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答辩材料2017110(推荐9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洪泽。现在就我单位申报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隶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具有成人教育、技工教育、党员干部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培训能力。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邯郸矿务局技工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2年具备了煤矿二级培训机构资质条件。
地理位置:我中心位于邯郸市复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村西路72号,紧邻邯武快速路,交通便利,距离邯郸火车站10公里,39路公交车直达单位门口,15路、53路、808路公交车在附近停靠。
教学设施:
1、中心占地面积49980㎡(75亩),建筑面积8023㎡。
2、多媒体培训教室17个,多媒体会议室、研讨室3个。
3、实操、实验场地810㎡:计算机室、维修电工、维修钳工、焊接加工、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煤矿特殊工种等实验室9个。
4、合作实训基地6个(通方机械厂、陶一矿、陶二矿、云驾岭矿、郭二庄矿、康城矿制修厂);
5、图书资料齐全:藏书2万余册。
各项工作管理规范:中心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合理,培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等齐全规范,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有关管理要求和财经纪律执行。
培训能力:年培训能力达4000余人次,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次。师资队伍:中心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中、高级职称以上42人;兼职教师45人,工程师、技师以上资格43人(兼职教师来源: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师教授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工程技术人员)。
校企合作:中心与集团公司多个生产矿(厂)、山西精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网商集团、山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冀中能源通方机械厂紧邻仅200米)。
办学特色:采取“四精”(精编培训计划、精选培训内容、精讲授课、精炼实操)和一体化教学培训模式。尤其是所申报的《综合机械与自动化》、《网络系统管理》两个专业,师资雄厚、设施比较完善,基础条件较好,适应现阶段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的高技能人才(800多人),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勤保障:住宿标准间45间,普通间60间,餐厅1380平方米,标准篮球场2个,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可满足300余人同时培训要求。配有专职医护人员2名,紧邻集团公司总医院。
二、申报工作
我中心接到冀人社函[2017]164号文件后,对照申报要求,认真核实现在具备的培训办学条件,认为我中心基本符合申报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条件。报请集团公司后,得到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集团公司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赵鹏飞亲自过问申报工作,并表示集团公司全力支持教育培训中心申报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培训中心相关人员暑假不休息,加班加点填写项目申报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保证了申报材料按时上交。
我中心选择了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和网络系统管理两个专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向。这两个专业我中心具有较厚实的办学基础,培训人数多,企业和社会需求量大,符合当前煤炭企业去产能 2 转型发展的要求,符合邯郸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河北省乃至全国稳增长、调结构大力发展大型综合装备制造业和信息网络产业的政策导向。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
综合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已经开办20多年,具备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条件,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既有丰富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完善实训设施,拥有相关实训室5个、实训基地多个。能同时满足150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实际操作考试。
现有专兼职教师共28人。其中,中心内专职教师18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0%,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0人。专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20人,占71%,中级职称6人,占22%;初级职称教师2人,占总人数的7%,有硕士研究生教师1人,在15名实习指导教师中,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13人,占实习指导教师人数的87%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开设于2010年,实训设施设备方面:先后投资152万元购置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接通了中国电信的专线宽带,有计算机室2个、电脑100余台,连接了集团公司信息网络中心、企业办公网、煤矿安全六大系统网、集团信息云服务器。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6人,有实习指导教师9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8人,占实习指导教师的89%。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人。一体化教师占专业教师80%。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三、建设项目实施
如果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成功,我中心一定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规范管理,严格把关,把我中心建设成高水平的培训基 3 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
(一)采用“一提高、二加强、三创新”的工作思路开展基地建设工作。
1、提高校企合作能力:加大力度依托企业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建设、培养计划、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关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地建设的要求,集中投入资金对我中心现有基础能力升级改造,使培训场地和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素质,满足基地培训师资要求。
4、创新教材研发: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研发重点专业的主体培训教材。
5、创新课程改革:按照教育与产业、中心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形成课程设置的调整动态机制。
6、创新培训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质量评价体系上积极创新,形成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培训机制及系统的工学结合培训体系。
(二)培训基地建设采取“三结合原则”
1、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明确目标,突出上述2个专业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同时,又要兼顾其他专业的建设需要,以便增强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2、整体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相结合:既要遵循培训中心总体规划,又要考虑建设过程中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的先后顺序,分段实施。
3、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相结合:在按期完成建设目标的同时,严格坚持标准、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以确保项目质量,防止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1、培训模式建成工学结合培训体系:项目完成后,形成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培训机制及系统的工学结合培训体系。
2、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对接:按照教学与产业、中心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根据合作企业的产业升级或技术改造,建设与企业联动的动态课程设置机制。
3、教材开发适合培训需求:特色专业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开发核心课程培训教材,每个专业不低于2种。
4、师资建设不断加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5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
5、培训装备进一步完善:综合机械与自动化、网络系统管理2个专业的场地和实训设备,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年培训高技能人才达到1500人次以上;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工位达到200个,网络系统管理实习工位达到150个;其它培训配套场地、食宿等达到满足同时培训400人的标准。
6、培训能力达到相应的规模: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年培训规模50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比例不低于30%。
7、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继续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联系,要与6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高培训实效。
7、能力评价科学:对高技能人才实施素质加能力的多元评价模式,通过教学考察、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科学评定。
(四)、专业建设目标:(详见申报材料)1.构建完备的培训体系 2.形成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 3.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五)、项目建设保障机制:
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中层干部为组长的专项分工小组,严格项目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1.严格项目管理(申报材料上有)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办法,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加强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报送有关财务报告。
基建、采购活动实行招投标制,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择优的原则。
强化运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能,每年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可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确保实现各项建设目标。
实行基地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以“项目”为核心,从项目的申请、方案的制定、经费的使用、中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加强监控,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
2.强化过程管理
项目建设办公室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专项工作小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及时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检查结果。
保障机制健全职责明确: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行动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健全合作机制,强化培训针对性。健全监控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健全激励机制,增强责任意识,考核奖优罚劣。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培训工作实施。
经费保障制度健全严格使用:综合机械与自动化专业拟投入180万,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拟投入120万。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不同渠道落实的专项资金,科学、合理编制中心建设项目的总预算。建设项目总预算是中心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心总体预算。
项目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分年实施、突出重点;预算控制、单独核算;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并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培训装备、材料以及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款项等,必须按照国家、地方政府及中心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财务科单独设立项目账目、配备专人专岗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科将在每季度末公布整个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专项资金进行实时跟踪,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1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我国创新体系的人才结构是多层次、阶梯型的。高技能人才具有独特的素质特征、特定的职能发挥领域, 因而具有与其他人才不同的培养需求。
1.1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多层次人才结构
支撑我国创新体系的人才结构具有多层次性, 高技能人才是创新体系人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 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
1.1.1 第一层次, 研究型人才
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这个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是, 研究深入、知识广博, 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
1.1.2 第二层次, 复合型人才
主要是指本科生。这个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是, 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基础训练、工程实践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1.3 第三层次, 高技能人才
主要包括:高职高专、中专与技校的毕业生。这个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是, 具备应用技术基础与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既是能工巧匠, 又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企业管理的复合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和生产一线的主力, 发展方向是成为各行各业的技工、技师、高级技师。
可见, 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构成的重要部分。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出台的国家层面的文件中, 将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冠以人才的名称, 称为高技能人才, 这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可以说是我国在创新人才构成体系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1.2 动手实践能力强是高技能人才的本质特征
所谓高技能人才, 是具有能适应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 掌握常规与现代装备的高超技能或精湛技艺, 在产品制造、技术消化、技术革新、产品转化、设备维修或改造, 以及人才培养等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能做出应有贡献, 并主要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1.2.1 职业特征
高技能中的“能”, 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的工作领域、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和工作组织形式, 都要求与其他人才不同的“六个素质特征”:
(1) 基层性。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基层一线工作;
(2) 实践性。在工作现场从事具体作业线、具体单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甚至需要具备复杂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
(3) 基础性。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物化过程、效率、效益与质量, 在保证现有产品质量和实现技术创新中起着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
(4) 规范性。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来操作;
(5) 复杂多变性。高技能人才必须对工作现场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6) 独立性与团队性。高技能人才所从事的工作, 既可能是独立的单兵演练, 也可能是团队式的集体协作。无论在何种场合, 都能依靠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胜任工作。
1.2.2 素质要求
鉴于高技能人才独特的职业特征, 必然要求他们具有特定的素质。
动手实践能力强。这是高技能人才最本质的能力;
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能够很好地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环境, 掌握岗位群 (一专多能) 的专门技能、专业背景, 甚至要有某些特殊技能、综合能力;
掌握先进的生产手段。能运用丰富的生产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 及时发现和排除技术故障, 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具备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能力。能够从事现代新技术、新工艺中的创造性活动, 实现生产经验与现代技术的创造性结合, 具体表现为在设备改造、工艺革新、产品转化、吸收技术和发明创造中发挥创新作用;
具备消化吸收新知识与新技术的能力。例如, 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等机械加工技术;CAD、CAM、Pro/E、UG、CAXA等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要具备能在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的层面上开创性地工作, 一专多能, 精一通多, 或者精多通多;
具有安于一线的职业素养。高技能人才的“高”, 不仅体现在技能高, 而且要体现在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高技能人才一般都工作在一线, 要立志岗位成才,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吃苦耐劳, 刻苦钻研, 团结协作, 勇挑重担, 乐于助人、乐于教人、技术不保守。
总之,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创新体系人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高技能人才将在我国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对高技能人才观的逐步到位, 我们将看到全社会从思想认识和人才使用实践上的逐步突破。对于全社会来说, 必须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 职业学校为基础,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上下大工夫。
2.1 高职院校应当锁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每类学校都必须牢牢地锁定自己的目标定位, 按特色发展的方向前进, 而不是盲目跟风。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定位来看, 往往存在目标不明确, 定位不准确, 上下摇摆的现象。有许多普通高职高专希望向普通大学的方向发展, 而应用型大学又希望向研究型大学发展, 大家都想建博士点。
2010年我作为访问学者, 到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该学院教学水平很高, 定位正确。南洋理工学院属于高职性质, 尽管其教学水平很高, 但始终坚持高职层次, 而不往本科发展。他们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二是坚持创新实践。从大二开始, 就涉及企业的产品开发, 大三与教师一起, 组成团队, 为企业服务, 尤其为新兴的中小企业, 给它们雪中送炭。三是坚持师资无界化。教师全球招聘, 教师与学生联系紧密, 学校与工厂联系紧密, 高职与本科实现互认。四是坚持学习工厂。教学与实验紧密结合, 教师办公室与学生临近, 学生在企业实习, 开发项目来自企业, 鼓励终身学习。南洋理工学院为什么取得成功?是与企业结合得非常紧密分不开的, 他们有一支教授、工程师、技师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教授和设计人员懂得工艺、熟悉工艺, 参与制造过程。
2.2 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
“上手快、用得上”, 这是当下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共同需求, 无形中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 知识更新和专业技术要随时跟得上产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是标准教育、实践教学, 让学生立马能按标准干活, 职业类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 学生不需要了解太多深尖的理论, 只需要按照流程标准熟练操作就可以, 在这方向上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是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培养;倡导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
近年来, 我们学院以“服务全体学生、服务信息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 形成了学历教育、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确立了“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主体模式。学习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实验实习的安排都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其中, 学校50%以上的教学安排都是有企业参与的。我们建立“校企合作, 公寓人才”的办学思路, 担负助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使命, 以服务赢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3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职责。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程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激发学生潜能的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主要特征就是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 又有一定实践经验 (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 的教师。具体标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具有两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经历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 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
目前, 国内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有的学者提出,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标准是“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 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 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 又是引导师范生成长成才的“人师”。“三能”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 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 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 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证”是指毕业证、技术 (技能) 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4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 创建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为一体, 以模块化选课为基本特征, 打造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从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实训基地应有:“一个前提、六个一流。”一个前提:领导的真正重视;“六个一流”: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基础设施;一流的课程;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研究。
创新实践训练模块。坚持“面上普及、重点提高、综合创新”, 课内外结合, 因材施教的分层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面上普及 (落实到每个学生, 最为重视) 综合创新 (以课外为主, 小组进行) 。近几年, 我院通过建立“校中厂”和“科技园”, 使学生可以按受到和行业水平同步的实训, 8个专业群都有“校中厂”作依托, 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和专业教学开发平台。例如中兴通讯和该校合作建立了信雅达公司, 将企业内最新的通讯设备提供给学生做集中培训, 确保了学校师生们能一直追踪在通讯技术的最前沿。学校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建立了新能源实验室, 承担了新能源专业群学生大量的实训课程, 让学生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能力锻炼。由多家企业投资共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所有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实践服务、应用体验、网上交易、营销推广、信息处理、物流信息、客户管理等都能在这个中心完成。建立“市级大学科技园”。
摘要:从构建我国创新体系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出发, 分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 提出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师资,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新华社.2010.05.07.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优化高校支出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意见[Z].苏教财[2010]16号.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 原则 建设
笔者所在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笔者参加了北京市委组织部立项的“电控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课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大型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探索,本文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国资委授权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京东方、七星电子、电子城3家上市公司,27家二级企事业单位。主营产业分布在液晶显示、集成电路与光伏设备、广电发射设备、自助服务设备、特种电子元器件及精密仪器仪表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面向“十二五”,北京电控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强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电子高科技产业为主业、以园区地产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1+2”产业格局;发展数字电视、电子装备、节能及新能源、特种及专用电子产业;形成数字电视、新能源、LED三大产业链;打造特种电子装备、电子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四个产业集群;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确保集团的各项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要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到战略层面,切实重视起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仅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比较理想的实训基地做配套,则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需要将实训基地的建设放到重中之重,以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为确保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经过探索,电控公司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遵循了如下原则:
1.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
对于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大企业集团来说,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要有全局观念。目前电控人数共计80564人,其中技能人才占48%;下属的二级、三级企业多达169家,其中各类技能型人才占从业人员的将近一半。各个企业的技能人才的岗位各有重叠,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和建设,各个企业各自为政,会造成资金浪费,也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不能集中资金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基地,后期的使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也会造成后期的维护成本很高。基于这样的考虑,发挥大企业集团的优势,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的原则。
2.“企校所”合作联合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政府电子工业办公室,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成立了电控公司,所以目前下属的企事业单位有学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各类企业、研究所等。和高技能人才直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有: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001鉴定站、51鉴定所、各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开哪一家也不行,因企业是用人的主体,鉴定站(所)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完成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的鉴定;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战场之一,但学校并不是每个职业资格都有完整的培训设施,鉴定所(站)也不是每个职业资格都有完善的鉴定场所和设施。针对不同的职业资格,企业有用人的岗位,这个岗位有相应的设施和设备,这为我们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鉴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所以要发挥电控集团的优势,企业、学校、鉴定所(站)联动起来,各负其责,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共同建设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的实训基地。
3.开放共享,独立核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和规律,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允许每个实训基地去开创市场,扩大培训范围,增加收入来源,并且在每个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必须独立核算,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实训基地完全对外开放共享。由于实训基地是依托集团内部的企业在统一规划下建设的,部分基地电控集团有资金的投入,为了最大化发挥培训资源的优势,对于使用基地进行集团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培训费用执行电控集团的培训指导价,对于集团外的培训完全放开,由各个培训基地自主决定。
4.组织保障,适当补助,行政推动
为确保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确实能够有效推进,电控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以一位副总裁任组长的实训基地建设使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电控人力资源部领导、下属企业的党政主要领导。由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落实这项工作,这样在组织层面上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实训基地建设时,主要依托下属企业和学校。对于学校,由于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目前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针对职业教育都有专项拨款,对于建设在学校的实训基地,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对建设哪种类型的基地,电控根据规划主要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对于由下属企业主要出资建设的实训基地,电控集团根据规划,通过自主申报审批通过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但以二级企业自筹为主,如京东方液晶实训基地;再有通过电控公司统筹规划,鼓励和指导下属的学校、企业和技能鉴定所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发挥各自优势,采取股份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行政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年度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实训基地进行项目管理,按要求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
5.多元投資,争取政策资助和政府补助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投入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当中,所以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筹措方面采取了多元投资的策略,并且明确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将责权利落到实处。再有电控公司作为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必须要承接政府的任务,并且电控公司的前身为北京市电子工业办公室,其本身就承担着政府的管理职能,现在职能转变了,但承接政府的任务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主要包括利用我们的实训基地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利用我们的现有资源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对再就业人员和技能需要提高的人员进行培训。再有积极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提供服务,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为政府分忧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各种政策资助和政府补助。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于实训基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在这里我们主要依据电控产业发展、人才战略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将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专强型”实训基地
第一类由于专业性极强,高技能人才只有该企业需要的,我们支持和鼓励下属的这类企业独立建设实训基地,将这种类型称为“专强型”实训基地。如京东方TFT-LCD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北广科技广播发射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就属于这种类型。
2.“通用型”实训基地
第二类,社会需求广泛,运行资源需求较低,适合学校建设运行,同时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属学校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建设的各类校内实训基地,将这种类型称为“通用型”实训基地。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图文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软件开发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基地、电子商务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训基地。
3.“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
第三类,这种实训基地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电控系统的企业大量需要,系统外的企业也大量需要,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这样的实训基地。但是企业独立建设成本太高,资金利用效率不足,实训基地发挥不了最大的效益;学校独立建设由于缺乏运行资源,实训基地不能很好地运转,发挥不了最大的效益;技能鉴定所(站)要组织技能鉴定也需要鉴定场所,独立建设根本不现实,也没那个财力。鉴于以上情况,由于企业、学校和技能鉴定所都有需求,电控公司统一调配资源、协调各方,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用运营、共同受益,将这种类型称为“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这类基地有北信数字传媒中心、北信-北广科技电子产品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北信-兆维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北信-吉乐LED实训基地、北信-七星新能源实训基地、北信-牡丹数字电视双国标检测实训基地、北信软件园。
4.“公共型”实训基地
第四类,依据政府部门根据北京市整个劳动力资源的状况,依托电控公司建立的公共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的运行有北京市财政经费的支持,为社会提供大量公益性培训,将这种类型称为“公共型”实训基地,如建立在798艺术区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校的北京市公共实训基地。
三、总结
依据电控产业发展、人才战略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以完成北京市委组织部立项的“电控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课题为契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开展了广泛地研究和实践。已经建成的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将基于以上原则继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将实训基地建立了起来,但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全面地长期地探索,确保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是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建设的实训基地类型,肯定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如果对其他企业集团在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时有所借鉴,我们将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北京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电控“十二五”发展规划.
[4]电控“十二五”人才开发规划.
[5]中国CDIO网站:http://www.chinacdio.cn.
[6]毛颖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与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7(01).
(一)培训基地管理制度
1、凡本科人员一律要按时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2、教师有事、有病要请假并办理请假手续。一天之内事假由教务科长批准,三天之内事假由主管校长批准,三天以上的请假由校长批准。假满之后必须到科内消假,如不按时消假,按超假处理。
3、凡本科人员工作时间不得携带小孩,不得擅自离岗。
4、任课教师有事需串课者,必须事先向科里提出,由科里统一安排。否则,如出现丢课、漏课者,扣发当月绩效工资,并记入业务考核档案。
5、本科人员必须参加学校及科内安排的会议、学习、劳动、半年内有无故三次不参加者,取消参加评选先进工作者资格。
6、对不执行培训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出现少讲、快讲,经指出不改者,学校有权停止讲课,并予以解骋。
7、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元成绩结业考核制度规定,对于违犯规定者,予以严肃批评教育。
8、要切实做好办公室的安全防火防寒防盗工作,如发生火灾等事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要切实地做好工作总结,进一步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克服不足,并对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以便于不断完善培训工作。
(二)课堂授课制度
1、教室(或实训室)要保持整洁、肃静,严禁打闹、喧哗。
2、学员在上课预备铃响后,应立即进入教室(或实训室),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时学生应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3、学员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中途因特殊情况必须离开课堂时,要得到任课教师的允许。
4、上课要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认真思考。课堂不准接电话,不准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
5、要按照培训教师要求按时完成各种实习训练项目及各科作业。
(三)教研员听评课制度
为了更好的指导培训教学及实习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学校实施教研员听评课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1、学校选拔富有教学实训经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员听评课小组。
2、教研员按专业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听评课小组。
3、教研员听评课要由培训科组织安排,提前二天通知授课教师。
4、听课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听课程,主管校长、教研员听评课小组可在适当时机采取不同方式与被听课教师交换意见。
5、所有听课人员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听课笔记,做好听课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学科、班级、教师姓名、授课类别、听课时间、参加听课人、教学实训过程、板书设计、学生出勤情况和反应情况、意见与建议。
6、所有听课人员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所听的每一堂课进行测评。课后测评表交培训科统一统计保存。
7、每次培训结束后要通过教研员听评课,对培训教师进行一次综合测评。并进行认真评比,对优质课进行观摩并给予物资奖励。
(四)教学日志制度 为真实反映培训教学实训情况,认真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情况,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特制定教学日志制度。
(一)教学日志内容
1、每节课的任课教师、科目、教学实训内容、教学实训效果、作业或实习报告情况、学生出勤情况。
2、教师旷课、迟到、提前下课、压堂情况。
3、突发事件(学生有病或课堂冲突等)情况。
(二)教学实训效果
教师授课效果分成四个等级即优、良、一般、差 评价内容
优
良
一般
差
教师在知识或技能传授方面讲解是否清楚
很清楚
较清楚
一般
不清楚
重点难点的分析、讲解、学生是否理解
都理解
部分 理解
基本 理解
不理解
语言表达应该清楚生动、富有启发性,你认为如何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师生互动安排有没有效果,教学气氛你是否喜欢
喜欢
较喜欢
基本 喜欢
不喜欢
课堂纪律情况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从全班同学的角度看,你认为总体效果怎样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表附后: 教学日志
班级:年月日第周星期填表人: 节
姓名
课程
教学 内容
教学 效果
作业 情况
学生出勤
1、调课情况。
2、教师旷课、迟到、提前下课、压堂情况。
3、突发事件(学生有病或课堂冲突等)。
4、晚自习情况。
(三)填报制度
1、各班主任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学员,记录每天的情况。
2、要求负责记录的学员在每天培训结束后将“教学日志表”交培训科。
3、要求学员填报“教学日志表”要及时、准确、客观、公正,教学效果评价体现全班同学的意见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培训科教学管理人员,要认真查阅教学日志表,做好汇总并及时报给培训科长。培训课每周将汇总情况报给主管校长。对日志中反映的教学实训问题、学生问题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解决。重大问题要交主管校长研究解决。
(五)教学实训信息反馈制度
教学实训工作是学校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一个适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沟通教学信息的渠道,形成一个灵活、准确、有力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提高的重要工作。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教学实训信息反馈制度。
1、每期培训前要召开全科大会,布置培训工作。
2、主管教学的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做到每周听课1次,并做好听课记录。
3、每期培训中间要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教学实训工作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4、每期培训都要经常检查教师教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每期培训一周左右组织学员代表座谈会,听取学员对学校和任课教师的意见,同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6、每期培训结束后要进行结业考试,并对结业成绩及试卷进行分析,找出教学实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培训工作中加以改正。
7、全年的培训任务完成后要召开全科大会,总结全年的培训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不足,为下一年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学员生产实习制度
1、严格遵守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上、下课要排队进出,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离职守,不准乱串,不准打闹,不准做与实习无关的事情。
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尊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人师傅,认真接受教师或工人师傅指导,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3、注意安全生产,认真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不得任意开动和拆卸设备,防止和杜绝一切事故发生。如果发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4、坚持文明生产,爱护机械设备,重视产品质量,注意节约原材料。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参加生产实践,记好实习笔记,写好实习报告,做好个人实习鉴定总结,认真参加实际操作考核,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
(七)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1)按照实训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实训课必须穿好实训服方可上岗实训。
(2)在实训期间一定要遵守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者停止实训。(3)实训教学按课题进行实训,每个课题结束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下个课题实训,每个课题的考核成绩记入实训档案。
(4)实训结束后要求对所有的设备及分担区进行清扫、整理备品、工具,并按规定对实训设备给予保养,做到安全实训、文明实训,养成良好的爱岗敬业道德风尚。(5)无故旷课累计课时超过实训总时数三分之一者,取消培训证书发放资格。(6)实训期间无极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
(八)高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制度
1、强化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是培训,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形成产学研紧密相连的局面,共同强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突出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培训方式的专题性、培训项目的实用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目的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3、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共建,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促进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培养高端人才。
4、开展技能竞赛,培养品牌优势。通过组织技能比武、技术创新、岗位练兵、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培养首席工人、金牌工人、技术带头人等一流高技能人才。
(九)考场制度
1、学员必须按规定时间,指定考场参加考试,无故不到者,按不及格处理,并不予补考。
2、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需履行请假手续或持医院诊断,并由培训班主任申报处理批准。
3、学员入考场后,要接受监考教师的检查。
4、考场中不得抄袭。不准在桌面、墙壁、黑板上留有与考试有关的字迹,不准给别人答卷或故意给别人抄,不准看笔记和书籍。
5、如有试题不清时,可举手发问监考教师。
6、考试中如有中间突然患病者,需立即到医院医治时,经考场负责人同意可终止考试,待以后补考。
7、考试结束时间一到,立即交卷,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议论和大声喧哗。
8、考场中不得无理取闹,有违者严肃处理。
9、如发现违纪者,轻声警告,重者清除考场,终止考试,按不及格处理。
(十)监考人员制度
1、监考人要光明磊落,公平公正,不徇私情,敢于抵制考试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2、遵守监考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监考人员进入考场后,要仔细清点人数,检查学员携带的用品,宣布考场纪律,按时发放试卷,做好监考工作。
4、监考中要聚精会神,尽职尽职,不得阅读报刊书籍。
5、考场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向考场负责人报告。
(十一)培训微机室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不能随便进入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室内要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学生进入室内一律要穿好鞋套,否则不准入内。
4、学员要严格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
5、微机编号,学员对号入座,注意用电安全。
6、学员进入前,教师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严禁学员触摸教学机器、服务器、投影仪等
7、学员没经教师允许不许改动计算机设置的教学内容
8、如有损坏,追究个人责任,最低限度照原价赔偿。
9、上完课后,学员要有序离开,教师要按号检查学员机器是否退出,然后关闭服务器。
(十二)结业成绩考核制度
(一)学员结业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员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正确评定学员结业成绩,能够促进学员认真学习,专心实践,养成良好习惯。
(二)考核方式可采取开卷、闭卷、口试、考查和实习技能考核等。考核记分可采取百分制。
(三)学员结业成绩以60分为及格,正常参加考试不及格者,按规定不能结业。因病,因事请假不考者,给予补考。无故不考者,按不能结业处理。
(十三)学员培训管理制度
1、请你在住、退宿前到培训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
2、学员应严格遵守作息,到指定餐厅就餐、班级授课、实训基地实习、就寝等。
3、学员在寝室内禁止卧床吸烟,以免发生火灾。
4、请你自觉保持室内外和班级卫生,不随地吐痰,请你将垃圾放到垃圾桶内。
5、请你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6、寝室楼内安静,禁止在寝室内酗酒和赌博。
2013年技能人才培训通知关键点说明:
一、2013年《高技能人才培训》指导思想转变
突出“工作业绩”,注重“操作技能”,依托“项目攻关”,拓展“复合知识”,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从单一的专业知识技能向“宽基础、跨专业、复合技能”方向转变。
二、“课程结构”创新点如下:
1、突出“高新技术培训”,如:CAD绘图;
2、突出“技能操作培训”,如:工程机械主机产品液压、气动典型回路装配调试等;
3、突出“复合专业技能培训”,如:“装配钳工”培训“液压、电力、气动技术”培训等;
4、实行“项目攻关”,如:工装改进、夹具制作、工具改造、质量攻关等;
5、拓展知识培训:如:精益生产、质量管理工具运用、“内训师”、“职业英语”等。
三、徐工高级技校制定政策
附件3:项目攻关的组织与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攻关组织实施、项目成果评审及应用。
四、政策依据
1、《关于推荐使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手册(试行)的通知》:(1)“工作业绩”评审;
(2)破格申报条件;
(3)附件
1、附件2(包括附表1~附表5)。
2、《关于实施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的通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费用先交后补规定。
欢迎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徐工高级技校
7.19-8.3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盐城技师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技能师资培训电气安装与维修新技术”第一期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省、自治区一个名额,我作为辽宁朝阳技师学院的一名学员,深感机会难得,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项目。此次培训可以说是,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个教学方法,六个技能项目的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收获巨大,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给以后的工作中带来巨大帮助。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盐城技师学院以及在这次培训中的学习内容。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是一所公办副厅级建制的重点技师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000多人,在校学生2.2万多人,6000多学生在工厂,办学模式为“技师+本科”、“技师+大专”、“高技+大专”、“中技+中专”。今年计划招生6000人,高中生5000人,初中生1000人,主要培养高技能人才,07年已经不培养中级工,师资水平高,教学设备齐全。可见学院规模之大,定位之高。这次培训任务由电气工程系承担,该系设有机电一体化、工业电气自动化、风能与动力工程、电子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电设备维修等六个主要专业,是全院人数最多的一个系。
这次培训内容分为2个教学方法类的,分别是《职业功能模块教学体系方案解读》和《项目教学法》,以讲座形式学习。6个技能教
学项目,分别是《气动机械手安装与调试》、《皮带机变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炉膛温度控制体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数控车电气故障检修》和《电梯电气故障检修》,这六个技能项目涵盖了当前典型工业控制方式,涉及到的技术有,PLC技术、变频技术、组态技术、机械手控制、数控机床的PMC技术等,学习过程全部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过程考核的方式,用到哪,学哪里,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这次学习不但在学习了先进的控制方式,控制技术,更学到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这也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虽然我们的学校在硬件,软件上还达不到,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学科教学中大胆尝试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和生产实践联系了起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具体的学习内容,理论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此次培训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结交了全国各地兄弟单位的老师,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其它省市技术学校学院的发展情况和现状,着重了解了电专业的方向设置,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实训方法等,这对于我们刚刚发展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校发展的经验,少走弯路,多走一些捷径,让我们学校尽快地发展壮大。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也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也算是对我学习效
果的一种肯定,当然也看到自己在某些学科知识上的不足,如PLC编程、C语言、单片机等,今后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
一、“工学一体、学做合一”构建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的构建,通过调研明确培训人员的具体职业或岗位需求,确定培训的总体目标。学院各专业组织召开了多场次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和食品加工与检验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对应的各类职业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职业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归纳出各自的工作领域,然后将代表性工作任务总结归纳出典型性工作任务,再转化为教学任务,设计完成培训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标准。培训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两层分解、梯次转化的特点。
1.课程开发,企业参与。为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方共建”的原则,由学院各专业的带头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企业技术人员了解行业一线工作特点,专业带头人明确课程开发的原则和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编制课程标准、编写培训教材、设计学习工作页、完成教学任务。
2.课标编写,两层分解。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先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应涵盖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有哪些。再将代表性工作任务分解为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确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对象、要求、所需工具、工作组织方式等方面,然后为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等提供依据从而编写课标。
3.学习内容,工学一体。“工学一体”就是在教学过程分析和职业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课程开发不能按照传统的开发流程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来安排。而是要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先进行职业工作分析,对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归类,再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再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与加工,从而设计学习内容。
4.学习过程,梯次转化。梯次转化就是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处理,将之转化为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企业需求、设备条件等因素共同协商,选择合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转化。学习性工作任务就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将职业工作中的真实任务———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成用于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由浅入深地将职业工作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依次转化为学习性任务后,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活动并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所以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要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让学员在完成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不同的工作过程、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
二、“点、线、面结合,德、能、研并举”开发培训课程
在项目建设期间,学院先后与北京玻璃集团、北京元六鸿远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车辆有限公司、北京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市一轻研究院、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教师进企业、员工入学校”的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了一套“点、线、面结合”,“德、能、研并举”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目标。
1“.点、线、面”结合的培训体系。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需求的知识点、技能点为突破口,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来构建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培训能力。
2“.德、能、研”并举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确定依据企业实际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于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培训,主要侧重于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对于技师及高级技师则采取技师研修的形式,除了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技能提升外重在创新研究能力的培训。
3.企业员工进学校的培训途径。培训采取企业员工进学校,企业提出培训需求,双方共同制订培训方案,确定培训课程,再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作流程,再根据培训人员的数量、知识层次等因素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和仿真模拟操作主要由学校专职教师担任,技能提升主要由企业兼职人员担任,双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将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研究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4.学院教师下企业的培训形式。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在参加培训人数较多、时间不好协调的情况下通常由专职教师去企业完成培训任务。这种培训一方面是根据企业要求对参训人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通过培训进行提升。另一方面是培养员工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和修养。鼓励技术技能人才学会总结提炼具有创新性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加工方法、操作技巧等工作成果,形成对其他企业员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性论文。激励员工参与成果研发和论文撰写的积极性,增强技术研发的能力。
三、评价“多元、多样、多级”,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培训教师培训能力的提升和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满意度,保证培训质量,形成了《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学院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用人标准,建立了“多元、多样、多级”的评价标准。遵循“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以评促改,改利于评;以评促管,优化管理”的指导思想,采取诊断性、过程性与终结性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教师评价、学员评价、企业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评价过程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认定,立足于对高技能人才培训行为产生很好的规范、导向与激励作用,从而促进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促使校企双方深入分析、认真反思和改进以往的评价模式,保证培训质量的提升。
1.评价形式多元化。以食品检验专业为例:培训学员的课程分别采取诊断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盲样考核四合一方式。诊断性考核是对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摸底诊断,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成绩不计入结业成绩的总分。过程性考核占课程结业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结业成绩的40%,盲样考核占课程培训结业成绩的20%。单门课程合格者发给课程培训结业证书,全部课程综合成绩合格者发给专业培训结业证书。培训课程修完合格后,可参加相应部门组织的职业鉴定和综合评审,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2.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由培训学员、培训教师、企业共同参与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评价效果。
学校每期培训后均向学员发放培训反馈表,及时征求培训意见,了解培训效果。学员的反应层评价为平均93%,企业满意度评价为100%。
3.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内容涉及培训学员出勤情况、培训课堂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检验学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及培训能力提升等多重指标,根据评价主体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具体操作标准,引导学员技术技能的全面提高。
4.四级评估效果显著。以提高培训效果为目标,建立四级培训评估制度。第一是反映层评估,是指培训结束后向每位培训学员统一发放各专业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目的是调查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此外还包括对培训教师的评价;第二是学习层评估,是指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检查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三是行为层评估,是指培训结束后在1~3个月之内,对学员进行跟踪,进行追踪性评估,目的是检查参加培训学员是否在工作中有行为的改变或者是否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过程中,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第四是结果层评估,是指通过培训后对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培训是否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种基于校企合作的四级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同时,通过这种“多元、多样、多级”的评价方式,有效提高了受训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保证了高技能人才基地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四、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培训能力提升
为确保培训质量让企业和学员满意,学校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打造国内领先的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目标,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以基地的共同管理和资源的共享为基础,多方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扩建实训场地,改善实训装备条件,优化整合实训资源,增加实训工位,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室功能,建成兼教学、培训、鉴定和科研需要为一体的现代化一流的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目前通过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训工位明显增加,同时可以承担从中级工到技师不同级别和机械维修、食品检验、电气自动化等不同专业的职业资格的培训及鉴定工作,培训能力明显提升,达到和完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标准和任务。
1.培训体系构建,促进队伍成长。高素质的师资培训队伍是提升培训能力的关键,是促进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在培训体系构建过程中,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以本专业带头人、校级名师、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工作小组,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指导下,校企双方分工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学能力、技能水平、项目管理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专任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为补充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2.专业能力提升,服务社会需求。服务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培训基地的三个重点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紧缺型、实用型技能人才。特别是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选准在首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为社会、企业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拓宽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培训体系,各专业分别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协商培训计划,评估培训质量,反馈培训信息。充分发挥了企业在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培训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起了工学结合、校企互动、多方参与,实现了校企共享共赢的运行机制。
4.开展模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近年来,学校以“立足轻都市工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立足专业发展,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为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及时进行培训分析,改进培训方法,使学员满意度达98%以上。
学校通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在培训体系的构建上遵循职业规律做到了“工学一体、学做合一”、“点、线、面”结合,“德、能、研”并举;采用多元培训评价体系,评估制度有效,培训能力明显提升,为首都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要: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第二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辐射、引领与示范作用,促进规模化、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发展,促进我院高技能人才基地培训质量和培训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训基地,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美荣.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研究[C].中国职协2015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2015,(12).
[2]张美荣.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训模式[C].中国职协2014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4,(12).
[3]张美荣.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训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4,(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9,(2).
[6]白慧霞.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7]楼一峰.高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及管理体制与机制[J].职教通讯,2007,(3).
一、创新教学过程——技能人才教学培训课程结构模块化
职业技术教育由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两项教学模块组成。
1.理论教学模块
这个模块包括三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阶段(基础文化)。二是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专业相关知识)。三是专业课教学阶段(专业知识和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第一部分集中教学,严格要求。第二部分可根据专业需要选择课程与内容,有针对性、应用性地组织教学。第三部分要结合专业技术技能课题组织教学。理论教学内容要为专业技能服务,并渗透到专业技能教学模块中。
2.专业技术培训模块
这个模块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实操基本训练阶段。主要学习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实训为主。特点:内容独立,各项技能关联性不强,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巩固掌握。这个部分教学训练单一,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耗材。第二阶段是单项专业技能的应用性训练阶段。开始运用基本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特点:需用设备、设施训练耗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补充,仍需采取集中训练的形式实施。第三阶段是复合技术技能应用与专业技能的形成阶段。特点:培训要求的设备、设施及辅助器材、训练材料等种类多、性能高。满足这个阶段教学培训需要的硬件条件,除办学多年产教结合较好的学校外,一般教学单位短时间很难达到。所以,要寻求办学最佳的运作途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可采取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内部实习与外部实习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培训目标。
二、学校规范性培养与企业应用性培训——成就综合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可以考虑争取联合办学或校企结合的办学形式,来实现投资大、实作性强的技能教学,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具体方法是集中精力、资金办好第一、二阶段的教学与培训。这个阶段无论哪种专业的技术工种,都处在基本基础技能的训练和专业认识的形成阶段,在组织形式上为理论课集中教学。第二阶段的技能教学尽量在学校统一组织培训,基础技能要达标。第三阶段是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学校在选择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基地时,要选准企业、选准岗位。企业生产技术规模、学生实习工种岗位、设备、操作工艺技术等,能满足学生在企业得到本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操作训练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习,培养了应用能力,同时又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得到一个双赢的
结果。
三、校企合作——创建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办学单位尽可能安排专业课教师和技能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应用与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把工厂的新工艺、新技术带回来,并及时渗透到专业课中去,锻炼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运作有五大好处:一是学生通过企业先进设备、工艺、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可较快强化与提高综合专业水平,尤其是操作应用能力;二是学校弥补了实习训练设备、材料等办学条件的不足;三是让学生走入企业。企业认可学生、吸纳学生就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四是实习基地中的企业也相应得到无偿或廉价劳动力;五是学生在应用技能的培训中可获得少量的生活
补贴。
四、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技能教学培训水平,提升办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学硬件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诸多办学项中是最关键和难度大的运作主项。民办学校要想建立一支能担负高等级教学组织的教师队伍,可以精选一定量的优秀专业专职教师;聘高知高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门专项技能教师;多创造与专业生产接近的实践机会作为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催化剂。按照教学培训需要、教学实施组织能力选择教师。优秀的教师能实现高等级职业技术培训和低消耗的高效教学训练结果。因此,学校不但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而且要借助社会力量请高技术能人提升教学能力,人才共享,实现培训培养
目标。
人才培养和储备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能否促进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目前,我国水利高技能人才队伍面临着严峻形势:全国水利行业61.9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61%;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工人31.4万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特有工种技术工人总数的1.15%,高级技师仅34人。可见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在技术工人中所占比例非常之小,高级技师更是少得可怜,平均每省还不到1人。水利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已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有米”难寻“巧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为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近几年来,水利部对水利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相继在行业内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正在组织制定的“十一·五”水利人才资源规划之中,并启动“三年三千名新技师培养计划”等,为水利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水利行业有关单位也纷纷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下面,我就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体系、机制和制度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必须建立健全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体系
1、培训组织工作体系
实施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需要在水利部人才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水利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以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实施,各级水利人才机构具体牵头,各类优质培训资源积极参与”的全行业统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组织工作体系。通过“水利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牵头做好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质量评价、师资培训、基地认证、鉴定考评、技能大赛、宣传表彰、交流协作等工作,并积极促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关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需要通过成立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管理机构,建立与当地政府和各类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协调,牵头做好省级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2、培训标准规范体系
要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以及《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标准》,建立水利行业统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标准规范体系。内容包括: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整体培训方案、质量评价方案、师资能力结构要求、培训基地设备基本要求等等,并提出相应工种的职业岗位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3、培训资格认证体系
要建立对水利人才培训基地的资格认证和对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体系。对培训基地的认证工作重在质量监控与评价环节,对培训师的认证工作重在培训与技能教学业务提高的环节。这个资格认证体系的实施将体现“质量为先、不断完善、滚动发展”的原则。
4、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要建立和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机制上,坚持专业评价与单位认可相结合;在组织实施上,坚持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在管理体制上,坚持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加大职业鉴定与考评力度,逐步完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行业评审、单位聘任办法,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关键的生产运行和检修岗位设立首席职位,发挥技能带头人作用。
二、加紧建立和完善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1、建立和完善水利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激励机制
各用人单位要加紧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持培训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促进水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强化培训与鉴定考评紧密结合的机制
培训是基础,鉴定考评是手段,促进更多的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是目的。我们要通过行业政策导向,明确把取得行业高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申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必要条件之一,以鼓励督促水利技术职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促其岗位成才。
3、建立水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融通机制
通过促进仿真模拟技术和现代培训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建设远程教育培训和信息网络平台,融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注册信息管理体系,融和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关系,共享行业教育培训优势资源,以满足水利行业技能人员终身学习、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三、建立和健全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
1、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要坚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与各种培训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事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强化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各类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水利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高技能人才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远程或集中授课等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行业资源支持和技术规范服务。
2、技能大赛制度和表彰制度
要坚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与技能竞赛、比武相结合,建立和健全行业技能人才比武和技能竞赛制度和表彰制度。水利部应适当频度地开展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能大赛和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评选表彰,可两年开展一次,并以此推动全行业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比武或表彰活动,形成促进水利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逐级选拔制度和逐级表彰制度。
3、在水利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答辩材料2017110】推荐阅读: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06-01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11-01
高技能人才的未来发展12-04
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09-19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09-29
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2-04
实训基地技术技能人才07-21
人才基地建设07-26
技师学院技能人才09-19
技能人才培养企业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