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科技述职报告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科技述职报告(精选8篇)

人才科技述职报告 篇1

二是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技之冬(春)”、科技宣传周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和培训力度,把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生产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农民手中。年初,深入县(市)13个乡(镇、场),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宣传活动,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现场咨询千余人(次)。同时,多名科技人员对林果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共举办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230期,培训农牧区、科技示范户、农牧民技术人员3.7万人次,免费发放科普资料1.8万余份,科普图书6000多册。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提高群众科技素质的同时,也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舞台。

三是以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为抓手,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科技特派员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以自身的优势,以技术与农牧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打造区域特色产。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科技特派员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培育、配料、温度控制、大棚管理等进行实地指,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食用菌种植户户,建立示范基地6个,创办公司2个,合作社1个,利益共同体3个,培训农民3000人次,农民技术人员1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不仅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大户,使农牧民既掌握了先进、实用的农牧业技术,又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是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区下派科技特派员268人,其中法人特派员15个。科技特派员个人信息已进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信息库。有2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XX市获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称号。

人才科技述职报告 篇2

经过多年创新性科研积累, 博泽人才已经建立了“五库”、“五体系”、“六工程”和“博泽人才在线图书馆”等多种资源平台;成立了“积极领导力特训营”、“深圳市公共部门从业者积极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等两个业务实现平台;自主研发了“积极型人才整体测评系统”、“人才选用留育咨询项目链”、“ (组织) 积极能力建设培训开发”、“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人才管理之道”等一系列成熟的人才管理套餐产品, 形成了测评、咨询、培训三驾马车式的产品架构, 其适用范围可以涵盖组织发展各个生命周期、人才管理各环节和个人职业发展各阶段。目前, 公司还准备筹建“博泽人才评价中心”、“博泽创造、创新、创业 (“三创”) 人才研究与训练中心”、“博泽领导与管理人才研究院”等新的业务平台。

博泽人才以自主研发的“积极型人才整体测评系统”为基础性工具平台, 在人才的选、用、留、育等多个人才管理领域, 为众多企业提供了科学规范、价值超常的人才管理服务, 帮助用户实现了选对人、用对人、留对人、育对人、裁对人的人才管理目标 (保证不漏选一个英才、不错选一个庸才) , 营造了“不枉能人、不养庸人、不纵闲人、不容恶人”的积极健康组织文化环境, 实现了人才效应的最大化和用人风险的最小化, 以及人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先进性、正确性、有效性, 促成了组织管理的积极变革, 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和众多的成功案例, 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在服务企业的同时, 博泽人才还依托“积极领导力特训营”、“公共部门从业者积极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等业务平台, 举办人才公益讲座, 开展人才公益事业。

博泽人才的产品和服务, 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政府、媒体的充分肯定。2014年博泽人才被选入“中国品牌影响力提升计划”和CCTV《影响力对话》节目合作伙伴, 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被国家超级品牌宣传平台重点推介、并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人才管理咨询类企业。2015年10月, 公司获得“2015年度中国人才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还与中国科协有关机构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家论坛人才管理战略研究中心”, 并被授予“中国科学家论坛指定人才管理战略服务机构”;11月, 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国家优秀企业技术创新及重点项目推介”名录 (《中国改革报》11月9日07版已公告) 。《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也多次对博泽人才及其创始人熊克寒博士的成果、事迹进行了报道。

人物简介:

科技兴企 人才强矿 篇3

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激励科技创新热情,公司自2010年3月起,每年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评比活动,设立科技创新、著作论文、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特殊贡献、操作法命名等奖项,成果显著。

为全力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矿”战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学技术、钻业务、搞创新、出成果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还制定了《新景矿人才创新激励办法》。

新景公司每年设立“8·15人才工作日”表彰大会,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优秀“本质安全型”班组、优秀科队级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岗位明星进行表彰,为促进公司持续高效发展,打造安康、和谐、品牌新景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5月新景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公司科协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创新五小攻关”活动,有效促进矿井的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落到了实处。

公司科协把开展“五小”成果活动,作为矿井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生产、科技、经营及班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调动其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工艺、技术难题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采纳他们提出的技术革新好方法和好建议,激发了员工学技术、比技能的工作积极性,有效营造“人人学习新知识、人人钻研新技术、人人岗位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公司科协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以来,结合企业创新需求,以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活动形式,有效地推动了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调动激发了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为企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以“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管理创新、培养科技人才”为中心,坚持安全发展、效率发展、稳健发展,全面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努力推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动职工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和技术革新,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开展创新活动,组织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创新氛围浓厚,活动成果显著。广大科技人员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创新发展、无私奉献,一大批在行业内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单一煤层回采工作面实现电液控自动化作业,实现了支架跟机作业自动化,真正达到了机组后方无人作业的目的,实现了工作面“三机”和顺槽胶带机集中控制,实现了视频监测实时传输,实现了矿压数据实时传输、实时监控、实时补压,支护质量的显著提高,单一煤层工作面月产达到13万吨以上。

大力推广应用端头支架,有效地解决了综采工作面进风端头的支护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液压支架对端头顶板的维护,减少了端头的空顶面积,增强了支护强度,大大提高了端头的安全性、支护效果;过机头时间减少至10分钟,减少了端头支护的工作量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小煤柱开采技术试验成功,在3103工作面试验的基础上,证明在3#煤层中,二次动压巷道与采空区相距8米时的矿压显现要明现小于距采空区20米的压力,为此全矿所有3#煤正副巷间距由20米缩小至5米,全矿增加3#煤可采含量300万吨。

公司大力推广应用扒渣机,扒矸效率高,装矸作业扒取范围广,全断面装矸,巷道不留积矸、不留尾工,底板及两帮为煤或软岩时,可以辅助起底、刷帮,巷道全断面一次成形,保安集中配风巷单进由60米提高至125米以上,有效提高了掘进效率。

试验树脂炮眼封孔剂,为替代原有黄土炮土,在掘开工区各开拓工作面试验使用了树脂炮眼封孔剂,形状规则、使用便捷,每循环装药时间较原先炮土缩短10分钟左右,可提高装药效率,为放炮后出矸及维护顶帮节约了时间,可以保证每班正规循环;残眼深度由0.35米下降至0.15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炮眼利用率;爆破后炮尘浓度明显降低。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的涌现,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参加活动,展示了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特别是近两年,新景公司进入了安全高效、科学发展、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与科技兴企战略目标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的科技素质,为新景公司广大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近年来,公司严格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阳煤集团“142”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强化通风和抽采两个能力建设;强化体制、技术创新。目前,井下全部实现锚网索联合支护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其中3#、8#煤为走向长壁后退式普通综采,15#煤为低位放顶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部分防突煤层实现了自动化采煤。同时,拥有KJ-251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用以太环网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矿压在线监测系统;配备有岩巷耙渣机、湿式喷浆机、德国EH260液压钻机,澳大利亚千米钻机、锐利波探构造设备等先进采掘钻设施,安装有6kv防越级跳闸保护装置。建立了井下辅助运输信集闭系统,开通了井下无线3G手机通信和广播及高速轨道电瓶列车,拥有先进的无极绳牵引绞车和绞车智能识别卡等,井下皮带全部实现了集中控制。拥有72小时永久性避难硐室,全国第一家立井井下移动救生舱;井下六大保护系统完善,并建立有专门的防排水队伍。

为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层加工利用,公司建有年处理能力可达800万吨的矿井型洗煤厂,采用重介洗选工艺,主洗设备为浅槽重介分选机和三产品旋流器,实现了煤泥水闭路循环。井下所产原煤全部加工洗选处理,其中主要产品有1号、2号喷粉煤,获山西省优质名牌产品称号,中块、小块、中煤、末煤等产品均优于同类产品。

近年来,新景公司先后荣获了“全国煤炭系统安全高效矿井”、“国家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集体一等功”、“山西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人才科技述职报告 篇4

为配合做好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凤凰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情况,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遵照县委组织部的指示,我们对全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项调研,我们通过召开科技特派员人才座谈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收集了乡镇、村和部分农民、企业负责人以及科技特派员对全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希望有关部门在吸引、留住科技特派员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本报告通过对近年来凤凰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概述,总体评价了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未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提出了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领域以及保障实现规划目标的若干对策措施,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一)科技特派员人才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科技特派员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改善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条件,抓 好科技特派员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各环节工作,搭建科技特派员人才创业创新创效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

2006年以来,我县共选派省州县乡四级特派员302名,其中省州派名,县派名,乡土科技特派员。2010年我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93名,其中省派8名,占8.6%,州派3名,占3.2%,县派9名,占9.7%,县派法人特派员3名,占3.2%,乡土科技特派员70名,占75.3%。1、2010年省州派科技特派员人才基本情况

从学历结构上看,在2010年省州派科技特派员人才中,博士2人,占18.2%;硕士4人,占36.4%;本科生4人,占36.4%;大专1人,占9.1%。

从职称结构上看,在2010年省州派科技特派员人才中,高级职称4人,占36.4%;中级职称6人,占54.5%;初级职称1人,占9.1%。

从年龄分布看,在2010年省州派科技特派员人才中,35岁以下的4人,占36.4%;36至45岁的4人,占36.4%;46至55岁的2人,占18.1%;55岁以上的1人,占9.1%。2、2010年县派科技特派员人才基本情况

从学历结构上看,在2010年县派科技特派员人才中,本科2人,占22.2%;大专生4人,占44.5%;中专生2人,占22.2%。

从职称结构上看,在2010年县派科技特派员人才中,高级职称1人,占11.1%;中级职称6人,占66.7%;初级职称1人,占11.1%,无职称1人,占11.1%。从年龄分布看,在2010年县派科技特派员人才中,35岁以下的3人,占33.3%;36至45岁的5人,占55.6%;46至55岁的1人,占11.1%。

3、乡土科技特派员基本情况

从学历结构上看,在2010年乡土科技特派员人才中,中专生6人,占8.6%;高中生15人,占21.4%;初中生49人,占70%。

从职称结构上看,在2010年乡土科技特派员人才中,农民技师10人,占14.3%;技术员32人,占45.7%。

从年龄分布看,在2010年乡土科技特派员人才中,35岁以下的15人,占21.4%;36至45岁的44人,占62.9%;46至55岁的7人,占10%;55岁以上的4人,占5.7%。

(二)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的特点

我县的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具有以下5个特点:

1、从性别上看,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90人中,男性84人,占科技特派员的93.3%。

2、从职称分布上看,省州县派的中级占很大比重,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仅有5人,占省州县派科技特派员人才的25%,尤其在县派科技特派员中表现更为突出,仅有1名副高职称人员。

3、从岗位分布上看,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多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相对缺乏,省州县派的科技特派员中仅有刘永洁一人可以算是管理人才。

4、从行业分布上看,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大多数集中在农牧类,其他行业较少,特别是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少,仅有派驻果果三农的欧阳辉一人。

5、从发挥的效果上看,我县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多,与企业和个人建立利益共同体少,在省派科技特派员中仅有欧阳辉同果果三农签定有技术研发协议,州县派科技特派员建有经济实体的也不到30%。

二、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及主要做法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壮大了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我县科技特派员队伍日益扩大,从2006年的8名发展到现在的93名。

2、实现了高学历人才与实用人才的有机结合。从高校及高级别单位选派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到地方与当地实用人才上下联动,共同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地方实用人才弥补了知识上的不足。

3、促进了我县人才培训和人才培养。省州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开展培训,为我县培养大量的骨干人才和实用技术能人,推动了我县农业技术和医疗卫生技术队伍人才的发展。

4、建立了法人科技特派员队伍。将具有法人资格,从事医疗卫生的单位法人,整体列为科技特派员是一种创新。我县把医疗水平较高、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作为法人科技特派员吸收进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加入,对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经济收入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派驻腊尔山医院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县人民医院,在下派期间共为该院培训人员 名,赠送设备 台,通过对该院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帮扶,使该院的年总收入由 元提高到 元。

5、从乡土人才中挖掘和培育了一批乡土科技特派员。2007年,我县在全州率先实施“将乡土人才纳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试点工作,出台了《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新农村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特别优秀的乡土人才,将其纳入科技特派员管理,可优先参加有关培训,优先得到项目、技术和资金支持,依法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个人财产。”,四年来我县从全县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中有针对性地聘任 名乡土人才纳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这些乡土科技特派员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不仅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还有效地带动了一大批种养能手和种植大户,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劲。

(二)主要作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为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县委、县政府把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狠抓不放,作为执政为民的“民心工程” 狠抓不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的“民利工程”狠抓不放。一是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主要工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并从 科技、卫生等部门抽调得力干部集中办公,成立了凤凰县科技特派员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我县还制定了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科技特派员驻地看望和了解科技特派员工作、生活情况,研究解决科技特派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乡镇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指派副乡(镇)长和1-2名干部具体抓,并相应建立了工作站。二是出台了推进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科技特派员的原有职务、待遇、编制在下派期间完全保留,不影响职称评定、调资和职务晋升;在机构改革中,不列入精减分流人员之列;对科技特派员申报的开发项目,要求相关部门优先予以支持;对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晋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通过年终综合考核,对业绩突出的优秀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推介。三是积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县人民医院为派驻在该院的省医卫特派员每人每月提供700元生活补助;阿拉医院为省派医卫特派员每人每月提供300元食宿补贴和100元电话费。县派科技特派员在工作服务期间每月另外发放特派员交通食宿补助120元。此外,每个乡镇为农业科技特派员配备了一名农技员作为联络员,每个卫生院安排了2名医务骨干力量作为医卫科技特派员的助手。

2、坚持供需对接,保证选派质量

我县对科技特派员实行双向选择,根据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科技特派员需求单位填写《科技产业大户情 况摸底表》、《科技特派员需求对接表》等表格,包括科技特派员需求单位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项目、需要科技特派员类型、利益共享办法等情况,然后由县科特办同省、州科特办衔接,争取下派合适的科技特派员。几年来,从省人民医院、湘雅附二医院选派陈建林、丁健等位医学专家教授,对口服务我县的卫生事业;从省、州农业科技部门选派王仁才、龙宪军等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口服务我县农村产业的发展。总体看来,省、州级特派员的熟悉领域和我区的产业发展联系十分紧密,服务的针对性非常强,发挥了很好的技术指导和支撑作用。

县级科技特派员选派方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县科特办多次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村、专业户、示范点对技术和人才需求的意见,并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愿报名和需求方提出申请等程序,降低门槛,扩大专家技术人员的遴选面,面向农业、林业、畜牧等单位广泛征集志愿者报名,激励有事业心、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员参与进来,努力实现人力资源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合理配臵。

3、突出项目支撑,提高服务效果

把支持科技特派员争取和实施科技项目作为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据统计,2005年—2009年,我县农业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 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个,引进新品种个,项目总投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培养科技示范户户,带动发展示范面积万亩,带动农户万户共万人;此外,省、州、县、乡四级科技特 派员通过项目的实施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90期,发放各类资料6万多份,赠送实用技术光碟600张。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在水稻、水果、蔬菜、林果种植和蛋鸡养殖、网箱养鱼等方面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有效的提升了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的服务水平。

4、整合资金投入,为科技特派员提供创业的坚强后盾。为了切实保证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的资金需求,我们把多项资金捆绑起来,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几年来,从县财政列支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 万元,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的建设。并要求发改、科技、卫生、农业、扶贫开发等县直部门从各自项目经费中切块,以每年不少于8万元的资金,打捆设臵科技特派员创业基金,使科技特派员创业基金达到每年50万元,并积极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小额贷款业务,用于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

三、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虽然我县在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我县基础薄弱,不具地缘、环境、待遇优势,加之观念还比较落后保守,自身体制机制不活、办法不多、投入不足,科技特派员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特派员人才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素质、结构还是分布,都与我县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要求极不相适应,与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还存 8 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类型不完善、人员不稳定、专业知识不能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

一是总量偏少。我县现有 个行政村,家乡镇卫生院,每年下派几十名科技特派员,平均个村才一个科技特派员,家乡镇卫生院才一个科技特派员,数量明显偏少,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科技特派员更是少的可怜,只有5名,只占科技特派员队伍的5.3%。我县对科技特派员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大与现有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偏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二是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93名,83%集中在农牧类,而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仅拥有1名科技特派员,仅占1%;在全县93个科技特派员人才中, 卫生科技特派员人才5人,农业科技特派员人才77人,文化教育类科技特派员人才4,企业技术研发类科技特派员人才1人。

三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意识不强,服务类型不完善。科技特派员通过有偿服务取得收益,是科技特派员“特”字的体现,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有偿和收益对一个人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内在的,是最基本的工作诱发因素,而我县目前科技特派员有偿服务不到全部服务的10%,有收益的科技特派员不到20%,科技特派员的收益人数过低会导致对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产生阻力,容易产生走过场和形式化倾向,由于无收益,科技特派员不能与派驻单位和农户共担风险,更不能实现利益共享,造成大多数科技特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意识不 9 强,有的甚至把科技特派员工作雷同于机关工作,难以建成经济共同体,产生不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规模效应。

四是人员不稳定。科技特派员数量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下派时间较短,科技特派员目前的派驻时间一般为1年,最多者也只有2年,这样导致项目实施不到一半,派驻点上就换了人,导致了科技特派员的“应付”思想。

五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近年来,虽然我县针对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总体上仍有较大差距,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

六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按照科技特派员的相关规定,科技特派员在服务期内要住乡入村,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但是在实际实施中绝大多数的科技特派员都仍然继续担负着原来的工作任务,对科技特派的工作任务只能实行“走读制”,有时间时到派驻点去开展一下工作,有的甚至一年只到派驻点几次,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同时由于各单位的切块资金难以到位,导致项目的引导资金太少,到位时间太迟,而且由于基层条件限制,一些基本科研和工作设施严重缺乏,这些因素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不能充分施展,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制约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及分析研究,制约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有关人才的政策、工作环境、科研氛围、生活福利等几个方面:

1、缺乏相应的利益激励机制,聘请引进科技特派员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科技特派员人才难;

2、科技特派员人才选派、培养体系不完善;

3、科技开发项目缺乏资金保障,致使科技特派员申报的项目支持的力度较小或没有,这样严重影响科技特派员将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生产的密切结合,使科特派工作与自身科研工作相脱离,限制了科技特派员自身优势的发挥,也易丧失积极性;

4、科技特派员人才待遇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实际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依据他们工作性质的复杂、困难和高责任的特点,应该给予他们在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然而他们的工资福利与下派前无异;所做的工作不能在派出单位的年终业绩考评、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受到肯定,不能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中享受支持优先,严重打击了科技特派员积极性;

5、上下联动机制不健全,省、州、县科技特派员相互脱节,科技特派员没有形成技术团体,力量比较松散,不能产生大的效果,导致科技特派员积极性不高;

6、工作平台不完善,缺少发挥才能的载体,科技特派员人才的施展空间不足。

五、今后我县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力推动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强力推动科技特派制度,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要建立可行的领导组织,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为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保驾护航。逐步建立科技特派员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创新机制、服务经济、科技特派员与派驻单位共赢的创业环境。

(二)坚持双向选择,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一是进一步落实科技特派员派选制度。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坚决把好选派关。要注重选派质量,真正实现供需对接。每年精选一批、调整一批,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充实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二是延长科技特派员的下派时间,树立科技特派员的扎根思想,变短期下乡为长期入驻,避免短平快,求量不求质的弊病。三是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科技特派员的选派范围,进一步增加凤凰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如企业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旅游策划与宣传等方面的相关人才。四是注重法人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高级别医院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五是加强对乡土科技特派员选派的管理,确保能把真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热心公益事业的乡土人才充实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建立一支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能够留得住的农民科技特派员队伍。

(三)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

一是继续探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机制,建议制定出台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与派驻单位或农民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办法,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让他们与派驻单位或农民产生长期的合作关系,避免因短期无偿服务而产生走过场的“短 时效应”。二是给予科技特派员在职称评定方面的优惠,凡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如符合所晋升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条件,适当放宽对外语、论文的要求。科技特派员的日常学习、培训可记入继续教育学时。三是对在服务期间取得突出成果的科技特派员,要给予完成项目奖励或者下派期间上浮工资等奖励政策;四是要完善法律程序,对相应的工作行为制定出相应的合法的合理的规范、工作流程,解决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五是强化措施,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的轨道。

(四)坚持多渠道筹资,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

一是在财政上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每年列出必要的经费以保障开展培训、日常管理、补助、奖励等工作资金。二是鼓励科技特派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制定出科技特派员向上争取资金的优惠政策。三是各相关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在项目上向科技特派员倾斜,对科技特派员申报的项目要优先支持,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项目经费来支持科技特派员的项目实施。各部门的项目经费要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五)完善上下联动机制,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

建立省科技特派员,与州、县科技特派员及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上下联动制度,促进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打破目前科技特派员以单位为中心的模式,以专业技术服务方向为中心,以凤凰县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中心目标,由政府牵头,针对产业发展需要聘请该专业 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为首席科技特派员,组建由首席科技特派员领军、以州级科技特派员为骨干、以县级科技特派员为主力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涵盖种植、食品加工、医药中间体提取加工等领域,打造一个产业服务链条。

(六)创新科技特派员的能力建设机制。

科技人才工作汇报 压缩 篇5

六、地区科技局

地区科技局始终坚持创新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核心要素资源和源泉的理念,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通过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科技奖励制度深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争取国家、自治区经费2484万元。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2012年以来累计下派科技特派员2238名,实施创新创业项目163项,带动农户10万余户,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通过创新人才项目实施,加快优秀创新人才培养,2013—2015年推荐自治区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立项项目21项,争取经费支持104万元。通过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众创基地,加快新型创新服务人才培养,通过评审备案为自治区众创空间1家、自治区星创天地1家,入驻创业团队数13家、入驻小微企32家,孵化培养新型创业人才50余人。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挖掘发现创新人才;通过科技园区,高度聚集创新人才;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合法保护专利权人权益,截止2015年底,全地区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121项,主要研发示范推广发人员5120人/次,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49项。2011-2015年,获得国家授权的各类专利943件,其中,发明专利91件、实用新型679件、外观设计173件。

依托科技教育,培育创新人才 篇6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始创于1952年,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完全中学,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办学历史,曾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1992年被评定为武进县首批骨干中学,2001年3月晋升江苏省标常州市重点高中,2006年12月,高标准晋升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近年来,学校把创办科技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学校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在校园内营造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浓郁氛围。培养师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科技教育方面硕果满枝,获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技基地、江苏省机器人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集体、常州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武进区科技教育基地等多项殊荣。具体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体制,建设队伍,强化管理

1、健全体制抓落实

健全科技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好、热爱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是确保科技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建立了由学校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体制,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陈忠良副校长任组长,庄常澄主任为副组长,每学期制定学校科技教育的工作计划,通过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操作落实、检查评估,学期期末进行活动评比反馈和期末工作总结,每次的计划总结、活动材料等进行存档。

2、队伍建设抓管理

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科技教育成效好坏的关键。我们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讲座,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技水平,在每年的开始,召集辅导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达到目标,保障各人的活动经费,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各自制定好活动的计划、措施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目前全校已形成了一支以校科技辅导员为主、信息技术、物理等学科教师为辅的科技辅导教师队伍,为科技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技辅导员负责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及协调,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配合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及时反馈、互相沟通的作用。学校的科技辅导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学校的特色项目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制度完善重激励

积极支持教师参与校内外科技教育理论研讨、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学校专门制定有素质教育奖励条例,将科技教育效果(成绩)纳入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之中。每年表彰和奖励在科技活动中积极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表彰奖励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在评职评先时作为重要依据。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妥善解决科技教师待遇和工作量,从而为教师从事科技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4、经费保证搭平台

学校每学期在科技活动中投入较多的经费。师生科技获奖根据奖项和等第的不同都有不同金额的奖学金,每学期一次的科技讲座,还有许多科技活动或竞赛都在双休日进行,学校经常派车接送;学校参加市、区或举办各项科技活动,都需较大资金投入。

二、思想发动,营造氛围,巩固阵地

1、重视学校科技场馆建设,围绕科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我校架设了宽带网、开通了校园网(内网、外网),建有4个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1个技术探究教室、1个机器人教育活动中心、5个微机房,1个科技活动室,配备了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基本能满足开展科技教育的需要。

2、加强校内科技阵地建设。

我们利用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不断地宣传科技,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提高科技素质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每个人个性很好的途径。利用各种场合向教师宣讲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利用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向学生宣传科技专业知识;设立“科技长廊”、班级设“科技园地”,定期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气氛的有效烘托,提供了教师和学生不断投入到科技实践的原动力。

3、通过科技节、科技活动课、讲座、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活动,使全校每位学生都参加到科技活动中来,也体现了我校科技教育总规划的初衷——为全校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构建课程,加强研究,注重创新

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按教学计划要求,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纳入学校课程整体目标,在课程结构中加以实施,才能做到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保证科技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在各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素养。充分发挥理、化、生、劳、微机等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科学教育,许多学科的科技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与本学科联系紧密的特色,如微机学科的电子制作,语文学科的科技小论文写作,艺术学科的绘画制作等。

四、开展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技活动是科技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一)丰富活动抓普及

1、专题性科技教育常抓常新 我校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深受学生的欢迎。科技教育活动以专题形式贯穿于一年的活动之中,有主题、有特色。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六·五”世界环境日、“六·二五”土地日、科技宣传周等特定节日,开展全校性科技活动。还邀请县科协的专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科技培训讲座,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掌握一些科技知识,每年至少要进行2~3次定期讲座,内容根据科技宣传周的内容来定。不定期的是根据各组活动的内容来进行,时间是利用假期。

2、常规科技教育普及化

在平时的科技教育中,我们在全体学生中倡导科技“八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科技书籍,观看一部科技影视,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和活动,完成一件科技小制作,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据统计,全校参加“八个一”活动人次越来越多,达到了活动普及化、项目多样化和效果社会化的教育目的。

校园建有专门的科技画廊,每学期更新2次以上内容;班级板报每学期都要求出一期科技教育专版,并进行评奖;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馆看科技读物,进行科技小论文的评比。

3、业余科技活动轰轰烈烈

除了课内和定期开展科技活动外,丰富多彩的业余科技活动也是学生全面提升科技素养不可或缺的渠道。我们组织起电子小报、科技小制作、航模、车模、摄影、机器人多种科技活动小组,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一个或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辅导员负责。每个辅导员在活动开始前,简略地制订计划,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都为学生提供了科技教育的活动舞台。

4、研究性学习有序开展

结合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利用节假日,由辅导老师带领,组织学生进行科技考察,进行一些必要的考察和参观,使学生的知识面更扩大了,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劳动,在具体的劳动中体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质疑,使其产生创新的意念。如:参观污水处理厂、水电站、博物馆、葡萄科技园等科技基地,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竞赛活动抓提高

我校每年都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舞台,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项目,主动参与竞赛,经历了智慧与实力的较量,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活动的质量与内涵,提高了科技教育的层次与效果。

其中机器人、航模、车模、飞机模型一直是我校的特色,自2005年以来,每年这几个项目比赛,我校学生都屡获大奖,学校也连年被评为“优秀团体奖”。

五、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任重道远 把参加省市区的各项科技活动大赛作为学校科技教育的中心工作,以“活动促进科技教育”。学校科技辅导员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精神溶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近三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走近机器人,培养创造力”主题活动,活动对象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通过资料展示、机器人表演,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科学伟人”图片展。通过图片展,吴健雄身在海外、心怀中华、情系明德的爱国情怀,她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贡献,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实的治学方法、非凡的动手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校学生。

3.参观上海科技馆。为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组织高

一、高二年级同学赴上海科技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后同学们普遍感觉大有收获,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4、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科技大赛。三年来,在“三模”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11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积极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每年有10多位学生获区一等奖;近几年来,机器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江苏省机器人竞赛中多人获一、二、三等奖,常州市一、二、三等奖;2010年江苏省机器人竞赛中多人获一、二、三等奖;市、区获一、二、三等奖;2011年江苏省机器人竞赛中多人获一、二、三等奖,市、区获一、二、三等奖;2012年江苏省机器人竞赛中多人获一、二、三等奖,市、区获一、二、三等奖。特别是在江苏省机器人普及比赛中我校有16人获一等奖,19人获二等奖,13人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一等奖。

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将来。展望新时期,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远,现谈几点初步设想:

1、以科技课题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任何高质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老师,要想进一步把我们的基地做大、做强,师资是关键。我们将继续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特色建设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同时,利用现有师资,努力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2、以科技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学生能力。

⑴在全校开展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全员“扫盲”活动。

⑵继续举办各项科技活动,参加各级比赛,力求新的项目有所突破。

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发明创造,举行校级“科学小发明设计方案”,“科学小论文”评比。举办好校科技节。

3、以科技特色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准。

人才科技述职报告 篇7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在采用新的技术, 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进而促进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还是要依靠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 科技管理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科技管理人才进行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这些都很难实现。

1 科技管理人才的历史发展和地位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 科学技术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而高质量的管理为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保障。科技发展早期的科学家单纯凭着各自的兴趣和爱好独立进行研究, 科学家自己即管理者。随后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科学家开始进行合作式研究, 由才华出众的科学技术专家担任科技研究的管理工作,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科技的发展使学科朝着专业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科研规模逐步扩大, 科研课题呈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 变得异常复杂, 科技研究活动不得不开始由国家出面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 而科技研究的管理工作由熟悉科学技术、懂得经济、精通现代管理的专家来担任。自此, 科技管理人才成为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队伍, 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 科技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2.1 科技管理人才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对任何人才来讲,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个人修养都是必须的, 科技管理人才也不例外。科技人才都是某个方面的专家, 具备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 科技管理人才是很难超越, 只有在道德素质方面不断提高, 虚心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管理工作中才会得到科技人才的积极配合, 顺利完成管理工作。

2.2 科技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不同的人才对知识的需求不同, 所需的知识结构也就不同。对于科技管理人才来说,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 基础知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 人才都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现代学科的规模不断扩大, 新学科不断涌现,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科技管理人才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持续的拓宽知识面, 丰富的知识能够使科技管理人才提供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思维能力, 进而为掌握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 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 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后, 还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 对本专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科技管理人才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但应对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有更多的涉猎, 并且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有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 才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进而发出内行的指令。否则, 会因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或者对所管专业知之甚少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对科技管理人才来说, 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常情况下, 工具性知识主要包括法律、外语、计算机等。当前, 是一个法制的社会, 根据依法治国的思想, 熟悉掌握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于科技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利。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掌握外语可以了解国外的科技动态以及前沿科技信息, 查阅外文资料或者与国外朋友进行沟通交流等。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的, 科技管理人才也需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2.3 科技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对科技管理人才来说, 不应使自己的头脑成为知识的仓库, 而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能力是确保某种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活动展开的效率和效果。人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两种。 (1) 一般能力。所谓一般能力就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要具备的, 如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实践活动中, 各种能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单独起作用的, 他们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通过结合在一起,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如果缺乏或丧失某一种能力, 其整体功能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2) 专门能力。专门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预见和统筹全局的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变与决策能力几个方面。1) 综合分析能力。对于科学研究工作来说, 其本质就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因此要求科技管理人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 对科技活动的发展动向要保持敏感。能够对纷繁复杂的科技信息进行准确提取, 分清主次、轻重缓急, 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要有前瞻性眼光, 对较好的课题能够及时进行重点扶持, 不断为科技工作的发展提出新措施和方法。2) 预见和统筹全局的能力。科技管理人才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能对科技发展战略和科学研究规划提出预测性建议, 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结合的趋势有独到的见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统筹好分管的工作, 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 在不同的工作阶段, 能够抓住该阶段的主要矛盾, 进而带动整个问题的解决。3) 组织与协调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科技管理人才要善于将总任务逐层分解, 不断细化。为进一步实现决策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 对部门、成员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 选择最优的组合方案对各种要素进行管理。在科技活动过程中, 组织作为一个综合体, 往往由不同部门、不同成员组成。因此, 为使一个组织能顺利运行, 科技管理人才的协调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协调和组织好人与人、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4) 应变与决策能力。在实施科技管理工作时, 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的、意外的事件或情况, 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的问题, 这时, 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就会充分显示出来。需要敏锐的思考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 通过快速加工、处理现有信息, 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 进而灵活的解决突发问题。决策能力是科技管理人才在管理实践中, 逐步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 在本质上真实地反映了领导能力。科技管理人才为了做出决策, 需要具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发挥科技管理人才的作用, 助力科技强国梦想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出现了国际竞争国内化, 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现象。为了在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获胜, 发展科技事业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战略决策。而科技事业发展所需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决策等工作又离不开科技管理人才, 为此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措施, 加大培养和造就科技管理人才的力度。因此, 我国也要抓住机遇, 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 培养一批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科技管理人才,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科技强国。进而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证。

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技管理人才在科技事业中的地位, 阐述科技发展对科技管理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提出要切实发挥好科技管理人才的作用, 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早日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梦想。

关键词:科技管理人才,素质,科技强国

参考文献

[1]孟东方等.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 2013, 5.

[2]张少辉等.试论当代科技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J].科学管理研究, 2010, 4.

欧盟科技人才“东游记” 篇8

“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每天的头条新闻里都有关于中国的故事。这个泱泱大国的经济崛起和快速的社会变革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欧盟科技人才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柯莱盟(Clemens Smolders)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欧贸易取得了更快的增长,同时也成为全球贸易差额最大的双边贸易关系。“2010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689亿欧兀,超过了欧盟与其他任何国家的贸易差额。同样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中国在科学研发以及创新方面的崛起。”

中国成为欧洲人眼中的科研新大陆

2010年中国的研发经费达到了7062.6亿元,同2009年相比上涨了21.7%。研发经费占各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3.4%。同时,中国科学论文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论文引用排在全球第九。

“一直以来,研发被看做是发展科学技术、为产业提供资源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也意识到基础研究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人才是增强中国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够实现国家转变这一看法给予肯定。”

促进人才的流动、交流与合作已经被视为成功的关键因素。“玛丽·居里行动计划(Marie Curie Actions)就是欧盟促进人才流动与合作的平台之一,为科研人员在他们职业的各个阶段提供经费,为研究生提供奖学金,以此来鼓励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但是该项目并不专门针对中国以及同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因此目前只有两名科研工作者来到中国。”

为改变与超级贸易伙伴并不对等的科研合作现状,欧盟鼓励更多的年轻科研人员来华工作。

据柯莱盟先生介绍,很多欧洲国家的科研人员更喜欢选择申请美国的研究职位,原因是很多人对中国不太了解,对中文、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科研氛围知之甚少。“随着欧盟科技人才培训项目(The EU-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llowship Programme China)的设立,这个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参加者在到达中国后的头6个月进行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学习。柯莱盟说道:“我们认识到要想让年轻的欧盟研究人员很好地适应中国的科研氛围并能够应付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他们首先必须要扎实地掌握中文。”

欧盟科技人才“东游记”

柯莱盟先生介绍说,欧盟科技人才培训项目于2008年8月立项。该项目旨在使欧盟在中国快速成长的科研环境中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科研伙伴。

“学员在最初的6个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密集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这期间他们也会参加一些介绍中国文化和科研的主题讲座,并访问相关科研机构。之后科研人员们将在中国各地的研究机构进行为期18个月的科研工作。”

据了解,通过该项目的资助,共有58位年轻的欧盟科研人员来中国,而且基本上都是博士和博士后。“因为项目要求申请人在完成他们的硕士论文后至少要有两年的科研经历,这意味着很多参与者刚刚完成或是正在写他们的博士论文。”

“他们来自14个欧盟成员国,其中意大利籍研究人员最多,共16名。另外有10名法国籍和8名德国籍研究人员,还有很多参与者来自欧盟新成员国。”

项目整体目标是推动欧洲研究人员向中国研究发展领域流动,并在欧洲和中国之间搭建起一座便于研究人员双向流动的桥梁。

“首批入选项目的科研人员已在2011年3月结束了为期两年的中国生活,大部分人回到了欧洲,也有的人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第二批入选项目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处于科研期的收尾阶段。”

“人人”社交网络

柯莱盟先生认为,欧盟科技人才项目的契机非常好,“中国正在下大力迅速提高自身研发水平,并通过吸引海外华人学者回国研究来提高科研水平,这样的大背景对欧盟科研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而且,当下很多国家都非常希望同中国在研发领域进行合作,比如很多财富500强企业在中国都设有研发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年的中国工作经验和中文语言能力都是参加者们非常有价值的收获。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能够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迅速形成社交网络,在拥有跨文化氛围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工作、同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一同进行科研、成为国际科研网络中的重要一员等。”

“在来清华一年后,我终于敢说我是实验室的一员了。尽管这一年很辛苦,但我觉得非常幸福。当我的中国同事需要一些不同角度的观点时,他们会来找我,而我也慢慢开始听得懂他们的笑话。”来自西班牙的Sergi Portoles Comeras认为在中国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而来自意大利的Antonella则说:“两年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了,我有点舍不得离开。”

上一篇:校本课心得体会下一篇: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