石化各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搞好中长期规划;
2、建议集团公司继续进行领军人才的培训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并注意年轻人才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转嫁为科技创造发明速率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竞争。科技领军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领军人才却十分短缺。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对制定相关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政策,加快培养、造就更多、竞争力更强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托天津市科委的项目,我们选取了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副教授、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员等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展开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期待对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所裨益。
1 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及样本的选取
对于领军人才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①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广阔领域,包括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前沿地带,发挥学术技术领导和团队核心作用,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发觉、创造价值源泉,通过持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1]。②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他们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科技领军人才的评判,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必须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必须出类拔萃,学有专长,术有公认;二是必须具备能够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带出一支队伍[2]。换言之,领军人才概念的出现,体现出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最高诉求—兼备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虽然上述对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表述各异,但对于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条件这一点的认识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结合近年来天津市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本文将科技领军人才界定为:在某一科技领域中具有突出的专业素质,研究成果或课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够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发展的科技团队带头人,以及在战略决策、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经营管理领域具有突出能力和成功经历的团队带头人[3]。具体选取的样本包括三个层次:国家队,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等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地方队,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员等在本市各学科领域内居领先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后备队,在津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等技术骨干。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 调查指标的编制
通过以领军人才和成长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涉及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各类文献108篇,通过阅读和筛选,从中选取了35篇与本文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章作为研究素材。经过系统地分析与比较,从中选取了出现频率较高的影响因素作为此次调查问卷的评价指标。在参考以往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划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其中环境因素又可具体划分为团队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政策因素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4]。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的填答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在家庭、教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其中家庭方面包括3个评价指标,教育方面包括3个评价指标,环境方面包括3个层次13个评价指标,政策方面包括2个层次10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分别设置“极重要”、“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5个表示重要程度的权重选项,通过打分给出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重要程度。此外,问卷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以弥补指标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遗漏。
2.3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以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78.67%,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88.98%。对于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17.1分析软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
3 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因子分析
3.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首先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法,检查初始问卷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如表1所示,本文采取的KMO指标的数值为0.905。此数值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3.2 主成分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按照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原则,提取7个公因子,并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表2的具体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共有7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253%,因此提取这7个因子就可以解释所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并且信息丢失量最小。本文将这7个公因子分别定义为:公因子1—家庭;公因子2—教育;公因子3—团队环境;公因子4—工作环境;公因子5—社会环境;公因子6—科研管理机制;公因子7—政府政策。为了证明提取的公因子反映理论概念的程度,本文对提取出的7个公因子进行了信度分析。(见表3)
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取的7个公因子具有非常好的信度ɑ>0.7。
4 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回归分析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对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影响程度,将家庭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1;将教育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2;将环境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3;将科研管理机制引入回归方程F4;将政府政策引入回归方程F5[5]。得到表4的计算结果。
从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家庭、教育、环境、科研管理机制和政府政策对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最强(回归系数为0.183)。其次为环境因素,相比来讲,环境因素中工作环境(回归系数为0.145)的影响程度要略微大于社会环境(回归系数为0.139)和团队环境(回归系数为0.132)。科研管理机制对于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同样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回归系数为0.131)。教育因素(回归系数为0.108)和家庭因素(回归系数为0.106)相较于其他3方面的因素,影响力稍弱。
5 对策建议
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最高标志,是支撑该地区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己经成为地方政府综合竞争力的制高点。目前天津市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泰达经济开发区提升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是保证天津市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天津市目前的科技领军人才数量与质量却难以支撑天津市未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政策上,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围绕影响科技领军成长的关键因素,在环境与政策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我市发展所急需的领军人才。围绕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需求与培养导向,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为载体,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着力培养与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突破关键技术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以人才为媒介促进学科与产业前沿技术知识的引进与应用。
(2)建立完善的人才开发与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便捷、成熟的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与引进管理体系,加强高科技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以环境和政策促进顶尖科技人才的开发与汇集。构建开放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各类经济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拓展人才交流互动的渠道,引进国际性的组织和论坛机制,鼓励本土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为科技领军人才继续深造与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机会与保障。建设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市场和服务体系,提升政府各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科技领军人才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
(3)营造优越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整合和优化现有的产业园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和博士后工作站等资源,建设成为一批机制灵活、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合理引导人才向产业发展一线集聚。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发挥政策性投资引导作用,拓宽科技融资渠道,鼓励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在创新实践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加强市场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4)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后备梯队培养建设。大力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前瞻性发展战略眼光、具备团队领导能力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鼓励开发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大科研项目开发为载体, 在实践中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后备力量的脱颖而出。推进人才国家化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化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引进国际化的经济组织和论坛,开发利用国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继续深造学习的资助力度,推进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速度[6]。
天津市经济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科技领军人才。要想培养出更多、更快、更高质量的科技领军人才,就必须抓住每一个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按需配置,有目的、有目标地制定各方面的培养政策,从物质和精神、硬件和软件、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制造有利于科技领军快速成长的环境,保障其有好又快地成长。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科技领军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建议,期待对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蔡秀平.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8-9
[2]雷晏,徐珲.追踪上海领军人才开发计划[J].中国人才,2006(12):28-29
[3]张拓宇,孟庆海.促进天津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开发的研究[J].天津经济,2011(5):35-38
[4]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基于吴中经济开发区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22-24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 人才 领军人才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03-01
领袖与群众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群众创造历史,但从不否认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一个社会组织,小至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都与领军人物息息相关。
科技领军人才,应该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同时更应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中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能否有效地凝聚与整合科技人才队伍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领军人才的能力与素质。
在我国,“科技领军人才”是个新概念,既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授予单位。但我们认为应该与过去所讲的科技精英或大师属于同一层次。借用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大师级人才的界定,即学问自成体系,形成一个独立学派,这个学派对于学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比较完善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等,该文认为,科技领军人才除了应具备一般科技人才的能力外,更应具备下列特殊素质:
第一,必须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非凡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治学与交流两个方面。在治学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引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预测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本学科最前沿的问题,能够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宽广的多学科知识深化本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取得同行公认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仔细研究各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后,按照原子量(后来证明应该是核电荷)递增的顺序把当时63种元素排成几行,再把各行中性质相似的元素上下对齐,最终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爱因斯坦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对论;袁隆平从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开始,开创了杂交水稻的研究理论体系,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学术交流上,是本学科国际学术交流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通过学术交流,紧跟国际前沿,快速、准确地引入并且不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进而引领前沿,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第二,必须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过显著的学术贡献。其重要标志是,发表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与专著,通过这些论文与著作,集中阐述具有独到性、创新性的学术观点,这些观点为同行学者广泛引用接受,进而形成系统的理论,成为所在学科领域公认的代表性论文与著作,甚至是奠基之作。需要特别指出,领军人才的学术成就,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系统的创新,原始的创新,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填补学科建设的某些空白,而且要为学科的发展构建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体系。如我国有机化学家邢其毅不仅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以他为主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更是以其严谨和自成体系在业内广受推崇;又如我國航天科技的奠基人钱学森等所著的《工程控制论》就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之作;再如我国数学家王元和方开泰所著的《均匀设计法》在国内外出版后,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设计方法,为各行业广泛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第三,必须在较大的学术范围内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所谓较大的学术范围,是指不仅要在很专的专业领域内具有知名度与权威性,而且要在大学科范围内,如整个化学界、数学界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如我国的钱学森、宋建在控制论领域做出的贡献使他们在该领域享有世界影响和声誉。
第四,必须有为科学和技术献身的精神。领军人才既要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更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实际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害怕承担责任,不忽视团队精神,不满足现有成绩。翻阅《当代数学大师》[介绍了24位当代沃尔夫数学奖(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的事迹]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些书籍,虽然大师们研究的领域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对数学和物理学有着执着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如1979年获奖的法国数学家J.勒雷,就是在德国的集中营里坚持思考,才革新了现代拓扑学。
第五,一般是所在学术团队的负责人和好的导师。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科技领军人才不是孤军作战,往往是带领一个学术团队。这样的学术团队,或是一个院系或研究所,或是一个研究室或教研室,甚至是一个没有编制但有项目,虚实结合、柔性兼职的研究组合。作为负责人,有些是具有行政头衔,如院长、所长、主任等;有的是学术权威,虽然没有行政职务,但因其学术贡献、学术造诣和学术影响而成为团队的灵魂。作为好的导师,领军人才能较快将其团队带到学科前沿,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不断突破取得新的突破。如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具有诺贝尔奖级别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就是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历时4年完成的。
第六,必须有社会化学术活动的号召力与独特的人格魅力。领军人才不仅是其所在团队的学术核心,而且在所处学术领域,应具有相当的组织力和号召力,能够跨地区、跨单位组织同行学者讨论最前沿的学术问题和热点问题,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不仅很好地体现领军人才的学术地位,而且可以很好地体现其在学术交流中的领导力。领军人才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因为其良好的学术道德而深受同行尊重,另一方面因为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风范而同行楷模,尤其是他们即不做学霸和学阀,也不以声名和地位而压人。
如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用内蕴的方法证明了高维的高斯-博内公式,定义了陈省身示性类,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誉为“现代微分几何之父”。他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个数学研究所,培养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定居南开大学,对中国数学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杨振宁赞誉他是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几何学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反之,像众所周知的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的学术造假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其个人在科技界的形象,更使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
开营前,律协领导、各班委的积极组织和安排,从学习到生活,从拍摄到宣传,无微不至。随着各地学员的陆续到,xx日下午两点顺利开营。
说到第一天,总想说说这几位我接触到的同学。刚走近一楼大厅,就看到接待处站着一个帅气的男生,他就是穆潇,这个热情的大男孩积极地参与学员接待工作,帮助同学们尽快办理入住手续;中午吃饭时,魏德臣律师得知我未带律师袍,让他的同事邮寄过给我。
还有一位同学令我印象深刻。她就是我们的生活委员孙丽茹律师。报到的第一天吃完午饭后,因还有两位同学未到,孙律师和服务人员沟通,给两位未到的同学留好饭菜。虽然这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在我的心底已泛起了涟漪。她的善良、热心、责任感动了我。
开班仪式上,东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副处长、东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国龙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张书记分析了东律师业的现状,介绍了省律师协会近年的具体工作,并对青年律师的成长提了意见。
开营仪式结束后,青训营的培训程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xx天的培训程紧张又丰富,高水准的专家讲座给我们青年学员带一场听觉上的知识盛宴。学员共分为四个小组,围绕青训营的程安排,我们开始了每天的晨间训练、早间微论坛、拓展训练、业务分享沙龙、演讲比赛、排练艺演出等活动。我有幸成为张玉亮组长带领下的一小组的成员,我们小组“领导”多,让司法之花在雪域高原更美盛开的班长xx,笑容甜美、深入学员生活、传达信息的宣传委员xx,20xx东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临时党支部书记xx……我们小组“开心果”多,有温儒雅、冲在前方的组长xx,有幽默又不失正义感的教授xx,有成熟稳重又不失热心的帅气厨长xx,有爱帮助人并且业务超强的xx,有稍有严肃但很有内涵的同桌xx,有积极向上、热情善良有担当的美女律师xx,有话语不多但内心善良、唱歌好听的长跑能手xx,有带着眼镜但充满了正能量、爱心洋溢的xx,有以“最能喝”而闻名全班的体负责人xx,有年级轻轻但口才超棒的可爱组员xx,有略微害羞但非常善良、积极做事的年龄最小学员xx。我们一起准备微论坛、准备演讲、排练节目;我们一起拓展,一起参加“颠球”游戏、一起做饭、一起打真人s、一起跨过“高空断桥”……鼓励、信任、支持、正能量满满、笑声不断,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
五天的培训,还有很多优秀的学员,我不能一一列举,但他们优异的业务能力、深入的见解、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青训营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自青春的正能量,更收获了友谊,青训营每一位学员身上的闪光点都是我努力奋进的方向。
1.第三季度培训综述-[02] 2.上游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现场教学全面展开-[07] 3.第五期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
圆满完成沙特现场教学----------------------------[11] 4.第二期领导人员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
英语强化班进行拓展训练--------------------------[14] 5.学院成功举办集团公司市场营销讲座----------------[15] 6.第二期物装部中高级领导人员
半脱产英语培训扎实有效--------------------------[16] 7.专业技术培训打开化工培训新局面------------------[19] 8.第一期企业培训机构英语教师培训
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和实效性----------------------[20] 9.纪检监察处(科)长岗位资格培训效果明显----------[24] 10.第一期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班效果良好----------------[26] 11.第一期炼化企业销售处长培训班圆满结束------------[29] 12.学院为上海石化开办第六期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30] 13.学院隆重庆祝第25个教师节-----------------------[32] 14.集团公司人事部谭忠阁、冯少伟同志
在总部部门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研讨班上的讲话------[33] 15.第三季度培训情况统计----------------------------[57]
第三季度培训综述
第三季度是学院培训的高峰时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学院科学发展和国际化建设专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培训管理和后勤服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学院整体运行良好。
一、集团公司重点人才、关键岗位人才培训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第二期领导人员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培训班、2009年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 两期培训班9月中旬在学院同时开班,集团公司人事部主任周世良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亓玉台等院领导参加了开班仪式。
领导人员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培训班是为了适应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对高层次外向型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熟悉石油石化专业、了解海外业务、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训内容以英语和国际化经营管理为主,分国内和国外两个阶段进行。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是为适应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培养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精湛,而且善于管理的,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有计划地为集团公司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战略人才队伍。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锤炼、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国外培训以及课题研究四个模块。
这两期培训班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峻形势下如期举办的,周世良主任要求全体学员要珍惜并把握好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在培训中要注意把握培训的重点,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注意端正学习态度。并且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好“三个转变”,模范遵守学习纪律,严格班级管理,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上游专业技术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训班 现场教学是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系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前期完成两个阶段的集中教学后,7月份全面启动了上游专业技术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第三阶段的培训——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受到了集团公司人事部、油田事业部、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科技开发部以及胜利油田、西北分公司等10家协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领导亲自选择典型的教学现场,参与方案论证;协办单位认真设臵路线、优选专题,精心安排学员生活,保障了现场教学顺利实施。从7月开始,在四个多月时间内,14个班次分别实施现场教学。现场教学的环节包括典型企业考察、重点地质剖面考察、专题技术讲座、集中研讨和疑难问题诊断等环节。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学员深入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理论和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状况,加深上游企业内部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技术优势,帮助油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
专兼职师资培训班 为落实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企业专兼职教师工作的胜任能力。今年我院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到九月底,已举办5期专职师资培训(其中包括1期企业培训机构英语教师培训班)、1期兼职师资培训和1期总部机关部门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其中,英语教师培训、兼职师资培训和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为首次举办。集团公司人事部高度重视,从制定培训计划、招生到培训实施的每个环节都督促和管理到位,培训开发处的领导亲自为学员上课,主持座谈和研讨。总部机关部门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是教授如何把握和落实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任务和职责,同时安排了现代培训管理理念和方法、培训典型经验介绍方面的课程。专兼职教师培训的重点是让学员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尽快实现由教师向培训师、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提高能力为主的转变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现代培训形式、任务及理念;提升培训师素质和提高团队沟通、学习能力;提高培训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提高培训师授课及课堂组织能力等四大模块。
国际化人才英语培训班 上半年我院承担的石化工程项目管理、国际石油财税、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及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5个国际化英语培训班于7月25日结业。教学过程中,项目组为这些班制定了分层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采取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传统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训练相结合,教师主讲与学员展示相结合。同时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和考试,分 析并找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纠正。结业前,集团公司人事部组织对学员进行英语水平考核,同时,学员参加了国家出国培训备选人员英语水平考试,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第三季度,第八期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第一期国际石油工程造价培训班、第二期国际炼化工程HSE培训班、油气勘探开发管理骨干培训班和国际化经营西班牙语强化培训班新开办,目前运行良好。
二、科研、培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科研管理 为推动培训创新,在系统内员工培训中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院内课题的立项由每年一次增加为每年两次,导向性课题的比例不断增大。为保证高质量、按进度完成集团公司级课题研究任务,成立了由人事部、学院和企业培训机构负责人或专家组成的课题组,集体攻关。7月下旬,集团公司课题《中国石化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在我院启动,参与课题研究的领导和专家就课题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大纲及实施方案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协助集团公司人事部编制了《集团公司2010~2012年教材建设计划》和《企业培训机构培训项目评估标准》,重新修订了《科研管理办法》,启动了编制《学院科研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工作。
信息化建设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我院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保障。9月中旬,学院启动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信息资源规划是站在集团公司和学院的战略高度,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避免形成“信息孤岛”,有效地解决各部门间不同程度 地存在的信息使用效率低、共享困难等问题。有利于优化和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促进部门之间资源的协同与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建设高水平的电子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
培训管理 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在应用中不断完善,调整后的体系运行近一年,基本能够客观地反映学员对培训项目和授课教师的评价,评估和监控基本做到覆盖培训的全过程,即时评估,及时反馈,为项目负责人、办班单位负责人和院领导在培训质量和项目管理方面提供参考。培训的跟踪评估,以天津石化的中层干部班为试点,边研究边实施评估,目前已基本完成评估分析报告。准备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并从中寻找规律,摸索出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跟踪评估的方法。
为推进集团公司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优质培训师资资源系统内共享,受人事部委托,由我院实施集团公司师资库建库工作。目前初步形成了师资库建设的方案,制定了入选标准和范围,并已着手对专兼职培训师资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和我院兼职教师的筛选,在年底前初步完成建库工作,明年上半年完成师资数据库建设,与eHR系统联通,具备筛选、检索和统计等功能。
三、借鉴国内外先进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推进学院国际化建设
在集团公司提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背景下,苏总提出了“管理干部学院要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为贯彻落实苏总的指示精神,学院成立了4个专题研究小组,从学院的战略、培训理念及形式、体制机制和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研究国际先进企业培训机构的特征,借鉴国外先进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制定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项具体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院领导担任研究小组的组长,带队到著名全球化公司在国内的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作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GE中国培训发展中心、惠普商学院、平安大学、TCL领导力开发学院等培训机构,在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特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E-learning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向30名直属企业正职领导和12个直属单位的组织部门和培训管理部门发放了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对学院国际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和分析,对著名全球化公司的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的发展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梳理出国际化或国际先进培训水平培训机构的主要特点、发展过程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分析我院存在的主要差距。下一步要结合中国石化和学院的实际,提出学院国际化建设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建设步骤和措施,以此推动学院的国际化建设和科学发展。
上游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现场教学全面展开
2009年7月28日上午,测录井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现场教学开班典礼在胜利油田测井公司隆重举行,拉开了上游8个专业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 拔尖人才现场教学的序幕。现场教学受到了集团公司人事部等部门以及胜利油田等10家协办单位的高度重视。7月27日至11月25日,将有14个现场教学班次分别实施,累计135天。截至9月底,已圆满完成8个班次的现场教学。领军后备和青年拔尖人才现场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现场教学目标明确
现场教学是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系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现场教学,学习考察部分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联系实际,开阔思路,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同时,推进学以致用,发挥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技术优势,针对考察企业存在的疑难和瓶颈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为企业提供有关技术建议。
二、现场考察对象具有代表性
领军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现场教学考察对象的选择,侧重于对近几年取得突出成果、拥有优秀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典型技改措施的优秀企业,以及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典型地质剖面进行考察。除了考察中国石化的企业以外,现场教学还安排个别专业领域的学员考察中国石油的相关企业和国内著名科研院校。考察中国石油的企业,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加强行业内交流与合作。在国内知名科研院所,考察重点实验室,聆听知名院士和教授授课,与相关专业领域教师和专家与学员进行座谈,以进一步拓宽 学员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并解决学员在相关专业领域和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现场教学采取讲座、考察、研讨、问题诊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1.现场考察
考察企业,参观生产现场,了解技术研发过程与现场应用效果;深入基层,与现场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和成果;考察实地地质剖面,使学员理论联系实际,亲自了解和感受各种地质现象,使得原来模糊的地质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夯实地质知识基础,提升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对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技术专题讲座
为学员开办技术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专家对该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大成果进行讲解,针对该企业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通过专题讲解与现场考察结合,使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
3.研讨
学员与企业科研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就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取得共识,提出建议,为集团公司总部提供决策建议,推动行业的发展。
4.疑难问题诊断
在考察前,对考察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汇总,要求学员进行认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现场教学期间,组织学员和现场科技人员,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进行会诊,充分发挥领军后备和拔尖人才的技术优势和集体力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现场教学效果明显
经各方紧密配合,已经结束的8次现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学员分享了考察企业特有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现场教学,学员深入学习了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等理论技术,掌握了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地层大型酸压技术等工艺技术,以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分公司不压井修井等工艺技术,还分享了东部砂砾岩体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经验。
2.学员感悟了所考察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在西北分公司考察的时候,其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精细化管理、团队合作与技术攻关等方面好的做法,让五期学员都受益匪浅。西北石油人献身戈壁滩的奉献精神,胡杨、红柳、塔河边上西北石油人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创新精神,更是打动了每一位学员。在结业座谈会上,很多学员都表示,要把自己感悟到的精神财富带回单位,与自己的领导、同事和下属共勉。
3.学员提出的技术建议,受到考察企业好评。学员们展示出领军后备和青年拔尖人才良好的风采和技术水平,谦虚好学,勤动脑筋,多听多问,集中精力,积极参加研讨和疑难问题诊断,对考察企业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受到好评。例如,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开难题,学员提出了加强动态监测、排水采油、加强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等对 策;针对厚底水油藏开发,学员提出了控水稳油、小压差、低采油速率、加强储层精细描述等建议,这些对西北油田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现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员和考察对象都有很大的收获,普遍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双赢,是学员自我学习提高、扩展知识、与兄弟油田加强业务交流的良好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的平台,同时也是推动行业技术发展的平台。
第五期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
圆满完成沙特现场教学
为适应集团公司“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培养国际项目管理人才,受集团公司委派,第五期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在完成美国休斯顿大学为期4个月的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后,于7月21日前往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进行了为期38天的现场实际培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前3周主要在中石化沙特培训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后2周分为物探、钻井、地面工程建设等3个小组到生产现场跟班学习。
本次沙特培训的目标,是为了使学员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程序,熟悉沙特阿美公司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取得IADC的Rigpass培训证书,获得进入国际石油工程市场的基本经验和工作能力。从培训内容上看,课程包含了沙特和伊斯兰文化,中石化石油勘探开 发、石油工程服务和炼化工程建设在沙特和中东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沙特阿美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系统,工程项目投标管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钻井现场的危害识别、现场安全管理等。
通过课程讲授和现场学习,学员感到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面了解沙特及中东地区的市场状况,增强了投身海外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沙特市场广阔活跃,投资金额大,项目多,领域宽;工程市场规范,国际化程度高,政府或个体难以操纵,几乎所有政府工程项目都实行公开招标,取消强制代理制度;财税政策、劳工签证等条件较好,如外国公司只需要交纳所得税,没有其它税收;社会稳定,治安条件好,民风淳朴,工程施工不会受到居民的干扰;政府部门比较清廉,工程款支付及时,不用额外“打通关系”;燃油、电力、运输等费用较低,如每升93#汽油折合人民币不到1块钱等等。同时,随着中石化在沙特几家公司近几年业务的快速发展,不少学员都表示愿意投身到中石化的海外事业之中。
二是学习先进油公司项目运行各环节及关键控制要素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本次培训主要学习沙特阿美公司的项目管理程序和方法。阿美公司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程序和相应的标准。严格的程序管理,是业主和承包商的一种极其缜密的沟通方式,能够保证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同时,注重文档管理。任何变更都要按程序记录在文档中,作为将来索赔的依据。阿美公司十分注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SMS,即Safet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了一个框架,强调管理人员必须执行该体系,以实现公司更广阔的目标。SMS包括领导和责任、风险评估和管理、沟通管理、能力和培训、资产完整性、安全操作、承包商供应商及其它第三方管理、应急准备、事件报告和分析、社会意识和工作外安全、持续改进等。安全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安全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生命,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三是亲身体验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培训期间恰逢伊斯兰教历的斋月,从日出到日落禁止饮水、进食。一个多月的时间,学员得以近距离体验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为从事海外事业做好了相应的文化准备。
在本次培训中,从“培训期待”、“感受参与”到“案例分析”、“付诸实践”;从“市场开拓”、“投标与竞标”到“项目运作”、“项目运行分析”,每一堂课无不浸透着授课教师精心准备的汗水和心血,老师们在培训前一个多月就着手培训教材的准备,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精华编进教材,通过实际的案例剖析,将理论融入实际中。有关项目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得失与经验教训、优势与劣势的分析,让受训学员眼界大开、受益匪浅,懂得了在以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如何定位,如何去关注市场的开拓,关注项目的运行,规范和有效管理,合理使用资源,规避项目风险,实现安全管理等。第二期领导人员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
英语强化班进行拓展训练
2009年9月15日,第二期领导人员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英语强化班在学院顺利开班。该班受到了集团公司人事部和学院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人事部周世良主任亲临培训班开学典礼,向学员提出要求和希望。16日,17名学员和项目负责老师前往人众人公司青龙湖基地进行了拓展训练。
第二期领导人员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英语强化班是为适应集团公司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需要,树立全球化思维,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国内国际市场、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国际经济和法律知识、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风险管理能力和石油石化专业背景的高素质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而举办的高层次人才培训班。该班要在国内培训6个月,培训以英语语言强化为主,辅以国际化经营基础知识的学习,由学院国际化培训部具体组织实施。17名学员分别来自上、中、下游的直属企业,包括4名局级干部和13名处级干部,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知识面广,工作经验丰富。针对学员的特点,特别是考虑学员之间初期不熟悉、有些学员长期不使用英语可能存在沟通障碍的情况,结合英语教学需要放松心态、敢于开口的规律,同时为了缩短从领导到学员的角色转变期,学院决定在开班初期进行外出拓展。
拓展为期一天,并邀请到班级主要授课老师(含外教)和项目管理人员一同参加。拓展以团队精神塑造为目的,以 “加强信任——顺畅沟通——高效合作”为主线,围绕主线进行了重建通天塔、孤岛、七巧板和鼓舞人心四项活动,每项活动都以“计划——执行——总结”的步骤进行。拓展过程中,组织学员根据各个项目不同的侧重点,围绕“团队观念”这一主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建立起将心得体会主动运用到工作中的意识。老师和学员们对每项活动都积极投入、全心参与,对于个别问题主动用英语进行讨论,形成了开放、坦诚、互动、快乐的团队氛围。
通过拓展,学员之间、师生之间增进了相互了解,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为之后6个月的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成功举办集团公司市场营销讲座
8月16日下午至18日,集团公司市场营销讲座在我院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市场营销专家John A.Quelch教授讲授。
在2008年成功举办“全球化能源公司管理系列讲座”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就如何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中国石化各企业根据变化剧烈的市场环境采取合适的营销战略与策略,再次举办了“市场营销”主题讲座。此次讲座采取讲授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John A.Quelch教授讲授了客户洞察、市场细分、客户关系管理等市场营销理念与基本原则,引导学员研讨了BP公司的品牌形象计划、Intel公司的广告推广、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国际知名公司的案例,启发学 员思考中国石化在“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案例研讨加深了学员对企业营销决策的理解。同时,John A.Quelch教授又分别谈到了“客户洞察、细分与定位”、“客户关系管理”、“品牌管理架构”、“经济萧条时期的市场营销”、“中石化是全球品牌”等五个营销专题,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营销战略的理解,为中国石化如何应对客户关系、加强品牌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参照标准。
集团公司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总部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共计65人参加了讲座,直属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收看了讲座。
第二期物装部中高级领导人员 半脱产英语培训扎实有效
为适应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提高物装部中高级领导人员的英语水平,学院根据物装部提出的订制课程要求举办了“第二期物装部(国际事业公司)中高级领导人员半脱产英语培训班”。本次培训自5月15日开始,9月26日结束,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培训历时81天,总计486课时。共有七名学员,平均年龄为42.7岁,分别为物装部副主任一位,以及负责法律事务、物资管理、物流、煤炭、石化出口和化工辅料的六位 处级干部。学员平均工作年限近19年,随着涉外业务的增加,这些中高级领导人员迫切感觉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他们选择通过半脱产的形式强化、提高英语实际运用水平。
二、主要做法
培训课程安排方面,为办好此次培训,学院国际化经营培训部的领导和教师多次研究培训方案,和物装部相关人员对接,就本期培训班的课程设臵、培训师资、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确立了本次培训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即:用实用的英语知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员在不同环境下使用适当言语行为,强化商务英语听说能力。项目组根据学员工作发展的需要,将本期培训班分为综合英语和听说强化两个阶段,并且新增了实战商务英语口语、中教名师听力强化等针对学员特点的个性化课程设臵。
培训教材选择方面,培训初期,本培训班延用了第一期使用的体验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教材。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员反映该教材在实用性上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经过与学员及授课教师的沟通,学院很快更换了适应学员要求的商务英语教材。在第二阶段教学过程中,何军老师承担本班级听力强化教学,她针对学员的英语水平和工作性质,为学员量身定制授课内容,提供了与学员要求相匹配的听力教材,获得学员的高度评价。
培训师资配备方面,在聘请教师时,经过反复征求各方意见,调整和组建了一支多名资深外教和中教名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在综合英语培训阶段,为学员配备了具有商务工作 经验的外籍教师讲授商务英语课程。在听说强化培训阶段,我院聘请的资深外教Stephen和特级教师何军老师共同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在结业座谈会和教学质量评估中,我院何军老师和外教Stephen的创新敬业和严谨求实得到了学员的高度好评。他们普遍建议学院培养或聘请更多功底深厚又认真负责的师资。
三、培训班特点和学员反馈
本期学员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制定了严格的内部考勤和监督制度。他们每周四、五都坚持上午上班,下午和晚上上课,周六则全天接受培训。有的学员周六早上出差返京后直接从飞机场赶到学院上课。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热情确保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培训班结业时,学员的英语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管理方面,培训班以学员为中心,跟踪关注教学实施细节,随时掌握教学进度和学员动态;根据学员和教师反映,适时优化培训内容、环节和授课教师。根据学员提供的中文专业情景模拟对话,编撰、录制英文情景模拟对话范本。
物装部唐永合副主任代表学员对该期培训班给予了较高评价:学院硬件环境和教学环境越来越好,办学理念越来越先进,教师素质越来越高,骨干作用越来越突出,石化特色越来越明显,学院前景越来越美好。其他学员也提出如希望可以编撰出更具有物装部专业特色的英语培训教材等好的建议。专业技术培训打开化工培训新局面
化工领域方面的培训一直是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的短板,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没有开发过规模较大的培训项目。为了逐步展开化工领域培训,2009年,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成功举办了煤化工技术高级研修班、化纤高级研修班和合成树脂高级研修班,开创了化工领域培训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化工领域培训之所以较少,与化工行业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工产品种类繁多,但每种产品的生产企业很少,每个企业的技术人员也相对较少。针对这些特点,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开拓化工培训:
1.深入调研。为全面落实2009培训工作计划,专业技术培训部安排教师陆续到各基层单位就培训事宜进行调研,以使培训工作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为2009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调研涉及到各个化工技术方面的基本情况、岗位设备及运行状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现行培训的优缺点等内容,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达到了预期目的。调研之后,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提炼培训内容。由于化工行业具有装臵少、产品多的特点,项目组在制定培训课程时,坚持了培训内容一定要覆盖到大多数学员的原则。例如,在设臵化纤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内容时,项目组考虑到化纤行业涉及的专业很广,既有涤 纶、腈纶、维纶、氨纶等主要产品,又有很多别的小产品,产品之间没有共同性,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对彼此技术也不太了解等因素,就对培训课程进行了提炼,抽出学员共同关心的部分集中授课,对没有共性但很重要的内容采取小组专题研讨等方式。例如,提炼出“新产品开发”和“节能降耗”两大专题,举办了专题讲座,学员普遍反映良好,为今后开展化工领域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及时总结。在三个高级研修班结束后,项目组召开了座谈会,及时倾听学员对课程设臵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开展类似的培训提供改进的方向。
第一期企业培训机构英语教师培训 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中国石化第一期企业培训机构英语教师培训班是管理干部学院首次承办的系统内专职英语教师培训班。培训时间为8月11日-17日,为期7天。共有来自中原油田培训中心、胜利油田高培中心、金陵石化教培中心、燕山石化教培中心、上海石化培训中心、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江汉油田职工培训中心、江苏油田职工培训中心、华东石油高级技能培训中心九家主要培训机构的24名学员参加培训。学员平均年龄为36.5岁,其中,女学员1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学员有4人。学员平均执教时间为9.8年。
为办好培训班,项目负责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电话交流等形式,对九家主要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从教师的从业背 景、教龄、教学情况、参加培训情况等9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调研。在多方征求相关专业人员和拟参加培训教师的意见后,根据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与英语教师平时交流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修改,为第一期企业培训机构英语教师培训班量身定制了培训方案。
项目组经过与各培训机构的多次对接,终于完成了项目筹备工作,8月10日晚进行了破冰活动,11日上午开班典礼,17日培训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上。
一、教师授课突出理论性
培训班聘请了北师大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蔷、武尊民教授分别讲授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英语测试理论和方法。两位教授以高超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及课堂组织经验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学员,对更新学员的教学理念,提升学员的教学理论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英语名师外,还聘请了华商基业高级培训讲师易虹讲授授课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国家人力资源研究会项目培训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职业生涯课程讲师陈晓玲讲授培训师的素质结构及能力要求。陈晓玲老师围绕胜任素养这一概念,用现身说法激发学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语言诙谐幽默,内容发人深省,博得学员阵阵掌声。有些学员说,多年来没有经过名师指点,不了解先进教学理念,经过培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英语教学理论,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英语教学理论水平有所提升。
二、精品课观摩与授课模拟演练突出实践性
10位学员分别以现场讲课或说课的形式,展示了自己所在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特色。中原油田培训中心的王敏老师对钻井英语教学做了教学示范。学院名师何军与学员分享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英语听力教学经验,为学员提供了搜集资料的来源和方法,还列举了一些非常详细的例子,甚至直接把实用的听力材料给学员。这些教学经验和方法对学员的工作都非常有帮助。学院外教Stephen介绍了十多个经典口语活动,并用面包、果酱、花生酱、洗手液等实物,为学员演示如何组织“Time sequence”口语活动。他的教学方法新颖,让学员在动手的同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并达到熟练运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掀起了又一个高潮。
三、分组研讨突出实效性
项目组把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内容作为重点,组织学员研讨。研讨任务明确,培训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根据教学内容,将培训课程分为听、读、说、写四个部分,组织学员分四组(三个听说组、一个读写组)研讨。各组学员着重对国际化人才英语培训应开设的课程和各门课程在培训中所占比重及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各组对国际化人才英语培训应开设的课程达成了共识,认为在分成三个阶段的教学中,除听力、阅读、口语、写作、BFT冲刺辅导课外,还应开设行业(专业)英语、英语词汇、跨文化交流、商务英语、语音基础课等。在课时分配上,一致认为口语课所占的比重最多,每周至少12学时,听力和 阅读两门输入型课程都应达到每周8学时,其它各门课达到每周4学时。另外,各组还对每门课程可使用教材进行了讨论。普遍认为,中石化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培训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但目前尚未达到统一,所以最好近期或将来能组织各培训点教师对大纲和基本教材(如听力、口语、写作、专业英语课)进行进一步讨论,争取能编写出适合自己的一些教材。讨论后,学员一致认为编纂大纲和编写自己的教材势在必行。石化管理干部学院的何军、上海培训中心的潘向翀、金陵石化的周宝强已打算近期开始联手进行听力课和口语课教材的编写工作。
经过7天的培训,学员大都认为收获了很多。结业式上金陵石化教培中心的李剑华老师和华东石油高级技能培训中心杨慧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分别发言。从教多年的李剑华用“4多”(学院老师辛苦多多,受训学员收益多多),“3受”(受教育、受启发、受感动),“2有”(有效、有招),“1棒”(棒极了)概括了培训的特点。杨慧是从教三年的年轻教师,她感到很幸运能来参加这次培训,可以有机会和名师、同行交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所从事职业的意义。本期培训班的举办对集团公司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各兄弟单位互通有无、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纪检监察处(科)长岗位资格培训效果明显
为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中石化第二十三期、二十四期企事业单位监察处(科)长岗位资格培训班于2009年9月14日至9月18日和9月21日至9月25日在我院举办,来自中石化系统的138名纪检监察处(科)长参加了学习。
本期培训班根据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监察局领导的要求,结合培训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特点,充分总结了前22期的培训经验,对原有的培训计划,做了较大的变动:时间从原来的17天变为5天,内容则更加侧重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授课教师更多地邀请了有丰富经验的集团公司及专业公司的纪检监察领导。总体来看,本次培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期培训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学员学习热情高
本次培训班得到了学院和监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监察局领导亲自对培训计划做出指示,监察局一处的薛文河副处长全程跟班管理指导;学院亓玉台院长、林骞、周志明副院长亲自接待了中纪委来讲课的领导,并跟班听了部分课程。
学员们也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家庭的矛盾,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当中。在五天的培训里,有两个晚上安排了课程,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毫无怨言,依然能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员一直带病坚持上课,体现了纪 检监察干部的优良作风和学员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在院期间,全体学员能够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学习,尊重教师,遵守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请假制度,维持了培训班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培训针对性强
项目组精心设计了本次培训课程,更加强调了切实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班突出了纪检监察工作中常用的信访与案件调查、案件审理、物资采购过程监管、企业经营常见法律问题等重点内容,培训目的非常明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并邀请了中央纪委研究室领导、公安大学教授、集团公司组局领导、相关业务部门的同志来院讲课,他们有的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有的是办案一线的专家。在授课过程中,他们与大家一起交流心得,阐述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例如,李志浩处长全面介绍了物资供应管理监管重点,对企业规范日常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对被监察单位的关键控制点做出了详细的要求,也为纪检监察干部指明了检查的重点和运行轨迹,解决了查什么和怎么查等问题,对搞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王桂春处长系统阐述了效能监察理论与实践、方法与策略、操作与体会等问题。刘兴民、刘秀枫两位组局领导更是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进一步做好信访、案件审理等工作,这些都对学员今后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通过培训,学员责任感增强近几年来,中石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一批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违纪违法手段的隐蔽性、复杂性日益突出等问题和特点的出现,纪检监察工作开始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其工作领域也不断拓宽。这都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学习交流,大家普遍认识到,纪检监察干部只有摆正位臵,调整心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努力做出成绩、抓出成效,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尤其是在目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人数较少,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力量借助的学习,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期培训班为来自不同单位的69名学员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从而加深了学员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为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的相互交流、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经验的交流,拓宽了工作思路,对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本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也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第一期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班效果良好
9月17日至21日,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一期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班。本次培训内容紧紧围绕企业兼职教师的需要,在短短5天的时间内安排了丰富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
一、学院高度重视,项目组通力合作 在培训工作的筹备及实施过程中,集团公司人事部给予项目组积极的引导,学院也对此次培训高度重视,精心挑选了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高素质的项目团队,从项目开发到课程设臵再到管理服务,都有统一的协调与安排。从而保证了整个培训工作井井有条、循序渐进,最终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培训任务。
在开班仪式上,林骞副院长对兼职教师培训班的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工作到学习,从领导到学生,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角色转变,以良好的状态完成5天的学业;二是希望大家树立新的培训理念,激发受培训者的潜能。他引用苏总“学习机会无处不在,贵在用心,贵在感悟,贵在思考”的话勉励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积极思考,相互启发,最终一定会有收获;三是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用心感受,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项目组完善兼职教师培训这个项目。
二、课程内容丰富,授课方式多样
在项目开发阶段,项目组的陈洁老师下企业作了深入的调查,对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经过认真的总结,最终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开发方案。
首期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班的课程体系设计,既突出了兼职教师的实际需求,如授课技巧训练、高级PPT课件制作等,又兼顾了素质及知识训练,如国学与企业管理、安全仪表系统等课程。在教学形式上也采取了研讨式、情景式、模拟式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层次较高,经验丰富,授课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深入浅出,授课方式亲切自然。整体的课程安排及授课水平得到了全体学员的肯定和好评。
三、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热情高涨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自觉按照“三个转变”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深入思考,积极互动,课堂氛围既严谨又活跃,表现出了兼职教师的良好素质和风范。在课余时间,学员们还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出一期板报,记录一天的学习生活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享,成为丰富班级文化的一大亮点。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的授课展示环节,各小组代表成员先后进行了授课展示,将几天的所学所感以20分钟授课展示的方式展现出来。精彩的展示得到了其他学员和点评老师的阵阵掌声。在为期5天的培训时间里,通过聆听教授、专家的精彩课程以及多种观摩与交流,模拟演练,授课展示等活动,兼职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圆满完成了学习培训任务,顺利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
四、开拓创新之路,未来任重道远
作为首期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班,在更大层面上是一种创新的摸索和尝试。对于反响好的课程,可以在以后的同类培训中适当的增加;对于效果好的授课方式,应当在以后的同类培训中巩固下来。集团公司人事部培训开发处的刘保书在结业座谈上对于此次兼职教师培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用“不简单、不一般、不容易、不得了”表达了他在听取学员结业汇报后的感受。指出中石化60多万正式职工的培训工作仅仅靠专职教师是肯定不够的,兼职教师的力量不可忽视。其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这是培训工作的必然趋势。另外,兼职教师还应该牢记“研究无禁区,讲台有纪律”,知道自己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兼职教师培训工作目前的形势很好,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兼职教师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经验,如何把已有的经验和体会转化成能够在课堂上运用的案例,这是兼职教师需要下功夫思考的问题。
第一期炼化企业销售处长培训班圆满结束
9月24日,炼化企业销售处长培训班的28名学员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圆满结业。本期培训班是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在学院举办的第一期培训班。学院及炼油事业部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协调部署相关工作。项目组在学院领导及培训部领导的带领下,反复与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沟通, 了解、领会炼油事业部举办此次培训班的背景、目的、重点和要求,围绕目标对培训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课程设计突出炼化企业营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强调石化特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采用了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带领学员到北京现代进行现场教学,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层次高、能力强,讲课有针对性,提升了整体的授课水平,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为期11天的培训过程中,28名学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班委发挥带头作用,学员谦虚好学,小组研讨交流积极踊跃,针对炼化企业销售问题,提出了较好的建议,给任课老师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此次培训受到了送培单位及学员的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培训,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而且建立了老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友情,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学院为上海石化开办第六期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
为了进一步加快对青年管理干部的培养,着力增强青年人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为上海石化的改革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上海石化自今年起首次委托学院组织开办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从8月17日开班至今,上海石化第六期青干班的29名学员已经在学院度过了近一个半月的学习时光,目前整体培训工作进展顺利。
本期上海石化青干班,为期两个半月,培训内容分为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管理知识、管理创新4个模块,课程主要涉及中共党史党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管理学、拓展训练等相关内容。
培训组织精心,师资力量雄厚,一个半月课程让学员们享受了思想和理论的盛宴。一个半月以来,培训班基本完成了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两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在这两个模块的课程设臵上,项目组以各有侧重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赴延安参观的现场教学环节和相关主题学员论坛的讨论环节,精心的安排使略显枯燥的理论学习颇有成效。比如,政治理论培训讲求系统性,从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一直延伸发展到科学发展观,清晰的脉络有助理清思路;党性修养 培训重体验,一趟革命圣地延安之行,从旧窑洞里走出来的辉煌十三年,身临其境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远胜词藻优美的演讲……
本次培训整合了雄厚的师资资源,众多知名教授的授课,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开阔了思路,增加了知识,良好的培训效果初步体现。台上的老师们,无一不是“师出名门”:学术理论界的巨擘、中央党校的教授和学院的特级教师。能处身这样一个课堂,与某一领域的“大腕”互动交流,是第六期青干班学员最感幸运的一点。
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学风和班风,给学院和老师们留下了良好印象。一个半月的培训,同样为青干班学员展示风采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上海石化举办青干班并非首次,但是首次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开班仪式上,学院领导和上海石化领导都提出了树立良好学风、班风,打造品牌班级的要求。一个多月来,青干班学员的确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学员们认真地听讲,积极地思考,虚心地请教,不管是学员论坛还是辩论赛,都能听到学员们思想碰撞的声音;课后,学员们整理、总结,努力消化一天所学;早晨6时45分,身着统一服装出操;每两周编制简报汇报学习成果,真诚地交流,激烈地论辩……也许是学员的平均年龄不大的缘故,活力和进取成为本期培训班最大的特点,为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塑造打好了基础。
学院隆重庆祝第25个教师节
9月10日,是我国第25个教师节。学院校园内张灯结彩、彩旗飘扬、鲜花绽放,昔日环境优雅的学院变得更加美丽,师生员工们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上上下下陶醉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之中。
上午9点,学院举行了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教师节座谈会,隆重庆祝中国教师的第25个节日。学院领导、全体教师、部门负责人及部分职工共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林骞副院长主持。
座谈会上,先后有6名教师代表、6名职工代表发了言。教师代表们谈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感谢学院领导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培养,感谢教职工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决心在学院培训创新和国际化建设工作中,奋发努力,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职工代表们谈到,学院发生了巨大的可喜变化,是教师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对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决心今后在工作中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力为教学做好保障。
院长亓玉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向全体教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对教师们为学院的培训创新和人才培训工作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隆重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关于学院这几年培训创新所引领的重要变化;三是关于学院特色问题;四是关于学院发展的其他问题,包括教职工身心健康、文明礼仪、学习问题、队伍建设、学院
正气、精神和信心等。他强调指出,总的来说,学院的正气和精神比较好,信心比较足,正气占了绝对上风;追求理想,实现自己价值的风气蔚然成风,学院精神更加强大,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和精神面貌,令人欣慰,令人振奋;对于学院未来奋斗目标的实现,全体教职员工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大家凝聚起来,形成合力,知难而上,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林骞副院长对这次座谈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座谈会开得圆满成功,对学院今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亓院长的讲话精神,把此次座谈会当作新的起点,以矫健的步伐迈进学院培训创新和国际化建设的征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组织人事部为学院每一名教师送上了鲜花与贺卡,还为教师节当天外请的教师献上了鲜花,表达对教师们的感谢和祝福。
集团公司人事部谭忠阁、冯少伟同志
在总部部门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研讨班上的讲话
总部业务部门培训职责及运行管理办法
谭忠阁
一、关于培训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总部层面实行人事部主管,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培训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人事部门宏观管理职能,加强业务部门培训职责,构建大培训格
局。这是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总体思路是要形成一个大家都关心培训,都抓培训的格局。主要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适应中石化战略发展的需要,适应大规模培训发展的需要。
(一)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管理必须注意发挥“人”的作用。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的基本手段,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专家提出,管理即培训。首先,培训是管理的前提。管理者要通过培训具备实施管理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信息,被管理者要通过培训掌握自身的职能、义务及相应的专长、技能,以适应管理的要求。其次,培训是管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也是培训者,寓管理于培训,使员工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再次,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管理即培训,并非以培训取代管理,而是现代管理要通过培训来推进,其实质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理念的主导下——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培训发挥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
(二)适应中石化战略发展的需要
党组提出,用10-15年把中国石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
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保持一致,加快推进资源、市场、一体化、国际化等四大战略的实施;需要广大员工群策群力,努力在精细管理、科技创新、挖潜增效上下功夫。实现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来共同破解发展的难题,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才干共同攻坚克难。教育培训既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员工智慧和才干的主要途径,不加强教育培训,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不造就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三支人才队伍,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对生产经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培训管理体制,也是为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培训实效。管理体制理顺后,党组要求我们的专业培训能够得到切实的加强,尽快弥补专业培训这个短板。
(三)适应大规模培训的需要
中国石化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又是一个用工总量大、员工素质要求高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培训工作量大,涉及专业领域多,必须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整合资源,拓宽途径,构建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
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各类人才特别是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的针对性,仅靠组织人事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发挥业务部门专业管理优势。业务部门对本系统的专业发展需求最了解,对有关专业人员学什么、怎么学,谁适合来教、哪
里适合去学等问题比较清楚,在专业培训上更有优势。专业培训是我们培训工作的弱项,基层有需求但没有能力对这些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这块培训恰好是事业部、管理部的优势和强项。
春光同志在教育培训工作会上强调,业务部门要深度介入教育培训。深度介入培训,就是要把培训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配合的抓好本业务系统的教育培训。有意识,就是要把培训作为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把培训作为加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作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寓培训于管理,以培训促管理,实现培训和管理的双向促进。要确定一个部门领导抓业务系统的人员培训,设臵专门岗位牵头负责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就是要深入了解本系统人员状况,结合业务发展对本系统人员进行分层分类,抓住重点,发挥优势。要提出培训需求和配合抓好主营业务、主干专业、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抓好本系统人员知识增新培训。抓培训,不是完全依靠自己办班,要根据本部门管理的实际,更多要发挥专业牵头、业务指导的作用,在组织协调上多下功夫。有配合,就是要配合人事部做好培训计划制定、重点人才培训实施、基础建设等工作。在开展涉及全系统的大规模培训、重要资格资质培训时要按照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在设立培训基地、开发培训教材时要按照统一规划,及时沟通和交流。要把本部门在专业管理的优势、人事部门在人员选拔培训使用上的优势、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上的优势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共同推进。要调动直属企业相应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分层分类抓好教育培训,对企业无法单独组织的各类培训,协调系统内外资源来组织
开展。
二、关于总部部门培训职责分工
人事部是中国石化员工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责。
业务部门按照职能特点分为两类:一是总部各职能部门,二是各事业部、管理部、资产公司。除协助人事部实施重点人才培训,并参与培训基地、教材等建设外,分别负责有关关键岗位人员培训,负责牵头组织本系统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
《办法》第三条规定: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相关的业务培训:
(一)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直属单位相应职能部门中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培训,负责牵头组织本系统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根据职能分工负责指导和协调有关事业部、管理部、资产公司开展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综合性业务培训。
(二)各事业部、管理部、资产公司负责所管理企业相关业务的关键岗位人员(包括关键管理、关键技术和技术管理、关键技能人员)培训,负责牵头组织本业务系统有关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负责牵头组织本业务系统部分小专业、小工种及其他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
关于有关重点人才培训分工。《办法》规定,人事部负责牵头实施重点人才培训。有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如高级研修班)由相应业务部门为主举办,专家层面培训人事部和业务部门共同组织,人事部发文组织,业务部门协调实施。
关于相关培训职责的分工。有关部门建议,总部各职能
部门与有关事业部、管理部、资产公司等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水处理、ERP等方面培训上有些交叉,应进一步明确。根据这些建议,在培训分工表中已尽可能进行细化,但由于各个培训项目涉及部门不同,加上总部部门的职责正在梳理,暂不便明确某几类培训的牵头部门。待《管理办法》试行一段时间,机关职能梳理完成后再做完善。
三、总部部门培训工作的运行
(一)工作方式:协调配合、专业牵头、专业指导 “深度介入”不是要总部部门包揽培训,也不是让部门的同志亲自做培训项目长、培训班主任,主要是发挥总部部门专业管理优势,重在专业牵头和专业指导,要多在宏观管理、规划、布局上下功夫,在优化资源配臵、加强专业建设、解决共性问题、指导示范培训上下功夫。总的想法是业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配合、专业牵头、业务指导的作用。
协调配合,主要是在重点人才培训和重点培训工作上要积极参与、搞好配合。特别是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上,配合人事部搞好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专业考察等工作,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提建议,多做工作。在培训基地建设、仿真培训系统、教材体系建设等一些重点培训工作上要发挥好专业指导作用。对一些涉及安全、科技、设备等综合性业务培训,综合管理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事业部按照统一要求组织培训。
专业牵头,原则上按照管业务也要管业务人员培训的思路,业务部门要把本部门主管的业务所涉及的中层及以下人员的培训牵头抓起来。当然,分工负责也不是要负责本业务系统所有人员的所有培训,也不是一下子抓起全部专业的培
训。要通过牵头组织,调动直属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相应业务部门的作用,发挥好各级专家的作用,分层分类抓好教育培训。要研究总部层面抓哪些人、哪些技术的培训,搞好规划。那些涉及管理创新、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新内容,总部要牵头抓;那些专业性强、人员分布广、企业想抓抓不起来或抓不好的,总部要牵头抓;那些涉及全系统的培训标准、培训教材、岗位资质要求等,总部要牵头抓。
业务指导,抓培训,不能完全依靠自己办班,还要按照构建大培训格局的要求,对系统内专业培训加强规划,指导直属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的开展培训工作,发挥各专业化培训基地的作用。在办好关键岗位人才培训班、示范性培训班的同时,还要经常性组织技术研讨与交流、技术讲座等教育培训活动,推进整个业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是开展专业培训的主体。各企业要在总部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中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训,认真组织好经常性的专业培训活动。各专业化培训基地是专业培训的主阵地。下一步明确基地分工后,各培训基地着重加强专业培训能力建设,把专业化培训基地打造成专业系统内培训水平最高、质量最好的培训机构。
(二)工作关系
集团公司人事部、企业相应业务部门、培训基地、企业培训主管部门、总部相关业务部门
人事部是集团公司培训主管部门。《办法》第十七条规定:面向全系统开展企业文化、法律、安全、信息等普及性培训,资质资格类取证培训,以及设立专业培训基地、确认或调整培训机构相关培训资质、开发岗位培训标准等事关全
局性的教育培训工作,由有关业务部门与人事部共同研究后组织开展。
总部相关业务部门。自觉牵头,主动配合。
综合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责指导和协调有关事业部、管理部、资产公司开展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综合性业务培训。生产、安全、环保、节能、设备、信息等综合性业务培训以及交叉类业务(如物探等)有关部门。两个油田部、炼油与化工、工程部与炼化工程部。一般来讲,同类业务,集团部门牵头,相关业务由主要负责部门或培训项目所涉及培训内容占主要部分的部门负责。
企业培训主管部门。设计培训对象、有关培训任务分工实施、培训经费、资格性培训人选及培训结果等工作需与企业培训主管部门联系或通过相应业务部门联系。培训通知下发到直属单位,由单位培训主管部门协调安排,避免令出多门。
企业相应业务部门。培训业务线条的主要落实者、传递者。逐步要求企业业务部门明确培训工作联系人。
培训基地是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主体。开发培训方案、组织实施教学,需求调研、跟踪考核、专兼职师资、教材建设等工作中提供服务。
(三)主要培训工作流程研讨(略)
中国石化员工培训工作情况
冯少伟
一、中国石化培训的总体情况
中石化有重视培训的好传统,历届党组对员工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视、非常支持。在集团公司重组成立后的第二年(1999年),就专门召开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明确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重点地位和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前几年企业改革过程,集团公司的培训工作也得到了不断加强,企业办的大学、技校、中小学等移交地方后,员工培训服务企业发展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提高员工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最近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积极促进培训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和改革创新,中国石化整体培训能力、培训质量、培训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大规模培训的格局初步形成,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不断增强,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肯定。最近几年多次在中组部、原国家人事部、国资委等上级部门组织的研讨会、交流会上介绍培训工作的典型做法,我们开展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系统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课题研修、以及技能拔尖人才研讨交流等培训模式受到了好评。组织开展的“培训工作六步操作法”、“高级管理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研究”等培训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奖。
李春光同志在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集团公司的教育培训事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概括了当前教育培训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这句话至少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我们的教育培训事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新基
础。二是我们的教育培训事业正处于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三是我们的教育培训事业正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新挑战。
(一)培训工作的定位和理念
党组领导在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对中国石化来讲,培训是战略,是基础,是竞争力,是百年基业的基础建设;对员工来讲,培训是待遇,是福利,是投资,是职业发展的增值渠道。苏树林同志还提出 “让公司广大干部切实感受到培训是一种待遇,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享受”的要求。
集团公司倡导的培训理念。在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李春光同志代表党组提出,教育培训要牢固树立高效投资理念,大教育、大培训理念,服务中心、学以致用理念,持续创新、质量至上理念,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大改进、大提高。
这四个方面理念从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培训途径、培训方式等方面对培训的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四个方面理念的关键词:“高效”“创新”。核心是“高效”,关键在“创新”。这四个方面培训理念的提出也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来强调的:
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高效投资的理念。一是强调不能简单地将员工培训看成是单纯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要善于算大账、算长账,舍得花本钱。二是强调必须注重成本和效益,努力提高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决不能搞形式主义的低效培训甚至无效培训。
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一是强调处理好归口
管理与分工负责、分层落实的关系,发挥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合力。二是坚持放开视野抓教育,开放合作办培训,采取“拿来主义”,有效运用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三是强调积极拓宽教育培训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实施教育培训。营造培训学习氛围,完善全员培训学习的机制,加强知识管理,交流研讨。
牢固树立服务中心、学以致用的理念。一是强调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员工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二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开展培训,把提高员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重点。特别是要适应新业务、新项目的发展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牢固树立持续创新、质量至上的理念。一是强调把提高培训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激励、约束、运行、监控等)、创新培训方式。二是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推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培训的管理体系
1.管理体制。中国石化目前实行的是集团公司领导下,总部和直属单位分级管理,组织人事部门主管,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培训工作管理体制。
分级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实行集团公司和直属单位两级管理。总部层面主要以管宏观、管政策、管方向为主。在人才培训上重点抓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等人才和骨干员工培训,包括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以及部分关键岗位人才的示范性培
训。直属单位负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培训工作有关部署,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员工培训任务,制定本单位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和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及教材建设等工作。
组织人事部门主管。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人事部是中国石化员工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履行归口管理、统筹规划、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职能。各单位负责培训主管部门是组织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能较好地履行统筹规划职责,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规划和计划,督促检查培训实施等。
企业培训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
组织人事、培训管理、培训实施一体化体制。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和科研设计企业主要采取这一体制。没有独立建制培训基地,企业的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培训的需求分析、规划计划和实施落实。
组织人事、培训管理与培训实施分立的体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培训政策的制定,培训计划规划的制定,培训的考核与监督等。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培训,发挥业务培训的主导作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企业层面的培训实施并为基层单位提供培训服务,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岗位培训和练兵。中国石化大型企业多数采取该类管理体制。如,镇海炼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巴陵石化公司等。
组织人事与培训管理、培训实施分立的体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培训政策的制定等宏观管理。培训管理与培训实施合并到一个部门,即企业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既负责培训组织与实施,又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考核与监督、培训经
费管理等工作。如,武汉石化公司等。也有技能操作、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分立的体制。即技能操作人员培训由人事劳资部门负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由技术开发部门负责管理,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由组织部门负责管理。
企业负责培训管理,培训实施外包的体制。由于一些企业的培训中心改制或移交,企业没有了培训基地,部分培训项目实施则外包给改制、移交出去的培训机构,或外包给国内外的培训公司。如扬子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仪征化纤公司等。
此外,油品销售事业部(销售公司)的多层次培训体制。近几年来,销售公司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加强培训管理和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总部和省市公司、区域公司都有专门的培训管理部门,并建设了多层次的培训实施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和片区培训站,配备了大量专兼职师资队伍,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
业务部门分工负责。总部业务部门包括总部机关各职能部门、各事业部等,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培训,并分工负责相关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专业牵头、业务指导的作用。
培训机构实施。总部重点培训项目主要依托石化管理干部学院(集团公司人才培训中心)或与国内外有关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实施。同时依托部分企业分专业、工种设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技师培训和企业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培训等专业化基地,按专业分工承担培训任务。
企业培训中心负责企业层面的培训实施,并为基层单位
提供培训服务,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岗位培训和练兵。
2.管理制度。(1)综合类
《中国石化员工培训管理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中国石化总部部门培训职责及运行管理办法(试行)》(2)专业培训类
《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炼油化工新建(改扩建)大型项目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
《勘探开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计划纲要》 《中国石化员工培训管理规定》中有关要求: 第十条:推行岗位培训制度。员工上岗前须参加岗位资格培训,上岗后每年应参加一定时间的岗位适应性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上岗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须在上岗后1年内完成培训。对上岗资格(资质)培训等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处级及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5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每5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技能操作人员每年参加培训(包括岗位练兵)时间累计不少于10天,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4天。新录用人员入职(厂)教育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
第十五条:员工参加连续脱产1个月(含)以上或单位出资超过1万元(含)人民币以上的培训项目及其它重要培训项目的,按管理权限与所在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协议),46 约定服务期,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或附件;
第二十五条:面向全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项目,须纳入集团公司统一的培训计划。对各单位(部门)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从严控制、规范管理。出国(境)培训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严格审批。
第二十六条:各类培训项目原则上在集团公司内部培训机构举办,不得租用高级宾馆办班,严禁借培训之名变相旅游。
二、各类人才培训情况
各类人才培训基本思路:突出重点、全员推进、注重实效、全过程管理
突出重点:坚持重点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在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基础上,把能力建设贯穿培训的全过程,突出各类人员核心能力培养。对经营管理人员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对技能操作人才突出职业技能的提升。
全员推进:对各类员工,突出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提高,以各单位为主组织完成规定时间和内容的培训。保障员工获得教育培训的基本权利,努力满足员工个人多层次的培训需求,促进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把教育培训与员工自身成长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员工求知的欲望,拓宽获知的渠道,提高用知的能力,使教育培训在员工成长发展中真正发挥“充电器”、“加油站”的作用。
注重实效:围绕企业发展要求,着眼员工全面发展,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注重因需施训,做到因材施教,切
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广大员工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突出围绕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来设计培训课题,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迫切问题来安排培训内容,增强实用性。
全过程管理:对重点培训项目,按照项目管理运作方式全过程管理。培训实施前,精心开发符合培训对象群体特征和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的培训方案。培训实施中,指定培训项目负责人参与培训的立项、开发、实施和评估全过程,及时跟踪监控,认真听取学员、培训机构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反馈意见,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项目结束后,进行严格的项目评估,保证培训项目的程序化、规范化运作。在部分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中探索试行培训后评估制度。
第一,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加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塑造企业领导人员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战略思维培养、国际视野拓展、经营理念转换、经营能力提升四个重点,对高层管理人员逐人制定培训计划,分类组织调训,特别是强化了对党政“一把手”、新任领导人员的重点培训。在内容上坚持思想政治培训与工商管理培训并重。思想政治培训以政治理论和作风建设为主,在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从2005年起把现职企业领导人员分期分批送到延安干部学院进行轮训,目前已累计轮训7期282人。经营管理业务培训,坚持岗位培训与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相结合,对有发展潜力的50岁以下的企业领导人员,送到国内外知名商学院进行重点培训。为推动集团公司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分专题开展有针
对性性的岗位适应性培训。
对高层后备人员,突出理论功底、管理能力、领导艺术等重点,采取国内培训—-国外培训—-项目研究“三段式”模式,进行持续培训。2005年以后,增加了全球能源管理EMBA课程学习,在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增加工商管理系统知识培训。对企业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以企业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直属企业部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18个门类处科长培训),以总部为主,组织实施岗位资格培训。其他中层管理人员以企业为主普遍开展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培训。
第二,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一是突出提升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抓好各领域科技领军人才的培训。近些年,派往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2008年以来已派出24人。从2007年起启动了上游9个领域科技领军和拔尖人才培训,360多人参加,已经完成第一、二阶段的集中培训,目前正在组织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正在组织炼油、化工、炼化设备、炼化工程等4个领域专家培训的人选推荐工作,计划在10月份实施培训,用1年半左右时间实施系列专题培训,加强国际先进技术、前沿理论、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交流。
二是突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切实抓紧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围绕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主要业务领域和核心技术,组织有关专业高级研修班,成立了以两院院士或本行业知名专家为组长的18个专家组,负责对高级研修班进行全过程指导,采取集中脱产培训与企业考察、课题研究、论文答辩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专业技术骨干进行强化培训。目
前共举办各类专业高级研修班60多期,培训1400多人。
三是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成建制”开展专业人才培训。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采取“三阶段”培训模式:到企业培训基地培训、到重点高校集中学习、到现场跟班实践锻炼的方式对各相关专业人才开展“成建制”培训。
第三,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技能操作人才培训。企业技能操作人才培训有较好的基础,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的岗位培训开展的比较规范。
一是突出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能力和革新创造能力,加强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根据安全生产、技术革新、质量提升、节能降耗等方面需要,已经组织举办钻井、采油、井下作业、集输、催化、加氢、乙烯、聚丙烯等8个主体工种技能拔尖人才、1个首席技师培训班,并选派到美国、法国企业学习考察,通过理论培训、专题研讨、国内外技术考察,培养了一批有高超技艺、有绝技绝招和革新创造能力的技能拔尖人才,他们在优化生产操作、解决技术难题、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重新登陆“哈尔滨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点击“项目申报”,在“已经申报项目列表”中利用“修改”按键添加项目信息。
4、将项目信息填写完整,检查无误后提交。
5、提交后,随时关注学校及科技局的“审核意见”并及时修改。
六、其他要求
1、网上申报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2月19日下午17:00时,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2、申请人网上提交的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申报材料以网上申报材料为准。杰出青年基金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网上通过后,在线打印申请书。按照申请书、项目详细信息、附件和推荐意见的顺序装订成册(左侧订装或胶装,禁止用塑料封皮装订),材料一式一份报送科技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后备人才项目不用报送纸质材料,市科技局抽查项目申报材料原件。
3、纸质材料请于2014年3月5日前报送科技处。
4、其他不明事宜请向科技处咨询,电话:
5、附件1: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须知
附件2:2014年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科技处
一、会计领军人才的内涵
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我国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至关重要, 而会计人才培养要抓两端, 即基础会计人员培训与领军会计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关键,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会计行业迫切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领军人才。财政部 (2005) 启动高级会计人才工程, 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此后上海、浙江、安徽等各省市也开展了会计领军人才培训工作。计划用十年时间在企业界、行政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学术界培养近千名高级会计领军人才。综合而言, 领军人才应该具备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成长好四方面条件, 即精通本专业知识体系, 熟悉行业前沿和相关交叉知识体系, 具有较好的职业操守, 能将知识体系转化为生产力, 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和影响力。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意义
根据上述会计领军人才内涵分析可知, 会计领军人才主要涉及企业界、行政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学术界四大领域。在新时期与新形势下,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对于我们会计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培养在重要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企业类会计人才, 有助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适应大中型企业快速发、强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对于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新时期、新形势下, 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对企业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有效核算和监督, 强化税务管理工作,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增强企业涉税处理与应变能力, 同时这也是适应现行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更是深化行政事业改革的关键内容。三是会计领军人才队伍的引领辐射作用, 能带动和推动会计当前会计队伍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如2005年财政部启动高级会计人才工程后, 在全国受到广大关注, 继而多数省、市开始培养当地的会计人才。总之, 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对于企业发展、行政事业改革, 以及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打造会计领军人才的对策建设
会计领军人才工程是一项新生事物, 如何打造一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队伍, 需要不断地摸索, 当前呈现出几种典型的培养模式, 如选拔模式、培养模式、淘汰模式等。整体而言, 会计领军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先立足, 再琢磨, 后打造”的过程, 是一个整合、契合、融合的过程, 是一个互动、交流、碰撞的过程, 是一项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
1.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打造会计领军人才队伍是财政部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营造良好地社会氛围, 提高社会各界对打造会计领军人才的重要性认识, 对于推进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中, 有助于会计人员不断地去提升自我, 迈向会计领军人才队伍;有助于各省、市及相关机构进一步重视会计人才培养, 优化会计人员队伍结构;有助于提升社会各界对会计人员的重视, 尤其是会计领军人才的重视, 为会计行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2. 优化培养模式提升实效。
培养模式对于打造会计领军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直接影响着会计领军人才队伍的作用发挥。对于不同的培养模式, 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 如采用选拔模式, 则必须强化选拔的机制体制, 如何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 如何体现公平公正等, 在选拔出优秀候选人的同时激励更多的会计人员朝此努力;采用培养模式时应重点考虑培养方式, 如何因材施教、学用结合, 建立和完善“育才”与“用才”的各项机制。
3. 完善激励措施促使人才成长。
配套的人才激励措施可以有效促使人才自我成长, 比如提高中高级会计人员的福利待遇, 鼓励优秀会计人才参与各种高级理论研讨, 对在学术界发表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课题实行重奖等, 都能一定程度上激励社会各界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我, 朝实现自我的方面努力进步。同时, 健全和完善会计领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如选送优秀会计人员进入国家高等学府进行学习深造, 有目标地选派优秀会计人才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等, 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为科研领军人物。
4. 建立领军人才信息库。
这对于实时掌握会计领军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期不定期的回访这些领军人才,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检验人才打造途径的效用到底如何, 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企业与领军人才之间的搜寻成本, 良好的平台有助于促进当地会计领军人才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 打造会计领军人才队伍, 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会计领军人才队伍是服务经济发展, 确保区域提供会计人才保证的关键;是顺应时代发展, 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红梅.在新一轮财税改革中发挥好会计领军作用[J].中国总会计师, 2014, (01) .
关键词:湘菜产业 ;存在问题;对策
在湖南历任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受到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指引,得益于先天的资源优势,2013全省湘菜餐饮业零售额约为1300亿元,2014年实施“湘品出湘”的千亿工程推介城市之一的北京,就有4000余家餐馆每年销售额逾400亿元,其中湘菜食材超40亿元。深圳和上海超过2000家,西安也有上千家,广东珠三角地区更火,达上万家。湘菜菜品上座率在全国各地呈现“无湘不成席”局面。
在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下,湘菜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湘菜食品加工业、美食旅游、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加速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湖南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菜产业通过“协同创新”推进湘菜产业向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其成为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据统计,2012年全国餐饮业从业人员1208.3万,其中具有专科学历者只有4.66%、本科学历者只有0.34%。目前产业经营模式比较落后、产业化水平较低和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随着湘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湘菜加工、湘菜营销、美食特色旅游等市场的日益扩大,真正懂管理、善营销、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更是非常紧缺。2014年,随着国务院和湖南省出台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政策举措,给湘菜传承与创新的湖南乃至全国唯一的湘菜学院,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养湘菜领军人才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存在问题
1.传统观念导致从业意愿低下。历史上很长 一段时间,厨师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是“下九流”的职业。统治阶级一方面说:“民以食为天”,追求“食不厌精”,一方面却又故做斯文,曰 “君子远庖橱”。古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笔下,记录了无数关于美食的文字,但却很少有关于厨师本身的文字记载。在旧时代,只有为生活所迫,为了糊口和生存才去干厨师。因此,旧时代从事厨师职业的人,大多是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低下的劳苦民众,毫无社会地位,他们存在的主要作用,是为统治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提供服务。他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烹饪文化,却长期处在受欺压、被奴役的阶层。旧时代人们称厨师叫“火夫”、“厨子”、“橱役”等,包括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这些称谓屡见不鲜。如此,可想而知厨师的地位是何等低下。因此时至今日,很多人耻于学做厨师。
2.培养湘菜人才学校少。纵观湖南省内,目前湘菜产业教育机构院校只有十余所,每年培养的湘菜人才,对于人才缺口巨大的湘菜产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人才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湘菜产业的发展
食材、人才是湘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菜系背后都必须有个院校做支撑才能源远流长。比如淮扬菜有扬州大学、川菜有四川旅游学院。一个产值千亿的湘菜产业,专门培养湘菜人才的院校相对比较缺乏。
3.知识素质偏低。湘菜产业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劣势群体。其中一部分是不爱学习、读书成绩差的城镇子女,但这一部分人员相对来说较少。另一部分是来自贫困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因家庭条件艰苦,这部分人群成为了烹饪专业的主要人群。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家庭子女,通常想法设法为子女作更好的安排,比如:复读、花钱买学位、甚至走关系,对类似烹饪的苦、脏、累的专业避而远之,谋求在他们看来对子女更好的选择。
餐饮行业门槛比较低,入手比较容易,整体学历结构知识素质偏低。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做过数据统计,厨师行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只占5.4%。很院校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湘菜学院的努力,今后所有的廚师、餐饮管理人员都是大学生,而且是从正规院校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培养不仅懂技术、营养,又懂文化、品味的厨师和餐饮管理人员。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整个行业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
二、对策
1.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湘菜的海内外知名度。制定湘菜宣传推广的“十三五”规划,支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动漫等开展湘菜宣传。要发现人才,推出菜品,推介特色店。继续办好“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活动,适时举办湘菜艺术节,支持湘菜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及促销活动,支持湘菜书籍编撰海内外出版。通过深入挖掘我省传统餐饮文化的商业价值,提升湘菜的品味和档次。充分发挥湖南“媒体湘军”宣传优势,引导湘菜企业加强整体形象策划,巧借湘菜品牌优势,在影视、动漫、出版、新闻、戏曲、服饰等文化上拓展空间,不断增强湘菜美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吸引海内外消费者,促进湘菜餐饮与民俗文化以及中华饮食文化、世界饮食文化的融合。
2.实施“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湘菜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振兴,人才是关键。湘菜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需要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服务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省政府对培养湘菜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给予支持,通过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鼓励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技能高素质湘菜人才,目标是培养1000名会中西方烹饪技术的大师、100名善海内外营销服务的店长、10名懂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领军人才,简称“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明确各方目标与责任,实行分期培养,动态管理,科学考核,加强宣传与引导,努力提高湘菜发展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气。积极做好湘菜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终身职业生涯设计与优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培养对象的工作环境,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3.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实验基地,夯实湘菜发展的共享平台。湘菜产业发展必然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湘酒、湘茶、湘瓷、湘绣等产业协同发展,利用多元合作制度的张力,围绕湘菜烹饪与营养技术、制作工艺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省财政出台引导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融资,创新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学院主体、企业深度合作多元化共建共管的实验室,依托这一共享平台,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科研水平,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设备和手段,提高湘菜加工的科技含量,为湘菜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成为湘菜产业发展所需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领军人物、开展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特色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吕瑞娥.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2]韩燕平.湘菜品菜师培养探索与实践[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领军人才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领军人才队伍11-13
农业人才及农村人才工作总结05-25
镇人才工作总结及2025年人才工作思路11-01
拔尖人才个人总结09-12
人才工作总结计划11-04
工会人才工作总结12-06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总结09-17
交通局人才工作总结07-02
事业单位人才工作总结07-17
三区科技人才工作总结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