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精选8篇)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1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明确成本与责任挂钩的.形式,完善成本考核与收入分配的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可以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推行过程中,应抓住责任与成本这一主要矛盾,并处理好几个重点管理环节.

作 者:徐强  作者单位:河南省交通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年,卷(期):2002 15(5) 分类号:F275.3 关键词:成本管理   责任   目标   分析   科学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2

一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为股东追求利润外, 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 也有学者概括为三个方面的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 对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股东、债权人、员工的责任;第二, 对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第三, 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第四, 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在我们对企业社会成本收益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第四层次环境责任进行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主题。

首先,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 以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家园”的主题曲的唱响, 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以“物美价廉”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 反而更加注重企业对员工、对生态环境、对社会总体的贡献。正如理性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会选择主动长期坚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对产品质量、服务肯定也有责任感, 从而给予消费者以可靠和良好的信誉。

另外, 随着中国加入WTO,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而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应该是技术领先、管理先进, 并且要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 是能将社会、环境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成功地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商业经营过程的企业。

2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收益分析的初述

各种经济活动都会发生成本收益问题, 这既反应于内部活动又反应于外部活动, 而效果也同样包含企业内部效果和对整个社会的外部效果。对于内部效果而言我们很容易想到即由企业直接承担的成本或获取的收益, 而外部效果则是由于企业 (或收益) 与整个社会成本 (或收益) 之间出现的差距而产生的。环境影响便是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会给社会带来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而防治这些污染和破坏还需要企业承担资金、人员等成本投资。所以对环境问题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仅仅只考虑企业局部利益, 更应该从社会的全局观点来计量。

在现实生活中, 企业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不同于慈善机构, 企业经营是以盈利为目标, 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这样也使一些企业投资者受利己主义驱使而显示出自私品格, 往往想尽量减少生产成本而追逐较高的利润, 这样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企业受道德与声誉机制的影响, 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受感情因素影响严重的国家, 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以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和自身竞争力。

我们假定决策者在做决策时是目标多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目标方案间的trade-off。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决策或项目的外部性效果都可以通过货币价格计量分析, 。基于此客观情况我们对成本效益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责任所产生的可用货币剂量的成本—收益分析。

3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效益概念

从企业财务会计角度而言, 成本——效益比较简单。但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界定成本效益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效益兼具内部性与外部性。内部性是对一定发展项目而言的, 即按通常规律应该有项目直接承担的成本和效益, 相反, 其外部性则是指外流的, 项目本身不直接承担所引起的成本收益。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 成本效益可以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成本可以定义为损失掉的效益, 而效益则可以看作是免于损失的成本。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势必造成经济损失, 这里的损失, 可以当成是环境经济的降低, 或者, 也可以称之为成本, 因此环境经济中即含有效益也包括成本。在本文中, 我们将成本界定为企业承担环境质量这一社会责任所付出的费用, 而将效益界定为企业因承担这一社会责任使环境质量提高或者使环境质量免于下降而给企业及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

4 企业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的原理

在企业责任会计范畴中, 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外部影响, 其解决方案就是按市场价格把它内部化, 从而使环境质量成为一种特殊商品, 纳入价格机制的运转范围。因此, 成本—效益分析的一般原理就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收益 (边际成本=边际效益) , 即达到最优的污染水平。但我们的成本—效益分析不是最优化分析, 而是一种“准优法”。它只是比较两种或有限种的环境方案, 得出何种为优的结论, 而所研究的方案本身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在此, 我们用单位成本效益率最大化来代替最优污染水平来判断各方案, 为在供选方案中做出选择提供依据。

在明确了原理后接下来便是程序的确定, 成本—效益分析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1) 确定成本—效益分析的项目, 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经济数据和背景资料; (2) 建立成本—效益分析的计算方法, 以及成本和效益评估的标准; (3) 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益, 评价计算结果, 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

基于企业承担环境质量这个社会责任进行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的环境质量提高带来的效益项目主要包括: (1) 对人体健康的改善, 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保健费用的减少,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等; (2) 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 (3) 由于环境的改善使工业设备工作期限的延长和维护费用的减少, 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或防止生产率的下降, 以及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5) 净化成本的减少; (6) 自然景观和旅游价值的提高。

5 企业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已经明确了分析项目, 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项目计算企业因承担责任而负担的成本和获得的效益。下面将给出个项目的计算方法。

由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减少, 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的环境经济效益 (IR) 的计算如下:

(1) 因为环境的改善, 防止劳动者在患病期间净产值的损失的效益 (IRS) 为:

IRS=I*N* (P1-P2)

I:一个工作人/日的平均净产值数量;N:一年内由于环境污染引起患病或因照顾患病的家庭成员而脱离生产的劳动者的人数;P1, P2:环保措施实行前后一个劳动者的年平均工作人/日数量。

(2) 因为环境质量的改善, 减少因污染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劳动力丧失期间的补助金额的效益 (IRL) 为:

IRL=NL*B* (P1-P2)

NL:因污染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劳动力丧失而领取的补助金的全年人数;B:丧失劳动力期间按病假一天的补助金额。

(3) 用于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的劳动者的开支的减少的效益 (IRH) 为:

IRH=F*NH*D

F:因污染致病每一天医药费用的平均开支;NH:因污染而患病并需治疗的病人数;D:因污染致病的病人的平均患病天数。由于减少资源、能源变成“三废”的损耗 (即提高综合利用程度) 的效益 (NR) 为:

NR=NV-C

NV:回收利用的原料和燃料的价值;C:废料回收的开支。

由于环境状况改善, 设备工作期限的延长和维护费用的较少的经济效益 (ER) 为:

ER=EC+K* (Y2-Y1)

EC:设备维护费用的较少;K:设备的年平均生产利润;Y1Y2: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前后设备的工作年限。

由于环境状况的改善,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或防止生产率下降和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的经济效益 (AR) 的计算如下:

AR=M* (AP2-AP1) +Q*< (PR2-C2) - (PR1-C1) >

M:环境措施中受益土地的面积;AP1 AP2:环境保护措施实行前后, 单位农业用地的年平均净产值;Q:环境措施实行质量提高后的产品年平均数量;PR1 PR2:质量提高前后的单位产品价格;C1 C2:质量提高前后的单位产品成本。

由于环境状况改善, 减少的污染处理成本的经济效益 (BR) 为:

BR=BC1-BC2

BC1 BC2: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前后的污染处理费用。

由于环境状况的改善, 使自然景观、旅游价值提高的经济效益 (JR) , 因为不能直接计算, 所以可以通过将尚未污染的地区的地产价值与已被污染的地区的地产价值做一比较而间接得到。

由上面的计算便可以得到企业因承担环境责任所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R=IR+NR+ER+AR+BR+JR, 假设这项方案的实施期限为n年, 我们便可以得到这个方案在整个期间的收益的现值为:undefined (其中i为贴现率) , 于是企业的单位成本效益率β=R0/ (CH0+K) (其中CH0为该期间各年年运行费用的贴现值;K为承担环境责任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的投资) 。现在我们就可以运用β对企业的各个方案进行评价, 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小仕, 陈全明.论劳动关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当代财经, 2008, (3) .

[2]陈华, 徐艟.企业社会责任的三大命题[J].中外管理, 2006, (12) .

[3]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J].哲学动态, 2007, (4) .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社会责任;经济效益

一、引言

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企业在此期间迅速的发展起来,但组织形式的发展并未带来企业社会责任观的产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和社会都开始逐步关注社会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从利益至上到关注环境,再到社会责任运动,也是经历了好几十年。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而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尽管西方和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依旧轰动大众,矛头直指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什么是社会责任,它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定是相悖的吗?本文通过已曝光的非法疫苗事件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服务型企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相关理论介绍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

一个组织会受到法律和经济义务的制约来完成一些事情,除此之外愿意去做的并有益于社会的意向,这才能称之为社会责任。这种定义赞同一家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并且关注股东利益,但也同时向企业提出“要做正确的事情来让社会变得更好并且不做坏事来使社会避免变得更糟”的道德要求。1991年卡罗尔将这种社会责任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

(二)经济效益的内涵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判断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是否有价值。在研究企业经济效益时我们还要特别关注的是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履行相关契约的集合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应包括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员工、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社会公众、政府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即社会责任。因此,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是有关联的。

三、疫苗事件相关情况介绍

在研究了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的相关理论后,我们要对相关事件进行一个初步了解,才有助于之后具体分析。

山东疫苗案件是指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过严格的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其中实杰公司在列,而沃森生物持有该公司85%的股份,是其2013年以来收购的四家生物制品流通渠道公司之一。因子公司涉嫌虚构疫苗销售渠道卷入“山东疫苗”事件的企业发布停牌公告称,现正在积极配合调查。

三、社会责任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疫苗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企业社会责任何在?企业的这种行为是否有对公众、环境以及更广阔的社会负责任。而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上的相关行为是否对其经济效益有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社会责任缺失导致短期效益上升

大量研究曾发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一种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很难得出一个一般化的结论,因为这将受到外部以及企业内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存在一些反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包括他们认为违背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其观点是只有当企业追求其经济利益时,才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减少因承担社会责任而相应支付的成本,在营业收入一定甚至增长的情况下,必能导致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上升。

实杰公司主要营业范围是流通销售疫苗,其顺利通过了新版GSP认证,并且在这几年的经营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并成为母公司的重要经济支柱。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实杰公司给母公司带来了正向的经济效益,在其经营收入一定或是增长的情况下,减少因承担社会责任而需付出的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其如今却被爆出了有對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社会责任的缺失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的上升。

(二)社会责任丧失导致长期发展终结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提高形象,而品牌和形象是企业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的经济和道德建设越来越成熟,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会为自身发展带来更优异的经济效益的。从长期利润来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往往获得更具有保障的长期利润;从股东利益来看,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而社会责任丧失的企业最终会导致其长期发展的终结。

以本文的案例为例,从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获悉,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撤销山东实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GSP证书)。除此之外,其被撤销GSP证书期间,将不能继续从事药品经营活动。这样的惩罚力度再次证明,社会责任的丧失是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的终结,尽管这样的影响是否会直接击倒其以后的再次发展,但在其发展历史上却实实在在的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想要再次获得社会公众、监管部门、顾客等的信任,将要花费更大的成本。

四、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要想企业做到既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努力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政府的监管和鼓励政策,企业自身的重视以及社会责任教育,社会的共同监督。

(一)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制度

在现有的企业财务报告中,四表一注也只能局限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未能及时有效的体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去关注其他利益者。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应该包括披露企业在慈善、资源保护、产品质量和安全、员工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情况。为了使社会责任报告能具体有效的落实,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社会责任部门,专门从事相关事项的前期计划、中期控制以及事后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制度的引入不仅能将企业履行责任的情况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输信息,还能利用该报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相关关系。如,收集数据分析企业在哪个方面的责任履行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而付出的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在哪个比例范围内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度的评价机制

上述提到的引入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建议更多的是企业本身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企业自身的道德觉悟以及自我规范的建议。而部分企业是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因此我们要从企业外部来建立评价机制,由外到内的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12号)精神,切实做好我校学生安全工

作,保证学校、社会、家长齐抓共管。为了杜绝毕业生在毕业后留校居住一切非正常事故的发生。特制定

本协议书,具体如下:

一、甲方(学校):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毕业留校居住学校必须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学生进行一次

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要求学生作好安全知识教育记录。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安全公约。辅导员(班主任)

要代表学校(学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订好留校安全责任协议书。

二、乙方(学生):

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要把留校后防溺水、防触电、注意饮食卫生、交通安全、作为防范重点,学生

在留校期间要自觉遵守《社会法律法规》、《安全公约》。否则,留校居住学生发生的一切事故由学生本

人和家长负责与甲方无关。

三、留校居住学生必须做到:

1、留校居住学生严格遵守《西藏大学学生守则》的规定,如违反守则之规定立即搬出学校。

2、留校居住学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留校居住学生在合约时间内每天晚上必须在学校居

住,晚上十点之前必须回宿舍,如违反守则之规定立即搬出学校。

2、要严格遵守自治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八项纪律”要求,遇到突发事件,必须坚决做到:不

参与、不围观、不支持、不声援、不信谣、不传谣,不允许聚会、串联,不在公共场所起哄。如违反以上

规定的,与学校无关,凡触犯国家法律的,构成刑事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置。

3、要严格遵守自治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十要求”的规定,如违反以上规定的,与学校无关,凡触犯国家法律的,构成刑事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置。

4、学生要依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范自己的言语行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5、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6、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不随便触摸电器设备。

7、不玩火、远离火源,预防煤气中毒。

8、不在危险的地方玩耍,及时远离危险因素。

9、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0、不打架斗殴,不搞恶作剧,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

11、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社会的邪教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12、留校居住学生必须明确居住时间,到时间后必须搬离学校,原则上7月20日之前必须搬离学校。

13、学生要熟悉报警电话(火警119,盗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四、以上协议要求甲乙双方必须认真遵照执行。本协议一式二份,学院、学生各执一份,甲乙双方签

字盖章后生效。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签字)班级学生(签字)(盖章)具体离校时间:

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5

成本是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受限的条件下决定利润的唯一因素。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的主要的重要性在于:(1)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从而能够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得到提高;(2)成本管理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降低产品成本;(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过成本管理来实现;(4)成本管理也能够使得员工的成本意识的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企业采用降低成本的手段来使自己从这竞争中脱颖而出。

降低成本能够促进企业价格竞争能力以及企业安全边际率的提高。

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固定成本的比例始终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在现今的市场中顺利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即成本管理,可见,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极其重要。

二、现代企业造成成本较高的原因

1.企业组织机构繁杂,管理费用开支过大,办事效率低下

在成本费用中,管理费用是主要项目,而经营总成本直接受管理费用的高低的影响。

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的建立能够促进管理费用的很好控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与在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组织机构是适应不了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与企业组织机构相协调。

目前,尤其是国有大中型设置的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还是比较传统,并没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环境的变化、人员素质的提高而作相应的调整。

一些较大的企业,由于多种经营的发展,企业中的许多业务活动无法进行较全面的管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机构还是保持着原来的结构,从而难以控制管理费用和其他开支,致使生产经营成本的无法控制。

2.企业各环节控制不力,各方面节俭不够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都会觉得成本管理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实不然,成本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因此,成本管理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也不是只有财务部门进行参与就能够做好的,它涉及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部门,只有各个部门能够结合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才能真正的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我国的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与其它部门的实际工作相偏离,那么成本偏高是必然的。

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浪费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

虽然实际工作中,在这方面也都做了一些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员工素质的提高,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制定合理绩效考核制度,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3.技术落后,机器设备陈旧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的帮忙,而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样也可以从科学技术方面入手进行。

技术水平是体现一个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虽然我国有些企业已经通过科学技术来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给成本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还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现状缺乏认识,不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4.企业财务费用较高

我国企业的负债较重,压制了企业的生机,员工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

资产负债率较高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的负债导致较高的财务费用。

而企业高负债、高费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近年来由于不断的扩张产能,资金需求量较大,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贷款额度;(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形成较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是针对原因一进行分析的。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1.建立合理高效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其高效率运转降低管理费用

实现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是控制好管理费用的基础,具体需做到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或者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

从成本控制角度来看,在目标上,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的作用就是实现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相协调,总分机构要适当的分权与授权,因此相应的下属领导单位要建立起来,对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分配,实现各有关的职能要适当分布在下属单位,避免企业总部独揽大权。

2.认真搞好各环节控制,正确树立职工节约的观念

对成本责任进行明确,从而使得降低了成本的单位和个人得到真实的利益,将降低成本的效果显现在各个降低成本的环节上,并且实施奖惩机制,能够使职工感受到成本降低的益处。

在成本控制上,对人的因素进行充分激发和利用,使得下属单位和全体员工的自律和相互间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起来,使成本控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问题。

加强对可控因素的控制,对于同等条件下,单位成本不同,应从自身管理寻找管理缺陷,从其他的方面来消化不可控因素。

3.搞好技术开发,提高科技水平和效益

技术改革规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同时还要加强培养科技型人才。

企业应该对影响成本较大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从而使得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如果是完全开发一项新的技术,那么成本会很高,但是改造原有设备,其成本费用就会减少很多,因此企业对现在所拥有的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加以改造,那么就会使得成本降低能够实现。

4.适量举债,控制财务费用

企业举债必须量力而行,应保持一定负债比率。

因为如果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所创造的利润连债务成本也负担不了,企业就会面临相当大的还款压力,甚至被逼破产。

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负债的能力,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

企业在做投资决策之前,对于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使得盲目投资行为被避免。

企业要善于寻找市场空位,只有这样投资才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能力来选择投资项目,以免投资导致的过度举债,对于有利可图但是投资较大的项目,可以联合几家企业一起进行投资,这是防止过度举债的较好的方法,而且还有效的控制了财务费用。

另外,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并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销售手段,例如电子商务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销售费用。

首先,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不仅仅只是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还要在质量、样式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只有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此产品才能够占领市场,因此,市场调研显得尤其重要;其次,要树立好企业的良好形象,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

四、结语

成本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管理,成本与企业盈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的关键还是在于成本,它和企业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现代化的制造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在增加顾客价值的同时,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

因此,对企业来说加强成本管理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课题,需要企业中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来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远航 刘雨新: 强化成本管理 提升企业经济[J].价值工程, ,(03)

[2] 阿布都合力力: 论成本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02)

[3] 任志臣:强化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 (06)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6

论文摘要: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最大利润。但企业处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生存,赢得长期的经济利益,就要注重自身的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双重角度,通过对企业管理道德、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阐明这样一种观点:企业的管理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这种认识对于处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企业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市场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又是社会行为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必然面对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企业在获得生存的前提下,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据调查:65%的美国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道德的总体水平下降了。华尔街的金融丑闻,安然、世通公司的破产,大量的会计造假事件等,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关注。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概念,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经济人”的理性假设不同。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和社会交易过程中,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比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这显然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违背了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含义

管理道德或称之为道德规范,是指规定管理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的总和。简言之就是人们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的原则和信条。这些原则与信条是企业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指导,也是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或恰当的基础标准。

对管理道德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以实现、调整管理关系为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狭义的管理道德是从企业内部来考察的。从广义上来说,管理道德不仅是企业管理者内部行为要符合道德标准,还涉及到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利益关系处理时面临的道德选择。本文中的管理道德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管理道德取决于其组织环境中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社会道德是企业道德规范的基础,是企业生存环境的整体价值判断和标准。职业道德是针对不同行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和标准。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是指导个体与他人交往时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

所谓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经济和法律所要求的义务。也就是说,企业要怎样决策、怎样进行市场行为,才能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取得,又可以造福社会,至少不会损害社会。[!--empirenews.page--] 在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时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企业面对着内部和外部环境,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说,一个有远见的企业会考虑与其利益相关的所有人员:股东、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客户、该企业存在的社区进而整个国家。由于这些人员主体各自的利益不同,对“责任”的认定标准也不相同。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行为会做出使一些利益相关者受益,而使另一些受到损失,这就涉及到了企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激励。

二、管理道德、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博弈分析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不是企业与生俱来所应有的目标。因为企业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取得经济利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企业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对内也包括对外的),此时,企业的管理道德就会起作用,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就会影响企业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和态度。

1、道德风险与经济利益的博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道德作过这样的阐述:“由于这些公司的董事们是他人钱财而非自己钱财的管理者,因此很难设想他们会像私人合伙者照看自己钱财一样警觉,所以,在这类公司事务的管理中,疏忽和浪费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在这里,亚当·斯密更多的是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道德的风险问题。科托威茨(Y.kotowitz),-指出: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的,也不享受行动的所有好处。由于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签合同时总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使得经济行为者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有全部责任,这就是合同的不完全性。[1][2]下一页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对道德风险的解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避免道德风险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全部后果适当的转嫁给经济行为者。如果能够把利益留给自己,而把损失转嫁给别人,就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从这个角度说,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其管理道德是紧密相连的。管理道德与经济收益存在着很明确的博弈关系。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管理道德行为不仅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其经济效益的取得直接关联。企业在进行管理道德与经济利益权衡时,如果充分考虑到谋求长远利益的发展,就会进行讲道德的活动。同样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在面对以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获得暂时的生存还是以质量上乘的产品在市场上为自己明确定位来发展壮大的选择时,毫无疑问,管理道德将对其经营行为提供指导。可以说,企业的道德规范对其经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

2、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empirenews.page--]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今天大部分的职业经理对股东负责,因此评价他们的经济绩效的主要标准就是财务收益率。从微观角度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增加了经营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要转嫁给消费者或者降低成本而转移到股东身上。应该说,这是一种传统的古典社会责任观点。在现代,社会对企业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企业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壮大,应该考虑的是长期的资本收益率。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不同的,很多的短期行为对企业来说可能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社会责任更多的表现在长期利益的取得上,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考虑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社会效益的尺度问题。社会责任和利润最大化本身并不矛盾,如果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能获得自身的利润,这是最为理想的情况。实际上,企业更多的时候是在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来进行经济活动的。

从实证的角度考察管理者和企业有社会责任的行为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更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强生公司前总裁James Burke考察了强生、施乐、柯达等公司在1950年1990年的公司市值,年增长率高达11.3%,远远超过了同时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榜企业年均6.2%的速度。上表列出了美国六种最大、最受欢迎的基金,这些基金的管理者都是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其基金的回报率也是与全部证券基金平均水平相当(见表一。

很多研究都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首先,企业承担对内部员工的责任,使员工和社会受益,会促进员工的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激励机制的体现。其次,企业对外部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有助于整个社会整体责任感的提高,而且为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信誉、品牌和企业形象对于企业长期经济利益的取得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有研究显示:那些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经济效益都很好。因为这些企业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成功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冲突相对来说比较小,企业做大了,他就有能力,也比较愿意考虑企业长远利益。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或者说刚刚建立的企业是不是就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了?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应相信循环的法则,企业要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有道德,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发展。道德和诚信是企业长远利益的源泉之一。

三、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或采取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确实有它的功利性,这种参与可以给企业带来一种品牌的延伸。企业通过公益事业得到社会的认知,至少可以在企业与社会之间产生一种互信。企业管理道德、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取得不能对立和分割来看。中国的市场游戏规则应该说并不完善,在这样一个转型年代里,商业、企业正在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法律、道德各方面问题。企业和企业游戏规则正处在完善和并不完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本身应该怎么做,怎么在实践中处理好游戏规则中已经涉及或者没有涉及的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是我们的企业在自我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企业要有超前的意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怎样为社会尽到责任。在这方面,美国的企业家和企业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做法。比尔·盖茨在其预先设立的遗嘱中,除了给自己的3个孩子每人留下了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余98%的财产,将全部留于以他和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强生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道德监察制度,等等,都说明了美国的企业家和企业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建设。[!--empirenews.page--] 一个企业的道德规范直接影响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中国企业在发展中要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而道德规范应该成为企业自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企业家,其自身 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去年非典时期,北京同仁堂做出的不涨价的决策,既是自身道德规范的体现,同时勇敢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当然,可能会造成一部分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但这种对企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举动,为其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空间。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7

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改革开放使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诸如襟怀坦白、公正不阿、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此类思想观念淡化。另一方面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得不到加强, 使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员工信仰和志向不统一。滋生了一些投机取巧、见风使舵、自私自利、阿谀奉承的思想意识。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下, 推行企业绩效考核, 其结果只能是“负给力”。二是:传统的管理观念影响。计划经济几十年的经济责任制, 推动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企业干部员工思想上责、权、利相结合、经济与责任挂钩、以数据说话、体现多劳多得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管理思想意识影响了人们对绩效考核制度理解和接受。认为绩效考核相对缺乏实际指标, 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在经济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推行绩效考核是多此一举、适得其反。三是:企业在用人上任人唯亲, 考核绩效没有真正作为员工调岗、薪酬待遇、奖金分配的依据, 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组织考核失败。

绩效考核与经济责任制考核都是企业内部不可缺的管理制度, 目的都可以对企业干部、员工工作质量、绩效进行客观实际的作出组织评价, 为组织内部人事任用、薪酬调整、奖金分配提供客观事实依据, 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与经济责任制考核不同的是, 绩效考核更系统宏观, 更注重以人为本。经济责任制则重指标实现结果, 相对绩效考核重控制轻管理。

笔者认为企业推行内部考核解决上述存在问题, 首先必须建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群众基础, 建立高度统一的企业文化, 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性、考核结果才能作为组织内部人事任用、薪酬调整、奖金分配的客观事实依据, 才能真正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干部员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统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有效推行内部考核的灵魂。

其次, 企业考核制度要依据制度本身不同的管理指导思想, 结合客观存在的企业内部不同群体来落实考核,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考核制度的效能。绩效考核管理指导思想是美国管理学思想家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中的“人性善”—Y理论。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他们不厌恶工作, 激励在需求的每一个层次上都能起到作用。绩效考核在形式上按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次来划分, 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分解每层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和目标。在一定的阶段对其各层的绩效通过统一的方法进行自评、互评、上下测评来评定组织内部某人和部门的绩效。关注的是组织指标和个人的绩效、努力程度和工作态度, 顾客满意度、协作、服务、创新等指标 (软指标较多) 。特点是系统性、主观性、可变性较强, 侧重工作过程的考察。企业干部、管理群体往往个人需求和愿景实现程度相比一线员工高, 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普遍比一线员工强, 属“人性善”群体。根据他们人性趋向、工作性质以及指标体系分析, 采用绩效考核从制度本身指导思想上和考核形式上更切合。

经济责任制考核指导思想则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中的“人性恶”—Y理论:认为人本性懒惰, 厌恶工作, 激励最有效的只能是在人的经济需求和安全上起作用。经济责任制考核是围绕企业总体目标, 按照各部门在完成总体目标过程中的职能采用“包、保、核”的方式, 确定其部门的工作、质量、技术指标及相应的经济责任, 在一定阶段对照指标进行考核。指标关注的是个人和组织的产量、质量、消耗、销量等经济技术指标 (硬指标较多) 。特点是专业性、客观性、指标性较强, 侧重工作结果考核。一线员工往往认为自己在企业需求和愿景难以实现, 相对消极被动, 属“人性恶”群体。他们的工作性质是执行既定的工艺生产过程, 控制实现核定成本、质量、产量等指标, 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根据一线员工人性趋向、工作性质以及指标体系分析, 采用经济责任制考核从制度本身指导思想上和考核形式上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 积极开展培训教育, 对干部管理群体实施绩效考核, 做一线员工履行考核的榜样。一方面要使干部管理群体首先转变传统的观念理解接受绩效考核的优势和目的, 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让干部管理群体掌握绩效考核这系统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认识自己职责任务以及与目标的绩效关系。对生产部门、一线员工实施经济责任制考核, 要加强沟通、反馈意识, 加强过程控制方面的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不同考核制度的优势和相对不足, 明确互补途径。使全体干部员工逐步转变传统观念。

做好两种制度的合理整合。企业任何一项创新, 都需要适度考虑平衡。特别是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系到企业每个干部员工以及企业利益, 干部员工是制度落实的主体。不但要求人的主观上要有统一的认识, 在制度形式上也要切实可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历经几十年有它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绝不能彻底毁灭, 更需要的是在逐步继承的去建立一项新的制度实现转变。绩效考核制度根植于传统的经济责制度, 相比经济责任制更宏观系统, 注重以人为本, 重视员工的发展, 在组织目标完成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职业规划, 更好的解决多元目标问题, 使员工、团队和企业目标一致, 落实得好是员工和企业“双赢”的强效制度。

按照不同的职能群体分别落实绩效考核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实现合理整合, 在职能科室要做好岗位优化工作。对职能科室要建立岗位述职机制, 企业内部各个职能科室通过岗位述职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目标任务, 解决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现象, 明晰岗位职责、任务目标, 做到逐级分解建立层级明确的绩效责任和考核关系。

丰富绩效指标, 特别需要加强绩效考核硬性指标的制订, 结合分解工作目标统计历史数据测算平均先进指标。诸如完成工作及时性、服务到位性、工作完成率、工作无效率等都可以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用数据来衡量。绩效考核在指标制订上要借鉴经济责任制形式, 尽量采取量化指标, 尽可能通过指标反应优、良、中、差, 有利于克服主观因素影响绩效考核结果。对经济责任制考核要加强指标偏差原因分析、过程控制、措施方法沟通等指导管理性工作, 借鉴绩效考核中的反馈、公布、沟通方式加强精神激励。对经济责任制考核而言, 要加强服务, 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避免员工逆反心理, 与员工建立共同目标责任体系, 逐步使经济责任制考核从重结果转化到重过程控制方面来。通过绩效考核完善指标, 经济责任制考核加强指标偏差原因分析反馈、过程控制、措施方法沟通及加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来实现两种考核制度的优势互补。

综合上述企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使考核建立公正、奉公、求实的群众基础上, 取得广大干部员工的支持和信任。并通过企业内部客观存在的不同的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指导思想的绩效考核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 更有利于两种考核制度的有机结合。使广大干部员工在两种不同制度的对比实践中转变观念, 同时实现绩效考核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优势互补。使企业内部考核实现不断创新、实践、再创新、再实践的循环, 从而不断完善。真正使内部考核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作者邱志兵.国有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研究.山东.经济生活文摘.2012 (8)

[2]作者邓振伟.浅谈绩效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的统一.《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13期

[3]作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企业的人性面》.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篇8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管理会计在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中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责任制;应用;管理会计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为前提,责、权、利紧密结合,职工劳动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和本人劳动成果相联系的企业管理制度。它是我国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成果,现已成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的综合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对发展生产、提高效益、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学和会计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会计等信息的加工利用,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现代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中的应用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落实责任主体,建立纵横交织的经济责任制网络体系

经济责任制的核心就是责、权、利相结合,划清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的责任范围,落实责任主体,即责任中心是经济责任制的首要任务。责任中心,是由专人承担规定的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内部单位;凡是可以划清管理范围,明确经济责任,成绩可以单独核算的单位,可以划为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按照控制范围和责任大小,通常可划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也称费用中心,是指其负责人只承担控制经营活动中发生成本或费用责任,不对收入、利润和投资负责。一般来说,成本中心控制的不是通常意义的产品成本,而只是能够控制的责任成本。利润中心是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可以单独计算盈亏的责任单位。利润中心可以分“自然的”利润中心和“人为的”的利润中心两种。投资中心是指能全面地控制收入、成本和投资效果的责任单位。投资中心是根据管理上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提高投资效的要求建立的,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拥有较大生产经营决策权和投资决策权的内部单位。

在经济责任制主体的确定上。一是根据企业内部单位和部门各自的管理权限、范围确定成本考核单位、利润考核单位、资金考核单位,因利润中心更能发挥和调动责任者的主观能动性,更便于科学评价责任者的绩效,应创造条件将成本中心改作“人为的”利润中心来管理,也就是变成本考核单位为利润考核单位。二是责任中心尽可能划小划细,便于责任在纵向各级组织间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在横向各部门间划清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是对基层成本考核单位,只考核可控成本,主要是变动成本,以便简化考核,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采用零基法和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经济责任制指标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数量的确定是经济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以往消耗指标、效益指标的确定都是采用调整法,即在上年度责任制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动,相应增加或减少有关指标的数额。由于调整法是以上个时期的指标为基础的,容易使历史指标中不合理因素长期沿袭,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零基预算,即在编制预算时,对所有预算开支都不考虑其以往情况,而是逐项研究分析后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预算。由于零基法编制预算,对于预算的每一种预算项目,其数额都是以零为起点,不受基数额的束缚,它可以从根本上评价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程度,完全按照预算期内应该达到的经营目标,重新考虑预算支出的必要性及其水平。因而预算数额较为客观,且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零基预算因预算项目多、工作量大,实际工作中也受到一定的局限。经济责任制在确定各项消耗指标、效益指标时,可以采用调整法和零基预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第一次确定指标时采用零基法,然后2-3期采用调整法,再期采用零基法,两种方法间隔使用,则可以扬长避短,提高经济责任制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监控经济责任制的正常运行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的方法,研究企业经济活动,客观地评价企业,揭示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查找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一种经营管理工作。它是监控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正常运行,促进各项经营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分析中,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分析的少,静态分析的多、动态分析的少,定点分析的多、趋势分析的少,事后总结的多、事前预测的少,未充分发挥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管理会计学有很多分析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一是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搞好企业经营效益的预测和决策。量、本、利分析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它是根据产量(销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用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的一种数学分析法。可用来对影响企业利润的收入、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和产量等变量的定量分析,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目标利润、目标单位成本、目标销售额等方面的决策依据。二是运用边际贡献法,搞好企业产品的预测和决策。边际贡献法是指一种产品或一个部门在抵偿变动成本之后所提供的贡献,这种贡献是一种最低程度的要求,如果一种产品不能提供这种起码的贡献,则生产或销售该产品的生产活动必须放弃。三是运用趋势预测、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差量分析、决策树、决策表等定量方法进行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的分析预测和决策。

四、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科学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上一篇:文具盒里的争吵作文300字下一篇:污水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