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2022-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之研究

摘 要:对审计事项的责任进行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难点内容。文章以审计实务为论点,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界定原则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责任界定的相关方法,希望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界定原则;界定方法

在我国特殊政治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才得以萌芽发展,其具有社会监督、社会服务与管理等多种职能。正因如此,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期间占据重要地位,在监管领导干部、提倡优良工作作风、确定经济责任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加强对资产的界定,始终是重要一项内容。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期间,经济责任审计是主要衍生物之一,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是促进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力之一,其宗旨是强化财产经营管理者相应的责任。故此,从本质上分析,宏观上的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审计工作;但从微观上分析,其是为鉴别我国国家机关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责任,进而开展的一项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的宗旨是明确政府机关领导者在本职岗位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而为纪检监察机关与他类部门考核工作开展提供可靠凭据,有利于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促进增值进程,并且在健全领导干部监管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经济责任界定的原则

(一)权责统一原则

权责统一,具体是指国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所持有的权利和其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维持平衡,杜绝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等状况,进而规避经济责任界定缺失及越位现象。针对权责统一,可从如下两方面进行认识:(1)职权范畴:无需对权限范畴之外的经济责任负责。(2)任职时间:具有连续性,因此一定要科学规划经济活动的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对于管理者而言,仅需承担其任职期间内的有关经济责任。

(二)明确证据的原则

在审计经济责任期间,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多体现在如下两方面:(1)细化有关领导所需承担的经济责任。(2)确定审计项目和相关既定标准间的相关性。设计人员在采集证据时,要确保被采集证据和经济活动中某些事件存在因果关系,并维护证据的完整性,否则不能作为审计有关领导层责任承担情况的凭据。

(三)重要性原则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始终要秉持重要性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怎样合理判断时间重要性的程度,其囊括辨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及对经济责任界定标准重要性进行排序。但是在现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在相关标准不规范、领导层与经济责任间牵扯的因素过多等情景下,造成相关事件重要性判断缺乏客观性。

三、经济责任審计的责任界定的方法

(一)确定界定逻辑思路

经济责任有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之分。审计人员在判断领导层所需承担的责任时,通常会遵照顺序性与排他性原则,前者是指在某一经济活动中以上三种经济责任所承担责任轻重有递减趋势;后者为判断领导层仅承担一种经济责任。在判断领导层经济责任的过程中,可先应用排他法确定其是否承担直接责任及主管责任,若均无需承担,则再判断其是否承担相关的领导责任。

若领导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对其所承担责任界定时,应结合个体的职责分工,对问题进行全程调查,明确该领导者在问题发生过程中所签订的材料,所做决策对经济活动形成的影响,进而明确其承担经济责任的类型。针对审计中检查出的问题,其性质可有两种:(1)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2)有损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源浪费的行为。在具体审计中,需结合审计证据做出判断,若领导者直接违反、参与违反或诱导他人违反,则可界定为承担直接责任;如果排除以上情况,需根据领导者职责分工,是否在其直接分管或主管的范畴中,由于自体不履行、错误履行或在外界因素作用而造成管理大意,进而诱发较严重后果,则被界定为主管责任;排除以上两种情况,就被界定为领导责任。

(二)重视重点设计材料

(1)职责分工文件:获得被审计人员任职全程的全部职责分工文件,整体呈现出其任职期间职责分工实况。若现实工作中缺少正式印发的文件,则需要求其提供详尽说明,只有在被审计单位领导层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时,才可作为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凭据。

(2)有关决策事项的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是呈现被决策事项分析、探究全过程的主要材料。在对领导者所承担经济责任判断时,审计人员要深度解析决策事项相关的会议内容,判断会议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进而为经济责任界定提供可靠凭据。

(三)把控界定责任程序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在检查、证实问题的过程中,需全面搜集问题相关信息,加强对领导者所承担经济责任类型的初判断。其次,主审应重视对审计组业务运行状况的指导,结合审计人员初判断,分析被审计问题的性质,核查审计凭证的真实度与充分性,同时结合整个审计项目状况,针对责任界定情况提出主观见解。在项目执行的后期,组长组织所有审计人员,对所有问题责任界定状况深度探究,总结审计组相关意见,和被审计者、相关单位于部门进行交流。最后,为规避审计组人员对具体情况理解不统一而产生不同标准的现象,在复审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应参照相同时期相似审计项目责任界定状况,制定一致的界定标准,同时以此为据整改审计组的审计意见,以全力维护经济责任界定的公平性。

四、结束语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明确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的主要手段,能真实、客观的评估其真实业绩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宇.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原则与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8(01):53-55.

[2]张文群.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J].财会研究,2017(07):54-57.

作者:贺晓娟

第2篇: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研究

摘要:为充实审计力量,提高审计效率,可以推广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即审计机关与组织、监督、纪检、人事等部门合作,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相结合,共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字:经济责任审计 联合审计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政治体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特指旨在明确党政领导人及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经营管理责任而开展的一项审计制度。对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对权力的制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实务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大、审计检查难、审计评价难、审计独立性缺失、审计力量不足、任期审计难以执行等。对此很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但大部分是寄希望于体制改革。在激励争论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却忽略对眼前问题解决的决策研究。因此,本文将在维持现行体制的情况下,对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是审计機关与组织、监督、纪检、人事等部门合作,协力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充实审计力量,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机关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强化各部门工作的紧密配合,坚持“协调作战”原则。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环节,所以要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党政领导人的廉政建设,就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我国于2011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联席会议中我国审计长更是强调,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履行好各项职责,在联席会议中切实发挥好牵头单位的作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尽量将监督主体、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相结合,共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2、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的结合内容

(1)监督主体结合。监督主体结合是指审计、纪检、组织、人事、监察等相关部门相互合作,共同推进经济责任工作的开展,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监督主体结合的有效形式。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机关可以与纪检、组织、人事、监察等部门相互沟通,探讨商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安排、审计内容及实践中的难题,不仅可以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也大大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更好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部监督管理作用。

(2)监督内容相结合。监督内容的结合更有利于全面的评价、监督领导干部。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尤其对于腐败行为。在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反腐反贪是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而贪污腐败行为,其本质是为谋取个人利益,利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利做交易,侵吞国家及人民的财富,而往往是获取个人的经济利益。所以,权利腐败和经济腐败是相伴相随的。党政领导人的经济犯罪背后离不开权利腐败,权利腐败为经济腐败提供机会。因此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应是全面的,结合经济活动的审计及公共权利的使用,只有全面结合的审查,才有利于案件的深入了解。所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纪检监察在监督内容上的结合,不仅能全面、科学的展开监督审查,从源头上发现问题,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党政领导人的倾向性问题,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可见监督内容的结合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

(3)监督对象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监督对象是党政领导人及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具体的人。而纪检监察监督的对象也是具体的人,虽然范围上比经济责任审计的要大,但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是纪检监察监督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所以可以在对一些重点审计对象开展审计工作时,与纪检监察相结合。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科学合理的效果,还充实了审计力量,强化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4)监督手段的结合。手段的监督,实质是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力去完成任务。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不同,工作手段自然有所差异。纪检监察部门侧重被监督者的政治表现、工作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在道德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经济责任审计则侧重被审计人员的经济活动责任履行情况,提供经济方面的量化指标。通过监督手段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丰富了纪检部门的监督手段,而纪检部门增强了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各部门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推广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在监督主体、手段、内容及对象等方面的结合有其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并且是互利双赢的,各部门各有所得,相互协作配合,发挥合力优势。正如有人所说,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是集中并发挥了组织人事部门的“权”、纪检监察部门的“威”、审计部门的特长而形成的力。在我国的审计体制下,经济责任审计有其中国特色,自产生就带有执政监督色彩,负责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而这不是审计机关的职责,通常是我国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职责。所以为更好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干部监督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审计机关单打独斗,更应实现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的高度结合,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利”问题,从而也可以充实审计力量,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凤鸣.经济责任审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冯茜.浅谈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J].大庆社会科学,2011(2)

[4]武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8(4)

作者:赵柠 杨巍

第3篇: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审计结果是对干部考察、综合评价、任用和奖励兑现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模式及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管理、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等对策,为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对策

一、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应我国国情而不断实践、创新审计理论的永恒课题。国内的专家、学者、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观点不一。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存有工作实践与相关理论脱节,达不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查阅分析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著的基础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定义、内容、制度建设等进行重点关注和综述。

(一)关于经济责任的理论定义。目前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1]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2] 。前者认为经济责任就是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责任后果,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对领导干部所负责任的追究;后者强调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后一种观点科学、全面表述了经济责任的内涵,是领导干部在职期间职权、责任和义务的统一。如此表述消除了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偏见,客观上能够促使领导干部逐步转变认识,自愿接受审计监督,自觉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

(二)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论述。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履行的职责不尽相同,故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也不好统一。比如,审计署经济责任司李树廷司长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但不能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应重点关注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情况、内部管理情况、执行国家政策情况 [3]。学者张仕德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从注重财务责任审计逐步转向更加注重领导干部“角色责任”“能力责任”“财产责任”“道德及法律责任”[4]。学者李明认为审计内容要由关注经济活支的真实合法性向关注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经济决策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管理权、监督权和廉政建设)的职责转变[5]。《规定》对各审计对象及审计内容给予全面及详细的表述,集中体现了先前专家、学者的论述。但由于《规定》政策性、理论性较强,审计内容和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审计对象“个体性”特点,进而给审计工作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论述。2000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联合发文提出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国家相继出台《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有关部门协调与配合的意见》,规定联席会议的组成部门为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由中纪委、审计署牵头。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之后,全国各地审计机关纷纷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办公室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纵观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联席会议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重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做好有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须进一步加强对该机构的组织管理,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其制度机制、技术方法、效果效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都得以长足的发展,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审计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1.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 ,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独立性。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向政府报告工作,对政府负责,依法对同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其所属进行审计监督,就此体制制度看,国家审计实质是一种具有“政府内部审计”性质的审计。这种状况使审计的独立性先天不足,尤其在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如在对县级以下机关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某些单位挪用“专项建设资金”变身为“上缴财政收入” 形成虚增财政收入问题;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违规举债问题等等,实施者为具体部门,但决策者往往为上级领导,若如实追究经济责任,则往往形成“下问上责”,反之则有失公允,这就常常使审计人员在揭示问题方面陷入两难境地,其独立性地位无形中受到影响。

2.经费保障不足,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拨付。受地方财力状况的影响,各级审计机关经费苦乐不均。经济发展水平较快、财力状况较好的地区,经济责任审计经费比较充裕;经济发展水平较慢、财力状况不佳的地区,经济责任审计经费就相对紧张。以致出现靠罚没返还弥补审计工作经费或由被审计机关提供车辆、安排住宿等问题,这种看似审计机关的“无奈之举”,或曰团体利益上的“粘连”,必然严重违背审计的独立性,进而使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受到置疑。

(二)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形式及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中枢”作用发挥不明显。审计实践中发现,一些地方领导对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能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有的联席会议办公室形同虚设,未设立和配备专门办事机构和人员;有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人员早已升迁或调离 ,却未作相应调整;有的牵头单位不太重视,成员单位被动应付,一年活动一两次,仅仅听听审计汇报而已,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协调作用;有的对联席会议及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认识不到位 ,各成员单位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监督合力。

2.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编制偏少、结构不优。一是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如某县级审计机关受地方编制的人员限制,全局审计人员也就二十人,其中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仅三人,每年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最多达60多名。因此,审计机关不得不打破常规,发动全员参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如此做法势必会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性水平。二是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从事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出身,对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行业 、上市公司 、绩效审计等领域存有专业盲区。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的扩大和审计内容的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再是一项“单纯”的审计业务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更需要熟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3.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计划性不够。多数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管理,完全依赖本级组织部门下达的委托计划。有些地方政府遵循“满三年或五年一审”、“逢离必审”的“一刀切”政策,组织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时又很少征求审计机关的意见。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管理、实施上比较被动。审计机关不得不克服任务重与人员少、时间紧与要求高的双重矛盾,如期完成阶段性(满三年或满五年一审)的任中审计,还要完成突发性(领导干部调整)的离任审计。大量集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造成“重复审计”、“疲于审计”、“项目延压”的现象发生,还容易造成审计人员一味追求“短平快”、不重视审计质量的后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1.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略显“单薄”。由于受审计力量、技术、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审计人员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多,对经济决策及管理效益审计少;对财务资料审计多,对业务资料审查少。当然,这不全是审计人员的责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也常常面临取证难、难取证的问题。所谓“取证难”,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未经集体讨论处置资产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程序上不合法等敏感性、实质性、隐弊性的问题难以取证;所谓“难取证”,是指审计人员受外界阻力影响,较难取到账册以外的审计资料,如会议纪录、重大经济决策资料、业务档案等。有的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提供账外资料;有的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资料予以应付。但无论是“取证难”还是“难取证”都直接影响审计取证的质量及审计内容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审计评价的公允性、全面性。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失偏颇。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加大了审计评价风险。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有“以偏盖全”、“舍本逐末”、“政绩倾向”等问题,未能科学合理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及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功过。有的简单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评价直接代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的照搬被审计单位工作总结及个人述职报告,将未审计的事项进行超范围评价;有的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但处理处罚不到位,套用法规时避重就轻,未将领导干部该为这些问题承担的责任份额分清;还有的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实质性问题进行规避,致使审计评价由“客观化”趋于“政绩化”。

3.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渠道不畅。一是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机制不健全,审计整改缺乏后续监督,有些问题是履查履犯、屡禁不止,淡化了审计成果。二是审计成果转化意识不强,审计人员重审轻用,重罚轻管,存有“完成报告交差了事”的思想,不注重从宏观角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致使审计成果利用率低。三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重视不够,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相脱节。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报送政府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后,对它们如何运用审计成果监督管理干部,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必然造成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

三、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审计模式和工作机制,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是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保障。

1.打破常规审计方式,力求经济责任审计“零阻力”。打破地域的限制,授权组织开展上审下、交叉审、异地审;打破审计主体的限制,建立审计、财政、纪委等部门的联合审;打破审计结果的唯一性,注重利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审计成果,从而形成审计监督合力。目的是消除各级党政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预和阻挠。

2.完善二项管理机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一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的数量及规模、现有的办公条件及信息化发展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经费,并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信息化建设提供经费保证,从而保障审计的独立性。二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审计机关要从思想上引导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思考、认真负责、敢讲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独立品格;从业务上多措并举,加强对审计人员政策法规、审计业务的知识培训,提高其独挡一面的能力;从廉政建设上保护审计人员,要警钟长鸣,促使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二)强化组织协调管理,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运作

1.项目立项时,应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目标明确”的原则。“统筹兼顾”就是审计机关应主动与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沟通,通过了解年度内这些部门在干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重点及干部调整动向。然后,兼顾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等计划,避免重复审计加大工作量。“突出重点”就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集中分析组织部门提出的委托建议,确定审计监督重点对象。重点将掌管财政资金数额较大或有专项资金较多的领导、有行政执法权及收费权的领导、群众举报多的领导或以前年度审计发现有严重财经违纪问题的领导列入审计计划,着重安排任中审计。“目标明确”就是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除了确定合理的审计任务量外,还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标,便于审计实施中监督目标明确并有所侧重,以防审计结果“流于形式”。

2.实施过程中,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搞好配合和支持,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当作是纯粹性的审计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不定时现场查看并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审计成果更符合监督管理干部的需要;财政部门要积极协作解答有关政策规定;纪委监察部门要将有关的问题线索、群众举报情况及时提供给审计部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集体商讨,提出明确的好优劣差分档评级意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3.成果利用上,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共同研究利用审计成果的措施,并将审计成果利用结果及时反馈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要对查出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处罚或移送。同时加大审计整改与落实力度,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对审计问题的后续监督机制,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公告制等,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直接与党政领导个人考核或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考核挂钩;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审计移送问题的查处力度,并将查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1.积极引入现代计算机审计手段,加快审计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审计署金审工程基础建设, 搭建一个技术先进的审计业务和审计办公信息化平台,完善互联网和局域网两套系统,从而实现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部门和重点被审计单位之间 、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广域连接及数据、信息共享。对重大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积极应用计算机审计,并逐步开展联网审计,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问题。加大对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培训及普及力度,着力完善和推广网上学习培训功能,通过审计专网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以优秀的计算机审计案例提高审计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着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

2.积极引入绩效审计理念,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一要加快审计人员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审计人员要树立全面评价观和绩效审计理念,在关注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更要关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审计机关要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注重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全局意识和专业水准。

二要注重绩效审计方法的应用。不仅要采用现场查阅、询问调查、实地查验等传统审计方法,还应采用因素分析、量本利分析等经济活动分析法,图表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数学分析法,以及项目评估和最优实例复合等对比评估方法,合理进行经济测定、效率测定和效果测定及评估。如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图表化比较,分析寻找变化趋势;依据即定的评价标准,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量化分析;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工程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各项民心工程的实际效果,采用发放测评表的方法,测评群众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工作的满意度。

三要将绩效分析评价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组成部分,对领导干部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考核。从领导干部经济决策、重大项目投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关系民生的事项入手,在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项目资金绩效情况审计,并注重反映领导干部在落实有关政策、决策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多方位、多角度透射出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和决策的能力。

四要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领导干部管理不善、决策程序违规、决策失误、决策执行不力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内容进行指标设计,按不同问题的性质或同一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与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份额挂钩。绩效评价指标不宜太多,但即要有定性指标,也要有定量指标。其目的是增强问责问效的可操作性,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417).

[2]刘家义.切实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中国审计.2011.1.

[3]李树廷.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2009.6.11.

[4]张仕德.如何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中国审计.2009.6.12.

[5]李明.拓宽思路、探索创新,规范经济责任审计 如何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中国审计.2010.3.6

作者:李学梅

第4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研究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是指运用百分量化打分的方法,考核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不同档次、客观公正、直观明了的审计综合评价结论。

众所周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产生矛盾的焦点。凡是参加过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无不深刻体验到经济责任评价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无疑,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现审计评价的科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克服过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结论含糊不清、缺乏科学性的弊端。

从另一个角度讲,没有科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无从谈起。河南省辉县市审计局自2002年以来,采取百分量化评价的做法,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按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审计综合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将辉县市的初步做法分别在《中州审计》、《中国审计报》上介绍后,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我省的一些审计机关还组织有关人员前往辉县市考察学习。辉县市审计局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辉县市于2004年底被审计署、监察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单位。

本课题组结合该局的做法,通过进一步调研、论证,将被审计对象分为“四个类别”,即企业领导人员、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县市长,组织审计理论工作者、专家、审计人员,分别对每一类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指标分值设置,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课题报告主要包括序言(课题背景)、意义、原则、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分值、结束语等5个部分,计28000多字。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审计 评价 科学 研究

意 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

一位哲人说过,一门科学,如果不能量化就称不上成熟;一项工作,如果不能量化,也就谈不上科学。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如果能够在科学化方面有所创新,取得突破,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其实,审计评价量化计分的这种做法,类似于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尽管自1977年恢复高考20多年来,对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我国最公平、最科学的制度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用分数“说话”的高考制度。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

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能做到科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就无从谈起。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如果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够为党委、政府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失去其本来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只有科学地进行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评价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营造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通过量化政绩,可以使领导干部履行任期经济责任的情况直观、明了地反映出来,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以作为求地位,对浮夸虚报、“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等弄虚作假行为起到遏制作用;同时,能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从而在全社会营造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原 则

一、重要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审计评价要有所侧重,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重点的、关键性问题,如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和数额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经济活动事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损失浪费等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应作出重点评价,在设置评价指标和分值时予以重点考虑。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时,屏弃个人好恶,杜绝感情用事,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评价。

三、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持有稳健、谨慎态度,应做到“四不评价”:审计评价应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在审计范围内进行,审计未涉及或者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按照审计准则和财经法规进行,责任不清或者没有评价依据的事项不评价。同时,评价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令人难以理解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切忌粉饰性语言。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各项经济责任,应分别根据其重要性,科学地设置一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并通过量化考核,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科学的审计评价结论。

五、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的问题必须放在历史的环境和条件下去认识,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也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否则,审计评价结论就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更谈不上科学性。历史性原则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划分“四个界限”:现任领导责任和前任领导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故意违纪责任和行政干预违纪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

六、统一性原则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一是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要统一,坚持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全行业统一标准,同时注意对同一类型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同一类型的经济事项、问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审计评价;二是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计的职责必须统一;三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要统一,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进行审计评价。

基本要求

一、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和评价

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行为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尺度。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前提所依据的数据和资料是真实的、全面的、可靠的,而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是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评价所依据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的关键。

二、科学设置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和分值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分值。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不同,审计评价指标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概而论。为此,应结合被审计对象的不同,分别按“四个类别”,即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企业领导人员、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及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县市长,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

三、集体打分,确保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为慎重起见,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打分时,应召开由审计机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审计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审计业务会议,首先由审计组长汇报审计情况,提出对每项审计评价指标扣分、加分的初步意见,然后会议成员各自发表意见,最后集体打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审计评价结论的公正性、公允性和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四、依据得分多少划分档次,进行审计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分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90分 (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 80分(含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 60分(含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称职; 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

审计综合评价结论一般表述为:经审计,我们认为,XXX同志在XXX年XX月至XX年XX月担任XX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综合评价档次为优秀(或良好,或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如果经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不论得分多少均评价为不称职。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应当给予党政纪处分的,建议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评价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分为两类:一是主管责任,二是直接责任。为此,在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时,对每一项指标分值的设定应以领导干部所承担的主管责任(包括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为基础进行设定,同时对其所承担的直接责任事项进行加分或者扣分,对特殊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比如,被审计对象或其所在单位因违反财经法规受到财政、税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处理处罚,执行处理处罚决定不到位的,或者提供的账目不齐全,从其所得总分中酌情扣分;领导干部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或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均评价为不称职。

限于篇幅,仅将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介绍如下,乡(镇)、部门、县市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从略。

第一类别 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企业领导干部(包括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8项,总分为100分:

一、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情况(20分) 1.企业资产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3分; 2.企业资产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3.企业负债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3分; 4.企业负债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5.企业收入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2分; 6.企业收入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7.企业成本费用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3分; 8.应缴纳的各项税金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3分。

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15分) 1.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的,扣1-2分; 2.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账、卡的,扣1-2分;

3.有自行处置资产、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的,扣1-5分; 4.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扣1-6分; 5.任期内企业资产净值增加的,加5-7分。

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15分)

1.决策程序不合法、不合规,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和个人独断决策,造成损失浪费的,扣1-4分; 2.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项目效益差的,扣1-3分; 3.未经集体研究,处置企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扣1-3分; 4.有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扣5分。

四、企业收益分配情况(10分) 1.未按规定进行收益分配的,扣2分;

2.偷漏企业所得税,占全年应纳税额5%以下的,扣3分;占全年应纳税额5%以上的,扣5分。

五、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10分) 1.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的,扣1-2分; 2.内控制度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扣1-8分。

六、企业遵守财经法规情况 (10分)

1.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直接责任的,扣1-5分; 2.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主管责任的,扣1-3分; 3.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领导责任的,扣1-2分。

七、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1.在公务活动中违反廉政规定的,扣1分;

2.有涉嫌侵占公有资产行为、行贿受贿的,扣1-2分; 3.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扣1-2分;

4.任职期间利用职权进行信用担保等为自己或他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扣1-2分; 5.有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扣1-3分。

八、任期内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10分) 1.经济责任目标未完成的,扣1-6分。其中: 完成任务90%以上不足 100%的,扣 1分;完成任务 80%——89%的,扣 2分;完成任务 79%以下的,扣 3分; 2.完成的经济责任目标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一2分; 3.完成的经济目标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说明:以上八项总分100分,对负有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或管理责任)的按上述标准扣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按上述标准的2倍扣分。每个分项得分最少为0分,最多得该项满分。

第二类别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9项,总分为100分:

一、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结果情况 (15分)(具体项目指标及其分值略,下同。)

二、乡镇本级党委、政府部门和重点单位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15分)

三、资产、负债变化情况(10分)

四、重大专项资金收入支出管理使用情况(10分)

五、重大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情况及工程预决算和投资效益情况(10分)

六、农民负担情况(10分)

七、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10分)

八、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九、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10分) 第三类别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8项,总分为100分:

一、预算内资金的管理和收支情况(30分)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收支情况(15分)

三、专项资金和代政府管理的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15分)

四、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8分)

五、单位负债情况(7分)

六、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七、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果情况(10分)

八、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5分)

第四类别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6项,总分为100分:

一、任期内内各项经济目标完成情况(20分)

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30分)

三、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15分)

四、内部控制制度(10)

五、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情况(15分)

六、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结束语

总结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特别是审计结果的运用,我们认为不少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和审计人员、有关领导同志,在思想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过分夸大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为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解决目前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可称之为“万能论”;二是完全否认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不过是走形式、走过场,对解决目前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腐败等问题毫无作用,可称之为“无用论”。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首先,要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三个有利于”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有利于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三是有利于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大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其次,要清醒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三个不是”的局限性:一是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不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全部责任,而仅仅是一个领导干部所负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不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全部依据 ,而只是重要参考依据,它不可能取代干部管理部门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全面考核和监督;三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全部手段,只是一种重要手段 。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任何伟人的诞生,他的第一声啼哭绝不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研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课题仅仅是进行了初步探索,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框架或者说是一个“蓝本”,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逐步地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其作用也会充分发挥出来。

课题负责人:岳天武 韩业志 郭日宪 组 长 :胡友良

副 组 长 :解鹏礼 王建华 董建敏 周世彬

成 员 :赵文忠 殷 良 亓春华 沈潞嵘 桂关民 孙红霞 王保会 靳洪亮

阎凤领

第5篇:经济责任审计途径与方法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赋予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的任务,为建立权责对称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发挥重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相比较其他监督方式具有较大优势。2006 年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

审计监督。”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审计机关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2010 年 12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审计法制定相配套的行政法规,是加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权力运行制约及监督机制紧密相连。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和尽责情况为审计重点,重点检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部门和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同时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只是后置监督和全程监督的差异,而且随着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开始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发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是其他监督方式所不具备的。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在领导体制、人员配置、经费保证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能以独立的第三者进行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过程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强化预防和严肃纠正等审计措施,督促领导干部依法依纪用权,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滥用权力,对于权力运行的制约以及监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承认,经济责任

审计是中国独有的审计类别,发展时间不长,而且没有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大、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临时接受的委托审计,存在仓促上阵、加大风险、影响质量等问题。因为目前我国党政领导的数量巨大,而审计力量相比较而言又比较薄弱,尤其是政府审计力量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因此很多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给社会审计力量实施,但相比较西方长达百年的自由经济而言,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能够提供成熟审计服务的社会中介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中介机构都是“临时上手+现场练兵”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客观情况导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问题不断。

(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际执行是根据审计查实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情况,评价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等。但是这些依据和法规存在着滞后和尚不完善的缺陷,对于如何解决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存在着目的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的现象,给审计评价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界定没有科学依据。通常以查出违纪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清由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损失,以此来作为界定审计成果的标准。这样做,没有更多地考虑审计成本多少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经验在审计过程中占的比例相当大,缺乏科学性。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影响审计评价质量。目前审计机关人员基本以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为主,缺乏具备有较高的政策

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专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较少,审计项目多,很难保证审计人员质量,审计评价往往抓不住要害,深度不足广度不够,难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这样无法为委托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举措

(一)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中长期计划,科学立项,实行分类管理。制订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确保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二)完善审计对象的分类管理,明确审计对象。分别采用的审计频率和审计方式,大力推进分类审计制度的实施。根据审计对象所属部门类别以及掌管的财政性资金数量、质、权限和责任,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职能等情况,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 A、

B、C 三类。坚持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 A 类对象(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按照规定实施审计;对 B 类对象(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一般以所在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为重点内容实施审计,必要时可按 A 类对象规定实施审计;对 C 类对象(普通领导干部)一般以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方式代替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时可按 A、B 类对象规定实施审计。既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的覆盖面,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合理界定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三)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

的对象各异,各级审计机关可按不同种类的审计对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审计内容相关的评价指标数据库,便于以后经济责任审计时统计分析,力求审计评价意见能够客观、公正。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在评价和界定经济责任时,要重点突出,着重评价重点问题、重要指标和重大事项。

(五)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经不能胜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一是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加强科技、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专业知识学精、社会学科知识管用,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新要求、应对综合复杂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善于思考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归纳总结审计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审计实践。三是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涵盖审计内容范围广,而且一些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也较高,这为开展计算机审计

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凡是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要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审计手段,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以“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为工作重点,通过审计督促党政领导干部依法依纪用权,树立“有权必有重任,用权必受监督,作为一把手必先受监督”的意识,破除一些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侥幸心理,避免他们个人明知不可为却为之,因侥幸而招致“不幸”。经济责任审计正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过程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切实起到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和保护领导干部的作用。

第6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1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离任审计

一,绪论

1,背景、目的、意义摘要:离任审计,也可以称作是离职审计或者任期终结审计,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是指对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或者法定代表人任届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对其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通过离任审计,客观评价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科学地考核和任作干部提供重要而具体的根据。

背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但与此同时很多经济犯罪现象也开始浮出水面,而且在近几年尤为严重。这些年以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少数厂长或者经理通过各种手段,借着并不完善的会计系统,产生了各式各样严重的经济犯罪。我国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审计监督工作研究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加之人们对于经济责任的意识淡薄,会计体制不健全,各种因素更是助涨了一些厂长经理的严重经济犯罪行为,这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早已摆在我们面前,人们却不以为意。从审计部门查出的人数和金额来看,中国的违规和贪腐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要知道这些厂长经理的行为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并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相当重大的经济损失。即便是在审计不断的情况下,各类贪污腐败案件依然是接连不断,而贪污的金额资金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比如,仅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查出各类违规资金两千九百亿元之多,1998年至2010年10月,审计查出全国领导干部中个人经济问题金额达到20多亿之多,就仅仅通过审计查出的,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合计684亿多元。不久前,审计查出56个中央部门报销虚假发票。在已报销的近3万张可疑发票中,有1/6为虚假发票,骗报1.42亿元。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00万元。自1998年开始,我国各个级别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一共有41万多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有38万多人,剩下三万多人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此而免职、降职、降级、撤职和其他处分的共计1.81万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的基友7200人之多。

目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特定受托者)所应该履行的财务上的责任或绩效责任的一种监督手段或方法。离任审计的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监督,这也是整个审计体制的本质所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审计客体财务责任或者绩效责任的审计监督,来判断责任履行的情况,从来确定被审计者是否有不经济、不忠于职位的行为,以此来确认其是否值得信赖。同时通过审计可确保委托者财产安全。

意义: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离任审计是一项重要的领导干部管理措施,也是会计管理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践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已有26年的时间,但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难题未能解决。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审计环境和规范审计要义依然是十分必要的事项。通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可以划清经济责任的界限,正确的评价经营绩效。其次,通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再者,离任审计可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全面评价选拔干部。使得干部监管更加透明化。最后,通过该项设计,可以加强企事业廉政建设,构建预防腐败体系。因此,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制约经济权力、教育、

警示、治罪(间接)作用的。通过审计,对审计客体资产财务管理权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其朝向着安全,高效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对领导干部的迁升、奖惩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两页以上)

2010年12月14日,我国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并回答网民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提问时透露:“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审计制度,但是唯独只有中国在搞经济责任审计。”可见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存在,自1985年开始,在我国部分市县审计机关受政府委托开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进入1986年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且开始对里仁的厂长经理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当时收到了国务院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经过了27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历程,曾经我国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审计风暴”,

3,论文内容(1概论 2目录)

4,写作方法

二,基本相关理论(与离任审计相关的理论)

三,正文

1,离任审计

2,现阶段呈现的问题

3,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4,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及改进建议

四,结论

第7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作为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相关领导人员执政或经营行为,对国家廉政建设及经济市?鼋】涤行蚍⒄咕哂兄匾?意义。该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基础。但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尚需完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 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审计监督制度的日益重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作为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其资本构成主要以国有为主,因此无论是对于国有资产、廉政建设及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廉政建设

现阶段,无论是对领导人员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都需要经济责任审计,该制度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廉洁从业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四个全面”战略深度推进的重要阶段,这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武器。同时,作为我国特色的审计制度,这不仅是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革新,而且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监督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主体及客体、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补充完善,促进真实全面地将个人经济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贪污腐败行为,及时发现经营问题。

(二)明确责任,科学选拔任用人才

对领导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相关评价指标及方法,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审计,可为国有企业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决策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则可以对企业的决策、内部控制、经营绩效等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改正自身管理缺陷,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离后审”存在缺陷

在现实的审计工作中,经常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在一些领导干部升迁或者是评级选调后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存在许多弊端。由于被审计人员已经离任,离任审计的评价结果约束力将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时间上的滞后性,一些审计证据客观上较难取得,主观上被审计单位也普遍存在不配合审计工作的行为,如提供审计资料不全、故意拖延时间等。上述情况不仅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审计效率,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及完整性,难以为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也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阻碍企业长远有序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单一化缺陷,部分审计指标过于笼统,未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了审计评价可能较为粗略。现阶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多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查力度不够,如对社会就业率的贡献、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的考察不够。审计指标不仅要全面,更要做到明确、细化、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健全的体系。

(三)审计主体较为缺乏

审计主体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不足,二是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项目较多,任务繁杂,具有资质的审计人员“供不应求”。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功底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要求较高,但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组成方面来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往往较为重要的审计任务主要依靠单位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审计效率低,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大。再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要时需要纪检、监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配合,而现阶段多部门联合审计制度尚未建立。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任中审计

只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形成合力,可以建立联合审计制度,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事前的联系与沟通。审计部门要提前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方案,对于要进行职位调动的领导人员,要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及早了解领导人员的任期动态,尽可能在其离任前进行审计,做到“任中审计”。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就要使其事中监督的预警性、预防性得到充分体现,以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全面选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除了涵盖财务指标外,还要包括相关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经济责任、廉洁从业、社会责任等。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活动;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社会、个人等责任。

第一,廉洁从业。廉洁从业情况既要考察领导干部,也要对其所在单位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领导人员,要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及收入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审计,可设置违法违规率、个人收入与员工平均工资比率、公共消费支出比率等。对于单位,可设置单位的违法违规罚款率、单位公费支出情况等指标。

第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涵盖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绦杏爰喽健>?济决策权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民主与科学性、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重要经营项目的收益率。经济管理权的审计内容,即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出发,比如财务报表编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决算执行的规范性,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性,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管理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等。经济执行权的审计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有关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推动本部门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监督权审计内容包括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第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较为特殊,除了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之外,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审计工作中,要重视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审计中可加入节能减排率、环保投入比率等审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对于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中可加入就业增长率、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员工满意度、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相关审计指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社会责任中加入税收增长率、税收罚款率等指标。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用人与奖惩机制。在招聘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任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实际业务能力。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触犯规定及消极工作的员工要给予严格的处罚。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在上岗前就基本业务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相关审计人员尽早熟悉审计业务。同时,要根据相关客观环境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展开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要与审计行业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的教授定期展开交流,针对一些审计法规、审计方法等要及时向专家咨询,尽快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并且要及时与专家、高等院校合作,使一些创新思路及时转化为实际成果。

总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计主体、客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08):59-60.

[2] 张荣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45

+268.

[3] 刘晶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3(20):197-199.

[4] 李想.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08):232-233.

第8篇:审计方法研究: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重大线索和思路2

审计方法研究: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重大线索和思路2 “穷庙”审出“富和尚”——江苏如皋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挖出一串

“蛀虫”纪实

王 岳 柏大为(江苏省如皋市审计局)

【时间:2008年05

月08日】

2007年12月30日,在江苏省如皋市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当影视屏幕上展示出如皋市磨头镇财政所原所长贾某及相关联的如皋市水务局原局长孙某两个反面典型时,在场的全市党政干部无不唾骂他们良心丧尽、党性丢绝;参加会议的全市机关干部无不称道:是审计战线的人民卫土慧眼细查、密切配合,在“穷庙”里审计出“富和尚”,挖出了农村财经的蛀虫,揪出涉及3名正科级干部、2名副科级干部和4名一般干部的一串腐败分子!

例行审计 疑点丛生

2007年6月中旬,盛夏初至,如皋市审计局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对已离任的如皋市磨头镇原镇长和在任的党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正常的例行审计,特别是对于地处如皋中西部“穷庙”堂里的两个“父母官”进行审计,本来应该不很复杂。但翻阅2005年至2006年间磨头镇财政所收支账目,审计人员却很快发现3大疑点:

【来源: 】

【字号:大 中

小】

其一:磨头镇原财政所所长贾某在2006年9月调离前,未按合同约定,将8条农村公路工程款156.05万元提前支付给工程承包老板,且未经决算审计;

其二:使用虚假票据套取如海河国家防护林专项资金,且实际专项资金款额与所贴票据面额相差2万多元,经办财务人员难以自圆其说;

其三:镇、村土地复垦资金账目混乱,支付程序严重不规范。

此外,还发现有其他违规经济事项。

丛生的疑点,立即引起审计人员们的高度警觉。回到市局,审计组立即将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局主要领导迅速召开局办公会议分析案情,同时向中共如皋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移送案件线索。

全面审计 挖出“富和尚”

针对磨头镇农村通达工程中发现的疑点,如皋市审计局的审计人员走出“就帐查帐”的传统审计套路,他们顶酷暑、斗炎热,对农村公路专项资金实施了全面审计,抓住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工程量的变更、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的决算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核查和比对,力求查个水落石出。

调出磨头镇农村公路招标合同,他们发现合同协议上明确:开工后15天,工程量达25%以上,预付预算总价款10%;工程结束至签证合格,付工程款40%;余款分两年支付,竣工验收后一年付30%,竣工验收后两年付清30%。而从8条公路的单项造价付款中,仅高李路合同价56.64万元,实际提前结算价118.22万元;董堡中心路合同价56.27万元,实际提前结算价93.30万元„„,半数以上公路实际结算价超过合同价,最多超过两倍多。从查证的资料中发现,在农村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提前支付工程款项,而且工程量变更增加较多,工程决算未经有权部门审计。如皋市纪委根据审计提供的线索,对磨头镇财政所原所长贾某在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贪污受贿的案情取得突破:2003年如皋市磨头镇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后,承建磨头镇农村公路工程的个体老板以取得工程后利润平分为条件,请求时任磨头镇财政所所长的贾某帮忙,工程争取到手后,2003年10月至2004年期间,承接工程的个体老板先后向贾某出具8张计37万元借条,以此作为事后贿赂的承诺,其后,贾某利用职权为该老板做大造价总量并分步提前支付工程款若干,贾某也在2006年8月至2007年初期间,先后4次收受该老板所送贿赂计人民币70万元;2006年9月,贾某离任前,实施了农村公路工程款的突击支付。此举竟让独具慧眼的如皋市审计卫土们一下子发现,一个单项接受贿赂70万元的“富和尚”终于从“穷庙”里挖了出来。

根据贾某的交代,如皋市纪委顺藤摸瓜,将磨头镇水利站站长双规,从而牵出了水利局副局长、原局长。从水利局副局长、原局长的受贿的线索中又带出了吴窑镇水利站站长、分管水利的副镇长、副书记等一串蛀虫,他们受到了党纪国法应有的制裁。在如皋市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如皋审计卫士们又写下了新的辉煌篇章。

第9篇: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问责机制建立方面的研究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三个结合”的方法,即把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结合起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结合起来、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第二部分,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在问责制度中的责任意识淡薄,问责动力不足和程序规范缺失,问责效能不高两大困境和问责的法制化环境还不够成熟、责任界定不清、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审计成果转化率低四个问题。第三部分,从明确问责范围、加快向绩效型转变、建立科学审计评价体系和推进审计成果利用制度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

一、积极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既要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又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一)把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

离任审计一般意味着“盖棺定论”,而任中审计还有在任中就对其预警和教育的作用。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形式,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离任审计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有任中审计,对有违规违法行为能起到一定的挽救作用。更重要的是,实行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促进干部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科

学决策,合理使用资金,并自觉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离任审计相比,任中审计更具特色,未来将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形式的主流。必须重视任中审计的作用,科学确定年度任中审计计划,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及时进行审计回访,帮助被审计单位查找原因,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实践表明,“任中审计”过的单位,“离任审计”时较少发生违规问题[1]。

(二)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结合起来

一是科学安排,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将政府投资审计与该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把项目安排给同一审计组承担实施,实行“两个项目、一次进点”,既避免了多次进点、重复审计,有效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负担。 二是成果共享,提高审计效能。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注意收集和保存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相关的资料;在进行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时,又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并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尽量做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要。现场审计结束后,根据需要分别出具报告,有效缓解了人少事多的局面,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实现了审计资源和成果利用的最大化,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又从多个角度对该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提高了项目质量,提升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高度和厚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更加全面、科学。 (三)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就是要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经济决策权力运行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责任,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正确运用绩效分析和评价,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有利于促使经济责任审计适应审计大环境的变革,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发展的充分条件。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问责制度中的困境和问题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说:“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整改、纠正这些问题,审出问题不处理问题等于没有审。”国家审计机关不仅要对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履行其职责的规范性及使用公共资源的流向、效率、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而且对于政府的失责要追究责任。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政府审计职能创新,问责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所谓审计问责,是由问责主体针对审计机关发现的政府及其公务员对其职责和义务产生否定性结果的质疑并追究相关责任的制度规范[17]。近年来,我国虽在问责政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建立真正长效的问责机制仍然任重道远,主要面临如下困境[2]。

第一,责任意识淡薄,问责动力不足。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历史,“权力至上”、“官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受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当前我国官员群体的责任意识淡薄。一是对国家不负责。一些地方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置国家的政策、法令于不顾,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影响了国家政令畅通,致使上级部门对地方真实状况失察,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二是对群众不负责。在现行干部制度下,许多地方干部为自身的“前途”大搞媚上欺下,为了所谓的“政绩”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而对群众的疾苦则漠不关心,对群众反映并盼望解决的问题,能拖就拖,能压就压。三是对社会不负责。一些干部的确已忘记了从政为官的宗旨,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第二,程序规范缺失,问责效能不高。一是问责程序的启动主要体现在仍仅限于党政机关,而少有人大或公众等其他主体来启动。这样,在问责过程中,党政领导干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从而导致党政机关内部在问责过程中避重就轻,甚至阻碍对责任者的查处。二是责任认定不规范,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受到何种责任追究,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可能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重罚轻,即用行政问责、政治问责代替法律责任,以掩盖更大责任,防止责任范围扩大。另一个极端则是过轻罚重,借问责之机,小题大做,排除异己,使问责制扭曲变形。三是在调查事项方面,目前主要是由检察、监察、审计机关来完成的,而人大机关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法制化环境还不够成熟

虽然审计法已经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但是要将经济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即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行政问责制的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方式、问责程序、问责事项等等,同时还要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作出配套规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行政体制中权责不清,给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造成困难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刊发任建明、杜治洲的文章称,随着《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出台,我国的问责制逐步走向规范化。但“问而无责”的现象成为官员问责制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实中很多对官员的问责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对政府的诚信造成了严重损害。“问而无责”的主要根源是政府官员权责不清晰,导致问责缺乏依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上权责不清。由于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政府的授权。各级行政机关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很难对中央事务和地方事务进行明确的区分。与中央和地方分权不明相比,地方政府各层级间职权划分不清晰的现象更为严重。二是正职和副职分权不明。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而《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实践中,一般实行“正职负责和副

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副职也享有相当范围的政策决定权。所以,在现实的问责中一般主要追究副职的责任,而正职则能顺利避免问责。

正是由于这种职位分类制度不完善、不科学,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的问题,导致行政官员具体承担什么责任,是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还是其他责任,到现在也还是粗线条的。给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审计重点的把握带来了不确定性,也给审计实施增加了随意性,给问责制的责任界定带来极大的“模糊性”。

3.缺乏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审计风险。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十分重要,不但是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少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评价指标无法量化,审计人员难以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成为制约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瓶颈,也影响了问责的效果。

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转化不够、责任追究落实难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体是党委、政府和有关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如何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决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难、问责难是目前普遍的现象。结果运用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含义模糊,组织与领导干部之间没有明确约定,法律也没有具体规定,需求难以具体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结果的运用程度和问责的效果。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结果运用主体的多元化和认识水平的多层次,都是造成结果运用难、问责难的因素。当然也存在审计质量不高,审计评价标准不规范、不准确,也是导致审计结果利用弱化的一个原因。

三、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问责制建设的改进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是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状况的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明确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干部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业绩和责任,为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机制作为行政问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行政问责机制的法制化和常态化[3]。

(一)完善立法,明确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范围

首先,应当完善立法,明确规定公共部门、政府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有按职责做好工作并向公众、向人民负责的责任。需要明确什么级别的领导应负怎样的经济责任;其次,处罚办法还需要更明确,对于什么级别的领导进行什么样的处分,必须有相关完备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避免审计结束后又屡屡再犯;此外,还应

当在法律限度内赋予审计机关一定的行政裁量权来解决责任认定的条件、幅度或范围等具体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合理限制行政裁量的条件和范围,并以行政程序作为法律约束,从而有效防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保障问责制的实现。

(二)大胆创新,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转型

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问责的最终目标,就必须着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型”向现代“绩效型”的全面转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创新:要按照政府责任审计的方向,从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以对领导干部管辖的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绩效审计为方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框架,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确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政策审计、经济结构调整评价、履责绩效和廉政评价等;积极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控制型向结果导向型的质量管理办法转变问题;研究和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管理流程,根据以权定责、以责定评、以评定审的逻辑顺序,优化现有的流程控制,改进审计现场管理。

(三)完善制度,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法定部门,审计机关必须努力解决评价难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各类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评价体系的定位,二是评价体系的内容,三是指标体系的构成。评价体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体系,它实际是审计机关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基于这样的定位,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指标等内容[4]。评价指标部分应明确设计指标的原则、指标的名称、用途、计算公式和关联分析方法等。当前,可以探索建立绩效改善评价指标体系。所谓绩效改善度,就是将接受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某些方面的状况,以其任职期初为基数,进行逐年比较,描绘其变动趋势,判断经济发展和管理情况变化的态势,从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判断和评价。

(四)加强协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制度化

问责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当前,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制度,以制度确立结果运用机制,并保证机制的规范运行。应加强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形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计划安排、项目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应该在制度层面作出统一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有机结合;应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结果通报制度、结果落实的整改督察制度。努力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开展干部警示教育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让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被审计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成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助推器,切实发挥它在领导干部任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世林.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2]刘芳. 论行政问责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6) [3]李佳国家治理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研究 (2011年11月) [4]王华.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刚性约束[J].中国审计, 2005(6):13~15.

上一篇:防范诺如病毒下一篇:化学教学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