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探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意识形态一词最初由法国思想家特拉西于1796—1798年在他的《关于思维能力的备忘录》中提出。这个概念历经数百年演变, 各国学者在不同社会制度下, 涉及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进行研究、界定, 至今仍未达成一致认可。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治领域, 意识形态都对社会、政治和教育具有着承载影响阶级社会, 人民政治思想、道德意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占领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 抢占思想教育制高点, 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1) 运用载体, 抓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教育。 (1) 维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要不断提升网上正面宣传能力。高校思政队伍要切实履行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的责任。站在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 树立互联网思维, 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 带头触网、上网、用网, 牢牢掌控学院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 该发声时就发声,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主动的参与网络其中, 积极走进网络传播并采取手段遏制外来意识形态的渗透, 坚决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高校要重视并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建设, 发扬主旋律,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发挥其在互联网中的导向作用。 (2) 注重加强高校主流载体的舆论引导。高校网络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校园官网、微信、微博、博客、LED屏幕等宣传阵地, 定期发布积极正能量信息, 坚持以团结稳定的正面宣传为主, 牢牢把握主流价值观舆论导向, 聚焦大事、统筹联动, 做大做强正面舆论。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体优势, 主动设置议题, 在学校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潮。 (3)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加入“易班”网站联盟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营造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党的十八大以后, 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与方法, 从学生的利益、需求、未来着手, 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展示给学生,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2) 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 规范学生的自媒体管理。 (1) 贯彻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实行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做好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推进教学媒介载体应用的技术化、科学化、媒体化, 将多媒体载体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交流, 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 在一点一滴中渗透主流意识形态, 并且将新媒体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教育活动去发展和规划。 (2) 加强高校师生互动, 实现全方位育人。互联网的传播毕竟是远距离传播, 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高校教育中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更有传播优势。目前, 很多的高校一线教师都开通了个人微博, 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自媒体, 成为学生中的“意见领袖”, 引导学生在庞杂的信息环境中朝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前进;教学管理类教师要在对大学生的日常服务工作中, 把意识形态与实际结合起来, 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意识形态是思想工作, 更是对人的工作, 讲究以人为本,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要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着手, 在大学生关注的就业、创业、贷款、资困助贫、心理咨询等问题上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结合起来, 用实际的行动来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 (3) 加强学生“意见领袖”管理。对高校历届学生中的“意见领袖”、论坛“大吧主”等重点人物, 不断加强线上线下的“一对一”沟通, 增进政治认同, 协助学校实现正面发声。

3) 逐步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1) 加强高校网络宣传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构建高校网络核心评论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形成党委宣传部牵头, 各部门积极参与, 专人具体落实的网络宣传工作队伍体系。各基层党组织构筑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第一道防线, 时刻关注舆论阵地导向, 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在基层党总支宣传委员、通讯员队伍的基础上通过注册个人的网络媒体信息平台, 定期在官方微博、微信和贴吧上发布主旋律信息。 (2)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面对大学生群体, 要避免宣传的僵硬和死板, 注意方式方法。要将思想政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 要建立完整的意识形态监管体制, 切断校园网的不良网址通道, 以阻止那些不良网络信息走进校园, 校园网要有专门的“把关人”负责筛选信息, 将那些威胁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过滤掉, 维护好校园网的内容健康。另一方面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既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也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现实中的, 校园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周边生活环境都需要用心营造, 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学术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 抓住重要节庆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契机, 举办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尤其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文化特色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形成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 这对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4) 结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 发挥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功用, 及时向大学生诠释“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或是“这种思想的产生代表着什么”。积极应对, 把握好主旋律。持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 真正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多元化思想的影响, 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和凝聚力, 必须坚持正能量, 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 坚持管用防并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确保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大学生,高职,路径创新

参考文献

[1] 冯慧.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红旗文稿, 2014 (12) :27-28.

[2] 黄蓉, 赵惜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4) :133-136.

上一篇:浅谈图书分编中的CIP数据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探究