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共10篇)
中共###委组织部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近期,###委组织部对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实用人
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辖_个乡镇、_个街道,__个村,__个社区,全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在“严格选拔、注重培育、激励增效”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支有一技之长、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实用人才____人,占农村总人口的_._。其中,党员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人,占;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人,占。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把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科技工作相结合,纳入对乡镇的考核体系中,充分调动各乡镇基层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审批、办证、贷款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扶持。区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了“服务热线”,为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各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在费用上给与优惠。仅去年,全区就为农村实用人才无偿提供科技术及万册,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次,(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一是集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积极争取省委党校、省农业厅政策,先后举办了农村跨世纪干部培训班、本专科学历培训班,绿色证书、农业实用技术、新世纪新农村新科技创新等培训班,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____余人次。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现场分析问题、手把手传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水平。三是组织观摩学习。去年,全区组织批人次农村村干部、科技致富大户到寿光、江阴、华西村等地现场学习经验,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参观学习后,许多农民由衷的说:不比不看,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四是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VCD片库,下发了实用技术VCD目录,对农户需要的内容随时刻制,供农户随时点播。
(三)搭建平台,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一是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创评农村党员科技经营示范户活动,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涌现了一批经营有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先进典型。在全区树立户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户典型。##村**,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自筹资金__多万元,搞煤炭经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__户农民成了种植、养殖大户,有__户个体经营户年经营性收入在__万元以上。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和开展科技承包,同##农业大学合作引进、推广___余个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其中,##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带动作用。全区培育发展了**等__家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户与集体共赢。孟庄镇龚庄村黄花菜协会,为会员提供培训、新品种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既促进了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又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_万多元。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在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我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农村实用型人才的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区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把全区农村实用型人才按技术种类分为种植、养殖、加工、等六大类,建立区、乡、村三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做到区有人才库,乡、村有名册等。但这些做法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提供服务少,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也相对滞后。
一、新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现状
根据2010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 目前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213381人, 占农村人口 (10505251人) 的2.03%, 占农村劳动力 (4909909人) 的4.34%。其中女性20506人,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9.62%;少数民族143609人,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7.3%。
从行业分布上看:生产型人才82828人, 占人才总量的38.81%;经营型人才34617人, 占人才总量的16.22%;技能服务型人才69037人, 占人才总量的32.35%;技能带动型人才6613人, 占人才总量的3.09%;社会服务型人才20286人, 占人才总量的9.5%。
从教育程度上来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9950人, 占人才总量的4.66%;高中或中专学历36104人, 占人才总量的16.92%;初中文化程度112766人, 占人才总量的52.84%;小学文化程度52479人, 占人才总量的24.59%;未上过学的2082人, 占人才总量的0.98%。
从技术水平上来看:农民高级技师292人, 占人才总量的0.14%;农民技师546人, 占人才总量的0.25%;农民助理技师302人, 占人才总量的0.15%;农民技术员3147人, 占人才总量的1.47%;没有或未评定209094人, 占人才总量的97%。
二、新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 自治区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为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经济科技含量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 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较低
从总量上看, 实用人才比重偏低。全区有农村人口1000万余人, 而农村实用人才213381人, 仅占农村人口的2.03%, 比重明显偏低, 辐射带动农户致富的作用十分有限, 与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差距。在生产经营中, 农村实用人才往往只能唱独角戏, 后备人才匮乏, 出现新老断层, 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从整体素质上看, 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现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中, 大多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 具有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人才总量的21.58%;评定为技术员及以上专业技术等级的仅占人才总量的3%。
(二) 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匀, 结构不尽合理
越往基层, 农业技术人员越少, 真正在农业第一线发挥作用的人员更少。从专业分布上看, 从事种养殖业人才较多, 面向流通、经营、技能领域的人才相对较少;有一技之长的人相对较多, 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 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都是直接从事种养殖业生产的土专家, 田秀才。据统计, 全区生产型人才82828人, 占人才总量的38.81%;技能带动型人才6613人, 占人才总量的3.09%。从目前现状来看, 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的失衡, 存量与需求量供求矛盾日渐明显, 已经成为制约我区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 农村实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来, 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人员外出务工有增无减。城乡比较, 农村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农村经济效益又比较低, 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一般都不甘心留在农村, 竞相到城市发展, 致使农村青年实用人才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 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 致使其不得不到城市去谋发展。农村青年实用人才的流失,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 拉大了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村级治理和村组发展管理者后继乏人等情况的出现。
三、加强新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对策
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人才。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表现, 而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是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农村实用人才认识上的误区, 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 紧紧抓住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这个重点,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应抓紧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实用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又好又快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加大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中去谋划, 以更大的决心, 更有效的措施, 不断丰富人才资源总量,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 强化培训, 进一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要实现农村人才总量和人才素质的同步提高, 培养教育是主要途径。要结合实际, 多措并举, 采取大面积培训人才的方法来改善农村人才培育环境。一是走出去培训, 可以采取与农业类高校联合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培训班的方法, 培训骨干农村实用人才;针对部分龙头企业中高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 可以有计划的选送一些有潜力的农村技术人员到农业院校进行深造。在送入院校培训的同时, 还可以组织农村人才专题赴外地参观学习栽培、滴灌、反季节蔬菜种植等高新农业技术, 通过参观学习使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二是请进来培训, 对于一些新引进的品种和项目, 要采取政府出资和企业出资相结合的办法, 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三是在产业链上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要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与产业化生产结合起来, 由农产品销售或加工龙头企业负责, 对原产品供应地的生产大户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 再由生产大户对农户进行培训。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递进式培训实现农村人才素质和农产品质量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
(三) 拓宽视野, 营造宽松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
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汇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2004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势、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分析,按年度定期编发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荐乡土人才在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担主力,促使乡土人才在特色产业壮大升级中“挑大梁”。
(二)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人才。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农户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志发展主导产业的优秀农村青年,做到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参与培训优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发展规模种植项目认定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三)建立产业基地聚集人才。充分依托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链上的节点,组建各类专业性协会,将一批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种植能手、农产品贩销大户培养成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300个,聚集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近30万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134万人次。积极整合厅直8所农职院校的办学力量,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和职校生。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支持“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我们与自治区扶贫办、基層办等单位联合,建设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4060个贫困村的“两委”干部和3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把握关键环节,侧重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家。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对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开展政企银合作,积极协调争取到6家涉农银行的支农信贷支持达800多亿元。我们还依托区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每年培训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100名。
三、健全服务体系,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主导产业上发挥作用
(一)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功能和岗位,制定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近5年,全区累计19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农民专家”和“50个种粮大户”的评选表彰活动。
建设一支懂专业技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近年来,XXX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从“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劳务输出”中不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新路子。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XXX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经纪人、手工业、外出务工及其他,其中种植业XXX人,养殖业XXX人,加工业XXX人,企业经营XXX人,农村商饮服务、经纪人XXX人,技能带动人才XXX人,文体类人才XXX人,农民技术员XXX人。这些人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被称为“土专家”、“田秀才”。总的来说,当前我县县情决定了人们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小,养殖业覆盖全县,从事这一产业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中、中专文化的占XX%,初中文化的占XX%,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XX%。
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普通农牧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经验积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数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小农经济意识、保守思想重,加之没有激励机制,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事养殖业的多,而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
五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数量和素质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
二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实用人才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法
(一)坚持引进先进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
要想尽快实现全县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就需要一大批人才作支撑。近年来,我县坚持从“三业一出”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人才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扶贫试点县的优势,多层面、多渠道的引导各类农村适用人才流向我县,在“三业一出”中引进一些懂技术、有专业特长的人才。
一是按照“适用技术”的原则。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原则,先后从阿克苏、北疆较发达地区,引进XXX余名急需适用人才招聘到草料基地、温室大棚等,帮助解决种菜、种草技术问题,协调解决各类需迫切解决抗震安居工程、设施农业、牧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难题,有效地推动了“三业一出”的前进步伐。
二是放宽人才迁入政策。结合扶贫开发试点县工作,对外地迁入我县从事种植、养殖业等方面的人才在各类扶贫政策的予以倾斜,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发展“三业一出”,给他们把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条件。
三是注重引进、培养“乡土人才”。对外来投靠亲友、自谋职业的承包温室大棚、承包果园的等“乡土人才”进行重点管理,纳入全县人才建设工作的重点,为其提供便利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四是公开招聘人才到农村工作。制定XXX县招聘人员管理办法,从全社会范围内招聘人才。为充实基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把一大批懂专业技术、有实践经验的实用人才充实到基层。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招聘了XXX余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到草料基地、抗震安居工地等工作。
(二)选派科技特派员下乡任职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XXX县不断强化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制定了《XXX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为X乡X镇X场选派XXX名具有农林、畜牧专业的科技特派员下乡任职。
一是严格把关,选聘优秀科技人员到乡镇任职。科技特派员面在县内农林水牧系统,扶贫、抗震安居办,各乡(镇)、场站所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中选聘。县科技局及有关部门、乡(镇)、场在充分盘活已有科技人才资源,摸清下派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发布需求信息,拿出供需方案或计划,提交县委组织部。通过各乡(镇)认定,报县科技局资格认定审查,并经组织部考察报县委常委会研究批准后,才能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聘用。
二是提高待遇,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科技特派员三级组织管理制度,即:以所在乡(镇)党委管理为主,县科技局和派出单位(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农机局、扶贫办、抗震安居办公室等单位)联合辅助管理。同时,科技特派员在乡(镇)享受副科级待遇。享受副科级待遇的特派员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充分发挥其在乡(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严格要求,激发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力。科技特派员实行一年一聘制,每年为被聘用的科技特派员发放聘书,同时签订科技目标责任书。在科技特派员下派工作期间,由县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对特派员驻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不服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管理、无故经常缺岗的要进行通报,并取消当年参加评先评优的资格,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在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的,报县纪检委、县委组织部视情进行处理。对由于自身条件、业务能力等原因不能继续胜任工作的,县委组织部可根据所在乡(镇)党委及科技局、派出单位的意见提交县委常委会予以调整。
(三)坚持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确保人才在农村大有作为。人才要有所作为,不仅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激励措施。XXX县在引导大批人才到农村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配套建设,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使各类人才农村能干事、干的成事。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由县委基层办牵头,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单位、部门、企业负责人和各类人才发展的协调会,研究确定各阶段的重点和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各类人才在农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告知职责,引导下乡人才履行好农业科技特派员、林业科技特派员、农机科技特派员、牧业科技特派员等职责。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进行援助服务,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对自愿或组织选派到农村帮助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服务期间适当给予津贴补助;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场所、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乡(镇)涉农站所和村干部岗位出现空缺或补充人员时,择优录用回乡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大学毕业生。三是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流向农村、服务基层政权。在培养党员和村干部工作上,按照“双培双带”的思路、重点考虑把政治理论强、实践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人才吸收进来,并为人才创造好的发挥条件,让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带动其他群众共同发展。我县XXX乡别迭里村的XXX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牲畜育肥等方面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通过近几年的培养,现他已成为了一名群众信赖的村支书,发挥出了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带动了全村勤劳致富的新风尚,充分体现了人才的作用。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培训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学用活动讨论、评比、竞争。通过评比、讨论、竞争等方式方法,“给予一定待遇,给予一定职务”,形成人才比、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我们利用对口扶贫县市的优势建立了有关单位赴内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制度,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素质。
(四)坚持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XXX县按照“用好现在的、培养自己的、留住关键的、引进急需的、贮备未来的”实用人才工作思路,努力建设符合实际、适应XXX县“三业一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按照“总量要增长,层次要提高,结构要合理”的要求,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层次、性别、数量和地区、部门和行业分布等结构方面做好工作,在年龄结构上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上继续优化,不断充实畜牧业、林果业专业技术人才;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破除陈旧观念,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完善选人用人的方法和程序,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拔任用新机制,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在“三业一出”工作中的流动机制,使党政人才队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二是继续改进和创新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式,下大力使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改革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训方法、渠道和机制,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激励制度,努力提高培训质效。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组织在“三业一出”中表现优秀、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到XX、XX、XX等周边参观学习,寻找差距。
三是建立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利益机制,使其在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信息成为人才交流、求职、就业的主要引导工具。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保障和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搞好人才市场场所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强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程度。
四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等限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多种人才流动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
(五)营造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做到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感情上信任,待遇上倾斜,积极地、全方位地营造一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的良好环境,鼓励人才发挥潜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进一步用好和引进人才的实施意见》,大胆吸收借鉴外地经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激励人才。宣传优秀人才,表彰优秀人才,树立人才典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县领导与高级知识分子的联系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让人才真正体会到领导重视、社会关心,充分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人才工作的后顾之忧,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努力创造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
(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着力依托人才市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臵作用,促进人才的引进。对我县紧缺的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人才,除直接调入引进外,还采取兼职、聘请、技术承包、技术或管理入股、项目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也可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等。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利用“活动载体”培训,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利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感官性培训,利用科技示范点、种养大户现场培训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现场参观,更加直观地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2、建立市场开发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机制。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等的形式,由公司、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将技术、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开,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3、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随着农村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民大量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现阶段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工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增收能力。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开发农业产业上,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给予肯定。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能技术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带领村民致富。三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先争优”、“农村十佳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奖励表彰大会,授予荣誉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精神,大力实施以抓培训、抓服务、抓投入、抓管理为主的四项举措,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及分布
1、农村实用才人总量:全市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总量5294人,万名乡村人口拥有量 170人,占乡村劳动力比重2.8%,每个行政村拥有量29人,每万元GDP占有的农村实用人才125.8人/万元。
2、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特征:全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5294人,其中男4884人,女410人;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332人,30—50岁的4622人,30岁以下340人;从文化知识水平上看,大专106人,高中2731人,初中1937人,小学及以下520人;从技术职称上看,高级没有,中级没有,初级469人,无职称的4825人;从从业领域看,生产型人才3922人,经营型人才521人,技术服务型人才238人,特有技能型人才473人,社会服务型人才378人;从地区上看,沿海乡镇、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较多,山区乡镇、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较少。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培训、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 农民常年耕作在田园上,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开展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学员20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00人,市农业、畜牧、农机、热作、扶贫、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还结合各自职能深入地开展对口培训,每年培训农民约2.5万人次,印发资料约3万份,让受训农民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劳动技能,为高产栽培、高效养殖、外出务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催生了一大批的农村实用人才。
2、抓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造条件
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东方设有糖厂的优势,发展甘蔗规模化生产,为了促进这一产业的顺利发展状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甘蔗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2007—2011年对本地农民新种甘蔗给予每吨23元补贴的优惠政策,较好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还组织群众前往白沙县或本市示范村进行参观,增强群众发展甘蔗种植的信心,玉雄村符业民、金雄巨分别种了150亩和36亩,进而带动其他人发展种植,2008年全市种植甘蔗5.4万亩,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3、抓投入,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才干搭建平台
近年来,国家、省、市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产条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较好地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热 情,市政府今年还兑现给农民2007新种甘蔗补贴款331万元,投入800多万元对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菊花的基础设施进行扶持,让菊花这一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能顺利推广,使有心想种而资金短缺的青年农民有条件种植菊花、有了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目前4家合作社种有菊花300亩,分别是三家镇岭村90亩;八所镇小岭村90亩、高排村60亩、上红兴村60亩,2008年全市种植菊花达1000亩,预计产值4000万元,将为菊花生产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4、抓管理,促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基本还是条块管理,如乡村医生由卫生部门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发证,畜牧兽医员由畜牧局通过乡镇作业务指导,农技员由科协通过乡镇作业务指导等。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少,知识文化水平低,结构也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渠道不宽,机制不活;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扶植使用尚缺乏专项性的措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仍是条块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制约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1、对农村实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总认为不是什么高、精、尖人才,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等;
2、教育培训机制尚待整合以进行系统化培训,发挥合力。
3、政策措施缺乏专项针对性的配套措施。
4、服务管理尚缺乏统筹性的规范化的管理,没开展相应的资质 认证。
5、财政投入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费用尚低。
6、来源渠道不畅。主要是土生土长的一些土专家、田秀才,后劲不足。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1、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或者临时的联席机构,统筹农业、卫生、教育、城建、人劳、科信等涉农职能部门,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
2、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界定范围应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不宜太高,对认证为实用人才的应有少量的补贴,并优先给予资金资助、扶持,激励他们干事创业。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探索整村推进机制,发挥应有的效益。
4、建立健全信息工作点,配套相关上网的器材资料,给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快捷的信息,掌握形势的变化和需求,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5、对各类技术员、能工巧匠、经纪人要深入发掘,分门别类,做好引导促进他们的发展,带动地区发展,有条件的要加以资质认证,进行规范化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靠人才,重在培养和使用一批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
一、充分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技能型、经营
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和劳务输出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领头雁。选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依据个人所长,因村制宜,因产业制宜,对群众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帮带,在市场上引路,必能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二)农村实用人才是科技应用、创新的“接力棒”。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农民”的桥梁纽带。能结合生产实践对自身所学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手把手传授给农民,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的“接力棒”作用,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走进生产生活。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应用的实践中,不仅是单纯被动吸收,还能总结完善,提高科技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简化其程序、降低其成本,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成效,从而提高先进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增效中的贡献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原有思路、程序、水准上进行突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被抓关键、切中要害,及时,适当地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三)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农村实用人才中,有的是市场信息捕获的能手、有的是产品流通销售的高手、有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抓手,占据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备的信息、市场、技术等要素。且富有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必定比一般农民提早发现商机、提前抢占先机、提速跨入市场,从而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在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就活跃着一支极具能量和智慧的农村实用人才即农村经纪人队伍,他们长期活跃于市场,能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预测市场产品需求,使农产品及时外销。
二、强化措施,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虽然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存在组织管理的松散性、培养开发的盲目性、服务理念的滞后性、经费投入的局限性等现象,因而各级党委及其相关部门,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
(一)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要通过制定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认定、选拔、激励等制度,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完善走访座谈、情况交流、领导挂点等方式,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目标制度化
(二)要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教育和培训模式,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短缺,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长效机制。要统筹制定和规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出发,坚持走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路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效,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充分利用各级教育培训设施、人才等资源,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要从人才开发的源头入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夯实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要采取生动、直观、形象的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提倡田头示范、现场答疑、巡视辅导、电视讲座、网络教学、专题授课、结对帮扶、聘请顾问等形式,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
(三)要强化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开的选拔和表彰制度。通过宣传和树立典型,起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效应。同时要积极发挥农村专合组织培养、凝聚人才的作用,整合资源,增强功能,逐步形成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的格局,积极发挥专业大户等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把农村使用人才选拔制度、职评制度、使用制度与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对那些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教育培养、优先晋级升职,优先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中来。
(四)要增加经费投入。逐步增加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经费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县乡两极财政每年应从支农资金中划出3-5的经费,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开发项目、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 实质上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否顺利推进, 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密切, 所以,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 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其中, 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步伐, 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农村实用人才是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 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他们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他们优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领头雁。所以, 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 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扰, 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要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就必须始终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为关键因素。多年来, 各地各部门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专业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和劳务输出型的优秀人才, 但也应看到,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缺乏。根据农业部2006年8月颁布的《“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到2010年, 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将达到1 400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增加200万人。但是, 截至2004年底, 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约为579.1万人,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 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6%。农村实用人才中, 中专以上学历的仅为22.7万人, 占总数的3.9%。即便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文体艺术类人才等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 中专学历也只占11.6%和10.9%。同时, 农村人才老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各产业的分布结构不合理。近六成的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 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获得农业以外收入的技能型、经营型人才的比重较小, 尤其市场营销、技术推广、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地区分布的梯度特征明显。据统计, 每万名农村劳动力中拥有的农村实用人才, 江苏为188名, 河北为116名, 广西为82名, 青海为51名。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尽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 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是摆在各级组织、人事、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步伐的建议
1.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 不断扩大影响, 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 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 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其次, 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 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 由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 以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以科技促致富。同时,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 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完善政策, 健全激励机制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政策是关键。应尽快制定有关政策, 建立健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机制, 鼓励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通过制定政策, 支持实用人才自办农村科技示范综合基地或承包租赁试验田、山林、乡镇企业或自办企业, 使其成为致富带头人;规定具有真才实学, 在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中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拔尖实用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土专家, 采取政策倾斜。
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规律, 建立以知识、能力、业绩、奉献为主要指标的人才信息库, 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在农村的覆盖面;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激励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 重奖那些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 给予表彰或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对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 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优先提供科技服务、优先培训进修等。对符合干部任职条件的, 优先录用提拔、优先晋级升职等。
3.落实经费, 保证财政支持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经费是保障。首先, 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从整体性人才开发的角度出发, 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市战略, 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 或列入教育培训经费的一部分额外追加。其次, 多方筹集, 多元投入。政府相关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 保证必备经费投入。引导单位、个人和社会资金参加投入, 逐步形成多元投入的机制。同时, 采取补助和收费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培训, 实现以训养训。
4.强化措施, 科学管理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措施到位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一是紧抓培训。二是采用多渠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的实际, 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 以提高能力为目标, 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科普惠农兴村等项目, 发挥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 大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注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和成果展示, 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善于创业、乐于奉献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管理体制。首先, 理清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思路。实现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 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基础。其次, 健全管理体系。农村实用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组织化程度最低的群体。要整合力量, 在各涉农部门和为农服务的单位之间形成合力,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工作共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 具体落实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管理体系。三是探索科学管理方式。根据各地实际,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积极探索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四级四类”管理方式。“四级”管理就是由区县 (自治县、市) 党委、政府管理拔尖人才, 组织人事部门管理优秀人才, 农业主管部门管理骨干人才, 乡镇、村社管理基础人才。“四类”管理就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划分为生产技术型、市场营销型、产业经营管理型、科技服务创新型四种类别, 并分别建立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管理。
5.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服务职能和主导作用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各级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政策引导、项目投入、条件建设、管理和监督等都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政府, 应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现代农业建设整体规划中。建立农村人才服务网络, 大力培育农村人才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机构, 加快推进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为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高、生产经营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农民是被培养的主体, 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为此, 政府必须发挥服务职能, 通过政府补贴或买单, 减少农民的培训成本;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到培训“按单点菜”, 取得所需, 一学就会, 学了能用, 用能致富;把经过培训合格作为农民土地承包、获得贷款, 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条件等。
农村实用人才劳动在农村, 创造在农村, 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 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但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 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是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重视。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桃源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辖40个乡镇、876个村(居)委会,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4万。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基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农村的作用明显
桃源县现有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21740人,占农村人口的2%~6%,他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是农民工成为农民致富的先行者。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19元,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家庭收入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他们中有的有一技之长,有的敢于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有的在营销领域找准了路子,家庭收入普遍较高。
二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一位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能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
三是农民工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一大批乡土艺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在农村传播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
四是农民工成为农村社会的管理者。一批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群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的还成为了村官。
二、当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桃源县21740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构成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17099人,占79%,女性4641人,占21%;按年龄分,30岁以下1932人,占9%,30~50岁16286人,占75%,50岁以上3522人,占16%;按文化程度分,大学专科以上841人,占4%,中专及高中8885人,占41%,初中及以下12014人,占55%;按行业分布及专业分,种养业9331人,占43%,农产品加工业1916人,占9%,经营营销人才3312人,占15%,科技推广示范人才2805人,占13%,能工巧匠等4376人,占20%。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首先是总量不足。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2.6%,远远不能满足桃源作为农业大县的需要。其次是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较多,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4%;传统种养业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加工人才相对较少;单一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该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务工人员中持有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的人员并不多,大多只能从事传统手工业及体力劳动。再次是分布不平衡。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多,其他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只占9%,后备力量不足;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实用人才仅占21%,数量太少;从行业分布看,生产型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型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相对较少。
二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政府扶植力度不够。首先是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桃源虽然先后出台了两个关于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实施意见,但对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没有出台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他们想干事、想干成事,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经费不足。同时,受传统小农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民工不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盲目外出务工,挣点辛苦钱,也不愿意自己拿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再次是扶持奖励资金不足。桃源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一直以来财政比较困难,对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进行扶持奖励的能力有限,发展壮大主要靠自身努力,所以起步低、步伐慢、发展不快。
三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成长环境不优。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还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成长环境不优,主要是“三个缺乏”。缺乏一个好的观念。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农村是有人无才,致使在培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就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缺乏一套好的机制: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使用机制,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人才成长慢,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缺乏一个好的平台: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大多数涉农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条件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也不多。
三、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建议
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之健康发展,形成特色人力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抓好以下“四授”。
1.授技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结合桃源实际,目前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和方法: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优秀农民工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民工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民工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工到高校进修深造等。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农业培训机构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改进培训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培训方式上要由过去单一教学式培训向函授、电视教育、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培训渠道上不仅要发挥公办培训机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人事部门专家管理职能,利用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茶叶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2.授“衔”
自1995年开始,桃源县就开展了乡镇企业专技人员、民办企业专技人员及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提升县级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为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定高、中、初级职称3000多人次;为民办企业专技人员评定中、初级职称900多人;为1600多名优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评定了农民职称,其中3人评定了高级职称,30人评定了中级职称。当前,拔尖人才太少也是一个突出出问题,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民职称评审力度,侧重实用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条件成熟一批就申报评审一批,真正选拔出拔尖人才,使他们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3.授“官”
要把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让村官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二者合一。近年来,桃源县在村支两委换届中,有6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被群众选入村支两委班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官”,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和欢迎;吸纳了400多名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2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担任村副支书、村长助理,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把实用人才的作用延升到更广阔的空间。
4.授惠
要给予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更多的优惠,营造一个尊重人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要建立并完善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其次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出台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金塔县农牧局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
农村的发展靠人才,农村的希望在人才。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我县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和劳务输出型的优秀人才,他们优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金塔县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及存在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存在问题。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金塔县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全县5.7
1万农村劳动力中,现有农村实用人才7000人,仅占12.3%,能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人才比较短缺。二是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从学历上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74人,占 18.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726人,占71.8%;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2450人,占35%,40岁以上4550人,占65%;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养殖占农村实用人才80%以上,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缺乏,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技能型人才匮乏。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更没有受过职业技能训练,新兴农村产业人才缺乏,尤其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
2、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乡两级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农口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县直农口部门专业人才年龄偏大。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招统分,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偏少,农业学科的毕业后大多数不愿回到农村工作,从而导致农口部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农业高中级人才。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精简机构和站所人员,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员被分流或自谋职业,剩下人员也仅能以卖农药、化肥、种子等来维系生计。年龄大者在岗不在业,乡镇站所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断层现象。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实用人才。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
和农村的现代化。尽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摆在各级组织和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提供有力保障,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1、整合教育资源。一是整合职业中专、社会办学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素质;三是整合县直部门各种培训计划。将绿色证书培训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统一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由县人才办统一调度培训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
2、创新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一是菜单式培训。年实根据各地实用人才提出的培训技术菜单需求,县人才办统一汇总后,编班排序,纳入农村实用人才主体班次培训年度计划;二是优秀实用人才现身学法式培训。对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聘用
为乡村农技教员,由区、乡两级定期组织,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这性和可学性;三是异地办学式培训。根据本地发展的需求,要借鉴外地经验的,可以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异地办学培训。
3、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通过正确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建立“公司+基地+农户” “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基地辐射、协会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帮扶,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作用。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府农业部门为主,相关涉农部门紧密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县上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
(二)落实责任。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自身职能,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典型材料
加强领导 创新机制 强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富裕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富裕县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渠道,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环境,建设了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688人,占农业人口的2.6%,占农村从业人员的4.7%。其中,具备初级以上农民技术职称的有1,832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8%。农村实用人才在我县推广农业示范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视为农村第一资源,把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事局、农委、科技局、教育局、畜牧局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组织部设立办公室,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县委要求各成员单位统筹协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乡村两级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用人才服务站配备专人负责,明确了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组织部门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把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到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考核体系,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考核标准,有力促进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出台政策,明确任务。《富裕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立足县情,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县委将重点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写进了《富裕县“十一五”时期人才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富裕县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要求。按照《富裕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管理办法》,两年来,我们采取自下而上、层层筛选、逐级审核把关的方式,评选出乡级农村实用人才460名,县级农村实用人才98名,给予了表彰、奖励。三是分级建档,规范管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建档。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县级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工作,乡镇人才服务站负责本乡镇县、乡两级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工作,实行一人一档。经评选确定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管理权限,每年与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乡镇人才服务站签订《农村实用人才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通过了解掌握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资格。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教育培训是壮大实用人才数量、提高实用人才素质的主要手段和基础。近年来,我们根据实用人才成长的特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宗旨,把农民素质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类指导。一是实行阵地培训。作为全省“十佳”牧业县、全国牛奶生产强县,目前,我县已有2.5万户农民饲养奶牛。为提高奶牛科学饲养水平,近年来,依托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了24期“养奶牛明白人”培训班,培训奶农5,000多人次,使800多名青年农民成为致富带头人。在培训经费上,县委、县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入128万元。各乡镇结合农时,利用服务工作站、农广校等学习阵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引导农民自觉学习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每年培训农民达两万人次。二是实行在线培训。以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教育培训运行管理模式,高质量、高标准地用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组织部门认真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确定了培训目标,开通了在线学习网站。去年以来,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支部自筹一点,党费补助一点”筹措资金22万元,下摆电视、VCD机72台套,电教光碟1,400盘,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的平台。为服务群众,县畜牧局还设立了“畜牧110”服务热线,由畜牧兽医专家24小时轮流值班,免费为奶户提供技术咨询,每年咨询达千人次。三是实行按需培训。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又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外出考察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依靠上海光明乳业落户本地的优势,连续三年组织90名奶牛大户到该公司培训基地进行了一个月的观摩学习。还先后派10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到东北农学院和省农科院生产基地参加学习,选派235名“种、养、加”能人到内蒙古、双城和山东诸城、寿光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四是实行党员示范培训。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全县确定了90名掌握专业生产技术、技能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能人、专业经营户和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经纪人,给予他们优惠政策,兴办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开办“农家课堂”。目前,这90名党员共引带近2,000户农民共同致富,使每户年收入提高25%以上,取得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
三、优化整合资源,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发挥部门服务的作用。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设立了县、乡(镇)、村三位一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开展了劳务资源普查,加强劳务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维护实用人才的各项权益;科技部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发挥协会服务的作用。我县现有奶牛、棚菜、水稻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会员达1,866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技术交流、现场讲解等活动,在田间地头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组织“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开展自我服务,促使其信息互通、技术互补、市场互动,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孵化。三是发挥专家服务的作用。近年来,我县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省市科研人员深入到农村一线,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农林等部门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单位推荐、个人自愿报名等形式,经资格审查,将分散在全县的科技人员集中登记造册,形成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的科技人员及专家信息库。现在,入库人员已达182人,组建了奶牛养殖、水稻种植、棚菜生产等8个技能培训讲师团,每年开展送科技、送技能下乡活动达20多次,受益群众近万人。
四、创新完善机制,不断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环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10-11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07-12
农村实用人才汇报07-17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12-01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1-14
【实用】银行辞职报告模板09-08
酒店辞职报告实用范文10-25
建设新农村总结报告11-01
周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6-15
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