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精选9篇)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1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工商企业等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性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具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策划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培养目标,造就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以期服务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一、调研工作的方式

专题调研工作立足于省内主要城市及广东、江浙等地区,力图通过地区市场折射出全国市场的基本态势,提供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的资料。调研工作采用了下列三种方式:

㈠ 问卷调查

调研期间共向省内、外企业寄发调研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62份,回收率为92.4%。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湖南、广东、江浙等省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㈡ 走访调查 调研工作中,走访了部分中小企业、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了解与掌握了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有关情况。

㈢ 文案调查

主要是查阅有关省、市的人才需求榜、部分网站提供的人才招聘信息、有关媒体报道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评析

我们通过整理问卷调查资料结果,分析走访调查资料和研究文案调查资料,基本摸清了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态势。

㈠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管理专业的服务行业众多,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管理人才,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管理人才。其中,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21%、23%和20%(如表一所示)。表一: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去向

㈡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群)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其中:生产管理,市场管理,投资管理是最主要的岗位。统计来自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的资料,得出的岗位(群)分布资料如表二。

表二: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目标岗位(群)

㈢ 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使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调查资料显示的工业企业与流通企业预计未来3年内的经济管理人才市场需求量增幅如表三所示。表三: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长趋势

㈣ 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来源

企业所需的众多管理人才从哪里来?其途径也很多,诸如企业内部其他岗位选调、社会招聘,但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到高校挑选或在人才交流会上的“双向选择”。调查中发现,企业特别倾向于选拔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原因是本科生的用人成本高,且普遍存在“跳槽”现象;中职生独当一面能力相对较差;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预期相对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多能尽快担当重任,但用人单位多数希望经济管理人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统计企业具体的经济管理人才来源,如图3所示。针对这一态势,强化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尽量缩短高职经济管理学生的工作适应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表四: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来源

㈤ 企业录用经济管理人员的条件

3种调查方式的运用,都涉及到了企业录用经济管理要才的基本条件,除年龄条件在高职教育中不需考虑外,企业所列条件均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根据多数企业所提条件,按照程度排序,可用图一显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的经济管理人才,综合能力成为首要条件,诚信力、进取精神、实践力是重要标志。

图一 企业录用经济管理人员的条件

㈥ 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现代企业越来越青睐的八类人才:对企业忠诚、有归属感的人;综合素质好的人;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人 ;有专业技术的人;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的人;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人;认同企业文化的人 ;带着激情去工作的人。

综合企业的意见,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

1.政治思想素质。思想品德好,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学会做人,易与人相处,协调能力强,安心在企业一线工作,不断进取。2.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企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首先看中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影响企业未来的人才,首先应以诚信为本,这是对企业人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素质要求.3.专业技术素质。企业人才的专业技术素质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之一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熟悉市场发展的态势,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强,较好的写作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创新

能力。

4.人际交往素质。21世纪是一个追求双赢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独行侠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单打独斗、尔虞我诈的无序竞争即将过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环境中,需要人才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有较强的人际协调素质和沟通素质,在协作性很强的工作中沉默寡言和固执己见都会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如今竞争激烈,不仅人与人联系密切,企业间联系也非常紧密,人的协调素质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5.良好文化素质。企业人才如果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就会加快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更好地为企业工作。企业人才应该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升华自己的人格,培养竞业精神、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和提高内部经营活力,增强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

发展的后劲。

6.更新知识素质。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培训是企业和人才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改进人才岗位胜任能力和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企业和个人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滞后的知识和技能,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是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人。人的创造力是离不开人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吸收

能力的。

7.身心平衡素质。人才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环境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不规范,人们常常需要在各种关系中周旋,产生过度的疲劳和压力。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的关系,人才如果善于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心态,便能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健康的体魄,能承受一定的劳动强度;心理素质良好,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强,意志坚定,充满自信心。

8.抗挫折素质。成功的路上,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人须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克服失败的坚定信念,是成就事业的重要素质。只有那些经得起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奋起的优秀人才,才能与企业共创大业。9.感受生活素质。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不仅要具有很强的为社会工作的能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应该具有感受生活的能力。某大学校长在毕业生大会上,就给全体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功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E Q比I Q重要;一个人埋头努力,没有人生方向有什么用;一个人有名校文凭,没有生活品质有什么用;一个人成就卓越,没有身体健康有什么用;一个人只有是知识,没有感受生活的能力有什么用„„这是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2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内容

上海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开设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的必要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以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上海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长(院长)、科长等各级领导306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公共卫生相关专业高职需求”的问卷调查。

1.2.2 专家访谈。

个别访谈了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人事处的行政管理者;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就上海市在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建设现状和人才建设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和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2 结果

2.1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于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的所长(主任)、科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科长等306人。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未来5年计划新进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是高职、大专(73.53%),其次是本科(72.87%)。

2.2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被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知识面较窄,工作技能不强。306位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需要加强的方面是操作技能(80.72%),其次是人际沟通能力(69.61%),最后是专业理论知识(41.83%)。

2.3 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需求

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的建设应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工作特点相适应,为此306位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的是公共卫生管理专业(78.10%),其次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33.98%)的人才。

2.4 公共卫生高职教育的主干课程

306位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卫生高职教育的主干课程依次是预防医学概论(82.03%)、临床医学概论(77.12%)和流行病学(76.79%)(表1)。

3 讨论

3.1 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多层次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层次培养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师资构成不合理、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离等。专家们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注重实践经验,层次培养明确,专业设置更加体现社会的需求,师资结构优化调整[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和重点人群保健等工作,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2]。由此可见,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多层次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3.2 基层卫生机构需要技能型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

专家们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注重实践经验,层次培养明确,专业设置更加体现社会需求,师资结构优化调整。被调查者中认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未来5年计划新进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是高职、大专(73.53%),其次是本科(72.87%)。

本次调查显示:基层一二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不足。当前,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效率不高,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卫生行业的正常发展。针对基层公共卫生资源不足的现状,说明基层卫生机构需要技能型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

3.3 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培养的必要性

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现场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不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需要的人才多,如果很长时间的培训,适应不了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要充分考虑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知识结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进行改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工作特点相适应,为此,239位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高职人才是公共卫生管理专业(78.10%)人才。由此可见,为满足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针对基层公共卫生人才不足的现状,开设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课程培养人才很有必要。

3.4 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千人口拥有量已达到或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缺乏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紧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和监督管理、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能在区(县)级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4.1 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卫生教学应该和预防医学实践相结合,突破封闭式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疾病预防工作实践中。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场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现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能力。课程设置是培养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应该把社会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融入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教学内容中。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卫生高职教育的主干课程是预防医学概论(82.03%)、临床医学概论(77.12%)、流行病学(76.79%)、卫生统计学(73.53%)和社会医学(64.38%)。

3.4.2 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的能力培养。

根据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关键,重点是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今公共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卫生安全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传染病的控制等,居民对安全和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对公共卫生工作日益关注。为此,国家制定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目标,从中央到地方着手构建新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这一切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技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等。目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知识面较窄、工作技能不完善。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上海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提出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培养的必要性。方法以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长(院长)、科长等各级领导306人,对其进行“公共卫生相关专业高职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基层技能型、操作型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高职教育。78.10%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高职人才是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结论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人力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文昌.高质量公卫服务要有高素质人才[J].公共卫生教育改革论坛,2005(9):8.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3

【摘 要】本文对广西县级以上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局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用人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专业人员有一定的需求,但素质要求高;不同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为此,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关键词】广西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卫生管理人才 社会需求 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25-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强调必须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对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要求非常强,为了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卫生管理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势在必行。为了解广西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以及用人机构对人才素质要求,本文以广西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知识机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需求情况,从而为完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循证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級以上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利用自治区卫生工作会议对调查对象进行不记名式问卷调查。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52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52份,调查有效率为100%。调查所得资料采用Epidate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男性47名(90.3%),女性5名(9.7%);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6.3岁;工作单位,34.6%来自医院,34.6%来自疾控中心,30.8%来自卫生行政部门;文化程度,6.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58.1%为本科学历,35.4%为研究生学历;所学专业,38.7%为临床医学,58.1%为预防医学,3.2%为管理及其他专业。52名调查对象中,61.3%为副处级及以上者;35.5%认为对卫生管理专业不了解。

(二)各类机构对卫生管理专业需求情况。52名调查对象所在机构有28家(53.8%)曾招聘过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其中招聘比例最高的单位为医院(72.2%)。在调查5年内招聘需求时,40.4%用人机构有招聘意愿,其中,医院的招聘需求最高(67.7%);只有6.3%卫生行政部门有招聘意愿。88.9%医院和CDC均希望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卫生管理专业学生;而81.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本科学历即可。详见表1。

(三)各类机构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计算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结构中各条目重要性评价方法,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比较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重要为2分,很不重要为1分。条目评分均数越大,则该条目就越重要。从思想素质结构要素看,医院、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思想素质的要求相同,得分排列均依次为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意识和进取精神。知识素质结构要素中,三类机构得分排列第一的条目均为管理学知识;得分排列第二的条目,医院和疾控中心均为医学知识,而卫生行政部门为人文科学知识;在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条目排列第三的是卫生法学知识,而疾控中心为人文科学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中,得分排列前三位的条目,医院分别为理解执行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均分别为组织管理能力、理解执行能力和调研写作能力。详见表2。

三、调查结论

(一)卫生管理专门人才紧缺。目前,我国的各类卫生管理人员总数已达60万,而90%的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培训,仅通过自学掌握卫生管理知识。本次调查也显示,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卫生局等机构的管理者所学专业只有3.2%为管理相关专业。因此,卫生管理专门人才的紧缺,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仍在扩大,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影响,就业形势面临巨大的压力。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卫生局等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单位是卫生管理专业的主要招聘单位,需要参加相应考试。并且,由于事业单位近年来开始实施岗位管理制度,招聘人数相对较少。本次调查发现,只有40.4%机构5年内有招聘意愿,招聘机构主要为医院。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才学历有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67.3%机构招聘卫生管理专业需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因此,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压力。

(三)用人单位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要求高,并且不同类型用人单位要求不同。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均要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尤其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对于知识素质结构要素,所有用人单位均要求掌握较好的管理学知识,但医院和疾控中心还要求掌握较好的医学知识;而卫生行政部门则在人文科学知识和卫生法学知识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国内一些调查研究也有相似的调查结论。本次调查还发现,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存在差异。所有用人单位均把理解执行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人才能力素质的主要能力,但医院对管理人才的医院内部组织协调和外部公关交际能力有较高要求,而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则在调研写作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刘瑞明和赵韶韵等研究也有类似结论。

四、对策建议

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探索教学模式,才能为不断发展医疗卫生系统培养职业化的管理队伍。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用人单位则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各高等院校应更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市场的具体需求为导向,培养“厚基础、突实践、重实用、强人文”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培养目标设置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凸显特色与优势,提高专业人才竞争能力。

(二)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一是适当增加医学课程門类及学时的设置比例。因为具备医学背景的管理者更易于把握医疗活动的规律,且有利于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沟通,能有效促进各项政策与制度的落实。二是加大管理专业课程及工具性课程设置比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医学背景基础上的管理人才”的专业特点与优势,在保留适当医学课程的同时,增加管理学课程的数量与学时数,构建管理类课程群。三是适当增加人际交往和礼仪、公文写作、信息检索、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应用工具性课程比重,培养学生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卫生行政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工作。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大课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各种研讨会、角色扮演以及新技能的实践和结果反馈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二是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学生“融入社会、反思自我、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出综合性、层次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然,李绍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的SWOT 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4)

[2]刘宪亮,孔雪峰,张丽萍,等.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

[3]刘瑞明,廖云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8(4)

[4]赵韶韵,郑建中,董魁,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6)

[5]夏保京,吴少平,王凤鸣,等.川渝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8)

[6]钱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5)

[7]张维,杨敬宇,罗中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4)

[8]于红典,何军,王凤鸣,等.川渝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及建议[J].重庆医学,2014(4)

[9]张屹立,何雪芳,蔡旺,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与能力结构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4)

[10]罗桂华,刘苗.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

【基金项目】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江 南(1988—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冯启明(1963— ),男,广西东兴人,博士,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4

在2006年3月到4月期间,应用外语系发动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对我院00届到02届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到02级156名、01级62名和00级72名共290名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单位性质、就业职位和岗位等信息。

(中科软件园欢迎您投稿)

通过统计发现,我系毕业生大致分布在番禺区、广州市、佛山、深圳四个大区域,其它地区的毕业生较少,考虑到问卷的成本和代表性,我们从这四个大区域中各随机抽样10家企业,由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或者亲自上门的方式把问卷交给企业人事部门和学生本人完成。为了避免虚假信息,要求所有问卷必须有企业公章才生效。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从所抽样的50家企业收回45份问卷,回收率占90%。在所回收的45分问卷中,我们从被问卷学生所属企业性质、所属部门入手,涉及到学生的六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基本素质要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

二、日常基本工作能力

三、专业工作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该具备素质

五、毕业生可能安排的工作岗位

六、最近3-12月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科人才需求

从遴选的范围、程序以及要求来看,本次问卷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能够反映我系毕业生的基本状况。

问卷的结论

结论一

本批抽样学生所属部门

部门

进出口

行政部门 数量 15 12 总人数 45 45 比率% 0.366 0.293

技术开发 销售 10 8 45 45 0.244 0.19

5从上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最多的部门依次是进出口、公司行政部门、技术开发部门和销售部门。

结论二

我们把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在基础知识方面,基础英语、计算机知识和思想品德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因素(如下图)。我们在05修订的新教学计划中,已经通过增加基础英语的学时、基础英语开设到二年级以及增加语音课等加强基础英语能力。

在专业知识方面,毕业生认为商务口语、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翻译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竞争优势。学生的反馈于我们在新教学大纲中增加的交际口语、调整国际贸易事务开始实践,增加国际贸易实务学时,已经在三年级增加一个“商务翻译实践”实训周来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吻合。

当然,学生也很看重自己的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和办公自动化使用在自己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结论三

对于日常工作基本能力,有82.2%的毕业生认为“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80%认为“文字处理能力和网络搜索能力”以及57.8%认为办公设备使用能力最能体现出自身的竞争力。

日常基本工作能力 数量 文字处理能力、网络搜索能力 36

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37 办公设备使用能力 26 总人数

45 45 比率 0.800 0.822 0.578

结论四

从下述两图标可以非常鲜明地看出,我们学生的专业工作基本能力主要通过英语商务写作、商务笔译和接听、拔打电话技巧构成。其中的商务写作能力主要是指撰写各种商务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备忘录、订单等,完全符合我们教学大纲和教学设置中的核心素质要求。

专业基本工作能力 英语商务写作 商务口笔译 接听、拔打电话能力

数量 33 27 27 总人数 45 45 45 比率 0.733 0.600 0.600

结论五

毕业生可能被安排的工作

岗位 进出口部门 客户服务部门 销售部门 船务、货运部门

数量 30 26 25 23

总人数 45 45 45 45

比率 0.667 0.578 0.556 0.51

1本 项调查毕业生可能被安排得工作岗位中,66.7%认为会被安排在进出口部门,57.8%认为会被安排在客户服务部门,55.6%认为会被安排在对外销售部 门,51。1%认为会被安排在船务、货运部门。凑巧的是,在结论一“被抽样学生所属部门”中比例最大的“进出口”部门与本项结论基本吻合,与修订的05教学大纲中我们所涉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一致。

结论六

3-12月商务英语专科人才

公司数量 公司总数

需求 1 5 45 2 5 45 3 7 45 4 2 45 5 1 45 其它 3 45

比率 0.111

0.111 0.156 0.044 0.022 0.067

“近3-12个月商务英语专科毕业生需求”是这个问卷中一个关键部分。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公司对于外语人才都有需求,但需求人数都不多,一般在三人 以内,这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商务英语人才在公司就业完全情况吻合。商务英语人才无论在哪家公司都是属于隶属于主营业务,但体现公司进出口导向的指标,但人才 需求不多,因此我们在采取高职工科专业倡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体现“订单式”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但在具体实施中要作一定的变 通。

这个结论也提醒我们在制订实训项目、学生实习项目等时要重视商务英语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商务口语,即结论四中的“专业工作基本能力”(英语商务写作能力、商务的口语和笔译能力、以及接听和拔打电话能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在步入具体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迅速胜任工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获得290家毕业生企业的信息,其中抽样做深入调查的企业有50家。最为保守的估计,每个企业在今后一年内都会需要增加1名的商务英语专科毕业生,那么,290家企业共需要在未来一年内招聘至少290名商务英语人才。假如我们外语系的产品毕业生如“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结论,那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在未来一年的就业完全不成问题,就业率也将继续傲视全省的同行!

(中科软件园欢迎您投稿)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5

一、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调研目的:

了解物流行业人才供求状况,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是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指南针”,是物流管理专业开发哪些课程和怎样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能力、素质,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信息支持。

(二)调研对象:

为了了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能力、素质。项目组针对山西省内外的多家重点物流企业包含美特好清徐物流园区、山西盛唐物流、迎泽物流、太铁物流、大同物流园区、侯马物流保税区、天津港、上海港等企业,重点调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能力标准;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在知识、素质以及能力机构方面的要求;企业主要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等,为我院在专业建设中,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根据调研的目的和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企业专家访问法;掌握山西物流行业企业的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山西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2)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结构。

(3)文献资料分析法;收集并归纳近三年山西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才招聘渠道;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4)网络资源分析法,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收集了物流企业的岗位招聘信息,分析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调研内容:

(1)山西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重点调查山西物流行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及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山西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2)山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重点掌握山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总量及能力需求结构,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

(3)山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预测;重点掌握山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的总量,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

(4)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置、实习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

三、调研分析

(一)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1.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未来五年物流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00余万人,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2010年,山西省被列为国家综改试验区,现代物流业又被列为综改试验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同时也是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支柱产业。到2020年,山西要建成一核三区多节点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从业人员总数预计将达到188万人,专业人才需求约为22.3万人。

2.专业复合型要求增强

在今后一段时期,物流企业除仓存、运输、配送、搬运加工、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以外,熟知电子商务物流人才、连锁经营、国际物流、物流成本控制分析与预测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加缺乏。

3.专业结构性需求趋于明显

根据市场对物流人才类型的调研,未来物流人才需求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二是物流企业人才;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指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这些人员必须熟悉物流行业,同时掌握了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至于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主要是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规划人才。

(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1.综合性管理人才需求紧迫

根据企业调查,目前山西物流企业对综合性管理人才需求较为紧迫,成为制约山西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综合性管理人才包含:企业物流应用人才,物流项目开发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教学科研人才等战略型物流人才。这些高层次物流人才的特点是通晓物流活动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2.技术性、技能性物流人才需求量大

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通过企业调查发现,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经济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从事具体工作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非常紧缺。

3.企业更喜欢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企业对物流人才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职业素养的要求。根据调查显示,企业除了关心专业能力外,也非常重视员工的人际与管理基本技能、计量与技术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岗位需求分析 1.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2)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的职业素质;(3)具有良好的计划决策、管理控制、数据分析处理等专业素质。2.能力要求:(1)知识能力

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掌握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管理、国际物流和货运代理等理论知识;掌握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的知识;掌握物流成本分析的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2)基层作业操作能力

主要包括在仓储作业、运输作业和配送作业能力等操作技能层面上的能力。(3)执行能力

将管理者的决策化解为具体的计划、方案等能力。

(4)管理能力

对企业物流过程以及小型物流企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的能力。

(5)创新拓展能力

有创新意识,能够推陈出新,对物流市场进行拓展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物流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综合素养

在调研中,有65.5%的受访者认为物流专业学生人应注重规划技能的培养,58.6%的人认为物流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硬件设备技能,而认为应具备人际交往技能的占44.8。所以说,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综合培养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2.物流专业学生应该注重职业资格证书

在调研过程中也进行了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证书需求的调查,有49%的人认为重要,41%的人认为一般,但是总体而言,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增加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砝码。

3.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动手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一项指标,所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在校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课程实践、认知实习、模拟训练、岗位实习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4.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根据本项目的调研情况分析,结合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按照物流市场和专业素质需要,合理设置物流专业课程

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要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这一创新的学科专业应该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融合,在合理优化物流人才专业结构的同时,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优势,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2)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总结、探索和完善。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管理科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物流专业水平总体不高。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创造性的培养对策,是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可通

过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高等院校进修、引进人才,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物流人才

由于物流业实践性强,因而,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内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4)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大胆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的发展朝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方向发展,许多国家都在改变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应以厚基础、宽口径、应变性强的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对飞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也可以进行改革与创新。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6

参 会 单 位 须 知

为保证2011杭州知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招聘会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请各参会单位仔细阅读本“参会须知”。

一、日程安排:

1、6月24日14:00—16:30报到布展:各参会单位将展板送至饭店现场,同时领取参会资料(包括工作证、就餐券、房门钥匙及相关资料等)。

地点:一楼大堂2、6月25日早上8:30以前:由于饭店服务员打扫时间以及人手关系,为维护企业形象与大会形象,务必整理好房间并作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

3、6月25日8:30—16:30:大会交流、洽谈。

地点:企业信息发布、初试于星都厅,深度洽谈于企业各自房间。

4、6:30——8:00:早餐,11:30——13:30:中餐,17:00——18:30:晚餐

凭餐券于4楼就餐。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可当天在餐厅购买。

5、6月25日18:00以前退房,请直接在饭店总台退房。

二、注意事项:

1、各单位请安排人员在现场初试区,以便进一步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

2、由于宾馆通道多,对进入房间洽谈的人员,各单位请让其出示应聘证或面试通知单。

3、为提高招聘的效率,必须有公司高层负责人亲自进行深度洽谈。

4、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工作证,且衣冠整洁、举止文明、热情待人。

5、房内严禁吸烟,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广告等,若有损失,则按饭店规定赔偿。

6、招聘单位工作人员请按时参会,结束后于15:30以前将《招聘情况统计表》、《意见反馈调查表》认真填好交给会务组,以便会后跟踪服务。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7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校“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使我校培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围绕学校“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深刻领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围绕2013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 调研对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成员于2014年3月2日至2014年7月6日期间走访或电访了苏州物流商会、苏州育华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苏沪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涵盖了行业商会、物流培训机构、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加工贸易、加工制造)就苏州物流发展状况、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职业能力、企业内部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情况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1份,并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3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访谈法。

4 调研内容

4.1 行业发展趋势

苏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有长江、运河及42.72公里可利用岸线资源,临近长江入海口,是江海联运最理想的节点;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苏州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415公里;苏州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年发货运量300多万吨;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及苏南硕放机场,苏州距虹桥机场仅70公里,距浦东机场为150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3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201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据专家测算,苏州各类物流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苏州市物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事仓管人员10万人,快递业务的人员近5万人。

4.2 物流人才需求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业应用型人才,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按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

苏州市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同时苏州又是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我市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制造企业占54.1%,如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二是商贸企业占24.3%,如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岗位;三是物流企业占25%,如理货、配送、拣货、快递等物流岗位。

5 调研分析

5.1 调整专业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据估算苏州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人才“不专”也“不精”,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5.2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看,苏州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占54.1%)、物流企业(占25%)和商贸企业(占24.3%)。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苏州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操作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第一,到2013年第一季度,苏州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134267家,贸易经营类企业66005家,对外贸易类企业17072家,信息技术类企业7213家,旅游类企业1829家。而制造企业存在内部物流,具有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以及行政办公用品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第二,苏州又是一个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9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全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巨大的进出口业务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对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2013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发达的商贸业,带动了国内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对快递、仓储、配送、制单等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

5.3 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6 调查结论

6.1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2 构建“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6.2.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建立和实施“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实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专业岗位及相关技能证书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感知: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完成职业模块的各项初级训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苏州市通用英语初级证书,并通过参观、讲座、参加企业冠名技能大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职业,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职业准备: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职业模块的核心内容训练,完成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展开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等实训项目,考取助理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证书。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习惯渗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三阶段———职业体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把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移师企业实习,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学校通过三方协议、校企共管、学生返校、追踪调查、实习总结等方式确保实习的规范化。

6.2.2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以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及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2图所示:

6.2.3 优质特色教材建设

就目前来说,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相对比较完善,但实训操作教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念及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为顺应实践性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制本土实用性的教参、教辅资料,编写《仓储管理与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优质特色教材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或用于进行省、市技能大赛的培训。

6.2.4 实行“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探索。

(1)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现代物流是将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仓储岗位、货运代理和电子商务等岗位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践,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该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2)在教学手段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荐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访问工程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让其获得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级物流师,3名物流师,他们为专业建设、(下转第270页)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6.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6.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助理物流师实训室、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德意通收银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用友ERP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用的实训室,新建报关模拟实训室、3D物流实训室,主要设备价值总计350多万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并加强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地方物流技能训练与物流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拥有了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伟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关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基于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探明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10,(3).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过程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2).

[4]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7).

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人才市场需求调研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蔡炎武:2006:18)。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应紧跟市场要求作出适当调整。

1.调研背景

1.1调研目的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为提高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外贸方向)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拟改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量缩小毕业生与市场要求之间的差距。

1.2调研思路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调研对象一为企业,以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对象二为往届毕业生,主要是对在外贸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回访,以了解本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能否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2.调研结果

2.1 企业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企业共计16家,其中问卷调研13家,实地调研3家。从企业性质和规模来看,调研企业中,非外贸公司3家,国有企业5家,三资企业4家,私营企业4家;微型企业8家,小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5家,大型企业1家。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岗位需求方面,外贸企业对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的需求相对较高,各占38%;其次是管理人才,占19%。在对毕业生技能要求方面,69%的企业在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毕业生在英语工作环境中进行英汉口译,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笔译和业务信函书写;在办公设备运用能力方面,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在综合能力排序方面,87.5%的企业将表达能力排在第一位,69%的企业将人际沟通能力排在第二位,44%的企业将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排在第三位。招聘时,企业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和潜力等“软件”方面的要求高于文凭、证书等“硬件”。44%的企业看重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学历本科、大专皆可。而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最大的不足之处,75%的企业认为在于动手能力差,需提高实践能力;44%的企业反映毕业生知识面狭窄。参与调研的企业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除了英语之外,还应再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这样才更具有竞争力;从对二外的需求来看,依次为日语、法语和德语。

2.2 毕业生调研结果

毕业生调研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两方面进行。本次回收有效答卷18份。参与问卷调查的18名毕业生中,有13人从事外贸工作。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80%的毕业生认为实践很重要。

对于校内实训,80%的毕业生认为校内实训效果不明显;56%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践技能锻炼的需要;7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只有部分能反映专业发展状况,且专业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另有38%的学生认为实训内容陈旧。

对于校外实习,56%的学生认为效果良好,但仅有22%的毕业生觉得受到实习单位的重视,61%的毕业生认为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培养,另有22%的毕业生认为未得到重视。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最实用的课程排序依次为:外贸函电与合同(78%),外贸知识(33%),口语(22%)。在意见和建议栏里,70%的毕业生提出增设实践类课程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仿真实践案例。

3. 调研结果分析

3.1本院商务英语(外贸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岗位定位正确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定位是培养能在外贸公司、涉外企业以及企事业涉外部门一线业务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本与企业需求相符。

3.2课程设置结构合理

从企业调研结果和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本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合理。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集中在英语表达能力方面,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集中在与人相处和沟通能力方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15门专业课中,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1:2;英语表达相关课程有4门,课时数为384,约占专业课总课时数的31%。同时,为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开设了礼仪、口才等课程,并组织了多种课外活动。

4. 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意见

高职院作为联系毕业生和企业的纽带,有责任培养符合企业和市场要求的人才。综合本次调研结果分析,本专业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1加强实训室建设,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加强实训室建设,更新实训软件,提高校内实训的仿真度,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学院已经通过本专业实训室报建计划,将在今年完成本专业实训室设备和软件的更新。

改进实践教学内容,由侧重英语技能的提高向英语和外贸技能两手抓转变。健全校外实习制度,加强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沟通。

4.2 加强深化校企合作

2013年本专业与四家外贸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聘请公司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加深校企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离不开提升师资水平。除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实践外,每年派遣实习指导老师随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获得行业工作经验,做好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蔡炎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杨文明.校企合作办高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张芬香.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中国技术装备,2010(12):95-96.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篇9

一、专业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国内国有、集体、股份、联营、私营等其他企业大量崛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生产现代化、生产社会化的加速发展为巨大的社会背景。我院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已为社会输送了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二、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

1、主要去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工商管理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市场营销人才。其中,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31%和33%(如表一所示)。因此,拓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用知识面,关注多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2、本市需求情况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是当今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之一,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对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些数字说明,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较好。

3、目标岗位(群)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其中:推销员、业务员或营销管理员是最主要的岗位。统计来自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的资料。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大多集中营销管理人员、推销员、营业员(主要分布于连锁店)。其次,工商策划、物流管理、销售主管、部门经理、公关等岗位也有一定的分布。

4、技能型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根据统计数据,至2009年底,我国拥有企业管理人员1456万人,与我国企业需求量相比,市场营销人员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市场营销人员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市场营销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作为金字塔的中部和塔尖,中高级营销师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营销管理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市场营销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

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的本土高级营销总监。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企业岗位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就目前来说,企业不仅要求市场营销人员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外语和计算机等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一个比较和分析。

1、深圳某有限公司是属于服务业的外商独资企业。

其要求是:外语能力至少3级,有良好的听说写能力,尤其是在文字表达方面。计算机能力方面要求熟练使用Windows,其中对网络、数据库操作、Excel等使用有较高的要求。并具备独立工作能力,有协作精神,工作态度良好,同时具备不断学习和上进的能力。

2、广州某有限公司是属于商品流通业的大型民营企业。

其要求是:因我公司对外接触较少,所以对外语的掌握在一般程度即可,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是会熟练操作即可。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广泛的管理、法律等综合判断能力,诚信的、敬业的人格素质,诚恳、勤奋的工作态度。

3、深圳某公司是属于服务业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要求是:外语3级以上,计算机则是能熟练运用Windows Office软件,对一般财务软件能掌握则更佳,并有诚实、勤奋、谦虚、好学的良好素质。

由上述资料可见,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不再单一的只是在专业上的要求,而是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除了熟悉掌握专业学识之外,英语等级考试及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操作等也被列入企业择优录取时的必虑之点。除了在能力上的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格素质和工作态度也十分看重。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也可以改变一切。工作态度是否良好往往是一个人的对事物负责程度的折射和反映。诚信,也是一项必备的素质,对于工商企业管理工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切数据和资料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保障。

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还存在主要问题

从问卷调查单位所提的建议与要求,以及走访调查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距离用人单位的理想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解决。具体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有欠缺

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欠缺是本次调查中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浮躁和心态上的失衡,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道德的水准。部分学生的择业观片面追求高薪、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跳槽频繁,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网络。部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不能安心一线工作,缺乏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不够。

2、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不理想

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素质不高,知识面较窄,突出的表现是部分学生的“文史哲艺语”修养有待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距离企业的现实要求差距明显,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操作水平令人不太满意。由于市场营销人才面临的能力要求高,上述问题恰恰妨碍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3、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偏差滞后明显,“持证上岗”率较低

应用性与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用人单位反映学生所掌握的与实践相吻合的内容很缺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眼高手低”,例如网络工商、超市工商、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拓等都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但学生多数解决不好。同时,国家推行岗位证书制度,企业多要求学生能取得市场营销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助理项目管理师、助理营销等,但真正能拿出的很少。

4、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是其岗位应变力的决定因素。企业最看重“独当一面”、机智灵活的工商人才,具体表现为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调查发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多擅长于单一岗位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工作能力明显不强,能真正胜任高层次工商管理工作的人才十分稀缺。

5、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意志磨砺要加强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顽强的意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条件。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使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自信心不足,自我调节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弱。用人单位反映:部分高职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学生处理问题不耐心,往往急于求成,工作不够踏实,易灰心气馁,心胸比较狭窄,缺乏作为未来企业家的大将风度。

五、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预测

1、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市场营销人才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7%的比例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随着入世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企业生产经营从粗放式向精打细算式转变,市场营销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企业的管理状况息息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社会财富的急剧膨胀,巨额的社会游资和外国资本进入国内的资本市场,使企业

筹资渠道多元化,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使企业投资风险大大增加,而资金筹措效率的高低及投资决策正确与否都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前途,市场营销更显其重要地位,因此,企业需要更多的高层次的市场营销人才。

2、现有市场营销人员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市场营销人员中的高级人才严重缺乏。另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较差,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对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专科层次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员。

六、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总体来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因其切合市场 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趋势而成为热门专业。培养造就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光荣责任与义务。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工作,使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人才需求的态势,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实现教育创新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的市场营销生力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对高职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突破大学专科层次的层次定位,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学生以大学生自居,盲目追求“白领”生涯而鄙视基层工作、基础工作,而企业所需的市场营销人才多为推销员、策划员,最高也就是中层管理者。因此,要解决培养定位过高的问题,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工商第一线就业的推销员、策划员与中层管理者,鼓励与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2、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意识教育本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空洞的说教过多,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是造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本专业的“两课”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安心一线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

素质(能力)是市场营销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取向,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推销员、业务员,因此,必须立足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实现由继承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突出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确立创新教育观念。从而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

培养的人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

4、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主要途径强化专业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此,要使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比,满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淡化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界线,实现模块化的专业教学;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5、贯彻“必需、够用、实用”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解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要求的宽知识面与现行教学方式的矛盾,必须贯彻“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突破学科的系统性禁锢,坚持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指导思想,按“模块化”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模块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应用岗位(推销员、销售主管、营销策划员及部门经理等)的针对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

6、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既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针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学手段上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网络教育技术,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7、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实施“双证书”制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必须建立课堂实训、阶段实训、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体现应用性。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辅之以“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证书(“普通话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和职业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推销员资格证书”、“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及“工商师证书”等),以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

管理系连锁与市营教研室

上一篇:我的好朋友小学写人作文350字下一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