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研究期末论文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史研究期末论文(精选7篇)

经济史研究期末论文 篇1

摘要: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矛盾统一之中发展形成的。这一小农经济政策,对中国后世的国民意识、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重农抑商;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引言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 为维护王朝财政利益和王朝政治统治服务。重农抑商政策, 把重农政策和抑商政策统一起来, 主张要实现重农就必须抑商, 或者说必须实施抑商才能实现重农, 抑商服务于重农。中国古代长期处于一种封闭性的农业社会,这与秦汉的“重农抑商”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体制,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①, 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财富主要产生于农业。从思想上和政策上重视农业, 以农业为根本, 无疑抓住了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主导, 抓住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轴和核心, 也就抓住了治国安邦的关键。重农政策的正确和重要, 是十分显然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中国古代社会与生俱来的, 而是有一个从思想到政策的产生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产物。我国古代工商业的最初发展模式有着突出特点;在商朝和西周时期, 工商业的发展模式是工商业由王朝官府垄断经营, 全部工商业为官营国有。在这一历史时期, 王朝国家既重农, 又重工商,不存在主张抑制工商业的思想和政策。如 《史记·货殖列传》引 《周书》曰: “农不出则乏其食, 工不出则乏其事, 不出则三宝绝, 虞不出则财匮少”②。《逸周书·程典》载周文王也说“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商不厚, 工不朽(巧), 农不力, 不可力(成)治”, “工攻其材, 商通其财, 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③, 主张农、工、商、虞四大行业各专其业, 共同发展, 工商业和农业同样被视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门类,行业之间并无主次重轻之分。中国古代抑制工商的思想和政策, 是随着东周(春秋时期)以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而产生形成的, 经历了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的一个较为长期的历史过程。

一、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在秦始皇时代,“贾人”是首先被政府征发“遣戍”的对象(《史记·秦始皇本纪》)。只要一入市籍,三代都丧失人身自由,对外用兵时,首先被作为“请戍”(《汉书·晁错传》)。汉初又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宦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违反者以法律处置。秦汉时期商业活动对于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突出体现为商运的空前活跃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农商交易,以利本末”(《盐铁论·通有》),因而使得经济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当时,“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后汉书·仲长统传》),“东西南北,各用智巧”(《汉书·贡禹传》)。以繁忙的出行活动为基础的民间自由贸易,冲决政府抑商政策的重重阻遏,对于秦汉经济的繁荣表现出显著的历史作用。汉王朝从传统儒学思想“重农抑商”的原则出发,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曾经推行过十分有效的政策。盐铁官营,就是汉武帝为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做的重大决策,也是使西汉帝国的经济基础得以空前强固的经济政策之一。公元前 110 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法,就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扭转了以往重复运输、过远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所导致的输运费甚至超过货物所值的现象。均输法和平准法的制定和推行,体现出西汉王朝的国家经济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④皇帝的赏赐、战争的费用“皆仰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⑤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制度和平准制度,使政府不仅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为重农抑商奠定了经济基础。汉武帝时代,还采取了“算缗”和“告缗”等直接打击大商贾的政策。

二、秦汉“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秦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发展经济、使百姓休养生息,巩固中央集权制及封建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秦汉时期确立的这一政策,一直沿袭到整个封建社会。任何一种社会状况对于后世的影响,都应该一分为二来看,重农抑商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有它不良的一面。这些不良影响表现在:

第一,滋长了小农意识和闭关自守思想。中国古代习惯上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即土地神,稷为粮食,代表农业之神。有了土地和农业的发展,即有了国家。整个封建社会,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经济,秦汉以来,这种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支配地位牢不可破,依靠一家一户的家庭小生产开始确立了主导地位。中国生产方式的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性经济形态的小农经济,其根本特征是个体小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简单再生产不断重复。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特征,从生产力方面看,是低级简单的生产力水平长期延续。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必然造成资本积累放慢,长此以往,也就会延缓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到明代才出现,与秦汉以来农业社会中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很大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初期,重农抑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如明朝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仍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进来,采取各种措施压抑和束缚商业的发展,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直到明代末年,随着新的叛逆思潮的涌入,东南沿海对外经济交流的频繁,手工业和商业才一度骤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商人的地位低下,封建统治阶级对商人的鄙视,使整个社会对商业不予重视,这就必然影响到与此相关的商业文化的发展。秦汉之前,商人不被鄙视。管仲为齐桓公作首相,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家粮库,用国家商业挤压私人商业,形成一种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垄断和竞争

相结合、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经济发展,国库充实,能够成为春秋五霸。“在通常情况下,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是不能为官参政的。⋯⋯秦国选官的来源限制在辟田和胜敌两个方面,当然其他从事商业等末业经营的人是不可能允许担任国家官吏的。汉承秦制,从汉初的法律规定中,还可窥见到突出农战的任官原则。”⑥商人不能为官参政,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就没有人为他们树碑立传,即便是有的作品中出现了商人形象,也是次要角色或者是反面角色,商人即使是次角也没有脱离“重利”惟利是图的定位。中国古代商业文学作品少、没有出现影响大的作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结语

我国封建时代商业和商品货币经济坎坷的发展道路, 是由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一手造成的。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消极作用。由于我国的商业和商品货币长期被压抑, 因而使封建经济内部自然经济的成分大大加强起来。这种保守的和稳固的自然经济, 和地主阶级统治者维护自己的统治要求相结合, 扼杀了封建经济内部商品货币经济的正常发展, 从而严重地延缓了封建社会向资术主义发展的进程。因此, 它也是造成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注释:

①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72.145.②司马迁.《史记》卷 129 《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894.221

③ 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M】.三秦出版社,2006.77-79.④司马迁.《史记》卷三 《平准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894.102

⑤班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02.98

⑥张弘.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和商业资本研究【M】.齐鲁书社,2003.138

参考文献:

经济史研究期末论文 篇2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 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 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 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金额, 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 计入当期损益。否则, 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 如果仍然以其历史成本计量, 就会出现虚计资产的现象。

此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 即按前面所介绍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如先进先出法等) 计算的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简化核算方法 (如计划成本法) , 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一) 确定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 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 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 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 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 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 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1.在对可变现净值加以确定时, 应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此处所讲的“可靠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 如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生产成本资料等。

2.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库存商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 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应当以所生产的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因此,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 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 通常可以分为:一是持有以备出售, 如商品、产成品, 其中又分为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二是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 如原材料等。

(二) 可变现净值重估计售价的确定

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对于计算其可变现净值非常重要。企业在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时, 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为基准, 但是如果当月存货价格变动较大时, 则应当以当月该存货平均销售价格或资产负债表日最近几次销售价格的平均数, 作为其估计售价的基础。此外, 企业还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存货准则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 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半销售价格为基础进行计算。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 (或劳务合同, 下同) , 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 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 应当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 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 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原材料, 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这里所讲的“销售合同”是指固定销售合同, 如价格固定、数量固定、标的物的规格固定、交货地点固定等。

例1:2009年9月3日, 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 双方约定, 2010年1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310 000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G型机器12台。2009年12月31日, 新世纪公司G型机器的账面价值 (成本) 为2 800 000元, 数量为10台, 单位成本为280 000元。2009年12月31日, G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00 000元。

确定G机器估计售价的过程如下:根据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 该批G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 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G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3 100 000元 (310 000×10) 作为计量基础, 即估计售价为3 100 000元。

存货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 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 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三)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会计期末, 在运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对材料存货进行计量时, 需要考虑材料的用途: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 应将其与所生产的产成品的期末价值减损情况联系起来;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 则只需要将材料的成本与根据材料本身的估计售价确定的变现净值相比即可。

(四)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

1.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方法。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企业在定期检查时, 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 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 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 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 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 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准则规定, 企业通常应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某些情况下, 比如, 与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 且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 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为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的, 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的存货, 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都相同, 这就意味着它们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也可以对存货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存货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 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每一会计期末, 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准备, 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金额进行比较, 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 应予补提;反之, 应冲销部分已提数。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回或转销存货跌价损失, 作相反会计分录。但是, 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 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 应以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金额冲减至零为限。

例2:某企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 假设2008年末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 可变现净值为90 000元, 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 000元。应作如下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1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 000

假设2009年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85 000元, 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 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5 000

2010年末, 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 可变现净值为97 000元, 则应冲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 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12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12 000

2011年末, 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一步恢复, 可变现净值为10 500元, 则应冲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 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3 000

经济史研究期末论文 篇3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期末考试逻辑联系

0引言

本文主要是从逻辑关系的视角,对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进行讨论与解析,得出两者的基本逻辑联系:研究生期末考试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又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的发挥,而研究生期末考试类型的选择和考试方法的实施又共同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发挥的效度。本文认为:高校在实施研究生期末考试时,应注意把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关注研究生个体差异性,注重考试方式、方法改革,协调好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的联系关系。

1研究生期末考试: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1.1期末考试价值的界定研究生期末考试对于研究生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测、评价作用:期末考试既是一种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测量手段,也是一种对受教者(研究生)和施教者(导师)的主要评价手段。一方面可以检查研究生整体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通过考试成绩对研究生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评定。另一方面通过对期末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导师发现问题,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研究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研究生提高个人专业素养。②反馈、导向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对受教者(研究生)的学习方式的导向作用,研究生会对期末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反馈,进而影Ⅱ自其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么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加以机械记忆;亦或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③发展、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考试可以训练和提高个体生理或心理不同方面的作用。比如: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等。研究生期末考试也不例外,具有这种发展、促进功能。

1.2研究生期末考试不同类型的有效性的分析通常认为考试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一,考查的知识基础一致性方面(对于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学业知识有一个最普遍最基础的要求J;第二,考试的内容针对性方面(通过考查样本可以推测考生相关思维的整体水平):第三,考试作用的延展和导向性方面(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启发学生关注与社会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目前研究生期末考试中,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其余课程(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学院管负责安排考核。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外,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亦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选修课可采用,可以采用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而实验性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而言,研究生期末考试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2.1闭卷考试不考虑传统教育观念重知识轻能力的影响,闭卷考试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都是作为主要考试形式而存在,其具有两大突出优点有第一,相对而言闭卷考试多数采用客观性试题,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减少误差。其次,对考试实施者而言:闭卷考试也比较容易操作,阅卷批改比较省时。因此,在研究生期末考试中,其主要应用在公共学位课(公共英语、政治理论课)的考查上,有利于研究生整体的英语能力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反映。

1.2.2开卷考试这是一种普遍受研究生欢迎的考试,其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避开死记硬背,这种考试主要应用在文科类或管理类的专业课上,考试题目比较灵活,可以考察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考试方式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考试内容侧重于主观题目,针对课上所学知识、原理的灵活运用状况进行检验,导师阅卷时也不追求答案的绝对一致。从这意义上来说,开卷考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能力检测考试。

1.2.3课后小论文考试这种考试通常是由导师目前有关的新信息、新知识,提出写作要求,引导研究生关注专业前沿,这种提交课后小论文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同时可以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爱好兴趣,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从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这种考试方式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研究生期末考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涉及到对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包括如何看待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怎样设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的过程评价,以及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诸方面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的检测;若从广义上来讲,则是对研究生学术水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从实施者立场而言,研究生期末考试是基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一方面期末考试可以检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基于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考虑:另一方面检测个体对相关学科的适应性,利于研究生课程改革与调整。

2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研究生考试功能的发挥

2.1研究生教育内涵及特点

2.1.1内涵: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形成的一种教育制度,它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级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有所创新的人才。①从培养目标看,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各个学科领域高级的专门人才。②从培养过程看,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做到课程与论文并重,学习和研究合二为一。③从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看,研究生一般都在22岁至35岁左右,相对本科生而言,年龄较大,心理发展更成熟稳定。

2.1.12研究生教育特点①具有学习的研究性。研究生要在教育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除了学完学业,还要学会研究,一方面需要教师研究性的指导,学习已有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研究生本人自主地进入研究的角色,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未知领域。②具有“导学”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科研、育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研究生在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撰写学位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与导师密切交往效仿导师为学和做人。③具有双重价值性。研究生教育具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具有促进作用,它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而研究生教育的个人价值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客

体与受教育者个人主体需要之同的特定关系。④具有多向的特殊。研究生教育具有独特的活动主体、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研究生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致力于通过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活动目标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主要着眼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是基本的培养方式。活动结果的特殊性: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及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领域内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各种研究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同样作为其结果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或直接服务于社会。出人才、出结果是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

2.2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2.2.1研究生教育目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段,其目标是与高等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是高等教育目标体系某种形式的内容综合或层次提升。具体见下图:

上述分类是关于高等教育目标概括性的描述。就现状而言,各种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一种以核心目标为基础的、不同类型的或教育层次的分工。其中核心目标是指高等教育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而具体高等教育目标则由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来完成。在各教育机构的成文规定中对研究生教育目标都描述很详细,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硕士点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原则意见”为例,其中对培养目标的条款规定: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2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途径对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施,可以通过好几个途径来达到。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研究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具有不同于本科教学,应体现专业知识的传授,激发他们探索、批评意识,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的勇气。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培养他们通过交流获取新知的能力,提倡以自学讨论为主。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目标,在实践中从事科学研究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务实的研究态度、一定的知识储备、适当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活动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2.2.3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①应体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研究生人格的培养,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严谨扎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②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③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这种统一性应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上。研究生的因为背景、经历、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充分体现个性。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人为过分干预,可能戳伤导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动机,并可能导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流于形式。

2.3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决定作用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有所创新的人才。研究生的这些能力结构是期末考试制定的基本依据,同时这些能力目标的培养和发展需用考试来测量,当然这种考试测量必须满足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规定性。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考试,使之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运作。同时,考试本身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也取决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素质发展的推动作用。当然,研究生教育目标细化,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内容、方式都会具有导向作用。若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角度来说,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教育已经分不开了,学位是研究生教育活动取得一定学术水平的一种标志。而这种标志的获得又必须以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圆满通过为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潜意识的学位钳制也会对研究生期末考试的推行、改进起推动作用。

3结语

目前研究生教育中,期末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生期末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手段,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考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培养需要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到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实施中,促其改进。这两者具有内在联系性。因此,研究生教育应以研究生期末考试改革为契机来促其发展,而研究生期末考试则要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不断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注释:

[1]程新圩,刘昌望创建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新机制——“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会”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01.(11)

[2]衡天书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相关策略探讨[Jl福建高教研究.2007.(3)

[3]冯增俊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123

[4]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修订硕士点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原则意见的通知:http://yjsc fjnu.edu.cn/lnfoDetail.aspx?lnfolD=597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经济法通论期末考试 篇4

3.经济法基本原则:1经济持续发展原则2经济效益原则3经济公平原则4经济安全原则。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法律形式是指企业依不同的法律标准和条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主要有1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公司企业三种。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征:①合作经营合同是企业成立并发展的基本依据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既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使非法人企业③投资外方可以先行回收投资,且在合作期满时将企业的全部财产和利益留归中方④企业的管理既可以是董事会制也可以是联合管理委员会制⑤利益的分配和亏损的负担不可依投资比例确定,由双方通过协商,有书面合同加以规定。普通合伙设立的条件:(1)有符合要求的合伙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普通合伙企业利润的分配与亏损承担。特殊的普通合伙:指一个或数个合伙人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而其他的合伙人以其财产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企业。除名退伙是指经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将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义务的合伙人予以除名。有限责任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及组织机构:相同:1股东责任的有限性。2股东人数的有限性。不同:1公司资本的封闭性。2公司资本的股份性。3出资转让的限制性。4资本募集的公众性。5公司资本的封闭型。6公司经营的公开性。组织机构:1有限。①股东会②董事会、经理③监事会、监事。股份。①股东大会②董事会、经理③监事会④监事合伙企业的设立:有符合要求的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合伙事务执行的决议的办法:1合伙协议约定2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3全体合伙人一致通过。合伙人的权利:1财产上的权利。2企业管理权利。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特征:1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其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2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3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设立,并且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4个人独资企业须在中国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设立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地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入伙与退伙:1.入伙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原来不具有合伙人身份的公民经其他合伙人同意而取得合伙人资格的民事法律行为。2.退伙是指已经取得合伙人身份的公民使其本人合伙人身份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和事实。退伙一般分为任意退伙、法定退伙和除名三种。当然退伙情形: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依法宣告死亡;个人丧失偿债能力;作为合伙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公司是指由股东共同投资,以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的种类:1无限公司、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2、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蒹资合公司 3母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4本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及组织机构:相同:1股东责任的有限性。2股东人数的有限性。不同:1公司资本的封闭性。2公司资本的股份性。3出资转让的限制性。4资本募集的公众性。5公司资本的封闭型。6公司经营的公开性。组织机构:有限:①股东会②董事3经理4监事会。股份:①股东大会②董事会、经理③监事会④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债务时,为满足债权人正当合理的清偿要求,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之下,就债务人的总财产实行的以分配为目的的清算程序。破产的程序:破产原因→破产申请→法院审核.受理→实质(成立债权人会议)→清算小组→偿还→终结程序。

24.破产清偿顺序: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他债务。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中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合同常见的主要有:劳动合同,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合同的特征:①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②均以设立,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谜底。③均属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④均以债务发生的根据。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交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有关合同的法律。特征:①合同法是任意法②合同法是财产法③合同法是交易法。调整对象:①合同法只调整民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篇5

第一章复习思考重点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罗宾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的内容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3)西方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分类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及根据经济理论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内容。

初学者所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只是对其基础经济理论的阐述和考察,通常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户,政府

2、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

著作:《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居民、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解释和说明市场价格机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解释和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3、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4、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即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5、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1)选择

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设所有社会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该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3)机会成本

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某种经济选择时所付出的代价。

6、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

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

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

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4)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7、经济制度和“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经济制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市场经济制度(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的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制度)。

“看不见的手”: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大”。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

8、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逻辑前提: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个体的抽象,其本性被假定为“利己”。经济人的行为特征被描述为:以利己的动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特征也被称为经济人的“理性”。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重点:

1、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作需求。

2、商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

1)该商品的价格

反向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商品两者正向

3)相关产品的价格

替代品(正向)、互补品(反向)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3、供给

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

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

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作供给。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正向

2)生产商品的成本

反向

3)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正向

4)相关商品价格

5)生产者的未来预期

6)其它因素

5、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6、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如: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7、均衡价格含义及其形成过程(市场背后自发形成无外力形成)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严格来讲,应该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8、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呈同方向的。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与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与均衡数量变动呈正方向。

(3)、供求同向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Q随之同时增加和减少。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幅度。出现上升、下降和持平。

(4)、供求反向变动时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反向变动时,P总是按照需求的变动方向变动。而Q的变动取决于供求双方变动的相对比例。有增加、减少、不变三种情况。

讨论一

制造彩电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提高(生产成本提高),而其他因素没有变化,那么,彩电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如何变化?

讨论二

在水果市场上只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假定政府对梨征收营业税,那么,苹果均衡价格和销量有何变化?

课后题:

3.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2P,供给函数为Qs=2P。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3)如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均衡产量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5.画图说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6.发生下列情况时蘑菇的需求曲线价格怎样变化?为什么?

(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向左)

(2)另一种蘑菇涨价了。(向右)

(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不变)

7.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向右)

(2)在产品X行业内,企业数量减少了。(向左)

8.已知某市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方程是:P=2400-2Qd,供给方程是:P=600+10Qs。

求:1、这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如果政府向生产者征收120元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政府征税额是由谁承担的,各承担多少?

解:1、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得,P=2100,Q=1502、征税后,供给曲线移动,供给减少。

新的供给曲线方程为:2100+120=a+10×150

a=720,P=720+10Qs(或P-120=

600+10Qs)

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为

P=2120,Q=1403、生产者支付100

消费者支付20。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知识

(一)弹性

★弹性含义: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假定两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点弹性:

弧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含义:产品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以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关系。

或者说: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性质

需求程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

需求程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

3、商品用途广泛性

用途广泛,使用的机会大,EP大

电力

用途小,使用的机会小,EP小

小麦

4、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

所占的比例大,Ep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p小,香烟

5、时间因素

由于寻找和适应替代品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愈长,价格的需求弹性愈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恩格尔定律内容:

1)食物消费在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衣着和住房开支在家庭消费开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

3)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家庭总支出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几。

★供给的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2、生产成本增加

产量增加成本变大,供给弹性就小;反之就大。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供给弹性小;

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小,供给弹性大。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同调整的难易程度成反方向变动

产量容易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例如:农业受自然影响大,产量不易调整,缺乏供给弹性;工业受自然力影响小,供给弹性也就大。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生产要素准备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低,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要素准备不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高,供给弹性就小。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例1:X公司与Y公司上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需求曲线为:

公司X:PX=1000-5QX,公司Y:

PY=1600-4QY

这两家公司现在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求:(1)、X和Y当前的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Y的销量增加到300个单位,同时导致X销量下降到个75单位,那么产品X的交叉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例2:甲公司生产电脑桌,现价每张60美元,2004年销量每月大约10000张,2004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电脑桌价格从每张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量跌倒8000张。问1)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交叉弹性为多少?2)若甲公司电脑桌的价格弧弹性

是-2,乙公司把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量恢复到每月10000张的水平,问每张电脑桌的价格要降低到多少?

解:(1)由公式EXY=(ΔQX/ΔPY)

X

(PY1+

PY2)/

(Q

X1+

Q

X2)

EXY=4/3

(2)Ed=(ΔQ/Q)/(ΔP/P)=

(ΔQ

/ΔP)X

(P1+

P2)/

(Q

1+

Q

2)

P2=53.7

(四)★两种商品之间关系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化。Eyx>0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Eyx<0

如果两种商品没有关系。Eyx=0

(五)★重点讨论:“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要点: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即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意味着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政府可采取保护价收购,丰收时保护价收购,使农户获得较高收入;另外政府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用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财政补贴,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

课后题:

10.假定某国消费者对新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指数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y=3.0,求:

(1)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上升3%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提高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11.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1)A、B两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其竞争者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极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降价是否合理?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1、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用边际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基数数字1、2、3…计算其数值或加总求和。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

(2)、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仅表示第二大于第一,第三大于第二…。第一、第二、第三…本身数量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效用不可以相加,可以排序。只表示顺序或等级。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含义:为了保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在水平距离相同时,垂直距离越来越短。在几何意义上讲,MRS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曲线凸向原点的特性

。)

3、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是已知的,花掉全部收入。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I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表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表示收入全花完,是限制条件。下式表示花掉最后1元钱所购买的任意一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和联系:

1)假设不同:前者假设效用可以用基数计量,并加总求和,消费者可以说出获得的效用值。后者认为效用是主观感受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求和。2)分析方法不同:前者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且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后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均衡条件不同:前者MU/P=λ,后者MRSXY=MUX/MUY=PX/PY。两者都是从市场需求着手,推导出符合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并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另外二者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

5、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课后题: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交换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只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却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请用效用论解释这一悖论。

答:价格(交换价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

6.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他会在X和Y商品上分配收入?

7.(类似题型)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Y,他的效用函数为U=XY,且PX=2元,PY=3元。求:(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Y的数量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是多少?(3)假如X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其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需增加多少?

PX=2+2x44%=2.88,由均衡条件得:Y/2.88=X/3,另依题意知XY=600,联合得出:X=25,Y=24

将X=25,Y=24代入:

M=PXX+PYY=2.88x25+3x24=144

ΔM=144-120=24

11.用图说明叙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例题1:已知某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TU=X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M,推出消费者对X和Y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对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整理得出:PXX=PYY带入到:

PXX+PYY=M,得到2PXX=M,则X=M/2PX,Y=M/2PY

例题2:设某人的效用函数TU=2X+2Y+XY+8,预算约束为5X+10Y=50,求X、Y的均衡值;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大效用。

解:对效用函数求导代入均衡条件公式:(2+Y)/5=

(2+X)/10和5X+10Y=50联立求解:X=6

Y=2货币边际效用=

(2+Y)/5=

(2+X)/10=0.8总效用=36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1、MP与TP关系(MP是TP曲线的斜率,MP最高点是TP曲线的拐点)

2、AP与TP的关系(AP是TP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连线与TP曲线相切时,AP产量达最大)

3、MP与AP关系

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极大。

课后题:

讨论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更关心边际产量;因为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企业可以实现最大效益。

讨论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答:1)第一阶段AP处于递增状态,MP大于AP,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可变要素的AP提高;第三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总产量减少,MP为负。所以理性的选择应在第二阶段。

讨论3: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一命题是否正确?

答:命题是错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的产量的变化,后者讨论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厂商经营规模较大,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5.如果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并作出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这样的总产量曲线是否有可能出现?

答:前者涉及的是一厂商规模本身发生变化(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厂商根据经营规模(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后者讨论的是该厂商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1)、该企业的AP和MP函数。

(2)、如果企业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是否合理?该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范围是多少?

解:1、AP=21+9L-L2,MP=21+18L-3L22、令AP=MP,解得:L=4.5(0舍去)

MP=0,解得:L=7(负值舍去)

合理区域应该是:4.5≤L

≤7

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不合理。

7.(类似题型)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L3/8K5/8,且PL=3,PK=5。求:1、Q=10时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K和L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值。

8.画图说明短期短期生产函数Q=f(L)的TP,AP,MP的相互关系。

9.画图说明厂商在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

10.画图说明厂商在产量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短期成本函数

1、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2、短期总成本曲线

3、短期成本分类

总不变成本:

(F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它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

(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短期总成本:

(S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成本总额,是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STC=FC+VC

平均不变成本:

(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

平均总成本:

(AC)

是企业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AFC+AVC

边际成本:

(MC)

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4、短期成本变动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就的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所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二、各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总成本曲线TFC、TVC、TC,用几何方法推导AFC、AVC、AC和MC曲线。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推导MC曲线

三、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镜像)

第二,当总产量曲线TP下凸时,总成本曲线TC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反之亦然。当TP存在一个拐点时,TC和TVC也存在一个拐点。

图示

四、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

1、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形式:

LTC=LTC(Q)

2、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五、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

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的函数形式: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由上图可知:长期平均成本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一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规模不经济。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长期平均移动由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因素引起的。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变化。

课后题:

★讨论题: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企业领导认为应该选择二,理由是不用支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他的决策是不有道理?

答:他的话没有道理。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不分轻重。

★举例1:假设某产业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为TC=100+Q,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1)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2)从长期来看,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解:1)占有40%市场的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因为占有4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400,总成本为500,平均成本为1.25;而占有2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200,总成本为300,平均成本为1.5。可见前者比后者平均成本低0.25。

2)由TC=100+Q得,AC=100/Q+1,随着产量的增加,AC会越来越低,所以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

3)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即便是产量再多,而市场需求不确定时,总收益也就不确定,进而无法确定利润的多少。

★举例2:已知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是多少?

解:因为:AVC=

0.04Q2-0.8Q+10

求其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Q=10

当Q=10时,AVC=6

举例3:假设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2)求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平均产量极大)时的产量?3)假如工人的工资为360,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

解:1)AP=TP/Q=-0.1L2+6L+12,对平均产量求导数得-0.2L+6=0,求其极大时L=30

对生产函数求边际产量=-0.3L2+12L+12,对其求导数得-0.6L+12=0,极大时L=20

2)AVC极小时,也就是AP级大时,此时L=30,代入生产函数得Q=3060

3)利润=收益-成本=PQ-TC=PQ

–(VC+FC)=30(-0.1L3+6L2+12L)

-360L-FC=-3L3+

180L2-FC

对利润函数求导数=-9L2+360L=0,利润极大时L=40

★举例4:已知生产函数是:Q=6KL,PK和PL为已知的常数。求总成本函数。

解:总成本方程C=PKK+PLL

由生产函数得:MPL=6K,MPK=6L,代入均衡条件得:K=LPL/PK,代入生产函数得:

4.(类似题型)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

STC(Q)=Q3-8Q2+10Q+50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

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答:

5.假定某企业用两个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TC=2Q12+Q22-Q1Q2,其中,Q1为第一车间生产产量,Q2为第二车间的生产产量。求:当企业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最小的两个车间的产量组合。

6.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0.5L1/3K2/3,当资本的投入量K=50时,资本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3)当产品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PK·K=500,PK·50=500,PK=10,根据要素组合条件:

MPL/PL=MPK/PK得,L=K,代入Q=0.5L1/3K2/3,得劳动的投入函数L(Q)=2Q

2)将L(Q)=2Q代入成本等式TC=5L+10K,TC=5·2Q+10K=10Q+500,AC=10+500/Q,MC=10

3)由1)知

L=K,而K=50,代入Q=0.5L1/3K2/3,得到Q=25,π=TR-TC=100·25-(5L+10K)=2500-(5·25+500)=1750

8.画图说明SMC曲线与AVC、AC曲线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含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无差别;进入和退出自由;

3、资源完全流动、价格完全一致。

4、市场信息完全可知。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此时厂商亏损最小,还要不要生产,还要看AVC的大小,如果收益大于AVC,可以继续生产。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可以生产,也可以不生产,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停止生产。

厂商停止生产,或者退出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MC=MR,且MR=AR=P,在短期,厂商利润可以是大于零,等于零,也可以小于零。

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课后题:

★举例:在一个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中有几百个企业,他们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1q3-1.2q2+11.1q。Q是单个企业的年产量,市场对该行业的需求曲线是:Q=6000-200P,Q是行业的年产量。

求:(1)、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

(2)、均衡时行业有多少家企业。

解:(1)、由已知长期LTC得:

LAC=0.1q2-1.2q+11.1

LMC=0.3q2-2.4q+11.1

LAC=LMC得:q=6,LAC=P=7.5

(2)、因为Qd=6000-200P=6000-200×7.5=4500=Qs

企业的个数=4500÷6=750

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6Q2+30Q+40,假定产品价格为66元。

求(1)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与利润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该行业?

解:1)由已知得:MC=3Q2-12Q+30,P=66,则P=MC时,求得:Q=6。

利润=TR-TC=PQ-TC=176元

2)根据P=MC,30=3Q2-12Q+30Q=4,此时,利润=TR-TC=-8元

3)厂商退出该行业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

因为TC=Q3-6Q2+30Q+40,所以,VC=

Q3-6Q2+30Q,AVC=

Q2-6Q+30,求AVC的最低点,2Q=6,Q=3当Q=3时,AVC=21,可见,P<21时,厂商就停产(退出该行业)。

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试求:(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的数量。

3.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

求:(1)、市场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1)、已知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所以AVC=0.1Q+1,MC=0.2Q+1,可见,MC>AVC。所以厂商的供给函数是:P=MC即:P=

0.2Q+1,或者Q=5P-5则行业100个厂商构成市场供给:QS=500P-500

(2)、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QD=QS解得:Q=2000,P=5

4.假设完全竞争行业中有许多相同的厂商,代表性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值是6美元,产量为500单位;当最优工厂规模为每阶段生产550单位产品时,各厂商的SAC为5美元,还知市场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

Q=80000-5000P,Q=35000+2500P,1)市场均衡价格,并判断该行业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2)在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家厂商?3)如果市场需求函数变为Q=95000-5000P,求行业和厂商的新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厂商在新的均衡点盈亏状况如何?

解:1)市场均衡时QD=QS,P=6,与代表性厂商LAC曲线最低点值6相等,则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

2)长期均衡时价格P=6,均衡产量行业的产量Q=50000,每个厂商的产量为500,则厂商数量为50000/500=100

3)新均衡时QD,=QS,则P=8,为行业短期均衡价格,行业短期均衡产量为55000。短期100家厂商数量不变,每家厂商产量为55000/100=550,此时厂商SAC=5,而短期价格大于SAC,厂商盈利,Π=(8-5)X550=1650

7.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答: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能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不愿意做广告。

8.“最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答: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的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1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否可以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会改变?

答: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完全无差别。所以单个或某部分厂商是否提供产品,或是提供多少,对整个市场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但并不表示这个价格不会变动,这个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会有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出现。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数学表达式

★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同,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内侧。

二、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关系

三、寡头市场的特征

1、含义:是指少数几家大型厂商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厂商规模很大,其它厂商不容易进入该行业。

2、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生产资源供给控制和政府支持和扶持等。

3、寡头行业分类:

纯粹和差别的(产品性质分);双头,三头,多头(厂商数量分);勾结和非勾结(厂商关系分)。

4、寡头厂商价格和产量决定的复杂性

1)猜测竞争对手反应,价格产量难确定

2)价格产量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3)厂商间相互依存,相互勾结,暂时合作

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厂商的行为只能用不同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般有传统模型,现代博弈论模型。

四、寡头厂商间的博弈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报酬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

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自己的报酬。

每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支付矩阵(报酬矩阵)

3、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在以上的四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中,双方最后博弈的结局是什么呢?(不合作)

(1)占优策略均衡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

(2)纳什均衡:

在给定他的竞争者的策略后,各参与者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它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4、寡头厂商的共谋及特征

(1)囚徒困境

说明寡头厂商共谋的不稳定性。

从个人角度所选择的是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2)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况。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假定:在结成合作同盟的寡头厂商之间都采取一种“以牙还牙”策略。

这一假设对无限重复博弈的解是(合作,合作)。对于有限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是(不合作,不合作。)

6、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1)不可信的威胁

(2)可信的威胁

课后题:

1.在一个有支配厂商的价格领袖模型中,除支配厂商外,其他厂商行为是否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一样?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

答:是。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行为建立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各厂商决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根据MC=P决定自己产量。在价格领袖模型中,价格由支配型厂商决定,非支配型厂商只是根据已定的价格出售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因此,其行为和

完全竞争者一样。

其他厂商之所以愿意跟着支配型厂商定价,是因为如果不跟着降价,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相当于降价,很可能引起价格战。同时,一般来说,其他厂商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如果跟着定价和变动价格,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

3.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的说法对否?

4.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长期内他又会怎样?

答:不能。获取超额利润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AC的价格,则能获取超额利润,否则会亏损。但亏损后短期内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只要产品价格大于AVC的最低点,就可以继续生产。

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建立适当的工厂规模生产最好的长期产量,可以做广告,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扩大产品需求量,当然也会增加成本,厂商会综合考虑,如果仍然会亏损,长期就会停产。

9.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均衡条件不同:前者P=MR=AR=SMC=LMC=SAC=LAC,后者MR=LMC=SMC;均衡点位置不同:前者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后者在最低点左侧;利润不同:前者获取正常利润,后者获得超额利润。

10.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比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容易?

答:一级价格歧视只有在垄断者面临少数消费者以及当垄断者发现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时,才能实行。而二级价格歧视面临的是许多消费者以及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二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容易

11.用有关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有的旅游景点的国外游客入场券价格比国内游客入场券价格高?

答:因为外国游客收入比国内游客收入高,采取差别价格歧视政策能使旅游景点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收取同样价格,景点收入会减少。

14.某垄断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总额。2)假设垄断厂商按照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1)由需求曲线知MR=100-8Q,根据MR=MC,Q=10,代入P=100-4Q,P=60π=TR-TC=350

2)按照完全竞争法则,根据P=MC,100-4Q=20,Q=20,代入P=100-4Q,P=20,π=TR-TC=-50

3)完全垄断情况下,可以获得超额利润350,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者亏损50.说明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资源配置优,效率高。

15.已知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TC=Q2+40Q,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120-Q1,P2=50-2.5Q2,求:1)当该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2)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1)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MR1=120-20Q1,MR2=50-2.5Q2,市场边际成本MC=2Q+4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C,MR2=MC,有120-20Q1=2(Q1+Q2)+40和

50-2.5Q2

=

2(Q1+Q2)+40,整理分别得出:22Q1+

2Q2

=80和2Q1+

7Q2

=10,得Q1=3.6,Q2

=

0.4,代入需求函数得P1=84,P2=49

总利润π=TR1+

TR2

–TC=146

2)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要先求出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即Q=Q1+Q2,进而求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一级边际收益函数,然后在根据MR=MC求解。

由原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到:Q1=12-0.1P和Q2=20-0.4P,则Q=Q1+Q2=32-0.5P,反需求函数P=64-2Q,MR=64-4Q,64-4Q=2Q+40,Q=4,代入P=64-2Q=56

总利润π=TR-TC=48

16.设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P=12-0.4Q,成本函数TC=0.6Q2+4Q+5。求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收益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产量为多少时总收益最大,并且利润大于等于10,并求与此相应的价格、收益及利润

解:1)利润最大时MC=MR,1.2Q+4=120.8Q,Q=4,代入P=12-0.4Q,P=10.4,TR=PQ=41.6π=TR-TC=11

2)收益最大时TR=PQ=12Q-0.4Q2,求导得:

12-0.8Q=0,Q=15,代入P=12-0.4Q,P=12-0.4Q,P=6,π=TR-TC=-110

π=TR-TC=12Q-0.4Q2-(0.6Q2+4Q+5)=-Q2+8Q-5

依题意π≥

10,-Q2+8Q-5≥10得Q1=3,Q2=5,则TR1=P1Q1=32.4,TR2=P2Q2=50,所以Q=5时总收益

经济法期末重点总结(定稿) 篇6

一、考试时间

18周周四(6月26日)晚上(大家复习主要背简答题和看PPT就可以啦!)

二、题型

1、单选(1分*20)

2、多选(2分*10)

3、问答题(约6分*4)

4、案例分析(共30分,主要考合同法、公司法和市场规制)

三、简答题题目

1、导致合同终止的法律事由

2、合同法定解除的事由

3、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成立要件构成要件

4、什么时候合同无效

5、代位权、撤销权成立要件

6、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要件行使条件

7、抗辩权的概念和效力

8、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承担形式、缔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9、国有独资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10、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有哪些

11、必须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三分二以上表决权通过的事项

12、股东会召开的条件和程序(不作背诵,但要了解)

13、低价倾销的例外情形

14、产品责任的除外条件

经济史研究期末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08-10~2009-12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外科住院的38例超声诊断为TO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3个月至16岁,平均2.70±3.74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根治手术,术中均证实为TOF。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IE33超声仪,S8-3、S5-1、X7-2探头在二维与三维之间进行切换。受检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小儿不合作者给予适量水合氯醛镇静。

1.2.1 M型法

利用S8-3或S5-1探头二维上取标准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启用M型模式,调节取样线得到满意图像后进行心功能测量,机器软件自动计算显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图1)。

1.2.2 单平面Simpson法

利用S8-3或S5-1探头二维上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停帧并回放在舒张期末启用Simpson键(A4CD)选定二尖瓣环四腔心侧壁、间隔壁及心尖三个取样点,机器自动形成类圆锥形切面,按心内膜进行手动调节取得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图2)。

1.2.3 三维超声(3DE)测量法

利用X7-2探头取得受检者心尖四腔心切面,将左心室图像置于屏幕中央,启动Full Volume功能键,屏幕上出现两幅交叉的二维图像,点击Acquire键采集图像,仪器自动重建四个心动周期的图像,形成“金字塔”形三维立体图像,图像满意后按accept存盘。启用Qlab 3DQ Advance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分析,于舒张期末选取5个左心室内膜取样点:二尖瓣环水平四腔心侧壁、间隔壁取样点,两腔心前壁、下壁取样点,心尖取样点,仪器自动描绘出三维心内膜轮廓,进行左心室腔三维立体重建,自动计算得出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图3)。

1.3 统计分析

所有参数均为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将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ICU监护时间分别进行3种方法LVEDVI估测值组间t检验。同种方法LVEDVI估测值之间进行组间t检验,不同方法LVEDVI估测值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及组间LSD-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方法均进行3次测量取平均值再除以体表面积,得出相应的LVEDVI。

2 结果

38例TOF病人均行术中测压及超声检查,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疏通均较满意。4例病人术后因严重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其余34例手术患儿度过手术期。4例术后死亡病人3DE测量法LVEDVI估测值均<20 ml/m2。

3 种方法按LVEDVI<30ml/m2,LVEDVI≥30ml/m2进行分组,LVEDVI估测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表1);同一检查方法下两组间LVEDVI估测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种检查方法的2组病人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及ICU监护时间见表2。对同一检查方法的2组LVEDVI估测值比较,M型法和单平面Simpson法的呼吸机维持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DE测量法LVEDVI<30ml/m2组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及ICU监护时间与LVEDVI≥30ml/m2组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

按3DE法估测值LVEDVI<30ml/m2(3DE预测左心室发育不良),LVEDVI≥30ml/m2(3DE预测非左心室发育不良)将病人分组,3种方法的病人相应LVEDVI估测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表3)。

在3DE预测左心室发育不良组中:M型法、单平面Simpson法和3DE测量法估测值之间方差分析的结果为F=44.81,P=0.00。组间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结果为:M型法与单平面Simpson法估测值比较,LSD-t=12.46,P=0.00;M型法与3DE测量法估测值比较,LSD-t=5.22,P=0.00;单平面Simpson法与3DE测量法估测值比较,LSD-t=-4.23,P=0.00。

在3DE预测非左心室发育不良组中:M型法、单平面Simpson法与3DE测量法估测值之间方差分析的结果为F=16.54,P=0.00。组间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结果为:M型法与单平面Simpson法估测值比较,LSD-t=7.59,P=0.00;M型法与3DE测量法估测值比较,LSD-t=2.85,P=0.00;单平面Simpson法与3DE测量法估测值比较,LSD-t=-2.76,P=0.01。

3 种方法估测值组间方差分析及组间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按LVEDVI<30ml/m2,LVEDVI≥30ml/m2进行分组,结果只有3DE测量法分组间患儿术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VI<30ml/m2组术后情况不平稳,呼吸机维持时间及ICU监护时间明显延长,与文献相符[1~3],证实了3DE测量的准确性,其测量值更能真实反映左心室发育状况,分组较为清晰可靠。而其他方法分组术后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3DE法估测值LVEDVI<30ml/m2(3DE预测左心室发育不良),LVEDVI≥30ml/m2(3DE预测非左心室发育不良)将病人进行分组,两组病人相应的3种方法LVEDVI估测值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型LVEDVI估测值明显高于3DE估测值,而单平面Simpson法LVEDVI估测值明显低于3DE估测值。一些学者研究证实M型法估测腔室容积较真实值容易偏大[4],而Simpson法估测值较真实值容易偏小[5],在心脏变形的病理状态下测量误差进一步增大。由于M型高估易将左心室发育不良病例混入非发育不良之列而行一期根治手术,此类病人术后易产生低心排量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而单平面Simpson法由于低估易将左心室发育尚可进行一期根治手术的病人混入发育不良之列,从而错过根治手术机会。在本研究中考虑因M型和单平面Simpson法对左心室发育不良与非发育不良病人的分组混乱导致了分组术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径线的M型法和单一平面的Simpson法均不代表左心室的整体形态,不能有效评估病情及预后情况,从而不能根据手术适应证合理有效选择根治手术病人。

左心室发育情况和肺血管发育情况是TOF根治术最重要的手术指征。对TOF患者来说,左心室发育情况和肺血管发育情况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绝大多数TOF患者由于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造成肺部和心房血流少,往往左心室发育小。由于TOF特殊的解剖病理特征,右心室参与对抗循环阻力,可近一步造成左心室失用性缩小,左心室发育越差表明TOF病情越重,肺血管则发育越差。一般认为LVEDVI≥30ml/m2为手术适应证,当指标变小时定为左心室发育不良,术后虽然心内畸形矫正较为满意,但因TOF病情较重,肺血管发育差,术后心腔容量不足,心脏血流动力学情况不稳定,易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术后进程不平稳[1~3]。

目前临床估测计算TOF病人LVEDVI的常用方法为传统的M型和二维Simpson法。M型法中常用的是椭圆形公式的修正公式。Simpson法是将左心室假设成圆锥体,通过积分计算得出左心室容积。在正常人测量中,以上方法较为准确且简单实用。由于TOF的特殊血流动力学改变,左心室形态处于不规则的病理状态,势必造成以规则的几何形态假设为前提的传统M型法和单平面Simpson法产生较大的误差,在病理状态下,其误差会进一步加大,双平面Simpson法虽然准确性高,但由于TOF病人心尖明显向左后下偏移,二维很难显示标准左心室心尖两腔观,不易进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故未对此法进行对比研究。而3DE法不再依赖于规则几何形状的假定,重建完整的三维心内膜容积立体图像,构建心室的真实形状,即使在左心室变形、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病理状态下也可获得直观的、精确的定量信息[6,7]。

随着手术技术、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的不断完善,TOF手术矫正效果的不断提高,各中心普遍降低了根治手术对肺血管及左心室发育的要求[8],早期手术可促进肺血管、肺组织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发育。Hennein[9]等1995年报道30例TOF的新生儿,不考虑其左心室发育情况和肺动脉发育情况实施根治手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手术适应证放宽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无确切说法。在新的医疗背景下我们对以上病例实施了一期根治手术。

本研究发现,在根据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根治手术病人方面,3DE测量法是比较准确可行的方法。稳妥的方法是:以公认的手术适应证LVEDVI≥30ml/m2为界限,使用3DE测量法进行选择。当3DE测量法LVEDVI估测值>30ml/m2时,提示左心室发育好,肺动脉总体发育理想,适于做一期根治手术,术后血流动力学及手术效果理想;当3DE法LVEDVI估测值<30ml/m2时,提示左心室发育不良,肺血管总体发育较差,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加。此类病人应行造影检查,以了解肺动脉发育情况,特别是观察肺血管床的造影剂充盈、分布及排空状态,以此来判断病人循环系统能否耐受根治手术及手术的效果,合理选择术式。当3DE法LVEDVI估测值位于20ml/m2以下时应视为根治手术的禁忌。在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根治手术病人的过程中,由于单平面Simpson法的低估,筛选中可误将一些左心室发育尚可行根治手术的病人列入左心室发育不良之列,影响术式选择,增加了病人心导管检查的痛苦和费用;而M型法的高估易掩盖病情的严重性,增加了根治手术的风险。

总之,3DE测量法通过估测LVEDVI可为TOF一期根治手术指征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索超声更好地评估左心室发育情况的新方法,为确定法洛四联症(TOF)一期根治手术指征提供可靠依据。资料与方法 使用超声心动图,分别采用传统的M型、二维单平面Simpson法、三维超声(3DE)测量法估测38例TOF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按LVEDVI<30ml/m2和≥30ml/m2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其相应的术后情况(呼吸机维持时间、ICU监护时间),将三种方法LVEDVI估测值分组比较,探讨其对手术预后的作用。结果 4例病人术后因严重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其余34例手术患儿安全度过了手术期。在三维测量法估测值分组中,病人术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种方法估测值分组中的病人术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LVEDVI估测值分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超声通过估测LVEDVI可以为确定TOF一期根治手术指征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超声心动描记术,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

参考文献

[1]朱晓东,张宝仁.心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0-572.

[2]徐志伟.小儿心脏病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88-389.

[3]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3-192.

[4]章朝霞,潘翠珍,舒先红,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室容积及其收缩功能的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4):265-269.

[5]Fei HW,Wang XF,Xie MX,et al.Validation of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for quantifying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s:an experimental study.Chin Med J,2004,117(5):695-699.

[6]Jenkins C,Chan J,Hanekom L,et al.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online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for measur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parameters.J Am Soc Echocardiogr,2006,19(9):1119-1128.

[7]王雪,张梅,张运,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心力衰竭患者心房和心室容积及其收缩功能的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5):392-393.

[8]张伟,肖明第,冯晓东,等.244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及特殊情况的处理.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7(11):801-803.

上一篇:监狱罪犯信息查询系统下一篇:神奇的网络世界作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